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特征有哪些

智障儿童特征有哪些
智障儿童特征有哪些

智障儿童特征有哪些

有些孩子在出生以后是健康的,但是因为孩子在一个发育的状况,小孩子没有太多的表现能力,父母不注意自身的变化,就往往忽略了小孩子的大脑发育状况。长大后,才发现是智障,能治愈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所以我们应该了解一下智障儿童特征有哪些。

★学习方面:

由于能力有限,他们的学习持续性较短,记忆力较差;应用能力较低;学习的动机少出于自发;欠缺抽象思维,领悟力和理解力薄弱;学习转移能力不足,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感情方面:

他们通常思想纯真,性格率直。只要有人愿意与他们谈话、关心他们,他们便会很开心。

★沟通方面:

他们的表达能力,特别是言语方面比较差,常常不能表达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抽象及应变能力较差,未必能独立处理问题。

★行为方面:

有些弱智人士的行为可能出现问题(例如用发脾气来吸引他人的注意),通常这与管教方法和社会人士对他们态度与期望有关。

智障人士往往能够胜任一些智力正常的人可能觉得沉闷

的工作,如用手作简单及重复的操作等。

以上就是智障儿童特征有哪些,尤其是学习能力,智障儿童一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当中,智力发育的慢,所以学习能力比较差,父母应该多观察一些孩子的变化,这样才能早发现早治疗,免得日后一发不可收拾。

智障学生青春期不良行为教育策略研究

《智障学生青春期不良行为教育策略研究》开题报 告 发布:程彦苹时间:2011/10/11 17:07:28 来源:宁夏教研网点击: 117 讨论: 《智障学生青春期不良行为教育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石嘴山市特殊教育学校程彦苹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适应当前培智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教育思想已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素质教育已经不是什么新名词。学校教育一切从整体出发,协调德、智、体、美诸要素之间内在的关系,不仅仅是从书本上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重视个性,开发智能,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这种大趋势下,各地智障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们渐渐注意到在同一蓝天下的这群“迟开的花朵”。于是智障儿童的教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智障人士教育的政策法规。家长们也揭开面纱,把锁在家的智障儿童送入特殊学校读书。但特殊学校的智障学生不同于普通学校,学生入学的年龄普遍大,一年级就有进入青春期的学生,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特殊教育教学的深入改革,智障教育对象已悄然改变,不再是国家规定的轻度弱智儿童,而是大都由中、重度弱智儿童组成。学生接受教育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发病原因是各不相同。这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增设了难题。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出现的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原始性的性行为令班主任们望而生畏。我校青春期的智障学生伴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产生了好奇和恐惧心理,有的甚至不知所措,受自控能力的制约,呈现赤裸裸的、原始的性动机、性冲动,其突出变现是:(1)男女同学没有距离感:轻度智障学生稍微好点,中重度学生男女没有界限,随便拥抱,不避人。而且会随便说一些成人化的语言,比如:某某我爱你。我要和某某结婚。(2)缺乏羞耻感:多数女生月经来时,会把卫生巾拿在手上

中度智障学生良好行为的培养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黔江区教育科研重点课题 “中度智障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 开 题报告 特殊教育学校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智障儿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智障儿童,尤其是中重度智障儿童踏入了特殊学校的大门。一方面反映出特殊儿童对特殊教育需求的日益增加,另一方面却是特殊教育研究的相对滞后,特别是中重度智障儿童教育研究。 近几年来,各地特殊教育学校的聋生生源逐渐减少智障学生生源越来越多,而在招收的智障学生中,中重度的比率占到 90%以上。因为自身对行为的控制能力较差,且家庭对这类残疾孩子不良的教养方式,导致他们中的很多人出现各种不良的行为表现,这些行为的存在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特殊教育学校应该在智障学生的教育中加强研究,重视智障学生特别是中度智障学生良好行为的培养和塑造。为此我们提出开展“中度智障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 我们提出开展本课题研究,就是要寻求中度智障学生良好行为培养的策略与方法,并在我校的教学与活动中实施这些策略与方法,逐渐改善我校中度智障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 目前关于中度智障学生良好行为培养与塑造的研究可供借鉴与参考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十分稀少,能够查阅到的仅为极少数心理学方面的零星论文,而与本课题相似或相近的教育教学专题研究或者说系统研究几乎属于空白。究其原因可能是智障学生的教育发展历史不长,对这类特殊儿童的教育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们提出了此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中度智力障碍学生:是指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水平,并显示出适应行为障碍,这类儿童的智商介于 35-40 至 50-55 之间,约占智力落后儿童总数的 20%。通过学习他们通常可以形成基本的交际技能和生活自理技能。但学术能力有限,其阅读、写作和数学技能经过训练也只能达到小学一、二年级水平。多数中度智力落后者有明显的器质性异常,普通人通过观察其行为和身体的外部特征就可以较容易地判断其异常。例如,他们 的语言能力较差、社交能力也很有限、运动能力有缺陷、有特殊的面容等。对这类儿童

轻度智障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疏导

轻度智障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疏导 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刘盈江 摘自:《百度文库》内容提要:进入青春期的轻度智障青少年,身体的发育几乎与同龄儿童少年同步发展,但因智力的落后,使他们对自身发生的生理变化及产生的心理变化不能正确认识,也不会妥当处理。因此,智障生在青春期表现出的心理及行为问题较正常少年更为明显。本文探讨并总结了轻度智障青少年常见的五种心理问题及其疏导策略,以使智障青少年最大可能的健康、平稳的渡过青春期。 关键词:轻度智障;青春期;心理问题;疏导策略 青少年时期是儿童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又称为青春期。目前,我国心理学界对青少年时期划分,一般认为从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为少年期,从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为青年初期,从十七八岁至二十五岁为青年中晚期,也就是说,从十一二岁至二十四五岁统称为青少年时期。此文所讨论的是从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轻度智障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 青春期是一个发生飞跃性巨变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生理与心理发生很大的变化,迅速的身体变化会导致一系列心理的变化,如困扰、自责与不安,有的甚至会引起不良行为。因此,青春期是一个“可预期、也不可预期”的阶段。布勒曾以“消极反抗”来称呼青春期。进入青春期的轻度智障青少年,身体的发育几乎与同龄儿童少年同步发展,但智力发育与行为控制等方面远落后于正常学生,他们对自身发生的生理变化及产生的心理变化不能正确认识,也不会妥当处理,况且又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因此,他们在青春期表现出的心理及行为问题较正常少年更为明显。 下面列举一些轻度智障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相应的疏导方法。 一、自卑心理及其疏导 智力缺陷导致智障青少年最大的心理偏差便是自卑。生理上的缺陷使他们常受到正常人的嘲笑、讥讽和蔑视,久而久之,使他们丧失信心,从而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常感到自己低人一等。在进入特殊教育学校之前,他们都不同程度的饱尝过失败的体验,如学习上的失败、精神上的伤害等,由此使他们产生了自卑、畏缩,甚至心灰意冷的心理表现。 疏导策略: 1、热爱和尊重是智障青少年形成良好心理的前提,也是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的重要因素。教师在对智障生施教的过程中一定要充满爱心、耐心和无微的关心,对智障生的不良行为要持宽容和谅解的态度。

关于智障儿童的教育方案

学校随班就读工作智障儿童的教育培训 一、智障的定义与分类: (一)智障的定义: 根据世界精神科分类手册第四册(DSM-IV)中的定义:智障人士是在十八岁之前被评估出智力明显低于普通人,即智商在七十或以下,并且在以下的生活范畴中有两项或以上相对于同文化同年龄的人发 展得迟缓而适应有困难的——沟通、自我照顾、家居生活、社交、使用社区资源、认路、学术、工作、余暇、健康及安全。 (二)智障的分类(依据智商IQ程度): 1.轻度智障:智商介乎50-69;这类儿童经过正确的教育和训练,可以接近正常。这类学生就是咱们随班就读的对象。 2.中度智障:智商介乎35-49;经过专门训练,可以使之形成一定生活能力。 3.重度智障:智商在20—34;在专门训练下,也只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以上两类儿童到是我们特教中心培智班就读。 4.极重度智障:智商在20以下。这类儿童需要家庭和社会对其终生监护,我们特教中心的老师定期送教上门。 二、智障儿童的认知特征(简单了解)。 (一)智障儿童认知特点: 智障儿童比正常儿童发展迟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发展的起点迟;2、生长的速度慢;3、达到的水平低。 (二)具体表现:

1、智障儿童的感知特征。他们的感知速度慢,范围窄,感知信息容量小,观察力不精确。 2、智障儿童的注意特征: 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会被别的声音、鲜艳色彩的事物所吸引。 3、弱智儿童的记忆特征: 他们的记忆速度慢,遗忘快,机械记忆多。 4、思维特征:思维灵活性缺乏,适应能力差,应变能力差。 5、语言特征。弱智儿童的语言发展晚,简单贫乏,缺乏连贯性。 6.情感特征: ①不稳定、不深刻。(表现为他们的情感易变化和冲动,易受外界情景的支配) ②情感反应和引起情感的外部作用不相符合。(如老师讲课不好笑的内容会引起他们哄堂大笑,而真正十分引人发笑的内容,他们却不发笑) 控制和调节情感的能力差。(如当他们的需要未能满足时,就会不分场合地大吵大闹) ④有病态性的情感。(如细小的刺激引起兴奋爆发的反应;失去了儿童应有的兴趣爱好,感情淡漠,对生活、对人漠不关心) 7.行为特征: ①主动性不足。(在家里大多不会主动做家务,在学校里大多不会主动完成作业) ②不可遏止的冲动性。(如常常攻击别人)

智障儿童的主要特点及研究

中国期刊资讯网 智障儿童的主要特点及研究 2009-04-1614:52来源:作者:论文库网友评论0条浏览次数194 摘要一般来说,智障儿童的语言、动作缓慢,智力发育迟缓,对周围事物和声音反应迟钝,身体素质较差,小肌肉群欠发达。有的特别容易兴奋,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有的表现为少动,或经常萎靡不振。因此,智障儿童音乐教育决不能照搬普通音乐教育的模式,应该在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有别于普通音乐教育,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其音乐康复和音乐审美的价值。本文将就课程设置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视听治疗课、律动训练课、综合主题课、生态导向课、自主实践课。这些课程设置与实施过程与普通音乐课程相比,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特殊音乐教育的康复训练价值,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自立能力。 关键词智障儿童主要特点音乐课程 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过程中,智障儿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我们应该关心地面对这个群体,积极地研究他们的教育问题。有一个大家熟知的典型例证:智残人舟舟的智商仅相当于三四岁儿童的水平,甚至不能从一数到十。但他在指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奏《北京喜讯到边塞》、《拉德斯基进行曲》时,却表现出超乎寻常的音乐才华,赢得了阵阵喝彩。这足以说明音乐教育对于智障儿童有着特殊的教育价值和积极的矫治作用。但令人遗憾的是,当人们把音乐教改的聚焦点集中在普通音乐教育的时候,特殊儿童音乐教育(包括智障儿童音乐教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这一领域,许多老师基本上是照搬普通音乐教育的模式,或沿用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为了改变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现状,呼吁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重视对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研究。我们承担了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湖南省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的研究工作。在对湖南省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之后,我们对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性质、特点、教育价值,以及特殊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各类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进行了探讨。本文将根据智障儿童的主要特点探讨其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 智力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残疾,定义多种多样,至今没有普遍公认的定义。美国智障协会(AAMR)对智力障碍进行过多次定义,例如2002年的最新定义是:智力障碍是一种以在智力功能和适应性行为上都存在显著限制为特征的障碍。适应性行为表现为概念的、社会 的和应用性的适应性技能,智力障碍发生于18岁之前1。任何国家、种族都有相当数量的智障儿童。 1987年我国进行的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对智力残疾下的定义是: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出适应行为的障碍。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缓;智力发育成熟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智力损害或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 从以上两条定义可以看出,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对于智力障碍的定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智力低下和适应行为障碍。但是我国的学者认为智力障碍不仅发生在18岁以前,它还可以发生在人的任何一个年龄阶段。这样的定义就更准确地表述了智力障碍者的特征。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智能迟缓协会(AAMD)的智力残疾(现称为智力障碍)分级标准,按其智商(IQ)及社会适应行为,可划分为四个等级:一级智力残疾(极重度)、二级智力残疾(重度)、三级智力残疾(中度)和四级智力残疾(轻度)。根据智障儿童等级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就学形式。例如,轻度智障儿童可以选择随班就学,而中度以上的智障儿童可以选择到特殊教育学校就学或在普通学校的特殊教育班进行学习。本文主要以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接受教育的智障儿童为研究对象。 一、智障儿童的主要特点 (一)生理特点。

弱智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教育原则、教育方法

弱智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教育原则、教育方法 一、弱智儿童的心理特征 弱智儿童和正常儿童之间有共性,二者的心理都是随年龄增长而向前发展的,但弱智儿童比正常儿童发展迟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发展的起点迟;生长的速度慢;达到的水平低。 现将弱智儿童的心理特征按心理现象分类分别叙述如下: 1.弱智儿童的感知特征。 他们的感知速度慢,范围窄,感知信息容量小,观察力不精确。 苏联心理学家K.N·维列索茨卡娅做过一个实验,把一些画有儿童熟悉的物体的图片(如苹果、桌子、猫、铅笔等图片)给接受实验的人看,要他们认出图片上的物体。接受实验的人分成三组: 成人组、正常儿童组(普通小学一年级学生)和弱智儿童组(辅读学校一年级学生)。 第一次图片呈现时间为22微秒(1微秒=1/1000秒),正常成人能正确认出?2%的物体,正常儿童能正确认出57%。弱智儿童不能正确认出任何一个物体。第二次图片呈现时间增加到42微秒,正常成人能正确认出全部物体,正常儿童能认出95%的物体,而弱智儿童只能正确认出55%物体。弱智儿童的感知速度几乎比正常儿童慢一半。我们发现有些弱智儿童不喜欢看动画片(唐老鸭)电视,原因就是动画片活动速度太快,呈现时间太短,弱智儿童感知速度跟不上。 弱智儿童感知范围窄、容量小。如用速示器以10秒时距呈现无意义的音节或符号,正常儿童可正确感知7个,弱智儿童只能感知 3、"4个。通过窗户看城市风景,正常儿童一眼望去,可同时“捕捉”到许多物体,而弱智儿童可看到的物体比正常儿童要少。

弱智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注意弱智儿童这一特点,在教读生字、课文时都必须放慢速度。 2.弱智儿童的注意特征。 在他们做某件事时,往往无法集中精神专注一段时间,他们常常东张西望,摸这触那,或离开座位、或和他人讲话、打骂嘻闹,以致影响学习成效。他们也常受到周围环境的吸引而分心,如窗外的风吹草动、鸟叫虫鸣;室内的电扇声、开抽屉声、甚至指导者所戴的耳环、项链、衣着等,都会不断成为他们注意的焦点。除非是他们深感兴趣的事物,否则很不容易一段时间内把注意力维持在特定东西上。他们往往像无头苍蝇般的瞎忙、胡忙,很少有特定目标存在。 3.弱智儿童的记忆特征。 他们的记忆速度慢,遗忘快,机械记忆多。 人的记忆,从信息进来到牢记于头脑的过程,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就是说,当刺激停止时,在极短的时间(约1--2秒)内头脑中停留的映象。瞬时记忆是感知觉留下的直接映象,转瞬即逝。如经特别注意可转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比瞬时记忆保持的时间稍长但不超过1分钟。例如,在电话本上查找电话号码,在你拔打后,就忘了。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多次反复或编码,对信息加以组织化、联想化、意义化,就成为长时记忆,可保持1分钟以上,直至许多年,甚至更长时间。如圆周率n为 3.",查出后要长久记住可用把它意义化的方法帮助记忆,可记为“伞已撕,已无救而漏”。 从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了解,在记住一件事的过程中,必须经过瞬时记忆、短时记忆而进到长时记忆。而注意、复述、意义化、联想化策略的应用,是进到长时记忆所必须的。很多研究指出,弱智儿童注意力不佳,不善于主动地使用复述策略和自行组织所接受的信息,是记忆速度慢、遗忘快的主要原因。但他们一旦学会或记住某件事、某个概念,就能跟一般人保存得一样好,也就是说,长期记忆方面和平常人并无多大差异。因此,将学习材料加以组

智障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智障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推动之下,智障人士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但是目前社会上的智障儿童的生活现状依旧不容乐观,在不断发展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关爱智障儿童这类弱势群体,仍然值得我们关注。 关键词:智障儿童、弱势群体、残联康复中心 这个学期我们小组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康复研究中心开展了志愿者服务活动,在这里我接触到了以前从没有接触到的智障儿童,他们除了有的长的有点“吓人”,说话和行为有些迟钝,其他和平常人没有区别。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猛然间发现,“残疾人联合康复研究中心”作为一个载体,他的重要的意义在于唤起了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心,而我们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帮助——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要想拥有爱,最佳办法是把它奉献给他人。 如果没有参加社会实践,也许现在我和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几乎忽略了周围的智障人士。当遇到“脑子不好使”的人时,我们通常都会避开他们,忽视他们的所言,所做。正是因为大多数人都采取这种“不闻不问”的态度,甚至有不少人会嫌弃他们,智障人士的生活状况才不容乐观。因为他们是社会的一份子,社会对他们的态度就决定了他们是顺流前进还是要逆流而上。 其实在我看来,每个智障的孩子都是一个残缺的苹果,都说上帝会在每一个苹果上咬一口,那么他在咬这些孩子的苹果时,一定因为贪吃而多咬了一口,所以他们失去了得到一个正常大脑的机会。他们或是天生,或是天灾人祸,他们显得是那么的格格不入,轻则比一般人学习速度慢,思维能力有限,重则无法和人正常交流,只能依靠别人的帮助才能生存。上天的不公已经给他们和他们的家庭带来无限的痛苦了,更令人寒心的便是有些人对智障的误解,从而导致了歧视,攻击甚至是侵害的产生。这些行为不仅与道德相悖,有些还触及法律。新闻报道中,关于利用智障人士牟取非法利益,甚至直接损害他们的利益的报道屡见不鲜。对此,光是用法律手段制裁犯罪分子是远远不够的,让普通大众认识了解智障的概念和他们的生活才是根本源头。只有社会的认识改变了,智障人士的现状才有可能得到改善。所以向社会大众宣传智障的相关知识就显得至关重要。一来,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智障儿童的产生率,二来,也是最现实的,就是能改善智障人士的生存现状,让他们不再被不公平的歧视,通过一系列的康复或培训,他们也能获得一定的技能,从而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通过这段特别的体验,我们做了一番研究与调查。现在社会上对智障儿童的态度正在有所好转且政府对智障人士这一弱势群体的关注,关心程度也正在逐步提高。 经过我们在残疾人联合康复研究中心的社会实践,我们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和问题进行汇总并发放问卷展开调查,以期达到我们的实践目的。本次问卷调查共发出100份问卷,实际填写95份,91份为有效问卷。受调查者年龄从10到70不等,基本涵盖了所有年龄层。受调查者的文化程度也由高到低不等。

智障儿童的特点及教育

智障儿童的特点及教育 何谓智障? 智障是指智慧明显低于一般水平,在成长期间(即十八岁前)在适应行为方面有缺陷。 根据世界精神科分类手册第四册(DSM-IV),智障人士是在十八岁之前被评估出智力明显低于普通人,即智商在七十或以下,并且在以下的生活范畴中有两项或以上相对于同文化同年龄的人发展得迟缓而适应有困难的——沟通、自我照顾、家居生活、社交、使用社区资源、认路、学术、工作、余暇、健康及安全。 智障是永久的缺陷,既不是疾病,也不是精神病,不是药物可以治愈的。但智障人士可以经过训练而发展其有限的潜能,增加其独立及正常生活的能力。一般包括 以下三种情况: 因智力发展受到障碍,智力水平较一般人稍低。需要适当教育及训练,使其能独立工作和照顾自己。 吸收知识和技能方面较为缓慢。 十八岁以下发生,若依据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程度,智障人士可为: 轻度智障:智商介乎50-69; 中度智障:智商介乎25-49; 严重智障:智商在25以下。 智障的成因 引致智障的成因很多,主要可分为先天及后因素两大类:

(一) 先天因素 染色体异常,如唐氏综合症,遗传因子结合出现问题;新陈代谢系统出现问题。近亲结婚或高龄产妇较容易产下此类婴儿。 (二) 后天因素 怀孕期间:母亲在怀孕期间受病菌感染(如德国麻疹,糖尿病)、错服药物、跌伤、营养不良、酗酒、吸烟、吸毒或受X光辐射感染等都可能引致出生婴儿智障。 生产期间:早产、难产、婴儿缺氧、病菌感染或体重不足引致儿童脑部发育不 良或受损,造成智障。 婴儿及幼童期间:初生婴儿抽筋、血糖过低、病菌感染(如脑膜炎、黄疸病)、营养不良或意外令脑部受损,会影响智力。 后天培养:后天环境培育也影响个人智能的发展。 智障儿童的特质 学习方面: 由于能力有限,他们的学习持续性较短,记忆力较差;应用能力较低;学习的动机少出于自发;欠缺抽象思维,领悟力和理解力薄弱;学习转移能力不足,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尽管如此,只要给他们机会,大部份智障人士都可以学习生活起居和职业技能。 感情方面: 他们通常思想纯真,性格率直。只要有人愿意与他们谈话、关心他们,他们便会很开心。

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儿童康复计划

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儿童康复计划》使用说明 为规范我县3—6 周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顺利实施和业务管理,平邑县残联委托平邑县特殊教育学校制定《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教育计划》,主要用于智障儿童康复项目实施的监测、检查和督导。班级教学计划内容涉及学期、月、周教学计划、课程表、教案、个案研讨报告、康复训练效果分析等康复教育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对规范智障康复训练与服务、提高康复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平邑县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儿童康复教育班级教学计划》使用有关事宜作如下说明: 、班级教学计划的使用及填写 (一)《智障儿童基本情况一览表》 儿童监护人的基本信息,是老师与家长联系的重要信息,原则上每学期末家长会上与家长校对一次。 二)《智障儿童学习能力分析一览表》 根据《智障儿童学习能力评估表》上评估内容,分析儿童在粗大运动、精细动作、感官知觉、认知、语言交往、社会技能、生活自理七个领域的学习优势与弱势。原则上要求各康复机构每学期初进行一次儿童的学习能力分析。 (三)《智障康复学期单元教学主题》 单元教学主题的设计,遵循“孩子的学习就是生活,孩子的生活就是学习”的原则,筛选与孩子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原则上每月一个单元主题,二周一个单元主题之下的教学分主题。 ( 四)《智障康复学期教学计划》、《智障康复月教学计划》、《智障康复周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标、课程设计原则及儿童发展现状,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对教育工作作出长期和短期的安排,以确保康复教育工作有目的、有步骤、有成效地开展,使康复教育真正落实到每位智障儿童身上,以达到促进每位智障儿童康复的目标。 1.学期教学计划:是教育内容的整体框架,为安排月计划、周计划指明方向

如何对智障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

如何对智障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 发表时间:2017-03-25T10:30:58.93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7年3月第272期作者:徐文华[导读] 青春期的智障学生由于身心的缺陷障碍,使他们的心理发育会远远落后于生理发育,从而给他们的心理、情绪、行为带来极大的影响。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255000 青春期的智障学生由于身心的缺陷障碍,使他们的心理发育会远远落后于生理发育,从而给他们的心理、情绪、行为带来极大的影响。如果不能及时地接受良好的教育与引导,就易受人挑唆,受人诱骗,易模仿电影、电视中的暴力行为、不良的性行为等而做出越轨行为。因此几年来,作为班主任的我努力探索智障学生青春期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注重传授青春期生理知识,让学生正确接纳青春期的自己 通过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知识,引导他们坦然面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的变化,而且懂得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伤害。于是我选择了如《我的身体界线》、《对陌生人说“不”》等一系列较浅显的,符合学生理解水平的内容来进行传授,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自己。我还经常组织他们看相关的青春期科教光盘;并从网上下载了相关的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拓展教育;同时重视对学生渗透青春期的自我保护知识。智障青少年由于自身的缺陷,他们分辨是非能力、自我保护意识极差,很容易上当受骗。因此,在平日里,我通过身边的案例(电视、报纸、杂志及生活中的事例)组织学生讨论,掌握自我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此外,我还将一些性侵害等犯罪行为的过程用图片分解出来,又单独增加了一些受到侵害的女孩如何呼救、反抗等多媒体图片,使智障儿童也能掌握如何预防性侵害,以及受到侵害时如何呼救等知识;我也举办了多期“关注生命,珍爱青春”的系列生理、心理教育讲座;同时我还利用我自己现身说法,回顾、改编自己在青春期的心灵故事来激励教育他们。就这样用心教育和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知识,学生能正确接纳自己了,也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主题活动来弱化青春叛逆倾向 青春期的智障学生身心发展不和谐,更容易冲动。往往为一点小事,而与家长、同学大打出手,大肆发泄,有时让家长、任课老师束手无策。于是我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班队主题活动来活跃学生的身心,增进同学、家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转移学生的精力,弱化青春逆反倾向。 如以“关爱生命,学会自律,学会生活”为目标开展了系列班队主题活动。去福利院参观,在班里饲养小兔子,在家里养一盆花,举办爱心捐助等关爱、敬畏生命的系列活动;我还组织学生在教室里每人养一盆花,自己浇水、剪枝;此外,教室的读书角、体育角都是学生自主管理,这样做到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每个学生都有了一份责任,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得到了老师、同伴的认可和赞赏,使青春期处于迷茫中的自己有努力的方向和自信。 还以“学会沟通,学会感恩,学会生存”为目标开展了系列主题活动。如为了让学生学会交往、学会沟通,我组织了“说说我的好邻居”、“我和父母的一次误会”、“我自己去亲戚家做客”等系列活动;为了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同学我组织学生观看“一个人生命孕育的十个月历程”,组织“联系家长带孩子上一天班或干一天活”“教师节为老师擦自行车”“今天谁帮助了我”等系列活动;为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和法制意识,我组织了“勤俭节约从我做起”,“健康生活智多星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主题活动,丰富了他们的情感生活,提高了自控能力,使他们的身心得到了健康、积极宣泄与发展。 三、重视和家长沟通交流,与家校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在十多年的班主任管理中我一直善于做好家长工作,使得老师与家长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学习,能有效及时地把学生的诸多不良行为倾向消灭在萌芽状态,达到教育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我善于与每位家长面对面交流。交流时我与家长提前约定面对面交谈时间,一周不超过两个人,这样我和家长有了更充分的思考、准备时间,甚至带着问题目标交谈,增强了双方谈话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与家长面对面谈孩子的闪光点,谈孩子的情感、行为,谈孩子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特征、青春危险期的过渡与保护,也谈孩子的生存发展,甚至构想孩子以后的成家等,增强家长教育孩子的希望和信心。其次,我还针对家长在教育孩子中提出的困惑,组织家长开展了多次专题讨论会,如:“怎样告诉孩子自己已经长大了”“怎样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怎样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等,家长们在一起畅所欲言,我也能从家长的交谈中捕捉到教育的灵感与智慧。另外,我与家长的联系实现了多样化。网络QQ和微信作为我和家长及时沟通的桥梁。平日,我还把从网上搜到的、报纸上看到的青春期的保健常识和教育方法打印成文,分为“温馨提示”和“教子有方”两个版块发给家长阅读,至少是每月一次,做到有调查有反馈,家长确实受益匪浅。就这样,一年又一年,这些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积极向上、自律自立了。聪聪和丁丁遇到问题能与家长心平气和地商量,再也没跟家长顶撞过;欣欣和琳琳知道关心疼爱父母了;艺艺和小海能安静、专心地做事了;特别是班里男生和女生能得体相处了,再也没有学生在上下学路上被诱骗……在学期末“烹饪技能展示”中,看着孩子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似的厨艺、端出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饭菜,来参观的领导老师们惊奇地赞不绝口,尤其是我们的家长看到孩子们手工课编制、钩缝的中国结、凉鞋、拖鞋和手提包时,两手颤抖了,眼睛湿润了!真的,这些处在青春期的孩子长大了,自立了,有孝心了! 因此,只要用心走进青春期智障学生的心灵深处,让他们掌握基本的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知识,帮他们建立健全的人格与观念,组织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了解自我、接纳自我、锻炼自我、创造自我,就能帮助智障学生度过人生的关键时期,就能为他们将来能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智障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智障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智障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推动之下,智障人士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但是目前社会上的智障儿童的生活现状依旧不容乐观,在不断发展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关爱智障儿童这类弱势群体,仍然值得我们关注。 关键词:智障儿童、弱势群体、残联康复中心 这个学期我们小组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康复研究中心开展了志愿者服务活动,在这里我接触到了以前从没有接触到的智障儿童,他们除了有的长的有点“吓人”,说话和行为有些迟钝,其他和平常人没有区别。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猛然间发现,“残疾人联合康复研究中心”作为一个载体,他的重要的意义在于唤起了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心,而我们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帮助——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要想拥有爱,最佳办法是把它奉献给他人。 如果没有参加社会实践,也许现在我和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几乎忽略了周围的智障人士。当遇到“脑子不好使”的人时,我们通常都会避开他们,忽视他们的所言,所做。正是因为大多数人都采取这种“不闻不问”的态度,甚至有不少人会嫌弃他们,智障人士的生活状况才不容乐观。因为他们是社会的一份子,社会对他们的态度就决定了他们是顺流前进还是要逆流而上。 其实在我看来,每个智障的孩子都是一个残缺的苹果,都说上帝会在每一个苹果上咬一口,那么他在咬这些孩子的苹果时,一定因为贪吃而多咬了一口,所以他们失去了得到一个正常大脑的机会。他们或是天生,或是天灾人祸,他们显得是那么的格格不入,轻则比一般人学习速度慢,思维能力有限,重则无法和人正常交流,只能依靠别人的帮助才能生存。上天的不公已经给他们和他们的家庭带来无限的痛苦了,更

对一多动症智障生青春期行为问题的个案分析与干预

好家长 / 职业教育研究 对一多动症智障生青春期行为问题的个案分析与干预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特殊教育学校/徐华 青春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最关键的阶段,由于体内荷尔蒙分泌的增加,加上他们智力方面的缺陷,生理、心理发生地急剧变化,我班很多学生出现了行为问题。我选择了患有多动症的寇某,针对其个性特点和行为变化,查找原因为其制订了医教结合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并取得家长的配合,家校配合实施计划。通过近一年的教育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一、个案背景分析 寇红霞,女,1999年7月出生。典型的多动症,多动、多语、多疑。进入高年级以后,精神和情绪出现极大的波动,烦躁不安,行为不能自控。具体表现如下: 1.具有典型的精神问题。具体表现就是精神不能自控,经常处于亢奋状态,喜怒无常。 2.具有典型的情绪或行为问题。具体表现就是突然的大发脾气,摔打物品或者推翻桌椅甚至攻击别人,有时候还会出现莫名的暴力行为,如用拳头敲玻璃等。 3.具有典型言语问题。具体表现就是整日自言自语喋喋不休,翻来覆去地述说道听途说来的只言片语,很少有安静下来的时候。 4.出现青春期的行为问题。对班内异性有搂搂抱抱的亲昵行为,嘴里还絮絮叨叨,我“要和谁结婚”。自我刺激行为——手淫的动作加剧。 二、干预措施 1.改变生活环境,享受父母亲情。顾某因为离家较远,自进入特殊学校起一直住在学校,父母总是到周末才把孩子接回家,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亲情地需求也多了,如果有更多的亲情的抚慰,是否能改变一点呢?于是,我们说服家长克服困难,把孩子接回了家,每天接送,让孩子享受家庭的温暖,感受父母亲的关爱。 2.控制教育环境,接受老师“照顾"。多动症儿童容易受无关刺激的影响而分心,在教育多动症儿童的过程中,应对教育环境加以控制。考虑到前面吕小芹同学的暴躁过激行为会影响到她,于是我们就调换了她的座位,让她坐到离教师最近的地方,以便及时提醒她注意自己的行为表现。上课老师可以多提问她,以提醒其集中注意力,尽可能减少她不良行为的发生。 3.采用医教结合,形成干预合力。我们做好家长的工作,让家长懂得孩子这种行为问题的原因,跟她青春期体内荷尔蒙分泌增加有关,教育家长不要使用暴力手段实施简单“堵”的处理,交给家长“导”的方法,配合学校教育训练。 由于寇某的情绪激动时持续的时间长,程度也比较激烈,影响到班级正常的教学,为了更好地融入班级学习和活动,我建议家长咨询医生,实施药物辅助的治疗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和家长每天交流孩子的家校表现,及时调整药量,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除了家庭的大力支持之外,教师之间的协同合作也很关键。针对学生的典型精神及情绪问题,班里的所有任课教师反复开展个别教育研讨会,认真分析学生的个案并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做法。在教育时,给孩子更多的关注和期望,尽可能避免负面行为,更多地鼓励孩子,积极地评价孩子,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训练方法 1.隔离法。隔离法是以负增强改变行为的方法之一。以隔离的方法介入攻击行为,要求有攻击行为的学生停止一切活动,使其暂时失去与他人交互作用的机会,惩罚其不当行为,达到行为改变的目的。 2.忽略法。当孩子做出老师不希望的事情时,老师不要急于用责怪、批评的方法,这种方法反而容易强化这一行为,要采取忽略法去淡化它。具体作法有:看别处,与别人说话,表示无兴趣、走开、不听;做其他事,不用目光接触、不给予回答。总之不去关注所不喜欢的但并非严重违反原则的行为。 3.任务驱动法。寇某总是在空闲的时间做坏事:把书撕了,把水倒了,把东西从窗口一个一个地扔下去……同学、课任老师屡屡告状,让我们很头疼,为此我想办法让她有事可做,转移他的注意力。让她和同学一起扫地,让她帮着扔垃圾、擦桌子等。她的语言表达比较好,我又鼓励她学唱歌,学背古诗,一年下来,她也能独立背出七、八首古诗,会唱好几首歌曲。还养成了写作业的习惯,每天到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交作业,一种学习的习惯也在渐渐养成。 4.目标转移法。寇某学习能力比较差,学习的任务相对较轻,最可怕的是安静下来的时候会出现手淫的动作,并随着情绪的激动而加剧,次数会增加。在课堂上出现这种行为时,我尽力想办法给她安排她能完成的任务,把她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里来。下课她一个人坐在那儿出现这种动作时,我或者给她放喜欢的音乐,或者鼓励她和别的同学一起玩。更多的时候我让她听音乐,音乐吸引了她的注意,调节了她的情绪,陶冶了她的情操。慢慢地她还听着音乐学唱歌,学会了《套马杆》、《爱在人间》、《吉祥三宝》等歌曲。渐渐地,她的这种行为的次数减少了。 四、干预效果 通过一年多与任课老师、家长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地教育训练,同时也借助一些药物的配合治疗,现在,寇某的情况都有了巨大的改善:自言自语的现象很少了,哭闹的现象没有了。情绪稳定多了,摔桌子、抱男生的现象没有了,手淫的现象偶尔发生,但在月经之前还有。最可喜的是她养成了写作业的习惯。开始是我们扶着她的手写,慢慢地她也能够写简单的字,简单的字她也渐渐认识了,记忆能力也增强了,是非的辨别能力也随之提高了。她能够把学校里发生的事情有条有理地讲给她妈妈听,并且能够辨别事情的对错。小事情也肯学着做做了,在父母家人的眼里,她成了一个懂事的孩子。在老师们眼里,寇某有了巨大的进步。 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顺利度过青春期,孩子人生的起步也就成功了一半,作为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一定要重视青春期的教育引导,引领智障生走向美好的人生。 - 218 -

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社会支持情况调查报告

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社会支持情况调查报告 ——以象山县为例 (象山县培智学校,浙江宁波315700) 摘要: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进步和成长,它不仅需要智障儿童的家长付出努力,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扶。本文从我县义务段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情况和社会支持情况入手,探究影响智障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各方面因素,发现存在问题、找出解决方法,为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提供一定的帮助。研究发现,解决智障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主要从其父母入手,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掌握恰当的教育方法和技术,同时不断加强社会支持的范围和力度,两者结合,建立持久而良好的家庭教育。 关键词: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社会支持 一、问题的提出 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此可见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发挥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对于特殊儿童来说更是如此。[1]特殊儿童没有入学前,都是待在家里和父母共同度过,这时,良好而正确的家庭教育可以对儿童的身心缺陷进行早期干预,以减少对其后期发展的消极影响;在特殊儿童进入学校接受系统的教育和训练后,及时而全面的家庭教育还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让学校的教育和训练不间断。家庭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家庭的和谐,影响特殊儿童的健康发展。[2]我校是一所培智学校,教育的主要对象是智力残疾儿童,在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智障儿童教育工作后,我们发现我校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不容乐观,出现了很多问题,对学生的教育和训练也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决定对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调查,以期能够充分了解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情况。家庭教育除了需要父母付出很多的努力之外,也需要多方面的社会支持和帮扶,所以我们也对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情况进行了调查。希望通过此次的调查,能够透过家庭教育的现状及社会支持的情况发现存在问题,找出解决方法,让智障儿童接受到正确、全面、及时和不间断的的家庭教育,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让智障儿童的缺陷得到补偿、各方面都有所发展。 二、调查研究的组织人员 家庭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项工作的展开和进行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三方的积极配合与充分参与。我校家庭教育的研究工作也是在这三方的合作下顺利展开。此次调查研究工作的主要参与人员有校级领导及所有的班主任老师,同时,这项工作也得到了县关工委的高度重视,时刻关心关注着工作的进程。此外,部分家长也对此次调查研究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高度的配合,使得问卷调查顺利展开。 三、调查研究的时间 此次发放问卷调查的是从我校正式开学到现在,即从2011年9月到2012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技能教育策略研究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技能教育策略探究 贵州省思南县特殊教育学校韩芳(565100) 摘要:生活技能教育对智力障碍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性、人格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智障儿童进行生活技能教育训练,不仅有利于提高智力障碍儿童对生活的适应能力,而且对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积极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通过生活技能教学目标的制定、生活技能教学方法的设计、生活技能教学过程的进行等几方面的阐述,研究生活技能培养对智障儿童身心素质发展的促进作用,探索智障儿童生活技能培养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在有效提高智障儿童生活技能的同时,开发智障儿童的智能潜力,促进智障儿童身心素质的发展。寻求与探索智力落后学生生活技能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智障儿童生活技能教育策略 一、智力障碍儿童生活技能教育策略 本研究主要从智力障碍学生的教育教学、生活自理方面对生活技能教育策略进行阐述。 (一)教育教学 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出发,智力障碍儿童生活技能教育策略主要从生活技能教学目标、生活技能教学方法、生活技能教学过程、有效性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9] 1、拟定可行的生活技能教学目标 (1)长期目标个别化 目标拟定遵循:首先,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乐于交往的态度与习惯。其次,丰富和拓展智力障碍儿童关于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经验。再次,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社会适应方面的基本技能,较好地开展智力障碍儿童智力潜力。最后,促进智力障碍儿童自主、自信、负责任、不怕困难和挫折、合作、有爱心、讲礼貌、守纪律和求上进的积极个性品质的形成。[10] 制定合理的目标是生活技能培养教学实效性的关键,也是重中之重。[11]我所制定的目标都是围绕“生活”这一中心线展开的。[12]主要从个人卫生、着装、进

智障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智障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学院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年级2016级 专业公共管理二班 学号201632030206 姓名贺梦瑶

二零一七年六月 内容摘要 我们生活的社会群体中,存在大量的智障儿童,智障儿童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如果他们无法接收全面的教育来帮助他们弥补智力、身心的发展缺陷,习得必要的知识和基本的生存技能,他们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迟早会成为被社会所淘汰的群体。针对智障儿童,国家为他们开办了特殊教育学校,培养优秀的特殊教育人才为他们提供早期教育、中期教育和高等教育来帮助他们习得必要的知识和基本的生存技能。只有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对智障儿童的早期干预、训练,习得强化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正确、科学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充分合作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为智障儿童的生涯谋取福利。然而,国家一直把特殊儿童教育工作的重点落脚于特殊学校教育和社会福利机构的教育,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本文着重对当前中国的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进行分析。通过对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进行论述,找出智障儿童家庭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地探究问题的成因,最后针对智障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让智障儿童更好地接受完整的教育,更快地康复并适应社会。 “关键词”:智障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对策 智障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前言 (一)概念界定 1、智障儿童 本文所指的“智障儿童”是:在0-18岁之间的智力低下和适应性行为障 碍的孩子。 2、家庭教育 《教育大辞典》对家庭教育的解释是:“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教育,通常多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女辈进行的教育”。本文所指的“家庭教育”是: 智障儿童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 (二)问题的提出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各类残疾人口总数8296万,智力残疾人数554万,1352万的多重残疾人中伴有智力残疾的人数430万,其中智力残疾儿童101万,占智力残疾总人数的10.26%。智障儿童具有心理发展缓慢、感知觉迟钝、记忆力差、言语能力薄弱、思维能力低下、情绪不稳定、独立生活能力差等特点。如今,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在社会巨大的冲击力之下,智障儿童如果无法接收全面的教育来

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1.我国智力障碍定义: 智力障碍也称智力残疾、智力低下、精神发育迟滞、智力落后、智能障碍等。 我国的定义分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 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滞;或者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智力损害或智力明显衰退。 2.美国智力障碍定义: ①智力障碍是一种障碍。 ②智力障碍意味着在智力功能上有显著限制,具体表现为,使用适当的智力测验工具进行评估时,其智商低于均数(M)两个标准差(SD)以上。 ③在适应行为方面有显著限制,具体表现在概念性、社会性以及实践性技能方面限制。 ④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 3. ICF的定义: ICF是WHO提出的国际通用的在个体和群体水平上描述和测量健康的框架,是由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等四种成分组成的理论性结构。在ICF中,残疾是指以下内容的任何一种或全部:损伤、活动受限、参与受限以及受环境因素限制。损伤是指身体功能和结构明显偏离和丧失。活动受限指个体进行活动的困难。参与受限指个体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环境因素指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和态度的环境。所有ICF的成分都是独立并且相互关联的。 4.智力障碍定义使用的注意事项: 在智力障碍定义的使用中,需要考虑以下几点:①当前功能的限制必须在一定社会环境和文化中考察,而不是离开其所处环境和文化割裂地评定,应以个体同龄伙伴作为参照对象。②评估应当考虑文化和语言的多元性以及在沟通、感知、运动和行为方面的个别差异,兼顾个体多样性及其独特反应。③在同一个体内部,局限往往与优势共存。智力障碍人群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某些方面表现为智力障碍,但同时也可能具备一些独立于其智力障碍的能力,表现在某些适应技能领域或某项适应技能的某一方面。④对个体的不足进行描述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个体所需的支持方案。⑤通过一个阶段适当的,有针对性的支持,智力障碍者的生活功能通常会得到改善。 5.智力障碍出现率: 截止2006看4月1日,我国总人口数为130948万人,全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296万人,智力障碍人数为554人,其中男性占55.39%,女性占44.16%,智力障碍占残疾人的比例为6.68%。 按照ICF框架,健康状态可划分为三个部分: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和参与、环境和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