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变量之间的关系知识点复习

第四章变量之间的关系知识点复习
第四章变量之间的关系知识点复习

第四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

一、变量、自变量、因变量

1、在某一变化过程中,不断变化的量叫做。

2、如果一个变量y随另一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则把x叫做,y叫做。

注:变量:在某一过程中发生变化的量,其中包括自变量与因变量。自变量是最初变动的量,它在研究对象反应形式、特征、目的上是独立的;因变量是由于自变量变动而引起变动的量,它“依赖于” 自变量的改变。

常量: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二、图像注意:a.认真理解图象的含义,注意选择一个能反映题意的图象; b.

从横轴和纵轴的实际意义理解图象上特殊点的含义(坐标),特别是图

像的起点、拐点、交点

三、事物变化趋势的描述

对事物变化趋势的描述一般有两种:

1.随着自变量x的逐渐增加(大),因变量y逐渐增加(大)(或者用函数语言描

述也可:因变量y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大)而增加(大));

2. 随着自变量x的逐渐增加(大),因变量y逐渐减小(或者用函数语言描述也

可:因变量y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大)而减小).

注意:如果在整个过程中事物的变化趋势不一样,可以采用分段描述.例如在什么范围内随着自变量x的逐渐增加(大),因变量y逐渐增加(大)等等.

四、估计(或者估算)

对事物的估计(或者估算)有三种:

1.利用事物的变化规律进行估计(或者估算).例如:自变量x每增加一定量,因变量y的变化情况;平均每次(年)的变化情况(平均每次的变化量=(尾数-首数)/次数或相差年数)等等;

2.利用图象:首先根据若干个对应组值,作出相应的图象,再在图象上找到对应的点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

3.利用关系式:首先求出关系式,然后直接代入求值即可.

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1)关系式法

关系式是利用数学式子来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等式,利用关系式,可以根据任何一个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因变量的值,也可以已知因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2)列表法

采用数表相结合的形式,运用表格可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列表时要选取能代表自变量的一些数据,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列出,再分别求出因变量的对应值。列表法最大的特点是直观,可以直接从表中找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值,但缺点是具有局限性,只能表示因变量的一部分。

(3)图像法

对于在某一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把自变量x与因变量y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这些点,这些点所组成的图形就是它们的图象(这个图象就叫做平面直角坐标系)。它是我们所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另一种方法,它的显著特点是非常直观。不足之处是所画的图象是近似的、局部的,通过观察或由图象所确定的因变量的值往往是不准确的。表示的步骤是:①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一些特殊的对应值。一般给出的数越多,画出的图象越精确。②描点: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

平方向的数轴(横轴或x轴)上的点来表示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纵轴或y轴)上的点来表示因变量。③连线:按照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用平滑的曲线把所描的各点连结起来。

优缺点比较

优点缺点备注

列表法对于表中自变量的每一个值可以不通过

计算,直接把因变量的值找到,查询时很

方便

只能列出部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值,

难以反映变量间的变化全貌,而且从表中

看不出变量间的对应规律

通常自变量表示在表格的上

方,因变量表示在表格的下方

关系式法简明扼要,规范准确有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很难或不能用关系

式表示,求对应值也需要逐个计算,比较

麻烦

通常自变量表示在式子的右

边,因变量表示在式子的左边

图象法形象直观,可以很形象地反映事物变化

的全过程,变化的趋势和某些性质(因变

量的增减性,点的对称,最大值或最小

值)等

图象是近似的,局部的,观察或由图象确

定的因变量的值往往是不准确的

通常自变量用水平方向的数

轴(横轴)上的点来表示,因

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纵

轴)上的点来表示

物理第四章 光现象单元练习题

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单元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时对着墙壁按遥控器键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因为紫外线发生了反射 B.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射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C.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并没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 D.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是光的折射现象,看到的字是虚像 2 . 下图列出的我们能够看到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从后视镜中看车后景物 B.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C.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 D.桥在水中的倒影 3 . 某同学站在平面镜前照镜子,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

A.比她大的实像B.比她小的实像C.比她小的虚像D.与她等大的虚像 4 . 小芳家住在一高层电梯楼上,她从超市购物回来乘电梯上楼到家中,电梯匀速上升时,手对购物袋的拉力为F1 ,电梯停在她家所在的楼层时,手对购物袋的拉力为F2 ,关于F1、F2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F2 B.F1<F2 C.F1=F2 D.F1≥F2 5 . 如图所示的光学现象中,与其他三个原理不同的是() A.潭清疑水浅 B.铅笔弯折 C.看到的鱼在实际鱼的上方 D.手影游戏 6 . 关于下图中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甲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乙图中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丙图中水中的筷子弯折是光的折射现象 D.丁图中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 . 下列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A.杯弓蛇影——光的折射B.井底之蛙——光的反射 C.猴子捞月——光的折射D.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 二、填空题 8 . 乐乐学习了物理,在生活中发现很多现象都蕴含了物理知识.①学校保安利用遥控器打开学校大门利用了__________;②倒车雷达利用了__________;③手机WiFi上网利用了________;④医院用的消毒灯利用了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电磁波” “红外线”“紫外线”) 9 . 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改变入射光的方向,使入射角变大,则反射角变___(大/小); 以ON为轴将硬纸板的右半面向后旋转,在硬纸板上__(能/不能)观察到反射光. 10 .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一条:__________________ 11 . 如图是某种蝴蝶翅膀的局部放大图,这种蝴蝶的翅膀在阳光的照射下;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呈现各处各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第四章《变量之间的关系》单元知识总结(精)-(2020最新)

变量之间的关系单元知识总结及典型例题 1.在一次实验中,小强把—根弹簧的上端固定,在其下端悬挂物体,下面是测得的弹簧的长度y 与所挂物体的质量x 的一组对应值: 所挂重量x(kg) 0 1 2 3 4 5 弹簧长度y(cm) 20 22 24 26 28 30 (1)上述表格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当所挂重物为4kg 时,弹簧多长?不挂重物呢? (3)若所挂重物为6kg 时(在弹簧的允许范围内),你能说出此时弹簧的长度吗? 分析 抓住表格中的对应数据,找出变量之间的规律. 解 (1)弹簧长度y,物体重量x 是变量,物体重量是自变量,弹簧长度是因变量; (2)当所挂重物为4kg 时,弹簧长度为28cm ,不挂重物时弹簧长度为20cm ; (3)当所挂重物为6kg 时,弹簧长度为32cm . 2.如图6—1所示,梯形上底的长是x ,下底的长是15,高是8. (1)梯形面积y 与上底长x 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 (2)用表格表示当x 从10变到20时(每次增加1),y 的相应值; (3)当x 每增加1时,y 如何变化?说说你的理由; (4)当x=0时,y 等于什么?此时它表示的是什么? 分析 (1)根据梯形面积公式可推出y 与x 的关系式; (2)通过计算列表说明; (3)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观察出; (4)当上底为零时(即成为一个点),成为三角形. 解 (1)()8152 1 ?+= x y , 即y=4x+60; (2) x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y 100 104 108 112 116 120 124 128 132 136 140 (3)当x 每增加1时,y 的值随之增加4; (4)当x=0时,y=60,此时梯形成为了三角形. 3.地壳的厚度约为8到40km .在地表以下不太深的地方,温度可按y=35x+t 计算,其中x 是深度(km),t 是地球表面温度(℃),y 是所达深度的温度(℃).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因变量各是什么? (2)分别计算当x 为lkm ,5km ,10km,20km 时地壳的温度(地表温度为2℃). 解 (1)自变量是深度,因变量是温度; (2)当x=1km 时,y=35x+t=35x ×1+2=37(℃); 当x=5km 时,y=35x+t=35×5+2=177(℃);

七年级变量之间的关系-专题复习

专题三:变量之间的关系 基础知识回顾: 1. 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有( )、( )、( ). 2.图象法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特点是( ) 3.用图象法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横轴)上的点表示( ),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纵轴)上的点表示( ). 一、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1、 汽车速度与行驶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象来表示,下图中A 、B 、C 、D 四个图象,可以分别用一句话来描述: (1)在某段时间里,速度先越来越快,接着越来越慢。 ( ) (2)在某段时间里,汽车速度始终保持不变。 ( ) (3)在某段时间里,汽车速度越来越快。 ( ) (4)在某段时间里,汽车速度越来越慢。 ( ) 2、描述一名跳水运动员从起跳到落水这一运动过程中,速度v 与时间t 之间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3、明骑车上学,一开始以某一速度行进,途中车子发生故障,只好停下修车,车修好后,因怕耽误时间,于是加快了车速.如用s 表示明离家的距离,t 为时间.在下面给出的表示s 与t 的关系图6—41中,符合上述情况的是 ( ) O O V t O V O V t V t 时间 速度 A o 速度 D 速度 时间 C 速度 时间 B o o o

4、一辆轿车在公路上行驶,不时遇到各种情况,速度随之改变,先加速,再匀速又遇到情况而减速,过后再加速然后匀速,下公路、上小路,到达目的地.图6—43哪幅图象可近似描述上面情况 ( ) 5、“龟兔赛跑”讲述了这样的故事:领先的兔子看着缓慢爬行的乌龟,骄傲起来,睡了一觉。当它醒来时,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乌龟还是先到达了终点…….用S1、S2分别表示乌龟和兔子所行的路程,t为时间,则下列图象中与故事情节相吻合的是() 6、星期天晚饭后,小红从家里出发去散步,下图描述了她散步过程中离家的距离s(米)与散步所用 的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依据图象下面描述符合小红散步情景的是() A.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读报栏,看了一会儿报,就回家了. B.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会儿报,继续向前走了一段后,然后回家了. C.从家里出发,一直散步(没有停留),然后回家了 D.从家里出发,散了一会儿步,就找同学去了,18分钟后才开始返回. 7、A、B两地相距500千米,一辆汽车以50千米/时的速度由A地驶向B地.汽车距B地的距离y(千米)与行驶时间t(之间)的关系式为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因变量是 . 时间/时0 4 8 12 16 20 24 s t S1 S2 A s t B S1 S2 s t S1 S2 C s t S2 S1 D

变量之间的关系(含答案)

变量之间的关系 试卷简介:变量的相关概念,用表格、关系式、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一、单选题(共12道,每道7分) 1.在一次实验中,小明把一根弹簧的上端固定,在其下端悬挂物体.下面是测得的弹簧长度y与所挂物体质量x的一组对应值: 下列有关表格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表格中两个变量是所挂物体质量和弹簧长度 B.自变量是所挂物体质量 C.在允许范围内,所挂物体质量越大,弹簧长度就越长 D.所挂物体质量随弹簧长度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D 解题思路:所挂物体质量x是自变量,弹簧长度y是因变量,弹簧长度y随着所挂物体质量的变化而变化,故正确选项是D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变量之间的关系 2.中国电信公司电话收费标准:前3分钟(不足3分钟按3分钟计算)为0.2元,3分钟后每分钟收0.1元,则通话时间x分钟(x>3)与通话费用y之间的函数关系是( ) A.y=0.1x+0.2 B.y=0.1x C.y=0.1x-0.1 D.y=0.1x+0.5 答案:C 解题思路:当通话时间超过3分钟时,计费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前3分钟话费为0.2元,第二段是超过3分钟的部分,超出部分时间为(x-3),超出部分的话费为0.1(x-3),故总的话费为y=0.2+0.1(x-3),化简的结果为y=0.1x-0.1,故正确选项为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变量之间的关系 3.如图,当输入数值x为-2时,输出数值y是( )

A.4 B.6 C.8 D.10 答案:B 解题思路:输入-2,-2<1则代入y=-0.5x+5=-0.5×(-2)+5=6,故正确选项是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变量之间的关系 4.一天,小军和爸爸去登山,已知山脚到山顶的路程为200米,小军先走了一段路程,爸爸才开始出发,图中两条线段分别表示小军和爸爸离开山脚登山的路程s(米)与登山所用的时间t(分钟)的图象关系(从爸爸开始登山时计时).根据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爸爸开始登山时,小军已走了50米 B.爸爸走了5分钟,小军仍在爸爸的前面 C.小军比爸爸晚到山顶 D.10分钟以后小军还在爸爸的前面 答案:D 解题思路: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小军和爸爸离开山脚登山的路程,由于小军先出发,所以当时小军先出发,10分钟时2人相遇,之前小军在爸爸前面,之后爸爸赶超小军先到达山顶.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变量之间的关系 5.如图所示的图象描述了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速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高中化学选修4 第四章知识点分类总结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原电池: 1、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_______ 2、组成条件: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路 3、电子流向:外电路:负极——导线——正极 内电路:盐桥中阴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4、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 负极:氧化反应:Zn-2e=Zn2+(较活泼金属) 正极:还原反应:2H++2e=H2↑(较不活泼金属) 总反应式:Zn+2H+=Zn2++H2↑ 5、正、负极的判断: (1)从电极材料:一般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从电子的流动方向负极流入正极 (3)从电流方向正极流入负极 (4)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

(5)根据实验现象①__溶解的一极为负极__②增重或有气泡一极为正极 第二节化学电池 1、电池的分类:化学电池、太阳能电池、原子能电池 2、化学电池:借助于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3、化学电池的分类: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 一、一次电池 1、常见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锂电池等 二、二次电池 1、二次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又叫充电电池或蓄电池。 2、电极反应:铅蓄电池 放电:负极(铅):Pb+SO 4 2--2e-=PbSO4↓ 正极(氧化铅):PbO2+4H++SO 4 2-+2e-=PbSO4↓+2H2O 充电:阴极:PbSO4+2H2O-2e-=PbO2+4H++SO 4 2- 阳极:PbSO4+2e-=Pb+SO 4 2- 两式可以写成一个可逆反应:PbO2 2H2SO42PbSO4 ↓+2H2O 3、目前已开发出新型蓄电池:银锌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三、燃料电池

(完整word版)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大全,推荐文档

知识点1:光源和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2.光的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光线是研究光的传播的理想化模型。 4: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和应用: (1)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黑暗的部分就是影子。 (2)日食、月食的成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 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 (3)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大小决定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的大小关系。 (4)激光准直、排队看齐等。 5.光速: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2)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 (3)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认为是3×108 m/s。 知识点2:光的反射 1.概念:光射到物体的表面的时候,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就是光的反射。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法线居中、两角相等、三线共面)。 3.类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物体表面光滑时产生镜面反射;物体表面粗糙时,发生漫反射。二者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说明: (1)反射定律的第三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后有反射;入射在前,反射在后;入射是因,反射是果。 (2)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当垂直入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线合一。 知识点3:平面镜成像 1.原理:物体发出(或发射)的光射到镜面上发生发射后,由反射光线的延长线在镜面后相交而形成的像。 2.特点: (1)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3.应用: (1)利用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起到控制光路的作用。例如:潜望镜。 (2)利用平面镜成像可以进行观察,比如瑜伽馆的镜子,平时化妆等。 知识点4:球面镜 1.概念: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做球面镜。 2.分类:凹面镜、凸面镜。

第3讲 变量之间的关系复习 讲义

变量之间的关系 【知识梳理】 ◆要点1 变量、自变量、因变量以及常量的定义 (1) 在一变化的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常量和变量往往是相对的,相对于某个变化过程。 (2) 在一变化的过程中,主动发生变化的量,称为自变量,而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量。例如小明出去旅行,路程S、速度V、时间T三个量中,速度V一定,路程S则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则T为自变量,路程为因变量。 练习:某人以每小时m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向乙地行走,若甲、乙两地相距S千米,则当他行走了X小时后,他距乙地还有y千米,在这个问题中,哪些是常量,哪些是自变量,哪些是因变量。 变量之间关系的表示(三种方法:列表法、关系式法、图象法) ◆要点2 列表法与变量之间的关系 (1) 列表法是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之一,可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2) 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找出其中谁是自变量,谁是因变量。找自变量和因变量时,主动发生变化的是自变量,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 列表法 采用数表相结合的形式,运用表格可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列表时一般第一行代表自变量,第二行代表因变量,选取能代表自变量的一些数据,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列出,再分别求出对应的因变量的值。 优点:直观,可以直接从表中找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值, 缺点:具有局限性,只能表示因变量的一部分。 ◆要点3 用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1) 用来表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关系式,是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之一。 (2) 写变化式子,实际上根据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但关系式的写法又不同于方程,必须将因变量单独写在等号的左边。即实质是用含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因变量。 (3) 利用关系式求因变量的值,①已知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式,欲求因变量的值,实质就是求代数式的值;②对于每一个确定的自变量的值,因变量都有一个确定的与之对应的值。 关系式法(解析法) 关系式(即解析式)是利用数学式子来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等式,利用关系式,可以根据任何一个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因变量的值,也可以已知因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练习:某种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y(m/s)与气温x (℃)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331 5 3 + =x y ◆要点4 用图象法表示变量的关系 (1) 图象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又一重要方式,特点是非常直观。 (2) 通常用横轴(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自变量,用纵轴(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3) 从图象中可以获取很多信息,关键是找准图象上的点对应的横轴和纵轴上的位置,才能准确获取信息。如利用图象求两个变量的对应值,由图象得关系式,进行简单计算,从图象上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预测,判断所給图象是否满足实际情景,所给变量之间的关系等。 (4) 对比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两图象 ★若图象表示的是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随时间的增加即从左向右, “上升的线段”①表示速度在增加; “水平的线段”②表示速度不变,也就是做匀速运动, “下降的线段”③表示速度在减少。 ★若图像表示的是距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上升的线段”①表示物体匀速运动; “水平的线段”②表示物体停止运动, “下降的线段”③表示物体反向运动。如图BL—01(1)、(2): 图象法 对于在某一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把自变量x与因变量y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这些点,这些点所组成的图形就是它们的图象(这个图象就叫做平面直角坐标系)。它是我们所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另一种方法。 特点:非常直观。不足之处是所画的图象是近似的、局部的,通过观察或由图象所确定的因变量的值往往是不准确的。 表示的步骤是: ①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一些特殊的对应值。一般给出的数越多,画出的图象越精确。 ②描点: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横轴或x轴)上的点来表示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纵轴或y轴)上的点来表示因变量。 ③连线:按照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用平滑的曲线把所描的各点连结起来。 注意:a.认真理解图象的含义,注意选择一个能反映题意的图象; b.从横轴和纵轴的实际意义理解图象上特殊点的含义(坐标). BL—01

第四章知识点

第四章多彩的光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如太阳、开着灯、点燃的蜡烛、萤火虫、 2、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的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激光掘进机、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 4、光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约为3×108m/s. 光线: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要标在中间,用实心的箭头,表示传播方向)(理想模型法)5、光的反射(光路可逆) 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两线分居);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注意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垂直入射,原路返回,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 研究光的反射实验注意事项: (1)激光紧贴纸板或入社光线沿光屏投射的作用:让光的传播路径呈现在光屏上(显示光路) (2)多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发现在光屏的另一侧都有反射光线,说明: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的目的:探究反射角是否等于入射角。(注意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注意实验次数少得的结论不可靠,因为:试验次数太少,结论具有偶然性,不具备普遍性) (4)将有反射光线的纸板前折或后折,发现光屏不显示发射光线:探究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5)当光沿着反射光线入射时,光线沿着原入射光线射出,说明光路可逆 反射分类: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如: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是由于它发生了_漫反射_。我们有时会看到高楼的玻璃幕墙发出耀眼的光,这是由于太阳光在玻璃上发生了镜面反射;(还有湖中倒影) 6、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_光的反射。 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考点: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光的特点,确定像的位置. (2)将第一根蜡烛点燃的目的是:使像更清晰 (3)第二根蜡烛不点燃 (4)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是为了,或者选择两根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等效替代法) (5)使用刻度尺目的是: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在测量长度时,要以玻璃板的前表面的位置为准 (4)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是为了判断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5)玻璃板要选择较薄玻璃板,为的是防止重影(厚玻璃板会出现两个像,一个是玻璃板前表面呈的像,一个是玻璃板后表面呈的像) (6)实验时,玻璃板要垂直于纸面放置,如果不垂直,会发现物(蜡烛)与像无法重合(7)实验中用方格纸代替白纸的好处是更方便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7、物理学中把能呈在光屏上的像叫实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只能用眼睛直接看到的像叫虚像。

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专第四章 光现象 1、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重点掌握以下三点: (1)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同一种均匀介质。光只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能沿直线传播,如果介质不均匀,即使在同一种介质中,光的传播路线也会发生弯曲。如地球周围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太阳光进入大气层后,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弯曲,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它了。 (2)光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的直线叫光线,一般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光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非作歹形象、直观的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方便研究光学现象而假设虚构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3)、常见的现象: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 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 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 3、光速 光是宇宙中最快的使者,在真空中的速度C=3×108m/s=3×105km/s 。光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规律总结:光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光的反射现象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概念: 入射点: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 入射光线:射向反射面的光线 反射光线:从反射面反射出去的光线 法线:经过入射点所做的反射面的垂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误区警示: ①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是有方向的,当用字母表示时,应沿光线的传播方向叙述字母,如入射光线为AO,反射光线为OB。 ②法线是为了科学准确地描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而引入的一条“辅助线”,本身并没有具体的物理意义。 ③反射角与入射角都是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与反射面的夹角。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关于该定律的几点拓展: A.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时,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即三线合一。此时,入射角、反射角均为0度。 B.光路可逆原理 误区警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逻辑关系:因为先有入射光线,然后才有反射光线;同样的道理,先有入射角,然后才有反射角,也就是说,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入射角的大小决定反射角的大小,所以,在光的反射定律中,我们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分类: ⑴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⑵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时,要注意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因果关系。回答问题时,不要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反射角由入射角决定,所以应该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图中i是入射角,r是反射角,∠r=∠i。还要注意到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任何一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即使在发生漫反射时,每一条光线还是遵守反射定律的。 5、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 1、成像特点: ①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变量之间的关系最新典型习题(汇编)

变量之间的关系2 知识点1 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两者都是某一变化过程中的变量,两者因研究的侧重点或先后顺序不同可以互相转化,比如当路程一定时,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时速度为自变量,时间为因变量。而当速度一定时,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时时间是自变量,路程是因变量。 区别: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典型例题】 (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的关系?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 (2)12时,水位是多高? (3)哪一段水位上升最快? 【练习】 (1)上述哪些量在变化?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2)第5排、第6排各有多少个座位? (3)第n排有多少个座位?请说明你的理由。 2、父亲告诉小明:“距离地面越远,温度越低”,小明并且出示了下面的表格: (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如果用h表示距离地面的高度,用t表示温度,那么随着h的变化,t如何变化?(3)你知道距离地面5千米的高空温度是多少吗? (4)你能预测出距离地面6千米的高空温度是多少吗?

(1)本题中如果用x表示路程,y表示费用,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x≥5千米后,随着x的增大,y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2)B种出租车从3千米以后起,路程每增加1千米,费用怎么样变化? (3)预测路程为10千米时,两种车费各是多少? (4)当行驶为4千米时,你选择坐那种车?行驶路程为8千米时,你选择坐那种车? 4.一个弹簧不挂物体时,长12厘米,挂上1千克物体后,弹簧总长(12+0.5)厘米,?挂上 2千克物体后,弹簧总长(12+0.5×2)厘米,挂上3千克物体后,弹簧总长(12+0.5×3)厘 米…… (1)上述哪些量在发生变化?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又是什么? (2 (3 (4)估计一下挂上10千克物体后,弹簧的长度是多少?你是如何估计的? ⑵如果用x表示弹性限度内物体的质量,用y表示弹簧的长度,那么随着x的变化,y的变化趋势如何?写出y与x的关系式. ⑶如果此时弹簧最大挂重量为25千克,你能预测当挂重为14千克时,弹簧的长度是多少?

初一下变量之间的关系练习题

第四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复习题(B 卷) 1、某产品生产流水线每小时生产100件产品,生产前无产品积压,生产3小时后,安排工人装箱,若每小时装150件,则未装箱产品数量y 与时间t 关系图为( ) B C D . 2、小明一出校门先加速行驶,然后匀速行驶一段后,在距家门不远的地方开始减速,最后停止,下面的图( )可以近似地刻画出他在这一过程中的时间与速度的变化情况. (A ) (B ) (C ) (D ) 3、“健康重庆”就是要让孩子长得壮,老人寿命更长,全民生活得更健康.为了响应“健康重庆”的号召,小明的爷爷经常坚持饭后走一走.某天晚饭后他慢步到附近的融侨公园,在湖边亭子里休息了一会后,因家中有事,快步赶回家.下面能反映当天小明的爷爷所走的路程y 与时间x 的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4、柿子熟了从树上自然掉落下来,下面哪一幅图可以大致刻画出柿子下落过程中(即落地前)的速度变化情况( ) .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C ) (D ) 时间 (B ) 时间 时间 (A )

5、如图,一只蚂蚁以均匀的速度沿台阶12345A A A A A →→→→爬行,那么蚂蚁爬行的高度..h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大致是( ) 5、百舸竞渡,激情飞扬. 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长寿区在长寿湖举行了龙舟赛. 如图是甲、乙两支龙舟队在比赛时的路程s (米)与时间t (分钟)之间关系的图象,请你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1.8分钟时,哪支龙舟队处于领先地位? (2)在这次龙舟比赛中,哪支龙舟队先到达终点? (3)比赛开始多少时间后,先到达终点的龙舟队就开始领先? 6.为了鼓励小强勤做家务,培养劳动意识,小强每月的总费用等于基本生活费加上奖 励(奖励由上个月他的家务劳动时间确定).已知小强4月份的家务劳动时间为20小时, 他5月份获得了400元的总费用.小强每月可获得的总费用与他上月的家务劳动时间之 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_______, 因变量是_______; (2)小强每月的基本生活费为________元. (3)若小强6月份获得了450元的总费用, 则他5月份做了_______小时的家务. (4)若小强希望下个月能得到120元奖励, 则他这个月需做家务________小时. 3.4 1A 2A 3A 4A 5A A . B . C . D .

变量之间的关系

3.2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1.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关系式表示,能在一个关系式中指出自变量和因变量; 2.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列出表示变量关系的关系式.(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汽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 km,行驶时间为t h. 先填写下表: 在以上这个过程中,t的式子表示s: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用关系式表示变量间关系 【类型一】列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一个小球由静止开始沿一个斜坡向下滚动,通过仪器观察得到小球滚动的距离s(m)与时间t(s) 的数据如下表: 写出用t表示s的关系式:________. 解析:观察表中给出的t与s的对应值,再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关系式.t=1时,s=2×12;t=2时,s=2×22;t=3时,s=2×32;t=4时,s=2×42,…所以s与t的关系式为s=2t2,其中t≥0.故答案为s =2t2(t≥0). 方法总结:本题以关系式法表示时间t与距离s之间的关系,认真观察分析s随t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是列出关系式的关键.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题 【类型二】用关系式表示图形的变化规律 图中的圆点是有规律地从里到外逐层排列的.设y为第n层(n为正整数)圆点的个数,则下列函 数关系中正确的是() A.y=4n-4 B.y=4n C.y=4n+4 D.y=n2

解析:由图可知n=1时,圆点有4个,即y=4;n=2时,圆点有8个,即y=8;n=3时,圆点有12个,即y=12,∴y=4n.故选B.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9题 【类型三】列关系式并求值 已知水池中有800立方米的水,每小时抽50立方米. (1)写出剩余水的体积Q(立方米)与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6小时后池中还有多少水? (3)几小时后,池中还有200立方米的水? 解析:(1)根据“抽水时间×抽水速度=抽水量”,“蓄水量-抽水量=剩余水量”解题即可;(2)根据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式,可得自变量相应的值;(3)根据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式,可得相应自变量的值. 解:(1)Q=800-50t(0≤t≤16); (2)当t=6时,Q=800-50×6=500(立方米). 答:6小时后,池中还剩500立方米的水; (3)当Q=200时,800-50t=200,解得t=12. 答:12小时后,池中还有200立方米的水. 方法总结:利用关系式,根据任何一个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因变量的值,其实质是代数式求值,根据因变量的值求出相应自变量的值,其实质是解方程.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6题 【类型四】关系式与表格的综合 一辆加满汽油的汽车在匀速行驶中,油箱中的剩余油量Q(L)与行驶的时间t(h)的关系如下表所 示: (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随着行驶时间的不断增加,油箱中剩余油量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3)请直接写出Q与t的关系式,并求出这辆汽车在连续行驶6h后,油箱中的剩余油量; (4)这辆车在中途不加油的情况下,最多能连续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解析:(1)认真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油箱中剩余油量Q(L)与行驶时间t(h)的变量关系,再根据自变量、因变量的定义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2)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行驶时间的不断增加,油箱中剩余油量的变化趋势;(3)由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每行驶1h消耗油量为7.5L.然后根据此关系写出油箱中剩余油量Q(L)与行驶时间t(h)的代数式;(4)根据图表可知汽车行驶每小时耗油7.5L,油箱原有汽油54L,即可求出油箱中原有汽油可以供汽车行驶多少小时. 解:(1)表中反映的是油箱中剩余油量Q(L)与行驶时间t(h)的变量关系,时间t是自变量,油箱中剩余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光现象 知识点一:光源 1、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 知识点二:光的直线传播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①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如果介质是不同种或不均匀的,光线将会发生弯曲。例如: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到了它,就是因为大气层不均匀,靠近地面附近大气稠密,越到高空越稀薄,不均匀的大气层使光线变弯了,如图所示。 ②能传播光的介质必须是透明的,如水、玻璃、空气等。 2、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是理想化物理模型,非真实存在) 3、光的直线传播的有关现象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只跟物体的形状相似,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a.小孔成像的条件: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 b.像的大小与发光体到孔的距离和像到孔的距离有关,发光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实像增大;光屏靠近小孔,实像减小;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 △当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大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时,成缩小的像。

△当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小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时,成放大的像。 △当物体到小也孔的距离等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时,成等大的像。 (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4)影子的形成:影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阴暗区域即影子)。;日食(太阳—月球—地球)、月食(月球—太阳—地球)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影子小孔成像 不同点“影子”是光不能到达的地方,形成的“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 1 2 3

第四章变量之间的关系知识点复习

第四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 一、变量、自变量、因变量 1、在某一变化过程中,不断变化的量叫做。 2、如果一个变量y随另一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则把x叫做,y叫做。 注:变量:在某一过程中发生变化的量,其中包括自变量与因变量。自变量是最初变动的量,它在研究对象反应形式、特征、目的上是独立的;因变量是由于自变量变动而引起变动的量,它“依赖于” 自变量的改变。 常量: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二、图像注意:a.认真理解图象的含义,注意选择一个能反映题意的图象; b. 从横轴和纵轴的实际意义理解图象上特殊点的含义(坐标),特别是图 像的起点、拐点、交点 三、事物变化趋势的描述 对事物变化趋势的描述一般有两种: 1.随着自变量x的逐渐增加(大),因变量y逐渐增加(大)(或者用函数语言描 述也可:因变量y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大)而增加(大)); 2. 随着自变量x的逐渐增加(大),因变量y逐渐减小(或者用函数语言描述也 可:因变量y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大)而减小). 注意:如果在整个过程中事物的变化趋势不一样,可以采用分段描述.例如在什么范围内随着自变量x的逐渐增加(大),因变量y逐渐增加(大)等等. 四、估计(或者估算) 对事物的估计(或者估算)有三种: 1.利用事物的变化规律进行估计(或者估算).例如:自变量x每增加一定量,因变量y的变化情况;平均每次(年)的变化情况(平均每次的变化量=(尾数-首数)/次数或相差年数)等等; 2.利用图象:首先根据若干个对应组值,作出相应的图象,再在图象上找到对应的点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 3.利用关系式:首先求出关系式,然后直接代入求值即可. 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1)关系式法 关系式是利用数学式子来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等式,利用关系式,可以根据任何一个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因变量的值,也可以已知因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2)列表法

变量之间的关系典型练习题

变量之间的关系典型练习题 令狐采学 题型一、用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1、某种储蓄的月利率是0.2%,存入100元本金后,则本息和y(元)与所存月数x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不考虑利息税).2、某移动通信公司开设了两种通信业务,“全球通”:使用时首先缴50元月租费,然后每通话1分钟,自付话费0.4元;“动感地带”:不缴月租费,每通话1分钟,付话费0.6元(本题的通话均指市内通话),若一个月通话x分钟,两种方式的费 用分别为 y元和2y元. 1 (1)写出 y、2y与x之间的关系式; 1 (2)一个月内通话多少分钟,两种移动通讯费用相同? (3)某人估计一个月内通话300分钟,应选择哪种移动通信合算些? 题型二、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3、小明在暑期社会实距活动中,以每千克0.8元的价格从批发市场购进若干千克瓜到市场上去销售,在销售了40千克西瓜之后,余下的每千克降价0.4元,全部售完.销售金额与售出西瓜的千克数之间的关系如图7所示.请你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完成以下问题: (1)求降价前销售金额y(元)与售出西瓜x(千克)之间的关系式;

(2)小明从批发市场共购进多少千克西瓜? (3)小明这次卖瓜赚子多少钱? 图7 4小明某天上午9时骑自行车离开家, 15时回家,他有 意描绘了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变化情 况(如右图所示). (1)图象表示了哪两个变量的关系? 哪个是自变量? 哪个是因变量? (2)10时和13时,他分别离家多远? (3)他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是什么时间?离家多远? (4)11时到12时他行驶了多少千米? (5)他可能在哪段时间内休息,并吃午餐? (6)他由离家最远的地方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5 小明从家骑车上学,先上坡到达A地后再下坡到达学校,所用的时间与路程如图所示.如果返回时,上、下坡速度仍然保持不变,那么他从学校回到家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6、某空军加油飞机接到命令,立即给另一架正在飞行的运输飞机进行空中加油,在加油过程中,设运输飞机的油箱余油量为Q1吨,加油飞机的加油油箱余油量为Q2吨,加油时间为t 分钟,Q1、Q2与t之间的函数图像如图所示,结合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 子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认识 (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 、相对原子质量:⑴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课题2 元 素 一、元素 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相对原子质量=

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 4、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二、元素符号 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 一个氧原子。 3、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 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2H:表示2个氢原子。 4、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6表示6个氮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 1、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2、结构:7个周期16个族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精品

32. 人们要想看见东西,必须要有光,而且光必须要进入人的眼睛。 33. 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天然光源:太阳、萤火虫、水母、灯笼鱼等 月亮不是光源。 人造光源:电灯、蜡烛等 34.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能在真空中传播,说明光的传播并不依靠介质。 35. 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光线并非真实存在,它只是我们为了研究方便而建立的虚拟模型。 36.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激光准直;射击瞄准;排队。 37. 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孔与光屏间的距离决定,距离越大,所成 的像也越大。小孔所成的像与孔的形状无关,小孔是圆的、方的、三角的都可以,但 必须足够小。 晴朗的天气,树阴下的许多圆形光斑其实是太阳(光源)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小孔) 所成的像。 38. 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介质密度越大光速越小。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是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速度约是真空中的2/3,故V 空气>V 水>V 玻璃 (与声速相反)。 39. 日食和月食 甲图:日食(月亮在中间) ①→日全食,②→日偏食,③→日环食 乙图:月食(地球在中间) b →月全食,a 和 c →月偏食 40. 当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光在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41. 光的反射 42.光的反射定律: 入射点O :入射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 平面上; 法线: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角(∠i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反射角(∠r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43. 当光线的传播方向反向时,它的传播路径不变,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44. 垂直入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重合,入射角和反射角都为零。 45. 法线: 过入射点垂直镜面的直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对称轴,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 46. 作图强调:铅笔做图、直尺画线、光线带箭头、两线对称。 47. 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照射到镜面上后,会被平行地反射出去。 (反射面平整光滑) 漫反射:一束平行光照射到镜面上后,向四面八方反射出去。(反 射面凹凸不平) 48. 迎着月亮走:明水暗道。 背着月亮走:暗水明道。 49. 表面平整光滑的镜面叫做平面镜。例如:平静的水面、平板玻璃、平滑的金属面,都能看做是平面镜。 镜子中的样子叫做像。 50.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替代法) ①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记录玻璃板、物、像的位置; ②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③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④刻度尺:便于比较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 51.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里的像是所有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焦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像与物体的 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总之,物体与像关于镜面对称。 52. 平面镜的应用:成像、改变光路。 53. 球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统称球面镜。 光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