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艺基本知识(上)

陶瓷工艺基本知识(上)
陶瓷工艺基本知识(上)

陶瓷工艺基本知识(上)

陶瓷原料主要来自岩石,而岩石大体都是由硅和铝构成的。陶瓷也是用这类岩石作原料,经过人工加热使之坚固,很类似火成岩的生成。因此从化学上来说,陶瓷的成分与岩石的成分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如果是硅和铝所构成的陶瓷,其主要原料有以下几种:

1、石英——化学成分是纯粹的二氧化硅(SiO2),又名硅石。这种矿物即使碎成细粉也无粘性,可用来弥补陶瓷原料过粘的缺点。在780℃以上时便不稳定而变成鳞石英,在1730℃时开始熔融。

2、长石——是以二氧化硅及氧化铝为主,又夹杂钠、钾、钙等的化合物。因其所含分量多寡不同,又有许多种类。一般有将含长石较多的岩石叫作长石的,也有以它的产地来命名的。现在把长石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和它们的成分列于表1。其中前三种是纯粹的理论成分,后一类则含有岩石中所有的不纯物质。

钠长石与钙长石以各种比例互相熔解,变成多种多样的长石。这些总称为“斜长石”,它的性质依其中所含钠长石与钙长石的比例而定。还有一种和正长石(钾长石)为同样成分而形状稍有变异的,至今也多误传为正长石,其实这种应该叫做“微斜长石”。

表1

成分

岩石

SiO2

Al2O3

CaO

K2O

Na2O

Fe2O3

MnO2

熔融点

正长石

64.7

18.4

16.9

--

--

约1200℃

钠长石

68.0

20.0

12.0

--

--

1122℃

钙长石

43.0

37.0

20.0

--

--

1550℃

微斜长石

65.9

18.5

0.1

12.0

3.0

0.4

0.1

--

3、瓷土(又名“高岭土”)——瓷土(H4Al2Si2O9)是陶瓷的主要原料。它是以产于世界第一窑厂的中国景德镇附近的高岭而得名的。后来由“高岭”的中国音演变为“Kaolin”,而成为国际性的名词。纯粹的瓷土是一种白色或灰白色,有丝绢般光泽的软质矿物。

瓷土是由云母和长石变质,其中的钠、钾、钙、铁等流失,加上水变化而成的,这种作用叫作“瓷土化”或“高岭土化”。至于瓷土化究竟因何而起,在学术界中虽然还没有定论,但大略可以认为是长石类由于温泉或含有碳酸气的水以及沼地植物腐化时所生的气体起作用变质而成的。一般瓷土多产于温泉附近或石灰层周围,可能就是这个原因。瓷土的熔点约在1780℃左右,实际上因为多少含有不纯物质,所以它的熔点略为降低。

纯粹的瓷土(高岭土)存量不多,而且所谓纯粹的瓷土,也没有黏土那样强的粘度。一般所说的瓷土如果放在显微镜下面来观察,大部分带有白色丝绢状的光泽,银光闪闪,是非常小的结晶,这就是所谓纯粹的瓷土。此外,还含有未变质的长石、石英、铁矿及其他作为瓷土来源的岩石的碎片。

纯粹瓷土的成分是:SiO2 46.51%,Al2O3 39.54%,H2O 13.95%, 熔度为1780℃。

陶瓷中最高级的是瓷器。作瓷器用的岩石究竟以哪样最好?由于瓷器必须是白色。因而就不得不极力避免含有使陶瓷着色的铁分。含铁少而以氧化硅及氧化铝为主要成分的岩石有:花岗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石英粗面岩以及由这类岩石分崩而成的水成岩等。

这里所说的花岗石乃至石英粗面岩(即在火成岩中也算是含有氧化硅及氧化铝特别多而铁分子少的),都是以石英、长石为主,并含有若干云母及富于铁分(氧化铁)的黑绿或黑褐色的矿物。假若仔细观察这些岩石,便可看到

许多像玻璃一般透明的颗粒和像瓷器一样鲜艳的白色或淡红色的颗粒。前者是石英、后者是长石。这四种岩石的化学成分虽然相同,但因为长石与石英等颗粒的大小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岩石。花岗岩全体是由比较大的颗粒(直径1~7

毫米)构成的。石英粗面岩是在看不见颗粒的致密素地中有石英及长石的小粒存在。花岗斑岩及石英斑岩则介乎此二者之间,是在致密的素地内含有大粒的石英。这类岩石构造上的差异,主要在于由熔融的岩浆到冷固的时间长短,其中花岗岩最长,石英粗面岩最短,而花岗斑岩与石英斑岩则是在介乎两者间的时间内冷固的。陶瓷是以岩石作原料,而所以未能具有岩石般的颗粒,其主要原因是,陶瓷原料不像岩石那样在高温下完全熔化,同时所需要的冷固时间也较短,这是天然岩石与人造岩石即陶瓷间的最大区别。有时与石英粗面岩同样成分之物,以熔融状态流到地面上而骤然冷固,这样形成不含有像上述岩石那种用肉眼可见的石英、长石等颗粒,而形成全体一样的玻璃,即是所谓黑曜石和重晶石。由此可见岩石与陶瓷的本质相同,只有天工与人工的差别罢了。

在花岗岩中含有二氧化硅特多的是半花岗岩和伟晶花岗岩。前者的长石与石英等的颗粒细小,后者则由特大的长石及石英的颗粒形成。其中有的在某部分集中了同样物质,而变成纯粹的石英脉,或纯粹的长石脉,也有的转变为半花岗岩(有些地方就用原来的半花岗岩作为陶瓷原料)。

现将这些岩石的成分分析列于表2。

表2

成分

岩石

SiO2

Al2O3

Fe2O3

FeO

MgO

CaO

地表平均

59.07

15.22

3.10

3.71

3.45

5.10

花岗岩

73.37

15.24

0.28

1.43

0.28

1.81

花岗斑岩

72.55

13.40

2.02

0.51

2.65

石英斑岩75.16

11.21

0.88

2.30

0.42

0.72

石英粗面岩67.99

14.96

0.40

2.36

痕迹

1.99

黑曜石74.88

12.28

0.34

0.94

0.40

1.13

Na2O

K2O

H2O

TiO2

P2O5

MnO

其他

合计

3.71

3.11

1.30

1.03

0.30

0.11

0.79

100.00

3.15

3.54

0.70

0.17

0.13

0.10

100.21

3.62

2.98

0.85

0.40

0.18

0.33

0.16

100.35

3.09

4.22

1.86

0.22

0.05

痕迹

---

100.13

2.79

4.93

4.37

--

--

--

--

99.79

4.29

3.61

0.72

痕迹

0.76

0.03

--

99.38

由此可见花岗岩、石英粗面岩类所含的二氧化硅远较地球表面的平均部分为多。这一点颇近似普通瓷器的坯质,所不同者只是花岗岩类所含的铁、钙、钠、钾较多而铝较少。

B 釉的本质及成分

当我们看到一件陶瓷器的时候,首先引起注意的与其说是它的造型、式样或坯体,毋宁说是罩在陶瓷表面上的釉。假如瓷器上没有挂釉的话,恐

怕无论它的造型如何美、式样如何新,也会失掉这件瓷器的魅力。固然我们夸说陶瓷是一种火的艺术,靠火的作用产生了各种变化,但主要还是釉在火中起了变化。

釉与坯同样是由岩石或土产生的,它与坯的不同点,只是比较容易在火中熔融而已。当窑内烈火的威力使坯达到半熔时,必须使釉的原料完全熔融成液体状态。冷却后这种液体凝固而成一种玻璃,这便是釉。

但是,釉一旦被涂到陶瓷坯体表面,就和玻璃大不相同了。因为当釉熔融时,它就同制品的坯体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中间层,这一中间层使得从烧结的坯体以迄于釉的玻璃状的外表部分逐渐发生转变。釉层的厚度虽然通常总共只有坯体厚度的1~3%,可是它会强烈地改变制品的热稳定性、介电强度和化学稳定性,以及其他的许多性质。

制釉有两种方法:一个是把土或岩石原样不动地调合来用。另一个方法是将土或岩石混合用火使之熔融,然后骤然冷却作成玻璃,名之为“熔块”。这样作成的釉要碎为细粉混入水中,使之成为有粘性的汁液用来挂坯。如果这种浆粘力不足而不易附着在坯上时,可以在浆内混入糊精、甘油或其他有粘性的有机物质,例如海带的浆糊等。有的坯体露天干燥后立即挂釉,但也有预先在

800~900℃低温下煅烧,即所谓素烧后才挂釉的。

前一个方法叫作“生坯挂釉”,在我国多有使用。而国外瓷器则一般是用后面所谓“素烧”方法。因此,对一件瓷器的鉴别,首先看它是生挂还是素烧,便可大略知道是中国所制或国外所制。不过这也只能作为一种较为便利的线索,当然为一般精通陶瓷的人们所熟知。有些日本仿制的我国古瓷,故意作成使人一看便认为是生挂的样子,如果只靠这一点便作决定,往往是很容易上当的。

挂釉时,若是素烧坯,普通多是很快地把它放入调好的釉汁中立刻就提出来,这样釉便吸着在坯的表面,和用刷或笔涂的一样匀平。若是茶碗一类,就要夹着碗足很快地放进釉中,急忙上下两三次,叫作“浸釉法”。若是庞然大物,可以用杓子一类东西盛釉从周围溜挂,一般叫“浇釉法”或“溜釉法”。

生坯挂釉时,若是里外一次挂釉,很容易使坯体破坏,所以要在里面注釉并加以转动,待干燥后外面再行浸挂或溜挂。也有用刷和笔来涂挂的,这种方法多用于色釉,例如明朝初期的青花器足内往往出现刷纹,可以看出是曾经使用过这种方法。此外,虽还有“喷挂”的方法,但是主要用于极大或极薄的器物上。例如所谓“脱胎器”似乎能够透视的薄瓷器,就是除去使用这种方法以外别无其他挂釉法的。这种方法是:先在里面喷上釉,干燥后将外面的坯体削薄,然后再喷釉在外面。如宋代有名的郊坛窑的作品,就是坯薄釉厚,甚至釉的厚度竟有坯的一至三倍左右。若仔细观察这些作品的碎片,显而易见是挂釉两层至三层的,所以说这类瓷器大约使的就是喷挂法。再如康熙时代的桃花红便与郎窑红不同,根据当时住在景德镇有名的旦特克尔氏信中所载,也是用“喷釉法”作成的。

景德镇的瓷器多是在挂釉以后方将器足削去。相反,日本瓷器都是在全部成形后再挂釉。所以细看江西瓷的外足釉与坯的分界,釉是以锋利的切线断然而止的,这一点与日本制品迥然有别。古瓷中明代制品多留有削足的痕迹,而清代所作除劣等品外,大都在切削过的足端用濡笔或布加以揩拭,因而足底面总是带有一种柔软、滑润之感。试看清代瓷器中有仿明代制品很相似的,但从未见有模仿这种削足之癖。有时虽然很难用肉眼判断,然而如果用放大镜一看便可大体了然。当我们鉴别明瓷与清瓷的时候,固然一般都可由它们的器形、釉色以

及图样等各方面综合来看,不过有时也会陷于迷惑而莫知所是。此时如能注意一下这种削足之癖,便会成为鉴定上的一个有力线索。

凡是挂釉的陶瓷坯体入窑煅烧时,坯与窑中所含的水分和其他挥发物需要散失而开始收缩,同时坯体受热又产生热膨胀。当到在一定温度时,坯体内一部分成分开始熔化生成液体填补坯体内的孔隙而再度收缩。而釉也产生热膨胀与收缩。当釉的收缩比坯的收缩大时,釉上便生出裂痕,当釉的收缩比坯小时,容易产生“脱釉”。有些挥发物在温度较高时才开始挥发,为了防止釉熔化以后还有气体外逸,产生气泡,所以在釉开始溶化以前烧窑的温度不要急速提高,要慢慢地煅烧,以待气体出尽,这样在气体出尽以后再升温,直到釉完全溶化。假如此时升温过急,就容易产生坯泡或釉泡。

要选配一种能和制品坯体很符合的釉,实际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苏联E.N。奥尔洛夫(Op Ob)院士曾经指出,选配釉的主要困难如下:(1)釉的易熔性造成了它的流动并被坯体所吸收(假如坯体在釉熔融中仍具有大的气孔率时)。就是这种作用,使得烧成要在远超过釉的熔融度下进行。

(2)假使所选的釉是难熔的,那么它就不会形成带有光泽的平滑的表面,而是被小的突起和凹陷所覆盖,使得釉色黯然无光。如果烧成温度低于要求时,虽是正确配成的釉也得到与此同样的结果;

(3)若是釉具有比坯体大得多的膨胀系数,那么当冷却时,它压缩得比坯体更猛,结果就出现巨大的内应力,这种内应力会导致在釉层上形成龟裂(如为薄胎制品时),或甚至使坯体破坏;

(4)如果釉的膨胀系统比坯体小得多,将会发生相反的现象,即当冷却时,釉比胚体收缩得较慢而发生剥离现象。因此,当选配釉时,必须力图使釉和坯体的膨胀系数尽可能地相符合,而釉的熔融温度则必须与坯体的烧成温度相适应。

假使我们把雪与砂糖混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弄得如何细,砂糖仍是砂糖,雪仍是雪,两者有着显然的分别。可是如果加热使雪变成水,而砂糖也熔化在里面的时候,就会成为一种既非雪又不是糖的新物质。陶瓷的釉恰好与这个例子相似。就是说,任凭怎样地把岩石碎成细粉而加以混合,也不会有什么变化。若是经过加热,矿石和岩石的粉末就会熔融成一个整体。这便是玻璃,用来施挂在陶瓷坯上,特意给它取个名字叫做“釉”。不过,雪与砂糖混合溶化后只产生形态上的变化,而岩石混合熔化后不仅形态改变而性质也完全改变了。

在制釉时,硅酸是釉的主体,而盐基则作为媒熔剂,主要的盐基是: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镁以及氧化铝等。氧化铝为中性则因情况的不同,有时起酸的作用,有时起盐基的作用。今列于表3。

表3

盐基

-

-

氧化钠 Na2O

氧化钾 K2O 碱金属

氧化钙 CaO

氧化镁 MgO碱土金属

氧化铅 PbO

中性

氧化铝 Al2O3 (有时起酸的作用,

有时起盐基作用)

硅酸 SiO2

硼酸 B2O5

釉料的着色剂有铁、铜、钴、锰、金、锑以及其他金属,此外,还有含磷酸钙[Ca3(PO4)2]的,不过这种原料只要稍加一些在釉里,就会多少消失釉的光泽。这是要混在植物灰中而进入釉内的,像羊齿草类就是含有磷酸钙特别多的植物。景德镇所用的是一种名为“凤尾草”的羊齿植物灰。

灰中含有多量的硅酸(SiO2),因此用灰就必然会带有硅酸。而灰中尤以禾本科植物的灰含硅酸较多。当需要硅酸时,就特意来利用稻壳灰或草木灰。

氧化钙在釉料中是助熔剂,可以降低釉的熔融温度,使之在较低温度下玻化。釉中需要的氧化钙,现在主要利用石灰石(CaCO3),从前却多用植物或谷壳与石灰混合煅烧成灰,俗称“釉灰”,这种灰约含30~50%的氧化钙。据我国有些科学工作者对古陶瓷所作的分析结果看来,早在公元前16~11世纪的商代就已制成石灰釉。其中氧化钙的含量多介于16%至20%之间。到南宋时期以后又改用了石灰——碱釉。

钠、钾在岩石和土内的含量较少,因此也有利用灰来获取的。草木灰溶于水就是灰水,如果加以煮炼便会得到白色粉末,其中含有多量氧化钾。如煮炼海草灰的水溶液时,便可得到氧化钠。而现在陶瓷器坯釉原料中需要的钾、钠,主要来源是利用长石。

氧化镁有的取自菱苦土矿(碳酸镁)和白云石(碳酸钙、镁),也有利用滑石(硅酸镁)的。因我国的石灰石往往含有多量的碳酸镁,所以在我国陶瓷中使用石灰时,自然就会加进了镁的成分。

铅和锌过去是用天然出产的碳酸铅(白铅矿)及硅酸锌(异极矿),而现在多用纯粹的氧化铅或氧化锌来配釉。

至于氧化硅和氧化铝,因为是构成土和岩石的主要成分,在使用这些原料时已经自然含有不少。除非特别需要氧化硅时,才利用纯粹含硅的石英。我国宋朝有名的汝窑,据有的书中记载说是使用玛瑙。其实玛瑙也是一种纯粹的二氧化硅,与石英的构造稍有不同。虽然有些人不免怀疑是否有过特意使用这种珍贵品的事实,但仔细想来,一般所出的玛瑙并非全部可用作装饰,剩下的无用部分仍可以用作釉料,例如,现在景德镇就有利用玛瑙来配制颜色釉的。

上面所说的草木灰或谷灰,含有多量的二氧化硅,同时还含有少量的氧化铝、氧化钙、钠、钾等,再与石灰混合配以适量的瓷土就可作成釉。我国古代陶瓷中有些就是由窑灰的自然降落积在坯体上而化合成釉的;也有故意多挂灰而使其自然成釉的;此外还有挂以灰浆而成釉的。尤其后来才发现。只用灰不但容易流釉,而且发生皱纹或出现斑点,或因钙结晶成斑而无光泽,结果感到十分乏趣。于是逐渐留意到混用石英或长石之类含有硅酸较多的物质时,便没有这种缺点,因而发明了长石釉。如唐朝的邢窑、越窑,宋朝的定窑、影青,汝窑、

龙泉窑和明朝的景德镇窑瓷器等,都是由此逐步发展而成,它给予东方乃至整个世界人类以莫大实惠,是无庸讳言的。

草木灰不仅因树木的种类,并且由于叶与根之不同而使成分互异。现将可以作成釉的主要草木灰作一典型分析,列于表4。

但此表中的土灰,是用水妥加淘洗而减少了碱金属成分。

陶瓷工艺学考前复习题 2016.06 - 没有答案

一、是非题: 1.陶瓷工艺学是一门研究陶瓷生产的应用科学,内容包括由陶瓷原料、坯料、釉料、成型到烧成及装饰陶瓷制品的整个工艺过程及其有关的基本理论。(√) 2.采用二次烧成的素坯强度高,便于搬运和存放,利于检选,提高了成品率。(√) 3.结晶釉是由于结晶组分在釉中的溶解度已经处于饱和状态,于冷却阶段从液相中析出而形成。(√) 4.中国古陶瓷的发展脉络是:陶器→印纹硬陶→原始瓷→瓷器。(√) 5.瓷石不是单一的矿物岩石,而是多种矿物的集合体。(√) 6.可塑泥料的屈服值与含水量无关(×) 7.坯釉热膨胀系数不匹配会产生很多诸如开裂、冷裂、破片等缺陷。(√)8.母岩风化后残留在原生地的粘土称为二次粘土。(×) 9.长石的助熔作用是由于本身的低温熔融而引起的。(√) 10.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可对石膏模具进行加热干燥。(×) 11.长石是陶瓷生产中最常用的熔剂性原料。(√)12.注浆前的扣模、擦模操作要注意模型对口面必须清扫干净注意保护好模型的棱角,防止磨损。(√) 13.翻模时,在实物上涂上肥皂水是为了能够易于脱模。(√) 14.在使用粉料进行压制成型时,造粒工序是为了使颗粒在模具中填充更加均匀。(√) 15.一次烧成能有效避免釉面出现针孔、釉泡等现象的产生。(×) 16.目前陶瓷可大致分为传统陶瓷、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三类我们艺术生主 要创作的是传统陶瓷。 (√) 17.釉是指附着在陶瓷坯 体表面的一种玻璃或玻璃 与晶体的连续粘着层。 (√) 18.干燥的目的是排除坯 体内残余的结构水。(×) 19.粘土原料之一的膨润 土主要成分是蒙脱石,且 蒙脱石具有吸水特性。因 吸水后体积膨胀,有时大 到20~30倍,故名膨润 土。(√) 20.可塑泥料的屈服值与 其含水量有关。(√) 21.传统陶瓷是指凡以粘 土为主要原料与其他天然 矿物原料经过配料混料成 型烧成等过程获得的制 (√) 22.生坯上釉的烧成称为 二次烧成。(×) 23.烧成制度就是烧成的 温度升降速度。(×) 24.翻模时,在实物上涂 上肥皂水是为了能够加速 石膏浆的固化。(×) 25.在使用粉料进行压制 成型时,造粒工序是为了 使颗粒能够充分利用模具 的空间。(×) 26.翻模时,在实物上涂 上肥皂当釉的热膨胀系数 大于坯的热膨胀系数时, 釉面会产生开裂现象。 (√) 27.陶器的吸水率一般小 于3%。(×) 28.以石英为主要熔剂的 釉称为长石釉。(×) 29.长石质瓷是以长石作 助熔剂的“长石—石英— 高岭土”三组分系统瓷。 (√) 30.青釉是以含铁化合物 为着色剂,还原焰烧成的 一种高温颜色釉。(√) 31.干燥收缩大,则易引 起坯体变形与开裂。(√) 32.原始瓷表面已经有一 层类似釉的粘着层,故仍 属于陶器的范畴。(×) 33.结晶釉是由于结晶组 分在釉中的溶解度已经处 于饱和状态,于冷却阶段 从液相中析出而形成。 (√) 二、填空题: 34.陶瓷坯体中的水分主 要有自由水、吸附水和结 合水。 35.按照陶瓷坯体结构不 同和坯体致密度的不同, 把所有的陶瓷制品分为两 大类:陶器和瓷器。 根据坯料的性能和含水量 不同,成形方法可以分为 三大类:可塑法成型、注 浆法成型、压制成型。 36.粘土质坯料在烧成过 程中一般可分为坯体水分 蒸发期、氧化分解与晶型 转变期、玻化成瓷期、高 温保温期和冷却期。 37.粘土是由各种富含长 石的硅酸盐矿物岩石经风 化、水解等作用而形成。 那么母岩经风化等作用就 地残留下来的粘土是一次 粘土,迁移到低洼地方而 沉积形成的粘土是二次粘 土。 38.长石质瓷是以长石为 助熔剂的瓷,以高岭土, 石英,长石为主要原料。 39.干燥的目的:排除坯 体的自由水,赋予坯体一 定的干燥强度,使坯体易 于运输,粘接以及施釉等 加工工序; 40.陶瓷原料按原料工艺 特性为分为:具有可塑性 的黏土原料、具有非可塑 性的石英原料、溶剂原料。 41.必须使釉处于压应力 状态才能提高它的机械强 度,可以使釉的膨胀系数 略小于坯体来实现。 42.那么母岩经风化等作 用就地残留下来的粘土被 称为一次粘土,迁移到低 洼地方而沉积形成的粘土 是一次粘土。二者相比较 而言,一次粘土的颗粒粗, 其可塑性差。 43.调节坯料性能的添加 剂主要有解凝剂、结合剂、 润滑剂这三类。 44.坯料与釉料组成的表 示方法有四种:实验式表 示法、化学组成表示法、 示性矿物组成表示法、配 料量表示法。 45.长石主要有四种基本 类型:钠长石、钾长石、 钙长石、钡长石。 46.烧成制度包括:温度 制度、气氛制度和压力制 度。 47.注浆成型的基本注浆 方法有单面注浆和双面注 浆。 48.决定瓷坯干燥速度快 慢的因素有温度、湿度和 空气流动。 49.宋代五大名窑是官, 哥,汝,定,钧窑。 50.结晶釉的析晶过程可 以分成晶核生长阶段和晶 核长大阶段。 三、选择题: 51.陶瓷坯体可按熔剂原 料的不同进行分类,景德 镇地区的制瓷原料一般含 有瓷石,那么其制瓷坯料 属于以下哪种类型?B A、长石质瓷坯料 B、绢云母质瓷坯料 C、骨灰瓷坯料 52.钾长石的化学式是, 属于原料。A A、K2O?Al2O3?6SiO2熔剂性 原料B、3Al2O3?2SiO2可 塑性原料 C、SiO2 非可塑 性原料 53.调节坯料性能的添加 剂主要有解凝剂、结合剂、 润滑剂这三类。水玻璃 (硅酸钠的水溶液)属于 哪类添加剂?A A、解凝剂 B、 结合剂C、润滑剂 54.裂纹釉釉面开裂是在 烧成过程中产生的。C A、升温阶段 B、 保温阶段C、冷却阶段 55.景德镇著名的釉里红 的发色组成是C A、FeO B、TiO2 C、CuO 56.高温塑性变形产生的 根本原因是?C

团的基本知识考试

团的基本知识考试试卷 共青团程桥高级中学委员会 年级班级姓名成绩 ㈠、填空题(40分) 1、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旗面为红色,象征;左上角缀黄色五角星,周围环绕黄色圆圈,象征。 2、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的内容为团旗,、麦穗、,写有“中国共青团”五字的绶带。它象征着共青团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团结各族青年,朝着党所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3、2003年7月22日,共青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确定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 4、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证封面为墨绿色,象征着;封面上方印有红色烫金团徽,象征着共青团是团结教育青年的核心。 5、入团条件是年龄在周岁以上,周岁以下的中国青年,团的章程,愿意参加团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团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团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6、留团察看的时间为。团员在留团察看期间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不得作青年入团的介绍人。留团察看期满,改正了错误的,应当及时恢复其团员的上述权利;坚持错误不改的,应当开除团籍。 7、团员有退团的。 8、团员没有正当理由,连续不交纳团费、不过团的组织生活,或连续六个月不做团组织分配的工作,均被认为是。 9、年5月5日---10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召开。 10、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行动指导思想是。 11、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 ㈡、简答题

11、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现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什么(10分) 12、团员必须履行的义务是什么(10分) 13、团员的权利是什么(10分) 14、团内处分的种类有哪些(10分) ㈢、论述题(20分) 15、谈谈你对团的组织制度的了解。

电线电缆基础知识分析

电线电缆基础知识 一、电缆概念 用以传输电(磁)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 电线电缆可大致分为电能(力)传输类、信号传输类和电磁能传输类。 一、常用的电线电缆材料 导体:铜材、镀锡铜、铝线、铜包铝、铜包铝镁、铜包钢、铜或铝合金、碳素纤维、 光纤等。 绝缘材料:(半硬质)聚氯乙烯、丁晴塑料、聚乙烯、聚丙烯、交联聚(氯)乙烯、 热塑弹性体、聚氨酯、聚亚氨酯、橡胶、硅橡胶、氟塑料、矿物绝缘等其它高分子塑料。 编织屏蔽:铜丝、镀锡铜丝、铜包铝、铜包钢、铜包铝镁合金丝、铝镁合金丝、铜 带、铝箔等。 填充绕包:常用做填充材料的有,PP绳、麻绳、棉线等。 绕包带材的有:无纺布、电缆纸、棉纸、聚酯带等。 加强保护件有:钢芯、钢带、铝塑复合带、钢塑复合带、铅护套、芳纶等。 护套材料有:聚氯乙烯、聚乙烯(HDPE、MDPE、LDPE和LLDPE、丁晴塑料、硅橡胶、聚氨酯、尼龙等。 工艺流程 导体(拉丝、束绞、绞线)→芯线绝缘 屏蔽 →成缆填充绕包→护套 铠装 工艺过程介绍: 束绞、绞线:由多根圆线或型线呈螺旋绞合成一层或多层的导线。 挤绝缘:将塑料或橡胶等高分子混合物,连续均匀的挤包在导体上的过程。 成缆 由若干根绝缘线芯或单元线组和其它元件绞合成缆芯的过程。 填充:在成缆过程中,为保证电缆圆整,有时需加填充,目的使成缆后的缆芯结实、圆整。屏蔽: A;用金属丝或非金属纤维在缆芯或绝缘层等元件上编织成网状结构的过程。 B;用铜带绕包在缆芯或绝缘层上呈螺旋状绕包。 编织层的作用: 保护电缆免受外界电场、磁场的影响 用作同轴通信电缆的外导体 用作机械强度的加强层 铠装: 通常用以防止外界的机械应力的损伤,由金属带或金属丝制成的电缆覆盖层。 铠装分类: 钢带铠装、细钢丝铠装、粗钢丝铠装 护套: 用于电缆最外层挤包一层塑料或橡胶等其它高分子混合物,以保护电缆不受外界的损伤。电线电缆型号编制方法

陶瓷工艺学习题集(三)

陶瓷工艺学作业集锦3 四、计算题 1、已知釉式和熔块实验式,试用原料熔块、高岭土、石英、方解石(摩尔质量分别为250、558、60、100)这四种原料进行配料,计算配方。 釉式: 2、已知釉式: 0.486 K 2O 0.449 MgO ·0.667 Al 2O 3·6.692 SiO 2 0.065 ZnO 试用钾长石、高岭土、石英、氧化锌、滑石这五种原料计算釉料的实际配方。(上述原料的理论mol 质量依次分别为556.8、258.2、60.1、81.4、379.3) 3、某厂瓷坯及所用原料的化学组成如表所示,试计算坯料配方。 瓷坯与原料的化学组成/质量%

4、已知原料的化学组成(见表)和坯式,拟用这些原料配成符合坯式的瓷坯,计算该瓷坯的配方。 原料的化学组成/质量% 坯料实验式: 5、以高岭土、粘土、长石和石英为原料(化学组成见表),配成粘土矿物63.08%,长石矿物28.62%,石英矿物8.30%的坯料,计算该瓷坯的配方。 原料的化学组成/质量% 6、已知釉式 试用原料钾长石、高岭土、石英、方解石和菱镁矿这五种原料进行配料,计算配方。 钾长石的实验式为: 0.063 K 2O 0.020 Na 2O 0.017 CaO 0.036 MgO 0.990 Al 2O 3 0.010 Fe 2O 3 3.630 SiO 2 0.010 TiO 2

高岭土实验式为:Al 2O 3〃2.19 SiO 2〃1.8H 2O 其余矿物按理论组成计算。 7、采用常用原料、按理论组成计算釉料配方。 釉式: 8、已知釉式 试用原料碎玻璃、高岭土、石英、方解石和碳酸钡五种原料进行配料,计算配方。 碎玻璃的实验式为: 其余矿物按理论组成计算。 9、试以纯钾长石、高岭土、石英、铅丹、方解石和碳酸镁为原料计算下列釉配方: 0.98Al 2O 3〃6.42 SiO 2 0.60Al 2O 3〃4.5 SiO 2 2.50 SiO 2 0.25Al 2O 3〃2.5 SiO 2

九年级上学期物理基础知识测试卷

机械能 一、能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能量的可用做功的多少来量度。能量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二、机械能: 1、动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质量越速度越,则物体动能越大。 2、势能: (1)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质量越举得越,重力势能越大。 (2)弹性势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弹性形变越,弹性势能越大。 3、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 4、机械能:和统称为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情况有关。动能和势能转 化过程中,若不考虑其它能量损耗,则总机械能不变。机械能=+。 分子动理论内能 一、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大量组成的;2、分子是在的作运动(宏观表现为);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二、内能: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和的总和。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有关,所以内能也称能,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称为。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机械能可以为零,内能始终。 三、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1、做功:(1)外界对物体做功(压缩气体做功、克服摩擦做功),物体内能,此时能转化为能。(2)物体对外做功(气体膨胀),物体内能,此时能转化为能。 2、热传递:是指能量从物体传到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部分传到部分的过程;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多少叫热量,单位是。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的。 四、比热容: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表示。比热容的单位是,读作;水的比热容为,它表示:。 五、热量计算 1、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内能,它要热量,此时放出的热量Q放= ;低温物体温度,内能,它要热量,此时吸收的热量Q吸= 。如果用△t表示,则热量公式可写成:。 2、热平衡方程: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总是从物体传到物体,直到两物体相同时为止,即达到热平衡,在此过程中若没有(或忽略)内能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即:Q吸 Q放。 六、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也不会;它只会从一种形式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保持不变。 内能的利用热机 一、燃料及内能的利用 1、燃料的热值:某种燃料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种燃料的热值。如汽油的热值是4.6×107 J / k g,它表示:。燃烧过程是能转化为能的过程。 2、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可用公式:Q放=计算,式中q为。 3、内能的利用:(1)利用内能来,(2)利用内能来。 二、热机是利用内能来的机器。热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分为个冲程即:冲程、冲程、冲程和冲程。其中只有冲程对外做功,其余三个冲程要靠完成。在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一个工作循环中飞轮转动 周。 电路 一、物体带电:物体具有的性质,即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2)。 二、两种电荷: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1)用摩擦过的所带电荷是正电荷;(2)用摩擦过的所带电荷是负电荷。 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1、同种电荷互相;2、异种电荷互相。 四、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1、根据带电体的和电荷间相互作用来判断。2、用验电器检验(验电器是利用的性质制成的一种检验物体的仪器)。 五、电荷量:电荷的叫电荷量,用符号表示;电荷量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六、中和现象:放在一起的电荷相互抵消呈中性的现象。 七、摩擦起电的原因:物体的带电是由于的结果,得到电子的物体由于而带电;失去电子的物体由于而带电。摩擦起电并不是了电,只是从一个物体到了另一个物体。 八、电流:的移动形成电流。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1);(2)。人们规定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按这个规定,在电源外部,电流是从电源的出发,流向电源的。金属导电靠的是,其运动方向与规定的电流方向。 九、电源:1、电源是能够提供的装置。2、从能量角度看,电源是将的能转化为能的装置。 十、导体、绝缘体: 1、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和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2、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3、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在导体中存在着大量的电荷。 4、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绝缘体中的电荷几乎不能。 5、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如:烧红了的玻璃就是导体) 十一、电路和电路图: 1、电路:把、、用连接起来组成的的路径。 2、用电器:也叫负载,是利用来工作的设备,是将能转化成能的装置。 3、导线: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可以输送。 4、开关:控制通断。 5、通路:电路闭合,处处连通,电路中有电流。 6、开路:因电路某一处断开,而使电路中没有电流(除开关外是故障)。 7、短路:电流未经过而直接回到电源的现象(相当于电路缩短)。 8、短路的危害:可以烧坏电源,损坏电路设备引起火灾。 9、电路图:用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十二、串联电路 1、概念:把电路元件连接起来。

陶瓷工艺学及答案

1. 陶瓷原料按工艺特性可分为哪四类原料? 一般按原料的工艺特性分为:可塑性原料、瘠性原料、熔剂性原料和功能性原料四大类。 2. 传统陶瓷的三大类原料是什么? 答:粘土、石英、长石 3. 指出粘土、粘土矿物、高岭土、高岭石的差异 答:黏土是一类岩石的总称,这有利于区分黏土、黏土矿物、高岭土、高岭石等这些名词的不同 黏土矿物:含水铝硅酸盐,组成黏土的主体,其种类和含量是决定黏土类别、工业性质的主要因素。高岭土主要由高岭石组成的黏土称为高岭土。 4. 说明原生粘土和次生粘土的特点 答:原生粘土:一次粘土,母岩风化后在原地留下来的粘土,产生的可溶性盐被水带走,因此质地较纯,耐火度高,颗粒较粗,可塑性差; 次生粘土:二次粘土、沉积粘土,由河水或风力将风化产生的粘土迁移至低洼地带沉淀所成。颗粒较细,可塑性好,夹杂其它杂质,耐火度差。 5. 粘土按耐火度可分为哪几类,各自特点是什么?P17 6. 粘土的化学组成主要是什么?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12O3和结晶水(H2O)。 分别说明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铁/二氧化钛、碱金属/碱土金

属氧化物、有机质对粘土烧结的影响 (1)SiO2 :若以游离石英状态存在的SiO2多时,黏土可塑性降低,但是干燥后烧成收缩小。 (2)Al2O3 :含量多,耐火度增高,难烧结。 (3)Fe2O3<1%,TiO2 <0.5%:瓷制品呈白色,含量过高,颜色变深,还影响电绝缘性。 (4)CaO、MgO、K2O、Na2O:降低烧结温度,缩小烧结范围。(5)H2O、有机质:可提高可塑性,但收缩大。 7. 粘土中根据矿物的性质和数量可以分为哪两类?哪些是有益杂质矿物,哪些是有害杂质? 根据性质和数量分为两大类:黏土矿物和杂质矿物 有益杂质:石英、长石 有害杂质:碳酸盐、硫酸盐、金红石、铁质矿物 8. 指出碳酸盐、硫酸盐对陶瓷烧结的影响 碳酸盐主要是方解石、菱镁矿;硫酸盐主要是石膏、明矾石等。一般影响不大,但以较粗的颗粒存在时。往往使坯体烧成后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局部爆裂。 9. 粘土矿物主要有哪三类?各自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用材料分析手段说明如何鉴别高岭石、蒙脱石等 粘土矿物。a.高岭石类: b.蒙脱石类: c.伊利石类:杆状以及蠕虫状。二次高岭土中粒子形状不规则,

电线电缆基础知识

第一章电线电缆基础知识 一、裸电线 裸电线及裸导体制品是指没有绝缘、没有护套的导电线材,主要包括裸单线、裸绞线和型线型材三个系列产品。 铜铝单线:包括软铜单线、硬铜单线、软铝单线、硬铝单线。主要用作各种电线电缆的半制品,少量用于通信线材和电机电器的制造。 裸绞线:包括硬铜绞线(TJ)、硬铝绞线(LJ)、铝合金绞线(LHAJ)、钢芯铝绞线(LGJ),主要用在架空敷设。软铜绞线(TJR)、软铝绞线(LJR),主要用于电气装备及电子电器或元件的连接用。以上各种绞线的规格从1.0~300mm2不等。其中钢芯铝绞线(LGJ)规格尺寸用标称的铝截面/标称的钢截面表示,它是配电线路上最常用的一种导线,钢芯截面越大导线的强度愈高,除普通钢芯铝绞线外,还有钢芯铝合金绞线、铝包钢芯铝绞线、防腐钢芯铝绞线、扩经钢芯铝绞线、倍容量导线、间隙式导线等。 常用有两种:钢芯铝绞线JL/G1A(原型号LGJ)执行标准GB/T1179-2008、铝绞线JL(原型号LJ)执行标准GB/T1179-2008。规格为:10/2、16/3、25/4、35/6、50/8、70/10、70/40、95/15、95/20、95/55、120/7、120/20、120/25、120/70、150/8、150/20、150/25、150/35、185/10、185/25、185/30、185/45、240/30、240/40、240/55~800/100等。 示例: JL/G1A-240/30-24/7(LGJ-240/30) 是由24根硬铝线和7根A级镀层普通强度镀锌钢丝制成的钢芯铝绞线,硬铝线的标称截面为240mm2,钢的标称截面为30 mm2。 二、电力电缆 电力电缆在电力系统的主干线路中用以传输和分配大功率电能的电缆产品,其中包括1~330kV及以上各种电压等级、各种绝缘的电力电缆。截面分1.5、2.5、4、6、10、16、25、35、50、70、95、120、150、185、240、300、400、500、630、800mm2 ,芯数为1、2、3、4、5、3+1芯。 此类产品主要特征是:在导体外挤(绕)包绝缘层,几芯绞合(对应电力系统的相线、零线和地线),再增加护套层,如塑料/橡套电线电缆。主要的工艺技术有拉制、绞合、绝缘挤出(绕包)、成缆、铠装、护层挤出等,各种产品的不同工序组合有一定区别。 电力电缆按电压等级分有低压电缆、中压电缆、高压电缆等。按绝缘情况分为塑料绝缘电缆、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基础知识梳理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基础知识梳理人教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电荷、电路 ★考点1摩擦起电与两种电荷1.摩擦起电 (1)定义:用________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摩擦起电的原因: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原子核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两个物体摩擦时,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弱的原子失去电子而带________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________。 (3)摩擦起电实质: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________,而不是创造了电荷。 (4)带电体的性质:能够________________。 2.两种电荷(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__________;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__________。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 (3)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制成了验电器。 3.导体与绝缘体 电流电压电阻 ★考点1电流、电压、电阻及三种电学仪器 1.电流(1)形成:电荷的____________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单位及换算:电流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常用单位有毫安(mA)、微安(μA);1 mA=________A,1 μA=________A。 2.电压(1)作用:使电路中形成________,由________提供。 (2)单位及换算:电压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常用单位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1 kV=________V,1 mV=________V,1 μV=________V。 3.电阻(1)概念:导体对电流________作用的大小。 (2)决定因素:①材料;②长度:在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长度________,电阻越

团的基本知识考试 含答案

团基础知识检测卷 (考试时间 60分钟满分 100分)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10) 1、()中国青年运动的正确______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 A 方向 B 路线 C 方针 D 政策 2、()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先进青年的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A 群众组织 B 群团组织 C 政府组织 D 党团组织 3、( ) 青年入团介绍人应负责地向被介绍人说明团章,向团的组织说明被介绍人的思想、表现和_______。 A. 家庭背景 B. 社会背景 C. 经历 D 学历 4、(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证封面为_______,象征着青春和朝气蓬勃的青年运动。 A 绿色 B 墨绿色 C 红色 D 黑色 5、 ( ) 1922年5月5日---10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召开。 A 北京 B 上海 C西安 D 广州 6、(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为《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由____作词,雷雨声作曲. A 胡宏伟 B 田汉 C 雷雨声 D 冼星海 7、(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旗面为_____ A 红色 B 蓝色 C 黑色 D 绿色 8、( ) 申请入团的青年应有_____团员作介绍人。 A 无需 B 1名 C 2名 D 3人以上 9、()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在_____于_____成立。 A 北京 1920年9月 B上海1920年8月 C广州1921年9月 D湖南1921年8月 10、( )团员的最低年龄和离团年龄分别是________。 A 15 28 B 14 25 C 14 28 D 16 28 二、填空题(2×18) 11、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旗面为红色,象征________________;左上角缀着_______________和周围环绕其的黄色圆圈。 12、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的内容为团旗、_______________、麦穗、_______ _________ 和写有“中国共青团”五字的绶带。 13、2003年7月22日,共青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确定________________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 14、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证封面为墨绿色,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封面上方印有红色烫金团徽,象征着共青团是团结教育青年的核心。

电线电缆基础知识大全

电力电线电缆基础知识大全  (一)电线电缆的概念及电线与电缆的区分:  电线电缆是指用于电力、通信及相关传输用途的材料。“电线”和“电 缆”并没有严格的界限。通常将芯数少、产品直径小、结构简单的产品称为 6 电线,没有绝缘的称为裸电线,其他的称为电缆;导体截面积较大的(大于 绝缘电 较小的(小于或等于6平方毫米)称为小电线, 平方毫米)称为大电线, 线又称为布电线。  电线电缆主要包括裸线、电磁线及电机电器用绝缘电线、电力电缆、通信电 缆与光缆。 电线电缆命名:  电线电缆的完整命名通常较为复杂,所以人们有时用一个简单的名称 常是一个类别的名称)结合型号规格来代替完整的名称,如“低压电缆”代表0.6/1kV级的所有塑料绝缘类电力电缆。电线电缆的型谱较为完善,可以说,只要写出电线电缆的标准型号规格,就能明确具体的产品,但它的完整 命名是怎样的呢?  电线电缆产品的命名有以下原则:  1、产品名称中包括的内容

(1)产品应用场合或大小类名称  (2)产品结构材料或型式;  (3)产品的重要特征或附加特征  基本按上述顺序命名,有时为了强调重要或附加特征,将特征写到前面 或相应的结构描述前。  2、结构描述的顺序  产品结构描述按从内到外的原则:导体-->绝缘-->内护层--> -->铠装型式。  3、简化  在不会引起混淆的情况下,有些结构描述省写或简写,如汽车线、软线 中不允许用铝导体,故不描述导体材料。  实例: 额定电压8.7/15kV阻燃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 套电力电缆  “额定电压8.7/15kV”——使用场合/电压等级  “阻燃”——强调的特征  “铜芯”——导体材料  “交联聚乙烯绝缘”——绝缘材料  “钢带铠装”——铠装层材料及型式(双钢带间隙绕包) “聚氯乙烯护套”——内外护套材料(内外护套材料均一样,省写护套材料) “电力电缆”——产品的大类名称  与之对应的型号写为ZR-YJV22-8.7/15,型号的写法见下面的说明。

陶瓷工艺学复习大纲

陶瓷工艺学复习大纲 绪论 1、陶瓷:传统上,陶瓷是指所有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过粉碎、成型、煅烧等工艺过程得到的制品。广义上,以传统陶瓷生产工艺方法生产的制品统称为陶瓷。 2、陶瓷分类:按陶瓷概念和用途:普通陶瓷(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化工陶瓷、电瓷及其它工业用陶瓷)和特种陶瓷(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按坯体的物理性能:陶器、炻器和瓷器。 一、原料 1、原料分类: ●根据工艺特性:可塑性原料、非可塑性原料和熔剂性原料(常用的分类方法) ●根据用途:瓷坯原料、瓷釉原料、色料及彩料原料 ●根据矿物组成:黏土质原料、硅质原料、长石质原料、钙质原料和镁质原料 ●根据获得方式:矿物原料和化工原料 2、黏土矿物:(化学主要成分:SiO2、Al2O3和H2O,还有Fe、Mg、Mn、K、Na、Ca、Ti等金属氧化物) ●高岭石类:高岭石化学式:Al2O3?2SiO2?2H2O; ●蒙脱石类:蒙脱石化学式:Al2O3?4SiO2?nH2O(n>2); ●伊利石类:白云母(K2O?3Al2O3?6SiO2?2H2O)风化过程中形成高岭石和蒙脱石的中间产物 ●水铝英石: 3、黏土工艺性质:①可塑性:黏土与适量水混练后形成的泥团,在一定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但不开裂,除去外力后仍保持其形变的性能。②结合性:黏土能黏结一定细度的瘠性物料,形成可塑泥团并有一定干燥强度的性能。③触变性:泥浆受到振动和搅拌时,粘度降低,流动性增加,静置一段时间后,泥浆又重新稠化的性能。 ④离子交换性:即离子交换的能力,一般用交换容量来表示,它是100g干黏土所吸附能够交换的阳离子或阴离子的量。⑤干燥收缩和烧成收缩:粘土泥料干燥时,因包围在粘土颗粒间的水分蒸发,颗粒相互靠拢引起体积收缩,称为干燥收缩。粘土泥料在煅烧时,由于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因而粘土再度收缩,称为烧成收缩。⑥烧结温度与烧结范围:粘土完全烧结时的温度称为烧结温度。烧结温度到软化温度之间粘土试样处于相对稳定阶段的温度范围称为烧结范围。⑦耐火度:材料在高温下,虽已发生软化而没有全部熔融,在使用中所能承受的最高温度称为耐火度。 4、黏土加热变化的两个阶段:脱水阶段和脱水后产物的继续转化阶段。 5、石英类原料 ●种类:脉石英、沙岩、石英岩、石英沙、燧石和硅藻土。 ●性质:①外观特性:有的呈乳白色,有的呈灰白半透明状态,断面具有玻璃光泽或脂肪光泽;②莫氏硬度 为7;③晶型不同密度不同;④化学稳定性:具有强耐酸侵蚀力;⑤熔融温度范围决定于氧化硅的形态和杂质含量。 ●晶型转化:①高温型缓慢转化:由表及里缓慢进行,体积变化大,构型转变;②低温型快速转化:表里瞬 间同时进行,体积变化小,位移型转变。 ●石英的作用:①石英为瘠性料,可调节泥料的可塑性,防止坯体变形。②烧成时,石英的加热膨胀可部分 抵消坯体的收缩。③石英可提高坯体的机械强度、透光度、白度。④增加釉料中的石英含量能提高釉的熔融温度与粘度,并减少釉的热膨胀系数。 5、其他矿物原料: ●碳酸盐类原料:方解石主要成分CaCO3;石灰石;白云石化学式:CaCO3·MgCO3;菱镁矿主要成分MgCO3。 ●碱土硅酸盐类原料:滑石(硅酸镁矿物)化学式:3MgO·4SiO2·H2O;硅灰石化学通式:CaO·SiO2;透 辉石组成:CaOMgO2SiO2。 ●钙的磷酸盐类:骨灰结构式:Ca10(PO4)6(OH)2;磷灰石化学式:Ca5(PO4)3(F,Cl,OH)。 ●锆英石:成分为ZrSiO4。 二、坯料 1、坯料的类型:长石质瓷、绢云母质瓷、骨灰瓷、镁质瓷。 2、配料计算:参考P111 例1、例2 3、影响泥团可塑性的因素:矿物种类、固相颗粒大小和形状、吸附阳离子种类、液相数量和性质。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复习题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回顾 一、热学 (一) 分子动理论 分子动理论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1。小明在上学时经过酒厂闻到阵阵酒香,这是 _______________ 现象,说明酒精分 子 _________ 。—并且夏天的香味要比冬天更浓,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 能 1. 能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能的影响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能获得:获得能白 — 能转化为 能。 练习1. 10 kg 的煤完全燃烧,放出300000000J 的热量,那么完全燃烧1 kg 的煤 放出 J 的热量。计算 公式是 _____ 。 练习2。10n3的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600000000J 的热量,那么完全燃烧1 m 3的天然气放出 J _________________ 的热量。计算公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热值(符号是 。 物理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单位:(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练习3.已知人工煤气的热值1.9 x 107 J/ m3,完全燃烧10m3,求:燃烧产生的热 量是多少? 练习4.已 知天然气的热值是4.2 x 107 J/kg ,完全燃烧多少kg 天然气,可以放出 4.2 x 106 J 热量?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变能的方式有 __ 和 练习1.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 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 的实验。 (1)水和食用油吸收热量,温度 ______ (升高或降低),能 _____ (增加或减少)。这 里用 改变能。 (1)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 _______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加热6min 结束时,食用油和水吸收的热量 _____________ (填相同或不相同),食用油 的温度比水温度 (选填“高”或“低”). ⑵ 在此实验中,为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又单独给水加热 3min ,达到 相同温度68C 时,水吸收的热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⑶实验表明, _________________ (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ism 间丿命量后愠度/t * 60 曲 6 ? 60 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陶瓷工艺学及答案

1、陶瓷原料按工艺特性可分为哪四类原料? 一般按原料的工艺特性分为:可塑性原料、瘠性原料、熔剂性原料与功能性原料四大类。 2、传统陶瓷的三大类原料就是什么? 答:粘土、石英、长石 3、指出粘土、粘土矿物、高岭土、高岭石的差异 答:黏土就是一类岩石的总称,这有利于区分黏土、黏土矿物、高岭土、高岭石等这些名词的不同 黏土矿物:含水铝硅酸盐,组成黏土的主体,其种类与含量就是决定黏土类别、工业性质的主要因素。高岭土主要由高岭石组成的黏土称为高岭土。 4、说明原生粘土与次生粘土的特点 答:原生粘土:一次粘土,母岩风化后在原地留下来的粘土,产生的可溶性盐被水带走,因此质地较纯,耐火度高,颗粒较粗,可塑性差; 次生粘土:二次粘土、沉积粘土,由河水或风力将风化产生的粘土迁移至低洼地带沉淀所成。颗粒较细,可塑性好,夹杂其它杂质,耐火度差。 5、粘土按耐火度可分为哪几类,各自特点就是什么?P17 6、粘土的化学组成主要就是什么?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12O3与结晶水(H2O)。 分别说明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铁/二氧化钛、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有机质对粘土烧结的影响

(1)SiO2 :若以游离石英状态存在的SiO2多时,黏土可塑性降低,但就是干燥后烧成收缩小。 (2)Al2O3 :含量多,耐火度增高,难烧结。 (3)Fe2O3<1%,TiO2 <0、5%:瓷制品呈白色,含量过高,颜色变深,还影响电绝缘性。 (4)CaO、MgO、K2O、Na2O:降低烧结温度,缩小烧结范围。 (5) H2O、有机质:可提高可塑性,但收缩大。 7、粘土中根据矿物的性质与数量可以分为哪两类?哪些就是有益杂质矿物,哪些就是有害杂质? 根据性质与数量分为两大类:黏土矿物与杂质矿物 有益杂质:石英、长石 有害杂质:碳酸盐、硫酸盐、金红石、铁质矿物 8、指出碳酸盐、硫酸盐对陶瓷烧结的影响 碳酸盐主要就是方解石、菱镁矿;硫酸盐主要就是石膏、明矾石等。一般影响不大,但以较粗的颗粒存在时。往往使坯体烧成后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局部爆裂。 9、粘土矿物主要有哪三类?各自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用材料分析手段说明如何鉴别高岭石、蒙脱石等 粘土矿物。a.高岭石类: b.蒙脱石类: c.伊利石类:杆状以及蠕虫状。二次高岭土中粒子形状不规则,边缘折断,尺寸较小。为Al2O3·4SiO2·nH2O 高岭石属三斜晶系,常

团的基本知识题库

团的基本知识题库 1.1925年1月26日,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出决定: 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2.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 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3.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在莫斯科向中国留学生讲话:世界是你 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4.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是(3月5日)。 5.志愿者精神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6.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的建设,共青团中央提出了(独立建团、联合 建团、依托建团、公寓建团、社区建团)等五种方式。 7.共青团中央对基层团委的最高综合性奖励称号是:(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8.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青年的最高荣誉称号是(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9.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全国各族青年,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而奋斗。 10.团章规定,要求入团的青年要向支部委员会提出申请,填写人团志愿书, 经(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和上级委员会批准,才能成为团员。 11.团章规定,被批准入团的青年(从支部大会通过)之日起取得团籍。 12.新团员必须在团旗下进行人团宣誓。誓词如下:我志愿加人中国共产主 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团的章程,执行团的决议,履行团员义务,严守团的纪律),勤奋学习,积极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13.团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委员会召集,在特殊 情况下,可以提前或延期举行。 14.团章规定,团员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缴纳团费、不过团的 组织生活,均被认为是自行脱团。团员自行脱团应由支部大会决定除名,并报上一级委员会批准。 15.团员留团察看期满,改正了错误的,应当及时恢复团员的相关权利;坚 持错误不改的,应当(开除团籍)。 16.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胜利);左上角缀黄色 五角星,周围环绕黄色圆圈,象征(中国青年一代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 17.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的内容为(团旗、齿轮、麦穗、初升的太阳及 其光芒、写有“中国共青团”五字的绶带)。它象征着共青团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团结各族青年,朝着党所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18.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证封面为墨绿色,象征着青春和朝气蓬勃的(青 年运动);封面上方印有红色烫金团徽,象征着(共青团是团结教育青年的核心)。 19.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为(《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电线电缆基本知识介绍_0

电线电缆基本知识介绍 电线电缆的制造与大多数机电产品的生产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机电产品通常采用将另件装配成部件、多个部件再装配成单台产品,产品以台数或件数计量。电线电缆是以长度为基本计量单位。所有电线电缆都是从导体加工开始,在导体的外围一层一层地加上绝缘、屏蔽、成缆、护层等而制成电线电缆产品。产品结构越复杂,叠加的层次就越多。 2. 生产工艺门类多、物料流量大 电线电缆制造涉及的工艺门类广泛,从有色金属的熔炼和压力加工,到塑料、橡胶、油漆等化工技术;纤维材料的绕包、编织等的纺织技术,到金属材料的绕包及金属带材的纵包、焊接的金属成形加工工艺等等。 电线电缆制造所用的各种材料,不但类别、品种、规格多,而且数量大。因此,各种材料的用量、备用量、批料周期与批量必须核定。同时,对废品的分解处理、回收,重复利用及废料处理,作为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做好材料定额管理、重视节约工作。 电线电缆生产中,从原材料及各种辅助材料的进出、存储,各工序半成品的流转到产品的存放、出厂,物料流量大,必须合理布局、动态管理。 3. 专用设备多 电线电缆制造使用具有本行业工艺特点的专用生产设备,以适应线缆产品的结构、性能要求,满足大长度连续并尽可能高速生产的要求,从而形成了线缆制造的专用设备系列。如挤塑机系列、拉线机系列、绞线机系列、绕包机系列等。 电线电缆的制造工艺和专用设备的发展密切相关,互相促进。新工艺要求,促进新专用设备的产生和发展;反过来,新专用设备的开发,又提高促进了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如拉丝、退火、挤出串联线;物理发泡生产线等专用设备,促进了电线电缆制造工艺的发展和提高,提高了电缆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二、电线电缆的主要工艺电线电缆是通过:拉制、绞制、包覆三种工艺来制作完成的,型号规格越复杂,重复性越高。

九年级上册物理基础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物理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11章 机械功和机械能 机械功 1.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 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 功的公式:W=Fs ;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4.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机械的黄金定律) 5. 功率 (P):单位时间(t )内做的功(W ),叫功率。? 计算公式:功率=时间 功 ,即P=W/t 。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η=W 有用/W 总 机械能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物体的动能跟质量和速度有关,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6.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8.物体的弹性越强,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多。?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J) 10.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 动能?弹性势能。 11.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互相转换的;有摩擦等阻力时,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中,机械能会不断减少。 12.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第12章 内能和热机 第13章 简单电路 一、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2、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 引。 4、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5、中和: 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二、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 电路为通路 5、单位:(1)、国际单位: A (2)、常用单位:mA 、μA (3)、换算关系:1A=1000m A 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 (2)、方法: 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 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 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 ㈡ 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① 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 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 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Ⅰ 危害: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被烧坏。 Ⅱ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 和0~3A 。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0.6A~3A可 测量 ,若被测电流小于0.6A 则 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3A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④ 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 碱 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 溶液中的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 2、绝缘体: 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电”与“带电”的区别 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 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四、电路 1、 组成:①电源 ②用电器 ③开关 ④导线 2、三种电路: 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定义: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 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连接方式: 【5、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 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 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③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 ④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 ⑤经验法: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他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 五、电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