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品检验大实验

生物制品检验大实验
生物制品检验大实验

生物制品检验技术实验总结报告

前言:

生物制品是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工原组织和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的。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1]。

一、概述:

生物制品的种类,根据采用的材料、制法或用途不同,可分为六类:疫苗类药物、抗毒素及抗血清类药物、血液制品、重组DNA制品、诊断制品以及其他制品[2]。生物制品的特点,分子量不是定值、生化法结构确证、需检查生物活性、要求安全性检查、需做效价测定[3]。生物制品检验的性质是运用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生物制品的质量及其控制方法,是一门研究和开发生物制品及其质量控制的“技术学科”[4]。此次生物制品检验技术实验主要包括生物制品中水分的测定、生物制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氨基酸的分离鉴定。

二、实验原理:

实验一生物制品中水分的测定

此次实验运用直接干燥法测量奶粉中水分的含量。其原理基于生物制品中的水分受热以后,产生的蒸汽压高于空气在电热干燥箱重中的分压,使制品中的水分蒸发出来,同时,由于不断的加热和排走水蒸汽,而达到完全干燥的目的,制品干燥

的速度取决于整个压差的大小[5]。

实验二生物制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此次实验运用经典的凯氏定氮法测量蛋白质含量,其原理是样品用浓硫酸消化时,其中的含氮有机物分解放出氨,氨与硫酸化合生成硫酸铵。在消化时常加入硫酸铜和硫酸钾作催化剂,以加速分解速度并提高消化的温度。消化完毕,加入强碱使消化液中的硫酸铵分解,放出氨。利用蒸汽蒸馏法,用硼酸溶液吸收蒸馏出来的氨,氨与硼酸溶液中的氢离子结合生成离子,使吸收液中的氨离子浓度下降,然后用标准酸溶液滴定,使吸收液中的氢离子恢复到原先的浓度,即可从消耗的酸量,计算样品中的含氮量。样品消化,蒸馏的化学反应可归纳如下[16]:

(NH4)2SO4+2NaOH→2NH3↑+Na2SO4+2H2O

实验三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此次试验运用纸层析法,其原理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层析溶剂由有机溶剂和水组成的物质被分离后在纸层析图谱上的位置是用Rf值(比移)来表示的:Rf=原点到层析中心的距离/原点到层析剂前沿的距离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物质的Rf值是常数[10]。Rf值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滤纸的质量和层析温度等因素有关。本试验利用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11]。

三、材料与试剂:

实验一

实验样品:实验样品为奶粉。

实验二

仪器药品:

凯氏蒸馏器、凯氏烧瓶、消化架、三角烧瓶、滴定管、移液管、量筒

烧杯、天平、2%硼酸、浓硫酸、催化剂:硫酸铜和硫酸钾按3∶1混合,研细。混合指示剂:0.1%溴甲酚绿酒精溶液10ml,0.1%甲基红酒精溶液2ml,混合即得,贮于棕色瓶内。

器材:

层析缸;毛细管;喷雾器;培养皿;层析滤纸

实验三

试剂:

1、扩展剂:将20毫升的正丁醇和5毫升的冰醋酸放入分液漏斗中,与15毫升水混合,充分振荡,静止后分层,放出下层水层备用[13]。

2、氨基酸溶液:0.5%的赖氨酸,脯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亮甘酸溶液

及他们的混合液

3、显色剂:50-100毫升0.1%水和茚三酮正丁醇溶液

四、实验方法:

实验一

测定时,精确称取奶粉2~10g(视样品性质和水分含量而定),置于已干燥、冷却并称至恒重的有盖称量瓶中,移入95~105℃常压烘箱中,开盖2~4小时后取出,加盖置干燥内冷却0.5小时后称重[6]。再烘1小时左右,又冷却0.5小时后称重。重复此操作,直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2mg即算恒重[7]。

实验二

1.样品的消化

(1)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生物制品干粉(40─60目过筛)100─500mg(视样品中含氮量而定)2份。

(2)取50ml凯氏烧瓶3只,将称好的样品分别送入第1、2只烧瓶底部,第3只烧瓶不加样品,作为空白对照,以测定试剂中的微量含氮化合物。于各个烧瓶中加入催化剂0.3g,浓硫酸5ml,然后将烧瓶置于通风橱消化架上,先用小火加热,待瓶内水分蒸完,硫酸开始放出SO2白烟,可加大火焰,使液体保持微沸状,直至溶液呈透明蓝绿色为止。在消化过程中,要经常转动烧瓶,使得瓶壁上的碳化颗粒,为浓硫酸回流至瓶底,使消化完全。为了缩短消化时间,当溶液变为浅棕色时,可加3─4滴30%过氧化氢。消化完毕,冷却,待蒸馏。

2.氨的蒸馏

(1)蒸馏装置的洗涤:先用自来水将凯氏定氮仪清洗干净,按图1装置好。在蒸汽发生瓶中(烧瓶1)加入约2/3体积的蒸馏水,加入浓硫酸数滴(在酸性情况下,水中氨不会蒸馏出来)及沸石(或毛细管数根)使沸腾均匀,关闭活塞A和B,将烧瓶1中的水煮沸,使蒸汽充分洗涤仪器,并检查装置的各个部分有无漏气现象,然后打开活塞B,让蒸汽洗涤漏斗约5分钟,再将活塞B关闭,继续蒸馏约5分钟,使全部蒸馏器洗涤干净。先移去三角烧瓶,再移去煤气灯,略等数秒钟,此时烧瓶1内气压下降,积聚在蒸馏瓶3内的水,被吸到管2内,开启活塞A,废液即从管2底部放出。以后每个样品蒸馏完毕,都需进行上述的洗涤过程2─3次。

(2)消化液的蒸馏:先打开活塞A和B,再将事先准备好的盛有5ml2%硼酸及2滴混合指示剂的三角烧瓶,放在冷凝管下端,使管口浸入液面下。

取蒸馏水1ml加到凯氏烧瓶中,使与消化液混合,小心地将此溶液从漏斗倒入蒸馏瓶3中,再用少量蒸馏水洗涤克氏烧瓶,洗液也从漏斗倒入蒸馏瓶3中,如此洗涤3次。然后从漏斗加入30%NaOH7ml,用蒸馏水少许洗涤漏斗2次,每次放液时都应控制活塞B,保留少许蒸馏水于漏斗内,密封之以防逸出氨气。关闭活塞A和B,立即将烧瓶1加热沸腾,开始蒸馏。三角烧瓶中的液体由棕紫色变为蓝绿色,再继续蒸3分钟,将三角烧瓶下降,使冷凝管口离开液面约

1cm,继续蒸馏1分钟。用少量蒸馏水冲洗冷凝管下端,洗涤液直接流入三角烧瓶中,然后移去三角烧瓶,再移煤气灯,使蒸馏瓶3中的废液吸到管2中,开启活塞A放出废液。然后按上述步骤洗涤蒸馏器备用。

3. 滴定

蒸馏完毕后,将三角烧瓶内的溶液,用0.01mol/L盐酸滴定,使溶液从蓝绿色变为淡紫色,即为终点。分别记下样品和空白所消耗的0.01mol/L盐酸ml数,分别以V s和V0表示之[8]。

实验三

1、取层析纸一张。在纸的一端距边缘2厘米处用铅笔划一条直线,在此直线上每间隔1-1.5厘米作一记号。

2、点样用毛细管将各氨基酸样品分别点在这六个位置上,干后再点一次。每点在纸上的扩散直径最大不超过3毫米。

3、扩展用线将滤纸缝成筒状,只得两边不能接触。将盛有扩展剂的培养皿迅速的置于密封的层析缸中,并将滤纸直立于培养皿中(点样的一端在下,扩展剂的液面需低于点样线1厘米)到溶剂上升15-20厘米时即取出滤纸,用铅笔描绘出溶剂前沿线,自然干燥或用吹风机热风吹干。

4、显色用喷雾器均匀的喷上0.1%的茚三酮正丁醇溶液;然后置于烘干箱烘干5分钟就可显现出各个层析斑点

五、数据处理:

实验一

测定结果按下式计算[9]:

水分(%)=m1?m2

m1?m3=30.7495?30.6616

30.7495?27.5786

=0.02772×100%=2.77%

式中m1----------干燥前奶粉于称量瓶质量,30.7495g m2---------干燥后奶粉与称量瓶质量,30.6616g

m 3--------- 称量瓶质量,27.5786g

实验二

按下式计算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14]:

蛋白质含量(%)=(V s?V0)×C×14×6.25

W

×100%

=(9.50?0.90)×0.01×14×6.25

65

×100%=11.58%

式中V s为滴定样品用去的盐酸体积,0.90mml。

V0为滴定空白用去的盐酸体积,9.5ml。

C为标准盐酸的摩尔浓度,0.01(mol/L)。

14为氮的原子量。

W为样品重量,65mg。

6.25为氮-蛋白质转换系数的平均值。材料不同转换系数也不同。实验三

计算分析:

1、断混合氨基酸中的单组分。

从下向上依次为:赖氨酸、脯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

2、计算各种氨基酸的R f值(各种单组分、混合氨基酸液)。

六、结果与讨论:

实验一

通过实验数据处理后可知,奶粉样品中的含水量为2.77%,而一般安全水分为14%。测定奶粉样品含水量在安全水分之内,此奶粉制品水分认为合格。经讨论,奶粉中含水量如果过高直接会影响奶粉制品的物理状态、味道、口感和保质期,所以奶粉制品必须严格控制其含水量[17]。

实验二

通过凯氏定氮法测量蛋白质含量从实验数据可知,样品蛋白质含量在11.58%,但此法灵敏度较低,况且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误差,误差范围大概为2%,将氮转化为氨,再用酸吸收后测定,实验比较耗时。所以此种检验方法适用于实验室基本测量不适用于精确测量[15]。

实验三

纸层析法分离鉴定氨基酸,从显色剂喷淋烘干后的滤纸清晰看见单组分氨基酸的层析斑点,黄色的斑点是脯氨酸,其余氨基酸均为粉红色斑点。而混合液层析呈现多个纵向排列的斑点,脯氨酸的黄色斑点在混合液中可明显辨认出,其余氨基酸通过计算比较R f值可以分辨出混合液中氨基酸的种类。从滤纸显色结果讨论,由于点样量控制不好,导致混合液中分离后缬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的斑点粘连,不清晰也不独立。分离效果不是很好,但可知混合样中存在以上三种氨基酸。

七、结束语:

通过本次生物制品检验技术实验,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检测技能,并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地掌握了直接干燥法测定水分、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纸层析法氨基酸的分离鉴定流程与实际操作过程,深切体会到了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控制条件,进一步了解了生物制品检验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与生产中的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章金刚,倪道明.生物制品的现状与展望[J] 中国输血杂志, 2006, (05) .

[2]刘文军.生物制品专刊序言[J]生物工程学报, 2011, (05)

[3]廖忠东.生物制品的种类及特点[J]. 中国家禽, 2003, (19)

[4]陈玉琴.我国生物制品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 中国药事, 2000, (01)

[5]中国生物制品标准化委员会办公室.2000.国外生物制品管理和标准

[6]Lansky D.Validation of Bioassays for Quality Control. Dev Biol Stand,1999,

[7]ICH Q2A.Test on Validation of Analytical Procedures

[8]王军志,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开发和质量控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9] 张庆新主编,产品质量抽样检验手册。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

[10] 杨玉萍.“氨基酸纸层析分离方法”实验教学设计[J]. 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11] 尉向海.食品中水分及其测定方法的规范化探讨[J].中外医疗. 2009(02)

[12] 张庆新主编,产品质量抽样检验手册。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

[13] 姚军. 两种测定食品水分方法的比较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1999(02)

[14] 钟广蓉,时国庆,王海鸥,尹春华,邱丽娜. “氨基酸的分离与分析”实验教学设计[J]. 中国电力教育. 2009(16)

[15] 喻小燕,陈锋菊.差异蛋白质组学的分离鉴定技术[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34)

[16]李宁,吴松锋,朱云平,杨晓明.鸟枪法蛋白质鉴定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进展[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9(06)

[17] 宋占侠主编,企业质量检验工作指南。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

微生物检验技术试题

《微生物检验技术》期末考试试题(A 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菌落 2、正常菌群 3、消毒 4、噬菌体 5、最小抑菌浓度(MIC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细菌的特殊结构 有 、 、 、 。 2.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是 、 、 和气体。 3.病原菌的致病作用与 、 及 有密切关系。 4.诊断血清是用 免疫家兔等动物后取其 而制成的。一般置于 保存,使用时应避免 , 降低效价。

5.K—B法中抑菌圈直径的大小与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呈关系,即抑菌圈愈大,MIC值、细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 6.、和可作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与肺炎链球菌的鉴别试验。 7.淋病奈瑟菌主要以方式传播,引起。 8.细菌对待测药物的敏感程度可分为、、 三级。 三、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真菌 B、细菌 C、放线菌 D、病毒 E、螺旋体 2、革兰染色所用染液的顺序是() A、稀释复红—碘液—95%乙醇—结晶紫 B、稀释复红—95%乙醇—碘液—结晶紫 C、结晶紫—碘液—95%乙醇—稀释复红 D、结晶紫—95%乙醇—碘液—稀释复红 E、稀释复红—结晶紫—碘液—95%乙醇 3、靛基质试验又称() A、甲基红试验 B、尿素分解试验 C、硫化氢生成试验 D、吲哚试验 E、糖发酵试验 4、对人体无害的细菌代谢物是()

A、热原质 B维生素 C、外毒素 D、内毒素 E、侵袭性酶 5、正常人体不存在细菌的部位是() A、体表 B、口腔 C、大肠 D、尿道口 E、血液 6、实验室对接种针(环)、试管口的灭菌方法是() A干烤法 B、流通蒸汽法 C、烧灼 D、焚烧 E、煮沸法 7、卡介苗是由何种变异而产生的() A、形态变异 B、结构变异 C、毒力变异 D、耐药变异 E、酶活性变异 8、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 重的全身症状,称为() A、毒血症 B、菌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 病毒血症 9、哪种动物不是微生物学检验中常用的实验动物() A、小白鼠 B、豚鼠 C、裸鼠 D、家兔 E、马 10、下列哪项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点() A、凝固酶试验阳性 B、产生溶血素 C、分解 甘露醇 D、产生耐热核酸酶 E、胆汁溶菌试验阳性 11、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的化脓性细菌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乙型链球菌 C、肺炎

生物制品学试题库

生物制品学试题库 生物制品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1、生物制品学 2、生物制品 3、联合疫苗 4、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5、诊断制品 6、细菌类诊断制品 7、病毒类诊断制品 8、抗原 9、疫苗10、核酸疫苗11、遗传重组疫苗12、基因工程疫苗13、冷链系统14、免疫佐剂15、微生态制剂16、免疫调节剂17、减毒活疫苗18、灭活疫苗19、细菌类疫苗20、病毒类疫苗21、类毒素22、细菌内毒素23、血液制品24、正常人免疫球蛋白25、特异性免疫球蛋白26、细胞因子27、基因治疗28、核酸药物29、基因置换30、成分输血31、基因增补32、静注丙球33、集落刺激因子34、细胞因子35、基因失活36、干扰素37、肿瘤坏死因子38、促红细胞生

成素39、干细胞因子40、益生素41、益生元42、合生元43、体内诊断制品44、体外诊断制品二、填空题1、病毒疫苗的制备方法包括、、和。2、制备生物制品要选择最佳生长时期的原料,植物原料要注意生长的、动物要选取适 1 当的、微生物原料最好选取。3、自原始代工程菌种经传代扩种获得的菌种称为,用于制备生产用的工作代工程菌种。4、与其它商品相比,生物制品的特殊性表现在:、和。5、GMP 根据其适用范围可分为三类:的GMP、的GMP和的GMP。6、生物制品的检定一般分为、和三个方面。7、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类生物制品主要包括、、、和。8、生物制品在制造过程中被某些细菌或其他物质所污染,可引起机体的致热反应。目前公认的致热物质主要是,其本质是脂多糖,通常用进行检测或量化。9、目前用于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诊断及血液筛查的诊断试

剂主要有、及。10、细胞因子通常以或形式作用于附近细胞或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在局部以高浓度短暂地发挥作用。11、干扰素的种类很多,根据结构、功能来源等主要分为、、三种。 12、每类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根据所处理的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危害程度各分为四级,按照其防护级别,最低,最高。 13、于具有向内流动的气流,可防止柜内产生的感染性物质对工作人员和附近环境的污染,是一个有效的防护系统,也称一级屏障。14、是疫苗中最主要的有效活性成分。15、构成抗原的基本条件是:、和。16、疫苗的基本性质包括:、和。17、疫苗生产用菌毒种采用种子批系统,分为三级,即:、和。18、影响佐剂质量的优劣或能否适用于人用疫苗的主要因素为:、和。19、根据所参与免疫应答的免疫细胞的不同,可将免疫反应分为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和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相应地,不同的疫苗和不同的接种途径也会产生不同的免

微生物实验室现场检查

微生物实验室要求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操作技术要求 第一节实验室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管理制度 1 .实验室应制定仪器配备管理、使用制度,药品管理、使用制度,玻璃器皿管理,使用制度,并根据安全制度和环境条件的要求,本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掌握,认真执行。 2 .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进入无菌室换无菌衣、帽、鞋,戴好口罩,非实验 室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 .实验室内物品摆放整齐,试剂定期检查并有明晰标签,仪器定期检查、保养、 检修 , 严禁在冰箱内存放和加工私人食品。 4 .各种器材应建立请领消耗记录,贵重仪器有使用记录,破损遗失应填写报告; 药品、器材、菌种不经批准不得擅自外借和转让,更不得私自拿出,应严格执行《菌种保管制度》。 5 .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进餐、会客、喧哗,实验室内不得带入私人物品,离开 实验室前认真检查水、电、暖气、门窗,对于有毒、有害、易燃、污染、腐蚀的物品和废弃物品应按有关要求执行。 6 .科、室负责人督促本制度严格执行,根据情况给于奖惩,出现问题立即报告, 造成病原扩散等责任事故者,应视情节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二、仪器配备、管理使用制度 1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应具备下列仪器:培养箱、高压锅、普通冰箱、低温冰箱、厌氧培养设备、显微镜、离心机、超净台、振荡器、普通天平、千分之一天平、烤箱、冷冻干燥设备、匀质器、恒温水浴箱、菌落计数器、生化培养箱,电位 pH 计、高速离心机。 2 .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容器应符合标准要求,保证准确可靠,凡计量器具须经 计量部门检定合格方能使用。 3 .实验室仪器安放合理,贵重仪器有专人保管,建立仪器档案,并备有操作方法,保养、维修、说明书及使用登记本,做到经常维护、保养和检查,精密仪器不得随意移动,若有损坏需要修理时,不得私自拆动、应写出报告、通知管理人员,经科室负责人同意填报修理申请、送仪器维修部门。

《生物制药技术》实验指导-实验三、四

《生物制药技术》实验指导 实验三四环素、金霉素的薄层层析鉴定(验证型) 实验目的: 掌握薄层层析的原理,四环素族抗生素的定性鉴定方法。 实验原理: 层析(色谱,chromatograpby)是相当重要、且相当常见的一种技术,在把微细分散的固体或是附着于固体表面的液体作为固定相,把液体(与上述液体不相混合的)或气体作为移动相的系统中(根据移动相种类的不同,分为液相层析和气相层析二种),使试料混合物中的各成分边保持向两相分布的平衡状态边移动,利用各成分对固定相亲和力不同所引起的移动速度差,将它们彼此分离开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称为层析,亦称色谱法。用作固定相的有硅胶、活性炭、氧化铝、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纤维等,或是在硅藻土和纤维素那样的无活性的载体上附着适当的液体。将作为固定相的微细粉末状物质装入细长形圆筒中进行的层析称为柱层析(column chromatography),在玻璃板上涂上一层薄而均的支持物(硅胶、纤维素和淀粉等)作为固定相的称为薄层层析(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或者用滤纸作为固定相的纸上层析。层析根据固定相与溶质(试料)间亲和力的差异分为吸附型、分配型、离子交换型层析等类型。但这并不是很严格的,有时常见到其中间类型。此外,近来也应用亲和层析,即将与基质类似的化合物(通常为共价键)结合到固定相上,再利用其特异的亲和性沉淀与其对应的特定的酶或蛋白质。 分配层析在支持物上形成部分互溶的两相系统。一般是水相和有机溶剂相。常用支持物是硅胶、纤维素和淀粉等亲水物质,这些物质能储留相当量的水。被分离物质在两相中都能溶解,但分配系数不同,展层时就会形成以不同速度向前移动的区带。一种溶质在两种互不混溶的溶剂系统中分配时,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后,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溶剂中的浓度之比为一常数,称为分配系数。当欲被分离的各种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时,它们就能被分离开。分配系数大的移动快(阻力小)。 薄层层析是以薄层材料为支持物,在密闭容器中,样品在其上展开。当斑点不易为肉眼观察时,可利用适当的显色剂,或通过紫外灯下产生荧光的方法进行观察。通过这种展开操作,各成分呈斑点状移动到各自的位置上,再根据Rf值的测定进行鉴定。薄层色谱法具有分离与鉴定的双重功能,通过薄层图谱与对照品的图谱相比较,除了能鉴出有效成分或特征成分外,还以完整的色谱图作为一个整体对制剂加以鉴别。薄层色谱分析法由于简便、快速,能有效地、直观地反映药品地真实性、稳定性,现已成为药物制剂的鉴别和质量控制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薄层层析是鉴别抗生素的方法之一,层析后进行显色,并绘制层析图谱,根据层析图谱对抗生素进行鉴定。本实验以四环素、金霉素标准品溶液作为对照对发酵液进行鉴定。 材料、试剂和器材: 仪器和设备: 玻璃层析缸;层析板(薄层层析硅胶烟台芝罘区黄务硅胶开发实验厂有售);吹风机;紫外投射仪;离心机(1.5ml转子) 试剂:

生物制品检验技术实验

实验一 生物制品中水分的测定 干燥制品中水分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冻干制品的质量和保存效期。冻干血浆水分含量愈低忿好,能使保存期延长,不易变性。活菌苗含水量过高,易造成活菌死亡或蛋白变性.使制品失效。但含水量过低,能使菌体脱水,同样会造成活菌死亡,降低效力。 方法一 直接干燥法 1、实验原理 基于生物制品中的水分受热以后,产生的蒸汽压高于空气在电热干燥箱重中的分压,使制品中的水分蒸发出来,同时,由于不断的加热和排走水蒸汽,而达到完全干燥的目的,制品干燥的速度取决于整个压差的大小。 2、适用范围 本法以样品在蒸发前后的失重来计算水分含量,故适用于在95~105℃范围不含其他挥发成分且对热稳定的各种冻干制品。 3、样品的制备、测定及结果计算 ①样品必须磨碎,全部经过20~40目筛,混匀。在磨碎过程中,要防止样品水分含量变化。一般水分在14%以下时称为安全水分,即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粉碎过筛等处理,水分含量一般不会发生变化。但要求动作迅速。制备好的样品存于干燥洁净的磨口瓶中备用。 ②测定时,精确称取上述样品2~10 g (视样品性质和水分含量而定),置于已干燥、冷却并称至恒重的有盖称量瓶中,移入95~105℃常压烘箱中,开盖2~4小时后取出,加盖置干燥内冷却0.5小时后称重。再烘1小时左右,又冷却0.5小时后称重。重复此操作,直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2mg 即算恒重。 ③测定结果按下式计算: 水分(%)= % 式中m 1 ----------干燥前样品于称量瓶质量,g m 2 ---------干燥后样品与称量瓶质量,g m 3 --------- 称量瓶质量 , g 4、 操作条件选择 操作条件选择主要包括:称样数量,称量皿规格,干燥设备及干燥条件等的选择. ①称样数量:测定时称样数量一般控制在其干燥后的残留物质量在1.5~3g 为宜。对于水分含量较低的生物制品,将称样数量控制在3~5g 。 ②称量皿规格:称量皿分为玻璃称量瓶和铝质称量盒两种。前者能耐酸碱,不受样品性质的限制,故常用于干燥法。铝质称量盒质量轻,导热性强,但对酸性食品不适宜,常用于减压干燥法。称量皿规格的选择,以样品置于其中平铺开后厚度不超过皿高的1/3为宜。 1003 121?--m m m m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标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建议课时数:150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作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一门课程,在医学检验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国家医学检验职业资格考试的五大内容之一。《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是医学检验的重要部分,培养学生掌握常规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他们具有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后续课程和岗位职业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1.课程设置的依据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医学临床标本微生物学检测等相关知识结构,并发展职业能力。本课程是以微生物检验顺序为线索进行设计的。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通过院校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临床医院与学校教学交替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课程内容的确定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主要依据:①以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体现真实微生物检验的工作流程,注重教学内容衔接性。②以微生物检验技术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引入临床案例,内容来源于真实的工作项目,引入微生物检验操作规范、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体现知识学习的应用性,能力培养的递进性和素质培养的职业性。③课程内容可适当拓展,删减一些已经过时的陈旧的知识内容,将微量化、快速化检测技术及半自动化、自动化仪器使用和新技术纳入《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内容中。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着想。突出课程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④以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设计考核评价体系,融入医院、企业文化、提倡职业精神。 3.课时安排说明 本课程安排在第二学年第3、4学期,建议学时数为150学时,理论教学68学时,实践教学82学时。

生物制品学

第一章 1、生物制品学(biopreparatics):指研究各类生物制品的来源、结构功能特点、应用、生产工艺、原理、存在问题与发展前景等诸多方面知识的一门学科。 2、生物制品(biological. product):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第二章 一、生物制品原料的保存方法:(1)冷冻法:该方法适用于所有生物原料。(2)有机溶剂脱水法:常用的有机溶剂是丙酮。该法适用于原料少而价值高、有机溶剂对活性物质没有破坏作用的原料,如脑垂体等。(3)防腐剂保鲜:常用乙醇、苯酚、甘油等。该法适用于液体原料,如发酵液、提取液等。对于不同的生物还有不同的保存方法,例如对于动物细胞,有组织块保存法、组织悬液保存法、单层细胞保存法等。 二、蛋白类制品的分离纯化方法:【1】根据蛋白质的分子大小、形状和密度差异进行分离纯化(1)过滤和超过滤技术:过滤、微过滤、超过滤(2)离心和超离心技术(3)凝胶过滤层析技术(4)透析【2】利用蛋白质的电性进行分离纯化(1)等电点沉淀(2)离子交换层析技术(3)电泳和等电聚焦电泳【3】利用蛋白质的亲水性和疏水性(即溶解度)进行分离(1)盐析技术(2)乙醇和聚乙二醇沉淀法(3)疏水层析法【4】利用蛋白质的化学性质分离纯化(1)辛酸沉淀法(2)利凡诺沉淀(3)固相化染料层析(4)螯合柱层析【5】利用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分离纯化:亲和层析法【6】利用蛋白质的多种结合能力,用羟基磷灰石层析进行分离纯化 三、原料选择的注意事项:生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可合成不同的生化成分,所以生物的生长期对生理活性物质的含量影响很大。对于不同来源的原料,要注意选取其最佳生长时期。植物原料要注意它生长的季节性;微生物原料最好选取对数生长期,因为这时的微生物生长代谢能力最强;动物原料要选取适当的年龄和性别。 四、选择原料时应遵循的原则:原料来源丰富,产地接近,成本低;原料新鲜,其有效成分含量高并易于获得;杂质含量尽可能少,对原料中的杂质、异构体,必要时应进行相关的研究并提供质量控制方法;起始原料应质量稳定、可以控制,原材料应由来源、标准和供货商的检验报告,必要时应根据制备工艺的要求建立内控标准。 第三章 ⒈GMP: 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控制药品生产的全过程,将差错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从而保证生产出优质药品的一套管理制度。生物制品属于药品,其生产和质量管理也应遵循GMP要求。 ⒉生物制品的物理化学检定:生物制品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和不利因素,需要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检查出来,这是保证制品安全和有效的一个重要方面。㈠物理性状检定⑴外观①透明液制品:应为本色和无色透明液体,不得含有异物、白点、凝块、浑浊或摇不散的沉淀物②悬浊液制品:应为乳白色混悬液,不得有摇不散的菌块和其他异物。③冻干制品:应为淡黄色、白色疏松体,呈海绵状或结晶状,应无融化现象。⑵真空度:冻干制品进行真空封口,可进一步保证冻干制品的生物活性和稳定性。 ⑶溶解时间:取一定量冻干制品,按药典要求,加适量溶剂,检查溶解时间,其溶解时间应在规定时限内。㈡化学检定⑴蛋白质含量测定:①凯氏定氮法②酚试剂法③双缩脲法⑵防腐剂含量测定:①苯酚含量测定法②游离甲醛含量测定③汞类防腐剂含量测定④氯仿含量测定⑶纯度检查:很多生物制品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因此常用电泳法进行纯度检查。①区带电泳②免疫电泳③凝胶层析⑷其他①水分含量测定②氢氧化铝与磷酸铝含量测定。③磷含量测定④O-乙酰基含量测定。 ⒊生物制品的安全检定:生物制品必须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安全性检查:①菌毒种和主要原材料的检查②半成品(包括中间品)检查③成品检查。⒈一般安全性检查①异常毒性试验:是生物制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综合化改革探讨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综合化改革探讨 摘要:文章从培养实用型检验专业人才出发,分析三年制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现状,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教学改革,强调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并对改革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微生物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也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医学检验技术教学团队作为省高校教学团队,积极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立足课程基本要求,大胆改革,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直接上岗,增强就业竞争力。 1课程设置和教学现状分析 按照高职医学检验课程改革方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五门专业课在第三学期”并行”开设,导致学生学习任务过重,课程内容之间也难以衔接,教学效果欠佳;理论课教学内容偏多,教与学的难度加大,而实验课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示范,然后学生模仿,且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对实验课也只是疲于应付,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理论教学改革

2.1优化教学内容《微生物检验技术》这本教材综合了微生物学、免疫学和流行病学等学科的内容,主要是研究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方法,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的工作能力[1]。为此,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将教学内容分为三大块:第一大块,首先介绍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在微生物检验过程中会使用到的一些基本技术和检验方法,使学生对微生物的相关理论知识有个大致的了解,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基础;第二大块,主要介绍临床上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并将第一块中讲到的检验技术和检验方法运用到病原微生物的检验中来,让学生对整个学习内容有个纵向的了解;第三大块,模拟临床工作实际,介绍各种临床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使学生学会收集标本和处理标本,并能够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根据临床微生物的发展,对教学内容及时调整,微生物检验涉及到的微生物有三大类八大种,而对于三年制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来说,如果每一种都精讲,势必造成学时严重不足,而且没有针对性,重难点不突出,学生学习起来很费力,这时教师可根据临床开展需要,对于临床分离率比较高的微生物,例如,化脓性球菌、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菌科细菌、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SARS 病毒等内容,要精讲;而

治疗糖尿病药物及生物制品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治疗糖尿病药物及生物制品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一、介绍 本指导原则为糖尿病的治疗药物和治疗用生物制品的临床试验提供建议。在以下的讨论中,简要描述了1型和2型糖尿病及其治疗目标,为临床试验设计、适用于不同研究阶段的终点事件和适宜的人群等问题提供指导原则。这些问题适用于1型和2型糖尿病。 本指导原则不讨论临床试验设计或统计学分析的一般问题。本指导原则重点是特定药物的研发和试验设计。同测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糖基化血红蛋白或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变一样,这些问题仅用于糖尿病研究中。HbA1c 的下降直接反应血糖控制的改善。因此,对于糖尿病的短期高血糖治疗和长期微血管并发症的控制,HbA1c 被认为是一个良好的有效替代指标。 本指导原则仅视为推荐性的建议。 二、背景和治疗目标 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抵抗或两者并存所致的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脂质和蛋白质代谢的改变也是胰岛素分泌和反应缺陷的重要表现。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为1型糖尿病(免疫介导或特发性)和2型糖尿病(进展性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衰竭并存的复杂病理生理,并有遗传背景)。糖尿病也与妊娠期间激素水平、遗传缺陷、其他内分泌病、感染以及某些药物有关。

上述研究均采用HbA1c 的改变来评价血糖控制水平。HbA1c 这个替代终点反映了有益于治疗糖尿病的直接临床疗效(高血糖及其相关症状),而且降低HbA1c 可以合理地预期减少微血管并发症的长期风险。此外,已逐渐认识到诸如高血压、吸烟和血脂异常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在糖尿病患者中尤为重要,因为目前糖尿病已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等危症。 三、糖尿病的诊断 糖尿病诊断应尽可能依据静脉血浆血糖,而不是毛细血管血的血糖检测结果。若没有特殊提示,文中所提到的血糖均为静脉血浆葡萄糖值。 血糖的正常值和糖代谢异常的诊断切点主要依据血糖值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来确定。目前常用的诊断标准和分类有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标准和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03年标准。我国目前采用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 表1 糖代谢分类 WHO 1999(mmol/L) 糖代谢分类 FBG 2hPBG 正常血糖(NGR)<6.1 <7.8 空腹血糖受损(IFG)≥6.1~7.0 <7.8 糖耐量减低(IGT)<7.0 ≥7.8-<11.1 糖尿病(DM)≥7.0 ≥11.1 注:IFG或IGT统称为糖调节受损(IGR,即糖尿病前期) 表2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生物制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兽医生物制品学(Veterinary biopreparatics): 以预防兽医学和生物工程学理论为基础,研究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得免疫预防、诊断和治疗用生物性制品的制造理论和技术、生产工艺、制品质量检验与控制及保藏和使用方法,以增强动物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时准确诊断动物疫病,并给予特异性治疗,防止疫病传播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菌(毒)种: 菌毒种就是有毒的菌种,像用于制造和检定生物制品的细菌、立克次体或病毒等,还有病原微生物等,用来制药或其它用途的。 灭活疫苗: 该类疫苗由完整病毒(或细菌)经灭活剂灭活后制成,其关键是病原体灭活。 混合疫苗: 又称多联疫苗。指利用不同微生物增殖培养物,按免疫学原理和方法组合而成。接种动物后,能产生对相应疾病的免疫保护,具有减少接种次数和使用方便等优点,是一针防多病的生物制剂。 多价疫苗: 指用同一种微生物中若干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制备的疫苗。 异源疫苗: 包含: ①用不同种微生物的菌(毒)株制备的疫苗,接种动物后能使其获得对疫苗中并未含有的病原体产生抵抗力。②同一种中一种型(生物型或动物源型)微生物的菌(毒)制备的疫苗,接种动物后能使其获得对异型病原体的抵抗力。 同源疫苗:

指利用同种、同型或同源微生物株制备,又应用于同种类动物免疫预防的疫苗。 转基因植物疫苗: 把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和机体免疫机理相结合,生产出能使机体获得特异抗病能力的疫苗。 重组活疫苗: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病源微生物致病性基因进行修饰、突变或缺失,从而获得弱毒株。 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 将病原体免疫保护基因克隆于原核或真核表达系统,实现体外高校表达,获得重组免疫保护蛋白所制造的一类疫苗。 微生态制剂(probiotics): 用于提高人类、畜禽宿主或植物寄主的健康水平的人工培养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或促进宿主或寄主体内正常菌群生长的物质制剂之总称。可调整宿主体内的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 免疫程序: 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免疫,第二阶段为高度免疫。 保护剂: 又称稳定剂,是指一类能防止生物活性物质在冷冻真空干燥时受到破坏的物质。 催化抗体: 也叫抗体酶,是具有催化活性的免疫球蛋白,兼具有抗体的高度选择性和酶的高效催化性。

生物制品检验大实验

生物制品检验技术实验总结报告 前言: 生物制品是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工原组织和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的。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1]。 一、概述: 生物制品的种类,根据采用的材料、制法或用途不同,可分为六类:疫苗类药物、抗毒素及抗血清类药物、血液制品、重组DNA制品、诊断制品以及其他制品[2]。生物制品的特点,分子量不是定值、生化法结构确证、需检查生物活性、要求安全性检查、需做效价测定[3]。生物制品检验的性质是运用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生物制品的质量及其控制方法,是一门研究和开发生物制品及其质量控制的“技术学科”[4]。此次生物制品检验技术实验主要包括生物制品中水分的测定、生物制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氨基酸的分离鉴定。 二、实验原理: 实验一生物制品中水分的测定 此次实验运用直接干燥法测量奶粉中水分的含量。其原理基于生物制品中的水分受热以后,产生的蒸汽压高于空气在电热干燥箱重中的分压,使制品中的水分蒸发出来,同时,由于不断的加热和排走水蒸汽,而达到完全干燥的目的,制品干燥 的速度取决于整个压差的大小[5]。 实验二生物制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此次实验运用经典的凯氏定氮法测量蛋白质含量,其原理是样品用浓硫酸消化时,其中的含氮有机物分解放出氨,氨与硫酸化合生成硫酸铵。在消化时常加入硫酸铜和硫酸钾作催化剂,以加速分解速度并提高消化的温度。消化完毕,加入强碱使消化液中的硫酸铵分解,放出氨。利用蒸汽蒸馏法,用硼酸溶液吸收蒸馏出来的氨,氨与硼酸溶液中的氢离子结合生成离子,使吸收液中的氨离子浓度下降,然后用标准酸溶液滴定,使吸收液中的氢离子恢复到原先的浓度,即可从消耗的酸量,计算样品中的含氮量。样品消化,蒸馏的化学反应可归纳如下[16]:

133005生物制品教学大纲

GDOU-B-11-213 《生物制品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生物制品学》是在微生物学、免疫学、传染病学和生物工程学的基础上,采用生物学、生物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等技术和方法,研究和制备生物制品,用以解决人、畜疫病防治的一门新兴应用科学。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生物制品生物学,主要讨论如何根据病源理化特性、培养特性、致病机理及免疫机理,获得合乎生物制品质量要求的生物制品。二是生物制品工艺学,主要研究生物制品制造工艺、保藏条件和使用方法等,保证和提高生物制品质量。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属于生物技术专业任选课,2.5学分;总学时45学时,理论教学18学时,实验教学27学时。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各类生物制品的特性和用途,掌握各类生物制品的基本制造理论、生产工艺流程等,了解生物制品的制造新技术和国家对生物制品研究、生产及使用中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有关政策。为今后从事生物制品相关的专业性和管理型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面向专业: 本科程面向生物技术专业 四、先修课程: 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制品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学生必须在掌握一定的免疫学、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理论基础之上,才能学好生物制品学。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一节生物制品学的概念与应用 一、生物制品的概念(A) 二、生物制品学的概述 1. 生物制品学的研究内容 (B) 2.生物制品学的相关学科(B) 三、生物制品学的应用(A)1.免疫预防2.诊断、3.治疗 四、生物制品学的任务 (B)1.研究制造安全高效生物制品;2.杜绝生物性有害因子的污染和传播;3.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第二节生物制品的分类与命名 一、生物制品的分类(A) 1.疫苗 2.类毒素3.诊断制品4.抗病血清5.微生态制剂 6.副免疫制品 二、生物制品的命名原则(B)。 第三节我国生物制品发展的历史与成就(c) 一、生物制品发展的历史成就(C)1.生物制品在国际上发展历史2.生物制品在我国的发展历史 二、我国生物制品现状(C) 第四节兽医生物制品学的发展方向与前景(C) 思考题 1.基本概念:生物制品学、生物制品、疫苗、活疫苗与灭活疫苗、重组活疫苗、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抗独特里疫苗、单价疫苗、多价疫苗与混合疫苗、同源疫苗与异源疫苗、益生素、副免疫制品 2.生物制品有什么作用?有哪些种类? 3.简述生物制品的命名原则。 4.了解我国生物制品的生产、管理、销售和使用的现状及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章灭活剂、保护剂与免疫佐剂(2学时) 第一节灭活剂 一、灭活与致弱的含义(A)1.灭活2.致弱 二、微生物灭活方法(A):1.物理方法;2.化学方法:常用灭活剂种类(A);灭活作用机理(B) 三、影响灭活作用的因素(A)1.灭活剂特异性2.微生物学种类与特性3.灭活剂浓度4.灭活温度5.灭活时间6.酸碱度、7.有机物的存在 第二节保护剂 一、保护剂(稳定剂)概念及作用(A)1.概念2.作用 二、保护剂分类(B) 三、保护剂的组成与作用机制(A) 1.保护剂组成(A):营养液、赋型剂、抗氧化剂

生物制品学论文

现代联合疫苗研究进展 学院:农学院 班级:B1102 姓名:赵婷 学号:0513110222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疫苗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 疫苗的新制剂、新剂型也不断地开发与应用,通过对传统疫苗与新型疫苗最新成果的阐述,让我们对传统疫苗有新的认识,同时也能看到新技术改造的疫苗治疗功能的多样性。联合疫苗开发的目的是在减少疫苗注射次数的同时预防更多种类的疾病。本文就当前国内外联合疫苗的使用状况作一综述。 【关键词】:联合疫苗;免疫 联合疫苗开发的目的是在减少疫苗注射次数的同时预防更多种类的疾病。其意义不仅可以提高疫苗覆盖率和接种率、减少多次注射给婴儿和父母所带来身体和心理的痛苦、减少疫苗管理上的困难、降低接种和管理费用;还可减少疫苗生产中必含的防腐剂及佐剂等剂量,减低疫苗的不良反应等。 联合疫苗不是将现有疫苗在工厂内组合而成,而是在考虑联合疫苗中各抗原组分间的可溶性、物理兼容性和抗原稳定性的前提下,还要解决一些潜在的问题,如抗原间竞争、表达抑制、不良反应加重等多种情况。我国专门制订了《联合疫苗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要求联合疫苗上市前必须经过安全性、免疫原性和有效性研究。疫苗的使用使很多传染病得到了控制,大大降低了许多常见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疫苗被研制出来并得到推广,而接种的次数也越来越多。联合疫苗的使用解决了这一难题。联合疫苗是指有两个或多个灭活的生物体或提纯的抗原,有生产者联合配制而成,用于预防多种疾病或有一种生物体的不同血清型引起的疾病。因其可减少注射针次,提高接种率,而且操作方便、成本效益更高,在国内国际上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联合疫苗成了未来疫苗的发展方向。 赛诺菲巴斯德的五联疫苗潘太欣TM即将在中国上市,这将成为中国上市的第一个五联疫苗,此前葛兰素史克公司向中国市场引进了四联疫苗。业内人士分析,引进高技术的联合疫苗不仅减少了孩子的疫苗接种次数,而且将带动中国疫苗产业的发展。我国婴幼儿能接种预防15种疾病的疫苗。但是国内的疫苗一般只能预防1种疾病,类似“百白破”、“麻风腮”的三联疫苗并不多见。2010年8月,葛兰素史克公司在中国新上市了“英芬四联”疫苗,可预防4种疾病,这是

生物制品学实验报告----三价副猪嗜血杆菌油乳剂灭活疫苗的制备及检验

三价副猪嗜血杆菌油乳剂灭活疫苗的制备及检验 副猪嗜血杆菌是猪格拉泽氏病(Glasser’s disease)的病原菌,属于巴斯德菌科嗜血杆菌属,是一种多形态、非溶血性、不运动、NAD 依赖型、革兰氏阴性细小杆菌。对营养要求比较苛刻,培养时必须供给含有V 因子(NAD)或(NADP)的新鲜血液才能生长。此菌有多种血清型,其中强毒力的有1、5、10、12、13、14型,常可致死动物;中等毒力的有2、4、8、15型,多表现为多发性浆膜炎,不致死;低毒力的有3、6、7、9、11型,常无临床表现和病变。在中国,4型和5型是主要分离株,而澳大利亚和丹麦的主要血清型为5型和13型。在研究2、4、5、12、13和14型间的交叉保护性时发现,除了血清12型制备的单菌和血清2、12型制备的二价苗外,其他型都能对同源菌株产生保护;用血清4型制备的菌苗,可以保护血清5型的攻击;用血清4、5型制备的二价菌苗,可以抵抗血清13、14型的攻击(仔猪病变的严重性和病死率明显降低)。三价灭活疫苗主要用于预防猪副嗜血杆菌病。该苗针对性强,安全可靠,能有效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副猪嗜血杆菌油乳剂灭活苗制作的流程。 2 掌握副猪嗜血杆菌油乳剂灭活苗制作的操作技术。 二、乳化的原理 乳化剂能降低分散物的表面张力,在微滴(粒)表面形成薄膜或双片层,以阻止微滴(粒)的相互凝结。 三、材料,试剂,培养基 (1)器材:不锈钢锅(或瓷锅)、电炉、乳化器、量筒、玻璃棒、离心机、吸管等。 (2)试剂:、甲醛(灭活剂)、白油(抗原油相)、Span-80(油相乳化剂)、Tween-80(抗原水相乳化剂)、硬脂酸铝(稳定剂)、4、5、13型分离菌株(抗原)。 (3)培养基的制备: 1、配制0.2%的V因子 准确称0.2g的NAD(辅酶I)加入100mlddH2O,用0.22um的细菌过滤器过滤除菌,4°C保存备用。 2、制备TSA培养基 称16gTSA加入348ml双蒸水, 121°C高压灭菌20min,当温度到50°C左右时(放入50°C 水浴锅)加入0.2%的V因子,使V因子浓度达100ug/ml,然后加入32ml的灭活新生牛血清100ml----4g TSA-----5ml V因子-------8ml血清 3、TSB培养基 称3gTSB于87 ml双蒸水中溶解。121°C高压灭菌15min,冷却至50°C左右,加入已配制的0.2%的V因子5ml,再加入灭活的新生小牛血清8ml,使血清浓度达0.8% 100ml-------3g TSB----5ml V因子----8ml血清 四、实验内容 (1)菌株菌液制备及培养繁殖

生物制品学复习题 2

生物制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总分20分) 生物制品:指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借用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体来生产某些初级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或利用生物体的某一组成部分,制成作为诊断或治疗或预防疾病或达到某种特殊医学目的的医药用品。 灭活疫苗:又称死疫苗,是指利用加热或甲醛等理化方法将人工大量培养的完整的病原微生物杀死,使其丧失感染性和毒性而保持其免疫原性,并结合相应的佐剂而制成的疫苗。 减毒活疫苗:又称弱毒疫苗,是指将微生物的自然强毒株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方法,连续传代,使其对原宿主丧失致病力,或只引起亚临床感染,但仍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遗传特性,用这种毒株制备的疫苗就叫减毒活疫苗。 亚单位疫苗:是指提取或合成细菌、病毒外壳的特殊蛋白结构,即抗原决定簇制成的疫苗,这类疫苗不是完整的病毒,是病毒的一部分物质,故称亚单位疫苗。 细胞因子:是一组由机体的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小分子或中等分子量的可溶性蛋白质(多肽)与糖蛋白。 合成肽疫苗:也称表位疫苗,是指使用化学方法合成能够诱发机体产生合成免疫保护的多肽制成的疫苗。 微胶囊疫苗:也称可控缓释疫苗,是指使用微胶囊技术将特定抗原包裹后制成的疫苗,是一种使用现代材料和工艺技术改进现有疫苗的剂型,简化免疫程序提高免疫效果的新型疫苗。 死菌疫苗:又称灭活疫苗,是指通常采用自然强毒菌株或标准菌株人工大量培养后,经加热处理或福尔马林、戊二醛、内酯等化学处理而制成。须加佐剂以提高其免疫效果。 单克隆抗体:将抗体产生细胞与具有无限增值能力的骨髓瘤细胞相融合,通过有限稀释法及克隆化使杂交瘤细胞成为纯一的单克隆细胞系,此细胞系能产生结构和特异性完全相同的高纯度抗体。这种抗体是针对一个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又是单一的B淋巴细胞克隆产生的,故称为单克隆抗体。 血液代用品:是指具有载氧功能、维持血液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及扩充容量的人工制剂。 人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妇女在妊娠时由胎盘滋养层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异源二聚体 糖蛋白激素。 基因工程抗体:又称重组抗体,是指借助DNA重组技术和蛋白质工程技术,按人们的意愿在基因水平上对Ig进行切割、拼接或修筛,重新组装而成的新型抗体分子。 普通冰冻血浆:又称冷冻血浆(FP),将保存期内过期不满5天的抗凝全血或保存期满1年的新鲜冷冻血浆在4度条件下离心后分出的血浆迅速用—30度冰箱或速冻冰箱将血浆速冻成块,并 冻存在—20度以下,由此制得的血浆称为冷冻血浆。 血浆蛋白制品:是指从人血浆中分离制备的有明确临床疗效和应用意义的蛋白制品的总称,国际上将这部分制品成为血浆衍生物。 冷沉淀:又称冷沉淀抗血友病因子。将约200ml新鲜冷冻血浆在1~6摄氏度复融后留下冰渣状 不溶性成分,迅速高速离心,移去上层血浆,剩下的白色沉淀物即为“冷沉淀”。 基因工程疫苗:也称遗传工程疫苗,是指使用重组DNA技术克隆并表达保护性抗原基因,利用表达的抗原产物,或重组体本身制成的疫苗。 人源性抗体:又称改型抗体或重构型抗体。用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CDR区序列替换人Ig中的 互补决定区序列,使人的Ig具有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抗原结合特异性 细胞工程:是指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

生物制品学实验指导

生物制品技术实验指导 生物工程系

目录 实验规则 (2) 实验一、猪瘟、口蹄疫抗体间接血凝实验 (3) 实验二、鸡新城疫灭活疫苗的制备—照蛋及接毒 (4) 实验三、鸡新城疫灭活疫苗的制备—鸡胚收毒及测效价 (5) 实验四、鸡新城疫灭活疫苗的制备—油乳苗的制备 (6) 实验五、氢氧化铝和蜂胶的制备 (7) 实验六、法氏囊炎病高免卵黄抗体的制备 (8) 实验七、法氏囊炎病高免卵黄抗体效价的测定 (9) 实验八、兔瘟灭活苗的制备 (10) 实验九、大肠杆菌自家灭活疫苗的制备 (11) 实验十、动物实验 (12) 实验十一、鸡白痢平板抗原的制备及使用 (15) 实验十二、免疫血清的制备 (16) 实验十二、细菌冷冻真空干燥实验 (18) 1

实验规则 实验中所用材料,多具有传染性(如病原微生物、含病原微生物的血、尿、便、痰、脓汁及感染动物等),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严肃认真地进行无菌操作,以保证结果准确,防止实验室感染,防止病原微生物污染环境。必须遵守以下各项。 1、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指导书。若经提问发现没有预习者,须在教师指定的时间内预习完毕,方得参加实验。、进实验室不得将书包、衣物等放在实验台上,不必需的物品勿携入室内。 2、实验室内严禁饮食、吸烟及用嘴舔湿铅笔及瓶签,、如发生感染或污染等意外时,应立即报告指导老师,进行紧急处理。 5、保持实验室安静,不得谈笑喧哗,不许搞其他动作,以免影响他人实验。实验进行时不准随意进出。实验室中物品未经许可不准带出室外。 6、清洗仪器、用具、材料时,须将固形物倒入指定容器内,不得直接倒入水槽,以免造成水管堵塞。 7、实验过程中,须按操作规程仔细操作,注意观察试验结果,应及时记录。不得抄写他人的实验实习记录,否则,须重做。如有疑问,应向指导教师询问清楚后方可进行。 8、实验完毕后,须将玻璃仪器、用具等清洗干净,按原来的位置摆设放置,如有破损须报告指导教师,并填写仪器损坏登记簿。关好门窗水电,用消毒液洗手后离去。 10、实验结束后,由值日生负责打扫实验室,保持室内整洁,注意关上水、电、窗、门。 2

生物制品总复习整理

一、《生物制品学》有关的概念 1、什么是生物制品(biological products) 指以微生物、植物、动物体作为起始材料,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或手段人为地创造条件,生产某些初级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制成用以诊断、治疗或预防疾病或达到某种特殊医学目的的医药用品,通称生物制品. 2、什么是外毒素?什么是类毒素? 外毒素:一些细菌在培养过程中产生的毒性物质。 类毒素:外毒素经化学法处理后,失去毒力作用,而保留抗原性,这种类似毒素而无毒力作用的物质称为类毒素。 制剂的特点:吸收慢,刺激时间长,抗体滴度高,免疫效果好。 3、高免疫血清 指由特定抗原免疫动物(如,马),分离血浆或血清,精制而成的生物制品。 4、等电点沉淀法(Isoelectric point precipitation) 是利用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而各种蛋白质又具有不同等电点的特点进行分离的方法。 5、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QM) 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6、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 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或活动。 7、什么是血液制品(blood products)? 指由健康人的血浆或特异免疫人血浆,经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成的血浆蛋白组分,以及血液有形成分统称为血液制品。 用于治疗或被动免疫预防。 8、什么是冷沉淀(cryoprecipitate)? 又称冷沉淀抗血友病因子。 将约200ml 新鲜冷冻血浆在1~6摄氏度复融后留下冰渣状不溶性成分,迅速高速离心,移去上层血浆,剩下的白色沉淀物即为“冷沉淀”。 用于治疗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因子XⅢ缺乏症病人。 9、什么是疫苗? 疫苗是针对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或其蛋白质(多肽、肽)、多糖或核酸,以单体或通过载体经预防接种进入人体后,能诱导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从而使机体获得预防该疾病的免疫力。 10、什么是基因工程疫苗(engineering vaccine)? 指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或分子克隆技术,分离出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基因,将其转入原核或真核表达系统,使其表达出该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制成疫苗;或者将病原的毒力相关基因删除掉,使成为不带毒力相关基因的基因缺失苗。 ●基因工程疫苗类型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基因工程载体疫苗 蛋白质工程疫苗 基因缺失疫苗 基因疫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