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除法:商中间与末尾有0

5040÷0.84= 6000 626.4÷0.58= 1080 3618÷0.45= 8040 2613÷0.26= 10050 1515÷0.25= 6060 2816.8÷0.56= 5030 3381÷0.42= 8050 288.4÷0.28= 1030 5224.4÷0.74= 7060 3861÷0.55= 7020 4147.7÷0.59= 7030 3125.2÷0.52= 6010 625.4÷0.59= 1060 2985.7÷0.73= 4090 5090.4÷0.63= 8080 4502.4÷0.56= 8040 2610.4÷0.52= 5020 2188.7÷0.43= 5090 2086.1÷0.23= 9070 4681.6÷0.77= 6080 5130.6÷0.51= 10060 2223.7÷0.37= 6010 5315.2÷0.88= 6040 1442÷0.7= 2060 956.8÷0.46= 2080 706.1÷0.23= 3070 1638.9÷0.27= 6070 2772÷0.9= 3080 1156.9÷0.23= 5030 3174.6÷0.78= 4070 2009.7÷0.33= 6090 22.5÷0.45= 50 5168÷0.85= 6080 918÷0.45= 2040 1602÷0.2= 8010 7200÷0.8= 9000 945÷0.45= 2100 3240÷0.54= 6000 3578.4÷0.71= 5040 4132.8÷0.82= 5040 3666.1÷0.61= 6010 780÷0.39= 2000 2162.9÷0.43= 5030 1386.9÷0.67= 2070 4892.4÷0.54= 9060 679.8÷0.33= 2060 484.8÷0.48= 1010 3581.3÷0.59= 6070 2545.2÷0.36= 7070 28÷0.35= 80 2040÷0.51= 4000 1624÷0.4= 4060 4459÷0.49= 9100 6÷0.3= 20 3986.4÷0.44= 9060 8148.6÷0.81= 10060 36.9÷0.41= 90 3344.8÷0.37= 9040 5427÷0.67= 8100 3999.6÷0.44= 9090 2787.6÷0.46= 6060 4969.2÷0.82= 6060 3505÷0.5= 7010 29.4÷0.49= 60 2597.2÷0.43= 6040 2248.4÷0.73= 3080 1840.8÷0.26= 7080 2645.5÷0.65= 4070 4878.3÷0.69= 7070 2320÷0.58= 4000

1622.4÷0.32= 5070 5141.4÷0.57= 9020 4021.1÷0.79= 5090 482.4÷0.24= 2010 4308.6÷0.86= 5010 1664÷0.8= 2080 1651.1÷0.79= 2090 4509÷0.45= 10020 363÷0.33= 1100 1479.8÷0.49= 3020 482.4÷0.24= 2010 7846.8÷0.78= 10060 377.4÷0.37= 1020 1380.4÷0.34= 4060 2908.8÷0.32= 9090 2187÷0.27= 8100 1148÷0.56= 2050 1509.6÷0.37= 4080 1995.4÷0.22= 9070 2040÷0.68= 3000 3505.2÷0.69= 5080 2886.4÷0.41= 7040 1689.6÷0.24= 7040 984.9÷0.49= 2010 462.3÷0.23= 2010 7236÷0.72= 10050 4221÷0.7= 6030 79.2÷0.88= 90 2601.1÷0.37= 7030 243.8÷0.23= 1060 499.2÷0.48= 1040 6664.9÷0.83= 8030 884÷0.85= 1040 6817÷0.85= 8020 3857.7÷0.77= 5010 4326.5÷0.85= 5090 918÷0.85= 1080

三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商中间有0、末尾有0的除法(含答案)

商中间有0、末尾有0的除法 一、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 1、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计算方法:先用一位数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商写在十位上;再用一位数去除个位上的数,商写在个位上。 2、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一位数除以两位数。先用一位数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并,再用除数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 二、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 1、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百位上的数,除得的商写在百位上,如果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就看前两位,商的最高位写在十位上,每次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2、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商的位数等于被除数的位数;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比被除数位数少一位。 三、用乘法验算除法 1、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2、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知识点一、商中间有零、末尾有零的除法计算 例题1、口算 604÷2=600÷3=420÷7=666÷6= 168÷8=960÷3=308÷4=440÷5= 287÷7=630÷9=600÷6=248÷8= 练习1、下列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8<677×()<58()×5<48 70>9×()()×9<7350>8×() 练习2、 605÷5=606÷3=408÷4=840÷7= 545÷5=728÷7=340÷2=560÷4= 例题2、我在暑假时买了一本721页的故事书,花了7天的时间把它看完了,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练习1、在一次大型团体操表演中,我们二年级的624人被平均分成了3个方阵,你能算出每个方阵有多少位同学吗? 练习2、我们年级共有同学624个,在课间活动时,体育老师想把我们分成每6个人一个小组进行跳绳游戏,全年级能被分成多少个小组?还有剩余的同学吗? 知识点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例题2、列竖式计算,并检验最后两小题。 306÷3=517÷5=783÷6= 练习1、列竖式计算,并检验最后两小题。 420÷3=209÷3=676÷4= 练习2、从245里连续减去8,最多能减()次。 练习3、16□÷7=23……6。这道算式中,□里应填()。 例题3、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4,那么余数可能是( ),( ),( )。 练习1、一个数除以9,商是17,余数最大是(),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 练习2、□54÷6,要使商是三位数,□中最小填( ),要使商是两位数,□中最大填( ). 练习3、要使□56÷47的商是两位数,□最小能填() 例题4、在a÷b=5……4中,要想使a最小,则b是(),那么a是()。

小数除法:商中间与末尾有0

5040÷0.84= 6000 626.4÷0.58= 1080 3618÷0.45= 8040 2613÷0.26= 10050 1515÷0.25= 6060 2816.8÷0.56= 5030 3381÷0.42= 8050 288.4÷0.28= 1030 5224.4÷0.74= 7060 3861÷0.55= 7020 4147.7÷0.59= 7030 3125.2÷0.52= 6010 625.4÷0.59= 1060 2985.7÷0.73= 4090 5090.4÷0.63= 8080 4502.4÷0.56= 8040 2610.4÷0.52= 5020 2188.7÷0.43= 5090 2086.1÷0.23= 9070 4681.6÷0.77= 6080 5130.6÷0.51= 10060 2223.7÷0.37= 6010 5315.2÷0.88= 6040 1442÷0.7= 2060 956.8÷0.46= 2080 706.1÷0.23= 3070 1638.9÷0.27= 6070 2772÷0.9= 3080 1156.9÷0.23= 5030 3174.6÷0.78= 4070 2009.7÷0.33= 6090 22.5÷0.45= 50 5168÷0.85= 6080 918÷0.45= 2040 1602÷0.2= 8010 7200÷0.8= 9000 945÷0.45= 2100 3240÷0.54= 6000 3578.4÷0.71= 5040 4132.8÷0.82= 5040 3666.1÷0.61= 6010 780÷0.39= 2000 2162.9÷0.43= 5030 1386.9÷0.67= 2070 4892.4÷0.54= 9060 679.8÷0.33= 2060 484.8÷0.48= 1010 3581.3÷0.59= 6070 2545.2÷0.36= 7070 28÷0.35= 80 2040÷0.51= 4000 1624÷0.4= 4060 4459÷0.49= 9100 6÷0.3= 20 3986.4÷0.44= 9060 8148.6÷0.81= 10060 36.9÷0.41= 90 3344.8÷0.37= 9040 5427÷0.67= 8100 3999.6÷0.44= 9090 2787.6÷0.46= 6060 4969.2÷0.82= 6060 3505÷0.5= 7010 29.4÷0.49= 60 2597.2÷0.43= 6040 2248.4÷0.73= 3080 1840.8÷0.26= 7080 2645.5÷0.65= 4070 4878.3÷0.69= 7070 2320÷0.58= 4000

小学数学 四年级数学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教案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是0”。 2.能熟练掌握一位数笔算除法法则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熟练计算“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难点:商中间有0的两种情况。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一幅画:

孙悟空找来4个西瓜,说每人分一个。猪八戒非常积极说:“我来分。”贪吃的猪八戒看到西瓜嘴都馋了,他想反正有4个我吃掉一个吧,就这样他一个又一个把4个西瓜全吃完了,这下他怎么分给孙悟空、沙和尚和唐僧啊? 二、明确学习目标,掌握算法。 1、揭示学习目标。 2、西瓜一个都没有了,其他3人可以分到多少?谁会算? 0÷3=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启发学生想:根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要求0除以3得几,就得想几和3相乘得0。 再让学生想一想:0÷2=?,0÷4=? 0÷5=?…… 由此概括出: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 3、引导学生学习:309÷3= (1)要求学生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列竖式进行计算。 (2)当学生计算到十位时,教师重点指导:由于被除数是0,0除以3得0,所以十位要商0。0和除数3相乘得0,0减0得0。 (3)计算完毕后,向学生说明中间用3除0的那一步,可以省略。并要求学生用虚线圈起来。

(4)引导学生思考:竖式中用3除0的这一步可以省略,那么,商十位上的“0”可不可以省略呢?为什么?(不可以省略,因为0起的是占位的作用)(5)抽查检测。 (6)巩固算理. ①404÷4=11。讨论:这题的结果正确吗?商中的两个“1”应在什么数位上?为什 么?商的十位上为什么要写0?应该怎样改正? ②做一做: 402÷2 609÷3 3、学生独立试做:420÷3= 4、试一试: 750÷5 980÷7 对比例两题,今天学习的除法有什么共同点?在计算中应注意什么?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商中间有零的除法”。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检测。 1、春雨小学476名学生乘车去参观科技馆。每辆车准乘54人,租9辆车够吗?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目标首先是让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然后再运用它进行计算,并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我首先复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及0占位的知识,为后面新知的复习做好铺垫。 在教学例5时,我采取让学生自己看图讲故事,从而引出0÷3=0,进一步发现“0除以任何数都得0”,在次基础上我又出了一个5÷0=?,学生思考片刻后发现根本找不出这个数,因为没有一个数和0相乘能得5。所以学生再次将刚才得出的结论进一步完善。 对于例6的教学,我则采取的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自己试算,然后请两名学生就自己的算法进行讲解,再让其他学生对他们的两种不同算法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发现简便算法更优化。 本节课的练习我也是分层设计,首先进行基本的计算练习、然后是判断改错、最后是思维拓展。思维拓展题的设计不仅将本节课的气氛推向某某,更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的准备。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2 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多年,一直有着一个困惑:我们的教材把每一部分的内容都分割得那么细小,分开教学每个部分时,效果似乎不错,而综合后取得的整体效果却不理想,有时反而会互相干扰,如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数值大小的变化”,先学小数点向右移,学生学得很好,再学向左移,也学得不错;但是在综合练习中学生往往辨不清小数点往右(或左)数值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我们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原因何在呢?读了《从还原论到系统论》一文,从中得出的结论指出:“整体功能=部分功能+结构功能,只要结构功能大于零,则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叠加之和”。现在我正尝试着用系统论的整体原理来改革教学。现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商中间、末尾有零除法”为例,简述如下: 这段教材,照原来的教法是:先教学商中间有零的.,再教学商末尾有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说课稿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所说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领域的数的计算。例6是其中“被除数哪一位上的数是0且前面没有余数时要在商这一位上写0”的情况。在这一例题之前,教材先安排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和“除法的验算”内容。因此,在学习本例题之前,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算理、算法已经基本掌握,因此有了一定的基础。“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只是除法中的特殊情况,是除法计算法则的补充,也是这一单元的难点内容。关键是让学生亲历“0占位”的思维过程,为以后四年级学习“除数是两位数或多位数”的除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于“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解得不够深入。教学中学生可能只是盲目地按照所讲述的例子模仿着进行计算,因此教学中要鼓励孩子们大胆探索,在体验学习中理解算理。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索的过程,理解算法,提高学生节约意识。 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以及仔细、认真的计算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在除的过程中要商0的情况即:被除数哪一位上的数是0且前面没有余数时要在商这一位上写0。)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关键是0占位及简便写法的书写格式。 五、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1) 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1)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人 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是0”。 2.能熟练掌握一位数笔算除法法则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熟练计算“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商中间有0的两种情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来看一幅画,楼老师给大家来讲一个故事。 孙悟空找来4个西瓜,说每人分一个。猪八戒非常积极说:“我来分。”贪吃的猪八戒看到西瓜嘴都馋了,他想反正有4个我吃掉一个吧,就这样他一个又1一个把4个西瓜全吃完了,这下他怎么分给孙悟空、沙和尚和唐僧啊? 二.新课 1、西瓜一个都没有了,其他3人可以分到多少?谁会算? 0÷3=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启发学生想:根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要求0除以3得几,就得想几和3相乘得0。 再让学生想一想:0÷2=?,0÷4=?0÷5=?…… 由此概括出: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 2、出示例题6 309÷3=

(1)要求学生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列竖式进行计算。 (2)当学生计算到十位时,教师重点指导:由于被除数是0,0除以3得0,所以十位要商0。0和除数3相乘得0,0减0得0。 (3)计算完毕后,向学生说明中间用3除0的那一步,可以省略。并要求学生用虚线圈起来。 (4)问:竖式中用3除0的这一步可以省略,那么,商十位上的“0”可不可以省略呢?为什么?(不可以省略,因为0起的是占位的作用) (5)现在,我们把这题用简便写法完整的做一遍。(找一同学板演) (6)巩固算理: ①404÷4=11。讨论:这题的结果正确吗?商中的两个“1”应在什么数位上?为什么?商的十位上为什么要写0?应该怎样改正? ②做一做: 402÷2609÷3 汇报、交流 3、420÷3= 先由学生独立试做。 汇报、交流 明确:在除的过程中哪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商0占位。 4、试一试

三年级数学下册《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2》教案13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 除法2》教案13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2》教案1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二小节《笔算除法》的第九课时。 1、教材的特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有关0的除法,它是在口算除法、基本的笔算除法及除法验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了扎实的基础。通过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商中间或末尾有0除法的算理,探索合理的竖式。 教材安排了3个例题,例5是0的除法,主要让学生明白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例6是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本节我安排了例5、例6。 2、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是0”,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商0的算理和竖式简便写法的书写格式。

3、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探索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探索并掌握被除数中间、末尾有0,商中间或末尾也商0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 用课件出示以“兔子和猴子找食图”为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自主探究。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动手、讨论理解算理,探索用竖式计算的合理程序。 2、学法: 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交流”的学习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等途径,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三、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笔算除法的基础较扎实,只有一小部分学生笔算算理理解不够;另外,三年级学生年龄偏小,注意力易分散,于是我针对此特点,创造了生活中有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快乐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复习铺垫,建立联系——→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探究,领悟算法——→巩固新知,应用新知——→回顾反思,升华提高。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商中间有零或末尾有零的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道理. 2.理解和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零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不够商1时,为什么要用零占位的道理. 课前准备 口算卡片、抄好题的作业纸、投影纸.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读出下面各数:说出每个数中的“0”表示的数值. 12 102 120 1002 2.口算下面各题: 0×2=3×0=0×9=1×0= 以上这几题的结果是什么?为什么都等于“0”?(零和任何数相乘都得零) (二)学习新课 1.(1)出示例5:0÷3=0. 学生计算后提问:此题为什么要商0?(因为0×3=0,所以0÷5=0) (2)练习:0÷2=0÷3=0÷10=0÷8=

(3)根据以上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板书) 2.出示例6(1): 309÷3= (1)要求学生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列竖式实行计算.(竖式板书) (2)当学生计算到十位时,教师重点指导:因为被除数是0,0除以2得0,所以十位要商0.0和除数2相乘得0,0减0得0. (3)计算完毕后,向学生说明中间用3除0的那一步,能够省略.并要求学生用虚线圈起来,从而得出如下算式:(板书时颜色粉笔标记) (4)问:竖式中用3除0的这个步能够省略,那么,商十位上的“0”可不能够省略呢?为什么?(不能够省略,因为0起的是占位的作用) (5)现在,我们把这题用简便写法完整的做一遍.(找一同学板演) (6)巩固算理: ①404÷4=11.讨论:这题的结果准确吗?商中的两个“1”应在什么数位上?为什么?商的十位上为什么要写0?应该怎样改正? ②做一做:

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竖式除法

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竖式除法

两三位数除一位数(除数是两位数、商中间有零或末尾有零)1 348÷6 567÷9 236÷4 162÷7 434÷8 497÷6 823÷9 756÷9 42÷663÷7800÷2100÷2 844÷4933÷332 ÷8900÷3 693÷3396÷3400÷2427÷9318÷2456÷4613÷7 282÷6 534÷6 348÷6 567÷9 236÷4 162÷7 434 ÷8 497÷6 823÷9 756÷9 480÷3 360÷3 640 ÷8 124÷6 996÷9 82÷4 416÷2

754÷5 207÷2 92÷3 324÷3 481÷2 380÷5 721÷7 736÷8 304×3 248÷4 515÷5 639÷9 642÷6= 320÷8= 627÷3= 505÷5= 810÷9= 470÷5=360÷3= 213 ÷7 306÷3=147÷7=400÷8=282÷6 480÷3 124÷6 996÷9 416÷2 82÷4 754÷5 628÷3 860÷6 562÷7 207÷2 380÷5 92÷3 736÷8 129÷3 296÷4 370÷5

414÷9 348÷6 434÷8 567÷9 497÷6 236÷4 823÷9 162÷7 124÷4321÷7405÷5260÷5 321÷4644÷7328÷8446÷5 576÷8497÷6796÷9132÷4 736÷9357÷8207÷3276÷4 402÷7256÷3404÷4309÷3 560÷4773÷7515÷5509÷5 320÷2521÷4624÷6208÷2 650÷5384÷2918÷9707÷7

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竖式除法

两三位数除一位数(除数是两位数、商中间有零或末尾有零)1 348÷6 567÷9 236÷4 162÷7 434÷8 497÷6 823÷9 756÷9 42÷663÷7800÷2100÷2 844÷4933÷332 ÷8900÷3 693÷3396÷3400÷2427÷9318÷2456÷4613÷7 282÷6 534÷6 348÷6 567÷9 236÷4 162÷7 434 ÷8 497÷6 823÷9 756÷9 480÷3 360÷3 640 ÷8 124÷6 996÷9 82÷4 416÷2

两三位数除一位数(除数是两位数、商中间有零或末尾有零)2 754÷5 207÷2 92÷3 324÷3 481÷2 380÷5 721÷7 736÷8 304×3 248÷4 515÷5 639÷9 642÷6= 320÷8= 627÷3= 505÷5= 810÷9= 470÷5=360÷3= 213 ÷7 306÷3=147÷7=400÷8=282÷6 480÷3 124÷6 996÷9 416÷2 82÷4 754÷5 628÷3 860÷6 562÷7 207÷2 380÷5 92÷3 736÷8 129÷3 296÷4 370÷5

两三位数除一位数(除数是两位数、商中间有零或末尾有零)3 414÷9 348÷6 434÷8 567÷9 497÷6 236÷4 823÷9 162÷7 124÷4321÷7405÷5260÷5 321÷4644÷7328÷8446÷5 576÷8497÷6796÷9132÷4 736÷9357÷8207÷3276÷4 402÷7256÷3404÷4309÷3 560÷4773÷7515÷5509÷5 320÷2521÷4624÷6208÷2 650÷5384÷2918÷9707÷7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商中 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案 篇一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司有0、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方法。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计算方法,再交流比较不同的算法,得到简便的方法。并能规范书写、正确笔算。 教学重难点: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过程方法,0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图片出示)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这幅图,图上都有些什么? 让学生说说,说明3只兔子去采蘑菇,3只猴去采桃子。

2、(出示问题)平均每只兔能采几个蘑菇? 地上有几个蘑菇? 让学生列出算式:6+3=2 (个) (出示问题)平均每只猴能采几个桃? 树上有几个桃子?一个桃子都没有,我们用哪个数表示?0。那每只猴子能采到几个桃?0个 请学生列出算式:0+3=0 3、那如果有4只猴子去采呢?怎样算? 0 + 4=0 那0+7等于几呢?0 + 9、0+13…… 呢? (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归纳出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 于0 (强调除数不为0)) 二、教学笔算 1、复习0在记数中的占位作用 27、207、270这三个数一样吗?哪里不同?有0、无0或0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数相同吗? 2、出示例题,请学生读题。 怎样列式?请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说明隐含 条件:一个星期是7天。210+7= 3、结果是多少呢?你能自己算一下吗?让学生独立计算 4、交流算法,让学生起来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教师进行板书记载并做总结评价,对于好方法给予表扬。

三年级数学下册《商中间或者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册《商中间或者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册《商中间或者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反思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三年级数学下册《商中间或者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对于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更能激发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有机会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有两种情况:一是0除以一个不是零的数商0,这就要涉及到被除数是0的除法;二是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要商0,用0来占位。 本节课我采用一个学生喜欢的故事“猪八戒分西瓜”来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在计算中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时,组织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认识规律,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并组织学生充分感知“不够商1如何商”的问题。学生在计算时极易出错,而且在一次次不断地纠正后他们还会出错。如:808除以4,当被除数百位上的8除以4,商2,十位上的0除以4,学生就忘了商0,个位上的.8除以4,商2,于是商就变成了两位数。722除以4,当被除数个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要商0,学生也会忘写。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对于商出现了漏写0的情况常常是浑然不知。 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⒈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在用竖式笔算前,我要求学生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这样可以降低他们的错误率,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在比较中加深理解。在学习了432÷4=108后,比较432÷4404÷4这两道题的写法有何不同?我是这样提问学生的:“432÷4和404÷4这两道题都是商中间有0的除法,为什么4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要落下来,而4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3篇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3篇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 (一)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水*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规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解得不够深入。 (二)教材分析: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教材先通过创设“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为素材教学例5,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接着运用此规律教学例6,也就是学习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我通过阅读教材、教参和新课标,认为按照教材上的方法去教学这一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会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至于“商中间为什么要写0”这一点学生根本不知道,只是盲目地按照老师所讲述的分东西的例子模仿着进行计算,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数学的活动中了。所以,在教学时我准备采取以下策略: 1、创设现实情境,重视有意义的计算 [片断1] 师:我们学校快开运动会了,为了选拔出参加跳绳比赛的人员,我昨

天测试了几个学生跳绳的情况(出示:两个学生跳绳的情境):蔡芳3分钟跳绳309下,屈代乔4分钟跳了520下。小朋友们,如果让你来选参加跳绳的人员,你会选谁?为什么? 思考片刻后,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可能有的说选蔡芳,有的说选屈代乔,并且各有各的理由。此时,我装做一种很无助的样子说:“到底选谁比较合适呢?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1:我可以根据他们跳绳的总个数来看。 生2:不行,因为他们用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可以算出屈代乔3分钟跳了多少,然后再比较。 生3:你的方法太麻烦了。我认为可以算出谁1分钟跳的多,我们就可以选谁,这样比较公*。 师: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下面请你们自己列式计算。 [反思] 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的是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把计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应用意识。 (二)巧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知道不学不行 [片段2] 在学生试算的`过程中,当算到十位上的0除以3时,很多学生遇到了困难。这时,我问学生:“0除以3究竟等于多少呢为什么?”

2023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2023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2023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对于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更能激发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有机会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有两种情况:一是0除以一个不是零的数商0,这就要涉及到被除数是0的除法;二是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要商0,用0来占位。 本节课我采用一个学生喜欢的故事“猪八戒分西瓜”来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在计算中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时,组织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认识规律,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并组织学生充分感知“不够商1如何商”的问题。学生在计算时极易出错,而且在一次次不断地纠正后他们还会出错。如:808除以4,当被除数百位上的8除以4,商2,十位上的`0除以4,学生就忘了商0,个位上的8除以4,商2,于是商就变成了两位数。722除以4,当被除数个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要商0,学生也会忘写。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对于商出现了漏写0的情况常常是浑然不知。

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1、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在用竖式笔算前,我要求学生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这样可以降低他们的错误率,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在比较中加深理解。在学习了432÷4=108后,比较432÷4404÷4这两道题的写法有何不同?我是这样提问学生的:“432÷4和404÷4这两道题都是商中间有0的除法,为什么4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要落下来,而4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用落下来呢?”学生通过观察并讨论后,得到这样一个结论:4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0,落下来和个位的4相加还是等于4,落下来没有意义,所以不用落下来;4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3,落下来除以4不够商一个十,和个位的4合起来就是32个一,除以4商8个一,所以要落下来。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学生要真正掌握,还必须采取“多多练习”的方法,多让学生做针对性的习题。在练习中及时纠正错误,并通过看、说、估、做、改正等多种途径,使同样的知识点不断在学生的脑海里回旋撞击,从而达到真正的认知。 2023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2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 学完了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的根本运算,我就开场领着学生们学习这局部的应用题了。起初研究教材,觉得并不困难,在这道知道总数,知道一包两个.一盒四包求共装几盒的例题中,曾简单的认为只要引导他们去发现能装多少包,或者一盒有几个这两个转换思想就可以了,我也是这样上课的,但经过课后对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理解的并不透彻,甚至有些学生迷糊了......我才发现,学生们还没有建立这种转换的思维,一下子承受不了这样的解题方法,他们以前做过的都是直来直去的题目。认识了这些,我改良了方法,让学生交流提问,并用同类型的题目加深练习,如今,虽然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这样解,但是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解答。 学生的思维和老师是不同的,特别是小学生,所以讲解题目要站在他们的立场和角度去考虑,要参考他们的已有经历,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2 这节课突出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较好地表达了以下几个方面: 1、在情境中教学,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情境中提出、发现、解决、应用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体验计算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 2、尊重学生已有经历,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时机,让学生自主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自主构建新知识。 3、重视估算。在教学中把估算作为计算的一种策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笔算前先进展估算,注意培养学生估算的习惯,进步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才能。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努力遵循“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那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3 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多年,一直有着一个困惑:我们的教材把每一局部的内容都分割得那么细小,分开教学每个局部时,效果似乎不错,而综合后获得的整体效果却不理想,有时反而会互相干扰,如学习“小数点的挪动引起数值大小的变化”,先学小数点向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