2021昆士兰临床指南:妊娠期和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全文)

2021昆士兰临床指南:妊娠期和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全文)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可分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孕产妇因其特殊的生理状态,在妊娠期及产褥期发生VTE的风险较非妊娠期显著增加[1]。近年来,随着孕产妇高龄、肥胖、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等风险因素增加,VTE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上升[2-4]。

昆士兰卫生组织(Queensland Health)在2014年发布妊娠期和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指南(简称旧版指南)[5],并于2020年3月对该指南进行了更新(简称新版指南)。本文针对该指南的主要更新内容进行解读。

01

VTE风险因素评估

正确评估VTE的风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医师识别高危孕产妇,从而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妊娠期和产褥期VTE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旧版指南中,高风险因素的识别仅以既往VTE病史或VTE 家族史为基础,其他风险因素分为社会人口学、个人病史和妊娠相关风险因素3大类。新版指南对高风险因素内容进行了较大改动,

对其他风险因素的内容和评估方式也进行了更新。增加和修改后的风险因素包括。

1.1 高风险因素

1.1.1 妊娠前药物应用妊娠前因任何原因使用抗凝药物、既往VTE史合并易栓症高风险、无诱因的VTE复发≥2次、本次妊娠期合并VTE,存在任意1项者即为高风险。

1.1.2 病史与手术无关的既往VTE史、有诱因的VTE复发≥2次、活动性自身免疫或炎性疾病、合并症(如癌症、肾病综合征、心力衰竭、镰状细胞病和1型糖尿病合并肾病),存在任意1项者即为高风险。

1.1.3 易栓症妊娠期和产褥期VTE患者中有20%~50%存在易栓症[6]。对于有易栓症的女性而言,如合并家族VTE史,发生VTE的风险将增加2~4倍[7]。新版指南将易栓症作为独立高风险因素,对易栓症的风险等级划分和处理措施进行了详细描述。新版指南中易栓症高风险包括以下任意一项:>1个实验室指标提示易栓症、抗磷脂综合征、抗凝血酶缺乏、莱顿第Ⅴ因子(F ⅤL)纯合突变、凝血酶原纯合突变、FⅤL/凝血酶原突变杂合子、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易栓症低风险包括以下任意1项:FⅤL杂合突变、凝血酶原杂合突变、抗磷脂抗体阳性[8]。

1.1.4 其他妊娠期间住院、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早孕期)、妊娠期和产褥期进行手术、严重妊娠剧吐或需要静脉补液的脱水,存在任意1项者即为高风险。

1.2 其他风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旧版指南根据风险因素的个数界定不同风险的孕产妇,新版指南在修改风险因素的同时,采用风险因素赋值并相加的方法进行评估,具体风险因素及分值见表1。妊娠期风险因素评估为产前风险因素的总分值,产褥期风险因素评估为产前风险因素和产后风险因素的总分值。

值得注意的是新版指南中对肥胖人群进行了更具体的划分,旧版指南将BMI≥30作为一项风险因素,而研究显示妊娠期和产褥期发生VTE的风险随着肥胖程度增加而增加,以正常BMI(18.5~24.9)孕产妇为参照,妊娠期和产褥期BMI 30~34.9者发生VTE 的风险分别是正常BMI的1.37、1.74倍,BMI 35~39.9 者分别是1.40、2.70倍,BMI≥40者分别是2.89、3.64倍[9],因此,新版指南将肥胖人群进一步划分为BMI 30~39和≥40,分别赋予1分和2分。

02

预防VTE的时机

2.1 存在高风险因素的孕产妇对于符合高风险因素(见前文所述)中的1.1.1者,应开始或继续预防,直至产后6周。符合1.1.2者在早孕期开始预防,直至产后6周。符合1.1.3者,如为易栓症高风险或需要预防的易栓症低风险者,在妊娠期进行预防,直至产

后6周。符合1.1.4者,在住院期间或治疗期间进行预防。2.2 存在其他风险的孕产妇对于妊娠期间其他风险因素总分=3分者,从孕28周开始预防;≥4分者,从进行评估开始预防。产后其他风险因素总分=2分者,预防至出院;≥3分者,需预防7 d,如风险因素持续存在则需更长时间。

03

预防VTE的药物

目前,妊娠期和产褥期预防VTE的药物主要有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weight heparin,LMWH)、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和华法林等。新版指南对使用LMWH和UFH时的监测进行补充。

3.1 药物预防VTE时的监测LMWH和UFH均不透过胎盘、无致畸性证据,并可在哺乳期使用[1,8,10]。在使用药物预防VTE时,需注意有无肝肾损伤、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的发生。与UFH相比,LMWH发生出血事件、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及肝素诱发的骨质疏松症风险更低[10-12]。

使用LMWH预防时,应监测血小板计数和血清肌酐水平,以防发生肾损伤(肌酐清除率<30mL/min)或血小板减少(<100×109/L)。当出现肾损伤时,应减少LMWH剂量,或考虑使用UFH。不推荐日常监测抗Ⅹa因子水平。

使用UFH预防时,应监测血小板计数和有无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

3.2 药物预防VTE的剂量根据不同剂量的适用范围可分为标准性预防剂量、高预防剂量以及治疗性剂量。目前,针对最佳剂量方案的研究数据有限,不同地区使用的最佳剂量方案标准不一。在旧版指南的基础上,新版指南对体重过轻(<50kg)或过重(>130kg)人群的标准性预防剂量和高预防剂量进行了推荐(见表2)[1],对于高预防剂量,新增的推荐仍无证据支持,因此,建议此部分人群咨询专家建议进行预防。新版指南对于治疗性剂量的药物和用量推荐无改动,在此不再赘述。亚洲人群肥胖人数相对较少,对于该部分人群的循证医学证据不足,新版指南基于体重划分的剂量推荐有助于指导临床医师对肥胖或低体重人群推荐合适的药物剂量预防VTE。

04

不同药物剂量推荐的适用范围

根据不同的高风险因素或其他风险因素的总分使用不同的剂量推荐。

治疗性剂量:符合高风险因素(见前文所述)中的 1.1.1者,有VTE家族史但无个人史的易栓症高风险者(>1个实验室检查提示易栓症、抗磷脂综合征、抗凝血酶缺乏)。

高预防剂量:有VTE家族史但无个人史的易栓症高风险者(抗凝血酶缺乏)。

标准性预防剂量:符合高风险因素中的1.1.2、1.1.4者,除适用于治疗性剂量和高预防剂量的易栓症高风险者,易栓症低风险需要抗凝治疗者及其他风险需要抗凝治疗者。

05

预防VTE的非药物措施

新版指南中非药物措施仍分为两大类,但对其内容进行了完善。

5.1 补充水分及运动孕产妇每日所需液体量因环境、运动、个体新陈代谢等因素有所不同,建议妊娠期女性平均每天摄入2.3L 液体,哺乳期女性每天摄入2.6L液体[11]。对于无运动禁忌证的孕产妇,在综合考虑运动类型、强度、持续时间等因素的情况下进行适量运动[12]。不推荐存在VTE或使用药物预防血栓形成时进行深层组织按摩[13]。5.2 机械方法除了旧版指南已推荐的梯度加压弹力袜(GCS)、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外,新版指南还增加了抗血栓弹力(TED)袜和持续充气加压装置的使用。5.2.1 使用机械方法的禁忌证所有机械方法的禁忌证包括:严重的外周

动脉疾病或溃疡、近期植皮、外周动脉旁路移植术、充血性心力衰竭导致的严重下肢水肿或肺水肿、已知对相关制造材料过敏和严重的下肢局部疾病(如坏疽、皮炎、未经处理的感染创面、脆弱的纸样皮肤)。使用弹力袜的禁忌证包括:因中风入院、严重的腿部畸形或病态肥胖导致无法正确贴合、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5.2.2 使用机械方法的适应证加压装置:推荐在剖宫产术后至少使用至第2天;有VTE风险因素并且正在住院或制动者,应提供使用;对于正在住院的产妇,如无法使用弹力袜,应考虑整晚使用加压装置[14]。

弹力袜:推荐在妊娠期或产褥期接受药物预防时使用;建议产妇在完全活动后考虑使用。其中GCS主要用于非卧床患者,弹力袜主要用于卧床患者或术后即刻预防下肢充血[15]。

06

小结

新版妊娠期和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指南较旧版增补了许多内容,包括VTE的风险因素、预防方案、预防措施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等,对指导临床工作有很大帮助。我国孕产妇高龄化、辅助生殖技术发展、妊娠合并症等问题日益突出,但目前仍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相关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国外指

南的更新为国内同行预防VTE提供了参考,期望我国相关研究发展可与国外指南的精华之处结合,切实应用于临床当中。

2021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诊治专家共识(全文)

2021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诊治专家共识(全文)摘要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妊娠期和产褥期发生VTE的风险明显高于非孕期,筛查和识别VTE的高危因素及临床表现、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是降低VTE所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手段。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的基础上,结合高级别临床研究证据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组织全国的产科专家共同讨论并编写本共识,旨在指导和规范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预防和诊治。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统称。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发生于下肢,少数见于肠系膜静脉、上肢静脉、颈静脉或颅内静脉系统;若血栓脱落阻滞于肺动脉则会导致PE。孕产妇发生DVT、PE的风险以及因VTE导致的死亡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高龄孕产妇、肥胖和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日趋增多,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严重威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筛查VTE的高危因素并进行早期预防,可以有效降低其发

病率。然而,我国不同地区、各级医疗机构对VTE的防治策略和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制定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妊娠期及产褥期VTE 的防治规范尤为必要。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在参考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2]、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Royal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RCOG)[1,3]、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协会(Society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 of Canada,SOGC)[4]、澳大利亚昆士兰卫生组织(Queensland Health,QLD)[5]、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ACOG)[6]、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ACCP)[7]等制定的VTE防治相关指南的基础上,结合高级别临床研究证据和我国实际情况,组织全国的产科专家多次讨论并编写我国首个《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诊治专家共识》,旨在指导和规范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筛查、诊断、治疗及预防。 一、妊娠期及产褥期VTE概述 (一)VTE的流行病学现状 与非妊娠妇女相比,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发病率增加4~5倍[8]。国外数据显示,妊娠期及产褥期VTE 的总发生率为0.6/1

2020版昆士兰临床指南“妊娠期和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要点解读

2020版昆士兰临床指南“妊娠期和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的 预防”要点解读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由于血液在静脉内异常凝结形成血块或血栓并堵塞血管时所产生的系列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E )。每1000名孕产妇大约有1~2例发生VTE,并且,妊娠晚期发病风险高于妊娠早期和中期。在发达国家,VTE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所有孕产妇死亡的10%。 2020年3月,昆士兰卫生组织(QLD, Queensland Health)发布了妊娠期和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指南。指南主要针对妊娠期和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提供指导建议。在2014年指南的版本上,更新了VTE 风险评估评分系统等相关内容。本文将对孕产妇VTE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的部分内容进行解读。

孕产妇VTE的风险评估:孕产妇VTE的风险评估需要贯穿整个妊娠期和产褥期,即妊娠早期由经验丰富的医学团队对孕产妇进行个体化VTE评

估,制定预防计划,整个孕期需动态进行监测及风险再评估,产后或计划出院时仍需对孕产妇进行观察,针对情况,提供个体化方案,详见流程图1。不同VTE风险的产前产后血栓预防措施和疗程也各有不同,详见流程图2和3。 孕产妇VTE的预防措施 水的摄入和运动 常规告知运动和避免脱水作为孕产妇VTE 预防基本策略的重要性。机械预防 结合药物预防措施,渐进式加压袜(GCS)、防血栓栓塞袜(TED袜)和间歇性充气加压(IPC) 或序贯加压装置(SCD) 已被证实可降低非妊娠高VTE风险患者DVT 的发生率。但妊娠和产后特定相关的证据有限。 机械预防的禁忌症: 严重外周动脉疾病或溃疡; 近期接受过皮肤移植; 外周动脉旁路移植术; 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的重度腿部水肿或肺水肿; 已知材料过敏; 腿部严重局部问题(如坏疽、皮炎、未治疗的感染伤口、脆弱的“棉纸”皮肤)。

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

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 什么是静脉血栓栓塞症? 静脉血栓栓塞症(DVT)是一种因血液在静脉中凝结形成的血栓而引起的疾病。DVT通常发生在下肢深静脉,但也可能发生在其他部位,如腹部、颈部和手臂。 症状包括肿胀、疼痛、发红和热感。严重的DVT可能会引起肺栓塞(PE), 即血栓脱落并阻塞肺动脉。PE是一种严重而危险的病症,可能导致呼吸急促、胸痛、咳嗽和咯血。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 以下是DVT的常见危险因素: 1.孕妇和分娩后女性 2.静脉血栓家族史 3.长期卧床不动 4.在飞机、火车或长途驾车旅行中长时间坐着 5.骨折、骨科手术或其他外科手术 6.慢性心脏病、严重肺病或癌症 如何评估DVT风险 有多种方法,如DVT风险评估模型和超声检查。其中较为常用的评估方法是DVT风险评估模型。 目前,ACCP(美国胸科学会)和NICE(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卓越委员会)提 供了一些基于患者因素和临床症状的DVT风险评估模型。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DVT风险评估模型可能会提高DVT风险的识别率,但不具有绝对的准确性,仅供 医生参考。 如何预防DVT 以下是一些可以预防DVT的措施: 经常活动 保持身体活动,避免长时间坐着或卧床,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DVT的风险。

穿戴合适的袜子 穿戴紧身袜可以减少下肢静脉压力,从而减缓静脉血液流速,降低DVT风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袜子太紧的情况下,反而会增加DVT的风险。 保持充足水分摄入 保持身体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稀释血液,避免血液黏稠度过高而导致的血栓 形成。 睡姿要正确 睡姿不懂,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良而加重DVT的风险。建议侧卧或平躺,避 免腿部交叉。 积极治疗 一些慢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和肝脏病,都可能增加DVT的风险。治疗 这些慢性疾病,可以减少DVT的风险。 使用预防性药物 对一些高危人群或必须长时间静卧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预防性药物来 降低DVT的发生率。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药物需要医生的咨询和层层审核。 总结 静脉血栓栓塞症(DVT)是一种很常见的病症,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 治疗措施,可能会导致很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对DVT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进 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减少DVT的发生率,保护身体 健康。

静脉血栓预防指南

静脉血栓预防指南 静脉血栓栓塞症在骨科大手术中发生率较高,是围手术期最主要的死因之一,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对骨科大手术患者采用各种方法预防VTE不仅可明显降低其发生,如方法得当也是安全的。为提高中国骨科VTE预防水平、规范预防方法,特制订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预防指南。本指南中提到的“骨科大手术”特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1]。本指南仅为学术性指导意见,实施时仍须根据患者以及具体的医疗情况而定。 一、概述 (一)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lolism, VTE)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2]包括两种临床类型,即DVT 和 PTE (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的静脉,以下肢深静脉多见,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近端(腘静脉或以上部位)DVT是肺栓塞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 (三)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疾病[2-4],是骨科围手术期的重要死亡原因。 (四)骨科大手术后VTE流行病学:骨科大手术患者容易发生VTE[1](表1)。 我国等亚洲国家的骨科大手术后DVT的发生率(经静脉造影证实)也很高,在一项亚洲7个国家19个骨科中心的407例全髋、全膝关节置换及髋关节骨折手术AIDA研究[6]表明,在完成静脉造影的278例患者中,发生DVT 120例,占43.2%。邱贵兴等[7]报告,关节置换术后DVT 的发生率增高,未预防组为 30.8 %(16/52),预防组为11.8 %(8/68)(P<0.05)。余楠生等[8]报道,2001至2005年间髋关节置换术后DVT 发生率为 20.6%(83 / 402),膝关节置的术后为58.2%(109 / 187)。吕厚山等[9]报告,1997至1998年间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为47.1%(24/51)。陆芸等[10]报告,股骨干骨折的患者DVT发生率为30.6%,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为15.7%。 二、VTE危险因素 任何可引起静脉损伤、静脉血流停滞及血液高凝状态的原因都是VTE的危险因素,其中骨科大手术是VTE的高危因素[11,12] ,其他常见继发性危险因素包括:老年、创伤、既往VTE 病史、肥胖、瘫痪、制动、术中应用止血带、全身麻醉、恶性肿瘤、中心静脉插管、慢性静脉机能不全等。其他少见的原发性危险因素有如抗凝血酶缺乏症等,危险因素越多,发生VTE 的风险就越大,当骨科大手术患者伴有其他危险因素时发生VTE危险性更大。骨科手术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分度情况见表2[13]。

2023年版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治和预防指南

2023年版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治和预防指 南 简介 本指南旨在提供2023年版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指导和建议。VTE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血管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 诊断 - 根据典型病史、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评估病情。 - 使用下肢超声检查和/或其他影像学检查确认DVT的诊断。 - 使用肺动脉造影和/或其他影像学检查确认PE的诊断。 治疗

- 对于DVT和PE患者,初始治疗建议使用抗凝治疗,如低分 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或华法林(Warfarin)。 - 对于高危患者(例如癌症患者、长时间卧床患者),推荐使 用直接口服抗凝药(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DOACs)作为初始 治疗。 -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进展,调整抗凝治疗的剂量和疗程。 - 对于DVT和PE患者,推荐在抗凝治疗的同时进行自发溶栓 治疗。 预防 - 高危患者在手术前、手术期间和术后应接受预防性抗凝治疗。 - 长时间卧床患者应进行积极的机械预防,如弹力袜的使用。 - 长途旅行时,建议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VTE的风险,如定期 活动腿部、保持水分摄入和避免长时间静止。 结论

本指南为医疗工作者提供了2023年版VTE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指导和建议。在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进展进行个性化的诊疗决策,并遵循最新的临床指南和研究成果。

探讨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因素的分析及预防护理措施

探讨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因素的 分析及预防护理措施 【摘要】由于妊娠及产褥期的一系列生理性变化及病理妊娠的特点,使孕产 妇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明显增加,成为 VTE 发生的高风险人群,已成为导 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孕产妇 VTE病死 率的主要措施。本文重点探讨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 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如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基础预防,机械预防,药物预防等,降低孕产妇发生VTE的概率,提高产妇安全。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孕产妇;危险因素;预防护理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指静脉血管管腔内血液异 常凝结,形成血栓而使血管完全或部分阻塞,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包括深静脉血 栓形成(deep veinthrombosis,DVT)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pulmonary embolism,PE)。由于妊娠及产褥期的一系列生理性变化及病理妊娠的特点,妊娠 期妇女随孕周增加逐渐形成的高凝状态、静脉血流瘀滞、分娩时血管壁损伤等原因,孕产妇发生 VTE 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女性。有研究显示孕产妇发生 VTE 的 可能性是同龄非妊娠期女性的 4~5 倍,是危及孕产妇生命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1]。 VTE现已成为可预防的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现如今临床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医患互动和VTE早期症状不典型,低危人群仍存在发生VTE的风险,而且部分患者发病后未能引起重视及时得到救治。虽然其绝对风险较低,但 妊娠期 VTE 却是导致孕产妇发生围生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 因此,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孕产妇 VTE病死率的关键。 一、妊娠、分娩及产褥期孕产妇的生理变化特点

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综合防治

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综合防治 在中国孕产妇死亡率逐渐降低(特别是当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10/10 万以下)的情况下,血栓性疾病已成为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中国孕产妇独特的发病风险和孕产妇保健体系特征,形成此次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的上海专家共识。拟在早期预防、及时诊治两个层面建立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规范。 一 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的现状分析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包括肺栓塞(pul monary embolism, PE)和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孕产妇是发生VTE 的高风险人群,孕产妇死亡中VTE 的构成比增加是全球的趋势。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VT E 相关孕产妇死亡的主要措施。VTE 缺乏临床特异性,D-二聚体是重要的鉴别诊断指标,但在孕产妇几乎都高于正常上线,至今没有公认的标准;CT 血管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金标准,但由于X 射线对胎儿的潜在影响,妨碍临床医生的选用。诸多原因导致了孕产妇VTE 临床诊断困难。本共识旨在提高产科医护人员对VTE 相关疾病的认识,做好早期预防和及时诊断,降低孕产妇VT E 相关疾病的死亡率。 由于其临床表现非特异性、诊断困难、治疗延误等因素,VTE 是可预防的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制定VTE 相应的规范,预防和处理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症,对于提高孕产妇安全,降低孕产妇死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DVT 和PE 的发病特点,中国孕产妇存在独特的发病风险:(1)高龄产妇增加:2015 年全面开放“二孩政策”以来,高龄产妇生育意愿不断增加。高龄妊娠是VTE 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而且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VTE 风险因素亦密切相关;(2)活动减少、肥胖等代谢相关疾病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状况的改善,营养状态已经从以往的“减少饥饿期”进入“慢性疾病期”,进食增加、运动减少导致营养过剩,肥胖的比例明显增加;(3)产妇“坐月子”的风俗限制了产后活动:根据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产褥期的“仪式性”行为,各地有独特的行为和饮食方面的禁忌。虽然没有关于中国的“坐月子”的文化习俗与VTE 发生情况关联的报道,但“坐月子”可能导致的运动减少,而运动减少与产后血栓形成有关;(4)辅助生殖技术应用增加:随着辅助生殖、试管婴儿技术的大量应用,以及孕期保胎导致的运动减少、孕激素使用增多等也是VTE 的风险因素。 上海市母婴安全专家委员会、上海市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上海市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产科学组专家,在2019 年12 月至2020 年5 月期间,针对上海市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进行探讨并形成问题,组织产科、ICU、血管外科、呼吸内科等多学科专家,通过网络讨论、书信、现场讨论等,并多次反复征求意见,建立和完善了本次上海市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的专家共识。 本共识的目的是基于我国孕产妇保健体系的特点,围绕孕产妇VTE 预防和诊治两个事件,基于“全程评估、积极预防、早期诊断、综合防治”的原则,加强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减少VTE 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本共识适合妇幼保健和产科专业的医护人员,其它专业的内容不再赘述,可参考相关的指南和共识。

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中国专家建议(2021)

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中国专家建议(2021)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住院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重要死亡缘故之一。临床上,外科住院患者VTE的预防已受到重视Llj,而内科住院患者VTE的预防那么相对不足。内科患者VTE通常发病隐匿、临床病症不明显、诊治本钱高,因此,科学评估内科患者VTE风险从而对高风险内科患者采取预防方法显得尤其重要。 最近几年来,新的内科住院患者VTE预防的循证 医学证据不断显现,由此在2020年版本的基础上,咱们再次组织国内相关学科的专家对内科住 院患者VTE的患病率、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原那么进行了讨论,形成此专家建议,供临床医师参考。 一、概述 (一)相关概念:VTE是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在内的一组血栓栓塞性疾病,是遗传性和取得性等多种危险因素一起作用的全身性疾病。 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异样凝结,致使静脉回流障碍的疾病好发于下肢深静脉,可无病症或局部疼痛、压痛和远端肢体水肿。发生于腘静脉以上的近端DVT是PTE栓子的重要来源。 PT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可致使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胸痛,严峻时可发生低血压、休克乃至猝死。 (二)内科住院患者VTE患病率与危险因素 1.患病率:致死性PTE是猝死的要紧缘故之一,综合医院死于PTE的患者中仅25%有近期手术史,其他均为因内科疾病而制动的患者,占内科患者总死亡人数的10%。国际大规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内科住院患者如不采取血栓预防方法,VTE的患病率为4.96%~14.90%,约有5%可能患致死性PTE。在危重患者中VTE的患病率更高.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VTE患病率为28%~33%;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为2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26%,且其危险性随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减低而增加;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VTE的患病率达30%~50%。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的风险至少增加6倍,并致使其生存率下降。恶性肿瘤患者的医治会进一步增加VTE发生的风险,如手术、放疗、化疗、激素等治疗。 国内的研究结果显示,VTE患病率在ICU患者中为27%,在脑卒中患者为12.4%~21.7%,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为4.0%。老年内科住院患者VTE的患病率为9.7%,其中PTE为1.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DVT的患病率为9.7%。呼吸衰竭患者的VTE患病率为16.4%,同意机械通气者为23.5%,位居各疾病之首;第二是急性脑梗死(15.6%)和急性感染性疾病(14.3%)。中国肺癌患者中,VTE发生率为13.2%,其中下肢DVT单独发生率6.2%,PTE单独发生率4.9%,同时发生DVT和PTE的患者为2.1%。 2.危险因素:内科住院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包括以下3个方面:(1)致使急性入院的因素,如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感染性疾病、AMI及其他致使活动受限(>3 d)的情形等;(2)基础和慢性疾病,如VTE病史、静脉曲张、慢性心力衰竭、恶性肿瘤、偏瘫、年龄>75岁、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肥胖、胶原血管病及易栓症等;(3)能增加VTE患病危险的医治方法,如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抗肿瘤医治、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激素替代医治等。存在两项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生VTE的风险更高。 3.内科住院患者VTE预防现状:来自国际急症内科住院患者VTE调查结果显示,住院的VTE高危患者中仅39%~40%进行了预防。我国内科VTE高危患者同意预防的仅为13.0%~20.2%,其中ICU的VTE预防比率为16.9%;COPD急性加重患者VTE预防率为26.6%。(三)VTE预防成效评判:VTE预防包括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 1.机械预防成效评判:包括分级加压弹力袜(GCS)、间歇充气加压泵(IPC)和足底静脉泵(VFP)。目前单独机械性预防方法在内科住院患者中的疗效尚缺乏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一项涉及全世界9个国家的3 11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比较过膝长筒袜与膝下长筒袜预防VTE的成效,结果显示过膝长筒袜组VTE发生率(6.3%)低于膝下长筒袜组(8.8%),而皮肤破损的发生率两组间不同无统计学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GCS+IPC联合预防VTE与单用GCS相较,应用10d后经超声诊断的DVT发生率在联合预防组为4.7%,而单用组为15.9%。单纯机械预防不能替代药物预防。 2.药物预防成效评判:包括低剂量一般肝素(LDUH)、低分子肝素(IMWH)、磺达肝癸钠和新型口服抗凝药。 (1)LDUH:皮下注射LDUH能够预防VTE。初期研究结果证明,与应用安慰剂比较利用LDUH降低无病症DVT的患病率,但住院病死率的不同无统计学意义。在ICU患者中,与安慰剂组比较利用LDUH患者VTE发生的相对危险降低55.0%。LDUH的有效剂量为

2021年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诊治专家共识(第二部分)全文

2021年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诊治专家共 识(第二部分)全文 三、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预防 问题7:妊娠期及产褥期VTE 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推荐及共识】 7-1 高危因素的动态评估是预防妊娠期及产褥期VTE 发生的重要手段。(证据等级:专家共识) 7-2 健康宣教、物理方法是预防妊娠期及产褥期VTE 的首选。(证据等级:专家共识) 7-3 妊娠期及产褥期有VTE 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应合理应用预防性抗凝药物。(证据等级:专家共识) VTE风险因素的评估是预防的关键,与非孕期相比,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危险因素更多、更复杂。尽管目前针对孕产妇的风险评估策略还未得到有效验证,但仍建议对每个孕产妇进行VTE高危因素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不同的预防策略,以减少DVT和PE的发生,降低因VTE导致的孕产妇死亡和不良妊娠结局[6]。在此要特别强调,妊娠期及产褥期是一个相对长的时期,随着妊娠的进展以及分娩后进入产褥期,VTE的风险也会随着孕产妇的生理改

变和病理状况发生变化。因此,应对VTE的风险进行动态评估,推荐在以下几个节点进行评估:首次产前检查、出现新的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时、住院期间、分娩后[24]。 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是预防VTE的有效措施之一,宣教内容包括告知孕产妇合理膳食、规律开展孕期运动、避免脱水、避免长时间卧床或制动、鼓励术后早期活动、识别VTE的风险因素和早症状等。 以下几种物理方法可作为VTE的预防措施和辅助治疗手段[25]:(1)足背屈; (2)防血栓梯度加压弹力袜:适用于产前或产褥期可以自由活动的孕产妇,或接受药物抗凝的同时穿戴梯度加压弹力袜; (3)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或足底静脉泵:适用于长时间卧床制动的孕产妇,存在VTE高危因素尤其是剖宫产术的产妇,建议至少使用至产后第2天,对于不适宜穿梯度加压弹力袜的产妇可以考虑整夜使用。 但若合并严重外周动脉疾病或溃疡、近期皮肤移植、外周动脉旁路移植术、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的重度腿部水肿或肺水肿、对已知材料或产品过敏、严重腿部局部疾病(如坏疽、皮炎、未治疗的感染切口、脆弱的“纸样”皮肤)等情况时,不适宜用上述物理方法。

2021昆士兰临床指南:妊娠期和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全文)

2021昆士兰临床指南:妊娠期和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全文)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可分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孕产妇因其特殊的生理状态,在妊娠期及产褥期发生VTE的风险较非妊娠期显著增加[1]。近年来,随着孕产妇高龄、肥胖、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等风险因素增加,VTE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上升[2-4]。 昆士兰卫生组织(Queensland Health)在2014年发布妊娠期和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指南(简称旧版指南)[5],并于2020年3月对该指南进行了更新(简称新版指南)。本文针对该指南的主要更新内容进行解读。 01 VTE风险因素评估 正确评估VTE的风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医师识别高危孕产妇,从而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妊娠期和产褥期VTE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旧版指南中,高风险因素的识别仅以既往VTE病史或VTE 家族史为基础,其他风险因素分为社会人口学、个人病史和妊娠相关风险因素3大类。新版指南对高风险因素内容进行了较大改动,

对其他风险因素的内容和评估方式也进行了更新。增加和修改后的风险因素包括。 1.1 高风险因素 1.1.1 妊娠前药物应用妊娠前因任何原因使用抗凝药物、既往VTE史合并易栓症高风险、无诱因的VTE复发≥2次、本次妊娠期合并VTE,存在任意1项者即为高风险。 1.1.2 病史与手术无关的既往VTE史、有诱因的VTE复发≥2次、活动性自身免疫或炎性疾病、合并症(如癌症、肾病综合征、心力衰竭、镰状细胞病和1型糖尿病合并肾病),存在任意1项者即为高风险。 1.1.3 易栓症妊娠期和产褥期VTE患者中有20%~50%存在易栓症[6]。对于有易栓症的女性而言,如合并家族VTE史,发生VTE的风险将增加2~4倍[7]。新版指南将易栓症作为独立高风险因素,对易栓症的风险等级划分和处理措施进行了详细描述。新版指南中易栓症高风险包括以下任意一项:>1个实验室指标提示易栓症、抗磷脂综合征、抗凝血酶缺乏、莱顿第Ⅴ因子(F ⅤL)纯合突变、凝血酶原纯合突变、FⅤL/凝血酶原突变杂合子、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易栓症低风险包括以下任意1项:FⅤL杂合突变、凝血酶原杂合突变、抗磷脂抗体阳性[8]。 1.1.4 其他妊娠期间住院、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早孕期)、妊娠期和产褥期进行手术、严重妊娠剧吐或需要静脉补液的脱水,存在任意1项者即为高风险。

2021产科 VTE 抗凝防治策略指南更新解读(全文)

2021产科VTE 抗凝防治策略指南更新解读(全文)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造成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间接产科原因中也居于首位[1]。由于静脉血流停滞、内皮细胞损伤、高凝状态等妊娠期特点,妊娠人群的VTE风险是非妊娠人群的4 - 5 倍,VTE 复发风险则为3 - 4 倍,我国产科VTE 亟需早期预防和及时诊治。 图1 孕产妇死亡原因的数据分析 2020 年 3 月澳大利亚昆士兰卫生组织(QLD,Queensland Health)发布了妊娠期和产褥期VTE 预防指南[2],而近期我国也发布了《上海市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专家共识》[3],均对针对妊娠期和产褥期VTE 的预防诊治提供指导建议。

上海2020 年第四届东方妇产科学论坛之母胎医学论坛上,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应豪教授主持介绍了上述国内外产科VTE 最新指南的发布,并邀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李笑天教授、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程蔚蔚教授,对昆士兰新版指南和上海专家共识进行了深入解读。 个体化评估孕产妇VTE 风险评分 VTE 个人史、易栓症、肥胖等多种危险因素与孕产妇VTE 风险增加有关,因此昆士兰新版指南在2014 年指南的基础上,更新了VTE 风险评估评分系统相关内容,使个体化预防方案成为可能。 昆士兰新版指南建议孕产妇VTE 风险评估需贯穿整个妊娠期和产褥期,妊娠早期由经验丰富的医学团队对孕产妇进行个体化VTE 评估,制定预防计划;整个孕期需动态进行监测及风险再评估;产后或计划出院时仍需对孕产妇进行观察,针对情况提供个体化方案。 昆士兰新版指南推荐根据风险得分对患者进行产前、产后血栓预防。风险因素包括手术诱发的单一VTE、年龄>35 岁、胎次≥3 次,大静脉曲张等产前因素,以及产程延长、阴道分娩、早产等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方案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方案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方案 VTE预防与处置方案 第一章院内VTE预防建议 一、院内VTE预防建议的基本原则 院内VTE预防的基本原则是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评估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病史、手术史、肥胖程度、静脉曲张等。评估结果根据患者的风险等级,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 二、院内VTE预防措施介绍 一)基本预防措施

基本预防措施包括床位转换、早期行动、保持水分平衡、使用弹力袜等。这些措施可以减少血液淤积,促进血液循环,降低VTE的发生率。 二)机械预防措施 机械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使用压力袜、间断充气压力装置等。这些措施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机械预防措施并不能完全替代药物预防措施。 三)药物预防措施 药物预防措施包括使用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主要包括华法林、肝素等,可以抑制血液凝结,预防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等,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三、住院患者VTE预防流程 一)手术患者VTE风险评估表(Caprini评分表)

手术患者VTE风险评估表主要用于评估手术患者发生VTE的风险程度。评估结果根据患者的风险等级,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 二)外科住院患者出血危险因素 外科住院患者出血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方式、手术部位、手术时间等。在制定预防方案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对患者的影响。 三)非手术患者VTE风险评估表(Padua评分表) 非手术患者VTE风险评估表主要用于评估非手术患者发生VTE的风险程度。评估结果根据患者的风险等级,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 四)内科住院患者出血危险因素

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共识

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共识 1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的现状分析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O孕产妇是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高危人群,孕产妇死亡原因中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占比增加是全球趋势。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孕产妇病死率的主要措施。静脉血栓栓塞症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D-二聚体是重要的鉴别诊断指标,但在孕产妇中该指标实测值几乎都高于正常范围上限,故至今没有公认的阳性范围标准QCTA是诊断肺血栓栓塞症的金标准,但由于X射线对胎儿可产生潜在的影响,妨碍了该检测项目在临床上的应用。由此可见,诸多原因导致了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症临床诊断的困难。 由于静脉血栓栓塞症具有临床表现非特异、诊断困难、易延误治疗等特征,故其虽然可被预防,但仍成为影响孕产妇健康与威胁其生命的重要因素。制订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规范,对于提高孕产妇安全分娩率、降低病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病特点,结合中国国情,中国孕产妇的发病风险存在独特性: ①高龄孕产妇数量增多。自2015年“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以来,高龄孕产妇生育意愿不断提升;高龄妊娠是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亦密切相关。 ②因活动减少、肥胖等导致的代谢相关疾病发病率增高。随着我国经济状况的改善,国家营养相关策略已经从以往对“减少饥饿”的倡导转为对

“慢性疾病”的防治,进食增加、运动量减少导致了孕产妇营养过剩,肥胖比例显著增高。 ③产妇“坐月子”的风俗限制了其产后活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坐月子”是产褥期的“仪式性”行为,该风俗具有各地独特的行为和相关饮食禁忌的配伍;虽然目前尚无关于中国“坐月子”的文化习俗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相关的报道,但是“坐月子”可能导致的运动量减少与产后血栓的形成密切相关。 ④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应用增多。辅助生殖、试管婴儿技术的大量应用,以及孕期保胎导致的运动量减少、孕激素使用频次增加等也是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2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 在妊娠不同时期,采用评分法评估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病风险;针对不同的风险级别,采取相应的预防策略。对所有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促进其健康行为的形成。 2.1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是防治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重要环节。可以利用自媒体、宣传手册、健康咨询的方式,在初诊建卡、入院、分娩后等时间节点,对孕产妇加强关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害、疾病先兆、预防策略等方面的健康教育,以端正其对待疾病的态度,促进其健康行为的形成。 2.1.1健康教育内容 ①使孕产妇认识到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害性和严重性,促使其重视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包括使孕产妇知晓其本身就是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

最新:国内外产科 VTE 指南共识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

最新:国内外产科VTE 指南共识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孕产妇的「隐形杀手」。而对妇产科医生而言,如何评估VTE 的风险因素并进行有效干预是临床难点。 破解秘籍——国内外最新相关指南 2021 年 4 月,由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编写的我国首个《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诊治专家共识》(以下简称《2021 中华共识》)发布,旨在指导和规范妊娠期及产褥期VTE 的预防和诊治。 2020 年 3 月,昆士兰健康局发布了《妊娠期和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指南》(以下简称《2020 昆士兰指南》),预计将在2025 年更新下一版。 2015 年 4 月,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学会(RCOG)发布了《降低妊娠和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指南》(以下简称《2015 RCOG 指南》,这是该指南继2004 年、2009 年后更新的第三版。 2020 年 5 月,由上海市母婴安全专家委员会、上海市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上海市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产科学组编写的《产科静脉

血栓栓塞症综合防治(专家共识/管理共识)》(以下简称《2020 上海专家共识》)发布,拟在早期预防、及时诊治两个层面建立孕产妇VTE 的防治规范。 下面我们重点对这几份指南中VTE 风险因素评估和预防方法进行总结。 要点总结——4 份指南/共识VTE 评估和防治异同 1、VTE 风险因素评估方面的异同 相同点: 4 份指南/共识均建议动态评估孕产妇VTE 危险因素 《2021 中华共识》[1]认为高危因素的动态评估是预防妊娠期及产褥期VTE 发生的重要手段。 《2020 昆士兰指南》[2]建议孕产妇VTE 风险评估需贯穿整个妊娠期和产褥期。 《2015 RCOG 指南》[3]建议对所有女性在孕前或早孕期进行VTE 相关风险的详细评估,对于因妊娠期合并症住院、产程中及分娩后的孕产妇,应再次予风险评估。 《2020 上海专家共识》[4]建议在妊娠不同时期评估VTE 的发病风险,针对不同的风险级别采用不同的预防策略。

2022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质量评价与管理指南(全文)

2022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质量评价与管理指南(全文)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住院患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已构成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潜在风险。质量评价与管理是VTE防治中的重要环节,是推动VTE防治形成长效机制的关键,也是促进临床医务人员规范合理地进行动态评估与落实防治措施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尚缺乏系统评价VTE防治质量的指标。基于此,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组织专家委员会,在回顾国内外已发布指南、政策和标准的基础上,经过德尔菲专家咨询和多学科专家研讨,以“重要性、特异性、代表性、敏感性、可获得性”为标准,制定了评估质量、预防质量、结局质量三大类核心指标,明确了各项质量指标的名称、定义、计算公式、意义、数据来源、评价方法、相关解释和推荐意见,以期强化临床医务人员对VTE风险、出血风险动态评估以及规范化预防和治疗的关注与执行,缩小临床实践与循证指南间的差距。 本文针对指南的“医院内VTE防治质量评价与管理要点”部分展开阐述。 医院内VTE防治质量评价与管理要点 一、医院内VTE防治的重点人群 本指南适用于年龄≥13岁的住院患者,特别是入住VTE高风险科室的患者(如骨科、重症医学科、神经科、妇科、产科、肿瘤科)以及其

他手术科室的患者。不适用于年龄<13岁的患儿、住院时间≤24 h的患者以及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如已确诊VTE、房颤、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正在接受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体外膜肺氧合(ECMO)、血液透析以及机械瓣膜植入状态等人群。 推荐意见1 基于已掌握的循证医学证据,以下七类人群多为VTE高风险,应重点关注评估和预防的质量。 (1)重症患者:包括但不限于入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内科ICU(MICU)、冠脉监护病房(CCU)、急诊ICU(EICU)、肾脏ICU(KICU)等所有重症科室的患者。 (2)骨科手术患者:包括但不限于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创伤外科手术患者、脊柱外科手术患者、骨折手术患者等。 (3)肿瘤手术患者:因恶性肿瘤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包括但不限于因恶性肿瘤入住普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等的手术患者。(4)因急性内科疾病而住院的患者:≥40岁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呼吸系统疾病、脑卒中、风湿性疾病、合并感染(如脓毒血症、腹腔感染等)的患者。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防与健康宣 教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防与健康宣 教 静脉血栓栓塞症,英文缩写VTE,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出现异常凝结,导致 静脉管腔出现局部堵塞或者是完全堵塞的血栓栓塞性疾病,是临床患者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如何预防 1、基本预防 患者术后应尽早下床活动,禁止吸烟喝酒,每天多喝水,控制好血糖和降低高血脂。如果患者下肢未形成血栓可做被动运动或者是主动运动,麻醉未醒或不能自主活动的患者应给予按摩和进行被动踝泵运动,从足部到大腿的顺序进行按摩,每次按摩 10~30 分钟,每次 6~8 组。待患者麻醉作用消失后,嘱自主进行 踝泵运动,次数和时间与上述按摩一致。患者也可做足踝关节内外翻、旋转动作,如果病情恢复较好还可进行膝关节屈伸运动。其踝泵运动的主要原因是患者长时间卧床,下肢血液流淌缓慢容易形成血栓,踝泵运动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可有效预防静脉血栓。所以医务人员应与患者家属进行充分沟通,让家属也能够掌握预防运动方法,可辅助患者进行运动。

2、物理预防 根据医嘱使用抗血栓弹力袜或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每次 30 分钟,每天 2~ 4 次。使用弹力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①弹力袜最佳穿戴时间为早上起床,晚上睡觉时脱下,每天必须保证弹力袜穿戴 8 小时以上。②如果是在较为干燥的季节,患者要预防脚后部位皮肤皲裂,否则会对弹力袜造成损伤,同时,穿戴前检查鞋内是否存在异物、是否平整,否则会对弹力袜造成损伤。③不能用女性弹力袜替代医用弹力袜,因为医用弹力袜有治疗压力,并且部位不同所产生的压力也不同,如果盲目替代会影响最终的穿戴效果。④穿戴弹力袜时如果发现疼痛情况并无改善,且腿部受到的压迫明显,可能是因为弹力袜压力过大,可联系护士或者是医生更换弹力袜。⑤弹力袜的要定期进行清洗,清洗时要使用温水,保证水温不超过40℃,切忌机洗或者是用力拧绞。⑥洗净后不要拧干,可用手挤出多余水分,或者是用毛巾吸干,平整放置于阴凉处晾干。 3、药物预防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服用抗凝药物,但是由于抗凝药物作用机制的影响的,每种药物都存在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患者服用药物前需要详细说明。使用抗凝药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不良出血反应,如牙龈出血、粪便带血等,如果服用药物后出现不良出血反应,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避免情况进一步加重。若患者存在肾功能、肝功能损伤,应对药物用量进行调整,个别药物不适用于严重肾损害患者,如低分子肝,可选择应用普通肝素。椎内血管血肿较为少见,但是如果发生可能会对患者产生严重影响,椎管内手术、穿刺等操作之前,如果使用抗凝药物会增加患者出血概率。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 第一部分、住院患者VTE防治工作的意义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rmbilism,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lumonary thromboermbilism,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thrombosis DVT)两种主要形式,在住院患者中发病率很高,是院内非预期死亡及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已引起临床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院内VTE涉及多个科室,与患者卧床、高龄、基础疾病或并发症、手术或损伤有关。VTE是可防可治的,针对VTE高危因素主动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可减少或避免发展成VTE;已经发生了VTE也要进行正确的评估,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第二部分、院内VTE防治管理体系成员架构 院内VTE防治管理委员会 人员组成:医院领导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职责: 1.参与制定本医院院内VTE防治管理的规章制度病监督实施。 2.对院内VTE防治管理的基本标准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3.研究并确定院内VTE防治的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4.确定院内VTE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及采取的预防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防治工作中的责任。 5.其他院内VTE防治管理的重要事宜。 6.组织开展院内VTE方面的科研工作。 院内VTE防治质控办公室 人员组成:医务部、业务部、护理部、信息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 职责: 1.对有关院内VTE防治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对院内VTE防治管理进行检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3.对医务人员进行院内VTE防治培训并考核。 各科室VTE防治管理小组 人员组成:科室主任及指定人员或联络员。 职责: 1.科主任为科室内VTE防治管理第一负责人,对科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中的培训、考核及VTE发生负有管理责任。 2.质控医生监督填报本科室院内VTE相关表格。 3.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本科室院内VTE防治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科室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落实。 4.协助各科室完成院内VTE防治的诊疗过程。 5.协助院内VTE防治管理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手册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 第一部分、住院患者VTE防治工作意义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rmbi 1 ism, 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lumonary thromboermbilism , PTE )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thrombosis DVT)两种主要形式,在住院患者中发病率很高,是院内非预期死亡及围手术期死亡重要原因之一,已引起临床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者高度重视。 院内VTE涉及多个科室,和患者卧床、高龄、基础疾病或并发症、手术或损伤有关。VTE是可防可治,针对VTE高危因素主动采取恰当预防措施,可减少或避免发展成VTE:已经发生了VTE也要进行正确评估,采取恰当治疗措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第二部分、院内VTE防治管理体系成员架构 院内VTE防治管理委员会 人员组成:医院领导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职责: 1.参和制定本医院院内VTE防治管理规章制度病监督实施。 2.对院内VTE防治管理基本标准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3.研究并确定院内VTE防治工作计划,并对计划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4.确定院内VTE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及采取预防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防治工作中责任。 5.其他院内VTE防治管理重要事宜。 6.组织开展院内VTE方面科研工作。 院内VTE防治质控办公室

人员组成:医务部、业务部、护理部、信息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 职责: 1.对有关院内VTE防治管理规章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对院内VTE防治管理进行检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3.对医务人员进行院内VTE防治培训并考核。 各科室VTE防治管理小组 人员组成:科室主任及指定人员或联络员。 职责: 1.科主任为科室内VTE防治管理第一负责人,对科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中培训、考核及VTE发生负有管理责任。 2.质控医生监督填报本科室院内VTE相关表格。 3.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本科室院内VTE防治管理各项工作, 根据科室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落实。 4.协助各科室完成院内VTE防治诊疗过程。 5.协助院内VTE防治管理委员会交办其他工作。 第三部分、院内VTE预防建议 院内VTE预防建议基本原则 1 .由于VTE发生是十分复杂病理、生理过程,采取预防措施前必须进行个体 化评估,权衡抗凝和出血利弊,并认真研读药物及器械相关说明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