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月诗派代表诗人是谁

1七月诗派代表诗人是谁
1七月诗派代表诗人是谁

1七月诗派代表诗人是谁?B

A牛汉B刘半九C海子D穆旦

2《缘缘堂随笔》的作者是谁A

A丰子恺B林语堂C傅雷D汪曾祺

3大诗人谢灵运是什么朝代的?A

A南朝B东晋C西晋D北朝

4五陵年少喻指什么?A

A少年豪侠之徒B 纨绔子弟C 生活在五陵周围的少年

5巴金的妻子是谁?C

A萧乾B 萧红C萧珊

6.《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C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B.先生不重视自己。C.要拯救国民。

7下面关于《朝花夕拾》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

A.《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是作者在日本仙台留学时遇到的一位老师。

B.《五猖会》主要描述了作者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台上所见到的“无常”形象。

C.《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中有一段文字是对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生活的描述。

D.《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回忆了儿时和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之情。8《四世同堂》作者是?C

A鲁迅B林语堂C老舍D茅盾

9《骆驼祥子》中的女主人公是谁?A

A虎妞B月牙儿C金子

10郁达夫后期小说倾向于什么主意?B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抽象主义

11金子、北京人、周朴园……都是谁笔下的人物?B

A老舍B曹禺C茅盾

12路遥除了有代表作《人生》还有什么?A

A《平凡的世界》B《家》C《茶馆》

13《雷雨》中一个极具叛逆性格的女性形象是?B

A虎妞B繁漪C金子

14在我国有一个文学奖以作家命名,他是谁?C

A孔子B曹雪芹C茅盾

15跻身世界文豪的中国文人只有一人,他是?B

A周作人B周树人C郭沫若

16孙吉人、王和甫、吴荪甫是什么作品中的人物?A

A《子夜》B《春》C《龙须沟》

17《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是谁的作品?C A巴金B老舍C余秋雨18“病隙碎笔,写尽记忆印象闲时务虚,参破原罪宿命”写的是哪位作家B

A海伦凯勒B史铁生C余秋雨

19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女诗人是?B

A林黛玉B蔡文姬C李清照

20史学双壁是指史记和什么?C

A世说新语B三国志C资治通鉴

21春秋三传是指左传、公羊传和什么?A

A谷梁传B黄粱传C烈士传

22第一位女词人,又称一代词宗是指?A

A李清照B林黛玉C蔡文姬

23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C

A丰子恺B汪曾祺C叶圣陶

24中国著名歌剧《小二黑结婚》改编自同名小说,其作者为?C

A刘半农B刘亮程C赵树理

25雾雨电是巴金的什么三部曲?A

A爱情B激流C乡村

26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B

A论语B晏子春秋C史记

27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A

A搜神记B封神演义C聊斋志异

28老舍小说三部曲《惶惑》《偷生》《饥荒》合称?B

A茶馆B四世同堂C龙须沟

29左思的三都赋指:蜀都赋(成都)吴都赋(南京)和什么?A

A魏都赋B京都赋C杨都赋

30“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知否,知否?应是肥红瘦。”“新来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由这三句而得三瘦词人称号的是谁?B

A青莲居士B易安居士C李煜

31旧书塾使用的三种教本简称为三百千指:三字经百家姓和什么?B

A千都赋B千字文

32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合称?C

A三国演义B史记C三国志

33文人的岁寒三友指松竹和什么?C

A兰B菊C梅

34第一部字典是什么?B

A康熙字典B说文解字C新华字典

35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是鲁迅和?B

A巴金B郭沫若C余秋雨

36乐府双壁指木兰词和?C

A秦妇吟B汉乐府C孔雀东南飞

37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作者是?C

A曹操B曹植C曹丕

38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包身工》,作者是?C

A老舍B茅盾C夏衍

39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A

A老舍B朱自清C巴金

40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作者是?A

A鲁迅B周作人C 闻一多

41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和?B

A法家B墨家C道家

42“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副对联写的是谁?B A曹雪芹B蒲松龄C纪昀

43《长恨歌》写的是杨贵妃和谁?A

A唐玄宗B唐太宗C唐高宗

44《京华烟云》作者是谁?B

A王小波B林语堂C汪曾祺

45曼桢是张爱玲的哪部作品里的人物?C

A倾城之恋B金锁记C半生缘

47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发生在哪里?A

A沈园B梅园C翠园

48永州八记作者是谁?B

A王安石B柳宗元C苏轼

49“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妃子是谁?A

A杨玉环B赵飞燕C王昭君

50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三大散文作家是:刘白羽杨朔和谁?B

A王朔B秦牧C李敖

判断题

1浔阳三隐指陶渊明、刘遗民、周续之T

2《白鹿原》作者是陈忠实T

3中国六大文豪排名: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T

4大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F

5三吏是指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T

6三言两拍作者是同一人F

7孔融陈琳王粲徐千阮瑀应瑒刘桢指竹林七贤F

8七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扬州安阳F

9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合称初唐四杰F

10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T

1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T

12扬州八怪指;汪士慎李鳝金农黄慎高翔郑燮嵇康F

13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东汉魏宋晋齐梁陈隋T

14“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T

15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赵氏孤儿》《精忠旗》《清忠谱》《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T

16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老残游记(刘鄂)孽海花(曾朴)T

17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为宋中兴四诗人F

18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曾补之张来T

19四史:史记汉书君汉书三国志T

20古代祥瑞四灵:龙凤麒麟白鹤F

21有很高史学和文学价值的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T

22三班父子:班彪班固班昭T

23九歌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T 24书四库:经史子集T 25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荆钗记》《白兔记》《西厢记》《窦娥冤》F

近现代诗歌派别

近现代诗歌派别 尝试派】1917年2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白话诗八首》,它是新诗最初的尝试之作。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俞平伯、康白情等人也发表了白话新诗。胡适在1920年3月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尝试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新诗集。此后,更多的诗人开始尝试白话诗的创作,现代新诗的诗体范式开始形成。胡适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刘半农刘大白 【文学研究会/为人生诗派】“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代表诗人主要有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等。文学态度和创作实践均倾向于现实主义。主张“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朱自清、叶绍钧、刘延陵、俞平伯等之后在上海成立了现代文坛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于次年1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派。王统照周作人冰心鲁迅朱自清刘延陵 【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1921年7月由郭沫若等人组成。1921年秋在上海出版发行《创造社丛书》,1922年5月起在上海出版《创造》季刊,1923年5月起出版《创造周报》。

同年7月在《中华新报》编辑文学副刊《创造日》)。前期的创造社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具有浓重的唯美抒情倾向。后期创造社有冯乃超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其中,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后来加入了现代派阵营。郭沫若宗白华王独清冯乃超穆木天 【湖畔诗人】1922年3月,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四人在杭州结成湖畔诗社后,效仿英国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的风格,以中国的湖畔派诗人自居,并于1922年出版了第一本诗歌合集,书名为《湖畔》和《春的歌集》。后有魏金枝、谢旦如(谵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编辑出版刊物《支那二月》。形成了湖畔诗派。以写作爱情诗而最为有名。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 【新格律诗派/新月派】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开始是个俱乐部性质的团体,共后,因提倡现代格律待而成为在诗坛上有影响的社团。1925年,闻一多回国,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于1926年4月1日创办《诗刊》,团结了一大批后期"新月派"的新诗人。新月派是中国新诗史上活动时间长并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成就的诗派。新月派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格律诗,主张诗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讲究文辞修饰,追求炼字炼意,其鲜明的艺术纲领和系统理论对中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最终版 文学研究会、创造社、乡土小说、东北作家群、语丝社、七月诗派、九叶诗派、象征诗派、新月社、左联、京派、莽原社、未名社、浅草社、沉钟社、湖畔诗社、民众戏剧社、学衡派、甲寅派、鸳鸯蝴蝶派 1、文学研究会 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 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2、创造社 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 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3、乡土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乡土小说”是指二十年代在鲁迅小说影响下,一些来自乡村,寓居京沪等大都市的年青人,目击现代文明与宗法制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审美地表现乡村生活的小说。作者主是是文学研究会和未名社、语丝社一些作家,主要有许杰、王任叔、彭家煌等。 4、东北作家群

日本侵入中国东北之后,东北作家大规模流入内地,并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小说创作群体。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罗烽等,其中“二萧”是主将。这些作品大量表现东北的文化风俗,表现东北人民在抗战中的“生的坚强”。主要作品有萧红的《呼兰河传》、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端木蕻良的《鹚潞湖的忧虑》等。 5、语丝社 得名于《语丝》周刊。《语丝》创刊于1924年11月,1930年3月停刊,语丝社随之消散。《语丝》主要撰稿人有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林语堂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而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极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机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6、七月诗派 七月诗派是在艾青的影响下,以胡风为中心,以《七月》、《希望》等杂志为基本阵地而形成的青年诗人群。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鲁藜、绿原、冀汸、阿垅、曾卓、芦甸、孙钿、方然、牛汉等人。七月诗派继承中国诗歌会派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强调发扬诗歌的主观战斗精神。 他们以提倡革命现实主义与自由体诗为主要旗帜,在抗战与解放战争中的国统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7、九叶诗派 又称中国新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九叶诗派读后感 阅读赏析

开拓的现代主义——论以穆旦为代表的九叶诗派 “现代派”诗人多专注个人内心世界,而疏忽了对现实世界,社会大众问题的聚焦。九叶诗派摆脱了这一弊病,他们的诗歌更多的反映现实的苦难,人的价值以及哲学式的反思与探寻。 唐祈的《女犯监狱》:“阴暗监狱的女犯们,没有一点别的声响,铁窗漏下几缕冰凉的月光;她们都在长久地注视。”辛迪的《风景》:“瘦的耕牛和更瘦的人,都是病,不是风景!”反映了女犯和兵士的苦难生活,青年诗人了解了许多世界上的苦难,而比苦难更绝望的,是他们无法改变这一切。但可喜的是,他们并没有逃避,将自己埋进虚妄,他们仍然坚强地注视着,悲愤与无力化作笔下的文字,从西方、从往圣那里汲取的营养浇灌出了不朽的诗篇。 而在穆旦的诗歌中,则更多的透露着哲学式的追问与反思。 《诗八首》是穆旦即将赴缅参加远征军时所作的组诗,是离开故土,与恋人分别的爱情哀歌。 “相同和相同溶为疲倦, 在差别间又凝固着陌生;” “只有阳光透过缤纷的枝叶 分在两片情愿的心上,相同。 等季候一到就要各自飘落,” “那移动了景物的移动我底心, 从最古老的开端流向你,安睡。” 我更多的感受到的是诗句中充斥的浪漫主义气息,23、24岁的年纪,正是青年满腔热血又朝气蓬勃的年纪。他的诗中有甜蜜冲动的爱情,“它带来你底颜色,芳香丰满,它要你疯狂在温暖的黑暗里。“也有即将奔赴远方的不安,“那未形成的黑暗是可怕的”,有与恋人分离的无奈与绝望,“那里,我看见你孤独的爱情,笔立着,和我底平行着生长!“。虽然远方未可知,虽然身旁有羁绊,但他依旧决绝地选择了从军,并可见地预感到未来自己将与恋人成为陌路。 《诗八首》是一组完整的组诗,不能分离拆解,诗歌遵循着从初恋到热恋,再发展到彷徨,最后归为平静的过程,大概每一段爱情都能从中寻找到共鸣,这即是它的魅力所在,虽然仍有青涩,但其对爱情的描写真实而又细致入微,是对爱情的崇高礼赞。 杭约赫的《最初的蜜——写给在狱中的M》则表现了青年人的血气以及奉献精神。“脚下的路,路,我也爱。记得有人说过,不用担心到达,重要的是走哪条路。” 不在乎结果,只管一往无前,青年人的担当即是如此,“而你的初生的牛犊,凭幻想的翅膀,去冲破,世俗平庸的罗网。”青年人最迷人的地方也在于此,就算有畏惧,就算有迷茫,但是却从来不会退却。“呵呵,你热爱那路,现在你的路,在我们的脚上,生命的意义,为了征服它,你已尝到最初的蜜。”为了征服生命,无数人前仆后继的走上那条路,他们并不孤独,他们都是行人。 这首诗写于1948年,处于革命即将胜利的前夕,正如他诗中所说,“为迎接朝阳准备着”,对个人的关怀向对时代的关注,对民族的忧患,这在现代主义诗歌中是具有开拓性的。

古代诗歌流派

古代诗歌流派: (1)现实主义派流。现实主义流派的成员,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中那些现实主义诗篇的无名作者。之后,就是创作汉、魏乐府中现实主义作品的无名作者。而南北朝的陶渊明,唐代的杜甫、白居易,宋代的陆游,则可视为不同历史时期的领袖人物。此外,如东汉的蔡谈、王粟、陈琳,中唐的元结、柳宗元、元模、张籍、王建、李绅,晚唐的皮日休、聂夷中,北宋的梅尧臣、王安石,南宋的范成大、杨万里,金代的元好问,元代的王冕,明代的高启。于谦,清代的顾炎武、吴伟业等,都是有一定代表性的现实主义诗人。 这一流派的共同特点是:能够真实而形象地、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有着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有着在深刻认识基础上的高度概括;较多地运用朴实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 (2)浪漫主义流派。浪漫主义流派的成员,最早也可以追溯到《诗经》中那些浪漫主义诗篇的无名作者。之后,便是我国的第一个大诗人屈原,他早在战国时代就把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推上了一个高峰。在魏晋南北朝,先后出现了曹植、左思、郭珍、鲍照等浪漫主义诗人。唐代的李白,可称浪漫主义大师,他继屈原之后,又掀起了一个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高峰。除他之外,唐代还有王之涣、王昌龄、岑参、李贺等优秀的浪漫主义诗人。宋代词坛上的苏拭和辛弃疾,是浪漫主义词家的杰出代表。清代的龚自珍,是古代最后一个有一定影响的浪漫主义诗人。 这一流派的共同特点是:洋溢着追求理想的进取精神;具有乐观向上的豪迈气概;能以丰富的想象构成美妙的虚幻境界;常使用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比拟;充斥着绚丽奇妙的语言。有一定影响的诗派: (1)屈宋。指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和宋玉。他们都是“骚体”的创始者和代表作家。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诗人,有关他的作品前文已有介绍,这里不再赘述。宋玉写有《九辩》《风赋》等。他们的诗篇在艺术形式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如多用楚国方言,多依楚国音律,大都具有奔放而华美的风格。刘栅在《文心雕龙》中高度评价说:“屈宋逸步,莫之能追”。不过,屈宋虽并称,也有共同之处,但成就的大小却不能相提并论。 (2)三曹。指的是汉魏期间的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曹操的诗多取材于动乱的现实,名篇有《茬露行》、《蒿里行》、《苦寒行》人短歌行》人龟虽寿》人观沧海》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以质朴的形式披露作者的胸襟,“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形成了独特风格。曹丕的诗多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归,格调细腻委婉,语言浅显清丽,其中以七言诗《燕歌行》最为出色。曹植的诗充满追求和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形成了“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特色。三曹,因他们的政治地位和文学成就,成了当时文坛的领袖。不过,其中成就较多的是曹操和曹植,所谓的“建安风骨”,主要是通过他们的诗篇体现的。 (3)建安七子。“七子”之称出于曹丕的《典论·论文》,指的是孔融、陈琳、王璨、徐斡、阮璃、应踢和刘侦。其中,除孔融是曹操的政敌,后为曹操所杀外,其余六人都与三曹关系密切。他们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体现了进取的精神。王集是“七子之冠冕”,艺术上比较成熟,名篇有《七哀诗》人登楼赋》。 (4)竹林七贤。是指魏晋间的稽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魏氏春秋》载:此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他们的诗歌以阮籍的《咏怀》和稽康的《幽愤诗》较有名,体现了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 (5)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三张是指西晋诗人张载和其弟张协、张亢;二陆是指西晋文学家陆机和其弟陆云;两潘是指西晋文学家潘岳、潘尼;一左是指西晋诗人左思。他们的诗歌偏重技巧,讲究词藻,被称为“太康体”。钟蝶的《诗品》中,有“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之说,表明了他们当时的影响。其中,左思的成就较高,名篇是《咏史》八首。 (6)颜谢。是指南朝宋元嘉年间的诗人颜延之与谢灵运。他们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注重词藻雕饰,被称为“元嘉体”。其中,谢灵运的成就较高,开创了“山水诗派”。他的《登池上楼》、《岁暮》、《人彭蠢湖日》等篇章,都有着千古传诵的佳句。 (7)竟陵八友。是指南朝齐代竟陵王肖子良门下的八个文学家:肖衍、沈约、谢恍、王融。肖课、范云、任时、陆捶。他们写诗注重声律,形成了“永明体”,其中,沈约、谢恍成就较高。是“新体诗”的代表作家。 (8)宫体诗派。是指南朝梁简文帝肖纲为首的一个诗派。《梁书·简文帝本纪》载:肖纲“雅好题诗。……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日宫体”。宫体派的诗歌,多表现闺情,内容淫靡,形式绔丽。 (9)初唐四杰。是指唐代初年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的诗歌,开始改变齐、梁的缔靡风气,题材比较广泛,初具雄伟气势。杜甫在《戏为六绝句》第二首中写道:“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晒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斥责了那些“轻薄为文”却耻笑:,四;杰”的人,肯定了“四杰”在诗歌上的成就。

诗派

初期白话诗派 1917年,胡适、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诗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八首。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其后,周作人、康白情、俞平伯、刘大白、朱自清等人竞相尝试,李大钊、鲁迅、陈独秀也写新诗,形成了体现文学革命最初实绩的“五四”新诗运动。他们因在否定旧诗、探索新诗、致力于诗的自由化、白话化方面显出共同的有意的努力,且在诗歌风格方面有一致之处,我们将其称为初期白话诗派。代表作有:《尝试集》(胡适)、《冬夜》(俞平伯)、《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卖布谣》《田主来》(刘大白)、《三弦》《月夜》(沈尹默)、《草儿在前》《别少年中国》《鸭绿江以东》(康白情)、《小河》(周作人) 文学研究会为人生诗派

代表作家:艾青胡风田间彭燕郊牛汉鲁藜绿原阿垅曾卓杜谷邹荻帆 中国新诗 (包括九叶诗派/九叶诗人)指在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在上海出版的《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等刊物上发表作品而形成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穆旦、杜运燮等。在中国新诗派诗人中,辛笛、穆旦、唐祈等30年代就开始写诗,而其他诗人如杜运燮、陈敬容、郑敏、杭约赫、袁可嘉等基本上都是在40年代中期才开始他们的诗歌创作生涯。他们在新诗写作中追求现实与艺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平衡美。该诗人群中有九人的作品《九叶集》于1981年出版,因此又被称为"九叶派"。九叶派作为40年代的诗歌流派,在80年代仍在活跃着。在文学史上以穆旦为首的九叶诗人被称为“中国新诗派”。他们强调:一是诗的思维方式的现代化。二是极端重视日常语言及说话节奏的应用。“只有变化多,弹性大,新鲜,生动的文字与节奏才能适当地,有效地,表达现代诗人感觉的奇异敏锐,思想的急遽变化。”强调诗的思维和语言的基本改造,这是中国新诗派的特征,也集中体现了它的反叛性与异质性,这恰恰是与早期白话诗的主张遥远呼应。这一派的诗人在80年代能复兴和重新被认同,也许正因为它与当代诗歌有着审美价值的一致性。或者说中国新诗派是对现代中国新诗30年发展的一个总结,是对中国当代诗歌的形成做了一个准备。 代表作家:穆旦杜运燮辛笛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杭约赫

文学流派

现当代 “鸳鸯蝴蝶”派 所谓“鸳鸯蝴蝶”小说的产生和广受欢迎,同当时上海女学生群体的形成壮大有着密切的联系。爱情的题材,总是更容易吸引女性读者。于是,言情小说在女学生成倍增长的上海应运而生。当时,许多专登言情小说的报刊杂志,在上海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啼笑姻缘》被认为是“鸳鸯蝴蝶”派小说的压轴之作。1911年徐枕亚发表《玉梨魂》。 伤痕文学 经历了十年浩劫,人们的身体和心灵大多备受创痛,《班主任》拉开了回顾历史伤痕的序幕,并使作家刘心武一举成名。至于这种对文革苦难的揭露真正成为一种潮流,则是以1978年8月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发表在《文汇报》上为标志的。当这种愤懑大量地以文学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时候,便形成了新时期第一个文学思潮:"伤痕文学"思潮。"伤痕文学"代表作的作品,虽然并无拓荒价值,但艺术上却显然更为成熟,如张洁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宗璞的《弦上的梦》、陈世旭的《小镇上的将军》、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郑义的《枫》等。 "伤痕文学思潮"的创作最初大多是短篇小说,因为表现同一题材,长篇一般需要有较多的时间准备。一般认为,最早问世并产生了较大影响的长篇小说是莫应丰出版于1979年的《将军吟》。另外周克芹描写农村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发表于1979年)、古华描写小镇岁月的《芙蓉镇》(1981年发表)、叶辛展现知青命运的三部曲《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风凛冽》、《蹉跎岁月》也都是此类主题的代表作。这些作品都先后被搬上银幕或改编成电视剧,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反响。 寻根小说流派 “寻根小说”的实验,对中国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革新与推进,具有不寻常的实践意义。这一点,或早或迟都会得到印证。“寻根小说”的创作实验,并不仅仅局限于那几位写过类似“寻根宣言”的作家一一譬如写过《文学的“根”》的韩少功,写过《文化制约人类》的阿城,写过《理一理我们的“根”》与《文化的尴尬》的李杭育,写过《我的根》的郑万隆等等。当然,这些作家在小说主张方面的鲜明态度,足以使他们成为“寻根小说”思潮的代表人物(或一家之言),但在与“寻根”、与文化意识相牵连的小说创作的现象方面,譬如说,一些并没有公开主张“寻根”的作家,如王蒙、陆文夫、林斤澜、冯骥才、张贤亮、高晓声等,他们分别以自己的新作品显示了审美思索与社会文化意识及批判精神的联系。王蒙的《活动变人形》、《高原的风》,陆文夫的《井》,林斤澜的《矮凳桥传奇》,冯骥才的《三寸金莲》,张贤亮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高晓声的《觅》……这些作品都以新的角度与新的姿态同“寻根小说”的艺术主张产生着某种呼应的效果。 不言而喻,那些“寻根”意识比较鲜明的作家,也在他们的具体主张提出之后或之前,创造了一批很有代表意义的作品,如韩少功的《爸爸爸》与他的小说集《诱惑》,阿城的《棋王》、《树王》,李杭育的小说集《最后一个渔佬儿》,郑万隆的《异乡异闻录》系列……当然,还有相当数量的中青年作家也写出了一大批富有明显的“寻根”意识或涉及到传统文化中的 人的过程的作品,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红蝗》、《筑路》、《枯河》、《秋千架》,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7题考4题) 1、七月诗派: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一阵容强大、政治倾向鲜明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胡风主编《七月》得名。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牛汉等,以《七月》、《希望》、《泥土》为阵地,他们创作多政治抒情、注重对重压下的生命、死亡与背叛等主题的思考,内容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呼唤人们的抗敌斗志。在艺术上,注重以炽烈的激情去撞击人们的心灵,而不讲究文学雕琢修辞。质朴、粗犷、奔放是七月诗人共有的艺术特色。代表作:胡风的《为祖国而歌》,牛汉的《鄂而多斯草原》,鲁藜的《泥土》等。 2、白马湖作家群:20年代夏丏尊、丰子恺、朱自清、朱光潜、叶圣陶、俞平伯和李叔同等汇聚在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时期形成:“平淡如水,明白如话,善于在平凡之中发掘生活哲理、追求高原意境,严谨而有韵致”的散文风格,其中最杰出的是夏丏尊的《白马湖之冬》。 3、《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作了著名的《讲话》。《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强调指出要真正为人民大众服务,作家必须把立足点移到无产阶级方面来。《讲话》阐明人民生活是文艺的无尽的唯一的源泉,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生活,履行思想,获取无限丰富的艺术源泉,并继承和借鉴中外优秀文学遗产,这样才能创造真正为人民大众的文

学。《讲话》还论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认为文学为政治服务在当时尖锐的斗争形势和正确的革命政策下,与文艺真实反映时代历史风貌和社会心理基本上是统一的,从主要方面说是起了积极作用。总之,《讲话》是对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从理论上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造成了继五四之后又一次深刻的文学革命。 (毛泽东于1942.5与延安座谈会上作重要讲话,以“为什么”和“怎么为”为全篇中心思想,目的在求得文艺对革命的有力配合。要求文艺工作者“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使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从根本上为文艺指明方向。) 4、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他们既忠于时代和斗争现实,又忠于艺术创造。吸收了西方象征诗派、现代诗派的表现艺术和手法,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文学流派名词解释

文学流派名词解释汇总 【建安文学】 是指汉末建安至魏初的文学。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以诗歌的成就最高,不少诗歌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反映了社会动荡的现实和人民遭受离乱的痛苦,表达了渴望国家统一的要求,形成了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这一独特风格。其主要作家有曹操、曹丕、曹植和建安七子等。 【山水田园诗派】 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诗人们借诗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边塞诗派】 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文学史家根据作品反映的题材,把盛唐诗坛上善于表现边塞生活的诗人归为“边塞诗派”。其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高适的主要作品有《燕歌行》《塞上》《塞下曲》等;岑参的主要作品有《逢入京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王昌龄的主要作品是《出塞》等。【古文运动】 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们强调正统的儒家孔孟之道,反对简单地模仿古文,提倡创新。他们主张文章要有实际内容,提倡朴实自然的文风。主要代表人物是唐代的韩愈和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 【新乐府运动】 中唐时期,朝政日益腐败,一部分文人认为古题乐府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深刻反映民生疾苦,起到匡救时弊的作用,于是在继承乐府诗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的基础上,提倡“即事名篇”,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兴起新乐府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有白居易、元稹。 【文学研究会】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团体,于1921年1月4日在北京中山公园成立,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瑛、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等十二人发起。文学研究会以《小说月报》为阵地,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宣扬“为人生而艺术”,也被称为“人生派”。 【公安派】 明代后期的文学流派,以袁宏道及其兄袁宗道、其弟袁中道为首,因三人是公安人而得名。公安派反对拟古风气,主张文学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其创作以散文成就最高,风格清新活泼,自然率真,在当时很有影响。 【创造社】 1921年成立的文学团体,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注重自我表现;后期在倡导革命文学和革命文学

现代“文学自我”探索中的“九叶诗派”(一)

现代“文学自我”探索中的“九叶诗派”(一) 【内容提要】在西方,文学自我的生成始终建立在肯定性的主体精神之上,而汉语语境中的文学自我则向来缺乏自足自律的生长土壤,始终默认并遵守着传统价值的运作法则。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九叶派”诗人们则在西方审美自律的远景影响下,消解了中国新诗主流阵营中僵硬的历史决定论,将正常生活中的历史经验深化为个人化语言的美学经验,有效地表达了对意识形态化自我的抗争,也保留了文学自我中的集体意识为有效的客观对应物。【摘要题】思潮与流派 【关键词】九叶诗派/文学自我/历史意识 【正文】 中国现代诗的尝试是“五四”新文学运动引进西方现代诗潮的结果,由于旧体诗在现代语境中成为不合法的存在,因此现代诗必须直面各个层面、不同阶段的现代性问题。现代诗的作者们将不同的现代性原则(如民族主义、审美现代性等)投射到文本的表面,形成了各种现代诗理念的竞争。中国新诗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遇到了以《中国新诗》和《诗创造》两本杂志为阵地的一批年轻诗人(后来其骨干成员被称为“九叶派”)的全新“现代主义”诗观,在新诗如何保持本体审美性的同时,不放弃对社会现实的指称,作出了可贵的探索。本文拟讨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塑造的“文学自我”——向着审美自律生成的自我意识——如何受到中国历史语境的压力而变形,以及九叶派诗人在双重压力——与文学发达国家的“接轨”的要求和中国本土的历史要求——之下如何进行表意方式的选择。 一、理想模式的构造:“自我”理念的中西差异 在西方,文学作为审美独立主体对于作家创作主体作为文本的“诗”与作为表象事实的“历史”之间针锋相对的关系,早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就已经确立,他在《诗学》中将历史学家贬抑为对“已经发生的事”的模仿者,而称颂诗人筹谋的是某种可能给予的普遍真实,以及“可能发生的事情”(注:亚里士多德:《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35页。)。至18、19世纪,欧洲诗人为了对抗以城市生活和工业文明为标志的理性主义的世界扩张,发展了一种反启蒙的浪漫主义立场,浪漫主义诗人诉诸肇始于民族感性传统的神秘主义传统(尤以德国浪漫主义为最),将感性自我的生活进行本体化的超验处理,使之上升到“想象力”的绝对高度。这种想象力的实质是将主体精神从经验的、散文的历史世界中脱离出来,依照诗的绝对原则来构建世界图景,这使“自我显现”成为绝对可靠的本体意识。 这一诗学想象层面上的“自我”的独立存在依据导致西方“审美现代性”的发生,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规定了现代性的“我”的认识论前提,即只有依靠绝对的、主体性的“我思”作为本体,成为与一般的经验现象区别的自我存在。而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则为美学的现代性转换在哲学逻辑方面作了最充分的论证。康德指出,快适或善的愉悦是与利害相联系着的,与此相反,审美判断是无利害关系的,是无目的而又合乎目的性的,它通过审美愉悦发现自己是自由的,因而它不是宗教、道德或认知的工具,它自身即是目的,这构成了西方文学审美现代性过程的认识论基础。至19世纪下半叶之后,西方总体社会的分化使个体写作急需退出经验世界,现代主义者将文本本身视为一个中介性的客观对应物,以此抵抗布尔乔亚工具理性的侵袭,于是浪漫主义的特殊感性的“自我”便转化为抽象形式结构的“文学自我”——“在资产阶级艺术中,对资产阶级自我认识的展现出现在一个位于生活实践之外的领域。在日常生活中被限制为部分功能(手段与目的的活动)的公民,这时能够在艺术中被发展为‘人类’了。在这里,人们可以展现自己丰富的天才,尽管这是以该领域与生活实践严格分开为先决条件的,从这方面看,艺术与生活实践的脱离成为资产阶级艺术自律的决定性特征。”(注:彼得·比格尔:《先锋派理论》,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19—120页。)就像约瑟夫·弗兰克评论艾略特的想象模式:“历史的想象转化为神话的想象——一种时间已不存在的想象。”(注:引自Eysteinsson,Astredur.,TheConceptofModernism,CornellUniversityPress,p.204.)西方现代主

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简介 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 九叶诗派 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九叶诗派(1938—1948)

九叶诗派代表诗人 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 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代表诗人:杭约赫辛笛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袁可嘉 发展历程 诗群的形成:西南联大时期(1938-1946) 1937年7-29,北平沦陷, 九叶诗派 1937-8-28,教育部指定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成立长沙临时大学筹委会.

1937-9-10,教育部宣布北大,清华,南开,中央 研究院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8-1-19,国民政府批准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 1938-4-2,教育部令长沙临时大学改为国立西 南联合大学. 《诗创造》时期(1947,7-1948,10) 《诗创造》由杭约赫,林宏等青年诗人创办,1947年7月出版,上海星群出版社出版,1948年10月被 国民党政府查封,共出16期. 联大教师中的诗人 中文系:闻一多,李广田,朱自清 外文系:卞之琳,冯至 闻一多在联大开始转变文学观念,由唯美走向 强调诗的社会意义.在《诗与时代》说:"我应提出重视诗的社会价值了,……诗是与时代共同呼吸的." 编选《现代诗钞》 冯至写出《十四行集》(1942年5月,桂林明日社出版),受象征派大师和存在主义先驱里尔克的影响,"对不可见事物的"追寻,对死亡的追问,对现代 文明的拒斥和抗议,向往原始质朴宁静的理想境界.

西南大学《新文学思潮与流派》部分作业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新诗戏剧化 2.文学研究会 3.主观战斗精神 二、简答题 1.简论《边城》的思想主题。 2.简述九叶诗派的平衡美学主张。 三、论述题 1.鸳鸯蝴蝶派主张“游戏”、“金钱”、“消遣”文学观念,请谈谈您的看法。 2.《女神》是新诗的代表作,以它为例,分析自由诗的贡献和局限。 本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新诗戏剧化:九叶诗人反对诗歌的宣传说教和浅露的感伤,提出诗歌不仅是满足抒情功能,还应像戏剧那样具有一定的冲突性和情感张力,能够显示出心灵深层的运动与变化。诗的戏剧化要求主观体验转化为客观性和间接性,即对诗歌说理和抒情进行控制与规范,使意志和情感转化为诗的经验,使诗歌取得抒情的客观化效果,实现“思想知觉化”。 2、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12人,机关刊物是经过改造后的《小说月报》,主张“为人生的艺术”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主要文学成就是叶绍钧、王统照、冰心、许地山的小说,周作人、朱自清的散文和冰心、周作人的诗。文学研究会还翻译了西方文学著述,参与过“国故”的整理工作。 3、主观战斗精神:它是胡风现实主义理论大厦的基石,认为文学创作是对社会现实的“搏斗”和“抗争”,是一场发生在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的战斗。现实主义就是现实与主观、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战斗和统一的结果。因此,有人也把胡风的现实主义称为主观现实主义。该主张曾受到现代文学界的误读和批判,事实证明,它不失为20世纪中国文论中的一个很有个性色彩和理论价值的主张。 二、简答题 1、它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是现代文学经典之一。它借助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翠翠与祖父的相依为命表现了生命的坚毅和世事的无常,敞露了湘西“边城”世界风俗的独特和生命的悲剧。它是一首艺术的牧歌,有纯美的抒情、精致的语言和自然的结构。

穆旦为代表的九叶诗人的诗学追求和艺术特色

穆旦为代表的九叶诗人的诗学追求和艺术特色绪论: 九叶诗派这一名称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命名的,因诗集<<九叶集>>而得名,指的是一群活跃与四十年代诗坛的诗人们。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九位诗人的选集<<九叶集>>。九叶诗派的成员有辛笛、陈敬容、杭约赫、穆旦、郑敏、唐湜、杜运燮、唐祈、袁可嘉。它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诗人们都是具有爱国心和民主倾向的青年知识分子。 一、九叶诗派在诗歌艺术上的追求 1、强调反应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 坚决反对白日梦和标语口号两个极端。他们抒唱现实生活,但作品中带有纵深的历史感。这一代表的有杜运燮的<<滇缅公路>>,滇缅公路”对于中华民族的生存是一条不折不扣的生命线”。这是对于现实的真实写照。”日本根本不相信中国的抗战能坚持到滇缅公路修通的那一天。日本人更不会相信,严重施工机械的20万中国劳工——绝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孩子,是他们用双手在崇山峻岭间开凿出了埋葬日本占领中国的梦想的交通大道”。这是对于历史事实的深刻展现。这首诗揭示了中国人民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的坚持,充分显示出了在民族危亡面前,中国人的民族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另外,还有杭约赫的《启示》,也是这一风格的。即“抛弃了心爱的镜子,开始向自己的世界外去找寻世界”,写出了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不想拘泥与自己的狭小的天地,渴望展翅在广阔的蓝天。他们都是执着与现实向历史纵深的构思。 2、追求诗歌艺术与现实的相融合 这是存在于他们之中所共有的没有高低上下之分。他们既要使自己的创作走进人生,也要走进艺术。他们所需要的不仅是使作品具有诗歌的形式和特色,更要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反映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人和物。 3、在艺术实践上侧重于客观性与间接性的表现。 他们企图超越现实,试图从生命原始的本原即自然中去认识生活。该诗派的主要理论家唐湜指出,这派诗人有一种不合乎“日常的常识逻辑”的“一种神往的时间”:“在这时间内,一切都浑然入与大化之流,一切都已赤裸裸的纯粹结合于一种自然的肯定,一种质朴的存在,……历史与自然的一切矛盾都完全同化于平凡人的生活。”以上这些是源于九叶诗人对于自我的行文风格的认识,他们不追求把生活完全的搬到诗歌当中,只希望通过意象——对感情引起充分联想的信号,来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现实的认识和理解,最后寄予自己的一点希望。他们不做墨守成规的守旧人,想要突破前人所筑的藩篱,尽最大的努力以自我的超越,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新的天地。另外,唐湜还对九叶诗派的其他成员的创作谈了自己的认识,他认为郑敏“正仿佛是朵开放在暴风雨前的一刻历史性的宁静里的时间之花”,而穆旦则“要把历史‘还原’为自然”,“用自然的精神来同一历史”。其实他们无论从那个角度而言,都是对现实的写照,都是代表着九叶诗派的创作风格。 4、九叶诗人追求自觉的诗学理念

30年代的现代诗派与40年代的九叶诗派的异同

30年代的现代诗派与40年代的九叶诗派的异同 编辑出版学1111班,林菊红 一、名词解释: 现代诗派:现代诗派是在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激荡下,自觉追求“纯诗”艺术美的一个诗歌流派,得名于1932年5月施蛰存创办的《现代》杂志。这一诗派既受法国象征诗“纯粹诗歌”观念的影响,又与20年代以李金发为代表的初期象征诗派的诗美追求一脉相承。 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两者的不同之处: 1、两者的特点不同 现代诗派: (1)、从诗歌内在审美机制的衍化角度来看,现代诗派的诗美建构是对初期象征诗派象征品格的继承与超越,其诗意核心是象征主义。 (2)、从内容上看,现代派诗人追随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向内转的创作风格,力图充分展现诗人的内在情感而不是表现现实世界,诗歌的主题来自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精神:彷徨和失落。 (3)、在诗歌技巧上,现代派继承了初期象征派对“纯诗”的强调,对“契合”与“暗示”的强调,对法国象征主义的借鉴。但是,现代诗派排除了对西方象征主义诗歌意象的盲目照搬,将西方的象征主义和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融合在一起。 九叶诗派:九叶派特点之一注重现实。 (1)、在诗的表现内容上,“九叶派”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 (2)、在诗与现实的关系上,“九叶派”主张“要扎根在现实里,但又不要给现实绑住”。 (3)、在艺术表现上,“九叶派”自觉地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 2、两者的诗歌内容不同 现代诗派:多写自我情绪与感觉. 九叶诗派:追求表现现实与挖掘内心的“平衡美”。 3、两者的表现手法不同 现代诗派:多意象的组合,非逻辑的观念联络 九叶诗派:间接性的表现形式:意象/象征/借喻和客观性的抒情风格:思想知觉化对民族与人民命运的强烈关注 4、两者的诗歌主张不同 现代诗派:施蛰存代表刊物撰写了《创刊宣言》,提出:“《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纯然是现代的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代的情

九叶诗派

二.“九叶”诗派 (1)“九叶诗派”的形成 一.称谓的来由:《九叶集》(1981).其他称谓:“新现代派”、“学院派”、“新生代”、“中国新诗派”等等。 二.主要人物:上海——辛笛、杭约赫、陈敬容、唐祈和唐湜:西南联大——穆旦、杜运燮、郑敏和袁可嘉等,莫洛、王佐良、李白凤、马逢华、李瑛、方宇晨、杨禾、吕亮耕、孙落等也是其成员。分别展开现代主义运动:刊物:北方——天津《大公报》副刊《星期文艺》、《益世报》副刊《文学周刊》、北平《经世日报》文学副刊和商务印书馆的《文学杂志》。南方——《诗创造》的分离,《中国新诗》的创办(森林出版社)。南北汇合。 选择现代主义的原因: A.学术背景:外国文学影响:辛笛——清华外文系,爱丁堡大学,与现代诗人交往;郑敏——联大哲学系,布朗大学研究玄学诗人约翰·邓恩;穆旦、杜运燮、袁可嘉——联大外文系;唐湜——浙大外文系。联大的现代主义氛围:教师冯至、卞之琳、李广田、叶公超等;闻一多、朱自清等,外籍教授燕卜逊(William Empson)。英国现代诗人、新批评诗论家。专著《七类晦涩》。课程《当代英国诗歌》,细读方法讲诗。重英国现代派诗人及玄学派诗。文学风尚的形成:浪漫主义受冷落,艾略特和奥登受追捧。 B.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传统:现代主义成为新诗传统的组成部分,前辈现代主义诗人的影响。袁可嘉曾以卞之琳、冯至的作品为九叶诗派的“先例”①。 C,对文坛“浮滑虚空”的不满。唐湜:“以结合千篇一律的文字技巧与浮薄表象的社会现实,甚至新闻主义式的革命故事为能事”②,王佐良:“不满足于‘新月派’那样的缺乏灵魂上大起大落的后浪漫主义”③。生存的旋涡,与现实磨擦的切肤之痛,现实感悟,变成寻求变革的愿望。艾略特等人创作带来的共鸣。 (2).诗学主张 唐湜:“一群自觉的现代主义者”④, 自觉表现:a现代人的困境、挣扎,矛盾及其对自我的承担,b以解决现代诗歌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提出系统诗学主张。 综合论:强调现代人生的复杂性要求诗人主体意识结构的复杂化,只有表现现代人“最大量意识状态”,才有能是“现代”的。因此,须将现实人生的心理玄思纳入视域。“接受以艾略特为核心的现代西洋诗的影响”⑤,因为后者代表了“现实、象征、玄学的新的综合传统”⑥。“新诗现代化”就是这种综合:“现实表现于对当前世界人生的紧密把握,象征表现于暗示、含蓄,玄学表现于敏感、多思,感情,意志的强烈结合及机智的不时流露”⑦。 “协调论”。——主张“艺术与宗教、道德、科学,政治都重新建立平行的密切联系, ①袁可嘉:《新诗现代化》,王圣思选编《“九叶诗人”评论资料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5页。 ②唐湜:《论〈中国新诗〉》,王圣思选编:《“九叶诗人”评论资料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年版,第5页。 ③王佐良:《谈穆旦的诗》,王佐良:《中楼集》,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83页。 ④唐湜《诗的九叶诗派》,同上,第29页。 ⑤同上。 ⑥袁可嘉《新诗现代化》,同上,第15页。 ⑦同上,第17—18页。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穆旦与九叶诗派)【圣才出品】

第8章穆旦与“九叶诗派” 8.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新诗的开端 1.新诗的概况

(1)提出新诗的人物 《新青年》上最早进行的新文学尝试,是胡适、沈尹默、刘半农等人的新诗创作。胡适以“白话入诗”为突破口,对文学革命进行了探讨。针对陈腐僵化的古典韵文,他提出文学改良的“八事”。 (2)新诗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主要目标 在新诗发生的开端,打破传统诗歌外在形式上的束缚,用当代的白话口语自由地表达思想情感,成为理论及实践上的主要目标。 2.新诗发展的过程 表8-1 新诗发展的过程

考点二:“九叶诗派”的聚集、资源与艺术成就 1.“九叶诗派”的定义 (1)“九叶诗派”,或称“中国新诗派”,是指1940年代出现的一群具有现代主义诗歌倾向的青年诗人。“九叶”之名得自1981年出版的《九叶集》,其中收录了穆旦、唐湜、唐祈、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辛笛、袁可嘉这九位1940年代诗人的诗作。 (2)“九叶诗派”基本上是由两群诗人合流而成的,南北两批诗人在共同的诗艺追求下走到一起,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 2.“九叶”诗人的共同追求

表8-2 “九叶”诗人的共同追求 考点三:艺术创新及其文学史地位 1.诗人简介 穆旦本名查良铮,不仅是现代诗坛最为重要的诗人,也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其主要诗集有《探险队》《穆旦诗集》《旗》等。穆旦非常有艺术个性,总是在对传统的叛逆、反差中

显现其创新,在“九叶”诗人中,最为深刻地体现出1940年代的新诗现代性探求。他的诗歌以深邃复杂的内涵、内在饱满的激情以及娴熟复杂的技艺,将新诗的审美品质推向了新的高度,在他身上,汉语的表现力和穿透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呈现。 2.穆旦诗歌的特征 表8-3 穆旦诗歌的特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