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教学大纲

陶艺教学大纲
陶艺教学大纲

《陶瓷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陶瓷艺术/Cermic Art

二课程代码:05091329

三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四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陶艺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教学目的:

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能够了解陶艺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的专业成型技法,从而对陶瓷艺术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并通过优秀作品欣赏来培养学生对陶艺的认识及兴趣。

三、让学生通过简单的陶艺制作来加深对它的了解,使最终能从完成作品的成就感中产生对陶艺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学时/学分48/3

六先修课程:装饰雕塑

七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动画

八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陶瓷的历史

1-1 绪论

1-2 传统陶瓷

1-3 现代陶瓷

了解:中国陶瓷的产生极其发展规律。

理解:传统陶瓷和现代陶瓷之间的区别。

掌握:创造陶瓷的基本条件。

重点:陶瓷史分为中国瓷器、陶器、紫砂、烧制工艺和科技鉴定5个子项。

难点: 提升学生的兴趣爱好,对中国陶瓷能产生浓厚兴趣。

作业和要求:找出一至两件中国陶瓷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

第二部分实践教学部分

2-1 泥条盘筑

2-2 泥片成型

2-3 手捏成型

2-4 拉坯成型

要求: 实践模块,采取在本课程教学实践基地集中实习的方式,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从炼泥拉坯到烧制成形的整个工艺流程中得到完整的学习和创作的经验。本课程教学设计的宗旨为:“零经验学习、创造性教学”,使学

生能尽快投入到学习和创作的实践中去。

难点: 炼泥拉坯到烧制

作业和要求:用不同方法制作四件陶瓷作品,要求有设计内涵及进行个性化的创作。

九学时分配

十考核方式:

考查(成绩比例:考查70%+平时30%)

十一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一)教材

(二)教学参考书

1.秦锡麟主编,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陶艺技法》

2.黄焕义主编,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陶艺技法》

3.张福康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古陶瓷的科学》

执笔人: 日期:

审定人: 日期:

材料成型工艺教学大纲

材料成型工艺 Material Forming Technology 课程编号:07310060 学分: 6 学时:90 (其中:讲课学时:78 实验学时:12 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材料成型原理、金属学及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 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教材:《金属材料液态成型工艺》贾志宏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年2月第1版 《金属材料焊接工艺》雷玉成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牟林、胡建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3月第2版 开课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掌握金属液态成型工艺的方法、金属板料成形技术、焊接电弧及焊接方法等三大部分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常见的液态成型、板料成形、焊接工艺方法。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从事生产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打好热加工工艺知识基础;了解热加工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和发展趋势。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液态成型工艺 绪论 1 基本内容 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发展历史,液态成型工艺流程。 2 教学要求 了解铸造产业的发展概况;了解铸造生产的基本流程和工艺种类。 3 重难点 液态成型工艺的基本类型、流程及发展趋势。 第一章零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分析 1 基本内容 (1) 常用铸造方法的选择; (2) 砂型铸造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3) 特种铸造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2 教学要求 (1)了解各种铸造方法的特点;熟悉铸造方法选用的依据; (2)掌握砂型铸造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方法; (3)熟悉特种铸造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方法。 3 重难点 铸造工艺性分析的方法和思路。 第二章砂型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 1 基本内容 (1)工艺设计内容及流程; (2)砂型铸造工艺方案确定的基本原理; 2 教学要求 (1)熟悉铸造工艺设计的依据、内容及流程; (2)掌握砂型铸造工艺方案制定的原理及方法。 3 重难点 (1)生产纲领、生产条件对工艺方案制定的影响; (2)分型面及浇注位置的确定。 第三章浇注系统设计 1 基本内容 (1) 浇注系统概述; (2) 液态金属在浇注系统各组元内的流动规律; (3) 浇注系统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 2 教学要求 (1) 了解浇注系统对液态成型过程的影响; (2) 熟悉浇注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3) 掌握液态金属在浇注系统各组元内的流动规律; (3) 理解浇注位置选择的原则; (4) 理解浇注系统设计的原理,掌握浇注系统设计方法; (5) 理解铸铁、铸钢、非铁合金浇注系统的特点; 3 重难点 阻流截面的计算原理及公式。 第四章冒口及其设计

陶艺教学校本教材

韩店镇肖镇小学陶艺教学校本教材 单位韩店镇肖镇小学 年级五年级 学科陶艺 姓名张文杰

目录 陶艺课程开设的概况 (3) 陶艺课程的现状及开设的意义 (6) 小学陶艺课程安排计划 (8) 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 (10) 泥条盘制方法 (10) 泥板成型法 (15) 徒手捏制法 (22) 拉坯成形法 (28) 雕塑挖空法 (32) 韩店镇肖镇小学陶艺课学生评价表 (33)

陶艺课程开设的概况 一、陶艺简介: “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现代社会开始崇尚个性,崇尚自然朴实的风气!有一些人开始有意识地创作富于陶瓷制作者个人特性的陶瓷,陶瓷作品的造型和表现手法开始丰富起来,不只限于日常用的器皿,一些纯粹的陶瓷造型艺术或陶塑也大量出现了。 陶艺是一个综合了美术,书法,雕塑,雕刻,手工的现代素质教育最合适课程,带有很强的可塑性,不仅会带给儿童无穷的新鲜感,更可以令儿童有种亲近自然的感觉,从而自发的爱上陶艺艺术。陶艺在中国正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门类逐步成长起来,参与和从事这一艺术门类的艺术家越来越多。而且,由于它集趣味性、创造性为一体,已经成为一项极受青少年欢迎的学校素质教育和都市休闲活动的内容。 二、陶艺原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好的粘土,如何高明的陶艺家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陶艺家将粘土塑造成一定的形状,再经过高温烧制完成一件陶艺作品。三、儿童学习陶艺的益处: 陶土是无毒无臭的天然矿物,柔软湿润,可塑性强,亲近可爱。陶艺制作,能满足儿童好动、好奇、好胜的需要,人人都喜欢制作,个个都能成功,儿童更喜欢它。 (一)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儿童的兴趣。”努力培养学习兴趣,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减轻儿童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把金钥匙。陶艺教学,无疑是一个激发儿童学习兴趣的良好场所。 (二)有利于情感的发展

陶艺教案

陶艺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陶艺教学活动充分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表现力;了解古今中外陶瓷艺术;通过陶艺制作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毅力,细心地、有始有终地去实现创作构思的精神;并培养其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陶瓷分类 陶瓷艺术在中国发源年代久远,样貌繁多,在世界历史上中国的陶瓷艺术一直是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也由于传承年代久远,技术不断更新,加上历经朝代更迭,不同民族性与生活方式影响了中国陶瓷的发展方向,若要加以分类,就非单一条件所能完整涵盖,所以有人以年代、用途、釉色、技巧或是产地来加以分类。 传统陶瓷 一般指年代较久,使用传统技法来从事创作的陶瓷器,此种陶瓷器与官方的需求有相当程度的关系,同时在用途上大多以生活使用为主,若以釉彩来分类约可分为釉上彩与釉下彩 釉下彩-青花(青花是一种釉下彩,就是在坯体完成干燥后,在表面上上用蓝色的色料(例如氧化钴)画上各式图案。之后再淋上透明釉,即可进行釉烧。因为蓝色的色料是用在透明釉之下,所以名为“釉下彩”,此种方式通常色料的烧成温度不能与透明釉相差太大)、

釉里红…等。 釉上彩-粉彩(明朝年间研发出来的明“五彩”,对陶艺色彩的表现更上一层楼。在坯体上先施用一层色釉(通常为白色)后,先釉烧一次,再以有颜色的釉药绘上各种花纹图案,以低温烧第二次,通常第一次釉烧的底色烧成温度较色釉为高,由于色彩在底釉上,所以称为釉上彩。因为需要釉烧两次或是多次,故亦称为“二次烧”。)、康彩…等。在经验上,在进行多次烧时,应从最高温烧到最低温,以确保发色准确。 现代陶艺 随着朝代及制陶技术的演进,陶瓷品在人类的生活中已不再只有实用的价值,同时因为文化的演变,陶瓷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艺术文化,多样化的风格及不同的型态用途,所代表的是人类审美观及生活品质的改变。 生活陶艺-陶艺类生活用品如,花器、餐具、茶具…等。 传统创新-运用传统技法,釉彩表现现代精神、瓶、罐、等容器或功能性得实用作品。 现代陶艺-表现造型结构与思想理念的创作,与其他艺术型态的结合,让陶瓷艺术已不再是单纯的拘泥于土与釉的结合,融合更多的人文与空间因素,使得陶瓷艺术更加有内涵。 由于现代对于化工原料知识的进步,与釉烧技术的发展,加上工业化后机器的制造与发明,陶瓷艺术已经渐渐分家,实用陶瓷与艺术陶瓷各有不同的发展空间,而釉上彩与釉下彩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的

陶艺工作计划

陶艺工作计划 篇一:陶艺室管理工作计划2 陶艺室教学管理工作计划 陈少鹏 20XX.9.30 近几年,全国各大小城市的陶艺教育发展形势良好,在这个大环境的依托下,我们陶艺教育实践活动在发展上也有了一定的优势与信心。对于开办陶艺特色课程方面,我们总结出以下几个部分。一:教学方面: 首先要简单了解陶瓷,“陶瓷”分“陶”与“瓷”,其实不管是陶还是瓷,创作流程都是一样的,从原始的泥巴,经过动手创作成型,待泥巴干后,再在作品上附上一层釉料,经过高温烧制,最后成为可永久保存的精美的陶瓷作品。 1、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不同类型的陶艺活动并评奖,以增加学生及其家长对陶艺的兴趣积极性。 2、举办学生陶艺比赛。 二.管理方面: 一、负责陶艺室器材的购买、验收和管理工作,器材增减要及时入账,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器材存放要规范,使用要严格履行手续,切实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二、熟悉各种设备的原理及注意问题。掌握各种器材的构造、性能、工作原理和管理使用知识,能熟练的完成每项器材的操作。 三、根据陶艺器材借用登记表,提前做好使用准备工作,协助任课教师有条不紊的完成每次使用。 四、熟悉各种器材的维护、保养和维修技术,做好器材的日常保养。 五、建立健全各种档案和规章制度。 六、做好陶艺室卫生的扫除工作,并要求任课教师课后做好教具使用及卫生扫除记录。 七、积极参加和组织各项器材的使用学习,指导任课教师学习有关器材的使用操作常识。 篇二:陶艺活动计划 新城中学小学部 综合实践活动室活动计划 篇三:陶艺教学计划 陶艺教学计划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指出:“美术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有条件的地方可增加电脑美术、陶艺等内容。”。 陶艺课是一门真正的寓教于乐的课程,既能满足动手、动脑能力(思考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在娱乐中了解我们悠久的陶艺文化和千年流传的陶艺历史、工艺,从小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的热爱和利用“泥巴”再现生活的热情。我们学校开展陶艺课教学,就是要从

陶艺课程教案

陶艺课程教案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第一课走进泥巴的世界教学目标: 1、了解陶泥的基本特性、认识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及使用方法。 2、通过启发、实践体验来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 3、让学生感受“玩泥巴”的乐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创造美。 教学重点: 感受玩泥巴的乐趣。 教学难点: 体验陶艺制作的各种技法。 教学准备: 教师:陶泥、教学课件 学生:陶泥、各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泥巴变一变: 1、触摸,感受老师送给大家的特殊“礼物”。 与孩子们交谈,送给他们一份礼物,让他们进行触摸,感受泥土特有的柔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泥巴真听话:一分钟让泥巴变、变、变 聊一聊有没有玩泥巴经验,比如撮一撮、切一切,揉一揉、捏一捏等。并用一分钟小游戏的形式,给学生把泥巴变个样的机会,看谁变的花样多。 3、小结导入:

(1)小结玩泥巴的方法,并板书。(如:搓、压、切、印、捏等) (2)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泥巴的世界。 二、认识工具: 1、课件一一出示各种工具,并介绍用途。 2、想一想: 我们身边的哪些小东西可以替代这些工具。 三、欣赏: 1、简要介绍陶艺的发展。 2、欣赏学生陶艺作品,边欣赏边让学生说说制作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中的制作方法。 四、体验: 用手中的陶泥自由制作,体会玩泥巴的快乐! 五、总结: 说说玩泥巴的感受!! 第二课手捏动物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表现技法、步骤。 技能目标:运用泥塑动物的基本表现技法,塑造动物形象。 情感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技法、步骤,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材料成型工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目录 1.《材料成型工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 2.《机械加工技术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4) 3.《机械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5) 4.《机械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6) 5.《机械设计基础(A)》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7) 6.《机械设计基础(B)》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8) 7.《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9) 8.《机械系统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0) 9.《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1) 10.《机械制造技术基础(A)》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2) 11.《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3) 12.《精密加工与特种加工》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4) 13.《机械电气控制系统》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5) 14.《数控机床》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6) 15.《流体力学(A)》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7) 16.《流体力学(B)》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8) 17.《液压与气压传动(A)》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9) 18.《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20) 19.《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21) 20.《工业机器人》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22) 2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23) 22.《数控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24) 23.《液压与气压传动(B)》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25)

24.《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26) 25.《现代产品设计及数据管理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27) 26.《现代工艺管理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28) 27.《现代质量工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29) 28.《企业资源计划》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0) 29.《传感器原理与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1) 30.《光电测控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2) 31.《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3) 32.《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4) 33.《电子测量》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5) 34.《智能仪器仪表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6) 35.《精密测量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7) 36.《过程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8) 37.《力学量计量测试技术及仪器》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9) 38.《无损检测技术及仪器》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40) 39.《单片机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41) 40.《精密机械与仪器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42) 41.《测试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43) 42.《传感器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44) 43.《振动噪声测试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45) 44.《过程控制系统》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46) 45.《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装置》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47)

小学陶艺校本课程纲要

《熠尘陶艺》课程纲要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熠尘陶艺 18 课程类型才艺培养总课时适用年级三到六年级“熠尘”意为“我让泥土闪光,陶艺为我添彩”。小学生于每学年初自愿报名参与,课程内容按单元以陶艺基本技法的提升为编排顺序,以物品陶艺制作、文化欣课程简介赏为主要载体,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陶瓷文化,学习并运用手捏、盘条、拉坯、上釉、烧制等简易的工艺制作、创作陶瓷器物。活动中,结合地方文化,以陶瓷器型及诗文欣赏、个人与同伴成长评价为辅,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及活动效果。 我校将“培养阳光自信的学生”定为校本课程开设的基本价值取向,制订了阳光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确定了健康生活、艺术审美、趣味益智、学科拓展四大体系40多门课程,每周固定两节上课时间,学生打破年级、自主选课参与学习。熠尘陶艺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为目标,帮学生确立了“启慧敦品”的学习目的。现已实施三年多,每学年有30多名三到六年级的学生参与活动。 有着悠久的陶瓷制作历史,现代的陶瓷生产、销售十分兴盛,地方性的陶瓷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学校为本课程配备了150多平方米的展室、活动室,装配了两台高温电窑及大宗拉坯机、烘干机、练泥机、泥工工具、展示橱、操作桌等设施;在平时活动中,师生搜集的陶瓷器物、自制的“倒流壶”等模具、教具达三四百件。背景分析 这些都为课程的开设提供了充足的保障。任课教师从事小学教育二十多年,在校本课程实施中,基本上把握住了校本课程实施理念,向陶艺专业人员学习陶艺技艺,努力做到以陶艺活动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课程实施最终目标。这几年,多次得到教育部、华东师大、省、市、区等校本课程教育专家的现场指导与鼓励。在去年市、省教研室组织的优质校本课程评选中均获一等奖。本课程实施以来,学生积极参与,不只是提高了陶艺制作水平,拓展了陶艺文化视野,更重要的是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得到了培养,促进了学校阳光育人理念的落实。1.了解浅显的陶瓷知识,感受家乡及祖国在陶瓷方面的灿烂文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2.学习简单的陶瓷制作技艺,动手、动脑制作、创作较精细、有意义的作品,逐步提升勤劳整洁的品性,初步树立敢于猜想、尝试、创新的科学意识,培养专注课程目标深入的品质。 3.观察、欣赏、品评他人陶瓷作品及同伴行为习惯,提高审美情趣及能力,升自己善于合作、乐于助人、阳光向上的品格 4搜集陶瓷器物及相关文化,拓展陶瓷文化知识视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验实践的快乐与意义1 二、学习主题

陶艺课程教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第一课走进泥巴的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泥的基本特性、认识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及使用方法。 2、通过启发、实践体验来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 3、让学生感受“玩泥巴”的乐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创造美。 教学重点: 感受玩泥巴的乐趣。 教学难点: 体验陶艺制作的各种技法。 教学准备: 教师:陶泥、教学课件 学生:陶泥、各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泥巴变一变: 1、触摸,感受老师送给大家的特殊“礼物”。 与孩子们交谈,送给他们一份礼物,让他们进行触摸,感受泥土特有的柔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泥巴真听话:一分钟让泥巴变、变、变 聊一聊有没有玩泥巴经验,比如撮一撮、切一切,揉一揉、捏一捏等。并用一分钟小游戏的形式,给学生把泥巴变个样的机会,看谁变的花样多。 3、小结导入: (1)小结玩泥巴的方法,并板书。(如:搓、压、切、印、捏等) (2)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泥巴的世界。 二、认识工具: 1、课件一一出示各种工具,并介绍用途。 2、想一想: 我们身边的哪些小东西可以替代这些工具。 三、欣赏: 1、简要介绍陶艺的发展。 2、欣赏学生陶艺作品,边欣赏边让学生说说制作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中的制作方法。 四、体验: 用手中的陶泥自由制作,体会玩泥巴的快乐! 五、总结: 说说玩泥巴的感受!!

第二课手捏动物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表现技法、步骤。 技能目标:运用泥塑动物的基本表现技法,塑造动物形象。 情感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技法、步骤,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抓准动物的基本形,对动物的细部特征进行深入刻画。 教学准备: 陶泥及制作工具,课件 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动物的图片,观察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小动物。 实施过程: 导入:欣赏秦俑、汉俑图片(动物),引出制陶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人类制陶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发展:早期的制陶是人类以生活中实用的陶器(饮器、食器、炊器、盛贮器等)为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陶逐步向美化生活环境的观赏性、装饰性泥塑艺术发展。 教师示范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成型方法(鸭子):

《材料成型技术》教学大纲

《材料成型技术》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3335006 总学时:48学时(讲课42学时,实验6学时) 总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模块选修课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预修要求:工程图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材料力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本课程将理论与工艺一融为一体,首先对整个材料的加工过程作综合描述,进而引出材料成型所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并简要介绍其发展现状。然后阐述材料成型所涉及的若干共性理论问题,包括液态金属的凝固理论、材料成型的热过程、塑性成型的物理、力学基础等,最后分别介绍了各种材料成型的工艺方法、过程分析、技术要点及相关的工艺设备和模具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材料凝固成型、塑性成型、焊接成型的理论和基本工艺。对塑料成型、粉末成型、表面成型做一般了解。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每章布置作业,以巩固和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实验的主要内容是了解材料成型的工艺、工装(模具)。 考核形式为笔试,总评成绩将参考平时作业(占5%)和实验情况(占5%)。 三、大纲的使用说明: 大纲正文 第一章绪论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本章讲授要点:了解材料成型技术的基本方法、基本问题和发展现状,了解学习本课程的意 义。 重点:成型技术的基本方法 难点: 第二章材料凝固理论学时:6学时(讲课6学时)本章讲授要点:了解凝固过程中的热力学计算方法,凝固理论在铸造、焊接工艺中的应用。 重点:热力学计算及在铸造、焊接工艺中的具体应用。 难点:热力学计算 第一节材料凝固概述 第二节凝固的热力学基础

第三节形核 第四节生长 第五节溶质再分配 第六节共晶合金的凝固 第七节金属及合金的凝固方式 第八节凝固成型的应用 习题:课外补充4-6题 第三章材料成型热过程学时:4学时(讲课4学时)本章讲授要点:了解材料加热热效率的计算方法,学会分析温度场。 重点:热效率的计算方法,分析温度场。 难点:分析温度场。 第一节材料成型热过程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材料加热过程的热效率 第三节温度场 第四节焊接热循环 习题:课外补充3-5题 第四章塑性成型理论基础学时:6学时(讲课6学时)本章讲授要点:从金属学角度分析材料塑性变形对性能的影响,根据屈服准则分析材料的塑性变形力学条件。 重点:塑性变形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材料应力、应变状态分析,屈服准则的应用。 难点:塑性变形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材料应力、应变状态分析,屈服准则的应用。第一节金属冷态下的塑性变形 第二节金属热态下的塑性变形 第三节应力状态和应变状态分析 第四节屈服准则 第五节应力状态对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影响 第六节真实应力-应变曲线 习题:课外补充3-5题 第五章凝固成型技术学时:4学时(讲课4学时)本章讲授要点:了解凝固成型的方法及凝固件的结构设计要点。 重点:凝固成型件的结构设计 难点:凝固成型件的结构设计 第一节凝固成型用金属材料 第二节液态金属的获得 第三节凝固成型方法 第四节凝固成型件的结构设计

陶艺教学大纲

陶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陶艺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时:96学时 适用对象: 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陶瓷雕刻与雕塑方向) 二、.课程的目的: 本课程是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陶艺必修课程,要求学生全面掌握陶艺的基本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本实验课程,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陶艺理论知识和了解陶艺制作过程,为了更深提高学生对陶艺有比较完整的认识,在实验课所实验各种技法由每个学生独立操作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验制作技巧,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陶艺鉴赏能力和创作意识,为进一步创作出个性化的陶艺作品打下基础,拓宽专业范围,开发学生的艺术思维与创造能力。 三、.内容 3.1 课程性质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是职业技能必修专业课程。 3.2 课程任务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的知识和手法的理解和掌握。学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要正确掌握陶艺制作技法和陶艺装饰技法,创造出新颖别致、具

有创造思维的作品来。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有宏观把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设计人才。 3.3 课程基本要求 教师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多了解传统陶瓷方面的历史文化知识以及现代陶艺的产生和发展。并通过对工艺方面的讲解及辅导实际操作,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创造的能力。 3.3.1 通过世界古陶瓷的产生、发展及中国陶瓷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对世界贡献的讲解,使学生对传统陶瓷及科学知识能有所了解。 3.3.2 通过对产生于二十世纪初的现代陶艺发生、发展以及在现代艺术、当代艺术中定位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什么是陶艺,其现状及学习它的意义。 3.3.3 初步了解陶艺的材料、工具、设备、工艺(包括泥料、釉料、各种成型工具、窑炉、练泥设备、干燥设备、成型、装饰、烧成等) 3.3.4 了解传统陶瓷的成型工艺并基本能掌握现代陶艺的主要成型手段:泥条成型、泥板成型、拉坯成型以及陶瓷烧成对坯体、釉料的工艺要求等。 3.3.5 对机械的操作与运用必须向学生讲清楚安全规则后才能进行,同时要求学生能操控练泥机、泥板机、拉坯机、泥条机等基本陶艺设备。 3.3.6 泥料中水份的控制是成型的关键,在三周课程的学习后使学生能基本掌握这一要领。

陶艺教案课

第一课:感受泥土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感受陶艺作品艺术特点和基本成型法。 操作领域:感受泥性,并用基本的陶艺成型方法塑造自己喜欢的形体,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意领域:热爱祖国历史悠久的陶艺文化,激发无穷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泥性,学习陶艺基本成型方法。 难点:了解陶文化,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塑造陶艺品。 课前准备:陶艺作品、黏土、图片、陶艺教室准备。 教学过程: 1.欣赏陶艺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2.介绍陶艺的基本制作过程。(课件视频) 柔软的泥土经过了火的洗礼,变成了坚硬的陶器。面队着自己捏制的陶器,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玩泥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做陶并不是为了追求成人的承认,而是在与土、水、火的不断交往中,表露自己的感情,获得愉悦的情绪。陶艺创造是一种主观的、动态的、扩张的、想象的、自由的和多向的模式,它的造型有平面的、立体的;有具象化的、意象化的、抽象化的;也有综合的、多元材质合成的。 3.准备阶段:分泥:每位同学黏土一小块。 认识制陶工具:手术转台、木拍子、修刀、刮刀、泥塑刀、泥浆、其它工具(擦布、毛笔)。 4.通过用手或脚或膝盖等部位来触摸泥土、感受泥性,可任意成型,并相互交流对泥的感受与成型方法。 5.看刚成型的泥塑作品和已经凉干的泥塑作品以及烧制好的作品,用感官比较、感受、区别,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6.整理工具,清洁台面,洗手,养成良好学习、卫生习惯。 第二课初步体验泥土特性,训练卫生习惯养成 一准备阶段:分泥:每位同学黏土一块。 导入:看几件分别运用徒手捏制成型、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及综合成型方法制作的陶艺作品,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1.学生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自己喜欢的形象,并相互交流对泥的感受与成型方法。 2.整理工具,清洁台面,洗手,养成良好学习、卫生习惯。 第三课表情泥塑强化卫生习惯 一、准备阶段:分泥:每小组黏土10—20斤。

材料成型工艺教学大纲

《材料成型工艺》课程教学大纲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先修课程:材料成形原理,材料力学,机械设计 实践(实训、实习)课时:29课时 适合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金属材料成形工艺的基础理论知识、工艺规程的制订。学生在完成本课程的全部教学环节后,应达到: 1) 掌握金属材料成形工艺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制定一般零件的工艺流程设计的能力。 2) 能够分析零件结构设计工艺性,确定零件成形工序,懂得工艺设计及相应计算。 2)能够使用有关设计手册和参考资料。 二、理论教学要求 绪论 1) 砂型与砂芯制造 2)铸造工艺方案的拟定 3)浇注系统设计与计算掌握浇注系统组元及其作用,浇注系统类型及其选择;掌握计算阻流截面的水力学公式和浇注系统设计与计算。 4 )冒口、冷铁与铸肋了解冒口的补缩原理;掌握冒口的设计与计算方法;了解冷铁与铸肋设计和典型铸造工艺分析实例。 5 )模锻工艺 6)锻模设计 7 )电弧焊掌握点焊、缝焊和闪光对焊原理特点应用;初步了解高频焊、摩擦焊、钎焊原理及应用。 三、实践教学要求 实验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 9 应开实验项目个数 3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要求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备注 1 浇注系统水模拟实验必做 2 塑性成形实验必做 3 CO2气体保护焊工艺实验必 四、学时分配 序号课程内容学时分配 讲课实验上机课外小计 1 绪论 1 1 2 第一章砂型与砂芯制造 2 2 3 第二章铸造工艺方案的拟定 4 4 4 第三章浇注系统设计综合实验 6 3 9 5 第四章冒口,冷铁与铸筋 4 4 6 铸造工艺分析实例 2 2 7 第五章模锻工艺 4 4 8 第六章锻模设计 2 2 9 第七章板料冲压实验 10 3 13 10 冲压工艺分析与模具设计实例 2 2 11 第八章电弧焊,CO2气体保护焊工艺实验 8 3 11 12 第九章压力焊与钎焊 五、课程有关说明

陶艺校本课程纲要及讲义教案 全集

《陶艺》校本课程纲要 一、一般项目 课程名称:《陶艺》 任课教师:x 课程类型:传统艺术选修课程 教学材料:自编纲要教学讲义教材 课时安排:16课时/学期 授课对象:5-6年级学生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陶艺校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我国陶瓷艺术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认识陶艺是具有实用性与观赏性的一门独特艺术形式;尝试各种陶艺材料、工具并学习运用这些材料和工具掌握陶艺基本的制作方法,形成一定的陶艺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根据自身需要,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初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整体地发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中体验陶艺活动的乐趣,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陶艺——土与火的艺术 第一节陶艺是什么 第二节陶艺的产生——森林大火之后

第三节中国陶艺的发展 第四节陶艺的魅力 第五节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第二章制陶设备 第一节原料——陶土的制取 第二节认识制陶工具 第三节揉泥的方法 第三章陶艺技法 第一节手捏成型:漂亮的花 第二节手捏成型:生活中的人 第三节泥条成型:盘筑——美丽的陶罐 第四节泥条成型:编织——小花篮 第五节泥条成型:镂空花器 第六节泥板成型:浮雕——奇特的脸 第七节泥板成型:浮雕——有趣的属相 第八节泥板成型:浮雕——京剧脸谱 第九节泥板成型:圆雕——多姿多彩的鱼第十节装饰技法介绍与实践 第四章综合技法实践运用 第一节别致的花瓶 第二节杯子的设计 第三节家乡的老房子 第四节小茶壶的世界 四、课程实施说明

《 做做陶艺 》教学设计

《做做陶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我国制陶历史,对比感受古今中外陶艺不同的艺术特征;了解陶艺的工具材料及一般制作工序,熟悉陶艺成型的常规的四种简单技法,并掌握一种技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2.探究学习不同材质、造型的陶艺艺术及成型方法,培养对陶艺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立体造型能力。 3.感受陶艺之美,培养对中国陶瓷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了解陶艺知识及简单技法,培养立体造型能力。难点:学习掌握一种技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课前准备 (学生)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袖套围裙。 (教师)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工作衣,课件(包括陶艺欣赏、制陶历史、材料工具、制作工序、成型技法),不同陶土若干,陶瓶、瓷碗、瓷杯、沙锅、紫砂壶等生活或艺术陶制实物。 教学过程 1.欣赏马家窑《彩陶作品》,感受中国悠久制陶历史和古代陶艺作品之美,培养热爱中国传统陶艺,激发学习兴趣。 (1)课件出示《彩陶旋涡纹瓶》的旋涡纹,提问是什么纹样,象什么? (2)课件趣味出示,突出对称的陶瓶造型:可先出示瓶的一半,让学生画出另一半,再课件出示完整的瓶的造型,最后添放入旋涡纹,整体欣赏。提问:花纹表示水纹,瓶可干什么用? (3)欣赏更多马家窑彩陶,深入了解彩陶文化,提高审美,激发学习兴趣。 2.欣赏优秀陶艺作品,区分古代与现代陶艺作品功能、审美的不同。 (1)提问:美丽的彩陶是用什么做出来的?感受土的材料,了解陶艺作品是土的艺术。 趣味游戏:触摸土,视觉感受土的不同色和质地, (2)出示陶瓷实物,进行触摸、敲打、视觉等感受,区分陶瓷质地的不同。 (3)课件欣赏更多不同质地的陶土作品,区分古代与现代陶艺作品功能、审美的不同:实用与艺术审美。激发制作兴趣。 3.了解陶艺制作的一般制作工序。 (1)提问:陶艺作品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导入新知识。(2)课件图示,讲解制作一般工序。 4.探究学习陶艺四种手工成型方法。 (1)让学生通过玩玩泥,提问:怎样团、挖、捏,搓,压?怎样组合成型?盘、拼等。(2)欣赏感受不同成型方法制作的陶艺作品,让学生分组探究成型方法。 (3)总结归纳,出示课件图示录像,教师演示、操作几种方法成型。 5.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选择一种合适的造型方法,集体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1)出示作业要求,选择泥条或泥片成型方法,激发共同创作愿望。 (2)比一比,看谁泥条搓得粗细均匀、长或泥片打得厚薄均匀成型。 (3)大家的泥条或泥片盘、搭起来,组成一件泥的作品,或泥条作品或泥片作品,教噢医师共同参与指导。 6.趣味展示学生共同制作作品,集体进行欣赏,共同评价。(可把邮电的灯泡放入镂空的作品中进行展示)

材料成型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成型原理 (Principle of Material Forming) 课程代码:(07310070) 学分:6 学时:90(其中:讲课学时80:实验学时:10) 先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金属热处理 适用专业与版本:材料成型及其控制工程,2012修订版教学计划 教材:《金属材料成型原理》、雷玉成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8月第一版;《金属液态成型原理》,贾志宏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开课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课程网站:(选填)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需说明课程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 本课程是材料成型及其控制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着重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及专业基础理论知识阐明金属液态成型、塑性成型、连接成型以及材料在成形过程中的化学冶金或缺陷产生等基本内在规律和物理本质,使学生掌握材料成型的主要分析方法和基本原理,理解材料成型过程中的组织演化及形态,揭示材料成型过程中影响产品(材质、零件)性能的因素及缺陷形成的机理,培养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和分析材料成型过程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和解决途径并对材料成型过程中微观组织结构分 析及研究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液态金属的性质、铸件及熔焊成型件形成中的基本凝固理论,凝固过程中铸件与铸型的热交换特点,深入理解铸件形成过程及金属结晶理论;掌握金属塑性力学的基本知识,理解金属塑性变形与流动的基本规律,了解塑性成形问题的基本解法,对变形过程能进行应力、应变分析及力能参数的计算,并能预测变形过程中金属流动趋势;掌握在熔化焊条件下化学冶金和物理冶金方面的规律,焊接过程中冶金缺陷分析,为制定焊接工艺、提高焊接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习材料成型工艺、材料成型装备及自动化、金属材料综合性实验、铸造/焊接/锻造专业方向选修课程等后续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需包括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内容,可以分项写,也可以合并写) 1.理解和掌握液态成型、塑性成型、熔焊成型三种成型的基本原理和内在规律,

陶艺教学大纲

《陶瓷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陶瓷艺术/Cermic Art 二课程代码:05091329 三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四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陶艺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教学目的: 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能够了解陶艺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的专业成型技法,从而对陶瓷艺术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并通过优秀作品欣赏来培养学生对陶艺的认识及兴趣。 三、让学生通过简单的陶艺制作来加深对它的了解,使最终能从完成作品的成就感中产生对陶艺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学时/学分48/3 六先修课程:装饰雕塑 七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动画 八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陶瓷的历史 1-1 绪论 1-2 传统陶瓷 1-3 现代陶瓷 了解:中国陶瓷的产生极其发展规律。 理解:传统陶瓷和现代陶瓷之间的区别。 掌握:创造陶瓷的基本条件。 重点:陶瓷史分为中国瓷器、陶器、紫砂、烧制工艺和科技鉴定5个子项。 难点: 提升学生的兴趣爱好,对中国陶瓷能产生浓厚兴趣。 作业和要求:找出一至两件中国陶瓷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 第二部分实践教学部分 2-1 泥条盘筑 2-2 泥片成型 2-3 手捏成型 2-4 拉坯成型 要求: 实践模块,采取在本课程教学实践基地集中实习的方式,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从炼泥拉坯到烧制成形的整个工艺流程中得到完整的学习和创作的经验。本课程教学设计的宗旨为:“零经验学习、创造性教学”,使学

生能尽快投入到学习和创作的实践中去。 难点: 炼泥拉坯到烧制 作业和要求:用不同方法制作四件陶瓷作品,要求有设计内涵及进行个性化的创作。 九学时分配 十考核方式: 考查(成绩比例:考查70%+平时30%) 十一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一)教材 (二)教学参考书 1.秦锡麟主编,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陶艺技法》 2.黄焕义主编,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陶艺技法》 3.张福康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古陶瓷的科学》 执笔人: 日期: 审定人: 日期:

(完整版)陶艺课程教案

陶艺课程第一课 走进泥巴的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泥的基本特性、认识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及使用方法。 2、通过启发、实践体验来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 3、让学生感受“玩泥巴”的乐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创造美。 教学重点: 感受玩泥巴的乐趣。 教学难点: 体验陶艺制作的各种技法。 教学准备: 教师:陶泥、教学课件 学生:陶泥、各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泥巴变一变: 1、触摸,感受老师送给大家的特殊“礼物”。 与孩子们交谈,送给他们一份礼物,让他们进行触摸,感受泥土特有的柔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泥巴真听话:一分钟让泥巴变、变、变 聊一聊有没有玩泥巴经验,比如撮一撮、切一切,揉一揉、捏一捏等。并用一分钟小游戏的形式,给学生把泥巴变个样的机会,看谁变的花样多。 3、小结导入: (1)小结玩泥巴的方法,并板书。(如:搓、压、切、印、捏等) (2)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泥巴的世界。 二、认识工具: 1、课件一一出示各种工具,并介绍用途。 2、想一想: 我们身边的哪些小东西可以替代这些工具。 三、欣赏: 1、简要介绍陶艺的发展。 2、欣赏学生陶艺作品,边欣赏边让学生说说制作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中的制作方法。 四、体验: 用手中的陶泥自由制作,体会玩泥巴的快乐! 五、总结: 说说玩泥巴的感受!!

陶艺课程第二课 手捏动物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表现技法、步骤。 技能目标:运用泥塑动物的基本表现技法,塑造动物形象。 情感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技法、步骤,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抓准动物的基本形,对动物的细部特征进行深入刻画。 教学准备: 陶泥及制作工具,课件 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动物的图片,观察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小动物。 实施过程: 导入:欣赏秦俑、汉俑图片(动物),引出制陶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人类制陶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发展:早期的制陶是人类以生活中实用的陶器(饮器、食器、炊器、盛贮器等)为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陶逐步向美化生活环境的观赏性、装饰性泥塑艺术发展。 教师示范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成型方法(鸭子):

材料成型工艺教学大纲

材料成型工艺 Material Form ing Tech no logy 课程编号:07310060 学分:6 学时:90 (其中:讲课学时:78实验学时:12 上机学时:0 ) 先修课程:材料成型原理、金属学及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 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教材:《金属材料液态成型工艺》贾志宏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2月第1版《金属材料焊接工艺》雷玉成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牟林、胡建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2 版开课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掌握金属液态成型工艺的方法、金属板料成形技术、焊接电弧及焊接方法等三大部分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常见的液态成型、板料成形、焊接工艺方法。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从事生产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打好热加工工艺知识基础;了解热加工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和发展趋势。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液态成型工艺 绪论 1基本内容 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发展历史,液态成型工艺流程。 2教学要求 了解铸造产业的发展概况;了解铸造生产的基本流程和工艺种类。 3重难点 液态成型工艺的基本类型、流程及发展趋势。 第一章零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分析 1基本内容 (1)常用铸造方法的选择; (2)砂型铸造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3)特种铸造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2教学要求 (1)了解各种铸造方法的特点;熟悉铸造方法选用的依据; (2)掌握砂型铸造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方法;

(3)熟悉特种铸造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方法。 3重难点 铸造工艺性分析的方法和思路。 第二章砂型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 1基本内容 (1)工艺设计内容及流程; (2)砂型铸造工艺方案确定的基本原理; 2教学要求 (1)熟悉铸造工艺设计的依据、内容及流程; (2)掌握砂型铸造工艺方案制定的原理及方法。 3重难点 (1)生产纲领、生产条件对工艺方案制定的影响; (2)分型面及浇注位置的确定。 第三章浇注系统设计 1基本内容 (1)浇注系统概述; (2)液态金属在浇注系统各组元内的流动规律; (3)浇注系统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 2教学要求 (1)了解浇注系统对液态成型过程的影响; (2)熟悉浇注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3)掌握液态金属在浇注系统各组元内的流动规律; (3)理解浇注位置选择的原则; (4)理解浇注系统设计的原理,掌握浇注系统设计方法; (5)理解铸铁、铸钢、非铁合金浇注系统的特点; 3重难点 阻流截面的计算原理及公式。 第四章冒口及其设计 1基本内容 (1)理解冒口的工作原理;理解提高冒口补缩效率的原理;

陶艺设计与制作教学大纲与实训指导书

附录一 《陶艺设计与制作》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名称: 陶艺设计与制作 二、开课对象 全日制大专学生或相关职业技能培训的学员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陶艺设计与制作》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是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的重要手段与技术,通过《陶艺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传统陶艺制作工艺,黏土处理,陶艺设计、陶艺制作及装饰的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最终达到创新性设计制作出旅游工艺品的目的。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 ①掌握陶艺简史及西双版纳傣族制陶概况; ②掌握陶艺造型设计的方法; ③掌握计算机辅助陶艺产品设计的技能; ④掌握一般陶艺成型方法及傣族慢轮制陶技艺; ⑤掌握陶艺装饰及傣陶装饰技艺; ⑥掌握陶艺烧制及傣陶烧制技艺; 其中,陶艺造型设计、陶艺制作与装饰是本课程的重要内容。 五、课时分配及教学方式和手段 本课程实践性很强,课程中有大量实训需教师进行示范,建议大部分课程在

陶艺生产场地进行教学;为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少量教学在教室内教学,陶艺欣赏的部分在多媒体画室完成,学校应提供条件完备的实训场地,让学生在课内课外进行大量练习,以达到教学目的。 课程总学时144,开课1学期,每周8课时。其中理论授课20学时,实训124学时。如下: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当掌握一定的素描造型能力,学习工艺设计基础,人体工程学,计算机设计软件的课程,熟悉设计与制作的一般流程。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部分 第一章陶艺概述 【教学重点】陶的起源、发展及陶艺的概念; 【教学难点】站在陶艺发展的源头认识陶艺的发展,对传统的手工技艺有直观的认识,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有深刻认识。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陶器的历史(1学时) 一、陶器的起源 二、陶器的历史 第二节陶艺的概念(1学时) 一、陶艺 二、现代陶艺的概念+ 三、陶艺的分类 1、生活陶艺 2、环境陶艺 3、观念陶艺 第三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陶技艺(2学时) 一、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陶概述 1、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陶技艺; 2、西双版纳傣族传统制陶的用途; 二、今天的西双版纳制陶业; 三、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与高校职业教育的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