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江苏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的策略

提升江苏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的策略
提升江苏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的策略

科技信息2012年第35期

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

近年来江苏省纺织品服装出口保持较快增长,2011年位于全国前三位。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对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解决社会就业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2年以来,受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国内市场需求增长趋缓,国内外棉差价过大等多重因素影响,江苏部分地区的纺织行业运行呈现下滑态势,进出口形势也显得格外严峻。在全球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下,进一步提升江苏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1江苏纺织品服装出口现状

“十一五”期间,江苏纺织服装业在全国首先迈入了万亿产业的行列。2011年,面临严峻的发展环境,江苏纺织服装业仍取得了骄人业绩。工业总产值达到了11500亿元,同比增长了21.3%,而且利润增长的速度高于产值增长的速度,达到了570亿元,增长了23%。尽管国际市场出口严峻,江苏纺织服装业出口仍达425.88亿美元,增长了21.48%,位居全国第三。

2012年1-5月江苏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4842.5亿元,同比增长9.32%,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2.82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4695.36亿元,同比增长7.74%,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3.59个百分点。出口方面,1-5月江苏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52.81亿美元,同比下降1.09%。其中纺织品出口76.09亿美元,下降2.73%;服装出口76.72亿美元,增长0.59%。1-5月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内销产值3395.18亿元,同比下降7.37%。

但面对诸多不利因素,近年来江苏纺织业一直致力于通过转变传统发展方式进行结构调整,从数量增长拉动向效益集约发展转型。“企业在想方设法寻找突破口,从内部管理、渠道建设、品牌提升等方面努力提高竞争力。”

如:2012年6月,江苏悦达纺织作为全国纺织行业唯一的代表参加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成果展览会。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参观了悦达纺织集团公司的展位,对悦达纺织两化融合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肯定。今年上半年,悦达纺织紧紧咬住各项目标不放松,确保高效优质多产出,降本增效提效益;5月实现产销纱线双超2000吨,创历史最好成绩。其中,因两化融合取得的高效率功不可没。近年来,豪辉纺织有限公司屡遭国外反倾销、特保政策,同时国内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又使得豪辉纺织有限公司面临出口退税降低、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减少等环境。

2江苏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就江苏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影响因素而言,主要包括进口国的经济,汇率变动,出口退税等情况。就纺织品行业来讲,国家GDP、汇率、出口退税和外商投资情况等等。由于出口退税调整的是实际汇率,而升值将会调整名义汇率。就中国纺织品而言,中国市场在越来越失去其廉价劳动力的优势的同时,也越来越倾向于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以及自主品牌的出口——

—当然,这也是一个积极、正确的发展方向,虽然短时间内对很多小型企业打击不小,甚至造成破产——

—而这些也将逐渐成为中国纺织品出口的主打力量。

2.1人民币升值,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提高

汇率是影响出口重要因素之一。当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在6.24左右,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我国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提高,市场竞争力削弱,给我国的出口企业造成巨大的压力,对纺织品服装而言,价格优势一直是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取胜的法宝,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价格优势不断削弱,纺织品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纺织品服装出口都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低附加值出口产品为主,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最主要优势是价格上的优势。原先这些企业利润空间就十分狭窄,因此承担成本压力的能力十分有限。人民币的升值直接削弱了其产品价格优势,再加上国内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引起的生产成本提高,导致了企业经营利润的减少,企业利润率下降。

纺织品出口企业必须未雨绸缪,除了增加自身抗风险能力之外,还应依靠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开发的金融工具避险,部分纺织品出口企业由于规模不大、产品结构单一,一些常用的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不一定有用,所以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经营实际和资金运用情况,选择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以规避汇率风险。

2.2劳动力成本增加,出口价格优势丧失

2012年前7个月,中国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美、欧、日市场份额比上年分别下降2.1、1.4和2.7个百分点,流失份额主要被周边低成本国家挤占。在外需下滑的同时,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面临的国际竞争加剧,出口企业迫切需要加快培育技术、质量、品牌、服务等综合优势。

纺织工业作为一个传统工业,其在中国发展主要依靠的就是中国廉价劳动力这一主要因素。江苏纺织服装业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已经相当于与东南亚的3-4倍,周边发展中国家正慢慢成为中国在低附加值产品上的竞争者。江苏纺织品和服装在过去大多凭借价格优势取胜,随着开始实施的《新劳动法》,把过去不合理、扭曲的用工模式逐步调整过来,这其中的代价就是使得纺织服装工业的劳动力成本增加,使得中国在廉价劳动力方面失去竞争优势。近年来纺织用工成本增加幅度在20-30%间,对于纺织企业而言,静态来看,职工工资占主营收入比重会增加1.5个百分点,即由6%提升至7.5%左右。成本增加了,纺织服装公司出口产品价格的优势就不存在。

2.3产品趋同化、技术含量低,不能满足发达国家市场的需求

江苏省纺织品缺乏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企业为追求短期利益,进行来料、来样加工和贴牌生产,或简单模仿、复制国外的产品,致使纺织品的发展长期处于低水平扩张状态。据统计,江苏纺织品出口中用自己的品牌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不足30%,贴牌生产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获利微薄,相比拥有知名品牌的进口商、分销商及终端商而言,这个行业内80%的利润都由有他们分享。

多样化的产品策略有益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灵活的调整产品的供应。但如果公司在单一产品方面具有很强的技术和服务优势,则建议可以在目前这一领域加大研发力度,让后来者永远只能模仿。如果只能模仿别人的产品的话,那还是在产品品种策略方面多下点功夫。现代人对产品的更新换代要求很快,企业一定要走在大众的思维前面。

2.4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

过去,江苏省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障碍来自于配额等贸易壁垒以及成本、档次、品牌的竞争。但是,随着绿色贸易壁垒的风起云涌,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纺织品服装的相关立法层不穷,绿色贸易壁垒越来越多。实际上,自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后,绿色贸易壁垒已逐渐成为制约江苏省纺织服装业出口的重大障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通过制订各种环境标准、环境法律、法规,建立起一道道限制和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保护本国服装市场竞争力的“绿色贸易壁垒”。其主要特征表现如下:有关绿色服装环保要求的法规严明,项目众多,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和健康为前提,通过制订各种环保法律法规强化环境安全,使得绿色壁垒成为服装贸易中新的保护网,对出口的服装产品提出种种近乎苛刻的条件,造成江苏省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频频受阻。

3提升江苏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应采取的策略

3.1政府方面

政府方面主要是通过制度供给和公共产品供给这两个方面的供给来促进纺织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考虑到技术的进步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根本上属于企业行为,政府不应当直接插手。中国纺织业发展的实践也证明,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提升江苏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的策略研究

曾小平1孙洁2

(1.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2.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江苏纺织服装的出口情况,从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绿色贸易壁垒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江苏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因素,从政府、企业两方面提出了提升江苏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的策略。

【关键词】江苏;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

○职校论坛○

787

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纺织品服装市场各自特点

纺织品市场行情作业 1、试分析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纺织品服装市场各自特点? 美国纺织品服装市场 (一)纺织服装市场 1、整体概况 美国纺织工业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100多年前,美国的纺织工业曾在美国的经济活动中占据重要位置。如今作为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工业,由于劳动成本不断增加,在美国已不具备比较优势,国内需求主要依靠进口。 美国官方将本国的制造业分为21个门类,其中纺织工业占据两类。一类被称为“纺织工厂”类,包括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的机织、针织、制线、后道处理、地毯、挂毯、轮胎用纤维制品等产品的制造;另一类被称作“服饰及其它纺织类”,包括男女服装、帽子、手套、毛皮制服饰、窗帘等家庭装饰用品以及纺织箱包等产品的制造。 (1)纺织服装生产概况 美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始于1790年,主要集中在南部诸州。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南、北卡州,享有美国最大纺织工业的美名。 美国现有纺织企业6000余家,从业人员约200万人,平均每年为美国创造不低于500亿美元的产值。 美国是世界无纺布生产第一大国,目前无纺布的生产量占全球无纺布生产总量的41%。美国碳纤维的总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其产量占全球碳纤维生产总量的33%。 2000年以来,美国的纺织服装业不断萎缩。特别是美国纺织工业中的面料生产正在向其它国家和地区转移,目前已将相当的纺织生产能力转移至拥有廉价劳动力的墨西哥。在服装生产的大部分工序中,美国仅承担包装加工的最后环节。该行业在美国的整个产业链中正处于辅助地位。 (2)纺织服装消费市场概况 美国是纺织品和服装消费大国,其中服装在美国各类纺织品进口中占有突出地位。美国市场上销售的大宗服装产品为男女衬衫,其次是长、短裤。从消费者性别分析,50%的服装是针对女性,30%则针对婴幼儿。服饰类产品进口增幅较快,原料性产品进口增幅下降或呈负增长。服装消费趋向舒适型和实用型。 棉纺织品目前是美国纺织品消费市场上最受大众喜爱的纺织产品,消费量占美国全部纺织品消费的56%,并呈逐年增长趋势。其次是无纺产品,美国对无纺布的消费量是全世界最高的,约占全世界无纺布产品消费总量的50%。 近年来,美国消费者对家用纺织品的需求持续增长,产品以实用性和功能性为主,且特别注重床上用品、厨房用纺织品的更新换代。美国消费者对家用纺织品的消费占家庭纺织品服装总消费的约1/3。 美国服装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很强,各服装店均根据自身多年的销售经验,推出各自的品牌,如POLO、LEVIS、CK、BOSS、PORTS等,知名品牌服饰在美国大的服装公司的营业额中占有98%以上的份额。 2、美国纺织服装业呈现的特点: (1)创新技术和新型纤维遥遥领先; (2)纺织业设备水平高; (3)纺织业和其它工业行业高度融合; (4)具有丰富的棉花资源。

我国纺织业出口现状与分析

我国纺织业出口现状与分析 纺织业在中国是一个劳动密集程度高和对外依存度较大的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中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纺织品出口约占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30%左右。 我国纺织工业主要集中浙江、江苏、山东、广东、上海、福建六大省份,出口额占全国80%左右。广东主要出口香港;浙江的出口产品附加值不高;江苏、山东以棉制品为主,利润较高;上海是主要的出口口岸;福建以针织、机织服装成衣为主。当然这六大省市也存在分化,上海的发展明显已经减速,江浙两省填补了上海留下的大量空白。山东纺织业在环渤海经济圈已显示出强大的领头作用,其纺织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广东纺织业的增速不很理想,一方面是由于该地区纯加工贸易的模式存在弊端;另一面,该地区也逐渐有选择地退出传统行业而专注于新兴产业,但是广东纺织业的整体工业化水平高于江浙两省。一、目前出口状况: 今年一季度我国纺织行业生产和出口平稳增长,3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全面回升。 据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一二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328.54亿美元,同比增长13.40%,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5.67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出口130.63亿美元,同比增长19.96%,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9.12个百分点;服装出口197.91亿美元,同比增长9.45%,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4.26个百分点。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专家分析,从出口市场来看,今年一二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对美出口额为48.11亿美元,同比仅增长5.06%,增速较去年同期大幅回落28.47个百分点;对欧盟出口额为76.39亿美元,同比增长11.67%,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18.61个百分点;对日本出口额为36.28亿美元,同比增长17.06%,增速较去年同期增加16个百分点。究其原因是前两年日本经济恢复较其他国家和地区有所放缓,此数据是日本地震前的出口统计数据。 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发布的《2011年3月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快报》显示:今年3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迅速回升,达165.7亿美元,同比增长50.6%,环比增长58.7%。其中纺织品出口78.98亿美元,同比增长56.4%,环比增长96.2%;服装出口86.7亿美元,同比增长45.6%,环比增长35.2%。 1~3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486.3亿美元,同比增长24%,其中纺织品出口201.7亿美元,增长32.7%;服装出口284.6亿美元,增长18.4%。专家预测,在棉价高位运行、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国际环境动荡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行业出口持续稳定增长的难度有所增加。 二、市场状况与需求变化 作为一个世界人口大国和纺织品出口大国,中国的纺织品遍及全球,是影响全球纺织行业的重要力量。但是需要大量进口纺织品的还是一些主要发达国家,他们没有比较优势来大规模生产纺织品,以是进口的比例比较大。因此中国纺织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日、美、欧三大市场。

南通纺织外贸概况

南通纺织外贸概况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南通纺织外贸概况 (一)南通纺织基本情况 到2008年,南通一定规模以上的纺织企业共有2248家,实际销售收入1352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实际利润亿,其中纺织服装出口亿元,南通纺织的从业人员约40万左右。纺织产业是南通的第一支柱产业,7个中国名牌,3个中国驰名品牌,22家获得国家免检产品资格,17家企业进入中国纺织企业500强 (二)纺织品对外贸易概况 1.纺织品总出口额 历年南通纺织服装出口总额(亿美元) 2001年-2008年是南通纺织业调整增长期。由于关税减让基本到位,非关税壁垒逐步取消,贸易权分步开放,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深化,纺织行业取得快速发展,出口额大幅度增长,2005年,纺织品服装出口突破25元大关,2006年逼近40元,2007年达到40元。2005年开始的全球纺织品贸易一体化给纺织品出口带来了巨大机遇。为保障美欧市场

“较为平衡”的状态,我国政府相应出台了10项重要措施,自主限制纺织品出口增幅,尽管如此,纺织品出口额仍然持续上升。 2.出口贸易方式 南通纺织品外贸中,加工贸易出口比重较高,从2002-2006年加工贸易比重一直在33%以上,但出现逐年下降趋势。一般贸易方式在不断上升,2002年一般贸易比重为%,2006年达到%,一般贸易增长了%,加工贸易只增长了%。这说明,经过结构调整和实施技术进步,南通纺织业的业整体素质和对国际市场的抗风险能力有所增强。 表 2002年-2008年南通纺织品出口额占纺织品总产值比重表 (4)南通纺织外贸出口企业的局限 1,自主品牌少。南通服装制造业中缺乏自主设计研究品牌。缺少研发投入。

我国对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对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入世后,面对配额取消所带来的机遇和欧美国家新的贸易壁垒压力所带来的挑战,我国对美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本文首先从我国对美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额、出口数量、出口份额及出口结构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对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发展现状。其次指出了我国对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存在的问题:美国的技术壁垒增大了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入美国的难度;我国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生产成本高于印度和特别保障制度制约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对美出口。最后提出了应对策略:加强政府的政策领导;加大技术投入,加快产品更新;强化科技创新;加快产品重组;建立特别保障摩擦预警制度等。 [关键词] 纺织品服装出口自主品牌技术壁垒

ABSTRACT Upon the entry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China faces a huge challenge of elimination of quotas as well as the opportunities brought by other trade barriers imposed by the European countries. Nevertheless, under such pressure, China's textile exports still maintain a pleasant growth rate in the market of the United States.In this paper, the writer first introduces volume, amount, share and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China’s textile exports to the United States to illustrate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in China's textile exports to the United States. Secondly, the writer points out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ese textile goods export to the United States, such as simple product structure, low technical content and production cost higher than India. Besides, technology barriers imposed by the United States makes it difficult for Chinese textile goods to export to the United States. Special ensure framework restrict China’s textile products export to the United States. At the end of the essay, the writ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reenforce the government policy guidance; enlarge technology input;accelerate product renewal;strengthen a new idea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eed up product restructing; build up early warning system of special safeguard against friction,etc. [Key Words]textile and clothing export independent brand technical barrier 目录

江苏纺织品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要点

江苏纺织品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江苏纺织品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江南大学商学院徐建伟摘要:纺织品是江苏省对外贸易的重点产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纺织品市场格局的调整,产业竞争日益激烈、复杂。提升江苏省纺织品贸易竞争力已成必然。本文通过分析江苏纺织品贸易竞争力现状以及主要影响因素,提出提升江苏省纺织品贸易竞争力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江苏纺织品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 1江苏纺织品贸易现状 江苏纺织服装业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在全国连续位居前列。在一大批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领跑中国经济的同时,作为传统产业的纺织业继续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至2009年底,江苏全行业实现了工业总产值亿元,销售产值亿元,实现利润亿元,与上年相比,利润增长率%,远高于同期工业和销售产值的年增长率。 江苏纺织服装业进出口贸易现状江苏纺织服装业是典型的外向型产业,依托完整且具备一定技术水平和装备的产业链,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完善的国际贸易渠道,从改革开放以来,纺织服装出口一直是江苏省出口的主要力量,在从2004年到2010年的7年间,江苏纺服出口增长了倍,而同期全国纺服出口只增长了倍,尽管在江苏外贸总出口中比重略有下降,但在全国纺服总出口中稳中有升,基本保持在15%~16%的总出口份额。 2江苏省纺服产品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有利因素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和贸易快速增长,到2008年,世界货物进出口总额已经达到16万亿美元以上,2006、2007年世界纺服产品出口均超5000亿美元,虽然我们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美元的大幅贬值,2011年又经历了日本大地震、利比亚危机等不利因素,但世界经济总体向上的格局不可能改变。 我国经济继续持续快速增长,纺服产品内需拉动强劲连续30多年的GDP高增长,造就了中国庞大的经济总量和巨大的国内市场,据IMF的统计资料,2010年中国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达到万亿美元,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持续的经济高增长,使得老百姓的生活方式从温饱型向小康型方式转变。 江苏纺服产业基础良好,产业集群优势逐渐显现江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更长时间的积淀,纺织服装行业基础较好,形成了以苏南为主,向苏中,苏北辐射的相对集中的行业格局。目前以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重点城市为重点的全省纺服产业已经形成,全省培育了江阴、常熟、张家港为服装出口基地,江阴、吴江为面料出口基地,南通市通州区为省家纺出口基地,在这些基地,各有若干纺服重点生产、加工企业,据上交所、深交所统计资料,至2011年3月底,江苏省共在国内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有约180家,而其中涉足纺织行业的大约有27家,这27家公司几乎涉及到江苏纺服产业的各个方面,其中有化纤类、毛纺、棉纺、印染、染整、纺织面料、纺织品、服装、家纺的生产加工,还包括纺服产品流通贸易的公司,几乎占到全国该大类行业上市公司的30%。

提升江苏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的策略

科技信息2012年第35期 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 近年来江苏省纺织品服装出口保持较快增长,2011年位于全国前三位。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对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解决社会就业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2年以来,受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国内市场需求增长趋缓,国内外棉差价过大等多重因素影响,江苏部分地区的纺织行业运行呈现下滑态势,进出口形势也显得格外严峻。在全球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下,进一步提升江苏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1江苏纺织品服装出口现状 “十一五”期间,江苏纺织服装业在全国首先迈入了万亿产业的行列。2011年,面临严峻的发展环境,江苏纺织服装业仍取得了骄人业绩。工业总产值达到了11500亿元,同比增长了21.3%,而且利润增长的速度高于产值增长的速度,达到了570亿元,增长了23%。尽管国际市场出口严峻,江苏纺织服装业出口仍达425.88亿美元,增长了21.48%,位居全国第三。 2012年1-5月江苏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4842.5亿元,同比增长9.32%,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2.82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4695.36亿元,同比增长7.74%,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3.59个百分点。出口方面,1-5月江苏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52.81亿美元,同比下降1.09%。其中纺织品出口76.09亿美元,下降2.73%;服装出口76.72亿美元,增长0.59%。1-5月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内销产值3395.18亿元,同比下降7.37%。 但面对诸多不利因素,近年来江苏纺织业一直致力于通过转变传统发展方式进行结构调整,从数量增长拉动向效益集约发展转型。“企业在想方设法寻找突破口,从内部管理、渠道建设、品牌提升等方面努力提高竞争力。” 如:2012年6月,江苏悦达纺织作为全国纺织行业唯一的代表参加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成果展览会。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参观了悦达纺织集团公司的展位,对悦达纺织两化融合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肯定。今年上半年,悦达纺织紧紧咬住各项目标不放松,确保高效优质多产出,降本增效提效益;5月实现产销纱线双超2000吨,创历史最好成绩。其中,因两化融合取得的高效率功不可没。近年来,豪辉纺织有限公司屡遭国外反倾销、特保政策,同时国内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又使得豪辉纺织有限公司面临出口退税降低、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减少等环境。 2江苏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就江苏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影响因素而言,主要包括进口国的经济,汇率变动,出口退税等情况。就纺织品行业来讲,国家GDP、汇率、出口退税和外商投资情况等等。由于出口退税调整的是实际汇率,而升值将会调整名义汇率。就中国纺织品而言,中国市场在越来越失去其廉价劳动力的优势的同时,也越来越倾向于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以及自主品牌的出口—— —当然,这也是一个积极、正确的发展方向,虽然短时间内对很多小型企业打击不小,甚至造成破产—— —而这些也将逐渐成为中国纺织品出口的主打力量。 2.1人民币升值,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提高 汇率是影响出口重要因素之一。当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在6.24左右,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我国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提高,市场竞争力削弱,给我国的出口企业造成巨大的压力,对纺织品服装而言,价格优势一直是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取胜的法宝,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价格优势不断削弱,纺织品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纺织品服装出口都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低附加值出口产品为主,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最主要优势是价格上的优势。原先这些企业利润空间就十分狭窄,因此承担成本压力的能力十分有限。人民币的升值直接削弱了其产品价格优势,再加上国内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引起的生产成本提高,导致了企业经营利润的减少,企业利润率下降。 纺织品出口企业必须未雨绸缪,除了增加自身抗风险能力之外,还应依靠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开发的金融工具避险,部分纺织品出口企业由于规模不大、产品结构单一,一些常用的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不一定有用,所以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经营实际和资金运用情况,选择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以规避汇率风险。 2.2劳动力成本增加,出口价格优势丧失 2012年前7个月,中国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美、欧、日市场份额比上年分别下降2.1、1.4和2.7个百分点,流失份额主要被周边低成本国家挤占。在外需下滑的同时,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面临的国际竞争加剧,出口企业迫切需要加快培育技术、质量、品牌、服务等综合优势。 纺织工业作为一个传统工业,其在中国发展主要依靠的就是中国廉价劳动力这一主要因素。江苏纺织服装业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已经相当于与东南亚的3-4倍,周边发展中国家正慢慢成为中国在低附加值产品上的竞争者。江苏纺织品和服装在过去大多凭借价格优势取胜,随着开始实施的《新劳动法》,把过去不合理、扭曲的用工模式逐步调整过来,这其中的代价就是使得纺织服装工业的劳动力成本增加,使得中国在廉价劳动力方面失去竞争优势。近年来纺织用工成本增加幅度在20-30%间,对于纺织企业而言,静态来看,职工工资占主营收入比重会增加1.5个百分点,即由6%提升至7.5%左右。成本增加了,纺织服装公司出口产品价格的优势就不存在。 2.3产品趋同化、技术含量低,不能满足发达国家市场的需求 江苏省纺织品缺乏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企业为追求短期利益,进行来料、来样加工和贴牌生产,或简单模仿、复制国外的产品,致使纺织品的发展长期处于低水平扩张状态。据统计,江苏纺织品出口中用自己的品牌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不足30%,贴牌生产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获利微薄,相比拥有知名品牌的进口商、分销商及终端商而言,这个行业内80%的利润都由有他们分享。 多样化的产品策略有益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灵活的调整产品的供应。但如果公司在单一产品方面具有很强的技术和服务优势,则建议可以在目前这一领域加大研发力度,让后来者永远只能模仿。如果只能模仿别人的产品的话,那还是在产品品种策略方面多下点功夫。现代人对产品的更新换代要求很快,企业一定要走在大众的思维前面。 2.4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 过去,江苏省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障碍来自于配额等贸易壁垒以及成本、档次、品牌的竞争。但是,随着绿色贸易壁垒的风起云涌,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纺织品服装的相关立法层不穷,绿色贸易壁垒越来越多。实际上,自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后,绿色贸易壁垒已逐渐成为制约江苏省纺织服装业出口的重大障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通过制订各种环境标准、环境法律、法规,建立起一道道限制和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保护本国服装市场竞争力的“绿色贸易壁垒”。其主要特征表现如下:有关绿色服装环保要求的法规严明,项目众多,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和健康为前提,通过制订各种环保法律法规强化环境安全,使得绿色壁垒成为服装贸易中新的保护网,对出口的服装产品提出种种近乎苛刻的条件,造成江苏省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频频受阻。 3提升江苏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应采取的策略 3.1政府方面 政府方面主要是通过制度供给和公共产品供给这两个方面的供给来促进纺织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考虑到技术的进步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根本上属于企业行为,政府不应当直接插手。中国纺织业发展的实践也证明,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提升江苏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的策略研究 曾小平1孙洁2 (1.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2.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江苏纺织服装的出口情况,从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绿色贸易壁垒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江苏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因素,从政府、企业两方面提出了提升江苏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的策略。 【关键词】江苏;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 ○职校论坛○ 787

纺织服装出口贸易

纺织服装出口贸易 一、企业社会责任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消费者要求跨国公司承担保护环境、保护劳工权益的社会责任的呼声日益强烈,由此产生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呼吁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受社会责任运动影响最大的是纺织业、服装业、玩具业和鞋业等劳动密集型消费品行业。我国属于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国外,自然也就受到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影响。 1、SA8000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发展,逐步形成一些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体系和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证制度,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属于国际标准组织体系的SA8000社会责任认证标准体系,由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非政府组织———社会责任国际负责管理和监督。它涉及童工、强迫劳动、健康与安全、歧视、惩戒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管理体系等内容,要求供应商不但对产品质量、数量负责,还要对劳工权利负责。SA8000是世界第一个社会责任标准认证体系。SA8000的含义是“社会责任标准”,即SocialAccountability8000的英文简称。SA8000标准适用于世界各地,任何行业,不同规模的公司。世界受SA8000影响最大的行业是纺织业、服装业、玩具业和鞋业。 为了响应SA8000,一些美国公司、非政府组织和135所大学组成公平劳工协会(FLA),旨在通过公司和非政府组织的联合行动,改善跨国公司海外合约工厂的劳工问题,会员包括阿迪达斯、耐克等企业。美国服装制造商协会制定的服装制造商社会责任标准(WRAP),称为环球服装生产社会责任守则。实际上,FLA和WPAP在我国的影响已经产生,广东东莞已经有多家出口鞋厂和服装厂通过了SA8000认证。 2、CSC9000T

我国纺织业产业结构与外贸现状

中国纺织业产业结构及外贸现状 摘要:纺织行业作为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进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的纺织业行业的生产能力居于世界首位,纺织品出口量在世界纺织品出口总量中占据第一的位置。然而,纺织业外贸依旧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在那个背景下,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动身,对我国纺织业进展历程进行回忆,就我国纺织业外贸进行分析,找出我国纺织业外贸方面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纺织业外贸现状分析问题 一、中国纺织业产业结构 (一)中国纺织业的进展

1.全面建设时期(1950~1979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纺织产业的首要目标确实是尽快解决我国宽敞城乡人民的穿衣问题。为此,党中央提出依靠农业提供的天热纺织原材料,重点进展棉纺织业,同时兼顾毛、麻、丝纺织、针织以及化纤工业的纺织进展战略方针。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纺织产业进展成为一个品种丰富、工业门类齐全的产业。这一时期的纺织产业进展属于典型的自给自足模式。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专门少,用以换取一定的外汇以进口国民经济建设所需的其他必要的物资。 2.快速进展时期(1980~2001年)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纺织产业的进展驶入了一个新的快车道,纺织产业的进展模式开始从内需导向型向出口导向型转变。这一时期的纺织产业抓住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对内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对外以出口创汇为突破口,接着扩大对外开放,进展外向型经济。通过内外并举的进展思路,不仅纺织产业的工业基础有了专门大的提高,同时纺织产业的外贸出口能力也持续增强。 3.全面提升时期(2002年以来) 2002年以后我国正式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国的身份参与

江苏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江苏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本文立足于江苏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现状,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反映出江苏纺织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府、行业协会以及企业自身的应对之策,对促进江苏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标签:纺织品出口现状对策 1江苏纺织品出口贸易发展的现状 1.1纺织品规模以上企业数量逐年增加,但出口市场构成仍过于单一截止1998年底,江苏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国有企业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仅2086家;截止2007年底,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已达6328家,增长了2倍。从上述数据来看,纺织品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呈逐年上升态势。然而,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所面临的出口市场构成过于单一,使企业的发展很容易受到国外订单的约束与牵制。例如,南通市的纺织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日本,苏州的纺织品主要出口地区集中在欧美、日本、香港等地。如果这些国家国民经济总体状况、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等因素发生变化,会导致江苏纺织企业面临严重的风险,甚至可能威胁到企业的生存。 1.2纺织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全面增长,但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随着江苏纺织品企业数量的逐年增加以及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纺织品主要产品的产量基本上实现了全面增长。例如,纱的产量除了个别年份由于经济环境的原因稍有下降外,其余年份一直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2003年纱的产量达到198.77万吨,比上年增长28%,尤其是在2005年,纱的产量达到305.04万吨,比上年增长41.1%。然而,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带来纺织产品的成本优势,使得我省纺织产品在技术水平上却没有显著的提高。 1.3纺织企业效益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产品低成本优势逐渐减弱近些年来,我省纺织品效益显著提高,运行质态改善。2007年,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业销售收入达到4244.50亿元,同比增长16.96%;实现利润总额131.11亿元,同比增长25.32%。然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仍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导致我省纺织产品要想在技术方面战胜发达国家是非常困难的。随着社会责任标准的日益完善,社会要求提高职工待遇的呼声不断升高,这也导致企业用工成本不断攀升,很多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都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低成本、高出口量”的纺织业发展之路举步维艰。 2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应对之策 2.1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从长远来看,我们不能满足于被动地采用国际标准,而应该积极组织更多的标准化专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把我国的意见和要求通过标准的制定反映到国际技术标准中,为我国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有利的条件。然而,我国的标准化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

江苏纺织服装出口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江苏纺织服装出口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传统优势产业——纺织服装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江苏省作为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重要基地,江苏的纺织服装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对江苏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所带来的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以及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江苏纺织服装业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出口格局。如何在新的形势下保持并提升行业的出口竞争力,对江苏经济乃至全国纺织服装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都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以江苏纺织服装出口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了江苏纺织服装出口的现状,具体分析了江苏纺织服装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影响纺织服装出口的因素,并结合江苏纺织服装出口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意见、对策来促进江苏纺织服装的出口。 关键词:江苏;纺织服装;出口;现状;对策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ove Analysis of Textile And Garment Export in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With China's accession to WTO, China's traditional industries -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has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 exports have been expanding.As an important base of textile and garment exports, Jiangsu has a long history of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jiangsu. However, with the deepening of economic openness brought by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accession and the continuing impact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Jiangsu textile and garment export situation will be more complex.Maintaining and enhancing the industry's export competitiveness under new situations will mak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ustained,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Jiangsu economy and state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This essay analyzes the textile and garment exports in Jiangsu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combined with the pointing out that the problems of Jiangsu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finally proposes some meaures. Key words:Jiangsu ;Textile and Garment ; Export ; Current Situtation ; Countermove

工作报告之纺织品出口开题报告

纺织品出口开题报告 【篇一:宁波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开 题报告(可编辑)】 宁波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宁波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近年来,我国服装业获得了飞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服装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服装出口在我国外贸出口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随着世界纺织品配额的取消以及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新调整,我国服装出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如:在国际贸易中遭到贸易壁垒问题,以及2008年来的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目前中国服装出口三大市场美国、欧盟、日本的进口形势不容乐观。宁波服装业在面临反倾销、贸易技术壁垒和新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等挑战的同时,自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高档面料供不应求,关键技术环节突破困难等。因此,宁波作为我国服装生产和出口的三大地区(包括杭州、温州)之一,如何在严峻的挑战下积极应对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要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宁波服装出口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相应地采取对策和措施解决问题。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宁波服装出口贸易的目标。如何做好进一步的措施和应对政策,成为当前最关键的问题。 本文从我国服装出口存在的问题来进一步讨论和解决宁波服装出口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关对策和措施,并进一步实现服装出口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关于宁波服装出口现状及对策研究,对我国及宁波的服装出口贸易是具有一定的理论 与实践意义的。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国哈佛大学纺织服装研究中心hc-tar的阿伯纳西等教授强调,提高纺织服装行业核心竞争力的五项命题,这些命题包括产业链整合、信息和数字化技术、柔性生产设备、竞争产品结构、区域合作等。其正确性被越来越多的服装产业实践所证实。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五项命题对我国外贸纺织服装类公司探求正确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启示。

中国纺织品出口现状浅析

中国纺织品出口现状浅析 发表时间:2010-09-30T10:54:28.217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9月第1期作者:戴睿王靖宇 [导读] 进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却遭遇了一系列新型非关税壁垒。 戴睿王靖宇(1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四川成都 610065;2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065)摘要:进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却遭遇了一系列新型非关税壁垒。针对这些新型的非关税壁垒,除了从政府到企业各个层面加强应对外,更重要的是抓好我国纺织品的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纺织品的质量。 关键词:制度;主动配额制;产品结构;技术 中图分类号:D9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9A-0034-01 我国是纺织品出口大国,扩大纺织品出口贸易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进入WTO之前,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纺织品贸易都是通过双边协定的方式进行的,纺织品出口贸易一直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不平等待遇,再加上纺织品的配额制度,使我国本来具有很大优势的纺织品出口贸易受到很大的限制。 2005年1月1日,“纺织品配额”被取消了,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理应放手大干一场,然而美国、欧盟等国家针对我国采取的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及以保护生命、保护环境为由的绿色壁垒等一系列新型非关税壁垒接踵而至,反而使我国的纺织品产业措手不及。对于这些层出不穷的新型非关税壁垒,究其实质,是对纺织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因此,我认为针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中所遭遇的一些非关税壁垒,我们除了从政府到企业各个层面加强应对外,更重要的是抓好我国纺织品的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纺织品的质量,使我国纺织品质量达到设限国家的要求。要提高我国纺织品竞争力,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体地位作用,积极促进国内的制度创新 我国应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国内制度、推进各项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与国际制度的接轨,为我国贸易适应多边贸易体制规则奠定制度基础。同时政府可以凭借其强制力、意识形态等优势,维护社会稳定、协调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激烈冲突等等,从而降低制度变迁的成本。 二、企业内部应制订有利于人力资本形成与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 必须加大意识形态与政治法律制度的改革,为人力资本的形成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企业内部要制订合理的准入制度和奖罚制度,为人力资本的流动创造条件,激励优秀的企业家脱颖而出,到国际市场中去开拓、竞争。加快国有外贸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强化产权激励。首先是界定产权。在明晰产权的同时,应进一步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有效的治理结构,推行企业家制度,这是公司制的核心。同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制度创新带动技术创新。企业内部要同时进行管理制度改革,加快结构调整的力度,完善产业升级。 三、“主动配额制”的实施,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纺织业大国,中国一直致力于维护世界纺织行业的稳定与有序发展,一方面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维护中国纺织企业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兼顾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利益努力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寻求合作发展。 因此,为了避免出现摩擦现象,中美纺织品协议到期后,我国应实施“主动配额制”,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建立纺织品贸易新秩序,缓解贸易摩擦,这不仅能够将实际贸易损失减少到最小,而且对外表明了一个欲以对话方式“和平”解决争端的积极姿态,赢得了谈判的先机。 四、改善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很不合理。①纺织品出口贸易中占着较大比例的主要是服装类产品,装饰用和产业用的纺织品所占比例太小,要改变这种格局,在以服装为主攻方向的同时,扩大装饰用和产业用纺织品的生产;②我国纺织品的档次主要以中低档的产品为主,高档产品出口很少,这样纺织品出口的价格就很低,利润相对就很小,所以我们要增加高档服装出口的比重;③从产品的出口方式看,纺织品出口具有明显的加工贸易特征,我国只能得到较少的加工费用,盈利不高,所以我们还应该坚持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为辅的发展方针。 五、提高我国纺织品的科技含量 现代市场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我国纺织品的科技含量不高,传统的纺织品出口主要是 “以量取胜”,产品质量没有多少优势,严重影响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竞争力。现在,各国都在通过技术创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纺织产品的竞争力。对纺织品科技的开发,一方面纺织企业自己要努力培养科技人才、增加科技经费,加大科技的开发力度,争取尽快实现纺织产品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在政策方面给于优惠,支持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研究开发,对纺织产业链相关产业加大扶持力度,使其更好地为纺织品出口服务。 参考文献: [1]贺小勇.国际贸易争端解决与中国对策研究-—以WTO为视角[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231. [2]王莹.新形势下我国纺织品遭受反倾销的现状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16) [3]王静媛.纺织商会会长王沈阳:纺织品出口量增价跌当属正常[J].东方企业文化.2005(3) [4]储玲.纺织品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5]周培仁唐树伶.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美国的影响及对策[J].北方经济:综合版.2010(6) [6]谢振叶. 中国纺织品出口国际竞争力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6(12) [7]肖海霞.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发展对策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3) 作者简介:戴睿(1988.6-),男,汉族,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革制品设计。王靖宇(1989.1-),男,汉族,山东青岛人,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应用物理。

我国纺织服装业优秀产业集群

我国纺织服装业优秀产 业集群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我国纺织服装业优秀产业集群 核心提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取得了飞速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是发展的黄金期。产业集群是中国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长三角、珠江三角洲、海西地区和环渤海三角洲为主,特别是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五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取得了飞速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是发展的黄金期。产业集群是中国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长三角、珠江三角洲、海西地区和环渤海三角洲为主,特别是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五省。作为行业发展的先行军,这五个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纺织产业集群,而且卓有成效。同时,在其中也涌现出了一批值得肯定的市、县、区、镇区域,他们在纺织产业集群工作方面的一些方法和思路,也很值得借鉴和发扬。 目标瞄准四个“一批” 过去的2009年,江苏纺织服装业在逆势中谋发展,完成销售收入8329亿元,纺织产业的产值、利润、出口额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2010年1—8月份,江苏省纺织服装业继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工业总产值6730.50亿元,完成销售收入6579.51亿元,与上年同比分

别增长了16.32%和22.85%,纺织服装业出口总额221.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36%,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 产业集群是江苏省纺织服装业重要的发展特色,目前,江苏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试点单位66个。其中,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认定的集群33个,由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认定的纺织产业基地县(市)13个,特色城7个,特色镇42个。数量占全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20%,位居全国第二位。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从业人员约130万人,销售产值5600亿元,约占江苏纺织服装业工业产值的70%,上缴税金超过200亿元。 集群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中骨干企业的形成以及龙头企业的带动,为一批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发展时机。如常熟古里的波司登、太仓市的雅鹿、太仓沙溪的利泰、吴江盛泽的恒力、张家港塘桥的华芳、东渡,江阴的阳光、海澜等,这一批企业在行业内影响力大,在市场上竞争力强,在国际国内市场有一定的定价能力,为带动和提升集群内中小企业和集群核心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为提高江苏纺织服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世界纺织服装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世界纺织服装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全球纺织品贸易一直游离于自由贸易体制之外。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发展中成员经过长期努力,终于通过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签订了《纺织品与服装协定》。从2005年1月起,世界纺织服装业开始进入后配额时代,而世界贸易新格局对我国纺织服装类上市公司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认为,由于国际国内的双重作用,中国纺织服装类上市公司在整体上处于“两难”境地。就上市公司而言,研究如何冲破目前的博弈陷阱,采用全新的经营方略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理清纺织服装类上市公司的发展趋势可以更好地把握纺织服装类股票的整体走势,对捕捉更多的投资机会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世界纺织服装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配额的取消对世界纺织服装业将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据预测,未来世界纺织品和服装市场将呈现以下特点。 市场格局发生变化。收入不断增长的东南亚市场,大的发展中国家中高收入群体等,成为成长的市场;欧洲、北美和日本市场的成长速度将放缓,加之激烈的市场竞争,成为萎缩的市场;随着配额的取消,许多小国将失去原来有保障的市场份额下跌的价格。自从1996年以来,美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口价格在持续下跌。欧洲、日本和许多其它市场也出现类似情况。在一个供过于求的自由化市场,这种趋势很可能继续,进而恶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 贸易区域化增加。为应对纺织品和服装协议的配额取消机制,一些主要的采购国对特定国家给予了特殊减让优惠,这导致了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区域化,将来也许会出现更多的减让优惠现象,该领域的贸易将会更加复杂化。 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的争端可能会增加。反倾销措施可以大幅削减自由化带来的利益,因为它们缺乏透明度和可预测性。单反倾销调查就可以让国际买家在发出未来定单前就犹豫再三,担忧未来潜在的反倾销税,从而产生贸易冷却效应。 主要进口国对社会责任和生态方面的要求提高,并成为新的贸易壁垒,这是发展中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美国北卡大学Peter Kilduff教授,根据对世界纺织产业经济的研究,将纺织产业的发展合并归纳为维生阶段、起飞快速增长阶段、多样化和整合阶段、大规模生产向高附加值转化阶段以及创意整合阶段等五个发展阶段。经过多年的实证分析检验,上述论断得到包括中国产业经济学家在内的认同。 从上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我国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四个阶段:即资源竞争、产销竞争,资本实力竞争、技术创新竞争。对照上述两个理论来看,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正处于第三阶段向第四阶段的转变期,即处于“量———值”转变期,这一时期的产业特点———成衣出口下降,同时成衣进口快速增长,产品品质提高,开始向原创设计及自有品牌发展。成本价格低的优势在这一阶段已经不能主导产业的继续发展。同时我国服装产业在参与国际竞争的发展过程中正处于从资源竞争走向产销竞争的发展过程中,虽然资源优势是我国纺织服装业发展多年来一直依靠的比较优势,但在这个阶段品牌、营销手段等显得更加重要。 后配额时代的两难选择 我们认为,中国纺织服装类上市公司面临国内外的双重冲击,处于事业发展的两难境地:一方面是国际国内因素导致产品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是国内中小企业的无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