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稿

汉语史稿
汉语史稿

汉语史复习资料整理(终结版)

一、汉语史

1、对象

语音、词汇、语法,

2、根据

(1)现代方言口语如南昌方言保留你了入声字白、铁等

(2)亲属语言

(3)历代的字书,古书的注解,记载古音、古义。如《尔雅》《说文》等著作。

(4)甲骨文、金文,如出土的郭店楚简以及安阳小屯村出土的甲骨文字

(5)汉字的结构

分为表意字和形声字,

(6)韵书、韵图(汉语语音史的主要依据)如陈澧的《切韵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7)韵文,从诗文用韵看到古韵的痕迹,考察韵母系统。如上古语音以《诗经》的用韵为参照。

(8)姓氏、地名.如铅lian)县\六(lu)安瓜片

保存古音。阿房宫

古人的名和字的联系中看出古代的词义。例如:屈平,字原宰予,字子我

(9)古代的借词

古代借词保留汉字古音,可和今天的读音进行比较。如印度与天竺

①外语中的汉语借词

隋唐时期,日本、朝鲜等国从汉语借去大量词语,仍不同程度保留当时汉语的语音特点,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饥ki 鸡kai 说明隋唐时期两字韵母不同,声母和现代不同。

②汉语中的外语借词

用当时的汉音去对译梵音,可以从拼写中知道汉字的古代读音,把这些读音和今天的读音进行比较,可以找到音变的线索。佛 bud 古无轻唇音天竺印度古无舌上音

(10)散文,特别是接近口语的作品,考察某一时代的语法语义。

二、语音

1、古音为周秦两汉的语音,即上古语音;今音为魏晋隋唐宋的语音,即中古语音。

2、音韵学四大部分:古音学;以《诗经》的用韵为代表;今音学:以《切韵》为代表;北韵学:以《中原音韵》为代表;等韵学。其中,等韵学研究汉语发音原理和发音方法,并制成韵图以表示声、韵、调的配合关系。

3、重唇音:双唇塞音、双唇鼻音。帮【p】、滂【p‘】、并【b】、明【m】四母,现代普通话念“b”【p】、“p”【p‘】、“m”【m】,如“巴”、“泊”、“傍”、“蒙”。

轻唇音:唇齿擦音、唇齿鼻音。非【f】、敷【f‘】、奉【v】、微【】四母,现代普通话里非、敷、奉念“f”【f】,如“飞”、“肥”、“犯”;微母念半元音【w】,如“微”、“文”“王”。

4、舌上音:舌面前塞音、舌面前鼻音。知【】、彻【】、澄【】、娘【】四母,现代普通话分别念卷舌声母“zh”【】、“ch”【】和舌尖鼻音“n”【n】。

5、全浊声母:并【b】、奉【v】、定【d】、澄【】、群【g】、从【】、床【】、邪【z】、禅【】、匣【】。

6、等韵学分等依据:韵母中主要元音的舌位和开口度、看有没有韵头,有韵头介音【i】是三等或四等。

主要元音的开口度由洪到细分为四个等类,即“四等”,元音的舌位逐渐前移。

根据介音【i】的有无,分为洪音,即一等【o】【u】、二等,无介音;细音,即三等【ǐ】、四【i】【e】等,有介音。

7、今存完整的反映《切韵》系统的的书是宋代的《广韵》

8、韵书的历史发展:《切韵》陆法言,颜之推著,前者执笔;《唐韵》;《广韵》陈彭年,邱辉等著;《中原音韵》周德清。

9、近代语音是以元代的《中原音韵》为语音标准。

10、唐末守温创造了36字母。(×)

11、牙音和齿音实际上都是舌音。(×)

12、韵要求声调相同。(√)

13、韵母从古代分二呼,现代分四呼。(×)

14、入声韵就是以塞音收尾的韵。(×)

15、叠韵就是两个韵母相同。(×)

16、中古音韵以《切韵》系统为主要依据。

17、今存最完整的《切韵》系韵书集大成的著作——《广韵》。

18、平水韵作为近体诗押韵的依据,是由南宋平水人刘渊所始。

19、反映唐代以来近体诗文创作的韵律依据是平水韵。

20、《广韵》的平声分上平声和下平声,可以说是平分阴阳的滥觞。(×)

21、《广韵》36个声母中新出现了非敷奉微,知彻澄娘。(×)

22、“匍匐”又作“扶伏”,反映了古无轻唇音现象。

23、“陟,登也”,反映了古无舌上音现象。

24、研究上古声母的材料:异文:如“伏羲”又叫“庖栖氏”;声训:用音同或音近的字去解释它的意义;《说文》谐声偏旁“凡同声旁者并同声类”;古读:如“古读猪如都”等P79

25、段玉裁在《六书均表·古谐声说》提出:同声必同部。

26、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提出:古无轻唇音。

27、“阿房宫,房,旁也”,反映了古无轻唇音现象。

28、用一个比较常用的字给另一个同音字注音就叫直音法。

29、“古音娘日二纽归泥”是由章炳麟提出的。

30、“反切系联法”是清代的陈澧《切韵考》提出的。

31、声调变化

相传沈约发明“四声”,即平、上、去、入。

调值的变迁是比较快的,而调类的变迁比较慢。调类主要有三个变化:浊上变去声、声调分阴阳、入声的消失。

浊上变去声:全浊上声变去声

声调分阴阳:平分阴阳,清音平声字归阴平,浊音平声字归阳平。

入声的消失:入派三声,全浊归阳平,次浊归去声,全清归阴平。

32、声母的变化

上古——中古:匣母的分化,云母从匣母中分化出来,如完—院。

端t、透t‘、定d‘的分化,端透定三母分化成知彻澄三母,如汤—畅。 d的失落,端透定和邪母谐声成喻母中的余母,如台—怡。

中古——现代:略

33、浊音清化

中古“三十六字母”中的全浊声母“并”、“奉”、“定”、“澄”、“群”、“从”、“床”、“邪”、“禅”、“匣”在发展中完全消失,变成同部位的清音声母。

34、古无轻唇音

上古声母系统没有中古“非”“敷”“奉”“微”四个轻唇音声母,它们是从重唇音分化出来的。由清代学者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卷五“古无轻唇音”条中提出,如“匍匐”

又作“扶伏”。伏羲——庖栖阿房宫逢丑父

35、古无舌上音

上古声母系统中没有舌上音“知”“澈”“澄”“娘”,不存在“舌音类隔”的问题。由清代学者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提出,如《诗·鄘风·柏舟》:“实维我特”,在韩诗“特”作“直”。梦珠——梦都田完——陈完猪——都

36、阴阳对转

它是由孔广深提出来的,阴声韵是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韵母,阳声韵是以鼻音收尾的韵母,入声韵是以塞音收尾的韵母。

在语音的发展过程中,同类韵部,元音相同,可以相互转换,即阴声韵转化为阳声韵,阳声韵转化为阴声韵,入声韵转化为阴声韵或阳声韵,阴声韵或阳声韵转化成入声韵。37、同声必同部

同一个声符的许多形声字,上古属于同一韵部,即谐声偏旁和诗经韵脚的一致性。凡同一谐声偏旁的字,一定同属一个韵部,也一定和诗经的韵脚相符。由清代学者段玉裁在《六书音均表·古谐声说》提出。

38、如字

用于异读字词的注音,用这个术语是告诉读者要按照这个字词常见的读音来读,即要读本音。

39、读破 \ 破读

通过改变一个字的原来读音以区别意义或词性的方法。如“衣”,读yī是本音,表示名词“衣服”;读yì是破读,表示动词“穿衣”。

40、双声叠韵词

语音:双声,声母相同;叠韵,韵相同,即不论韵头,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

词汇:双音节词,连绵词。

语法:双声叠韵构词法,一个语素构成词,单纯词。

双声的词:憔悴玄黄叠韵的词仓庚

41、反切

定义:中国古代的拼音法。反切上字取声母,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如东,德红切。毛,莫袍切。

方法:首先,判断反切上字的清浊,清声母字归阴平,浊声母归阳平。

a如果上字是全浊声母,要考虑浊音清化的规律:

如下字是平声,则归送气,如是仄声则归不送气,其中去声与入声还是阳平,但要特别注意上声,因为全浊加上声变为去声。(“动”是上声)

b如果上字是次浊声母,下字是平上去三声则仍然是阳平,如是入声,则次浊加入声变为去声。

c、如果上字是全清声母或次清字,如下字为平声,则归阴平。

如下字为仄声,则上声归上声,去声归去去声。但入声仍要归阴平。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尖团合流的规律。即g、k、h 和 z、c、s碰到齐齿呼i和撮口呼会变为j、q、x。

42、汉语复音化的因素

1、语音的简化,区分同音词的需要。

2、表达要确切的需要

3、受外语的影响,如外语的吸收。

音译,外语是复音词,译出来也是复音词。外语是单音词,外语语音比汉语复杂,有复辅音、辅音韵尾,汉语须用音节去对译,这样译出来也变成复音词。

意译,主要是用偏正词组对译单词,既是词组,至少有两个音节。如:汽车。

三、词汇

1、古今词义的差异

(1)全同

如“山”“水”“日”“月”“牛”“马”“车”“大”“小”;

(2)全异

如“涕”,古义“眼泪”,今义为“鼻涕”

(3)有同有异

①、词义范围的变化

a、范围变小,如“宫”,古泛指“住房”,秦汉以后指帝王的殿堂、住室以及寺庙。

b、范围变大,如“江”,古专指“长江”,今泛指“江河”。

c、中心转移,如“汤”,古指“热水”,今指“菜汤”。

②、感情色彩的变化

a、由褒变贬,如“爪牙”,本指“动物的爪和牙”,喻以褒义“武臣”,今指贬义“反

动势力的帮凶”。

b、由贬变褒,如“锻炼”,古有贬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今主要指褒义“通

过体育运动培养人的坚强体魄和勇敢机智的精神”。

2、借词

从别的语言里连音带义借来的词,也叫“外来语”、“外来词”、“音译词”,如骆驼、葡萄三种方式:a、完全音译,如“沙发”(sofa)、“咖啡”(coffee)。

b、音兼意译,如“逻辑”(logics)、“乌托邦”(utopia)。

c、半音半意译,如“卡车”(car)、“美国”(America)。

3、译词

利用汉语原有的词素和构词方式造成新词,来翻译其他语言中的词所代表的概念,也叫“意译词”。如“世界”、“地狱”。

4、同类词

意义上相关联并属于同一范畴的词,通常部首相同或相通,意义与部首有关。如“斤”是砍木斧,“斧”“斫”“斩”“断”就是同类词。

5、同源词

由同一个语源派生出来的一组词,往往音同义近、音近义同或音义皆近。

6、词义的演变:扩大、缩小、转移

词以扩大:词义演变的一种方式。词的原意完全保留,但其意义范围扩大,概念的外延扩大。如“河”,本指“黄河”,扩大为“河流的通称”。

词义的缩小:词义演变的一种方式。词的原意部分保留,但其意义范围缩小,概念的外延缩小。如“瓦”,本指“已烧土器的泛称”,后专指“屋上盖的瓦”。

词义的转移:词义演变的一种方式。词的旧义被新义所代替,词义的转移范围甚广。如“狱”,本意是“诉讼、案件”,转为“牢狱”。

7、汉语基本词汇是富于稳固性的,变化还是可能的。其变化为:

(1)旧词的消亡

①概念的废弃,古代需要区别的东西,后代不需要区别了。

猎时代,人们有必要辨别许多的鱼类、鸟类和兽类,畜牧时代,人们也有必要区别家畜详细种类。社会的发展,某些事物的种类不需作细致的区分,大类名取代特称名。

②事物不存在。古代存在的东西,后代不存在了。例如:冠冕绔

(2)新词的产生,新事物、新概念的产生。战国的楼字,宋代的桌椅。

(3)概念的废弃

(4)词语的替换,事物概念不变

①旧词成为新词的构词语素。

a.加上词缀鼻-鼻子

b.同义并列肤-皮肤肌-肌肉

c.偏正发-头发眉-眉毛

②旧名换为新名

a.意义有关联走取代行脚取代足目-眼睛面-脸

b.方言和外来语的影响。方言词姐-姊

哥字可能是外来语。哥-兄

8、基本词汇的发展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1、汉语词汇具有稳固性,如金、木、水、日、火等从甲骨文一直延续至今,基本词汇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基本词汇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如概念不变,词语发生替换,有些来自行业语、方言词、有些来自外来词如:日—太阳

有的是旧概念的废弃,旧事物的消失,导致旧词的消亡,例如:冠冕绔

还有的是古代人区别很细的特征名如“伯、仲、叔、季”也消亡了。

另外还有新事物、新概念出现产生了新的词如桌子。椅子。

2、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转化。

基本词转为一般词,如历史词,冠冕,文言词,日目

而一般词转为基本词,如方言词、外来词,姐哥

行业词,太阳

9、佛教对汉语的影响

随着佛教东传,佛经翻译规模的不断扩大,产生了外来词引进的第一次高潮;

佛教专门用语,对汉语的影响不大。菩提

佛教用语,已经成为全民语言。和尚、菩萨

不能再认为佛教用语了,而且成为了汉语的基本词汇,影响很大很深。

10、汉语对日本语的巨大影响:

日本语和汉语本来是没有亲属关系的两种语言,它们各有它们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但是,由于日本长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1)以致汉语借词在日本语里非常发达。汉语借词在明治维新以后被用为构成新词的基础。

(2)某些道地的日本词也可以用汉字来代表,

(3)专为日本语创造的假名也要以汉字为根据,由汉字省笔而成。

11、汉语对朝鲜语和越南语的影响:

(1)有丰富的汉语借词。

(2)用汉字记录他们自己的语言。

(3)吸收以汉语语素为构词基础的日本新词。

四、语法

1、句法严密化

句法是组词成句的规则,严密化是指句子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在形式上,语法和逻辑发展密切相关,句法成分经得起句法分析,结构清楚;在表意上,不断地完善、简炼和严密。

2、语法的发展趋势

复音词的增加,句子的严密化。

从形式上看:语法和逻辑严密化

句法成分经得起句法分析,结构清晰

从表意上看:既要完善严密,又要简练。

3、使成式

从形式上说,是外动词带着形容词(修好,弄坏),或外动词带着内动词(打死,救活);(外动词,动词支配动作发出者之外的对象内动词,动作发出者自身。祥林嫂死了当家人)从意义上说,是把行为及其结果在一个动词性的词组中表示出来。这种行为能使受事者得到某种结果。

4、处置式

“把”字句,现代汉语的一种特殊语法结构。

从形式上说,它是用一个介词“把”字把宾语提到动词的前面;

从意义上说,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表示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一种处置。

5、被动式

(1)于字句

说出施事的人物或处所,把动词放在于字的前面。受事+动词+于+施事劳力者治于人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用于字的被动句是由处所补语的形式类推发展出来的,用于字的被动句,形式结构跟表处所、时间的于字句完全相同,有可能发生混淆。

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从词句本身很难断定是表被动还是表处所,考察历史方知在魏国被齐打败了,在魏国被楚打败,三句都表示被动。

于字句表被动不如被字句明确,后来就由被字句取代了。

(2)为字句

用为字作为助动词,为字和动词的中间插入一个施事名词。

“受事+为+施事+动词”施事也可以省略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为禽为戮为弑

为字的意义很多,用作动词,有成为的意思,用作介词,还有给和为了的意思,为字是否表示被动,有时可能发生误解。

若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

可有两种理解:民不被我任用民不为我出力

为字的用途很多,可能产生歧义,因此被“为----所”式和被字句取代了。

(3)见字句用见字作为助动词,见字和被动词的中间不能插进一个施事。

“见+动词”

见辱见恶见笑于大方之家见欺于王

见字只能作助动词,帮助表示被动,而不能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若要表示施事,可以结合于字句表示。

“见----于---”式

见笑于大方之家见欺于王

“见----于---”式的被动句在先秦两汉是常用的一种句式,六朝以后在口语中逐渐衰亡,但在仿古的文言文仍然经常采用。

6、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它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某一性质、行为或成为另一事物。使动和一般动词,在结构形式上完全没有分别,我们只能凭上下文来判断。

孟子朝齐侯武丁朝诸侯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杀鸡为黍食之,见其二子焉

齐使田忌将而往。齐威王欲将孙膑。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位尊而无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2)意动用法

并不能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变为某种性质,只是主观上认为它具有这种性质。“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

使动和意动,在结构形式上完全没有分别,我们只能凭上下文来断定它们是使动或意动。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敬鬼神而远之君子远庖厨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小国寡民登泰山而小天下

(3)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连用,主谓结构而不是并列或偏正结构:

遂王天下驴不胜怒,蹄之。从左右,皆肘之

作谓语,带宾语:老吾老,幼吾幼

所字后面:毛嫱西施,人之所美也

能愿动词、副词修饰: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而字连接:不耕而食,不蚕而衣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4)名词作状语

①用作为状语的名词的某些特征来比喻动作行为的状态,“像某物似的”

嫂蛇行匍伏豕人立而啼

②表示当作某一身份、某一资格等,“当作某物来(对待)”

冯谖客孟尝君孟尝君客我田忌客待之父事朱家彼秦虏使其民

③表时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④表处所君王宜郊迎。相如廷叱之。

⑤表工具或依据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臣请剑斩之。

7、宾语前置

(1)完全抛弃了旧形式,仅留若干残迹。

a、人称代词+动词

b、指示代词“是”+动词,如“寡人是问”。

c、指示代词“是”+介词“以”+动词,即“是以…”

d、指示代词“是”+动词“谓”,即“是谓…”

e、代词宾语“自”+动词

f、代词性的副词“相”+动词

(2)完全保留旧形式,代词宾语必须放在动词前面作宾语前置。

a、疑问代词作宾语,如“吾谁欺?”。

b、指示代词“之”“是”复指,即用复指代词“是”帮助宾语前置。如“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何厌之有”。

c、词头“唯”或“惟”+宾语+“是”,即“唯…是…”,宾语前面有个唯,后面有个复指代词帮助宾语前置。如“唯利是图”

d、“是之…”、“是之谓、此之谓”,“是、此”作为代词宾语。如“是之喜也”

(3)旧结构和新结构同时存在,即否定句的代词宾语前置,如“不吾知也”。

8、系词“是”的产生及其发展

“是”字是由指示代词发展为系词,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先秦时代,判断句的主语过长,中间有停顿,主语后面往往用代词“是”字复指,句尾有语气词“也”字帮助判断。例如: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2)当主语不长时,也用“是”字复指。句尾有“也”字帮助判断。这时主语没有了停顿,“是”字的复指作用逐渐弱化。例如:滕是小国也。

(3)“是”字经常处在主语和谓语的中间,这样就逐渐产生系词的性质来。“是”字不再复指主语,有的句尾也不再出现帮助判断的“也”字,句子的判断意味完全由“是”字充当。汉语真正系词的产生,大约在西汉末或东汉初。中古时期,系词在判断句中起经常作用,在口语里完全代替了上古的判断句。例如:汝是大家子,仕宦在台阁。

9、单音词向复音词转化的方式

(1)换了完全不同的另外字,如:古代的日在现代称为太阳

(2)附加法。词根加词缀,不占重要地位。如:鼻变为鼻子

(3)单音节词成为复音词的构词语素。如:月变成月亮

(4)两个同义词作为构词语素合成一个复音词,如:牙和齿合成牙齿

(5)两个反义词连用构成一个复音词如“反正”

(6)偏义副词,另外一个词变为陪衬。如窗户偏向窗,户是陪衬

(7)词组凝固成词(除并列结构以外的其他词)。如:恐惧

10、双音节词的发展趋势

上古以单音节词为主,复音词较少,如:君子社稷;

中古双音词逐渐增加;

近代清末大量增加;

现代双音词占优势。

11、先秦判断句的结构方式

名词不需要系词的帮助就可以构成判断。

(1)在名词谓语后面,一般总要加上语气词“也”字煞句。

百里奚,虞人也。

(2)主语后面可以加“者”字,也可以不加“者”字。

南冥者,天池也。

(3)有了“者”字之后,句末可以不用“也”字,但少见。

天下者,高祖天下。

(4)有时“者、也”都可以不用,但比较特殊。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汉语史稿重点

汉语史稿部分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如字:相当于破读而言。凡是字用本义,按照本音读出的,叫如字。 2、破读:凡用转化后的意义,按照变化后的声调读出的,叫破读。 3、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或类别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汉语判断句大多用名词作谓语,但判断谓语不限于名词。甲骨文很少判断句,西周开始发展起来,春秋战国更显纷繁复杂。 4、音变构词,就是通过声母、韵母或声调的变化来构成新词。也叫做形态变化法。 5、句法构词,是指通过造句的方式构成新词,就汉语来说,大多数是由两个词素合成的一个新词。 6、《尔雅》(也作《尔疋》)是我国第一部百科辞典,也是我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的一部词典。东汉刘熙《释名·释典艺》:“《尔雅》:尔,近昵;昵,近也。雅,义也;义,正也。五方之言不同,皆以近正为主也。”以“尔雅”为书名,就是接近正言、使近于雅正、纳于规范、向标准语靠拢的意思。《尔雅》一书,解释语词和百科词语,按事类分篇,全书十九篇:一般语词3篇,即《释诂》《释言》《释训》;百科名词分为社会生活名词和自然万物名词,即《释亲》《释宫》《释器》等。《尔雅》释义的主要方法是“以雅释古”、“以雅释俗”,即以当时通行的雅言训释典籍中的古语词、方言词和俗语。 7.《方言》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一书的简称。多数学者认为,该书是西汉末扬雄向聚集在首都参加考试的人们采集方言词汇而成的稿本,约在公元17-18年间成书。这是我国第一部解释古代各地方言语词的训诂专著。《方言》原为15卷,9000字。今本《方言》只有13卷,669条,11900字。其中有一部分为汉魏学者所增补。后代模仿接续《方言》类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训诂专著是章太炎的《新方言》。 8.《释名》东汉刘熙的《释名》是我国第一部探求语源的训诂专著。他的《释名》仿照《尔雅》体例,按所收语词的意义类别分为释天、地、山、水、丘、道、州国、形体、姿容、长幼、亲属、言语等27篇.《释名》一书的目的在于推寻说明事物命名的由来,因此它收集的多是常用词,其中很多不见于经传,还有一些俗语词,范围比《尔雅》广。《释名》主要采用声训的方法进行推源的研究,即用同音词、音近(双声或叠韵)词来对语词进行解释。 由于《释名》的编排体例近似《尔雅》,明代郎奎金曾把它和《尔雅》《小尔雅》《广雅》《埤雅》合刻在一起,称为《五雅》。为使书名都有“雅”字,他将《释名》改名为《逸雅》。 9.《说文解字》徐铉《说文解字》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严格意义上的第一部字典,是揭示汉字系统性的一部科学巨著。本书收集了9353个单字,1163个重文,归入540个部首进行解释。体例是先解释字义,次讲字形与字音。一般只解释一个意义,就是字的本义。本义是一切引申义的出发点,解释了本义,就能使词义引申脉络清楚。上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一个字代表一个词,字的本义一般就是词的本义。因此《说文》对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清人研究《说文》者,成就以段玉裁、桂馥、朱骏声、王筠为最高,被称为“《说文》四大家”。“以形为纲,因形立训”正是《说文》的最大特点。 10、《玉篇》梁顾野王撰,收字22824个,以楷书为字头,分为542部。书的重点在于注音与释义。每自先注反切,然后释义。《玉篇》是我国第一部解释多义词的字书,既释本义,也释引申义,并详细引证文献材料。可惜原书仅存零卷,今存的是宋代陈彭年等人重修的《大宋益会玉篇》,删除了原书的全部引证。 11、《切韵》隋陆法言著,书成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共5卷,收1.15万字。分193韵: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唐代初年被定为官韵。增订本甚多。《切韵》原书已失传,其所反映的语音系统因《广韵》等增订本而得以完整地流传下来。现存最完整的增订本有两个,一为唐写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一为北宋陈彭年等编的《大宋重修广韵》。全书以韵目为纲,共分193韵;韵又按声归入平、上、去、入四类。同韵的字又以声类等呼排序。于是同音字全被归在一起。每一音前标以圆圈(称为韵纽),头一字下以反切注音。每字均有释义。 12、《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五卷,是我国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由陈彭年、丘雍等奉旨在前代韵书的基础上编修而成,是我国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并广为流传的最重要的一部韵书,是我国宋以前的韵的集大成者。原是为增广《切韵》而作,除增字加注外,部目也略有

音韵学基础知识

音韵学基础知识 一、《广韵》61平声韵: 东冬钟江支脂之微鱼虞模齐佳皆灰咍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萧宵 肴豪歌戈麻阳唐庚耕清青蒸登尤侯幽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祭泰夬废 二、《广韵》34入声韵: 屋沃烛觉质术栉物迄月没曷末辖黠屑薛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 三、《广韵》35声母:四、宋人三十六:五、十六摄: 喉音:影余晓匣牙音:见溪群疑通江止遇 牙音:见溪群疑舌音:端透定泥蟹臻山效 舌音: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果假宕梗 知彻澄唇音:帮滂并明曾流深咸 齿音:精清从心邪非敷奉微 庄初崇山齿音:精清从心邪 章昌船书禅日照穿床审禅 唇音:帮滂并明喉音:晓匣影喻 半舌:来 半齿:日 六、王力上古29韵部:七、王力上古32声母: 之职蒸喉音:见溪群疑晓匣影 支锡耕舌头音:端透余定泥来 鱼铎阳舌上音:章昌船书禅日 侯屋东齿头音:精清从心邪 宵药正齿音:庄初崇山 幽觉唇音:帮滂并明 微物文 脂质真 歌月寒 缉侵 叶谈 八、《中原音韵》19韵部表: 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 九、《中原音韵》25声母表: 崩烹蒙风亡 东通农龙 工空仰烘邕 宗从嵩 钟充双儿 章昌商戎

十、十三辙韵目表 中东江阳一七灰堆油求坡梭人辰言前发花乜斜怀来姑苏遥条(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 十一、王力上古30韵部所含《广韵》韵部表 十二、等与中古声母关系 1、一二三四等俱全的:影晓见溪疑来帮滂并明 2、只有一二四等的:匣 3、只有一四等的:端透定泥精清从心 4、只有二三等的:知彻澄娘照穿床审 5、只有三四等的:喻(三等云,四等余) 6、只有三等的:群禅日非敷奉微(合口) 7、只有四等的:邪 十三、等与《广韵》韵部关系表 1、一等:冬模泰灰咍魂痕寒桓豪歌唐登侯覃谈(16) 2、一三等:东戈(2) 3、二等:江佳皆夬删山肴耕咸衔(10) 4、二三等:麻庚(2) 5、三等:钟支脂之微鱼虞祭废真谆臻文欣元仙宵阳清蒸尤侵盐严凡(25) 6、四等:齐先萧青幽添(6) 十四、内外转与中古韵部 内转通:东冬钟外转江:江 止:支脂之微蟹:齐佳皆灰咍祭泰夬废 遇:鱼虞模臻:真谆臻文欣魂痕 果:歌戈山:元寒桓删山先仙 宕:阳唐效:萧宵肴豪 曾:蒸登假:麻 流:尤侯幽梗:庚耕清青 深:侵咸:覃谈盐添咸衔严凡

王力《汉语史稿》 复习提纲(练习题)

王力《汉语史稿》复习提纲(练习题) 一、绪论部分 第一节 1、汉语史的性质及其实践意义是什么? 第二节 2、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研究可以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著名的学者和 重要的著作?这些著作的性质和体例大致是怎样的? 3、语言科学以前的语文学和作为语言科学的汉语史有什么区别? 第三节 4、研究汉语史在方法上应当注意哪些方面?遵守哪些原则? 5、什么叫做“历史比较法”?在汉语史的研究中怎样应用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法的 主要缺点是什么?

第四节 6、汉语史的研究跟世界其他语言史的研究比较起来有哪些特点?研究汉语史的根据 有哪些方面?每个方面对于汉语史的建立有什么重大作用? 第五节 7、汉语在汉藏语系中处于怎样的地位?汉语和汉藏语系其他诸语言在语音、语法两方 面有哪些共同点和主要的差别? 8、亲属语言的研究对于汉语史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第六节 9、分期在语言史的研究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汉语史应当如何划分时期?分期的主 要标准是什么?文体的转变为为什么不能作为汉语史分期的标准?汉语史各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第七节 10、从整个历史上看,汉民族共同语是怎样形成的? 第八节 11、什么是字体?什么是字式?汉字字形的演变经过哪些主要阶段?在文字发展 过程中,人民群众是怎样创造文字的?简化汉字的性质和意义是什么? 二、语音发展部分 第九节 1、从双声叠韵的事实中如何看出语音和语法、词汇的密切关系? 2、什么叫做骈词?骈词是怎样构成的? 第十节 3、中古文学语言的语音为什么应以“切韵系统”为标准?

4、中古语音的声母和韵母是怎样研究出来的? 5、什么叫做“反切”?“反切”在语音的研究上有什么作用? 6、《广韵》35声母和传统的36字母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试就“五音”和“清浊”两方面 给36字母加以分类。 7、《广韵》206韵可以归出哪61韵类,哪92个韵母?其中平声韵有哪些?入声韵有哪些? 它们的读音是怎样的? 8、“平水韵”的性质和体例是怎样的?它和《广韵》有什么不同? 9、什么叫做韵摄?每一摄包括哪些韵母? 10、什么叫做“四等”?在韵图上声母和韵母是怎样分等的? 11、什么叫做“四呼”?“四呼”和“四等”有什么关系? 第十一节 12、清代学者对于古音的研究有什么卓越的成就?他们是怎样研究出上古的韵部来 的? 13、先秦古音阴声韵、入声韵、阳声韵各有哪几类?它们是怎样相配的?阴阳入互相通 转的规律又是怎样的? 14、研究先秦韵母的主要根据是什么?先秦声母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类? 15、清代学者对于上古声调问题有哪些分歧的看法?我们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先 秦的声调和中古的声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6、什么叫做古音的重建?重建古音应当遵守什么原则?高本汉重建先秦古音的时候 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第十二节 17、钱大昕说“古无舌上音”是什么意思?我们怎样从谐声偏旁和现代某些方言的读音 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18、餘母(喻四)在先秦是怎样一个声母?它从先秦到中古变化的结果和原因是怎样 的? 19、先秦照系二三等各声母的读音是怎样的?它们到中古发生了一些什么变化? 第十三节 20、上古纯元音韵母可以分为哪三类?每一类包括哪些韵部?每个韵部发展到中古分 化为哪些韵类? 21、上古促音韵母可以分为哪四类?每一类包括哪些韵部?每个韵部发展到中古分化 为哪些韵类?

近代汉语研究期末复习(知识点完整整理)

近代汉语研究期末复习 第一章近代汉语的历史范围 一汉语的历史分期 (一)20世纪初,高本汉、钱玄同的分期: 1.(瑞典)高本汉: (1)《诗经》以前是太古汉语。 (2)《诗经》以后——东汉是上古汉语。 (3)六朝——唐是中古汉语。 (4)宋代是近古汉语。 (5)元明是老官话。 (《中国音韵学研究》赵元任、李方桂、罗常培译) 2.钱玄同: 周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现代 钱玄同《文字学音篇》1918年 以上都是从汉语语音的标准来明确“近代汉语”。 (二)王力先生的分期情况: 1.分期: (1)公元三世纪以前(五胡乱华以前)为上古期。(三、四世纪为过渡阶段) (2)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南宋前半)为中古期。(十二、十三世纪为过渡阶段) (3)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为近代。(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过渡阶段) (4)二十世纪(五四运动以后)为现代。以语法为主要依据,结合语音演变。 判定近代汉语的依据: 1.全浊声母在北方话中消失; 2.-m尾韵在北方话里的消失; 3.入声在北方话中消失。 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版 2.影响: 潘允中关于汉语史的分期: (1)上古时期:殷商——西汉(东汉是过渡时期) (2)中古时期:两晋——隋唐五代 (3)近代时期: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 (4)现代时期:“五四”运动以后 潘允中《汉语语法史概要》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 太田辰夫《汉语史通考》(1988年)也赞成王力先生的意见 (三)吕叔湘分汉语史为两段: 1古代汉语以晚唐五代为界 2近代汉语现代汉语只是近代汉语内部的一个分期,不能跟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鼎足三分。 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自序》1984年 从文献语言反映实际口语的情况着眼。 (四)日本汉语家: 1汉以前是“上古”。 2六朝——唐末是“中古”或“中世”。 3宋元明是“近世”。 4清代是“近代”。 二、关于近代汉语的历史范围

汉语史稿

汉语史复习资料整理(终结版) 一、汉语史 1、对象 语音、词汇、语法, 2、根据 (1)现代方言口语如南昌方言保留你了入声字白、铁等 (2)亲属语言 (3)历代的字书,古书的注解,记载古音、古义。如《尔雅》《说文》等著作。 (4)甲骨文、金文,如出土的郭店楚简以及安阳小屯村出土的甲骨文字 (5)汉字的结构 分为表意字和形声字, (6)韵书、韵图(汉语语音史的主要依据)如陈澧的《切韵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7)韵文,从诗文用韵看到古韵的痕迹,考察韵母系统。如上古语音以《诗经》的用韵为参照。 (8)姓氏、地名.如铅lian)县\六(lu)安瓜片 保存古音。阿房宫 古人的名和字的联系中看出古代的词义。例如:屈平,字原宰予,字子我 (9)古代的借词 古代借词保留汉字古音,可和今天的读音进行比较。如印度与天竺 ①外语中的汉语借词 隋唐时期,日本、朝鲜等国从汉语借去大量词语,仍不同程度保留当时汉语的语音特点,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饥ki 鸡kai 说明隋唐时期两字韵母不同,声母和现代不同。 ②汉语中的外语借词 用当时的汉音去对译梵音,可以从拼写中知道汉字的古代读音,把这些读音和今天的读音进行比较,可以找到音变的线索。佛 bud 古无轻唇音天竺印度古无舌上音 (10)散文,特别是接近口语的作品,考察某一时代的语法语义。 二、语音 1、古音为周秦两汉的语音,即上古语音;今音为魏晋隋唐宋的语音,即中古语音。 2、音韵学四大部分:古音学;以《诗经》的用韵为代表;今音学:以《切韵》为代表;北韵学:以《中原音韵》为代表;等韵学。其中,等韵学研究汉语发音原理和发音方法,并制成韵图以表示声、韵、调的配合关系。 3、重唇音:双唇塞音、双唇鼻音。帮【p】、滂【p‘】、并【b】、明【m】四母,现代普通话念“b”【p】、“p”【p‘】、“m”【m】,如“巴”、“泊”、“傍”、“蒙”。 轻唇音:唇齿擦音、唇齿鼻音。非【f】、敷【f‘】、奉【v】、微【】四母,现代普通话里非、敷、奉念“f”【f】,如“飞”、“肥”、“犯”;微母念半元音【w】,如“微”、“文”“王”。 4、舌上音:舌面前塞音、舌面前鼻音。知【】、彻【】、澄【】、娘【】四母,现代普通话分别念卷舌声母“zh”【】、“ch”【】和舌尖鼻音“n”【n】。 5、全浊声母:并【b】、奉【v】、定【d】、澄【】、群【g】、从【】、床【】、邪【z】、禅【】、匣【】。 6、等韵学分等依据:韵母中主要元音的舌位和开口度、看有没有韵头,有韵头介音【i】是三等或四等。 主要元音的开口度由洪到细分为四个等类,即“四等”,元音的舌位逐渐前移。 根据介音【i】的有无,分为洪音,即一等【o】【u】、二等,无介音;细音,即三等【ǐ】、四【i】【e】等,有介音。

汉语史期末复习资料

汉语史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节绪论(填空、简答) 一、研究汉语史的原则(填) 1.注意语言发展的时代特点 2.区分通例和特例 3.重视语言内部各要素的联系 二、研究汉语史的依据 1.历代保存下来的书面语言(分为韵文(音韵)和散文(词汇和语法)两部分) 2.前人的研究成果 属于词汇词义研究的,有《尔雅》类,《方言》类,《释名》类等 属于字形字义研究,有《说文》《玉篇》等书 属于字音研究的,有《切韵》《广韵》《中原音韵》等韵书 3.外语借词和亲属语言 外语借词包括外语里借汉语的词和汉语里借外语的词两种情况 4.现代汉语方言 三、研究汉语史的方法 1.归纳 2.比较 3.统一 4.证实 5.探源 6.转换 7.推演 8.系联

世纪,即商周秦汉时期,其中商为上古前期,周秦是上古中期,两汉是上古后期。 特点:(1)语音上,没有轻唇音;没有舌上音;前期和中期没有庄组声母;阴、阳、入三类韵母配合整齐;声调分平、入两大类,两类之中又各按音高和音长分为两类,没有去声。(2)词汇上,以单音词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复音词。(3)语法上,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否定句和疑问句的代词宾语通常要放在动词前面;被动句通常用“于”“见”等虚词表示;实词缺乏一定的词类标志。 b)中古期从公元四世纪到公元十二世纪左右,即六朝唐宋时期,其中唐为中古中期,宋为中古后期。 特点:(1)语音上,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的中古语音系统形成;平、上、去、入四声形成;轻唇音产生;舌上音产生;庄组声母和章组声母合并;大量古入字变为阴声。(2)词汇上,四声别义现象普遍加强;复音词大量增加;由于对外文化交流和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汉语词汇中增加了相当数量的外语

谈谈学习古文字的方法

谈谈学习古文字地方法 裘锡圭 我想根据自己地经验,简单谈谈学习古文字地方法,供对古文字感兴趣地青年同志参考.为了行文地方便,提到当代地学者时,即使是作者地师友,也不加先生、同志等称呼,先在这里声明一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古文字”这个名称所指地范围可大可小.本文所说地古文字,主要指见于考古资料上地早于小篆地文字. 李学勤《谈自学古文字》一文引用了已故古文字学家唐兰地一句名言——“古文字学地功夫不在古文字”(《文史知识》年期页).这就是说,如果想学好古文字,必须掌握古文字学之外地很多知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按照我地体会,在必须掌握地那些知识里,最重要地是古汉语方面地知识.古文字是记录古汉语地.如果对古汉语很不熟悉,就没有可能学好古文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熟悉古汉语地主要方法就是读古书.我们地条件跟封建时代地读书人不一样,不可能像他们那样花非常多地时间去读古书,但是至少要想法集中时间精渎一部篇幅适中地比较重要地古书.对学古文字地人来说,最适合精读地古书也许可以说是《左传》.《左传》地注本有好几种,我主张读《十三经注疏》里地《春秋左传注疏》(杜预注,孔颖达疏).不仅是《左传》地本文,就是注和疏基本上也要一个个字地读.这不但是为了帮助读懂本文,同时也是为了掌握古代注疏地体例.读完了这部注疏,以后使用其他各种注疏就比较方便了.读《左传注疏》时可以把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当作参考书.读《左传》不但能熟悉先秦语言,而且还能得到很多先秦历史、社会、典制、风俗、思想等方面地有血有肉地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学习、研究古文字是非常有用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左传》之外地古书当然也要读,但是由于时间条件地限制,读法恐怕就只能以粗读为主了.李学勤在《谈自学古文字》里说:“在学古文字时读古书,最好能以古文字材料与同时代地文献对照阅读.例如学西周金文,同时读《尚书》、《逸周书》及《诗经》中西周作品,必能收左右逢源之效.”(页)这是很有道理地.如果对战国文字感兴趣,就应该读读《战国策》、《史记》和诸子等书.不过现在所能看到地战国文字资料,多数是语言带有仿古意味地(如某些金石铭刻)和文字特别简单地(如玺印、货币).因此对学习、研究战国文字地人来说,《战国策》、《史记》等书地史料价值超过作为语言资料地价值.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与读古书同时,最好看一点讲上古汉语地语法和词汇地著作,使自己地古汉语知识有条理.初学者可以看王力主编地《古代汉语》中地通论和王力《汉语史稿》中、下二册里地有关部分.训诂学方面地著作最好也读一本.初学者可以看洪诚地《训诂学》(江苏古籍出版社年出版).熟悉古汉语,主要靠踏踏实实读古书.如果古书读得不够踏实,古汉语方面地通论性著作读得再多也不解决问题.初学者如果读了不好地通论性著作,反而会使思想混乱,甚至还会误入歧途.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有些研究古文字地人,为了勉强把古文字资料地文义讲通,不惜杜撰在古书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地字义或曲解古人地训诂,还不顾古汉语中词语搭配地通例和语法规律,对文句作穿凿附会地解释,使得用古文字记录地古汉语变成了一种跟古书上地古汉语很不相同地特殊语言.我们如果熟悉了古汉语,就不至于上这类错误说法地当了.以后自己进行研究地时候,也可以避免犯同类地错误,除非是由于缺乏实事求是地态度而明知故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在古汉语方面有一种比较专门地知识,对学习、研究古文字地人极为重要,那就是古音学知识. 在古文字资料里,通用字(也有人称通假字)是很常见地.如果同一个词可以用不同地字来表示,这些不同地字彼此就互为通用字.除去少数很特殊地情况,两个通用字地原来读音一定是完全相同或非常接近地.有些人认为两个字只要声母或韵母相同或接近,就可以通用,这种说

汉语史稿

第1章绪论 汉语史的对象和任务 汉语史的对象 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研究现代汉语是怎样形成的,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语法结构、词汇是怎样形成的,古代汉语经过了三千多年的渐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现代汉语。 汉语发展的历史 上古中古近代现代 先秦汉魏隋唐宋元明清现代 语言各构成部分----语音的发展 语法的发展 语汇语义的发展 汉语史的任务 通过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研究汉语的特殊的内部发展规律。 特殊规律:具体语言的内部发展规律,由具体语言的构成特点制约。汉语史的性质 汉语史是一门科学,研究对象是汉语发展的历史,研究任务是发现规律,汉语史的性质是关于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的科学。 与汉语史密切联系的学科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包括共同语和方言普通语言学(一般规律)中国史 研究汉语史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发现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 了解现在,更彻底地了解现代汉语,为现代汉语规范寻找历史的根据。 把握发展方向,促进现代汉语有规律地健康发展 汉语史的根据 1.现代方言 语言在不同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同一语言现象在不同地区表现

出差异,这些差异往往代表某一语言现象的不同发展阶段,我们正可以从地域上的差别去探索有关现象的发展过程。 粤方言保留中古入声韵尾,赣方言合并,北方话入声消失,可以考察入声从有到无的发展过程。 2.亲属语言 用历史比较法考察亲属语言的差异,可以证明古汉语在语音语法语汇各方面的情况。 3.历代的字书,古书的注解,记载古音、古义 4.甲骨文、金文 借助这些文物,方能接触三千多年前的汉语。 5.汉字的结构。 表意字,分析字形探求本义,从本义分析引申义。形声字,造字之初,同声符的字读音相同相近,现在读音相去甚远,这是语音演变的结果,考察声旁和整字的读音差异,或者同声符的字的读音差异,考察语音演变。假借字和本字,音同音近,现在读音相去甚远,语音演变的结果。 6.韵书、韵图 汉语语音史的主要依据。 7.韵文,从诗文用韵看到古韵的痕迹,考察韵母系统。 8.姓氏、地名 保存古音。逢丑父阿房宫费县古无轻唇音 名和字的联系中看出古代的词义。例如:屈平,字原宰予,字子我端木赐,字子贡曾皙,字点晏殊,字叔同 9.古代的借词 古代借词保留汉字古音,可和今天的读音进行比较。 外语中的汉语借词 隋唐时期,日本、朝鲜等国从汉语借去大量词语,仍不同程度保留当时汉语的语音特点,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饥ki 鸡kai 说明隋唐时期两字韵母不同,声母和现代不同。 汉语中的外语借词

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各专业复试分数线一览

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各专业复试分数 线一览 本文系统介绍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难度,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就业,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学费,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辅导,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参考书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北大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北大考研机构! 六、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各专业复试分数线是多少 2015年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复试分数线是335分,政治、英语不低于50分,专业课不低于90分。专业复试均采用面试方式进行。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各占总成绩的50%。各专业将根据考生初试和复试的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考研复试面试不用担心,凯程考研有系统的专业课内容培训,日常问题培训,还要进行三次以上的模拟面试,还有对应的复试面试题库,你提前准备好里面的问题答案,确保你能够在面试上游刃有余,很多老师问题都是我们在模拟面试准备过的。 五、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参考书是什么 北京大学没有指定汉语言文字学考研考研参考书目,凯程老师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及学员反馈,推荐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研究生参考教材如下: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王洪君、李娟修订,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专题教程》,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语法讲义》,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陆俭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沈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张双棣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音韵学教程》,唐作藩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著,商务印书馆 《汉语史稿》,王力著,中华书局 《汉语语音史》,王力著,商务印书馆 《汉语语法史》,王力著,商务印书馆 《古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著,商务印书馆 《汉语史论集》,郭锡良著,商务印书馆 《简明汉语史》,向熹著,商务印书馆 《训诂学概论》,方一新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近代汉语研究概要》,蒋绍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世纪汉语音韵学方法论》,耿振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汉语史稿读书报告

《汉语史稿》读书报告 词汇部分 一、内容概要 《汉语史稿》是王力先生在北京大学讲授“汉语史”课期间所写的教材,也是我国研究汉语历史发展的第一部专著。全书大致分为五部分:绪论,语音的发展,语法的发展,词汇的发展以及第五部分结论。由古至今全面的讲述了汉语的各个方面,是学习汉语的一本不可多得的教科书。本文重点就《汉语史稿》一书的词汇部分加以详述。 二、词汇部分的主要内容 (一)汉语基本词汇的形成及其发展 1.基本词汇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里的一部分词和代词、数词、连结词等。它们的出现顺序也 大致是按此顺序排列的。 书中主要讨论了名词里的基本词汇,大致包括以下几类: 1)自然现象的名称。几千年沿用下来的有“风”、“雷”、“水”、“山”、“天”等。 2)肢体的名称。沿用下来的只有“心”、“手”等很少的词。 3)方位和时令的名称。方位和时令概念的形成应该是人类文化相当发达以后的事。关于方位, 甲骨文中“南”、“北”、“上”、“下”俱全;关于时令,甲骨文中只有“年”、“月”、“日”和“春”、“秋”。 4)亲属的名称。 5)关于生产(渔猎、畜牧、农业)的词汇。有的一直是基本词汇,如“猪”、“稻”、“麦”等; 有的词义范围缩小,如“谷”、“禾”;有的变成了僻字或不常用的字,如“畋”、“稻”等。 6)关于物质文化(宫室、衣服、家居)的词汇。 2.结论 1)汉语的基本词汇是富于稳定性的;多数基本词汇有了几千年(或者是数百年)的寿命。在 复音词逐渐发展以后,有些基本词转变为词素,如“月亮”的“月”。 2)基本词汇虽然稳定,变化还是可能的。首先是跟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古代需要区别的东 西(如“豝”、“縱”),后代不再需要区别了。古代存在的东西(如“冠”),后代不再存在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常识试题200道

1、语言的三要素是指哪三要素? 语音、词汇、语法 2、语言包括哪两种表现形式? 书面语、口头语 3、王力的《汉语史稿》把汉语的发展分为哪四个时期? 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四个时期 4、现代汉语从什么时候开始? 1919年五四运动 5、汉语口语的共同语在汉代扬雄的《方言》里使用的名称是什么? “雅言” 6、什么运动彻底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为白话文最后取代文言文创造了条件? “白话文运动”7、一个民族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叫什么?民族共同语 8、普通话的定义是什么?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普通话。 9、现代汉语的方言一般分为哪几大类? 七大类: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10、湖南人一般说哪几种方言? 湘方言、客家方言、北方方言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的? 2001年1月1日 12、我国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什么语言?说这种语 1 / 15

言的人占全国人口的多少? 汉语,占95% 13、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包括哪几种? 汉语、英语、阿拉伯语、俄语、西班牙语、法语14、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什么? 15、汉语构词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词根复合 16、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词序和虚词 17、关于汉字起源的问题,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说法是哪种? 仓颉造字说 18、世界上的汉字基本上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表音文字、表意文字19、汉字的形体演变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20、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古代文字叫做什么? 金文 21、篆书一般分为哪两种? 大篆、小篆 22、大篆的代表作是什么? 石鼓文 23、汉字发展史上首次出现的规范字体是什么? 小篆 24、什么是汉字形体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性的变化,汉字形体从此进入今文阶段? 隶变 25、什么的出现,汉字作为方块字就定型了? 楷书 2 / 15

汉语史稿复习题

一、近代汉语时期的文献语料主要包括哪些?你最感兴趣的作品是哪一部?为什么?(共计20分) 二、谈谈你对汉语词汇双音化趋势的认识。(共计25分) 三、汉语单音词向复音词演变的主要方式有哪些?试举例说明。(共计10分) 四、试谈谈《尔雅》《说文解字》《释名》《方言》等著作在汉语史研究中的价值?(共计40分) 五、新词产生的主要方式有哪些?请谈谈你对“古汉语词汇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系统”的理解。(共计30分) 1、举列说明汉语单音词从上古到近代的主要发展 2、举例说明汉语复音词从上古到近代的主要发展 3、上古、中古、近古的成语各举三例,并解释它们的意义 4、从数量、语音、结构和表义几个方面,阐述汉语词汇发展的总趋势 一、近代汉语时期的文献语料: A、唐五代 1、敦煌文书:指藏于敦煌莫高窟的一大批经卷,文书。1900年,由当时的一名道士意外发现,后遭到外国的劫掠。其中,英人斯坦因劫走9000卷,法人伯希和劫走5000卷,劫余8000卷藏于北京图书馆,总计二万六千多卷,是研究唐五代时期重要的文献资料。《近代汉语研究概况》P19 国内从事敦煌文献研究的高校主要有四川大学和浙江大学,有一大批的学者,一大批著作。 2、禅宗语录:《六祖坛经》(六祖为慧能);《神会语录》;《祖堂集》 3、唐诗、五代词、小说、笔记、杜甫、白居易、寒山拾得诗 唐传奇:《李娃传》 4、笔记,如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等,日僧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B、宋代 1、禅宗语录:《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 2、朱儒语录:《朱子语类》 3、宋人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清平山堂话本》;《京本通俗小说》 4、小说集:《太平广记》 5、史籍白话资料:《三朝北盟会编》、《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6、宋诗与宋词中的口语资料:黄庭坚、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等作品 7、诸宫调二种:《马致远诸宫调》、《董解元西厢记》 C、元代 1、元杂剧:臧懋循《元曲选》、《元刊杂剧三十种》 2、元散曲:隋树森《全元散曲》;《阳春白雪》、《太平乐府》、《乐府群玉》、《乐府新声》 3、南戏:《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错立身、小孙屠)、《古本戏曲丛刊》收南戏15种 4、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新编五代史平话》 《元典章》和元代话本碑文 D、明代 1、史料:《元朝秘史》、《皇明诏令》 2、会话书:《老乞大》、《朴通事》 3、小说:《三遂平妖传》、《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两拍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总结与提升(新版)语文版

单元总结与提升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第三单元 1.易错字音 热忱(ch?n)鄙(bǐ)薄晋察冀(jì) 圩(w?i)堤(dī) 逻辑(jí) 缆(lǎn) 契(qì)约监督(dū) 摞(lu?) 亲躬(gōng) 诞(dàn)生大抵(dǐ) 2.易错字形 派遣.纯粹.时髦.斟酌 ..阀.门捷.径 3.多音字 (1)承担(dān)重担(dàn) (2)奔(bēn)跑投奔(ban) (3)朝鲜(xiǎn)新鲜(xiān) (4)得(d?)到得(děi)亏 (5)塞(sāi)车边塞(sài)阻塞(sa) (6)称(chan)职称(chēng)号 4.形近字 (1)纯粹.鞠躬尽瘁. (2)殉.职徇.私枉法 (3)冻僵.边疆. (4)卸.车抵御. (5)契.约锲.而不舍 (6)训诫.机械. (7)包揽.橄榄. (8)小溪.蹊.跷 (9)一摞.书螺.旋

拈轻怕重麻木不仁精益求精见异思迁 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头头是道以讹传讹 约定俗成一劳永逸不以为然如释重负 海阔天空心安理得死而后已悲天悯人 小心翼翼循规蹈矩筋疲力尽 1.设问: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2.排比:要把语言装饰得“华丽”一点,把语句表达得“文雅”一点,把文章写得“美妙”一点。 3.引用: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梁启超 具有经典意义的关于人生的格言: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契诃夫 生活的意义在于美好,在于向往目标的力量。应当使征途的每一瞬间都具有崇高的目的。 ——高尔基 1.《纪念白求恩》,作者毛泽东,字润之,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主要作品有《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等。诗词代表作有《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七律·长征》等。 2.《谈语言》,作者王力,字了一,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诗人,中国现代语言

北大中文系考研参考书目

汉语言文字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202俄、203日、240法、241德任选一门 623汉语言文字学 85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基础 618包括“现代汉语”和“汉语史及古文字学”两个部分,考生根据报考方向选做。 839包括大综合50分(一级学科命题,考试内容为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及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知识)和语言学基础100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 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基本参考书目(现代汉语类方向)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 沈阳、郭锐《现代汉语》 朱德熙《语法讲义》 朱德熙《语法答问》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 王理嘉《音系学基础》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专题教程》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

李小凡、项梦冰《汉语方言学基础教程》 郭锡良《古代汉语》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 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7年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参考书与资料,供众考生参考。专业名称、代码:汉语言文字学(050103) 专业所属门类、代码:文学(05) 一级学科名称、代码:中国语言文学(0501) 所属院系: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或 253 法语或 254 德语 ③625 汉语言文字学 ④836 语言学基础 研究方向: 01.现代汉语 02.汉语方言 03.汉语史 04.古文字学 05.中文信息处理 06.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参考书目: 1.《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王洪君、李娟修订,北京大学出版社; 2.《现代汉语专题教程》,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3.《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陆俭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常识试题200道(2)复习进程

汉语言文学试题200道 1、语言的三要素是指哪三要素? 语音、词汇、语法 2、语言包括哪两种表现形式? 书面语、口头语 3、王力的《汉语史稿》把汉语的发展分为哪四个时期? 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四个时期 4、现代汉语从什么时候开始? 1919年五四运动 5、汉语口语的共同语在汉代扬雄的《方言》里使用的名称是什么? “雅言” 6、什么运动彻底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为白话文最后取代文言文创造了条件? “白话文运动” 7、一个民族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叫什么? 民族共同语 8、普通话的定义是什么?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普通话。 9、现代汉语的方言一般分为哪几大类? 七大类: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10、湖南人一般说哪几种方言? 湘方言、客家方言、北方方言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的? 2001年1月1日 12、我国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什么语言?说这种语言的人占全国人口的多少? 汉语,占95% 13、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包括哪几种? 汉语、英语、阿拉伯语、俄语、西班牙语、法语 14、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什么? HSK 15、汉语构词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词根复合 16、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词序和虚词 17、关于汉字起源的问题,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说法是哪种? 仓颉造字说 18、世界上的汉字基本上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表音文字、表意文字 19、汉字的形体演变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20、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古代文字叫做什么? 金文 21、篆书一般分为哪两种? 大篆、小篆

裘锡圭 谈谈学习古文字的方法

裘锡圭:谈谈学习古文字的方法 谈谈学习古文字的方法 裘锡圭 我想根据自己的经验,简单谈谈学习古文字的方法,供对古文字感兴趣的青年同志参考。为了行文的方便,提到当代的学者时,即使是作者的师友,也不加先生、同志等称呼,先在这里声明一下。 “古文字”这个名称所指的范围可大可小。本文所说的古文字,主要指见于考古资料上的早于小篆的文字。 李学勤《谈自学古文字》一文引用了已故古文字学家唐兰的一句名言——“古文字学的功夫不在古文字”(《文史知识》1981年6期5页)。这就是说,如果想学好古文字,必须掌握古文字学之外的很多知识。 按照我的体会,在必须掌握的那些知识里,最重要的是古汉语方面的知识。古文字是记录古汉语的。如果对古汉语很不熟悉,就没有可能学好古文字。 熟悉古汉语的主要方法就是读古书。我们的条件跟封建时代的读书人不一样,不可能像他们那样花非常多的时间去读古书,但是至少要想法集中时间精渎一部篇幅适中的比较重要的古书。对学古文字的人来说,最适合精读的古书也许可以说是《左传》。《左传》的注本有好几种,我主张读《十三经注疏》里的《春秋左传注疏》(杜预注,孔颖达疏)。不仅是《左传》的本文,就是注和疏基本上也要一个个字地读。这不但是为了帮助读懂本文,同时也是为了掌握古代注疏的体例。读完了这部注疏,以后使用其他各种注疏就比较方便了。读《左传注疏》时可以把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当作参考书。读《左传》不但能熟悉先秦语言,而且还能得到很多先秦历史、社会、典制、风俗、思想等方面的有血有肉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学习、研究古文字是非常有用的。 《左传》之外的古书当然也要读,但是由于时间条件的限制,读法恐怕就只能以粗读为主了。李学勤在《谈自学古文字》里说:“在学古文字时读古书,最好能以古文字材料与同时代的文献对照阅读。例如学西周金文,同时读《尚书》、《逸周书》及《诗经》中西周作品,必能收左右逢源之效。”(6页)这是很有道理的。如果对战国文字感兴趣,就应该读读《战国策》、《史记》和诸子等书。不过现在所能看到的战国文字资料,多数是语言带有仿古意味的(如某些金石铭刻)和文字特别简单的(如玺印、货币)。因此对学习、研究战国文字的人来说,《战国策》、《史记》等书的史料价值超过作为语言资料的价值。 与读古书同时,最好看一点讲上古汉语的语法和词汇的著作,使自己的古汉语知识有条理。初学者可以看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中的通论和王力《汉语史稿》中、下二册里的有关部分。训诂学方面的著作最好也读一本。初学者可以看洪诚的《训诂学》(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出版)。熟悉古汉语,主要靠踏踏实实读古书。如果古书读得不够踏实,古汉语方面的通论性著作读得再多也不解决问题。初学者如果读了不好的通论性著作,反而会使思想混乱,甚至还会误入歧途。 有些研究古文字的人,为了勉强把古文字资料的文义讲通,不惜杜撰在古书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字义或曲解古人的训诂,还不顾古汉语中词语搭配的通例和语法规律,对文句作穿凿附会的解释,使得用古文字记录的古汉语变成了一种跟古书上的古汉语很不相同的特殊语言。我们如果熟悉了古汉语,就不至于上这类错误说法的当了。以后自己进行研究的时候,也可以避免犯同类的错误,除非是由于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而明知故犯。 在古汉语方面有一种比较专门的知识,对学习、研究古文字的人极为重要,那就是古音学知识。 在古文字资料里,通用字(也有人称通假字)是很常见的。如果同一个词可以用不同的字来表示,这些不同的字彼此就互为通用字。除去少数很特殊的情况,两个通用字的原来读音一定是完全相同或非常接近的。有些人认为两个字只要声母或韵母相同或接近,就可以通用,这种说法是不可信的。声母相同而韵母明显不同的字,或是韵母相同而声母明显不同的字,读起来显然有别,古人怎么会把它们当作通用字来用呢?从古到今,语音在不断变化。现在同音的两个字,在上古的读音有可能差别很大。现在的读音差别很大的两个字,在上古的读音有可能很相近甚至完全相同。我们如果不知道上古音,就无法判断古文字资料里的某一个字是不是古书里某一个字的通用字。有些古文字资料是韵文,释读这种资料,没有古音学知识也是不行的。形声字往往因为使用不同的声旁而造成异体。要确定分别见于古文字资料和古书的两个声旁不同的形声字究竟是不是一字的异体,也需要古音学知识。此外,在考释古文字的时候,还会碰到其他需要用古音学知识的情况。我们即使自己不进行研究工作,为了判断别人在古文字研究中作出的跟古音有关的结论是否正确,也必须学古音学。一说到古音学,青年同志往往谈虎色变。的确,要想精通古音学是很不容易的,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但是如果仅仅是为了学习、研究古文宇,并不需要很高深的古音学知识。我的古音学知识就很肤浅。初学者如果能认真读一下王力的《汉语音韵》(中华书局出版的一本

怎样学习古文字

“古文字学的功夫不在古文字”。 这就是说,如果想学好古文字,必须掌握古文字学之外的很多知识。 必须掌握的那些知识里,最重要的是古汉语方面的知识。古文字是记录古汉语的,如果对古汉语很不熟悉,就没有可能学好古文字。熟悉古汉语的主要方法就是读古书。 我们至少要想法集中时间,精读一部篇幅适中的比较重要的古书。 学古文字的人,最合适的古书,就是《左传》。 读《左传》不但能熟悉先秦语言,而且还能得到很多先秦历史、社会、典制、风俗、思想等方面的知识,并在通读的过程中,培养古汉语的语感。 语感这个东西,很重要。 古代风俗,社会形态这些个东西,因为离我们太远了,想明白怎么回事儿,根本就得从头来。古代官制,宗法制度,兵制,人情礼节,衣食住行,这些都得懂。 其它的书,像诗,书,易,礼,都不如这个左传全面。左传就是个活画卷。 读左传,主要用两种版本,一是《十三经注疏》里的《春秋左传注疏》。 二是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主要用这两种版本。 古人注疏是有一定的体例的,这个要熟悉。 另外,粗读的,《尚书》《逸周书》及《诗经》,《战国策》《史记》和诸子 读古书同时,最好看一点讲上古汉语的语法和词汇的著作,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中的通论部分。就是那些一个个小论文,那些就是通论部分。 里面主要讲中国古代文化,讲音韵,讲训诂...... 还有就是王力《汉语史稿》中、下二册里的有关部分。 如果古书读得不够踏实,古汉语方面的通论性著作读得再多也不解决问题。 这像什么呢,比如你学英语,语法学得再好,也没用。 你到英国去,天天听人讲英语,和人对话,学得会很快。 初学者如果读了不好的通论性著作,反而会使思想混乱,甚至还会误入歧途。 所以,王力先生的书,是一定要当圣经看的(至于将来你水平高了,他也并非不可批评)。他讲的方法,方向,是对的。 有些研究古文字的人,为了勉强把古文字资料的文义讲通, 他杜撰啊。他搞出来古书里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字义,或曲解古人的训诂, 他也不管古汉语的语法,他就瞎想,瞎猜,这个万万不行。 什么叫训诂,就是故训,就是过去对这个字的讲法。 没有故训做基础,搞玄幻文字学,那是不行的。 大家可以看看说文解字吧,甲骨文吧,还有乐老师常去的论语吧, 里面好多的人,都是玄幻文字学。都是误入歧途的人, 你说他,他还不听,自以为是。那就是自己挖坑自己跳。 在古汉语方面有一种比较专门的知识,极为重要,那就是古音学知识。 通假字,不是六书里的假借。通假是用字的方法,假借是造字的方法,这个不要混。 通假,假借,这个怎么来的, 就需要古音了。 你不能用现代汉语的语音来讲这个通借,通用,通假,同源, 你得用古音,而且是上古音。 我们如果不知道上古音,就无法判断古文字资料里的某一个字是不是古书里某一个字的通用字。 形声字往往因为使用不同的声旁而造成异体。比如,蹄,蹢, 你知道古音,这个很容易就看出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