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工序防锈

轴承工序防锈
轴承工序防锈

精密轴承工序间防锈新工艺

锈--金属的腐蚀,对机械制造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尤其是精密的零件如轴承产品等,产生了锈蚀,不但影响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而且降低了使用寿命,甚至报废而不能使用。

轴承防锈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特别是工序间的防锈,像轴承在热处理车间经过酸洗、清洗、磨削加工后,还有许多道工序。当产品不是采用流水生产时,一次顺序地加工完毕就要储存在中间库内,因此工序间储存的轴承套圈必须进行防锈。

传统防锈方法及其不足

轴承工序间防锈一般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浸在防锈槽内

将轴承圈套浸在5%亚硝酸钠和0.6%碳酸钠的水溶液中,防锈效果尚好,但要许多防锈槽等设备,占用大量的空间,管理也不方便。

2.浸涂浓亚硝酸钠溶液

将产品清洗后,浸入含有15%-20%的亚硝酸钠和0.6%碳酸钠的溶液中,再将它堆放起来。采用这种方法其防锈期较短,一般仅能保持7-14天,而且在梅雨季节,由于天气潮湿,只能保持2-3天

就必须重新处理,需要花费人工和金钱。

3.涂油

像成品一样涂上防锈油。这一方法必须在执行下一工序前进行清洗,比较麻烦。

新防锈工艺方法介绍

经过与相关厂家共同攻关,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对工序间防锈进行多次改进,以采用淋喷式的防锈效果比较好。最初对滚柱防锈进行试用,将半成品和成品每天用亚硝酸钠水溶液冲洗一次,3个月后抽验结果没有发现锈蚀,现在对轴承圈套半成品采用淋喷式防锈,效果亦如此。淋喷式防锈工艺比较简单,其方法如下:

1.设备的购建

根据半成品储存多少,建立一个中间库,地面用水泥地坪,中间可设置一条走道,约1.5m,用来通行轴承套圈的小车。在通道的末端放一个存放亚硝酸钠水溶液水池,溶液配方为5%-10%亚硝酸钠加上0.6%碳酸钠,并在地面上做好回水沟,而后将轴承套圈堆放在两旁地板上,每堆轴承套圈之间留着0.6m的走道。可讲中间库设计为64m2左右,其亚硝酸钠水溶液水池为1m3。

2.工艺方法

每天上午用亚硝酸钠水溶液冲洗一次,水溶液由水泵从水池内吸出来,经橡皮管道通到莲蓬头,像淋喷那样冲洗轴承套圈。冲洗后的水溶液由回水沟流回水池,在回水沟末端水池上层,用细铁丝网及纱布做一个过滤网以纺织灰尘垢物流入水池内。中间库应保质清洁。

水池的溶液每2天化验一次,根据化验结果进行补充,池内溶液的更换期限按不同月份进行,4-9月每2周彻底调换一次,10月-次年3月,每月调换一次。

结论

淋喷式防锈,管理比较方便,又节约劳动力,过去中间库用2个人防锈还无法完成,现在用一个人还可兼做其它工作,从防锈效果来看亦很显著。曾在2003年3月份对7002136及3620滚柱4000多粒,采用淋喷式防锈,将近一年多来还保持十分光亮,没有锈蚀。

此外对化学品的消耗亦有很大节约,过去滚柱车间每月需消耗亚硝酸钠4000多千克,而现在只用200千克,节约近一半。

淋喷式防锈法经过相关厂家近几年来的试验与使用,证明对中、大型、批量多、周期长的轴承半成品非常适合。

轴承表面磨削缺陷原因及对策分析介绍

轴承在磨加工过程中,其工作表面是通过高速旋转的砂轮进行磨削的,因此在磨削时如果不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和调整设备,就会在轴承工作表面出现种种缺陷,以致影响轴承的整体质量。轴承在精密磨削时,由于粗糙要求很高,工作表面出现的磨削痕迹往往能用肉眼观察到其表面磨削痕迹主要有以下几种。

表现出现交叉螺旋线痕迹

出现这种痕迹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砂轮的母线平直性差,存在凹凸现象,在磨削时,砂轮与工件仅是部分接触,当工件或砂轮数次往返运动后,在工件表现就会再现交叉螺旋线且肉眼可以观察到。这些螺旋线的螺距与工件台速度、工件转速大小有关,同时也与砂轮轴心线和工作台导轨不平行有关。

(一)螺旋线形成的主要原因

1.砂轮修整不良,边角未倒角,未使用冷却液进行修整;

2.工作台导轨导润滑油过多,致使工作台漂浮;

3.机床精度不好;

4.磨削压力过大等。

(二)螺旋线形成的具有原因

1.V形导轨刚性不好,当磨削时砂轮产生偏移,只是砂轮边缘与工作表面接触;

2.修整吵轮时工作台换向速度不稳定,精度不高,使砂轮某一边缘修整略少;

3.工件本身刚性差;

4.砂轮上有破碎太剥落的砂粒和工件磨削下的铁屑积附在砂轮表面上,为此应将修整好的砂轮用冷却水冲洗或刷洗干净;

5.砂轮修整不好,有局部凸起等。

轴承寿命强化试验

激发试验势在必行激发试验(StimulationTest)又称环境应力激发试验,与模拟试验(SimulationTest)的思路相反,它是用人为的施加环境应力的方法,加速激出并清除产品的潜在缺陷来达到提高可靠性的目的,因此试验时不仅不求获得通过,反而要求激出的潜在缺陷越多越好,这一思路虽早为人知,但发展却比模拟试验慢得多。最先从事快速试验技术国际化这方面工作并称得上先驱者的G.K.Hobbs,K.A.Gray和L.W.Condra等人,他们称这种试验为高加速寿命试验(HALT)和高加速应力筛选(HASS)。

前者针对设计,后者针对生产,方法的核心是施加大应力,一步步地加,一次次地排除缺陷,故也叫步进应力法,以此获得高可靠性。从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相继在各工业部门推广使用,无一例外地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只是由于商业竞争与军事工业保密的原因至今仍有许多重大成果未解密发表,连名称尚未统一。

L.Condra在其系列论文中说,美国生产厂家在80年代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深知市场只接受质高价廉的产品,到90年代又认识到可靠性的重要性,深知市场对产品不仅要求高的开箱率,而且要求在设计寿命期内确保性能良好不变。这是新一轮对可靠性的挑战,而RET正是满足这一挑战的最好方法。Condra指出按传统的可靠性定义去应付瞬息万变的动态市场显得太被动了,厂家只对用户的条件(规范)负责,不对产品的使用负责必然导致在市场中的失败。于是90年代的一种进取性的市场可靠性定义便应时而生。一种可靠的产品应随时都能完成用户需要其完成的任务。这样一来,厂家便变被动为主动,了解用户对产品的要求,关注市场的发展,不断改进更新产品,以上乘的质量可靠性换取不断扩大的市场占有份额,获取丰厚的利润回报,因此可靠性便不再是一种成本负担,相反可靠性正是商家追求的一种资产、一种财富。但是,传统的可靠性试验既极费钱又极费时,必须要开发一种新的经济有效的替代法来适应这一需求,这便是RET法。RET技术的理论依据是故障物理学(Physicsoffailure),把故障或失效当作研究的主要对象,通过发现、研究和根治故障达到提高可靠性的目的。

对当今高度复杂的电子或机电产品,要发现潜在故障并非易事,特别是一些“潜伏”极深的或间歇性故障,必须采用强化应力的方法强迫其暴露,实践证明RET法效果显著。我国轴承行业还很少听说轴承寿命激发试验,更少有做过轴承寿命激发试验的。我们在与美国世界级国际大公司交流时,了解了他们用激发试验技术测试中国轴承寿命指标的情况。随着中国加入WTO,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轴承寿命激发试验技术将大白于中国轴承行业。

轴承寿命强化试验前景乐观诚然,要实施快速轴承寿命试验,必须要有相应的轴承寿命强化试验机,沿用传统的ZS型轴承寿命试验机“大马拉小车”式进行RET也能取得某种程度的成功。但是,由于承载能力、结构强度、系统刚性等技术参数所限,快速程度远不能到位。中国轴承行业最早对轴承寿命强化试验也心存疑虑,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对外开放和交流的深入,德国大众汽车轴承质量评估强化试验的引入,这一问题才得以解决。但强化试验机短缺这一影响快速试验应用发展的瓶颈依然存在。对这一方面问题的研究仍然比较缺乏。ABLT型系列轴承寿命强化试验机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寿命机,而滚动轴承寿命强化试验系统技术(A2BLT+F2AST)(AutomaticAcceleratedBearing Life Tester & Fast Failure AnalysisSystemTechnology)方法研究就是解决这一难题的硬件和软件总成。在原机械部机械工业发展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成果基础上,杭州轴承试验研究中心一方面在硬件上研制成功了ABLT-1及ABLT-1A型寿命强化试验机,进一步开发A2BLT寿命强化试验机,并使ABLT型寿命试验机系列化。相继开发了ABLT-2、ABLT-3、ABLT-4、ABLT-5型寿命强化试验机。另一方面在软件上,进一步研究滚动轴承快速失效分析系统技术。包括快速失效诊断技术,快速失效分析技术,快速失效处理技术三大方面。经过十余年的持续改进,从ABLT-1到A2BLT,ABLT系列强化试验系统技术已日臻完善,并逐步得到国内外轴承公司及其用户认可,并有100余家轴承大公司及其用户选购了ABLT系列轴承强化试验机。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资源本地化的加剧,国际上轴承制造商及轴承大用户对提高轴承综合质量,尤其是提高轴承寿命及其可靠性的需求与日俱增。国际大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对轴承实施全球采购的力度,轴承寿命快速试验国际化趋势将十分明显。

滚动轴承的热处理工艺设计

攀枝花学院 学生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滚动轴承的热处理工艺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所在院(系):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班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一班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2013年12月15日 攀枝花学院教务处制

攀枝花学院本科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滚动轴承的热处理工艺设计 1、课程设计的目的 使学生了解、设计滚动轴承的热处理工艺,融会贯通相关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 内容: (1)明确设计任务(包括设计的技术要求) (2)绘出热处理件零件图 (3)给出设计方案 (4)写出设计说明 (5)设计质量检验项目 (6)设计热处理工艺卡片 (7)滚动轴承的热处理缺陷及预防或补救措施 要求: (1)通过查找资料充实、完善各项给定的设计内容。 (2)分析热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针对这些缺陷提出预防措施或补救措施。 (3)提交设计说明书(报告),2千字以上。报告格式请参照“毕业论文(设计)”格式。 3、主要参考文献 [1] 夏立芳主编.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 [2]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热处理工程师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第一版. [3] 张玉庭主编.热处理技师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第一版 [4]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学会.热处理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第三版. 4、课程设计工作进度计划 第十六周:对给定的题目进行认真分析,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做好原始记录。 第十七周: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并进行修改、完善,提交设计说明书。 指导教师(签字)日期年月日 教研室意见: 年月日 学生(签字): 接受任务时间:年月日 注: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

预防轴承生锈的措施有哪些

预防轴承生锈的措施有哪些 在轴承使用的过程中,预防轴承生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由于轴承多半使用的材料都是钢制做成,因此,在使用轴承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清洗轴承时所用的清洗添加剂所含的成份,在预防生锈的轴承工作中,特别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工序间的防锈,像轴承在热处理车间需要进行酸洗、清洗、磨削加工后,还有更多条工序。当遇到那些产品不是采用流水生产的方式时,通过一次顺序地加工完毕后就要即时的储存在中间库内,因此工序间储存的轴承套圈必须进行防锈措施。如果轴承在加工制造之后,没有得到一定的防锈措施,轴承由于空气分子以及其他酸性渗透,依旧会严重影响轴承的正常工作程序。在进行加工制造的过程期间,防锈一般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供大家参考 首先给大家介绍最简单的方法,淋喷式防锈,这种防锈措施管理起来比较方便,与此同时还节约了劳动力,在过去的旧社会里库用需要两个人防锈都还无法迅速有效的完成,在现在科技发达的时代里,只需要用一个人还可兼做其它工作,从防锈的效果来看表现也非常明显。被众多轴承专家称赞,得到好评。曾在2003年3月份对7002136及3620滚柱4000多粒,防锈措施进行了淋喷式防锈,结果发现将近一年多,还保持着十分光亮的样子,没有锈蚀。此外对化学品的消耗也有很大的节约,过去滚柱车间每月需消耗亚硝酸钠4000多千克,而现在只用200千克,节约近一半。正因为淋喷式防锈具有如此大的功劳。因此,经过相关厂家近几年来的试验与使用,向广大轴承使用者推荐淋喷式防锈法,最适合在中、大型、批量多、周期长的轴承半成品中得以使用。 相对与淋喷式防锈轴承的方法,采取不论是浸在防锈槽内,还是浸涂浓亚硝酸钠溶液,以及采取涂油措施,都有一定的弊端存在。例如,将轴承圈套浸在5%亚硝酸钠和0.6%碳酸钠的水溶液中,防锈效果虽然还称得上好,但这种防锈措施,需要许多防锈槽等设备,这就占用大量的空间,在管理上也很不方便。 如果采取涂浓亚硝酸钠溶液,这种方法时,由于它在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将产品清洗后,浸入含有15%-20%的亚硝酸钠和0.6%碳酸钠的溶液中,再将它堆放起来。因此,采用这种方法其防锈期较短,一般仅能保持7-14天,而且在梅雨季节,由于天气潮湿,只能保持2-3天不说,最麻烦的就是还必须重新处理一下轴承的各个零件,这就需要花费人工和金钱。 因此,经过与相关厂家共同攻关,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对工序间防锈进行多次改进,以采用淋喷式的防锈效果比较好。最初对滚柱防锈进行试用,将半成品和成品每天用亚硝酸钠水溶液冲洗一次,3个月后抽验结果没有发现锈蚀,现在对轴承圈套半成品采用淋喷式防锈,效果亦如此。淋喷式防锈工艺比较简单,操作起来也比较便捷。因此,在进行轴承预防生锈的措施中,最好不过的选择就是淋喷式防锈方式。

滚动轴承清洗工艺守则

滚动轴承清洗工艺守则 1 适用范围 本守则适用于小三相异步电动机及其派生系列电动机用深沟球轴承及短圆滚子轴承(简称普通轴承)的清洗。 2 材料 2.1 3#锭子油或20#机油 2.2 汽油 2.3 00#砂布 2.4 白布 3 设备及工具 3.1 轴承加热油箱 3.2 温度计0~200℃ 3.3 铁丝网 3.4 清洗盆 3.5 盛放轴承塑料箱 4 工艺准备 4.1 将3#锭子油倒入油箱中、加热并控制在100~120℃。 4.2 将汽油倒入两个清洗盆中。 5 工艺过程 5.1 去除轴承包封用防锈剂,并用目测方法检查轴承内、外圈,保持架及钢球和圆柱的表面有无锈蚀、划痕、烧伤、裂纹等现象,合格方可进行清洗。 5.2 将已去掉外包装的轴承(油质防锈脂)置于3号锭子油中加热约10~15min,待附在轴承上的防锈脂全部溶去后取出。 5.3 将去除防锈剂的轴承置于盛有汽油的清洁盆中清洗,清洗时可使轴承在盆中来回搅动数次。 5.4 再将轴承置于另一只盛有汽油的清洁盆中,用手握住内圈转动外圈,在转动过程中清洗。 5.5 将已经清洗过的轴承置于干净的铁丝网上凉干。 5.6 将已凉干的轴承放入清洁的塑料箱中,用盖盖好,并放在干净的地方。 6 质量检查 6.1 清洗后的轴承用手握持轴承内圈,转动外圈,观察其旋转的稳定性及灵活性。 6.2 轴承有轻微锈斑时允许用00#砂纸擦去,并再清洗一次。 7 注意事项 7.1 清洗好的轴承不准用棉纱擦拭,以免纤维进入轴承,必要时用白布擦拭。 7.2 一次与二次的清洁盆不得混淆使用。 7.3 清洁干净的轴承不得直接用手或赃物接触,必须戴上干净手套拿放。 7.4 严禁火种,注意安全。

轴承加工工艺流程附图

轴承加工工艺流程(附图)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 按运动元件摩擦性质的不同,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大类.轴承可同时承受径向负荷和轴向负荷.能在较高的转速下工作。接触角越大,轴向承载能力越高。那么轴承是怎么加工出来的呢? 轴承制造加工基本过程(以套圈制造基本流程为重点,材料选用高碳铬轴承钢Gcr15SiMn) <1>滚动体(钢球)制造基本流程: 原材料——冷镦-—光磨—-热处理——硬磨-—初研——外观——精研 〈2>保持架(钢板)制造基本流程: 原材料——剪料——裁环--光整--成形——整形——冲铆钉孔 〈3>套圈(内圈、外圈)制造基本流程: 原材料—-锻造--退火——车削——淬火—-回火—-磨削--装配

汇普轴承加工流程图 (1)锻造加工:锻造加工是轴承套圈加工中的初加工,也称毛坯加工。 套圈锻造加工的主要目的是: (a)获得与产品形状相似的毛坯,从而提高金属材料利用率,节约原材料,减少机械加工量,降低成本. (b)消除金属内在缺陷,改善金属组织,使金属流线分布合理,金属紧密度好,从而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锻造方式:一般是在感应加热炉、压力机、扩孔机和整形机组成连线的设备体进行流水作业 (2)退火:套圈退火的主要目的是:高碳铬轴承钢的球化退火是为了获得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着细、小、匀、圆的碳化物颗粒的组织,为以后的冷加工及最终的淬回火作组织准备。 Gcr15SiMn退火基本工序:

在790-810℃保温2-6h, 以10—30℃/h,冷至600℃以下,出炉空冷 (3)车削加工:车削加工是轴承套圈的半成品加工,也可以说是成型加工。 车削加工的主要目的是: (a)使加工后的套圈与最终产品形状完全相同。 (b)为后面的磨削加工创造有利条件。 车削加工的方法: 集中工序法:在一台设备上完成所有车削工序的小批量生产。 分散工序法:在一台设备上完成某一种车削工序的大批量生产。 (4)热处理:热处理是提高轴承内在质量的关键加工工序。 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 (a)通过热处理使材料组织转变,提高材料机械性能。 (b)提高轴承内在质量(耐磨性、强韧性),从而提高轴承寿命。 对于高碳铬轴承钢Gcr15SiMn,热处理包括淬火和低温回火淬火: 加热温度:820—840(℃)保温时间: 1—2h 冷却介质:油低温回火:

轴承套圈加工技术水平分析及解决方案

轴承套圈加工技术水平分析及解决方案 1.?前言 作为整个工业基础的机械制造业,正在朝着高精度、高效率、智能化和柔性化的方向发展。磨削、超精研加工(简称“磨超加工”)往往是机械产品的终极加工环节,其机械加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作为机械工业基础件之一轴承的生产中,套圈的磨超加工是决定套圈零件乃至整个轴承精度的主要环节,其中滚动表面的磨超加工,则又是影响轴承寿命以及轴承减振降噪的主要环节。因此,历来磨超加工都是轴承制造技术领域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 国外轴承工业,60年代已形成一个稳定的套圈磨超加工工艺流程及基本方法,即:双端面磨削——无心外圆磨削——滚道切入无心磨削——滚道超精研加工。除了结构特殊的轴承,需要附加若干工序外,大量生产的套圈均是按这一流程加工的。几十年来,工艺流程未出现根本性的变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轴承制造技术没有发展。简要地说,60年代只是建立和发展“双端面——无心外圆——切入磨——超精研”这一工艺流程,并相应诞生了成系列的切入无心磨床和超精研机床,零件加工精度达到3~5um,单件加工时间13~18s(中小型尺寸)。70年代则主要是以应用60m/s高速磨削、控制力磨削技术及控制力磨床大量采用,以集成电路为特征的电子控制技术的数字控制技术被大量采用,从而提高了磨床及工艺的稳定性,零件加工精度达到1~3um,零件加工时间10~12s。80年代以来,工艺及设备的加工精度已不是问题,主要发展方向是在稳定质量的前提下,追求更高的效率,{TodayHot}调整更方便以及制造系统的数控化和自动化。? 2.?轴承套圈的磨削加工 在轴承生产中,磨削加工劳动量约占总劳动量的60%,所用磨床数量也占全部金属切削机床的60%左右,磨削加工的成本占整个轴承成本的15%以上。对于高精度轴承,磨削加工的这些比例更大。另外,磨削加工又是整个加工过程中最复杂,对其了解至今仍是最不充分的一个环节。这个复杂性表现在:所要求的性能指标更多、精度更高;加工成形机理更复杂,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众多;加工参数在线检测困难。因此,对于轴承生产中关键工序之一的磨削加工,如何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以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地完成磨削过程,便是磨削加工的主要任务。 2.1?高速磨削技术 高速磨削能实现现代制造技术追求的两大目标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效率。实践证明:若将磨削速度由35m/s提高到50~60m/s时,一般生产效率可提高30%~60%,对砂轮的耐用度提高约0.7~1倍,工件表面粗糙度参数值降低50%左右。?一般磨削速度达到45m/s以上称为高速磨削。国内以我所八十年代研制的ZYS—811全自动轴承内圆磨床为代表,率先在国内轴承行业套圈磨削加工中应用高速

轴承使用方法及保养要求

轴承分类 深沟球轴承: 1、转速高 2、精度高 3、噪声、振动小 4、主要承受径向载荷 5、也能承受一定轴向载荷 6、制造简单,成本低 角接触球轴承: 1、转速高 2、精度高 3、噪声、振动小 4、可同时承受径向和轴向载荷 5、可以成对使用圆柱滚子轴承: 1、转速比相同外形尺寸的球轴承低 2、精度较高 3、噪音、振动较低 4、主要承受径向载荷 5、内、外圈均带挡边的可以承受较小的轴 向载荷 调心滚子轴承: 1、转速低,耐冲击、耐振动 2、具有自动调心功能,即内圈轴线相对外 圈轴线有较大倾时(一般在3度以内)仍能正常运转 3、主要承受很大的径向载荷 4、也能承受较小的轴向载荷

滚针轴承: 1、转速较高 2、能承受较高的径向载荷(比径向尺寸相 同的其他轴承承受的径向载荷大) 3、不能承受轴向载荷 4、刚性较高 调心球轴向: 1、转速较高 2、具有自动调心功能 3、刚性差,耐冲击,振动能力差 推力球轴承: 1、转速低 2、只能承受单面轴向载荷轴圈和座圈不能 倾斜 双列推力球轴承: 1、转速低 2、能承受双面轴向载荷 3、轴圈和座圈不能倾斜 双列向心推力球轴承: 1、转速高、精度高 2、有一定刚性,不耐冲击 3、能承受双面轴向载荷 4、轴圈和座圈不能倾斜 双列角接触球轴承: 1、转速高、精度高 2、有一定刚性,不耐冲击 3、相当两套角接触球轴承背对背安装 双列圆柱滚子轴承: 1、转速高、精度高 2、刚性大、耐冲击、振动 3、不能承受轴向载荷圆锥滚子轴承: 1、转速高、精度高 2、刚性大、耐冲击、振动 3、能承受较大的轴向载荷 推力圆柱滚子轴承: 1、转速较低 2、刚性大,耐冲击 3、只能承受单面轴向载荷 4、轴圈和座圈不能倾斜

滚动轴承的安装与拆卸检修工艺

滚动轴承的安装与拆卸检修工艺 (一)、安装前的检查与清洗; 1、仔细检查轴、孔装配段的尺寸和表面粗糙度是否符合图纸规定。在检查尺寸时,必须用量具测量,不允许用轴承试装。 2、查看滚动轴承上的代号是否与实际要求的相符合。 3、清洗轴承。对于未开封的新轴承,轴承表面所涂的保护油为清油时,可不必清洗,但对于保存时间过长或保护油为油脂类时,则必须清洗。清洗的方法是:可将轴承放在常温清洗剂中清洗;也可将轴承浸入80~90℃的热轻质油中使油脂溶解,再用清洗剂清洗。清洗的重点是内、外圈的滚道,滚动体、保持架间的空隙。清洗时可以用毛刷刷洗,但不要把刷毛遗留在轴承内。清洗后用无绒毛布将轴承擦干,涂上润滑油,暂时不用时应包封。 (二)、滚动轴承安装; 1、常温下安装 一般小型设备所用的滚动轴承均可在常温下安装。为了防止损坏轴承,应根据装配结构和安装设备条件,采用正确的安装方法。图(a)和图(b)为安装轴承的正确方法与错误作法。 (1)应尽可能地采取压力机压装,因压力机的工作台与压力头中心的垂直度精确,能保证装配质量。在条件不具备时,允许用手锤和套筒进行安装,但锤击点必须正对套管中心,如图;

(2)在往轴上装配轴承内圈时,作用力只允许平行的作用在轴承内圈端面上。在安装轴承外圈时,作用力只允许作用在轴承外圈端面上。 (3)安装前,必须将轴、轴承孔及安装工具清洗干净,并在轴、轴承孔的装配段上抹上清洁的机油。如果装配段不清洁,在安装时会将轴颈拉伤。 2、加热安装 当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有较大的过盈值时,或大型轴承的安装以及不能用压力装配的精密轴承,都应采用加热安装。 加热的方法一般采用热油加热,加热时先将轴承浸在油桶中,使轴承与油同时达到所需的温度(不许超过120℃)。轴承与桶底不要接触,以避免受热不均。加热使用的方法可用电热器或蒸汽管,也可用大功率灯泡。加热时要有专人监督油温,以避免发生火灾。 加热后,用专用工具将轴承夹牢,对准套装部位迅速推入,再用铜棒敲打轴承内圈,使其装配到正确位置。 3、安装顺序 安装轴承时是先装轴承内圈还是先装外圈,这要看设备的具体结构。

轴承套圈工艺改进技术专题报告1

目录 引言: (1) 一.轴承零部件加工过程中的防锈 (2) (一)轴承零部件加工中的防锈 (2) (二) 轴承零部件工序间的防锈 ................................... 3 (三)常用的中间库(制品库)的防锈方法 . (4) 二.防锈包装前的处理 (5) (一)清洗的对象 (5) (二)清洗用的介质 (6) (三)清洗工艺 (6) (四)清洁度检测与标准 (6) (五)清洗后的干燥 (7) 三.暂时性保护(封存防锈)材料 (7) (一)防锈油品 (7) (二)气相防锈材料 (7) 四.轴承润滑油 (8) 五、轴承成品防锈包装 (9) 六、轴承工厂的防锈管理 (10) 结束语 (11) 参考文献: (12)

深沟球轴承轴承内外圈磨加工工艺过程改进 作者:刘圣斌指导老师:余军合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摘要:通过改进轴承内外圈磨工工艺过程和使用的设备,可以使产品磨加工工艺过程和在制 品周转更加合理,解决了冷却水、精研油、清洗煤油交叉相混现象,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社会劳动生产时间的同时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进一步扩大了轴承产品的竞争优势。 关键字:深沟球轴承;内圈、外圈、磨削、工艺 一、轴承介绍: 轴承是一种精度高、互换性很强的标准零件,因此,为获得高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常采用专用加工设备。达克公司公司专业化生产深沟球轴承,对内外圈的磨加工工艺过程进行了多次改进,提高了工效和产品质量。 1原设备及工艺存在的问题 原内、外圈磨超工艺如下: 外圈:磨端面(MB7480)→退磁、清洗→磨外径(M1080,MG10200)→支外径磨外沟道(3MZ146)→退磁、清洗→支外径超精外沟道(四轴超精机)。 内圈:磨端面(MB7480)→退磁、清洗→磨内圈挡边(M1050,MGT1050)→支内沟道磨内沟道

轴承加工工艺流程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 按运动元件摩擦性质的不同,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大类。轴承可同时承受径向负荷和轴向负荷。能在较高的转速下工作。接触角越大,轴向承载能力越高。那么轴承是怎么加工出来的呢? 轴承制造加工基本过程(以套圈制造基本流程为重点,材料选用高碳铬轴承钢Gcr15SiMn)? <1>滚动体(钢球)制造基本流程: 原材料——冷镦——光磨——热处理——硬磨——初研——外观?——精研? <2>保持架(钢板)制造基本流程: 原材料——剪料——裁环——光整——成形——整形——冲铆钉孔? <3>套圈(内圈、外圈)制造基本流程:? 原材料——锻造——退火——车削——淬火——回火——磨削——装配 汇普轴承加工流程图 (1)锻造加工:锻造加工是轴承套圈加工中的初加工,也称毛坯加工。? 套圈锻造加工的主要目的是:?

(a)获得与产品形状相似的毛坯,从而提高金属材料利用?率,节约原材料,减少机械加工量,降低成本。 (b)消除金属内在缺陷,改善金属组织,使金属流线分布合理,金属紧密度好,从而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锻造方式:一般是在感应加热炉、压力机、扩孔机和整形机组成连线的设备体进行流水作业? (2)退火:套圈退火的主要目的是:高碳铬轴承钢的球化退火是为了获得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着细、小、匀、圆的碳化物颗粒的组织,为以后的冷加工及最终的淬回火作组织准备。? Gcr15SiMn退火基本工序:? 在790—810℃保温2-6h,?以10—30℃/h,冷至600℃以下,出炉空冷? (3)车削加工:车削加工是轴承套圈的半成品加工,也可以说是成型加工。 车削加工的主要目的是:? (a)使加工后的套圈与最终产品形状完全相同。? (b)为后面的磨削加工创造有利条件。? 车削加工的方法:? 集中工序法:在一台设备上完成所有车削工序的小批量生产。? 分散工序法:在一台设备上完成某一种车削工序的大批量生产。

轴承套圈加工工艺介绍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滚动轴承一般由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四部分组成。按滚动体的形状,滚动轴承分为球轴承和滚子轴承两大类。 虽然滚动轴承类型众多,其结构型式、公差等级、材料选用、加工方法存在差异,但其基本制造过程类似,下面小编简单介绍下轴承零件的加工工艺: 轴承制造工艺顺序 (1)轴承零件制造-轴承零件检查-轴承零件退磁、清洗、防锈—轴承装配-轴承成品检查—轴承成品退磁、清洗-轴承成品涂油包装斗成品入库。 (2)套圈是滚动轴承的重要零件,由于滚动轴承的品种繁多,使得不同类型轴承的套圈尺寸、结构、制造使用的设备、工艺方法等各不相同。又由于套圈加工工序多、工艺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因此套圈的加工质量对轴承的精度、使用寿命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轴承套圈工艺顺序

套圈制造的原材料为圆柱形棒料或管料,目前根据成型工艺不同,滚动轴承套圈一般有以下几种制造过程。 (1)棒料:下料-锻造-退火(或正火)-车削(冷压成型)-热处理淬、回火-磨削-零件检查-退磁、清洗-提交装配。 (2)棒料、管料:下料-冷辗成型-热处理淬、回火-磨削-零件检查-退磁、清洗-提交装配。 (3)管料:下料-车削成型-热处理淬、回火-磨削-零件检查-退磁、清洗-提交装配 (4)棒料:下料-冷(温)挤压成型-车削-热处理淬、回火-磨削-零件检查-退磁、清洗-提交装配 套圈成型方法 目前在套圈加工中成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锻造成型、车削成型、冷辗扩成型和冷(温)挤压成型。

(1)锻造成型通过锻造加工可以消除金属内在缺陷,改善金属组织使金属流线分布合理,金属紧密度好。锻造成型加工工艺广泛应用于轴承成型加工中,常见的锻造成型方法有:热锻加工、冷锻加工、温锻加工。 (2)冲压成型工艺是一种能提高材料利用率,提高金属组织致密性,保持金属流线性的先进工艺方法,它是一种无屑加工方法。采用冲压工艺和锻造成型工艺时,产品的精度除了受设备精度影响外,还要受成型模具精度的影响。 (3)传统的车削成型技术是使用专用车床,采用集中工序法完成成型加工。一些外形复杂、精度要求高的产品正越来越多地采用数控车削成型技术。 轴承加工油的选用 轴承配件除在使用热锻工艺时通常都会根据工艺的不同选用适合的金属加工油以提高工件精度和加工效率。

滚动轴承的拆卸

滚动轴承的拆卸 1.拆卸 轴承与轴为紧配合、与座孔为较松配合时,可将轴承与轴一起从壳 体中拆出,然后用压力机或其他拆卸工具将轴承从轴上拆下。常见轴 承的拆卸方法如下。 (1)外圈的拆卸 拆卸过盈配合的外圈,事先在外壳的圆周设置几处外圈挤压螺杆用 的螺孔,一边均等地拧进螺杆, 一边拆卸。这些螺杆孔平常盖上盲塞, 圆锥滚子轴承等的分离型轴承,在外壳挡肩上设置几处切口, 使用垫 块,用压力机拆卸,或轻轻敲打着拆卸。 (2)圆柱轴承的拆卸 拆卸内圈最简单的方法是,用压力机拔出,应让内圈承受其拔力。大 型轴承的内圈拆卸采用油压法。通过设置在轴上的油孔加以油压,易 于拉拔。拆卸宽度大的轴承则油压法与拉拔卡具并用。NU 型、NJ 型圆柱滚子轴承的内圈拆卸可以利用感应加热法。

(3)锥孔轴承的拆卸 拆卸小型带紧定套轴承,用紧固在轴上的挡块支撑内圈,将螺母转 回几次后,使用垫块用榔头敲打拆卸。对于大型轴承,利用油压拆卸更 加容易。操作中,有可能轴承突然脱出,最好将螺母作为挡块使用。 (4)用击卸法拆卸 击卸是一种最简单、最常见的拆卸方法。击卸常用钳工手锤,其质 量为 0.5~l kg?有时也用木锤、铜锤或大锤。另外,击拆还常用冲子和垫 块。冲子用钢料制成,受锤击的顶部加工成球形,使锤击的力量保持在 冲子的中心点,与工件接触的一端通常镶以软金属,如铜、铝等,并做成 平的或适合工件的形状,以保护工件表面不受损伤。工地上一般常用 紫铜棒代替冲子。锤击时常用软金属铜、铝块或木块作垫块,以保护 被锤击的零件表面。击卸时,应根据不同的机件结构采取不同的方法 和步 骤。滚动轴承的拆卸,如图 1 所示。

金属切削液的基本知识

金属切削的基本知识 切削液的配比 (1)苏打水 苏打(无水碳酸钠):1% 亚硝酸钠:0.25%---0.6% 水:余量 将上述物质,加以3---4倍质量的热水(水温40---50度),搅拌3---5分钟,再加入剩余质量的水,再搅拌5分钟。 优点:冷却性能好,防腐蚀作用,良好的洗涤性,成本低 (2)乳化液 取1.5%---2.5%左右的乳化油,先用少量的温水融化,然后倒入储有足量水的水箱中即可。但要求有较高的防锈,防腐蚀性能时,加入苏打和亚硝酸钠各0.2%左右。 优点:具有良好的冷却性能和润滑性能,有防腐蚀作用。 常用刀具材料有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硬质合金等。 (1) 碳素工具钢(如T10、T12A)及合金工具钢(如9SiCr)特点是淬火硬度较高,价廉。但耐热性能较差,淬火时易产生变形,通常只用于手工工具及形状较简单、切削速度较低的刀具。 (2) 高速钢高速钢是含有较多W、Mo、Cr、V 等元素的高合金工具钢。高速钢具有较高的硬度(热处理硬度可达HRC62-67)和耐热性(切削温度可达500-600°C)。它可以加工铁碳合金、非铁金属、高温合金等广泛的材料。高速钢具有高的强度和韧性,抗冲击振动的能力较强,适宜制造各类刀具。但因耐热温度较硬质合金低,故不能用于高速切削。常用牌号分别是W18Cr4V和W6Mo5Cr4V2等。 (3) 硬质合金硬质合金是在高温下烧结而成的粉末冶金制品。具有较的硬度(70~175HRC),能耐850℃~1000℃的高温,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热性以及高硬度。因而其切削速度比高速钢刀锯提高2到3倍,主要用于高速切削,但其强度、韧性和工艺性不如高速钢,因此通常将硬质合金焊接或机械夹固在刀体(刀柄)上使用(如硬质合金车刀)。常用的硬质合金有钨钴类(YG类)、钨钛钴类(YT类)和钨钛钽(铌)类硬质合金(YW类)三类。 ① 钨钴类硬质合金(YG类) YG类硬质合金主要由WC和Co组成, YG类硬质合金的抗弯强度和冲击韧性较好,不易崩刃,很适宜切削切屑呈崩碎状的铸铁等脆性材料。常用的牌号有YG3、YG6、YG8等。其中数字表示Co含量的百分比,Co含量少者,较脆、较耐磨。YG8用于粗加工,YG6和YG3用于半精加工和精加工。 ②钨钛钴类硬质合金(YT类) YT类硬质合金主要由WC、TiC和Co组成,它里面加入了碳

轴承工序防锈

精密轴承工序间防锈新工艺 锈--金属的腐蚀,对机械制造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尤其是精密的零件如轴承产品等,产生了锈蚀,不但影响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而且降低了使用寿命,甚至报废而不能使用。 轴承防锈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特别是工序间的防锈,像轴承在热处理车间经过酸洗、清洗、磨削加工后,还有许多道工序。当产品不是采用流水生产时,一次顺序地加工完毕就要储存在中间库内,因此工序间储存的轴承套圈必须进行防锈。 传统防锈方法及其不足 轴承工序间防锈一般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浸在防锈槽内 将轴承圈套浸在5%亚硝酸钠和0.6%碳酸钠的水溶液中,防锈效果尚好,但要许多防锈槽等设备,占用大量的空间,管理也不方便。 2.浸涂浓亚硝酸钠溶液 将产品清洗后,浸入含有15%-20%的亚硝酸钠和0.6%碳酸钠的溶液中,再将它堆放起来。采用这种方法其防锈期较短,一般仅能保持7-14天,而且在梅雨季节,由于天气潮湿,只能保持2-3天 就必须重新处理,需要花费人工和金钱。 3.涂油 像成品一样涂上防锈油。这一方法必须在执行下一工序前进行清洗,比较麻烦。 新防锈工艺方法介绍 经过与相关厂家共同攻关,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对工序间防锈进行多次改进,以采用淋喷式的防锈效果比较好。最初对滚柱防锈进行试用,将半成品和成品每天用亚硝酸钠水溶液冲洗一次,3个月后抽验结果没有发现锈蚀,现在对轴承圈套半成品采用淋喷式防锈,效果亦如此。淋喷式防锈工艺比较简单,其方法如下: 1.设备的购建 根据半成品储存多少,建立一个中间库,地面用水泥地坪,中间可设置一条走道,约1.5m,用来通行轴承套圈的小车。在通道的末端放一个存放亚硝酸钠水溶液水池,溶液配方为5%-10%亚硝酸钠加上0.6%碳酸钠,并在地面上做好回水沟,而后将轴承套圈堆放在两旁地板上,每堆轴承套圈之间留着0.6m的走道。可讲中间库设计为64m2左右,其亚硝酸钠水溶液水池为1m3。 2.工艺方法

轴承加工工艺流程附图

轴承加工工艺流程附图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轴承加工工艺流程(附图)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 按运动元件摩擦性质的不同,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大类。轴承可同时承受径向负荷和轴向负荷。能在较高的转速下工作。接触角越大,轴向承载能力越高。那么轴承是怎么加工出来的呢轴承制造加工基本过程(以套圈制造基本流程为重点,材料选用高碳铬轴承钢Gcr15SiMn) <1>滚动体(钢球)制造基本流程: 原材料——冷镦——光磨——热处理——硬磨——初研——外观——精研 <2>保持架(钢板)制造基本流程: 原材料——剪料——裁环——光整——成形——整形——冲铆钉孔 <3>套圈(内圈、外圈)制造基本流程: 原材料——锻造——退火——车削——淬火——回火——磨削——装配 汇普轴承加工流程图 (1)锻造加工:锻造加工是轴承套圈加工中的初加工,也称毛坯加工。 套圈锻造加工的主要目的是:

(a)获得与产品形状相似的毛坯,从而提高金属材料利用率,节约原材料,减少机械加工量,降低成本。 (b)消除金属内在缺陷,改善金属组织,使金属流线分布合理,金属紧密度好,从而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锻造方式:一般是在感应加热炉、压力机、扩孔机和整形机组成连线的设备体进行流水作业 (2)退火:套圈退火的主要目的是:高碳铬轴承钢的球化退火是为了获得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着细、小、匀、圆的碳化物颗粒的组织,为以后的冷加工及最终的淬回火作组织准备。 Gcr15SiMn退火基本工序: 在790—810℃保温2-6h,以10—30℃/h,冷至600℃以下,出炉空冷 (3)车削加工:车削加工是轴承套圈的半成品加工,也可以说是成型加工。 车削加工的主要目的是: (a)使加工后的套圈与最终产品形状完全相同。 (b)为后面的磨削加工创造有利条件。 车削加工的方法: 集中工序法:在一台设备上完成所有车削工序的小批量生产。 分散工序法:在一台设备上完成某一种车削工序的大批量生产。 (4)热处理:热处理是提高轴承内在质量的关键加工工序。 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

一种特大型轴承套圈毛坯的加工工艺

(10)申请公布号 CN 10248963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6.13C N 102489637 A *CN102489637A* (21)申请号 201110363369.5 (22)申请日 2011.11.16 B21H 1/06(2006.01) (71)申请人洛阳LYC 轴承有限公司 地址471039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建设路 96号 (72)发明人王明礼 李昭昆 端木培兰 孙小东 尤蕾蕾 陈翠丽 焦景明 刘汇河 (74)专利代理机构洛阳明律专利代理事务所 41118 代理人智宏亮 (54)发明名称 一种特大型轴承套圈毛坯的加工工艺 (57)摘要 本发明属于工件加工工艺领域,尤其涉及一 种特大型轴承套圈毛坯的加工工艺,采用常规的 冶炼和浇注工艺浇注成单件圆形铸环件,然后直 接将圆形铸环件辗扩加工成轴承套圈的毛坯,辗 扩成型工序中的辗扩比大于2;再对辗扩成型工 序得到的轴承套圈毛坯进行正火、调质热处理,获 得能够符合技术要求的特大型轴承套圈毛坯。本 发明提出的加工工艺与现行轴承环型锻件加工 工艺相比,减少了锻造(或轧制)成棒料—锯切下 料—料段加热—锻造—镦饼—扩孔—二次加热等 加工工序,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所生产的 特大型轴承套圈毛坯的力学性能完全能够满足特 大型轴承套圈的技术要求。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1/1页 1.一种轴承套圈毛坯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常规的冶炼和浇注工艺浇注成单件圆形铸环件,然后直接将圆形铸环件辗扩加工成轴承套圈的毛坯;再对辗扩成型工序得到的轴承套圈毛坯进行正火、调质热处理,获得能够符合技术要求的特大型轴承套圈毛坯。 2.按照权利1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毛坯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形铸环件辗扩加工中,辗扩比应大于2。 3.按照权利1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毛坯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套圈毛坯正火工序,采用现有42CrMo 钢常规的正火工艺;工件升温到650℃,保温1h ,再升温到870℃,保温8h 后出炉风冷。 4.按照权利1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毛坯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套圈毛坯调质热处理工序,采用现有42CrMo 钢常规的调质工艺;工件升温到650℃,保温1h ,再升到840℃,保温2.5h 后出炉淬入PAG 水剂中淬火后在2小时内进行回火,工件在回火炉中升温到580℃,保温6小时出炉空冷。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489637 A

端面磨削加工工艺

一技术条件及检查方法 磨削套圈端面的技术条件有:套圈宽度尺寸,套圈宽度变动量(V Bs或V Cs),端面直线性,套圈平面度,表面粗糙度,外观(包括烧伤),残磁等,其容许偏差均规定在工序间技术条件和其它技术条件之中。 检查套圈宽度尺寸和宽度变动量均可在G904,G905仪器上用标准件比较测量(图7-35)测量时,表尖测量点必须离开倒角和打字处,以避免测量有误差,同时表尖应接触套圈的基准端面。 被测套圈两端面间的距离,则是套圈宽度尺寸,被测套圈在仪器上旋转一周以上所测量得的两端间最大与最小距离之差为宽度变动量。 检查套圈端面直线性,可用刀口尺紧贴端面检查光隙度。也可用仪器测量(图7-36),端面的凹凸度=a-b,即是端面直线性误差其误差不应超过规定的宽度变动量数值1/2. 套圈平面度(图7-37)检查,用G803仪器测量。其测量方法如图3-37b所示,仪器的三个定位必须相隔120°,仪表的测量点与套圈基准端面接触,并位于定位支点的正中间, 这样才能测出平面度正确值。 套圈平面度误差大都出现在推力轴承套圈和超轻,特轻系 列轴承的外圈上(即薄壁套圈),其产生原因是由于打印热处 理或磨端面时磁盘磁力过大等造成的。 外观质量检查,主要检查加工后的端面不允许有碰伤车削 痕压伤划伤和黑皮等缺陷,以及端面有超过规定的烧伤。 残次检查,可用电磁感仪器或用铆钉检查。 二加工余量 各型类轴承套圈宽度的磨削留量可参看表7-10,如310外圈直径为110毫米,由表中可看出,当不经软磨时,其基本留量为0.25毫米,最大留量则为0.40毫米。

表7-10 套圈高度留量表 套圈外径车工留量及公差软磨留量及公差基准面余量 >18≤500.25--0.400.2±0.030.10 >50≤800.25--0.400.25±0.030.13 >80≤1200.25--0.400.25±0.030.13 >120≤1500.30--0.450.30±0.030.15 >150≤1800.30--0.500.30±0.030.15 >280≤2500.40--0.600.40±0.030.20 >250≤3150.50--0.700.50±0.030.25 >315≤4000.60--0.800.60±0.030.30 在磨削端面时,应特别注意余量在套圈两个端面上的分配,每个端面必须合理地去除磨量。第一工步应先磨非基准端面,第二工步磨基准端面。各类型套圈的基准面应按图纸规定,如向心球轴承和圆柱滚子轴承套圈,均以无打字面为基准端面。圆锥滚子轴承和角接触轴承的内外圈,均以宽面为基准端面。 图7-38为310轴承外圈的加工图(不软磨)。宽度基本留量为0.25毫米,毛坯的公差为+0.15毫米,这时基准端面留量为二分之一的基本留量,即0.13毫米,而非基准面的最大余量则为0.27毫米。 由此可以看出,基准面和非基准面的加工余量是不一样的,因此加工的先后不可弄错。在实际操作中,应认真挑选基准面加工。 在采用卧式双端面磨床加工套圈端面时,根据其工艺特性,对于对于两端面面积相等的轴承套圈,其高度之总余量自动地平均分配于被加工的两个端面。为了保证毛坯沟的位置,车加工宽度尺寸必须达到严格要求,一般需要精车宽度或经软磨工序。例如,308外圈车加工宽度应达到23.25±0.03毫米的要求。 在双端面磨削时,还必须注意每个工步的加工余量的合理分配。生产实践表明,在一次贯穿行程中(即一个工步)磨去过大的余量,会使砂轮工作面过快磨损,磨削力和磨削热过大不能保证加工质量。每个工步去除余量的合理数值应在生产条件下试验确定,以308外圈为例第一工步可磨至23.10±0.02毫米,第二工步磨至最后尺寸23 0-0.03毫米。 三砂轮选择 磨削轴承套圈端面的砂轮可参考表7-11. 表7-11 磨端面用的砂轮

滚动轴承套圈加工工艺

滚动轴承(深沟球轴承)套圈的热处理工艺一.选择零件

二.零件的服役条件及性能要求 滚动轴承的机械及工作环境千差万别,套圈要在拉伸、冲击、压缩、剪切、弯曲等交变复杂应力状态下长期工作。一般情况下,套圈的主要破坏形式是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的疲劳剥落以及摩擦磨损,裂纹压痕锈蚀。所以,这就要求套圈具有高的抗塑性变形的能力,较少的摩擦磨损,良好的尺寸精度及稳定性和较长的接触疲劳寿命。 综上所诉,要求套圈要有1)高的接触疲劳强度2)高的耐磨性3)高的弹性极限4)适宜的硬度5)一定的韧性6)良好的尺寸稳定性7)良好的防锈能力8)良好的工艺性能 三.材料选择 套圈的材料选择一般有6种GCr4 ,GCr15 ,GCr15SiMn ,GCr15SiMo ,GCr18Mo 在这里我们选用的是GCr15,因为我们此次制造的是小尺寸套圈,GCr15SiMn和℃℃GCr15SiMo一般是用来制造壁厚的大轴承的套圈。GCr15SiMn一般用来制造壁厚在15mm~35mm的轴承的套圈。GCr15SiMo一般用来制造壁厚大于35mm的大型和特大型轴承的套圈。GCr4是限制淬透性轴承钢,各方面性能较好。GCr18Mo的淬透性比较高

,性能优越,但价格较高。GCr15是高碳铬轴承钢的代表钢种,综合性能良好,淬火和回火后具有高而均匀的硬度,良好的耐磨性能和高的接触疲劳寿命,热加工变形性能和削切加工性能均良好,但焊接性差,对白点形成较敏感,有回火脆性倾向,价格相对便宜。 四.加工工艺 棒料→锻制→正火→球化退火→车削加工→去应力退火→淬火→冷处理→低温回火→粗磨→补加回火→精磨→成品 1.正火 正火的目的 (1)消除网状碳化物及线条状组织 (2)返修退火的不合格品 (3)为满足特殊性能的需要 (4)为退火做组织准备 加热温度 正火加热温度主要依据正火目的和正火前组织状态来决定。此处正火主要是为了消除或减少粗大网状碳化物,所以正火温度选在930~950℃之间。如果一次正火不能消除粗大网状碳化物,可以以相同温度二次正火。 保温时间 保温时间在40min~60min 冷却速度 正火冷却过程中如果冷却速度过慢非但不能改善组织,还会再次析出网状碳化物;冷却速度过大,将会出现大量马氏体组织及裂纹。所以本材料正火冷却速不应该小于50℃/min。 冷却方法 (1)分散空冷 (2)强制吹风 (3)喷雾冷却 (4)乳化液中(70~100℃)或油中循环冷却 (5)70~80℃水中冷却

滚动轴承验收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电机用内径由20mm至110mm的深沟球轴承和内径为110mm的圆柱滚子轴承的验收标准和验收方法。 2引用标准 GB/T307.1-2005滚动轴承向心轴承公差 GB/T307.2-2005滚动轴承测量和检验的原则及方法 GB/T307.3-2005滚动轴承通用技术规则 ZQ15-84Y系列电机轴承暂行规定 GB/T276-1994滚动轴承深沟球轴承外形尺寸 GB/T283-1994滚动轴承圆柱滚子轴承外形尺寸 JB/T5314-2002滚动轴承振动(加速度)测量方法 JB/T3573-2004滚动轴承径向游隙的测量方法 JB/T8921-1999滚动轴承及其商品零件检验规则 GB3177-1997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 JB/T8880-2000电机用深沟球轴承技术条件 3检验项目 3.1轴承质量合格证 3.2轴承外观质量 3.3轴承的内径、外径及尺寸精度的检查 3.4轴承的振动值 3.5轴承径向游隙 3.6轴承的残磁检验 4检验方法 4.1检查轴承质量合格证。 ⑴检查产品名称、厂名、厂址、油封日期等标识是否齐全。 ⑵油封日期不得超过十个月。 4.2检查轴承外观质量:轴承零件不允许有裂纹及严重卡伤、锈蚀和缺陷、毛刺、氧化皮。

4.3轴承的内径、外径尺寸及公差的测量。 ⑴设备:测量仪表为分度值0.0005的比较仪。 ⑵验收方法:抽样检验。 ⑶标准:内径、外径公称尺寸应符合表1的规定、尺寸精度应符合表2规定、测头半径及测力应符合表3的规定、抽样方法及标准应符合表4的规定(样本大小为表4的一半)。 ⑷注意事项: a测量标准温度为20℃被测轴承、仪表应处于同一温度下。 b.测量区域:应在离开套圈端面最大倒角的区域内进行。 c.测量基准面:通常选择非打字面。 4.4轴承振动值的检查。 ⑴设备:S0910型轴承振动测量仪(用于内径为70mm及以下),S9912型轴承振动测量仪(用于内径为80mm至110mm)。 ⑵验收方法:抽样检验。 ⑶标准振动值应符合表5的规定(密封轴承为加盖后的振动值) ⑷抽样方法及标准按表4的规定(样本大小为表4的一半) 表1 轴承内径、外径公称尺寸单位:mm

轴承套圈加工技术水平分析及解决方案

轴承套圈加工技术水平分析及解决方案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轴承套圈加工技术水平分析及解决方案 1.?前言 作为整个工业基础的机械制造业,正在朝着高精度、高效率、智能化和柔性化的方向发展。磨削、超精研加工(简称“磨超加工”)往往是机械产品的终极加工环节,其机械加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作为机械工业基础件之一轴承的生产中,套圈的磨超加工是决定套圈零件乃至整个轴承精度的主要环节,其中滚动表面的磨超加工,则又是影响轴承寿命以及轴承减振降噪的主要环节。因此,历来磨超加工都是轴承制造技术领域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 国外轴承工业,60年代已形成一个稳定的套圈磨超加工工艺流程及基本方法,即:双端面磨削——无心外圆磨削——滚道切入无心磨削——滚道超精研加工。除了结构特殊的轴承,需要附加若干工序外,大量生产的套圈均是按这一流程加工的。几十年来,工艺流程未出现根本性的变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轴承制造技术没有发展。简要地说,60年代只是建立和发展“双端面——无心外圆——切入磨——超精研”这一工艺流程,并相应诞生了成系列的切入无心磨床和超精研机床,零件加工精度达到3~5um,单件加工时间13~18s(中小型尺寸)。70年代则主要是以应用60m/s高速磨削、控制力磨削技术及控制力磨床大量采用,以集成电路为特征的电子控制技术的数字控制技术被大量采用,从而提高了磨床及工艺的稳定性,零件加工精度达到1~3um,零件加工时间10~12s。80年代以来,工艺及设备的加工精度已不是问题,主要发展方向是在稳定质量的前提下,追求更高的效率,{TodayHot}调整更方便以及制造系统的数控化和自动化。? 2.?轴承套圈的磨削加工 在轴承生产中,磨削加工劳动量约占总劳动量的60%,所用磨床数量也占全部金属切削机床的60%左右,磨削加工的成本占整个轴承成本的15%以上。对于高精度轴承,磨削加工的这些比例更大。另外,磨削加工又是整个加工过程中最复杂,对其了解至今仍是最不充分的一个环节。这个复杂性表现在:所要求的性能指标更多、精度更高;加工成形机理更复杂,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众多;加工参数在线检测困难。因此,对于轴承生产中关键工序之一的磨削加工,如何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以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地完成磨削过程,便是磨削加工的主要任务。 2.1?高速磨削技术 高速磨削能实现现代制造技术追求的两大目标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效率。实践证明:若将磨削速度由35m/s提高到50~60m/s时,一般生产效率可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