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季节性

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季节性
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季节性

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季节性

【考情分析】

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主要侧重春、夏、秋、冬四季节发生的地理事象,试题一般提供可以判断季节信息,然后得出结论,再提供若干地理现象,需要确定与题干地理现象发生的季节相同的。考生需要注重在平时归纳同一季节的地理现象,把握基本规律。

这部分试题,相对比较分散,存在形式以选择题为主,难度不大,但需要进一步转化题干的季节信息。考查内容主要以自然地理为主,兼顾人文地理中的农业、游游等知识。

【重难点剖析】

不同空间区域的地理环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不同半球季节变化差异也明显,通过对各地理环境季节差异认识,有利于培养好的空间观念,养成比较维习惯,强化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各种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

1、天文现象的季节变化:

2、大气与气候现象的季节变化

好于其他季节;沼气利用夏季优于冬季(气温高);太阳能利用一般是夏季优于冬季,沼气也是夏季好于冬季;伏季休渔。夏季,一般在 6—9月左右,各海区不完全一致。

7、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的季节变化

9、旅游

我国的季风气候显著,自然景观随季节变换而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差异。春季,万物复苏,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是外出踏青的好时机;夏季,气温升高,海边、高山是人们避暑观光的好地方。一般地说,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一些高山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季观赏。鸟岛观鸟 5月是最佳时机;南方高山宜夏季观赏,因夏季雨水多,多云雾;北方的园林宜夏季观赏;冰雕、雪景、雾凇宜冬季观赏。

【练习】请判断下列地理事物或现象出现在北半球的哪个季节

1、东北地区的河流在一年中首次进入汛期()3、尼罗河洪水开始消退()

6、南极考察一片繁忙()

7、北极考察的最好季节()

8、索马里沿岸出现寒流()13、长芦盐场晒盐的佳期()15、青尼罗河河水量在一年中达最大值()

16、潘帕斯草原一片枯黄()19、硅谷地区天气干燥()23、北印度洋的洋流按顺时针方向流动()24、南极中山站白昼长于南极长城站()25、我国的低温中心在青藏高原()30、甜菜活跃生长期()31、舟山渔场出现墨鱼汛()32、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升高()34、天山牧民在森林带以上放牧()36、一场雨后带来一场凉()37、开普敦多雨(

38、洛杉矶多雨()39、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布宜诺斯艾利斯高()

41、非洲北部草原正值雨季()42、从日本到波斯湾的航船在北印度洋顺风顺水()

43、北极圈附近的国家出现“白夜”现象()44、华北平原冬小麦返青()

51、影响我国天气的气团是极地大陆气团()53、好望角一带炎热于燥()

59、悉尼白昼比香港长()

【参考答案】1.春季 3. 秋季6. 冬季7. 夏季 8. 夏季13.春季15. 夏季16. 夏季19. 夏季20.

冬季23. 夏季24. 冬季25.夏季30.秋季31. 夏季 32. 夏季34. 夏季36、秋季37、夏季38、冬季39、夏季41、夏季42、冬季43、夏季44、春季51、冬季53、冬季59、冬季【季节判读方法】

1.了解图象载体,提升获取和解读季节信息能力

季节判读的图象载体主要有坐标图、示意图、等值线图、分布图等。要学会读图,养成析图习惯,经常提取图上的季节信息。例如,提取光照示意图上的季节信息,可以归纳为“切点法”、“交角法”和“直观法”。

“切点法”是指晨昏线切于极圈为冬夏二至,切于极点为春秋二分,切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

“交角法”是指晨昏线与经线间的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交角变化会带来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进而带来其他相关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

“直观法”是指在太阳视运动图上要学会五看:一看太阳升落方向,二看正午太阳位置,三看正午太阳高度角,四看昼夜长短,五看直射点纬度。

例1.下图中a、b为某地不同日期的“太阳视运动路线图”,圆O为地平圈,箭头为太阳视运动方向。北京时间为18:40时,太阳位于R或P点。据此回答⑴-⑶题。

⑴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说法,正解的是

A.具有雨热同期的气候优势 B.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C.当地适合种植葡萄、柑橘、油橄榄D.居民以黄色人种为主

⑵当太阳视运动路线如曲线a所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B.太阳直射点一定向南移动

C.该地的昼长为14小时48分钟D.南、北印度洋的洋流均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⑶当太阳视运动路线如曲线b所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伦敦的正午太阳高度比上海小 B.全球各地不都是地方时6时看到太阳日出

C.北半球出现极昼现象的范围将要增加D.莫斯科的白昼时间比北京长

解析:第⑴题,北京时间为18:40时,太阳位置最高为正午12点,该地经度为20°E;求纬度找正午太阳高度角,b线所示正午太阳高度角为50°,此时日出正东为春秋二分,则通过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计算出该地地理纬度:50°=90°-φ,φ=40°,由于正午太阳在南方,说明该地在直射点以北,即北半球,φ=40°N,该地在(20°E,40°N),属于地中海气候,气候特点是冬雨夏干,A错;植被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B错;盛产葡萄等亚热带水果,C对;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D错,故选C。

第⑵题,此时,日出东北,A错;太阳从东偏北21°升起,西偏北21°落下,说明直射点的纬度为21°N,B错;地平圈其实好比时钟,根据地平圈上的四个正方向来定时,正东6点,正西18点,正南12点,正北24点,则地平圈上4分钟/1°,1小时24分钟/21°,则太阳直射北纬21°时,该地比春秋分日落晚了1小时24分钟,也比春秋分日出早了1小时24分钟,则此时的昼长=12+1小时24分钟+1小时24分钟=14小时48分钟,C对;只有北印度洋具有季风洋流(夏顺),南印度洋仍呈逆时针方向流动,D 错,故选C。

第⑶题,此时,太阳直射赤道,伦敦因纬度比上海高而正午太阳高度比上海小,A对;全球昼夜等长,B、C、D错,故选A。

答案:⑴C ⑵C ⑶A

2.把握试题切入点,熟练调动和运用季节现象

季节判读切入点有两种:其一,以热点新闻为背景材料直接给出时间,要求考生判读该时间内的季节现象,此类试题难度较小,可以采用“直读法”,即直接判读。如专题适应训练中的1-2题。

其二,先提供季节情境要求考生判读,再借“此时”连环推理其他季节现象,此类涉及关联考点的试题难度较大,且与其他非季节现象综合考查,可以采用“曲读法”,即间接判读,如例1中⑵和⑶所述。

无论是“直读法”,还是“曲读法”,都要求考生多做有心人,熟记各种季节现象,不断积累季节信息。

例如,口诀记忆海陆等温线弯曲规律“点南陆南点北陆北”可以提高解题速度,省去推理时间。

再如,学会归纳典型气候类型的代表城市、季风风向、河流汛期、卫星发射时间、特色旅游等季节信息,都能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当罗马、洛杉矶、旧金山、雅典、塔兰托、马赛等地炎热干燥时,或珀斯、开普敦、好望角、圣地亚哥多雨时,或南亚盛行西南季风时,或尼罗河处于汛期,赞比西河处于枯水期时北半球为夏季,反之为冬季。

2020年高考全国卷三地理试题分析解析解读

2020年高考全国卷III地理试题分析解析解读 2020年高考全国三卷地理试题,选择题综合性强,综合题设计“入口小,纵深广”针对具体问题考查;在考查内容上,突出主干知识,突出重点内容,考查重点在于理解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和联系;通过搭建丰富多样的探究情境和生活实践情境,精心创设新颖问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地理信息整理与加工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辩证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充分反映地理学科的本质和价值,体现价值引领和素养导向,较好地实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高考核心功能。但试题偏难,学生得分不易。 一、立足学科主干知识,突出必备知识考查 试卷的1-3题以汽车企业的产业布局调整为素材,考查了产业转移的原因、目的及其带来的影响,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产现象,树立科学发展观。 二、聚焦学科素养,考查关键能力。 试卷的4-6题,以2010年我国西部某城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图为素材,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图文信息,对该城市的人口发展变化进行推测和分析。 三、突出信息整理能力,注重分析推理能力 试卷的7-8题,提供地质剖面图,考查学生通过阅读地质剖面图,获取所在地经历的地质事件信息的能力,进而重

建当地在内、外力作用下的环境演变过程。试卷的9-11题,考察雪线、林线的影响因素(温度、湿度、坡度),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地理现象。 四、以稳为主,与高考改革同向同行 试卷的36题,围绕废置矿场乃至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提供信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空间尺度阐释客源市场时,思维层层递进。试卷的37题以毛乌素沙地环境演变为背景,要求学生从自然和人文2个方面对沙地、湖泊景观转化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辩证地看待人地关系,既不误入地理环境决定论,也不陷入人定胜天论,试题采用开放题型引导学生对支撑结论的前提条件进行反思,以及对得出结论的过程进行反思,彰显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意图。 五、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试卷的43题,要求学生评价徽杭古道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引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关注,引导学生树立主动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良品质。 六、树立环保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试卷的44题,分析鸟儿频频撞击玻璃幕墙而死亡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环保意识,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首先对于记忆性的知识往往是支离破碎的,很难形成清晰的时空框架,而对于一些理解性的

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季节性

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季节性 【考情分析】 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主要侧重春、夏、秋、冬四季节发生的地理事象,试题一般提供可以判断季节信息,然后得出结论,再提供若干地理现象,需要确定与题干地理现象发生的季节相同的。考生需要注重在平时归纳同一季节的地理现象,把握基本规律。 这部分试题,相对比较分散,存在形式以选择题为主,难度不大,但需要进一步转化题干的季节信息。考查内容主要以自然地理为主,兼顾人文地理中的农业、游游等知识。 【重难点剖析】 不同空间区域的地理环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不同半球季节变化差异也明显,通过对各地理环境季节差异认识,有利于培养好的空间观念,养成比较维习惯,强化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各种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 1、天文现象的季节变化:

3、水文现象的季节变化 好于其他季节;沼气利用夏季优于冬季(气温高);太阳能利用一般是夏季优于冬季,沼气也是夏季好于冬季;伏季休渔。夏季,一般在 6—9月左右,各海区不完全一致。

9、旅游 我国的季风气候显著,自然景观随季节变换而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差异。春季,万物复苏,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是外出踏青的好时机;夏季,气温升高,海边、高山是人们避暑观光的好地方。一般地说,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一些高山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季观赏。鸟岛观鸟 5月是最佳时机;南方高山宜夏季观赏,因夏季雨水多,多云雾;北方的园林宜夏季观赏;冰雕、雪景、雾凇宜冬季观赏。 【练习】请判断下列地理事物或现象出现在北半球的哪个季节 1、东北地区的河流在一年中首次进入汛期()3、尼罗河洪水开始消退() 6、南极考察一片繁忙() 7、北极考察的最好季节() 8、索马里沿岸出现寒流()13、长芦盐场晒盐的佳期()15、青尼罗河河水量在一年中达最大值() 16、潘帕斯草原一片枯黄()19、硅谷地区天气干燥()23、北印度洋的洋流按顺时针方向流动()24、南极中山站白昼长于南极长城站()25、我国的低温中心在青藏高原()30、甜菜活跃生长期()31、舟山渔场出现墨鱼汛()32、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升高()34、天山牧民在森林带以上放牧()36、一场雨后带来一场凉()37、开普敦多雨( 38、洛杉矶多雨()39、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布宜诺斯艾利斯高() 41、非洲北部草原正值雨季()42、从日本到波斯湾的航船在北印度洋顺风顺水() 43、北极圈附近的国家出现“白夜”现象()44、华北平原冬小麦返青() 51、影响我国天气的气团是极地大陆气团()53、好望角一带炎热于燥() 59、悉尼白昼比香港长() 【参考答案】1.春季 3. 秋季6. 冬季7. 夏季 8. 夏季13.春季15. 夏季16. 夏季19. 夏季20. 冬季23. 夏季24. 冬季25.夏季30.秋季31. 夏季 32. 夏季34. 夏季36、秋季37、夏季38、冬季39、夏季41、夏季42、冬季43、夏季44、春季51、冬季53、冬季59、冬季【季节判读方法】 1.了解图象载体,提升获取和解读季节信息能力 季节判读的图象载体主要有坐标图、示意图、等值线图、分布图等。要学会读图,养成析图习惯,经常提取图上的季节信息。例如,提取光照示意图上的季节信息,可以归纳为“切点法”、“交角法”和“直观法”。 “切点法”是指晨昏线切于极圈为冬夏二至,切于极点为春秋二分,切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 “交角法”是指晨昏线与经线间的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交角变化会带来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进而带来其他相关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 “直观法”是指在太阳视运动图上要学会五看:一看太阳升落方向,二看正午太阳位置,三看正午太阳高度角,四看昼夜长短,五看直射点纬度。

归纳整合|地理季节的判断解题思路

太阳直射点的周年移动引起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从而引起四季的更替,四季的更替导致气温、气压、气候、水文、动物、植被等自然环境的季节变化,自然环境的季节变化又导致人类活动的季节性。因此,有关地理季节判断的试题,推理性强,时空跨度大,综合范围广,涉及知识点多,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图文转换能力和知识迁移整合能力。 季节判断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第一步判断错误,后面的题就会全错,如果将这类问题进行归纳找出规律,就会尽量避免答题的错误。高考地理中给定的条件,往往隐藏着限制性的季节信息,如何准确的提取信息,是能否解题的关键,本专题就重点阐述季节信息的提取规律。

一,根据天文现象提取季节信息 1,地球公转的近日点和远日点分析季节——近日点表示北半球的冬半年,远日点表示北半球的夏半年。 2,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地球在公转快的位置是1月初,地球在公转慢的位置是7月初。 3,正午太阳高度判季节——北半球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向北递减,南半球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向北递减。 4,昼夜长短判季节——以北半球为例 (1)昼长于夜,昼长>12时,为夏半年,昼短于夜,昼长<12时,为冬半年。 (2)日出早于6时,日落晚于18时为夏半年;日出晚于6时,日落早于18时为冬半年。 5,太阳视运动信息条件的提取——以北半球为例(1)夏半年: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2)冬半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3)春秋分;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二,根据气候变化信息提取季节 1,气温所反映的季节信息 (1)太阳辐射的季节分配——夏半年是高温季节,冬半年是低温季节。 (2)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点北陆北,点南陆南”,即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北突出,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突出。(3)我国的具体情况:1月前后,0摄氏度等温线大体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南北温差大,东部的等温线大体与纬线平行,全国的低温中心位于漠河附近;7月前后,全国普遍高温,东部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全国的低温中心位于青藏高原,高温中心位于吐鲁番盆地。 2,水资源的利用——如我国水库冬春放水夏秋蓄水,水电站夏秋发电量大于冬春。

【全国市级联考word】湖北省武汉市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地理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 文综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莲藕在我国南方水乡种植广泛,根据生长环境差异分为田藕(种在水田里) )和塘藕(种在深水塘里), 其中塘藕比田藕的淀粉含量要高。莲藕的叶柄和花梗较细脆,而叶片宽大,通风易折断,若断处有水渗入,会引起地下茎腐烂。据此完成1-3题。 1. 塘藕的淀粉含量比田藕高,是因为水塘比水田 A. 水体深,土温低,莲藕生长周期长,养分积累多 B. 水量大,土壤化肥农药浓度低,莲藕生长速度快 C. 土温变化小,莲藕生长环境稳定,养分积累多 D. 土层更深厚,莲藕的发育空间大,莲藕生长量大 2. 塘藕一般秋季成熟,但挖藕多选择在冬季,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 冬季气温低,储运条件好 B. 临近春节,市场需求大 C. 处于农闲时节,劳动力充足 D. 冬季湖塘水位低,采挖条件好 3. 在田藕生长旺季遇到暴风雨来临时,为防止田藕的叶柄和花梗折断,藕农宜采取的措施是 A. 向藕田灌水,提高藕田水位 B. 给藕田放水,降低藕田水位 C. 给藕田追肥,提高莲藕的抗风能力 D. 在藕田上覆盖塑料膜,减风挡雨 下图甲示意青藏铁路沱沱河附近区域的地形图,图中的沙障主要由铺在地上的石方格、栅栏等障蔽物建成。图乙表示甲区域的气候要素变化图。据此完成4-5题。 4. 图中沙障发挥主要作用的时间及原因是 A. 夏季气温高,冰川大量融化带来的泥沙会掩埋铁路 B. 夏季降水多,暴雨山洪及其带来的泥沙会冲毁铁路 C. 春季气候干燥,大风多,随风带来的泥沙会掩埋铁路 D. 春季气温回升,积雪大量融化带来的泥沙会掩埋铁路 5. 图中河流 A. 水位季节变化大,日变化小 B. 河中沙洲数量夏季多,冬季少

对几个地理现象的阐释

一、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据统计,近100年来,地球物种灭绝的速度比人类出现前快1000倍。有科学家认为,目前人类正面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物种平均每小时灭绝一个种类,比新物种形成的时间快100万倍。现在世界上有593种鸟类、400多种兽类、209种两栖类、2万种高等植物濒临灭绝。今天存活的哺乳动物有5339种,其中有四分之一可能灭绝,而全球濒临灭绝的植物种类占全部植物物种的47%,比过去一直认为的13%高出许多。目前地球物种灭绝并不是自然状态下的正常灭绝,而是人为干扰下的“集群”式灭绝。事实上,人类今天所处的冰期——间冰期的气候很适合物种生存,如果没有人类干预,现在应该是地球上物种很繁荣的时期。但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经济运作方式,加剧了生物大灭绝的进程,生物多样性受到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威胁,生存问题已从濒临灭绝的物种扩展到地球上的所有物种。 二、北半球春季越来越短 千百年来,北半球的春季一直在缩短,每年都会比上一年短30秒至1分钟。2015年的夏季是时间最长的夏季,达93.65天,春季则为92.76天,秋季为89.84天,冬季为88.99天。随着时间的推移,春季相对夏季会越来越短,冬季相对秋季也会缩短。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主要原因是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地轴也在绕着另外一轴旋转,即地轴的两端并非精确地指向天空中的某一个方向,如北极点,而是围绕这个点在不规则地旋转,这叫作旋进。由于地球的旋进,每当夏至时分,地球在运行轨道上所处的点会有轻微变动,2016年的夏至点会来的比2015年更早一些。数千年后,春分时间的变动会变得更加明显。同时,由于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日地距离不断地发 生着变化。地球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远日点时公转速度较慢,地球运行速度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到地球四季的长度。地球在12月到3月间运行速度较快,因此冬季和春季就会比夏季和秋季短。 三、冰川融化使地球自转速度变慢 地球的自转速度并不固定。据最新的卫星和陆上数据计算结果表明,地球自转速度略有放慢,放慢程度与依据最新的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模型得出的预测结果一致。 从长期来看,太阳、月球对海洋的引潮力使地球自转速度变慢,这种变化使每日的长度在一个世纪内大约增加千分之一秒,2000年来累计慢了2个多小时。地球自转速度短期内可能因多种因素作用而发生改变,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据1994年至2012年的卫星数据显示,南极洲的大面积冰川正在加速减少,其中一些缩减了18%。研究人员表示,由于冰川位于高纬度地区,当它们融化后,会将水从这些高纬度地区流向低纬度地区,这就像一名花样滑冰运动员把她的手臂抬起远离身体一样,这将会减缓她的自转速率。因为冰川融化是不规则的水体运动,地球质量重心的变化导致地球轴心出现轻微晃动,使地球的自转速度放慢。 四、地球磁场南北极或将逆转 地球磁场来自地球深处的地心部分,固体的地心四周是处于熔解状的铁和镍液体,地心在金属液中的运动,产生了电流,形成了地球磁场。该磁场削弱了宇宙射线,保护了地球生命的延续。从地质记录来看,地球磁场大约每20万年翻转一次,但是在受到某种干扰时,这个速度会变得越来越快。2015年国外科学家研究发现了地球磁极将反转、两极颠倒的先兆。地球产生磁场的 曹 军 (射阳县盘湾中学, 江苏 盐城 224312) 摘要:随着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变化,地理环境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和新情况,及时了解这些现象,对地理教育工作者来说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就几个地理现象作了介绍和阐释,以帮助教师了解最新地理变化信息。 关键词:地理;现象;阐释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 一、选择题 近几年旧衣物回收箱更高频率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一般是通过市慈善总会在城市社区设立回收箱,志愿者对废旧衣物统一回收、分拣,较好的衣物经清洗、消毒、熨烫、包装后捐给公益组织,不能捐助的经分解处理后再次加工成拖把、毛毡制品等,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下图示意工业区位选择模式。据此完成1-2题。 1.衣物回收并捐赠的处理属于图1中的 A.模式一 B.模式二 C.模式三 D.模式四 2.旧衣物回收再利用的意义有 ①减少对人们生活空间的占用②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臭氧层③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④为部分企业提供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B 2.A【解析】第1题,衣物回收并捐赠的处理是旧资源的回收重新利用,不是原料重新加工;也不是重新回归市场销售;更不需要高科技重新加工;应是劳动力回收过程。第2题,旧衣物回收再利用旧资源的回收重新利用,可减少对人们生活空间的占;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为部分企业提供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回收重利用没有污染,与保护臭氧层无关。 “空中菜园”是指利用楼顶或阳台为依托,建设出来的蔬菜种植园。在自家的楼顶、阳台利用泡沫箱或其他箱体种蔬菜,不仅能充分利用空间,还能在夏天获得降温防暑的功能。城市的“空中花园”发展为“空中菜园”,它既是放心食材的自供地,也是舒缓都市压力、回归绿色自然的快乐园地。读图,完成3-5题。

3. 在箱体底部铺上煤渣,然后在煤渣上再铺土壤种植蔬菜,这种做法的原因主要是( ) A.铺煤渣节约土壤 B.铺煤渣增加土壤中的空气 C.铺煤渣增加土壤肥力 D.铺煤渣导水、箱底储水,实现储水自引功能 4.开辟城市“空中菜园”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 A.光照 B.土壤 C.水源 D.热量 5.城市绿化由“空中花园”向“空中菜园”发展,主要原因是( ) A.为家庭提供观赏景观 B.城市建设用地的紧缺 C.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D.为调节局地小气候 3.D 4.B 5.C 【解析】第3题,在箱体底部铺上煤渣,然后在煤渣上再铺土壤种植蔬菜,主要是为了导水、箱底储水,实现储水自引功能。煤渣不是土壤,不能替代土壤,因此不是为了节约土壤。煤渣位于土壤下部,不能增加土壤中的空气。煤渣不能增加土壤肥力。第4题,开辟城市“空中菜园”是在楼顶、阳台上,楼顶、阳台多为水泥面,因此限制性自然因素是土壤。第5题,城市绿化由“空中花园”向“空中菜园”发展,主要原因是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为家庭提供观赏景观,应以花园为主。与城市建设用地的紧缺无关,与城市蔬菜价格高有关。将花园改变为菜园对调节局地小气候影响不大。 聚落是一种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包含民居及其周边地理环境。中国传统聚落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塑造了一种背山临水,阳光充足,交通方便,兼顾供水和排水的理想聚落模式,四川盆地东部宝胜村就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图1示意宝胜村聚落。据此完成6-8题。

新教材中图版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四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跟踪训练含答案

中图版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第四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淡水湖,经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通。每年湄公河向洞里萨湖倒灌与洞里萨湖向湄公河补水均会发生,河湖关系非常复杂。左图示意洞里萨湖周边区域,右图示意磅湛和波雷格丹站水量年内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湄公河向洞里萨湖倒灌一般发生在() A.3—5月B.5—10月C.7—9月D.10月一次年5月 2.洞里萨湖和湄公河之间倒灌与补水主要取决于() A.河湖水位差B.河床与湖床海拔C.流域面积D.洞里萨河落差 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4.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A.取水——保护水源地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C.用水——节约、综合利用D.排水——防止当地污染 橡胶坝,又称橡胶水闸,是用高强度合成纤维织物做受力骨架,内外涂敷橡胶作保护层,加工成胶布,再将其锚固于底板上成封闭状的坝袋,通过充水将其充胀形成的袋式挡水坝。坝顶可以溢流,并可根据需要调节坝高,控制上游水位,以发挥灌溉、发电、航运、防洪、挡潮等效益。灞河是渭河的一级支流,泸河是灞河的一级支流。在西安市未央区和灞桥区的浐灞生态区内,泸河和灞河上修建了多座橡胶坝。下图示意灞河、浐河西安市区河段橡胶坝完工后的地下水位(单位:米)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灞河、浐河橡胶坝完工后,地下水和河水的相互补给关系是() A.灞河右岸为地下水补给河水B.灞河左岸为河水补给地下水 C.灞河A坝下游为河水补给地下水D.浐河两岸都为地下水补给河水 6.浐河和灞河修建橡胶坝拦水可使() A.水质明显提高,周边绿地面积扩大B.可利用水量增多,优美景观增加 C.沉积物减少,河流清淤工作减少D.地下水位抬升,河水与地下水交换减少 7.灞河流域正常雨季时段() A.西安市昼长夜短,且昼长逐渐变短B.悉尼日出东南,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C.地球公转速度较快,且逐渐变慢D.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太阳直射点北移 2019年10月20日凌晨到21日晚,广东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降水,粤北、粤西、珠三角市县出现了暴雨到大暴雨,多地出现城市内涝,建设“海绵城市”势在必行。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读我国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地理知识:季节的判断

地理知识:季节的判断 太阳直射点的周年移动引起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从而引起四季的更替,四季的更替导致气温、气压、气候、水文、动物、植被等自然环境的季节变化,自然环境的季节变化又导致人类活动的季节性。因此,有关地理季节判断的试题,推理性强,时空跨度大,综合范围广,涉及知识点多,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图文转换能力和知识迁移整合能力。 季节判断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第一步判断错误,后面的题就会全错,如果将这类问题进行归纳找出规律,就会尽量避免答题的错误。高考地理中给定的条件,往往隐藏着限制性的季节信息,如何准确的提取信息,是能否解题的关键,本专题就重点阐述季节信息的提取规律。 一、根据天文现象提取季节信息 1、地球公转的近日点和远日点分析季节——近日点表示北半球的冬半年,远日点表示北半球的夏半年。 2、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地球在公转快的位置是1月初,地球在公转慢的位置是7月初。 3、正午太阳高度判季节——北半球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向北递减,南半球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向北递减。 4、昼夜长短判季节——以北半球为例(1)昼长于夜,昼长>12时,为夏半年,昼短于夜,昼长<12时,为冬半年。(2)日出早于6时,日落晚于18时为夏半年;日出晚于6时,日落早于18时为冬半年。 5、太阳视运动信息条件的提取——以北半球为例(1)夏半年:日出东北,日落西北。(2)冬半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3)春秋分;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二、根据气候变化信息提取季节 1、气温所反映的季节信息(1)太阳辐射的季节分配——夏半年是高温季节,冬半年是低温季节。(2)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点北陆北,点南陆南”,即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北突出,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突出。(3)我国的具体情况:1月前后,0摄氏度等温线大体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南北温差大,东部的等温线大体与纬线平行,全国的低温中心位于漠河附近;7月前后,全国普遍高温,东部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全国的低温中心位于青藏高原,高温中心位于吐鲁番盆地。

描述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特征

描述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特征。 阐释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成因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描述地理事物时空分布特征和规律。 阐释地理事物时空分布成因、原理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地理分布的描述与阐释 一、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

(等值线图中)地理事物分布的描述方法: 极值变化法。把握地理事物分布的极值,再由极大值向极小值连续描述。(有时需要指出极值所在) 原因分析:依据各地理事物的影响因素 (1)概述图示地区由西向东年太阳总辐射量总体变化的特点。(6分) (2)写出甲城市所在地与乙地区的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差值,并简要说明乙地年太阳总辐射量不同于甲地的原因。(10分) daan1)由西向东年太阳总辐射量递减(6分) (2)2500(2000—3000)百万焦耳/米’·年(4分)乙地相对地势较低,受西南季风影响大,水汽较多、云量较大(6分) 指出图示区域相橘冻害分布特点,分析甲地无冻害的原因(6分) 冻害程度随纬度升高(或大致由西南向东北)加重。 受周围山地阻挡,冷空气不易入侵 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规律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的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典型 极值变化法。把握地理事物分布的极值,再由极大值向极小值连续描述。(有时需要指出极值所在) 等值线(分布的另一种体现)的描述方法: 延伸方向(走向) 疏密(面积大小) 2003文综36 描述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主要受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影响。 西半段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要受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的影响(黄土高原东缘)。 下图94是我国某区域≥10℃积温等值线图(单位:℃)。描述4500 ℃等积温线的走向并说出影响因素。

描述和阐释事物

地理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 (《夯实基础短平快》P13~20) (一)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本项要求是在通用语言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地使用地理学科的术语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现象、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 1、对地理概念的描述 对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程度,主要是通过对地理概念的理解程度来体现的。能否对地理概念做出正确的描述,则是考查考生对地理事物本质和规律把握程度的手段。 所谓地理概念,就是对同类地理事物定性的概括。它蕴含着地理事物及其演变过程的本质属性,又可分为一般概念、特殊概念和集合概念。一般地理概念又称普通地理概念,是概括常见的、数量较大的同类地理事物一般属性的概念,如:陆地、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海洋、海峡、海流、河流、湖泊、城市、工厂、矿山、铁路、公路等。特殊地理概念则是表示特定地理事物或地理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概念,如:火口湖、断陷盆地、地上河、水位、水深、峰林、溶洞、珊瑚礁岛、流量、含沙量、输沙量等。集合地理概念,则概括了被限定的地理事物群体共有的本质属性,如中国的纬向山脉、中国沿海开放城市、喀斯特地貌等。 2、对地理事物的特征的描述 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包括两个方面: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的定性概括;对地理事物的位臵属性和数量属性能够进行恰如其分的定量表述。 地理数据是对重要地理事物的定量表述,主要有绝对数据、相对数据(比例数据、顺序数据)等。绝对数据是指明或者表示地理事物的数量或数量范围的数据,它们在研究地理问题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东西半球的划分经度,南北回归线的纬度等。相对数据只有在绝对数据的基础上才有意义,因此有些绝对数据是地理基础语言中的基础,应该终生记取。另外也应该明确绝对数据是我们认识和研究问题的重要前提,如在讨论经济发展的速度时,如果离开了不同产业的原有基础,只是看它们的相对发展速度,那么不同产业间的比较几乎就失去了价值。 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的定性概括,即能够恰当地选取地理基础语汇(学科术语)。地理学科的学科术语主要指地理基础名词和短语、基本地理数据、基本地理图形语言等。地理基础名词和短语即具有常见性、多用性、稳定性、独特意义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地理概念,它们构成使用地理语言进行必要的地理信息交流的基础,能够进行图文互换。恰当地选用地理基础语汇,就包括了不混淆基本概念:如河流的流量和径流量,含沙量和输沙量,水位和水深;地形的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等。 对地理事物的位臵属性和数量属性能够进行恰如其分的定量表述包括两个方面的能力:第一是从考试的试卷上获取的地理信息中,解读出定量的信息并加以应用;第二则是要熟记一些可以说是终生有用的地理数据。 表现该类要求的试题非常普遍。在选择题中,常常把对地理现象的正确表述与不正确、不完整的表述等混在一个题目之下的各个选项中,把对地理事物特征的准确描述和解释与不准确的描述和解释混合在一个题目的不同选项中,要求考生能够在给定的时间内找出正确的选项。在综合题中,可以通过直接问答的方式要求考生对地理事物的现象进行正确的表述,对地理事物的特征进行准确的描述和解释。 例1:有关地形图的读图题是最基本的也是经常在考试中出现的题目。其中考查对地形部位的认读,例如识别和区分鞍部、山谷、山峰、断崖等,首先就要能够从等高线的形态中正确地表述地形的形态,同时还要能够运用地理术语进行表述。如根据地形图认读出某处的地形形态是两侧高、中间低,同时能够准确地选择地理术语“山谷”来加以描述。在选择题型下,则需要选择出正确描述该地形的术语。 例2:在比例尺的换算、方位的表述等问题中,则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图中的图形语言的规则,进行必要的转换或者计算,定量地进行相关的表述。 所有和等值线相关的题目,要求都有类似的共性。 例3:有关经纬网和晨昏线的题目。经纬网和晨昏线同时出现是比较复杂的类型,但是不管这类题目多么复杂,关键在于正确表述晨昏线和经线相交的现象,能够把这种地理现象的形象图形语言和其他地理术语相结合,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例如,题目给定的时间是5月,

与季节有关的地理现象1

与季节有关的地理现象 一、地球运动: 1、近日点在1月初,远日点在7月初。 2、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 3、北半球夏半年白昼长于夜,冬半年白昼短于夜。 4、北半球(无极昼的地区)和赤道夏半年日出于东北,日落于西北。日出时间早于地方时6点,晚于地方时18点。 5、从窗户射入房间的阳光,夏季少,冬季多(因为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6、日影朝向。北半球夏半年赤道以北(含)日出时影朝西南,日落时日影朝东南。 二、气候: 1、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2、东亚季风气候区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南亚季风:夏季吹西南风,高温多雨;冬季吹东北风,温和少雨。澳大利亚北部夏季吹西北季风,冬季吹东南季风。 4、辐射逆温现象冬季较多。 5、气压带风带夏季(北半球)北偏,冬季(北半球)南偏。 6、热带草原气候(北半球),夏季受赤道低压控制,草木茂盛,冬季受信风影响,草木枯黄。(天文四季,不是气候四季)。 7、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但冬雨稍多。 8、夏季大陆气温高于海洋,冬季大陆气温低于海洋。北半球大陆上等温线夏季北凸,冬季南凸。 9、北太平洋夏季夏威夷高压强盛,冬季阿留申低压较强。亚欧大陆上的活动中心夏季是印度低压,冬季是亚洲高压。 10、北半球夏季被分割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季被分割的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11、华北春季干旱。长江中下游6月中旬到7月上旬梅雨,梅雨后伏旱。北方秋高气爽。 12、昆明准静止锋在冬半年影响云贵高原东部,使贵阳等地冬半年阴雨连绵。 13、对流层高度夏季高于冬季。 14、清明时节雨纷纷。黄梅时节家家雨。华西秋雨。 15、我国的飞船发射一般在北半球冬半年(便于南大洋上测量船的作业)。南大洋也叫“南极海”,“南冰洋”是世界第五个被确定的大洋,由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各一部分,连同南极大陆周围的威德尔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别林斯高晋海等组成 三、海洋: 1、一般情况同一海区夏季温度高,盐度也高,冬季则反之。 2、河口处径流量大时盐度小,径流量小时盐度大。如长江口夏季盐度小,等盐度线向海洋凸出明显。 3、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顺冬逆(或夏季自西向东流,冬季自东向西流)。 4、索马里沿岸夏季是寒流,冬季是暖流。 5、舟山渔场夏季墨鱼汛,冬季带鱼汛。 6、长芦盐场晒制海盐最好的季节是雨季来临前的一段时间(春夏之交)。海南和台湾的盐场晒盐则是夏天最好。 7、南大洋冬季封冻线范围比夏季大,南半球夏季时南大洋上漂浮的冰山较多。 8、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北半球冬季(圣诞节前后)。 四、河流: 1、一般情况是丰水期时河流水补给地下水或湖泊水,枯水期则反之,但有些地区不是这样,比如说地上河。 2、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量大的季节是夏季。 3、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一般在春季。 4、凌汛发生在该地初春和冬初,结冰期一般发生在该地的冬半年。 5、汛期时间与该地降水季节变化有关,如季风气候区夏季形成汛期。 6、枯水期时河口处容易形成咸潮。如珠江口的广州附近冬季易形成咸潮。 7、雪线(夏季固体降水与融雪平衡点为雪)严格来讲没有季节变化,但有些试卷上经常有类似题目,如遇到则夏季高,冬季低。 8、黄淮海平原:春、秋积盐,夏季淋盐,冬季平稳。 9、含沙量在汛期大,枯水期小。 10、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一般在汛期来临前的6-7月。 五、植物的季相变化: 有季相变化的植被类型如落叶阔叶林和热带草原等,一般夏季荣,冬季枯。 六、动物迁徙: 1、非洲草原上动物的迁徙与植物的枯荣相关,植物的枯荣又受该地的热带草原气候影响,每年的5月至10月,非洲北部的热带草原正处于夏季,气候湿润,形成湿季,草木茂盛,吸引羚羊等动物来此生活,非洲南部热带草原与此相反。 2、在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活动的动物夏季北迁到苔原带,冬季迁至亚寒带针叶林带,如驯鹿。 3、北半球候鸟夏季北迁,冬季南迁。 4、天山高山牧场,夏季牧场在林带以上,冬季牧场在林带以下。 七、农事活动: 1、越冬作物如冬小麦和油菜等是秋天种,次年初夏收;一般的作物是春种秋收,如春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早稻收割一般7月中旬前后,晚稻秋天收割(10月底11月初)。 2、棉花在秋季收摘。 3、剪羊毛一般在冬季,因为羊毛品质好。 八、资源利用: 1、水资源一般丰歉与降水季节变化、河流补给类型相关,如长江夏季水资源丰富。 2、三峡水库运行:蓄清排浑,一般10月份水库开始蓄水,11月末蓄到正常蓄水位175米,以充分发挥发电与航运效益,汛期前排至145米防洪限制水位。 3、风能利用一般是冬季好于其他季节。 4、沼气利用夏季优于冬季(气温高)。 5、太阳能利用一般是夏季优于冬季,沼气也是夏季好于冬季。 6、伏季休渔。夏季,一般在6-9月左右,各海区不完全一致。 九、自然灾害: 1、寒潮在冬半年发生,秋冬春都有可能,以秋季、春季的危害为大。台风、暴雨一般在夏半年发生,旱灾则要注意发生的地区,如华北春旱,长江中下游伏旱;我国台风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节。 2、地质灾害的滑坡、泥石流看它的诱发因素暴雨发生的季节。如川滇黔交界处夏季强于冬季。 3、水土流失一般在雨季严重,如黄土高原在夏季严重。 十、环境问题: 1、赤潮一般发生在夏半年。 2、沙尘暴发生在冬半年(春季较多)。 3、南极臭氧层空洞发生在9月-11月份(南半球的春季,北半球的秋季)。 十一、重大科考活动: 南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选择在该地的夏季,此时温度高且有极昼现象(长城站没有极昼)。 十二、旅游: 1、鸟岛观鸟5月是最佳时机。 2、南方高山宜夏季观赏,因夏季雨水多,多云雾。 2、北方的园林宜夏季观赏。4、冰雕、雪景、雾凇宜冬季观赏。

地理事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规律问题专题复习

地理事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规律问题专题复习 高考考点: 高考考点: ◆描述地理事物及现象时空分布特征和规律。(时间:季节年际日) [空间:水平垂直纬度(南北)海陆(东西)] ◆阐释地理事物及现象时空分布成因、原理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一)、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地理事物呈点状,说明其背景比例尺很小,往往是要求描述其分布特点。描述时应从大范围去考虑。 例1:读图3,说明历届现代夏季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地区分布特点。 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或欧洲和北 美洲)。 答案分析: 此题要求描述的是点状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图 中给出的是海陆简图,不是地形图,不需要考虑 海拔差异。又因为这些城市都是分布在陆地上, 也不必考虑海陆差异。所以只需纬度(南北)差 异。 例2:M江是珠江水系三大河流之一,流域面积 90%在广东省境内。流域内拥有较丰富的水资源、 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根 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4 分)(08广东卷) 4)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和成因。(5分) 答:地理分布特点: ①沿河流与交通线分布; ②南部和中部多,北部少。 成因: ①水、陆交通便利,供水方便; ②中、南部地势低平,有利于城镇建设; ③中、南部经济发展水平较北部高,较有利于城镇发展。疏 密 方 位 叠 加

1、点状分布图答题方法 (3)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请你归纳出三点。(6分) 答:主要分布在东部;沿交通线分布;沿谷地(沿河流)分布。 2.读图6,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我国汽车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 多数分布在季风区内,沿河近海的平原地区; 多数 分布在交通便利,经济较发达的人口、城市密集地 区。 3.读“某国南部水系及其城市分布图”,回答下列 问题:概括乙河南部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 城市多沿河分布,较为均匀,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 少,且距离较远。

高中地理如何判断季节

如何判断季节 一、判断季节的方法 以北半球为例,谈谈判断季节的方法。北半球的冬季以1月最为典型,夏季

二、综合练习 1、当地球运行到绕日公转轨道的近日点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中海附近炎热干燥 B.蒙古冷高压势力正强 C.阿根廷此时昼短夜长 D.塔里木河正逢汛期 2、当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北凸出 B.南极科考正处最佳时期 C.我国东南沿海盛行西北季风 D.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开始强盛 3、当开普敦正值炎热干燥时,一艘海轮从伦敦出发,按最短路线航行至新加坡。海轮航行的情况是() A.先顺航,再逆航 B.先逆航,再顺航 C.顺航→逆航→顺航 D.逆航→顺航→逆航 4、当我国南极中山站处于极昼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各地河流封冻影响通航 B.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 C.非洲热带草原上动物成群北迁 D.澳大利亚小麦收割基本结束 5、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正值我国的节气,地球公转到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逐渐。此日前后,中南半岛盛行季风,北印度洋洋流呈时针方向流动,开普敦所处的季节气候特点是 ,北太平洋的高压势力日益增强,我国江淮地区出现 天气,长江口盐度较。 参考答案: 1、B(解析:当地球位于近日点时是1月初,为北半球的冬季,地中海附近温和多雨,南半球的阿根廷此时昼长夜短,由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塔里木河因气温低正值枯水期,甚至断流。)

2、D(解析:当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时,为北半球的夏季,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南凸出,我国东南沿海盛行东南季风,北太平洋受夏威夷高压控制。南极科考的最佳时期为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 3、D(解析:开普敦为地中海气候,当开普敦正值炎热干燥时,为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靠近印度的洋流自西向东流。当海轮从伦敦出发时,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为逆流,在进入地中海时为顺流,在红海进入印度洋时为逆流)。 4、D(解析:当我国南极中山站处于极昼时,为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我国北方河流封冻影响通航,非洲热带草原上动物往南迁。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为夏秋季节。澳大利亚种植冬小麦,收割季节为春末夏初。) 5、夏至远减慢西南顺温和多雨夏威夷梅雨 低

成因分析类——高考地理综合题规范答题指导与题型专练

高考地理综合题规范答题指导与题型专练 ——成因分析类 原因分析答题“三步法” 第一步,明确设问形式及分析主体 确定针对地理现象的主要设问词,是“简析”“解释”“分析”还是“阐释”等,并要确定针对何种地理现象进行分析。 第二步,结合图文信息确立正确的分析思路 (1)要清楚主要地理现象的组成要素,并理解“地理要素”与相关“地理现象”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2)明确分析的主要内容: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一般从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上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上入手分析。 第三步,简洁、准确巧作答 解答时注意因果联系,要语言简练、层次性强,把握关键词,要避免因果倒置。

分析角度答题要素 [2017·全国卷Ⅰ,36(1)、(3),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下图)

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 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 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 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8分) (2)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4分) 【阅卷抽样】 【阅卷点评】 第(1)题,针对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从生产、需求两个角度分析,该答案给出了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产量低,整体分析较好;但忽视了我国热带地区比坦桑尼亚纬度高,市场需求量大没有指出是船舶、汽车制造等工业规模大,可得4分。第(2)题,该答案给出了剑麻极易腐烂变质,影响纤维质量,但忽视了在热带气候条件下,可得2分。 答案(1)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 剑麻纤维需求:我国船舶、汽车制造等工业等规模大,对剑麻纤维需求量大。 (2)在热带条件下,收割的剑麻极易腐烂、变质,影响纤维质量。

(全国卷地区专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作业手册 专题限时集训 专题十四 地理事象季节变化

专题限时集训(十四) [专题十四地理事象季节变化]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读我国某城市(117°E,32°N)某时刻道路行道树及树影示意图(图Z14-1),完成1~2题。 图Z14-1 1.根据行道树及树影推断该城市此时的北京时间可能是( ) A.1月1日16:00 B.3月1日6:00 C.7月1日6:00 D.8月1日16:00 2.此时( ) A.非洲热带草原动物正在向南迁徙 B.澳大利亚北部天气高温多雨 C.南极中山站正值科考繁忙季节 D.从亚丁湾驶向马六甲海峡的轮船顺风顺水 图Z14-2为某时刻夜半球示意图,OP为地轴,P地是极点且位于海洋上。读图回答3~4题。 图Z14-2 3.该日,太阳直射( ) A.赤道 B.北纬20°纬线 C.南纬20°纬线 D.北回归线 4.图Z14-2所示季节,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夏威夷高压强盛 C.黄河水量大增 D.东北平原积雪覆盖 王教授于2012年7月到非洲旅游,图Z14-3是他于当地时间12:00拍摄到的赤道标志牌照片。分析照片完成5~6题。

图Z14-3 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拍摄者位于北半球,标志牌影子朝正北 B.拍摄者位于南半球,标志牌影子朝正北 C.拍摄者位于北半球,标志牌影子朝正南 D.拍摄者位于南半球,标志牌影子朝正南 6.此照片拍摄地可能位于( ) A.埃及 B.南非 C.肯尼亚 D.埃塞俄比亚 图Z14-4为世界某区域某月份气压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回答7~8题。 图Z14-4 7.图示月份为( ) A.7月B.11月C.1月D.3月 8.下列与甲处天气系统一致的选项是( ) A B C D 图Z14-5 读中纬度某地某日河流、风向、等压线、等高线、等温线、昏线的组合图(图Z14-6),回答9~10题。

地理事象中的季节问题

地理事象中的季节问题 纵观近几年高考,季节判断在每年高考中都有所体现,所以,与季节更替有关的地理现象是考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以下归纳了10个与季节更替有关的地理现象并进行分析,供考生参考。 1.地球运动:在地球运动中,与季节有关的地理事物与现象是地球公转位置、太阳直射点位置、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日落方位、昼夜长短等。 公转位置:夏至点(或远日点)附近——夏季;冬至点(或近日点)附近——冬季。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位于南半球——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即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哪个半球为夏季)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夏季;最小的季节——冬季。 日出方位:北半球——夏季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冬季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南半球——夏季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冬季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昼夜长短:昼长夜短——夏季;昼短夜长——冬季。 2.气候:各种气候要素(气温、降水、风向、气压等)、三圈环流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呈现明显的季节性。 ⑴气温:夏高冬低;同纬度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等温线夏季陆地向高纬凸出, 海洋向低纬凸出,冬季相反 ⑵降水: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夏雨型)——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 如:地中海气候区(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夏季森林火险等级高贵阳冬季多阴雨冷湿天气(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 ⑶风: 风向:亚洲东部: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 亚洲南部: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 澳大利亚北部,夏季——西北风,冬季——东南风。 风力:冬季,南北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也大;夏季相反。如英吉利海峡冬季风力大,风浪也大。 ⑷气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夏季气压低,冬季气压高;海洋相反。 (这种现象在季风气候区较明显) ⑸气压带、风带: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与春秋分位置相比) 南半球——夏季偏南,冬季偏北。 ⑹雪线:一般地,受气温影响显著的山脉,雪线夏季高,冬季低。但如果受降水影响大 的山地迎风坡,雪线旱季高,雨季低。如珠穆朗玛峰的南坡雪线夏季低(夏季 雨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多),冬季雪线高。 ⑺山地景观:黄山旅游最好是夏季(降水多,多云雾,景色美)。 3.河流:水文特征(汛期、冰期及凌汛等)、河口海水的盐度(等盐度线的弯曲变化)、河流的补给、水库的蓄水与排水、小浪底水库的调水调沙等。 ⑴汛期: 夏雨型气候区的河流:汛期在夏季,如季风气候(如我国的松花江、长江,南亚的恒河等)、热带草原气候区(非洲的尼罗河等)。 冬雨型气候区的河流:汛期在冬季,如意大利的波河。 ⑵冰期及凌汛:冰期发生在冬季;凌汛发生在初冬和初春。 ⑶河口海水盐度的变化:与河流的径流量有关。汛期时,河流水量大,河口海水的盐度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