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培养目标:培养思想素质好、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培养具有坚实的机电工程技术基础,掌握现代工业工程和系统管理等方面知识与技能,可在大中型制造企业、金融服务企业、政府机关等从事工程技术、质量管理、生产调度与控制、物流系统优化与设施规划等方面的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电工程基础与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现代工业工程师、质量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和自学能力锻炼,具有制造与服务管理、质量管理、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素质、知识和能力:

1、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理论联系实际、实干创新的精神和勤奋、团结协作的品质与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2、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运筹学、基础工业工程、技术经济学、生产与运作管理、质量管理、物流管理、人因工程等,具有较好的管理科学基础。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4、系统地掌握工业工程的支撑学科:工程技术(机械工程及信息工程)、管理工程和系统工程等学科的基础理论,注重学科的渗透与交融;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

5、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

国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达到大学生健康体质标准。

二、主干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机电工程。

三、核心课程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系统工程、技术经济学、工业工程、生产与运作管理、质量管理、设施规划与物流系统设计、人因工程、系统建模与仿真等。

四、主要实践性环节

主要包括电子电工实习、金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专业科研创新实践训练、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部分,共36周。

五、标准学制及授予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六、本专业培养方案主要特色

本专业培养方案重视学科理论基础培养,强化创新实践能力训练,以工业工程师执业资格培养为主要特色,主要培养具有坚实的机电工程技术基础,掌握现代工业工程和系统管理等方面知识与技能,从事制造与服务管理、质量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采用了大模块设计方案,即由“学科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任选课”组成。学科基础必修课包括机电工程类与经济管理类两大学科的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主要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专业任选课主要在于学生能力的拓展。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方面,采用了包括专业科研创新训练、工程实习(电子电工、

金工)、课程设计(生产计划与控制、专业综合)、毕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在内的实践教学体系。

七、有关说明

1、毕业总学分最低要求为194学分。其中理论教学2298学时,152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36周,36学分;素质拓展教育6学分。

2、各类选修课均应满足最低学分要求。其中,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要求达到4学分。

3、《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包含时政与国情省情教育,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统一组织实施。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安排16、16、32、4学时用于课外实践,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统一组织实施。

5、学生除获得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环节及素质拓展学分外,还必须达到大学生健康体质标准;第三、四学年各安排8学时,用于体育达标测试。

6、本方案是按照中等程度的学生四年的学习时间制订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安排选课计划。学有余力者,还可以辅修其他相关专业(方向)课程。

表1、工业工程专业2011版教学计划进程表(TableofTeachingSchedule)

课程类别Course Classi-fied

School

Code

课程名称

CourseName

Crs

Hrs

其中

Including考核

S/C

Exa.

各学期课内学时

HoursDistributioninaSemester

授Cur.

Exp.

Ope.

Pra.

1st

2nd

3rd

4th

5th

6th

7th

8th

公共必修课13

形势与政策

PositionandPolicy

2 32 32 C √√√√√√√1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

基础

Morals&Ethics&Fund

amentalsofLaw

3 48 32 16 C 32

1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TheoryofMarxism

3 48 32 16 S 32

1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

IntroductiontoMaoZ

edongThoughtsandTh

eoreticalSystemoft

heChineseCharacter

isticSocialism

6 96 64 32 S 64

1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SurveyofModernChin

eseHistory

2 32 28 4 S 28

10

体育1

PhysicalEducation(

1)

2 32 24 8 C 24

10

体育2

PhysicalEducation(

2)

2 3224 8 C 24

10

体育3

PhysicalEducation(

3)

2 3224 8 C 24

10

体育4

PhysicalEducation(

4)

2 3224 8 C 24

21

军事理论

MilitaryTheory

2 36 24 12 C 24

05

大学英语1

CollegeEnglish(1)

4 64 64 S 64

05

大学英语2

CollegeEnglish(2)

4 64 64 S 64

05

大学英语3

CollegeEnglish(3)

4 64 64 S 64

05

大学英语4

CollegeEnglish(4)

3 48 48 S 48

类别Course Classi-fied

School

Code

课程名称

CourseName

Crs

Hrs

S/C

Exa.

授Cur.

Exp.

Ope.

Pra.

1st

2nd

3rd

4th

5th

6th

7th

8th 04

计算机文化基础

IntroductiontoComp

uterTechnology

2 32 16 16 C 32

14

大学语文

Chinese

24 24 C 24

06

航空航天概论

IntroductiontoAero

nautics&Astronauti

cs

1 16 16 C 16

13

职业生涯规划

OccupationalPlanni

ng

1 2

2 12 10 C 12

13

就业指导

EmploymentGuidance

1 16 10 6 C 10

公共必修课合计770 594 16 160 180 168 116 136 10

学科基础必修课07

高等数学1

AdvancedMathematic

sI

6 96 96 S 96

03

工程制图A

EngineeringGraphic

s(A)

4 64 64 S 64

09

管理学原理A

Management(A)

348444S48

07

高等数学2

AdvancedMathematic

sII

6 96 96 S 96

08

大学物理B

CollegePhysicsI

6 96 96 S 96

08

物理实验A1

PhysicalExperiment

s(A1)

2 32 32 C 32

07

线性代数

LinearAlgebraIII

40 40 S 40

0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ProbabilityandMath

ematicsStatistic

3 48 48 S 48

09

会计学原理B

Accounting(B)

348408S48

09

统计学

Statistics

4 64 48 16 S 64 09

技术经济学

TechnologicalEcono

mics

2 32 32 S 32

类别Course Classi-fied

School

Code

课程名称

CourseName

Crs

Hrs

S/C

Exa.

授Cur.

Exp.

Ope.

Pra.

1st

2nd

3rd

4th

5th

6th

7th

8th 09

C语言B

CProgrammingLangua

ge(B)

4644024S64

09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PrincipleandApplic

ationofDatabase

4644816S64

08

电工技术

Electrotechnics

3 48 48 S 48

08

电工实验

ExperimentinElectr

icalEngineering

1 16 16 C 16

06

工程力学

TheoreticalMechani

cs

5 80 72 8 S 80

03

机械设计基础

MachineDesign

72 56 4 12 S 72

03

机械制造技术A

MechanicalManufact

uringTechnology(A)

56 48 8 S 56

03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ElementaryTechnolo

gyofExchangeabilit

yMeasurement

2 32 28 4 S 32

09

运筹学

OperationalResearc

h

4 64 56 8 S 64

09

管理信息系统B

ManagementInformat

ionSystems(B)

3 48 32 16 S 48

学科基础必修课合计75 1200 1016 148 36

专业必修课09

生产与运作管理

OperationsManageme

nt

4 64 48 16 S 64

09

工业工程A

FundamentalsofIndu

strialEngineering(

A)

3 48 40 8 S 48

09

质量管理

QualityManagement

3 48 40 8 C 48

09

设施规划与物流系统

设计

LogisticsManagemen

t

40 32 8 S 40

09

人因工程

HumanFactorsEngine

ering

2 32 28 4 C 32

类别Course Classi-fied

School

Code

课程名称

CourseName

Crs

Hrs

S/C

Exa.

授Cur.

Exp.

Ope.

Pra.

1st

2nd

3rd

4th

5th

6th

7th

8th

专业必修课合计

15 240 192 48

09

系统工程概论

IntroductiontoSyst

emEngineering

2 32 32 C 32

09

市场营销学B

Marketing(B)

23232C32

09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LogisticsandSupply

ChainManagement

40 32 8 C 40

09

管理沟通

ManagementCommunic

ation

2 32 32 C 32

09

管理创新思维

InnovationThinking

ofManagement

1 16 16 C 16

09

微观经济学B

Micro-Economics(B)

3 48 48 S 48

09

宏观经济学B

Macro-Economics(B)

2 32 32 S 32

09

信息存储与检索

InformationRetriev

alandAccess

2 32 16 16 C 32

09

系统建模与仿真

SystemModelingandS

imulation

3 48 40 8 C 48

09

人力资源管理A

HumanResourceManag

ement(A)

3 48 40 8 C 48

09

专业外语

SpecializedEnglish

2 32 32 C 32

09

知识管理

KnowledgeManagemen

t

2 32 32 C 32

09

客户关系管理

CustomerRelationsh

ipManagement

40 32 8 C 40

03

微机原理及应用

PrincipleandApplic

ationofMicrocomput

er

3 48 38 10 C 48

09

物流设施与设备

LogisticsFacilitie

sandEquipment

2 32 32 C 32

类别Course Classi-fied

School

Code

课程名称

CourseName

Crs

Hrs

S/C

Exa.

授Cur.

Exp.

Ope.

Pra.

1st

2nd

3rd

4th

5th

6th

7th

8th 09

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技

ElectronicCommerce

LogisticsInformati

onTechnology

2 32 32 C 32

09

企业资源计划

EnterpriseResource

Planning

348408C48

09

电子商务概论B

ElectronicCommerce

Conspectus(B)

40 32 8 C 40

09

项目管理

ProjectManagement

2 32 32 C 32

09

中国管理哲学

ChineseManagementP

hilosophy

2 32 32

C

32

03

现代设计方法

FundamentalsofMode

rnDesignTechnology

2 32 32 C 32

03

航空维修管理

AviationMaintenanc

eManagement

2 32 32 C 32

09

商务礼仪

BusinessEtiquette

1 16 16 C 16

专业任选课合计

(最低应修满学分)

712 634 66 4 8

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 4 80 80 C 2——7

表2、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InternshipandPracticalTraining)

注:[]表示寒、暑假进行,()表示学期内分散进行。

表3、课程体系及学时、学分分配

表4、各学期教学分配表

工业工程培养方案硕士

工业工程培养方案硕士 【原创版】 目录 一、工业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概述 二、工业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目标和要求 三、工业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学科设置与研究方向 四、工业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学制与学习年限 五、工业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毕业要求与实践应用 正文 一、工业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概述 工业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是针对工程领域内的工业工程方向所制定的 一种专业性学位培养方案。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我国工业领域对于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专门的工业工程知识,以及能够通过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二、工业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目标和要求 工业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人才。具体要求包括: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 2.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系统专门的工业工程知识,能够通过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3.具备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工业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学科设置与研究方向

工业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学科设置主要包括: 1.工程管理:包括工程项目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成本管理等。 2.工业工程:包括生产系统设计、生产过程优化、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 3.人因工程:包括人的工作能力、工作状况、工作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4.安全工程:包括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安全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 1.工业过程优化与控制:研究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优化与控制问题,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 2.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物流系统设计、物流过程优化、供应链管理等问题,提高物流效率与降低成本。 3.人因工程与安全管理:研究人与机器的协调、工作环境改善、安全管理等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与保障安全。 四、工业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学制与学习年限 工业工程硕士的学制为 2-3 年,具体学习年限根据学生的学术表现和研究进度而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和毕业论文的撰写,方可毕业。 五、工业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毕业要求与实践应用 工业工程硕士的毕业要求包括: 1.完成课程学习,取得规定的学分。 2.完成实践环节,包括实习、实验、工程项目实践等。 3.撰写毕业论文,通过论文答辩。 实践应用主要包括: 1.在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等单位从事工业工程相关的工作,如

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工业工程培养方案

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工业工程培养方案 提纲: 1. 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概述 2. 工业工程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培养目标的达成 3. 教学实践中的创新方法与技术应用 4. 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的促进 5. 教学成果评估与教学质量监控的措施 一、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概述 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教育部为推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和全国教育改革的需要,制定的一系列规范。该标准对于建设高品质、高水平的大学教育体系,具有重要影响。作为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标准,其应满足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师资队伍、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要求学校建设合理、设施完备、师资力量强大、教育质量高效和创新能力强。 二、工业工程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培养目标的达成 工业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专业,需要培养具备系统工程思维和综合管理能力的人才,能够满足工业和企业发展对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需求。为此,工业工程培养方案的设计需要满足工业工程学科的特点和需求。例如,重点培养学生的系统集成思维、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素质,同时引入国际化教育和实践教学,提供企业界的实践和培

训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工业工程的应用。 三、教学实践中的创新方法与技术应用 教学实践是工业工程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创新方法和技术应用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关键。例如,在工业工程教育中,采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实际工业生产过程,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有机会掌握具体的操作技能和全局的生产流程,促使学生的实践操作更加精熟。此外,在工业工程学习中,可以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等高科技手段,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四、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的促进 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优选出教育水平和专业能力强、丰富的工业实践经验、同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的教师,才能促进工业工程专业的发展。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应该包括质量教学者和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并重视引入国际化教育资源。同时,学术研究与多样化的培训机会也应该得到重视。 五、教学成果评估与教学质量监控的措施 教学成果评估和教学质量监控是保障工业工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评估教学成果能够反映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学质量监控应该通过符合国家教学质量标准的管理模式,促进工业工程专业的

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1. 介绍 工业工程是一种清晰的管理方法,其目的是提高组织和流程的效率,并使组织 更满足客户需求。这种方法通常涉及重复性的、复杂的、创新性的工作,并要求从整体上寻求改进的机会和方法。 为了向学生传授这种方法,工业工程专业需要实施相关的人才培养方案。本文 档将介绍一份基础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2. 培养目标 本方案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熟悉工业工程基本理论和方法论,掌握工业工程 实践技能,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在毕业后,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 •掌握各种工业工程工具和方法,能够对工厂进行工业工程分析和优化。 •具备分析、设计、计划、控制和优化生产流程的能力。 •熟悉现代工业信息技术,并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工业工程的实践。 •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的能力,能够有效地与其他部门和组织进行合作。 •具备自我学习和不断进步的能力。 3. 课程设置 3.1 工业工程基础 该课程主要介绍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方法、模型以及相关的管理和组织理论。 涵盖的主要内容包括: •工业工程基础概念 •工业工程方法和技术 •工业工程模型和工具 •工业工程管理和组织理论 3.2 工程设计与管理 该课程主要介绍工程设计和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包括产品设计、生产管理、供 应链管理、质量管理等内容。 涵盖的主要内容包括:

•产品设计和开发 •生产流程和生产管理 •供应链管理和物流 •质量管理和控制 3.3 工业信息技术 该课程主要介绍现代工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方法,包括生产计划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ERP系统等。 涵盖的主要内容包括: •生产计划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ERP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3.4 工程实践 该课程是本课程设置的实践环节,旨在让学生将之前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从而进一步掌握和提高自己的工业工程实践技能。 涵盖的主要内容包括: •生产场地实地考察 •能耗分析和节能措施设计 •生产流程分析和优化 •工业信息系统实践 4. 实践教学环节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工业工程实践环节,本方案在课程设置中设置了多项教学实践环节,包括: •工厂实地考察 •工业工程模拟案例分析 •工业信息技术模拟实践 •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导 5. 核心能力考核 为了确保学生达到预设的核心能力目标,本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方案还设立了核心能力考核环节。考核以学期为单位进行,主要考核学生的工业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考核方式包括:

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一、工业工程的起源及发展史 工业工程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它以现代工业化生产为背景,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现代工业工程是以大规模工业生产及社会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制造工程学、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学等学科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的工程学科。它是将人、设备、物料、信息和环境等生产系统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对工业等生产过程进行系统规划与设计、评价与创新,从而提高工业生产率和社会经济效益专门化的综合技术,且内容日益广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期,工业部门开始对工业工程有所认识,并逐步推广,因 1st 此培养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对我国来说很有必要。下面,从市场需求、大学精神和职业生涯规划导向三个角度,阐释了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了实现这三种模式的具体措施。 二、工业工程人才的作用 工业工程是一门工程技术与管理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工程领域,它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率为导向,采用系统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方法,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创新和决策等工作,使之成为更有效、更合理的综合化系统。随着中国工业的日益国际化,社会迫切需要一批既懂专业技术,又懂工程管理国际惯例和相关法律的高层次应用人才。如何开展与国外的合作,培养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才以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需要,已成为我国工业工程学科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 三、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工程技术基础、系统工程和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具有从事对生产系统、服务系统和管理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改善、和创新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近年来,工业工程专业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其培养方案能够培养具有系统工程思维、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本文将探讨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对学生的影响和发展前景。 一、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特点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有其独特的特点。首先,它强调跨学科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工业工程涉及多个领域,如管理学、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生需要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将其综合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中。 其次,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需要参与项目实践、实习和实训等活动,以便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培养方式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 最后,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强调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在现实工作中,工业工程师需要与各种不同背景和专业的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因此,专业培养方案通常会通过小组项目和交流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以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工作效率和绩效。 二、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优势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在真实环境下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培养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创新能力, 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 各种复杂和多样化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培养方式能 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使他们成为能够独立 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人才。 最后,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使 学生能够与不同背景和专业的人进行有效的合作和沟通。这种培养方 式能够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发 挥协同效应,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 三、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对学生的影响和发展前景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对学生的影响和发展前景是显著的。首先, 通过专业培养方案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工程技能和实践经验,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通常能够在制造、服务、物流、信息技术等领域找到就业机会。 其次,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了丰富的综合能力 和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变化。 这种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有望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业绩,进一步提高职 业发展的机会。 最后,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学习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终身学 习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工程思维和管理能力的培养,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工程专业理论与技术,懂得经济学、管理学以及系统工程理论,能够较为熟练的应用现代工业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对生产、服务与管理系统所提出的较为复杂的问题,进行分析、规划、设计、评价、控制与创新的高级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制造业、服务业、行政部门和其他各类企事业单位就业。 二、业务培养目标 工业工程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综合性很高的学科,该专业的专门人才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特别是要有较强的数学基础。 2、熟悉社会科学的一般知识。 3、初步掌握一门专门工程技术。 4、掌握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以便担负起企业生产、物流、 信息流等方面的规划与分析。 5、较好地掌握系统工程和信息技术方面的技术。 6、具有较为扎实的工业工程专门知识。 与上述知识结构相对应,该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主要为: 1、具有从事工业工程专业工作所必需的调查、分析、表达、写作、获 取信息和应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2、具有较强的工业工程意识,即成本和效率意识,问题和改革意识,

工作简化和标准化意识,全局和整体意识,以人为中心的意识。 3、具有对系统进行分析、咨询、优化与决策的初步能力。 4、具有对生产系统、服务和管理系统进行分析、规划、方案设计以及 解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等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获取、扩展新知识的能力。 6、具有较好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一定的美学修养。 三、主干学科 主干学科:管理学、机械工程、信息工程 四、主要课程 机械原理与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工艺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现代产品开发与设计、现代经济学、管理学原理、运筹学、工程经济、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工作研究、人因工程、物流工程、生产过程控制与管理、质量控制与可靠性 五、采用外语教材的课程 质量管理学、工程经济学 六、采用外语教学的课程 质量管理学、工程经济学 七、主要实践环节 金工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计算机应用与上机实践、课程实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工作研究与人因工程课程设计、物流工程课程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与管理课程设计。 八、修业年限

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工业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该专业2011年获教育部批准) 一、学科门类 (一)学科门类:工程管理 (二)专业名称:工业工程 (三)专业代码:110103 二、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热爱祖国,具有较高的道德文化修养,扎实的数学、物理、外语基础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现代机械工程的技术基础及专业技术以及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综合运用工程科学与管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服务于制造业企业、服务业、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 三、人才培养规格 (一)基本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 2、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综合素质高; 3、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外语基础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4、掌握工业工程专业所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 5、掌握工业工程专业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6、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的基本知识。 7、掌握文献检索等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的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8、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与创新意识。 (二)就业方向和职业岗位 毕业后就业方向:第一是面向相关制造业的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成为IE工程师或IE生产主管,这将是主要方向;第二面向物流企业,成为物流管理专员或物流管理主管;第三是面向企业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监督部门,成为企业管理、质量管理人员或流程咨询人员。本专业主要的职业岗位有如下几类: 1、工业工程技术专员或EI技术主管; 2、物流管理专员或物流管理主管;

3、企业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人员或流程咨询人员;

专业发展方向: 经过2-5年锻炼、提高和深造,能够独立承担与工业工程专业相关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并取得工业工程师、制造工程师、工艺工程师、系统工程师,质量工程师、物流工程师、管理咨询师等职业资格。 (三)专业技术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2、具备基本的工程素质,能够运用机械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解决简单产品的设计、工艺问题; 3、掌握工业工程学科必需的制造工程、管理工程和系统工程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外语应用能力; 4、能够灵活应用工业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解决工业企业生产管理的实际问题,并了解本专业的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四)毕业要求 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修满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德智体美达到毕业要求,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者,准予毕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四、能力分析及课程体系构建 随着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制造业发展迅速,但是粗放型经营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快节奏、高效率、高质量的市场需求,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由此企业开始重视采用诸如供应链管理、ERP和BPR等工业工程技术和方法。工业工程人才是既要了解产业技术,又要熟悉生产管理,并经过工业工程专业训练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在我国十分匮乏,急需加强培养。为此,学校的办学方针应紧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将学校的综合资源优势与产业需要紧密结合,最终实现学科建设服务于社会的和谐发展目标。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在工业工程的学科定位基础之上,强调以科学的教育思想观念为指导,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互相融合的发展方向,实行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宽专业口径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创造、创新和创业的“三创”教育,使毕业生变被动接受社会挑选为主动参与社会竞争,坚持以用人单位满意为最终质量标准。它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的原则;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原则;理论联系实际、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实施因材施教,注意个性发展的原则。因此专业建设应体现以机械制造技术为基础,以工业与系统工程理论为核心,

大学工业工程本科培养方案

大学工业工程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工业工程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的交叉学科,它以科学的方法和原理规划并优化生产系统 和服务系统的设计和运作。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现代工业工程设计、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 等方面知识,具有较高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工业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 1. 系统掌握工业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较强的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从事工程设计、系统规划、生产 优化和质量控制等工作。 3. 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复杂的工程项目中发挥领导和协调作用。 4. 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具备良好的职 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方案 1. 课程设置 (1)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数学课程;物理学、工程力学、材料 力学等物理课程;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等计算机课程;工程制图、工程设计等工程课程。 (2)专业课程:工业工程基础、生产系统工程、工业工程设计、企业管理概论、市场营 销与管理等专业课程。 (3)实践环节:实习、毕业设计、科研项目等实践环节。 2. 教学方法 (1)理论课程采用讲授、实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实践环节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习、毕业设计和科研项目 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工业工程的核心技术和方法。 3. 师资力量 本专业教师团队由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的教授、副教授和工程师组成, 他们将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技能和工程实践方面的指导和培养。 4. 实践环节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工业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科学技术与管理科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 如何设计、改进和管理工业运作系统,以提高生产效率、质量和安全性。 工业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工程经济学、生产和运作管理、工程统计学、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等,培养学生具备系统思维、问题解决和团 队合作的能力。下面是工业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 1.基础课程 2.专业核心课程 工业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工程经济学、生产和运作管理、工程统 计学、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等。这些课程将重点培养学生的系统 分析和优化能力,使其能够综合运用工程技术和管理知识,通过优化生产 过程和管理流程,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3.实践教学 工业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 力的重要环节。学生将参与到实际的工程项目中,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 析和模拟仿真等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实践教学将使学生迅速了解工 业运作系统的实际情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专业选修课程 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工业工程专业还设置了一系列专业 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与工业工程密切相关的课程,如工业工程设计、工业工程管理案例研究等。通过选修这些课程,学 生可以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在工业工程领域的专业素养。

5.实习实训 工业工程专业的实习实训是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学生将在实习岗位上进行实际工程操作和管理实践,通过亲身参与企业的 生产运作活动,了解企业的管理流程和运作模式。实习实训将提高学生的 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工业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6.毕业设计 工业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一个实 际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学生需要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运用所学的 理论和方法,提出解决方案并撰写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独立 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通过以上培养方案的学习,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系统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良好的沟通和团队 合作能力,工程实践的能力以及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工业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20701) 一、专业简介 青岛大学的工业工程本科专业于2007年获批,自2008年开始招生,青岛大学的工业工程专业设置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隶属于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始建于1981年,于2001年设立了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并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及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在全省同类专业中处于优势地位。 工业工程专业依托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建设了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教学科研能力强、富有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专业师资队伍,且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合理。本专业现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6名,具有博士学位者10名,占教师比例83.3%。工业工程专业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素质过硬、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管理人才为目标。近年来,本专业每年招生近60人,就业率均为95%以上,为社会经济各领域输送了一批高素质人才。从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本专业学生适应能力较强,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高。也有一部分毕业生选择了继续在国内外高校深造,其中不乏有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南京大学、东北大学等一流大学的工业工程专业,也有多名学生考上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外优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工业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学院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提高其对教学的支持水平。学院先后建成了工业工程、人因工程、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ERP等6个实验室,已纳入青岛大学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现代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具备工程技术基础,掌握信息技术,具有系统观念和工程意识,能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对企业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解决企业效率、质量、成本、标准化及环境友好等综合性问题,提高系统整体效益,有良好的创新与创业能力,既通晓工程技术又擅长运营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专业人才。本专业毕业生能在制造业、和物流、交通运输、银行、医院、房地产等服务行业以及公用事业、政府行政管理等领域,从事生产与服务系统的设计、改善、优化、决策、评价、生产管理、行政、科研与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工作。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业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工业工程理论应用、实习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训练,并初步具有企业系统设计、改善、开发和管理的工作能力。

工业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工业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工业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具备高水平工业工程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 专门人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工业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包括工程系统分析、优化理论、工程管理等; 2.培养具备工业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管理和 实施; 3.具备一定的跨学科交叉能力,能够理解和应用相关领域的知识,如管理学、心理学等; 4.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跨学科、跨行业的工作环境中进行 协调和合作。 二、专业课程设置 工业工程专业硕士课程设置应该既注重理论教学,又要加强实践教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的课程设置: 1.工业工程基础课程:包括工程系统分析、运筹学、设计与分析方法、管理工程等; 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工程优化理论、供应链管理、生产系统工程、工程管理等; 3.交叉学科课程:包括管理学、心理学、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的知识; 4.实践教学:包括工程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实习实践 工业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实习实践环节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应该与企业合作,通过实习、毕业设计等形式,让学生接触实际工程项目,培养其工 程实践能力。同时,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环境和资源,如实验室设备、企业合 作资源等,让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去。 四、论文要求 工业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完成一定的论文研究。论文研究应该注重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要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学校应该鼓励 学生选择有一定实践意义的课题,引导学生深入实际工程项目进行研究,培养其学术研究 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工业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要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 学习,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学校应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环境和

工业工程培养方案硕士

工业工程培养方案硕士 摘要: 一、工业工程培养方案硕士的背景与意义 二、培养目标与要求 三、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 四、就业方向与发展前景 正文: 工业工程培养方案硕士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工业工程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一培养方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对于推动我国工业工程领域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工程培养方案硕士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一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工业工程理论基础,掌握现代工业工程技术与方法,能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二是培养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在多学科团队中承担重要角色,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人才。 为了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工业工程培养方案硕士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教学四个方面。公共课程主要包括政治理论、外语、数学、计算机等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材料科学、热力学与传热学等工程基础知识;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工业工程

原理、生产系统设计、运筹学、质量管理、人因工程等工业工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工业工程培养方案硕士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包括:一是进入各类制造企业、服务业企业、政府部门等从事生产管理、运营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工作;二是进入科研机构、高校等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教学工作;三是进入咨询公司、工程设计公司等从事工程咨询、规划、设计等工作。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People need independence to be free. October 2, 2022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培养目标:培养思想素质好、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培养具有坚实的机电工程技术基础,掌握现代工业工程和系统管理等方面知识与技能,可在大中型制造企业、金融服务企业、政府机关等从事工程技术、质量管理、生产调度与控制、物流系统优化与设施规划等方面的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电工程基础与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现代工业工程师、质量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和自学能力锻炼,具有制造与服务管理、质量管理、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素质、知识和能力: 1、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理论联系实际、实干创新的精神和勤奋、团结协作的品质与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2、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运筹学、基础工业工程、技术经济学、生产与运作管理、质量管理、物流管理、人因工程等,具有较好的管理科学基础;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4、系统地掌握工业工程的支撑学科:工程技术机械工程及信息工程、管理工程和系统工程等学科的基础理论,注重学科的渗透与交融;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 5、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达到大学生健康体质标准; 二、主干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机电工程; 三、核心课程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系统工程、技术经济学、工业工程、生产与运作管理、质量管理、设施规划与物流系统设计、人因工程、系统建模与仿真等; 四、主要实践性环节

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10103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工程技术基础、系统工程和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具有从事对生产系统、服务系统和管理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改善、和创新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初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实干创新,热爱劳动,勇于实践,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 2、较系统地掌握工业工程的支撑学科:工程技术(机械设计、制造)、系统工程和管理工程等学科的基础理论;掌握工业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设计、计算、制图、实验、调研、查阅文献等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工程实际问题和对生产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改善和创新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技术管理、技术经济分析能力;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规范;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3、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心健康,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4、有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文学、艺术欣赏水平。 三、学制: 基本学制4年,学习期限3-8年。 四、主干学科: 机械工程、管理学。 五、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基础、电工电子技术、运筹学、工业工程管理学、基础工业工程、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成本控制、工程经济学、人因工程、系统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质量管理与可靠性、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物流工程、生产管理、系统工程等。 六、教学计划安排: 1、各学年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见附表一) 2、课程设置和安排:(见附表二) 3、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见附表三) 七、创新实践学分要求: 创新实践最低要求学分为8学分,其中社会实践3学分。创新实践学分由科研学分、技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本科)

工业工程专业 Industrial Engineering 一、培养方案 (一)本科学制 基本学制四年 (二)学位授予 工学学士学位 (三)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掌握现代工程管理基本理论、方法和手段,又具备坚实的机械工程技术基础,能熟练运用工业工程知识,为制造类企业、各级政府部门和服务机构进行组织、决策、计划、控制和实施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四)培养规格(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与职业素养。 2.具有较好的自然科学基础,较高水平的管理和人文社会基础知识。 3.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4.具有本专业必须的设计、计算、制图、实验、计算机应用、文献检索等基本技能及工程经济学和工业企业管理等知识。 5.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并能够在本专业学习中熟练应用。 6.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初步具备软、硬件应用与开发能力。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独立获取、消化和应用新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五)主干学科及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主干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概率统计、系统工程、运筹学、工程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人因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基础工业工程、现代质量工程、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 (六)专业定位与特色 本专业将机械制造科学、管理科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知识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人力、物资、设备、技术和信息,设计高效、最优系统的理论与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生产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工业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工业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宽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机械工程专业工程技术基础,并掌握经济与管理的知识与方法,能够从事工业工程类的教学、科研和制造企业生产运营管理与实践的高级创新型人才。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统计学以及机械工程专业技术方面的基本理 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现代工业工程师所要求的制造企业生产运作与管理、生产制造系统分析与优化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生产制造系统分析、规划、设计、管控、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工业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机械工程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如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基 本知识和技术; 3•具有应用工业工程理论和方法进行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内外与工业工程专业领域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工业工程、标准化和质量管理工程的理论发展前沿和应用前景;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7•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8•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工业工程、机械工程。 四、专业主干课程 本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充分贯彻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思想,强化核心能力培养。专业 主干课程包括:机械设计基础I、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I、基础工业工程、运筹学、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生产计划与控制、企业资源规划、质量管理学、工程经济学、工效学、项目管理。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五、修业年限、授予学位及毕业学分要求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 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修满176.0学分,其中通识教育类课程61.0 学分,专业教育类课程74.0学分,实践环节41.0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工业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高职)

工业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工业工程技术 专业代码:560119 二、入学要求 高中(中职)毕业生 三、修业年限 全日制三年 四、职业面向 主要面向制造业企业,在生产管理岗位,从事生产现场管理、生产计划管理、产品质量检验、仓储物流库管理和设备管理等工作。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湖南及周边地区装备制造业和机电设备应用企业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基本职业素质,熟练掌握机械制造技术与生产管理理论知识,具备车间生产现场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等能力,主要在机械制造企业从事生产现场管理、生产计划管理、产品质量检验、仓储物流库管理、设备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方面的技术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遵守、履行道德准则和职业行为规范,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劳动、爱岗敬业、知行合一,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能够理解企业战略和适应企业文化,保守商业机密;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3)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 能。 (4)人文素养: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2、知识 (1)公共基础知识培养规格 掌握高等职业教育必备的基础知识,如社会主义科学体系基础知识、德育与法律基本知识、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等人文基础知识。 (2)专业知识培养规格 掌握机械制造基础和生产管理等必备的知识;了解物流管理和质量管理等必备的知识;熟悉生产计划、现场5S生产物料等标准化管理相关知识。 3、能力 (1)通用能力培养规格 具备一定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能力等。 (2)专业技术技能培养规格 专业基础能力:掌握机械制图、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工艺、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具备机械零部件、液压与气动原理图纸的识图能力,能熟练使用机械CAD软件; 专业核心能力:掌握工业工程基础、物流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人因工程、数据库技术、管理学原理,具备生产现场管理、生产计划管理、仓储物流库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岗位适应能力:掌握精益管理、质量管理等,具备适应从事企业现场5S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体

工业工程系工业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网

工业工程系工业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网 工业工程系 工业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兼具工程技术与管理技能、具有国际视野与竞争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致力 于提高工业与服务系统效率,改善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质量,推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进步。 二、基本要求 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应该具备如下12项基本专业素质: (1)数学、科学与工程知识的应用能力, (2)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能力, (3)集成系统开发能力(包括人、材料和信息的复杂系统), (4)团队能力, (5)对工业工程问题进行确定、规划与解决, (6)专业和伦理责任, (7)有效沟通, (8)分析工程方案的社会影响, (9)终生学习, (10)了解当代问题, (11)能使用最新工业工程技术和工具, (12)综合基本技能竞争力。 为此,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应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理论、良好的计算机能力,掌握宽广的工程、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对复杂的生产系统、服务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运作的综合专业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学制: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 本科培养总学分170,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135,夏季实践环节20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五、专业核心课程14门,34学分 工业工程概论(2学分)、工程经济学(2学分)、管理学基础(2学分)、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2学分)、数据库原理(2学分)、管理信息系统(2学分)、运筹学(1)(数学规划)(3学分)、运筹学(2)(应用随机模型) (2学分)、概率论与应用统计学(3学分)、建模与仿真(2学分)、制造工程概论(3学分)、生产计划与控制(2学分)、人因工程基础(3学分)、工业工程课程设计(4学分)。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公共基础课程 26学分 (1) 思想政治理论课 14学分 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 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学分 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学分 106102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 (2) 体育 4学分 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6学期为限选,第7-8学期为任选。 (3) 外语 8学分 工业工程系实行专业课全英文或者双语授课,因此限定学生第一外语为英语。英语课程共计8学分(其中至少4学分为英语必修课组课程),安排在前四个学期完成。 夏季学期设置2学分外语实践,为各专业必修环节,学生可以在1-3年级完成,学分计入实践环节。外语实践是指学生在本科阶段,自主参加的各类外语实践课程或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及跨文化交流能力。外语实践的具体要求由各院系负责落实。其实践方式包括海外交流、海外实习、海外研修、用外语交流的各类校外实践活动,以及校内展开的实践性强的外语课程等。外语实践环节的时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