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1教师指导

文言文1教师指导
文言文1教师指导

文言文阅读(第1课时)

高三(2)部孟凡河 2016-9-7

一、考题回放

下面是2016年高考全国卷1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大家先试着做一下,感受一下高考文言文的文章特点和题目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sōu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

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

..,与公亮等

..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

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

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

..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

..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 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 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二、考点阐释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试卷上的第二大题,包括四个小题,共19分。

高考文言文的内容有一个相同点,所选的都是史书里的人物传记,内容大多是记叙为官经历中几件彪炳史册的事迹。

从近几年高考来看,全国卷在文言文一块分配的分数和设计的题型相对固定,没有变化。第1小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分值3分;第2小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分值3分;第3小题考查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分值3分;第4小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要求翻译两个句子,分值一共10分。

三、应试策略

(一)学好文言文有且只有一个方法

做好文言文试题,关键在于能够读懂文章,只要把文章读懂了,所有的问题全都迎刃而解。而能够读懂文章,最关键的又在于文言词汇的积累,可以说,谁记忆的文言词汇量大,谁就稳操胜券。为了积累文言词汇,我们最好的方法是背诵高考要求背诵的文言文,既积累了文言词语,同时又记住了古文名句,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我们要在平时做好个人背诵计划,确保高考要求背诵的篇目全都熟读成诵。高考要求背诵的文言文共有28

篇:《论语》十则、《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桃花源记》、《三峡》、《马说》、《陋室铭》、《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爱莲说》、《记承天寺夜游》、《送东阳马生序》、《劝学》、《逍遥游》、《师说》、《阿房宫赋》、《前赤壁赋》、《寡人之于国也》、《陈情表》、《兰亭集序》、《游褒禅山记》、《六国论》、《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

(二)怎样阅读文章

高考文言文都是二十四史里的人物传记,大多人物经历复杂,事迹繁多琐碎,我们读起来往往会有一种头绪纷乱、内容驳杂的感觉,不能迅速清晰地把握文意。我们阅读文章时,可以边阅读边对每一个事件标记序号,文章读完了,文章共记叙了几件事情随之也就历历在目,文章的基本内容也就了然于胸,做题时就可以快速地确定应该回读、思索的区间。

如2016年全国1卷高考题,本篇文言文共记叙了曾公亮的10件事,具体如下: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①(任职会稽县时为民兴修水利)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②(任职郑州时审理盗窃案)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③(任职京城时和首相韩琦的交往)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④(争议密州民田盗银案)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⑤(禁止契丹在界河捕鱼运盐)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⑥(质问辽国使者事件)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⑦(晚年为官经历)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⑧(曾公亮性格优点与缺点)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⑨(曾公亮和王安石的交往)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⑩(曾公亮受到苏轼和世人讥评)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四、课堂练习

运用标记序号的阅读方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完成文后题目。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除南清河太守。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其弟子问其故,研曰:“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五月初,得新瓜一双自来送。颍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仍致于听事梁上,竟不剖。人遂竞贡新果,至门间,知颍瓜犹在,相顾而去。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郡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贷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迁左丞,行徐州事。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估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

【题目】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苏琼自幼聪明伶俐,言辞机敏。东荆州刺史问他是否想做官,他认为应当先设官职而后求人,个人不应主动求官。曹芝十分欣赏,委任他为参军。

B.苏琼重视社会治安,办案认真细致,治内清明太平。他的这一政绩,对贼人起了威慑作用,于是邻郡有的富豪为免遭抢劫,将财物寄放到南清河郡。

C.苏琼清正审慎,严于律己。他揣摩出道研来访的心思,避开话题,使对方无由启口;他留下赵颍的新瓜却不剖食,使其他人打消了馈赠的念头。

D.苏琼关心人民的疾苦,敢于为民请命。在治内遭受灾害的情况下,他谢绝善意的劝告,仍然冒着获罪的危险,革除淮禁旧弊,造福两岸人民。

文言文阅读(第1课时)

教师版

一、考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

..,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

..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

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

..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

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答案】B

【解析】(曾公亮)治理政事有才能,很有声名,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进行搜查,果然如此。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答案】A

【解析】“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说法错误,应该是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大致相同。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 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 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答案】C

【解析】“调解”之说不当,应当是“谕以指意”,即“把皇帝的意思告诉他们”,从而止息了边害。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答案】

(1)(国君)赐予的宴席不前往参加,这是不敬重国君的旨令。君主有疾病,可是(如果)一定要让(他)亲自前来,对待这种做法安心吗?

(2)苏轼曾经严正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时弊,世人讥讽曾公亮(只想)保持禄位和稳固受宠幸(的待遇)。

【文言译文】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考中进士甲科,主管会稽县。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常常担心镜湖泛滥。曾公亮设置斗门,将湖水泄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处。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的身分主政郑州,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进行搜查,果然如此。曾公亮熟习写文章的章法,任职以后,熟悉懂得了朝廷台阁的规章,首相韩琦经常咨询访问他。仁宗末年,韩琦请求设置皇储,与曾公亮等共同商定大计。密州民田盛产银子,有人偷取银子,大理寺把他们当作强盗。曾公亮说:“这是禁物,偷取银子虽然是强盗行为,与从百姓家中盗取财物有区别。”为此事坚持展开争论,于是皇帝就下达给有司议论,比照抢劫盗窃财物的法律,这个强盗得以不被判死刑。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较量,将要生事。曾公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派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赵滋,边境祸害终于平息了。英宗即位,曾公亮任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兼任户部尚书。仁宗身体不适,辽国使者到来不能接见,让曾公亮在馆中设宴,使者不愿赴宴。曾公亮质问使者说:“(国君)赐予的宴席不前往参加,这是不敬重国君的旨令。君主有疾病,可是(如果)一定要让(他)亲自前来,对待这种做法安心吗?”使者于是赴宴。

熙宁三年,曾公亮被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第二年,被起用管理永兴军。任职一年,回到京师,很快就在太傅任上退休。元丰元年去世,终年八十岁。神宗临丧哭泣,停止上朝三天。曾公亮端庄忠厚深沉,办事细致周密,平时谨守礼仪,遵守规矩,但性情吝啬,积累财富达巨万。曾公亮起初推荐王安石,到和他一起辅政,才察知神宗正袒护王安石,曾公亮暗中替子孙谋划,大凡改变行事计划,都听从王安石,但表面上好像没有参与一样。曾公亮派遣他的儿子曾孝宽为其谋划,到神宗面前陈述与王安石没有什么差别,这样神宗更加信任王安石。王安石为了感激他帮助自己,因而引见提拔曾孝宽到枢密院来报答他。苏轼曾经严正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时弊,世人讥讽曾公亮(只想)保持禄位和稳固受宠幸(的待遇)。

二、考点阐释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试卷上的第二大题,包括四个小题,共19分。

高考文言文的内容有一个相同点,所选的都是史书里的人物传记,内容大多是记叙为官经历中几件彪炳史册的事迹。

从近几年高考来看,全国卷在文言文一块分配的分数和设计的题型相对固定,没有变化。第1小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分值3分;第2小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分值3分;第3小题考查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分值3分;第4小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要求翻译两个句子,分值一共10分。

三、应试策略

(一)学好文言文有且只有一个方法

做好文言文试题,关键在于能够读懂文章,只要把文章读懂了,所有的问题全都迎刃而解。而能够读懂文章,最关键的又在于文言词汇的积累,可以说,谁记忆的文言词汇量大,谁就稳操胜券。为了积累文言词汇,我们最好的方法是背诵高考要求背诵的文言文,既积累了文言词语,同时又记住了古文名句,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我们要在平时做好个人背诵计划,确保高考要求背诵的篇目全都熟读成诵。高考要求背诵的文言文共有28篇:《论语》十则、《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桃花源记》、《三峡》、《马说》、《陋室铭》、《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爱莲说》、《记承天寺夜游》、《送东阳马生序》、《劝学》、《逍遥游》、《师说》、《阿房宫赋》、《前赤壁赋》、《寡人之于国也》、《陈情表》、《兰亭集序》、《游褒禅山记》、《六国论》、《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

(二)怎样阅读文章

高考文言文都是二十四史里的人物传记,大多人物经历复杂,事迹繁多琐碎,我们读起

来往往会有一种头绪纷乱、内容驳杂的感觉,不能迅速清晰地把握文意。我们阅读文章时,

可以边阅读边对每一个事件标记序号,文章读完了,文章共记叙了几件事情随之也就历历在

目,文章的基本内容也就了然于胸,做题时就可以快速地确定应该回读、思索的区间。

如2016年全国1卷高考题,本篇文言文共记叙了曾公亮的10件事,具体如下: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①(任职会稽县时为民兴修水利)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②(任职郑州时审理盗窃案)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③(任职京城时和首相韩琦的交往)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④(争议密州民田盗银案)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⑤(禁止契丹在界河捕鱼运盐)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⑥(质问辽国使者事件)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⑦(晚年为官经历)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⑧(曾公亮性

格优点与缺点)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

⑨(曾公亮和王安石的交往)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

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⑩(曾公亮受到苏轼和世人讥评)苏轼尝从容责

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四、课堂练习

运用标记序号的阅读方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完成文后题目。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除南清河太守。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其弟子问其故,研曰:“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五月初,得新瓜一双自来送。颍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仍致于听事梁上,竟不剖。人遂竞贡新果,至门间,知颍瓜犹在,相顾而去。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郡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贷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迁左丞,行徐州事。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估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

【题目】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苏琼自幼聪明伶俐,言辞机敏。东荆州刺史问他是否想做官,他认为应当先设官职而后求人,个人不应主动求官。曹芝十分欣赏,委任他为参军。

B.苏琼重视社会治安,办案认真细致,治内清明太平。他的这一政绩,对贼人起了威慑作用,于是邻郡有的富豪为免遭抢劫,将财物寄放到南清河郡。

C.苏琼清正审慎,严于律己。他揣摩出道研来访的心思,避开话题,使对方无由启口;他留下赵颍的新瓜却不剖食,使其他人打消了馈赠的念头。

D.苏琼关心人民的疾苦,敢于为民请命。在治内遭受灾害的情况下,他谢绝善意的劝告,仍然冒着获罪的危险,革除淮禁旧弊,造福两岸人民。

答案:D(本篇文言文共记叙了苏琼的七件事:①答曹芝问,②审盗牛案,③豪假苏威,④智对道研,⑤梁上悬瓜,⑥为民贷粟,⑦废止淮禁。D项不符原文,“冒着获罪的危险”本属第⑥件事,这里却把它嫁接到了第⑦件事上,混淆了事件。)

文言文学习方法指导

文言文学习指导 我们针对当前中学生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怕学”“不学”“拒学”等问题,更为了本、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进行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参与式学习,所以本文主要是探讨利用诵读和其它各种激趣手段来解决以上问题。通过诵读把握文境文意,初步掌握古文语言变化规律,这是文言文自主创新学习的基础。以学生为主体讨论交流,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文言文自主学习中培养兴趣、增强创新能力。在多诵读感悟,仔细品味鉴赏,是学生进入文言文有效学习的关键。增大学生文言文的课外扩展阅读量,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又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笔者在近年的文言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对课堂改革、优化教学策略作一些探讨,注重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诵读中初步把握文境文意,试译中初步掌握古文语言变化规律,是文言文自主创新学习的基础。 诵读是学生利用有声语言对文章进行朗读、记忆和品味的过程,它是初步理解文意的重要环节,它能够使学生克服语言障碍,消除时代隔膜,领会其思想感情,加强对文章的理解。文言文的风格是丰富多彩的,有的自然朴素,有的清新绚丽,有的豪迈奔放,有的静穆闲适,有的委婉含蓄,有的深沉凝重。它们都是作者心灵的产物和情感的结晶。因此,诵读的过程也是让学生能读出文章的语气、语调和节奏,表达出文章和作品内在的情感的过程。在诵读和试译时,我们常常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去做: 1、背景介绍。学古文最重知人论世。教师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常先对作品的写作背景和同作者有关的材料做一些介绍,或是先让学生上网、到阅览室搜集有关资料,让学生对作品产生的时代和作者的概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扫除时代隔膜,使学生在诵读时能够较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2、教师范读。教师范读可以帮学生正音正字。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是学生诵读之基础。同时利用教师的个性化的声情并茂的诵读用情感打动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但也应灵活运用,因为朗读毕竟是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读法,一千种把握,因而范读也可能束缚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产生先入为主的想法,以致欣赏积极性受阻。 3、学生诵读。学生通过齐读或个别朗读等灵活。文言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现在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情况,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对策,以提高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第一,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消除其思想误区

文言文1教师指导讲解

文言文阅读(第1课时) 高三(2)部孟凡河2016-9-7 一、考题回放 下面是2016年高考全国卷1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大家先试着做一下,感受一下高考文言文的文章特点和题目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sōu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 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 ..,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 ..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 ..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文言文教学技巧

文言文教学技巧 文言文教学技巧 一、文以载道的“思化”法 选入教材的古典文学作品是我国宝贵的文学遗产,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浩瀚的文学典籍中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较为完美统一的艺术珍品,其思想内容广阔而又深刻。其中,有赞颂见义勇为的崇高品德的,如《信陵君窃符救赵》;有歌颂为国捐躯的仁人志士的,如《梅花岭记》;有歌咏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的,如《与朱元思书》;有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的,如《促织》;还有勉励青年努力学习的,如《劝学》……总之,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必须克服“咬文嚼字、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立足于古,着眼于今,做到文以载道、文道结合,能动地发挥教材中固有的思想品德的教育熏陶作用。 二、熟读勤背的“诗化”法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古到今,名篇佳作数不胜数。中国古典诗词就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它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要学生有毅力,有兴趣,尽可放手让他们大量阅读、背诵、摘抄古诗词,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以诗为契机,突破文言文这一学生颇感吃力的学习难点,激发其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学习的效果就好多了。学生通过经常吟咏、感悟分散于古诗词中的许多文言信息点,会收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连学生自己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求训索旨的“实化”法 “字求其训,句索其旨”,这是前人对古籍训诂的基本要求。今天,我们在文言教学中,对一些关键字句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逐渐摸索、寻求学习文言文、落实掌握文言字词句知识的有效方法。如《祭妹文》中的“远吊扬州”,很多教辅资料都译为“远远地到扬州吊唁友人”,但课文后文却说“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可见袁枚当时到扬州既非吊唁友人,又非慰问亲友,而是“远游”。既是“远游”又怎能说是“吊唁”呢?学生一查工具书才明白,原来“吊”字还可读作“dì”,当“至”“来”讲。像这样通过教师的导学,使学生循序积累、落实掌握相当数量的常用实词、虚词、句式,对培养中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无疑是十分有用的。 四、分类梳理的“识化”法 要读懂文言文,除需掌握大量的虚词实词外,还需了解大量的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包罗万象,它与文言课文中的许多知识相交*,散见于课文和课文注释中,“点”多“面”广,是文言知识中一个很有学习价值的综合性侧面。抓住这个知识“面”,按称谓、记时、地名、职官、科举等分类梳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采用“编歌诀”“变句式”“列图表”等适合学生识记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学得轻松有趣,花较少的时间和精力,真正识记尽可能多的文化常识。 五、联系现实的“时化”法

浅谈文言文教学方法(1)

浅谈文言文教学方法 他们不以为然,而当教师一旦进行口头对译时,则专心致志,挥笔疾书,当教师进行复习检查时,他们就可以手持课本,眼观笔记(一般已密密麻麻地小字记在书上原文下面),流利地进行对译了。这种学法只能是生吞活剥,死记硬背,很难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那怎样让学生能真正地理解文言文呢?我认为要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一、要重视诵读指导。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培养语言感知、直觉、积累、顿悟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字音读准确,是诵读的起码要求。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破读字、古音字(如古人名、古地名、古官职名、古器物名称)等,如不首先解决这些字词的语音问题,那就根本谈不上诵读。因此,一篇文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试读一遍,或全班齐读,或个别朗读,从试读中发现他们读字读音中出现的问题,然后一一板书纠正,并由老师再范读一遍全文。要求学生听清句读,只有读清了句读,才有可能弄懂文章的词句结构和语言意义;反过来也才能读得更准确、更清楚。同时通过反复诵读,利用文言构词造句的特点以及语音停顿、逻辑重音、语气声调等诵读要诀来深化词义句意的理解辨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文言文的传统的诵读方法是科学的。它利于知识的积累,利于明白事理,利于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的运用能

力。 二、教会学生积累知识的方法。“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有计划地进行积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古汉语的语言材料和知识,使之形成系统,而且也能转化为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我们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建立“文言知识库”,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如每册课本后的“常用实词表”和单元知识短文里要求掌握的实词、虚词,人人必须整理,但对每课词语的整理积累不能局限于该篇,要回顾、翻查从前学过的意义和用法,并随着新课的学习去丰富,即做到纵向积累和横向积累相结合。此外,进行积累不是机械地照搬照抄,而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归类、比较。例如在一次复习课上,教师列出这样一系列词——之、至、致、往、如、造、诣,让学生比较异同。经过讨论,学生将这些词归为“到”的系列词,教师接着启发学生回忆、整理出其他的系列词,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一下子整理了不少。有:“ 走”系列词——步、趋、行、走、奔;“洗”系列词——沐、浴、盥、浣、涤;官吏升降系列词——除、拜、擢、拔、迁、贬、谪、黜、左迁。通过比较归类,学生提高了在文言文阅读中的词语辨析能力,让课文这个“例子”真正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体现了学会积累带来的极大益处。 三、鼓励学生质疑。我国宋代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传授文学作品,极易见仁见智,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学生提出的很有个性的意见,只要言之有理,

文言文阅读能力及教学建议(1)

文言文阅读能力及教学建议 摘要: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美文,这些诗歌在氛围营造和美感的表现上具有高超的境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而缺乏创新,使得文言文阅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与实际的教学要求脱节,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没有质的提也就无法领悟到文言文学习的乐趣和其中的文化意义。本文针对文言文阅读教学中阅读能力的提升进行相应的研究与分析,旨在通过全新的教学方式和“任务课堂”的设置来实现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及相关的教学进步。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作理念;兴趣教学 引言: 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具有与白话文不同的解读方式和学习方法,学生需要对文言文字斟句酌才能理解其中的精髓和奥秘,掌握良好的文言文阅读技能,并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观念,避免陷入被动学习和填鸭式学习的窘境。这既符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也符合目前初中语文课程强调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创新命题。 一、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体现 (一)对文言字词的准确理解 文言文之所以较白话文难以理解和学习,究其原因是由于其涉及到与现今语言规则不一致的文言字词和句法,文言文中句法变换较多,且同一个词的含义也不同,比如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在词法上有使动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文言字词的准确理解是学生学习和阅读文言文的基础。比如“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形容词乱和劳便是使动用法,翻译为使…乱和使…劳。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准确的理解这类用法对于理解文言文的篇章结构、分析行文特点、领悟古人的智慧具有基础作用。 (二)对文言文内容的分析和研究

文言文第一讲(教师版)

【指南针】 教学目标:整体感知文章,疏通文章内容 重点难点:熟悉并掌握古文翻译的方法 教学方法:例题引入 【日积月累】 【13年工大预测卷(三)】 一、积累运用(共5小题,计1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 秀颀.(q í) 慨.叹(k ǎi ) 大气磅礴.(b ó) B . 魁梧.(w ú) 亢.奋(k àng ) 荒谬.绝伦(mi ù) C . 栈.桥(zh àn ) 惬.意(xi á) 拈.轻怕重(zh ān ) D . 揣.摩(chu ǎi ) 蓦.然(m ò) 叱咤.风云(zh à)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连云港的山山水水神奇瑰丽,花果山云雾缭绕、林木苍翠,苏马湾海天一色、白帆点点,真是美不胜收.... 。 B 、在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中,我市多名中学生以别具匠心....的构思和丰富鲜活的内容夺得一等奖。 第一讲 古文阅读(一)

C、近阶段,毒黄瓜、瘦肉精、塑化剂……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 ....般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惴惴不安。 D、他极为惊异地发现,那些鸟儿运用巧妙之技,借助呼吸之气,能随心所欲 ....地叫出各种声音,好听极了。 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三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把它们找出来,如以改正。(3分) 文化与修养共存,智慧与幸福同在。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①一个真正的读者就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②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③如果没有培养起对阅读从小的兴趣,就很难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与幸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题。请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2分) (1)在《水浒传》中,“三打祝家庄”的故事非常精彩。请你任选其中两次,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其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共有“四次面临死亡”的经历:请你任选其中两次,用简要的语 言概括。 5、默写诗句(2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2)可怜九月初三夜,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暮江吟》) 三、综合性学习(计8分) 小峻同学读了下面一则新闻: 北京时间5月24日晚间消息联合国组成调查组,于当地时间24日开始对日本在遭受历史罕见的地震海啸灾害袭击之后随即爆发的核泄漏事故展开调查。核泄漏事故产生将随着调查的深入陆续暴露在公众面前。

2019届高三文言文强化训练(一)(教师用详解版)

秦废封建 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 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秦朝刚刚吞并天下时,丞相王绾等人说:“燕国、齐国、楚国地方较远,不设置王国没有人可以镇守,请(陛下)让各位公子建国。”秦始皇召集臣下讨论这个建议,群臣都认为这是很便利的。廷尉李斯说:“周文王、周武王分封的子弟和同姓非常多。但后来亲属疏远了,彼此攻击如同仇敌,诸侯交替彼此声讨征伐,天子不能制止。现在四海之内有赖于陛下的圣明威灵得以统一,都设置了郡县,各位公子(秦初并无皇子之称)和功臣用国家赋税重赏他们,大大改变了体制。天下没有不同的想法,是安邦定国的方法,分封诸侯是不便利的。”秦始皇说:“天下都苦于不停的战争,原因就是有诸侯和诸王。有赖于祖宗恩德,天下刚刚平定。再分封诸侯国,这是创造战争,追求国家安宁,岂不是很难!廷尉李斯的建议是对的。”于是始皇帝将天下分为三十六个郡,每个郡设置守、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苏子说:圣人不能创造时机,也不错失时机。时机不是圣人能够创造的东西,(圣人)只能不错失时机罢了。三代勃兴的时候,诸侯没有罪过不能夺封号削封地,因而君王即便想要罢免诸侯设置郡守,能行得通吗?这就是所说的不能创造时势。周朝衰弱的时候,诸侯互相吞并,齐国、晋国、秦国、楚国都有上千里的国土,它们的势力足以分封诸侯设立屏藩。到了(后来)七国都称王,做天子应该做的事,但最终也没有分封诸侯。天下畏惧诸侯的祸患已经很久了,不只是秦始皇和李斯知道这一情况。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焉。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2015年江西教师招聘备考指导:常见文言句式及文言文的六步翻译法

2015年江西教师招聘备考指导:常见文言句式及文言文的六步翻译 法 (江西教师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e5872824.html,/ ) 【江西教师资格证笔试课程钜惠-80元优惠券免费领】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文言文是语文基础知识中的必考题,但是大部分考生对此类题很是头疼,感觉无从下手。今天中公教育专家着重为广大考生讲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及文言文的整体翻译技巧,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祝愿考生顺利通关考试,早日圆梦教师! 一、常见文言句式 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具体来说又包含以下几种类型: (1)用“者……也”表判断。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3)用“者”表判断。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如:“臣本布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且相如素贱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庄子《鱼我所欲也》)。 (6)用“非”表示否定判断。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 (7)无标志判断句。这类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又如: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主要凭借预感进行判断。 倒装句

第一讲:近三年杭州市中考文言文考点详解(教师版)

第一讲 近 三 年 中 考 文 言 文 考 点 详 解 2015年3月15、22日

2012年中考文言文真题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驽马徐.行弗间,或反先至焉。是故举一事,学一术,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孔子日:“欲速则不达。”孟子日:“其进锐者其退速。”此之谓也。 有种树者,树茂而果繁,他人莫及.也。或问其术,则日:“吾无他巧,但识物性,辨土宜,培壅①有道,灌溉以.时耳。凡人于.初植者,恒朝夕审视,吾听其自然,若不以为意。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宋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②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往视之,苗则.槁矣。 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立志苟坚,执事苟专,必不在一日增进,自矜.功效也。百里为期,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事求有济,功贵其成,修业者其念之哉。 [注]①壅(yōng):用土壤或肥料培在植物根部。②芒芒:疲倦。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驽马徐.行弗间(缓慢)B.他人莫及.也(比得上) C.其子趋.往视之(催促)D.自矜.功效也(夸耀) C项“趋”在此应作副词,不是动词,意为“急忙地、赶快地”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而.力疲气竭思而.不学则殆 B.灌溉以.时耳策之不以.其道 C.凡人于.初植者胡不见我于.王 D.苗则.槁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解题思路点拨:考查的是常考的“而、以、于、则”等虚词。 “而”在A项中的两句中均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 “以”在B项中的两句都是“按照”的意思; “于”在C项中第一句为“在”的意思,在第二句中为“向”的意思; “则”在D项中第一句为“就”之意,在第二句中是表示判断的“就是”之意。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种植时间长了以后,别人渐渐地厌恶了、遗忘了,而我却更加勤快了。 ②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 急速行走九十里就停止了,不能说已经到达了。 22.作者为什么说“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4分)

文言文整体阅读补充训练1(教师版)

文言文整体阅读补充训练(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高谦之 (高)谦之,字道让。少事后母李以孝闻,李亦抚育过于己生,人莫能辨其兄弟所出同异。论者两重之。及长,屏绝人事,专意经史,天文、算历、图纬之书,多所该涉,日诵数千言,好文章,留意《老.》《易.》。袭爵,释褐 ..奉朝请,加宣威将军,转奉车都尉、廷尉丞。正光中,尚书左丞元孚慰劳蠕蠕,反被拘留。及蠕蠕大掠而还,置孚归国。事下廷尉,卿及监以下谓孚无坐,惟谦之以孚辱命,当以流罪。尚书同卿执,诏可谦之奏。 孝昌初,行河阴县令。先是,有人囊盛瓦砾,指作钱物,诈市人马,因逃去。诏令追捕,必得以闻。谦之乃伪枷一囚立于马市,宣言是前诈市马贼,今欲刑之。密遣腹心察市中私议者。有二人相见忻然曰:“无复忧矣。”执送按问,具伏盗马,徒党悉获,并出前后盗窃之处,资货甚多,远年失物之家,各来得其本物。具以状奏。寻诏除宁远将军,正河阴令。在县二年,损益治体,多为故事。弟道穆为御史,在公亦有能名,世美其父子兄弟并著当官之称。 谦之与袁翻、常景、郦道元、温子升之徒,咸申款旧。好于赡恤,言诺无亏。居家僮隶,对其儿不挞 其父母,生三子便免其一,世无髡黥 ..奴婢,常称“俱禀人体,如何残害?”以父舅氏沮渠蒙逊曾据凉土,国书漏阙,谦之乃修《凉书》十卷,行于世。凉国盛事佛道,为论贬之,因称佛是九流之一家。当世名士,竞以佛理来难,谦之还以佛义对之,竟不能屈。以时所行历,多未尽善,乃更改元修撰,为一家之法,虽未行于世,议者叹其多能。于时朝议铸钱,以谦之为铸钱都将长史。乃上表求铸三铢钱,诏将从之,事未就,会卒。 初,谦之弟道穆,正光中为御史,纠相州刺史李世哲事,大相挫辱,其家恒以为憾。至是,世哲弟神轨为灵太后深所宠任,直谦之家僮诉良,神轨左右之,入讽尚书,判禁谦之于廷尉。时将赦,神轨乃启灵太后发诏,于狱赐死,时年四十二。朝士莫不哀之。所著文章百余篇,别有集录。永安中,赠征虏将军、 营州刺史,谥曰康。又除一子出身 ..,以明冤屈。谦之妻中山张氏明识妇人也教劝诸子从师受业常诫之曰自我为汝家妇未见汝父一日不读书汝等宜各修勤勿替先业。(选自《魏书·高谦之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谦之妻中山张氏/明识妇人也/教劝诸子从师受业/常诫之曰/自我为汝家妇/未见汝父一日不读书/汝等宜各修勤/勿替先业/ B.谦之妻中山张氏明识/妇人也教劝/诸子从师受业常诫之/曰/自我为汝家妇/未见汝父一日不读书/汝等宜各修勤/勿替先业/ C.谦之妻中山张氏/明识妇人也/教劝诸子从师受业/常诫之曰/自我为汝/家妇未见汝父/一日不读书/汝等宜各修勤/勿替先业/ D.谦之妻中山张氏明识/妇人也/教劝诸子从师受业常诫之/曰/自我为汝家妇/未见汝父一日不读书/汝等宜各修/勤勿替先业/ 【答案】A(画波浪线部分是讲“谦之妻中山张氏”教育儿子们的情况。她先是“教劝”,然后是“诫之”。依据教育的内容就可断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易》,指《老子》《易经》,《老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作,《易经》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 B.释褐,指脱去平民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的服饰,比喻始任官职。 C.髡黥,是古代的刑罚名,髡是一种剃去头发的刑罚,黥是一种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的刑罚。 D.出身,科举时代为考中录选者所规定的身份、资格。如明清两代经科举考试选录的,称正途出身。【答案】D(出身还有“委身事君,即作官”的意思,文中的“出身”显然与科举无关。“又除一子出身”,应该是“又任一子为官”的意思。由此选项解释义项与文无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寻路:名师文言文课堂教学例析

寻路:名师文言文课堂教学例析 一、新课标下文言文教材的编排 2001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实验稿)。其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第四学段(7—9年级)对文言文阅读教学提出了简要而明确的要求:“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优秀诗文80篇。”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新教材文言课文在数量、编排、题材上作了的改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文言课文数量增多,每学期课内阅读教学由义务教材每册3至5课 (五、六册共14课稍多一点)增加到5一10篇,课外要求诵读的10首(篇)古诗词集中编排在书后,其中多数篇目在以前属于讲读课文。 2.义务教材七年级上、下册的文言文与现代文混合组成单元以分散难点,八、九年级上、下册文言文集中组成八个单元(每册两个单元),以强化训练。新教材每册集中两个单元编排古诗,由分散趋于集中。 3.难度加大,原八、九年级的课文已提前到七、八年级学习,而且新增加了一些难度较大的古诗文,这无疑给刚进初中的学生增加了学习的困难。 从选文来看,所选文章大多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文章,文学性,思想性都很高。

仅从以上这些不难看出,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果结合考试命题情况来看,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了。也正因为重要,很多老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则显得手足无措了,文言文教学到底该落到哪里,是“文”还是“言”? 二、当前文言文教学倾向 1.文言文教学成了古汉语教学 在当前文言文教学中,有不少老师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只见文言不见文。文言文教学俨然就是古汉语教学。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被分解得支离破碎。老师一段一段地读,一句一句地讲,一字一字地解,学生一字一字的记,一点一点的背。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等,记好了再听写,听写完成了,教学也就结束了。 2.把文言文教学当成了纯粹的鉴赏课 因为文言文选文多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艺术性、思想性都是一些现代文难以比及的有的老师仿佛就发现了新大陆,再加上流行的教改之风,在教学中就紧紧围绕鉴赏进行,分析写作手法,分析艺术特色,以至于忘了文前面的文言两字。也有的老师没忘“文言”两字,怎么办,方法很简单,让学生对照资料翻译读两遍就行啦,以为这样学生眼前就是现代文了,就不用讲文言知识了。 讲到这里,有人会问文言文到底该怎样教,我想还是先看看当今一些名师的文言文课堂教学吧。 三、名师文言文课堂教学展示 1.肖家芸,课例《狼》

《晏子使楚》导学案教师版(1)讲解

《晏子使楚》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阅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句,提高文言文解读能力;体会晏婴机智的辩才,学习他热爱国家从容应对的谈吐机智。 2.过程与方法 读、背课文,积累文言文的解读能力;学习晏婴在外交场合从容对答,不辱使命,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学习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找回自我。 学习重点 1.课文读读背背;文言实词和虚词;人物形象和情节分析。 2.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词序;古今词义的差异。 学习难点 1.对文中所出现的诸如“其实”“坐”“病”“请”等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词语的理解。 2.晏子反驳楚王时所表现出来的高超的语言艺术。 方法指导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时,注意将单音词译为双音词。文言文单音词多,现代汉语双音词多。翻译文言文,很重要的一点是把单音词译为双音词。如课文开头一句中的“将使楚”,可译为“将要出使楚国”。 (2)注意比较古今词义的不同。“何坐” 中的“坐”,作“犯……罪”讲,现代汉语中已不用这样的意项。“其实味不同”中的“其实”,是代词“其”(它们)和名词“实”(果实)的连用。现代汉语中的“其实”,通常是个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相当于“实际上”(承上文而含转折)。 (3)注意通假字。通假,也叫“通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如本课中的“曷”(同“何”)“熙”(同“嬉”),就是通假字。古书多用通假字,多掌握一些通假字,对阅读文言文大有益处。 (4)注意了解词类活用。“齐人固善盗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两句中的“善”本为形容词,在课文里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善于、擅长。

初中文言文学习方法指导1

初中文言文学习方法指导 一、.重视预习,学会自学 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我们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把“字词”学“活”。 二、背诵方法指导: 文言文要求背诵默写的篇目较多,同学们基本上能够背出,但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颠倒语序、不写错别字就没那么容易了,更不用提对一些语句的理解性记忆了。所以把默写功夫做到细致准确、一字不差、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才能达到中考要求。 第一步:大声诵读。诵读确实是背诵的好方法,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你不妨大声诵读古文古诗,每篇连续诵读五遍以上,一方面通过诵读可以强化你对文章的再熟悉,另一方面随着诵读遍数的增加会逐渐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即自己对文章的感悟、体会,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古人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另外,随着诵读的深入,你对每句话的意思也会更明白,有的同学读完一句古文,这句话的意思也会马上在他的眼前出现,这就是对古文相当熟悉的结果,这个步骤做得好,也为下面的句子翻译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出声背诵。在前面大声诵读的基础上,现在可以完全抛开书本,出声背诵,每篇连续背诵五遍以上,你会发现在第一、二遍时你有一些生硬,到三、四遍时你已相当流利了,到五、六遍时你已完全熟练地掌握了全文,而且不会发生漏字、添字和语序颠倒的情况了,这时候让你背错都难了。这两个步骤中,出声是关键,因为读出声音来是对人的记忆功能的再重复,能起到在心里默背的双重功效,而且出声也使得同学能随时发现、检查自己的错误。尤其对一些背诵准确度不高的同学而言,出声背

文言文的讲解技巧

初中文言文的讲解技巧 漳河店镇郭坊学校:张建忠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同时也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古今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批判地继承祖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 为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降低难度,减轻学生负担,2011年新课程标准对于中学语文中文言文的教学要求作了调整,初中只要做到能顺畅地朗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对文言实词、虚词和旬式都不作要求,考试也只考课内的,不考课外的;能进行简单的翻译,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我认为对于文言文的讲解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语言是发展的,但有它的稳固性。 就词汇方面来说,词汇也是有继承有发展的。教师对语言的发展要注意些什么呢?如果词的古今意义有很大的不同,容易发现,也容易讲清楚,但是,有很多词古今意义并不是有很大的不同,而是大同小异,古代的和现代的看起来好像一样,可是真正考察起来,却并不一样。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注意这一部分的讲授。如,“睡”,在汉代以前,是坐着打瞌睡的意思,和躺在床上睡觉不一样。《战国策·秦策》中说,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不止。”(股:大腿)。到了唐代,意思就和现在的一样,杜甫《彭衙门》中有一话:“众雏烂漫睡,唤取沾盘餐。”这里的“睡”,就是倒在床上睡觉的意

思。 又如:“塘”,唐以前,是指河旁边防水的堤而言。唐诗崔灏《长干行》中有“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之句,句中横塘是地名,一定在堤边,她决不会住在池塘里。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里的“塘”,也是堤的意思。“恨”,在汉以前,不当仇恨讲,只当遗憾讲。在古代,恨与憾是同义词。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有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悲痛和遗憾的意思。如果学生在学到这儿时,教师不强调一下,学生马马虎虎地按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理解也就过去了。其实从另一方面也可以想到诸葛亮和刘备是绝对不能“痛恨”(现代汉语的意思)桓灵二帝的。 从词的意义的变化,可以看出历史观点的重要。教师平时要注意积累这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水平,这样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就会如鱼得水,不仅使词义辨得明了,而且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把重点放在常用词的用法上面,要清楚这些词古今意义的异同。 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 作为一名教师,光能背出许多文言文是不够的。强调把一篇文章从头到尾来熟读和背诵,这还只是感性认识。古人就常采用这种方法。古人读书从小就能背诵几百篇文章,重视感性认识。 实践只有上升到理论,才能指导实践。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将自己的文言文知识系统化、理论化,才能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一定会提出许多问题,教师如果自己都不能讲出一个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教学反思1

14.《文言文两则》教学反思 《文言文两则》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两篇文言文的内容都是中国古代故事,内容和道理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课文通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选编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时,主要是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大概意思。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明白文中道理,并受到一些启发。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不采取逐词逐句讲解对译的方法,不讲古汉语知识,而是由学生对照注释来理解课文,让学生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和讲故事的形式加强对文章理解。 2.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教师要范读课文,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从而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 3.传授学生学习文言的方法,(我采用回顾以前是如何学习文言 1

文的,因为自己发现的会记得更牢一些)即反复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文章说明的道理,简化为六个字是:熟读、理解、感悟。 4.教给学生如何谈感悟。即“悟”就是悟道理,“感”就是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感”要与“悟”相对应。 二、成功之处 1.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不同,所以指导学生朗读尤为重要。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教师可以通过流畅自如,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读通读懂课文后,引导学生探究故事中的两位年轻人学习的结果是否一致。然后弄清导致结果不一样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明白学习态度不一样是导致学习结果不同的关键原因。再让学生说出从这个故事中所得到的启发。体会这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警示世人的道理。 2.在《两小儿辩日》一课教学中辩斗成为了诵读的又一具体形式。无论是师生辩斗,还是生生辩斗,参与者虽然有创造性表演成分,但从不曾脱离文本;而辩斗形式及参与者语言、动作的变化,又无不映射出教师对诵读进程的把握和学生对文本意义的理解、提升。 2

文言文教师版 (1)

阅读下文,完成第16—21题。(18分) 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渔畋废政。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綮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涡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翁然悦服。称为“羊岱”,不之名也。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常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 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遂告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 【注】①诡计:奇计。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博学能属文(2)枯独安其室 17.为下列居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皆计所侵,送绢尝之() A.侵占 B.侵犯 C.侵害 D.侵袭 (2)枯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 A.结交 B.连接 C.往来 D.沟通 1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今君乃亡赵走燕 B.称为“羊公”,不之名也名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枯女夫尝劝枯有所营置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D.人臣树私则背公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19.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20.第④段中“此意”指的是:做大臣应当□□□□。(2分) 21 16.(1)撰写(2)安守 17.(1)A (2) C 18.C 19.每次与吴人交战约定好日期才交锋,不做那些偷袭的事,部下将领中要献那些诡诈的

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摘要] 古文、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瑰丽文化中内容最丰富,思想最深刻的宝贵遗产。搞好中学文言文教学,是全体语文老师肩负的使命和神圣职责,也是弘扬传统,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义不容辞的义务。中学文言文教学存在教学内容不平衡、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拓展和延伸不足、“古”与“今”结合不够紧密等六个方面的问题。应该改革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思路和模式,从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两个方面入手,恢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灵活教学方式方法,识记诵读并重,课内课外结合,古与今有机联系,通过激发兴趣、打好文言文字词句基础、重视“诵读”、提高中学生文言文鉴赏能力等四种途径,夯实文言文学习基础,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文言文读写能力和教学效果。 主题词: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对策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瑰丽文化中,古文、古诗词是内容最丰富,思想最深刻的宝贵遗产。文言文是历经千百年时间的筛选,大浪淘沙后留下的金子,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财富。将这些珍宝传承下去,是我们全体语文老师肩负的使命和神圣职责,也是弘扬传统,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义不容辞的义务。有一篇题为《打通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瓶颈”,让中学文言

文教学进入新境界》的研究报告提出,学好文言文对形成中学生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并列出了八条:拯救国宝,培养中学生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夯实文言根基,培养汉语言文字素养;增强文化意识,传承中华文明;启迪智慧,提升听说读写语文基础学力;开发精神宝库,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汲取精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陶冶性情,完善人性,净化灵魂,提升人格;探究方法,巧手翻新,化为终身受益的语文财富。该报告对中学生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意义概括的非常全面准确,说明,搞好文言文教学,有百利而无一害。 一、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中学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窗口和起点,学习一定的文言文有助于中学生的语言运用更灵活简练,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内涵。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当前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却不尽人意,在“教”与“学”中存在很多误区,使文言文教学效果始终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注重识记教育,忽视阅读教育,教学内容严重不平衡。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把文言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难点,主动放弃教学大纲要求的目标任务,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一般的识记和诵读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能够诵读课文、记住注释和译文及背诵、默写上,忽视了学生文言文阅读能

文言文5教师指导

文言文阅读(第5课时) 孟凡河 高考备考文化常识 【知识模块六:节日礼俗】 (一)节日 1.元日,正月初一,有贴对联习俗。 2.人日,正月初七,有用七菜做羹习俗,传说人于这天诞生,故称。 3.上元,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叫做元夕、元宵、元夜,有张挂彩灯、燃放焰火习俗。4.社日,分春社、秋社,各在立春和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有祭祀土地神习俗。 5.花朝,二月十二,传说是百花生日。 6.寒食,清明前二天,有禁止生火习俗,以纪念介之推绵山被烧。 7.端五,又称端阳,五月初五,有吃粽子、赛龙舟习俗,以纪念屈原投汨mì罗江。8.七夕,又称女儿节,七月初七,有乞巧(妇女用针作各种游戏)习俗,有牛女鹊桥相会的传说。 9.中元,七月十五,有祭祀亡故习俗。 10.中秋,八月十五,有赏月、吃月饼习俗。 11.重阳,又称重九,九月初九,有登高、赏菊习俗。 12.下元,十月十五。 13.除夕,岁末一天,有守岁习俗。 (二)礼俗 1.婚姻方面 ①六礼:古人嫁娶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礼,大致内容为备礼求亲、询问姓名、占卜吉凶、赠送聘礼、选定吉日、亲自迎娶等程序。 ②六合:古时迷信的人,结婚选择日期,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称为六合,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 ③于归:旧时女子出嫁叫“于归”或“归”或“适”。 ④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叫归宁,古礼,娘家不接不能回还。 ⑤七出:古代有男家可把妻子休掉的“七出”规定:不顺父母、无子、淫佚、嫉妒、恶疾、多言、盗窃。 ⑥嫡庶díshù: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妻生子为嫡出,妾生子为庶出,嫡庶在家庭地位、财产等方面是不平等的。 2.丧葬方面 ①亡故:人的自然寿命称为天年。古时皇帝、王后死叫崩,诸侯、有封爵的大官死叫薨 hōng,士死叫不禄,大夫死叫卒。 ②埋葬:古人丧葬,有棺有椁guǒ(外面套棺)。装尸之棺,叫柩jiù;死人入棺,叫殓 liàn;停棺,叫殡;埋棺于墓穴,叫葬。 ③坟墓:古时墓地称为茔;墓穴称为窀穸zhūnxī;封土隆起的称为坟;封土平的称为墓;高大的坟墓称为冢zhǒng;帝王的坟墓称为陵;坟墓也代称为土封;死人埋葬的地方代称为九原、九泉、黄泉。 ④服丧:古代丧礼中亲属们根据与死者的亲疏关系穿一定的丧服,有斩衰cuī(服期三年)、齐衰(zīcuī,服期一年)、大功(服期九月)、小功(服期五月)、缌sī麻(服期三月)等名目,通称五服。古人死后,晚辈有建庐于墓地服丧的礼俗,叫做庐冢,也作庐墓。 ⑤吊问:对遇有丧事或灾祸的人表示慰问,叫做“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