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宁波市委_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

中共宁波市委_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
中共宁波市委_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

中共宁波市委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

(2010年9月17日)

为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把为深宁波现在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推向新阶段,市委、市政府特作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

一、 充分认识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意义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建设智慧城市,促进现代化社会智慧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智慧城市,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知识经济的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资源综合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建设智慧城市,促进信息技术在自主创新、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资源配置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发挥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有利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有利于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使宁波抢占未来制高点、争创发展新优势,把现代化国际抗口城市建设全面推向新阶段的战略举措。全市上下必须充分认识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性和紧追性,抢抓机遇,齐心协力,扎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二、 建设智慧城市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和市委“六大联动、六大提升”决策部署,坚持以智慧应用为导向,以智慧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市场需求和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基地和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融合,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把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推向新阶段。

(二)基本原则。建设智慧城市,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合力推进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市民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推进体系,不断增强建设智慧城市的整体合力。

——坚持立足产业、发展应用的原则。切实把培育智慧产业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立足点,大力推动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各类新兴智慧型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制造和广泛应用,着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坚持基础先行、创新引领的原则。加强与电信、广电运营商等大企业的合作,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安全、可靠、超前的基础保障;推进技术创新、应用商业模式创新、行业应用标准和制度创新,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联合攻关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

——坚持重点突破、示范带动的原则。围绕我市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升级的战略重要、群众对公共服务的迫切要求,找准突破口,先行先试,着力推进智慧产业基地和重点领域智慧应用体系建设,以示范和试点带动智慧城市建设整体工作。

——坚持开放合作、注重实效的原则。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对外开放合作,汇聚全球智慧和资源,更好地为宁波智慧城市建设服务。

(三)总体目标。争取通过五年的努力,建成一批成熟的智慧应用系统,形成一批上规模的智慧产业基地,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十年的努力,把宁波建设成为智慧应用水平领先、智慧产业集群发展、智慧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具有国际港口城市特色的智慧城市。“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建设主要目标:

——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程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幅度提高,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形成。

——市民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提升。出形、医疗、教育、文化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普遍提高。

——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企业和居民享受到更加公平公正、高效便捷的服务。

——城乡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生态市建设和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

——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和智慧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建成十大智慧应用体系,培育形成六大产业基地。

——先进的信息网络设施基本形成。无线城市和网络融合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互联网城域出口带宽达到1000G以上,互联网宽带接入率达到95%以上,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全市有限电视双向数字化率达到100%。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重要进展。建成较为完备的基础数据库、综合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形成较为完善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智慧城市模式创新和标准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建成智慧城市应用商业模式的输出基地,力争在优势领域形成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引领能力。

二、 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

(一) 构建智慧物流体系。 围绕建设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加快宁波港智慧港口建设,大力推广视频识别、多维条码、卫星

定位、货物跟踪、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物流产业基地和物流监管

部门中的应用,进一步完善第四方电子商务物流市场、电子口岸等服务平台,

加快推进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镇海大宗货物海铁链元物流枢纽港的现代物流服

务系统建设,形成高水平、个性化的现代物流体系。

(二) 构建智慧制造体系。 在机械装备、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电子电器、纺织服装等重点制造行业,推广适用的信息化辅助设计系统和制造系统,推动制造过程

逐步向信息化制造的高级阶段发展。围绕家电、电机、仪器仪表等传统产品升

级,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开发数字化、智能化的新产品。加强制造企业的

信息化管理和营销系统建设,提高制造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

(三) 构建智慧贸易体系。 大力发展网络市场和电子商务,建设国际国内贸易的服务网络和信息平台,促进贸易体系内外对接。以宁波国际贸易示范区为龙头,

建设集贸易、物流、金融和口岸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国际贸易服务平台,打造一

批智慧型进出口专业市场。大力大战集产品、信息发布、交易、支付与一体的

综合电子商务企业和国家级行业电子商务网站,鼓励引导骨干企业应用电子商

务,带动和促进企业间的电子商务建设,提高行业整体水平。

(四) 构建智慧能源应用体系。 运用各种智慧技术、先进设备和新工艺,强化能源利用管理,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实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重点推进智慧电能建设,较快智慧技术在发电、

输电、配电、供电、用电服务等环节广泛应用,加快推进以超高压电网为基础

骨干网架的电网建设,促进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推行各类可再生新能源统一入

网管理和分布式管理,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形成更可控、更高效、更安全的

运营管理模式。创新智慧型能运消费方式,逐步建立环保、节约、高效的能源

利用模式。

(五) 构建智慧公共服务体系。 全面推进面向市民的住房、教育、就业、文化、社会保障、供电、供水、供气、防灾减灾等公共服务智慧应用系统建设;大力推

进面向企业的行政审批、投资金融、企业信用、产品功效、食品药品监管等公

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构建面向农村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提升农村综合

信息服务占水平。推进各专业应用系统与81890市民呼叫服务中心、市民卡、

信息亭等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的无缝联接,进一步拓展应用功能和范围。

(六) 构建智慧社会管理体系。 按照全方位、实时化的要求,加快推进社会治安监控体系、灾难预警体系、应急体系、安全生产重点领域防控体系、口岸疫情预

警体系等指挥安保系统建设,完善公共安全时间应急处置机构。进一步推进数

字城建、数字城管平台建设,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

水平。加强工商、税务、质监等重点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和整合。按照权力模块

化、制度刚性化、信息公开化、监督动态化的要求,加快推进综合电子监察系

统和纪检监察业务网络系统建设,打造高效、廉洁、法制型的服务政府。

(七) 构建智慧交通体系。 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服务和管理系统、交通诱导系统、智能出行服务系统、交通应急指挥系统、数字公路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出租车与

公交车智能服务管理系统、电子收费系统、港口信息管理系统等智慧交通应用

系统建设,提高城市交通的科学管理和组织水平。

(八) 构建智慧健康保障体系。 建立覆盖城乡各类卫生医疗架构的信息化网络体系,重点建设医疗急救系统、远程挂号系统、电子收费系统、电子健康档案、数字

化图文体检诊断查询系统、数字化远程医疗系统等智慧医疗系统,逐步实现卫

生政务电子化、医院服务网络化、公共卫生管理数字化、卫生医疗信息服务一

体化,提高医疗保障健康服务水平。

(九) 构建智慧安居服务体系。 研究制定智慧社区安居标准规范,加快智慧家居系统、智慧楼字、智慧社区建设,为市民提供更加便利、更加舒适、更加放心的

家庭服务、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

(十) 构建智慧文化服务体系。 加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整合文化信息资源,开发文化娱乐产品,促进数字电视、电子娱乐、

电子书刊、数字图书馆发展。构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更加便捷的旅

游服务,提升宁波旅游文化品牌。

三、 加快推进智慧产业基地建设

(一) 建设网络数据基地。 进一步提升政府数据中心、互联网交换中心和数据容灾中心的建设水平,加快培育和建设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智慧城市感知计

算服务平台,引进移动通信数据中、金融数据处理中心、国际物流数据处理

中心、重点产业和资源数据中心、市民健康数据中心、空间资源中心等一批

面向重点行业应用的数据中心项目,大力推动国家电信、广电运营商与本地

企业合作建立云计算中心,形成海量数据收集、保存、通行、分类挖掘利用

能力和运计算处理能力,不断拓宽服务领域。

(二) 建设软件研发推广基地。 规划建设宁波国家高薪区软件研发与创新基地,鼓励基础条件较好的市级各类开发区、功能区和县(市)区建设应用软件设

计开发产业基地、创新基地、推广和服务基地,重点在智慧城市十大智慧应

用系统软件、行业应用软件、集成电路、嵌入式软件以及动漫新媒体等领域

形成规模。充分发挥浙江大学宁波软件学院、宁波软件园、鄞州科创中心、

和丰创意广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外包学院)等平台的作用,推动产

学研合作。依托产业基地和平台,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具备较大规模和较强

创新能力的软件企业,吸引世界IT百强及国内大型软件公司在园区落户或

设立研发中心。

(三) 建设智慧城市装备和产品研发制造基地。 加快制造企业转型升级,重点提升发展一批智能家电、智能电表、数控设备等设计制造企业。推进现代装备

制造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发展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装备、信息传感装备、智

能交通装备、智能工业控制装备、智能环保装备、智能光电显示技术装备、

智能健康医疗装备、智能供水供气装备和智能电网装备新兴制造产业群。加

大与国家科研机构和重点院校合作力度,共建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设计基

地,引进一批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科研机构,争取在网络应用装备设计

和制造产业发展上有大的突破。

(四) 建设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 推动服务业传统企业创新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向智能化转型。重点培育和提升现代物流、工业设计,高端商务、

现代金融、现代商贸、服务外包、旅游休闲、文化创意、信息服务和电子商

务等服务业发展。依托各县(市)区的规划和现有基础,注意各自特色和优

势的培育,争取在每个重点服务行业培育一个智慧服务产业示范推广集聚

区,引进和培育一匹信息化程度高、管理精细、服务高效、特色明显、具有

较强行业示范带动作用的服务企业。

(五) 建设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 加快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重点依托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以及各县(市)区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都市

农业园区和节水农业基地,大力推广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农业专家咨询服

务系统和农业电子商务,逐渐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市场营

销的科学化和智能化。通过提升、培育、何引进等多种途径,集聚一批农业

龙头企业,带动现代农业的整体发展。

(六) 建设智慧企业总部基地。 注重特色,加强规划,着力创造优良的环境,抓好总部基地建设。选择信息化基础较好的总部企业,建立跨区域的现代研发、

先进制造和营销体系。鼓励总体实力较强、管理基础较好的装备制造、石化、

新材料、纺织服装、文具模具等传统型总部企业,加快智慧技术在研发、制

造、管理和营销等环节的应用。加强对外合作,着力引进一批智慧型的企业

总部。

四、 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一) 构建泛在化的信息网络。加快物联网试点推广,推进光纤到户、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开展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试

点,努力构建“随时随地随需”、统一高效的泛在网络。

(二) 加快推进“三网融合”。 进一步加快数字电视网络整合改造,积极推进互联网、电信网和广电网“三网”融合促进业务运营相互准入、对等开放、合理竞争。

在宁波杭州港新区开展“三网融合”和网络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试点,创新模式,探索经验,逐步推广。

(三) 加强信息安全基础建设。 加强立法执法工作,强化互联网安全管理,建立上网身份认证(实名)制,规范互联网运营商和联网单位的信息安全管理职责。

全面落实“三网融合”新技术、新应用的专项安全管理措施,建立完善与安全

同步实施的工作机制。全面实行重要单位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完善数字认

证、信息安全等级测评等工作机制,建立重要数据容灾中心,掌握信息安全主

动权,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

五、 加快智慧城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一) 大力推进基础平台和数据库建设。 强化投资管理体制创新,加快政府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平台、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各类信息资源整合利用提供

基础支撑。加强资源整合,进一步推进法人、人口、自然资源、空间地理和宏

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快创新资源、人才资源、文化资源、社会信用、城市管理、文件档案等综合数据库建设,为智慧应用系统建设提供丰富、准确、及时更新的信息资源。

(二) 建设健全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交换机制。 加快政府信息资源目录和交换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多层次、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机制,推进信息由单一系统共享向多系统共享的转变。市和县(市)区建立健全政府

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中心(平台)和

相关制度建设。

(三) 加快培育信息资源市场。 研究建立信息资源的产权制度,推动政府部门以非政务性服务外包、政府采购等方式从市场获取高质量、低成本的信息服务,引

导企业、公众和其他组织开展公益性或商业信息服务。

六、 完善智慧城市建设制成体系

(一) 加强人才支撑体系建设。 创新机制,大力培养、引进和高水平使用复合型高层次信息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网络设施与商业应用经营管理人才。加

快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动专业和学科调整,着力培养智慧

城市建设人才。依托高校院所、园区、企业、和社会办学机构,联合建立各类

智慧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提供教育、培训和执业资格考试等服务。以浙江大学

软件学院、宁波大学等为依托,建设智慧城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软件开发人

才教育培训基地,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外包学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

院等为依托,建立网络数据中心、商业运营应用中高级职业技工教育培训基地。

(二) 加强标准法规支撑体系建设。 加强信息化技术标准、、法规规范、制度规则的创新和应用示范工作,提高建设智慧城市的技术标准、法规规则、制度规则的

创新能力和保障能力,形成由技术通用标准、网络活动信用制度、监管制度和

法规制度等组成的支撑保障体系。加强智慧城市地方性立法工作,引进培育一

批相关领域的标准化研究机构,开展技术标准、法规规范、制度规则的研究制

订和实施试点示范工作。

(三) 加政策支撑体系建设。 加大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统筹投入,创新政府扶持资金的有效动态支持机制,重点对智慧技术和产品研发、智慧应用系统试点示范工

程、智慧产业基地创建、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市政府每年安

排扶持智慧城市建设扶持资金,确保全市每年不少于10亿元。发挥政府投资

的导向作用,建立健全政府与企业等多方参与的投资融资机制,组建市智慧建

设专业投资运营公司,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智慧城市建设。

七、 科学务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建设智慧城市摆在突出位置,建立完善相应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智

慧城市建设的指导协调工作。在六大智慧产业基地、十大智慧应用系统分别成

立工作推进协调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二) 推进体制创新和模式创新。 完善智慧城市管理体制,加强统筹管理,防止出现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所有智慧应用体系和产业基地项目必须符合智慧城市

的整体设计,各应用体系方案审查、工程立项投资、招投标和验收等均由智慧

城市建设有关工作推进小组把关统筹,未经通过方案审查的和项目审批的,一

律不得建设,并追究违规建设主体的责任。积极探索智慧应用系统开发和智慧

产业基地建设的有效模式,加强标准化建设和成功商业模式推广应用,最大程

度提高智慧城市建设效益

(三) 制订落实相应规划方案和实施计划。 制订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实施路径。制订智慧城市建设年度实施方案,明确具体

的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有关智慧城市建设专项工作推进协调小组、市级有关

部门、各县(市)区和国有控股重点企业,要结合智慧城市建设相关任务和实

际,制订落实与总体规划、年度实施方案相配套的专项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扎扎实实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四) 建立决策咨询和评估考核体系。 成立智慧城市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咨询指导。组建市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履行智慧城

市发展战略与规划、各应用体系建设方案、标准与法规研究制订等职责。市级

有关部门、各县(市)区和重点企业建立相应的决策咨询机制,集中民意民智,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研究建立智慧城市建设评估考核体系,定期对智慧城市建

设按责任分解要求进行评估,发布评估信息和白皮书。加大考核力度,检查和

督导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和年度计划的落实情况。

(五) 加强知识培训和宣传普及工作。 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合作,制定系统培训计划,落实培训措施,重点抓好各级

领导、机关干部和企业家的培训,在新选拔的干部中逐步推行信息化知识的资

格考试制度。加大舆论宣传力度,积极宣传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意义、总体目

标和工作部署,宁波日报和宁波电台、宁波电视台要积极研究,设立专栏、专

题和专版,市科协要加强统筹,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知识的普

及工作,提高市民科技素养和智慧技术应用能力,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建设智

慧城市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六) 深化国内外合作交流。 积极开展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主题的国内外合作交流活动,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科研院所和电信广电运营商等单位的合作,定期举

办以展示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新范例、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智慧城市

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宣传推介最新研究成果、产品和成功应用案例,促

进更宽领域、更广范围的合作与交流,更好地汇集全球智慧和资源建设智慧宁

波。

决策建议稿:宁波智慧城市建设路线图研究

宁波智慧城市建设路线图研究 决策建议 智慧城市建设路线图是一种指引人们达到智慧城市建设目标的含有图片的说明性文档,是对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建设目标、时间跨度、复杂任务和抽象概念的形象化处理与描绘;它集中反应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灵魂,贯穿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始终。宁波智慧城市建设以来,虽然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从各个侧面反应出由于智慧城市路线图的缺少,没能达到整体建设形象呈现,缺乏清晰、准确的行动指南。 一、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民众需求调研稍显不足 建设智慧城市,是为市民服务的。以新加坡为例,在“iN2015”计划制定过程中,IDA 通过组织“畅想IT!iN2015”竞赛和公共座谈会等方式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意见,得到了新加坡公众的积极响应,可以说“iN2015”计划是由民众、企业和政府共同创造的一项全民工程。但是我市在做智慧城市规划时,由于时间等条件限制,需求调研不够深入。课题组随机对100名宁波市民进行了街头调查,83%的人知道宁波在建智慧城市,但是不知道宁波的智慧城市建设在建什么内容,也说不清楚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对自己有什么益处。如此这般,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没有完全和民众的需求对接,民众智慧,民众体验没有充分体现,稍显不足。 (二)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宁波特色”不够鲜明 虽然国内外各个城市都提出了各自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但大都缺乏特色,“千城一面”。而就这点而言,宁波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同大多城市一样,“宁波特色”性还略显缺乏,缺少

如新加坡的“iN2015”、韩国的“U-Korea”和“数字南昌”、“感知无锡”、“生态沈阳”这样引领性、标语性的鲜明目标,对民众的愿景性、导引性不强,难以形成合力。 (三)市(县)、区产业发展布局规划缺少 智慧城市发展需要规划相应的产业布局,明确各区域发展方向,形成各自特色与合力。如杭州制定了《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对城市核心区、支撑区、拓展区进行了相应的区域产业发展规划。而宁波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目前尚无统一布局,导致市(县)、区发展没有目标性。 (四)管理、推进体制动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1)智慧城市建设项目部门合作机制有待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包含很多具体的工程项目,基本上是按政府已有职能部门的管理范围来划分,比如,智慧健康就由市卫生局负责,智慧交通方面的事归属市交通委等等。这种传统的垂直式的组织形式必将造成若干个互不相通的封闭式系统并存,形成信息孤岛,重复基础设施建设,资源上的浪费和用户体验上的不一致性等等问题。 (2)激励机制缺少。“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所有上级单位的设想都需要基层单去具体实施和完成。因此很多工作的推进都设立了奖励经费(比如市节能办)。而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并没有设立相应的奖励经费,基层单位人员做与不做一个样,也导致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推进积极性不高。 (3)对内宣传不足。宁波智慧城市建设主对主要受众——市民的宣传还比较缺少。尽管有智慧家居体验馆和智博会等大型活动,但市民参与度不强。以智慧家居体验为例,市民需要预约成功方能前去体验。 (5)评价体系的内涵性、操作性不强

中共宁波市委_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

中共宁波市委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 (2010年9月17日) 为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把为深宁波现在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推向新阶段,市委、市政府特作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 一、 充分认识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意义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建设智慧城市,促进现代化社会智慧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智慧城市,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知识经济的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资源综合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建设智慧城市,促进信息技术在自主创新、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资源配置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发挥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有利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有利于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使宁波抢占未来制高点、争创发展新优势,把现代化国际抗口城市建设全面推向新阶段的战略举措。全市上下必须充分认识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性和紧追性,抢抓机遇,齐心协力,扎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二、 建设智慧城市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和市委“六大联动、六大提升”决策部署,坚持以智慧应用为导向,以智慧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市场需求和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基地和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融合,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把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推向新阶段。 (二)基本原则。建设智慧城市,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合力推进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市民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推进体系,不断增强建设智慧城市的整体合力。 ——坚持立足产业、发展应用的原则。切实把培育智慧产业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立足点,大力推动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各类新兴智慧型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制造和广泛应用,着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坚持基础先行、创新引领的原则。加强与电信、广电运营商等大企业的合作,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安全、可靠、超前的基础保障;推进技术创新、应用商业模式创新、行业应用标准和制度创新,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联合攻关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

余姚市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

余姚市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 作者:来源:余姚市政府网站添加日期:11年12月29日 余姚市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 (2011-2015年) 一、前言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信息产品的应用无处不在。智慧城市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融合为基础,以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资源综合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城市”源于2008年底美国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当前,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智慧化发展迅猛,“智慧化”已成为世界各国信息化发展的远景和目标。自2009以来,全国掀起以物联网产业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发展热潮,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相继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将“智慧城市”提升为城市转型发展核心战略。 建设智慧城市,将促进信息技术在自主创新、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资源配置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发挥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有利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有利于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建设智慧城市为争创区域发展新优势,奋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提供了良好契机。 建设智慧城市是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的机遇,加快城市向信息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宁波市委、市政府从战略的高度,审时度势,提出了《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明确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和要求。 为顺应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宁波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决策部署,根据国家、省“十二五”信息化规划、宁波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思路和要求及《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了《余姚市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 二、建设现状 1、政府信息技术核心应用体系初步形成。我市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建成了统一的电子政务内外网络平台,政府门户网站基本覆盖全市各乡镇、街道和部门,全市统一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投入运行,监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业务系统相继投入运行,极大地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行政效率。

宁波市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几点思考

宁波市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几点思考 随着全球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信息化发展正酝酿着重大变革和新的突破,向更高阶段的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一些国家、地区和城市率先提出了建设智慧国家、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例如,新加坡提出了2015年建成“智慧国”的计划,台北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台北的发展战略。前不久,我作为省委巡视组成员之一,参与了宁波智慧城市建设主题调研,并就推进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形成了几点思考。 关于智慧城市内涵的理解 什么是智慧城市?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过,大家更多的还是基于IBM于2009年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的认识。具体地说,就是把传感器嵌入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再与互联网相联,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并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从而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由于IBM提出“智慧地球”战略主要是基于自身的商业利益驱动,因此,IBM对智慧城市的理解侧重于自身优势的技术方案和应用系统层面。 如果我们把智慧城市作为一个城市的整体发展战略,必须要找准定位,全面理解和把握智慧城市的内涵。宁波站在一个更高层面来认识智慧城市,把它定位为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六个能力”上,即“具有更全面灵活的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互联互通和相互感知能力,更高效安全的信息处理和信息资源整合能力,更科学的监测、预警、分析、预测和决策能力,更高水平的远距离控制执行和智能化执行能力,更协调的跨部门、多层级、异地点合作能力,以及更强的创新发展能力”。其核心特征是信息资源作为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成为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驱动力,而不仅是物联网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的应用。宁波关于智慧城市的定位抓住了智慧城市的核心问题,是合适的。 宁波市提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意义重大 今年初,宁波市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新理念,并引起了中央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完整版)《智慧城市》考试全试题库答案与解析

第一套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共30题) 1 . 服务支撑平台标准规范体系不包括哪项内容? A服务监督规范 服务元数据规范 服务分类规范 服务管理规范 2 . 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当前城市管理中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盲目决策 城市管理以部门为中心 C城市管理以公众为中心 分散管控 3 . 关于传统的信息系统建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系统建设的目标非常明确 系统建设是相对静止的 系统建设不会有大的变化 D系统建设是动态的 4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宁波市在2011~2012年所发布的“智慧城市”指导文件的是? 《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 《宁波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 C《“智慧宁波”建设总体规划2012~2015)》

《2012年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计划》 5 . 智慧城市的典型应用领域中,为其他领域的智慧应用提供重要支撑的基础核心领域是? 智慧公共服务 智慧交通 C智慧政务 智慧教育 6 . 根据调研,就用户(政府、事业单位)而言,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首要重点在于? 数据采集与获取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C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 智能化应用建设 7 . 根据调研,在“智慧城市重点建设方向”中,用户(政府、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关注点差异最大的是? 数据采集与获取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 D智能化应用建设 8 . 下列哪一个项不属于传感技术处理信息的方式? A分解 压缩

融合 识别 9 .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新一代电信网的基础,以及三网融合的结合点? 互联网 BI P优化光网络 物联网 广播电视网 10 . 下列选项中,有关智慧制造系统“深度互连层”的表述,错误的是? 降低产品制造成本 B对多个工厂实现分散管理 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和资源调配 为制造企业提供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 11 . 济宁市围绕建设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核心目标,其基础是?智慧城市应用 B智慧产业发展 信息资料整合共享 教育信息资源共享 12 . 下列选项中,属于智慧城市的公共信息平台中二级平台的是?政务云平台 教育云平台

中共宁波市委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

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 甬党[2010]14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把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推向新阶段,市委、市政府特作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 一、充分认识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意义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建设智慧城市,促进现代社会智慧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智慧城市,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资源综合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建设智慧城市,促进信息技术在自主创新、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资源配置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发挥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有利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有利于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宁波抢占未来制高点、争创发展新优势,把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全面推向新阶段的战略举措。全市上下必须充分认识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抢抓机遇,齐心协力,扎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二、建设智慧城市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和市委“六大联动、六大提升”决策部署,坚持以智慧应用为导向,以智慧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市场需求和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基地和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融合,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把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推向新阶段。 (二)基本原则。建设智慧城市,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合力推进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市民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推进体系,不断增强建设智慧城市的整体合力。 ——坚持立足产业、发展应用的原则。切实把培育智慧产业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立足点,大力推动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各类新兴智慧型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制造和广泛应用,着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坚持基础先行、创新引领的原则。加强与电信、广电运营商等大企业的合作,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安全、可靠、超前的基础保障;推进技术创新、应用商业模式创新、行业应用标准和制度创新,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联合攻关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

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

.23 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顾德道? 摘一要:宁波市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三但存在信息资源共享较难二法规标准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三未来,宁波市将进一步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完善相关法规标准,强化民生服务,优化智慧产业发展环境,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三 关键词:宁波市一智慧城市一实践 一一引言 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当前世界关注的热点,不仅是各个城市把握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的机遇,同时也是推动城市数字化二网络化向智能化发展,加快向信息社会迈进的必然趋势三2010年,宁波市抓住上海世博会首个主题论坛成功举办的契机,依托城市化进程加快二城市信息化总体水平领先等优势,研究出台了‘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甬党 2010 14号),在国内率先系统部署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并在‘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中,把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项主要任务,列入全市 六个加快 重大战略三在智慧城市的探索实践中,紧紧围绕建设管理高效便捷二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和谐二居民生活平安幸福二资源优势充分利用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注重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推0 62?顾德道,经济学硕士,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宁波市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研究员,浙江万里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智慧城市行政管理二研究与规划等方面工作三

进十大智慧应用体系二六大智慧产业基地二智慧基础设施和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强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共享,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荣获了 2011中国城市信息化卓越成就奖 智慧城市领军城市 和 2012中国智慧城市推进十强城市 等称号三与此同时,推进过程中也存在着信息资源共享较难二法规标准建设滞后二智慧民生服务有待加强二智慧产业发展水平不够高等难点问题三宁波市将进一步强化推进措施,抓好重点突破,更加深入有效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现代化水平三 二一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做法 宁波市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按照‘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有序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二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平台二智慧应用系统等项目建设和智慧产业发展,促进了信息资源融合共享,提升了智慧应用水平,培育壮大了智慧产业三 (一)抓机制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宁波市自创建智慧城市以来,一直非常重视体制机制建设,将其作为智慧城 市建设的重要保障三 1.强化政策扶持机制 在‘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和‘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的框架指导下,宁波市每年滚动制订智慧城市建设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和具体措施三各县(市)区和市级部门根据市总体部署,编制相应的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落实责任主体三同时,市政府每年安排智慧城市专项扶持资金,并相应研究制定了宁波市‘智慧城市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重点对智慧城市基础性项目二共享性项目和重大应用项目,以及智慧产业基地建设进行扶持三各县(市)区也根据各自 情况出台了一批引导智慧城市建设的地方政策三 2.强化组织协调机制 宁波市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的组织建设和智力支撑,2010年成立了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二5个相关试点工作推进协调小组和宁波市智慧城 162

如何建设智慧城市

如何建设智慧城市 一、单选题(单选题) 共 6 题 题号: 1 本题分数:5.52 分 智慧城市五大主题任务:社会民生更幸福、城市建设更合理、城市运营更科学、环境保护更有效和()。 A、网络传输更顺畅 B、信息服务更全面 C、基础设施更多样 D、经济发展更持续 题号: 2 本题分数:5.52 分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作,每一个应用系统也是一个系统工作,“智慧交通”建设内容可理解成“314工程”,即“三张网络、一个中心、四个应用平台”,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A、运输中心 B、数据中心 C、应急中心 D、指挥中心 题号: 3 本题分数:5.52 分 “智慧旅游”特性不包括以下()内容。 A、旅游项目开发,提供更多的旅游资源 B、基础设施旅游资源信息化,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C、融合服务的信息化,实现信息的全覆盖,使管理更加科学 D、监管应急的信息化,提高管理和决策的能力 题号: 4 本题分数:5.52 分 在智慧城市建设上,提出“城市化到城郊化发展、建设绿色城市、垃圾再循环”的城市是()。 A、韩国的首尔 B、美国的纽约

C、日本的东京 D、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题号: 5 本题分数:5.52 分 智慧政务的基本内容不包括以下()内容。 A、智慧服务(提高服务水平) B、智慧管理(推动管理创新,提高效能) C、智慧决策(提升科学决策水平) D、智慧方法(提高工作能力) 题号: 6 本题分数:5.52 分 一般来说,城市发展经历四个阶段:原始阶段、前工业化城市、工业化城市和()。 A、后工业化城市 B、未来城市 C、信息化城市 D、智慧城市 二、多选题(多选题) 共 4 题 题号: 7 本题分数:2.76 分 世界发展的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这就是地球村(世界是平的). A、信息化 B、绿色 C、智慧 D、软性 题号: 8 本题分数:2.76 分 2010年10月2 日,由科技部主办的首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论坛”在武汉举行,提出了()主题。此后,全国有1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 A、发展更科学 B、管理更高效

2017继续教育《智慧城市》题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 共5题) 1.在发展智慧城市的过程中,通常利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手段包括?答案正确互联网 云计算 电话通信 快速交通 2.下列选项中,企业最为关注的三个“智慧城市支撑技术”包括?答案错误 云计算技术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三网融合 物联网技术 3.下列选项中,属于实现城市交通智能化的关键在于?答案正确 交通信息的实时性 交通信息的科学性 交通信息的全面性 交通信息的准确性 4.物流系统SaaS服务主要是面向平台的不同对象,为其提供?答案正确 联盟车库 车管家 物流供应链 配货通 5.济宁市工作的重点体现在?答案正确 建设统一的网络中枢平台 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水平 实施信息惠民工程

发展智慧产业 三、判断题(每题2分, 共10题) 1.通过调研,用户(政府、事业单位)和企业均认为“政府的统一规划指导”是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答案错误 正确 错误 2.基于SOA来建立统一灵活的IT基础体系结构,通过创建与具体技术和最终用户访问终端无关的服务,应用于各种用户的多种服务渠道,可保证一致的用户体验,提高用户的满意度。答案正确 正确 错误 3.SOA主要是技术支持,并不提供系统集成开发的主要方法及策略。答案正确 正确 错误 4.城市数据融合中包含的虚拟数据视图、海量数据汇聚与存储、数据融合与处理和智能挖掘几个方面都涉及大数据技术。答案正确 正确 错误 5.智慧城市建设中,数据参考模型是通过数据的差异化来达到数据的共享和交换。答案正确 正确 错误 6.ETC区能够满足广大司乘人员在服务区享受到集“停车、加油、修理、餐饮、娱乐、住宿、物流”等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答案正确 正确 错误 7.行业资源整合与服务平台架构需灵活,可扩展性强,可实现软件系统应用厂商相关的AP

宁波市智慧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宁波市智慧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征求意见稿) 宁波市信息产业局 二〇一〇年八月三十日

目录 一、宁波市发展智慧城市的现实基础 (2) (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2) (二)信息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2) (三)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成效明显 (3) (四)公共服务和管理领域信息化深入推进 (3) (五)农村农业信息化加快推进 (4) (六)信息化发展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4) 二、宁波市发展智慧城市面临的形势分析 (4) (一)机遇 (5) (二)挑战 (6) 三、宁波市智慧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基本原则 (7) (三)总体目标 (8) 四、宁波“十二五”智慧城市发展的主要任务 (9) (一)围绕走向信息社会的新要求,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9) (二)围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大力推进智慧城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11 (三)围绕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要求,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13) (四)围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新要求,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14) (五)围绕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要求,大力推进智慧民生应用体系建设 (19) (六)围绕公共服务改进的新要求,大力推进智慧公共服务应用体系建设 (22) (七)围绕城市建设管理的新要求,大力推进智慧公共管理应用体系建设 (24) 五、宁波智慧城市发展的保障措施 (27) (一)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 (27) (二)建立科学务实的推进机制 (27) (三)建立完善要素保障机制 (28)

宁波市智慧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前言 当前我们正面临全球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同时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在此背景下,一些国家、地区和城市率先提出了建设智慧国家、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例如,新加坡提出了2015年建成“智慧国”的计划,台北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台北”的发展战略。我国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已将其列为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加以重点推进。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对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进行部署,温总理在调研无锡传感网基地时,再次提出了要加快物联网发展。深圳、南京、昆山等市也都各有侧重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从城市信息化,走向智慧城市,这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的多样化组合为基础,更加广泛深入地推进基础性与应用型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和各类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把已有的各种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从而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形成技术集成、综合应用、高端发展的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城市。智慧城市具有更全面灵活的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互联互通和相互感知能力,更高效安全的信息处理和信息资源整合能力,更科学的监测、预警、分析、预测和决策能力,更高水平的远距离控制执行和智能化执行能力,更协调的跨部门、多层级、异地点合作能力,以及更强的创新发展能力,是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人文、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的新模式。 从宁波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来看,未来五年以及更长的时间,将处于创新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宁波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要求进一步提高的时期,既面临着新一轮发展机遇,也面临着环境资源、产业发展、城市交通、城市管理、居民就业等方面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把握城市发展新机遇,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深化新一轮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大力推动智慧应用系统和智慧产业发展,对于破解城市发展难题,进一步提升我市科学发展水平、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不能抓住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的机遇为宁波经济社会发展所用,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议题。 从宁波的信息化发展情况来看,城市信息化总体水平位于全国前列,具备了向智慧城市

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

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 一、基本内涵 智慧城市,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汇聚人的智慧,赋予物以智能,使汇集智慧的人和具备智能的物互存互动、互补互促,以实现经济社会活动最优化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和新形态。其背景,一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难题亟待破解;二是居民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加;三是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四是全球信息通信技术、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加速发展。其基础,一是城市设施物品充分感知;二是信息网络互联互通;三是信息资源深度整合;四是知识管理普及深入。其根本是要以人为本,以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让人汇聚智慧,让物具有智能,让汇集智慧的人和具备智能的物互存互动、互补互促,实现经济社会活动最优化。其核心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信息和知识资源。其关键,一是城市管理服务流程的重塑优化,决策运行的智能化、协同化、精准化和高效化;二是产业的智能化和智能产业的集聚化;三是居民信息、知识获取利用能力建设的普及深入化和常态化;四是资源环境的智能化和低耗化。其目的,一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管理、民生服务高品优质;二是实现现代产业又大又强;三是实现人文素质先进优秀;四是实现资源环境绿色友好。 二、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和市委“六个加快”战略部署,把握物联网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机遇,坚持以智慧应用为导向,以智慧产业发展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基地、智慧基础设施和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强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共享,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把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推向新阶段。 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合力推进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推进体系,不断增强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合力。 ——坚持培育产业、发展应用的原则。切实把培育智慧产业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立足点,大力推动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各类新兴智慧型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制造和广泛应用,着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坚持基础先行、创新引领的原则。加强与电信、广电运营商等大企业的合作,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安全可靠、适度超前的基础保障;推进技术创新、应用商业模式创新、行业应用标准和制度创新,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联合攻关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 ——坚持重点突破、示范带动的原则。围绕我市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升级的战略重点、群众对公共服务的迫切要求,找准突破口,先行先试,着力推进智慧产业基地和重点领域智慧应用体系建设,以试点和示范带动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发展。 ——坚持开放合作、注重实效的原则。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对外开放合作,汇聚全球智慧和资源,更好地为宁波智慧城市建设服务。 ——坚持立足民生、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服务民生、方便群众,开展智慧应用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城乡居民信息和知识获取利用能力,发挥全体市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三、主要目标 到2015年,宁波信息化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智慧城市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基地、智慧基础设施和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成一批智慧城市示范工程,智慧城市应用商业模式创建和标准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力争在优势领域形成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引领能力,为建成智慧城市奠定基础。具体目标如下:

智慧城市建设在浙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014938202.html, 智慧城市建设在浙江 作者:浙江省经信智慧城市规划研究院 来源:《信息化建设》2015年第10期 浙江智慧城市示范试点建设稳步推进,20个示范试点项目分三批同步推进,形成了快-中-慢、试点-带动-示范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体系。智慧化应用实效突出,目前,全省20个试点项目已有90%以上示范试点项目完成系统建设并投入应用,多项应用成果成为国内、省内或行业领域内首创。例如,智慧高速系统投入运行以来,全省高速公路在流量同比增加15.28%的情况下,拥堵时间同比减少90.21小时,沪杭甬路段交通事故率同比下降10%以上。 智慧城市成为现代浙江发展新标杆 成效凸显 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全省先后在智慧城市大型专用软件、装备电子(软件)、云工程与云服务、智慧医疗等领域组织开展了重点企业研究院创建工作。目前已建成四批21家企业研究院,形成2700多人的研发队伍。技术创新成效显著,例如,云工程与云服务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立项研发33项,形成有效专利数19项,开发新产品13项。产业化应用效益突出,累计共完成项目成果订单转化近110项。 智慧城市发展支撑环境持续优化,在政策措施上,省政府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务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智慧城市、信息化领域的政策文件,对推进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做出了工作部署。在标准规范上,起草制定《浙江省智慧城市标准化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明确规定5年内要推进16项标准化重大工程。在宣传推广上,以世界互联网大会、中国(宁波)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博览会等为窗口和载体,集中展示了我省智慧城市示范试点项目的最新应用成果。在人才建设上,依托省智慧城市咨询委、国家智慧城市培训基地、智慧城市规划研究院、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智慧城市项目等引进培养了大批优秀专业人才。 亮点纷呈 顶层设计推动有力,成立了智慧城市建设试点领导小组和省智慧城市建设决策咨询委员会,负责项目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各地市出台一系列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政策意见,推动智慧城市发展。 运营模式创新突破,以项目载体组建专业化公司运作为切入点,在企业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突破,目前已有12个项目组建了专业化的运营公司。例如,智慧安居由浙江航天长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成立诸暨分公司,推进工程本地化服务。 服务模式政府首购,创新提出一揽子解决问题的外包服务,例如,在智慧高速、智慧城管等7个项目上首创政府向企业购买云服务模式。

宁波智慧城市和智慧物流

宁波智慧城市和智慧物流 宁波的智慧城市和智慧物流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 IBM 公司日前就“宁波国际智慧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项目” 举行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双方将就物流产业在管理、服务、技术、人才培养等重要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同时 IBM 公司宣布计划在宁波成立 IBM 中国开发中心(宁波)分中心及 IBM 中国开发中心物流行业解决方案中心。在推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打造区域经济特色,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宁波市与 IBM 的合作给了我们新的启迪。一、港口特色孕育智能产业港口特色孕育智能产业如何打造区域经济特色,如何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宁波市委常委、副市长余红艺说: “宁波市是一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去年宁波港完成货物吞吐量 3.8 亿吨,居国内第二、世界第四,集装箱吞吐量超 1000 万标箱,居国内第四、国际第八,所以宁波经济发展要紧紧围绕港口经济这个龙头来做文章,产业转型升级也要紧紧围绕这个主题来做文章” 。在港口经济中最为活跃也是最为有发展空间的产业就是物流。数据显示,中国物流行业的成本高达 30%,而国外物流行业的成本只有不到 10%,如果物流行业的整体成本能下降 10%,中国的产品就能提高10%的利润,所以物流产业的提升对整个经济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宁波拥有物流企业近 5000 家,庞大的物流企业群体和得天独厚的港口基础为发展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所以宁波一方面强调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另一方面以巨大的物流需求市场来孵化物流信息服务业。基于这样的思路,宁波高新区启动了宁波国际智慧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的建设。通过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并带动物流信息服务业发展,仅仅是宁波转型升级的其中一个抓手。在宁波无论是城市经济还是相关的细分行业都有很大的转型提升的需求,而这些产业的转型与提升其实是伴随着特色新兴产业的孕育的。二、智慧物

《智慧城市》考试全题库与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共30题) 1 . 服务支撑平台标准规范体系不包括哪项内容? A服务监督规范 服务元数据规范 服务分类规范 服务管理规范 2 . 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当前城市管理中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盲目决策 城市管理以部门为中心 C城市管理以公众为中心 分散管控 3 . 关于传统的信息系统建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系统建设的目标非常明确 系统建设是相对静止的 系统建设不会有大的变化 D系统建设是动态的 4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宁波市在2011~2012年所发布的“智慧城市”指导文件的是? 《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 《宁波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 C《“智慧宁波”建设总体规划2012~2015)》 《2012年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计划》 5 . 智慧城市的典型应用领域中,为其他领域的智慧应用提供重要支撑的基础核心领域是? 智慧公共服务 智慧交通 C智慧政务 智慧教育 6 . 根据调研,就用户(政府、事业单位)而言,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首要重点在于? 数据采集与获取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C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 智能化应用建设 7 . 根据调研,在“智慧城市重点建设方向”中,用户(政府、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关注点差异最大的是? 数据采集与获取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 D智能化应用建设 8 . 下列哪一个项不属于传感技术处理信息的方式? A分解 压缩

识别 9 .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新一代电信网的基础,以及三网融合的结合点? 互联网 BI P优化光网络 物联网 广播电视网 10 . 下列选项中,有关智慧制造系统“深度互连层”的表述,错误的是? 降低产品制造成本 B对多个工厂实现分散管理 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和资源调配 为制造企业提供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 11 . 济宁市围绕建设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核心目标,其基础是?智慧城市应用 B智慧产业发展 信息资料整合共享 教育信息资源共享 12 . 下列选项中,属于智慧城市的公共信息平台中二级平台的是?政务云平台教育云平台 企业云平台 D软件开发平台 13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智慧城市项目建设中数据融合类标准的是? A云计算技术 数据融合与处理 数据汇聚及存储 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虚拟数据模型 14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智慧城市信息安全标准的是? 数据安全 安全管理 系统安全 D设备安全 15 . 从全国范围看,截至2011年末,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 48.57% B51.27% 54.27% 57.27% 16 . 下列选项中,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手段的是? 政绩考核 B信息技术 传播技术 资源分配 17 . 智慧政府作为城市信息化新一轮发展的主线,第一步是? 产业的智能化 智能产业的集聚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