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贝叶斯模型-空间分析

层次贝叶斯模型-空间分析
层次贝叶斯模型-空间分析

1.1 层次贝叶斯模型

经典的推断分析模型、空间回归模型、空间面板模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些模型的求解完全依赖所采集的样本信息。然而,在业务实践中,在收集样本之前,研究者往往会对研究对象的变化或分布规律有一定的认识。这些认识或是来自长期积累的经验,也可能来自合理的假设。由于这些认识没有经过样本的检验,所以我们可以称之为先验知识。比如我们要研究某地某疾病月发病人数的概率分布。即使没有进行统计调查,我们根据一些定理和合理假设,也可以知道发病数服从泊松分布。甚至根据医院日常接诊的经验,可以推算出发病人数大概在哪个区间。这种情况下,对于发病人数分布形态和大致区间的认识,属于先验知识。先验知识对我们探索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会有很大的帮助。而经典的推断分析模型、空间回归模型、空间面板模型都没有利用先验知识,导致了信息利用的不充分。而本节所要谈到的层次贝叶斯模型,会结合先验知识和样本信息,对数据进行推断分析。由于层次贝叶斯模型能有效利用先验知识和样本信息,因此可以提高推断的准确度或降低抽样的成本。

(1)贝叶斯统计原理简介

在介绍层次贝叶斯模型之前,有必要首先简单阐述一下贝叶斯统计的基本原理。贝叶斯统计的基础是贝叶斯定理:

(|)()

(|)()P B A P A P A B P B = (1)

其中: ()P A 是事件A 的先验概率(例如,某专家通过经验或之前的研究得出乙肝发病率为10%,这就是一个先验概率),()P B 是事件B 发生的概率,且()0P B ≠,(|)P A B 是给出事件B 后事件A 的后验概率。(|)/()P B A P B 是事件A 发生对事件B 的支持程度,即似然函数。对(|)/()P B A P B 可以有如下的理解:设(|)/()P B A P B n =,则在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概率是不知A 是否发生的条件下的n 倍。

使用贝叶斯方法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得出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及各因素对分布的影响。要实现这一目的,首先按如下公式进行参数反演:

(|)(|)()f D Cf D f θθθ= (2)

其中,θ是待估参数,D 为观测数据()f θ为θ的先验概率密度函数,(|)f D θ为已知数据D 时,参数θ的似然函数,C 为归一化常数。(|)f D θ是参数θ的后验概率密度函数。通过(|)f D θ可以分析因素对参数分布的影响。

例1:设~(,1)X N θ,通过某批样本的样本信息和先验信息,得出:~(13,1)N t θ+。其中t 是时间。那么~(13,1)N t θ+就反映了时间对X 的某种影响规律,比如从期望意义上说,时间没推进一个单位,X 就要增长3个单位。

式(2)反映出贝叶斯统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分布的参数不再是固定值,而是随机变量,服从某种分布。得出(|D)f θ后,便可以根据如下公式得出随机变量X 的密度函数()X f x :

()(|)(|)X X f x f D p x d θθθθ∈Θ=? (3)

其中,(|)X p x θ为θ给定的条件下X 的概率密度函数,Θ为参数空间。 例2:承接例1,当0t =时,有:

2

(1)(|)]

2f D θθ-=- (4) 2

()(|)]

2X x p x θθ-=- (5) ()(|)(|)X X f x f D p x d θθθ+∞

-∞

=? (6) 注意:θ未必是一维的数,有可能是多维的参数向量。比如若将例1中的X

的分布改为:2~(,)X N μσ,则参数向量(,)θμσ=。

当待研究总体可以分为互相存在异质性的多个子总体时,就可以构建层次贝叶斯模型,对变量在更高层次上的统计特征进行描述。在层次贝叶斯模型中,一个参数的先验分布也包含着待估参数,这样的参数被称为超参数。比如,在例1中,若θ的先验分布中没有待估参数(比如~(0,10)U θ),则模型中没有超参数,模型为非层次的贝叶斯模型。若θ的先验分布中有待估参数,比如~(,)U a b θ,则a ,b 为超参数,模型为层次贝叶斯模型。对于不同的子总体,其参数θ的先

验分布类型可以是相同的,并用超参数描述。但每个子总体的参数的分布参数未必相同,需要结合样本信息进行估计。

(2)层次贝叶斯模型的构造与举例

在时空数据中,每个时空子集内的子总体,可能有着各自不同的统计特征,并且各子总体之间还可能存在着相关性。这时可以通过层次贝叶斯模型分析待研究总体的统计特征和变化规律。层次贝叶斯模型是一种特殊的层次贝叶斯模型,这种模型考虑了数据在空间或时间(或两者兼有)上的相关性和异质性。层次贝叶斯模型的一个基本架构如下:

()A it i t it B ?θαδ=+++ (7)

其中,i 为空间标记,t 为时间标记,it θ为空间中i 处,t 时刻的待估参数值,?为某种变换(如恒等变换或对数变换),α为截距项。i i i A u v =+,描述空间效应,其中i u 为空间相关性,i v 为空间异质性。t B 为时间效应,也可以分为相关性t r 和异质性两部分t s ,即t t t B r s =+。it δ为时空交互效应。当有些效应不明显时,可以在模型中排除相应的项。在这一基本模型之上,还可以考虑不同时空尺度的影响,以及其他协变量的影响。在模型中的诸项,都需要为其指定先验分布。先验分布的指定,依赖于已知的信息和各种模型。

例3:一个简单的层次贝叶斯模型。设i Z 是某地区i 患有某种疾病的人数。i Z 的先验分布是参数为i λ的泊松分布。其中i i i E r λ=,i E 为地区i 总人口期望值,i r 为地区i 该种疾病的发生率。i r 的先验分布为对数正态分布,参数为i μ和2i σ,即2ln ~(,)i i i r N μσ。构建层次贝叶斯模型:

lnr i i i u v α=++ (8)

其中,α为截距项,先验分布为(0,1)U 。i v 描述空间相关性。其先验分布指定如下:

2~(0,)i u N κ (9)

21

1

1|~(,

)n ij j

j i j n n ij ij

j j w u u u N w w κ===∑∑∑ (10) 其中,ij w 为空间权重矩阵因子。这里使用了条件自回归(Conditional Auto Regressive ,CAR )模型。i v 描述空间异质性,先验分布为2(0,)N σ。21/κ,21/σ的先验分布都是(0.001,0.001)Gamma 。

例4:具有不同空间尺度的层次贝叶斯模型。设:

11~()it it X Poisson θ,22~()jt jt X Poisson θ

其中,i ,j 为地点标记,t 为时间标记,下标1表示较小的空间尺度(如区县),简称水平1。下标2表示较大的空间尺度(如地市),简称水平2。两种不同的空间尺度之间存在嵌套关系,即对于任意区域i ,总存在区域j ,使i 是j 的一部分。构建层次贝叶斯模型:

1112112ln it i j t it jt i j i j

A A

B θαδδ∈∈=+++++ (11)

22222ln jt j t jt A B θαδ=+++ (12)

其中,1α和2α为截距项,1i A 和2j A 分别是水平1和水平2的空间效应。111i i i A u v =+,222j j j A u v =+。1i u 和2j u 分别是水平1和水平2的空间相关性,1i v 和2j v 分别是水平1和水平2的空间的空间异质性。2j i j

A ∈是水平2作用在水平1

上的空间背景效应。222j j j i j i j i j A u v ∈∈∈=+,2j i j u ∈和2j i j

v ∈分别是水平2作用在水平1上的

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

1t B 和2t B 分别是水平1和水平2的时间效应。1it δ和2jt δ分别是水平1和水平2上的时空交互效应。222jt jt jt i j i j i j u u δ∈∈∈=+,2jt i j u ∈和2jt i j

u ∈分别是水

平2作用于水平1的随时间变化的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各变量的的先验分布如下:

空间相关性和时空交互项的先验分布:

层次贝叶斯模型-空间分析

1.1 层次贝叶斯模型 经典的推断分析模型、空间回归模型、空间面板模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些模型的求解完全依赖所采集的样本信息。然而,在业务实践中,在收集样本之前,研究者往往会对研究对象的变化或分布规律有一定的认识。这些认识或是来自长期积累的经验,也可能来自合理的假设。由于这些认识没有经过样本的检验,所以我们可以称之为先验知识。比如我们要研究某地某疾病月发病人数的概率分布。即使没有进行统计调查,我们根据一些定理和合理假设,也可以知道发病数服从泊松分布。甚至根据医院日常接诊的经验,可以推算出发病人数大概在哪个区间。这种情况下,对于发病人数分布形态和大致区间的认识,属于先验知识。先验知识对我们探索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会有很大的帮助。而经典的推断分析模型、空间回归模型、空间面板模型都没有利用先验知识,导致了信息利用的不充分。而本节所要谈到的层次贝叶斯模型,会结合先验知识和样本信息,对数据进行推断分析。由于层次贝叶斯模型能有效利用先验知识和样本信息,因此可以提高推断的准确度或降低抽样的成本。 (1)贝叶斯统计原理简介 在介绍层次贝叶斯模型之前,有必要首先简单阐述一下贝叶斯统计的基本原理。贝叶斯统计的基础是贝叶斯定理: (|)() (|)()P B A P A P A B P B = (1) 其中: ()P A 是事件A 的先验概率(例如,某专家通过经验或之前的研究得出乙肝发病率为10%,这就是一个先验概率),()P B 是事件B 发生的概率,且()0P B ≠,(|)P A B 是给出事件B 后事件A 的后验概率。(|)/()P B A P B 是事件A 发生对事件B 的支持程度,即似然函数。对(|)/()P B A P B 可以有如下的理解:设(|)/()P B A P B n =,则在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概率是不知A 是否发生的条件下的n 倍。 使用贝叶斯方法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得出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及各因素对分布的影响。要实现这一目的,首先按如下公式进行参数反演: (|)(|)()f D Cf D f θθθ= (2)

基于朴素贝叶斯模型的两类问题分类

基于朴素贝叶斯模型的两类问题分类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加深对统计判决与概率密度估计基本思想、方法的认识,了解影响Bayes分类器性能的因素,掌握基于Bayes决策理论的随机模式分类的原理和方法,并理解ROC曲线的意义 二、实验内容 通过Bayes决策理论的分类器,从给定样本集选择训练集以及测试集进行训练并分类,用matlab实现,绘制ROC曲线,得到最优的分类阈值 三、实验原理 Bayes分类器的基本思想是依据类的概率、概密,按照某种准则使分类结果从统计上讲是最佳的。换言之,根据类的概率、概密将模式空间划分成若干个子空间,在此基础上形成模式分类的判决规则。准则函数不同,所导出的判决规则就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使用哪种准则或方法应根据具体问题来确定 朴素贝叶斯的一个基本假设是所有特征在类别已知的条件下是相互独立的,即 p(x│w_i )=p(x_1,x_2,...,x_d│w_i )=∏_(j=1)^d?〖p(x_j│w_i ) 〗 在构建分类器时,只需要逐个估计出每个类别的训练样本在每一维上的分布形式,就可以得到每个类别的条件概率密度,大大减少了需要估计的参数的数量。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可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样本在每一维特征上的分布形式,最常用的一种假设是每一个类别的样本都服从各维特征之间相互独立的高斯分布,即 p(x│w_i )=∏_(j=1)^d?〖p(x_j│w_i )=∏_(j=1)^d?{1/(√2πσ_ij ) exp[-(x_j-μ_ij )^2/(2σ_ij )] } 〗 式中u_ij--第i类样本在第j维特征上的均值 σ_ij--相应的方差 可以得到对数判别函数: 〖g〗_i (x)=ln?〖p(x│w_i )〗+ln?P(w_i ) =∑_(j=1)^d?[-1/2 ln?2π-ln?〖σ_ij 〗-(x_j-μ_ij )^2/(2σ_ij )] +ln?P(w_i )=-d/2 ln?2π-∑_(j=1)^d?ln?〖σ_ij-∑_(j=1)^d?〖(x_j-μ_ij )^2/(2σ_ij )+〗〗ln?P(w_i ) 其中的第1项与类别无关,可以忽略,由此得到判别函数: 〖g〗_i (x)=ln?P(w_i )-∑_(j=1)^d?ln?〖σ_ij-∑_(j=1)^d?(x_j-μ_ij )^2/(2σ_ij )〗 四、实验步骤 1、用给定的两类样本集,各选取前400个作为训练样本,通过调用MATLAB工具箱的NaiveBayes类的fit函数训练分类器 2、通过1得到的训练器,选取样本集后100个样本作为测试样本,得到分类结果。 3、对测试集的分类结果进行统计,计算正确率。 4、绘制相应的ROC曲线 五、实验代码 function [Train,TrainLabel] = getTrain(c1,c2) %UNTITLED 得到训练样本 % 根据给定两类样本集各选取前400行样本作为训练样本 c1 = c1(1:400,:);

贝叶斯空间计量模型

贝叶斯空间计量模型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贝叶斯空间计量模型一、采用贝叶斯空间计量模型的原因 残差项可能存在异方差,而ML估计方法的前提是同方差,因此,当残差项存在异方差时,采用ML方法估计出的参数结果不具备稳健性。二、贝叶斯空间计量模型的估计方法 (一)待估参数 对于空间计量模型(以空间自回归模型为例) 假设残差项是异方差的,即 上述模型需要估计的参数有: 共计n+2个参数,存在自由度问题,难以进行参数检验。 服从自由度为r的卡方分布。如为此根据大数定律,增加了新的假设:v i 此以来,待估参数将减少为3个。 (二)参数估计方法 采用MCMC(MarkovChainMonteCarlo)参数估计思想,具体的抽样方法选择吉布斯抽样方法(Gibbssamplingapproach) 在随意给定待估参数一个初始值之后,开始生成参数的新数值,并根据新数值生成其他参数的新数值,如此往复,对每一个待估参数,将得到一组生成的数值,根据该组数值,计算其均值,即为待估参数的贝叶斯估计值。 三、贝叶斯空间计量模型的类型 空间自回归模型far_g()

空间滞后模型(空间回归自回归混合模型)sar_g() 空间误差模型sem_g() 广义空间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sac_g() 四、贝叶斯空间模型与普通空间模型的选择标准 首先按照参数显着性,以及极大似然值,确定普通空间计量模型的具体类型,之后对于该确定的类型,再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采用贝叶斯估计方法。 标准一:对普通空间计量模型的残差项做图,观察参数项是否是正态分布,若非正态分布,则考虑使用贝叶斯方法估计。 技巧:r=30的贝叶斯估计等价于普通空间计量模型估计,此时可以做出v的分布图,观察其是否基本等于1,若否,则应采用贝叶斯估计方法。 标准二:若按标准一发现存在异方差,采用贝叶斯估计后,如果参数结果与普通空间计量方法存在较大差异,则说明采用贝叶斯估计是必要的。 例1:选举投票率普通SAR与贝叶斯SAR对比: loadelect.dat; loadford.dat; y=elect(:,7)./elect(:,8); x1=elect(:,9)./elect(:,8); x2=elect(:,10)./elect(:,8); x3=elect(:,11)./elect(:,8);

第五章贝叶斯估计

第五章贝叶斯统计 5.1 简介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知道了大量的不同的概率模型,并且我们前面已经讨论了如何用它们去拟合数据等等。前面我们讨论了如何利用各种先验知识,计算MAP参数来估计θ=argmax p(θ|D)。同样的,对于某种特定的请况,我们讨论了如何计算后验的全概率p(θ|D)和后验的预测概率密度p(x|D)。当然在以后的章节我们会讨论一般请况下的算法。 5.2 总结后验分布 后验分布总结关于未知变量θ的一切数值。在这一部分,我们讨论简单的数,这些数是可以通过一个概率分布得到的,比如通过一个后验概率分布得到的数。与全面联接相比,这些统计汇总常常是比较容易理解和可视化。 5.2.1最大后验估计 通过计算后验的均值、中值、或者模型可以轻松地得到未知参数的点估计。在5.7节,我们将讨 论如何利用决策理论从这些模型中做出选择。典型的后验概率均值或者中值是估计真实值的恰当选择,并且后验边缘分布向量最适合离散数值。然而,由于简化了优化问题,算法更加高效,后验概率模型,又名最大后验概率估计成为最受欢迎的模型。另外,通过对先验知识的取对数来正 则化后,最大后验概率可能被非贝叶斯方法解释(详情参考6.5节)。 最大后验概率估计模型在计算方面该方法虽然很诱人,但是他有很多缺点,下面简答介绍一下。在这一章我们将更加全面的学习贝叶斯方法。 图5.1(a)由双峰演示得到的非典型分布的双峰分布,其中瘦高蓝色竖线代表均值,因为他接近 大概率,所以对分布有个比较好的概括。(b)由伽马绘图演示生成偏态分布,它与均值模型完全不同。 5.2.1.1 无法衡量不确定性 最大后验估计的最大的缺点是对后验分布的均值或者中值的任何点估计都不能够提供一个不确定性的衡量方法。在许多应用中,知道给定估计值的置信度非常重要。我们在5.22节将讨论给出后验估计置信度的衡量方法。 5.2.1.2 深耕最大后验估计可能产生过拟合

贝叶斯分类

朴素贝叶斯分类 先上问题吧,我们统计了14天的气象数据(指标包括outlook,temperature,humidity,windy),并已知这些天气是否打球(play)。如果给出新一天的气象指标数 据:sunny,cool,high,TRUE,判断一下会不会去打球。 这个问题可以用决策树的方法来求解,当然我们今天讲的是朴素贝叶斯法。这个一”打球“还是“不打球”是个两类分类问题,实际上朴素贝叶斯可以没有任何改变地解决多类分类问题。决策树也一样,它们都是有导师的分类方法。 朴素贝叶斯模型有两个假设:所有变量对分类均是有用的,即输出依赖于所有的属性;这些变量是相互独立的,即不相关的。之所以称为“朴素”,就是因为这些假设从未被证实过。 注意上面每项属性(或称指标)的取值都是离散的,称为“标称变量”。 step1.对每项指标分别统计:在不同的取值下打球和不打球的次数。

step2.分别计算在给定“证据”下打球和不打球的概率。 这里我们的“证据”就是sunny,cool,high,TRUE,记为E, E1=sunny,E2=cool,E3=high,E4=TRUE。 A、B相互独立时,由: 得贝叶斯定理: 得: 又因为4个指标是相互独立的,所以 我们只需要比较P(yes|E)和P(no|E)的大小,就可以决定打不打球了。所以分母P(E)实际上是不需要计算的。 P(yes|E)*P(E)=2/9×3/9×3/9×3/9×9/14=0.0053 P(no|E)*P(E)=3/5×1/5×4/5×3/5×5/14=0.0206 所以不打球的概率更大。 零频问题 注意table 2中有一个数据为0,这意味着在outlook为overcast的情况下,不打球和概率为0,即只要为overcast就一定打球,这违背了朴素贝叶斯的基本假设:输出依赖于所有的属性。 数据平滑的方法很多,最简单最古老的是拉普拉斯估计(Laplace estimator)--即为table2中的每个计数都加1。它的一种演变是每个计数都u(0

贝叶斯空间计量模型

贝叶斯空间计量模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贝叶斯空间计量模型 一、采用贝叶斯空间计量模型的原因 残差项可能存在异方差,而ML估计方法的前提是同方差,因此,当残差项存在异方差时,采用ML方法估计出的参数结果不具备稳健性。 二、贝叶斯空间计量模型的估计方法 (一)待估参数 对于空间计量模型(以空间自回归模型为例) 假设残差项是异方差的,即 上述模型需要估计的参数有: 共计n+2个参数,存在自由度问题,难以进行参数检验。 为此根据大数定律,增加了新的假设:v i服从自由度为r的卡方分布。如此以来,待估参数将减少为3个。 (二)参数估计方法 采用MCMC(Markov Chain Monte Carlo)参数估计思想,具体的抽样方法选择吉布斯抽样方法(Gibbs sampling approach) 在随意给定待估参数一个初始值之后,开始生成参数的新数值,并根据新数值生成其他参数的新数值,如此往复,对每一个待估参数,将得到一组生成的数值,根据该组数值,计算其均值,即为待估参数的贝叶斯估计值。

三、贝叶斯空间计量模型的类型 空间自回归模型 far_g() 空间滞后模型(空间回归自回归混合模型) sar_g() 空间误差模型 sem_g() 广义空间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 sac_g() 四、贝叶斯空间模型与普通空间模型的选择标准 首先按照参数显着性,以及极大似然值,确定普通空间计量模型的具体类型,之后对于该确定的类型,再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采用贝叶斯估计方法。 标准一:对普通空间计量模型的残差项做图,观察参数项是否是正态分布,若非正态分布,则考虑使用贝叶斯方法估计。 技巧:r=30的贝叶斯估计等价于普通空间计量模型估计,此时可以做出v的分布图,观察其是否基本等于1,若否,则应采用贝叶斯估计方法。 标准二:若按标准一发现存在异方差,采用贝叶斯估计后,如果参数结果与普通空间计量方法存在较大差异,则说明采用贝叶斯估计是必要的。 例1:选举投票率普通SAR与贝叶斯SAR对比: load ; load ; y=elect(:,7)./elect(:,8);

贝叶斯决策模型及实例分析

贝叶斯决策模型及实例分析 一、贝叶斯决策的概念 贝叶斯决策,是先利用科学试验修正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在采用期望效用最大等准则来确定最优方案的决策方法。 风险型决策是根据历史资料或主观判断所确定的各种自然状态概率(称为先验概率),然后采用期望效用最大等准则来确定最优决策方案。这种决策方法具有较大的风险,因为根据历史资料或主观判断所确定的各种自然状态概率没有经过试验验证。为了降低决策风险,可通过科学试验(如市场调查、统计分析等)等方法获得更多关于自然状态发生概率的信息,以进一步确定或修正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然后在利用期望效用最大等准则来确定最优决策方案,这种先利用科学试验修正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在采用期望效用最大等准则来确定最优方案的决策方法称为贝叶斯决策方法。 二、贝叶斯决策模型的定义 贝叶斯决策应具有如下内容 贝叶斯决策模型中的组成部分: ) ( ,θ θP S A a及 ∈ ∈。概率分布S P∈ θ θ) (表示决策 者在观察试验结果前对自然θ发生可能的估计。这一概率称为先验分布。 一个可能的试验集合E,E e∈,无情报试验e0通常包括在集合E之内。 一个试验结果Z取决于试验e的选择以Z0表示的结果只能是无情报试验e0的结果。 概率分布P(Z/e,θ),Z z∈表示在自然状态θ的条件下,进行e试验后发生z结果的概

率。这一概率分布称为似然分布。 c 以及定义在后果集合C的效用函数u(e,Z,a,θ)。 一个可能的后果集合C,C 每一后果c=c(e,z,a,θ)取决于e,z,a和θ。.故用u(c)形成一个复合函数u{(e,z,a,θ)},并可写成u(e,z,a,θ)。 三、贝叶斯决策的常用方法 3.1层次分析法(AHP) 在社会、经济和科学管理领域中,人们所面临的常常是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众多因素组成的复杂问题时,需要把所研究的问题层次化。所谓层次化就是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影响和隶属关系将所有因素按若干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 3.1.1层次分析模型 最高层:表示解决问题的目的,即层次分析要达到的目标。 中间层:表示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因素,准则和策略等中间层可分为若干子层,如准则层,约束层和策略层等。 最低层:表示事项目标而供选择的各种措施,方案和政策等。 3.1.2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l)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在深入分析研究的问题后,将问题中所包括的因素分为不同层次,如目标层、指标层和措施层等并画出层次结构图表示层次的递阶结构和相邻两层因素的从属关系。 (2) 构造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元素的值表示人们对各因素关于目标的相对重要性的认识。在相邻的两个层次中,高层次为目标,低层次为因素。 (3)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W经过归一化后即为各因素关于目标的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利用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可求CI和CR值,当CR<0.1时,认为层次单排序的结果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需要调整判断矩阵的各元素的取值。 (4) 层次总排序 计算某一层次各因素相对上一层次所有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称为层次总排序。由于层次总排序过程是从最高层到最低层逐层进行的,而最高层是总目标,所以,层次总排序也是计算某一层次各因素相对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 设上一层次A包含m个因素A1,A2,…,A m其层次总排序的权值分别为a1,a2,…,a m;下一层次B包含n个因素B1,B2,…,B n,它们对于因素A j(j=1,2,…,m)的层次单排序权值分别为:b1j,b2j,…,b nj(当B k与A j无联系时,b kj=0),则B层次总排序权值可按下表计算。 层次总排序权值计算表

贝叶斯空间计量模型

贝叶斯空间计量模型 一、采用贝叶斯空间计量模型的原因 残差项可能存在异方差,而ML 估计方法的前提是同方差,因此,当残差项存在异方差时,采用ML 方法估计出的参数结果不具备稳健性。 二、贝叶斯空间计量模型的估计方法 (一)待估参数 对于空间计量模型(以空间自回归模型为例) ερ+=Wy y 假设残差项是异方差的,即 ),,() ,0(~212n v v v diag V V N =σε 上述模型需要估计的参数有: n v v v 21σ ρ 共计n+2个参数,存在自由度问题,难以进行参数检验。 为此根据大数定律,增加了新的假设:v i 服从自由度为r 的卡方分布。如此以来,待估参数将减少为3个。

(二)参数估计方法 采用MCMC(Markov Chain Monte Carlo)参数估计思想,具体的抽样方法选择吉布斯抽样方法(Gibbs sampling approach)在随意给定待估参数一个初始值之后,开始生成参数的新数值,并根据新数值生成其他参数的新数值,如此往复,对每一个待估参数,将得到一组生成的数值,根据该组数值,计算其均值,即为待估参数的贝叶斯估计值。 三、贝叶斯空间计量模型的类型 空间自回归模型far_g() 空间滞后模型(空间回归自回归混合模型)sar_g() 空间误差模型sem_g() 广义空间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sac_g() 四、贝叶斯空间模型与普通空间模型的选择标准 首先按照参数显著性,以及极大似然值,确定普通空间计量模型的具体类型,之后对于该确定的类型,再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采用贝叶斯估计方法。 标准一:对普通空间计量模型的残差项做图,观察参数项是否是正态分布,若非正态分布,则考虑使用贝叶斯方法估计。 技巧:r=30的贝叶斯估计等价于普通空间计量模型估计,此时可以做出v的分布图,观察其是否基本等于1,若否,则应

贝叶斯预测模型

贝叶斯预测模型 贝叶斯预测模型的概述 贝叶斯预测模型是运用贝叶斯统计进行的一种预测.贝叶斯统计不同于一般的统计方法,其不仅利用模型信息和数据信息,而且充分利用先验信息。 托马斯·贝叶斯(Thomas Bayes)的统计预测方法是一种以动态模型为研究对象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在做统计推断时,一般模式是: 先验信息+总体分布信息+样本信息→后验分布信息 可以看出贝叶斯模型不仅利用了前期的数据信息,还加入了决策者的经验和判断等信息,并将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结合起来,对异常情况的发生具有较多的灵活性。这里以美国1960—2005年的出口额数据为例,探讨贝叶斯统计预测方法的应用。 [编辑] Bayes预测模型及其计算步骤 此处使用常均值折扣模型,这种模型应用广泛而且简单,它体现了动态现行模型的许多基本概念和分析特性。 常均值折扣模型 对每一时刻t常均值折模型记为DLM{1,1,V,δ},折扣因子δ,O<δ

推论2:μt的后验分布()~N [m t,C t],其中m t = m t? 1 + A t e t,C t = A T v t,A t = R t / Q t,e t = y t? f t 由于Rt=Ct-1+Wt=Ct-1/δ,故有W? t = C t? 1(δ? 1? 1) 其计算步骤为: (1)R t = C? t/ δ;(2)Q t = R t + V; (3)A t = R t / Q t;(4)f t? 1 = m t? 1; (5)e t? y t? f t? 1;(6)C t = A t V; (7)m t? m t? 1 + A t e t [编辑] 计算实例 根据The SAS System for Windows 9.0所编程序,对美国出口额(单位:十亿元)变化进行了预测。选取常均值折扣模型和抛物线回归模型。 美国出口额的预测,预测模型的初始信息为m0=304,Co=72,V=0.Ol,δ=0.8得到的1960—2006年的预测结果。见表2中给出了预测的部分信息(1980—2006年的预测信息)。

贝叶斯分类多实例分析总结

用于运动识别的聚类特征融合方法和装置 提供了一种用于运动识别的聚类特征融合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将从被采集者的加速度信号 中提取的时频域特征集的子集内的时频域特征表示成以聚类中心为基向量的线性方程组;通过求解线性方程组来确定每组聚类中心基向量的系数;使用聚类中心基向量的系数计算聚类中心基向量对子集的方差贡献率;基于方差贡献率计算子集的聚类中心的融合权重;以及基于融合权重来获得融合后的时频域特征集。 加速度信号 →时频域特征 →以聚类中心为基向量的线性方程组 →基向量的系数 →方差贡献率 →融合权重 基于特征组合的步态行为识别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特征组合的步态行为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用户在行为状态下身体的运动加速度信息;从上述运动加速度信息中计算各轴的峰值、频率、步态周期和四分位差及不同轴之间的互相关系数;采用聚合法选取参数组成特征向量;以样本集和步态加速度信号的特征向量作为训练集,对分类器进行训练,使的分类器具有分类步态行为的能力;将待识别的步态加速度信号的所有特征向量输入到训练后的分类器中,并分别赋予所属类别,统计所有特征向量的所属类别,并将出现次数最多的类别赋予待识别的步态加速度信号。实现简化计算过程,降低特征向量的维数并具有良好的有效性的目的。 传感器 →样本及和步态加速度信号的特征向量作为训练集 →分类器具有分类步态行为的能力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核心网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核心网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该方法从核心网的故障受理中心采集包含有告警信息和故障类型的原始数据并生成样本数据,之后存储到后备训练数据集中进行积累,达到设定的阈值后放入训练数据集中;运用贝叶斯网络算法对训练数据集中的样本数据进行计算,构造贝叶斯网络分类器;从核心网的网络管理系统采集含有告警信息的原始数据,经贝叶斯网络分类器计算获得告警信息对应的故障类型。本发明,利用贝叶斯网络分类器构建故障诊断系统,实现了对错综复杂的核心网故障进行智能化的系统诊断功能,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活性,并且该系统构建于网络管理系统之上,易于实施,对核心网综合信息处理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告警信息和故障类型 →训练集 —>贝叶斯网络分类器

空间计量

空间经济计量和普通计量的区别: (1)设立的地区数据模型中存在空间异质性; (2)观测中存在空间依赖性 空间异质性,即空间差异性,是指每一个空间区位上的事物和现象都具有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特点。从统计学的角度看,空间异质性是指研究对象在空间上非平稳,这违背了经典统计学所要求的所有样本都来源于同一总体的假设 空间依赖性(其较弱形式是空间关联)是事物和现象在空间上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是实物和现象本身所固有的属性,是地理空间现象和空间过程的本质特征。 地理学第一定律:任何事物在空间上都是关联的;距离越近。关系程度就越强;距离越远。关系程度就越弱 Moran指数可以看做是观测值与它的空间滞后之间的相关系数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主要有空间误差和空间滞后模型,这两者都属于空间自回归模型 理论空间计量经济学主要研究空间圈中的设定及如何运用。改造和发展数理统计的方法,使之成为测量空间随机经济关系的特殊方法,包括各类空间自回归模型——特别是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的设定。估计和检验方法 应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空间经济理论指导下,以反映湿湿的空间数据为依据,用经济计量方法研究空间经济数学模型的实用化或探索实证空间经济规律,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方法应用及软件平台开发 空间滞后模型通过引入变量的空间滞后形式,将一个空间位置上的变化与周边邻居位置上的变量联系在一起,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由于空间扩散、空间溢出等相互作用造成的空间依赖;而空间误差模型通过将误差项设定为某种空间过程(如空间自回归)的形式,能够将由于测量误差等原因造成的冗余空间依赖加以显示表达 局域地理溢出指位于一个区域的企业的生产过程仅仅受益于该地区知识的积累,在这种情况下,将出现经济行为的不平衡空间分布及经济增长的趋势(发散);全域地理溢出指一个区域的知识积累将提高不管位于什么地方或区位的所有企业的生产力 分别计算出LM LAG R-LM LAG LM err R- LM err 如果LM LAG显著而LM err不显著,则用空间滞后模型;如果LM LAG不显著而LM err显著,则用空间误差模型;如果两个在统计上都显著,则由R- LM err R-LM LAG的显著性决定

贝叶斯预测方法

贝叶斯预测模型的概述 贝叶斯预测模型是运用贝叶斯统计进行的一种预测。贝叶斯统计不同于一般的统计方法,其不仅利用模型信息和数据信息,而且充分利用先验信息。 托马斯·贝叶斯(Thomas Bayes)的统计预测方法是一种以动态模型为研究对象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在做统计推断时,一般模式是: 先验信息+总体分布信息+样本信息→后验分布信息 可以看出贝叶斯模型不仅利用了前期的数据信息,还加入了决策者的经验和判断等信息,并将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结合起来,对异常情况的发生具有较多的灵活性。这里以美国1960—2005年的出口额数据为例,探讨贝叶斯统计预测方法的应用。 Bayes预测模型及其计算步骤 此处使用常均值折扣模型,这种模型应用广泛而且简单,它体现了动态现行模型的许多基本概念和分析特性。 常均值折扣模型 对每一时刻t常均值折模型记为DLM{1,1,V,δ},折扣因子δ,O<δ

推论2:μt的后验分布()~N [m t,C t],其中f t = m t? 1,Q t = R t + V。 由于Rt=Ct-1+Wt=Ct-1/δ,故有W?t = C t? 1(δ? 1? 1) W 其计算步骤为: (1)R t = C?t / δ; (2)Q t = R t + V; (3)A t = R t / Q t; (4)f t? 1 = m t? 1; (5)e t?y t?f t? 1; (6)C t = A t V; (7)m t?m t? 1 + A t e t 计算实例 根据The SAS System for Windows 9.0所编程序,对美国出口额(单位:十亿元)变化进行了预测。选取常均值折扣模型和抛物线回归模型。 美国出口额的预测,预测模型的初始信息为m0=304,Co=72,V=0。Ol,δ=0。8得到的1960—2006年的预测结果。见表2中给出了预测的部分信息(1980—2006年的预测信息)。 通过The SAS System for Windows 9.0软件回归分析得到抛物线预测方程: 表示年份见表3给出了1980-2006年的预测信息。 计算结果分析 对预测结果的准确度采用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分析。公式如下: 根据表l和表2对1980-2005年出口额的预测结果可知,常均值折扣模型所得结果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8。1745%,而由抛物线回归模型所得结果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为9。5077%。由此可见这组数据中,使用贝叶斯模型预测的结果更为精确。

贝叶斯分类算法

最近在面试中,除了基础& 算法& 项目之外,经常被问到或被要求介绍和描述下自己所知道的几种分类或聚类算法,而我向来恨对一个东西只知其皮毛而不得深入,故写一个有关聚类& 分类算法的系列文章以作为自己备试之用(尽管貌似已无多大必要,但还是觉得应该写下以备将来常常回顾思考)。行文杂乱,但侥幸若能对读者也起到一定帮助,则幸甚至哉。 本分类& 聚类算法系列借鉴和参考了两本书,一本是Tom M.Mitchhell所著的机器学习,一本是数据挖掘导论,这两本书皆分别是机器学习& 数据挖掘领域的开山or杠鼎之作,读者有继续深入下去的兴趣的话,不妨在阅读本文之后,课后细细研读这两本书。除此之外,还参考了网上不少牛人的作品(文末已注明参考文献或链接),在此,皆一一表示感谢。 本分类& 聚类算法系列暂称之为Top 10 Algorithms in Data Mining,其中,各篇分别有以下具体内容: 1. 开篇:决策树学习Decision Tree,与贝叶斯分类算法(含隐马可夫模型HMM); 2. 第二篇:支持向量机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与神经网络ANN; 3. 第三篇:待定... 说白了,一年多以前,我在本blog内写过一篇文章,叫做:数据挖掘领域十大经典算法初探(题外话:最初有个出版社的朋友便是因此文找到的我,尽管现在看来,我离出书日期仍是遥遥无期)。现在,我抽取其中几个最值得一写的几个算法每一个都写一遍,以期对其有个大致通透的了解。 OK,全系列任何一篇文章若有任何错误,漏洞,或不妥之处,还请读者们一定要随时不吝赐教& 指正,谢谢各位。 基础储备:分类与聚类 在讲具体的分类和聚类算法之前,有必要讲一下什么是分类,什么是聚类,都包含哪些具体算法或问题。 常见的分类与聚类算法 简单来说,自然语言处理中,我们经常提到的文本分类便就是一个分类问题,一般的模式分类方法都可用于文本分类研究。常用的分类算法包括:朴素的贝叶斯分类算法(native Bayesian classifier)、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分类器,k-最近邻法(k-nearest neighbor,

(2)判别模型、生成模型与朴素贝叶斯方法

判别模型、生成模型与朴素贝叶斯方法 JerryLead csxulijie@https://www.360docs.net/doc/1f904263.html, 2011年3月5日星期六1判别模型与生成模型 上篇报告中提到的回归模型是判别模型,也就是根据特征值来求结果的概率。形式化表示为p(y|x;θ),在参数θ确定的情况下,求解条件概率p(y|x)。通俗的解释为在给定特征后预测结果出现的概率。 比如说要确定一只羊是山羊还是绵羊,用判别模型的方法是先从历史数据中学习到模型,然后通过提取这只羊的特征来预测出这只羊是山羊的概率,是绵羊的概率。换一种思路,我们可以根据山羊的特征首先学习出一个山羊模型,然后根据绵羊的特征学习出一个绵羊模型。然后从这只羊中提取特征,放到山羊模型中看概率是多少,再放到绵羊模型中看概率是多少,哪个大就是哪个。形式化表示为求p(x|y)(也包括p(y)),y是模型结果,x是特征。 利用贝叶斯公式发现两个模型的统一性: 由于我们关注的是y的离散值结果中哪个概率大(比如山羊概率和绵羊概率哪个大),而并不是关心具体的概率,因此上式改写为: 其中p(x|y)称为后验概率,p(y)称为先验概率。 由p(x|y)? p(y)=p(x,y),因此有时称判别模型求的是条件概率,生成模型求的是联合概率。 常见的判别模型有线性回归、对数回归、线性判别分析、支持向量机、boosting、条件随机场、神经网络等。 常见的生产模型有隐马尔科夫模型、朴素贝叶斯模型、高斯混合模型、LDA、Restricted Boltzmann Machine等。 这篇博客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两个模型: https://www.360docs.net/doc/1f904263.html,/home.php?mod=space&uid=248173&do=blog&id=227964

层次贝叶斯模型-空间分析

f(r |D)二Cf (D |Rf (巧 (2) 1.1层次贝叶斯模型 经典的推断分析模型、空间回归模型、空间面板模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这 些模型的求解完全依赖所采集的样本信息。 然而,在业务实践中,在收集样本之 前,研究者往往会对研究对象的变化或分布规律有一定的认识。 这些认识或是来 自长期积累的经验,也可能来自合理的假设。由于这些认识没有经过样本的检验, 所以我们可以称之为先验知识。比如我们要研究某地某疾病月发病人数的概率分 布。即使没有进行统计调查,我们根据一些定理和合理假设, 也可以知道发病数 服从泊松分布。甚至根据医院日常接诊的经验,可以推算出发病人数大概在哪个 区间。这种情况下,对于发病人数分布形态和大致区间的认识,属于先验知识。 先验知识对我们探索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会有很大的帮助。而经典的推断分析模 型、空间回归模型、空间面板模型都没有利用先验知识, 导致了信息利用的不充 分。而本节所要谈到的层次贝叶斯模型, 会结合先验知识和样本信息,对数据进 行推断分析。由于层次贝叶斯模型能有效利用先验知识和样本信息, 因此可以提 高推断的准确度或降低抽样的成本。 (1)贝叶斯统计原理简介 在介绍层次贝叶斯模型之前,有必要首先简单阐述一下贝叶斯统计的基本原 理。贝叶斯统计的基础是贝叶斯定理: 其中:P(A)是事件A 的先验概率(例如,某专家通过经验或之前的研究得 出乙肝发病率为10%,这就是一个先验概率),P(B)是事件B 发生的概率,且 P(B)=O ,P(A|B)是给出事件B 后事件A 的后验概率。P(B|A)/P(B)是事件A 发生对事件B 的支持程度,即似然函数。对 P(B|A)/P(B)可以有如下的理解: 设P(B|A)/P(B)二n ,贝恠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概率是不知A 是 否发生的条件下的n 倍。 使用贝叶斯方法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得出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及各因素 对分布的影响。要实现这一目的,首先按如下公式进行参数反演: P(A|B)二 P(B | A)P(A) P?B) (1)

贝叶斯分类器工作原理

贝叶斯分类器工作原理原理 贝叶斯分类器是一种比较有潜力的数据挖掘工具,它本质上是一 种分类手段,但是它的优势不仅仅在于高分类准确率,更重要的是,它会通过训练集学习一个因果关系图(有向无环图)。如在医学领域,贝叶斯分类器可以辅助医生判断病情,并给出各症状影响关系,这样医生就可以有重点的分析病情给出更全面的诊断。进一步来说,在面对未知问题的情况下,可以从该因果关系图入手分析,而贝叶斯分类器此时充当的是一种辅助分析问题领域的工具。如果我们能够提出一种准确率很高的分类模型,那么无论是辅助诊疗还是辅助分析的作用都会非常大甚至起主导作用,可见贝叶斯分类器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与五花八门的贝叶斯分类器构造方法相比,其工作原理就相对简 单很多。我们甚至可以把它归结为一个如下所示的公式: 其中实例用T{X0,X1,…,Xn-1}表示,类别用C 表示,AXi 表示Xi 的 父节点集合。 选取其中后验概率最大的c ,即分类结果,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 ()()() ()( ) 0011111 00011111 0|,, ,|,,, ,C c |,i i n n n i i X i n n n i i X i P C c X x X x X x P C c P X x A C c P X x X x X x P P X x A C c ---=---========= ===∝===∏∏()() 1 0arg max |A ,i n c C i i X i c P C c P X x C c -∈=====∏

上述公式本质上是由两部分构成的:贝叶斯分类模型和贝叶斯公式。下面介绍贝叶斯分类器工作流程: 1.学习训练集,存储计算条件概率所需的属性组合个数。 2.使用1中存储的数据,计算构造模型所需的互信息和条件互信息。 3.使用2种计算的互信息和条件互信息,按照定义的构造规则,逐步构建出贝叶斯分类模型。 4.传入测试实例 5.根据贝叶斯分类模型的结构和贝叶斯公式计算后验概率分布。6.选取其中后验概率最大的类c,即预测结果。 其流程图如下所示: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归纳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 空间相关性是指 () ,i j y f y i j =≠即i y 与j y 相关 模型可表示为() (),1i j j i i y f y x i j βε=++≠ 其中,()f g 为线性函数,(1)式的具体形式为 () ()2,0,2i ij j i i i i j y a y x N βεεδ≠=++∑: 如果只考虑应变量空间相关性,则(2)式变为(3)式 ()()21 ,0,,1,2...3n i ij j i i i y W y N i n ρεεδ==+=∑: 式中 1 n ij j i W y =∑为空间滞后算子,ij W 为维空间权重矩阵n n W ?中的元素,ρ为待估的空间自相 关系数。0ρ≠,存在空间效应 (3)式的矩阵形式为() ()21, 0,4u n y Wy N I ρεδ?=: (4)式称为一阶空间自回归模型,记为FAR 模型 当在模型中引入一系列解释变量X 时,形式如下 () ()2,0,5n y Wy X N I ρβεεδ=++: (5)式称为空间自回归模型,记为SAR 模型 当个体间的空间效应体现在模型扰动项时有 () ()21,,0,6u n y X u u Wu N I βλεδ?=+=: (6)式成为空间误差模型,记为SEM 模型 当应变量与扰动项均存在空间相关时有 () ()2121,,0,7u n y W y X u u W u N I ρβλεεδ?=++=+: (7)式称为一般空间模型,记为SAC 模型 当0X =且20W =时,SAC →FAR ;当20W =时,SAC →SAR 当10W =时,SAC →SEM

朴素贝叶斯多项式模型

朴素贝叶斯分类--多项式模型 1.多项式模型简介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是一种有监督学习,针对文本分类常见有两种模型,多项式模型(词频型)和伯努利模型(文档型)。多项式模型以单词为粒度,伯努利模型以文件为粒度。对于一个文档A,多项式模型中,只有在A中出现过的单词,才会参与后验概率计算。 2.多项式模型基本原理及实例 2.1基本原理 已知类别C={C1,C2,C3,?,C k}与文档集合 D={D1,D2,?,D n} 设某一文档D j的词向量为D j={d j1,d j2,?d j l j }(可重复)设训练文档中出现的单词(单词出现多次,只算一次)即语料库为V 对于待分类文档A={A1,A2,?A m},则有: 1)计算文档类别的先验概率 P C i= D j D j∈C i D j n j=1 P(C i)则可以认为是类别C i在整体上占多大比例(有多大可能性)。

2)某单词d j l j 在类别C i下的条件概率 P d j l j C i= d j l j +1 D j+V D j∈C i P d j l j C i可以看作是单词d j l j 在证明D j属于类C i上提供了 多大的证据。 3)对于待分类文档A被判为类C i的概率 假设文档A中的词即A1,A2,?A m相互独立,则有 P C i A=P C i∩A = P C i P A C i =P C i P A1,A2,?A m C i P A =P C i P A1C i P A2C i?P A m C i P A 对于同一文档P A一定,因此只需计算分子的值。 多项式模型基于以上三步,最终以第三步中计算出的后验概率最大者为文档A所属类别。 2.2 实例 给定一组分好类的文本训练数据,如下:

贝叶斯统计读书笔记

第五章 贝叶斯统计 葛鹏飞 1、贝叶斯统计学回顾 定理1:贝叶斯定理的形式如下: 它让我们能够通过后验概率,在观测到D 之后估计w 的不确定性。 贝叶斯定理右侧的量)(ωD p 由观测数据集D 来估计,可以被看成参数向量w 的函数,被称为似然函数(likelihood function )。它表达了在不同的参数向量w 下,观测数据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在观察到数据之前,我们对参数的一些假设,通过先验分布)(ωp 体现。 给定似然函数的定义,贝叶斯定理按照自然语言如下: 2、几个问题的引入 观察贝叶斯定理,在将贝叶斯方法用到统计问题以及更进一步的机器学习问题中,很直观的我们有以下问题需要考虑: (1)似然函数的选择; (2)先验分布的选择; (3)在确定似然函数和先验分布之后,得到后验分布,如何根据后验分布做出统计推断以及决策; (4)如何评价我们的前三步的选择。 之后我们将逐步解决以上四个问题。 3、似然函数的选择 前面的章节中,已经介绍过过拟合和欠拟合的概念:复杂的模型会导致过拟合,而简单的模型又会有欠拟合的忧虑。在贝叶斯方法中同样如此,似然函数包含着我们对数据D 所了解的全部信息,合理的选择似然函数的形式,将直接影响模型的好坏,将这个问题称作贝叶斯模型选择。

假设我们想比较L 个模型}{M i ,其中i=1,...,L 。 给定一训数据集D ,由贝叶斯定理,我们有模型的后验分布: 先验分布让我们能够表达不同模型之间的优先级,假设我们对任意一个模型都没有偏爱,我们发现关于模型分布正比于模型的似然函数,因此最大化后验分布等价于最大化似然函数。由此,我们引入模型证据的概念,或者称作边缘似然函数。下面给出相应定义: 定义2:(模型证据的定义) 使用模型证据的概念,我们就可以进行贝叶斯模型选择,其中的合理性,有以下的近似结论: 最大化模型证据的结果将使得我们选择一个复杂度适中的模型。 关于这点将给出近似的证明,为便于理解,我们使用到如下两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