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doc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doc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doc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各种传染病疫情在学校流行和蔓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一、处理原则

遵循“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知道你思想,坚持“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属地化管理,严格控制传染病,切断传播途径,减少发病人数,防治疫情扩散,积极救治病人”的原则,实行分级相应,快速处理的工作机制。

二、疫情报告

1、疫情责任报告人

学校的医疗卫生人员,分管校长方赛娟和校长陈一峰为疫情的责任报告人;校内的其他人员为疫情的义务报告人。学校一旦发生传染病疑似疫情和传染病疫情时,责任报告人立即报告所在地医院、疾控中心和教育局。

2、学生发生散发的乙类(除SARS、脊髓灰质炎、麻疹、肺炭疽、艾滋病、流脑、乙脑)、丙类传染病病例及疑似病例时,向责任医院报告,责任医院核实诊断后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3、学校短期内发生1例麻疹、流脑、乙脑或一个班内发生2例以上的乙类(除SARS、脊髓灰质炎、麻疹、肺炭疽、艾滋病、流脑、乙脑)、丙类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以及多例相同症状的病例时,立即报告责任医院、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责任医院立即进行现场调查处理,并将调查情况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有关法律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调查处理上报。

4、学校发现1例甲类传染病或乙类中的SARS、脊髓灰质炎、肺炭疽、白喉病例、疑似病例以及发生爆发性疫情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有关法律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调查处理上报。

三、“疫情分级响应”部分

1、一级响应:一个班级中发生散发的乙类(除SARS、脊髓灰质炎、麻疹、肺炭疽、艾滋病、流脑、乙脑)、丙类传染病病例及疑似病例时,由学校采取隔离传染源、消毒杀虫、预防服药、健康教育等相应措施,责任医院赴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并协助落实防治措施。

2、二级响应:学校短期内发生1例麻疹、流脑、乙脑或一个班内发生2例以上的乙类(除SARS、脊髓灰质炎、麻疹、肺炭疽、艾滋病、流脑、乙脑)、丙类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以及多例相同症状的病例时,学校应立即报告责任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责任医院立即进行现场调查处理,指导学校开展扑疫工作;学校组织实施各项控制措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和省市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调查处理上报。

3、三级响应:学校发现1例甲类传染病或乙类中的SARS、脊髓灰质炎、肺炭疽、白喉或发生多例乙类传染病以及丙类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学校应立即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核实诊断,提出疫情控制建议,并立即上报市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执法所负责检查、督促学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疫情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责任医院要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进行检诊,协助学校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服药等工作,并将工作情况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教育局和卫生局要立即到达现场,了解疫情概况,研究安排扑疫工作。

四、“部门职责”部分

1、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由一把手负总责的卫生防病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安排、检查、落实学校的卫生防病工作。

2、学校应建立由一把手负总责的卫生防病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晨检制度、因病缺课追踪调查登记制度、疫情报告制度、自查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传染病相关制度,制定学校、幼儿园卫生防病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疫情,立即启动预案,按规定报告疫情并做好以下工作:(1)、及时隔离治疗病人,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现场,防治污染扩大。

(2)、学校的保健医生或保健教师询问病史,做好记录(包括症状、体征、发病时间、治疗经过、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目前去向等),必要时可要求提供病历、病情证明等。(3)、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应区教育局的领导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组织实施扑疫工作,稳定学生、家长情绪,维护正常教学秩序。

(4)、学校应在市卫生执法监督所的监督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实施隔离、消毒、预防接种等控制措施,有关责任医院协助做好相关技术工作。

3、疫情期间,学校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加强晨检,落实疾控中心提出的各项防病措施,严格控制进出学校的人员。

4、学校不得擅自向社会公布疫情。

5、学校应按照市、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要求落实其他预防控制措施。

五、保障工作

1、组织机构:各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应成立卫生防病的应急领导机构,落实人员,明确工作职责。

2、经费和物质保障:教育行政部门应责成学校落实卫生防病的专项经费并配置扑疫所需的器材和药品。

3、学校疫情监测网络:学校要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网络,应将学校校医、班主任、辅导员及学生寝室的室长等纳入监测网络。

4、培训: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组织开展常年卫生防病知识和应急技术的培训,卫生行政部门应积极配合,区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技术指导。

5、卫生防护:参与疫情现场调查处置的负责人员,均应配备必要的卫生防护措施,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工作,避免传染病的扩散。

6、总结:疫情控制后,学校应及时写出书面总结,发现薄弱环节,提出整改办法,总结报所在地疾控中心、卫生执法监督所和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卫生执法监督所要督促学校整改到位。

附件三:

XXX学校、幼儿园预防群体性

食物中毒事故工作方案

为了有效预防学校、幼儿园师生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切实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及教育部、卫生部、省、市教育卫生厅局关于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区的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一)、从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

分认识和高度重视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按照“学校卫生工作要以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构建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保障体系。

(二)、加强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增强责

任心和使命感,提高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建立起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的长效管理机制,将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划化的管理轨道。切实保障广大青少年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证学校、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

二、工作目标

(一)、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卫

生意识和卫生习惯,提高青少年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建立责任追究制。各学校、幼儿园均要建立起食品卫生安全的长效管理机制。

(三)、加强监督检查,做到:早发现问题、早采取措施、及时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杜绝重大恶性时间的发生。

三、组织管理

(一)、成华区教育局成立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指导、培训和协调全区教育系统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主要工作职责:

1、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市、区卫生教育部门的

指导下,负责对全区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进行指导、协调、检查和督促。建立学校、幼儿园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制定学校、幼儿园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按照目标任务制定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对全区学校、幼儿园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进行督导考评。及时收集有关信息和工作情况,分析研究提出工作意见,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根据具体情况对全区学校、幼儿园教学安排及其它相关工作做出及时调整。

2、日常管理工作由区教育局德育教育科负责,监督管

理和审查工作由安检科负责。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由区教育局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指挥。

(二)、各学校、幼儿园应结合本校(园)的实际,成立由学校、幼儿园一把手负总责的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与卫生部门密切配合,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保障本校(园)食品卫生的安全。

主要工作职责:

1、根据本校(园)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符合本校(园)

实际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检查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杜绝群体性食物中毒的恶性事件发生。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努力改善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的设施条件,保证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生)喝到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加强检测与信息反馈,发生食物中毒事故,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所在地的卫生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及时采取有

力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2、各学校、幼儿园要建立起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规章

制度,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建立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各学校、幼儿园应及时启动应急处理工作预案,并组织协调,保证学校、幼儿园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稳定。

3、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切实抓好学校、幼儿园的

基础卫生和常规卫生,消除卫生死角,保持校园环境的卫生整洁。对人员相对集中的场所,要注意做好消毒和通风。

4、要认真执行报告制度,发生食物中毒事故时,要立

即上报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卫生部门。

四、经常性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宣传教育

各校、幼儿园要认真开展健康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师生员工公共卫生意识和习惯。

(二)预防措施

1、严格校园管理,坚持凭证出入和来访登记等制度,加强对食堂、小卖部、自备水源的管理,无关人员不能进入食堂、小卖部等场所,要有专人管理学校自备水源。

2、切实做好校园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改善学校卫生设施与条件,学校、幼儿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水龙头和放置肥皂(或洗手液、消毒液),教育学生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管理,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健康体检(学校、幼儿园开设食堂、小卖部必须取得合法有效的卫生许可证,食品从业人员必须佩戴有效健康证上岗)。

4、校医务室(或指定人员)要随时了解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情况,当好监督员和校长的参谋。

(三)物资保障与开展经常性的检查督导

1、各校(园)要按照《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检查指导意见》对本校(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进行经常性的定期与不定期督促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2、要为经常性预防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资、人员、经费保证。各校、幼儿园要对照《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改善设施条件、加强日常管理,保证为学生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和饮用水。

附件四:

成华区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

检查指导意见

一、卫生许可证:一点一证即食堂、小卖部、冷饮部、糕点房等经学校批准的食品经营单位都必须分别办理卫生许可证(学校如有几个食堂或承包人不同,须分别办证),不能超范围经营;学校自备水源必须符合卫生标准经卫生部门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要有完善的水源卫生防护设施,要有专人管理,必须提供当年的卫生检验报告。

二、健康证:食堂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并培训合格

后才能上网,在岗位上须将健康证或复印件戴在胸前(以便检查);每年必须复审;食堂管理人员每天到食堂进行例行检查,发现食堂从业人员如患病(皮肤化脓、腹泻等传染病),必须离岗休息,直至痊愈才能上岗;炊事员必须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穿工作服,帽子要将头发盖住。要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工作时不能戴戒指等首饰物品,专间人员必须戴口罩,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必须洗手消毒。

三、食品库房:主食和副食应分开存放;只有一个库房

时,要分别设置主、副食区域。原料库房内不得存放杀虫剂和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资及杂物;食品要离地离墙存放在架子上;要有明显的标签(以免错拿);有无“三无”食品和过期、变质食品,一旦发现,立即销毁;不能用化肥袋和饲料袋等非专用食品袋装食品;要配置与库房体积相适应的通风设施;库房内不准住人;不准养猫等动物。

四、索证制度:要到信誉度良好的合法商店、单位定点

采购食品及原料,并让供应方提供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及该项食品的卫生检验单(该项食品的有害成份检测报告单)、质检报告单复印件;要有食品入库的验收制度。

五、食品试尝、留样:供餐前30分钟,安排人员试尝

当餐所供应的所有食品,如无异常,才能向学生供应。试尝者、管理者在记录本上签字;将当餐所供应的所有食品每样至少取100克分别存放在清洁的容器里(不能用餐盘),要有盖子或食用薄膜封口,不能混装。将留样食品存放在冷藏柜(不能存放在冷冻柜和常温下存放),留置48小时后,无学生发生食物中毒才能处理。

六、制度:包括责任追究制;食品留样试尝制;食物中

毒应急预案;原料采购索证制度;库房管理制度;采购食品验收制度;食品添加剂使用与管理制度(如亚硝酸盐);粗加工管理制度;烹调加工管理制度;面食制作管理制度;配餐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餐具用具清洗消毒制度;卫生检查制度和餐厅卫生管理制度等。

七、泡菜坛要有专人管理,放在上锁的房间里或单独上

锁。

八、检查食堂的整体清洁卫生状况。

九、学校食堂要做好计划。当天的饭菜当天处理,不得

将剩菜留到第二天给学生食用。

十、检查学校食堂是否按要求不给学生提供皮蛋、凉拌

菜、四季豆、发芽土豆、豆奶、鲜黄花菜、野生菌等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

十一、食堂选址:必须远离污染源,距离暴露垃圾堆

(场)、坑式厕所、粪池25米以上,环境清洁;不能在食堂内养猪、鸡鸭等。

十二、功能分区:要按照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加工顺

序予以布局,工艺流程要符合生进熟出的单一流向,体现由污染区逐渐趋向清洁区的加工顺序,避免造成生熟交叉污染。

粗加工间要分别设置肉类原料(包括水产品)和果蔬原料的洗涤间或池并有明显的标志,不能混用。加工肉类原料(包括水产品)的操作台、用具和容器与蔬菜分开使用,并有明显的标志,不能混用。

烹调间的食用具有专柜存放,柜内卫生状况良好。

餐具洗消间:要设置相对独立的餐具洗消区域,如使用化学消毒法应设置四联池(一洗、二清、三消、四冲洗),最好用高温消毒。应配备与餐具数量相适应的餐具保洁柜,且相对密闭。

售饭备餐间完全独立:1、有预进间;2、要有开合式窗口;3、有更衣洗手设施;4、有售饭台;5、空气消毒设施;6、有通风降温设施。

餐厅:要设置供用餐者使用的洗手设施,水龙头数量要充足。

十三、冷藏设施:有足够数量的冰箱(柜),生、半成

品、熟食品至少个一个,满足生熟分开存放的要求,并有明显标志。

十四、三防设施:应配备纱门、纱窗或者塑料门帘或风

幕机;与外界相通的木门下端应装有60公分高的金属防鼠板;下水道出口处应有金属隔栅。十五、更衣室:有从业人员更衣室(场所)、更衣柜,

不能到处乱放衣服等个人物品。

十六、凡供应水果的学校、幼儿园食堂必须有专用水

池,切配台、刀、毛巾等设施,并设专间或专区。

十七、废弃物存放:各场所要设置密闭的废弃物盛放容

器并按规定管理废弃食用油脂。

十八、一般要求:1、粗加工过程中肉、禽、鱼与蔬菜

分开加工;2、烹调后至食用前存放时间超过2小时的食物要重新加热;3、有半成品加工区域;4、加工后半成品、成品存放不得存在交叉污染。

病理学名词解释1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因:导致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 诱因:是指在疾病的条件中能够加强某一疾病或病理过程的原因或作用,从而促进疾病或者病理过程发生的因素。 脑死亡:全脑功能的永久性丧失。 萎缩:因患病或其他因素作用,正常发育的细胞、组织、器官发生物质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体积缩小及功能减退现象。变性:是细胞或细胞间质的一系列形态学改变并伴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功能下降),表现为细胞内或细胞间质中出现非生理性物质或生理性物质过度堆集。 脂肪变性:实质细胞胞质内脂滴量超出正常生理范围或原不含脂肪的细胞出现游离性脂滴的现象。 坏死:指在损伤因子的作用下,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 溃疡:发生于皮肤黏膜表面,因坏死脱落而形成的缺损溃烂。 充血:机体局部组织、器官的血管扩张,含血量超过正常值的现象。 淤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及毛细血管内,称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 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有形成分互相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至远处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梗死:因血管阻塞导致局部组织缺氧坏死现象。 出血性梗死:因梗死灶内有大量的出血,故称为出血性梗死,又称为红色梗死。 贫血性梗死:当梗死灶形成时,病灶边缘侧支血管内血液进入坏死组织较少,梗死灶呈灰白色,故称为贫血性梗死(又称为白色梗死)。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是患者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肺外或肺内的严重疾病过程中继发急性渗透性肺水肿和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指在严重感染失血创伤或休克过程中,在短时间内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器官功能衰竭。休克: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至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危重病理过程。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在毛细血管、小动脉、小静脉内广泛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聚集,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导致循环功能和其他内脏功能障碍,消耗性凝血病,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产生休克、出血、栓塞、溶血等临床表现。 高渗性脱水:水和钠同时丧失,但缺水多于缺钠,故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 低渗性脱水: 是指水钠等比例丢失,血Na+浓度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一310mmo1/L的脱水。 等渗性脱水: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因而血清钠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也维持正常。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同一患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酸碱平衡紊乱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内源性致热原:产热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称为内源性致热原。原位癌:癌细胞占据上皮全层,但基膜完整,无间质浸润的油。 乳腺癌:是乳腺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多数来源于导管上皮,少数来源于腺上皮。 绒毛膜癌:为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足月分娩以后,其发生比率约为2:1:1,少数可发生于异位妊娠后,患者多为生育年龄妇女,少数发生于绝经以后,这是因为滋养细胞可隐匿(处于不增殖状态)多年,以后才开始活跃,原因不明。 畸胎癌:来源于原始生殖细胞或具有可分化为三胚层各种组织潜能的裂球错位所产生的恶性肿瘤。 乳腺增生症:是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 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分内外两层:内层为尿道周围的粘膜和粘膜下腺体;外层为前列腺体。后者构成前列腺的主体,两层之间有纤维膜隔开。前列腺增生主要发生在内层,在膀胱颈至精阜一段后尿道的腺体间质中,现称该部分为移行带镜检可见。 恶性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属免疫系统的实体性恶性肿瘤。 霍奇金淋巴瘤:是恶性淋巴瘤的一个独特类型。其特点为:①临床上病变往往从一个或一组淋巴结开始,逐渐由邻近的淋巴结向远处扩散。原发于结外淋巴组织的少见。②瘤组织成分多样,但都含有一种独特的瘤巨细胞。 非霍奇金淋巴瘤:位于免疫系统的包括淋巴结,骨髓,脾脏和消化道的淋巴样细胞。 白血病:是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又称“血癌”。其特点是骨髓及其它造血组织中有大量无核细胞无限制地增生,并进入外周血液,将正常血细胞的内核明显吸附,。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大量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

病理学考试传染病习题及答案教程文件

病理学考试传染病习 题及答案

传染病习题及答案 一、 A 型选择题 1. 结核病灶中巨噬细胞转变为类上皮细胞是由于 A. 吞噬的结核杆菌数量过多 B. 吞噬的结核杆菌释放毒素 C. 吞噬的结核杆菌不能被杀死 D. 吞噬的结核杆菌毒力较强 E. 吞噬的结核杆菌破坏、释放出磷脂 2. 对结核病最有诊断价值的基本病理变化是 A. 含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渗出液 B. 灰白色、半透明状的粟粒大小结节 C. 找到 Langhans 巨细胞 D. 干酪样坏死 E. 类上皮细胞 3. 关于原发性肺结核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指初次感染结核菌而在肺内发生的病变 B. 原发综合征形成 C. 原发灶及淋巴结不发生干酪样坏死 D. 可发生血行播散到各器官 E. 结核菌常经淋巴道引流到肺门淋巴结 4. 结核结节主要由什么细胞构成? A .浆细胞 B .淋巴细胞 C. 成纤维细胞 D. 类上皮细胞和 Langhans 巨细胞 E. 巨噬细胞 5. 原发性肺结核的肺内原发病灶常位于 A. 肺尖 B. 肺上叶下部或肺下叶上部靠近胸膜处 C. 肺门 D. 肺膈面 E. 脏胸膜面 6. 下列哪种疾病最易引起肠管狭窄? A. 肠阿米巴病 B. 肠伤寒 C. 肠结核 D. 细菌性痢疾 E. 菌群失调性假膜性肠炎 7. 以下哪一项不是结核转向愈合时的改变? A. 吸收、消散 B. 钙化 C. 纤维包裹 D. 纤维化 E. 病灶周围出现渗出、继发坏死以及溶解液化 8. 血行播散性结核病最罕见的部位是 A .肺 B. 心肌 C. 肾 D. 脊柱

9. 结核球是指 A. 直径小于 2cm 的干酪样坏死灶 B. 状似大叶性肺炎的干酪样坏死灶 C. 孤立性的境界不清楚的干酪样坏死灶 D. 无纤维包裹的干酪样坏死灶 E .直径 2 ~ 5cm ,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 10. 结核病好转的最好方式是 A. 吸收消散 B. 硬结、钙化 C. 纤维包裹 D. 纤维化 E. 纤维包裹及钙化 11. 结核性肉芽肿内最基本的细胞成分是 A. 类上皮细胞 https://www.360docs.net/doc/218927299.html,nghans 巨细胞 C. 成纤维细胞 D. 淋巴细胞 E. 浆细胞 12. Langhans 巨细胞是由哪种细胞演化而来的? A. 中性粒细胞 B. 淋巴细胞 C. 类上皮细胞 D. 浆细胞 E. 成纤维细胞 13. 局灶型肺结核以何种病变为主? A. 增生性病变 B. 渗出性病变 C. 变质性病变 D. 渗出性病变和变质性病变 E. 增生性病变和渗出性病变 14. 伤寒病理变化的最主要特征是 A. 肠管发生溃疡 B. 同时脾大 C. 末梢血白细胞减少 D. 皮肤出现玫瑰疹 E. 以单核巨噬细胞增生为主 15. 细菌性痢疾的好发部位是 A. 结肠上段 B. 回肠 C. 直肠和乙状结肠 D. 空肠 E. 盲肠 16. 一病人患病已 3 周,有持续性高热,心率过缓,腹胀,腹泻。因中毒性体克死亡,尸检发现弥漫性腹膜炎,回肠孤立和集合淋巴小结肿胀,坏死和溃疡形成,并有穿孔,脾大,应考虑 A. 细菌性痢疾 B. 肠结核 C. 恶性淋巴瘤 D .伤寒 E. 所谓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17. 伤寒时血培养最易获得阳性结果的时期是在肠病变的 A. 潜伏期 B. 槐样肿胀期 C. 坏死期 D. 溃疡期

(完整版)学校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

学校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 为了切实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根据上级文件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工作目标 普及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完善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在教育系统的发生和蔓延。 二、工作方针和原则 我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三、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机构和职责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各班班主任和生化教师 职责是:负责领导、组织、指挥、协调本学校内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学校传染病防控的措施并组织实施;协助学校做好疫情的善后处理工作。 四、预防措施 1、组织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的监督管理。学校公共场所应保持环境清洁、通风换气,对公众经常接触的部位和用品进行定期消毒。 2、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健康教育,利用网络、宣传橱窗、黑板报、广播、主题班会等宣传阵地,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法,增加师生员工自我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3、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完善监督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并指定教师或班主任做好每天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4、定期组织人员对供水系统进行清洗消毒,保障饮用水卫生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5、在疾病防控机构的帮助下,定期组织师生员工体检和做好对学生进行各

传染病的处置规范与处置流程

传染病的处置规范与处 置流程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5.传染病疫情处置流程

二、内容 (一)发现、登记 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室或化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后,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二)报告 1.报告程序与方式 已开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在规定时间内使用该系统报告;未开通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按相关要求通过传真、电话等方式尽快进行疫情报告,同时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至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疫情,当怀疑有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时,应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报告时限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3.做好传染病报告的订正工作,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人,应及时补报。 (三)处理

1.病人处置。对传染病患者,原则上要求就地隔离治疗,不具备隔离条件和相应救治能力的单位,应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移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2.消毒处理。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3.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重点管理的传染病居家病人的随访工作。 4.密切接触者管理。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查找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要求做好管理工作。 (五)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

病理学考试传染病习题及答案

传染病习题及答案 一、 A 型选择题 1. 结核病灶中巨噬细胞转变为类上皮细胞是由于 A. 吞噬的结核杆菌数量过多 B. 吞噬的结核杆菌释放毒素 C. 吞噬的结核杆菌不能被杀死 D. 吞噬的结核杆菌毒力较强 E. 吞噬的结核杆菌破坏、释放出磷脂 2. 对结核病最有诊断价值的基本病理变化是 A. 含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渗出液 B. 灰白色、半透明状的粟粒大小结节 C. 找到 Langhans 巨细胞 D. 干酪样坏死 E. 类上皮细胞 3. 关于原发性肺结核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指初次感染结核菌而在肺内发生的病变 B. 原发综合征形成 C. 原发灶及淋巴结不发生干酪样坏死 D. 可发生血行播散到各器官 E. 结核菌常经淋巴道引流到肺门淋巴结 4. 结核结节主要由什么细胞构成? A .浆细胞 B .淋巴细胞 C. 成纤维细胞 D. 类上皮细胞和 Langhans 巨细胞 E. 巨噬细胞 5. 原发性肺结核的肺内原发病灶常位于 A. 肺尖 B. 肺上叶下部或肺下叶上部靠近胸膜处 C. 肺门 D. 肺膈面 E. 脏胸膜面 6. 下列哪种疾病最易引起肠管狭窄? A. 肠阿米巴病 B. 肠伤寒 C. 肠结核 D. 细菌性痢疾 E. 菌群失调性假膜性肠炎 7. 以下哪一项不是结核转向愈合时的改变? A. 吸收、消散 B. 钙化 C. 纤维包裹 D. 纤维化 E. 病灶周围出现渗出、继发坏死以及溶解液化 8. 血行播散性结核病最罕见的部位是 A .肺 B. 心肌 C. 肾 D. 脊柱

9. 结核球是指 A. 直径小于 2cm 的干酪样坏死灶 B. 状似大叶性肺炎的干酪样坏死灶 C. 孤立性的境界不清楚的干酪样坏死灶 D. 无纤维包裹的干酪样坏死灶 E .直径 2 ~ 5cm ,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 10. 结核病好转的最好方式是 A. 吸收消散 B. 硬结、钙化 C. 纤维包裹 D. 纤维化 E. 纤维包裹及钙化 11. 结核性肉芽肿内最基本的细胞成分是 A. 类上皮细胞 https://www.360docs.net/doc/218927299.html,nghans 巨细胞 C. 成纤维细胞 D. 淋巴细胞 E. 浆细胞 12. Langhans 巨细胞是由哪种细胞演化而来的? A. 中性粒细胞 B. 淋巴细胞 C. 类上皮细胞 D. 浆细胞 E. 成纤维细胞 13. 局灶型肺结核以何种病变为主? A. 增生性病变 B. 渗出性病变 C. 变质性病变 D. 渗出性病变和变质性病变 E. 增生性病变和渗出性病变 14. 伤寒病理变化的最主要特征是 A. 肠管发生溃疡 B. 同时脾大 C. 末梢血白细胞减少 D. 皮肤出现玫瑰疹 E. 以单核巨噬细胞增生为主 15. 细菌性痢疾的好发部位是 A. 结肠上段 B. 回肠 C. 直肠和乙状结肠 D. 空肠 E. 盲肠 16. 一病人患病已 3 周,有持续性高热,心率过缓,腹胀,腹泻。因中毒性体克死亡,尸检发现弥漫性腹膜炎,回肠孤立和集合淋巴小结肿胀,坏死和溃疡形成,并有穿孔,脾大,应考虑 A. 细菌性痢疾 B. 肠结核 C. 恶性淋巴瘤 D .伤寒 E. 所谓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17. 伤寒时血培养最易获得阳性结果的时期是在肠病变的 A. 潜伏期 B. 槐样肿胀期 C. 坏死期 D. 溃疡期

学校的传染病的疫情应急预案办法.doc

学校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学校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对社会的稳定也极具危害和影响作用。要树立依法防控的思想,坚决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传染病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特制订学校传染病应急预案,确保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传染病,阻断传播途径,坚决防止疫情传播及蔓延。 一、成立应急领导小组组长: xx(校长) 副组长: xx (教务主任) (校医)各年级长、班主任 二、职责 1、救治患者、安排隔离场所、调查传染源,负责安排善后等一切工作。 2、副组长在组长的领导下及时展开工作,负责做好现场秩序的维护,压滤机滤布车辆的调配,配合卫生防疫做好有关人员的隔离防护工作以及消杀工作。 3、各成员配合学校做好相关学生的宣传教育与抚慰工作,确保教学正常开展。 二、传染病应急处理预案学校本着为学生和教师的身体健康的目的出发,在加强学校常规管理的同时,根据季节加强对各类传染病的宣传力度,做好预防措施,学校校园内,发现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经有关部门核实,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l、学生或教职工在校内发现传染病流行,班主任或其它任课老师应及时向主管校长、校医报告,主管校长立即报告给校长,在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在第一时间要求传染病患者戴防护口罩、手套,到学校隔离室休息,并由校领导或卫生保健老师立即送区医院,需转医院治疗的立即转传染病医院。学生出现传染病症状的班主任立即通知其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家长不能到校的,由班主任老师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如果是本校教职工出现传染病症状者,也要求戴防护口罩、手套,由医生初步检查后,确定是传染病送区医院并通知其家属,家属不能到校的由学校安排人员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 2、在救治的同时将疫情报告给上级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应包括如下内容: 疫情发生单位、地点、时间、人数、死亡情况、疫情经过、接触史、初步分析原因、组织抢救和处理情况等。 3、学校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4、我校学生或教职工在家一旦出现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痊愈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对我校外出(含出差、缺课)工作人员、学生实行登记制度,经医院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才能复工、复学。 5、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同事前往探望。

学校传染病应急预案

学校传染病应急预案 学校传染病应急预案篇二学校是传染病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也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为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做好学校流感、集体性发热、水痘、流脑、非典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加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防止疾病在学校中传播,保护青少年身体健康,特制订本预案。 一、预防措施 1、建立学校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管理制度,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及设施。 2、学校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班主任做好每天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3、学校开展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利用黑板报加强宣传,定期进行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学校要保持教室内空气流通,并进行定期消毒。 5、学生如发现有发热、咳嗽、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二、学校一旦发生流感、集体性发热、水痘、流脑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遵循分级处置原则,根据以下传染病应急事件的等级确认、划分进行处置。 (一)第一级传染病事件 1、确认、划分: ( 1)流感: 在流感最长潜伏期内出现体温38℃ ,并伴有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类流感症状,一个班级病例在 5 例及以上或全校病例在60 例以上、 100 例以下。 ( 2)集体性发热事件: 在近 3 天内突然出现集聚性发热病人,经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实,一个班级病例在 5 例及以上或全校病例在60 例以上、 100 例以下。 ( 3)水痘: 学校在水痘最长潜伏期内,皮肤粘膜上分批出现斑疹、丘疹、水疱并伴有较轻全身症状的病例在 30 例以下。 ( 4)流脑: 学校出现有发热、头痛、瘀点、颈部强直、喷射性呕吐等流脑疑似症状的流脑疑似病例。 ( 5)非典型肺炎: 学校出现体温﹥38℃ ,并伴有咳嗽、呼吸困难等非典型肺炎疑似状的非典型疑似病例。

传染病报告流程图

传染病报告流程图 甲类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乙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9禽流感。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虽被纳入乙类,但可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乙类二十六种传染病 破麻布,百钩悬; (破伤风、麻疹、布鲁氏菌病、百日咳、钩端螺旋体) 飞禽集合(结核)吸脑肝。 (非典、禽流感、流脑脊髓膜炎、结核、血吸虫、乙脑、乙肝) 灰犬热,红梅寒, (脊髓灰质炎、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猩红热、梅毒、伤寒、副伤寒) 口米登临(淋)艾滋坛(炭)。

(白喉、阿米巴痢疾和细菌性痢疾、登革热、淋病、AIDS、炭疽) 丙类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已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传染病防治法》还规定,国务院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分别依权限决定传染病病种的增加或者减少。 人畜共通传染病 人畜共通传染病指任何可以经由动物传染给人类或由人类传染给动物的传染病,透过人畜之间直接传播,或是借由病媒传播(例如蚊子),将病原体带入另外一个生物体上,而这些病原体包搪真菌、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使用拉丁字母的语言中,该词汇多来自希腊文,由表示动物的“zoon”加上代表疾病的"nosos” ,两词融合为一,这一类传染病当中有许多会造成患者严重的生理变化。 多数人类史前史都经历采集渔猎(hunter-gatherers)的过程,这些部落个体数少,也少和其他聚落接触,因此建基于缺乏相对应免疫力的流行病或大流行病,就会在部落交流或战争发生时造成悲剧。就生物学的观点,为了延续后代生存,生物性的病原必须演化成慢性感染症,与宿主共存较长的时间,或是在自然界有人类以外的储存宿主(reservoir)以利其他动物经过时借机传播开来,但事实上有些疾病对人类而言只是偶然不幸,而人类在某些情况下仅是终端宿主(dead-endhost),亦即病原体进入人体后,或可完成繁衍,或无法走过完整的生活史而存于体内,却无法再传染给其他个体,这类情况发生在如狂犬病、炭疽、兔热症、西尼罗河病毒等等疾病,因此可推论,有些疾病仅在人类与动物之间共通,却不成为流行病。 许多疾病,甚至包括流行病,都起于人畜共通的特性,要分别哪些疾病

学校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范文精选5篇

学校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学校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范文(精选5篇) 学校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1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工作,防止传染病在学校内暴发流行,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学校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由学校负责人朱相军为组长,刘懋为副组长,其他各位老师及各班主任为组成成员。报告员由高丽兼任。 学校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①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的要求,制定本学校的工作预案; ②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控责任制度,并将责任分解到班级,落实到教师; ③制定学校晨检制度、“零”报告制度、专人负责联系制度、24小时电话畅通制度,并检查督促本校各年级落实情况。 ④开展对学校师生的卫生宣传教育; ⑤建立每日学生缺课登记制度,查明学生缺课的原因; ⑥及时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对有传染性疾病症状的学生,及时督促到村卫生室就诊,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

隔离、早治疗; ⑦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传染性疾病病人或疑似病人的隔离 消毒工作。 二、防治措施 (一)、全体教职工严格落实“五早”要求,对于可能发生的疫情做出快速反应。 1、要早发现。要坚持实行晨检制度。每天早晨由班主任到 班级中检查学生到校情况(必要时要测量体温);每天都要保证教室的通风;加强对教室、食堂、宿舍等场所的消毒工作,特 别是加强对学校食堂、小卖部、饮用水的质量管理,确保师生 饮食、用水的安全,加强校园卫生清洁工作,尤其是学生接触 的公共教学设施、公共用具要加强消毒,及时消除校内外垃圾 堆和卫生死角;建立缺课登记制度,班主任要及时落实学生缺 课的原因,并对生病学生进行跟踪了解;学生双休日、节假日 结束返校时,班主任需对学生逐一进行晨检。 2、要早报告。出现疫情时,要第一时间隔离学生并报告学 校有关领导,同时及时告知学生家长。 3、要早隔离。一是对疑似病人要及时隔离,并通过家长将 其送往医院诊治,严重者直接拨打120将其送往医院;二是对 密切接触者要实行隔离,通知家长接回家观察或到卫生室检查。当一个班级出现一例确诊的传染性疾病患者,整个班级应该停课。确诊的传染性疾病患者痊愈后需持正规医院的证明并经学

中小学传染病应急预案

中小学传染病应急预案 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对社会的稳定也造成很大的影响。我们要树立依法防控的思想,做好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工作,确保学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和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学校传染病工作应急预案,以确保师生的安全,防止疫情发生及蔓延。 一、做好预案的基础工作 1、校长是防范各类传染病的第一责任人,并建立阶梯负责制,明确分工、明确责任,签订安全责任书。 2、健全和完善校内通讯联系网络,建立两极双向联系通讯网:班主任向学生公布手机号;将班级学生的家庭地址和家长的通讯联络重新核对。 3、规范应急情况上报顺序,将有关 ___备用。 二、成立应急领导小组 (一)、应急领导小组 ___

组长:谷学彪(校长) 副组长:番朝安(副校长) 杨永善(小学支部书记) 成员:杨自萍囊昌荣郑世锦 (二)、应急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组长:负责全面工作,平时加强监督协调部门之间的工作,一旦发生传染病流行,负责组织救治患者、安排隔离场所、调查传染源,安排善后等一切工作。 副组长:在组长的领导下及时展开工作。 1、番朝安负责做好现场秩序的维护,车辆调配,配合卫生防疫做好有关人员的隔离防护工作以及消毒工作。 2、杨永善做好学校相关学生的宣传教育与抚慰工作,确保教学正常开展。

组员:分工合作,及时的理好突发事件,具体分工: 1、郑世锦负责上传下达,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做好突发事件记录工作、图片采集工作,及时向领导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材料,做好档案。 2、杨自萍负责做好学校课程的安排。 3、囊昌荣负责所有后勤工作的安排。 三、传染病应急处理预案 学校本着为学生和教师的身体健康的目的出发,在加强学校常规管理的同时,根据季节气候特点加强对各类传染病的宣传力度,做好预防措施。校园内,发现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经有关部门核实,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1、在校内发现传染病的学生或教职工,学校应急小组领导立即亲临现场指挥,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学校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并马上打电话,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同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流程图.doc

一、预检分诊流程 导医台、挂号室 分诊 非传染病患者 门诊医生、护士预检普通门诊就医 疑似传染病患者传染病人陪护者 感染科预检、就诊 医学观察、防护措施非住院者需要住院者 门诊治疗 转感染科住院治疗 首诊医生医护 卫生知识指导或发健康教育处方对就医环境消毒处理

二、传染病人就诊转诊流程 导医台、挂号室 分诊 门诊医生、护士预检 传染病患者 感染性疾病科就医 非住院者需要住院者 门诊治疗 转感染科住院治疗或传首诊医生医护 卫生知识指导或发健康教育处方对就医环境消毒处理

三、传染病报告卡传递流程 首诊医生诊断患者为传染病时立即填写传染 首诊医生将传染病报告卡立即送交预防保健 科 预防保健科疫情管理员收到各科室的传染病 报告卡后,认真审核报卡质量 预防保健科疫情管理员核实无误后,登记报告 卡收录卡登记簿和传染病登记簿 预防保健科专职人员按时限实行网络直报 网络直报结束后,立即进行纸质报告卡与 每天浏览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将流调修

四、 突发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传递流程 首诊医生发现突发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 预防保健科(节假日报总值班)立即电话报告市疾病控制中心, 分管院长 门诊部 院感科 医务科 护理部 物业处、安全保卫科 急诊科 供应室 感染疾病科 特 药 急 住 预防保健科立即电话报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登记、传真并做好如下工作 物 检 房 消 救 院 确 无 毒 诊 菌 资 、 、 箱 观 放 检 隔 察 、 物 、 射 验 分管院长 车 辆 离 转 品 设 院感科 医务科 护理部 急诊科 供应室 感染疾病科

病理学考试传染病习题及答案

病理学考试传染病习 题及答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218927299.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传染病习题及答案 一、 A 型选择题 1. 结核病灶中巨噬细胞转变为类上皮细胞是由于 A. 吞噬的结核杆菌数量过多 B. 吞噬的结核杆菌释放毒素 C. 吞噬的结核杆菌不能被杀死 D. 吞噬的结核杆菌毒力较强 E. 吞噬的结核杆菌破坏、释放出磷脂 2. 对结核病最有诊断价值的基本病理变化是 A. 含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渗出液 B. 灰白色、半透明状的粟粒大小结节 C. 找到 Langhans 巨细胞 D. 干酪样坏死 E. 类上皮细胞 3. 关于原发性肺结核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指初次感染结核菌而在肺内发生的病变 B. 原发综合征形成 C. 原发灶及淋巴结不发生干酪样坏死 D. 可发生血行播散到各器官 E. 结核菌常经淋巴道引流到肺门淋巴结 4. 结核结节主要由什么细胞构成 A .浆细胞 B .淋巴细胞 C. 成纤维细胞 D. 类上皮细胞和 Langhans 巨细胞 E. 巨噬细胞 5. 原发性肺结核的肺内原发病灶常位于 A. 肺尖 B. 肺上叶下部或肺下叶上部靠近胸膜处 C. 肺门 D. 肺膈面 E. 脏胸膜面 6. 下列哪种疾病最易引起肠管狭窄 A. 肠阿米巴病 B. 肠伤寒 C. 肠结核 D. 细菌性痢疾 E. 菌群失调性假膜性肠炎 7. 以下哪一项不是结核转向愈合时的改变 A. 吸收、消散 B. 钙化 C. 纤维包裹 D. 纤维化 E. 病灶周围出现渗出、继发坏死以及溶解液化 8. 血行播散性结核病最罕见的部位是 A .肺 B. 心肌 C. 肾 D. 脊柱

1初中传染病应急预案和措施

初中传染病应急预案和措施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学生教师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一、预防措施: 1.学校有效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教育,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虫媒昆虫以及其他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的危害。 2.学校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 3.学校配备设立专门的卫生室和校医,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和疫情管理工作。 4.学校响应防疫站的号召,定期为学生接种疫苗。 5.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 6.学校食堂符合食品卫生法的标准,建立严格的食堂管理制度,做到食物新鲜卫生,场所定期消毒并做好“除四害工作。食堂人员都有健康证。 7.如学生或教师被认做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来校上课或从事学校工作。 8.任何人在学校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都应当及时向学校校医或学校领导报告。医疗保健人员发现甲类、乙类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卫生防疫机构发现传染病流行或者接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 的艾滋病、炭疽中的肺炭疽的疫情报告,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同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9.学校有关主管人员和校医,不得隐瞒、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二、应急措施: 1.在学校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非典患者和疑似非典患者、禽流感

病理学名词解释(整理版)

RS细胞(Reed-Sternberg cell):经典型何杰金淋巴瘤有特征性的RS细胞,RS细胞丰富,略嗜伊红染。核多叶或多核,核仁明显,大而圆。也称为镜影细胞。来自生发中心B细胞,找到它或者何杰金细胞可以诊断为CHL。 不稳定性粥样斑块(atheromatous plaque): 粥样斑块内纤维组织成分较少,有较多的脂质沉积或具有脂质池,斑块间质内有较多的炎症细胞及泡沫细胞浸润,斑块肩部小血管较多(或出现肉芽组织)并有较明显的吞噬细胞或炎症细胞浸润。这类斑块比较不稳定,有可能在肩部发生破裂。 区域性心肌梗死(regional myocardial infarction):也称透壁性心肌梗死。梗死的部位与闭塞的冠状动脉支供血区一致,病灶较大,最大直径在2.5cm以上,累及心室壁全层或未累及全层但已深达室壁2/3,此型心肌梗死多发生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供血区,其中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及室间隔前2/3,约占全部心肌梗死的50%。约25%的心肌梗死发生于右冠状动脉供血区的左心室后壁、室间隔后1/3及右心室。此外,见于左心室后壁,相当于左冠状动脉左旋支的供血区域。右心室和心房发生心肌梗死较为少见。透壁性心肌梗死常有相应得一支冠状动脉突起,并 常附加动脉痉挛或血栓形成。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subacute infective endocarditis):也称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subacute bacterial endocarditis),主要由于毒力相对较弱的草绿色链球菌所引起(约占75%),还有肠球菌、革兰阴性菌、立克次体、真菌等均可引起此病。这些病原体可自感染灶(扁桃体炎、牙周炎、咽喉炎、骨髓炎等)入血,形成菌血症,再随血流侵入瓣膜;也可因拔牙、心导管及心脏手术等医源性操作至细菌入血侵入瓣膜。临床上除有心脏体征外,还有长期发热、点状出血、栓塞病状、脾肿大及进行性贫血等迁延性败血症表现。病程较长,可迁延数月,甚至1年以上。 夹层动脉瘤(dissecting aneurysm):常发生于血压变化最明显的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等部位。动脉瘤可从动脉内膜的破裂口进入动脉的中膜,使中膜形成假血管腔。 恶性高血压(malignant hypertension):也称为急进型高血压(accelerated hypertension)。多见于青少年,血压显著升高,常超过230/130mmHg,病变进展迅速,可发生高血压脑病或较早出现肾功能衰竭。多为原发性,部分可继发于良性高血压病。其特征性的病变是增生性小动脉硬化和坏死性细动脉炎。主要累及肾、脑和视网膜。肾的入球小动脉最常受累,病变可波及肾小球,使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发生阶段性坏死。大脑常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微梗死和脑出血。 绒毛心(cor villosum):当风湿性心包炎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包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搏动牵拉而成绒毛状,称为绒毛心(干性心包炎)。 Aschoff小体(Aschoff body):纤维素样坏死,成团的风湿细胞及伴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等共同构成了特征性肉芽肿即风湿小体或阿少夫小体(Aschoff body),它可小到由数个细胞组成大到近1cm,以致眼观可见。呈球形、椭圆形或梭形。典型的风湿小体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并提示有风湿活动。

学校传染性疾病应急预案

传染性疾病应急预案 学校是传染病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也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为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做好学校流感、集体性发热、水痘、流脑、非典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加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防止疾病在学校中传播,保护青少年身体健康,特制订本预案。 一、预防措施 1、建立学校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管理制度,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及设施。 2、学校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卫生保健老师和班主任密切配合做好每天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3、学校开展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利用黑板报加强宣传,定期进行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培训,保证每周四午会为健康教育专题广播,教会师生一般防病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学校学习场所、生活场所要通风换气,保持教室内空气流通,并进行定期消毒。 5、学生如发现有发热、咳嗽、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二、处置原则 学校一旦发生流感、集体性发热、水痘、流脑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遵循分级处置原则,根据以下传染病应急事件的等级确认、划分进行处置。 (一)第一级传染病事件 1、确认、划分: (1)流感:在流感最长潜伏期内出现体温>38℃,并伴有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类流感症状,一个班级病例在5例及以上或全校病例在15例以上、30例以下。 (2)集体性发热事件:在近3天内突然出现集聚性发热病人,经**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实,一个班级病例在5例及以上或全校病例在15例以上、30例以下。 (3)水痘:学校在水痘最长潜伏期内,皮肤粘膜上分批出现斑疹、丘疹、

中小学传染病应急预案

中小学传染病应急预案 为保护全校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稳定,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将常见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管理轨道,形成工作常规,特制订此预防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一、传染病应急工作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XXX 组员:各班班主任 二、传让兵应急工作机构及职责 (一)联络组:负责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沟通联络;监督全校教师防传染病情况。 (二)预防组:落实监督全国传染病工作的报告、登记、统计、分析和传染病管理工作,指导教职工了解传染病消毒隔离要求。 (三)宣传组:教职工对幼儿、家长进行防治传染病知识的普及宣传。 (四)后勤组:落实督查全校防治传染病工作的物质储备;负责防治疫情工作的保障、交通、通讯等。 三、日常工作要求 (一)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及家长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根据实际情况出好宣传专刊;利用家长会、宣传栏、告家长书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常见传染病,如:流感、流脑、脑炎、禽流感、水痘等为重点的预防知识。 (三)认真开展好环境卫生及学生用具的消毒工作。(四)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加强食堂的管理,严格购物登记、餐具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严禁从业人员带病上岗。保健员每日进行消毒卫生工作检查;行政及后勤组长对每日原料进行复核验收。 (五)按规定有计划地协助医疗部门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六)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坚持开展每日的体育锻炼活动,保证户外活动时间。(七)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八)做好预防常见传染病的必要药品(口罩、消毒水)等物资储备。 (九)保证传染病预防的资金。 四、应急处理 (一)发生传染病后,第一发现人立即向领导小组成员汇报,并在规定时间内向疾控中心报告。 (二)保健老师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将患者隔离并送往医

小学传染病应急预案

传染病应急预案 为进一步做好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切实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贯彻落实防治传染病的有关法律、法规,本着“科学预防、依法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反应“的工作原则,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周密计划,精心安排,实现对传染病的可持续控制。 二、组织领导机构 1、成立预防与控制传染病领导小组 职责:根据病情预测和变化情况,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各班防控工作的开展和落实。负责全校传传染病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指挥,以有效应对传染病,维护校园稳定,保护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日常管理机构 班主任具体负责学校日常防突发病工作的业务指导、组织管理与监督检查。 三、日常工作措施 1、对可能存在病原体的外环境加强管理和整治,对教学区、生活区、食堂、厕所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扫。对容易滋生蚊、蝇、蟑螂、老鼠等有害生物的场所在清扫的同时,还应采取灭蝇、灭蟑螂、灭老鼠的措施,坚决杜绝卫生管理上的空白。对教室、宿舍等人员集中的场所应进行不定期空气消毒,并经常开窗保持场所内空气流通,以保证室内“微小气候”符合卫生要求,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2、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和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的管理,严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教育学生尽可能在校内用餐,不要食用“三无”食品,防止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将饮用水卫生管理作为预防肠道传染病的重要环节予以高度重视,为学生提供的饮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四、宣传教育 建立健全宣传教育体系,提高卫生宣传健康教育的科学水平;针对主要疾病的危害及其有关行为,有的放矢地宣传卫生知识,灵活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1、对卫生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尤其是食堂工作人员、宿舍管理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的专题讲座。增强他们的卫生防病意识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念。 2、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讲座、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教育,向学生传授针对性较强的传染病预防知识,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教育学生主动维护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以板报、校宣传窗、滨江之声广播站、校园网等为载体积极开展预防宣传和法制教育;通过举办知识讲座,普及预防知识,提高师生员工预防能力。引导师生员工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勤洗手,注意室内通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疫情应急响应

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措施

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措施学校人群聚集,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学生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必须高度戒备地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为有力地保障我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将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特制订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坚决措施,控制传染病,阻断传播途径,坚决防止疫情传播及蔓延。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 1、成立常见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陈琼 副组长:梁从军 成员:涂辉华、梁水平、车爱国、游亮华、梁学华、张智勇、黄武彬、梁艳及全体班主任; 学校兼职传染病防治管理人员:黄武彬 学校常见传染病疫情专职报告员:周海滨 2、职责: (1)负责领导、协调、组织全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必要的预防经费和物资保障。 (2)负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检查督促、资料收集与归档等工作。

二、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出好宣传专刊。 (2)利用健康教育课,开展好以预防常见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开展“三管四灭”(管污水、管粪便、管垃圾处理、灭蝇、灭蚊、灭鼠、灭蟑螂)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3、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按照《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食堂管理,严格购物登记、餐具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做好检查落实。 4、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5、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6、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7、做好预防常见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三、坚持晨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 1、班主任要按照要求,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把预防常见传染病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对因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在校生病的学生要及时送医务室诊治,对需送县级医院进一步诊治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对暂时无法通知家长的学生由班主任陪同前往),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