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看清服务的本质

陈春花:看清服务的本质
陈春花:看清服务的本质

导读:中国企业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比较倾向于做产品、渠道和销售,但今天在市场上我们遇到了两个最大的变化:消费者改变,顾客不足。这两个特征决定了企业在经营中一定要明白,现在重要的是服务。

1

市场的两个变化让企业必须重视服务

中国企业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比较倾向于做产品、渠道和销售,不是特别擅长做服务和品牌。但是当我们走到今天遇到两个市场最大的变化:

1.消费者改变,消费者从购买行为到生活方式都变了;

2.顾客不足,顾客是不够的,任何行业的产品都供大于求。

这两个特征决定了企业在经营中一定要懂,现在最重要的两个部分,一个是服务,一个是品牌。

2

什么是服务

先来看我们是不是真的了解服务。我们在服务上会有非常大的差异,原因在于大部分人把服务和产品合了起来。很多时候会认为提供产品时,服务就应该是免费的。但有些最基本的东西需要纠正,服务非常特殊的地方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无形的满足感,而且它与产品销售没有关联,这是要特别理解服务的地方。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免费服务会赶跑你的顾客毁掉你的产品」,强调一个免费服务的伤害。这么多年中国企业在做服务时,最可惜的一点是大家没有认真去理解服务是什么。

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无形活动,是一个独立创造价值的部分,而且服务所能提供创造的价值是非常奇特的,因为服务可以提供一种满足感。又因为它能提供独特的价值和满足感,它其实和产品销售没有直接关联。服务和产品是两条并行的线,都是我们与顾客交换价值中非常重要的东西。做服务时一定要考虑一件事,服务不是对产品做互补,而是创造一个多的价值给顾客。

服务和产品一定要平行,因为产品只解决功能性问题,产品一定要简洁,只有简洁功能才清晰。但任何一个顾客需求的满足都有情感部分,这是人性,情感的部分要用服务给到顾客。一定是非常平行的,服务做服务的,产品做产品的。

产品的价值须由产品自己来解决,服务的价值须由服务自己来解决,它们各自解决各自的价值。很多人做服务行业,也要把产品做好。只不过服务行业的主要价值来自服务,做产品公司的主要价值来自产品。服务行业的满意度来自服务,但如果把产品做好,就增加了一个附加值叫情感。

反过来如果是产品公司,把产品做好了满意度主要来源于产品,但增加附加价值来自服务,所以我们在和顾客沟通时一直在做价值交换。任何一个顾客的价值交换中都有两个内容,一个是主观的,一个是客观的;一个是功能性的,一个是情感性的。永远都有两个东西,只满足单

方都不可能获得顾客价值的认同。

今天以体验经济为主的环境下,不管做什么行业,服务永远是必须做的事。在讨论服务时,服务与顾客价值之间的关联就是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如果只有产品,一定要放上服务才可以说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服务如果不能增值,服务就没有任何意义。或者用更商业的方式说,如果服务不能收费,不能定价,就等于没有做服务。费用可以收、可以不收,但是必须定价,我们把它称为增值,如果没有定价,不能做增值,企业的服务就没有意义。

3

服务的两个特质:行动和承诺

为什么服务可以做到这些?源于服务的两个特质:

1.服务是行动而非态度;

2.服务是承诺而非形象。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承诺终身维护,这就是一个很高的承诺。如果一个产品给的解决方案是终身免费服务,意味着两种可能:

1.它的质量绝对可靠,产品的质量绝对可靠就可以说这句话,这是一个非常完整的解决方案,顾客对这个产品的价值是很清楚的。

2.它终身免费服务,但它的产品质量又不是那么可靠,这个产品的价值就在顾客心中是模糊的,这种模糊对企业品牌的伤害非常大。

当很多中国家电都说要终身免费服务时,我们就下了一个结论,这些家电产品的质量不好。日本人没说终身免费服务,反而会被认为产品质量是可靠的。免费服务这件事是在标价一些东西,一方面可能标价质量是非常可靠的,一方面就标价可能质量完全不好,一定要非常小心这件事。服务变得这么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一种承诺。

有两件事需要提醒:

第一,不要轻易承诺服务,承诺了就要兑现。

第二,不要过度服务,能做多少事情就做多少事情。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两点?前面已经反复提到,服务是影响满意度和满足感的,如果过度服务或轻易承诺后不能兑现,这个服务就会让整个解决方案的价值被打折扣,反而对企业是有很大伤害的。

4

服务的真谛:员工给顾客创造意外惊喜

服务为什么能够和满足感相关?为什么它又可以独特创造价值?服务真正要做的事是什么?服务不是拿来弥补不足的,而是给顾客创造意外惊喜的,如果它不是创造意外惊喜就不能称之为服务。

服务如果要创造意外惊喜,一定是一线员工做出来的。给顾客意外惊喜没法设计出来,这必须是企业的员工创造性的工作。

举个例子,海底捞早期的时候,大家为什么特别喜欢海底捞的服务?就是因为我们想不到的一些事情它都做了,比如在等候时有瓜子、有跳棋、有涂指甲,这是想不到的,这的确是设计出来的。后来即使依然有这些,大家还是不希望等待,但大家仍旧很喜欢它的服务,因为在现场它的员工服务给你很多惊喜。海底捞真正的服务不是在它设计的那些环节里,是在于每一个员工给消费人群的感受,这是非常独特的。

有一次,我被它的员工提醒菜点多了。我们人很少,但想试试不同的东西,他说每一个都可以点半份,这是他第一次给我意外惊喜的地方,这是个很奇特的感受。

但我点的半份还是很多,他就说:我觉得你点的还是多了,如果你特别想品尝这些东西,我帮你直接打包好,你可以回家品尝,他又给我一次解决方案。

他接着又说:你回家品尝这些东西影响口感,要不我给你这次免单,你下次再来吃。他连着给了三个解决方案,我就变成它的忠实顾客了。很长一段时间只要有人来看我,我就请他吃海底捞。后来一个朋友开玩笑说,你除了会吃海底捞还会吃什么?我说就是觉得要回馈那个店员,他连续给我三个解决方案,这些方案是没有办法教他的,他确实给我了一个很好的创意。一定不要花很多脑筋去设计那些服务方案,应该花很多精力去理解员工,让员工理解顾客,这就是服务的真谛。

只有员工有这种创意,有这种对顾客的理解,有这些美好的感受,特别是他有顾客的心时,这些事情才能做得出来。

很多人认为服务要用很多东西设计,总是希望设计出来的服务给顾客意外的惊喜,但它是没法设计的。不要一味将资源用在所谓服务设计身上。

服务最重要的是行动,这个行动应由员工来做。多放些关注在能让员工理解顾客和理解服务真谛的启发上。如果你的服务真的要给大家带来意外惊喜,就一定要把一线员工激活。(本文完)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管理的常识》 陈春花教授讲述写《管理的常识》一书的原因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我对两件事情其实是耿耿于怀的。 那么,第一件事情是,我们所有人的工作时间实际上是,应该说是比其他地区,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工作时间要长的,我自己的统计应该是大部分中国人的平均工作时间是超过10个小时的,包括我在内,也包括在座各位在内。但是我们人均产出的这个数字其实是比较低的,中国人均劳动力的产出只有美国人均劳动力产出的4%,但是我们的工作时间是2倍于他们。 而另外一个结果更让我们觉得比较痛苦,就是我们的人均收入,其实也只有美国人均收入的4%,就是我们的工资只有美国人均收入的4%。可是我从来没有承认我们中国人不够聪明,或者没有能力。 第二件事情是,其实我们经历了30年,我们所有人其实都受过很多管理的培训和学习。虽然这30年来我们的进步非常大,可是有一点我们却没有太大的改变,就是我们每个人对于企业的增长或者利润的贡献都没有变的,大概是美国人的六分之一和三分之一。这个数字这十几年来都没有变,换个说法就是,我们在这个部分都没有多大的进步。所以我一直在问,为什么我们30年来获得这个巨大的改变,但是我们每个人所付出的价值巨大,获得却没有很明显的改变,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那么我会认为整个经济的进步是源于我们做了很多的资源投入,我们用很大量的资源投入获得了经济的增长。而另外一方面我会认为,我们在管理上没有太大的贡献。因为管理的贡献是用同样的资源产出更多,让每个人获得更高的绩效和收益,这是管理要做的事情。但是在这个地方,我认为是没有做到。所以,这两个事情就导致了我一直专注于一个课题的教学,教育,或者研究。其实这个课叫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它,也都学过它。然后在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基础上,很多人都有过训练。但是为什么我前面说过的两个问题还存在呢?那么这里面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你们没有很认真的去理解管理要产生的价值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所以,我就在这个时间,在我们每个人已经很努力但是绩效并改变并不明显的情况下,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回归到管理的最基本的问题上面来解决,所以我才觉得要写一本关于管理常识的书。 那么,这本书所探讨的概念其实是最基本的概念,每个概念我说出来各位都会觉得非常的浅显和非常的简单。什么叫管理,什么叫组织,什么是领导,什么是激励,怎么样做计划,如何做决策,怎么样去设定组织结构,一共有七个。那么,这七个最基本的概念,我相信每一个做管理的人都会经常遭遇到它,也经常会动用它。 我们不要把理论和实际操作分开,我自己有一个很明确的观点就是,理论如果不成为常识,其实是没有真正的理论的价值。当理论成为常识的时候,也就是所有人通常的认识,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管理的理解 很多时候不是员工的素质不行,更不是企业文化不行,在大部分效率低下、内部无法协同的组织中,由于对管理常识的误解所导致的因素占了绝大多数。 管理没有对错,只有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绝大部分人都感觉自己已经非常努力地工作,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第一,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第二,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求证日本小微企业的品牌经营

求证日本小微企业的品牌经营 梁 莹 原载《现代班组》“域外瞭望”专栏2014年4月 海逸沐改变了以往日本化妆品的价格构造,对消费者一直采取完全透明的引导消费的模式,创造了高品质、低价位的经营理念。三十多年来这一举措坚持不辍,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认同和赞赏,海逸沐也因此被日本社会赞誉为“完全透明的公司”。 这不禁使我想起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陈春花教授在《经营的本质》中所述:经营的基本元素只有四个:顾客价值、合理成本、有效规模、具有人性关怀的赢利。海逸沐——这个30多人、50多年的日本小厂是上述经营本质最好的例证。 大巴在一个人烟稀少、看似萧条的工业区旁停下,一条河道分隔了两岸低旧的建筑,没有任何标示,两个外观看似有着多年历史、略显沧桑的大仓库——这就是位于日本本土的海逸沐(HIEM)化妆品工厂,其貌不扬。 不求做大的小公司 在木子小姐的带领下,首先进入海逸沐二楼会议室,沿途“吝啬”得无任何宣传、展示信息,一尘不染的地面,一路面带微笑的接待人员,简洁而不失活力。 以樱花为品牌元素的海逸沐,每片樱花花瓣代表一位员工 海逸沐是在电影《三丁目的夕阳》的背景下诞生的化妆品品牌,创建于1961年,在战后复兴、经济进入高速成长时期的日本,人们日以继夜地工作,社会充满了生机,也促使了女性积极步入社会,选择消费,于是诞生了众多的日本战后品牌。 如今,海逸沐已经超过50年的历史,可是,当木子小姐介绍到企业的销售规模和人员

规模时,人们不禁大吃一惊:这家跨越两个世纪、集研销产于一身的知名品牌企业仅有33名员工,一年销售收入仅5亿日元(折算人民币3千多万元),以樱花为品牌元素的海逸沐,每片樱花花瓣代表一位员工。 这让我想起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前任总裁木元哲先生介绍过:在日本,企业经营的思路通常有两个,一个是追求No.1(做大),另一个是追求Only 1(做精做专),日本企业家基本上是从后者做起。 完全透明的公司 木子小姐介绍说:“海逸沐”源自于德语“自已的家,自己的故乡”的意思,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热情,作为生活中的伴侣,陪伴您一生!这是海逸沐品牌的愿望和宗旨。 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顾客。 1977年,海逸沐在日本开启业界先河,公开产品的全部成分,标明生产日期,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完全采用纯天然原料配方,严格监控从原料选定到产品销售的全过程,减少不必要的包装和广告,从而提供广大消费者都能接受的合理价格。 海逸沐产品以NASA(美国航空宇宙局)清洁度标准,开发制作安全、低刺激的温和型护肤品,始终对消费者遵循着七个约定:公开成份、信息通透、精细处方、天然原料、合理价格、配料安全、产销一体。 海逸沐改变了以往日本化妆品的价格构造,对消费者一直采取完全透明的引导消费的模式,创造了高品质、低价位的经营理念。三十多年来这一举措坚持不辍,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认同和赞赏,海逸沐也因此被日本社会赞誉为“完全透明的公司”。 曾经的小作坊,今天的迷你现代工厂 工厂虽小,却极其精致。尽收眼底的生产车间几乎完全自动化,机器设备如同新购,地面亮丽、一尘不染,像刚刷过漆似的。难怪有人感叹:日本工厂虽小,却个个如珍珠。 海逸沐是如何做到的?面对众人的疑问,接待人员适时的告知谜底:现场员工每天会花半天时间,专门对工装夹具、设备、仪器和地面等进行彻底的清扫、点检,以NASA(美国航空宇宙局)清洁度的标准,确保每一批产品都是在洁净、精密和无菌的环境中生产,5S 管理已经深入员工骨髓。 木子小姐介绍说:建厂之初,海逸沐也是手工产生,工厂现在还保留着最早制作香皂的搅拌缸,如今,由于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人员规模虽然没有变化,但是生产员工大幅度减少、研发员工相应增加。 团长祖林教授感叹说:海逸沐工厂虽小,与他之前参观过的资生堂工厂相比却毫不逊色,堪称世界级。 这次参观,让我在日本的国土上对“五星级工厂”有了一次贴身的体验。 不做广告,却接受全球客户来访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管理没有对错,只有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1、管理就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就是最重要的 2、管理不谈对错,指示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3、管理就是“管事”而不就是“管人” 4、衡量管理水平位的唯一就是能否让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合二为一 5、管理就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资源 管理只对绩效负责 管理就是一种分配(利益、权益、责任) 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经营:做正确的事) (管理:把事做正确) 1、管理做什么必须由经营来决定 2、管理水平不能超越经营水平 管理就是一种分工 权利归属于组织而非个人 激励要以团队精神为导向 有效管理的第一个特征:时间管理 第二个特征:系统思考(认知到个人与组织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第三个特征:培养人 企业组织的管理内容 企业的管理内容包括:计划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与文化管理 计划管理:回答资源与目标就是否匹配的问题 目标管理实现的三个条件: 1、高层强有力的支持 2、目标要能够检验 3、使目标清晰 计划管理的对象就是资源,资源就是目标实现的条件; 流程管理:解决人与事就是否匹配的问题 流程管理:1、打破职能习惯 2、培养系统思维习惯 3、形成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 组织管理:回答权利与责任就是否匹配的问题 关键:专业化、分权 战略管理:解决企业核心能力的问题 战略管理包括:有利于学习与创新的组织管理机制,创造充满活力的创新激励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价值追求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氛围,依赖既开放又相互信任的合作环境。 文化管理:解决企业持续经营的问题 一家企业的文化之根源,就是企业领导人的思维因果与管理方式的体现。 人事制度——人的管理——企业管理方式——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 什么就是组织: 组织就是为目标存在的,组织里的人与人就是不平等的 组织的存在时为了实现目标,组织管理的存在时为了提升效率 1、公司不就是一个家(组织中我们就是用目标、责任、权利来连结,而不就是以情感来连结的) 正式组织:运用权力、责任与目标来连结人群的集合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管理的常识如何带领员工每天做好每一件事前言管理就是把理论变为常识第1章什么是管理管理的理解对绩效负责的管理观管理解决的三个效率如何能管理有效企业组织的管理内容第2章什么是组织组织的理解组织因目标而存在组织内的关系是奉献关系组织处在不确定的商业世界中第3章什么是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自我约定的关系组织结构的功效组织结构设计原则组织结构需要配合企业发展的需要组织结构特殊效能常用组织结构优劣势分析第4章什么是领导领导的理解领导者和管理者领导的技能经典领导理论的应用理解应该适应领导者的风格而非改变他没有不好的士兵只有不好的将军找到途径满足需求目标就会达成对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方式核心人才的管理方式如何让授权有效利用环境向上管理第5章什么是激励人为什么工作涨工资并不会带来满足感最低层次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影响力最大人不流动也许是因为安于现状不求发展不要满足需求而是引导需求满足感并不一定带来高绩效激励不发挥作用的情况不公平是绝对的人会成为他所期望的样子金钱是最重要的激励措施成本最低而且最有效的四种激励措施第6章决策如何有效决策的目的是为了执行重大决策必须是理性决策集体决策个人负责个人决策的局限性快速而有效决策的五种方法群体决策不是最好的决策第7章什么是计划目标是不合理的一定要在意行动计划管理如何推动企业发展制定计划的关键计划的有效性目标管理为什么“计划没有变化快” 结束语员工的绩效由管理者决定向下负责为下属提供机会参考文献陈春花◎集教授、总裁与政府咨询顾问于一身的传奇女性。◎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北大商业评论》副主编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副会长◎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管理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南京大学商学院、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客座教授◎曾任山东

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背景,现状和问题

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背景,现状和问题 一、现状与背景 (一)企业文化由来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再加上各个企业自身的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渐渐的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意识到一点,那就是企业文化方面的建设,对企业的具体生存、发展,尤其是可持续发展,具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企业经营者为了能够较好的对企业文化基本问题进行认识进、了解,从而进一步的分析企业文化建设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对企业文化的由来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政府决策、理论研究及企业文化的实践,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参考依据。 对于企业文化,我国社会对其的认识,呈多元化趋势发展。根据相关人士的调查,结果显示, 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文化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文化”和“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两种说法的认同度较高。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企业都并不存在着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而言,其都存在着企业文化,只是有优劣之分,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发展,不好的企业文化不利于企业发展。 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其基本要完全的根植于企业经营特定时空内的社会民族文化中,对于当代的中国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势必会受到中国特有社会文化的具体影响,而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以及社会适度的变迁历史,也直接的决定了一点,那就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言,其已经对当前的中国企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现代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基本难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进行避免。在这样的基础上,合理的对中国企业文化进行分析,并对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的研究,可以引发我们明确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现状、问题,为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积极有益的借鉴参考,我认为,这对于解决目前仍然存在着的许多现实误区以及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发展,具有一点程度上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国外学者

企业文化

[试题分类]: 保利广州物业/公共/企业文化 [题型]:单选题 [分数]:2 1.请问下列哪项不是“亲情和院”中的三大幸福升级举措内容() A、安全升级 B、满意升级 C、微笑升级 D、幸福升级 答案:D 2、请问下列哪项不是“亲情和院”中的三大亲情守护工程活动() A、我爱我家 B、家有好邻 C、和美四邻 D、情满大院 答案:C 3、请问公司楼盘下列选项中哪个楼盘不属于天河、萝岗片区() A、西子湾 B、林海山庄 C、中辰广场 D、香雪山 答案:A 4、请问公司楼盘下列选项中哪个楼盘属于越秀、白云片区() A、康之桥大厦 B、中宇广场 C、中环广场

D、百合花园 答案:C 5、请问下列楼盘哪个不属于公司商业物业项目() A、国际广场 B、中宇广场 C、保利威座 D、保利中心 答案:B 6、全体员工享有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有()。 A、元旦节、教师节 B、中秋节,妇女节 C、清明节、国庆节 D、国际劳动节、建军节 答案:C 7、未经授权或批准,不得对外提供公司的密级文件和尚未公开的经营状况、财务数据、()、客户资料、合同文件等。() A、图表资料 B、学习资料 C、服务中心状况 D、工作职责 答案:A 8、试用期间请假的,试用期顺延,请假超过()天,公司可以解除劳动关系。() A、5天 B、10天 C、15天 D、一个月

答案:B 9、一线员工试用期满,本人提出转正申请,参加(),由用人部门填写()送人力资源中心审核,报公司领导批准后转正。() A、竞聘上岗;《转正审批表》 B、转正考试;《晋级审批表》 C、转正考试;《转正审批表》 D、部门考核;《转正审批表》 答案:C 10、员工离职前应填写《员工离职移交清单》,办理相关物品及资料的移交手续,并经交接双方及证明人三方签字确认。下列选项中不是具体移交事项的是:() A、所经办业务项目的办事细则 B、向公司借取的个人预支款 C、所领用的公司财物 D、公司订做的工装 答案:D 11、试用期内员工需提前()天,转正人员需提前()天提交书面辞职申请,经部门经理审核后报公司人力资源中心呈批。() A、10天;30天 B、5天,15天 C、3天;30天 D、3天;15天 答案:C 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司培训的是()。 A、入职培训 B、待岗培训 C、岗下培训

陈春花:看清服务的本质

导读:中国企业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比较倾向于做产品、渠道和销售,但今天在市场上我们遇到了两个最大的变化:消费者改变,顾客不足。这两个特征决定了企业在经营中一定要明白,现在重要的是服务。 1 市场的两个变化让企业必须重视服务 中国企业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比较倾向于做产品、渠道和销售,不是特别擅长做服务和品牌。但是当我们走到今天遇到两个市场最大的变化: 1.消费者改变,消费者从购买行为到生活方式都变了; 2.顾客不足,顾客是不够的,任何行业的产品都供大于求。 这两个特征决定了企业在经营中一定要懂,现在最重要的两个部分,一个是服务,一个是品牌。 2 什么是服务 先来看我们是不是真的了解服务。我们在服务上会有非常大的差异,原因在于大部分人把服务和产品合了起来。很多时候会认为提供产品时,服务就应该是免费的。但有些最基本的东西需要纠正,服务非常特殊的地方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无形的满足感,而且它与产品销售没有关联,这是要特别理解服务的地方。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免费服务会赶跑你的顾客毁掉你的产品」,强调一个免费服务的伤害。这么多年中国企业在做服务时,最可惜的一点是大家没有认真去理解服务是什么。 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无形活动,是一个独立创造价值的部分,而且服务所能提供创造的价值是非常奇特的,因为服务可以提供一种满足感。又因为它能提供独特的价值和满足感,它其实和产品销售没有直接关联。服务和产品是两条并行的线,都是我们与顾客交换价值中非常重要的东西。做服务时一定要考虑一件事,服务不是对产品做互补,而是创造一个多的价值给顾客。 服务和产品一定要平行,因为产品只解决功能性问题,产品一定要简洁,只有简洁功能才清晰。但任何一个顾客需求的满足都有情感部分,这是人性,情感的部分要用服务给到顾客。一定是非常平行的,服务做服务的,产品做产品的。 产品的价值须由产品自己来解决,服务的价值须由服务自己来解决,它们各自解决各自的价值。很多人做服务行业,也要把产品做好。只不过服务行业的主要价值来自服务,做产品公司的主要价值来自产品。服务行业的满意度来自服务,但如果把产品做好,就增加了一个附加值叫情感。 反过来如果是产品公司,把产品做好了满意度主要来源于产品,但增加附加价值来自服务,所以我们在和顾客沟通时一直在做价值交换。任何一个顾客的价值交换中都有两个内容,一个是主观的,一个是客观的;一个是功能性的,一个是情感性的。永远都有两个东西,只满足单

落地执行 才有美好-陈春花与管理团队的第七封交流信

落地执行才有美好 ——陈春花与管理团队的第七封交流信 2015年半年已经过去,这半年我们大家一起成长的过程,让我深深感受到一些艰辛,一些痛苦,一些变化,这些感受让你我更加紧密地在一起,也让我们加深对自己和对变化的认识。现在无论是海外中心的拆分,山东片联的一体化重组,还是福达计划的深化,新业务平台的组建与合作,每一个变化,都带来阵痛与挑战。可喜的是,接受变化与适应变化,在公司内部已经成为常态,也许一些改变还需要时间去深化,最让我开心的是,大家已经不再拒绝变化和惧怕变化,即便是内心会有冲突,但是行动上提速已经成为文化取向的共识。我们所做的这些努力,市场给予了美好的回馈,这些回馈再一次让我们理解:市场乐见做出改变的公司,而我们让自己成为改变者。 也正是在2015年过半的时刻,我打算和大家谈谈我最近看到和想到的一些事情,也对半年的工作做一个梳理,明确接着下来我们要走的路。 始终对变化保持敏锐性 6月24日《中国企业家》杂志对永好董事长做了一次普鲁斯特问卷调查,第十个问题是“如果您能选择的话,希望让什么重现?”永好董事长的答案是“我希望再年轻20岁、30岁、40岁、50岁,成为90后甚至是00后,当一个新的创业者,在新的格局下,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参与者,或许再过十年二十年我会有新的格局出现。”看到这个答案,你眼前一定是看到一个这样的人,敏锐地感知这个时代的变化以及永远走在时代前端的人,一个“永远年轻”的人,这也是他被誉为“长青树”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把永好董事长的“答卷”分享给大家,是想让大家理解到对变化保持敏感性是极其重要的一件事。很多时候,观察那些成功者以及成功的企业,都会发现这个共性的特征。谁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谁就能基业长青。 5月底我到美国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和女儿、妈妈一起去看了迪士尼的音乐剧“狮子王”,完全被打动和震撼。人偶一体的设计理念独具一格,在剧中的各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化偶像。老狮子王穆法、小狮子辛巴、大管家沙祖、疣猪朋朋、狐鼬丁满以及土狼等都是演员穿着偶装,操纵着木偶边舞边唱。人和偶完全融为一体,感觉

《经营的本质》读后感

从《经营的本质》一书中得到的启示 最近公司向我们推荐了一本新书,名为《经营的本质》,读过以后感到又说受益,明白了一些道理,得到了一些启示,这是一本对大家都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好书。接下来就谈谈我的几点收获。 启示一、对于“经营”这个词,在经济在理解上是模糊的,往往就认为经营就是经济。通过阅读本书才了解了他们之间的区别:“经济”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人们无限的需求,这是经济学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而经营与经济最大的差异在于,经营是用有限的资源,创造一个尽可能大的附加价值,再用附加价值来满足人们无限的需求。也就是说,经营较之经济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这就是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 启示二、满足客户需求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元素之一,究其本质而言,企业应当贴近客户,应该满足客户的需求。因为真正影响企业持续成功发展的主要重心不是公司的战略目标,也不是发展战略和运营管理的流程,而是专注集中焦点于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力量,正如书中所提到的“客户价值”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种战略思想,是一种准则,这个准则和思维用另外一种方式表示就是“以顾客为中心”。用***几十年的发展时间也可以证实只一点是对的,我们正是坚持了以客户为中心,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才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和支持,才有了如今的持续向前发展的***。 启示三、优质服务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是企业寻求营销创新的一个有效方法。很多企业以服务取胜,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适当的实施服务战略可以带来更大的利润,就目前的***码头而言,尤其重视开展优质服务工作,视优质服务工作为生命线,努力提高服务工作质量,提高可和满意度,才拥有了大批的辛劳客户,进而增加了货流、增长了收入,提高了经营成果—利润。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视线里优质服务工作带来的价值。 启示四、创新是永恒的话题。“所谓的创新,就是将远见、知识和冒险精神转化为财富的能力。所谓创业,就是把创新放在一个组织中。重复这两个词的内在含义,就是要表达这样一个想法,面对不确定性持续的创新与创业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必要的途径。”纵观市场中卓越的企业,一点会看到这些企业创新与创业的努力和成效。所以无论在任何环境、任何年代,只要持续创新和创业,就一定会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功,具有创新与创业能力的企业,是不会受到环境约束的。由此可见创新工作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最后,我感到作为公司的一名青年员工任重道远。一定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积极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力求满足每一名客户的需求,使自己的工作既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能够给企业创造价值,为港口事业的兴旺发达,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就这四张图,陈春花把要命的管理难题讲透了

就这四张图,陈春花把要命的管理难题讲透了 6月15日下午,在正和岛2016岛邻大会“解决当下组织最重要的问题”专场论坛上,著名管理学者陈春花用了整整两个小时,与百余位岛亲展开了一场全方位的闭门对答。 在这个特别不确定的年代,陈春花老师指出企业家需要更加重视激活个体价值,培养千军万马上战场。当下,中国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太复杂,变化特别快,面对管理运营的难题,首先要跳出自我框架,回归到商业基本面去思考。 正和岛智库和正和岛内容运营中心为各位汇聚本场精华之余,将后续同步全实录地呈现此次高浓度私塾。8000字,10分钟有效阅读,果断收藏。 1 中国领先企业的管理之道:中国理念,西方标准 问:作为互联网金融企业,一方面是互联网企业,需要快;另一方面是金融企业,需要管控风险,得稳。二者的矛盾性,怎么靠企业文化统一起来? 陈春花: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不光是互联网企业,很多传统企业甚至所有企业都会遇到企业文化的问题。在管理研究中一直以来有两个重要的话题:如何让组织保持活力应对变化;公司健康运营地核心是做好风控。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讲,通过激活组织内的个体面对变化,领导者要花工夫做四件事: 一,根据变化去打破组织结构。如果结构固定容易僵化形成官僚,个体很难被激活。 二,主动引导组织发生流动。老板其实很怕人员流失,但面对时代变化,你不让动,员工自己会动,如果是组织内的系统流动,员工可以尝试新东西,老板就不会太被动。 三,引领企业文化。有人说员工几十年不走,是不是这个公司就好了?我没有完全同意。在管理学中有话,员工因为舒服留在组织里,那组织竞争力无疑在下降。打破内部平衡时,价值观明确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组织的健康运营,同时保持开放,不断吸收接纳内外的包容合作。 四,做好风控,或者说避免组织受到致命伤害。我建议,公司里应该有一组人不跟绩效挂钩,他们跟安全风险挂钩,这需要早期的设计和投入。 很多企业做不好风控的原因是信息封闭,所以要建有非常好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确保让大家有共同的工作习惯,让行为痕迹可追溯,实现开放性地协作。 此外,风控的标准体系需要设定。举个例子,回到新希望六和,我与行业内全球领先的公司进行大量交流,没有一个人跟我谈,“谷物卖多少钱,玉米卖多少钱,谈的是自己拥有最好的风控体系,合作的安全性有保障。”要把风控体系变成公司的业务构成要素,而不是职能要素。只有大家在一个共同可预期的平台上,合作伙伴才会更多。最后,领导者要旗帜鲜明,减少例外。 问:2003年从美国回来,我一直做支付,相对美国更开放、透明,基于信任和自律的结合。我尝试在中国去落地,但效果差很远,是应该坚持还是妥协,希望您给一些建议。 陈春花:为什么在美国可以推行?西方的环境,你面对的更多是职业人,有好的职业习惯,以及职业道德的训练与契约约束。对比回到国内,你可能面对的多数是社会人,这是最大的区别。前者对职业的道德操守、基本规范是有训练的,管理者可以按照理想状态去落地。 我个人认为,国内企业在一块领域有所缺失,就是职业培训。所以,要按照社会人的逻辑去把握。尤其当下,中国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要复杂得多,发展速度又非常之快,这些都是西方企业所没有经历过的。 我的建议是,要坚持。我曾经研究过中国先锋企业的成长,寻找他们之所以能够领先的原因,结果发现:这些行业领先的企业,在管理方法上不约而同地具有相同特点——中国理念,西方标准。他们遵循这套逻辑思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在总公司的三天培训过程中,我只是粗略的把陈春花教授《管理的常识》通读了一下,回家的10多个小时的路上,我又重新的读了一次,心中的感慨又深了一步,陈教授厉害之处在于,他把管理总结的就像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样,就像数学中的公式和定理一样,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到我们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现将从书中学到的一点小皮毛总结如下: 一、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管理是一种决策,管理所要求的合格决策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管理中最怕的就是下属去揣摩领导的意图,这说明领导的指令不清,往往忙了半天,工作结果却不一定符合标准。 好的管理是靠指令去做更多的事。只有上下岗位都做相同的事,说明这个单位的管理是合格的,但现在很多公司都是做不到的,所谓的没有执行力和效率就是这个原因。领导有时喜欢把自己变得复杂和不易理解,以显示自己卓尔不群,真正的管理只能凭指令做事,不能凭经验、情绪和情感做事。 二、管理没有对与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管理是以结果评价,不是以对错评价,一定要追根到底能否解决问题、获得结果,而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喜欢评判对错。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取得绩效,如果让企业亏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不管有什么委屈,有多大约束,有多少无奈,这个责任给了你,你就得承担。在我们的管理中,为什么效率非常低,陈教授认为,原因在于 很多人做出决定,不是马上去执行,而是去评判对错。 人会犯错误,但对错在管理中不是最重要的,即使你证明自己是正确的,领导是错误的,也于事无补,最重要的是做事情的结果。 三、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管理的重点是管事,同时也要理解人和尊重人。管理不是管人,如果你不懂得理解人和尊重人,那么你一定不懂得管理。很多管理的问题就出在管理者只关心人们的态度和表现,并没有地界定必须要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标准。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他们并没有清晰的指引应该做什么事情,所以只有凭着兴趣、情绪或者感情做事,这样的做事方法一定是无法评级以及无法控制结果的。界定应该做的事情,就是管理。 四、管理就是让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合二为一 管理没有对错,但有好坏。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是否合二为一,两者是否一致,是管理中最大的挑战。中国企业大都把忠诚看得很重要,其根本原因是管理水平不够。企业需要关注个人目标的变化,在企业组织目标不断实现的同时,个人目标也不断实现和提升,管理的挑战在于,让优秀人才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达成一致。 五、管理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企业资源 管理的关键在于,要让企业的一线员工得到企业资源并有权力运用这些资源,要把所有的资源放在一线,并尊重每一个人。中国企业管理中最大的浪费是资源集中在二线管理者手中。 通过读书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我争取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之余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充实自己,培养能力,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在总公司的三天培训过程中,我只是粗略的把陈春花教授《管理的常识》通读了一下,回家的10多个小时的路上,我又重新的读了一次,心中的感慨又深了一步,陈教授厉害之处在于,他把管理总结的就像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样,就像数学中的公式和定理一样,我们可以直

陈春花管理观后感

陈春花管理观后感 篇一:《管理的常识》读书笔记 管理的常识——让管理发挥绩效的7个基本概念前言管理就是把理论变为常识。 第一章什么是管理管理没有对错,只有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管理的理解 第一,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第二,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应该训练解决问题,而不是寻找原因和责任。 例子:机修修机器、总装员工乱丢垃圾。 第三,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清晰的界定必须要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标准。第四,衡量管理水平的唯一标准是能否让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合

二为一;第五,管理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资源。 对绩效负责的管理观 第一,管理只对绩效负责; 只有功劳才会产生绩效,苦劳不产生绩效 只有能力才会产生绩效,态度必须转化为能力才会产生绩效 才干才产生绩效,品德需要转化为才干才会产生绩效 人都会犯错误,所以我们不能够在品德上下赌注,管理所要做的就是让人没机会犯错 第二,管理是一种分配,分配权力、责任和利益; 第三,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 管理做什么,必须由经营来决定;管理水平不能够超越经营水平。管理解决的三个效率 第一,使劳动生产率最大化的手段是分工;科学划分工作元素员工选择、培训和开发

与员工经常沟通 管理者与员工应有平等的工作和职责范围 第二,使组织效率最大化的手段是专业化水平和等级制度的结合; 韦伯组织管理的原则约定:权力是组织而非个人。组织管理的核心就是让权力从个人的身上回归到职位上,也就是组织本身上,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管理效率才会得到。 当权力是职位的含义的时候,就要求权力表现出专业能力,简单地说也就是权力需要承担职责,没有职责的权力是不存在的。组织效率最大化的手段是专业化水平与等级制度的结合。 第三,使个人效率最大化的手段是个人创造组织环境,满足需求,挖掘潜力。管理要解决企业的三个问题:1、如何使劳动生产率最大化;2、如何使组织效率最大化;3、如何使个人效率最大化。 我要强调的观点是劳动效率、组织

陈春花管理著作经典笔记之《从理念到行为习惯》

陈春花《成为价值型企业》推荐语:企业发展的下一个机会 关于文化的问题,应该是属于我很长时间研究的一个话题。 我最早转入管理领域的研究实际上是从文化开始,我记得那应该是在1992 年前后,然后很长时间的去理解文化,很长时间的去感受文化,让我发现这个领域的研究的挑战是非常巨大。后来我就开始介入到非常多的企业实践,特别是在珠江三角洲,我直接参与和主持的企业文化工程和项目,应该超过二十个。在直接参与和主持的过程中让我很深的感受到,文化所具有的这种力量其实是我们很多人没有真切的去挖掘出来的。 如果我们一旦能够把它挖掘出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我们称之为文化软实力 是有它的道理的。我就不断的把这些研究案例,这些思考积累留在我自己的内心当中,而且我也花了很长时间来主讲这门叫企业文化管理的课,也编写有关企业文化管理的教材,持续的讲授,持续的实践,持续的交流以及持续的思考,终于让我在这个时间点给大家呈现一本书,这本书叫做《从理念到行为习惯》。 那我用这样一个书名可能大家已经明白我们在文化领域应该是有两个最重 要的东西,一个东西就是你的理念,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你的理念是否可以变为行为习惯。因为一旦它是行为习惯的时候,文化就被确认下来。 坦白讲大部分的情况下,人们都会认同企业文化具有巨大的作用,但是我自己跟大家在一起互动的过程当中,发现对于企业文化如何产生,如何发挥作用,甚至对于什么是企业文化这些最基本问题的认识都是非常模糊的。 比如说我举个例子我曾经在课程当中很多次的问大家,每上一次课我就会问一次这个问题,是不是我们有企业的地方就会有企业文化?然后我就会发现大部分的同学都会同意说是的,可是当我问是真的吗?有企业的地方就会有企业文化 吗?大家又会犹豫。然后就会有很多同学摇头说那不一定。 那为什么大家会一开始很笃定的说有,当我再持续反问的时候又会摇头,我想这就是对企业文化一些最基本的认识界定不是很清楚,这就使得我们会出问题。再比如说大家最习惯说的一句话,一个老板就是一家公司的文化,有什么样的老板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好像这句话是所有人都同意的。 可是当我们认真的去了解企业文化的时候,持续去了解企业文化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句话大概只说对了一部分,我甚至不能说你说对了一半,因为你如果去学习这本书可能你就会理解到它为什么不能连一半都没有说对,是因为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锻造的过程当中,打造的过程当中,它要经历四个阶段。

战略的本质-战略思维及其逻辑-陈春花

战略的本质战略思维及其逻辑 春花原创 | 2013-02-15 人们一直想了解为什么中国企业这样容易受到影响,企业家个人的危机、自然条件的变化、资源的改变、政策的调整、国际市场的风吹草动等,一个外部环境或者部条件的改变就会带来企业致命的危机,为什么中国的企业这样脆弱呢?很多人告诉我说,因为中国企业还是小孩子在学走路,所以特别容易摔跤;也有人告诉我是因为中国的企业还不够大,所以抵抗能力弱,一点气候变化都比较容易感冒;还有人告诉我说中国有些企业是战行外战外行……大家给出诸多解释都不能够说服我:小孩子会摔跤,但是他能够爬起来继续长大而为什么那些企业不行;感冒可以医治为什么那些企业总是得重感冒而且无法治;到了它们进入国际市场的时候为什么被频频打击。可见这些说法都无法解释中国部分企业比较脆弱这个现象。 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如果企业能够持续存活下去,就必须回答凭什么活下去这个问题,事实上企业规模大小、赚多少钱、解决多少就业、是否具备品牌等,都是企业经营的结果,是企业运营的外化表现,所以当人们认为企业不够大而无法抵抗风险的时候,这本身就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还是要回到企业凭什么存活下去这个问题上来思考,这个层面就是战略的思

考了。也就是说,中国企业脆弱的原因是不会做战略的思考,仅仅是做了管理的思考。绝大部分中国企业所作的努力都是管理的努力而不是战略的努力,这些企业所追求的是解决问题,遇到原材料涨价如何办?劳动力成本增长怎么办?面对竞争变化该如 何办……的确这些都是企业运营中需要面对的问题,不过我还是需要强调: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解决问题应该是第二位的,第一位应该是选择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也就是回答战略的问题,先回到战略思维方式上,之后再落到管理理念上解决问题。因为企业要面对的问题是层出不穷的,面对问题本身就是管理的职责,但是问题并不是影响企业生存的关键,企业是否可以生存的关键是如何做出战略的选择。战略决定命运。 战略思维就是选择不做什么 蒙牛公司由急速发展到今天的品牌困境引发了多个层面的 思考,同时也让人们明白需要开始反省企业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来进行管理。企业的战略思维不能够被管理理念替代。 战略思维与管理理念有着根本的区别。战略本身就意味着做出艰难的抉择,选择那些有利的事情;而管理则是那些你不必做选择而必须面对的事情,它事关各种业务的处理方式。战略思维是:问题1,你想做什么;问题2,所想做的事情凭什么条件可以做;问题3,你有什么;问题4,你缺什么。关键的问题是: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管理的常识 如何带领员工每天做好每一件事前言管理就是把理论变为常识第1章什么是管理 管理的理解 对绩效负责的管理观 管理解决的三个效率 如何能管理有效 企业组织的管理内容 第2章什么是组织 组织的理解 组织因目标而存在 组织内的关系是奉献关系 组织处在不确定的商业世界中第3章什么是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自我约定的关系 组织结构的功效 组织结构设计原则 组织结构需要配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组织结构特殊效能 常用组织结构优劣势分析第4章什么是领导 领导的理解 领导者和管理者 领导的技能

经典领导理论的应用理解 应该适应领导者的风格而非改变他 没有不好的士兵,只有不好的将军 找到途径满足需求目标就会达成 对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方式 核心人才的管理方式 如何让授权有效 利用环境 向上管理 第5章什么是激励 人为什么工作 涨工资并不会带来满足感 最低层次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影响力最大人不流动也许是因为安于现状不求发展 不要满足需求而是引导需求 满足感并不一定带来高绩效 激励不发挥作用的情况 不公平是绝对的 人会成为他所期望的样子 金钱是最重要的激励措施 成本最低而且最有效的四种激励措施 第6章决策如何有效 决策的目的是为了执行 重大决策必须是理性决策

集体决策个人负责 个人决策的局限性 快速而有效决策的五种方法 群体决策不是最好的决策 第7章什么是计划 目标是不合理的 一定要在意行动 计划管理如何推动企业发展 制定计划的关键 计划的有效性 目标管理 为什么“计划没有变化快” 结束语员工的绩效由管理者决定 向下负责:为下属提供机会 参考文献 陈春花 ◎集教授、总裁与政府咨询顾问于一身的传奇女性。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 《北大商业评论》副主编 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副会长 ◎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管理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南京大学商学院、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客座教授

读《经营的本质》有感

读《经营的本质》有感 作者 | 李宏 班级 | 清华大学-中国化学领导力高研班第一期 学习时间 | 2018年——2019年 最近拜读了陈春花老师的著作《经营的本质》,看后颇多感慨。此书适合大家多次研读,常读常新,依据书的内容,结合你的实际去思考里面的理念,每次都能给你不同的收获。 经营,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用到的词,但对于这个词的理解确是千差万别的,书中陈春花老师是这么给经营定义的:经营是用有限的资源,创造一个尽可能大的附加价值,再用附加价值来满足人们无限的需求。一句话,却说出了经营的本质,经营就是要创造价值。 明确了经营的本质,接下来我们就要知道什么是经营的目的。经营的目的是获得顾客的认同和市场的回馈,取得经营成效,取得投入产出的有效性。这是经营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因此为实现经营目标,就需要界定经营的基本元素,陈春花老师界定了经营的四个元素:顾客价值、合理成本、有效规模、具有人性关怀的盈利。每个人都可以掌握这四个最基本的要素,并且可以培养自己沿着这四个要素做出选择和判断的思维习惯。对于战略、营销、产品、价值链、服务、品牌本质的认识,都是基于对这四个基本元素的理解,企业经营活动遵循着自己的本质规律,一旦掌握了这些基本规律,你就掌握了面对不确定性成竹在胸的能力。 本人非常认可书中对经营的陈述,特别是对顾客价值的分析,更是一针见血,明确指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关注点。 陈老师认为,真正影响企业持续成功的主要重心不是公司的战略目标,也不是战略和运营管理的流程,而是专注、焦点集中于为顾客

创造价值的力量。就像彼得·德鲁克说的:“企业的目的就是创造顾客。”因此,所有的经营活动都要围绕着顾客展开,顾客不再只是业务、营销以及现场人员的责任,顾客已成为全公司所有员工的事业,从生产作业、研究开发到财务人员都应该清楚,公司的成功来自于顾客的认可,大家都要为顾客负责。 正因顾客时代的到来,企业需要做出重大的改变,不能再以以往的旧成功经验来面对这个全新的时代,更加不能沿用企业原有的定位、旧有的习惯,企业需要真正以顾客为导向做出全面的调整和改变。从企业自身来衡量就是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客户满意度提高了,那么全球市场份额肯定会随之提高。如果员工满意度提高了,就会改进生产效率、改进质量、激发自豪感、刺激创造力,从而自然会带来公司利益的提升。 顾客的价值贯穿全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一点上我是非常赞同陈老师的观点,现在众多优秀的企业,比如苹果、谷歌、可口可乐、西部航空、阿里巴巴,他们之所以成长为各自领域的知名品牌,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都归结于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特征:他们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这些企业已经和顾客之间实现了无边界的融合,他们都是以顾客为中心,与顾客互动起来一起创造价值。 所以企业现在要有意识地打破企业和顾客的边界,企业要和顾客融为一体。真正成功的企业,其产品或服务一定是融入社会大众的生活或工作中的。找到对方需求并努力、快速满足的方式才是现在企业经营的正确方式。 其次,书中对共享价值链的讲解更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我是切身感受过一些知名企业对价值链的认识。“价值链”这一概念,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波特认为,每一个企

信仰与专注--与管理团队的交流信--陈春花

信仰与专注 在从雅加达回国的飞机上,决定开始给大家写信,用这种方式交流,可以增加相互的理解,我们的确处在一个需要转变的时刻,但是如何让你和你的团队能够在转变中,不惊慌、不烦躁、不迷茫,是作为管理者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次到河内、胡志明、雅加达与海外同事交流,让我深深感受到这个团队的激情、克服困难的决心和能力、寻求发展强烈的欲望,以及对事业和工作的专注。这一切是他们能够坚守他乡,打造“家园”的核心基础,也是他们能够缔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原因。借由3个月来与同事们的交流,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信仰 这一段时期,因为上半年整体经营情况非常糟糕,大家对于下半年是否能够如期完成全年目标,是否能够如期完成业绩承诺抱持怀疑的态度,是否过于强调客观环境对上半年的影响,基于认为行情绝不可能大逆转抱着悲观态度,甚至认为绝对不可能发生奇迹。结果真的就会是这样吗? 越南、印尼的团队都是和我们一样的同事,可以在半年内用当地语言工作,可以在一年的时间开启全新的市场,可以把已经开发成熟的市场规模划给新区域,并在最快的时间里再次夺得新的市场规模。在别人看来不可能的事情,在这里都变成可能,因为他们坚信“新希望”的事业一定会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五大特区在7月转型调整的时候,有多少人告诉我调整的太快了,一定会失败,一定会出问题,一定会乱。但是一样是我们的同事,全力转型、克服各种困难,抛开自我界限、努力配合协同,快速恢复区域竞争能力,深入了解饲料、养殖、屠宰产品力的结构,从品质、成本入手,从协调和约束着力,仅仅2个月的时间已经展开了全新的局面,因为他们坚信聚焦区域的发展、聚焦价值的创造,一定会获得市场的认同。禽肉食品事业部的“产销分离”与“终端转型”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个“生产商”向“服务商”的转型,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