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夜晚的实验

12、夜晚的实验
12、夜晚的实验

《夜晚的实验》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夜晚的实验》是六年级下册第4 单元的一篇叙事性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夜晚的4 次实验,揭开了蝙蝠是依靠听觉来飞行的秘密,人们由此发现了超声波,并将超声波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工业、农业、军事、医疗等领域。文章用浅显的语言介绍了斯帕拉捷的实验过程,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蝙蝠如何利用超声波探路以及超声波的广泛用途,告诉孩子们任何有意义的发现都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认真实验。

设计思路:

遵循高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采取“ 质疑式探究法” ,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以问题为介,多次走进文本,层层深入,充分与文本对话,由表及里,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4 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 .理清记叙顺序,把握故事梗概。

3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任何有意义的发现都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认真实验。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感受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流程:

一、激情入境,引入文本

1 .播放运用超声波来为飞机、轮船导航,超声波治病,超声波勘探的几组CAI 课件,让学生体会超声波的广泛用途。(“ 超声波” 这个词语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通过课件的介绍,一方面让他们了解超声波的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习课文设下悬念。)

2 .你们知道超声波是怎样被发现的吗?它缘于一位科学家的夜间实验。

3 .出示课题:《夜晚的实验》。

二、扣题生疑,走近文本

1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此课题信息储藏量大,学生可能会提很多问题。如:谁做实验?为什么在夜晚做实验?怎样做实验?实验的结论是什么?它与超声波有何联系?等等。教师要及时梳理问题。)

2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我们要善于从这里发现问题,再带着这些问题读书,才是有目的的读,才会提高读的效率。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吧! (“ 学贵有疑” 。引导学生由课题生发开去,进行质疑问难,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一开始就处于“ 愤”“ 悱” 的状态,激发了读书的欲望,也培养了自读能力。)

三、扫除障碍,走进文本

1 .自由朗读课文。

2 .学习生字,检查认读,读准后再写写。

3 .轮读课文,检查自读。

4 .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的问题。

5 .交流:你读懂了哪些问题?把你在文中找到的依据读一读。( 通过交流,让学生解决“谁做实验”“做了什么实验”“为何在夜间实验”等几个浅显的问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四、读中探疑。深入文本

1 .还有几个问题没有解决,再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吧。(1) 快速浏览课文,将写斯帕拉捷实验过程的几段标出来。(2) 默读

2 —— 6 自然段,填写表格。实验次序怎样试验实验结果第一次蒙住眼睛仍能自由飞行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实验结论:(3) 比较4 次实验,讨论:斯帕拉捷为何对第一次实验的结果感到如此惊讶。(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斯帕拉捷先蒙住蝙蝠的眼睛。是因为在我们的思维定势里总是认为眼睛是用来看清东西,辨别方向的,只有细心观察,多动脑分析,勤于实验,才能发现真正的秘密。这个问题是开放性的,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2 .“ 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 穿透' 夜空,… 听' 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让我们读读第7 —— 8 自然段,细细探明究竟。指名读第8 自然段,用手电筒配合一面镜子帮助学生理解蝙蝠如何用超声波探路的。

3 .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终于被揭开了,人们也因此发现了超声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超声波的巨大作用。齐读第9 自然段。

4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启发?

五、设疑生疑,感悟文本

1 .是呀,“ 超声波”的作用真不小,超声波是斯帕拉捷发现的吗?为什么课文末尾写道“ 斯帕拉捷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实验会给人类带来如此大的恩惠呢”?( 再次让学生潜心会文,理解隐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无限意蕴。真正领悟文本的精髓,整合三维目标。)

2 .默读全文,说不定你会找到更多的疑问,在你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又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文本。)

六、自选作业,拓展文本

1 .将自己的疑问列出来,准备下节课与同学讨论交流解决。

2 .查阅并收集有关发现或实验的小故事,准备下节课与同学们交流。

3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有趣的实验或发现?写出来与大家交流交流。

第12课《夜晚的实验》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2 夜晚的实验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3.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4.细读课文第二部分,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第一次实验”的过程写具体的,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采用先分次再整体的方法复述实验的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难点: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听写、轮读、汇报、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掌握情况,以学定教。 2.在初读感知环节,通过给段落加小标题,提炼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进一步提升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批注、交流、汇报等形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4.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及时作出鼓励性的评价,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5.借助拓展小练笔,搜集有关仿生学的知识和例子,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单,了解学情。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2 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入新课 课件导入 1 .播放运用超声波来为飞机、轮船导航,超声波治病,超声波勘探的几组CAI 课件,让学生体会超声波的广泛用途。 (“超声波”这个词语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通过课件的介绍,一方面让他们了解超声波的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习课文设下悬念。 ) 2 .你们知道超声波是怎样被发现的吗?它缘于一位科学家的夜间实验。 3 .出示课题:《夜晚的实验》。 板书课题:夜晚的实验(读题)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有什么疑问吗? (此课题信息储藏量大,学生可能会提很多问题。如:谁做实验?为什么在夜晚做实验?怎样做实验?实验的结论是什么?它与超声波有何联系?等等。)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的识、写。 (1)投影出示预习单,检查学生对文中难读和易读错词语的朗读,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核”以及外国人名。

12、夜晚的实验

《夜晚的实验》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夜晚的实验》是六年级下册第4 单元的一篇叙事性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夜晚的4 次实验,揭开了蝙蝠是依靠听觉来飞行的秘密,人们由此发现了超声波,并将超声波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工业、农业、军事、医疗等领域。文章用浅显的语言介绍了斯帕拉捷的实验过程,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蝙蝠如何利用超声波探路以及超声波的广泛用途,告诉孩子们任何有意义的发现都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认真实验。 设计思路: 遵循高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采取“ 质疑式探究法” ,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以问题为介,多次走进文本,层层深入,充分与文本对话,由表及里,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4 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 .理清记叙顺序,把握故事梗概。 3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任何有意义的发现都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认真实验。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感受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流程: 一、激情入境,引入文本 1 .播放运用超声波来为飞机、轮船导航,超声波治病,超声波勘探的几组CAI 课件,让学生体会超声波的广泛用途。(“ 超声波” 这个词语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通过课件的介绍,一方面让他们了解超声波的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习课文设下悬念。) 2 .你们知道超声波是怎样被发现的吗?它缘于一位科学家的夜间实验。 3 .出示课题:《夜晚的实验》。 二、扣题生疑,走近文本 1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此课题信息储藏量大,学生可能会提很多问题。如:谁做实验?为什么在夜晚做实验?怎样做实验?实验的结论是什么?它与超声波有何联系?等等。教师要及时梳理问题。) 2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我们要善于从这里发现问题,再带着这些问题读书,才是有目的的读,才会提高读的效率。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吧! (“ 学贵有疑” 。引导学生由课题生发开去,进行质疑问难,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一开始就处于“ 愤”“ 悱” 的状态,激发了读书的欲望,也培养了自读能力。) 三、扫除障碍,走进文本 1 .自由朗读课文。 2 .学习生字,检查认读,读准后再写写。

六年级语文:12、夜晚的实验(教学方案)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六年级语文:12、夜晚的实验(教 学方案)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六年级语文:12、夜晚的实验(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不断实验、潜心研究、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体会科学家的精神。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斯帕拉捷看到蝙蝠夜晚在天空灵活地飞来飞去,引起了他的好奇,谁能把他心中的问题说一说?(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地飞行呢?)过度:今天我们将围绕这个问题一起探索这个科学的奥秘。二、学习第一次实验:1、请一名学生起来读课文2-3节,其他学生思考,这一节斯帕拉捷是采用什么方法去探索这个科学奥秘的?结果怎么样?同时用笔在书上做做记号。2、学生思考,教师巡视。3、指名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4、做一个表演,增强课堂情趣:指名一学生蒙上眼睛,突破障碍物。5、毫无疑问,如果蝙蝠像我们人一样,是用眼睛发现

障碍物,现在把它们的眼睛蒙上,他们会像某某某一样撞上障碍物。但实验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呢?指名学生起来回答第二个问题。6、这个结果让斯帕拉捷更加奇怪了,因为他从小就认为蝙蝠是靠眼睛来自由自在地飞翔的。他探索这个科学奥秘的兴趣更加强烈了,谁来把他心中的问题读一读。(指名读)过度:接下来,斯帕拉捷又将怎么去探索和发现呢?让我们接着跟他去做实验吧。三、学习其它几次实验:1、让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接下来斯帕拉捷又做了几次实验?抓住其中一次实验,完成表格填空。 现象和问题 蝙蝠在夜空飞来飞去,从来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 斯帕拉捷好奇:凭什么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飞行? 探 索

六年级下册语文多校联合备课教案- 12夜晚的实验(含教学反思、预习单)|

12夜晚的实验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结合语境理解“惊奇”“奇怪”“恩惠”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灵活运用。 2. 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标题理清文章的脉络,完整地概括课文内容,能说说斯帕拉捷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3.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推测、坚持不懈,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 4.感悟课文内容知道任何有意义的发现都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认真实验。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推测、坚持不懈,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 难点:感悟课文内容知道任何有意义的发现都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认真实验。学习作者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三、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1.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 2.上网或查资料了解超声波。 教师:教学课件。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步感知,整体把握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生活、学习中,我们了解到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实验揭开了天火之谜,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中国科学家钱学森被称为航天之父,瑞典科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跟随

他一起去做——夜晚的实验。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12.夜晚的实验 2.认识斯帕拉捷。 意大利著名的博物学家、生理学家和实验生理学家。他在动物血液循环系统、动物消化生理、受精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他的蝙蝠实验,为“超声波” 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外,还是还是火山学的奠基者之一。1799年2月11 日因无尿症与世长辞,终年70岁。斯帕拉捷把他的一生连同一部分遗体都献给 了科学事业。根据遗嘱,其有病的膀胱献给了帕维亚自然博物馆。 3.题目质疑。 通过学生质疑筛选出本课教学重点:为什么在夜晚做实验?怎样做实验?实验的结论是什么?它与超声波有何联系? (二)检查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1.激情导读。解决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读课文,提出明确的读书要求: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不准的地方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 蝙蝠障碍飞翔敏锐辨别领域喉咙 苍蝇恩惠薄膜喧腾热闹轻盈敏捷轻巧自如 ·注意读准轻声。(咙、蝇是后鼻音,在词中读轻声)。 ·认读形式灵活多样。 ·辨析形近字、读准多音字。通过把“辨”和“辩、辫、瓣”字形对比区分记忆; 辨识辩论辫子花瓣 bó单薄轻薄薄弱 薄 bò薄荷 báo 薄饼薄纸薄膜 3.结合预习单,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要左窄右宽,结构匀称。

2019-2020年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2.夜晚的实验苏教版拔高训练第二十五篇

2019-2020年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2.夜晚的实验苏教版拔高 训练第二十五篇 ?第1题【填空题】 搭配词语。 揭开______ 物体 调查______ 情况 辨别______ 秘密 确认______ 障碍 躲过______ 目标 捕捉______ 黑夜 作出______ 奥秘 穿透______ 食物 弄清______ 矿藏 寻找______ 判断 【答案】:

【解析】: ?第2题【填空题】 【答案】: 【解析】: ?第3题【填空题】 读课文《夜晚的实验》根据词义,对号入座。敏捷敏锐洞察①迅速而灵敏。______②本课指动作轻快。______③观察得很清楚。______ 【答案】:

【解析】: ?第4题【填空题】 按要求,写近义词和反义词。 ①写近义词。 灵活______ 特殊______ 平静______ 研究______ ②写反义词。 平静______ 巨大______ 黑暗______ 特殊______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多音字单元词。 栖qī______ xī______ 参cān______ cēn______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读课文,填空。 本文主要写的是意大利科学家______通过______次实验,揭开了______。 科学家门在斯帕拉捷研究的基础上继续研究,终于发现蝙蝠能在漆黑的夜空自由自在的飞行是靠______。

人们根据对蝙蝠的研究发现了______。并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______。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选择引号的恰当用法。 A表示引用B特殊含义C表示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①“难道他薄膜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______ ②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______ ③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见的“超声波” ______ 【答案】: 【解析】: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12 夜晚的实验∣苏教版(有答案)

《夜晚的实验》同步练习 1、《夜晚的实验》本文通过记叙 ,表现了科学家 的精神。 2、《夜晚的实验》一文中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终于弄清蝙蝠夜间飞行是靠 确认目标的,从而促使人们对“”研究。你还知道入们受到蝙蝠启发,发明了,我们要学习斯帕拉捷的科学精神。 3、后来人们继续,终于弄清了其中的。原来,蝙蝠靠发出人耳听不见的“”,这种声音沿着,一碰到物体就回来。蝙蝠用耳朵接受到这种“”,就能迅速,,捕捉食物。 1、斯帕拉捷是(国家),他主要贡献是:发现了“超声波”;我们还知道的科学家有(国家),他主要贡献。我们还知道的科学家有(国家),他主要贡献。 2、仿生学举例。 —— ——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1、《夜晚的实验》本文通过记叙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夜晚的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夜晚飞行秘密的经过,以及这一实验结果促使人们对超声波进行研究,并给人类带来巨大恩惠的事实,表现了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不断实验,潜心研究,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精神。 2、《夜晚的实验》一文中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终于弄清蝙蝠夜间飞行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从而促使人们对“超声波”研究。你还知道入们受到蝙蝠启发,发明了雷达,我们要学习斯帕拉捷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不断实验,潜心研究,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3、后来人们继续研究,终于弄清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见的“超声波”,这种声音沿着直线传播,一碰到物体就像光照到镜子上那样反射回来。蝙蝠用耳朵接受到这种“超声波”,就能迅速做出判断,灵巧的自由飞翔,捕捉食物。 课后能力提升 4、斯帕拉捷是意大利(国家),他主要贡献是:发现了“超声波”;我们还知道的科学家有英国(国家)牛顿,他主要贡献发现了万有引力。我们还知道的科学家有美国(国家)爱迪生,他主要贡献发明了灯泡,在留声机、电报、电影等众多发明。 5、仿生学举例。 萤火虫——人工冷光青蛙——电子蛙眼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2夜晚的实验练习卷(含答案解析)

【精品】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2夜晚的实验练习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1.课内阅读。 最后,斯帕拉捷堵住蝙蝠的耳朵,把它们放到夜空中。这次,蝙蝠可没有了先前的神气。它们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在空中东碰西撞,很快就跌落到地上。 啊!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原来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 1.用“”画出写实验做法的句子,用“”画出写实验结果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1)“这次,蝙蝠可没有了先前的神气。”蝙蝠先前是怎样神气的? (2)“啊!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原来是靠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尸这里的“啊!”表达了斯帕拉捷的心情。整个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说明他具有精神。 3.先摘抄语段中打比方的句子,再仿写一个句子。 摘抄: 仿写: 2.课外阅读。 青霉素的诞生 1928年9月,在伦敦圣玛丽医院的一间实验室里,弗莱明正在专心致志地做实验。他一直致力于抗菌物质研究,试图搞清楚白细胞是怎样抗击入侵病菌的。这会儿他需要一些葡萄球菌,可是在哪儿呢?天哪,弗莱明的实验室就像杂货店一样,杂七杂八乱放一气。应该在这里,昨天刚刚培养的,今天长得如何了?弗莱明一个个看下去,还都不错。“咦,这个怎么了?”哎,原来是忘了盖盖子,这里的葡萄球菌培养液一定是被什么细菌污染了,倒掉吧。弗莱明刚要把它拿走,却觉得好像有些不寻常,他低下头认真地观察起那个入侵者来。这是一种青色的霉菌,它与培养液接触的四周是一圈透明的液体,干干净净的一圈,“葡萄球菌完全被溶解了!”弗莱明暗暗吃惊。直觉告诉他,他的抗菌物质的研究要有一个重大突破了。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夜晚的实验》同步练习A卷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夜晚的实验》同步练习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9题;共100分) 1. (8分)按要求,写近义词和反义词。 ①写近义词。 灵活________ 特殊________ 平静________ 研究________ ②写反义词。 平静________ 巨大________ 黑暗________ 特殊________ 2. (8分)组词。 堵________ 蝇________ 赌________ 绳________ 叛________ 碍________ 判________ 得________ 3. (2分)写出词语。 ①板凳做得很(cū cāo )________。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②“谢谢你,你的(chēng zàn )________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 4. (6分)看拼音,写词语。

biān fúzhànɡ ài fù jìn mǐn ruìbiàn biéfēi xián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10分)搭配词语。 揭开________ 物体 调查________ 情况 辨别________ 秘密 确认________ 障碍 躲过________ 目标 捕捉________ 黑夜 作出________ 奥秘 穿透________ 食物 弄清________ 矿藏 寻找________ 判断 6. (8分)一字组多词 赏: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提: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7. (5分)造句。 一边……一边……: 8. (6分)形近字单元词。 饭________ 精________ 堵________版________ 清________ 赌________

2019年精选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12.夜晚的实验苏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七十九篇

2019年精选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12.夜晚的实验苏教版课后辅导练习 第七十九篇 第1题【填空题】 写出反义词。 直线—______ 灵巧—______ 无声—______ 巨大—______ 【答案】: 【解析】: 第2题【填空题】 读课文,填空。 本文主要写的是意大利科学家______通过______次实验,揭开了______。 科学家门在斯帕拉捷研究的基础上继续研究,终于发现蝙蝠能在漆黑的夜空自由自在的飞行是靠 ______。 人们根据对蝙蝠的研究发现了______。并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______。 【答案】:

【解析】: 第3题【填空题】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习惯晚饭后到附近的街道上散步。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的在空中飞来飞去,却从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这个现象引起了他的好奇: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的飞行呢? 1793年夏天,一个晴朗的夜晚,喧腾热闹的城市渐渐平静下来。斯帕拉捷匆匆吃完晚饭,便走出街口,把笼子里的蝙蝠放了出去。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时,不由得尖叫起来。因为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 斯帕拉捷为什么要把蝙蝠的眼睛蒙上呢?原来,每当他看到蝙蝠在夜晚轻巧自如的飞翔时,总认为这些小精灵一定长着一双特别敏锐的眼睛。假如他们的眼睛瞎了,就不可能在黑暗中灵巧的躲过各种障碍物,并且敏捷的捕捉飞蛾了。然而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斯帕拉捷很奇怪:不用眼睛,蝙蝠凭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呢? 于是,他把蝙蝠的鼻子堵住。结果,蝙蝠在空中还是飞得那么敏捷、轻松。“难道他薄膜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斯帕拉捷这样猜想。他又捉来几只蝙蝠,用油漆涂满它们的全身,然而还是没有影响到它们的飞行。 最后,斯帕拉捷堵住蝙蝠的耳朵,把他们放到夜空中。这次,蝙蝠可没有了先前的神气。他们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在空中东碰西撞,很快就跌落到地上。 啊!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原来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 斯帕拉捷的实验,揭开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促使很多人进一步思考: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后来人们继续研究,终于弄清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这种声音沿着直线传播,一碰到物体就像光照到镜子上那样反射回来。蝙蝠用耳朵接受到这种“超声波”,就能迅速做出判断,灵巧的自由飞翔,捕捉食物。 现在,人们利用超声波来为飞机、轮船导航,寻找地下的宝藏。超声波就像一位无声的功臣,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和军事等领域。斯帕拉捷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实验,会给人类带来如此巨大的恩惠。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夜晚的实验》本文通过记叙______,表现了科学家______的精神。 【答案】:

12、夜晚的实验-单俊

12、夜晚的实验(第二课时) 南通市城西小学单俊 六年级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熟知实验过程,感受好奇之于科学家的可贵。 2、通过对话交流,感受斯帕拉捷实验中细心观察、善于思考、锲而不舍的科学品质。 3、能够说出斯帕拉捷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对自己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斯帕拉捷四次实验的经过、结果。 难点:体会斯帕杰细心观察,善于思考、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能够说出斯帕拉捷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对自己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导入: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夜晚的实验》这一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斯帕拉捷为什么要做夜晚的实验。谁来说说的? (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飞来飞去,从来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 (这个现象引起了他的好奇: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呢?) 师:“这个现象”具体指什么呢?你能读出斯帕拉捷“好奇”的语气吗? 二、走进文本,了解实验过程 1、过渡: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为了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斯帕拉杰共做了几次实验?分别怎样做的?结果怎样?自由读课文2 -6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做上记号,并根据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的实验报告。 关于蝙蝠夜间飞行的实验报告 实验者;斯帕拉捷

2、小组讨论交流,完成实验报告。 关于蝙蝠夜间飞行的实验报告 实验者;斯帕拉捷 三、走进文本,走近人物 过渡:斯帕拉捷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地实验?他最终明白了什么? 了解了斯帕拉捷的实验,我们知道斯帕拉捷是个怎样的人吗? 出示:斯帕拉捷是一个、、的科学家。 你觉得这些横线上可以填哪些词语?认真读读课文,边读边写上你的思考。 1、板块预设一:细心观察 在学生谈到“细心观察”时,引导学生找出表现斯帕拉捷细心观察的语句。 出示一:“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飞来飞去,从来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 1、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斯帕拉捷是一个细心观察的人。 2、指导朗读,突出这些词语。 3、通过朗读,你觉得斯帕拉捷的观察与一般人的观察相比怎样?(观察更细心。)

苏教版六下12夜晚的实验

12夜晚的实验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3、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二、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预习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读准字旨,读顺课文。 (2)借助字典并联系下文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生字词,相机字音。 喉咙苍蝇 (咙、蝇是后鼻音,在词中读轻声) 瞎子薄膜油漆矿藏领域 堵住揭开:判断 (2)指名试读课文,并理解词语掌握情况:

敏锐:感觉灵敏,文中指目光尖锐。 敏捷:(动作等)迅速而灵敏。 薄膜:像膜的薄皮。(结合生活经验理解) 洞察:观察得很清楚。 领域:区域、范围。 恩惠: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可通过换词理解) 3、通读课文,回答揭题时提出的前两个问题。 (板书:蝙蝠斯帕拉捷) 4、指导分段 第--段(第1自然段)写蝙蝠在夜空中飞行引起了斯帕拉捌的好奇。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经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出间屯行的秘密。 第三段(第7-9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实验引起了科学对超声波的研究,使我们享受到它带来的恩惠。 5、质疑问难。 三、导学案 一、精读指导 1、理解第一段: (1)默读,口头填空:斯帕拉捷----产生好奇:一一---一 (2)交流。(板书:凭什么……)

(3)朗读这一段,思考:斯帕拉捷身上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从哪里看出来的?观察细致,对常见现象敏感,好奇心强。 ①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琶来飞去,却从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 ②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呢? (4)指导朗读。 突出句中重点词语,读好疑问的涪气,表现斯帕拉捷强烈的来写? 2、理解第二段 实验的情况怎样? (1)默读,思考: 斯帕拉捷共做厂几次实验?分别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交流。 ①蒙上眼睛轻盈敏捷地来回-龟翔 ②堵住鼻子还是飞得那么敏捷、轻松 ③全身涂满油漆还是没有影响到它们的-屯行 ④堵住耳朵很快就跌落到地,亡 (2)一系列实验,怎样写既清晰又简洁,而不使人觉得重刻呢?写的时候要有重点。你们觉得应重点写哪-次实验? (第一次) (3)轻读第2、3自然段,看看文中是怎样写的。交流,相机点拨。(指名读有关语句并概括)

2019年精选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2.夜晚的实验拔高训练第二十八篇

2019年精选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2.夜晚的实验拔高训练第二十八篇 第1题【填空题】 写出近义词。 跌落—______ 继续—______ 传播—______ 【答案】: 【解析】: 第2题【填空题】 组词。 堵______ 蝇______ 赌______ 绳______ 叛______ 碍______ 判______ 得______ 【答案】: 【解析】:

第3题【填空题】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习惯晚饭后到附近的街道上散步。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的在空中飞来飞去,却从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这个现象引起了他的好奇: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的飞行呢? 1793年夏天,一个晴朗的夜晚,喧腾热闹的城市渐渐平静下来。斯帕拉捷匆匆吃完晚饭,便走出街口,把笼子里的蝙蝠放了出去。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时,不由得尖叫起来。因为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 斯帕拉捷为什么要把蝙蝠的眼睛蒙上呢?原来,每当他看到蝙蝠在夜晚轻巧自如的飞翔时,总认为这些小精灵一定长着一双特别敏锐的眼睛。假如他们的眼睛瞎了,就不可能在黑暗中灵巧的躲过各种障碍物,并且敏捷的捕捉飞蛾了。然而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斯帕拉捷很奇怪:不用眼睛,蝙蝠凭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呢? 于是,他把蝙蝠的鼻子堵住。结果,蝙蝠在空中还是飞得那么敏捷、轻松。“难道他薄膜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斯帕拉捷这样猜想。他又捉来几只蝙蝠,用油漆涂满它们的全身,然而还是没有影响到它们的飞行。 最后,斯帕拉捷堵住蝙蝠的耳朵,把他们放到夜空中。这次,蝙蝠可没有了先前的神气。他们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在空中东碰西撞,很快就跌落到地上。 啊!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原来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 斯帕拉捷的实验,揭开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促使很多人进一步思考: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后来人们继续研究,终于弄清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这种声音沿着直线传播,一碰到物体就像光照到镜子上那样反射回来。蝙蝠用耳朵接受到这种“超声波”,就能迅速做出判断,灵巧的自由飞翔,捕捉食物。 现在,人们利用超声波来为飞机、轮船导航,寻找地下的宝藏。超声波就像一位无声的功臣,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和军事等领域。斯帕拉捷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实验,会给人类带来如此巨大的恩惠。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夜晚的实验》本文通过记叙______,表现了科学家______的精神。 【答案】: 【解析】:

12夜晚的实验

12 夜晚的实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3、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导入: 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领,人们就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鸟儿在天空有自由飞翔的本领,人类就模仿鸟儿的结构制造飞机。这就是仿生学的例子。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个在仿生学过程中重要的实验。 板书课题:夜晚的实验(读题)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读准字旨,读顺课文。 (2)借助字典并联系下文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渎生字词,相机字音。 喉咙苍蝇(咙、蝇是后鼻音,在词中读轻声) 瞎子薄膜油漆矿藏领域 堵住揭开:判断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掌握课文的能力。 3.通读课文,回答揭题时提出的前两个问题。 (板书:蝙蝠斯帕拉捷) 能不能根据这两个词把文章的内容概括出来。 4.指导分段 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第—段(第1自然段)写蝙蝠在夜空中飞行引起了斯帕拉捷的好奇。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经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出行的秘密。 第三段(第7—9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实验引起了科学对超声波的研究,使我们享受到它带来的恩惠。 5.三部分中哪个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为什么? 三、指导书写 本课生字全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安排好各部分的比例。 大部分左窄右宽或左小右大。 判:左右相等; 添:注意“点”和“捺”。

2019-2020学年度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12.夜晚的实验苏教版拔高训练第四十七篇

2019-2020学年度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12.夜晚的实验苏教版拔高训练第四十七 篇 第1题【填空题】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习惯晚饭后到附近的街道上散步。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的在空中飞来飞去,却从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这个现象引起了他的好奇: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的飞行呢? 1793年夏天,一个晴朗的夜晚,喧腾热闹的城市渐渐平静下来。斯帕拉捷匆匆吃完晚饭,便走出街口,把笼子里的蝙蝠放了出去。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时,不由得尖叫起来。因为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 斯帕拉捷为什么要把蝙蝠的眼睛蒙上呢?原来,每当他看到蝙蝠在夜晚轻巧自如的飞翔时,总认为这些小精灵一定长着一双特别敏锐的眼睛。假如他们的眼睛瞎了,就不可能在黑暗中灵巧的躲过各种障碍物,并且敏捷的捕捉飞蛾了。然而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斯帕拉捷很奇怪:不用眼睛,蝙蝠凭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呢? 于是,他把蝙蝠的鼻子堵住。结果,蝙蝠在空中还是飞得那么敏捷、轻松。“难道他薄膜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斯帕拉捷这样猜想。他又捉来几只蝙蝠,用油漆涂满它们的全身,然而还是没有影响到它们的飞行。 最后,斯帕拉捷堵住蝙蝠的耳朵,把他们放到夜空中。这次,蝙蝠可没有了先前的神气。他们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在空中东碰西撞,很快就跌落到地上。 啊!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原来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 斯帕拉捷的实验,揭开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促使很多人进一步思考: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后来人们继续研究,终于弄清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这种声音沿着直线传播,一碰到物体就像光照到镜子上那样反射回来。蝙蝠用耳朵接受到这种“超声波”,就能迅速做出判断,灵巧的自由飞翔,捕捉食物。 现在,人们利用超声波来为飞机、轮船导航,寻找地下的宝藏。超声波就像一位无声的功臣,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和军事等领域。斯帕拉捷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实验,会给人类带来如此巨大的恩惠。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夜晚的实验》本文通过记叙______,表现了科学家______的精神。 【答案】:

12、夜晚的实验

12、夜晚的实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3、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方法:导读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教学进程: 一、激趣揭题 同学们知道吗,超声波在现代:工业、农业、医疗、军事等领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那么,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是怎么开始的呢?这得从意大利——位科学家的实验说起。板书课题:7 夜晚的实验(读题)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实验是在夜晚进行的?谁做实验果如何?)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画出生字,读准字旨,读顺课文。 ⑵借助字典并联系下文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⑴指渎生字词,相机字音。 喉咙苍蝇(咙、蝇是后鼻音,在词中读轻声) 瞎子薄膜油漆矿藏领域堵住揭开:判断 ⑵指名试渎课文,并理解词语掌握情况: 敏锐敏捷薄膜洞察领域恩惠3.通读课文,回答揭题时提出的前两个问题。(板书:蝙蝠斯帕拉捷) 4.指导分段 第—段(第1自然段)写蝙蝠在夜空中飞行引起了斯帕拉捌的好奇。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经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出间屯行的秘密。 第三段(第7—9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实验引起了科学对超声波的研究,使我们享受到它带来的恩惠。 5.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课时目标: 1、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2、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进程: 一、激趣导人 同学们,若请你们来写斯帕拉捷实验的情况,你想先让读者了解什么? (起因,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夜晚的实验》同步练习C卷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夜晚的实验》同 步练习C卷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夜晚的实验》同步练习C卷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基础题(共19题; 共99分) 1. 看拼音,写词语。 biān fú zhànɡ ài fù jìn mǐn ruì biàn bié fēi xiánɡ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组词。堵________ 蝇________ 赌________ 绳________ 叛________ 碍________ 判________ 得________ 3. 多音字组词朝zhāo________ cháo________塞sāi________ sài________ 降jiàng________ xiàng________ 4. 按要求,写近义词和反义词。 ①写近义词。 灵活________特殊________ 平静________ 研究________ ②写反义词。 平静________巨大________ 黑暗________特殊________ 5. 搭配词语。

揭开________ 物体调查________ 情况辨别________ 秘密确认________ 障碍躲过________ 目标捕捉________黑夜作出________奥秘穿透________食物弄清________矿藏寻找________判断6. 联系生活实际,完成下列填空。 ①自习课上,不管有没有老师,我们都________。 ②在公园里,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________。 ③过马路时,不管有没有交通警察,我们都________。 7. 用加下划线的词语写句子。 他得意扬扬地想:“还是我的本领大。” 8. 形近字单元词。饭________精________ 堵________ 版________清________赌________ 9. 选词填空。 严峻严格严肃严厉老师________地说:“时光不等人职,你们要时刻________要求自己,今后才能经受住各种________的考验。” 10. 读课文《夜晚的实验》根据词义,对号入座。 敏捷敏锐洞察①迅速而灵敏。________ ②本课指动作轻快。________ ③观察得很清楚。________ 11. 说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斯帕拉捷为什么要把蝙蝠的眼睛蒙上呢?原来,每当他看到蝙蝠在夜晚轻巧自如的飞翔时,总认为这些小精灵一定长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2《夜晚的实验》教案设计

12.夜晚的实验 执教人:朱迎兵【教材简析】 《夜晚的实验》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探索与发现”。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瞎子”、“穿透”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2.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难点: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和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课文PPT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要求: 讲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和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目标导学。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这篇课文主要是讲科学家斯帕拉捷的做蝙蝠实验的故事。同学们,请你们谈谈,学习这篇课文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总结归纳: ①斯帕拉捷为什么要做实验? ②斯帕拉捷是怎么做实验的? ③斯帕拉捷这个实验有什么作用? ④从中可以看出斯帕拉捷是个怎样的人? ⑤作者是怎么写这个故事的?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斯帕拉捷为什么要做实验? 1.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回答了这个问题?请仔细阅读,找到答案。 2.讨论:散步的人不会是斯帕拉捷一个人,为什么斯帕拉捷对蝙蝠感兴趣?(板书:善于观察) 3.小结过渡:在光线昏暗的晚上,蝙蝠却能自由飞行,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让斯帕拉捷迷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做了实验。 (二)斯帕拉捷是怎么做实验的? 1.自读课文的2-6自然段,完成下列表格。 2.斯帕拉捷做了四次实验,最终得到什么样的结论?这个结论是多么来之不易啊!假如是你,在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几乎失败后,你会怎么想?现实生活中,你遭遇过这样的一次又一次努力却没有成功的事吗? 3. 伽利略说过:“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和实验中得来。”确实,在观察现象、产生好奇、进行实验以后,斯帕拉捷成功揭开蝙蝠夜间灵活飞行的秘密。 (三)斯帕拉捷这个实验有什么作用? 1.自由朗读7-9自然段,想想它对科学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2.读后交流。

精选2019-2020年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2.夜晚的实验拔高训练十四

精选2019-2020年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2.夜晚的实验拔高训练 十四 第1题【填空题】 【答案】: 【解析】: 第2题【填空题】 选词填空。严峻严格严肃严厉老师______地说:“时光不等人职,你们要时刻______要求自己,今后才能经受住各种______的考验。” 【答案】: 【解析】: 第3题【填空题】 写出近义词。 跌落—______ 继续—______ 传播—______ 【答案】:

【解析】: 第4题【填空题】搭配词语。 揭开______ 物体调查______ 情况辨别______ 秘密确认______ 障碍躲过______ 目标捕捉______ 黑夜作出______ 奥秘穿透______ 食物弄清______ 矿藏寻找______ 判断【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说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斯帕拉捷为什么要把蝙蝠的眼睛蒙上呢?原来,每当他看到蝙蝠在夜晚轻巧自如的飞翔时,总认为这些小精灵一定长着一双特别敏锐的眼睛。______?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习惯晚饭后到附近的街道上散步。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的在空中飞来飞去,却从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这个现象引起了他的好奇: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的飞行呢? 1793年夏天,一个晴朗的夜晚,喧腾热闹的城市渐渐平静下来。斯帕拉捷匆匆吃完晚饭,便走出街口,把笼子里的蝙蝠放了出去。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时,不由得尖叫起来。因为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 斯帕拉捷为什么要把蝙蝠的眼睛蒙上呢?原来,每当他看到蝙蝠在夜晚轻巧自如的飞翔时,总认为这些小精灵一定长着一双特别敏锐的眼睛。假如他们的眼睛瞎了,就不可能在黑暗中灵巧的躲过各种障碍物,并且敏捷的捕捉飞蛾了。然而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斯帕拉捷很奇怪:不用眼睛,蝙蝠凭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呢? 于是,他把蝙蝠的鼻子堵住。结果,蝙蝠在空中还是飞得那么敏捷、轻松。“难道他薄膜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斯帕拉捷这样猜想。他又捉来几只蝙蝠,用油漆涂满它们的全身,然而还是没有影响到它们的飞行。 最后,斯帕拉捷堵住蝙蝠的耳朵,把他们放到夜空中。这次,蝙蝠可没有了先前的神气。他们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在空中东碰西撞,很快就跌落到地上。 啊!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原来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