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谥法表

古代谥法表
古代谥法表

古代谥法表

民无能名曰神

靖民则法曰皇化合神者曰皇

德象天地曰帝德合天者曰帝

仁义所往曰王

立志及觽曰公

执应八方曰侯

赏庆刑威曰君从之成髃曰君

扬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

照临四方曰明谮诉不行曰明果虑果远曰明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绥柔士民曰德谏争不威曰德

刚强直理曰武威强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

安民立政曰成

渊源流通曰康温柔好乐曰康安乐抚民曰康合民安乐曰康

布德执义曰穆中情见貌曰穆

容仪恭美曰昭昭德有劳曰昭圣闻周达曰昭

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克定祸乱曰平

由义而济曰景耆意大虑曰景布义行刚曰景

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

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动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

能思辩觽曰元行义说民曰元始建国都曰元主义行德曰元

圣善周闻曰宣

兵甲亟作曰庄叡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曰惠

夙夜警戒曰敬合善典法曰敬

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

不生其国曰声

爱民好治曰戴典礼不愆曰戴

未家短折曰伤

短折不成曰殇

隐拂不成曰隐不显尸国曰隐见美坚长曰隐

官人应实曰知

肆行劳祀曰悼年中早夭曰悼恐惧从处曰悼

凶年无谷曰荒外内从乱曰荒好乐怠政曰荒

在国遭忧曰愍在国逢傦曰愍祸乱方作曰愍使民悲伤曰愍

贞心大度曰匡

德正应和曰莫

施勤无私曰类

啬于赐与曰爱

危身奉上曰忠

克威捷行曰魏克威惠礼曰魏

教诲不倦曰长

肇敏行成曰直

疏远继位曰绍

好廉自克曰节

好更改旧曰易

爱民在刑曰克

一德不懈曰简平易不訾曰简

尊贤贵义曰恭敬事供上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既过能改曰恭执事坚固曰恭爱民长弟曰恭执礼御宾曰恭芘亲之阙曰恭尊贤让善曰恭

威仪悉备曰钦

大虑静民曰定纯行不爽曰定安民大虑曰定安民法古曰定

辟地有德曰襄甲冑有劳曰襄

小心畏忌曰僖

质渊受谏曰厘有罚而还曰厘

温柔贤善曰懿

心能制义曰度

聪明叡哲曰献知质有圣曰献

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协时肇享曰孝

执心克庄曰齐资辅共就曰齐

甄心动惧曰顷敏以敬慎曰顷

柔德安觽曰靖恭己鲜言曰靖宽乐令终曰靖

威德刚武曰圉

弥年寿考曰胡保民耆艾曰胡

追补前过曰刚

猛以刚果曰威猛以强果曰威强义执正曰威

治典不杀曰祁

大虑行节曰考

治民克尽曰使

好和不争曰安

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追悔前过曰思

行见中外曰悫

状古述今曰誉

昭功宁民曰商

克杀秉政曰夷安心好静曰夷

执义扬善曰怀热识折曰怀

述义不克曰丁

有功安民曰烈秉德尊业曰烈

刚克为伐曰翼思虑深远曰翼

外内贞复曰白

不勤成名曰灵死而志成曰灵死见神能曰灵乱而不损曰灵好祭鬼怪曰灵极知鬼神曰灵杀戮无辜曰厉

愎很遂过曰刺不思忘爱曰刺

蚤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

好变动民曰躁

不悔前过曰戾

壅遏不通曰幽蚤孤铺位曰幽动祭乱常曰幽

柔质受谏曰慧

名实不爽曰质

温良好乐曰良

慈和篃服曰顺嵯痛然曰顺

博闻多能曰宪

满志多穷曰惑

思虑不爽曰厚

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觽曰炀

内外宾服曰正

彰义揜过曰坚

华言无实曰夸

逆天虐民曰抗

名与实爽曰缪

择善而从曰比

武而不遂曰壮

好巧自是曰专

和,会也。勤,劳也。遵,循也。爽,伤也。

肇,始也。怙,恃也。享,祀也。胡,大也。

秉,顺也。就,会也。锡,与也。典,常也。

肆,放也。康,虚也。叡,圣也。惠,爱也。

绥,安也。坚,长也。耆,强也。考,成也。

周,至也。怀,思也。式,法也。布,施也。

敏,疾也,速也。载,事也。弥,久也。

--------------------------------------------------------------------------------

作家柏杨说,中国传统文化有四大无聊,“谥号”是其一(另三大无聊是“年号”、“正统”和“避讳”)。从总体上看,站在终点看谥号,可谓无聊,而又不仅仅是无聊。

纵向地看,它开始有些积极意义:促使帝王大臣少作恶多为国为民立功,后来才演变成无聊、可笑,保护没落的封建制度。正如那句名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行出于己名出于人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 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周公旦和姜子牙有大功于周室,死后获谥。这是谥法之始。《周礼》说:“小丧赐谥。”小丧,死后一段时间。《逸周书.谥法解》:“谥者,行之 也。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出于人。”

谥法制度有两个要点: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的为人,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

谥号来自于谥法。谥法规定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大致分为三类: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属于批评的有:炀、历、灵等;属于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如,楚怀王的“怀”表示“慈仁短折”。前者称为上谥、美谥;中者称为下谥,恶谥;后者称为中谥。一九二六年六月,著名学者王国维自沉身亡,溥仪“诏”谥“忠悫”,墓碑上刻着“王忠悫公”。悫:诚实。陈寅恪在其碑文中说:“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惟恐思想不自由,是王国维寻死的主要原因。这是中国谥号制度的终点。

恶谥是后来才有的——人们渐渐觉察到,有些帝王大臣不是好人,有一些还很可恨。周厉王

在“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他是一个贪婪的君主,“国人”发动暴动,他逃到彘(今山西霍县东北),后来死在了那里。《召公谏厉王弥谤》是先秦历史散文名篇,选进了多种课本。本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厉王的专制残暴。

隋炀帝的“炀”表示“好内怠政”、“外内从乱”,是他被缢杀当年,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加的。

●始皇倨傲废谥法

秦代皇帝嬴政看到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废除了。他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就将“皇”、“帝”连起来开始称“皇帝”。“皇帝”比上谥更加溢美,所以历朝最高统治者欣然接受。西汉又恢复了谥号。

谥号的字数,从一个字开始,发展到后来用好多个字,简直成了褒义词堆砌。武则天开创了皇帝生前叠加谀词即自己定谥的先例。其实质由客观地评判变成了一味地溢美,字数的增加是溢美程度的发展。唐代对殁世皇帝简称谥号。明朝皇帝谥号十七字。清朝皇帝谥号为廿一字。字数这么多,当然就无法当名字叫了,只是在特定场合用。

●曹操求“文”反得“武”

在比较长的时期内,谥法大体上还公正,甚至连皇帝也左右不了。比如曹操一心想做周文王,以体现自己的文治武功,他梦寐以求的“文”表示具有“经天纬地”的才能或者“道德博后”、“勤学好问”的品德。但后人偏偏谥之为魏武帝。根据谥法,克定祸乱,刑民克服,夸志多穷为武。

曹操这个谥号是在儿子做江山的时候定下来的。儿子即使想给老子涂脂抹粉也做不到。到后来就变成对死者的吹捧,完全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曹操想到做不到,后来的皇帝真是心想事成了。正常情况下,一个制度建立以后,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完善。随着中国封建制度一步步走向没落,一些好的制度如加谥,也变质了。

庙号大全

太祖

汉高祖刘邦

魏武帝曹操

吴大帝孙权

晋文帝司马昭

后赵武帝石虎

前燕文明帝慕容皝

北燕文成帝冯跋

前秦惠武帝苻洪

后秦武昭帝姚苌

后凉懿武帝吕光

夏桓帝刘卫辰

楚太祖桓温

刘宋文帝刘义隆

南齐高帝萧道成

南梁太祖萧顺之

南陈太祖陈文赞

北魏太祖拓跋郁律

北周文帝宇文泰

隋武元帝杨忠

唐太祖李虎

后唐太祖李克用

武周太祖武士彟

后梁太祖朱温

后周太祖郭威

吴太祖杨行密

齐太祖徐温

闽太祖王审知

南汉太祖刘安仁

宋太祖赵匡胤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西夏太祖李继迁

大理太祖段思平

元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夏太祖明玉珍

明太祖朱元璋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高祖

晋宣帝司马懿

前赵光文帝刘渊

后赵明帝石勒

前燕武宣帝慕容廆

前秦明帝苻健

后秦文桓帝姚兴

刘宋武帝刘裕

南梁武帝萧衍

南陈武帝陈霸先

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

北魏孝文帝元宏

北齐神武帝高欢

北周武帝宇文邕

隋文帝杨坚

唐高祖李渊

后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高祖刘知远

吴高祖杨隆演

前蜀高祖王建

后蜀高祖孟知祥

南汉高祖刘(上龙下天)世祖

汉光武帝刘秀

魏文帝曹丕

晋武帝司马炎

后燕成武帝慕容垂

前秦昭宣帝苻坚

夏武烈帝赫连勃勃

刘宋孝武帝刘骏

南齐武帝萧赜

南梁元帝萧绎

南陈文帝陈蒨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北齐武成帝高湛

隋炀帝杨广

唐世祖李昺

金世祖完颜劾里钵

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清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

烈祖

魏明帝曹叡

前燕景昭帝慕容俊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后唐烈祖李琰

南唐先主徐知诰

武周烈祖武俭

后梁烈祖朱诚

元烈祖孛儿只斤也速该

始祖

吴武烈帝孙坚

成汉景帝李特

后秦景元帝姚弋仲

北魏神元帝拓跋力微武周始祖姬昌

金始祖完颜函普

显祖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

北齐文宣帝高洋

武周显祖武华

后汉显祖刘琠

清显祖爱新觉罗塔克世

肃祖

北魏文穆帝元勰

武周肃祖武克己

后梁肃祖朱黯

后晋肃祖石彬

辽肃祖耶律耨里思

德祖

唐德祖李天赐

后唐德祖朱邪执宜辽德祖耶律萨剌德明德祖朱四九

献祖

唐献祖李熙

后唐献祖李国昌

后晋献祖石绍雍

金献祖完颜绥可

德祖

后唐德祖李霓

后汉德祖刘昂

辽德祖耶律撒剌的明德祖朱百六

圣祖

大长和国圣祖郑买嗣北宋圣祖赵玄朗

清康熙爱新觉罗玄烨

睿祖

武周睿祖姬武

后晋睿祖石昱

翼祖

后汉翼祖刘僎

北宋翼祖赵敬

僖祖

后周僖祖郭谌

北宋僖祖赵朓

义祖

南唐义祖徐温

后周义祖郭蕴

景祖

金景祖完颜乌古乃

清景祖爱新觉罗觉昌安

严祖

武周严祖武居常

敬祖

后梁敬祖朱茂琳

宪祖

后梁宪祖朱信

惠祖

后唐惠祖李聿

毅祖

后唐毅祖李教

靖祖

后晋靖祖石璟

文祖

后汉文祖刘湍

信祖

后周信祖郭璟

庆祖

后周庆祖郭简

代祖

南汉代祖刘谦

顺祖

北宋顺祖赵珽

宣祖

北宋宣祖赵弘殷

玄祖

辽玄祖耶律匀德实

昭祖

金昭祖完颜石鲁

熙祖

明熙祖朱初一

仁祖

明仁祖朱世珍

成祖

明成祖朱棣

肇祖

清肇祖爱新觉罗孟特穆

兴祖

清爱新觉罗福满

太宗

汉文帝刘恒

晋简文帝司马昱

成汉武帝李雄

后赵孝帝石寇觅

前秦高帝苻登

刘宋明帝刘彧

南梁简文帝萧纲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

唐太宗李世民

宋太宗赵光义

辽太宗耶律德光

金太宗完颜吴乞买

西夏太宗李德明

元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明成祖朱棣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世宗

汉武帝刘彻

晋景帝司马师

后赵世宗石周曷朱

南燕献武帝慕容德

南齐文惠太子萧长懋西梁明帝萧岿

北魏宣武帝元恪

北齐文襄帝高澄

北周明帝宇文毓

隋成帝杨昭

后周世宗柴荣

辽世宗耶律阮

金世宗完颜雍

明世宗朱厚熜

清雍正爱新觉罗胤禛

高宗

汉元帝刘奭

南齐明帝萧鸾

南梁昭明太子萧统南陈宣帝陈顼

北魏文成帝拓跋浚唐高宗李治

宋高宗赵构

清乾隆爱新觉罗弘历

中宗

汉宣帝刘询

晋元帝司马睿

成汉昭文帝李寿

后燕昭武帝慕容盛西梁宣帝萧詧

唐中宗李显

南汉中宗刘晟

大理中宗段正淳

肃宗

汉章帝刘炟

晋明帝司马绍

北魏孝明帝元诩

北齐孝昭帝高演

唐肃宗李亨

金肃宗完颜颇剌淑

穆宗

汉和帝刘肇

唐穆宗李恒

辽穆宗耶律璟

金穆宗完颜盈歌

明穆宗朱载垕

清同治爱新觉罗载淳

宣宗

唐宣宗李忱

北辽宣宗耶律淳

金宣宗完颜珣

大理宣宗段智兴

明宣宗朱瞻基

清道光爱新觉罗旻宁

仁宗

宋仁宗赵祯

西辽仁宗耶律夷列

西夏仁宗李仁孝

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明仁宗朱高炽

清嘉庆爱新觉罗颙琰

烈宗

晋孝武帝司马曜

前赵昭武帝刘聪

后燕惠愍帝慕容宝

吴烈宗杨渥

越烈宗刘隐

惠宗

南唐惠宗李志

闽惠宗王鏻

西夏惠宗李秉常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欢帖睦尔

明建文帝朱允炆

显宗

汉明帝刘庄

晋成帝司马衍

金显宗完颜允恭

元显宗孛儿只斤甘麻剌

睿宗

唐睿宗李旦

金幽王完颜宗尧

元睿宗孛儿只斤拖雷

明睿宗朱祐杬

德宗

西辽德宗耶律大石

金辽王完颜宗干

清光绪爱新觉罗载湉

宪宗

唐宪宗李纯

大理宪宗段正严

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

明宪宗朱见深

景宗

闽景宗王曦

辽景宗耶律贤

西夏景宗李元昊

大理景宗段正兴

神宗

宋神宗赵顼

西夏神宗李遵顼

大理神宗段智祥

明神宗朱翊钧

敬宗

汉顺帝刘保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

唐敬宗李湛

孝宗

晋穆帝司马聃

宋孝宗赵眘

明孝宗朱祐樘

顺宗

唐顺宗李诵

辽顺宗耶律浚

元顺宗孛儿只斤答剌麻八剌

文宗

唐文宗李昂

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清咸丰爱新觉罗奕詝

武宗

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

明武宗朱厚照

成宗

南唐成宗李超

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

清摄政王爱新觉罗多尔衮

英宗

宋英宗赵曙

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明英宗朱祁镇

兴宗

辽兴宗耶律宗真

大理兴宗段思廉

明懿文太子朱标

元宗

汉平帝刘衎

南唐中主李璟

恭宗

汉安帝刘祜

北魏景穆帝拓跋晃

义宗

唐孝敬皇帝李宏

辽义宗耶律倍

代宗

唐代宗李豫

明景帝朱祁钰

昭宗

唐昭宗李晔

北元昭宗孛儿只斤爱猷识里达腊

明宗

后唐明宗李嗣源

元明宗孛儿只斤和世(王束)康宗

金康宗完颜乌雅束

定宗

南唐定宗李恪

元定宗孛儿只斤贵由

徽宗

宋徽宗赵佶

金丰王完颜宗峻

光宗

宋光宗赵惇

明光宗朱常洛

宁宗

宋宁宗赵扩

元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

毅宗

西夏毅宗李谅祚

明崇祯帝朱由检

统宗

汉成帝刘骜

威宗

汉桓帝刘志

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

懿宗

唐懿宗李漼

僖宗

唐僖宗李儇

庄宗

后唐庄宗李存勖

庆宗

南唐庆宗李荣

真宗

宋真宗赵恒

哲宗

宋哲宗赵煦

钦宗

宋钦宗赵桓

理宗

宋理宗赵昀

度宗

宋度宗赵禥

端宗

宋端宗赵昰

圣宗

辽圣宗耶律隆绪

道宗

辽道宗耶律洪基

熙宗

金熙宗完颜亶

章宗

金章宗完颜璟

哀宗

金哀宗完颜守绪

崇宗

西夏崇宗李乾顺

桓宗

西夏桓宗李纯祐

襄宗

西夏襄宗李安全

献宗

西夏献宗李德旺

裕宗

元太子孛儿只斤真金

益宗

北元后主孛儿只斤脱古思帖木儿

熹宗

明熹宗朱由校

思宗

明崇祯帝朱由检

安宗

南明福王朱由崧

绍宗

南明唐王朱聿键

--------------------------------------------------------------------------------

车载式标准表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装置技术报告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计量标准名称车载式标准表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装置计量标准负责人 建标单位名称(公章) 填写日期2020.10

目录 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3 )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3 ) 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 4 ) 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5) 五、环境条件………………………………………………………………( 5 ) 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6 ) 七、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 7 ) 八、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8 ) 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11 ) 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 21 ) 十一、结论……………………………………………………………………( 22 ) 十二、附加说明…………………………………………………………………( 22 )

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计量标准在计量检定系统中起着传递量值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将各项计量基准复现的单位量值传递到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等使用第一线的纽带,是实现量值统一的基础。因此为了保证量值准确可靠必须建立计量标准。 车载式标准表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气体流量计量仪表量值的准确可靠。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车载式标准表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的工作原理: 装置工作时,大气通过检定管路的前直管段、被检流量计、后直管段、上缓冲罐、标准表、下缓冲罐、高压风机等最后排放到大气中,检定介质的流动路径从左到右流动,在流动稳定的情况下,任何时刻流过两台表的质量流量Q m是相等的,根据这一基本原理,确定被检表的计量性能,装置工艺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车载标准表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的组成: 车载装置的基本结构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地盘车、主机部分、动力部分、控制部分、被检表装夹台位部分以及备用管段组部分,各部分根据功能以合理方式安装固定在车厢内。

古代谥法表

古代谥法表 民无能名曰神 靖民则法曰皇化合神者曰皇 德象天地曰帝德合天者曰帝 仁义所往曰王 立志及觽曰公 执应八方曰侯 赏庆刑威曰君从之成髃曰君 扬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 照临四方曰明谮诉不行曰明果虑果远曰明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绥柔士民曰德谏争不威曰德 刚强直理曰武威强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 安民立政曰成 渊源流通曰康温柔好乐曰康安乐抚民曰康合民安乐曰康 布德执义曰穆中情见貌曰穆 容仪恭美曰昭昭德有劳曰昭圣闻周达曰昭 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克定祸乱曰平 由义而济曰景耆意大虑曰景布义行刚曰景 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 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动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 能思辩觽曰元行义说民曰元始建国都曰元主义行德曰元 圣善周闻曰宣 兵甲亟作曰庄叡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曰惠 夙夜警戒曰敬合善典法曰敬 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 不生其国曰声 爱民好治曰戴典礼不愆曰戴 未家短折曰伤 短折不成曰殇 隐拂不成曰隐不显尸国曰隐见美坚长曰隐 官人应实曰知 肆行劳祀曰悼年中早夭曰悼恐惧从处曰悼 凶年无谷曰荒外内从乱曰荒好乐怠政曰荒 在国遭忧曰愍在国逢傦曰愍祸乱方作曰愍使民悲伤曰愍 贞心大度曰匡 德正应和曰莫 施勤无私曰类 啬于赐与曰爱 危身奉上曰忠 克威捷行曰魏克威惠礼曰魏 教诲不倦曰长

肇敏行成曰直 疏远继位曰绍 好廉自克曰节 好更改旧曰易 爱民在刑曰克 一德不懈曰简平易不訾曰简 尊贤贵义曰恭敬事供上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既过能改曰恭执事坚固曰恭爱民长弟曰恭执礼御宾曰恭芘亲之阙曰恭尊贤让善曰恭 威仪悉备曰钦 大虑静民曰定纯行不爽曰定安民大虑曰定安民法古曰定 辟地有德曰襄甲冑有劳曰襄 小心畏忌曰僖 质渊受谏曰厘有罚而还曰厘 温柔贤善曰懿 心能制义曰度 聪明叡哲曰献知质有圣曰献 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协时肇享曰孝 执心克庄曰齐资辅共就曰齐 甄心动惧曰顷敏以敬慎曰顷 柔德安觽曰靖恭己鲜言曰靖宽乐令终曰靖 威德刚武曰圉 弥年寿考曰胡保民耆艾曰胡 追补前过曰刚 猛以刚果曰威猛以强果曰威强义执正曰威 治典不杀曰祁 大虑行节曰考 治民克尽曰使 好和不争曰安 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追悔前过曰思 行见中外曰悫 状古述今曰誉 昭功宁民曰商 克杀秉政曰夷安心好静曰夷 执义扬善曰怀热识折曰怀 述义不克曰丁 有功安民曰烈秉德尊业曰烈 刚克为伐曰翼思虑深远曰翼 外内贞复曰白 不勤成名曰灵死而志成曰灵死见神能曰灵乱而不损曰灵好祭鬼怪曰灵极知鬼神曰灵杀戮无辜曰厉 愎很遂过曰刺不思忘爱曰刺 蚤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 好变动民曰躁 不悔前过曰戾

逸周书·谥法解

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民无能名曰神。不名一善。 靖民则法曰皇。靖安。 德象天地曰帝。同于天地。 仁义所往曰王。民往归之。 立志及众曰公。志无私也。 执应八方曰侯。所执行八方应之。 赏庆刑威曰君。能行四者。 从之成群曰君。民从之。 扬善赋简曰圣。所称得人,所善得实,所赋得简。 敬宾厚礼曰圣。厚于礼。 照临四方曰明。以明照之。 谮诉不行曰明。逆知之,故不行。 经纬天地曰文。成其道。 道德博闻曰文。无不知。 学勤好问曰文。不耻下问。 慈惠爱民曰文。惠以成政。 愍民惠礼曰文。惠而有礼。 赐民爵位曰文。与同升。 绥柔士民曰德。安民以居,安士以事。 谏争不威曰德。不以威拒谏。 刚彊直理曰武。刚无欲,强不屈。怀忠恕,正曲直。 威彊敌德曰武。与有德者敌。 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 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 夸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极。 安民立政曰成。政以安定。 渊源流通曰康。性无忌。 温柔好乐曰康。好丰年,勤民事。 安乐抚民曰康。无四方之虞。 合民安乐曰康。富而教之。 布德执义曰穆。故穆穆。 中情见貌曰穆。性公露。 容仪恭美曰昭。有仪可象,行恭可美。 昭德有劳曰昭。能劳谦。 圣闻周达曰昭。圣圣通合。 治而无眚曰平。无灾罪也。 执事有制曰平。不任意。 布纲治纪曰平。施之政事。 由义而济曰景。用义而成。 耆意大虑曰景。耆,强也。 布义行刚曰景。以刚行义。

清白守节曰贞。行清白执志固。 大虑克就曰贞。能大虑非正而何。 不隐无屈曰贞。坦然无私。 辟土服远曰桓。以武正定。 克敬动民曰桓。敬以使之。 辟土兼国曰桓。兼人故启土。 能思辩众曰元。别之,使各有次。 行义说民曰元。民说其义。 始建国都曰元。非善之长,何以始之。 主义行德曰元。以义为主,行德政。 圣善周闻曰宣。闻,谓所闻善事也。 兵甲亟作曰庄。以数征为严。 睿圉克服曰庄。通边圉,使能服。 胜敌志强曰庄。不挠,故胜。 死于原野曰庄。非严何以死难。 屡征杀伐曰庄。以严厘之。 武而不遂曰庄。武功不成。 柔质慈民曰惠。知其性。 爱民好与曰惠。与谓施。 夙夜警戒曰敬。敬身思戒。 合善典法曰敬。非敬何以善之。 刚德克就曰肃。成其敬使为终。 执心决断曰肃。言严果。 不生其国曰声。生于外家。 爱民好治曰戴。好民治。 典礼不愆曰戴。无过。 未家短折曰殇。未家,未娶。 短折不成曰殇。有知而夭殇。 隐拂不成曰隐。不以隐括改其性。 不显尸国曰隐。以闲主国。 见美坚长曰隐。美过其令。 官人应实曰知。能官人。 肆行劳祀曰悼。放心劳于淫祀,言不修德。年中早夭曰悼。年不称志。 恐惧从处曰悼。从处,言险圮。 凶年无谷曰荒。不务耕稼。 外内从乱曰荒。家不治,官不治。 好乐怠政曰荒。淫于声乐,怠于政事。 在国遭忧曰愍。仍多大丧。 在国逢骨曰愍。兵寇之事。 祸乱方作曰愍。国无政,动长乱。 使民悲伤曰愍。苛政贼害。 贞心大度曰匡。心正而用察少。 德正应和曰莫。正其德,应其和。

古代谥号谥法

古代谥号谥法(含谥法表) 谥号为中国古代帝王、诸侯(包括朝鲜、越南、泰国、日本君主)、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赐谥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要取决于“圣裁”。 谥法至迟发轫于商代。甲骨文中,对当时的帝王均称王,对先王则以“日名”称,如大甲、小甲,而日名则是帝王死后通过占卜而定的祭日(如前面的“甲”),再加上区别字(大、小……)用以区分,后来逐渐把一些溢美之词用作区别字,这就是谥法的开始。 据统计,西汉到清朝末期,历代宗室、百官得谥者共10473人,而明清代两代就有5935人,占总数的57%左右。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 谥法初起时,只有“美谥”、“平谥”,没有“恶谥”。善、恶“谥号”则源自西周共和以后,另外还有“私谥”。谥号的选定根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谥号时选择。这些字大致分为下列几类: 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平”表示“布纲治纪”。 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炀”表示“好内远礼”,“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乱”等。 中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愍”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私谥,这是有名望的学者、士大夫死后由其亲戚、门生、故吏为之议定的谥号;“私谥”始于周末,到汉代才盛行起来。

徽号,(皇后之“尊号”即“徽号”。如清代同治皇帝尊自己的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为“慈禧”。徽号也可每逢庆典累加,那拉氏的徽号最后积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多达16个字,而她的谥号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多达二十五个字) 先秦时的谥号以用一个字为常,也有用两三个字的。用一个字的如:秦穆公、晋文公;用两三个字的如魏安簧王、赵孝成王、卫睿圣武公等。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议定以“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同时因“谥号”的定夺将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故而废除谥法。汉代时期恢复谥法,而且这一时期谥法制度也日趋严密,朝廷中正式设立“大鸿胪”一职,管理王公列侯的谥法。 汉代以后,谥号大多为两个汉字:汉文帝刘恒“谥号”全名为孝文帝,萧何谥为文终侯。唐宋时期为谥法发展时期。谥法一方面成为封建帝王尊大谥以满足其虚荣心的工具,同时也成为驾驭群臣的褒贬手段。从唐高祖李渊开始,打破了皇帝一、两字谥号的旧例,使用了“神尧大圣大光皇帝”的谥号。武则天时开皇帝追尊四代祖宗的先例,更开创了皇帝生前叠加谀词上尊号谥美的先例,有的帝王活着的时候可以被奉上好几次尊号。宋代皇帝谥号比唐时更加谥美,而且也开后代予大臣谥二字的定例。值得一提的是,宋太祖赵匡胤实行重文抑武,因此宋代大臣谥号多以“文”字为荣,终宋之世,谥号为“文”者达一百四十多人,为“武”者仅二十人。清代大臣中的谥号规定,只有曾入翰林,或获授大學士者才可用“文”字。如李鸿章谥“文忠”。 明清时期,谥法内容基本固定下来。首先是各层级人员的谥号字数固定下来,明代皇帝谥号为17字,亲王1字,大臣2字,清代皇帝21字,硕亲王1字,大臣2字。 例如:明成祖的谥号为:后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康熙帝的谥号为: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谥号所用的字来自《逸周书·谥法解第五十四》

标准表法检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标准表法检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一)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市 100013)苏彦勋 在用标准表建立流体(气体和液体)流量标准装置的过程中,标准表检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一直是同行业关注的焦点。今后在中国流量网测试技术栏目中就用速度式标准表、临界标准表、容积是标准表等几种标准表的检定原理、方法。分别以单台和并联检定流量计的计算原理、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展开讨论和探讨,具有连贯性、严谨性、关注性和适用性的特点。请同仁和网员以及专家学者关注这一热点。 这次就速度式标准表单台标准表检定流量计的原理和方法提供该栏目作为标准表检定流量计的基本原理方法(一)。下期为并联标准表检定流量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二)。 一、 单位标准表检定流量计的系统如图一 图一 单位标准表检定流量计系统 图一所示,为单位标准表检定系统,标准表与被检表t 串联在同一管径的管道上。在流动隐定的情况下,任何时刻流过两台表的质量流量Qm 是相等的。根据这一基本原理,在检定流量计时如何应用。 二、 在检定介质为液体的情况下,被检的流量计的仪表 系数Kt ,若通过标准表S 和被检流量计t 的质量流量分别为Qms 和Qmt.通过标准表的质量流量和被检流量计的质量流量分别为: Qms = Qvso ρs Qmt = Qvto ρt (1) 式中 Qvs -通过标准表的体积流量 m 3/h ; Qvt -通过被检流量计的体积流量 m 3/h ; ρs -通过标准表的流体密度 kg/m 3; ρt -通过被检流量计的流体密度 kg/m 3. 设标准表和被检流量计的仪表系数分别为Ks Kt.

若ρt = ρs 式中: Qv -体积流量 m 3/h ; f -仪表输出频率; ρ-介质密度; Ns -同一计数时间间隔内标准表输出的脉冲数; Nt -同一计数时间间隔内被检流量计输出的脉冲数; Kt -同一计数时间间隔内被检流量计与标准表输出的脉冲数比。 三、 检定介质为气体的情况下,被检的流量计仪表系数Kt 为方便,以空气为例。假定空气在检定过程中成分不变,现将标准表s 与被检流量计t 的工作状态换算到标准状态(ρo,Vo,To )。 式中 Kpt -压力温度修正系数 四、 用标准表检定被检流量计的误差

皇帝谥号表

谥号 民无能名曰神。不名一善。 靖民则法曰皇。靖安。 德象天地曰帝。同于天地。 仁义所往曰王。民往归之。 立志及众曰公。志无私也。 执应八方曰侯。所执行八方应之。 赏庆刑威曰君。能行四者。 从之成群曰君。民从之。 扬善赋简曰圣。所称得人,所善得实,所赋得简。敬宾厚礼曰圣。厚于礼。 照临四方曰明。以明照之。 谮诉不行曰明。逆知之,故不行。 经纬天地曰文。成其道。 道德博闻曰文。无不知。 学勤好问曰文。不耻下问。 慈惠爱民曰文。惠以成政。 愍民惠礼曰文。惠而有礼。 赐民爵位曰文。与同升。 绥柔士民曰德。安民以居,安士以事。 谏争不威曰德。不以威拒谏。 刚彊直理曰武。刚无欲,强不屈。怀忠恕,正曲直。威彊敌德曰武。与有德者敌。 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 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 夸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极。 安民立政曰成。政以安定。 渊源流通曰康。性无忌。 温柔好乐曰康。好丰年,勤民事。 安乐抚民曰康。无四方之虞。 合民安乐曰康。富而教之。 布德执义曰穆。故穆穆。 中情见貌曰穆。性公露。 容仪恭美曰昭。有仪可象,行恭可美。 昭德有劳曰昭。能劳谦。 圣闻周达曰昭。圣圣通合。 治而无眚曰平。无灾罪也。 执事有制曰平。不任意。 布纲治纪曰平。施之政事。 由义而济曰景。用义而成。 耆意大虑曰景。耆,强也。 布义行刚曰景。以刚行义。 清白守节曰贞。行清白执志固。

大虑克就曰贞。能大虑非正而何。 不隐无屈曰贞。坦然无私。 辟土服远曰桓。以武正定。 克敬动民曰桓。敬以使之。 辟土兼国曰桓。兼人故启土。 能思辩众曰元。别之,使各有次。 行义说民曰元。民说其义。 始建国都曰元。非善之长,何以始之。 主义行德曰元。以义为主,行德政。 圣善周闻曰宣。闻,谓所闻善事也。 兵甲亟作曰庄。以数征为严。 叡圉克服曰庄。通边圉,使能服。 胜敌志强曰庄。不挠,故胜。 死于原野曰庄。非严何以死难。 屡征杀伐曰庄。以严厘之。 武而不遂曰庄。武功不成。 柔质慈民曰惠。知其性。 爱民好与曰惠。与谓施。 夙夜警戒曰敬。敬身思戒。 合善典法曰敬。非敬何以善之。 刚德克就曰肃。成其敬使为终。 执心决断曰肃。言严果。 不生其国曰声。生于外家。 爱民好治曰戴。好民治。 典礼不愆曰戴。无过。 未家短折曰殇。未家,未娶。 短折不成曰殇。有知而夭殇。 隐拂不成曰隐。不以隐括改其性。 不显尸国曰隐。以闲主国。 见美坚长曰隐。美过其令。 官人应实曰知。能官人。 肆行劳祀曰悼。放心劳于淫祀,言不修德。年中早夭曰悼。年不称志。 恐惧从处曰悼。从处,言险圮。 凶年无谷曰荒。不务耕稼。 外内从乱曰荒。家不治,官不治。 好乐怠政曰荒。淫于声乐,怠于政事。 在国遭忧曰愍。仍多大丧。 在国逢骨曰愍。兵寇之事。 祸乱方作曰愍。国无政,动长乱。 使民悲伤曰愍。苛政贼害。 贞心大度曰匡。心正而用察少。 德正应和曰莫。正其德,应其和。 施勤无私曰类。无私,唯义所在。

中国古代谥法表

谥法表 谥法表 民无能名曰神 靖民则法曰皇化合神者曰皇 德象天地曰帝德合天者曰帝 仁义所往曰王 立志及觽曰公 执应八方曰侯 赏庆刑威曰君从之成髃曰君 扬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 照临四方曰明谮诉不行曰明果虑果远曰明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 绥柔士民曰德谏争不威曰德 刚强直理曰武威强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 安民立政曰成 渊源流通曰康温柔好乐曰康安乐抚民曰康合民安乐曰康 布德执义曰穆中情见貌曰穆 容仪恭美曰昭昭德有劳曰昭圣闻周达曰昭 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 由义而济曰景耆意大虑曰景布义行刚曰景 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 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动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 能思辩觽曰元行义说民曰元始建国都曰元主义行德曰元 圣善周闻曰宣 兵甲亟作曰庄叡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严敬临民曰庄 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曰惠 夙夜警戒曰敬合善典法曰敬 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 不生其国曰声 爱民好治曰戴典礼不愆曰戴 未家短折曰伤 短折不成曰殇 隐拂不成曰隐不显尸国曰隐见美坚长曰隐 官人应实曰知 肆行劳祀曰悼年中早夭曰悼恐惧从处曰悼 凶年无谷曰荒外内从乱曰荒好乐怠政曰荒 在国遭忧曰愍在国逢傦曰愍祸乱方作曰愍使民悲伤曰愍 贞心大度曰匡

德正应和曰莫 施勤无私曰类 啬于赐与曰爱 危身奉上曰忠 克威捷行曰魏克威惠礼曰魏 教诲不倦曰长 肇敏行成曰直 疏远继位曰绍 好廉自克曰节 好更改旧曰易 爱民在刑曰克 一德不懈曰简平易不訾曰简 尊贤贵义曰恭敬事供上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既过能改曰恭执事坚固曰恭爱民长弟曰恭 执礼御宾曰恭芘亲之阙曰恭尊贤让善曰恭 威仪悉备曰钦 大虑静民曰定纯行不爽曰定安民大虑曰定安民法古曰定 辟地有德曰襄甲冑有劳曰襄 小心畏忌曰僖 质渊受谏曰厘有罚而还曰厘 温柔贤善曰懿 心能制义曰度 聪明叡哲曰献知质有圣曰献 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协时肇享曰孝 执心克庄曰齐资辅共就曰齐 甄心动惧曰顷敏以敬慎曰顷 柔德安觽曰靖恭己鲜言曰靖宽乐令终曰靖 威德刚武曰圉 弥年寿考曰胡保民耆艾曰胡 追补前过曰刚 猛以刚果曰威猛以强果曰威强义执正曰威 治典不杀曰祁 大虑行节曰考 治民克尽曰使 好和不争曰安 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追悔前过曰思 行见中外曰悫 状古述今曰誉 昭功宁民曰商 克杀秉政曰夷安心好静曰夷 执义扬善曰怀热识折曰怀 述义不克曰丁 有功安民曰烈秉德尊业曰烈 刚克为伐曰翼思虑深远曰翼

谥法解正误

谥法解正误 南监本《史记》刻《谥法解》,原是古书分上下款列,后人误接连书之,遂错乱无章,卒莫有釐正之者。今按《汲冢周书》书之,《周书》亦有前后失次者,並为釐正。 惟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於牧野,终将葬,乃製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號者,功之表;古者有大功则赐之善號,以为称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於己,名生於人。名谓號谥。○按此篇《博物志》谓为周公作。今按首数言,是因二公终将葬,錫之谥,製谥从此而始,因敍谥为後世之永制也。云此为周公作者,非其本矣。 民无能名曰“神”。《周书》作“一人无名曰神”。扬善赋简曰“圣”。 敬宾厚礼曰“圣”。靖民则法曰“皇”。 德象天地曰“帝”。仁义所往曰“王”。 立志及众曰“公”。《周书》作“立制”。執应八方曰“侯”。 從之成羣曰“君”。二條《史》有《书》无。赏慶刑威曰“君”。 平易不訾曰“简”。《周书》作“不疵”。壹德不懈曰“简”。 闻曰“文”。《周书》作“博厚”。经纬天地曰“文”。 勤学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 愍民惠礼曰“文”。錫民爵位曰“文”。 剛彊直理曰“武”。威彊叡德曰“武”。 克定祸乱曰“武”。刑名克服曰“武”。 大志多窮曰“武”。《书》作“夸志”。敬事供上曰“恭”。 尊贤贵义曰“恭”。尊贤敬让曰“恭”。 既过能改曰“恭”。執事坚固曰“恭”。 安民長悌曰“恭”。《史》作“爱民”。芘親之闕曰“恭”。 執礼敬宾曰“恭”。《史》作“御賓”。尊長讓善曰“恭”。 淵源流通曰“恭”。《书》作“曰康”。照临四方曰“明”。 譖诉不行曰“明”。威仪悉备曰“钦”。 大慮静民曰“定”。安民大慮曰“定”。 安民法古曰“定”。纯行不二曰“定”。 執義扬善曰“德”。二條《史》有《书》无。绥柔士民曰“德”。 谋慮不威曰“德”。辟地有德曰“襄”。 甲胄有劳曰“襄”。有伐而還曰“釐”。 質淵受諫曰“釐”。慈惠愛親曰“釐”。 小心畏忌曰“僖”。心能製義曰“度”。 博闻多能曰“献”。聪明叡哲曰“献”。 温柔聖善曰“懿”。五宗安之曰“孝”。 協时肇享曰“孝”。秉德不回曰“孝”。 大慮行節曰“孝”。執心克莊曰“齊”。 輔輕就供曰“齊”。《史记》作“資輔就共”。温年好樂曰“康”。《史记》作“温柔”。 安乐撫民曰“康”。令民安樂曰“康”。 安民立政曰“成”。布德執義曰“穆”。 中情見貌曰“穆”。敏以敬順曰“頃”。 甄心動懼曰“頃”。“頃”《书》作“甄”。容儀恭美曰“昭”。 昭德有勞曰“昭”。聖文周達曰“昭”。

中国古代帝王谥号谥法全解

中国古代帝王谥号谥法全解 惟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号者,功之表;古者有大功,则赐之善号以为称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名谓号谥。 民无能名曰神。不名一善。 靖民则法曰皇。靖安。 德象天地曰帝。同于天地。 仁义所往曰王。民往归之。 立志及众曰公。志无私也。 执应八方曰侯。所执行八方应之。 赏庆刑威曰君。能行四者。 从之成群曰君。民从之。 扬善赋简曰圣。所称得人,所善得实,所赋得简。 敬宾厚礼曰圣。厚于礼。 照临四方曰明。以明照之。 谮诉不行曰明。逆知之,故不行。 经纬天地曰文。成其道。 道德博闻曰文。无不知。 学勤好问曰文。不耻下问。 慈惠爱民曰文。惠以成政。 愍民惠礼曰文。惠而有礼。 赐民爵位曰文。与同升。 绥柔士民曰德。安民以居,安士以事。 谏争不威曰德。不以威拒谏。 刚彊直理曰武。刚无欲,强不屈。怀忠恕,正曲直。 威彊敌德曰武。与有德者敌。 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 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 夸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极。 安民立政曰成。政以安定。 渊源流通曰康。性无忌。 温柔好乐曰康。好丰年,勤民事。 安乐抚民曰康。无四方之虞。 合民安乐曰康。富而教之。 布德执义曰穆。故穆穆。 中情见貌曰穆。性公露。 容仪恭美曰昭。有仪可象,行恭可美。 昭德有劳曰昭。能劳谦。 圣闻周达曰昭。圣圣通合。 治而无眚曰平。无灾罪也。

执事有制曰平。不任意。 布纲治纪曰平。施之政事。 由义而济曰景。用义而成。 耆意大虑曰景。耆,强也。 布义行刚曰景。以刚行义。 清白守节曰贞。行清白执志固。 大虑克就曰贞。能大虑非正而何。 不隐无屈曰贞。坦然无私。 辟土服远曰桓。以武正定。 克敬动民曰桓。敬以使之。 辟土兼国曰桓。兼人故启土。 能思辩众曰元。别之,使各有次。 行义说民曰元。民说其义。 始建国都曰元。非善之长,何以始之。 主义行德曰元。以义为主,行德政。 圣善周闻曰宣。闻,谓所闻善事也。 兵甲亟作曰庄。以数征为严。 叡圉克服曰庄。通边圉,使能服。 胜敌志强曰庄。不挠,故胜。 死于原野曰庄。非严何以死难。 屡征杀伐曰庄。以严厘之。 武而不遂曰庄。武功不成。 柔质慈民曰惠。知其性。 爱民好与曰惠。与谓施。 夙夜警戒曰敬。敬身思戒。 合善典法曰敬。非敬何以善之。 刚德克就曰肃。成其敬使为终。 执心决断曰肃。言严果。 不生其国曰声。生于外家。 爱民好治曰戴。好民治。 典礼不愆曰戴。无过。 未家短折曰伤。未家,未娶。 短折不成曰殇。有知而夭殇。 隐拂不成曰隐。不以隐括改其性。 不显尸国曰隐。以闲主国。 见美坚长曰隐。美过其令。 官人应实曰知。能官人。 肆行劳祀曰悼。放心劳于淫祀,言不修德。年中早夭曰悼。年不称志。 恐惧从处曰悼。从处,言险圮。 凶年无谷曰荒。不务耕稼。

谥法表

谥法解 惟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号者,功之表;古者有大功,则赐之善号以为称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名谓号谥。 民无能名曰神。不名一善。 靖民则法曰皇。靖安。 德象天地曰帝。同于天地。 仁义所往曰王。民往归之。 立志及众曰公。志无私也。 执应八方曰侯。所执行八方应之。 赏庆刑威曰君。能行四者。 从之成群曰君。民从之。 扬善赋简曰圣。所称得人,所善得实,所赋得简。 敬宾厚礼曰圣。厚于礼。 照临四方曰明。以明照之。 谮诉不行曰明。逆知之,故不行。 经纬天地曰文。成其道。 道德博闻曰文。无不知。 学勤好问曰文。不耻下问。 慈惠爱民曰文。惠以成政。 湣民惠礼曰文。惠而有礼。 赐民爵位曰文。与同升。 绥柔士民曰德。安民以居,安士以事。

谏争不威曰德。不以威拒谏。 刚强直理曰武。刚无欲,强不屈。怀忠恕,正曲直。威强敌德曰武。与有德者敌。 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 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 夸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极。 安民立政曰成。政以安定。 渊源流通曰康。性无忌。 温柔好乐曰康。好丰年,勤民事。 安乐抚民曰康。无四方之虞。 合民安乐曰康。富而教之。 布德执义曰穆。故穆穆。 中情见貌曰穆。性公露。 容仪恭美曰昭。有仪可象,行恭可美。 昭德有劳曰昭。能劳谦。 圣闻周达曰昭。圣圣通合。 治而无眚曰平。无灾罪也。 执事有制曰平。不任意。 布纲治纪曰平。施之政事。 由义而济曰景。用义而成。 耆意大虑曰景。耆,强也。 布义行刚曰景。以刚行义。

清白守节曰贞。行清白执志固。 大虑克就曰贞。能大虑非正而何。 不隐无屈曰贞。坦然无私。 辟土服远曰桓。以武正定。 克敬动民曰桓。敬以使之。 辟土兼国曰桓。兼人故启土。 能思辩众曰元。别之,使各有次。 行义说民曰元。民说其义。 始建国都曰元。非善之长,何以始之。主义行德曰元。以义为主,行德政。圣善周闻曰宣。闻,谓所闻善事也。兵甲亟作曰庄。以数征为严。 睿圉克服曰庄。通边圉,使能服。 胜敌志强曰庄。不挠,故胜。 死于原野曰庄。非严何以死难。 屡征杀伐曰庄。以严厘之。 武而不遂曰庄。武功不成。 柔质慈民曰惠。知其性。 爱民好与曰惠。与谓施。 夙夜警戒曰敬。敬身思戒。 合善典法曰敬。非敬何以善之。 刚德克就曰肃。成其敬使为终。

文言文中的谥号解读1

新东方在线高考网(https://www.360docs.net/doc/2010293249.html,/)网友分享 文言文中的谥号解读 新东方在线刘春先阅读文言文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到“谥号”,所谓谥号,就是说某人死亡以后,继任政权官方给他拟定的人生总结,用一个或几个有特定含义的字,来评价此君的一生。 既然是评价,无非包含三个方向:肯定、否定、不值得肯定也不必否定(爱咋咋地)。谥号中的字,也就脱离不了这三种情感基调。而且,即使同为褒扬,不同的字蕴含的意义也是有很大差别的,当你理解了这些字的具体含义,也就了解了后世对于此人的态度,这对于判断一篇文章的情感基调以及出题人的用意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另外需要注意,谥号是发给两类人的,一类是前朝君王及其近亲,不管这些人生前表现如何,都会给他一个谥号;另一类是已故的朝中重臣,通常都是业务水平极其出色、在某个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物——这贡献有时候是建设性的,有时候是破坏性的。 说完这些,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常见的谥号: 第一部分:表示肯定的字 【文】人品好,知识渊博,自律,热爱学习,有礼有节,有好处了会想着兄弟们。 代表人物:汉文帝,周文王,隋文帝 【武】刚强勇敢,有大抱负,不计个人得失,不轻易服输,尊重规则,处事公正。

新东方在线高考网(https://www.360docs.net/doc/2010293249.html,/)网友分享代表人物:汉武帝,周武王, 【穆】积极推广五讲四美,长期追求以德服人。 代表人物:秦穆公,岳飞(武穆) 【明】心里啥都懂(但未必说出来),有危机意识,知道哪些事情不可以干,于是就不干。 代表人物:魏明帝 故事解读: 一般情况下,谥号都会比较中肯地描述某人的一生。但是偶尔也免不了受到其拟定者私人感情的影响,有所偏袒。如魏明帝曹睿,在其执政期间,大兴土木,耗费了魏国极多的钱财。并且他在病重时托孤于曹爽和司马懿这一步烂棋直接导致曹氏家族的政权旁落,这种表现,恐怕是称不上“明”的。 【睿】有远见,洞察力强。 【景】讲究道义,坚持自我,有始有终,好话坏话都说在明处。 代表人物:汉景帝 【庄】做事认真,稳重,谨慎;也有曾打算用武力解决问题却没成功的意思。 代表人物:宋庄公,清孝庄文皇后 【正】人品靠得住,行事有规矩,懂分寸,大家都很服气。 代表人物:曾国藩(文正),范仲淹(文正),司马光(文正) 故事解读: 你没看错,这几位代表的谥号都是一样一样的,这没关系,就好比我们听到新闻联播播音员用低沉缓慢的口吻播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好多人

3中国古代帝王谥号表

谥号为中国古代帝王、诸侯(包括朝鲜、越南、泰国、日本君主)、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赐谥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要取决于“圣裁”。 谥法至迟发轫于商代。甲骨文中,对当时的帝王均称王,对先王则以“日名”称,如大甲、小甲,而日名则是帝王死后通过占卜而定的祭日(如前面的“甲”),再加上区别字(大、小……)用以区分,后来逐渐把一些溢美之词用作区别字,这就是谥法的开始。 据统计,西汉到清朝末期,历代宗室、百官得谥者共10473人,而明清代两代就有5935人,占总数的57%左右。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 谥法初起时,只有“美谥”、“平谥”,没有“恶谥”。善、恶“谥号”则源自西周共和以后,另外还有“私谥”。谥号的选定根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谥号时选择。这些字大致分为下列几类: 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平”表示“布纲治纪”。 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炀”表示“好内远礼”,“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乱”等。 中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愍”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私谥,这是有名望的学者、士大夫死后由其亲戚、门生、故吏为之议定的谥号;“私谥”始于周末,到汉代才盛行起来。 徽号,(皇后之“尊号”即“徽号”。如清代同治皇帝尊自己的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为“慈禧”。徽号也可每逢庆典累加,那拉氏的徽号最后积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多达16个字,而她的谥号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多达二十五个字) 先秦时的谥号以用一个字为常,也有用两三个字的。用一个字的如:秦穆公、晋文公;用两三个字的如魏安簧王、赵孝成王、卫睿圣武公等。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议定以“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同时因“谥号”的定夺将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故而废除谥法。汉代时期恢复谥法,而

中国古代帝王谥号规则

中国古代帝王谥号规则 神:民无能名 皇:靖民则法化合神者 帝:德象天地德合天者 王:仁义所往 公:立志及觽 侯:执应八方 君:赏庆刑威从之成髃 圣:扬善赋简敬宾厚礼 明:照临四方谮诉不行果虑果远 文:经纬天地道德博闻学勤好问慈惠爱民愍民惠礼赐民爵位德:绥柔士民谏争不威 武:刚强直理威强敌德克定祸乱刑民克服夸志多穷 成:安民立政 康:渊源流通温柔好乐安乐抚民合民安乐 穆:布德执义中情见貌 昭:容仪恭美昭德有劳圣闻周达 平:治而无眚执事有平布纲治纪克定祸乱 景:由义而济耆意大虑布义行刚 贞:清白守节大虑克就不隐无屈 桓:辟土服远克敬动民辟土兼国 元:能思辩觽行义说民始建国都主义行德 宣:圣善周闻 庄:兵甲亟作叡圉克服胜敌志强死于原野屡征杀伐武而不遂惠:柔质慈民爱民好与 敬:夙夜警戒合善典法 肃:刚德克就执心决断 声:不生其国 戴:爱民好治典礼不愆 伤:未家短折 殇:短折不成 隐:隐拂不成不显尸国见美坚长 知:官人应实 悼:肆行劳祀年中早夭恐惧从处 荒:凶年无谷外内从乱好乐怠政 愍:在国遭忧在国逢傦祸乱方作使民悲伤 匡:贞心大度 莫:德正应和 类:施勤无私 爱:啬于赐与 忠:危身奉上 魏:克威捷行克威惠礼

长:教诲不倦 直:肇敏行成 绍:疏远继位 节:好廉自克 易:好更改旧 克:爱民在刑 简:一德不懈平易不訾 恭:尊贤贵义敬事供上尊贤敬让既过能改执事坚固爱民长弟执礼御宾芘亲之阙尊贤让善 钦:威仪悉备 定:大虑静民纯行不爽安民大虑安民法古 襄:辟地有德甲冑有劳 僖:小心畏忌 厘:质渊受谏有罚而还 懿:温柔贤善 度:心能制义 献:聪明叡哲知质有圣 孝:五宗安之慈惠爱亲秉德不回协时肇享 齐:执心克庄资辅共就 顷:甄心动惧敏以敬慎 靖:柔德安觽恭己鲜言宽乐令终 圉:威德刚武 胡:弥年寿考保民耆艾 刚:追补前过 威:猛以刚果猛以强果强义执正 祁:治典不杀 考:大虑行节 使:治民克尽 安:好和不争 思:道德纯一大省兆民外内思索追悔前过 悫:行见中外 誉:状古述今 商:昭功宁民 夷:克杀秉政安心好静 怀:执义扬善慈仁短折 丁:述义不克 烈:有功安民秉德尊业 翼:刚克为伐思虑深远 白:外内贞复 灵:不勤成名死而志成死见神能乱而不损好祭鬼怪极知鬼神 厉:杀戮无辜 刺:愎很遂过不思忘爱 哀:蚤孤短折恭仁短折 躁:好变动民

混合标准量表法

什么是混合标准量表法 混合标准量表法(Mixed Standard Scales,MSS)又称混合标准尺度法,简称混合量表法,作为与工作标准相比的一种绩效考评的方法,是由美国学者伯兰兹(Blanz)和吉塞利(Ghiselli)于1972年在传统的评价量表的基础上提出的。 混合标准量表的基本设计步骤 混合标准量表的基本设计步骤如下: 1.确定考评维度 考评维度往往是由设计者根据组织的实际需要和被考评者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等因素决定。H.J.Bernadin和J.S.Kane曾提出在业绩考评中最常用的6个主要维度:质量、数量、及时性、成本节约、监督的需要和人际关系。 若考评的维度较大,也可以在每一个维度下拟出几个子维度,如在对某一公司的产品营销人员进行考评的混合标准量表中,可以设7个维度,分别为: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市场洞察力、工作主动性、责任心、纪律性和社交能力。在这些维度中,又可设子维度。如在团队合做这个维度中,又设了大局观、分享知识、认同和影响力这4个子维度。 2.维度的表达 维度的表达就是为每一个考评维度的好、中、差三等拟出一条范例性的陈述句。若维度中包含子维度,则对每一个子维度作出好、中、差的范例性陈述句。 3.设立每一个维度和子维度的权重 由于考评的角度不同,目的不同,对每一个维度的重要性也就不同。如在表3中,由于是对产品营销人员的考评,所以团队合作和市场洞察力就较为重要。而相比较而言,纪律性就不是那么重要。每一个子维度又是维度的各个方面的分别体现,因此也可以因重要性而调整权重,但必须确保每组子维度权重之和为1,维度权重之和也应为1。 4.打乱次序,掩盖评分等级 对所有的逻辑有效组合,我们给出了一个数字作为其分数。如最好的表现是第一种组合,优于优者,赋以最高分7分。然后依此类推。最差的表现是劣于劣者,赋以最低分1分。最后,由每一个子维度的分数乘以权重,得出维度的分数;每个维度的分数乘以权重,得出总分数。这就是一个考评者对被考评者的评价分数。 5、求得最后分数 对所有的有效的评价分数进行平均,就能得到该被评价者的分数。若是觉得其中的评价有主次之分,还可以加权平均得到最后的结果。 打乱每一个评估指标的好、中、差行为的陈述句表述的次序,使得每一个考评维度不易被人看出。这样,掩盖了评分等级,能确保考评者不会因为某一点的认同而肯定了被考评者的全部内容。可以说,打乱次序是混合标准量表法的最大特色,也是检验考评者是否有效、认真、可靠地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当然对于提高考评的效度与信度起着重要作用。下面讲述的逻辑有效性检验就是检验考评者打分是否有效的一个定量方法。 混合标准量表的实施 在完成对整个混合标准量表的设计后,由人力资源部门或者相关的主管部门对所有考评者发放量表。为了使考评更加具有客观性,可以采用360度考评范围。被考评者本人、其上级下级以及同事都可以作为考评者参与考评。必要时,还可以外聘专家进行考评。 考评的过程,就是要求被考评者针对被打乱的混合标准量表中的陈述句逐一进行评价,若是

古代谥法表

古代谥法表 古代谥法表 民无能名曰神 靖民则法曰皇化合神者曰皇 德象天地曰帝德合天者曰帝 仁义所往曰王 立志及觽曰公 执应八方曰侯 赏庆刑威曰君从之成髃曰君 扬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 照临四方曰明谮诉不行曰明果虑果远曰明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绥柔士民曰德谏争不威曰德 刚强直理曰武威强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 安民立政曰成 渊源流通曰康温柔好乐曰康安乐抚民曰康合民安乐曰康 布德执义曰穆中情见貌曰穆 容仪恭美曰昭昭德有劳曰昭圣闻周达曰昭 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克定祸乱曰平 由义而济曰景耆意大虑曰景布义行刚曰景 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 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动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 能思辩觽曰元行义说民曰元始建国都曰元主义行德曰元 圣善周闻曰宣 兵甲亟作曰庄叡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曰惠 夙夜警戒曰敬合善典法曰敬 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 不生其国曰声 爱民好治曰戴典礼不愆曰戴 未家短折曰伤 短折不成曰殇 隐拂不成曰隐不显尸国曰隐见美坚长曰隐 官人应实曰知 肆行劳祀曰悼年中早夭曰悼恐惧从处曰悼 凶年无谷曰荒外内从乱曰荒好乐怠政曰荒 在国遭忧曰愍在国逢傦曰愍祸乱方作曰愍使民悲伤曰愍 贞心大度曰匡 德正应和曰莫 施勤无私曰类 啬于赐与曰爱 危身奉上曰忠

克威捷行曰魏克威惠礼曰魏 教诲不倦曰长 肇敏行成曰直 疏远继位曰绍 好廉自克曰节 好更改旧曰易 爱民在刑曰克 一德不懈曰简平易不訾曰简 尊贤贵义曰恭敬事供上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既过能改曰恭执事坚固曰恭爱民长弟曰恭执礼御宾曰恭芘亲之阙曰恭尊贤让善曰恭 威仪悉备曰钦 大虑静民曰定纯行不爽曰定安民大虑曰定安民法古曰定 辟地有德曰襄甲冑有劳曰襄 小心畏忌曰僖 质渊受谏曰厘有罚而还曰厘 温柔贤善曰懿 心能制义曰度 聪明叡哲曰献知质有圣曰献 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协时肇享曰孝 执心克庄曰齐资辅共就曰齐 甄心动惧曰顷敏以敬慎曰顷 柔德安觽曰靖恭己鲜言曰靖宽乐令终曰靖 威德刚武曰圉 弥年寿考曰胡保民耆艾曰胡 追补前过曰刚 猛以刚果曰威猛以强果曰威强义执正曰威 治典不杀曰祁 大虑行节曰考 治民克尽曰使 好和不争曰安 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追悔前过曰思 行见中外曰悫 状古述今曰誉 昭功宁民曰商 克杀秉政曰夷安心好静曰夷 执义扬善曰怀热识折曰怀 述义不克曰丁 有功安民曰烈秉德尊业曰烈 刚克为伐曰翼思虑深远曰翼 外内贞复曰白 不勤成名曰灵死而志成曰灵死见神能曰灵乱而不损曰灵好祭鬼怪曰灵极知鬼神曰灵杀戮无辜曰厉 愎很遂过曰刺不思忘爱曰刺 蚤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

谥号详解,源自周书《谥法解》

谥号详解 源自《逸周书·卷六·谥法解》(原文+译文) 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周公旦与太公望开创了成王基业。因为武王在牧野建了大功,死后将安葬,就制定了谥号,于是叙明制谥法则。谥,是行为的记录;号,是功劳的标志;车马服饰,是地位的表现。所以,道德高尚就得到大名号;道德低下就得到小名号……道德行为出于自身,而名号生于别人。 民无能名曰神。称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德象天地曰帝。静民则法曰皇。仁义所在曰王。赏庆刑威曰君,从之成群曰君。立制及众曰公。执应八方曰侯。壹德不解曰简。平易不疵曰简。 无法让人给他命名的称“神”。举良善选贤才的称“圣”,敬宾客厚礼仪的称“圣”。 德行如天高地厚的称“帝”。安定百姓以法为准的称“皇”。集仁、义在身的称“王”。 赏罚公道的称“君”,民众都归从他的称“君”。为大家设立制度的称“公”。行为被八方响应的称“侯”。道德专一而不懈怠的谥号“简”,平易而不诋诽他人的谥号“简”。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刚强理直曰武,威强澼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 顺应天地自然规律的谥号“文”,道德广博深厚的谥号“文”,勤学好问的谥号“文”,慈惠爱民的谥号“文”,怜悯百姓又施恩惠有礼貌的谥号“文”,赐给百姓爵位的谥号“文”。 刚强而理端的谥号“武”,威猛而英明有德的谥号“武”,战胜祸灾又平定动乱的谥号“武”,以法治民能使民服的谥号“武”,贪大功而屡用兵的谥号“武”。 敬事供上曰恭,尊贤贵义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既过能改曰恭,执事坚固曰恭,爱民长弟曰恭,执礼御宾曰恭,芘亲之阙曰恭,尊贤让善曰恭,渊源流通曰恭。照临四方曰明,谮诉不行曰明。 认真办事又尊从主上的谥号“恭”,尊重贤才又崇尚礼义的谥号“恭”,尊重贤能又恭敬谦让的谥号“恭”,已有过错能够改正的谥号“恭”,办事坚定不动摇的谥号“恭”,爱护百姓、抚养兄弟的谥号“恭”,讲礼仪、迎宾客的谥号“恭”,庇护父母过失的谥号“恭”,尊重贤良、礼让友善的谥号“恭”。 威仪悉备曰钦。大虑静民曰定,安民大虑曰定,安民法古曰定,纯行不二曰定。谏争不威曰德。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有伐而还曰厘,质渊受谏曰厘。博闻多能曰宪。聪明澼哲曰献。温柔圣善曰懿。 威仪见于外表的谥号“钦”。 深谋远虑又安定百姓的谥号“定”,安定百姓又效法古人的谥号“定”,行为纯正无差错的谥号“定”。征战能返回的谥号“麓”,思虑深远又接受规劝的谥号“嫠”。通古今又多才能的谥号“宪”。聪明而富于哲理的谥号“献”,心性通达事理的谥号“献”。性温柔,明事理又善良的谥号“懿”。 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协时肇享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大虑行节曰考。执心克

古代谥号谥法原则

古代谥号谥法原则类别谥号谥法例 表扬类神 皇 帝 王 公 侯 君 圣 明 文 德 简 恭 钦 定 襄 民无能名曰神 靖民则法曰皇 德象天地曰帝 仁义所往曰王 立志反众曰公 执应八方曰侯 赏庆刑威曰君从之成群曰君 扬善赋曰圣敬宾厚礼曰圣 照临四方曰明潜纳不行曰明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 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 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 绥柔士民曰德谏争不威曰德 一德不懈曰简平易不訾日简 尊贤贵义日恭敬事供上日恭 尊贤敬让日恭执事坚固日恭 既过能改日恭爱民长弟曰恭 威仪悉备曰钦 大虑静民日定纯行不夹曰定 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日襄 辽圣宗 唐明皇 周文王 唐德宗 周简王 晋恭帝 宋钦宗 元定宗 庄襄王

表扬类僖 麓 懿 武 成 康 穆 昭 平 景 贞 度 献 孝 齐 顷 靖 给 圉 小心畏忌日傅 质渊受谏曰董有罚而还日董 温柔贤善曰懿 克定祸乱曰武 安民立政日成 渊源流通曰康温柔好乐日康 安乐抚民曰康合民安乐日康 布德执义曰穆中情见貌日穆 容仪恭美曰昭昭德有劳曰昭 治而无眚日子执事有制日子 由义而济日景耆意大虑日景 清白守节日贞大虑克就日贞 不隐无屈曰贞 心能制义曰度 聪明缸哲日献知质有圣曰献 五宗安之日孝慈惠爱亲日孝 秉德不回日孝协时肇享曰孝 执心克庄日齐资辅共就曰齐 甄心动惧曰顷敏以敬慎日顷 柔德安众曰靖巷已鲜官曰靖 宽乐令终日靖 疏远继位曰给 威德刚武日圉 唐僖宗 周董王 周懿王 魏武帝 明成祖 周康王 周穆王 周昭王 周平王 汉景帝 周贞定王 南宋度宗 汉献帝 周孝王 周顷王 汉卫脓 被谥靖

表扬类胡 刚 威 祁 桓 元 宣 庄 惠 敬 肃 戴 考 思 誉 商 烈 翼 白 知 隐 匡 莫 类 弥年寿考曰胡保民耆艾曰胡 追补前过曰刚 猛以刚果曰威强义执己曰威 治典不呆曰祁 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动民曰桓 能思辩众曰元行义说民曰元 圣善周闻曰宣 胜敌制强曰庄 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舆曰惠 夙夜警戒曰敬合善典法曰敬 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 爱民好治曰戴典礼不愆曰戴 大虑行节曰考 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 状古述今曰誉 昭功寍民曰商 有功安民曰烈秉德尊业曰烈 刚克为伐曰翼思虑深远曰翼 外内贞复曰白 官人应实曰知 见美坚长曰隐 贞心大度曰匡 德正应和曰莫 施勤无私曰类 周威烈王 周桓王 周元王 周宣王 周庄王 周惠王 梁敬帝 唐肃宗 周考王 明思宗 周烈王 周匡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