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液压传动大作业

哈工大液压传动大作业
哈工大液压传动大作业

哈工大电工综合设计完整版

时间:2013春季学期班级:1108101学号:1110810104姓名:陈文华 11.驱动七段共阴极LED数码管的译码电路 一、设计要求: (1)输入变量A、B、C来自计数器,按顺序000~111计数。当ABC=000时,数码管全灭;以后要求依次显示H、O、P、E、F、U、L七个字母。 (2)输入变量A、B、C来自计数器,按顺序000~111计数。当ABC=000时,数码管全灭;以后要求依次显示1、1、0、8、1、0、1(或1108102、103、104)七个数字(根据自己的班级号)。 二、设计方案: 1.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案选择 (1)a.本题目要求来自计数器的变量A、B、C,所以需要一计数器,使其八进制计数。A、B、C输出还不能直接接数码显示器,需要经过一译码器,将具有特定含义的二进制代码译成对应的输出信号,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译码器的输出进行逻辑运算,接到数码管显示。 b.根据学过的知识,对于计数模块,异步集成计数器74LS90和同步集成计数器74LS161都能实现要求,本设计采用的是异步集成计数器74LS90。通过接线方式的处理就可以实现八进制计数。 c.对于译码模块,采用的是3线—8线译码器74LS138。将计数器的ABC(D在本次设计中不需要接到输入)输出接到译码器的输入,经过译码器译成对应的输出信号,这样就可以对能实现要求的信号进行逻辑运算了。 为了实现设计要求,需根据要显示的内容和输出信号来进行逻辑运算,如下: 译码输出: C B A Y0Y1Y2Y3Y4Y5Y6Y7 00001111111 00110111111 010******** 01111101111 10011110111 10111111011 11011111101 11111111110 要显示的内容: a.显示H、O、P、E、F、U、L七个字母: a b c d e f g显示字形 0000000数码管全灭 0110111H 1111110O 1100111P

哈工大(液压传动)~试题模板

09年春A 一、填空(10分) 1.液压传动是以为介质,以的形式来传递动力的。 2.液压系统的压力取决于,执行元件的运动速度取决于。 3.液压传动装置由、、 和四部分组成。 4.液压泵按结构可分为、和三种,液压阀按用途可分为、和三种。 5.双出杆活塞缸当缸筒固定缸杆其移动范围为 行程的倍。 6.液压调速阀是由阀和阀联而成。 7.常用的调速回路有、、和三种。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解释沿程压力损失和局部压力损失,并写出其表达式。(4) 2.解释齿轮泵的困油现象。(4) 3.解释节流阀的最小稳定流量(4) 4.解释调速回路速度刚度的概念。(4) 5.简述溢流阀和减压阀有什么区别。(4) 三、绘制下列各图(20) 1.定量泵的压力—理论流量、实际流量、容积效率、等特性曲线。(4) 2.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压力流量特性曲线。(2) 3.节流阀和调速阀的流量压差特性曲线。(4) 4.溢流阀的流量压力特性曲线。(2) 5.变压节流调速机械特性曲线。(3) 6、画出下列液压元件职能符号,并注明相应油口。(5) (1)双向变量马达(2)二位二通机动换向阀(常闭)(3)液控顺序阀 四、系统分析(15) 图示的液压系统能实现快进——工进——快退——原位停止的循环动作。填写电磁铁动作表,并说出液压元件1、2、3、4、7、8的名称和用途。说明,(1)该系统是如何实现快进的;(2)该系统是如何实现速度换接的;(3)该系统是何种调速回路;(4)液压泵是如何卸荷的。 1YA 2YA 3YA 4YA

五、计算下列各题( 1.已知:油缸面积A 1=100cm 2 、A 2 泵的容积效率和机械效率ηv =ηm 壁孔,其流量系数C d =0.65ρ=900kg/m 3,力和油泵电机功率(8)。 2.油泵排量V p =50ml/r , 转速n p vP =0.94,泵工作压力p p =4.5MPa 率和机械效率 ηvm =ηmm =0.9 1Y 2YA 4YA

哈工大机械设计大作业V带传动设计完美版

哈工大机械设计大作业V带传动设计完美版

————————————————————————————————作者:————————————————————————————————日期: ?

Harbin Instituteof Technology 机械设计大作业说明书 大作业名称:机械设计大作业 设计题目:V带传动设计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2014.10.25 哈尔滨工业大学

目录 一、大作业任务书 ........................................................................................................................... 1 二、电动机的选择 ........................................................................................................................... 1 三、确定设计功率d P ..................................................................................................................... 2 四、选择带的型号 ........................................................................................................................... 2 五、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1d d 和2d d ............................................................................................. 2 六、验算带的速度 ........................................................................................................................... 2 七、确定中心距a 和V 带基准长度d L ......................................................................................... 2 八、计算小轮包角 ........................................................................................................................... 3 九、确定V 带根数Z ........................................................................................................................ 3 十、确定初拉力0F ......................................................................................................................... 3 十一、计算作用在轴上的压力 ....................................................................................................... 4 十二、小V 带轮设计 .. (4) 1、带轮材料选择 ............................................................................................................. 4 2、带轮结构形式 . (4) 十二、参考文献 ............................................................................................................................... 6 ?

哈工大机械设计大作业千斤顶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机械设计大作业(二)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 设计题目:螺旋起重器(千斤顶) 院系:机电学院 班级:1308103 设计者:王钤 学号:1130810320 指导教师:郝明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 设计题目 螺旋起重机是一种简单的起重装置,用手推动手柄即可起升重物。它一般由底座、螺杆、螺母、托杯、手柄等零件组成。起重机的原始数据如下所 二、 设计内容 1、 选择螺杆、螺母的材料 螺杆采用45号钢调质,由参考文献[2]表10.2查得抗拉强度 b 600 MPa σ=,s 355 MPa σ=。螺母材料用铝青铜CuAl10Fe3Z (考虑速度低) 。 2、 耐磨性计算 螺杆选用45钢,螺母选用铸造铝青铜CuAl10Fe3Z ,有参考文献[1]表8.11 查得[]p =18~25MPa ,人力驱动时[]p 值可以加大20%,则[]p =21.6~30MPa ,取 []25MPa p = 。按耐磨性条件设计螺纹中径2d ,选用梯形螺纹,则 2d ≥,由参考文献[1]查得,对于整体式螺母系数 1.2~2.5ψ=,取 1.5ψ=。则 222.6d mm ≥== 式中,Q F -----轴向载荷,N ; 2d -----螺纹中径,mm ; []p -----许用压强,MPa ; F

查参考文献[2]表11.3、11.4取公称直径32d =mm ,螺距6P =mm ,中径 229d =mm ,小径325d =mm ,内螺纹大径433D =mm 。 3、 螺杆强度校核 螺杆危险截面的强度条件为: e []σσ=≤ 式中:Q F -----轴向载荷,N ; 3d -----螺纹小径,mm ; 1T -----螺纹副摩擦力矩,N mm ?,2 1tan(') 2 Q d T F ψρ=+,ψ为螺纹升角,216 arctan arctan 3.767929 np d ψππ?===? 。 []σ-----螺杆材料的许用应力,MPa 。 查参考文献[1]表11.3得钢对青铜的当量摩擦因数'0.08~0.10f =,取 '0.09f =,螺纹副当量摩擦角'arctan 'arctan 0.09 5.1427f ρ=== 。把已知值代入1T 计算式中,得: 129 30000tan(3.7679 5.1427)682022 T N mm =? ?+?=? 72.2e MPa σ== 由参考文献[1]表8.12可以查得螺杆材料的许用应力s []3~5 σσ= ,其中 s 355 MPa σ=,则[]71~118 MPa σ=,取[]σ=100MPa 。 显然,e []σσ<,螺杆满足强度条件。 4、 螺母螺纹牙的强度校核 螺母螺纹牙根部的剪切强度条件为 4[]Q F Z D b ττπ= ≤ 式中:Q F -----轴向载荷,N ;

哈工大电工设计报告参考答案 2

2012秋季学期《电工技术I》大作业 (1108101~104) 班级: 1108103 学号: 姓名: 成绩:

继电接触器和可编程控制器综合设计题目 有一运料小车在A、B两地来回运行,其中A地为装料处,设有限位开关ST1,每次装料时间为30s;B地为卸料处,设有限位开关ST2,每次卸料时间为20s。 小车运行控制分手控操作和自控操作。 控制要求: (1)手动操作:能手动控制小车向A地运行或向B地运行。 (2)自控操作:当小车启动时,有一物料检测传感器检测小车料箱是否有料,如果有料,该传感器的常开触点闭合,小车自动向B地运行;如果无料,该传感器的常闭触点闭合,小车自动向A地运行。小车到达B地限位开关ST2处停车20s卸料,然后自动驶向A地;小车到达A地限位开关ST1处停车30s装料,然后再自动返回B地卸料。如此循环往复。 (3)停车控制:小车在自动往返运行过程中,均可用手动开关令其停车。再次启动后,小车重复(2)中内容。 设计要求: (1)设计控制该小车运行的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包括主电路和控制电路); (2)设计控制该小车运行的PLC控制梯形图程序并画出外部接线图(注意进行I/O分配)。 (3)写出综合设计报告。 限位开关限位开关

PLC控制梯形图如下:

I/O分配如下: 1、手动操作 无论小车是否运行,只要按下SB4,KM1将会通电,其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如果此前KM2处于通电状态,这个时候,KM2也将会断电,其常闭触点也会闭合。从而KM1实现自锁,并向A点运行,直至按下SB1或触到行程开关ST1。此后如果不按下SB4或SB5,小车会处于自动运行状态。 2、自动操作 如果小车中有料,则KM闭合,线圈KM0通电,则其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KM2通电,并实现自锁与互锁。向B点运行。如果小车中无料,则KM 断开,线圈KM0通电,则其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KM1通电,并实现自锁与互锁。向A点运行。启动时,如果小车先向A点运行,到达A点后行程开关ST1的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KM1断电的同时,KT1开始计时。30S后,常开延时闭合开关ST1闭合,同时小车中因为有料而KM0通电,小车开始往B点运行,并实现自锁与互锁。到达B点后,使行程开关ST2的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小车停止运行,KT2开始计时。20S后,常开延时闭合开关ST2闭合,同时小车中因为无料而K断电,小车开始往A点运行,并实现自锁与互锁。从此在A、B间往复运行,除非对其手动控制或按下SB0。 3、停车控制 按下SB0即可实现。

哈工大(液压传动)09~12年试题综述

哈工大09~12年试题 09年春A 一、填空(10分) 1.液压传动是以为介质,以的形式来传递动力的。 2.液压系统的压力取决于,执行元件的运动速度取决于。 3.液压传动装置由、、 和四部分组成。 4.液压泵按结构可分为、和三种,液压阀按用途可分为、和三种。 5.双出杆活塞缸当缸筒固定缸杆其移动范围为 行程的倍。 6.液压调速阀是由阀和阀联而成。 7.常用的调速回路有、、和三种。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解释沿程压力损失和局部压力损失,并写出其表达式。(4) 2.解释齿轮泵的困油现象。(4) 3.解释节流阀的最小稳定流量(4) 4.解释调速回路速度刚度的概念。(4) 5.简述溢流阀和减压阀有什么区别。(4) 三、绘制下列各图(20) 1.定量泵的压力—理论流量、实际流量、容积效率、等特性曲线。(4) 2.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压力流量特性曲线。(2) 3.节流阀和调速阀的流量压差特性曲线。(4) 4.溢流阀的流量压力特性曲线。(2) 5.变压节流调速机械特性曲线。(3) 6、画出下列液压元件职能符号,并注明相应油口。(5) (1)双向变量马达(2)二位二通机动换向阀(常闭)(3)液控顺序阀 四、系统分析(15) 图示的液压系统能实现快进——工进——快退——原位停止的循环动作。填写电磁铁动作表,并说出液压元件1、2、3、4、7、8的名称和用途。说明,(1)该系统是如何实现快进的;(2)该系统是如何实现速度换接的;(3)该系统是何种调速回路;(4)液压泵是如何卸荷的。

五、计算下列各题(15): 1.已知:油缸面积A 1=100cm 2 、A 2=50cm 2 ,溢流阀调定压力为4MPa ,泵流量q p =40 l/min , 泵的容积效率和机械效率ηv =ηm =0.95进油路节流阀压力损失 △p T =0.6MPa ,节流阀为薄 壁孔,其流量系数C d =0.65,过流面积0.2 cm 2 ,油的密度ρ=900kg/m 3,不计管路压力损失和泄漏。求:油缸的速度、推力和油泵电机功率(8)。 2.油泵排量V p =50ml/r , 转速n p =1000r/min ,容积效率ηvP =0.94,泵工作压力p p =4.5MPa ,马达排量V M =40ml/r ,容积效率和机械效率 ηvm =ηmm =0.9,不计管路压力损失和泄漏,求马达的输出转速n M 转矩T M 和功率P M (7)。 1YA 2YA 3YA 4YA 快进 工进 快退 原位停止 P p ,q p P 1,q 1A 1A 2P 2F V 前进 1 1Y A 2YA 3Y A 4YA 2 3 4 5 6 7 8 P p ,n p V p V M ,ηVM , ηmM , ηvp

哈工大机械设计大作业轴系

HarbinI n s t i tut e o fTech n o logy 机械设计大作业说明书大作业名称:轴系设计 设计题目: 5.1.5 班级:1208105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张锋 设计时间:2014.12.03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械设计作业任务书 题目___轴系部件设计____ 设计原始数据: 方案电动机 工作功 率P/k W 电动机满 载转速n m /(r/min) 工作机的 转速n w /(r/min) 第一级 传动比 i1 轴承座 中心高 度 H/mm 最短工 作年限 工作环 境 5.1.5 3 710 80 2 170 3年3 班 室内清 洁 目录 一、选择轴的材料 (1) 二、初算轴径 (1) 三、轴承部件结构设计 (1) 3.1轴向固定方式 (2) 3.2选择滚动轴承类型 (2) 3.3键连接设计 (2) 3.4阶梯轴各部分直径确定 (2) 3.5阶梯轴各部段长度及跨距的确定 (2) 四、轴的受力分析 (3) 4.1画轴的受力简图 (3) 4.2计算支反力 (3) 4.3画弯矩图 (3) 4.4画转矩图 (5) 五、校核轴的弯扭合成强度 (5)

六、轴的安全系数校核计算………………………………………………6 七、键的强度校核 (7) 八、校核轴承寿命 (8) 九、轴上其他零件设计 (9) 十、轴承座结构设计 (9) 十一、轴承端盖(透盖).........................................................9参考文献 (10)

一、选择轴的材料 该传动机所传递的功率属于中小型功率,因此轴所承受的扭矩不大。故选45号钢,并进行调质处理。 二、初算轴径 对于转轴,按扭转强度初算直径 3min m P d C n ≥ 式中: P ————轴传递的功率,KW ; m n ————轴的转速,r/mi n; C————由许用扭转剪应力确定的系数,查各种机械设计教材或机械设计手册。 根据参考文献1表9.4查得C=118~106,取C=118, 所以, mm n P C d 6.23355 85.211833==≥ 本方案中,轴颈上有一个键槽,应将轴径增大5%,即 ????d ≥23.6×(1+5%)=24.675mm 按照GB 2822-2005的a R 20系列圆整,取d=25mm。 根据GB/T1096—2003,键的公称尺寸78?=?h b ,轮毂上键槽的尺寸 b=8m m,mm t 2.0013.3+= 三、轴承部件结构设计 由于本设计中的轴需要安装带轮、齿轮、轴承等不同的零件,并且各处受力不同,因此,设计成阶梯轴形式,共分为七段。以下是轴段的草图: 3.1及轴向固定方式 因传递功率小,齿轮减速器效率高、发热小,估计轴不会长,故轴承部件的固定方式可采用两端固定方式。因此,所涉及的轴承部件的结构型式如图2所示。然后,可按轴上零件的安装顺序,从min d 处开始设计。 3.2选择滚动轴承类型 因轴承所受轴向力很小,选用深沟球轴承,因为齿轮的线速度,齿轮转动时飞溅的润滑油不足于润滑轴承,采用油脂对轴承润滑,由于该减速器的工作环境清 洁,脂润滑,密封处轴颈的线速度较低,故滚动轴承采用毡圈密封,由于是悬臂布置所以不用轴上安置挡油板。 3.3 键连接设计 轴段⑦ 轴段⑥ 轴段⑤ 轴段④ 轴段③ 轴段② 轴段① L1 L2 L3 图1

互换性试卷A

哈工大威海分校 2006/2007 学年秋季学期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试题 (A) 一、 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每题2分计30 1. 10.6 13.2 17 21.2 26.5 33.5 4 2.5 53 67 85 106是变形系列中的移位系列( ) 2. 机器产品的结构中,有关零件之间的配合,不是基孔制就是基轴制( ) 3. 在基轴制中,国家标准规定的所有28种孔的基本偏差,其数值大小只有JS 、J 、K 、M 、N 与公差等级无关( ) 4. 零件上的一个尺寸,若给出其数值和公差等级,就可以确定该尺寸的极限偏差 ( ) 5. 孔和轴配合的最大间隙为+20m μ,配合公差为25m μ,则可判断该孔和轴的配合属于间隙配合( ) 6. 箱体零件上的一个内孔中心线对其端面的垂直度公差为05.0Φ,则该内孔中心线的直线度公差一定要小于05.0Φ( ) 7. 在形位公差中,平面度,面对面的平行度,面对线的垂直度,端面全跳动的公差带都是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 8. 在小箱体的位置误差检测中,其两侧面对底面的垂直度误差的测量是采用间接测量法( ) 9. 滚动轴承外圈旋转,内圈固定,且径向负荷与外圈同步旋转,此时内圈与轴径配合应紧些,外圈与壳体孔配合应松些( ) 10. 键与轴槽配合采用基轴制,与毂槽的配合采用基孔制( ) 11. 在评定齿轮精度的偏差项目,为降低成本检验方便,常采用r F ?和w F ?代替p F ?或" i F ?( ) 12. 在尺寸链计算中,封闭环公差是所有组成环增环公差和与所有组成环减环公差和之差( ) 姓名 班级:

二、填空题(每空1分计24分) 1. R40/3系列中,从10到100优先数是 。 2. 公差原则是处理 之间关系的原则,又可分为 两个方面。 3. 图样上标注孔的尺寸为507N Φ,现已知IT7=25m μ,则该孔的最大尺寸为 。 4. 图样上标注孔的尺寸为.04 .001 .080++Φ,加工后的实际尺寸为03.80φ=a D ,其轴线直线度误差为02.0φ=形f ,经计算知该孔的最小实体尺寸为 体内体外作用尺寸为 。 5. 已知0.030.085 0.066607/660/60H t +++Φ=ΦΦ,按配合性质不变改为基轴制配合,则660h φ= ,607T Φ 。 6. 在5 680 h K φ的配合中,已知m X μ17max +=,m Y μ15max -=,轴的下偏差为 m μ13-,则孔的上偏差为 ,下偏差为 。 7. 测量误差可分为 、 和 三类。 8. 矩形花键可选用的定心表面是 。 9. 单个圆锥配合种类有 。 10. 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内孔尺寸时应使用 和 调整表针的零位。 11. 为便于互换,轴承内圈与轴颈的配合采用 制,而轴承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采用 制。 12. 圆柱齿轮主要用于传递 。 13. 圆柱齿轮的齿坯精度包括 和 。 14. 尺寸链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和 。

刘朝友-装备设计大作业

机械装备大作业 卧式升降台铣床主传动系统设计 学院:机电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系 班级:1008104班 姓名:刘朝友 学号:1100801005 哈尔滨工业大学

目录 一、设计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运动设计 (1) 1 确定转速系列 (1) 2 绘制转速图 (2) 3 确定变速组齿轮传动副的齿数及定比传动副带轮直径 (3) 4 绘制传动系统图 (5) 5 核算主轴转速误差 (6) 三、动力设计 (7) 1 传动轴的直径的确定 (7) 2 齿轮模数的初步计算 (8) 3、选择带轮传动带型及根数 (9) 参考文献 (9)

一、设计任务 设计题目:卧式升降台铣床主传动系统设计 已知条件:工作台面积320×12500mm2,最低转速31.5r/min ,公比φ=1.41,级数Z=12,切削功率N=5.5KW 。 设计任务: 1. 运动设计:确定系统的转速系列;分析比较拟定传动结构方案;确定传动副的传动 比和齿轮的齿数;画出传动系统图;计算主轴的实际转速与标准转速的相对误差。 2. 动力设计:确定各传动件的计算转速;初定传动轴直径、齿轮模数;选择机床主轴 结构尺寸。 二、运动设计 1、确定转速系列 已知最低转速为31.5r/min ,公比?=1.41,查教材表标准转速系列的本系统转速系列如下: 31.5 45 63 90 125 180 250 355 500 710 1000 1400r/min 则转速的调整范围max min 1400 44.4431.5 n n R n = == 1)传动组和传动副数可能的方案有: 12=4?3 12=3?4 12=3?2?2 12=2?3?2 12=2?2?3 前两个方案虽然可以减少轴的数目,但有一个传动组内有四个传动副。若采用一个四连滑移齿轮,则会增加轴向尺寸;若用两个双联滑移齿轮,操纵机构必须互锁防止两滑移齿轮同时啮合。故不采用。 对于后三个方案,遵循传动副“前多后少”的原则,选取方案12=3?2?2 2)确定结构式 12=3?2?2方案中,因基本组和扩大组排列顺序的不同而有以下6种扩大顺序方案: 63122312??=, 61222312??=, 16222312??= 36122312??=, 21422312??=, 12422312??= 方案1,2,3,4的第二扩大组26x =,2p =2,则2r = max ) 12(68r ==-??是可行的。方案5,6中,2x =4,23p =,则2r = max ) 13(416r ?=-??,不可行。 在可行的1,2,3,4方案中,为使中间传动轴变速范围最小,采用扩大顺序与传动顺序 一致的传动方案1,13612322=??。

哈工大自动控制原理 大作业

自动控制原理 大作业 (设计任务书) 姓名: 院系: 班级: 学号: 5. 参考图5 所示的系统。试设计一个滞后-超前校正装置,使得稳态速度误差常数为20 秒-1,相位裕度为60

度,幅值裕度不小于8 分贝。利用MATLAB 画出 已校正系统的单位阶跃和单位斜坡响应曲线。 + 一.人工设计过程 1.计算数据确定校正装置传递函数 为满足设计要求,这里将超前滞后装置的形式选为 ) 1)(() 1)(1()(2 12 1T s T s T s T s K s G c c ββ++++= 于是,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s G s G c 。这样就有 )5)(1()(lim )()(lim 00++==→→s s s K s sG s G s sG K c c s c s v 205 ==c K 所以 100=c K 这里我们令100=K ,1=c K ,则为校正系统开环传函) 5)(1(100 )(++= s s s s G

首先绘制未校正系统的Bode 图 由图1可知,增益已调整但尚校正的系统的相角裕度为? 23.6504-,这表明系统是不稳定的。超前滞后校正装置设计的下一步是选择一个新的增益穿越频率。由)(ωj G 的相角曲线可知,相角穿越频率为2rad/s ,将新的增益穿越频率仍选为2rad/s ,但要求2=ωrad/s 处的超前相角为? 60。单个超前滞后装置能够轻易提供这一超前角。 一旦选定增益频率为2rad/s ,就可以确定超前滞后校正装置中的相角滞后部分的转角频率。将转角频率2/1T =ω选得低于新的增益穿越频率1个十倍频程,即选择2.0=ωrad/s 。要获得另一个转角频率)/(12T βω=,需要知道β的数值, 对于超前校正,最大的超前相角m φ由下式确定 1 1 sin +-= ββφm 因此选)79.64(20 ==m φβ,那么,对应校正装置相角滞后部分的极点的转角频率为 )/(12T βω=就是01.0=ω,于是,超前滞后校正装置的相角滞后部分的传函为 1 1001 520 01.02.0++=++s s s s 相角超前部分:由图1知dB j G 10|)4.2(|=。因此,如果超前滞后校正装置在2=ωrad/s 处提供-10dB 的增益,新的增益穿越频率就是所期望的增益穿越频率。从这一要求出发,可 以画一条斜率为-20dB 且穿过(2rad/s ,-10dB )的直线。这条直线与0dB 和-26dB 线的交点就确定了转角频率。因此,超前部分的转角频率被确定为s rad s rad /10/5.021==ωω和。 因此,超前校正装置的超前部分传函为 )1 1.01 2(201105.0++=++s s s s 综合校正装置的超前与之后部分的传函,可以得到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S G c 。 即) 1100)(11.0() 15)(12(01.02.0105.0)(++++=++++= s s s s s s s s s G c 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大作业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大作业 一、大作业类型: 1.设计类 2.论文类 二、周知: 每位同学在课程结束前(16周)至少上交一份大作业作为本课程的考核材料,占课程总成绩的70%。电子版和打印版各一份,由各班学习委员收齐上交,电子版由各班学习委员刻录光盘后统一上交存档。 三、设计或撰写要求 (一)设计类 1. 机床主传动系统设计 设计目的:通过机床主传动系统设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设计理论,得到设计构思、方案分析、零件计算、查阅技术资料等方面的综合训练,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初步机械系统设计和计算能力。 设计内容:机床主传动系统设计的运动设计和动力设计 (1)运动设计 根据给定的机床用途、规格、极限速度、转速数列公比(或转速级数),分析、比较、拟定传动结构方案(包括结构式、转速图和传动系统图),确定传动副的传动比及齿轮的齿数,并计算主轴的实际

转速与标准转速的相对误差。 (2)动力设计 根据给定的电动机功率和传动件的计算转速,初步计算传动轴直径、齿轮模数;确定皮带类型及根数,确定机床主轴结构尺寸。 设计要求: (1)机床的规格及用途; (2)运动计; (3)动力设计(包括零件及组件的初算); (4)其它需要说明或论证的问题; (5)参考文献。 机床主传动系统设计大作业篇幅不少于3000字。要求论证充分、计算正确、叙述简明、条理清楚、合乎逻辑、词句通顺、标点正确、文字工整、图表清晰。 大作业后须附有参考文献目录,包括作者、书刊名称、出版社和出版年份。在说明书中引用所列的参考文献时,只在方括号里注明所列文献序号即可。 设计题目:XX机床主传动系统运动和动力设计 (三相4极异步电机,同步转速1500rpm)

哈工大机械设计大作业一千斤顶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械设计作业设计计算说明书 题目:设计螺旋起重器(千斤顶) 系别: 班号: 姓名: 日期: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械设计作业任务书 题目:设计螺旋起重器 设计原始数据:题号3.1.1 起重量Fq=30 kN 最大起重高度H=180mm

一 选择螺杆、螺母的材料 螺杆采用45#调制钢,由参考文献[2]表10.2查得抗拉强度b 600 MPa σ=,s 355 MPa σ=。 螺母材料用铝黄铜ZCuAl10Fe3。 二 耐磨性计算 螺杆选用45# 钢,螺母选用铸造铝黄铜ZCuAl10Fe3,由参考文献[1]表 5.8 查得[]p =18~25MPa 从表 5.8 的注释中可以查得,人力驱动时[]p 值可以加大20%,则[]p =21.6~30MPa 取[]25MPa p = 。 按耐磨性条件设计螺纹中径2d ,选用梯形螺纹,则 2d ≥ 由参考文献[1]查得,对于整体式螺母系数2ψ==1.2—2.5,取2ψ=。 则 式中:Q F -----轴向载荷,N ; 2d -----螺纹中径,mm ; []p -----许用压强,MPa ; 查参考文献[2]表11.5取公称直径28d =mm ,螺距3P =mm ,中径226.5d =mm ,小径 324.5d =mm ,内螺纹大径428.5D =mm 。 三 螺杆强度校核 螺杆危险截面的强度条件为: 219.6d mm ≥==

e []σσ=≤ (2) 式中:Q F -----轴向载荷,N ; 3d -----螺纹小径,mm ; 1T -----螺纹副摩擦力矩,2 1tan(') 2Q d T F ψρ=+ (3) ψ为螺纹升角,ψ ; []σ-----螺杆材料的许用应力,MPa 。 查参考文献[1]表5.10得钢对青铜的当量摩擦因数'0.08~0.10f =,螺纹副当量摩擦角 'arctan 'arctan 0.08~arctan 0.10 4.5739~5.7106f ρ===,取'5.7106ρ=(由表5.10的注 释知,大值用于启动时,人力驱动属于间歇式,故应取用大值)。把数据代入(3)式中,得 把数据代入(2)式中,得 由参考文献[1]表5.9可以查得螺杆材料的许用应力 s []4σ σ= (4) 其中s 355 MPa σ=,则 []88.75a MP σ= 显然,e []σσ<,螺杆满足强度条件。 四 螺母螺牙强度校核 螺母螺纹牙根部的剪切强度条件为 4[]Q F Z D b ττπ= ≤ (5) 式中:Q F -----轴向载荷,N ; 4D -----螺母螺纹大径,mm ; 126.5 30000tan(2.0637 5.1427)502612T N mm =??+?= ?70.4e MPa σ==

哈工大试题库及答案---典型件结合和传动的精度设计习题

第三章典型件结合和传动的精度设计 目的: 1、了解圆柱结合的公差与配合及其配合精度的选用。 2、了解滚动轴承公差与配合的特点,为选用滚动轴承精度等级,轴承与轴及轴承与外壳孔的配合打下基础; 3、了解单键和花键的公差与配合标准及其应用; 4、了解圆锥结合公差与配合特点,为选择、计算其公差打下基础; 5、了解螺纹互换性的特点及公差标准的应用。 6、了解圆柱齿轮公差标准及其应用。 重点: 圆柱结合的公差与配合及其配合的选用;滚动轴承公差与配合特点;单键的公差带图;花键的公差与配合;直径、锥角公差对基面距的影响;螺纹公差与配合的特点;齿轮传动精度的各项评定指标的目的与作用;齿轮传动的精度设计。 难点: 圆柱结合的公差与配合的特点及其配合的选用;滚动轴承的负荷分析及其与配合选择的关系;圆锥各几何参数公差带;螺纹作用中径的概念;齿轮精度等级及公差项目的选用。 习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l.单件小批生产的配合零件,可以实行”配作”,虽没有互换性,但仍是允许的。() mm的孔,可以判断该孔为基孔制的基准孔。()2.图样标注φ30 +0.033 3.过渡配合可能具有间隙,也可能具有过盈,因此,过渡配合可能是间隙配合,也可能是过盈配合。() 4.配合公差的数值愈小,则相互配合的孔、轴的公差等级愈高。() 5.孔、轴配合为φ40H9/n9,可以判断是过渡配合。() 6.配合H7/g6比H7/s6要紧。() 7.孔、轴公差带的相对位置反映加工的难易程度。() 8.最小间隙为零的配合与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二者实质相同。() 9.基轴制过渡配合的孔,其下偏差必小于零。() 10.从制造角度讲,基孔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孔,基轴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轴。()11.工作时孔温高于轴温,设计时配合的过盈量应加大。() 12.基本偏差a~h与基准孔构成间隙配合,其中h配合最松。()

哈工大机械制造大作业

哈工大机械制造大作业

一、零件分析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操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零件上方的孔与操纵机构相连,二下方的Φ55叉口则是用于与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拨动下方的齿轮变速。 其生产纲领为批量生产,且为中批生产。

图1-1 CA6140拨叉零件图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零件材料采用HT200,加工性能一般,在铸造毛坯完成后,需进行机械加工,以下是拨叉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

1、小头孔Φ25:该加工面为内圆面,其尺寸精度要求为; 2、叉口半圆孔Φ55:该加工面为内圆面,其尺寸精度要求为; 3、拨叉左端面:该加工面为平面,其表面粗糙度要求为,位置精度要求与内圆面圆心距离为; 4、叉口半圆孔两端面,表面粗糙度要求为,其垂直度与小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为; 5、拨叉左端槽口,其槽口两侧面内表面为平面,表面粗糙度要求为,其垂直度与小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为0.08mm。 6、孔圆柱外端铣削平面,加工表面是一个平面,其表面粗糙度要求为。 三、确定毛坯

1、确定毛坯种类: 零件材料为,查阅机械制造手册,有,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故选择铸造毛坯。 图3-1 毛坯模型 2、毛坯特点: (1)性能特点: (2)结构特点:一般多设计为均匀壁厚,对于厚大断面件可采用空心结构。CA6140拨叉厚度较均匀,出现疏松和缩孔的概率低。 (3)铸造工艺参数: 铸件尺寸公差:铸件公称尺寸的两个允许极限尺寸之差成为铸件尺寸公差。成批和大量生产

哈工大 电工大作业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一评分:数字显示电子钟 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2015年月日 一、题目:数字显示电子钟 二、设计要求:

1) LED数码管显示小时、分、秒; 2)可以快速校准小时、分;秒计时可以校零; 3)最大显示为23小时59分59秒; 4)秒脉冲信号由1MHz信号经分频器产生; 三、电气原理图 上图为时钟电路总图,电路由秒时钟信号发生器、计时电路和校时电路构成。1)时钟信号发生器部分如下图所示;output端输出1Hz脉冲信号,其为上图中方波脉冲发生电路; 2)计时电路中采用两个60进制计数器分别完成秒计时和分计时;24进制计数器完成时计时;用数码管显示时间的译码结果; 3)校时电路采用开关控制秒时钟信号为校时脉冲以完成校时。

四、各功能块的原理说明 1)秒计时器及秒计时校零部分 由一个十进制计数器和一个六进制计数器串联而成为六十进制计数器。在电路设计中采用是74LS161反馈预置法来实现十进制与六进制功能。 图片底部按钮为秒计时校零按钮,按下按钮时,通过与门将LOAD 端置零实现秒计时器的置零

2)分、时计时器及校准部分 时计时器是由两片74LS161级联而成的二十四进制的计数器,分计时器是由两片74LS161级联而成的六十进制的计数器,采用的是反馈复位法。图片中两个计时器下部为时、分校准按钮,按动按钮相当于提供手动的脉冲,通过按动按钮,实现两个计数器的示数的改变,进而实现时间的校准。 3)秒时钟信号发生器 如图为秒脉冲信号发生器,由分频器6次分频1MHz信号产生秒脉冲,每次1/10分频,电路左上角为1MHz信号输入,output为1Hz信号输出

哈工大_液压传动大作业_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 液压传动大作业 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卧式组合机床液压动力滑台机电工程学院班 设计者 2010 年 9 月 10 日 流体控制及自动化系 哈尔滨工业大学 液压传动大作业任务书

学生姓名班号 设计题目钻镗两用卧式组合机床液压动力滑台 1.液压系统用途(包括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及主要参数: 卧式组合机床液压动力滑台。切削阻力F=15kN,滑台自重G=22kN,平面导轨,静摩擦系数0.2,动摩擦系数0.1,快进/退速度5m/min,工进速度100mm/min,最大行程350mm,其中工进行程200mm,启动换向时间0.1s,液压缸机械效率0.9。 2.执行元件类型:液压油缸 3.液压系统名称: 钻镗两用卧式组合机床液压动力滑台。 设计内容 1. 拟订液压系统原理图; 2. 选择系统所选用的液压元件及辅件; 3. 验算液压系统性能; 4. 编写上述1、2、3的计算说明书。 设计指导教师签字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签发

目录 1 序言······················································- 1 - 2 设计的技术要求和设计参数 ··············- 2 - 3 工况分析 ··············································- 2 -3.1 确定执行元件 ···································- 2 -3.2 分析系统工况 ···································- 2 -3.3 负载循环图和速度循环图的绘制 ···- 4 -3.4 确定系统主要参数 ···························- 5 - 3.4.1 初选液压缸工作压力·································································- 5 - 3.4.2 确定液压缸主要尺寸·································································- 5 - 3.4.3 计算最大流量需求·····································································- 7 -3.5 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 ·······················- 8 - 3.5.1 速度控制回路的选择·································································- 8 - 3.5.2 换向和速度换接回路的选择 ·····················································- 9 - 3.5.3 油源的选择和能耗控制···························································- 10 - 3.5.4 压力控制回路的选择·······························································- 11 -3.6 液压元件的选择 ·····························- 12 - 3.6.1 确定液压泵和电机规格···························································- 13 - 3.6.2 阀类元件和辅助元件的选择 ···················································- 14 - 3.6.3 油管的选择···············································································- 16 - 3.6.4 油箱的设计···············································································- 18 -3.7 液压系统性能的验算 ·····················- 19 - 3.7.1 回路压力损失验算···································································- 19 - 3.7.2 油液温升验算···········································································- 2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