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省高中教材使用

川省高中教材使用
川省高中教材使用

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选用核定结果

四川省中小学教科书选用管理实施细则

四川省中小学教科书选用管理实施细则四川省中小学教科书选用管理实施细则已经发布进行实施。下文是四川省中小学教科书选用管理实施细则,欢迎阅读! 四川省中小学教科书选用管理实施细则最新版全文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省中小学教科书管理,规范教科书选用工作,保障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更好地适应我省教育教学需要,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科书选用管理暂行办法》(教基二〔2014〕8号),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所称教科书,是指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定和经授权审定的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学用书(含配套教学图册、音像材料等)。 第三条教科书选用应当坚持适宜性,符合我省中小学教学实际;坚持多样化,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坚持公平、公正,保证选用过程规范、有序。 第四条省教育厅负责全省中小学教科书选用工作的统筹管理,领导、监督和组织实施教科书选用工作。 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教科书选用工作的统筹管理,领导、监督和组织实施教科书选用工作。

第二章选用机构 第五条普通高中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科书选用工作以省为单位进行,省选学科以外的学科教科书选用工作以市(州)为单位进行;义务教育教科书选用工作以市(州)为单位进行。因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的县(市、区)、普通高中学校,按程序逐级上报,经教育厅确认后可独立选用教科书。 第六条教科书选用单位应当成立教科书选用委员会,具体负责中小学教科书选用工作。 第七条选用委员会由课程教材专家、教研员、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等组成,其中一线教师不少于1/2。选用委员会成员须德才兼备,熟悉本地区基础教育现状与一线教学情况。选用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各1-2名,由选用单位在任务明确后临时聘任。 选用委员会按学段分学科设立学科组,负责本学段本学科教科书初选工作。每个学科组人数应为不少于5人的单数,其中,课程教材专家、教研员、中小学校长的人数不超过30%,一线教师不少于70%。每个学科组全体成员从本学科组民主推选产生若干名代表作为选用委员会成员,并由选用单位发给聘书,一次一聘。 第八条教科书选用单位应当按不低于每个学段每个学科组专家7倍的人数组建中小学教科书选用专家库。专家库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课程教材专家、教研员、中小学校

高中生物教材涉及的19种实验方法

1.归纳高中生物教材涉及的19种技术方法 ①显微观察法——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观察质壁分离、观察染色体变异等 ②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制备细胞膜等 ③对比实验法——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及“酶作用特性相关实验”等 ④密度梯度离心法——用15N标记DNA,证明DNA半保留复制(重带、轻带、中带等) ⑤细胞染色法——活细胞染色(健那绿染色线粒体);碘染色法,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死细胞染色(醋酸洋红、龙胆紫、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台盼蓝染色法、鉴定细胞死活; 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探究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的来源;14CO2→14C3→(14CH2O);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32P、35S);基因诊断等 ⑦纸层析法——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选修1,胡萝卜素的提取与鉴定) ⑧浓度梯度设置实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 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两大定律的发现,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用白眼雄果蝇为材料),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证明 ⑩类比推理法——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样方法——估算植物及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蚯蚓、蚜虫、昆虫卵)等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估算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种群密度 ?取样器取样法——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抽样检测法——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动 ?模型构建法——构建细胞亚显微结构物理模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物理模型,构建光合模型、种群特征、细胞分裂等概念模型,构建种群增长两种数学模型(公式、“J型“S”型曲线),构建减数分裂、血糖调节过程物理模型 ?选修1:从植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成分的三种常用方法

四川省普通高中试用教材《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用书(高中一年级·全一册)

四川省普通高中试用教材 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教学用书 高中一年级·全一册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

目录 第1课迎接新挑战——适应学习生活新环境/1 第2课让梦想导航——人生要有方向/22 第3课行动的指南——学会制定目标/26 第4课把握人生关键期——高中三年生涯规划/36 第5课课堂学习“金钥匙”——提高课堂学习效率/41第6课记忆的诀窍——与遗忘抗争/47 第7课时间去哪儿了——科学管理时间/55 第8课别与自己过不去——悦纳自我/61 第9课超越自我——走出“自我中心”的怪圈/68 第10课营造和谐人际关系——掌握交往技巧/74 第11课拒绝的艺术——学会拒绝/82 第12课我的情绪我做主——学会情绪管理/88 第13课神奇的力量——积极的心理暗示/98 第14课透过阴霾是阳光——学会应对悲伤/105 第15课生命只有一次——珍爱生命从我做起/109 第16课快乐健康e起来——合理使用网络/117

第1课迎接新挑战——适应学习生活新环境 设计:尧逢品(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指导教师:曾宁波(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一、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一)设计意图 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是高中新生面临的第一关,可以说,高中的竞争与发展是从学生对环境的适应开始的。对学习生活新环境适应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高中学习的评价和发展成败。对于大多数高中新生来说,学习适应、人际适应、角色适应、生活适应是高中新生面临着的常见问题。适应学习生活新环境的关键是高中生对自我的调节。本主题属于“自我版块”,其目的在于引导高一新生正确地认识和分析自己面临的不适应,掌握适应新环境的方法,学会自我调节,以尽快适应高中生活。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到环境变化会产生适应期(在新的学校生活中会经历适应期),并主动掌握缩短适应期的方法; 2.制定符合自己特点的缩短适应期的方案。 (三)教材结构 本课分为“心有所惑”“心有所思”“心有所悟”“心有所动”“心有所获”五部分。 心有所惑:本部分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发现同学中间有人适应,有人不适应,引起对“适应”的关注与思考,确立本课教学的主题。 心有所思:本部分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发现高中新生普遍存在着“适应”问题,并主动将“适应”问题聚焦到自己身上。 心有所悟:本部分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适应”及在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时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心有所动:本部分的主要目标是告诉学生增强适应能力的基本方法,并对学生进行适应性训练。 心有所获:本部分的主要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升华,提高学生对适应的感悟、认识,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方法与操作归纳总结-新人教版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方法与操作 一、高中教材中涉及的实验方法汇总 (1)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物理模型法 (2)种群数量增长模型:构建数学模型 (3)分离各种细胞器:差速离心法 (4)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密度梯度离心法 (5)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纸层析法 (6)观察线粒体:活体染色法 (7)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对比实验法 (8)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追踪光合作用O和C的转移途径:同位素标记法 (9)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类比推理法 (10)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探究DNA的复制方式:假说演绎法 (1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取样器取样法 (12)调查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样方法 二、常考的实验条件的控制 (1)增加水中氧气:泵入空气、通入氧 (2)减少水中氧气:容器密封、油膜覆盖、用凉开水 (3)CO2的控制:除去密闭容器中的CO2:容器中放置NaOH溶液 保持密闭容器中CO2浓度的恒定:容器中放置Na2CO3溶液(或CO2缓冲液)(4)光照强度的控制:改变光源与植物的距离或改变光源(灯泡)的瓦数 (5)测定植物的呼吸速率(排除光合作用的干扰):给植物遮光处理 三、同位素标记法在高中教材实验中的应用 (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用3H标记亮氨酸 (2)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 (3)光合作用中碳的转移途径(卡尔文循环)——用14C标记CO2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 (5)DNA的半保留复制——用15N标记DNA 四、盐酸和酒精在高中生物实验中的使用浓度及作用 (一)盐酸 1、实验“DNA和RNA在细胞在的分布”中8%盐酸的作用——水解 (1)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的跨膜运输; (2)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 2、实验“观察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中15%盐酸的作用——解离 能够使组织细胞的细胞壁软化,并使细胞间的物质溶解,从而达到分离细胞的目的。 3、实验“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中5%盐酸的作用——控制酸性条件 4、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中0.1mol/L盐酸的作用——控制酸性条件 (二)不同浓度的酒精在高中生物实验中的应用 1、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 (1)应用:脂肪的鉴定实验 (2)作用:洗去浮色。 (3)原理:苏丹Ⅲ易溶于体积分数为50%酒精。

高中生物教材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教材知识点总结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即使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生物圈中存在着众多的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许多植物和动物是多细胞生物,它们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发育 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和变异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 动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植物: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单细胞生物: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3、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注意:(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 (4)污点位置的判断:移动或转动法 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真核细胞(真核生物):植物 动物 真菌(菇类,霉菌,酵母菌)细胞 原核细胞(原核生物):细菌 蓝藻(蓝球藻、念珠藻、颤藻)支原体 衣原体 放线菌 蓝藻有藻蓝素和叶绿素(除了核糖体外,无叶绿体等细胞器),光合作用,自养生物 细菌绝大多数是营腐生或寄生的异养生物(自养细菌:硫化细菌 硝化细菌) 原核生物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一个环状的DNA 分子,位于无明显边界的区域,这个区域叫做拟核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 或RNA 。DNA 病毒:噬菌体、 RNA 病毒:HIV 、SARS 病毒、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核糖体)、DNA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常见的有20多种) ①大量无素:C 、H 、O 、N 、P 、S 、K 、Ca 、Mg ②微量无素:Fe 、Mn 、B 、Zn 、Mo 、Cu ③主要元素:C 、H 、O 、N 、P 、S ④基本元素:C 、H 、O 、N 最基本元素(生命的核心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 ,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在隔水情况下加热,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被苏丹III 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 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 液,混匀后,再加B 液) 11、蛋白质 元素组成:C 、H 、O 、N 有的含有S 、Fe 等元素; R 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 H —C —COOH , NH 2 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 基的不同。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 2)和一个羧基(—COOH ),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 —CO —)叫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 形成的肽键数= 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蛋白质的分子量=氨基酸的平均分子质量 ×氨基酸个数—脱去水分子数×18 蛋白质中至少含有的游离的氨基数或羧基数=肽链数 14、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运输载体,如血红蛋白④传递信息,如胰岛素⑤免疫功能,如抗体 15、氨基酸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 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如图: H O H H H NH 2—C —C —OH + H —N —C —COOH H 2O+NH 2—C —C —N —C —COOH R 1 H R 2 1 R 2 16、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17、核酸元素组成C 、H 、O 、N 、P ;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DNA :脱氧核糖核酸(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 RNA :核糖核酸(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 ?→?酶

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的总体编写思路

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的总体编写思路 赵占良 根据教育部2003年制定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组织编写了生物学科六个模块的教材。现将整套教材的总体编写思路做概要的介绍。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据。总体编写思路是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各模块的具体内容标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教学实际,本着便于教和学的原则进行设计。概括地说,教材的编写要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遵循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落实课程标准中“具体内容标准”的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1)构建主线突出、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 为凸显各模块在知识教育方面的价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每个模块的知识内容都围绕一定的主线展开;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知识内容的呈现顺序,使之形成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分子与细胞》模块,教材内容围绕“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这一主线展开。 (2)重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高中生物课程涵盖的知识内容广泛而丰富。对学生来说,知识性内容与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相关性越高,实现迁移的可能性越大,其时效性越长久,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价值就越大。鉴于此,知识性内容着重围绕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展开,避免过多事实性知识的罗列堆砌和单纯描述,在认识“是什么”的基础上,更多地探讨“如何”和“为什么”。例如,关于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的原理,以及激素调节的特点,而不是罗列许多激素的分泌部位和生理作用。 (3)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精选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和认知水平的基础知识。知识内容的深难度总体上维持在现行高中生物教材的水平,避免出现深、难、重。 基础不等同于经典。教材展示给学生的生物学,应当具有时代特色,基础性应是现代意义上的基础性。在体现共同基础的必修教材中,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力求与现代生物科学相一致,体现先进性。例如,酶的概念不局限于蛋白质的范畴,中心法则不局限于克里克提出的经典法则,将免疫也视作一种调节方式,等等。此外,还以“科学前沿”、“科学·技术·社会”等形式介绍了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如通道蛋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DNA指纹技术、基因治疗、恢复生态学等。在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的选修教材中,内容紧扣时代脉搏,集中反映现代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及其应用,同时也注意到把握基础性,避免过深过难。例如,在《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侧重基本原理和方法及其应用的介绍,技术操作多用“生物技术资料卡”形式介绍,学生一般了解即可。 基础性与先进性之间有时会出现矛盾,矛盾的焦点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此,教材从高中阶段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出发,做了灵活变通的处理。例如,关于水分子的跨膜运输,尽管已发现水通道,教材正文仍沿用目前细胞生物学专著中将其归为自由扩散的说法,而将通道蛋白的内容放在课外阅读材料“科学前沿”中介绍;关于细胞的衰老和癌变的原因,则采用在正文中排小号楷体字的办法,供感兴趣的学生选读。此外,教材不可能也无必要在反映新进展上面面俱到,为此,在正文和作业中常常提示学生搜集有关资料。 (4)突出重点,点面结合,使知识内容层次分明 教材中重要概念和原理的表述,以黑体字排印;其余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和理解的内容以宋体字排印;供学生一般了解或选学的内容以楷体字排印,或以“相关信息”、“资料卡”、“科学·技术·社会”等形式出现,有的内容明确标注“选学”。《生物技术实践》中帮助学生设计实验的资料也以楷体字排印。 (5)纵横衔接,促进知识网络的形成

0四川省高中教材使用0

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选用核定结果学科模块版本(出版社)选用市、州 思想政治必修、选修IA 和选修IB 人民教育出版社全省21个市、州 语文必修和选修IA 人民教育出版社全省21个市、州 选修IB 人民教育出版社 自贡、攀枝花、泸州、德阳、内江、资阳、 眉山、广元、遂宁、南充、宜宾、巴中、 广安、雅安、阿坝、凉山 语文出版社成都、乐山、绵阳、达州、甘孜 数学必修和选修IA 人民教育出版社A 全省21个市、州 选修IB 人民教育出版社A 成都、自贡、攀枝花、泸州、德阳、内江、 资阳、眉山、广元、遂宁、南充、宜宾、 巴中、广安、雅安、阿坝、甘孜、凉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乐山、绵阳、达州 英语必修和选修IA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全省21个市、州 选修IB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自贡、攀枝花、泸州、德阳、内江、资阳、 乐山、眉山、广元、遂宁、南充、宜宾、 巴中、广安、雅安、阿坝、凉山 人民教育出版社成都、绵阳、达州、甘孜 历史必修和选修IA 人民出版社全省21个市、州 选修IB 人民出版社 成都、自贡、攀枝花、泸州、德阳、资阳、 眉山、广元、遂宁、南充、宜宾、巴中、 广安、雅安、阿坝、甘孜、凉山 人民教育出版社内江、乐山、绵阳、达州 地理必修和选修IA 人民教育出版社全省21个市、州 选修IB 人民教育出版社 成都、自贡、攀枝花、泸州、德阳、内江、 资阳、乐山、眉山、广元、遂宁、南充、 宜宾、达州、巴中、广安、雅安、阿坝、 甘孜、凉山 湖南教育出版社绵阳 地理图册必修、选修IA 和选修IB 星球地图出版社全省21个市、州 物理必修和选修IA 教育科学出版社全省21个市、州 选修IB 教育科学出版社 成都、自贡、攀枝花、泸州、德阳、内江、 资阳、眉山、广元、遂宁、南充、宜宾、 达州、巴中、广安、雅安、阿坝、甘孜、 凉山 人民教育出版社乐山、绵阳 化学必修和选修IA 人民教育出版社全省21个市、州 选修IB 人民教育出版社 自贡、攀枝花、泸州、德阳、内江、资阳、 乐山、眉山、广元、遂宁、南充、宜宾、 达州、巴中、广安、雅安、阿坝、凉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成都、绵阳、甘孜

四川省 高中英语词汇 基本要求 外研版 必修1教学教材

2013四川省高中英语词汇基本要求 外研版必修1

第一册(必修1)Module 1 My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 (1)单词 academic adj. amazed adj. amazing adj. assistant n. attitude n. behaviour n. biology n. bored adj. brilliant adj. comprehension n. correction n. cover n.& vt. description n.diploma n. disappear vi. disappointed adj. disappointing adj. embarrassed adj. embarrassing adj. encouragement n. enjoyment n. enthusiastic adj.fluency n. geography n. handwriting n. hard-working adj. impress vt. instruction n. method n. misunderstanding n.move vi. physics n. photograph n. previous adj. progress n. province n. spelling n. system n. teenager n. textbook n. website n. (2)短语 in other words look forward to at the start of at the end of go to college be divided into take part in Module 2 My New Teachers (1)单词 admit vt. amusing adj. appreciate vt. avoid vt.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附件3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 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和《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等文件的要求,为加强和改进我省普通高中英语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推进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实施,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第一部分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理念 《标准》是由教育部制订的指令性文件,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依据。《标准》从课程性质的界定到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结构及课程实施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1.奠定共同基础,构建终身发展平台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自然延伸,也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总目标,都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这个基础包括持续的学习动机、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高中阶段与义务教育阶段相比,课程目标在层次、水平和侧重点上都有所不同。义务教育阶段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习惯和自信心,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

英语知识和技能,奠定运用英语的基础。而高中英语新课程则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的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2.提供多种选择,满足个性发展需求 高中阶段的英语新课程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满足个性发展的需求,高中英语新课程突出了选择性。设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是实现课程可选择性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多样化的课程既反映社会的需求,也可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高中英语新课程力求为每个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使学生在选择中提高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和自主发展的能力,确立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 3.变革传统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高中英语新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改变传统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参与实践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接触与社会、科技和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教学还要有利于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渠道,使学生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 4.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情感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积极向上的情感和自信心会有效地促进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高中英语新课程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和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英

(完整版)高中生物学习方法(不下真后悔)

高中生物学习方法 复习计划,应对策略 一、指导思想 (一)全面系统、注重双基;吃透教材、落到实处;培养能力、循环上升。 (二)立足教材、夯实基础,扎实搞好高三选修教材的教学和第一轮复习工作 1.夯实基础离不开课本,引导学生看书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 2.夯实基础也体现在重视教材中复习题的处理上 3.夯实基础还体现在初中相关知识的复习上. 4.最后,夯实基础还必须注意作好2个规范. (三).把握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提升综合运用能力. (四)加强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复习目标 1、用恰当的专业术语,阐述已学过的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用适当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一些生物现象和事实。 2、能对生物的结构和功能、部分和整体、生物与环境的一些关系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3、能选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探究简单的生物学问题,并对实验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较高的科学素质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高考备战中,培养学生“容易题不失分、中档题少丢分、难度题多得分”的信心和实力,显著提升高考成绩。 三、方法措施 1、搞好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 2、重视教学研究,培养科研精神 ①首轮复习中学生心理准备指导技巧。②首轮复习中如何指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③近五年的高考理综试题和考纲。④复习教学方法。⑤复习课中教师讲和学生练的时间分配。⑥复习课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和挖掘学生潜能。 3、加强基础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1)“精讲” 变化结果变化原因变化所在时期 加倍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①有丝分裂后期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减半细胞一分为二①有丝分裂末期②减数第一、二次分裂末期 加倍DNA复制细胞分裂间期 减半细胞一分为二①有丝分裂末期②减数第一、二次分裂末期 出现DNA复制细胞分裂间期 消失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①有丝分裂后期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加倍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①有丝分裂后期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减半细胞一分为二①有丝分裂末期②减数第一、二次分裂末期 (2)“精练” (3)“精评” 生物讲评课应遵循五个原则: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最新资料推荐------------------------------------------------------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 行) 附件 13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为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推进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 》(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结合我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际,特制定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第一部分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一.课程理念为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标准》中提出了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等五个基本理念。 这既是对课程价值的多视角的描述和概括,也是对教师教学实施的目标与效果的具体要求,深刻领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正确实施新课程教学的前提。 二.课程目标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全面而又富有个性地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 1/ 18

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从单纯的技能训练到提高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课程理念的一次飞跃。 《标准》明确地提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既不能人为地割裂课程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或通过孤立的活动分别培养,又要根据教学时间、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主次分明地组织教学活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方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实现三个目标的相互渗透、相互联系,达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和任务。 第二部分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一.课程结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是技术学习领域的一个学科,包括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共六个模块,必修部分只有信息技术基础一个模块,选修模块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人

高中生物选修1(人教版)教材中全部问题的答案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一、课题目标 说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设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完成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二、课题重点与难点 课题重点: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作出果酒和果醋。 课题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三、基础知识分析 (一)果酒制作的原理知识要点:1. 酵母菌的兼性厌氧生活方式;2.发酵需要的适宜条件;3.传统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 (二)果醋制作的原理 知识要点:1.酒变醋的原理;2.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3.制醋所利用的醋酸菌的来源。 四、实验案例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 建议将实验安排在秋季的9月或10月进行。在这段时间内进行实验,有如下优点:(1)正值收获季节,葡萄的价格便宜,品种多样;(2)此时葡萄上的酵母菌数量多且生活力强,发酵酿酒的效果好;(3)温度适宜,发酵现象非常明显。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对发酵瓶、纱布、榨汁机、盛葡萄汁的器皿等实验用具进行清洗并消毒。先用温水反复冲洗几次,再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擦拭消毒,晾干待用。2. 取葡萄500 g,去除枝梗和腐烂的子粒。 3. 用清水冲洗葡萄1~2遍除去污物,注意不要反复多次冲洗。 4. 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后,将其装入发酵瓶中(装置参见教材图1-4b),或将葡萄打成浆后,用洁净的纱布过滤至发酵瓶中,盖好瓶盖。如果没有合适的发酵装置,可以用500 mL的塑料瓶替代,但注入的果汁量不要超过塑料瓶总体积的2/3。 5. 将发酵瓶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发酵。 6. 由于发酵旺盛期CO2的产量非常大,因此需要及时排气,防止发酵瓶爆裂。如果使用简易的发酵装置,如瓶子(最好选用塑料瓶),每天要拧松瓶盖2~4次,进行排气。 7. 10 d以后,可以开始进行取样检验工作。例如,可以检验酒味、酒精的含量、进行酵母菌的镜检等工作。 8. 当果酒制成以后,可以在发酵液中加入醋酸菌或醋曲,然后将装置转移至30~35 ℃的条件下发酵,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如果找不到醋酸菌菌种或醋曲,可尝试自然接种,但效果不是很好。如果没有充气装置,可以将瓶盖打开,在瓶口盖上纱布,以减少空气中尘土等的污染。 五、课题成果评价 (一)果酒的制作是否成功 发酵后取样,通过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此外,还可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并用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如果实验结果不理想,请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然后重新制作。 (二)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 首先通过观察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再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pH作进一步的鉴定。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酵液中是否有醋酸菌,并统计其数量作进一步鉴定。 六、答案和提示:(一)旁栏思考题 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答: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川新课标高中理科各科教材顺序和内容

四川新课标高中理科各科教材顺序和内容 高一上:数学:数学必修1,数学必修4。 物理:必修1。 化学:必修1。 生物:必修1。 高一下:数学:数学必修5,数学必修2。 物理:必修2。 化学:必修2。 生物:必修2。 高二上:数学:数学必修3,选修2-1。 物理:选修3-1。 化学:选修3,选修4。 生物:必修3。 高二下:数学:选修2-2,选修2-3,选修4-4,选修4-5。 物理:选修3-2,选修3-4。 化学:选修4,选修5。 生物:选修1。

数学新课标版教材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目录·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5 自由落体运动 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2 弹力 3 摩擦力 4 力的合成 5 力的分解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 4 力学单位制 5 牛顿第三定律80 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7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目录·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 1 曲线运动 2 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 3 抛体运动的规律 4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5 圆周运动 6 向心加速度 7 向心力 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1 行星的运动 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 万有引力定律

浅谈模型教学在高中生物新教材中的使用

浅谈模型教学在高中生物新教材中的使用 四川省遂宁市高级实验学校刘鑫 关键词:模型构建概念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 20世纪30年代,贝塔朗菲在提出机体系统论概念的同时,主张用数学和模型方法研究生命现象。从此模型方法开始在生物学领域应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明确强调:学生应"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的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同时新考试大纲重新对高考所要考查的能力进行了界定,明确了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在能力要求中的地位.无论在科学研究还是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模型和模型方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课程标准已将模型纳入基础知识范畴,并且将模型方法规定为高中学习必须掌握的科学方法之一,在近年来的生物高考试题的设计中也有所体现.那么,什么是模型,模型方法教育模型方法在新教材的哪些地方如何体现,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中起什么作用呢如何构建相应的模型 一、模型的概念及分类 高中新课程必修1对模型的定义是:"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可分为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物理模型是指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特征的模型。如必修1的“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真核生物的三维结构模型”,必修2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概念模型是指以文字表达来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身特征的模型,如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等。数学

模型是指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他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如“J”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Nt=N0λt ,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数学模型等。 二、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1概念模型 新课标中对关于理解能力的要求: 旧:能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新: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区别:在"把握"的基础上,增加了"理解",并能"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解读: 新课标强调图文转换和知识联系,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和提高信息转化能力。 如何绘制概念模型 首先,确定主题并置围绕主题写出关键概念和概念等级,然后,将主题概念放在顶端或中央,向下或四周按概念等级一层一层辐射开来,并用线条把概念连接起来,并用连接词语注明连线,连接词语应

四川省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四川省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四川省教委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学生 学籍管理地和成绩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 (1992年4月3日) 川教基〔1992〕20号 现将《四川省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和成绩考核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本《办法》从一九九一年入学的高中新生开始施行。一九九一年以前入学的高中学生仍执行原四川省教育厅制发的《四川省全日制中学学生学籍管理暂行办法》(试行草案)和《四川省全日制中学学生成绩考核暂行办法》(试行草案)。 学生学籍资料和学生档案,除毕业证书、结业证书由省教委统一印制外,其余证书、资料、表册等由各地印制。各地在执行中有什么经验、问题和意见,请及时告诉我们。 附件: 一、四川省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和成绩考核暂行办

法 二、四川省普通高中学生转学联系表(略) 三、四川省普通高中转学证明(略) 四、四川省普通高中学生退学申请表(略) 五、四川省普通高中休学证明(略) 六、四川省普通高中学生借读申请表(略) 七、四川省普通高中肄业证书(略) 八、四川省普通高中结业证书(略) 九、四川省普通高中毕业证书(略) 四川省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和成绩考核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维护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加强学校管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特制定《四川省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和成绩考核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普通高中学生入学、考勤、转学、借读、休学、复学、退学、成绩考核、升级、留级、跳级、奖励、处分、毕业、结业、肄业、学籍资料、学生档案等事项,均按本《办法》执行。

高中生物教学软件使用说明

高中生物教学软件使用说明 本套教学软件系《“教学宝”课程标准多媒体教学套装软件》之一,可与人教版课程标准高中生物教材配套使用。用户利用本软件可将抽象的学科内容,以整合的音频、视频、动画、图片、文字等形式,直观、生动地展现出来,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高中生物教学软件全套4张光盘,其中必修3册一册一盘,选修三册生物1(生物技术实践)、生物2(生物科学与社会)、生物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三册一张盘。 一、软件运行环境 1. 本软件系统需要Windows2000或更高操作系统,需要完整版的Microsoft Office 2003或更高版本支持(如果用户的Microsoft Office2003不是完整版本,课件中的flash文件将不能正常播放,用户可通过下面提供的方法解决),同时需要IE5.0或其他兼容浏览器软件; 2.计算机屏幕分辨率要求1024×768以上,16位增强色或真彩色,16位声卡。 二、软件安装 在运行本软件中的课件时,如flash文件不能正常播放,请首先安装光盘自带的Flash_Player_10_ActiveX.exe软件。 如用户在安装时屏幕提示“Adobe flash player安装失败,请访问”, 多数是因为用户在重装系统时,没有正确安装Adobe flashplayer所致。用户可按照下面的方法逐步操作: 第一步安装微软的subinacl.msi 首先双击进行安装,默认的安装地址为C:\Program Files\Windows Resource Kits\Tools。如果用户的系统安装在其他分区,请自行修改设置。 第二步安装reset_minimal.zip 解压缩后,将reset_minimal.cmd复制到C:\ProgramFiles\WindowsResource Kits\Tools\目录下(即上一步安装subinacl.msi文件所在目录),双击执行reset_minimal.cmd。请注意,执行该操作前请关闭其他软 件,执行完毕后按任意键退出。 第三步运行uninstall_flash_player.exe卸载器 双击执行flash播放器的卸载操作。 第四步安装Flash_Player_10_ActiveX.exe(flash player10)双击Flash_Player_10_ActiveX.exe,执行flash播放器的安装操作。 三、字体安装

高中生物教材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高中生物教材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假说—演绎法 1、方法解释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2、典例分析 孟德尔用豌豆做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在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记载和进行数学统计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杂种后代中出现一定比例的性状分离,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子二代出现不同性状自由组合现象。他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而提出假说,并对性状分离现象和不同性状自由组合现象作出尝试性解释。然后他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用以检验假说,测交实验不可能直接验证假说本身,而是验证由假说演绎出的推论,即:如果遗传因子决定生物性状的假说是成立的,那么,根据假说可以对测交实验结果进行理论推导和预测;然后,将实验获得的数据与理论推导值进行比较,如果二者一致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如果不一致则证明假说是错误的。 孟德尔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 观察现象→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3、其他实例 (1)DNA复制方式的提出与证实; (2)中心法则的提出与证实; (3)遗传密码的破译; (4)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总结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定律。(5)摩尔根利用果蝇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 ★二、类比推理法 1、方法解释 类比推理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而在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与归纳和演绎不同的是,类比是从特殊到特殊、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2、典例分析 美国科学家萨顿观察蝗虫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时发现,孟德尔所说的遗传因子(基因)的分离过程和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过程非常相似。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之间明显的平行关系,提出假说: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也就是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曾经明确表示过不相信孟德尔的遗传理论,也怀疑萨顿的假说,后来他做了大量的果蝇杂交实验,用实验把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X染色体联系起来,从而证实了萨顿的假说。 3、其他实例 类比是指根据两个研究对象的相同或相似方面来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一致性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推理形式。将未知事物同已知事物的性质类比,依据其相似性,提出关于未知事物某些性质的假说——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备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有待观察及实验检验。 三、同位素标记法 1、方法解释 也叫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不会改变。借助同位素原子以研究有机反应历程的方法。科学家通过追踪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2、典例分析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碳的转移途径: CO2的固定:CO2+C5→2C3 C3的还原:2C3→(CH2O)+H2O+ C5 3、其他实例 (1)探究DNA分子半保留复制 (2)分泌性蛋白的合成、分泌过程 (3)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复制繁殖实验 (4)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氧气中的氧全部来自于水中的氧 (5)研究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 (6)有氧呼吸的产物水中的氧全部来自于氧气中的氧 (7)分子杂交法――探针 四、对照实验法 1、方法解释 也叫平行组实验。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似组群进行比较,一个是“对照”组,作为比较的标准;另一个是实验组,是进行某种试验而采取的一些措施,通过一些实验步骤,然后观察其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得出这种措施对研究对象所产生的影响。 不同于对比实验法①一般要设计对照组;②对照组的实验结果是事先知道的;③实验结论是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对照而得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