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带来的效益

标准化带来的效益
标准化带来的效益

目录

1.绪论

1.1.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内涵和简介

1.2.标准化管理的含义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基础管理工作存在的现状

2.1现代企业基础管理同过去的区别

2,2企业自身的因素和外在环境的分析

2.3企业基础管理工作存在的意义

3.标准化管理的难点研究以及原因分析

3.1标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特点分析

4.加强基础管理工作的方法

3.1.深入贯彻到“思想层”

3.2.xx管理体系

3.3.在经营过程中实施的方法

4.企业如何做好标准化管理的各项工作

4.1国内外相关市场的探究

4.2企业的实际角度的分析

4.1“贯彻”新的管理理念ISO9001

5.标准化实施的步骤和方法

6.1标准的制定和修改的方法

6.2制定和修改的原则介绍

6.推行标准化管理的效果和体会

7.致谢

8.参考文献

【Abstract】:

【Keyword】:

basesmanagement;Business;standardzationmanagement;management system 以标准化提升企业基础管理水平

1.绪论

1.1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内涵

企业基础管理工作是将秉承的企业经营理念转化为适应企业的管理方法,是为了实现企业整个战略目标展开的各种管理活动,是为了实现企业经营和管理职能提供各种数据资料、共同准则等基础性工作。每一个经营能力强,发展迅速,创新能力强,经营效益好的企业无不具有坚实的基础管理工作。

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包括,标准化工作、定额工作、计量工作、信息工作、规章制度、基础教育工作等。

1.2标准化管理的含义以及推行的目的和意义

所谓的标准化就是:

“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的使用的规则的活动。表面上看起来是业务流程的优化和规范,但实际上是企业给管理理念的再生和企业文化的再生。通过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成功。再也标准化体系推行的过程中,原则性的框架容易做到,但是细节往往难以实现。

从企业管理退了,可以知道,企业基础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定额、计量、信息、规章制度、标准化、班组建设等工作。其中,标准化红做是基础管理工作的最高境界,是基础管理工作加强的重要标志。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标准化工作逐步被推倒了企业管理活动的前沿,它是有效开展和推行基础管理工作,促进管理水平的升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巨大的进步。

1.2.1产品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当前,市场经济正逐步走向国际一体化,生产产品面临着全球统一的国际竞争,国有大中型企业将更早地接受这一挑战。因此,未雨绸缪,从现在开始就要对生产的产品做到高标注、严要求,积极按照国际通行标准组织生产和管理。

1.2.2管理现代化、标准化的需要

在推行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可以直接定制出标准化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和工作质量要求,明确职能机构、岗位要求、员工职责、和相互配合关系,使各项滚利工作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避免杂乱无章、职责不清、相互扯皮等情况的发生。这些制度能促进企业保持高度的统一和协调,也就是说兴盛了管理工作的标准化。

2.2.3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需要

标准化工作最终体现在经济效益上。按照标准化模式进行生产和管理,可以缩短转换工作的实践,可以缩短产品设计、生产准备和制造周期,有利于企业组织专业化生产,减少劳动消耗和资源消耗,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增加单位实践的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1.2.4提高技术和对外贸易的需要

技术引进和对外贸易的重要途径。只有了解和熟悉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才能保证不至于引进国外已经落后淘汰的技术,才能在国际贸易中,消除“贸易壁垒”,拓展对外贸易。

1.2.5推广科学技术的新需要

成熟的新技术应纳入标准中,使标准始终能代表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企业如果不采用这些技术生产,企业就达不到标准规定要求,其后果是产品销售不出去,最后将影响企业的生产和成长。

2企业基础管理工作存在的现状

2.1现代企业的基础管理同过去的区别

大多数的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水平不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与过去的计划经济相比,企业在加强基础管理工作有着比较大的缺陷。失去了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企业没有意识去加强这一领域的建设。在如今的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如何进行自我的管理,是企业自己面对的事情,企业的自我调节和约束取代了以前的各个机构的指挥。

在企业自身建设上,除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要求以外,企业建立外部的基础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少。再加上对于管理意识薄弱,没有足够的重视,造成动力不足,在企业管理工作中,不愿意投入人、财、物,所以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意识淡薄就在所难免了。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工作也必须与时代同步发展,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丰富和完善,建议与之相适应的基础性管理工作,才能使企业达到科学发展的地步。

2.2企业自身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分析

科学技术的进步,必然会带动管理方式和管理内容的变革。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先进技术和方法层出不穷,也为企业基础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延伸,横向的,纵向的,相互协调和扩展,实现了适时的调控。也为企业基础管理工作和经营之间提供了同步管理和控制的可能。企业在管理形式上要实现转化,在内容上要实现细化和量化发展,管理幅度要向现场延伸,管理反馈要适时适当。

所以,在当前基础管理工作的现状可以得出结论:

首先,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技术的进步,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必须发展和充实。另一方面,

激烈的市场的竞争,要求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的内涵不断完善,及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如果不重视优化和完善,企业的最终目标也难以实现。

2.3企业管理存在的意义

企业管理工作不仅是企业的基础,在企业中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它为企业实现管理职能提供了依据;为有序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手段和工具;为企业改善员工的素质提供了保障;为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和企业分配,提供员工考核提供保障,它能促使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提高对外界环境的应变能力,促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林。

2.标准化管理的含义

所谓的标准化就是:

“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的使用的规则的活动。表面上看起来是业务流程的优化和规范,但实际上是企业给管理理念的再生和企业文化的再生。通过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成功。再也标准化体系推行的过程中,原则性的框架容易做到,但是细节往往难以实现。

2.1推行标准化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从企业管理退了,可以知道,企业基础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定额、计量、信息、规章制度、标准化、班组建设等工作。其中,标准化红做是基础管理工作的最高境界,是基础管理工作加强的重要标志。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标准化工作逐步被推倒了企业管理活动的前沿,它是有效开展和推行基础管理工作,促进管理水平的升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巨大的进步。

2.1.1产品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当前,市场经济正逐步走向国际一体化,生产产品面临着全球统一的国际竞争,国有大中型企业将更早地接受这一挑战。因此,未雨绸缪,从现在开始就要对生产的产品做到高标注、严要求,积极按照国际通行标准组织生产和管理。

2.1.2管理现代化、标准化的需要

在推行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可以直接定制出标准化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和工作质量要求,明确职能机构、岗位要求、员工职责、和相互配合关系,使各项滚利工作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避免杂乱无章、职责不清、相互扯皮等情况的发生。这些制度能促进企业保持高度的统一和协调,也就是说兴盛了管理工作的标准化。

2.1.3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需要

标准化工作最终体现在经济效益上。按照标准化模式进行生产和管理,可以缩短转换工作的实践,可以缩短产品设计、生产准备和制造周期,有利于企业组织专业化生产,减少劳动消耗和资源消耗,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增加单位实践的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1.4提高技术和对外贸易的需要

技术引进和对外贸易的重要途径。只有了解和熟悉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才能保证不至于引进国外已经落后淘汰的技术,才能在国际贸易中,消除“贸易壁垒”,拓展对外贸易。

2.1.4推广科学技术的新需要

成熟的新技术应纳入标准中,使标准始终能代表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企业如果不采用这些技术生产,企业就达不到标准规定要求,其后果是产品销售不出去,最后将影响企业的生产和成长。

3.标准化管理的难点

2.2.1岗位职责不明确,工作标准不清楚

传统工作是依靠经验生产,管理不精确,生产需求的预测精度低,生产计划经常面临着危机。实施起来困难大,效率便会很低。与从同的企业相比,企业的标准化管理的各个阶段中(经验管理阶段、制度阶段、文化阶段),都需要在满足顾客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确保每一个产品按照正常的程序和计划进行生产。在质量要求上,进行计划涉及时需要同时考虑,而不是出现问题是再补

救。但在实际中大多数企业处于经验管理阶段,在工作说明书、工作描述或者工作标准中容易出现“随我所欲”,相关的制度标准不能如实的反映生产和管理的现状,标准规定和现实又明显的差距。

2.2.2实施效果难以估计

在推行标准化体系的过程中,主要是为了改进过程,改善质量,和服务,是企业获得更长远的发展。但是,现行的财务会计标准是以满足外部使用等目的而设计的,而不是为了企业内部管理来设计的。因此通过标准化,提高产品、过程和服务的费用被隐藏在制造费用或者期间费用上,企业管理者不能从财务表中获取确切的信息以及相互的关系。

现代企业发展至今,可以说更好的控制成本就抓住了最大的利润,谁能掌控成本,谁就获利。所以,各个企业想尽办法缩小成本,但是结果甚微。节约材料,减少开支,成为多数企业的目的。但是对已企业来说最主要的控制质量成本,减少劣质质量的成本是主要环节。但是大多数企业容易张冠李戴,把质量成本分配给产品成本,或者,把企业的额外成本强加到顾客身上,从而弥补失去的利润。

因为不能直观的看到标准化管理带来的效益,所以企业推行标准化也就渐渐的失去了动力。

2.2.3工作的标准化难以实现

在现代企业中,推行标准化管理要有一定的基础。企业的制度标准化无为是成为企业生产标准化的基础。在现实中,程序文件,工作说明书,严格的规章制度都是属于纸质上的东西,它只能规定员工如何做、怎样做、合适做,而不能确保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标准化程度。如果员工不能按照标准去执行,最后产生的可能会导致质量的偏差。我们都知道,在现实操作中只要是人为的,就免不了出现差错,所以,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用自动化设施来解决。

但是,自动化并不是越多越好,需要运用自动化产生的价值来衡量自动化与手工作业之间的经济价值,以此来判断可行性。对于那些精确度要求高,手工作业不会出错,而且自动化产生的成本大的地方,往往手工作业更加经济。

2.2.4态度是关键

标准化以市场作为各项工作的核心,做到各项工作又目标,目标准确,做到人尽其事,人尽其职。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标准的原则。

为实现要确定的目标,需将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相互关联起来,相互作用的标准化要素加以识别、确定并加以管理,以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标准化的目的是满足顾客的需求,每一个环节都要以客户为中心,关心客户要求与昂必须不断的培训,不断的理解他们的需求。当员工更加精确地理解客户的要求时,他们就会增添更多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工作关系更进一步得到调节,协作业会得到加强,隔阂和矛盾进一步消除,大家的目标会变得一致。但是,在许多企业里,员工存在着不协调和配合,因此,不能以客户为中心,标准化管理体系也就难以推行。

3.企业如何做好标准化基础管理工作

3.1增强意识,转变观念

进入21世纪,加入WTO,我国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竞争加剧。传统的标准体系已经并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标准化要求。所以我国的标准化体系必须与国际接轨。但是大多数的企业存在体系不完善,管理意识薄弱,标准化信息之后等问题。通过对国内形势以及公司发展的趋势,必须增强标准化的意识,并始终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贯穿于工作始终。做到“得标准者得天下,失标准者失市场”观念意识得到员工的共识。

现代企业管理强调以人为本,企业标准化实施也不例外。标准化工作开展的好与坏,仅仅依靠领导的重视以及支持是远远不够的,要把执行的观念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去,只有企业上下每个人都意识到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并自觉的去执行的话,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才有开展的意义,实际上也是企业各项标准执行的气体和基础。

3.2加强领导重视,提高全员的素质

企业成功的推行标准化管理,关键在于员工的认识,更主要的在于企业的领导者得态度。

很多企业的领导,实际上没有做好长远推行标准化管理的准备。一般由于制度的操作标准简单,投入的较少,但一旦出了问题,依靠标准无法解决,建立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也会土崩瓦解。

培训是标准化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培训的结果和好坏对于企业建议标准化体系,同时又进一步增强了员工对于标准化工作的认识,从而达到共识。企业的标准化工作能否实现,最重要的是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对于标准化工作的认识、重视和支持。

即使标准的制度体系建立了,健全了,管理职责明确了,但员工的素质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水平,那么企业管理的整体体系都不能运行。因此员工的素质已成为企业发展和立足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要不断探索解决员工队伍素质的新方法。一方面是引进高素质的管理骨干管理本企业,解决管理中面临着诸多问题。

另一方面,引进企业新的理念和方法,不断通过内部培训提高原有员工的素质。

解决员工队伍素质的问题,一般来讲要解决2个问题,一是意识问题,要求每个员工对于自己岗位标准和规章制度有清晰的认识,企业的经营要通过教育和引导,从企业基础管理做起,使员工逐步认识企业的管理目标、要求与方法。二是,结合企业的经营活动,抓重点,抓难点进行逐个突破,使企业得到真正的提高。

3.3科学规划,制定标准体系

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日常工作之一。因此,制定标准化的和工作需要根据国家思想指导和总体要求。制定和修改标准时标准化工作的重要要求之一。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即使行业管理的要求,又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企业的管理体系,是企业经营者实施有效的网络。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的内容——需要做那些方面的工作,如何做,怎样做,有谁来做等等;通过网络相互联结各自的只能,使得企业经营者以及群体加以检查、监督、控制盒调整,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

同时,建立健全企业的基础管理体系要从企业的自身发展角度出发,要有人力资源做保障。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实际出发,如企业资质的高低、企业的大小、员工工作的标准化程度以及企业各个部门的连接程度去考虑、员工的素质、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去分析。

建立基础管理体系,通过建立管理机构、配置人员来实现:

建立健全机构是通过调整并逐步完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来实现。调整的基础就是不断改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实际。

要使企业的基础管理体系有效的运作,人力资源是保障。这种保障主要在各个岗位上员工应具备从事这种生产的能力以及相关的资格认证。包括学历、职称、上岗资格证等;做到因人设岗。

在这里,重要的在于,企业的经营者以及劳动群体要把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转化为现代的作为一种“资源”来管理,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支撑,对于员工的管理,同样遵循“价值规律”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3.4运用“贯彻”的理念,充实新的管理思想

当前,一般规模的企业都在搞ISO9001:2000标准、ISO14001标准、OHSMS18001标准贯彻活动,不少企业把这几项贯彻标准同企业总体管理体系整合,成为一体化管理。从“贯彻”的角度讲是企业的要求,不是主管部门的要求。从实施到贯彻的实际情况来看,可分为2类。一类是实施贯标,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和方法。

通过认证,其高社会信誉。另一类是实施贯彻,并不申请认证,其目的是提高企业基础管理能力和方法。

4.标准化基础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标准化工作的地位被忽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导致了有些企业仅仅为了生存,而不管不顾企业的管理和效益。对于那些在短时间内看不到经济效益或者结果的方案更是不管不问。再就是只注重短期效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利益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有些企业没有专门的领导者管理,还有一些企业虚设的标准委员会来敷衍了事。所以,标准化工作得不到重视,作用也就无可体现。因此对于加

4.2标准执行人员意识淡薄

执行力不足时企业标准化管理的重大问题。首先,标准执行人员很难严格按照标准的规程执行,所以导致使用该标准的人员很难使用该标准。部分企业管理人士缺乏标准化意识。他们仅仅着眼于眼前利益,护士了企业整体发展的长远利益,有的企业更是虚设委员会了事;有的企业管理者甚至毫不掩饰的说,搞什么标准化,能抓到钱就是标准,企业管理者的标准化意识尚且如此,企业的职工的标准就可想而知了。

其次是标准化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很多从事标准化工作的员工本身也认为标准化工作主要是一些辅助和协调性的工作,并没有真正的意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与标准的紧密联系以及标准化在企业中的领导作用,仅仅是围绕一些相关性规范补充和完善,却反市场意识。

4.3缺乏基础研究,体系与标准化脱节

企业标准化普遍存在体系建设与产品的彼岸准话脱节的问题,体系往往只追求大而全,却忽视了企业最根本的需要。具体表现在:

一是企业急需要的标准往往缺乏,而企业不急需的标准却大而多。二是企业标准化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产品开发领域的标准,而这部分制定的水平石远远不够的,许多企业制定的标准只是国标、或者行业标准的框架下做出来的,单兵一定是市场需要的,只有真正体现市场需求的才是企业需要的。造成这种相互脱节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的标准化轰动缺乏基础性研究和顶层规划。

实际上多部分产品设计审查工作,检查文件的整齐性、完整性、占据着绝大多数人员的精力,使得他们投入到标准化工作和顶层设计的精力有限。另外企业标准化存在着人力资源薄弱和能力不足的事实。企业标准化运作的整体水平不够,缺乏全局观念和市场观念,这是缺乏基础研究和顶层设计的重要原因。

5.加强基础管理工作的方法

5.1指导思想

以管理科学为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标准化管理总揽企业活动的全局,建立健全各类标准及工作保证体系,狠抓措施的贯彻落实,严格考核奖惩,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工作,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各项工作走向制度化、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再登新的台阶。在经营活动中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对从事各个岗位的基础人员,对于从事各个管理条线的员工,都必须进行相应的岗位培训。一是参加岗位任职资格的培训,二是对专业技术的培训进行再教育培训。

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统一员工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统一员工的的企业价值观,使员工与企业文化相互融合,创造更好的企业氛围。对于加强基础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活动的能力和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5.2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各项标准以“物”为对象,建立标准、零部件设计标准;以“事”为对象、建立健全包括方针目标标准、经营计划目标、生产管理标准、企业组织标准、安全环保管理标准、劳动人事管理标准等管理标准;以“人”为对象,制定出去特所有管理岗位、生产操作岗位的工作标准。以提高产品质量为突破口,具体提高企业那些产品在近几年内逐步按照标准化组织生产。按照组织机构分类。

企业内部有多少“车间、岗位、班次”要达到标准化管理的规定要求,如:

第一年是8个,第二年是10个,以此类推。

通过开展标准化活动没最终实现企业现场标准化、工作程序化、管理科学化等目标。

5.3建立体系

推行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它是此项工作先决工作。标准化管理体系主要包括:

组织、标准及考核三个子体系。

5.3.1组织体系。组织健全、领导重视是一项工作得以开展的重要保证。开展标准化管理活动,工作机构的设置可以采用集中制,即企业内部组件标准化小组,下设负责日常工作的标准化办公室。各级车间、班组成立的相应机构、车间要求新郑“一把手”担任组长,设立专业人员负责日常工作,班组设立兼职标准化管理员。这样就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标准化管理网。

5.3.2考核体系

在建立标准体系的同时,要逐步建立考核体系,只要这样才能保障标准的有效贯彻执行。考核体系分为三种:

一是建立各级对“行政一把手”考核制度.从管理意识、管理效益上分班组、车间组进行考核。二是发挥管理的又是,对经济效益、综合效益、生产安全、质量、设备、物资、精神文明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

为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各单位标准化管理活动的积极性,把考核的力度真正传递到基层一线,可以把标准化管理同经营责任制相结合。同时,也可以同生产劳动竞赛相结合,形成全方位的联保考核制度。

5.4实施步骤

可以分为四个步骤来推行们每个阶段明确规定应达到的要求,逐步实现标准化管理的既定目标。

5.4.1建立组织机构,标准化的普及阶段,成立标准化管理小组及标准化管理办公室。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报刊等多种传播渠道,在企业内迅速展开

学标准、执行标准的热潮。在对推行标准化工作有密切的联系的成产部门、技术管理人员、骨干技术人员操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

5.4.2收集有关的资料,制定、修改、发布标准阶段。按照企业产品管理标准、工作标准、考核标准的先后顺序制定修改;组织企业内部或者外部的专家,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技师集中对前阶段制定和修改的各类标准进行审定、补充、修改、完善,直到最终发布。

5.4.3组织实施,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查找家具,制定管理措施。重点是把制定的各类标准贯彻下去,密切联系标准实际执行情况,对问题及应对办法,总结春经验方法不断推广下去,使工作逐步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

5.4.4除此之外,更进一步的完善各类标准,上台阶、上水平、巩固提高阶段。

重点是突出经济效益,不断向深层发展,不断丰富标准化管理的工作内涵。各基层单位的意识要不断加强,经营状况要不断好转。

6.标准的制定、修订的原则和方法

标准的制定、修订是标准化工作的关键缓解,只有制定出切实的标准,通过认真贯彻,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6.1制、修订的原则

6.1.1政策性原则。变准要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与国家制定的标准相抗衡。在制定和修改时,尽可能采用国标、行标,充分体现国家经济技术政策。

6.1.2先进性原则

在科学研究、试验验证、分析对比的基础上,使标准具有先进性,代表同行业先进水平。

6.1.3可行性原则

制定的标准文字要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明了清晰、形象生动,可操作性强,避免形式主义。

6.1.4规范性原则

标准在顶顶的形式。内容、审定、审批上要规范化。

6.1.5继承性原则

制、修订标准要广泛收集各类资料,特别是把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在实践证明是正确有效的典型管理经验操作程序纳入标准当中。

7.加强企业基础管理的方法

在经营过程中探索加强企业基础管理的途径和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

7.1在经营活动过程中从加强专项的作业开始,通过建立健全总体管理体系考试,运用ISO9000标准理念,逐步完善,随着企业的不断深化和推进,将企业的管理体制由三制变为两级,企业的管理体系做了相应的调整,使企业改变与发展稳定推进。

7.2在企业的经营的管理活动中,完善企业的管理机构的设置,落实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企业的管理机构必须同企业的总体管理体系相适应,同企业的经营活动相协调。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提高企业的经营活动的能力和水平起到推动的作用。

7.3在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随着企业的管理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发展,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和行业管理规范、标准的要求,结合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的需要,对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的的修订。通过完善企业的基础规章制度,在企业中形成了规范化、规范化管理的依据和基础,对提高企业的经营活动的能力和水平奠定了基础。

7.4在经营活动中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对从事各个岗位的基础人员,对于从事各个管理条线的员工,都必须进行相应的岗位培训。

一是参加岗位任职资格的培训,二是对专业技术的培训进行再教育培训。经过合格的考试获得资格证书再上岗。

7.5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统一员工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统一员工的的企业价值观,使员工与企业文化相互融合,创造更好的企业氛围。对于加强基础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活动的能力和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7.6规范经营行为,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和能力。把规范经营行为,作为加强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工作之一,纳入总体管理体系的。

8.推行标准化的效果和体会

8.1通过推行标准化管理,我们取得了以下实效

8.1.1推行标准化作业后,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与进步。首先,在投产前,作业区按照要求制定作业标准,员工从执行的第一天开始就按照标准化去执行。推行标准化作业,提高了员工的操作技能。推行标准化使企业更加稳定、牢固的发展。推行标准化以后,促进了企业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同时也促进了身缠的发展。经过一年的实践,企业的各项技术指标有了明显的提高。

8.1.2增强了干部的管理意识,使广大干部职工充分的认识到抓住企业管理是促进生产经营的有力保证,是促进企业转机建制,提高企业素质的根本途径。尤其是车间一级领导班子整体管理意识的增强。

8.1.3提高了生产现场管理水平。通过标准化管理和规范人的行为,有效地提高了劳动效率,也为基础建设、基础管理、成本控制、岗位责任等工作创造了条件。

8.1.4提高了产品质量。由于有效的实施了标准化作业和生产管理,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始终处于管理状态,各项工艺技术条件得到了保证。促进了优质、低消耗、高产、高质量、高效益。

8.2在推行标准化的过程中,实践给我们带来了以下4点体会

8.2.1领导重视、群众参与是推行标准化管理的关键标准化管理之所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

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标准化模板)

附件1 合肥市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模板) 第一章项目概述 (一)项目名称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三)建设地点及建设期限 (四)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第二章建设单位概况 (一)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二)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二)现状及存在问题 (三)项目建设必要性 第四章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总体规划编制情况 (二)现有软件环境 (三)现有硬件环境 (四)现有机房环境 (五)现有机构和专业人员 (六)系统技术路线选择 (七)效益分析 第五章项目建设需求分析 (一)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

(二)计算需求分析 (三)存储需求分析 (四)网络需求分析 (五)安全需求分析 (六)其它辅助环境需求分析 (七)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规范要求 (八)项目建成后单位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程度 第六章数据共享需求 (一)现有信息资源共享情况(需明确现有共享信息数据字段、格式、技术结构等) (二)项目建设信息资源共享需求(专门分析内部和外部信息共享需求,需明确共享信息数据字段、格式、技术结构等) (三)项目建成可提供的信息资源(需明确共享信息数据字段、格式、技术结构等) (四)信息资源共享目录(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 第七章项目建设方案 (一)建设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技术架构 (二)业务系统建设方案 (三)数据库建设方案 (四)计算存储备份建设方案 (五)网络安全建设方案 (六)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第八章项目投资估算 (一)项目投资估算依据 (二)实施进度计划及资金使用计划(分年度、分阶段)

(三)项目总投资估算表 (四)项目运行维护经费估算表第九章项目招标方案 (一)招标范围 (二)招标方式 第十章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一)风险识别和分析 (二)风险对策和管理 第十一章附件

13-标准化经济效益分析评价报告

杭州临安制钳有限公司 标准化经济效益分析评价报告 标准化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因此,标准化工作能给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本公司自1998年创建以来,公司领导越来越认识到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非常重视标准化工作。在2002年开始策划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按GB/T19001-2000idtISO9001:1994《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了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提供充足的资源予以实施,顺利地通过了认证机构的现场审核,取得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之后,我们于2007年初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为了进一步深化标准化工作,创名牌产品,公司于2006年下半年开始按2003版新标准策划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逐步完善本公司的标准体系,收集了74个法律法规规章、162个国家标准、45个行业标准,丰富了公司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于2006年9月1日发布、实施,经过半年多的实施,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节约了原材料,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了生产成本。现评价分析如下: 一、标准化工作促进销售效益 通过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公司的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可靠,树立了公司的新形象,扩大了公司的知名度,增加了产量和销售额。据统计,2006年生产产量比2005年增加了40万把。

2007年1-3月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3.1%,企业效益有新提高。 二、完善管理标准创效益 通过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增加了管理标准,进一步加强了对车间消耗进行考核的内容,包括用电、材料、管理体系等,列入每月的考核结算。据统计2006年万元产值能耗(电、煤)为0.11吨/标煤,比上年的0.115吨/标煤下降4 %,年节电量9余万度,节约能耗达5万元。 三、强化车间管理提高质量增效益 自从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以来,各生产车间建立和完善了工作标准,狠抓产品质量。据统计,2007年1-3月一级品率达91.5%,比上年同期提高1.2%。因此增收3万余元。 通过对上述简单分析,标准化工作给公司带来的效益是显著的,使我们尝到了标准化工作的甜头,今后,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完善企业的标准化体系,深化标准化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杭州临安制钳有限公司 2007年3月30日

项目标准化管理要求

附件1 项目标准化管理建议 一、成本管理 1、由项目经理牵头组织学习公司责任成本管理办法,根据公司责任成本管理相关文件、参考中铁二十局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实施细则,制定本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明确组织机构、相关责任人和部门的职责。待公司项目评估后,再进行完善,对责任成本二次分解到各责任单元,签订责任合同,进行考核兑现。 2、由总工程师牵头,计划、工程部门配合尽快复核施工图数量,做好工程量清单编制工作。建立对上、对下工程量控制台帐,防止效益流失。 3、落实成本分析例会制度,每月召开成本分析例会进行成本综合分析。根据当月完成工程量计算各单元完成的责任成本,统计各单元实际发生的成本,两者进行对比找出盈亏原因;分析计划消耗量与实际量差异找出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成本分析例会制度是使成本处于受控状态的主要手段,项目经理部各部门和各责任人要认真落实不能流于形式。 二、劳务队伍管理 1、项目根据工程需要编报施工队伍需求计划并经公司领导签认,劳务队伍必须“三证一照”齐全,必须有投标承诺。对劳务队伍及时进行评价并上报相关资料。 2、制定队伍日常管理办法,建立劳务人员档案,详细登记每一人员

上场时间、下场时间,代发民工工资或严格监控民工工资发放情况,防止形成大量民工工资拖欠。 3、项目部要认真对参与招标的队伍进行资质审查,按照公司程序文件及相关办法要求进行劳务队伍招标管理,争取劳务分包降造率在22%以上。对公司列入不合格的劳务队坚决不能再用,不能使用当地队伍。 4、项目部要认真考核上场劳务队的施工能力及所用劳务的劳动技能鉴定,保证上场劳务队中熟练工种的人员数量,确保满足工程需要。 5、严格执行新《劳动合同法》相关条款规定,认真检查劳务队伍使用劳务情况,确保劳务队伍按劳动合同法要求签订用工合同,保障所用劳务的各项福利待遇。 6、给劳务队下发施工图时,复印图纸不能出现设计工程量;合同外人工量、台班量不能一人说了算,必须集体研究;正常的验工计价由项目一名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到现场核对,不能等劳务队自行上报。 7、根据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公司成本定额,结合项目实际初步完成项目成本自测资料,分析盈利点、保本点、亏损点,做到心中有数,为劳务招标单价的确定提供参考。 三、合同管理 1、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公司《合同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确保各项经济业务按要求签订书面合同,5000元以上经济活动必须签订合同,经济合同必须经项目经理签字。 2、项目部外部劳务队伍在缴纳履约保证金和安全风险抵押金后,严格按集团公司劳务合同文本签订项目外部劳务合同,合同争议仲裁地点一

项目标准化建设考评标准

项目标准化建设考评标准 今天让我们用两休的时间给大家讲标准化管理。项目标准化管理的相关知识,作为抛砖引玉者,结合我施工工程项目的实际和标准化检查标准的内容,给在座的人员进行这方面的知识。当然是我个人经验的方式进行解读我把一些如何针对检查的内容,包括我们如何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怎么做的,如何收集、汇总、积累、增加、完善的资料也一并读一读。由于准备的时间比较紧,哪些地方没有谈到或不确切的也请大家给我提出,以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续完善和改正。 下面我结合5月17日桥隧工(2010)51号关于转发《中铁三局项目标准化建设考评标准》的通知讲起: 今年是我企业“标准化管理年”,依据中铁三工(2010)125号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关于推进项目标准化管理的要求,而推进项目管理标准化、精细化,充分发挥管理效能,从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先确定了解几个名词和依据 “六位一体”管理要求:安全、质量、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六位一体”。 标准化: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项目标准化管理的主要依据:我了解和指导的再项目适合的文件 铁道部管理文件 1、《关于推进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铁建设(2009)154号)

2、《关于推进建设单位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铁建设(2008)45号) 3、《关于积极倡导架子队管理模式的指导意见》(铁建设(2008)51号) 4、《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铁建设(2006)179号) 5、《铁路建设项目技术交底管理暂行办法》(铁建设(2009)155号) 6、《铁路建设项目管理机构管理办法》(铁建设(2007)177号) 7、《铁路建设工程施工企业信用评价暂行办法》(铁建设(2009)40号) 8、《铁路建设项目甲供甲控物资设备目录》(铁建设(2008)179号) 9、《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铁道部令第25号) 10、《铁路建设工程现场管理规范》(TB10441-2008) 11、《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试验室管理标准》(TB-2009) 12、《铁路建设项目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暂行办法》(建建(2009)107号) 13、《关于加强铁路建设参建管理人员培训工作指导意见》(建建(2008)37号) 14、《铁路工程施工作业要点示范卡片》(建技(2009)185号) 15、《铁路建设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标志》(建技(2009)44号) 16、《铁路后张法混凝土梁预制场建设技术指南》(经规标准(2009)138号) 广西省柳州市管理文件

标准化带来的效益

目录 1.绪论 1.1.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内涵和简介 1.2.标准化管理的含义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基础管理工作存在的现状 2.1现代企业基础管理同过去的区别 2,2企业自身的因素和外在环境的分析 2.3企业基础管理工作存在的意义 3.标准化管理的难点研究以及原因分析 3.1标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特点分析 4.加强基础管理工作的方法 3.1.深入贯彻到“思想层” 3.2.xx管理体系 3.3.在经营过程中实施的方法 4.企业如何做好标准化管理的各项工作 4.1国内外相关市场的探究 4.2企业的实际角度的分析 4.1“贯彻”新的管理理念ISO9001 5.标准化实施的步骤和方法 6.1标准的制定和修改的方法 6.2制定和修改的原则介绍

6.推行标准化管理的效果和体会 7.致谢 8.参考文献 【Abstract】: 【Keyword】: basesmanagement;Business;standardzationmanagement;management system 以标准化提升企业基础管理水平 1.绪论 1.1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内涵 企业基础管理工作是将秉承的企业经营理念转化为适应企业的管理方法,是为了实现企业整个战略目标展开的各种管理活动,是为了实现企业经营和管理职能提供各种数据资料、共同准则等基础性工作。每一个经营能力强,发展迅速,创新能力强,经营效益好的企业无不具有坚实的基础管理工作。 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包括,标准化工作、定额工作、计量工作、信息工作、规章制度、基础教育工作等。 1.2标准化管理的含义以及推行的目的和意义 所谓的标准化就是: “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的使用的规则的活动。表面上看起来是业务流程的优化和规范,但实际上是企业给管理理念的再生和企业文化的再生。通过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成功。再也标准化体系推行的过程中,原则性的框架容易做到,但是细节往往难以实现。

创新创业园标准化厂房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

XXX创业园标准化厂房建设工程 节能评估报告书 湖南XXX管理委员会 二O一五年一月

项目摘要表

目录 第一章评估依据 1.1相关法律法规 1.2行业与区域规划、行业准入与产业政策 1.3相关标准与规范 1.4其他资料 第二章项目概况 2.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2.2项目基本情况 2.3项目用能概况 第三章能源供应情况分析评估 3.1项目建设地概况及能源消费情况 3.2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及消费情况 3.3项目能源消费对当地能源消费的影响 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 4.1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4.2项目工艺流程、技术方案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4.3主要用能工艺和工序,及其能耗指标和能效水平4.4主要耗能设备,及其能耗指标和能效水平 4.5辅助生产和附属生产设施及其能耗指标和能效水平第五章项目能源消耗及能效水平评估

5.1项目能源消费种类、来源及消费量分析评估5.2能源加工、转换、利用情况分析评估 5.3能效水平分析评估 第六章节能措施评估 6.1节能措施 6.2节能措施经济性评估 第七章结论

第一章评估依据 1.1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8)《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9)《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10)《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第6号令) 11)《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原国家经贸委第7号令)1.2行业与区域规划、行业准入与产业政策 1)《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 2)《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 3)《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 4)《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国家发改委2005第65号) 5)《国务院关于发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通知》 6)《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改委令第9

标准化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与公式

标准化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与公式 为了正确评价标准化经济效益,必须建立一套衡量标准化经济效益的指标,通过这些指标从某些方面、在一定范围内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标准化经济效益的大小。目前我国评价标准化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主要由以下四个指标组成:(1)标准化经济效益(X) 标准化经济效益分为标准有效期内总经济效益(XΣ)和年经济效益(X n)两种: 式中J——标准化年节约额,元/年;K——标准化投资,元;α——标准有效期内,标准化投资折算成一年的费用系数;n——标准有效期,年。 在计算年经济效益时,采用标准化投资的“分摊法”,目前一般按五年分摊,即取α值为0.2。 (2)标准化投资回收期(T k) T k=K/J 标准化回收期单位为常为年,也可以分别乘上12(月)或360(日)转换成月、日表示。 如有两个标准化方案进行比较时,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t K——追加投资回收期,年;K1、K2——分别为方案1、方案2的标准化投资,元;C1、C2——分别为方案l、方案2的年生产成本,元/年。 标准化投资回收期是用标准化获得的节约来偿还投资所需

要的时间。我国在计算基本建设投资回收期时,一般是以利润(包括税收)来回收的,虽然标准化产生的各种节约,一般是成本的节约,但二者的做法基本上是一致的。 标准化投资回收期从何时候开始计算,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从投资开始支出的时候算起,另一种是从贯彻标准后产生效益时开始计算。从理论上讲,前者的计算较为合理,这会有助于缩短标准从制定起到贯彻所需的时间。但由于标准的制订费用比贯彻费用要少得多,据苏联统计两者比例大约是1:20,这就是说,标准的制订费用与标准化总投资的比例甚小,第一种计算方法就显得实际意义不大。而贯彻标准所消耗的投资较多,时间一般也较集中,所以就一般采用第二种方法计算标准化投资回收期,但是当制订标准的费用较多时,也可以按第一种方法计算。 (3)标准化投资收益率(R K) 标准化投资收益率是贯彻标准所获得的年节约与投资之比: R K=J / K 标准化投资收益率实际上是标准化投资回收期的倒数。 (4)标准化经济效益系数(E) 标准化经济效益系数表示单位投资在标准有效期内可以获得的节约: 上述四个指标构成一组指标体系,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标准化的经济效益。标准化经济效益X 是从数量上表达了经济效益的大小,反映了标准化经济效益的绝对值,是一个净收入的概念;标准化投资收益率R K、标准化经济效益系E 数则从比率的关系上表达经济效益的大小,反映了标准化经济效益的相对值。标准化投资回收期T k又从时间上反映了取得经济效益的速度。它们互相关联又互相补充,四个指标同时运用,才能较全 面地综合地反映出标准化经济效益。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与 方法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答: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一般地说,成本—效益分析的过程由如下5个步所构成: 第一步:识别阶段,判断某一项目可以达到机构所希望的目标; 第二步:调查阶段,主要是了解能实现该目标的各项可能的投资方案; 第三步:收集信息阶段,主要是获取有关各备选投资方案效果的资料; 第四步:选择阶段,定量财务指标分析、定量非财务指标分析以及定性指标分析,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由于定性指标未包括在正式分析之中,管理人员必须用自己的判断决定在最终决策时定性因素占多大比重;以确定各个项目或方案的优劣次序; 第五步:决策阶段。要以上述次序为依据,并要看限制条件情况而定。 成本—效益分析有许多种具体方法,可以分为如下两种情况来加以讨论: (1)贴现的分析评价方法 贴现的分析评价方法,是指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分析评价方法,亦被称为贴现现金流量分析技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项目的建设周期都不会限于一个年份,这样一来,任何一个项目的收益和成本不可以直接相加,必须将“货币时间价值考虑”在内,将不同时点的成本、收益按一定的贴现率换算成同一时点的成本、收益,进行计算。 1)净现值法(以NPV 代表)。是指特定方案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与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在该方法下,未来现金流入和流出都要按照预定的贴现率折算为他们的现值, 然后在计算它们的差额。其算式是: v n K k k v n n A i A A i A i A i A NPv -+=-++++++=∑=12 21)1()1()1()1( 假设方案A ,第一年年初投入100000元,设I=10%,以后的五年内的回收情 方案A 的净现值NPV (A ) =(25000*+20000*+25000*+40000*+45000*)–100000=29055元 计算的结果如得到的净现值为正数,说明该方案可实现的收益率大于所用的贴现率;反之,如得到的净现值为负值,说明该方案可实现的收益率小于所用的贴现率。从上述计算可知,方案A 的收益率大于所用的贴现率,该方案可取。其贴现率是个关键,如果选择不当,就可能导致错误的分析,例如较高的贴现率,对使用年限较短的支出项目有利。 2)净现值率法。净现值率和净现值的不同,在于它不是简单的计算投资方案未来的现金流入的现值同它的原投资额之间的差额,而是计算前者对后者之比。仍采用上例: NPVR (A )=129055/100000= 若指数大于1,说明其收益超过成本,即报酬率大于预定贴现率。它可以看成是1元原始投资可望获得的现值净收益,它是一个相对数指标,反映投资的效

标准化管理经费项目

标准化管理经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项目名称:标准化管理经费 项目单位:石家庄市鹿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实施时间: 2019年

标准化管理经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根据《石家庄市鹿泉区区级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办法》(鹿财字[2019]65号),遵循“科学性、规范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原则,对标准化管理经费项目实施了绩效评价,形成本评价报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实施单位及项目立项等基本情况 该项目实施单位为石家庄市鹿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河北省标准化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提高我区工业农业以及服务行业标准化工作质量,规范我区的生产活动和市场行为,引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建立最佳秩序,促进我区标准化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与发展。因此将该项目作为我局2019年的重点工作进行立项实施。 2.项目主要实施内容和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河北省标准化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点建设。根据省局冀质监函【2017】346号文,石家庄市局石质监函【2017】209号文我局积极参与各级标准化示范点建设项目申报,创建工作将大大提升我区农业以及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知名度;对我区28家生产服务企业深入开展2016版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监管工作。以便提高我区工业农业以及服务行业标准化工作质量,规范我区的生产活动和市场行为,引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建立最佳秩序,促进我区标准化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与发展。 3.项目资金投入情况 2019年标准化管理经费财政年初预算安排6万元,全部由财政及时拨付。 (二)项目预期绩效目标 推广新标准体系认证监管企业数量达到28个,提高我区工业农业以及服务行业标准化工作质量,规范我区的生产活动和市场行为,引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

标准化项目效益分析

马铃薯种薯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工作总结报告 一、公司基本概况 内蒙古民丰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5月,注册资金7700万元,总部坐落于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李长庆园区(占地面积3500亩)。公司是集马铃薯种薯新品种培育、脱毒、组培、繁育、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目前已建成1万m2的组培中心,22亩智能温室、542亩日光温室,350亩防虫网室,2200 m2的马铃薯深加工研发中心,500 m2的马铃薯研究院,年储存能力7万吨种薯的智能贮藏库。公司现有员工233名,其中硕士以上12名、大专以上113名、高级职称5名。公司下设11个子公司,建有17个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7万亩(其中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区3万亩)。具有年生产脱毒苗8000万株、原原种2.5亿粒、原种8万吨、大田生产用种7万吨的能力。 在建设马铃薯种薯种植标准化示范区的三年中,我们认真落实《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以及项目任务书的有关要求,紧密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抓好规划建设,强化项目管理,加大资金投入,推进了全市马铃薯种薯标准化种植的进程。项目实施以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公司及项目区广大农户的共同努力下,按时完成了项目规定的任务要求,取得了以下几方面成果。一是农业标准化意识增强。实现了从宣传推广标准到主动应用标准进行马铃薯种薯种植的转变;二是培育出一大批从事标准化技术的专业人才和种植大户,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的适合马铃薯种薯生产公司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为今后建设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积累了经验;三是制定和修订的马铃薯种薯种植标准化示范系列标准,为大面积推广农业标准化管理作了有益尝试,使传统种植向技术型、标准化经济转型总结了宝贵经验;四是建立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实现管理标准化,种薯质量合格率达到95%以上;五是马铃薯种薯种植以标准化形式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经济效益 1.示范前三年与三年示范情况对比 示范前三年(2008、2009、2010),公司种薯种植面积8000亩,平均生产组培苗820万株,原原种2500万粒,原种1.2万吨,平均亩产1500公斤。原种生产利润为400万元。 2011年,示范区马铃薯种薯种植面积1.5万亩,生产组培苗1650万株,原原种9200万粒,原种3.65万吨,平均亩产2433公斤。原种生产利润为4840万元。 2012年示范区马铃薯种薯种植面积2.25万亩,生产组培苗3400万株,原原种1.5亿粒,原种5.7万吨,平均亩产2533公斤。原种生产利润为5565万元。 2013年示范区马铃薯种薯种植面积3万亩,预计生产组培苗3600万株,原原种1.6亿粒,原种8万吨,平均亩产2666公斤。原种生产利润为13100万元。 2.标准化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实施马铃薯种薯标准化种植示范区项目,2013年马铃薯种薯标准化种植示范区示范面积达到2000公顷(3万亩)。示范区内将生产马铃薯脱毒苗3600万株、原原种1.6亿粒,原种产量达到8万吨,原种纯利润达到1.31亿元。原种亩产量由项目实施前1500公斤增加到2666公斤,亩增产量1166公斤,产值由先前的3300元增加到5572.6元,亩增纯收入2272.6元。详见表一、表二、表三。 表一:2011年马铃薯种薯种植标准化示范区经济效益对比表

标准及标准化的作用与意义

标准及标准化的作用与 意义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标准及标准化的作用与意义——綦江局文宽林 三月,春回大地,万木争春。在这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在市质监局和西华大学的精心组织下,我有幸坐进了西华大学峨眉校区的课堂。这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业务培训,使我们对质监局的职能职责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也是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好机会。因为进入质监局以来,我一直从事标准化工作,所以对标准化这门学科,我更加有所体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标准的概念 通过学习,我更加准确理解标准和标准化的区别。标准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而标准化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二、标准的划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将标准划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4个层次。各层次之间有一定的依从关系和内在联系,形成一个覆盖全国又层次分明的标准体系。而根据标准的法律效力,又可将标准划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但企业若采用了推荐性标准,该标准就将成为产品的强制性标准。 三、标准的作用 (一)标准与人们是生活息息相关。 90年代初曾把标准与人的关系比喻为人与空气(氧气)的关系。日常生活中也确是如此,如人类沟通交流的文字是语言经结绳、图画、书契发展而成的标准;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统一媒介,是一种公平交易的特殊标准;买符合标准的衣服穿着才合体;吃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食品,健康才有保障;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房子,住着才踏实;乘符合相关标准的交通工具,座着才放心;按交通规则行走,交通才畅通、安全…。所以生活中,人们时刻与标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标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 产品的竞争能力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在产品的品种、质量、价格、交货期这四大竞争要素中,都与标准、

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经济效益分析报告-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湖南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二○一五年十二月

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1.经济效益分析 本项目研究成果是应用于电网软件系统质量控制方面,为电网软件系统的稳定高效运维提供辅助技术支持,其研究成果能够被广泛应用在电力系统软件开发与测试、科学高效运维服务等重要工作中。软件系统涉及核心数据和业务操作,在运行维护的过程中,其功能性能等指标会受到持续增长的数据量和软件运行环境的影响而受到影响,由于一个软件运行或维护错误导致的连锁故障会导致软件系统崩溃,业务不可用,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非常大,如能通过有效的软件自动化测试及早消除软件功能及性能隐患,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巨大,但因为连锁故障是概率性事件,事故发生后的经济损失也难以量化,所以本项目的经济效益很难具体分析,本项目带来的主要效益如下:1)节省信息化建设成本: 提高软件功能及性能测试效率20%以上,节约测试成本。每年信息化建设投入约万元,其中项目测试阶段投入成本约占20%(网上查询),按此计算,以后每年可节约公司信息化建设成本约*20%*20%万元。 2)节约购置软件成本 通过目标测试系统的实践分析,测试范围涵盖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本项目研究成果开源数据库MySQL作为测试用例库管理。可节省多种商业测试软件许可证采购成本,其中SAP认证的ABAP测试工具HP QTP\LoadRunner\QC许可证费用可以有效节省197650元+113200元+170330元=481180元。 3)节约系统测试安全检查人力成本 测试人工及迭代周期能够有效缩短、节省人天服务时间1/3,以100人天服务商业软件技术服务合计30万元计算,可以有效节省10万元。2015年本项目如果在ABAP系统、统一权限系统、PMS流程、基建管理系统流程的测试对象上进行全面投入运行来计算,ABAP系统可以将现有146个测试对象并行测试、统一权限系统21个流程、PMS系统44个流程、基建管理系统34个流程全面进行并行测试、并加载并发用户数量为100人,能够在两个月内完成测试,相

标准化经济效益分析评价报告

杭州创远电缆有限公司标准化经济效益 分析评价报告 标准化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因此,标准化工作能给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本公司自1992年创建以来,公司领导越来越认识到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非常重视标准化工作,于1999年按GB/T 19001-2000 idt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了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于1999年12月顺利地通过了北京中安质环认证中心的现场审核,取得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为了进一步深化标准化工作,创名牌产品,公司领导于2005年下半年开始策划按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要求完善本公司的标准体系,收集了62个法律法规、xxx个国家标准、xx 个行业标准,编制了xx个管理标准、xx个工作标准,于2006年1月10日发布实施,经过一年多的实施,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节约了原材料,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了生产成本。现评价分析如下: 一、直接经济效益 据统计,2005年度生产75欧姆同轴电缆千米,半成品的合格率为%,成品的一次检验合格率为%,成本为元/千米。自2006年1月起全面实施标准体系以来,共生产75欧姆同轴电缆千米,半成品的合格率为%,成品的一次检验合格率%,成本为元/千米,与2005年相比,半成品合格率提高了%,成

品合格率提高了%,节约铜材吨,节约各种辅材吨,成本下降了元/千米,共节约了成本万元。 二、间接经济效益 通过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后,公司的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可靠,树立了公司的新形象,扩大了公司的知名度,增加了业务量。自质量体系实施以来,销售量逐年增加2%,销售额逐年增加%,利润逐年增加%,上交国家税收逐年增加%,累计销售量增加了千米,销售额增加了万元,利润增加了万元,上交国家税收增加了万元。 通过对上述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的简单分析,标准化工作给公司共带来了万元的经济效益,并带来了万元的社会效益,效益是显著的,使我们初次尝到了标准化工作的甜头,今后,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完善企业的标准化体系,深化标准化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杭州创远电缆有限公司 2005年6月30日

标准化效益评价 第2部分:社会效益评价通则(标准状态:现行)

I C S01.120 A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3533.2 2017 标准化效益评价 第2部分:社会效益评价通则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b e n e f i t e v a l u a t i o n P a r t2:G e n e r a l p r i n c i p l e s o f s o c i a l b e n e f i t e v a l u a t i o n 2017-05-12发布2017-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目 次 前言Ⅰ 1 范围1 2 术语和定义1 3 评价原则1 4 评价过程2 5 确定评价目标2 6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3 6.1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3 6.2 指标体系的建立3 6.3 指标设置的基本要求3 7 评价方法与判定依据3 7.1 标准化社会效益的评价方式3 7.2 权重确定4 7.3 指标层评价4 7.4 次准则层与准则层评价4 7.5 目标层评价4 8 数据资料的收集及评价结果的分析5 8.1 数据资料的收集5 8.2 评价结果的分析5 9 撰写评价报告5 9.1 基本要求5 9.2 内容范围5 10 评价结果应用5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指标体系表的范例6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主观赋权法主要方法7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客观赋权法主要方法9 参考文献11 G B /T 3533.2 2017

前言 G B/T3533‘标准化效益评价“拟分为如下两个部分: 第1部分:经济效益评价通则; 第2部分:社会效益评价通则三 本部分为G B/T3533的第2部分三 本部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三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三本部分由全国标准化原理与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286)提出并归口三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二海尔集团二中国大唐集团二中国计量大学二北京联合大学三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辉二王益谊二逄征虎二强毅二顾龙芳二付强二赵文慧二吴学静二孙琼二刘姗姗三

标准化的重要性(有意义)-标准重要性

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 令狐采学 标准化是一个过程。制定、执行和不断完善标准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可以使企业持续发展的过程。 企业用标准化进行管理是逐步改变传统管理模式的起步点,是管理上的重大转变,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企业标准化要求企业整个生产过程、各部门的各项工作以及全体职工都要按标准办事,真正使每个部门、每个人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效果有奖惩,从而彻底扭转企业技术落后、管理落后、互相推诿、效率低下的局面。 企业开展标准化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完善和实施标准体系,制定,并对标准体系的实施进行监督、合格评价并分析改进。 我司主要以房地产经营为主,但也朝多元化的路线发展,目前有房地产公司、矿泉水公司、小贷公司。现阶段的房地产项目较多,有贵港项目、巴马项目、金秀项目、还有洽谈中的其他项目,虽然几个项目都属于集团公司统一管理,但管理上还是比较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各项目公司实行各自的管理模式,造成每一步工作都比较困难,耗时长、工作效率低下。因此,我司迫切需要建一套实之有效的标准化管理体系。要想建

立一套实之有效的的标准体系,以确保企业标准化工作稳步、持久、健康地发展应从以下几个重要方面入手: 一、建立公司标准化管理机构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企业的标准化活动,不是企业中的某一个部门的独立活动,而是各个部门都要涉及到的一项整体性活动,因此在管理上应建立一个专门的标准化管理机构来统一进行管理。 二、建立一套必要的规章制度。 要使标准化活动过程和程序更加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从而确保标准化活动进行的正常有序,应当建立一套标准化管理制度,初步确立企业标准化的工作方针、目标和任务,赋予企业标准化机构的权力和责任,从制度上确保企业标准化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对推动企业标准化工作起到应有的保障作用。 三、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标准化队伍 对标准化专职和兼职人员进行专门的标准业务知识培训,使之具备标准的制订、修订、实施及标准化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为搞好标准化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企业标准体系 企业标准体系包括技术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及管理标准体系的一个有机整体。企业标准体系是在企业方针、目标的指导下形成的。 五、确保企业标准的实施。

标准化施工现场成本分析

首 页| 政务信息| 投资项目| 行政许可| 政策法规| 信用档案| 执业注册| 重点建设| 房地产业 | 专 家 库| 企业信息| 建设物资| 专题报道| 业界动态| 专业服务| CA 认证| 会员专区| 下载中心|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标准》由山东省建设厅批准在山东全省实施,并已在建设部备案。从3月份开始,青岛市首先在14个工地推广实施,现已在500多个工地推广,并已涌现出一大批示范工地。在推行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过程中,一些施工企业,包括各级建设行政管理部门都想搞明白一个问题:标准化工地的推行对项目成本有什么影响?通过计价依据规定计算的临时设施费、文明施工费、安全施工费是否能满足实际需要?青岛市建委组织有关施工企业对此进行了分析测算。工作步骤 测算工作首先由青岛市标准定额站根据《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列出全部测算费用项目及各项目包含的工作内容;尔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实行标准化管理的工地,由这些工地的项目经理组织安全员等相关人员按照《标准》要求编制临时设施、安全施工、文明施工措施方案,确定工程量,测算、估算各项措施的实际费用;再由安监站和工地监理对措施的合理性及工程量的准确性进行审核把关;最后,各工地专业造价人员以规定的计价方式计算各项费用,由定额站审核。调研工地的选取 选取原则:兼顾民用、公共建筑,涵盖多种结构类型,体现普遍性、代表性,同时考虑项目规模大小因素。 选取对象:经严格筛选,确定从推行标准化管理的试点工地中选取青岛帆船中心某工程、青岛海门路某工程、胶州新城某工程等6个项目作为测算对象。主要数据的确定 为了实现计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对一些设备及措施性消耗材料的购置费用要求按照合理的摊销次数计算出一次摊销量计列。各类设备和材料的摊销次数因无规定可查,本次测算由各企业根据自身管理水平,参考其他地市经验自主确定。摊销次数按附表计取。调研情况 推行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填补了国内建筑业的一项空白,是建筑施工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的一大创新。在管理内容的要求和管理标准上,都有创新性的要求。

企业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评价和计算规定

Q/LXQ 利辛县江淮扬天汽车企业标准 Q/LXQ 216.011—2014 企业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评价和计算规定 2014-01-01发布2014-01-01实施利辛县江淮扬天汽车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围 (1) 2 规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符号 (1) 4 评价和计算标准化经济效果的原则 (1) 5 评价和计算标准化经济效果考虑的主要因素 (2) 6 评价和计算企业标准化经济效益的数据收集和处理 (2) 7 企业标准经济效果的论证 (2) 8 评价和计算企业标准化经济效果的指标体系 (2) 附录A (规性附录)企业标准化效果的影响因素 (1) 附录B (规性附录)标准化经济效率统计数据来源和统计 (2)

前言 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科学管理,现代化管理尤其是质量管理的必备基础。其基本任务是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组织制定企业标准,实施企业标准及适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并对标准的实施进行检查,以实现标准化效益。 依据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发布的《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参照GB/T 13017《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GB/T 15496《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等标准,编写了下列14个企业标准化工作规则,以作为利辛县江淮扬天汽车标准化管理工作依据。 1.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2.企业标准化工作总则 3.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规定 4.企业标准分类与编写规定 5.企业标准编写规定 6.企业管理标准体系文件编写规定 7.企业工作标准编写规定 8.企业标准印刷和发放规定 9.企业标准化审查规定 10.标准的实施及其检查规定’ 11.企业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评价和计算规定 12.企业标准化成果评选和奖励规定 13.标准信息和档案管理规定 14. 企业标准信息和档案管理规定

标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标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90年代初曾把标准与人的关系比喻为人与空气(氧气)的关系。日常生活中也确是如此,如人类沟通交流的文字是语言经结绳、图画、书契发展而成的标准;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统一媒介,是一种公平交易的特殊标准;买符合标准的衣服穿着才合体;吃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食品,健康才有保障;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房子,住着才踏实;乘符合相关标准的交通工具,座着才放心;按交通规则行走,交通才畅通、安全。所以生活中,人们时刻与标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标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 产品的竞争能力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在产品的品种、质量、价格、交货期这四大竞争要素中,都与标准、标准化密切相关,如标准化的简化、统一化、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等形式为产品品种的多样化奠定基础;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好坏的准绳;价格战、交货期更需要管理标准化的效益做后盾,所以,标准是企业生产、经营、检验产品的行为准则。 二、标准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 企业现行生产技术水平无法满足高水平产品标准要求时,唯一的出路就是科技创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因此,标准是推动技术进步的杠杆,是产品不被淘汰的保证。

企业只有赢得市场竞争,才能发展,而赢得市场竞争的前提,一是识别顾客需求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转化为标准中的质量要求,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二是制造标准,掌握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即利用标准的游戏让其它企业按你制定的规则(标准)陪你玩,这也是众多先进企业争相制定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根本原因。 企业要持续发展,就须长久占领市场,而要长久占领市场,就要求企业有较强的适应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即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开发出新产品。尤其在市场多元化、需求多样化、个性化趋势日渐增强并占据市场统治地位的今天,这种应变能力对企业愈加重要,而标准化的6种表现形式,可以大大缩短新产品的设计、研制周期,确保低耗高效地研制出新产品。 三、标准是各行各业加强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技术依托。 社会效益是一个单位存在的基础,经济效益是其发展的动力。所以,各行各业、任一个单位都存在着管理的问题,都需要提高管理水平,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以确保各项工作低耗、高效低稳步进行。而标准是一种科技成果,管理标准更是无数优秀的管理专家管理经验的结晶,依据这些管理标准建立现代企业的管理体系,无疑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海信集团98年以来建立起120多个管理标准,使一切工作按标准稳步进行,管理费用每年降低10%;还有

XXX公司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研究报告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研究报告 ——XXXX有限责任公司 一、项目简介 XXXX公司成立于一九XX年,原机械工业部XXXX定点生产厂家之一,成立以来一直为XXX、XXX,是目前国内最大的XXX生产企业,其中XXX市场占有率达到75%以上。公司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标准化工作体系,设立了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和日常工作机构,配备了标准化专、兼职人员,成立了公司标准化工作管理网络;建立了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补充完善了技术、管理、工作三大标准体系和明细表;制定了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明确了标准化委员和技术开发中心下属标准化室的工作职责,规定了企业标准制定、更改程序和标准实施及评价要求;收集和制定企业技术标准205项,制定、修订各类管理标准104项、工作标准109项,共计418项。 通过实施标准化生产,推进自主创新,打造了省级名牌产品,提高了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了标准化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和谐社会中的技术支撑作用,使企业标准化工作整体上处于健康发展状态。 二、标准化产生的经济效益 第一,提高产品质量是最显著的经济效益。质量是企业在市场竟争中的制胜法宝。公司产品质量在执行产品标准过程中得到很大的提高。实施标准化工作前后,公司产品售后服务次数及电机台数都有明显改善,成品电机返修率进一步下降。实施标准化工作之前,公司售后服务接用户反馈传真及电话2619次,其中现场服务1530次,电话及传真服务1131次,售后服务产生的费用为169万;成品电机返修率为0.52%。实施标准化工作之后,公司售后服务接用户反馈传真及电话1598次,其中现场服务911次,电话及传真服务708次,售后服务产生的费用为87万;成品电机返修率下降为0.35%。 第二,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直接的经济效益。公司建立标准化体系以来,在设计、制造、销售以及管理等过程中,扩大有用劳动成果的重复利用,减少劳动耗费。公司实施标准化工作之后,将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等制定成标准,劳动者形成习惯及熟练程度得到提高,进而提高劳动效率,工业总产值增长18%.实施标准化工作,为公司科室合并及减员工作打下了基础,公司对部分科室进行减员,补充到一线生产岗位,使年度各项管理费用减少近50万元,同时工业产值增长近200万元。 第三,促进经济和贸易的快速增长。发展才是硬道理,标准化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公司实施标准化工作,保证了公司产品的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促进了国际技术交流和贸易发展,提高公司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