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步骤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步骤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步骤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步骤:选择研究课题,查阅文献资料,制定研究计划,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教育研究的特点:客观性、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可验证性。

教育研究的伦理原则:自愿原则、匿名原则、原则、无害原则。

教育研究的意义: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是定量和定性的方法。

资料分析的基本步骤:阅读资料、筛选资料、解释资料。

研究论文可分为两大类:实证性的研究报告、理论性的学术报告。

影响研究方法选择的因素:综合与分析、归纳与演绎、因素的控制程度、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常用的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质的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相关性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容分析研究法。

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行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课外、校外活动多数是以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为主。

课外、校外活动的意义: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

课外、校外教育是对青少年儿童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

课外、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

小组活动是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

小组活动的特点是自愿组合、小型分散、灵活机动。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家庭教育的特点:教育容的生活化、教育方式的情感化、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家庭、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

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统一;要理解和尊重孩子;不断提高家长的文化素养和思想素养。

社会教育对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途径和形式:

1、社区对学生的影响;

2、各种校外机构的影响;

3、报刊、广播、电影、电视、戏剧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

家庭、社会和学校三者协调一致,相互配合;

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

1、相互访问

2、建立通讯联系

3、举行家长会

4、组织家长委员会

5、举办家长学校

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互相联系

1、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

2、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的联系

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

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班级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

班级的功能:

1、班级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2、班级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影响

3、班级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4、班级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5、班级对学生个性的影响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班级管理的功能: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

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即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马卡连柯提出的)

班级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当前我国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方式偏于专断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管理的程度低

解决的方法: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问目的

2、确立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主体地位

3、有目的的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班级管理的一般功能:

1、有明确的共同目标

2、一定的组织结构

3、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

4、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1、确立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的里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权威型、型、放纵型;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1、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

2、班主任的个性特征与人格魅力,这些构成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

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取决于三方面:

1、班主任自身对教育工作的情感体验;

2、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

3、高度发展的控制自我的能力。

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容及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

(1)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研究学生个人、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了解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了解学生的方法(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对学生各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

2、有效的组织和培养优秀的班集体

3、协调校外的各种教育力量

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有效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决定班级的管理水平。

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家德鲁克提出的。

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作者是大教学论

班主任的中心任务是设计和建设良好班集体。

班级管理的实质是让学生的潜能尽可能的得到开发。

班级管理包括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和评价总结三个基本环节。

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它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社会德育是德育的新形势;

德育的意义:(中小学学生为甚麽要学习德育;)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

德育的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1988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是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德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和法纪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德育的容:

1、爱国主义教育

2、理想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马卡连克)

4、劳动教育

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公民教育)

6、自觉纪律教育

7、与法制观念的教育

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就是使学生形成集体观念,关心集体和善于在集体中生活的教育。

德育过程是按照一定的道德规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德育过程是有四个相互制约的因素共同构成的:分别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容和德育方法。

德育从容上看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就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发面交与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我国中小学生的德育原则:

1、社会主义方向相性原则

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3、知行统一原则(行知提出的)

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原则(又称平行教育原则)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马卡连克)

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德育工作要把无产阶级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前联教育家马卡连克所说:“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的尊重一个人。”

学校应加强控制和调节各种教育影响,使之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确保学生的思想品德安设会要求健康发展。

2001年,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提出了20字基本道德规,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德育的途径:(德育评定有哪些?)

1、思想道德与其他学科教学(最直接、中心途径、主要途径)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校外活动

4、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

6、班主任工作

常用的德育方法:

1、说理教育法(最基本的方法)

2、榜样示法(桃不言、下自成蹊)

3、冶教育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其令而不从。背诗、)

4、实际锻炼法

5、品德修养指导法(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6、品德评价法(奖励或惩罚)

运用品德评价法要注意做到目的明确、公正合理,以表扬、奖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

1、德育目标

2、德育容

3、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德育工作的新形势:

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3、建立德育基地

4、创办业余党校(高中阶段实施的)

我国新时期德育的特点:

1、社会主义方向性

2、全民性和性

3、变革性

4、开放性

集体主义教育是马卡连克教育思想的核心。

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出版的《道德教育论》,道德论是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社会学习论兴起于本世纪60年代初,其代表人物是班杜拉。(观察模仿学习)

社会学习论关于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儿童道德行为通过社会学习即观察学习可以获得和改变;

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血洗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表达方式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备好课是教好课的前提。

备课的意义:

1、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写好三种计划,即学年教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了解学生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熟悉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其次要了解班级的情况;再次,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1、目的明确

2、容准确

3、结构合理

4、方法适当

5、语言艺术

6、板书有序

7、态度从容自如

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基本标准:1、要使学生注意力集中2、要使学生思维活跃

3、要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4、要能够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课外作业是课作业的继续

-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1、作业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2、作业要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3、作业布置适宜、难易适度;4、作业形式多样,具有多选性;

5、作业要求明确,规定完成时间;作业反馈清晰、及时。

课外辅导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

常用的检查学生学业成绩的方法:平时考查和考试。

学业成绩评定的方法:百分制记分法、等级制记分法;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教学方法的制约因素:神会主义生产和科技的发展水平是最根本的制约因素。

直接影响教学方法的是教学目的和教学容的要求。

依据指导思想不同,各种教学方法可归并为两大类:注入式和启发式,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教学方法。

注入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

启发式则是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他们自己去学习的方法。

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5、以情感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讲授法抓哟有讲述、讲解,讲读、学校讲演四种方式。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1、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教学任务、教学容、学生年龄特征)

2、教学方法运用的综合性、灵活性、创造性。

教学手段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最早的教学手段是口耳相传。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

1、教学建设的突破

2、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

3、师生关系的突破

4、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5、扩大教学规模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教学模式的特点:指向性、操作性、完整性、灵活性、

教学模式的功能:1、教学模式的中介作用2、教学模式的方法论意义

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1、从单一教学想多样教学模式发展

2、由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法展

3、有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

4、教学模式的日益现代化

各种教学模式:

1、传递——接受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

2、自学——辅导式

3、探究式教学(依据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注重学生的前认知,注重体验式教

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

4、概念获得模式

5、巴特勒的自主学习模式

6、抛锚式教学(根据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基本程序:创设情境——确定问题—

—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7、例教学模式(德国教育心理学家瓦·根舍因提出的。)

8、现象分析模式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以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教学评价的功能和意义:

1、诊断教学问题

2、提供反馈信息

3、调控教学方向

4、检验教学效果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

教学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安置性评价、摸底测验)

2、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属于形成性评价)

3、总结性评价

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可以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1、相对性评价(以常人为参照点,具有甄选性强的特点,因而可以作为选拔人才、分类排

队的依据)

2、绝对性评价(又称为目标性评价,宜用于升级考试、毕业考试和合格考试)

教学评价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整体性原则

4、指导性原则

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

教育研究的含义: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 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创新性、理论联系实际、伦理原则 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选题阶段、研究设计、搜集资料、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总结与分析 教研选题的基本要求:1、问题有研究价值:1、满足教育科学发展的理论意义或价值,即学术价值。2、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意义或价值。 2、问题的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3、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4、问题表述必须明确具体:1、课题表述主要是为研究活动提供一个聚焦点,要明确显示课题的范围和变量。 2、陈述要精确和无可置疑。 3、陈述应该简洁明了 假设的类型:按复杂性程度分为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预测性假设 操作定义的作用:1、提高研究的客观性。2、有助于教育研究的统一性。3、有助于研究假设的检验。4、有利于研究评价、结果的检验和重复 系统随机取样: 优点:1、比简单随机取样方便。2、能在总体范围内有系统地抽取样本,使抽取到的样本较分散,一般抽样误差比随机取样小 缺点:当总体排列顺序与抽样间隔具有对应的周期性特点时,系统抽样会导致严重的抽样误差 分层随机取样:按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因素或指标先将总体划分成几部分,然后从各个部分中进行单纯随机抽样或机械随机抽样 研究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1、课题价值论证。2、相关研究文献综述。3、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4、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观察法的优缺点:1、可以在现象或行为发生的当时进行现场观察、记录,以收集研究资料。 2、能够得到不能直接报告或报告可能失实的材料。 3、在研究对象不配合的情况下可用观察法收集资料。 4、采用特殊设计时课在隐蔽的情况下进行自然观察,得到真实资料。 5、避免被试自陈时由于被试的偏见等导致的误差 缺点:1、观察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观察者的能力水平及心理的影响。2、对不能预知的现象采用现场观察优势难以奏效。3、有时观察会使被观察者不自然,使观察结果失真。4、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时间。5、对观察谁及要求高,观察法的新都、效度难以保证 时间取样法:是研究者在特定的时间内专门观察和记录所发生的特定的行为 时间取样观察法中研究者收集以下三方面内容:1、某一行为或事件是否出现或发生:2、该行为或事件出现或发生的频率如何:3、该行为或事件出现或发生的持续时间有多长 检核表的编制方法:1、列出重要项目。2、根据主要项目列出具体项目。3、按一定逻辑顺序排列项目编制行为检核表。 教育调查法:实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以分析教育现状或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方法 教育调查法的类型:按调查目的来划分:1、现状调查。2、相关调查。3、发展变化调查。4、预测调查 问卷法:是研究者以按照一定要求和程序编制的问卷为工具,收集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 问卷法基本结构:前言指导语问题和答案 问卷法种问题的内容与表述的要求:1、尽量用简单的语言。2、问题要尽量简短。3、避免双重含义。4、问题不要带倾向性。5、不用否定形式提问。6、不提问回答者不知道的问题。7、不直接提问敏感性问题 问题的顺序:1、把调查者熟悉的、简单易懂的放在前面。2、把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放在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步骤.pdf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步骤:选择研究课题,查阅文献资料,制定研究计划,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教育研究的特点:客观性、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可验证性。 教育研究的伦理原则:自愿原则、匿名原则、保密原则、无害原则。 教育研究的意义: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是定量和定性的方法。 资料分析的基本步骤:阅读资料、筛选资料、解释资料。 研究论文可分为两大类:实证性的研究报告、理论性的学术报告。 影响研究方法选择的因素:综合与分析、归纳与演绎、因素的控制程度、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常用的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质的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相关性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内容分析研究法。 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行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课外、校外活动多数是以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为主。 课外、校外活动的意义: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 课外、校外教育是对青少年儿童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 课外、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 小组活动是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 小组活动的特点是自愿组合、小型分散、灵活机动。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 家庭教育的特点: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教育方式的情感化、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家庭、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 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统一;要理解和尊重孩子;不断提高家长的文化素养和思想素养。 社会教育对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途径和形式: 1、社区对学生的影响; 2、各种校外机构的影响; 3、报刊、广播、电影、电视、戏剧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 家庭、社会和学校三者协调一致,相互配合; 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 1、相互访问 2、建立通讯联系 3、举行家长会 4、组织家长委员会 5、举办家长学校 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互相联系 1、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 2、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的联系 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

教育研究的过程

教育研究的过程 我们前面把“研究”界定为利用有计划与有系统的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的方法来谋求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且说明研究中运用的“科学方法”是指人们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所采取的一套符合科学规律要求的程序步骤,因此,对教育研究过程的一般步骤作简要说明是非常必要的。 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 美国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曾在其《思维方法》(How We Think)一书中谈到,人们解决问题一般需要经过5个步骤:(1)发现疑问或问题;(2)认定疑问之所在并加以清楚界定;(3)提出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提出“假设”;(4)推演“假设”的结果;(5)验证“假设”。杜威所提出的思维5步骤,揭示了人们在解决问题时的一大有系统的步骤。 人们的教育研究活动,同样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一般过程能常分为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一、确定问题 教育研究的第一步工作是选择研究问题。对于一个研究新手而言,确定研究的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工作,这里涉及到所确定的问题的价值、与研究主体的关系、研究问题的条件等。当研究的问题确定以后,整个研究有了方向,后续的工作就比较容易进行。 一般研究问题的产生,可透过理论或相关文献的探讨,也可由自己的实际经验中寻找,此外,亦可通过向人请教来确定。然而不管研究问题的来源如何,有了问题之后,接下来必须确定的是问题的性质与范围。 二、提出假设 所谓“假设”指的是理智的猜测。假设并不是随便乱猜胡设的,而是根据理论、往昔的研究发现、自己的经验或是逻辑的推理而针对问题提出的暂时性解答。 在侧重统计分析的量化研究中,一般均有假设的呈现,然而在侧重文字描述的质化研究中,并非一定要有研究假设。 三、设计或选择研究方法 在确立了研究主题与假设后,接下来所要着手的是研究设计,亦即考虑使用何种方法进行研究较为合宜、研究工具如何设计与实施等等。如果研究者所从事的是量化研究,则另须考虑各项研究假设该用何种统计公式进行分析。 四、搜集资料 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此步骤所涉及的是实际动手搜集实证资料。资料的搜集必须以研究问

教育科研步骤教育科研的基本顺序

教育科研步骤教育科研的基本顺序 一般说来,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要依次经过以下步骤: 1、选题。选题时要审度自身所面临的主客观条。客观条指能给研究工作提供的设备、经费、时间、研究对象和资料等。主观条指可以投入研究工作的人力和研究者的水平与能力等。要根据这些条,结合问题的大小与难易度,来选择力所能和的课题。 2、查阅文献。其主要工作就是查阅与本题有关的重要文献,从中了解在这个问题上前人已经做过哪些重要工作?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哪些尚待解决?他人采用什么研究方法?结论的科学性?只有弄清以上诸问题,才干开始新的研究工作。 除查阅文献外,还要通过调查、访问和观察等手段对有关问题的实际情况进行初步了解,目的是要对这一问题研究的价值和可能性进一步摸底,做到心中有数。 3、制订研究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应明确规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和其范围,要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的抽样、时间进度等。根据这个计划,还可以制订具体实施计划。在实施研究中,可以对原计划进行修订完善。 4、搜集并整理资料。这是指在实施研究计划过程中所得到的大量的新资料。特别是假如采取实验的方法,那么对研究对象的一切变化现象都要和时观察,形成、积累资料,并要求做到全、实、细,以能客观、公正、真实地反映研究对象的实质特征。

5、分析研究。分析研究就是在已经搜集并整理的资料的基础上,再做进一步的脑力加工。假如发现原有资料尚有欠缺之处,还应继续挖掘资料。 在分析研究中,最关键是下次结论,即把分析研究的结果归纳成几条原理、原则或者作出判断。 6、撰写报告。即把科研的全过程以和所取得的效果用文字完整地表述出来,教育科研效果一般有观察报告、调查报告、总结报告、实验报告和优秀论文著述。

课例研究的概念、特征与实施步骤

课例研究的概念、特征与实施步骤 青海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王松 摘要:课例研究起源于日本,是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主导通过集体合作确立主题、设计教案、上课和观课、评价与反思以及分享成果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循环过程,其本质是一种行动研究。其主要特征包括研究性、合作性、情境性和间接性。课例研究的步骤主要包括确立主题、设计教案、上课和观课、评价和反思、分享成果等至少五个步骤。 关键词: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概念;课例研究特征;课例研究步骤 课例研究起源于日本的授业研究(jugyokenkyn或じゅぎょけんきゅう),最早可追溯到明治时期[1],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Jugyokenkyn由两个词组成:一个是jugyo,意思是“课”;另一个是kenkyn,意思是“研究”。“授业研究”在国际范围内引起广泛的关注始于1995年和1999年的TIMSS(第三次数学与科学课程国际研究)[2],斯蒂格勒和黑波特(Stigler&Hiebert)对比了日本、美国和德国的课堂教学录像之后,认为日本教师在教学上的成功与日本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相关,即课例研究(Lesson Study)。[3]随后,斯蒂格勒和黑波特对课例研究进一步展开了研究,并于1999年出版了二人的著作《教学的差距》。至此,课例研究才引起人们对的普遍兴趣。[4] 图1“课例研究”检索论文的时间分布 笔者以“课例研究”为主题词对中国期刊网上的论文进行了统计。截止到2010年5月共搜集到149篇标题中包括“课例研究”的论文,其中146篇为期刊论文和3篇为硕士学位论文。如图1所示,国内自2002年起,标题中包含“课例研究”一词的论文数量逐年呈稳步递增的趋势,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课例研究正逐渐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在文献阅读和整理中笔者发现国内外对课例研究的概念、特征以及步骤等缺乏统一的定义,这种众说纷纭的局面导致许多研究者和教师难以与其他概念相区别,难以实践操作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对课例研究的概念、特征以及实施步骤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以期推进课例研究在国内的研究、应用与发展。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1.本节知识在历年考试中均为单选题。 2.在历年考试中,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为考查重点,考生需要掌握各种方法的 基本含义。 一、中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和特点 (一)中学教育科研的含文 教育科学研究就是以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各种科学方法,遵循科学的认识过程,根据对收集到的事实材料的分析,对假设或理论进行检验,以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及其客观规律的活动。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科学自身发展的基本途径。 中小学教育科研是指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为了改进中学教育工作,围绕某一主题,运用科学的方法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探究教育现象本质的活动。其目的是在自己工作中研究教育现象,进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为了准确理解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含义,需要区分科研和教研两个概念。教研是指教学研究,是教师以各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进行的研究。而科研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不仅要研究教学问题,还要研究学校德育问题、管理问题,以及社会、家庭中发生的教育现象,与教育相关的社会现象和心理现象等。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 教育科研除具备一般科研的特征,如:探索性、问题性、系统性、继承性和创造性等,还具有自己的 特点。 1.研究角度的多维性 中学教育科研涉及广泛的学科领域,需要与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学科有机 结合,并从多角度进行研究。 2.研究目的的针对性 中学教育科研是基于中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它是改进中小学教育工作的主力军。 3.研究主体的多元性 参加中学教育科研的,不仅包括教育理论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更有广大中学教育工作者,而且 他们是中学教育科研的主力军。 4.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教育科研属于科学研究范畴,教育现象是一种复杂的人文现象。因此,科研方法是多样的,既有宏 观的哲学思考,又有实证研究;既有定性研究,又有定量研究。 5.研究成果的滞后性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周期性很长的活动,这使得教育研究的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内显现和“量化”。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意义 (一)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需要 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总是会面临许多问题,尤其是在当今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教育教学中也有很多情况是不断变化的,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家长对学校的要求、学生的时代特征

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

名词解释 研究群体:指为适应特定研究任务的需要而将专业人员组织起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学术团体 科学方法:主要是一种诉诸观察与实验,将归纳与演绎结合起来,以试图揭示现象背后的因果律或自然法则的方法 基础性教育研究(纯研究):主要是研究教育的事理,揭示教育活动本身所固有的法则或规律 量的研究(定量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的效度:指研究的结果反映研究对象情况的真实程度 内在效度:指研究结果在研究对象所涉及的领域中可以精确解释的范围,反映了研究结果所达到的科学性 内容效度(表面效度、逻辑效度):用来衡量一个测量工具的各个部分是否真实而全面地测量了研究对象的相关特征 描述型效度:指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考察后所作描述的准确程度 纵向课题:指由国家、省市(区)等上级科研主管部门发布(或招标)、个人或集体申报、有关部门及专家审查批准的项目 横向来源(委托课题):指由一些企事业单位或非直接的上级部门委托实施研究的项目 研究者自选课题:虽说主要是个人行为,确实非常重要的研究资源,许多有价值的选题及成果出于其中 假设:是依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说明 轶事记录法(记事法):以记事为主,即将研究者认为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或感兴趣的事件完整的记录下去 事件取样法:以特定的行为或事件的发生为取样标准,注意记录某些预先确定的行为表现或事件完整过程的观察方法 事件取样法:是研究者在特定时间内观察和记录所发生的特定的行为 调查法: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以分析教育现状或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方法 一般调查:指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教育的一般情况或搜集与心理、行为或教育有关的代表性数据

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及实施过程 课题实施阶段步骤

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及实施过程课题实施阶段步骤 【--工作计划开头】 课题研究主要是对各类服务业园区规划的研究和实践。设计方面不仅仅在于合理地规划各类园区的生产布局,从规划、景观到建筑设计都体现出生态、科技和文化的内涵,更重要的是提供集生产、研发、物流、展示及融资等内容的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为企业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发展平台。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及实施过程课题实施阶段步骤,供大家参考。 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及实施过程课题实施阶段步骤 一、选题 课题研究从选题开始。所谓选题,就是从研究方向所指示的问题中确立研究项目,体现研究的对象、范围,展示研究的目的、意义。 1.课题来源 目前我国教育科研课题的来源渠道可以分成两种:供选课题与自选课题。 (1)供选课题。 主要指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的课题指南中选择的课题。国家、省、市、县都有相应的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一般设在当地的教育科学研究院(所)内,负责规划本区的科研课题,学校可以从中选题,申报立项。 (2)自选课题。 是指学校教师、科研人员自己选择课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中发现课题。如学生能力培养问题、学困生转化间问题、发挥学生的个性与特长问题、德育问题等。 ②从教育调查中发现课题。如社会、家庭对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学困生心理研究等。 ③从教学困难中发现课题。如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研究等。 ④从教学观察中发现课题。在听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过程中发现问题。 ⑤从研究中心文献中发现课题。如研究文献中被忽略或没有研究的一些问题,研究结果中相互矛盾的问题,已有研究在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等等。

课题实施步骤

一课题名称学生情商与英语教学效果的关系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情感智商的培养已倍受社会广泛关注,即“情商”的研究引起了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的极大兴趣。情商是心理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存、竞争、发展的重要能力。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提高其智力水平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情商,也就成了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全新课题。 情商(Emotion Quotient缩写为EQ),也叫情感知商,它是相对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缩写为IQ)而言的心理学概念。它反应的是一个人把握和控制自己情绪,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驶,承受外界压力的能力,不断激励自己和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属于人的非智力因素的范畴。1990年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萨络维(Peter Salvoey)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约翰·梅耶(JohnD·Mayer)教授首先提出“情感智商”这一概念。1995年,美国心理学博士戈尔曼(Daniel Coleman)继承了萨洛维和梅耶的观点,把情感概括为五方面的能力:认识自我情绪的能力;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情绪的能力;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现代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与否,20%取决于智商,而80%取决于情商。一个人的成功,除了具有较高的智商外,其所拥有的乐观积极的人生观,坚忍不拔的毅力,

良好的压力调适技巧和人际关系,以及是否有进取心、自信心、恒心等良好的意志、性格和心理品质都是不可缺乏的成功要素。而这些成功的要素基本上都属于情商的范畴。戈曼教授提出这样的结论:“平庸之辈往往由于人格的缺陷,而非智力平庸”。上述对情商概念的分析和介绍,使我们对情商与智商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实施英语教学有了更加有益的引导。 三.研究目的:探究学生情商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将情感智商(EQ)理论运用到教学环节中,使教师在外语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更好地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充分认识、分析,有效认识情商的积极因素,指导其学习生活。从而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认知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研究内容: 1.探究学生的情商与学习能力是否成正比。 2.学生的情商与外语教学效果的关系。 3.提高情商的途径。 4.情商的高低对教师进行外语教学以及学生进行外语学习的影响。 五.研究方法:调查法和观察法。以发放问卷的形式来抽样调查学生的情商水平,再观察各个情商层次的人在学校的学业表现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用同样的方式观察学生情商对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

第一章教育研究意义和过程

教育研究方法 主主讲讲人人宋宋学学红红 绪言 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意义和过程 ●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研究方法? ●第二节 怎样判断教育研究的优劣? ●第三节 教育研究有哪些类型? ●第四节 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一、为什么要学习研究方法? ● 教师应是实践的研究者和研究的实践者 ●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 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 ——苏霍姆林斯基 二、怎样判断教育研究的优劣? ●有两个概念反映了教育研究的优劣,即教育研究的效度和教育研究的信度。 (一)效度 ●教育研究的效度是指结论可准确解释性(内在效度)和结论的普遍性(外在效度),反映了研究是基于某个事实或证据的,能够被证明,因此是有效的。 ●内在效度:指结果可以被精确解释的程度。 ●外在效度:指结果能被推广的范围和程度。 内在效度 ● 【研究问题】研究两种不同训练方案对6年级男生体育技能测试成绩的影响 ● 【做法】两个班随机指定28名学生,两个班都是上午上课,分别采用不同方案,同一教师教授,历时16周,最后由该教师亲自测试 ● 【研究问题】三种类型教材对6年级学生自然科学课学习的影响 ● 【做法】三个学校的三位老师,分别教授3-4个班级,各采用一种不同的教材,9周后测试,测试题各任课教师自己出,其中有一个学校按能力高低分班,参加试验的老师所带的班级为能力强的班级。 外在效度 ● 正例: ● 【研究问题】调查小学生家长对学校课程质量等方面的评价 ● 【做法】该学区有5所小学,每校随机选择25位同学的父母进行电话访谈,有详细的会谈细则,对于因故不能参加或不愿被访谈的家长,有一个随机取代程序。会谈结束后,125个访谈者中只有6个是被替代的。 ● 【分析】结论可推广范围只是那些孩子在这5所小学的家长,不能推广到其他学区。但是如果125个父母中只有22%接受了访谈,则研究结果的推广范围甚至不能包括这5所小学的所有家长。 外在效度

小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小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课题就是我们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小课题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课题,由教师个人或几个人合作,能在短期内取得成果的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研究是教师的必备素质,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小课题研究一般有以下四个步骤。 一、选定课题 选定题目是课题研究的关键。题目决定了研究的深度、广度、意义、内容和过程。选题不可盲目草率。一般的思路是发现问题——查找资料——分析问题——确定课题。选题存在一定误区:越时髦越好;越热门越好;越大越好。其实,时髦的、热门的、大的不一定是对的、好的。小课题研究的特点是热中求冷,同中求异,小题大做。选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途径:(1)从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困惑中选题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教师天天置身于教育现场,这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比如: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怎样提高学生作业的效率;如何让课堂教学既开放又有序;如何对待学生间的差异等。教师可以从自己感到不很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去选题,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 面对诸多的实际问题时,教师究竟该选哪一个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 这要从值得研究的问题的价值和紧迫性方面考虑。当问题成为困难时,教师需要分析问题的主要表现与原因是什么。继而查阅资料、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教师关注、追踪、分析某个教学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成为课题。如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主要表现在没有掌握所学内容,解决的办法是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由此,可以形成一个课题:促成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策略研究。 (2)在切磋交流中发现课题 教师之间的切磋与交流是小课题的来源之一。交流可以开阔视野,让教师更多地了解教育教学情况,这样,教师自身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可能会被激发出来,逐步形成小课题。 (3)在理论学习中反思出课题 在阅读学习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解读和分析,使有价值的问题或经验在联系、解读中逐渐清晰起来。 (4)从学生的反应中寻觅课题 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反应,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与学生交流,更好地发现学生现实的需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同时,挖掘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但有研究价值的小课题。 (5)从已有成果的应用研究中归纳课题 研究的取向主要是将他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自身的教育实践。这类课题由于是学习他人的成果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比较适合年轻教师。一般要从教师自身感兴趣的他人成果选题,但必须注意可操作性。 (6) 总结经验形成课题 教师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我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分析及总结,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理性分析。这有助于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亮点、成功之处,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这类小课题一般适合已经具有一定教学实践的骨干教师去研究。 (7)创新工作生发出课题 这类小课题往往需要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教师教育科研素养要求比较高,因此比较适合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去选择。研究的取向主要为发现新规律、探索新方法、阐述新关系。 二、制定方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原理试题(自己整的)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原理 名词解释 一、抽样:是从一个总体中抽取部分有代表有代表性的个体作为样本,然后用这一样本的结果去推断总体。P13 二、观察研究(观察法):指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处于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地感知、记录、分析,从而获取第一手事实材料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调查研究(调查法):是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指导下,围绕一定的教育问题,运用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有关的事实材料,从而做出科学分析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 四、问卷调查: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而编制成的各种问题表格,是由调查对象自己填写答案的一种收集资料的工具,同时又可以作为测量个人行为和态度倾向的测量手段。 五、访谈调查: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的交谈,以口头问答的形式了解某人、某事、某种行为和某种态度的调查方法。 六、实验法(教育研究):是指研究者根据实验的目的,人为地创设一定的情景,在控制无关变量的条件下,通过操纵自变量,观测因变量,以探求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认识教育本质和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七、前实验:是一种不够规范的实验,实验前缺乏清晰的假设,影响实验的干扰因素多(无关变量),实验结果具有或然性。 八、真实验:在试验中能随机选择和分配被试,有效操纵实验变量并能严格控制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无关变量,实验结果能客观地反映实验处理的影响的实验。 九、准实验:对实验变量的控制不能像真实验设计那样充分和广泛,对被试的选择不能像真实验那样做到随机取样,在试验中所使用的各被试组往往是那种已经形成的现成团体(如现有的两个班级、两所学校等)的实验。 十、实验控制:在试验过程中要对无关变量和X、Y进行控制。 十一、实验效度(基本目的:提高效度):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的程度,分为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内部效度是反映变量间因果关系的揭示程度,外部效度是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 十二、校本(教育)研究(school-based research):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思想,以教师为主体,自主进行的教育科学研究。它是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为研究目的,以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为起点,选择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进行的教育科学研究。 十三、行动研究:由教育情景的参加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或者:行动研究是指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教师、教育管理人员,有时与教育专业研究人员之间相互协作),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改进并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为根本目的一种研究方法。 十四、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属于科学研究的范围。它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教育规律,创造和生产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体系的一种脑力劳动。 填空

教育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教育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教育研究的过程 教育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认识教育现象和建构教育理论的过程。根据预定目的系统地制定研究计划是保证教育研究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一环。 (一)制定研究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这里“预”就是计划的意思,计划可以避免失误,可以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课题一旦确定后,接下来就要全面规划整个研究过程,合理安排研究中的各项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研究计划是研究工作进行之初所作的书面规划,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具体设想,是研究实施的蓝图。由于研究本身是件相当复杂的事情,因此,事先必须周密思考,统筹安排。 1.研究计划的作用 研究计划在教师的教育研究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教师提出研究问题后采取进一步行动的前奏,同时又是行动前对自身行为所做的系统审视和反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内容的细化 课题研究会牵涉很多因素,研究不仅要把握重点,也要顾及细节。研究者通过制定研究计划,可以使研究的目标、内容、范围、方法、程序等更加明晰,使课题内容更加具体化、操作化。 (2)研究行动的指南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计划是研究实施的指南。研究计划中必须制定详细的研究程序与步骤,要合理安排研究的资源,还要设想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方案。有了研究计划,行动就有方向。有时,一个颇有创意的研究构想,只有在写成研究计划的过程中,才会发现某些不足和预想不到的困难,才会促使研究者努力设法去解决。有了书面的研究计划,还可以作为与同行间沟通的依据,把自己的设想告诉别人,征求建议与指导,使研究课题更趋完善。 (3)课题申报的形式 研究计划是研究者的研究构想,也是课题申报的主要形式,课题申报必须提交研究计划。科研管理部门主要是通过研究计划的申报、评审来确定课题研究是否有价值,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需要立项给予资助。 2.研究计划的基本要求 撰写一份研究计划,首先必须了解研究计划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问题: (1)研究什么 当人们阅读一份研究计划时的第一个反应可能是:这个课题要研究什么?因此,研究者必须明确地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有合适的标题,标题最好能涉及研究的范围、对象、内容、方法;其次,要明确提出研究问题,让别人了解研究问题的性质;第三,要列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集及答案

教育研究方法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 一. 单项选择题 1. 教育研究的结果能被有把握地准确解释的程度是() A. 外在效度 B. 内在效度 C. 可靠效度 D. 可推广的程度 2. 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中,()时期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A. 直觉观察时期 B. 分析为主的时期 C. 独立学科时期 D. 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时期 3. 基础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 A. 解决现实问题 B. 发展和完善理论 C. 运用理论 D. 推广理论 4. 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方法搜集资料,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活动是() A. 描述研究 B. 质的研究 C. 理论研究 D. 预测研究 5. 强调用量表进行测试,强调用数学工具分析经验的. 可定量化的现象,以确定事物的因果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 人文主义的观点 B. 结构主义的观点 C. 科学主义的观点 D. 自然主义的观点 6. 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所遵循的方法,并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家. 思想家是()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毕达哥拉斯 7. 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A. 收集资料

B. 选择课题 C. 提出假设 D. 制定方案 8. 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A. 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 B. 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 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 D. 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9. ()不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A. 客观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综合性原则 D. 伦理性原则 10. 课题论证的目的是() A. 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B. 鉴定选题的准确性 C. 审查课题的实用性 D. 完善课题的合理性 11. 教育研究问题的可行性包含的条件除了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还有一个() A. 存在可能性的问题 B. 选题问题 C. 表述问题 D. 时机问题 二. 多项选择题 12. 教育科学研究与其他科学研究一样,其基本要素是() A. 科学理论 B. 方法和技术 C. 现象与客观事实 D. 实践活动 13. “教育科学研究”中的“研究”是指() A. 发现问题 B. 创造知识 C. 开拓知识新用途 D. 整理和修改知识 14.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按研究的目的来划分可以分为() A. 基础研究 B. 发展性研究 C. 应用研究 D. 预测研究 15. 教育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 A. 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 B. 要有研究假设和对研究问题具体明确的陈述

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意义和过程

教育研究方法 主主讲讲人人 宋宋学学红红 绪 言 第一章 教育研究的意义和过程 ●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研究方法? ●第二节 怎样判断教育研究的优劣? ●第三节 教育研究有哪些类型? ●第四节 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一、为什么要学习研究方法? ● 教师应是实践的研究者和研究的实践者 ●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 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 ——苏霍姆林斯基 二、怎样判断教育研究的优劣? ●有两个概念反映了教育研究的优劣,即教育研究的效度和教育研究的信度。 (一)效度 ●教育研究的效度是指结论可准确解释性(内在效度)和结论的普遍性(外在效度),反映了研究是基于某个事实或证据的,能够被证明,因此是有效的。 ●内在效度:指结果可以被精确解释的程度。 ●外在效度:指结果能被推广的范围和程度。 内在效度 ● 【研究问题】研究两种不同训练方案对6年级男生体育技能测试成绩的影响 ● 【做法】两个班随机指定28名学生,两个班都是上午上课,分别采用不同方案,同一教师教授,历时16周,最后由该教师亲自测试 ● 【研究问题】三种类型教材对6年级学生自然科学课学习的影响 ● 【做法】三个学校的三位老师,分别教授3-4个班级,各采用一种不同的教材,9周后测试,测试题各任课教师自己出,其中有一个学校按能力高低分班,参加试验的老师所带的班级为能力强的班级。 外在效度 ● 正例: ● 【研究问题】调查小学生家长对学校课程质量等方面的评价 ● 【做法】该学区有5所小学,每校随机选择25位同学的父母进行电话访谈,有详细的会谈细则,对于因故不能参加或不愿被访谈的家长,有一个随机取代程序。会谈结束后,125个访谈者中只有6个是被替代的。 ● 【分析】结论可推广范围只是那些孩子在这5所小学的家长,不能推广到其他学区。但是如果125个父母中只有22%接受了访谈,则研究结果的推广范围甚至不能包括这5所小学的所有家长。 外在效度 ● 反例: ● 【研究内容】注视时间长短对无意义符号回忆的影响 ● 【做法】将教学心理学专业的10个研究生志愿者每2人一组,共5种时间间隔,对每人分别呈现20个无意义符号,每次呈现后,被试立即回忆,根据回忆的正确情况得出个人的表现 ● 【分析】假如表现分数随时间延长而提高,这一结论能推广到哪些人群?只是这10个人,因为“志愿”而影响了研究的外在效度。 ●研究的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都是一种度的概念,不可能得到纯粹的内在或外在效度,提高内在效度可能会降低外在效度,反之亦然。因此,研究者需要求得一种平衡,使某一结果既得到合理解释,又具有某种程度的推广价值。 (二)信度 ●教育研究的信度指研究的方法、条件和结果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 ●包括内在信度和外在信度两个指标。它是效度的重要保证。 ●内在信度: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如多人收集资料,能否有一致的选择标准?多人观察并纪录,是否能达成一致意见? ● 外在信度: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所得到的结果是否一致,即可重复性。 三、教育研究有哪些类型? ●教育研究有不同的深度,从不同的角度看又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

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 期末作业 姓名:杨琪 专业:09生科二班 学号:0907040124 老师:田宗友

一、结合实例具体阐明一种选题方法。 答:选择研究课题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有聚焦选题法、菜单选题法、边缘搜索法。 聚焦选题法:视研究课题的形成过程为一个不断缩小包围圈的过程,即一个不断从朦胧粗略的研究方向向具体明确的研究课题逐步逼近的过程。 菜单选题法:又称分解菜单法,是将某一研究范围分解成许多类别,然后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其中一个类别进行研究。 边缘搜索法:是在学科边缘地带或学科之间的交叉处寻找课题。 现就聚焦选题法举一实例分析: 现初步确定研究问题范围选题是“小学生的美术表现”,这是一个很大的研究范畴,从中可以分解出许多与小学生美术表现相关联的因素。小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与年龄、兴趣、动机、教师、美术技能水平、生活经验水平、美术教学方法、美术教学组织策略、教学资源、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因素可能都有关联。应尽可能详尽地罗列,但研究者在一个课题的研究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或者几个进行研究,这样研究的范围就缩小了,研究问题也就具体化了。当然研究问题还可以进一步具体化,一直到适合自己研究为止。如要选择美术教学方法与小学生美术表现之间的相关研究,可以进一步罗列各种美术教学方法,如对话法、实践练习法、示范法、言语分析法、观察法、情景激励法等等,然后依据研究问题特征对项目进行筛选。比如确定对示范法进行研究,示范还可以再进行分解,如完整示范、部分示范、不示范等。经过这三个层次的分解、选择,最后可以将课题具体到“完整示范与部分示范对小学生美术表现影响的比较研究”。

二、选题的基本原则要求。 答:选题一般有四个基本原则要求。 (一)科学性 所选的课题是客观存在的,且存在一定的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并不 是凭空想象或捏造的。一般的,那些明显相背于已确证理论的题目都 不应作为选择对象。 (二)价值性 所选的课题要能满足社会需要,或者能够实现个人目的。要求教育科 学研究选题首先对社会教育事业以及教育科学自身的发展有一定的 价值。所选问题的价值可以表现在理论、应用、综合三方面的价值。 1.理论价值在于有关知识的拓展,能为教育理论增添新内容,如理论的构建、发展、完善,对原有理论的检验或突破等 2.应用价值在于解决现实问题,用于直接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或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结合起来。 3.综合价值在于满足对学术、社会的需要。 (三) 创新性 所选的课题要有其独创性和突破性。选定的问题应该是前人未曾解决、 或者尚未解决的问题,或者是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解 决别人没有解决的方面,它是新颖的。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有新意 和时代感。创新性具体可以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视角创新、观点创 新、方法创新、应用创新。 (四)可行性 所选课题具备客观条件,通过努力能够获得。选题是否可行具体包括 主观条件、客观条件、时机条件三方面。 1.主观条件是指研究者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研究能力、科学品格、兴趣爱好及献身精神等; 2.客观条件是指所研究的课题必须具备有相关的文献资料、协作条件、环境条件、相关的科学发展程度以及研究经费等; 3.时机条件是涉及与研究有关的理论、工具、技术手段的发展成熟程度。 选题时建议避免出现以下的情况: ●范围太大,无从下手; ●所选题目太难、太专业; ●问题范围太窄,意义不大; ●在现有的条件下课题太难,资料缺乏;

作业四教育研究的实施过程

作业四教育研究的实施 过程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一、名词解释(30) 教育文献(6) 答:是指一切各种符号形式保存下来的、对教育研究有一定历史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文献资料。 教育研究设计(6) 答:教育研究设计主要包括形成研究假设、选择研究类型与方法、选择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变量、形成研究计划等方面的工作。 文献综述(6) 答:文献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 假设(6) 答:假设是运用思维、想象,对所研究的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初步设想或推测,是对所研究的课题提出的可能的答案或尝试性理解。 教育调查报告(6) 答:教育调查报告是对教育工作的某个事件或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二、简答题(40) 1、简述教育研究的选题的主要来源。(20) 答:教育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课题

就是当前社会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教育事业发展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②学科建设中需要的问题 这往往是从教育理论发展方面提出的课题,不仅要揭示已有理论同经验事实的矛盾,而且要揭示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不仅包括学科系统规划建设中的若干未知的研究课题,而且包括岁已有教育理论传统观念和结论的批判怀疑,以及学术争论中提出的问题。 ③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在教育改革中反映出来的种种矛盾。一方面要寻找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二是从争论中发现问题。 ④从日常观察中发现的问题 ⑤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接点找问题 就是交叉学科间的空白领域。在现代科学大综合发展的趋势下,各学科之间的交叉领域涌现出大量的值得开拓的新问题。 2、简要介绍教育研究报告的种类。(20) 答:随着教育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的不同,研究报告也有不同的种类。 ①实证性研究的报告 就是用实证性方法进行研究、描述研究结果或进展的报告。这类报告都是以直接研究所得到的材料为基础,对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加以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提出经验、办法、建议及存在的问题,得出应有的结论。 ②文献性研究的报告

教育研究活动的几个步骤

人们的教育研究活动,同样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一般过程能常分为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一、确定问题 教育研究的第一步工作是选择研究问题。对于一个研究新手而言,确定研究的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工作,这里涉及到所确定的问题的价值、与研究主体的关系、研究问题的条件等。当研究的问题确定以后,整个研究有了方向,后续的工作就比较容易进行。 一般研究问题的产生,可透过理论或相关文献的探讨,也可由自己的实际经验中寻找,此外,亦可通过向人请教来确定。然而不管研究问题的来源如何,有了问题之后,接下来必须确定的是问题的性质与范围。 二、提出假设 所谓“假设”指的是理智的猜测。假设并不是随便乱猜胡设的,而是根据理论、往昔的研究发现、自己的经验或是逻辑的推理而针对问题提出的暂时性解答。 在侧重统计分析的量化研究中,一般均有假设的呈现,然而在侧重文字描述的质化研究中,并非一定要有研究假设。 三、设计或选择研究方法 在确立了研究主题与假设后,接下来所要着手的是研究设计,亦即考虑使用何种方法进行研究较为合宜、研究工具如何设计与实施等等。如果研究者所从事的是量化研究,则另须考虑各项研究假设该用何种统计公式进行分析。 四、搜集资料 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此步骤所涉及的是实际动手搜集实证资料。资料的搜集必须以研究问题或假设为引导,否则所搜集到的资料将失去其意义与价值。在量化研究中,搜集资料的工具大体上有问卷、观察量表、测验等;在质化研究中,研究者虽亦可使用问卷、测验,甚至摄录机搜集资料,但研究者本身却是最关键的工具(instrument),因为只有研究者方能从事件发生的脉络中掌握事件的意义性。 五、提出结论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所提的结论必须以所搜集得来的资料作为依据,不可作出超越研究结果的结论。在量化研究中,结论的提出通常是运用统计方法分析资料,所得的结论可能支持假设,也可能推翻假设。在质化研究中,资料的分析虽不使用统计方法,然其资料的取得须经过考证的程序。 以上所说,是教育科研的一般步骤,其中每人阶段都可因不同的任务有不同的分化或取舍。特别是,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过程虽有着类似的研究步骤,然而各研究步骤间的互动关系却全然不同。具体说,定量研究者所遵循的是直线式(linear pattern)的探讨模式,定性研究者所采用的则是循环式(cyclical pattern)的探讨模式。 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