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案例分析期末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期末

案例分析题(案例后附有5个选择题,选择题为不定项选择。)

案例分析一:

2006年10月18日,一份通知让安徽省某市机关报记者李欣陷入了沉思。6年前,他顺利获评安徽省新闻系列专业技术资格中级职称,按照惯例,5年后即可参评副高职称,2005年,因为论文数量不够,李欣未参加,今年,他四下求助,以为过了论文关,就可高枕无忧。而现在,因为这个通知,李欣评选副高职还需过一道很重要的关。

事情起因于5天前,省人事厅等有关机关下发了《安徽省新闻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试行)》(下称《试行标准》)。《试行标准》与往年有了较大改变,“除了以往都有的论文和获奖要求外,增添了许多量化数字指标”。但真正挡在他面前的“坎”是该标准中一项有关“正面报道”的规定。根据《试行标准》有关规定,在高级记者、编辑职称评定能力条件栏中,悄然增添了一项内容,“每年在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刊播正面宣传报道安徽的稿件不少于三篇,其中专职从事向中央主要新闻媒体供稿的,每年不少于30篇。”“中央主要媒体”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五家。除了增加明确的量化指标外,文件附则中还制定了相应的处罚规定,在“在新闻报道中出现严重导向错误,除取消当年申报资格外,在以后两年内不得申报”。

该标准的出台难住了许多如李欣这样在基层党报工作了十余年的老记者。更有受访者认为,“地方报纸首要任务是为地方服务,而向上投稿宣传安徽形象应是外宣部门的工作,”因此,《试行标准》对一般记者来说要求过严。更多的参评者则流露出疑惑:中央主流媒体除了这五家,其他的比如新华社下属的报纸,团中央下属的《中国青年报》,算不算?如果我的报道被中央电视台某读报栏目读了算不算?……类似的疑问还包括对正面报道的理解,一位擅长时评的新闻从业者问道,“有很多报道并不是正负截然对立的,比如话题之类的评论报道,怎么算”?

此次新颁布的试行标准是安徽省人事厅根据新形势,实施职称评审改革的试点工作之一。根据安徽省人事厅官员的解释,文件出台的背景是,国家关于新闻行业的职称评定标准还是1986年公布的,安徽省的相关标准也已颁布多年,目前的形势,“已经不能完全合乎中央反复强调的人才新战略和新要求”。这位官员表示,“我们不能等中央出了以后,地方再出,所以率先尝试”。他甚至慨言,作为主管部门,如果还坐守旧标准,就是行政不作为。新闻系列的试行标准于是应运而生,遵循的原则被这位官员概括为“松门槛,严能力”。该官员认为,“高级职称意味着在此岗位上有着更高的专业要求,同时也应成为行业榜样,作出更大贡献,如果连在中央媒体上发表文章都做不到,怎么能说是称职的高级”?至于参评者因为所在报社和具体工作的差异而出现的困难,他说,“改革必然要损害掉部分人的利益,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运用的主要理论:科学决策的原则(P185-187)、行政决策体制(P1915-192)

案例分析二: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响应大部制改革的要求,成都府南河治理结束了“五龙治水”的局面。

改革前,府南河分属几家管理:水利局管农村段,市容环卫局管河流下水道,市政公用局管河道,府南河管理办公室管府南河综合治理,国土局管地下水。新组建的市水务局将全市的防洪、水源、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用以及河道、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农村水电等所有涉水事务实行城乡统一管理,水务管理的一体化,结束了“多龙管水”的局面。通过统筹考虑城区防洪和环境用水,将原来当作“水害”放走的雨洪水进行科学调配,2005年利用雨洪水近2亿立方米,冲洗城区河道淤泥近10万立方米,有效地改善了城区河道水质。这之后,成都连续碰到大雨,而下穿隧道再没有被淹过。水务局一位老职工欣慰地说:“体制顺了,水都知道往哪儿流了。”

成都市实施“大部门体制”的成效还包括:撤消农牧局,设置农业委员会;撤消水利局,组建水务局;撤消交通局,组建交通委员会;撤消林业局和园林局,组建林业和园林局。改革也遇到了一些阻力和障碍。“职能整合的面越广,所触及的部门利益越多,受到的干扰就越大。”知情人士说,“一些部门把部门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不愿交出管钱、管审批的权限。”

部门整合,职能合并,相同的两三个部门合到一起,中层干部必然多了出来,而干部的调整和精简,也涉及许多人的根本利益。“宁伤感情不伤工作。”成都市领导态度坚决,只要利大于弊,就要坚决去做,不能因为干部的私利影响群众民生的改善。为使探索顺利进行,成都市把职能整合作为核心,将部门先合进来、工作开展起来。富余人员也没有简单地进行分流,而是人随职能走,在不突破编制的前提下,通过考核逐步消化;处级干部按照核定的职数,通过考核竞争上岗;局级干部年龄大的保留待遇退居二线,或调整充实到其它部门,纳入调整和分流的1100多人实现了平稳过渡。

运用的主要理论:行政改革的动因(P354-356)、行政改革的趋势(P359-363:效率和有效管理、分权和非集权化、引入市场机制)、行政改革的阻力(P351-354,主要是内部官僚集团的反对)

案例分析三:

2003年12月23日夜晚10点左右,中国石油总公司川东勘探公司位于重庆市开县高桥镇正在钻探的天然气井发生了特大井喷事故。由于救助不及时,井喷事故最终造成243人死亡,2142人中毒住院治疗,6万5千名当地居民被紧急疏散,各种经济损失高达6432万元。事后经国务院特大事故调查组专家的调查认定,这次井喷事故是一起严重责任事故

作为生产企业的中石油总公司所属钻探公司违规操作是导致井喷发生的最直接原因,该公司是本次事故的直接和主要责任者。然而,从事故的发生到灾民受灾是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其间应急处置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救灾抢险的成效。

首先,由于中国石油总公司为中央部属企业,其安全生产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纵向管理,因此中国石油总公司川东钻探公司在进入开县进行施工作业前,并没有与当地政府共同制定事故灾害预防规划,更没有共同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其次,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没有建立应急联络通道。事故发生后,矿方首先向其上级卞竹部门如川东钻探公司、四川石油管理局汇报,而近在咫尺的地方政府反而是在最后才得到井喷事故的消息。据开县政府的报告显示,县政府是在23时26分首次接到重庆市政府位班室和川东北矿区的通报的,此时距事发己一个半小时。县政府成立的先遣队在24日凌晨2时10分才到达高桥镇,下达了全面疏散命令,组织群众向3公单外撤离。此时,距发生井喷己过了4小时25分,很大程度上贻误了最佳的避难疏散和救灾抢险时机。面对高危企业的施工作业,地方政府过分依赖于生产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理,没有从政府灾害应急处理的角度建立相应的监测情报体系。以至于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全然不知,既不能及时地收集灾区的受灾情报,从而把握灾情,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救灾方案;又不能将政府所掌握的灾害情报和应急措施及时地传输给灾区民众。由于当地农村己取消了高音喇叭,多数农家又没有电话,因此无法得到通知,结果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再次,由于开县政府事先没有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在得知井喷发生后,并不知道应该如何组织救灾抢险。而在后来的救灾过程中,又因为没有相应的救灾设施,无法向灾民提供临时的安全避难场所、必要的防毒用具和紧急疏散用的交通工具。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虽然政府当晚即组织十部通知村民撤离,但因为没有防毒面具等专业工具,无法进入危险区域挨家挨户通知。灾民通过各种途径得知灾害情报后,大多惊慌失措,四处逃逸。这无形中增加了救灾抢险的难度。综上所述,生产企业违规操作,是造成这次井喷事故灾害的直接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但是,如果上述任何一个环节起到应有的作用,都会较大程度地减轻灾害的损失。(案例来源:滕五晓,公共安全管理中地方政府的责任及其作用,《社会科学》,2005年第12期)

运用的主要理论: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P81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模式,垂直管理模式,部属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间缺少沟通)、国家干预的原因

案例分析四:

巴西联邦共和国国土辽阔,面积有850多万平方公里,全境大部为丘陵、高原和低山。交通不发达,大部分道路为自然路,铁路总长仅2万余公里,沿海航道为许多地区之间惟一交通渠道。原先首都设在里约热内卢,它偏居东部海岸,远离内地。联邦政府的政令不能及时地顺利地传递到全国,尤其是边远地区。广大内地长期得不到开发。到本世纪40年代,巴西已开发的面积还不及总国土的23%,全国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对国防安全工作也极为不利。巴西政府再三研究,经过半个世纪的酝酿,1960年决定把首都由沿海迁往内地巴西利亚,以促进广大边远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亚马逊河地区的开发。首都设到巴西内地高原上,在此形成一个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既使国家政令和文化思潮得以就近向外传递,增强了边远地区的向心力,唤起开发落后地区的民族意识,又使以巴西利亚为中心,形成伸向全国重要城镇和边疆地区的交通网,带动了周围地区的开发和建设。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巴西利亚首都的兴建,确实大大促进了巴西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作用的发挥,促进了西部地区草原地带的开发,现在那里的谷物产量占全巴西的30%。

运用的主要理论:行政环境的概念(P29-27)、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P28-29)、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关系(P28-29)、里格斯的行政生态理论(P30)

《行政事务管理》案例分析

《行政事务管理》案例分析 日常工作 1、小王是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值班工作的秘书。2005年9月17日上午9时,他在值班时接到该县所属某乡人民政府办公室李主任的电话,李主任报告称,该乡某村二组刘某喂养的400只鸭子突然死亡,怀疑是禽流感所致,李主任说乡政府正在采取相应的措施,要求县人民政府紧急支援。值班秘书小王接到李主任关于该乡某村发生的疑似禽流感事件的电话后,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2、有人认为,现在讲分层负责,各部门的责、权、利都捆在一起,叫责任承包。如果协调中出现为顾全大局必须牺牲局部利益的情况,“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不如改为“利益补偿”原则,这种提法更明确,针对性更强。局部利益“堤外损失堤内补”,全局利益也因整体效益的提高而获得更大的利益,双方都有好处。而提“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补偿”只是一种可以考虑的方法,地位不醒目,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也不利于在新形式下开展协调工作。你认为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3、某公司总经理告诉秘书小王,今天上午要集中精力写一份重要的报告,不希望被任何事情所打扰。但不久,来了一位陌生人,说要向总经理推荐他们的一种新产品。小王告诉他,今天总经理不在公司。谁知恰巧这时总经理打开房门,要小王进总经理办公室给他找一份文件。此情形令小王非常尴尬,只好解释今天总经理工作特别忙,不接待任何来访。客人非常不高兴地离开了。请问,这件事小王怎样处置会更妥当一些? 并简要说明理由。 4、广州金桥公司李总经理拟于2003年5月15日至5月18日自广州赴北京会见美商安德森先生,然后经青岛考察市场后返回广州。请拟制一份要素完整、内容具体的李总经理的旅行日程表。 5、情景题:明天上午×市制药厂×副厂长来访,领导指示你把接待室整理一下,你将怎样做好这项工作? 6、情景题:总经理外出参加一次交谊活动,按要求草拟一份活动安排方案。 信息工作 1、我国南方地区一到每年的七月份,便要投入到抗洪抢险的工作中去。某县政府新来的秘书小王在二月就将防汛材料提供给了领导,结果领导并没有对所提供的材料予以高度的重视。这使小王大惑不解。试从秘书信息工作的特点来分析问题出在何处。 2、某公司A秘书从媒体上获知我国数处发生森林大火的信息,预测我国木材、纸张将大幅涨价,便建议公司大批购进纸张库存起来,不久公司赢利10余万元。其后,他了解到在一次全国订货会上,传出机电产品从过去供不应求转到了供过于求的市场信息,于是建议公司加速销售库存机电产品,并对该类商品实行限购方针。此举使公司加速了资金周转,提高了经济效益。A秘书也被员工们称为“神算子”。请结合秘书的信息工作对以上案例作出评析。 3、仔细阅读所给材料,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卢主任的信息很及时,试从信息搜集、加工、处理方面设想下下卢主任此前信息

(行政管理)行政管理案例分析

第四部分案例分析题 1.【案例正文】为改变林业生产中长期形成的林木品种单一、林业生产率低的局面,B县人民政府专门发文,要求全县人民大搞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 为贯彻县政府的指示,该县林业局立即召开局长办公会议,专门讨论建设丰产林基地的问题,与会的三位局长经过简单讨论,一致决定在该县某区沿江村建设一块面积达200亩的“泡桐”速生林基地。 沿江村有一片200亩的荒滩,这片滩地由于地势低,地下水位高,土壤的碱性重,根本不适合泡桐树的生长。针对这种情况,在局长办公会议的决策形成后,林业局的林业助理工程师曾专门向局长进谏,要求局长取消这个决定。 可是局长却无视劝告,一意孤行,坚持实施原决策。于是,林业局便利用省里下拨的林业扶助款,一方面从邻省购树苗,另方面从沿江村召集劳动力,从而正式开始了基地建设。经过一个月的奋战,作为“样板林”的泡桐速生林基地建成。 然而,至第二年春天,该基地的泡桐树苗却发芽慢、长势弱。一到夏天,由于基地的地下水位迅速增高,树苗开始大面积枯黄,至年底,树苗已死亡了40%,而到第二年年底,该基地的树苗已全部死亡。 【问题分析】某县林业局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的决策为什么导致失败?该局领导对此是否要负责任? 2.【案例正文】A局办公室共有工作人员六人,其中正副主任各一人,干事四人。多年来,办公室主任老王一直主持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副主任老张平时与办公室其他四名干事一样从事一些具体工作。当办公室碰到一些较重要的事情时,一般总是由老王、老张两人商量后再布置下去。总的说来,办公室的工作在这几年里开展得比较顺利。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业务活动的开展,局办公室的工作任务日益增多。繁忙的工作常常使得四名干事精疲力尽。老王感到:长期这样干下去不是办法,大家的身体可能搞垮,工作质量也会受影响,按照编制,办公室还可以增加四名工作人员。于是,老王向局干部处提出了增加办公人员的要求。 不久,干部处在局技术处物色到了工程师老赵。老赵,40多岁,党员,长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勤恳踏实,任劳任怨,曾两次被评为市劳动模范。当局干部处征求有关同志对老赵的意见时,大家都觉得老赵政治素质好,技术上过硬,除了口头表达能力较差以及交际能力较弱外,没有其他明显的不足之处。干部处同志在多方听取群众的意见后,感到老赵符合干部“四化”条件,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于是上报局党委,经党委讨论同意,正式任命老赵为局办公室副主任。 老赵到任后,办公室主任老王即召集了办公室全体人员会议。老王在会上先介绍了老赵的情况,然后谈了自己对搞好办公室工作的三点意见:一、理顺办公室的工作关系。由他统筹整个办公室的工作,原由他分管的办公室的一部分工作现在移交给老赵分管。二、干事小李、小陆的工作要向老赵汇报,另外两名干事的工作要向老张汇报。如果工作中遇到问题,老赵或老张解决不了时,再请示老王。三、为了更好地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今后办公室的重大事情都由老王、老张、老赵三人共同商量决定,不搞一言堂。

行政管理案例

行政组织建设中机构改革的问题(为什么改、该怎么消除膨胀) 2001年4月4日,郑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就“馒头风波”做出如下决定: 一是撤销市区两级“馒头办”,由工商、卫生、质量监督等职能部门依法对馒头生产和销售管理工作进行管理,确保市民吃上放心馒头。 二是市“馒头办”未经物价部门批准擅自收取的每户企业1000元的公告宣传费,如数退还企业。对区级“馒头办”收取的各项费用,现成市内五区认真进行清退。 三是从“馒头风波”中吸取教训,举一反三,认真转变观念,查找纠正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做法,采取切实的措施,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不懈的努力,切实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首先,“馒头风波”暴露出地方政府职能的错位。一是管了不该管的事。馒头这种普通商品,遵从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市场价值规律来调节生产和销售。作为政府,应该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办事,应该交由工商、卫生、质量监督等微观经济管理部门承担管理的职能。二是政府部门还在用“管、卡、压”的老套办法对待企业,没有转到为企业服务的职能上来。 其次,“馒头风波”暴露出政府部门利益之争。政府微观规制是必要的,可以纠正个体市场主体的不规范行为和违反公共利益的行为。但是,政府的微观规制是非营利性的,不能滋生寻租行为 行政组织改革的必要性 行政组织改革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必然性和必要性。 1.行政组织改革是适应社会发展规律,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是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要求。行政组织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关系的改革和完善,必然要求行政组织也随之调整和改革,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 2行政组织改革是消除行政组织自身的种种弊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途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干预的加强,各国政府的行政职能和管理范围不断扩大,行政机构和人员编制日益增加。政府机构的剧增导致了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公共开支重不堪负、行政效率低下等弊端。为了摆脱政府的财政危机、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西方各国政府都积极地推进改革,行政组织改革成为了世界性的热潮。就我国的情况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的政府行政组织,极大地阻碍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国民经济市场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政企不分,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能形成科学决策的投资体制,容易造成责任不清和决策失误,难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许多本来应该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或者通过社会中介组织来解决的问题,也是通过设立政府机构来管理,把过多的社会责任和事务矛盾集中在政府身上;政府机构重叠庞大、人浮于事的现象严重,不仅滋生官僚主义,助长了贪污腐败和不正之风,也给国家财政造成了沉重负担。面对这些弊端,只有进行行政组织改革,才能兴利除弊,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组织体系。 就我国的情况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的政府行政组织,极大地阻碍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国民经济市场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政企不分,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能形成科学决策的投资体制,容易造成责任不清和决策失误,难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 (1)作为政府调控社会经济重要杠杆的行政审批权,长期以来保持着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运转形态,在市场经济下表现出严重的弊端:政府机构职能错位,办事效率低下,吃拿卡要屡禁不止。国务院于2002年11月作出决定,取消789项行政审批。这次取消的789项行政审批项目,涉及国务院56个部门和单位。其中涉及经济管理事务的560项,涉及社会管理事务的167项,涉及行政管理事务及其他方面事务的62项;依据行政法规设定的81项,依据国务院文件设定的88项,依据部门规章设定的279项,依据部门文件设定的303项,依据部门内设机构文件设定的38项。国务院决定要求,各部门、各地区要研究并及时处理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认真做好有关工作的后续监管和衔接,防止出现管理脱节。要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建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要求,进一步改变政府职能,继续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政府机构改革、实行政务公开和“收支两条线”管理以及其他有关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 1、在政府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中,行政审批属于() A.供应工具 B.补贴工具 C.生产工具 D.管制工具 2、国务院对行政审批改革特别提出的原则为() A.自由、放权、合法、合理、公平 B.自由、放权、经济、效能、监督 C.合法、合理、经济、公平、责任 D.合法、合理、效能、责任、监督 3、行政审批所面对的相对人主要是() A.政府主体 B.社会主体 C.文化主体 D.市场主体 4、行政审批要解决的是() A.政府准入问题 B.社会准入问题 C.市场准入问题 D.法律准入问题 (2)南京市2004年底开展的“万人评议机关”活动结果揭晓。根据群众评议,社会各界对该市市级机关作风建设的满意率和比较满意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在评议中处于末位的三个机关单位主要负责人被进行了“诫勉谈话”。这是南京市第四次开展万人规模的群众评议机关作风活动。在二00一年底进行的首次万人评议中,南京市对排名“末位”的两名局长进行了免职处理,对另外三名局长进行“诫勉谈话”,此举曾在全国引起了强烈震动。此后,该市每年年底都开展一次这样的评议活动。较之以往,此次评议充实了一些新的措施,其中包括:建立评议人信息库;改进评议人的选取办法,除市级领导干部外,全部采用随机抽样的办法产生;《评议表》的发放改变以往直接发放和回收的单一方式,采取直接发放和回收、邮寄发放和回收、委托发放和回收三种方式,增强了随机性;在“中国南京”等网站以及当地报纸上开辟评议专栏,使更多的群众有机会同步参与评议活动。据介绍,此次评议共发出《评议表》一万二千五百九十一份,回收一万二千0九十九份。评议结果表明,有近四成评议人对南京市机关作风表示满意,比较满意的超过百分之五十八,满意度与上年相比保持相对稳定。而在评议人所提的三千二百五十条具体意见中,表扬意见超过一半第一次占了多数。 思考题: 1、在传统的公共行政范式下,科层制公共组织的绩效评价关注的是() A.人 B.事 C.过程 D.结果 2、案例中的绩效评估指标为() A.财务角度 B.顾客角度 C.内部业务角度 D.创新和学习角度 3、案例中的绩效评估体系属于() A.政府主导型 B.社会主导型 C.市场主导型 D.部门主导型 4、在组织的绩效管理中,其核心环节为() A.目标分析 B.目标设计 C.绩效评估 D.绩效反馈 (3)实行政务公开,是现代公共行政改革的潮流和基本趋势。1988年,河北省藁城市在全国首创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结果、接受群众监督,河北省海兴县在学习藁城市经验的基础上,在内容和形式上逐步趋向规范化。中央纪委专门就藁城市、海兴县的经验发了通报,进行推广,一些省区市纷纷在本地加以推广。十三届四中全会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后,推行政务公开提上了议事日程。1996年中央纪委明确提出,要实行政务公开制度。1997年中央纪委再次提出要继续推行政务公开制度。此后,政务公开逐步进入推广阶段。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对推行政务公开提出了明确要求。十五大报告指出:“城乡基层政权机关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都要健全民主选举制度,实行政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1、仰忠街专业市场是否撤销 某市东山原永汉南街道办事处辖内的仰忠街,现已成为专营精品饰物的专业街(市场),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原为居民家,现已改成店铺),有300多个体户,近3000多从业人员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每年为家家创税约五百多万元,上缴工商管理费近百万元,永汉南街道办事处在仰忠街获得的综合效益也达一百多万元。仰忠街在全国各地乃至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小有名气。但是,由于仰忠街市场是在道路两边占道搭建铺位安置待业青年就业而逐步发展形成的,造成了违章占道经营,堵塞消防过道,群众行路困难,火灾隐患突出,卫生保洁差等问题。因此仰忠街又成了群众投诉多的热点问题,引起了人大代表关注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 此时,恰逢此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迎检”,仰忠街的问题自然成了有关部门领导的一块“心病”。因此,由区城管办牵头,召开了公安、工商、城管、街道等部门的联席会议,研究是撤销仰忠街精品专业市场的问题。东山区某副区长、区城管办主任、永汉南街道办事处主任在联席会上发表了不同意见。区城管办主任、区公安局提出要撤销市场,街道办事处主任、区工商局提出可以不撤销或暂时不撤销,某副区长听了两方意见后发了言。 问题: 1.如果你是区城管办主任,请你说明撤销市场的理由。 2.如果你是永汉南街道办事处主任,请你说明不撤销市场的理由。 3.如果你是某副区长,面对双方不同意见,你会怎样决策?并说明决策理由。 答案要点: 1,撤销理由脏乱差,难管理,与城管办职能联系起来,安全隐患,不符合城市建设影响市容等等 2,街道办事处主要与安置待业青年,每年纳税,形成了特定民俗与经济辐射圈等等 3,这个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你偏向哪边都有理,但是倘若是我,就下令分区关闭,停业整顿,拨专项财政款修葺道路,完善消防与卫生措施。一方面不影响市场的整体运营,毕竟创收比例不容忽视,另一方面逐步改善市场的相关措施与建设,把重大安全隐患扼杀,也为城市建设与美化添砖加瓦 案例2 2007年,一场“菜谱审批”风波把某市物价局推向了舆论的焦点。这个局出台了一则《关于规范餐饮业菜谱制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强制规定,该市餐饮业经营者都必须启用所谓的新式菜谱;菜谱必须经该局监制,如果是自行制作,则必须经该局审批后方可使用。否则,将予以相应的处罚。当地某餐馆在《意见》出台后,仍坚持使用既不是

《行政管理学》案例分析

《行政管理学》案例分析 1、食品安全监管:“六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 人民网2009年2月27日消息:[案例]多部门的食品监管——为何几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由于食品安全的特点,涉及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等多个环节,对食品的监管由多个部门执行,交叉管理的现象层出不穷。 试运用有关行政学理论来分析,为什么“六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 “六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说明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的严重问题:政府行政部门齐抓不管,多头管理,却责任不清、权限不明。这就造成“比较好管的,或者有一定好处的,有一定权力的,大家抢着管”。而责任大、问题多、难管理的,彼此相互推诿,没有主要部门管理。在多个部门管理,却又互相推诿责任的食品安全监管中,本质上是部门利益在阻碍高效的监管体制。按照公共选择理论,公共机构也具有追求经济利益的动机。监管机构会选择性地执行对机构利益最大化的措施,按照部门利益来衡量监管环节。 解决“多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的难题必须加强食品安全的立法,明确责任。通过立法明确食品监管机构的责任分工、权限划分,并统一监管标准。通过立法强化企业食品安全责任,明确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在食品安全监管执行上,必须克服政出多门,都管却管不好的现象,监管主体和主要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必须清晰和明确。 同时,还必须建立部门的责任制度,即问责制,严格执法。 食品安全监管的低效反映出了行政机构的多头管理、职责重叠、权利交叉的弊端。必须订立明确的法律规定、划分职权、严格执法。 2、“大部门体制”改革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2007年出现的中国出口商品在欧美遭遇查封和质量起诉的一系事件表明,我国现有政府体制在新的对外开放条件下遇到了新的挑战,分头行使同类性质职能的政府部门(海关、边检、出入境检疫检验、商务部、农业部、质检总局)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未能迅速作出一致反应。

行政案例分析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行政案例分析》复习题 一、判断题 1、“思想库”一词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用以指称当时军事人员和文职专家聚集在一起制定战争计划及其他军事战略的安宁环境。() A. 错误 B. 正确 2、三峡工程占地的行政执行是我国公用设施占地行政执行成功的范例。这一范例对于解决我国当前由于经济发展而引起的土地利益冲突具有可贵的借鉴意义。因此,土地征用的行政执行必须进行周密的规划、必须讲究方法、必须依法执行、必须以沟通为先。() A. 错误 B. 正确 3、“谁不顾嘉禾的面子,谁就被摘帽子”;“谁工作捅不开面子,谁就要换位子”;“谁影响嘉禾一阵子,我就影响他一辈子”。这是2004年,湖南省嘉禾县县委、县政府为实施一个以商业营业用房为主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讲话。这段讲话充分显示出长期以来,我国行政强制领域存在滥用行政强制权力,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利益的现状。() A. 错误 B. 正确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从酝酿到出台经历了整整12年时间,走过了一条并不轻松的道路。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正处于转型期,各种利益组合面临重新调整。处于安全意识,众多群体都担心在调整中失去已有的既得利益,从而反倒使这部早该现身的法律却千呼万唤仍遮面不出。() A. 错误 B. 正确 5、英国执行局的建立,优化了英国中央政府的结构,为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A. 错误 B. 正确 6. 决策概念最早见诸我国先秦古籍《韩非子》中,其含义是指决定某种策略或计谋。() A. 错误 B. 正确

7. 决策理论的研究是工业革命以后伴随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始发的。1930年,法国管理学家巴纳德在《经理的功能》一书中提出了决策概念。() A. 错误 B. 正确 8. 非程序化决策是对重复出现的、有一定常规可循的问题的决策。() A. 错误 B. 正确 9. 电动自行车事件中,在电动自行车的禁与不禁、标准如何确定之间,不仅涉及行政决策直接指向的电动自行车的购买者和使用者的利益,而且涉及电动自行车及相关产业的生产者、销售者以及竞业者的利益;不仅关系到交通发展战略,而且关系到广大居民选择出行方式的自由。因此,行政机关在面对如此复杂的利益关系做出相关决策时,要吸收多元主体参与决策。() A. 错误 B. 正确 10. 九江垃圾处理场缺变新污染源的案例中,首先要反思的是此项目的行政决策没有按科学的程序进行。相关决策行为人采取的是“先决策,后论证”的决策程序,对垃圾场项目的整体考虑未经严密的论证,而是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城市的政绩热情下做出的。() A. 错误 B. 正确 二、名词解释 1、职位 2、行政指挥 3、行政改革 4、综合分析法 5、行政领导者的职责 6 、行政协调 7、行政监督 8、行政文化

行政管理学案例分析

第一章案例分析 人间奇迹:"阿波罗”登月 1969年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州东海岸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宇航中心发射场上气氛异常紧张。一枚36层楼高的巨型火箭庄严地耸立云天,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柯林斯等3名宇航员早已在火箭顶部的”阿波罗"号飞船的指令舱内落坐,正焦急地等待着那开始人类第一次登月飞行时刻的到来。 一切准备就绪,电子计算机发出"点火"信号,”土星-V”第一级火箭的五台发动机发出隆隆的轰响,喷吐出了巨大的火焰,3000多吨重的庞然大物腾空而起,大约10秒之后,5公里外看台上的人们感到有强烈的震波.12分钟之后,第三级火箭把飞船送入地球轨道。当飞船在地球轨道上运行时,经过对飞船作了检查和调整之后,第三级火箭重新启动,将飞船加速到第二宇宙速度,于。”阿波罗"逸出地球轨道,奔向月球. 1969年7月21日,格林威治时间3时51分,"阿波罗"号飞抵月球,指令长阿姆斯特朗小心地爬出舱门,先在5米高的小平台上停了几分钟,然后他伸出左脚,慢慢地走下扶梯:4时零7分,他用左脚疑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月面,接着,他又挪动右脚,终于站到了月球之上,他是有幸登上月球的第一个人类. 据知,"阿波罗"登月计划是美国总统肯尼迪于1961的提出的。他请他的科学顾问就这样一项计划的可行性提供咨询。经过详细地调查研究之后,科学的回答是:从设计、制造、发射到回收等阶段看,在工程技术上是没有问题的,都是已有的科学技术所能达到的,但是问题可能出在管理上。 事实上,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为实施这项人类史上空前宏大的计划,须动员2万多家工厂,120所大学参加,参与此项计划的人数多达400万,要生产300多万个零部件,共耗资250亿美元,该计划的每一个主要步骤都得经过周密的计算,而每一个主要步骤又都需要次级计划和第三级计划的支持和配合,显然,这些人力、物力、财力都需要周密地组织与协调,为按部就班地顺利完成设计、制造、发射、回收等各个程序,必须进行精确无误的控制,倘有某一个环节出现一个哪怕极微小的差错,都可能给整个计划带来无可挽回的后果,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机构进行强有力的领导. 然而,无论人们是怎样地担心可能出现的可怕后果,计划终究是实现了-—月球上有了人类的足迹。 讨论思考题: 1.据认为,从技术实力来看,”阿波罗"计划所需要的一切零部件,日本均能创造,那么为什么日本人没有把人推上月球呢? 2.您从”阿波罗”登月飞行计划的实现受到哪些启示? 案例分析参考要点 1、科技和管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助推器.这两大助推器就象鸟的两翼,推动着社会快速发展,推动国家不断创造奇迹.本案例中,日本的技术力量虽然达到了人类登月的水平,但日本的管理水平在当时远远达不到组织这么宏大的高科技攻关和使之协调运行的水平。而美国,不但技术水平达到了登月的水平,管理理论中的管理过程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等较典型的管理学派都产生于美国,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诞生于美国。美国的企业管理和行政管理水平都居世界领先地位,行政管理水平、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有机结合,使美国创造了人类登上月球的奇迹。 2.管理也是先进的生产力.人类社会的重大创新和突破都离不开政府的作用。因此,必须重视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 概述: 行政管理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础,在政府和组织管理中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行政管理案例分析是通过具体的案例来研究行政管理的各 个方面,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探讨优化管理方法。本文将通过分析某 个行政管理案例,深入探讨行政管理的关键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为实 际工作中的行政管理提供参考。 案例背景: 某市政府部门负责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管理。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公共交通系统面临许多问题,包括车辆拥堵、乘客滞留等。市政府高 度关注这些问题,决定采取行政管理措施来改善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 效率。 案例分析: 1. 问题诊断 经过调查研究,市政府发现公共交通系统存在以下问题: a. 车辆拥堵:由于车辆数量不断增加,交通流量大幅度增加,导致 道路拥堵现象频发。 b. 乘客滞留:由于车辆拥堵,乘客经常遭遇车辆延误,导致滞留在 站点,影响到正常的出行。 2. 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市政府制定了以下解决方案: a. 优化路线规划:通过对公共交通线路进行优化调整,减少交通拥堵现象,提高整体运行效率。 b. 增加交通信号灯数量:合理增加交通信号灯的数量,使车辆能够更顺畅地通过道路,减少交通阻塞。 c. 引入新技术:引入智能交通控制系统,通过实时监控交通流量,及时调整信号灯配时方案,提高交通效率。 d. 提供多样化的交通方式:推广步行、骑行和共享单车等便捷的出行方式,分散交通压力,减少车辆拥堵。 3. 案例评估 通过以上解决方案的实施,市政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a. 交通拥堵现象减少:优化路线规划和增加交通信号灯数量,有效减少了车辆拥堵的情况。 b. 出行效率提高:引入新技术,加强交通流量的监控和控制,使得乘客能够更快速地到达目的地。 c. 多样化交通方式得到推广:步行、骑行和共享单车等交通方式得到普及,减少对公共交通系统的依赖,分散交通压力。 结论: 通过本案例分析可以看出,行政管理在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市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并通过合理规划和技术手段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一:XX市交通拥堵治理 背景介绍 XX市作为中国的大城市之一,人口众多、车辆密集,交通拥堵问题非常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市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行政管理措施。 措施一:交通信号灯优化 市政府通过对交通信号灯进行优化调整,提高信号灯的配时方案,以减少红绿灯等待时间,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措施二:公共交通推广 为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市政府推出了公交补贴政策和地铁优惠措施。通过降低公交票价和地铁费用,吸引私家车主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道路上的私家车数量。 措施三:限制汽车增量 针对汽车数量快速增长导致道路拥堵的问题,市政府实行了限制汽车增量的措施。通过发放个人汽车牌照摇号许可证,并设定每月摇号指标,限制私家车新增。

经过以上措施的实施,XX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交通信号灯优化使道路通行更加流畅,公共交通推广增加了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的意识,限制汽车增量减少了私家车数量。 案例二:XX省环保治理 背景介绍 由于快速工业化进程和人口的增长,XX省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改善环境质量,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政管理措施。 措施一: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标准 省政府制定了严格的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标准,并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进行整改或关闭。通过规范企业排放行为,减少污染物排放达到降低环境污染目标。措施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针对农村地区存在的垃圾随意倾倒现象,省政府建设垃圾处理中心,并推行分类收集和处理制度。通过建设中心和提供相应设施,有效解决农村地区生活垃圾问题。 措施三:生态保护区建设 为保护珍稀物种和重要自然生态环境,省政府划定了生态保护区,并禁止任何开发性活动。通过划定保护区范围并加强监管,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为了控制压缩不断膨胀的会议开支,A省省委、省政府决定严格会议审批手续,严格控制庆功、表彰大会,并明确规定:会议要按标准的会期、规模和会议经费预算严格执行,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准借机举办宴会或游出玩水,不准到旅游区和高级宾馆召开会议,不准提高会议伙食补贴和标准,不准向会议出席人员收取会务费,搞会议费自理,不准把超规定的开支转嫁给基层单位。省委、省政府的规定公布后,在短短的几个月内,A省的会议开支大大压缩。请针对以上案例回答: 1、省委、省政府的规定迅速获得成效的原因何在? 2、本案例有哪些有益启示? 答:1、原因在于:(1)领导重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正因为该省领导对“会议猛增”的危害性及“勤俭节约”的重要性有比较明确而统一的认识,故能采取得力的措施。(2)制度健全。该省政府、省委为控制会费增长,避免会议成灾,制定了一系列具体而明确的规章制度。(3)贯彻得力。为保证规章制度的顺利贯彻,该省省委、省政府还明确要求各单位严格会议审批手续。凡违反规章要求的会议开支,各单位的财务人员可拒绝报销,对于严重违规者还要给予纪律处分。 2、案例说明,解决会海问题,关键是领导重视,财务制度健全,措施具体得力。 正在走下坡路的城市 20世纪80~90年代期间,山特罗市经历了几场痛苦的工厂倒闭。这座老工业城市的路也快要走到了尽头。更糟糕的是,很多居民都离开了这个“灰尘地带”直奔“阳光地带”,这进一步地减少了本市的税源。为了应对这一艰难时世,山特罗市的选民们选举了一位许诺要改变这座城市的新市长—南希•马丁。她将首先对政府计划进行削减,并准备将政府的服务项目承包出去。尽管她遭到了公共雇员工会的反对,但她还是决心要尽快地推出她的计划,并准备从城市垃圾收集开始。马丁的一个竞选承诺是将市政服务私营化:将公共服务承包给那些替政府完成服务的公司,这种手段被广泛使用,因为无论纳税人还是改革者都支持将臃肿而又低效的官僚机构的高额开支削减下来,以解决公共规划和服务的价格与质量问题。 根据公共服务中出现的问题,你认为可以由个人或团体组成私营化工作组吗?应依据什么标准?依据的原则是什么? 答:(1)个人或团体可以组成私营化工作组,将部分市政服务私营化,替政府完成服务。 (2)标准: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及基础服务,但这种提供不限于直接提供,可组织私人部门提供。基础服务方面,政府应该在法规制度、政策安排方面有所作为。 (3)有效地将臃肿而又低效的官僚机构高额开支削减下来,同时引进竞争机制,在服务质量提高和服务价格方面展开竞争,有利于政府实现自身职能。 98年6月中旬以来,我国福建、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区遇到了严重的洪水灾害。长江流域发生了自1952年以来又一次全流性大洪水,已经出现七次洪峰。松花江流域嫩江出现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 在这次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奋战。广大干部和共产党员身先士卒、模范带头,全国军民万众一心、风鱼同舟。这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但是。在这抗洪抢险的关键时刻,广东省恩平市人事局局长黄汉良,却临阵脱逃,用公车急速携带全

(新平台)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管理学#》期末大作业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管理学#》期末大作业参考答案 考核形式:案例分析 考核内容: 案例:我国多数城市开展“公厕革命”试点工作,以“服务百姓、便民利民”为宗旨,如广州市天河区试点“公厕革命”,免费提供手纸、洗手液,但和上海、北京、苏州等地一些实施免费手纸的公厕一样,出现了手纸浪费和偷盗的现象。“每次如厕使用的卷筒纸长度为1.6米”,造成极大浪费。对此人们议论纷纷,寻因“公厕革命”、“免费手纸”推行之路为何如此步履艰难,从而寻找良策。 考核要求:三个问题均需要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如果不能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最多只能得到60分。 请结合前11章的相关理论并结合案例分析: 1.公共舆论将此现象的矛头指向“国民素质低下”是否合适?(30分) 2.公共管理部门的管理是否规范、科学、方式是否单一?(30分) 3.政府公共管理能力是否需要加强?公共管理方式方法如何转型?(40分) 参考答案: 1.显然不是发达国家国民素质比中国人高。而是在公共服务继续推广的前提下,通过行政管理手段的科学化与制度化制约了国民消耗欲,通过细节化制度化公共管理倒逼国民自我约束,渗透教育,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氛围,达到双赢。 2.导致“公厕革命”“免费手纸”推行之路步履艰难的原因 第一,“公厕使用规定”“手纸限额”等制度并不完善,缺乏科学性。“公厕革命”的定位是一项便民利民的措施,但规定实施后却没有相应配套的制度来指导国民使用公厕。随意使用、恶意浪费甚至盗窃现象随之而来。 第二,政府公共管理能力有待改进,缺乏创新性,细节化不足。公共管理灵活性不足,没有做好事前调研和反复论证,应从市民使用习惯入手,人性化管理,创新管理手段。 第三,国民素质、公共参与意识需加强。当下社会存在很多人对待公共服务,有占便宜的消耗欲与占有欲,没有养成“适量使用”、“文明使用”的习惯。

行政管理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微博问政 选案背景: 2010年2月,广东省开放我国首批公安微博群,这实际是微博问政的首次尝试。此后,随着各地区的公安微博在2010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广大网民通过这种形式与公安机关零距离接触,不仅起到了问政的监督效力,而且大大“亲民”,使不少案件快速侦破。。 选案理由: 微博现已渗入我们生活,运用微博的便捷性、原创性,“中国网事”和“新华视点”两个微博实况微播“两会”,信息传播与互动的速度与频率更快更有效。目前我国有几个大的门户网站已经开通了微博,而新浪微博在“两会”微博中更“给力”,两会紧跟社会潮流,社会流行总会在两会上得到体现,代表委员们总能敏锐地把握到社会最流行的沟通方式,将其应用到参政议政中。 案件经过: 2010年2月,广东省开放我国首批公安微博群,这实际是微博问政的首次尝试。此后,济南、河北公安微博群相继浮出水面,2010年8月1日,北京公安“平安北京”正式开通官方微博后,20日内访问量突破210万人次,随着各地区的公安微博在2010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广大网民通过这种形式与公安机关零距离接触,不仅起到了问政的监督效力,而且大大“亲民”,使不少案件快速侦破。一条“悬赏寻尸全城通缉”的消息曾出现在“厦门警方在线”的微博里,引起了网民的极大关注,正是通过微博、通过网民提供的线索,警方将犯罪嫌疑人成功抓获。 反映公共管理中的问题: 首先,要处理政府与人民的关系,密切政府与群众的联系,必须进行有效的行政沟通。行政沟通是行政组织之间、行政组织与外部环境及社会大众之间的一种信息交流;通过有效的行政沟通,行政组织内部可以减少内耗与矛盾,提高行政管理活动的效率,而且可以及时为行政决策、执行、监督等提供大量信息,提高行政管理的质量。微博问政是做好行政沟通的有益尝试,它对于搞好行政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为群众排忧解难。第二,加强信息反馈,群众能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传递信息。第三,接受群众监督,完善和改进政府部门的工作。 同时,“微博问政”作为一种政社互动的新型模式,相比较于传统的问政方式,有其多元化的优势。 第一,拉近政社距离,开启政社互动。网络的普及,微博的盛行,让普通公众能够利用微博这种信息沟通工具自由地道出个人心声。“微博问政”更是让政社距离缩小,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普通公众拉到一个平台对话,实现了政社互动。 第二,加速信息发布,缓解舆论压力。只有加速政府信息发布,才能实现良好的政社沟通,创造优良的大众舆论环境,才能缓解舆论压力,实现政府与公众

公共行政学管理案例分析

公共行政学管理案例分析 公共行政学是现代管理学的分支之一,广义上是指政府机构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组织、指导和执行等活动,而狭义上则是指行政机关所进行的各种行政管理活动及其制度和规则的研究。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公共行政学管理的实践过程和效果。 案例描述: 某市环保局针对全市空气污染问题启动了一场大规模的空气质量排名活动,以激励企业减少污染排放,提高全市空气质量。该活动按照排名奖金制度,对于排名靠前的企业进行全额奖励,并对排名靠后的企业进行处罚。 分析: 1.政策设计 该活动切实考虑到了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采用排名奖金制度,兼顾激励和惩罚。该政策的设计决断了其能否有效地推动全市各个企业减少污染排放,提高全市空气质量。 2.政策宣传与推广 政策宣传与推广是政策实施的基础,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本案例中,环保局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政策,包括通过媒体发布通告、在各区举行各类宣传活动等。当企业对政策的认知、

理解和接受达到一定程度时,政策的实施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推进。 3.政策实施 政策实施的过程,包括政府部门的监管和全市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本案例中,环保局对排名靠前的企业进行全额奖励,进一步激励企业减少污染排放,提高全市空气质量;而对排名靠后的企业处罚则能够起到警示全市企业的效果。同时,政府对企业的排放情况进行监管,落实奖惩制度,确保整个政策的实施效果。 4.政策效果 政策效果是政策实施成果的体现。在本案例中,企业减少污染排放、提高全市空气质量,是政策带来的实际效果。 结论: 公共行政学管理是政治、经济、法律和其他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必须兼顾政策设计、政策宣传与推广、政策实施和政策效果等方面,才能够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本案例的成功实现,不仅注重了政策设计,更注重政策宣传和推广的力度,严格落实了政策实施和社会效应的监管。因此,公共管理者需要具备全面的知识技能,善于从中探寻、创新、推进、改进等,力求让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真正实现人民的利益最大化。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行政管理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工作。作为行政管理者,需要在工作中面对不同的问题和挑战,进行科学、严谨的分析和处理,保证行政管理工作的高效、优质和公正。下面,本文将以一起行政管理案例为例,通过分析、总结,探讨如何进行行政管理案例分析。 1.案例介绍 案例的主人公为某区域环保局,由于工作失误,导致当地的环境受到污染,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和抗议。在此背景下,环保局需要迅速采取措施,解决群众的问题,并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 针对该案例,我们可以采用SWOT分析法,对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2.1.strengths(优势) 某区域环保局在环境治理和保护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很好地开展相关工作。解决方案:在事件发生后,环保局要加强内部沟通和协作,充分发挥各方的专业能力,尽快制定出治理方案。 2.2.weaknesses(劣势) 环保局在职能履行中出现工作失误,导致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 解决方案:环保局要对事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深入调查,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及时向社会公开说明。 2.3.opportunities(机会) 该事件暴露出环保局的工作问题,对该局进行改革和加强监管能力,有利于提高职能履行的效率和质量。 解决方案:环保局应该认真总结此次事件,深入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工作机制和方式,提高有关工作的评价及监控机制,确保相关工作的高质量。 2.4.threats(威胁) 事件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强烈不满,如果环保局不能及时采取措施,仍然继续出现环境问题,将对其信誉和形象造成极大的损害。 解决方案:环保局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及时修复环境污染,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提高信息公开度,增强公众对其工作的信任和认可。 3.总结 本文通过对某区域环保局工作失误所引发的环境问题的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提出,行政管理者需要善于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问题的优势和劣势,抓住机遇,应对威胁,找出能够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同时,行政管理者还需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履行职责,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

行政管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政府不该当冤大头 问题: 1、政府应不应该为矿难买单? 2、政府在煤矿生产中应承担什么职能? 答案: 1、不应该。正如案例中所说,政府当“孝子”,埋单的钱是纳税人的钱,政府拿纳税人的钱当“孝子”,我想没有哪个纳税人会同意这样做。当然在抢险救援应急时,生命攸关,政府从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大局出发,毫不迟疑拿出资金是正确的,但这种“毫不迟疑”的同时,还应尽快冻结黑心矿主所有的银行账户,待到抢险救援结束核算经费后,由他们来承担这些经费才是公正合理的。 2、基本职能中的社会职能:维持社会秩序;保证人身安全和私人财产安全;社会保障、社会公平环境保护等。 3、运行职能中的协调职能:通过行政协调,理顺、沟通各方面的关系,减少、消除不必要的冲突和能量消耗,从而建立合理的分工合作、相互促进的联系,实现行政管理的目标。事与愿违 问题: 试用行政组织设置的原则分析该市政府在机构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你认为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答案: 实现行政组织的科学化必须遵循完整统一的原则,首先是行政组织的职能目标要完整统一。这就是说,行政组织建设时要实行目标归类,同类行政目标应归同一个行政机构承担。某市在设置城市建设管理机构时,恰恰违背了完整统一原则。同一城市建设职能目标设置了二个(三个)机构分别承担,相互扯皮、争功倭过在所难免。原本是想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结果事与愿违。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该市为了协调矛盾双方的关系而增设专门的城市建设办公室是错上加错,不仅不能消除矛盾,而且使矛盾更多更复杂。 解决的办法就是成立统一的城市建设管理机构。 回避 问题: 什么是公务员的回避制度?公务员应回避的亲属关系、回避类型有哪些?上述两案例所述属何种回避?他们是什么亲属关系? 答案: 公务员的回避制度是指为了防止公务员利用职权为亲属谋私而对其执行公务和任职所所限制的制度。 公务员应回避的亲属关系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和近姻亲关系。 公务员回避的类型有任职回避、公务回避和地区回避。 上述两案例所述都属任职回避,即国家公务员在担任某特定职务涉及应回避的亲属关系时,必须回避。既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首长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别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监察、审计、人事、财务等工作。其中,案例1 所述的回避双方是近姻亲关系;案例2所述的回避双方是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 本事强不过“人事”

行政案例分析

行政案例分析 《行政案例分析》期末考查 考查题型: 简答+论述(5-6题)+案例分析(2-3题) 1、行政管理案例的概念: 行政管理案例是对国家公共行政管理实践中的具体事实进行记录、采集、编辑和加工整理所形成的一系列规范化和逻辑化的信息资料。 2、行政案例的基本特征: 目的性、真实性、客观性、完整性、开放性、可读性。 3、行政案例教学的特征: (一)以行政管理“实例”为基本的教学内容 (二)以“分析”为其基本教学形式 (三)对管理实践的一种“模拟化”的解读模式 (四)综合性和创新性的专业教学方法 4、一个完整的案例应包括的基本信息要素: 主体、时间、地点、事件、原因、过程(6W) 5、我国改革开放后几次较大的行政改革: 先后经历了从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六次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1982年:打破领导终身制 回头看1982年的改革,其成功点不仅在于精兵简政。这次改革的深远影响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打破了领导职务终身制,二是根据邓小平提出的“四化”标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大批年轻知识分子走上领导岗位。 (2)1988年:提出转变政府职能 当1988年推动第二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时,我国改革的重心已由农村转向城市。 尽管由于后来复杂的原因,原定于1989年开展的地方机构改革暂缓进行。但其历史性贡献是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

关键”。直到现在,仍然是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 (3)1992年:围绕市场经济展开 1993年的第三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同样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如果说过去经济体制改革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到1992年终于“摸”到了这块“石头”,即邓小平南方谈话时强调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1998年:国务院精简半数人员 第四次政府改革始于1998年。这次改革精简力度很大,改革前国务院有40个组成部委,结果减少了11个。另一个突出特点是,行政管理从具体的工业经济管理中淡出。 除了国防科技工业和信息产业两个管理部门外,这次改革将其他直接管理工业的10个 部委都撤消了。同时,在国务院和省级政府机构,提出公务人员要减一半,国务院当时3.4万人减了1.7万人。 (5)2003年: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200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改革目标很明确,即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这次改革重大的历史进步,在于抓住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6)2008年:“大部制”迈开步伐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第6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十七届二中全会强调,要着眼于科学发展、改善民生,在大部门体制改革等方面迈出重要步伐。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领导多次强调,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改革开放。那么,下一步改革的关键在哪里?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进一步指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