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沉郁顿挫的杜甫诗练习题二

最新精选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沉郁顿挫的杜甫诗练习题二
最新精选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沉郁顿挫的杜甫诗练习题二

最新精选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沉郁顿挫的杜甫诗练习题二

第1题【单选题】

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B、无边落木萧萧下(落木:树上落下的树枝)

C、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客居他乡)

D、艰难苦恨繁霜鬓(苦恨:极其遗憾)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情景交融,气象宏伟,悲凉的景物融合了诗人心头的悲凉。

B、诗中“萧萧下”绘落叶之声,“滚滚来”状江浪之势,正衬托诗人宽阔的胸怀。

C、诗中“万里”与“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呼应,这就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

既深且广。

D、本诗是一首七律,中间有两联对偶,韵律和谐;每句都是四个节拍,如“风急/天高/猿/啸哀”。【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股肱(gōng) 百福并臻(zhēn) 韶光(sháo) 不稂不莠(liáng)

B、崔嵬(wéi) 运筹帷幄(wù) 秉承(bǐng) 草木菁菁(jīng)

C、巢穴(xué) 独当一面(dāng) 诤友(zhèng) 流水浅浅(jiān)

D、起讫(qì) 嗟来之食(jiē) 镌刻(juàn) 泥古不化(nì)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草木凋落衰败。艰难苦恨繁霜鬓繁:增多。

B、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小块陆地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衰颓,失意

C、画图省识春风面省:曾经一去紫台连朔漠去:离开

D、艰难苦恨繁霜鬓苦:极渚清沙白鸟飞回回:回旋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各加横线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横线词相同的一项( )

例句:引石泉兮阴松柏

A、猨啾啾兮狖夜鸣

B、左骖殪兮右刃伤

C、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词语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璀灿杜撰蓬荜生辉空闻虎旅传霄柝

B、斑澜伶俐金壁辉煌间关莺语花底滑

C、嫡亲寒喧甜言蜜语巫山巫峡气萧森

D、放诞遐想自鸣得意环珮空归夜月魂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咏怀古迹》这首诗通过写______、______、______的怨恨,表达了诗人对她不幸遭遇的______,同时也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的悲叹。

【答案】:

【解析】:

第8题【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浣花草堂

黄裳

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箧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清初张鹤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

杜甫在成都住过一个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人们就从他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的遗址。从宋代开始就在成都的西郊建了一座祠堂,这就是“浣花草堂”。历代经过十次以上的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

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

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绕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

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又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来拜谒的地方。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颜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安静的气韵。

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

穿过花径,我走到工部祠去。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小小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散布着几株用石坛围起来的大树,洁净无尘。这时候,云影微破,秋天金黄色的太阳洒了下来,穿过翠柏的枝叶,留下了满庭稀疏的日影。

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杜甫的像。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旁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的塑像。好像是怕他独居寂寞,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黄、陆都有石刻像,都比泥塑高明得多。在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

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一道溪水从草堂的右侧绕了出去。前面有回廊曲槛,可以凭栏欣赏池里的圆荷。草堂简朴却也不失规模。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这个新修缮的草堂,和几百年前重修的原样相去不远,在最外面一进过厅墙上有一块石刻旧图,看那里勾勒出来的轮廓,和今天是十分相近的。像这种地方,不用说,大红大绿的建筑、大屋顶之类的铺陈,都是完全不合适的。

这里还新修了一个文物陈列室,在外面的柱子上看到郭沫若先生所题的一副对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是一副出色的对联。这概括了诗人伟大成就的主要方面。人们一直非常喜欢杜甫,说他的作品是“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给他一个最光辉的席位——诗圣。

坐在水槛上休息。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仿佛看到了在晓雾里沾湿了露水的笼竹,呢喃的定巢燕子,冉冉发出幽香的红蕖,往还追逐的蝴蝶,相并相亲的白鸥,随风的柳絮,逐水的桃花,袅袅有如少女腰肢的垂柳,轻得只禁受得起两三个人的野渡,柴门月色,江路梅香……

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从不放过一切刻画现实的机会,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因为这一切都出现在祖国的土地上,也都是诗人所挚爱的。杜甫写出了许多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可也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总看不大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成都

(选自《黄裳散文选集》,有删改)

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

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

A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

B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

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请加以概括。

要全面地认识一个诗人,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

【解析】:

第9题【默写】

______,月照花林皆似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答案】:

【解析】:

第10题【默写】

默写

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______,环珮空归夜月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答案】:

【解析】:

第11题【默写】

江晚正愁余,______。(辛弃疾《菩萨蛮》)

【答案】:

【解析】:

第12题【默写】

谁怕?______。(苏轼《定风波》)

【答案】:

【解析】:

第13题【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杜甫《登高》中抒发潦倒一生、年老多病、流落异乡之情的两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4题【诗歌鉴赏】

阅读《旅夜书怀》,完成后面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句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如何理解“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中所寓含的深刻情感?

""

【答案】:

【解析】:

第15题【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得一官。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尽情饮酒。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曲的夏日景色。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对“爱煞人”的反说,有曲折之妙。

E、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本诗也通过眼前景物的描绘而抒物是人非之感。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 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解析】:

杜甫诗二首

杜甫诗二首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杜甫的有关常识。 2.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3.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课时:二课时 《登高》导入 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踽踽独行,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步履蹒跚。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作者介绍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作品有《杜工部集》。 解题:此诗是作者在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无心游赏,触景伤怀,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感慨。 文本分析 让我们来分析分析这首诗歌吧! 3.首联和颔联写了几种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答:风、天、猿、渚、沙、鸟、落木和长江。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专题检测四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专题检测四沉郁顿挫的杜甫诗苏 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危樯.(qiánɡ)萧.萧(xiāo)辚.辚(lín) B.省.识(xǐnɡ) 干.云霄(ɡān) 沙鸥.(ōu) C.青冢.(zǒnɡ) 盘飧.(sūn) 戍.守(shù) D.旧醅.(pēi) 万壑.(hè) 金樽.(zūn) 答案 C 解析“冢”应读zhǒnɡ。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兵车行.行:出发 B.武皇开边意未已.已:停止 C.独留青冢.向黄昏冢:坟墓 D.信.知生男恶信:确实 答案 A 解析“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后为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3.选出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句 例句:武皇开边意未已.( ) A.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B.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C.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 D.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答案 D 解析都作“停止”讲。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耶娘妻子 ..走相送 B.行人 ..弓箭各在腰 C.君不闻,汉家山东 ..二百州

D.归来头白还戍边 .. 答案 D 解析A项为“妻子儿女”;B项为“士兵”;C项为“华山以东”。 5.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武皇开边意未已B.归来头白还戍边 C.古来白骨无人收D.禾生陇亩无东西 答案 D 解析“陇”通“垄”。 6.下列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B.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C.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D.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答案 B 解析B项为夸张,其余为顶真。 7.下面是关于杜甫的上联,请以李白为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江畔孤舟,途中瘦马,沉郁顿挫,尽显诗圣品格 (下联)示例:①花间美酒,醉后狂歌,豪放飘逸,才是谪仙本色 ②天上明月,杯中美酒,豪放飘逸,更露谪仙风骨 8.根据具体语境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诗句。 随便翻阅杜诗,都可以读出大把大把的泪水来:杜甫为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而哭,“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为百姓颠沛流离、家破人亡而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为国家烽烟四起、兵革不断而哭,“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为英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为壮士赴汤蹈火、万死不辞而哭,“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他的泪水是滔滔雄波滚滚岩浆,一滴滴都是沥血大爱,一声声都是冲霄大恨,不哭则已,一哭,往往成为虎吼龙吟,感天动地的绝唱!杜甫哭父老乡亲艰难苦恨,哭山河破碎,国家分裂,哭英雄志士抱负成空……惟独不哭自己,他心中装着祖国和人民,他忘记了个人的生死安危。杜甫是一个大英雄,巨笔写信史,铁肩担道义,壮哉杜诗! 9.将下列语句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题后的横线上。

杜甫的山水诗

试论杜甫的山水诗思想内容 杜甫是一个创作造诣极高的大文豪。他为后人留下了众多现实主义题材的伟大诗篇。在群星闪耀的盛唐,“沉郁顿挫”的杜甫,在山水诗创作方面也闪闪发光,虽然成就不主在山水领域,然而他风格鲜明的山水之作在思想和艺术上都独树一帜,在唐代山水诗的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杜甫的山水诗,集前代诗歌之大成,却又独树一帜。他善将各种表现手法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的鲜明风格。本文以安史之乱为分界点,将杜甫的山水诗分成三部分,即安史之乱前期“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壮游》)的雄浑超越,安史之乱之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的忧国忧民,安史之乱后期“飘蓬逾三年,回首肝肠热”(《铁堂峡》)的感怀幽愤。以历史的视角,分析杜甫的山水诗思想内容和情感变化。 一、安史之乱前期,雄浑开阔的气概和闲适舒坦的情怀 青年杜甫,生长在经济文化极盛的盛唐。当时,国家繁荣,人民安定,政治开明,使得本就有着儒家积极入世思想的杜甫,也怀揣登科入世的理想,渴望重用。那时的诗人们大都喜吟咏山水,希望透过山水景物寄托情怀。 杜甫于开元二十三年,漫游泰山时,留下了气势磅礴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末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首联一问一答,通过“青未了”三个字,写出了泰山的青翠。诗人驻足泰山,尽收眼底的是一种延伸到天外的雄浑之色,以致笔触也变得浑厚惊人,诗人将自己内心那股激情昂扬的热情喷涌而出。颔联描写诗人远眺,阴阳也被挺拔起伏的山峦分割。层层迭起的浮云,使得诗人的胸怀也随之荡涤开来,生动传神的道出了杜甫内心的开阔。这些意境的描写同样是诗人内心世界趋于舒坦乐观的写照。颔颈二联,写“望之阔,望之远”,正是作者的雄心壮志,才有这样的恢弘境界。尾联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诗人身临其境时的有感而发,诗人知道跻身于泰山之巅,感受到这种宏大的境界,抒发了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壮志雄心。《望岳》激荡着诗人内心的豪迈气概,流露了安史之乱前,诗人游走在山河之际的那种海涵地负的雄浑气概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次年,杜甫去兖州探望父亲,登城楼远眺,为抒发幽情,作《登兖州城楼》: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诗人站在城楼的高处极目远眺,眼前是一片苍茫的景色,一望无垠的平野一直延伸到了青州和徐州。诗人的心境是随着景色而逐渐开阔的。向远处眺望,诗人仿佛还能看到秦碑,还有鲁灵光殿残存下来的废墟。历史遗迹不免引发诗人思古之情。但是,诗人不悲观,面对着眼前的开阔景色,诗人想到的是自己积极入世的理想都还没有去实践,需要满腔热情去追求,这种宏大的胸怀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

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

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 山东省临朐实验中学张民强2013年8月23日10:16浏览:23评论:10鲜花:2专家浏览:0指导教师浏览:3作者信息 姓名张民强 所教学科语文所教学段高中 本课程的结业作业要求您选择一个您所教的,且包含有项目学习要素探究内容的单元,为这个单元设计评价计划。最终完成的作品要提交到平台上供学友们互评。 单元主题: 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 一、单元概述: 在下面空格处简要介绍这个单元,清晰简洁地介绍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学习活动。 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信息,主动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交流可以分析出诗歌主导风格的具体表现,可以探究出杜诗?沉郁顿挫?这一风格的形成原因。从而让人能全面深入地了解站在盛唐诗歌颠峰之上的杜甫,并深刻体会到杜甫诗歌对后世诗歌创作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单元是高中二年级选修课《唐诗宋词选读》的专题内容。其中的《兵车行》《客至》等作品,表现了杜甫不同的诗歌内容和人生经历,这些诗歌凝聚了杜甫鲜明的情感色彩。 本单元学习过程中,5-8人组成一个小组,利用一周时间完成。 第一,开展头脑风暴,制定学习目标。用2课时,让学生自主阅读杜甫的四首诗,查阅有关信息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头脑风暴。活动涉及的问题指向核心主题——杜诗的沉郁顿挫。 第二,讨论会。举行?我看‘杜诗’?主题研讨会,通过观察、辩论、写随笔等,帮助指导学生形成个性的观点。 第三,综合展现学习成果。整合、建构、反思后,撰写一篇?杜甫的诗歌特点探

究?主题文章,然后用博客或制作主题网站,展示学习成果。 在单元实施之前,教师要对学生已经了解的杜甫生平及其诗歌风格进行检查性分析,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此阶段运用讨论会、检查表进行评价。 在实施过程中,通过讨论评价,检验学生对杜甫诗歌个点分析研讨的自助合作能力,运用量规进行评价。 在成果展示阶段,对学生博客展示的关于杜甫诗歌特点的研究论文进行终结性评价,运用量规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方式。 二、21世纪技能 这个单元将重点培养哪种或哪些21世纪技能:信息与素养、主动性和自主性、交流与合作。 三、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模块4第1节后完成) 请明确单元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要来自于现行课标)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与课程标准相联系,并体现21世纪技能。 课程标准: 《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最能体现出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在制定的三个教学目标中,应该以目标三为重点。无论是为深入理解体味杜诗,还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都要求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杜诗风格的指导训练。以朗读训练为切入点,再附以揣摩语言方式,进而去体会杜甫作品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第一,开展头脑风暴,制定学习目标。用2课时,让学生自主阅读杜甫的四首诗,查阅有关信息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头脑风暴。活动涉及的问题指向核心主题——杜诗的沉郁顿挫。 第二,讨论会。举行?我看‘杜诗’?主题研讨会,通过观察、辩论、写随笔等,帮助指导学生形成个性的观点。 第三,综合展现学习成果。整合、建构、反思后,撰写一篇?杜甫的诗歌特点探究?主题文章,然后用博客或制作主题网站,展示学习成果。 四、评价时间线(模块4第2节后完成)

人教版语文杜甫诗三首

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课题:《杜甫诗三首》 课型:讲读新授课时:3 主备:李艳芳审核:初二语文组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律诗的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鉴赏本诗情景交融的写法。 3、情感目标:体味诗人抒写因战乱而长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长安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运危迫的担忧的情感。精读课要解决四个问题:诗中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这样写的好处。联想和想象是品赏意境的好办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文学常识 (1)杜甫是____代大诗人,字________,他被称作________,其诗作被称作________,都收集在________。 (2)“三吏”是指杜甫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别”是指他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吏”“三别”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给下列字词注音 (1)岱宗夫如何岱()(2)决眦入归鸟眦() (3)白头搔更短搔()(4)浑欲不胜簪簪() (5)老翁逾墙走逾()(6)三男邺城戍邺()戍() (7)如闻泣幽咽咽()(8)老妪力虽衰妪() 3.解释下面的词。 (1)造化钟神秀钟:(2)阴阳割昏晓阴:阳: (3)会当凌绝顶会当:(4)浑欲不胜簪浑: (5)吏呼一何怒一何:(6)老翁逾墙走逾:走: (7)急应河阳役应:(8)独与老翁别别: 4.填空 《春望》中反映诗人忧国思家的愁苦之心的诗句是:;《石壕吏》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 是;暗示老妇已被抓走的诗句是。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望岳》一诗虽没有一个“望”字,但全诗句句写向岳而望,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2)“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3)《石壕吏》是一首五言古体诗,是李白写的组诗“三吏”、“三别”中的其中一首。() 品味研讨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讨论以下问题 1、诗题为《望岳》,但全诗没有一个“望”字,那么,它是怎样得以体现的呢?

论杜甫山水诗中的沉郁顿挫

论杜甫山水诗中沉郁顿挫的风格 摘要:杜甫作为一位爱国主义诗人,沉郁顿挫是其诗歌创作的主体风格,这种风格在其山水诗中也有体现。本文即对其山水诗中所体现出的沉郁顿挫的风格进行论述。 关键词:杜甫;山水诗;沉郁顿挫 杜甫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了唐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的苦难生活,因此他被后人尊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沉郁顿挫是他诗歌的主体风格。 “沉郁顿挫”一词,最早见于杜甫的《进雕赋表》,后世遂以之作为杜甫诗歌主要风格的界定。“沉郁”主要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顿挫”则包括语言的刚健、遒劲、音调的铿锵有力,章法的曲折变化的因素。沉郁顿挫主要概括了杜甫诗歌在思想内容方面忧愤深广,在表达上波澜曲折的特点。 杜甫出生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始终把写诗和忠君爱国排在第一位。同时,他既经历了唐朝繁荣昌盛的开元盛世,亲眼看到太平景象,也经历了安史之乱,亲眼看到离乱景象。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的黑暗,人民因为战争饱受苦难,这些都使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无法实现,从而他由意气风发的理想主义慢慢转变为现实主义的人文关怀。一方面,杜甫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在文学作品上就表现为“忠君忧国、伤时念乱”的压抑、对下层人民的深深同情的感伤和对黑暗腐朽的忧愤抨击。这种深沉的忧思、波浪起伏的感情表达方式,最后都通过语言、形象描写和节奏韵律,表现为诗的意境的悲壮美,构成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沉郁顿挫的风格在杜甫山水诗中也有体现,本文即从其山水诗中沉郁顿挫特色的表现手法和独到之处略加论述。 一、沉郁顿挫风格的表现手法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永丰二中松根 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创作达到了诗歌史上现实主义的最高水平。他是中国诗歌史上集大成的诗人。 杜甫出身于儒学世家,少时便接受儒家修齐治平的传统思想,一心向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文二十二韵》),但残酷的现实打碎了他的梦想,天宝六载的考试在奸相林甫的操纵下,以“野无遗贤”为名拉上了可耻的帷幕,致使满怀远大抱负的诗人蒙羞受辱,落拓长安,过着极其困顿的生活。几年后的“安史之乱”,使诗人又经乱离之苦,险贼长安,亲见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亡国景象,体味了沧海桑田的巨变给人民心灵带来的创伤。从此,诗人转徙流宕,漂泊西南,终至穷愁而死。 杜甫虽一介布衣,却始终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始终关注人民的生存状态,并以满含血泪的动地歌吟,传达着一个时代的苦难,传达一个儒者的良知和勇气。他的诗,以“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雄立于中国文学史,令百世而下叹为观止。 沉郁顿挫是杜甫早年对自己创作风格的一种描述,他在《进雕赋表中》说:“臣之述作,虽不是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雄、枚皋之流,庶可跂及也。”后来,当他经历了干戈离乱,饱尝人民的艰难困苦,并于诗中流露出难以抑制的悲怆情怀,创作日趋成熟后,再用“沉郁顿挫”来概述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表面是深沉郁结,表现为有节奏的抑扬起伏和盘曲转折。它涉及诗歌的结构和外结构,涉及结构的沉重的充实感,以及外结构上有控制的骚动感和弹性。其中,沉郁指文思深沉蕴藉,顿挫指声调抑扬有致;而“沉郁”又另有沉闷忧郁之意,才具有忧愤深广,潜气转,抑扬顿挫和格律严谨。 一情感涵的沉郁深刻 杜甫的一生,是颠沛流离的一生,沦落潦倒的一生,“苦难”成了他人生的代名词,但杜甫并没有沉陷于个人的不幸,而是以儒者的良知和勇气,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沉重和悲哀,反映了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 (1)对多难社会的深重描绘 杜甫出身于世代“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的儒学世家,培养了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优良品质,他怀着悲愤沉重的心情,描绘那个“万方多难”的社会。 “安史之乱”爆发,给社会和人民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诗人为他的国家和人民痛心!他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变化,并沉重记录了这一社会灾难。 “三吏”,“三别”是一组有代表性的反映唐代乱真实情况的乐府诗。史载,乾元二年,唐军九节度使在邺城围攻安史叛军,由于肃宗对郭子仪统兵心怀疑虑,未设统一指挥,致使邺城之战以唐兵大败结束,“东京士民惊骇,散奔山谷。留守圆,震等军南奔襄邓,诸节度使各溃归本镇,士卒所过剽掠,吏不能止,旬日方定。”但真实情况不止与此。事实上。由于邺城兵败,唐军兵力锐减,必须迫速补充兵员,于是,肃宗朝便开始了毫无节制和章法地征兵。士卒和官吏到处抓丁提人,无论男女老幼,但有可用之处,便成征调对象,一时之间,人心惶惶,扰民害民现象十分严重。此时的诗人,正由回华州住所,耳闻目睹了邺城惨败后人民罹难的痛苦情状,因而以高度地提炼和概括反映了残酷的现实。这组诗或写官吏喧呼点征中男(《新安吏》)、或写妇人深夜被抓(《石壕吏》)、或写新婚男子被抓(《新婚别》)、或写老者投林从军又无奈又激昂的情怀(《垂老别》)、或写二次被征入伍的士卒可别的悲凉身世(《无家别》),全方位地反映了战争的灾难,朴实而悲痛的语言中传达着那个时

(完整版)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5课《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练】人教必修3第5课《杜甫诗三首》教学资料 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萧.森(xiāo) 暮砧.(zhēn) 塞.上(sài) 秋兴.八首(xìnɡ) B . 妃.嫔(fēi) 朔.漠(sù) 青冢.(zhǒnɡ) 群山万壑.(hè) C . 单.于(chán) 潦.倒(liáo) 凋.伤(diāo) 省.识(xǐnɡ) D . 霜鬓.(bìn) 渚.清(zhū) 环珮.(pèi) 孤舟一系.(xì)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 .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B .江间波浪连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C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D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玉露凋伤..枫树林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B .一去紫台连朔漠.. 朔漠:北方的沙漠 C .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察看 D .万里悲秋常作客.. 作客:客居他乡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百年..多病独登台 B .万里..悲秋常作客 C .人事..音书漫寂寥 D .分明怨恨..曲中论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百年多病独.登台 独.留青冢向黄昏 B . ?????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生长明妃尚.有村 C.????? 独留青冢向.黄昏 向.吾不为斯役 D.????? 不与.秦塞通人烟 微斯人,吾谁与.归 5.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B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C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下列联句没有使用对仗的一项是( ) A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B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D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7.下面是杜甫一首题为“宿江边阁”的小诗,中间两联语序已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江西永丰二中刘松根 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创作达到了诗歌史上现实主义的最高水平。他是中国诗歌史上集大成的诗人。 杜甫出身于儒学世家,少时便接受儒家修齐治平的传统思想,一心向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文二十二韵》),但残酷的现实打碎了他的梦想,天宝六载的考试在奸相李林甫的操纵下,以“野无遗贤”为名拉上了可耻的帷幕,致使满怀远大抱负的诗人蒙羞受辱,落拓长安,过着极其困顿的生活。几年后的“安史之乱”,使诗人又经乱离之苦,险贼长安,亲见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亡国景象,体味了沧海桑田的巨变给人民心灵带来的创伤。从此,诗人转徙流宕,漂泊西南,终至穷愁而死。 杜甫虽一介布衣,却始终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始终关注人民的生存状态,并以满含血泪的动地歌吟,传达着一个时代的苦难,传达一个儒者的良知和勇气。他的诗,以“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雄立于中国文学史,令百世而下叹为观止。 沉郁顿挫是杜甫早年对自己创作风格的一种描述,他在《进雕赋表中》说:“臣之述作,虽不是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杨雄、枚皋之流,庶可跂及也。”后来,当他经历了干戈离乱,饱尝人民的艰难困苦,并于诗中流露出难以抑制的悲怆情怀,创作日趋成熟后,再用“沉郁顿挫”来概述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表面是深沉郁结,表现为有节奏的抑扬起伏和盘曲转折。它涉及诗歌的内结构和外结构,涉及内结构的沉重的充实感,以及外结构上有控制的骚动感和弹性。其中,沉郁指文思深沉蕴藉,顿挫指声调抑扬有致;而“沉郁”又另有沉闷忧郁之意,才具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抑扬顿挫和格律严谨。 一情感内涵的沉郁深刻 杜甫的一生,是颠沛流离的一生,沦落潦倒的一生,“苦难”成了他人生的代名词,但杜甫并没有沉陷于个人的不幸,而是以儒者的良知和勇气,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沉重和悲哀,反映了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 (1)对多难社会的深重描绘 杜甫出身于世代“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的儒学世家,培养了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优良品质,他怀着悲愤沉重的心情,描绘那个“万方多难”的社会。 “安史之乱”爆发,给社会和人民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诗人为他的国家和人民痛心!他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变化,并沉重记录了这一社会灾难。 “三吏”,“三别”是一组有代表性的反映唐代内乱真实情况的乐府诗。史载,乾元二年,唐军九节度使在邺城围攻安史叛军,由于肃宗对郭子仪统兵心怀疑虑,未设统一指挥,致使邺城之战以唐兵大败结束,“东京士民惊骇,散奔山谷。留守崔圆,河南尹苏震等军南奔襄邓,诸节度使各溃归本镇,士卒所过剽掠,吏不能止,旬日方定。”但真实情况不止与此。事实上。由于邺城兵败,唐军兵力锐减,必须迫速补充兵员,于是,肃宗朝便开始了毫无节制和章法地征兵。士卒和官吏到处抓丁提人,无论男女老幼,但有可用之处,便成征调对象,一时之间,人心惶惶,扰民害民现象十分严重。此时的诗人,正由洛阳回华州住所,耳闻目睹了邺城惨败后人民罹难的痛苦情状,因而以高度地提炼和概括反映了残酷的现实。这组诗或写官吏喧呼点征中男(《新安吏》)、或写妇人深夜被抓(《石壕吏》)、或写新婚男子被抓(《新婚别》)、或写老者投林从军又无奈又激昂的情怀(《垂老别》)、或写二次被

最新精选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沉郁顿挫的杜甫诗练习题二

最新精选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沉郁顿挫的杜甫诗练习题二 第1题【单选题】 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B、无边落木萧萧下(落木:树上落下的树枝) C、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客居他乡) D、艰难苦恨繁霜鬓(苦恨:极其遗憾)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情景交融,气象宏伟,悲凉的景物融合了诗人心头的悲凉。 B、诗中“萧萧下”绘落叶之声,“滚滚来”状江浪之势,正衬托诗人宽阔的胸怀。 C、诗中“万里”与“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呼应,这就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 既深且广。 D、本诗是一首七律,中间有两联对偶,韵律和谐;每句都是四个节拍,如“风急/天高/猿/啸哀”。【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股肱(gōng) 百福并臻(zhēn) 韶光(sháo) 不稂不莠(liáng)

B、崔嵬(wéi) 运筹帷幄(wù) 秉承(bǐng) 草木菁菁(jīng) C、巢穴(xué) 独当一面(dāng) 诤友(zhèng) 流水浅浅(jiān) D、起讫(qì) 嗟来之食(jiē) 镌刻(juàn) 泥古不化(nì)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草木凋落衰败。艰难苦恨繁霜鬓繁:增多。 B、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小块陆地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衰颓,失意 C、画图省识春风面省:曾经一去紫台连朔漠去:离开 D、艰难苦恨繁霜鬓苦:极渚清沙白鸟飞回回:回旋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各加横线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横线词相同的一项( ) 例句:引石泉兮阴松柏 A、猨啾啾兮狖夜鸣 B、左骖殪兮右刃伤 C、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答案】:

杜甫诗“诗史”的性质及其沉郁顿挫的风格

杜甫诗“诗史”的性质及其沉郁顿挫的风格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于国家、时代和人民的深情,对于现实的深切关注和深厚的忧患意识,感染了一代代读书人,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其诗歌的突出特点就是“诗史”性质和沉郁顿挫的风格。 杜甫诗全面深入地反映了那个动荡战乱的时代。所谓“诗史”不是仅仅用诗歌的形式记录历史事件,而是展现一幅比史书更为详悉生动的社会画卷。杜甫以鲜活生动的叙事和描写,以栩栩如生的各色形象,让我们以感性的、直接的方式感受当时的社会状况,尤其是下层民众的生活状况。其叙事的第一特点是善于捕捉细节,通过一个个细节,把读者引入逼真的氛围和意境。叙事的第二个特点是融合着鲜明强烈的感情,在叙事中表达强烈的感情。 杜甫存诗近一千五百首,艺术风格多种多样,其主导风格则为“沉郁顿挫”,首先就表现在深沉悲壮的感情基调上。杜甫反映时事的诗篇,如《兵车行》,“三吏”,“三别”,透过客观写实的笔锋,字里行间灌注着深沉的忧思,形成了一种悲壮的氛围。 其次,杜甫善于运用“百年”,“万里”,“天地”,“乾坤”等大字面概言时事,抒发百感交集的忧思。“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种大字面,是杜甫心忧天下的胸怀的真实表现。 第三,就抒情方式看,杜甫诗最大的特点是回转起伏。忧国忧民的深沉感情中往往包含着深刻的社会关怀和理性精神,加强了诗歌感情的厚度,也抑制了个体不平的喷发。回转起伏的另一表现是反复抒写,尽情表达深沉的感情。 最后,沉郁顿挫的风格还表现在下字炼句的精警深刻和格律章法的曲折劲健上。杜甫锤炼字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强化了语言的表意效果。善于运用倒装句,脉络层次随感情的回转起伏形成错综跌宕的波澜,秩序井然而又变化莫测。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教案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教案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教案 教学目标 .能初步了解杜甫的生平事迹及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 2.能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中杜甫律诗歌的代表作品。 3.初步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并对“沉郁顿挫”的内涵有所了解。 教学建议 “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已有定论的风格特征,教师在本专题的教学过程中应重点突出这一专题教学目标。所谓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所谓沉,主要是就情感的深沉而言:所谓郁,主要是就情感的浓郁而言。正如陈廷焯所言:“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若隐若见,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匪独体格之高,亦见性情之厚。”沉则不浮,郁则不薄。”所谓顿挫,从字面上看,就是指语意的停顿挫折;从结构上看,顿挫往往表现在起承转合处,它表现为纡徐斗健,交互为用,按理循脉,或起或伏,有情有景,相间相融。沉郁和顿挫是不可分割的。沉郁凭借顿挫,顿挫服从沉郁。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杜甫极善于运用反复、重叠、对比、衬托等手段,使沉郁之情巧妙地寓于跌宕有致、徐疾相间的顿挫中,把沉

郁顿挫昭然揭示在人们的面前。因此我们建议: .《兵车行》是杜甫诗歌沉郁风格的典范作品之一,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感悟诗人情感起伏的历程井体会作者满腔郁愤的悲痛之情。在理清诗人的情感历程后,再从本诗句法和用韵的角度分析该诗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2.对《旅夜书怀》一诗,教师可在指导学生弄清楚本诗情景相生的基础之上重点感悟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3.对《咏怀古迹五首》这首诗歌,师生可以通过分析王昭君这一悲剧形象来体会作者沉而不浮、郁而不薄、欲露不露的深厚浓郁的悲情。 4.就《客至》一诗而言,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体会本诗的起承转合来感悟诗人真率质朴的感情。 学习指导 【“品读与探讨”指导】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两个三字句,急促短迫,扣人心弦。“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一个“走”字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色彩。被突然抓来的兵士,又急促地被押送出征,“耶娘妻子”奔走呼号,哭声震天,作最后的生离死别,何等仓促,何等悲愤!“牵衣顿足拦道哭”一句连写四个动作,把被迫出征者和送行的眷属的那种眷恋、悲愤、哀苦绝望的情感,表现得非常细腻凄婉。诗人笔下的这次出征,灰尘漫天,车马人群慌乱无比;哀号

杜甫诗二首

课时作业(五) 温馨提示 对应课时作业36页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萧.森(xiāo)石砧.(zhēn) 边塞.(sài) 秋兴.八首(xìnɡ) B.妃.嫔(fēi) 朔.漠(sù) 青冢.(zhǒnɡ) 群山万壑.(hè) C.单.于(chán) 环珮.(pèi) 王嫱.(qiánɡ) 载.歌载舞(zǎi) D.霜鬓.(bìn) 潦.倒(liáo) 江渚.(zhǔ) 不省.人事(xǐnɡ) 解析:A项“兴”应读xīnɡ,B项“朔”应读shuò,C项“载”应读zài。 答案:D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玉露凋伤 ..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B.一去紫台连朔漠 ..朔漠:北方的沙漠 C.画图省.识春风面省:察看 D.万里悲秋常作客 ..作客:客居他乡 解析:省:曾经。 答案:C 3.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B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C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划分节奏时不能把意义单位分开。 答案:B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百年多病独.登台相如虽驽,独. 畏廉将军哉 B.????? 独留青冢向.黄昏秋天漠漠向. 昏黑 C.????? 生长明妃尚.有村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D.?????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解析:D 项均为介词,表比较,“比”。A 项副词,单独/副词,难道;B 项介词,对着/副词,将近;C 项副词,还/连词,尚且。 答案:D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万里..悲秋常作客 B .百年.. 多病独登台 C .艰难..苦恨繁霜鬓 D .潦倒.. 新停浊酒杯 解析:古今都为“衰颓,失意”。其余均为古今异义:A.古义指“远离故乡”,今义为“一万里的距离”;B.古义为“晚年”,今义为“很多年,终身或一辈子”;C.古义为“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专题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专题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专题 一、 导语: 有这么一个人,天涯流,到处飘泊。有这么一个人,穷困潦倒,贫病交迫。这个人,把诗当作一生事业;这个人,把一生遭遇都写成诗;而他那波折多难的一生,正是历史沉郁悲痛的一页。他的诗,是时代的实录,历史的见证。我们因此称他的诗作诗史,也尊他为诗圣。他就是——杜甫。 二、生平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又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西南)人,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的瑶湾。他生长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十三世祖杜预是西晋名将,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的著名诗人,做过膳部员外郎;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杜甫早慧,七岁便开始学诗,他自己回忆说: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读书破万卷、书万卷常暗诵的刻苦学习,为他的创作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十五岁出游翰墨场时,他的诗文已经引起洛阳名士的重视。 二十岁后,杜甫的生活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南北壮游: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开元十九年开始,为了解社会,结识名流,杜甫几次漫游,历时十余年。第一次漫游是在江南吴越一带。他到过金陵、姑苏,渡浙江,泛舟剡溪,直至天姥山下。开元二十三年,回洛阳应进士考试,结果落榜。次年,在齐赵一带开始了第二次漫游,他晚年回忆当时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壮游》)。在这两次漫游里,他看到了秀丽雄伟的山川,感受了江南和山东的文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开元二十九年,筑居于洛阳与偃师之间的首阳山下,与杨氏结婚。天宝三载,在洛阳与已是声名远扬的李白相遇,李白的风采和出众才华,深深吸引了杜甫。二人共游梁宋、齐鲁,访道寻友,谈诗论文,结下深厚的友谊。此后,他曾先后写了十一首诗思念或酬赠李白。次年(745)秋,杜甫西去长安,李白准备重游江东,他们在兖州分手,此后再没有会面。 (二)困居长安:天宝五载(746)至十四载(755)。杜甫到长安,目的是谋求官职,有所作为。天宝六载,玄宗诏征天下有一技之长的人到京应试,杜甫参加了这次考试,但由于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要证明野无遗贤,所有的应试者无一被选。天宝十载,玄宗举行三个盛典,祭祀玄元皇帝老子、太庙和天地。杜甫写成三篇辞气壮伟的大礼赋进献,得到玄宗赞赏,命宰相考试他的文章,等待分配,但没有下文。他不断写诗投赠权贵,希望得到推荐,也都毫无结果。十载长安的困守,杜甫未能实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政治抱负。大约在杜甫到长安不久,父亲就去世了,他的生活因此变得艰难起来。为了生存,为了求官做,杜甫不得不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屈辱生活,以至经常挨饿受冻: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联百结。(《投简咸华两县诸子》)天宝十四载,杜甫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样一个卑微的官职,而这已是安史之乱的前夕。生活折磨了杜甫,也成全了杜甫,使他逐渐深入下层生活,看到了人民的痛苦,从而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杰作。十年困守,确定了杜甫此后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的方向。 (三)为官流亡:肃宗至德元载(756)至乾元二年(759)。安禄山起兵后,很快就攻陷了洛阳、长安。杜甫听到唐玄宗逃往西蜀,肃宗在灵武即位,便把家属安置在鄜州羌村,只身北上灵武,不幸被叛军截获,押到长安。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冒着生命危险,逃出长安,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述怀一首》),奔赴肃宗临时驻地凤翔,受任为左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杜甫诗三首》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杜甫诗三首》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1)岱宗夫如何岱()(2)决眦入归鸟眦()(3)白头搔更短搔()(4)浑欲不胜簪簪()(5)老翁逾墙走逾()(6)三男邺城戍邺()戍()(7)如闻泣幽咽咽()(8)老妪力虽衰妪()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造化钟神秀钟(2)阴阳割昏晓阴:阳: (3)会当凌绝顶会当:(4)浑欲不胜簪浑:(5)吏呼一何怒一何: (6)老翁逾墙走逾:走:(7)急应河阳役应:(8)独与老翁别别: 3.填空 (1)杜甫是代大诗人,字,他被称作,其诗作被称作,都收集在。(2)“三吏”是指杜甫写的、、;“三别”是指他写的、、;“三吏”“三别”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春望》中反映诗人忧国思家的愁苦之心的诗句是:;《石壕吏》中暗示老妇已被抓走的诗句是。 4.补写诗句。 (1)荡胸生层云,。,一览众山小。 (2)国破山河在,。感时花溅泪,。 (3)吏呼一何怒,! (4)夜久语声绝,。 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望岳》一诗虽没有一个“望”字,但全诗句句写向岳而望,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2)“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3)《石壕吏》是一首五言古体诗,是李白写的组诗“三吏”、“三别”中的其中一首。()

6.翻译下列诗句。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译: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译: (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译: (4)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译: 7.有人认为,《石壕吏》中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想像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 二、阅读 阅读下列诗文,回答文后各题。 (一)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岱宗夫如何()(2)齐鲁青未了() (3)造化钟神秀()(4)会当凌绝顶() 9.“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写近望中所见的景象。 10.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两句,这两句是写由望岳而产生的 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 11.《望岳》全诗中没有“望”字但处处写望,距离是自而,时间是从至,并由遥想将来的。 12.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别歌咏东岳()、南岳()和西岳()(注:括号内填山名),以上所选的诗是歌咏的。 (二)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杜甫诗二首

. 理论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语文课题名称杜甫诗二首课时 2 授课日期任课教师 目标群体教学环境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领会五言诗的特点。 2、学习诗中所表现的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高尚精神。 3、背诵课文 职业通用能力目标 体验诗歌丰富的情感 制造业通用能力目标 体验诗歌丰富的情感; 学习重点 体验诗歌丰富的情感,凝练的语言。 学习难点1、理解分析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和其忧国忧民的意识。 2、学习抓住“诗眼”,赏析古代诗歌。 教法、学 法 诵读欣赏法联想教学媒体黑板、小蜜蜂 教学.学习准备教师:查阅相关知识,认真备课。学生:认真预习,做好练习。

.理论课教案副页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 古诗介绍整体感知 讲析导入《登高》 假如你就是那个老病孤独的杜甫,此时流落夔州,年已 55岁(去世前三年)。秋日的一天你登高远望,“面对”洪 涛滚滚的秋江秋景,不禁忧时伤世,万般悲慨涌上心 头……请带着这样的想象再读诗歌。 寄意遥深“三秋图”有评者把此诗概括为“三秋图, 杜甫心”。“三秋图”寄意遥深,“秋”字蕴涵丰富,除了指 季节之秋外,请再究深意。研习:“三秋图”,“秋”不 仅是季节,也是心境,不仅是自身遭遇,也是国家前途。 季节之秋——秋风正劲,长天高远,猿猴哀鸣,飞鸟盘旋, 天地间阔大苍茫、凄凉清冷的景象,皆传达出秋之凄冷; 生命之秋——落叶是衰老的象征,“萧萧下”隐含着诗人心 情的下坠,他感叹自己的生命也到了晚秋,面对滚滚长江, 永恒的自然更令人感叹时光飞逝,生命短暂;国运之秋 ——战乱虽已平定,盛唐景象不再,国事颓败,触动了诗 人忧时伤世之感。此诗明写季节之秋,其中也渗透着生命 之秋与国运之秋,三者交汇浑融,诗意也由此深沉博大。 忧思沉郁“杜甫心”1.本诗诗眼为哪一字?(悲) 2.本诗都体现了哪些悲意?研习:引宋人罗大经评 “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 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 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 极精确。”千愁万绪集于一端,八重悲意层层叠加,一字 一悲,一句三叹,情感更趋沉郁,诗意更见悲慨。3.如 果说“登高之意悲九重”的话,还有一重悲指什么?研 习:想为国事尽力而不能,想借酒浇愁而不得——让杜甫 悲愁郁结,不得排遣,更是悲上加悲!4.以“我看到 了一个__________的杜甫”写一段话表达感悟,力求精彩, 先小组再全班交流。这是一个发散点,也是杜甫精神 世界的“眺望点”。示例:杜甫被尊为“诗圣”,不仅在于“杜 律最工”,更在于诗中跳动着一颗赤诚的“杜甫心”。即便 贫病漂泊仍身忧国运,极度痛恨自己年老力衰,不能再为 国事尽力。困顿中还想挽狂澜于既倒,始终充满着使命感 和责任感,这才是杜甫!任是老迈不减忠诚,落魄不改忧 国,潦倒不忘苍生。透过此诗,我们触摸到了一个诗人心 灵的震颤,看到了杜甫的全部痛苦与高贵,这才是千秋诗 圣!四、“二度再造”入诗境“唐诗素描”,以散文 化的语言改写诗歌,创造性地还原诗歌,深化想象和移情。 “二度创造”之时也是在倾吐读诗感受 内容 指导学生七言诗的读法,以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节拍吟 诵,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音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情读——要求学生饱含感情朗读。告知学生读好一首诗或 讲授 阅读 欣赏 朗读 欣赏 提问 笔记 阅读 回答 笔记 15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沉郁顿挫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关于杜甫的艺术风格,前人一直是用“沉郁顿挫”这四个字加以概括。杜甫诗歌里的多种多样的形象都在“沉郁顿挫”的风格上取得了统一。 沉郁顿挫包括了“意”和“法”,即思想感情和表现方式两个方面。“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和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 沉郁与顿挫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唯感情聚积得沉郁,表达起来才不至于一泻无余;唯表达得委曲盘旋,似有不尽之意,才越发显得感情的深沉郁勃。“沉郁顿挫”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又波澜老成的含义。 动乱的社会现实,长期的生活磨难,使其年轻时的理想壮志逐渐为沉郁、感伤所取代,忧国忧民,慨叹身世,愈至晚年,其情绪愈加强烈。而杜甫又是一位有骨气、有良知的人,其郁结于胸中的悲愤涌至口边时,又往往强咽下去,使感情更加深沉浑厚。这种回环往复的感情流程发之于诗,便是潜气内转的起伏顿挫,给人波澜老成之感,其《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洗兵马》、《蜀相》、《登高》、《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等均为典型之作。或景中含情,或借古说今,或欲说还休,反复吞吐,言情顿挫,都突出地表现了这种风格。 他往往把思想感情凝聚在秋景之中,在秋天的萧瑟和衰飒中,渗透了诗人伤时忧国的心情。杜甫多年飘泊于长江上下,江流、孤舟、急峡、危城……这一切几乎和诗人的生活融为一体。他的思想感情也在这些形象上找到了寄托。动荡的江水,陡峭的山峡,孤清的月色,凄历的画角,这些都是诗人心情的反映。他的《登高》是一首非常出色的抒情诗,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是这样写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集中了秋天和大江这两个杜诗里最富于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形象,诗里写到的急风、高天、猿啼、飞鸟、落木、长江,无不饱含着诗人对国家和身世的酸辛与愤慨。这首诗的第三句和第四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很有名的两句诗。诗里的那种雄浑苍劲的形象和跌宕顿挫的节奏,表现了诗人难以平静的忧愤,也反映了那个战乱时代的气氛。 《秋兴》八首也是集中了秋天和大江的形象,而成为杜甫抒情诗里艺术性最高的一组诗。它最大的特点就在于:用一片弥天盖地的秋色将秦蜀两地联系起来,表现了故国平居之思;又用绵绵不尽的回忆把今昔异代联结起来,表现了抚今追昔之感。这组诗是很能够代表杜甫那种沉郁顿挫的风格的。以上说明了杜甫怎么样运用具有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他所特有的那种沉郁顿挫的风格。 二、杜甫诗歌艺术的几个具体的艺术特点。 第一,杜甫善于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 通过客观的描写,把复杂的社会现象集中在一两句诗里,从而揭示它的本质。比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把尖锐的阶级矛盾集中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十个字里,使人触目惊心。《兵车行》这首诗是通过一个行人的话广泛地介绍了兵役的繁重、战争的艰苦,以及人民反对开边的情绪。《石壕吏》是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