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发展状况综述

齿轮发展状况综述
齿轮发展状况综述

摘要: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中最重要的传动之一,其形式很多,运用广泛大至宇宙飞船, 小至手表、精密仪器,从国防机械到民用机械,从重工业机械到轻工业、农业机械, 无不广泛地采用齿轮传动。本文旨在介绍齿轮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字:齿轮发展传动前景

概述:

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中最重要的传动之一,其形式很多,运用广泛大至宇宙飞船, 小至手表、精密仪器,从国防机械到民用机械,从重工业机械到轻工业、农业机械, 无不广泛地采用齿轮传动。齿轮的车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1、传动效率高,在常用的机械传动中,以齿轮的传动效率最高,如一级圆柱齿轮的传动效率可以达到99%。这对大功率传动十分重要。2、结构紧凑,在同样的使用条件下,齿轮所需要的空间尺寸一般比较小。3、工作可靠寿命长,设计制造正确合理、使用维护良好的齿轮传动,工作十分可靠寿命可以达到一二十年,这也是其他机械传动所不能比的。4、传动比稳定,传动比稳定往往是对传动性能的基本要求。

但是齿轮传动的制造以及安装精度要求很高,价格较贵,而且不适于传动距离较大的场合。

齿轮机构的类型很多,根据一对齿轮在啮合过程中及其瞬时传动比(i12=ω1/ω2)是否恒定,将齿轮机构分为圆形(i12=常数)齿轮机构和非圆形齿轮机构(i12≠常数)。应用最广泛的是圆形齿轮机构,而非圆形齿轮机构则应用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机械传动中。根据齿轮两轴间的相对位置不同,圆形齿轮结构可以分成如下几类:1、用于平行轴间传动的齿轮机构。下图中(a)为外齿啮合齿轮机构(external meshing gears mechanism),两齿轮转向相反;图(b)为啮合齿轮机构(internal meshing gears mechanism),两转轮转向相同。图(c)为齿轮与齿条结构(pinion and rack mechanism),齿条

作直线移动。图a、b、c中各齿轮的齿向与齿轮轴线方向一致,成为直齿轮。图(d)中轮齿的齿向相对于齿轮的轴线倾斜了一定角度,称为斜齿轮;图(e)为人字齿轮(double-helical gear),它可以

视为由螺旋角相反的两个斜齿轮组成的。2、用于相交轴间传动的齿轮机构。如下图所示,它有直齿和曲齿之分,直齿应用围最广,而曲线齿锥齿轮(spiral bevel gear)由于其传动平稳,承载能力高,常用于高速重载的传动中,如汽车、拖拉机、飞机等的传动中。

3、用于交错轴间传动的齿轮机构。如下图所示,图(a)为交错轴斜齿轮机构(crossed helical gear mechanism),图(b)为蜗杆机构(worm and worm wheel mechanism)图(c)为准双曲面齿轮机构(hypoid gear mechanism )。

齿轮的起源:

据史料记载,远在公元前400-200年的中国古代就已开始使用齿轮,在我国出土的青铜齿轮是迄今已发现的最古老齿轮,作为反映古代科学技术成就指南车就是以齿轮机构为核心的机械装置。17世纪末,人们才开始研究,能正确传递运动的轮齿形状。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以后,齿轮传动的应用日益广泛;先是发展摆线齿轮,而后是渐开线齿轮,一直到20世纪初,渐开线齿轮已在应用中占了优势。

早在1694年,法国学者Philippe De La Hire首先提出渐开线可作为齿形曲线。1733年,法国人M.Camus提出轮齿接触点的公法线必须通过中心连线上的节点。一条辅助瞬心线分别沿大轮和小轮的瞬心线(节圆)纯滚动时,与辅助瞬心线固联的辅助齿形在大轮和小轮上所包络形成的两齿廓曲线是彼此共轭的,这就是Camus定理。它考虑了两齿面的啮合状态;明确建立了现代关于接触点轨迹的概念。1765年,瑞士的L.Euler提出渐开线齿形解析研究的数学基础,阐明了相啮合的一对齿轮,其齿形曲线的曲率半径和曲率中心位置的关系。后来,Savary进一步完成这一方法,成为现在的Eu-let-Savary 方程。对渐开线齿形应用作出贡献的是Roteft WUlls,他提出中心距变化时,渐开线齿轮具有角速比不变的优点。1873年,德国工程师Hoppe提出,对不同齿数的齿轮在压力角改变时的渐开线齿形,从而奠定了现代变位齿轮的思想基础。

19世纪末,展成切齿法的原理及利用此原理切齿的专用机床与刀具的相继出现,使齿轮加工具有较完备的手段后,渐开线齿形更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切齿时只要将切齿工具从正常的啮合位置稍加移动,就能用标准刀具在机床上切出相应的变位齿轮。1908年,瑞士MAAG研究了变位方法并制造出展成加工插齿机,后来,英国BSS、美国AGMA、德国DIN相继对齿轮变位提出了多种计算方法。

为了提高动力传动齿轮的使用寿命并减小其尺寸,除从材料,热处理及结构等方面改进外,圆弧齿形的齿轮获得了发展。1907年,英国人Frank Humphris最早发表了圆弧齿形。1926年,瑞土人

Eruest Wildhaber取得法面圆弧齿形斜齿轮的专利权。1955年,联的M.L.Novikov完成了圆弧齿形齿轮的实用研究并获得列宁勋章。1970年,英国Rolh—Royce公司工程师R.M.Studer取得了双圆弧齿轮的美国专利。这种齿轮现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在生产中发挥了显著效益。

齿轮是能互相啮合的有齿的机械零件,它在机械传动及整个机械领域中的应用极其广泛。现代齿轮技术已达到:齿轮模数O.004~100毫米;齿轮直径由1毫米~150米;传递功率可达上十万千瓦;转速可达几十万转/分;最高的圆周速度达300米/秒。

齿轮在传动中的应用很早就出现了。公元前三百多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机械问题》中,就阐述了用青铜或铸铁齿轮传递旋转运动的问题。中国古代发明的指南车中已应用了整套的轮系。不过,古代的齿轮是用木料制造或用金属铸成的,只能传递轴间的回转运动,不能保证传动的平稳性,齿轮的承载能力也很小。

随着生产的发展,齿轮运转的平稳性受到重视。1674年丹麦天文学家罗默首次提出用外摆线作齿廓曲线,以得到运转平稳的齿轮。

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齿轮技术得到高速发展,人们对齿轮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733年法国数学家卡米发表了齿廓啮合基本定律;1765年瑞士数学家欧拉建议采用渐开线作齿廓曲线。

19世纪出现的滚齿机和插齿机,解决了大量生产高精度齿轮的问题。1900年,普福特为滚齿机装上差动装置,能在滚齿机上加工

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全面综述 2

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趋势 关键词: 物联网RFID 【提要】2009年8月和12月,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感知中国”中心。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指出: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这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2009年8月和12月,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感知中国"中心。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指出: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这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物联网概述 1.物联网的定义与概念提出 所谓"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通俗地解释,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物联网的概念是美国Auto-ID实验室在1999年首次提出的,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激情豪迈地指出"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 2.物联网的本质和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achinetoMachine,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三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传感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传感技术通过多种传感器、RFID、二维码、GPS定位、地理信息识别系统和多媒体信息等多媒体采集技术,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

齿轮发展状况综述

摘要: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中最重要的传动之一,其形式很多,运用广泛大至宇宙飞船, 小至手表、精密仪器,从国防机械到民用机械,从重工业机械到轻工业、农业机械, 无不广泛地采用齿轮传动。本文旨在介绍齿轮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字:齿轮发展传动前景

概述: 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中最重要的传动之一,其形式很多,运用广泛大至宇宙飞船, 小至手表、精密仪器,从国防机械到民用机械,从重工业机械到轻工业、农业机械, 无不广泛地采用齿轮传动。齿轮的车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1、传动效率高,在常用的机械传动中,以齿轮的传动效率最高,如一级圆柱齿轮的传动效率可以达到99%。这对大功率传动十分重要。2、结构紧凑,在同样的使用条件下,齿轮所需要的空间尺寸一般比较小。3、工作可靠寿命长,设计制造正确合理、使用维护良好的齿轮传动,工作十分可靠寿命可以达到一二十年,这也是其他机械传动所不能比的。4、传动比稳定,传动比稳定往往是对传动性能的基本要求。 但是齿轮传动的制造以及安装精度要求很高,价格较贵,而且不适于传动距离较大的场合。 齿轮机构的类型很多,根据一对齿轮在啮合过程中及其瞬时传动比(i12=ω1/ω2)是否恒定,将齿轮机构分为圆形(i12=常数)齿轮机构和非圆形齿轮机构(i12≠常数)。应用最广泛的是圆形齿轮机构,而非圆形齿轮机构则应用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机械传动中。根据齿轮两轴间的相对位置不同,圆形齿轮结构可以分成如下几类:1、用于平行轴间传动的齿轮机构。下图中(a)为外齿啮合齿轮机构(external meshing gears mechanism),两齿轮转向相反;图(b)为啮合齿轮机构(internal meshing gears mechanism),两转轮转向相同。图(c)为齿轮与齿条结构(pinion and rack mechanism),齿条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精)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Chinese New Energy 新能源发展趋势、前景 从新能源行业发展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新能源利用方式始于20世纪70年底,并在90年代开始普及应用,虽然部分技术趋向成熟,但无论从市场扩张速度还是成长前景看,新能源行业仍然处于生命发展周期中的成长期,并将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陆续进入成熟期。 由于技术的限制,短期内电力行业没有替代品,电力行业生命周期的问题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具体的电源类型,比较的是这些电源类型之间的替代和生命周期。新能源由于具有清洁、可持续的特性,因此新能源行业的成熟期持续时间将较长,即使到了行业的饱和衰退期,其衰退速度也将很慢。 具体来看,水电行业历史悠久,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可以看作是步入成熟期的行业;风电产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起始西欧国家,风电设备行业克服了“能量不稳定”、“转换效率低”等弱点,在丹麦、德国、西班牙、荷兰、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风电设备产业在部分国家开始饱和,逐步向外技术输出。从这些特征可以确定,风电设备产业在先发国家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但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风电产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太阳能发电行业目前在技术研发、试点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脱离了幼稚期,但由于成本仍然过高,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看作刚刚进入成长期的朝阳产业。 新能源行业目前投资成本仍然较高,尤其是大型风电基地、核电站的投资规模要求很高,行业存在一定风险,但短期来看,国家新能源发电优先上网的政策对新能源行业盈利水平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虽然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潜在产能过剩或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业竞争趋向激烈,部分企业发展面临困难。但在2020年前,在国家节能减排及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行业均将保持在景气区间,行业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高。一、中国能源行业发展历史

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一是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生活需求已得到满足,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影视产业在文化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是不可限量的。影视产业的发展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规律,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在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我们应该把握影视产业发展的特点,尊重其发展规律,消除市场壁垒,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始标志着文化与经济崭新关系的确立。工业化时代经济生产与文化艺术是对立的,而智能化生产时代,经济与文化是一体的,即“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的文化化”。由此而产生出了一个新的产业——文化产业,这是一个集中代表了现代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全球性的新兴产业,并以迅猛的发展趋势,成为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产业门类,在许多国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高新技术向文化领域的广泛渗透,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迅速崛起,占据经济总量的比重越来越来越大。当代世界,科技的作用远远超过从前的工业革命时期。以微电子技术为例,近二十年的飞跃发展,使基于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提高了100万倍。1997年世界五百强企业中,科技、文化、信息产业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高科技高文化附加值的计算机信息产业,在1997年世界经济和产业发展中独占鳌头,数家企业跻身世界前10强。风靡世界的好莱坞电影《泰坦尼克号》创下了十几亿美元的票房价值。美国《读者文摘》已发展成年收入25亿美元的国际性大企业。 文化产业的另一个含义是“经济的文化化”。即现代经济发展中文化的、科学技术

的、信息的,乃至心理的要素越来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发达国家,高科技、高文化大量进入企业,经济中的科技、文化知识因素已日益跃居重要地位。毫无疑问,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以后,自然要将重心转移到服务、知识、信息等第三产业,所以说“经济文化化”代表着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社会需要不断提高,在基本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人们更多地关注文化上的、精神上的、心理上的需要。即使物质上衣食住行的需要,也与文化大大地结合起来了,知识经济时代也由此而来。 文化产业作为创造财富的一种新的产业形态引起社会各方面越来越多的普遍关注。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加快。文化产业全球化的趋势给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发展良机。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全面小康等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选择。还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竞争,而且包括文化实力和民族精神的竞争。所以,只有通过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才能发挥我们自己的文化优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捍卫自己的国家利益,保障国家的文化安全,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 二、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及现状 1、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的整体情况 2005年国产电影故事片产量达到了260部,2006年330部,再次刷新了中国故事影片生产总量的记录。2008年在世界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文化产业却在逆势成长。就在这一年,中国电影产量达到406部,跻身于世界前三名; 也是这一年,中国电影票房攀升到创纪录的42.15亿元,同比增长8.88亿元,首次进入全球电影市场前10名。进入2009年,来自网上的不完全统计,在一月到五月份,

中国石油发展成就综述2

中国石油发展成就综述(中) 喜迎党的十八大·特稿 海外实现跨越式发展 党的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中国石油大力实施国际化经营,实现海外规模化经营、跨越式发展,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能源合作、取得竞争新优势、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的五年。 这五年,世界能源和油气形势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美国通过页岩气革命,开始摆脱对中东石油进口的依赖,能源战略重心向西半球转移,并在逐步影响和改写全球能源版图。随着美国战略新布局的实施,亚太、非洲、南美成为全球关注的油气热点地区。俄罗斯能源战略重心也向亚太地区转移,通过远东开发,为实现其梦寐以求的强国梦提供战略支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国家的石油对外依存度节节攀升,成为全球石油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 面对世界能源和油气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中国石油审时度势,做出“突出中亚、拓展非洲、做大南美、加强中东、推进亚太”的海外战略部署,不失时机,加快五大海外油气合作区、四大油气通道战略布局和三大海外油气运营中心建设,如期建成“海外大庆”,实现海外规模化经营、跨越式发展。 五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石油的海外战略是成功的、富有成效的,取得了骄人业绩和丰硕成果。 突出中亚,推出扩大海外油气合作重头戏 2007年7月17日,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的共同见证下,中国石油分别与土库曼斯坦油气资源管理利用署、土库曼斯坦国家天然气康采恩签署了中土天然气购销协议和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天然气产品分成合同。根据协议,在未来30年内,土库曼斯坦将通过中亚天然气管道,每年向中国出口300亿立方米天然气。紧接着,8月18日,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共同见证下,中国石油和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签署了中哈原油管道二期工程建设和运营协议。 中土、中哈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加深和密切,拉开了中国石油加快、深化中亚油气合作的大幕。2007年8月29日,中国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合作勘探开发项目全面启动。同年9月28日,国家中亚天然气及西气东输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中国石油与西气东输二期工程沿线6个省市41家用户签订了214亿立方米天然气买卖与输送协议。同年12月18日,中哈原油管道二期工程开工建设。两个月后,2008年2月22日,国家“十一五”规划重大建设项目——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开工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经过短短7个月的运作,中国石油“突出中亚”的海外战略部署就紧锣密鼓、环环紧扣地进入了实际运作阶段,成为加快和扩大海外油气合作的重头戏。“突出中亚”战略的迅速展开,将中国石油的国际化经营,推向了规模更大、层次更深和水平更高的发展阶段。不仅对中亚油气合作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俄罗斯远东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石油的海外发展都产

文献综述

前言 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加快、范围加大和程度加深。有数据表明:“在我国20世纪 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 %,近年来已达到30%,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多”。[1]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任长顺在《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中提出“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良好心理习惯的形成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现代人对健康认识的转变,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大学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他们既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还要应付社会环境变化产生的心理矛盾,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2]。曾四清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中提到“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3],而刘卫平、李平等认为体育教学恰恰在这方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思维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文化课,由于学生的心理思想和外部行为不宜表现,所以在课堂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理性的说教为主,学生的主体参与水平仅处于较低的被动 认同活动阶段,故难以实施有针对性、及时性的教育来改善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相比之下,体育实践课由于它具有群体性、竞争性、艰苦性、娱乐性、释放性、外显性等特点,故可以看成它是个社会活动的缩影,或者说是社会活动模拟游戏化,人们沉浸在体育实践课活动中,会感受到丰富多变的刺激,也会体验到几乎和社会活动完全相同的精神磨难与心理冲突。所以,它更易于有效地把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与心理健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身体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加强主体的参与性,并充分地体验、领悟、内化,然后附诸实践直接接受实践的检验”。[4]正因为体育教育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体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本课题主要是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出发,研究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各种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使体育教师在课堂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主题] 大学阶段是人们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的最后时期,也是人们进入社会前的最后阶段。大多数学生离开了家长而独自生活和学习,其中有来自日常生活的苦恼、有与同学交往过程中发生的关系矛盾、有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即将毕业进入社会而产 生的就业压力,因此,高丹娜在《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出本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5];同时还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从而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胡庭栋 (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1106,201101320108)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Chinese New Energy Hu Ting-dong 摘要:我国对电力的需求也不断增大。所依靠的主要电力能源在短期内是不可再生的。同时,开发和利用这些能源环境问题,这也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正是基于这个背景,我们展开了《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这个研究来探讨中国新能源的当下与未来。从我国能源形式,并网存在问题着手,研究分布式发电较集中式发电的优势以及新能源发电的未来趋势。 新能源发展趋势、前景 从新能源行业发展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新能源利用方式始于20世纪70年底,并在90年代开始普及应用,虽然部分技术趋向成熟,但无论从市场扩张速度还是成长前景看,新能源行业仍然处于生命发展周期中的成长期,并将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陆续进入成熟期。 由于技术的限制,短期内电力行业没有替代品,电力行业生命周期的问题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具体的电源类型,比较的是这些电源类型之间的替代和生命周期。新能源由于具有清洁、可持续的特性,因此新能源行业的成熟期持续时间将较长,即使到了行业的饱和衰退期,其衰退速度也将很慢。 具体来看,水电行业历史悠久,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可以看作是步入成熟期的行业;风电产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起始西欧国家,风电设备行业克服了“能量不稳定”、“转换效率低”等弱点,在丹麦、德国、西班牙、荷兰、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风电设备产业在部分国家开始饱和,逐步向外技术输出。从这些特征可以确定,风电设备产业在先发国家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但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风电产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太阳能发电行业目前在技术研发、试点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脱离了幼稚期,但由于成本仍然过高,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看作刚刚进入成长期的朝阳产业。 新能源行业目前投资成本仍然较高,尤其是大型风电基地、核电站的投资规模要求很高,行业存在一定风险,但短期来看,国家新能源发电优先上网的政策对新能源行业盈利水平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虽然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潜在产能过剩或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业竞争趋向激烈,部分企业发展面临困难。但在2020年前,在国家节能减排及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行业均将保持在景气区间,行业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高。 一、中国能源行业发展历史 2003年-2012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9.5%,其中传统能源增长9.2%,新能源增长14.5%;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正在发生着改变。然而,其改变的进程相对缓慢,中国的能源危机还是愈发的走向了边缘。从下面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能源占主导地位的一次能源消费 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新能源的广泛利用才是解决能源危机的出口。众所周知,中国是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条件,然而从2009年起我国从煤炭出口大国变为了净进口国,到2012年煤炭的对外依存度已经高达14%。原油对外依存度更是节节攀升,从2003年的36%到达2012年的56.4%;从2006年开始我国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且净进口量持续增加,国内天然气供不应求,2008-2012年净进口量年均复合增速为129.28%,2012年达到378.6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高达28%。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亟待优化,必须改变过于依赖石油和煤炭的现状,加大对天然气、核电和其他新能源的开发使用力度,这不仅有利于节能减排,也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 新能源在我国发展至今,主要有如下几种发展形势;

关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研究综述

关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研究综述 马沄 引言:电影是传媒的一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从2003年开始真正走上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发展道路,电影产业效益逐年大幅提高,电影市场空前活跃,国产影片放映份额和市场份额继续扩大,国产电影参加国际影展的数量和获奖数都逐年增多,也因此电影逐渐成为日常生活和大众文化的中心话题。与此同时中国电影产业与西方国家电影产业的比较不可避免,这就可以看出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那么中国电影应该怎样发展去避免这些导致产业发展瓶颈的问题呢,中国电影产业未来发展的研究不可避免。 一、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特点 我国电影业的发展所走过的是一条曲折的道路。从历史来看,我国电影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体制内的市场化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化改革、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业化发展。这四个阶段中只有后两个阶段可以以电影产业命名,这之前只有电影事业,而无产业。从空间来看,城市和农村,东部和西部发展不平衡,城市和东部的市场化改革较为成功,产业发展成果显著,而农村和西部则比较落后。电影产业的地域空间上的这种发展不平衡,源自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电影产业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地方。二、关于当前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优势 纵观近几年国内电影产业发展状况,中国电影呈现出飞跃式发展的良好态势,无论从影片生产、电影票房、电影投融资还是院线影院建设等都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不少嗅觉灵敏的资本相继进入,同时电影的媒体价值也愈发凸显,这一切都表明电影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

1、政策环境—电影产业成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在继2009年7月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之后,2010年1月再次具体针对电影行业发布《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在宏观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要求大力推动我国电影产业跨越式发展,实现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历史性转变,第一次明确把电影产业提高到了战略产业的高度。 2、国产电影产量和电影票房持续增长。从2002年开始,中国电影产业产量便以连续超过20%的增幅高速增长。这也表明了中国电影的日益繁荣,为电影多样性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电影票房也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2010年成功迈过100亿元的票房大关,这也说明电影产业正在飞速发展之中。 3、院线发展与影院建设。2011年中国影院建设再创新高,新建影院803家,新增荧幕3030块,平均每天增长8.3块。截止年终统计,全国城市影院数量突破2800家,荧幕总数达到9200块,90%影院已具备数字放映条件。 4、电影营销,中国电影营销方式日趋多样化推动产业发展。随着中国电影近年来飞速发展,电影营销告别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单一的“海报+售票窗口”时代,首映礼、明星见面会、新片推介会、网络推广等营销活动成为电影内容之外,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的另一些关键因素。例如“粉丝营销”,由杨幂主演的《孤岛惊魂》通过成功的粉丝营销以500万元的成本创造了近9000万元的票房。自此,“粉丝营销”这一在中国逐渐成熟的营销模式,也获得了更多人的关注。 5、影片发行,格局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以中影、华夏、上海东方为主的国有公司,以及以博纳、华谊兄弟、北京新画面和光线影业为代表的民营公司。国有企业以进口片的垄断发行权、强大的电影发行能力以及广泛的院线资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民营企业则增加了电影发行的多样性,推动了国

产业经济起源、融合发展以及趋势综述

产业经济起源、融合发展以及趋势综述 摘要:产业经济经历了数个世纪的完善和发展,现在已经拥有一个完整的成熟理论系列。全球经济进入一体化,但各产业的发展不足以支撑企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产业融合发展由此进入人们视野。全球化趋势也促使了产业经济的全球化,形成价值链活动,由此开启了产业经济的循环发展。 关键字:产业融合;全球化;价值链 在现代社会,产业经济的发展与一国经济密切相关,从粗放型发展到资本密集型发展,产业布局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产业经济政策能够引导国民经济向良好方向发展,由此诞生了产业经济学这一门学科,然而产业经济的研究由来已久、在西方产业经济发展的历程,产业经济思想的发展可追溯到自亚当·斯密这段时期(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斯密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对重商主义学说和国家干预私人经济活动进行了批判,提出了所谓的自由竞争思想。在斯密看来,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错误的,而自由竞争作为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反面,能够实现市场均衡和社会福利最大。而且,斯密在对贸易方面也突破了重商主义的“贸易只能使一方受益”的观点,创立了自己的“绝对成本”学说,首次提出贸易可使贸易双方都受益,认为各国应该发展本国的绝对优势产业,从而为各国的产业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理论基础。这样,产业经济研究的起源应当向前追溯到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那里了。除了关注产业经济问题,斯密还第一次对自由竞争市场结构的绩效进行了分析。 有不少经济学家,对自由竞争的市场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甚至有部分经济学家还将研究范围拓展到垄断市场,研究垄断市场中企业的行为等问题。但是,这些经济学家都没有提出“产业经济”或是“产业组织”问题,只是将这些问题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范畴,归入经济学的研究体系,未曾从产业角度进行研究。直至1879年,马歇尔夫妇合著的《产业经济学》中第一次将产业内部的结构定义为“产业组织”,并提出了“马歇尔冲突”。自此,产业经济学有了自己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在国民经济中,产业发展是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现代化经济发展已经离不开全球化,经济发展全球化的主体是产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随着经济资源配置范围的全球化拓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技术与制度的不断创新,产业经济的

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研究

学生美术课成就动机的培养初探 浙江省义乌市五爱小学张怀清 [摘要]成就动机的培养,既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又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本研究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指出了“成就动机”的涵义和理论基础。在理论分析和实验的基础上,对“成就动机”的培养途径进行了探索、总结。 [关键词]成就动机;培养;激励;营造;期望效应。 一、问题的提出 麦克里兰德通过研究发现: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希望获得成功,当他失败之后,会加倍努力,直至成功。就小学生而言,成就动机强的学生较之一般学生具有更饱满的学习热情、更坚强的学习毅力及更高水平的学习自觉性。实践证明:成就动机越强,成就需要的层次越高,对学生学习和成才的推动作用就越大。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往往对学习好的学生寄予厚望,使得优等生成就动机长盛不衰,而忽视了最需要转变的中等生和后进生,因此造成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丧失信心,把学习当成苦差事。他们经常在责怪声中学习,很少有人为他们创造多方面的成功机会,让他们在心理上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受当前评分制度的影响,及对学生的划一要求,使有的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成功,而使另一部分学生即使作出最大的努力也不能达到要求,这样这两部分人在心理上都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成就动机”的培养与研究。 二、“成就动机”的涵义及其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成就动机”的涵义 “动机”就是发动和维持某种行为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各种因素的一个中介变量。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动机是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指个人追求成就的内在动力,其含义有三个方面:1、指个人追求进步以期达到希望目标的内在动力;2、指从事某种工作时,个人自我投入精益求精的心理倾向;3、指个人在不顺利的情境中,冲破障碍克服困

行业发展综述

造纸行业7

1行业发展综述 (1) 2市场焦点 (1) 3行业动态 (2) 4行业总体发展态势 (4) 4.1 主要指标变化情况 (4) 4.2 工业总产值增长情况 (4) 4.3 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情况 (4) 4.4 总资产规模增长情况 (5) 5行业经济效益 (5) 5.1 销售毛利率 (5) 5.2 税前净资产收益率 (5) 5.3 资产负债率 (6) 5.4 资产利用状况 (6) 6行业投资状况 (7) 7行业平均绩效指标 (7) 8行业结构 (7) 8.1 总资产月度大区结构 (7) 8.2 销售收入月度累计大区结构 (8) 8.3 月度累计销售收入省份排行(前十位) (8) 9细分行业主要指标分析 (9) 9.1 纸浆制造业主要指标分析 (9) 9.2 造纸行业主要指标分析 (10) 9.3 纸制品制造业主要指标分析 (12) 9.4 细分行业主要指标比较分析 (14) 10 附录 (15)

图1.月度总资产、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利润变化图 (4) 图2.造纸行业月度累计工业产值图 (4) 图3.月度累计销售收入和利润变化比较图 (4) 图4.造纸行业月度总资产规模图 (5) 图5.造纸行业月度销售毛利率图 (5) 图6.造纸行业月度累计税前净资产收益率图 (6) 图7.造纸行业月度资产负债率图 (6) 图8.造纸行业固定资产月度环比增幅图 (7) 图9.造纸行业月度总资产大区结构图 (8) 图10.造纸行业月度累计销售收入大区结构图 (8) 图11.造纸行业月度累计销售收入省份排行 (8) 图12.纸浆制造业月度总资产规模图 (9) 图13.纸浆制造业月度累计销售收入和利润变化比较图 (9) 图14.纸浆制造业月度销售毛利率图 (9) 图15.纸浆制造业月度累计税前净资产收益率图 (10) 图16.纸浆制造业固定资产月度环比增幅图 (10) 图17.造纸行业月度总资产规模图 (10) 图18.造纸行业月度累计销售收入和利润变化比较图 (11) 图19.造纸行业月度销售毛利率图 (11) 图20.造纸行业月度累计税前净资产收益率图 (11) 图21.造纸行业固定资产月度环比增幅图 (12) 图22.纸制品制造业月度总资产规模图 (12) 图23.纸制品制造业月度累计销售收入和利润变化比较图 (12) 图24.纸制品制造业月度销售毛利率图 (13) 图25.纸制品制造业月度累计税前净资产收益率图 (13) 图26.纸制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月度环比增幅图 (13) 图27.造纸细分行业月度销售毛利率比较图 (14) 图28.造纸细分行业月度累计税前净资产收益率比较图 (14) 表1.造纸行业资产利用率指标表 (6) 表2.造纸行业平均绩效指标表 (7)

蛋鸡行业三十年发展成就综述

蛋鸡行业三十年发展成就综述 改革开放的30 年,是我国畜牧业生产基础条件不断改善、生产方式快速转变的30 年,是畜牧业生产向区域化、集约化、产业化和现代化不断推进的30 年,是畜牧业主导产业地位逐步确立、畜牧业经济快速腾飞的30 年。 3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步推进对畜牧业生产经营和流通体制的改革,增强了畜牧业产业组织创新能力。畜牧业发展从小到大,从追求数量增长到质量、结构、效益并重,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市场有效供应能力进一步加强。 起步于上世纪70 年代末的中国蛋鸡行业,经过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已连续21 年成为禽蛋产量最多的国家。从1985 年开始,一直位居世界禽蛋产量第一位,是中国集约化程度最高的畜牧产业。中国蛋鸡产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我国畜牧产业的快速普及与发展,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致富的有效方式。 一、祖代、父母代蛋种鸡保有量将达到历史最高我国是蛋品生产大国,在世界鸡蛋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2008 年12 月全国蛋鸡总存栏量为亿只,2008 年全国鸡蛋总产量为2045 万吨,蛋品生产量占世界鸡蛋总量40%以上。目前我国鸡蛋产量的年增长速度和总产量仍居世界第一。 二、人均消费量 目前我国蛋类总产量位于世界第一,年人均蛋类占有量也位于世界前列,鸡蛋作为优质价低的蛋白食品,具有明显的市场竟争优势,2005 年我国消费鸡蛋总量高达2900 万吨,是中国除猪肉之外的第二大蛋白蛋消费品。目前我国

人均鸡蛋年消费量为,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2007 年,我国禽蛋出口量为亿个,主要出口香港、澳门、阿曼、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根据目前绿色蛋品的消费状况,绿色蛋品的消费量约占鸡蛋总消费量的10%,未来5 年33 个大中城市绿色蛋品的需求潜量为万吨。 2、蛋品深加工和质量检测技术长足进步随着蛋品下游行业以及蛋品加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消费者对蛋品的需求进一步加大,迫切要求提高我国的蛋品加工率。目前,我国的蛋品加工技术还比较落后,企业还只是进行部分蛋品加工,大多是生产蛋白粉、蛋黄粉等低附加值产品,经济效益低。加大资金投入,开发蛋品加工技术,研制高附加值的蛋品,是我国蛋品业今后发展的重要出路。由于我国鸡蛋产量较大,通过鲜蛋的消费进一步拉动市场的空间越来越小,而且,鸡蛋具有保鲜性和易破损性等特点,不易储存和运输。因此发展大型蛋品加工企业,生产出种类多样、美味宜人的蛋品,引导市场消费升级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不断研究开发了保洁鲜蛋的生产工艺,开发全蛋液、蛋白液、蛋黄液、专用蛋液等的生产、储存、加工体系。建立了鸡蛋新鲜度、蛋壳质量、蛋内部品质、蛋与蛋制品中致病微生物(如沙门氏菌)以及特定成分(如抗生素)等的快速有效检测方法。 三、我国蛋鸡生产体系的新变化 1、养殖模式的变化 小规模大群体的饲养模式一直是蛋鸡饲养的主体,利用旧房闲舍,饲养个千儿八百,还不耽误地里农活,曾经是许多养殖户的真实写照,而如今,这种模式正逐渐被规范的规模饲养场、饲养小区、各种合作组织模式所取代,而促使饲养模式变革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一是疫病的困扰。由于原有的饲养模式饲养条件简陋,管理粗放,技术落后,极易受到疾病的侵袭,一旦发生疫情往

大学生学习动机文献综述

兰州城市学院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信息检索与应用》课程期末考试方案 兰州城市学院课程期末考试论文 学院名称:传媒学院 专业名称:教育技术学 学生姓名:周泰霖 任课教师:徐丹

大学生学习动机文献综述 一、学习动机简述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并维持学习活动、并致使其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表现为学习的志向、愿望或兴趣等, 对学习起推动作用。学习动机的主要构成成分有外来动机(学习活动是为了外部报酬、奖励或荣誉) 、内在动机(学习活动是为了学会所学的内容本身)、认识兴趣(求知欲)及成就动机。外来学习动机通过激发内部动机来发挥作用, 因此, 学习动机的培养关键在于内部动机的形成。 学习动机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动机强的大学生不但能够坚持不懈地克服各种困难, 把自己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到学习对象上, 而且能够在学习活动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最终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其总体主流来说是正确的、积极的、高效的, 大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很好地完成学业。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由于学习动机不明确或学习动机不正确, 出现盲目厌学混日子,毕业应聘无所长的现象。高等院校应根据社会的需要及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遵循学习的基本规律, 积极思考和寻求科学合理的教育对策,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及学习管理, 明确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 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 二、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动机除具备动力性、方向性、隐蔽性、复杂性等动机的一般特征外,还有大学这一人生特殊学习阶段自身的特点。 (一)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多元性。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多元性主要表现为四类: (1)报答性和附属性学习动机。 (2)自我实现和自我提高的学习动机。 (3)谋求职业和保障生活的学习动机。 (4)事业成就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和不稳定性,在同一个大学生身上也会有多种不同的学习动机同时存在,并由一种或多种学习动机起主导作用,而对于起主导作用的学习动机,又会随时问及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二)大学生学习动机的问接性。 根据肖钱瑛对华南四所大学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如分数、赞赏奖励、避免惩罚等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减弱。而间接性学习动机,如求知欲,探索、成就、创造、贡献等,将会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加强,并且,间接性学习动机是大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 (三)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职业性。 大学的学习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且职业定向相对明确,而刚进校的大~新生对于本专业的相关情况并不十分了解,随着年纪的升高和对自己专业的日益了解和喜爱,职业化的学习动机也随之强化。 (四)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功利性。 调查表明,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是应用性学科(包括外语),其次是实验、实践课,最后

数控技术发展状况及策略综述

数控技术发展状况及策略综述 摘要: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控加工已经成为国家机械化和工业 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这项技术涉及到的领域范围很多,包括机械制造技术、信息 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处理技术等新技术的使用,改变 了传统的制造业,在未来,数控加工技术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将会促使我国 制造业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数控技术;发展状况;策略;综述 对于数控系统而言,一方面由于传统数控系统的各个模块相互耦合,使得结 构变更和功能扩展异常困难;另一方面由于数控系统结构的开放程度低,其研发 过程无法充分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极大降低了数控系统的研发效率,同时 基于小团队的数控系统研发不能充分调动社会的有效资源和积极性,包括工艺过 程实现在内的各模块难以全面细致,使得开发的高端数控并不高端。我国数控行 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数控系统自身的封闭性,数控系统的不开放以及制造 工艺流程未体现等问题成为目前制约我国数控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随着先进计 算机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组件式软件技术、通过互联网手段把全社 会乃至全球的资源集中起来,有效发挥掌握工艺经验的一线人员等社会资源参与 开发和甄别成为可能。 1数控木工机械的发展现状 1.1数控木工机械发展现状 数控机床具有高精度、质量好、加工性能强、生产效率高、稳定性强等优点,并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其中木材加工行业广泛应用起数控机床,且相关 研究也在逐步深入,在近几年,我国数控木工机械发展迅速,以下将会对一些具 有代表性的数控技术进行分析。①数控木工机械硬件发展现状。当前我国木工机械硬件仍未建立起系统的体系,基本是由背景文泰垄断中低档数控镂铣机,其不 但销售软件,同时还出处全套硬件。②数控木工机械软件发展现状。当前主要是由中国台湾恩德控制了大部分高档数控镂铣机数控软件,其销售软件时通常都是 配套硬件一同销售,基本在我国大陆形成了垄断局面。③木工机械数控机床技术发展现状。当前我国的数据砂光机、数控阶段锯切设备以及数控带锯机技术等发 展极为迅速,就以砂光机为例,当前我国已成为了生产砂光机最大的国家,基本 垄断中低端砂光机市场,且逐步实现了中低端砂光机数字控制功能。 1.2数控技术发展概况 数控该技术在我国发展时间尚短,最早是将其应用在金属加工行业,从发展 至今共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①初始阶段(1958~1979),在该阶段我国生产的 数控系统可靠性不足,且应用范围极为有限;②发展阶段(1980~1993),经历 改革开放,我国有效吸收与借鉴外国优秀生产经验,并积极引进先进的数控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③缓慢发展阶段(1994至今),在 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在20世纪末我国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发展到21世纪逐 步得到了恢复,当前我国机械加工设备数控化率在85~90%范围内,其中木工机 械制造业其设备数控率约45%。 2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2.1数控车加工的应用 ①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数控车床整体的刚性很好,制造的精度极高,因此 对于尺寸强度要求较高的零件这项技术的使用十分有效;②超精密、超低表面粗

中国新能源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精)

中国新能源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https://www.360docs.net/doc/1f4876877.html,2011年12月12日09:52电源在线网 导读:中国风电资源主要是在东北、西北和内蒙古等地区,煤电资源主要在黑龙江、山西、内蒙古和甘肃西北等地。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川渝云贵以及两湖两广地区。但是电力消费的中心却是在沿海地区,所以说我国能源的产生地区和电力消费中心是不匹配的,这对电网搭设和能源的利用都具有一定的考验。 一、中国经济整体概况 1.中国经济现状 目前世界经济危机并没有改变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趋势。中国未来经济依然表现为高储蓄、高投资、高资本与高速度,如表1所示。对于中国经济的分析,主要从出口、房地产、内需三个部分剖析,这三个部分被称为中国的三驾马车,同时日益和国外接轨是中国经济的主流趋势。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平滑增长的过程,它和消费能力、需求能力紧密相关。产业弥补式的增长特性使得在对待一个产业时需要有收放自如的控制力,不能过分的打压。但是中国经济增长轨迹的变化将被缓慢启动,调整的模式具有明显的需求先导型、产业内部深化等特点。此外,中国经济将步入一个较长时期的“次高速经济增长时期”,人们原来所想象的各种增长模式大转变并非想象得那么迅猛。 表1 2009年~2013年我国GDP的增长情况(数据来源:ICTresearch,2011.08

2.重点关注的新兴战略产业领域 1新能源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包括水电、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发电、地热利用、煤的洁净利用、和新能源汽车。此外,核电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和煤层气开发、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也颇受关注。 2新材料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包括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和器件。 3信息通信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包括传感网、物联网,集成电路、平板显示、软件和信息服务,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和成套工艺等专项。 4生命科学领域:关注的对象包括转基因育种、干细胞研究,生物医药、生物育种,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新药创新、重大传染病防治。 二、新能源分类与特征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新能源定义为: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具体来说,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所以概括的说新能源的两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新技术和可再生。 世界新能源的分类可以分为三类:传统生物质能,大中型水电和新可再生能源。其中新可再生能源具体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

日本电影产业发展趋势

Japanese Film Industry Trends Japanese Economy Division Summary ? More cinema complexes mean continued high attendance and strong box office revenues. ? Animated films form the core of Japanese movies shown overseas. ? Hollywood is interested in remaking Japanese horror films. ? Broadband and DVD have expanded the market for film content reuse. 1. The Market Film attendance in Japan exceeded 160 million every year between 2001 and 2005, and box office revenues held at around ¥200 billion during the same period (Figs. 1 and 2). An increase in theaters (screens) is considered the main factor. Previously, the popularity of television was the major reason for the chronic decline in screens from a high of 7,457 in the 1960s. Fewer theaters resulted in a vicious cycle in which inconvenience and crowding drove even more customers away from movies. By 1993, only 20% (1,734 screens) remained. From 1995, however, more screens were built, reaching 2,825 by 2004 (Fig. 3). The spread of cinema complexes with multiple screens was a key factor in turning around attendance, as moviegoers liked having a range of movie choices in one location. Further, complexes located in suburban shopping areas began generating a new base of suburban customers. The gradual introduction of reserved seating (including online reservations) was another key development. Conventionally, theaters offered general admission only and sold more tickets than seats (because standing was allowed), meaning that people had to go early to wait in line for a seat. Finally, the spread of cinema chains has made it easier to circumvent major distribution companies, leading to more releases (Fig. 4) and higher attendan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