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的异同点

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的异同点
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的异同点

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的异同点

不同点:

一、流动相不同:HPLC为液体流动相,GC为永久性气体作流动相(通常叫做载气)

二、进样器不同:高效液相为平头进样针,气相色谱为尖头进样针

三、色谱柱长不同:

(1)气相色谱柱通常几米到几十米

(气相色谱由于载气的相对分析量较低,分子间隙大,故粘度低,流动性好,组

分在气相中流动速度快,因此可以增加柱长,以提高柱效)。

(2)液相色谱柱通常为几十到几百毫米

四、分析种类有差异:

气相色谱分析的对象多为(不适绝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低沸点,易挥发,热稳定性好的化合物。

液相色谱:更适用于分析高沸点,难挥发,热稳定性差,分子质量较大(1000 - -2000)的液体化合物。

五:样品柱前变化不同:气相色谱的样品在柱前必须变为气体(气化室汽化),

而液相色谱的样品在柱前则无变化。

六、所用检测器有差异:

液相主要为: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示差折光检测器.....

气相色谱主要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热导检测器(TCD),电子捕获检测器(ECD),火焰光度检测器(FPD),氮磷检测器(NPD).....

相同点:基本原理相同。

都是利用物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分配系数的差别,从而在两相间反复多次(1000-1000000次,甚至更多)的分配,使原来分配系数差别很小的各组分分

离开来。

?Owen发现异卵双生牛的天然免疫耐受现象(1945),明确自身识别问题,伯耐特(Burnet,1949)提出免疫耐受理论,梅德华(Medawar,1953)实验证实胚胎期耐受理论。耶那(Jerne,1955)提出天然抗体选择学说,完成

免疫网络学说(1974),伯耐特等(Burnet & Talmage, 1957)完善克隆选择学说等

免疫防御(immunologic 抗感染

defense)

免疫稳定(immunologic 消除炎症或衰老细胞

homeostasis)

免疫监视(immunologic 控制癌变细胞

surveilance)

1.高压:液相色谱法以液体为流动相(称

为载液),液体流经色谱柱,受到阻力较

大,为了迅速地通过色谱柱,必须对载液

施加高压。一般可达150~3.5万KPa。

2. 高速:流动相在柱的流速较经典色

谱快得多,一般可达1~10ml/min。高效液相色谱法所需的分析时间较之经典液相

色谱法少得多,一般少于 1h 。

3. 高效:近来研究出许多新型固定

相,使分离效率大大提高。

4.高灵敏度:高效液相色谱已广泛采

用高灵敏度的检测器,进一步提高了分析

的灵敏度。如荧光检测器灵敏度可达

10-11g。另外,用样量小,一般几个微升。

5.适应围宽:气相色谱法与高效液相

色谱法的比较:气相色谱法虽具有分离能

力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操作方便

等优点,但是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沸点太

高的物质或热稳定性差的物质都难于应用

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而高效液相色谱法,只要求试样能制成溶液,而不需要气化,

因此不受试样挥发性的限制。对于高沸点、热稳定性差、相对分子量大(大于 400 以上)的有机物(这些物质几乎占有机物总

数的 75% ~ 80% )原则上都可应用高效

液相色谱法来进行分离、分析。据统计,在已知化合物中,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约

占20%,而能用液相色谱分析的约占70~80%。

高效液相色谱按其固定相的性质可分

为高效凝胶色谱、疏水性高效液相色谱、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高效离子交换液相色

谱、高效亲和液相色谱以及高效聚焦液相

色谱等类型。用不同类型的高效液相色谱

分离或分析各种化合物的原理基本上与相

对应的普通液相层析的原理相似。其不同

之处是高效液相色谱灵敏、快速、分辨率

高、重复性好,且须在色谱仪中进行。

编辑本段主要类型及其分离原理

根据分离机制的不同,高效液相色谱

法可分为下述几种主要类型:

1 .液—液分配色谱法

(Liquid-liquid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及化学键合相色谱

(Chemically Bonded Phase Chromatography)

流动相和固定相都是液体。流动相与

固定相之间应互不相溶(极性不同,避免

固定液流失),有一个明显的分界面。当

试样进入色谱柱,溶质在两相间进行分配。达到平衡时,服从于下式:

式中,cs—溶质在固定相中浓度;cm--溶质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Vs—固定相的体积;Vm—流动相的体积。LLPC与GPC有相似之处,即分离的顺序取决于K,K大的组分保留值大;但也有不同之处,GPC中,流动相对K影响不大,LLPC流动相对K影响较大。

a. 正相液—液分配色谱法(Normal 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液的极性。

b. 反相液—液分配色谱法(Reverse 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液的极性。

c. 液—液分配色谱法的缺点:尽管流动相与固定相的极性要求完全不同,但

固定液在流动相中仍有微量溶解;流动相

通过色谱柱时的机械冲击力,会造成固定

液流失。上世纪70年代末发展的化学键合固定相(见后),可克服上述缺点。现在

应用很广泛(70~80%)。

2 .液—固色谱法

流动相为液体,固定相为吸附剂(如

硅胶、氧化铝等)。这是根据物质吸附作

用的不同来进行分离的。其作用机制是:

当试样进入色谱柱时,溶质分子 (X) 和溶剂分子(S)对吸附剂表面活性中心发生竞

争吸附(未进样时,所有的吸附剂活性中

心吸附的是S),可表示如下:

Xm + nSa ====== Xa + nSm

式中:Xm--流动相中的溶质分子;Sa--固定相中的溶剂分子;Xa--固定相中的溶质分子;Sm--流动相中的溶剂分子。

当吸附竞争反应达平衡时:

K=[Xa][Sm]/[Xm][Sa]

式中:K为吸附平衡常数。[讨论:K 越大,保留值越大。]

3 .离子交换色谱法(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IEC是以离子交换剂作为固定相。IEC 是基于离子交换树脂上可电离的离子与流

动相中具有相同电荷的溶质离子进行可逆

交换,依据这些离子以交换剂具有不同的

亲和力而将它们分离。

以阴离子交换剂为例,其交换过程可

表示如下:

X-(溶剂中) + (树脂-R4N+Cl-)=== (树脂-R4N+ X-) + Cl- (溶剂中)

当交换达平衡时:

KX=[-R4N+

X-][ Cl-]/[-R4N+Cl-][ X-]

分配系数为:

DX=[-R4N+ X-]/[X-]= KX

[-R4N+Cl-]/[Cl-]

[讨论:DX与保留值的关系]

凡是在溶剂中能够电离的物质通常都

可以用离子交换色谱法来进行分离。

4 .离子对色谱法(Ion Pair Chromatography)

离子对色谱法是将一种 ( 或多种 ) 与溶质分子电荷相反的离子 ( 称为对离子或反离子 ) 加到流动相或固定相中,使其与溶质离子结合形成疏水型离子对化合

物,从而控制溶质离子的保留行为。其原

理可用下式表示:

X+水相 + Y-水相 === X+Y-有机相

式中:X+水相--流动相中待分离的有

机离子(也可是阳离子);Y-水相--流动相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对(如氢氧化四丁

基铵、氢氧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等);X+Y---形成的离子对化合物。

当达平衡时:

KXY = [X+Y-]有机相/[ X+]水相[Y-]水相

根据定义,分配系数为:

DX= [X+Y-]有机相/[ X+]水相= KXY [Y-]水相

[讨论:DX与保留值的关系]

离子对色谱法(特别是反相)发解决了以往难以分离的混合物的分离问题,诸如

酸、碱和离子、非离子混合物,特别是一

些生化试样如核酸、核苷、生物碱以及药

物等分离。

5 .离子色谱法(Ion Chromatography)

用离子交换树脂为固定相,电解质溶

液为流动相。以电导检测器为通用检测器,为消除流动相中强电解质背景离子对电导

检测器的干扰,设置了抑制柱。试样组分

在分离柱和抑制柱上的反应原理与离子交

换色谱法相同。

以阴离子交换树脂(R-OH)作固定相,分离阴离子(如Br-)为例。当待测阴离

子Br-随流动相(NaOH)进入色谱柱时,

发生如下交换反应(洗脱反应为交换反应

的逆过程):

抑制柱上发生的反应:

R-H+ + Na+OH- === R-Na+ + H2O

R-H+ + Na+Br- === R-Na+ + H+Br-

可见,通过抑制柱将洗脱液转变成了

电导值很小的水,消除了本底电导的影响;试样阴离子Br-则被转化成了相应的酸

H+Br-,可用电导法灵敏的检测。

离子色谱法是溶液中阴离子分析的最

佳方法。也可用于阳离子分析。

6 .空间排阻色谱法(Steric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空间排阻色谱法以凝胶 (gel) 为固定相。它类似于分子筛的作用,但凝胶的

孔径比分子筛要大得多,一般为数纳米到

数百纳米。溶质在两相之间不是靠其相互

作用力的不同来进行分离,而是按分子大

小进行分离。分离只与凝胶的孔径分布和

溶质的流动力学体积或分子大小有关。试

样进入色谱柱后,随流动相在凝胶外部间

隙以及孔穴旁流过。在试样中一些太大的

分子不能进入胶孔而受到排阻,因此就直

接通过柱子,首先在色谱图上出现,一些

很小的分子可以进入所有胶孔并渗透到颗

粒中,这些组分在柱上的保留值最大,在

色谱图上最后出现。

高效液相色谱仪主要有进样系统、输液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和数据处

理系统,下面将分别叙述其各自的组成与

特点。

1.进样系统

一般采用隔膜注射进样器或高压进样

间完成进样操作,进样量是恒定的。这对

提高分析样品的重复性是有益的。

2.输液系统

该系统包括高压泵、流动相贮存器和

梯度仪三部分。高压泵的一般压强为

l.47~4.4X107Pa,流速可调且稳定,当高压流动相通过层析柱时,可降低样品在

柱中的扩散效应,可加快其在柱中的移动

速度,这对提高分辨率、回收样品、保持

样品的生物活性等都是有利的。流动相贮

存错和梯度仪,可使流动相随固定相和样

品的性质而改变,包括改变洗脱液的极性、离子强度、PH值,或改用竞争性抑制剂或变性剂等。这就可使各种物质(即使仅有

一个基团的差别或是同分异构体)都能获

得有效分离。

3.分离系统

该系统包括色谱柱、连接管和恒温器等。色谱柱一般长度为10~50cm(需要两根连用时,可在二者之间加一连接管),

径为2~5mm,由"优质不锈钢或厚壁玻璃

管或钛合金等材料制成,住装有直径为5~10μm粒度的固定相(由基质和固定液构成).固定相中的基质是由机械强度高的

树脂或硅胶构成,它们都有惰性(如硅胶

表面的硅酸基因基本已除去)、多孔性(孔径可达1000?)和比表面积大的特点,加

之其表面经过机械涂渍(与气相色谱中固

定相的制备一样),或者用化学法偶联各

种基因(如磷酸基、季胺基、羟甲基、苯

基、氨基或各种长度碳链的烷基等)或配

体的有机化合物。因此,这类固定相对结

构不同的物质有良好的选择性。例如,在

多孔性硅胶表面偶联豌豆凝集素(PSA)后,就可以把成纤维细胞中的一种糖蛋白分离

出来。

另外,固定相基质粒小,柱床极易达

到均匀、致密状态,极易降低涡流扩散效

应。基质粒度小,微孔浅,样品在微孔区

传质短。这些对缩小谱带宽度、提高分辨

率是有益的。根据柱效理论分析,基质粒

度小,塔板理论数N就越大。这也进一步证明基质粒度小,会提高分辨率的道理。

再者,高效液相色谱的恒温器可使温

度从室温调到60C,通过改善传质速度,

缩短分析时间,就可增加层析柱的效率。

4.检测系统

高效液相色谱常用的检测器有紫外检测器、示差折光检测器和荧光检测器三种。

(1)紫外检测器

该检测器适用于对紫外光(或可见光)有吸收性能样品的检测。其特点:使用面

广(如蛋白质、核酸、氨基酸、核苷酸、

多肽、激素等均可使用);灵敏度高(检

测下限为10-10g/ml);线性围宽;对温

度和流速变化不敏感;可检测梯度溶液洗

脱的样品。

(2)示差折光检测器

凡具有与流动相折光率不同的样品组分,均可使用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目前,

糖类化合物的检测大多使用此检测系统。

这一系统通用性强、操作简单,但灵敏度

低(检测下限为10-7g/ml),流动相的变

化会引起折光率的变化,因此,它既不适

用于痕量分析,也不适用于梯度洗脱样品

的检测。

(3)荧光检测器

凡具有荧光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

其发射光的荧光强度与物质的浓度成正

比。因此,这一检测器只适用于具有荧光

的有机化合物(如多环芳烃、氨基酸、胺

类、维生素和某些蛋白质等)的测定,其

灵敏度很高(检测下限为10-12~

10-14g/ml),痕量分析和梯度洗脱作品的

检测均可采用。

(5)数据处理系统

该系统可对测试数据进行采集、贮存、显示、打印和处理等操作,使样品的分离、制备或鉴定工作能正确开展。

编辑本段操作注意要点

1).首先对流动相进行过滤,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滤膜,一般为有机系和水系,常用的孔径为0.20um和0.45um。

2).对抽滤后的流动相进行超声脱气

10-20分钟。

3).正常情况下,仪器首先用甲醇冲洗10-20分钟,然后再进入测试用流动相(如流动相为缓冲试剂,则要二次重蒸水冲洗10-20分钟,直至色谱柱中有机相冲净

为止) 。

4).一般情况下,流动相冲洗20-30分钟后,仪器方可稳定,最重要的是仪器

基线走后,方可进样测试。

5).同时进两针标样,将其结果相比较,其结果的比值在0.98-1.02之间后,就可以正式进行样品的测试了。

6).样品测试结束后,就要进行色谱仪及色谱柱的清洗和维护。如流动相为缓

冲试剂,同样也要用重蒸水清洗10-20分钟,方可用有机相进行保护,否则,有损

色谱柱。

7).关机时,先关计算机,再关液相

色谱。

8).填写登记本,由负责人签字。

编辑本段注意事项

1).流动相均需色谱纯度,水用20M 的去离子水。脱气后的流动相要小心振动

尽量不引起气泡。

2).柱子是非常脆弱的,第一次做的方法,先不要让液体过柱子。

3).所有过柱子的液体均需严格的过滤。

4).压力不能太大,最好不要超过

150kgf/cm2 .

5). 因为缓冲试剂遇有机溶剂,会结

晶,有损色谱柱,所以,每次由有机相变

流动相或流动相变有机相均需用蒸馏水清

洗。

便携式气相色谱_质谱的特点及与实验室仪器的比较(精)

收稿日期:2007-09-07 作者简介:季蕴佳(1981-,女,上海人,助理工程师,学士,从事环境监测工作。 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的特点及与实验室仪器的比较 季蕴佳,吴诗剑,周婷,周亚康,沈燕军(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200030 摘要:着重介绍了便携式气相色谱和移动式色质联用仪的特点及应用,对几种不同型号的便携式气相色谱和移动式色质联用仪进行了比较,并把便携式气相色谱与台式机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比较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55(200802-0094-03应急监测现场使用的多为便携式仪器,可快速得到污染物的定性和初步定量结果,但其不是标准的分析方法。对于一些特大的污染事故,污染物质成分复杂,污染范围大,影响时间长,有时需进行全面的检测分析,以全面了解和掌握事故发生后对空气环境、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生物、食品、土壤等的污染情况(污染物质的种类、浓度和污染范围,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这时就需要实验室的台式机发挥作用。 1便携式气相色谱仪特点和应用范围 便携式气相色谱仪有自动进样装置,由内置的 抽气泵完成气体样品的现场自动采集,通过阀件和定量管实现样品的定量和自动进样,也配有普通的进样口,接受手动的注射器进样。因此利用顶空装置还可以分析水样。便携式气相色谱仪常用载气有“超纯空气”(用于P I D ,其中的碳氢化合物必须 低于10-7 级、氩气(用于A I D 、氮气和氦气等,可以使用的色谱柱有填充柱或毛细柱,且可并联多根不同性能的色谱柱,分别用于分离重、较重和较轻的组分。与台式色谱

仪一样,便携式气相色谱仪也有多种检测器可供选择,不同检测器的特点和应用范围见表1,不同型号便携式气相色谱仪的性能比较见表2。 便携式气相色谱仪应用方面的灵活性还体现在可以满足用户对监测要求的改变,有些型号的便携式气相色谱仪为数通道的微型气相色谱仪,各通道均由带有进样口、预柱、分析柱、检测器的独立模 块组成,每个通道根据色谱柱的不同用于分析特定 的组分,能很容易地将仪器配置成总烃分析仪 (用F I D 检测器,浓度范围在10-9~10-6 级之间。通过选择不同检测器,便携式气相色谱仪可测定总卤素(用XS D 、总硫(用FP D 或同时测定总芳香族和总卤素化合物(用P I D /XS D 。图1显示了用P I D /XS D 检测器联用同时检测不同挥发性有机物的图谱。 表1便携式气相色谱仪常用检测器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检测器种类简称特点 主要检测对象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 I D 通用性 烃类化合物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灵敏、选择性电负性化合物 光离子化检测器P I D 灵敏、选择性芳香族及其它不饱和化合物火焰光度检测器FP D 灵敏、选择性含硫或含磷化合物 脉冲式火焰光度检测器 PFPD 比FP D 更灵敏、更精确含氮、含磷、含硫有机物,及某些金属

气相色谱与气质联用原理简介(精)

色谱法也叫层析法, 它是一种高效能的物理分离技术, 将它用于分析化学并配合适当的检测手段,就成为色谱分析法。 色谱法的最早应用是用于分离植物色素, 其方法是这样的:在一玻璃管中放入碳酸钙, 将含有植物色素 (植物叶的提取液的石油醚倒入管中。此时,玻璃管的上端立即出现几种颜色的混合谱带。然后用纯石油醚冲洗, 随着石油醚的加入, 谱带不断地向下移动,并逐渐分开成几个不同颜色的谱带, 继续冲洗就可分别接得各种颜色的色素, 并可分别进行鉴定。色谱法也由此而得名。 现在的色谱法早已不局限于色素的分离, 其方法也早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但其分离的原理仍然是一样的。我们仍然叫它色谱分析。 一、色谱分离基本原理: 由以上方法可知,在色谱法中存在两相, 一相是固定不动的, 我们把它叫做固定相;另一相则不断流过固定相,我们把它叫做流动相。 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就是利用待分离的各种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吸附能力等亲和能力的不同来进行分离的。 使用外力使含有样品的流动相(气体、液体通过一固定于柱中或平板上、与流动相互不相溶的固定相表面。当流动相中携带的混合物流经固定相时, 混合物中的各组分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 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 与固定相之间产生的作用力的大小、强弱不同, 随着流动相的移动, 混合物在两相间经过反复多次的分配平衡, 使得各组分被固定相保留的时间不同, 从而按一定次序由固定相中先后流出。与适当的柱后检测方法结合, 实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与检测。 二、色谱分类方法: 色谱分析法有很多种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从两相的状态分类: 色谱法中,流动相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由此可分为气相色谱法(GC 和液相色谱法(LC 。固定相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涂在固体上的液体,由此又可将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分为气 -液色谱、气 -固色谱、液 -固色谱、液 -液色 气相色谱仪的组成 :载气处理控制系统:专用气源,进入气体恒定; 进样装置:液体样品手动进样:实验室; 气体样品定量管进样:工业色谱柱:分离混合样品组分:填充、毛细管。吸附 (固、分配 (液检测器和记录仪:热导、电离 2. 定性和定量分析色谱图分析组分物质; 分析组分含量。基线滞留时间:峰值最大;死时间; 峰高、峰宽、半峰宽; 峰面积、分辨率 3. 定性分析滞留时间法:滞留时间一定, 由此判别组分。加入纯物质法:加入后分析色谱峰值判别。 4. 定量分析定量进样法:面积归一化法:外标法:智能化 GC7890F 气相色谱仪操作规程, 填充柱恒温操作 1. 打开载气高压阀, 调节减压阀至所需压力(载气输入到 GC7890系列气相色谱仪的压力必须在 0.343MPa ~0.392MPa ,如果使用氢气为载气时, 输入到气相色谱仪的载气入口压力应为 0.343MPa 。打开净化器上的载气开关阀,用检漏液检漏,保证气密性良好。调节载气稳流阀载气使流量达到适当值(查 N2或 H2流量输出曲线 7890II 用刻度~流量表 ,通载气 10min 以上。 2. 打开电源开关,根据分析需要设置柱温、进样温度和 FID 检测器的温度(FID 检测器的温度应>100℃。 3. 打开空气、氢气高压阀,调节减压阀至所需压力 (空气输入到 GC7890系列气相色谱仪的压力必 须在 0.294MPa ~0.392MPa , 氢气输入到 GC7890系列气相色谱仪的压力必须在 0.196MPa ~ 0.392MPa 。打开净化器的空气、氢气开关阀, 分别调节空气和氢气针形阀使流量达到适当值 (查空气和 H2流量输出曲线针形阀刻度~流量表。 4. 按[基流 ]键, 观察此时的基流值。 5. 按 [量程 ]键,设置 FID 检测器微电流放大器的量程。按 [衰减 ]键,设置输出信号的衰减值。

气相色谱-质谱(GC-MS)

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离分析空气清新剂 一、实验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形形色色的生活用品其实都添加了不少化学药品。 这其中不乏有毒的物质,不知实情的我们还天天接触着这些东西。这学 期的现代仪器分析实验中正好有机会能让我们自选仪器来进行开放实验,鉴于我们小组组长贺大威寝室有用空气清新剂的习惯,为了他们寝室所 有人的健康,就打算测一下它们常用几种品牌的空气清新剂的组成分析。 并且选定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来进行测定分析。虽然上学期我们用同 样的仪器分离分析过苯系物的组成,但大家还是对这台仪器的工作原理 似懂非懂,并且在操作上同学们根本没锻炼过,基本是不知道怎么使用 这台仪器。与此同时我们又能深入了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基本构造,熟悉工作软件的使用,熟悉运用GC-MS仪分析简单样品的基本过程。 二、实验原理 气相色谱法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使不同化合物从色谱柱流出的时间不同,达到分离化合物的目的。质谱法是利用带电粒子在磁场或电场中的运动规律,按其质荷比(m/z)实现分离分析,测定离子质量及强度分布。它可以给出化合物的分子量、元素组成、分子式和分子结构信息,具有定性专属性、灵敏度高、检测快速等特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兼备了色谱的高分离能力和质谱的强定性能力,可以把气相色谱理解为质谱的进样系统,把质谱理解为气相色谱的检测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基本构成为: 样品

本实验中待分析样品为超市里新买的两种气味的空气清新剂和一盒放置已久的空气清新剂,每种样品经GC 分离成一个一个单一组份,并进入离子源,在离子源样品分子被电离成离子,离子经过质量分析器之后即按m/z 顺序排列成谱。经检测器检测后得到质谱,计算机采集并储存质谱,经过适当处理可得到样品的色谱图、质谱图等。 三、仪器和试剂: (1)Agilent 6890-5973N GC-MS 仪(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2)HP-5 MS 色谱柱; (3)0-5mL 移液器 (Transferpette, 德国BRAND 公司); (4)0.45μm 的有机相微孔膜过滤器; (5)新买的和放置已久的茉莉香味空气清新剂各一盒;以及新买的金秋丹桂味空气清新剂一盒,甲醇(色谱纯); (6)装样瓶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将每种样品切一小块后分别装入样品瓶里; 2)在进样之前,用加热器预加热样品; 3)设定好GC-MS 操作参数后,可进样分析: 4)设置样品信息及数据文件保存路径后,按下“Start run ”键,待“Pre-run ”结束,系统提示可以进样时,使用10μl 进样针准确吸取5μl 样品气体(不能有气泡)。将进样针插入进样口底部,快速推出样品气体并迅速拔出进样针,然后按下色谱仪操作面板上的“start ”按钮,分析开始。 五、色谱条件 进样口温度:250℃; 质谱离子源温度:230℃; 色质传输线温度:250℃; 质谱四极杆温度:150℃; 柱温: 20C/min 5C/min 60C(2min)100C 120C(3min)???????→????→? 载气流速: 0.5ml ·min -1; 进样量:1μl ; 分流比:20:1。 溶剂延迟:2分钟 六、数据处理 1) 对得到的总离子流色谱图(TIC ),在不同保留时间处双击鼠标右

色谱法的分类及其原理

色谱法的分类及其原理 (一)按两相状态 气相色谱法:1、气固色谱法 2、气液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1、液固色谱法 2、液液色谱法 (二)按固定相的几何形式 1、柱色谱法(column chromatography) :柱色谱法是将固定相装在一金属或玻璃柱中或是将固定相附着在毛细管内壁上做成色谱柱,试样从柱头到柱尾沿一个方向移动而进行分离的色谱法 2、纸色谱法(paper chromatography):纸色谱法是利用滤纸作固定液的载体,把试样点在滤纸上,然后用溶剂展开,各组分在滤纸的不同位置以斑点形式显现,根据滤纸上斑点位置及大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薄层色谱法是将适当粒度的吸附剂作为固定相涂布在平板上形成薄层,然后用与纸色谱法类似的方法操作以达到分离目的。 (三)按分离原理 按色谱法分离所依据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又可将其分为:

1、吸附色谱法:利用吸附剂表面对不同组分物理吸附性能的差别而使之分离的色谱法称为吸附色谱法。适于分离不同种类的化合物(例如,分离醇类与芳香烃)。 2、分配色谱法:利用固定液对不同组分分配性能的差别而使之分离的色谱法称为分配色谱法。 3、离子交换色谱法:利用离子交换原理和液相色谱技术的结合来测定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一种分离分析方法,利用被分离组分与固定相之间发生离子交换的能力差异来实现分离。离子交换色谱主要是用来分离离子或可离解的化合物。它不仅广泛地应用于无机离子的分离,而且广泛地应用于有机和生物物质,如氨基酸、核酸、蛋白质等的分离。 4、尺寸排阻色谱法:是按分子大小顺序进行分离的一种色谱方法,体积大的分子不能渗透到凝胶孔穴中去而被排阻,较早的淋洗出来;中等体积的分子部分渗透;小分子可完全渗透入内,最后洗出色谱柱。这样,样品分子基本按其分子大小先后排阻,从柱中流出。被广泛应用于大分子分级,即用来分析大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分布。 5、亲和色谱法:相互间具有高度特异亲和性的二种物质之一作为固定相,利用与固定相不同程度的亲和性,使成分与杂质分离的色谱法。例如利用酶与基质(或抑制剂)、抗原与抗体,激素与受体、外源凝集素与多糖类及核酸的碱基对等之间的专一的相互作用,使相互作用物质之一方与不溶性担体形成共价结合化合物,

比较气相色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原理、仪器构造及应用范围的不同点

比较气相色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原理、仪器构造及应用范围的不同点。 一、分离原理: 1.气相:气相色谱是一种物理的分离方法。利用被测物质各组分在不同两相间分配系数(溶解度)的微小差异,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这些物质在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使原来只有微小的性质差异产生很大的效果,而使不同组分得到分离。 2.液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经典色谱法的基础上,引用了气相色谱的理论,在技术上,流动相改为高压输送(最高输送压力可达4.9′107Pa);色谱柱是以特殊的方法用小粒径的填料填充而成,从而使柱效大大高于经典液相色谱(每米塔板数可达几万或几十万);同时柱后连有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可对流出物进行连续检测。 二、应用范围: 1.气相:气相色谱法具有分离能力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操作方便等优点,但是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沸点太高的物质或热稳定性差的物质都难于应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一般对500℃以下不易挥发或受热易分解的物质部分可采用衍生化法或裂解法。 2.液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只要求试样能制成溶液,而不需要气化,因此不受试样挥发性的限制。对于高沸点、热稳定性差、相对分子量大(大于400 以上)的有机物(些物质几乎占有机物总数的75% ~80% )原则上都可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进行分离、分析。据统计,在已知化合物中,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约占20%,而能用液相色谱分析的约占70~80%。 三、仪器构造: 1.气相:由载气源、进样部分、色谱柱、柱温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进样部分、色谱柱和检测器的温度均在控制状态。 1.1 柱箱:色谱柱是气相色谱仪的心脏,样品中的各个组份在色谱柱中经过反复多次分配后得到分离,从而达到分析的目的,柱箱的作用就是安装色谱柱。 由于色谱柱的两端分别连接进样器和检测器,因此进样器和检测器的下端(接头)均插入柱箱。 柱箱能够安装各种填充柱和毛细管柱,并且操作方便。 色谱柱(样品)需要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工作,因此采用微机对柱箱进行温度控制。并且由于设计合理,柱箱内的梯度很小。 对于一些成份复杂、沸程较宽的样品,柱箱还可进行三阶程序升温控制。且程序设定后自动运行无需人工干预,降温时还能自动后开门排热。 1.2 进样器: 进样器的作用是将样品送入色谱柱。如果是液体样品,进样器还必须将其汽化,因此采用微机对进样器进行温度控制。 根据不同种类的色谱柱及不同的进样方式,共有五种进样器可供 选择: 1.填充柱进样器 2.毛细管不分流进样器附件 3.毛细管分流进样器附件 4.毛细管分流/不分流进样器 5.六通阀气体进样器 1.3检测器:

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安徽建筑大学 现代水分析技术论文 专业:xx级市政工程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 课题: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指导教师:xxx xx年xx月xx日

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xx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合肥,230601) 摘要:气相色谱法是分离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其中气相色谱仪是20世纪50年代末在多数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诞生的。本文针对气相色谱法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工作原理与特点、在环境水污染物分析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概述,并列举了饮用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同时提出了该方法新的发展前景。它的发展已在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发展历程;工作原理;水污染物分析 1.气相色谱法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1)气相色谱法的起源 色谱的发现首先认识到这种分离现象和分离方法大有可为的是俄国的植物学家Tswett。Tswett于1903年在波兰华沙大学研究植物叶子的组成时,将叶绿素的石油醚抽提液倒入装有碳酸钙吸附剂的玻璃管上端,然后用石油醚进行淋洗,结果不同色素按吸附顺序在管内形成一条不同颜色的环带,就像光谱一样。1906年,Tswett在德国植物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首次把这些彩色环带命名为“色谱图”,玻璃管称为“色谱柱”,碳酸钙称为“固定相”,石油醚称为“流动相”。Tswett开创的方法叫做“液-固色谱法”[1-2],这就是色谱法的起源。 1941年,英国科学家Martin和Synge在研究液-液分配色谱时,预言可以使用气体作流动相,即气-夜色谱法。他们在1941年发表的论文中写到“流动相不一定是液体,也可以是蒸气,如以永久性气体带动挥发性混合物,在色谱柱中通过装有浸透不挥发性溶剂的固体时,可以得到很好的分离”[3]。1950年,Martin和James使用硅藻土助滤剂做载体,硅油为固定相,用气体流动相对脂肪酸进行精细分离,这就是气^液分配色谱的起源。后来,他们在1952年的Biochemical Journal上又连续发表了3篇论文[4-6],叙述了用气相色谱分离低碳数脂肪酸、挥发性胺和吡啶类同系物的方法,这标志着气相色谱法正式进入历史舞台。当时在石油化工的分析中,正当传统的分析方法无能为力时,气相色谱法就像及时雨一样,成为化学分析的得力助手。从此,科学家对气相色谱法的研究逐步展开。 (2)气相色谱法的发展 在历史上,气相色谱法的发展总是和气相色谱仪器的发展密不可分。每一种气相色谱新技术的出现,往往都伴随着气相色谱仪器的改进。因此,了解气相色谱法的发展历史可以从气相色谱仪的发展入手。历史上最早的气相色谱仪1947年由捷克色谱学家Jaroslav Janak发明的。该仪器以C为流动相、杜马测氮管为检测器测定分离开的气体体积。在样品和CA 进入测氮管之前,通过KOH溶液吸收掉CA,按时间记录气体体积的增量。这台仪器虽然简陋,但对当时的气相色谱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Jaroslav Janak发明的气相色谱仪也有一些明显的不足:它只能测室温下为气体的样品, 样品中的CA不能被测定,而且没有实现自动化。20世纪50年代末,它逐渐被更先进的气相色谱仪所取代。W55年,第一台商品化气相色谱仪诞生,标志着气相色谱仪的发展进入了崭新的时代。 现代气相色谱仪主要由5个系统组成,即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度控制系统与检测记录系统。气路系统与温控系统自气相色谱诞生以来很少有突破性的进展。气路系统主要朝自动化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采用电子压力传感器和电子流量控制器,通过计算机实现压力和流量自动控制的电子程序压力流量控制系统,这是气路系统的一大进步[7]。温控系统则基本朝着精细、快速、自动化方向发展。相比之下,进样系统、分离系统与检测记录系统是气相色谱仪的核心组成系统,它们的每一次变革和进步都推动着气相色谱的

水质二恶英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毛细管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编制说明

附件五: 水质 二噁英的测定 同位素稀释 高分辨毛细管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 编 制 说 明 (征求意见稿)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 2008年1月

目录 一、任务来源 (1) 二、编制目的和意义 (1) 三、编制原则和依据 (2) 四、国内外有关标准现状 (3) 五、相关问题说明 (4) 六、与国外标准的对比 (11)

水质二噁英的测定 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毛细管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 编制说明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加强对水质中二噁英类的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与监测,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健康,改善环境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一、任务来源 2006年6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了《关于下达2006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环办函[2006]371号),向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下达了编制《水质二噁英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的项目计划。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的意见,由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承担《水质二噁英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的编制工作。 二、编制目的和意义 二噁英类包括多氯二苯并-对-二噁英(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简称PCDDs)和多氯二苯并呋喃(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s, 简称PCDFs),是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的环境痕量污染物,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之一,在环境中持久存在并不断富集,一旦摄入生物体就很难排出或分解,会不断的传递和积累放大,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等多方面的毒性,在浓度极低的情况下长期暴露就能引起积累并导致急性或慢性疾病,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人类一级致癌物。随着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二噁英类化合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日益显现。从1962年美军在越南大量使用橙剂造成二噁英污染,到1999年比利时二噁英“毒鸡”事件,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发生了数十起二噁英污染事件,危害人群超过百万人,除了常见的氯痤疮等病症外,还发现因二噁英暴露而造成的习惯性流产、生育异常、致畸、致癌等案例。二噁英类污染直接损害了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造成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 自2004年5月17日起,《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正式生效,我国作为缔约国之一,履约及减排任务艰巨。《公约》中涉及到的二噁英类的可能来源在我国几乎全都存在。根据国外经验和我国现有二噁英类污染数据来看,化工生产和燃烧过程在二噁英类排放贡献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此外,木材防腐剂、除草剂、农药等许多含氯有机化合物的制造过程也会生成微量二噁英类副产物。金属冶炼、水泥窑、造纸厂纸浆加氯漂白过程、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原理和应用介绍

气相色谱法-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法–质谱法联用(英语: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简称气质联用,英文缩写GC-MS)是一种结合气相色谱和质谱的特性,在试样中鉴别不同物质的方法。GC-MS的使用包括药物检测(主要用于监督药物的滥用)、火灾调查、环境分析、爆炸调查和未知样品的测定。GC-MS也用于为保障机场安全测定行李和人体中的物质。另外,GC-MS 还可以用于识别物质中以前认为在未被识别前就已经蜕变了的痕量元素。 GC-MS已经被广泛地誉为司法学物质鉴定的金标方法,因为它被用于进行“专一性测试”。所谓“专一性测试”就是能十分肯定地在一个给定的试样中识别出某个物质的实际存在。而非专一性测试则只能指出试样中有哪类物质存在。尽管非专一性测试能够用统计的方法提示该物质具体是那种物质,但存在识别上的正偏差。 目录 1 历史 2 仪器设备 2.1 GC-MS吹扫和捕集 2.2 质谱检测器的类型 3 分析 3.1 MS全程扫描 3.2 选择的离子检测 3.3 离子化类型 3.3.1 电子离子化 3.3.2 化学离子化 3.4 GC-串联MS 4 应用 4.1 环境检测和清洁 4.2 刑事鉴识 4.3 执法方面的应用

4.4 运动反兴奋剂分析 4.5 社会安全 4.6 食品、饮料和香水分析 4.7 天体化学 4.8 医药 5 参考文献 6 参考书目 7 外部链接 历史用质谱仪作为气相色谱的检测器是上个世纪50年代期间由Roland Gohlke和Fred McLafferty首先开发的。当时所使用的敏感的质谱仪体积庞大、容易损坏只能作为固定的实验室装置使用。 价格适中且小型化的电脑的开发为这一仪器使用的简单化提供了帮助,并且,大大地改善了分析样品所花的时间。1964年,美国电子联合公司(Electronic Associates, Inc. 简称EAI)-美国模拟计算机供应商的先驱在开始开发电脑控制的四极杆质谱仪Robert E. Finnigan的指导下[3]开始开发电脑控制的四极杆质谱仪。到了1966年,Finnigan和Mike Uthe的EAI分部合作售出500多台四极杆残留气体分析仪。1967年,Finnigan仪器公司the (Finnigan Instrument Corporation,简称FIC)组建就绪,1968年初就给斯坦福大学和普渡大学发送了第一台GC/MS的最早雏型。FIC最后重新命名为菲尼根公司(Finnigan Corporation)并且继续持世界GC/MS系统研发、生产之牛耳。 1966年,当时最尖端的高速GC-MS (the top-of-the-line high-speed GC-MS units)单元在不到90秒的时间里,完成了火灾助燃物的分析,然而,如果使用第一代GC-MS至少需要16分钟。到2000年使用四极杆技术的电脑化的GC/MS仪器已经化学研究和有机物分析的必不可少的仪器。今天电脑化的GC/MS仪器被广泛地用在水、空气、土壤等的环境检测中;同时也用于农业调控、食品安全、以及医药产品的发现和生产中。 气质联用色谱是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即气相色谱部分和质谱部分。气相色谱使用毛细管柱,其关键参数是柱的尺寸(长度、直径、液膜厚度)以及固定相性质(例如,5%苯基

气相色谱仪原理结构及操作

气相色谱仪原理结构及操 作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气相色谱仪原理、结构及操作 1、基本原理 气相色谱(GC)是一种分离技术。实际工作中要分析的样品往往是复杂基体中的多组分混合物,对含有未知组分的样品,首先必须将其分离,然后才能对有关组分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混合物的分离是基于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GC主要是利用物质的沸点、极性及吸附性质的差异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待分析样品在汽化室汽化后被惰性气体(即载气,一般是N2、He等)带入色谱柱,柱内含有液体或固体固定相,由于样品中各组分的沸点、极性或吸附性能不同,每种组分都倾向于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形成分配或吸附平衡。但由于载气是流动的,这种平衡实际上很难建立起来,也正是由于载气的流动,使样品组分在运动中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或吸附/解附,结果在载气中分配浓度大的组分先流出色谱柱,而在固定相中分配浓度大的组分后流出。当组分流出色谱柱后,立即进入检测器,检测器能够将样品组分的存在与否转变为电信号,而电信号的大小与被测组分的量或浓度成比例,当将这些信号放大并记录下来时,就是如图2所示的色谱图(假设样品分离出三个组分),它包含了色谱的全部原始信息。在没有组分流出时,色谱图的记录是检测器的本底信号,即色谱图的基线。 2、气相色谱结构及维护 进样隔垫 进样隔垫一般为硅橡胶材料制成,一般可分普通型、优质型和高温型三种,普通型为米黄色,不耐高温,一般在200℃以下使用;优质型可耐温到300℃;高温型为绿色,使用温度可高于350℃,至色谱柱最高使用温度的400℃。正因为

进样隔垫多为硅橡胶材料制成,其中不可避免地含有一些残留溶剂和/或低分子齐聚物,另外由于汽化室高温的影响,硅橡胶会发生部分降解,这些残留的溶剂和降解产物如果进入色谱柱,就可能出现“鬼峰”(即不是样品本身的峰),从而影响分析。解决的办法有:一是进行“隔垫吹扫”,二是更换进样隔垫。 一般更换进样隔垫的周期以下面三个条件为准:(1)出现“鬼峰”;(2)保留时间和峰面积重现性差;(3)手动进样次数70次,或自动进样次数50次以后。 玻璃衬管 气相色谱的衬管多为玻璃或石英材料制成,主要分成分流衬管、不分流衬管、填充柱玻璃衬管三种类型。衬管能起到保护色谱柱的作用,在分流/不分流进样时,不挥发的样品组分会滞留在衬管中而不进入色谱柱。如果这些污染物在衬管内积存一定量后,就会对分析产生直接影响。比如,它会吸附极性样品组分而造成峰拖尾,甚至峰分裂,还会出现“鬼峰”,因此一定要保持衬管干净,注意及时清洗和更换。 玻璃衬管清洗的原则和方法 当以下现象:(1)出现“鬼峰”;(2)保留时间和峰面积重现性差出现时,应考虑对衬管进行清洗。清洗的方法和步骤如下:(1)拆下玻璃衬管;(2)取出石英玻璃棉;(3)用浸过溶剂(比如丙酮)的纱布清洗衬管内壁。玻璃衬管更换时要注意玻璃棉的装填:装填量3~6mg,高度5~10mm。要求填充均匀、平整。 气体过滤器

便携式气相色谱仪(美国)(精)

便携式气相色谱仪(美国) 型号:8610-0071-2 美国SRI公司是便携式气相色谱仪的领航者,生产了世界第一台便携式气相色谱仪,为化工、石油、实验室、矿山等领域的气体分析做出了卓越贡献。 启动快速,从开机到稳定小于3分钟 分析快捷、可在160秒之内完成,适合应急救援场合 一次进样就可得到所需的全部气体浓度参数 最低检测限可达1ppm 标气和载气用量是普通台式的十分之一 适合于野外操作 优点: 美国便携式气相色谱仪一次进样能够分析多种气体:H2、O2、N2、CO、CO2、NOx、CH4、乙烷、乙烯、乙炔、丙烷、丁烷、戊烷以及C6-C8。 一次进样可以检测多种气体 与其它多种气体分析系统相比SRI8610-007操作更加简便, TCD检测器检测限在200-500ppm范围,可检测H2、O2、N2、CH4以及浓度至少在200-500ppm之间的其它化合物。

FID检测器可检测C1-C6的所有碳氢化合物以及CO 和CO2,通过甲烷转化装置可将CO 和CO2转化成甲烷,再用FID进行检测。甲烷转化装置,对于CO, CO2,和所有的碳氢化合物它的检测限可达1ppm。 SRI8610-007装有一个单独得10口的气体电子取样阀和两根填充柱:一根2米的13X分子筛柱和一根2米的硅胶柱。 温度控制:整机装有柱箱温度调节阀、温度控制箱;柱箱温度为室温到 400℃的可调 整个色谱系统气路采用电子压力控制(EPC),载气压力可调 所有的可控区域、阀、温度LED数字显示、压力和电压等 尺寸: 19" 长 x 14.5" 宽x 13.5" 高 使用场合: 对启动和分析速度有较高要求的场合,如矿难时,对矿井气体的迅速分析 野外,传统台式色谱无法工作的场合

JJF气相色谱仪质谱联用仪

台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校准规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离子阱和四极杆型台式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以下简称台式GC-MS)的校准,其它类型台式GC-MS的校准可参照此规范进行。 2引用文献 JJF 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GB/T 15481—1995校准和检验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GB/T 6041 — 2002质谱分析方法通则 JJG (教委)003—1996有机质谱仪检定规程 JJG 700-1999气相色谱仪检定规程 OIML/TC16/SC2/R83 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 system for an alysis of rganic polluta nts in water 使用本规范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 3术语和计量单位 3.1分辨力(resolution) 分辨两个相邻质谱峰的能力,对于台式 GC-MS以某离子峰峰高50%处的峰宽度(简称半峰宽)表示,记为W1/2,单位u。 3.2基线噪声(baseline noise 基线峰底与峰谷之间的宽度,单位计数。 3.3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待测样品信号强度与基线噪声的比值,记为SN。 3.4质量色谱图(mass chromatogram质谱仪(和色谱图是两回事) 质谱仪在一定质量范围内自动重复扫描所获得的质谱数据,可以不同形式再现,其中 以一个或多个离子强度随时间变化的谱图,称为质量色谱图。 3.5质量准确性(mass accuracy 仪器测量值对理论值的偏差。 3.6u (atomic mass unit) 原子质量单位。 4概述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是将气相色谱仪与质谱仪通过一定接口耦合到一起的分析仪 器。样品通过气相色谱的分离后的各个组分依次进入质谱检测器,组分在离子源被电离, 产生带有一定电荷、质量数不同的离子。不同离子在电场和 /或磁场中的运动行为不同,米用不同质量分析器把带电离子按质荷比(m/z)分开,得到依质量顺序排列的质谱图。通过对质谱图的分析处理,可以得到样品的定性、定量结果。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主要包括

气相色谱仪原理、结构及操作(精)

气相色谱仪原理、结构及操作 1、基本原理 气相色谱(GC )是一种分离技术。实际工作中要分析的样品往往是复杂基体中的多组分混合物,对含有未知组分的样品,首先必须将其分离,然后才能对有关组分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混合物的分离是基于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GC 主要是利用物质的沸点、极性及吸附性质的差异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待分析样品在汽化室汽化后被惰性气体(即载气,一般是N2、He 等)带入色谱柱,柱内含有液体或固体固定相,由于样品中各组分的沸点、极性或吸附性能不同,每种组分都倾向于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形成分配或吸附平衡。但由于载气是流动的,这种平衡实际上很难建立起来,也正是由于载气的流动,使样品组分在运动中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或吸附/解附,结果在载气中分配浓度大的组分先流出色谱柱,而在固定相中分配浓度大的组分后流出。当组分流出色谱柱后,立即进入检测器,检测器能够将样品组分的存在与否转变为电信号,而电信号的大小与被测组分的量或浓度成比例,当将这些信号放大并记录下来时,就是如图2所示的色谱图(假设样品分离出三个组分),它包含了色谱的全部原始信息。在没有组分流出时,色谱图的记录是检测器的本底信号,即色谱图的基线。 2、气相色谱结构及维护 2.1 进样隔垫 进样隔垫一般为硅橡胶材料制成,一般可分普通型、优质型和高温型三种,普通型为米黄色,不耐高温,一般在200℃以下使用;优质型可耐温到300℃;高温型为绿色,使用温度可高于350℃,至色谱柱最高使用温度的400℃。正因为进样隔垫多为硅橡胶材料制成,其中不可避免地含有一些残留溶剂和/或低分子齐聚物,另外由于汽化室高温的影响,硅橡胶会发生部分降解,这些残留的溶剂和降解产物如果进入色谱柱,就可能出现“鬼峰”(即不是样品本身的峰),从而影响分析。解决的办法有:一是进行“隔垫吹扫”,二是更换进样隔垫。一般更换进样隔

PGA-1020便携式气相色谱仪

PGA-1020便携式气相色谱仪 一、产品介绍 PGA-1020是一款超灵敏、低功耗和快速检测挥发性有机物(VOCs) 的便携式气相色谱仪,使用华瑞公司专利的PID传感器,检测灵敏度低至几个ppb,是氢火焰检测器(FID) 和热导检测器(TCD) 的100倍以上,尤其适用于检测挥发性有机物如苯,甲苯,乙苯,邻、间、对二甲苯等苯系物(BTEX) ,独特的双色谱气路设计,可以在30s 内检测苯和在3分钟内检测BTEX。 PGA-1020仪器专为在野外使用设计,外形尺寸小巧紧凑便于携带。可充电锂电池充满电可使仪器连续工作时间8小时以上。内置小型钢瓶纯氮气或经过滤的空气作为气相色谱载气,极大地方便了在室外的使用,大大缩短了原先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从实地采样到实验室的分析工作。高灵敏度的PID检测器省去了对低浓度样品的预浓缩步骤,减少了在预浓缩过程中引入的误差。 可根据客户应用需求选配不同的色谱柱,既可完成对不同极性样品的分析,又可对相同样品在不同色谱柱上进行定性定量确认。 二、产品特点 1、体积小、重量轻 2、超高灵敏度的光离子化检测器 3、内置采样泵自动进样或注射器手工进样方式 4、内置便携式可充气载气小钢瓶,可选经过滤的空气作为载气 5、外接12V直流电源或内置可充电锂电池供电,运行时间长 6、全程计算机操作,数据实时传输 7、双模块可同时或独立工作 8、方便拆卸的双色谱模块,更换色谱模块无需拆卸任何气路 9、内置苯系物色谱数据库,用户可自行扩充 10、中英文界面操作软件,涵盖采样、分析及仪器维护全过程操作 三、应用领域 室内空气质量、工业环境安全监测(工业卫生)、应急事故、货物运输(卡车, 港口, 铁路管路运输)、废水处理过程的VOC、石化和天然气工业、造纸和涂料工业、储罐泄漏监测、废气排放。 四、技术参数 检测器类型10.6eV PID 毛细色谱柱Equity1701 15m+Supelcowax 15m或自选 柱温+40℃~+120℃ 检测限2ppb(苯) 线性度>105 进样方式采样泵自动/注射器手工 温度-10℃~+50℃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原理和应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原理 和应用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农药多残留 摘要:本文研究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S-MS)仪检测农药残留的方法,辅助以样品前处理技术,对蔬菜、水果、食用油、土壤中的农药多残留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农药多残留;检测 1引言 当前人类环境持续恶化,世界各国在工业、民用、科技、商业和军事防御等领域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的关注,环境、食品中有机污染物检测方面的规范越来越严格,相应的检测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在各种有机物检测技术中,色谱仪器与质谱仪器联用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检测手段,既可发挥色谱法的高分离能力,又兼具质谱准确鉴定化合物结构的优点,即可定性又可定量,尤其适用于环境样品中微量、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检测工作。1979 年美国环保局(EPA)将GC-M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联用技术列为检测饮用水、地表水中有机物的标准分析方法。随着仪器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检测技术的成熟与推广,GC-MS 法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除了在传统挥发油、脂肪油等的分析测定方面不断发展与普及外,在环境有机污染物检测、食品安全、农药残留、化妆品禁用成分研究等方面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开展。 近年来,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已被人们广泛的认识、关注和重视。人们食用了受到农药严重污染的蔬菜水果,而造成人体急性中毒或者慢性中毒的事件屡有发生。为保证食品的质量,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各国制订了严格的限量标准,与此同时,许多国家也借此施行技术壁垒,使得农药残留问题不仅是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而且也严重影响到国家的对外贸易。 由于各类食品组成成分复杂,不同农药品种的理化性质存在较大差异,并且近年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不断涌现,给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快速、可靠、灵敏和实用的农药残留分析技术无疑是控制农药残留、保证食品安全和避免国际间有关贸易争端的基础。目前,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制定工作滞后,残留监测体系不健全,残留检测能力有限、覆盖面窄。因此,我国应该根据自己的技术条件及农产品市场制定相应的多残留分析方法。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污染影响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食品贸易的顺利进行。日常食用的果蔬施用的农药种类繁多,常见的农药如有机磷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菊酯类农药和除草剂,抑菌剂等。由于果蔬中往往同时残留不同种类的农药,这对多残留同时检测条件提出很高要求。由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GC-MS) 具有灵敏度

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1、用途:对液体、固体、气体等各类基质样品中的挥发性及半挥发性有机物的现场快速测定。 2、工作条件 2.1电源:LiSO 电池供电和外接交流电源供电 2 2.2 电池:可充电电池充电一次可连续使用不低于2.5个小时; 3、技术参数要求 3.1运输便捷性:便携式GC-MS联用仪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整体性能稳定的设备。全部设备从应急监测车上拿出来接通电池电源和载气,到准备开机运行不超过5min,电池能持续提供20个样品检测。 3.2 现场调试和运行的快捷性:在应急监测车抵达现场10min内,应完成仪器的调试(包括色谱柱温、质谱仪真空度等达到测试样品的要求;完成质谱仪调谐)。★3.3真空系统稳定性:具有内置微型涡轮分子泵和内置微型机械隔膜泵(无使用寿命限制)。 3.4 系统参数 3.4.1 载气:≧99.9﹪高纯氦气; 3.4.2 氦气瓶:98ml不锈钢瓶(2500psi);高达300次以上分析/每气瓶,可持续使用约20个小时/瓶; ★3.4.3 重量:小于14.5kg(含电池和标配载气瓶); ★3.4.4 开机及稳定时间:5min之内; 3.4.5 样品分析时间:大约3min/样品; 3.4.6 进样方式:SPME、液体或Needle trap进样,可用于气态,液体和固态样品富集。 3.5 气相色谱 3.5.1 基本操作功能:仪器操作简便,要求配备能够监测VOC、sVOC的色谱柱,同时柱温箱能进行程序升温; 3.5.2 低热质毛细管色谱柱:MXT-5, 5m×0.1mm×0.4μm df ; 3.5.3 低热质进样口:专门为SPME设计的分流、不分流进样口,低体积,减少展宽; 3.5.4 程序升温:40℃~300℃; 3.5.5 升温速率:最高2.5℃/s; 3.5.6 EPC电子压力控制载气流量; 3.5.7 具有内置热解析模块。 3.6 质谱仪检测器

CMS100便携式气相色谱仪多点校准曲线建立方法.

CMS多点校准曲线建立方法 1.开启软件的多点校准曲线功能. 1.1 在CMS软件主界面中,选择菜单栏Tools(工具下的Supervisor Options(管理员选项,如下图1-1 。 图1-1 1.2 在出现的对话框,见图1-2中输入omer,点击OK。 图1-2

1.3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中Multi Point Calibration(多点校准曲线,如图1-3,再点击OK。 如图1-3 2.设置校准曲线点数设置校准曲线点数和标准物质信息和标准物质信息和标准物质信息((名称名称、、保留时间保留时间、、浓度浓度单位单位单位、、浓度浓度。 2.1 在CMS 软件主界面中选择Operation Method(操作方法,进入如图2-1中对话框,选择Operation Options (操作选项, 将Multiple Calibrations(多点校准曲线选中,并且在Number of Calibrations (校准曲线点数里填入要做Calibrations 的点数。

图2-1 2.2 在CMS 软件主界面中选择Calibration ,进入Calibration Parameters 对话框,见图2-2 图2-2

2.3 在图2-2中可以Add(增加、Modify(修改、Remove (删除标准物质成份,同单点校准功能一样。如修改第一项,点击Modify 见图2-3,选中Multi Point Calibration (多点校准曲线,开启此功能,在下面Calibration Concentration(校准 浓度中输入你依次要做的浓度值。见下图2-3,Benzene 共有3个点,做的浓度依次为15.45ppb 、30.90ppb 、77.25ppb 。可以利用Add(增加、Modify(修改、Remove (删除标准物质信息,至到你需要的标准物质信息建好为止。 图2-3 3.Calibrate 分析分析相应浓度的标准样品相应浓度的标准样品相应浓度的标准样品,,建立多点校准曲线建立多点校准曲线。。 3.1 在CMS 软件主界面中选择Calibrate(校准曲线,进入如图3-1中对话框,对话框的意思是“是否需要自动更新最后的多点校准曲线”,如果你第一次做或想重做,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