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足太阴脾经、腧穴题库1-0-8

第十单元足太阴脾经、腧穴题库1-0-8

问题:

[单选,A1型题]以下哪项不是三阴交穴的主治病证

A.脾胃虚弱证

B.妇产科病证

C.生殖泌尿系统病证

D.心悸、失眠

E.阳虚诸证

问题:

[单选,A1型题]足太阴脾经的终止穴是

A.隐白

B.大敦

C.厉兑

D.大包

E.章门

问题:

[单选,A1型题]下列腧穴中,治疗痛经首选穴是

A.隐白

B.太白

C.公孙

D.血海

E.地机

(安徽11选5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513639986.html,)

问题:

[单选,A1型题]在第1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凹陷处的腧穴是

A.太冲

B.太白

C.公孙

D.然谷

E.行间

问题:

[单选,A1型题]在内踝上8寸处相交叉的经脉是

A.足太阴脾经与足少阴肾经

B.足太阴脾经与足厥阴肝经

C.足少阴肾经与足厥阴肝经

D.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

E.足少阴肾经与足少阳胆经

问题:

[单选,A1型题]足大趾内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的穴位是

A.隐白

B.大敦

C.厉兑

D.至阴

E.足临泣

问题:

[单选,A1型题]脾的募穴所属的经脉是

A.手太阴肺经

B.足厥阴肝经

C.足阳明胃经

D.足太阴脾经

E.足少阴肾经

问题:

[配伍题,B型题]地机穴位于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经上,阴陵泉穴下阳白穴的定位是: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

A.1寸

B.2寸

C.3寸

D.4寸

E.5寸

四、足太阴脾经经穴歌

四、足太阴脾经经穴歌 [日期:2009-04-22]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字体:大中小] (一)足太阴脾经经穴总歌 1.足太阴脾经经穴穴名歌 脾经隐白始甲根,大都太白有公孙; 商丘三阴交漏谷,直上地机阴陵泉; 血海箕门冲门来,府舍腹结大横开;腹哀食窦天溪交,周荣循腋下大包。 2.足太阴脾经经穴分寸歌 大趾内侧起隐白,节前大都后太白; 节后一寸叫公孙,踝前凹陷商丘存; 踝上三寸三阴交,再上三寸漏谷眺; 膝下三寸地机连,胫踝内陷阴陵泉; 血海膝膑上二寸,海上六寸有箕门; 冲门距中三寸半,耻骨上缘便可扪; 斜上七分到府舍,舍上三寸至腹结; 大横四寸距脐排,直上三寸号腹哀; 中旁六寸肋间量,五窦四溪三胸乡; 二肋成荣接经气,腋中六肋大包是。 (二)足太阴脾经经穴各歌 1.隐白 大趾甲根隐白居,安神统血补中虚; 便溏腹胀头昏厥,崩漏癫狂惊厥宜。 取穴:姆趾内侧趾甲旁约0.1寸。 针灸法:浅刺0.1寸;可灸。 功用:健脾和胃,益气统血,安神定志。 主治: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烦心多梦,昏厥,惊风,足趾痛。 临床运用:①配足三里治疗便血。②配委中治疗衄血。③配血海、大敦治疗月经过多。④配胃俞、足三里、天枢治疗腹胀。⑤配厉兑、神门治疗多梦而烦。 文献报道:隐白配大敦点刺出血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温灸隐白穴(两侧轮换灸约l小时)治疗血虚所致的慢性齿衄;温灸隐白治疗放置节育环后的月经过多症都有较好的疗效。

2.大都(附:太白) 大趾节前立大都,健脾和中胃可苏; 肠鸣腹痛呕吐泻,热病心烦亦可舒。 太白为输依次后,痔疮胸胀痢同图。 取穴:姆趾内侧,第一跖趾关节前缘,赤白肉际处。 针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功用:健脾助运,解表安神。 主治:腹胀,胃痛,呕吐,泻泄,便秘,热病,心烦。 临床运用:①配内关、足三里治疗消化不良。②配中冲、关冲治疗四肢厥逆。③配关元、中极、三阴交治疗崩漏。④配经渠治疗热病无汗。 附:太白 取穴:第一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凹陷中。 针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功用:健脾和胃,理气化湿。 主治:胃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痔漏,脚气,体重节痛。善噫食不化,胸胁胀痛。 临床运用:①配公孙治疗腹胀、食不化。②配内关、足三里治疗急性胃肠炎。③配大肠俞、天枢治疗便秘。④配然谷、大肠俞治疗肠痈。 文献报道:温和灸太白、丰隆治疗脾虚泄泻有较好的疗效。 3.公孙 公孙一跖基底缘,八脉会交冲脉连; 腹痛肠鸣泄泻痢,心烦狂妄肠风痊。 取穴: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 针灸法:直刺0.6—1.2寸;可灸。 功用:健脾和胃,化湿理中。 主治:胃痛,呕吐,腹泻,泄泻,痢疾。

中医执业医师针炙学练习题及答案:足太阴脾经、腧穴

中医执业医师针炙学练习题及答案:足太阴脾经、腧穴 三阴交可以主治哪项疾病() A.丹毒流注 B.目赤肿痛、牙痛 C.耳鸣、耳聋 D.胃脘疼痛、呕吐 E.月经不调、失眠、阳痿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三阴交主治月经不调、失眠、阳痿等病症。手少阴心经、腧穴 “心系”是指 A.心脏 B.心包 C.心的功能 D.心包的功能

E.心与其他脏器联系的部位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心系”是指心与其他脏器联系的部位。 A.足少阳胆经 B.足太阴脾经 C.手阳明大肠经 D.手少阴心经 E.足厥阴肝经 挟咽,连舌本散舌下的是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挟咽,连舌本散舌下的是足太阴脾经。出属心系,下膈的是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出属心系,下膈的是手少阴心经。 A.尺泽 B.曲泽 C.曲池 D.少海 E.支沟 属手阳明大肠经的腧穴是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曲池属手阳明大肠经。

属手少阴心经的腧穴是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少海属手少阴心经。 患者,男,45岁。自觉心慌心烦,时息时作,健忘失眠。治疗应首选 A.三阴交 B.神门 C.足三里 D.太溪 E.合谷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自觉心慌心烦,健忘失眠,属于心的病症,选择神门穴。 手太阳小肠经、腧穴 手太阳小肠经主治 A.侧头、耳病、胁肋病 B.前头、口齿、咽喉、胃肠病 C.心、胃病 D.头、项、耳、目、咽喉病和热病、神志病 E.肾病、肺病、咽喉病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手太阳小肠经主治头、项、耳、目、咽喉病和热病、神志病。 A.少商 B.少泽 C.中冲 D.隐白 E.大敦 治疗咽喉疼痛应首选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治疗咽喉疼痛应首选少商。 治疗乳汁缺乏应首选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治疗乳汁缺乏应首选少泽。 治疗头痛项强、目赤耳聋、癫狂病,常用 A.腕骨 B.听官 C.后溪 D.颧髎 E.少泽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治疗头痛项强、目赤耳聋、癫狂病,常用后溪穴。

足太阴脾经穴位图

足太阴脾经穴位图 导读:足太阴脾经穴,归属于足太阴脾经的腧穴,共21个穴位。以下详解足太阴脾经穴位图的位置、作用、主治功效等。 .

足太阴脾经穴,归属于足太阴脾经的腧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述,足太阴脾经所属穴计有:腧穴有:隐白穴、大都穴、太白穴、公孙穴、商丘穴、三阴交穴、漏谷穴、地机穴、阴陵泉穴、血海穴、箕门穴、冲门穴、府舍穴、腹结穴、大横穴、腹哀穴、食窦穴、天溪穴、胸乡穴、周荣穴、大包穴。共21穴。 根据《足太阴脾经穴国家标准部位表》,以下详解足太阴脾经穴位图的位置、作用、主治功效等。 隐白穴 【位置】: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作用】:健脾和胃,益气摄血,宁神定志。 【主治】:①月经过多,崩漏,便血,尿血。②腹胀。③癫狂,梦魇,惊风。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井穴 大都穴 【位置】:在足内侧,当足大趾本节(第一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化湿,清热解表。 【主治】:①胃痛,使秘。②热病无汗。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荥穴 太白穴 【位置】: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一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作用】:健脾和胃,理气化湿。 【主治】:①胃病,腹胀,腹痛,泄泻,痢疾。②肢倦,身重。③心痛。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输穴,原穴 公孙穴 【位置】: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化湿。 【主治】:①急性胃脘痛,胃脘堵闷,不思饮食,绕脐腹痛,泄泻,便血。②心痛,胸闷,胁胀。③月经不调,胎衣不下,产后血晕。 .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 商丘穴 【位置】: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化湿。 【主治】:①足踝疼痛。②痔疾。③腹胀,泄泻,便泌。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经穴 三阴交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作用】:健脾和胃,调补肝肾,行气活血,疏经通络。 【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崩漏,赤白带下,经闭,症瘕,阴挺,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尽,久不成孕,梦遗,遗精,阳痿,早泄,阴茎痛,疝气,睾丸缩腹。 ②遗尿,尿闭,水肿,小便不利。③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泄泻,足痿,脚气,肌肉疼痛。④皮肤病,湿疹,荨麻诊。⑤失眠,头痛头晕,两胁下痛等。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 漏谷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 【作用】:健脾利湿 【主治】:①肠鸣腹胀。②下肢痿痹。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地机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作用】:健脾利湿,调补肝肾,理血固精。 【主治】:①腹痛,泄泻。②小便不利,水肿。③月经不调,痛经,遗精,阳痿,腰痛。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郄穴 阴陵泉穴 .

足太阴脾经穴位图(干货)

足太阴脾经穴位图 导读:足太阴脾经穴,归属于足太阴脾经的腧穴,共21 个穴位。以下详解足太阴脾经穴位图的位置、作用、 主治功效等。 ?足太阴脾经穴,归属于足太阴脾经的腧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述,足太阴 脾经所属穴计有:腧穴有:隐白穴、大都穴、太白穴、 公孙穴、商丘穴、三阴交穴、漏谷穴、地机穴、阴陵 泉穴、血海穴、箕门穴、冲门穴、府舍穴、腹结穴、 大横穴、腹哀穴、食窦穴、天溪穴、胸乡穴、周荣穴、大包穴。共21穴.?根据《足太阴脾经穴国 家标准部位表》,以下详解足太阴脾经穴位图的位置、作用、主治功效等. 隐白穴 【位置】: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 寸(指寸)?【作用】:健脾和胃,益气摄血,宁神定志。?【主治】:①月经过多,崩漏, 便血,尿血。②腹胀。③癫狂,梦魇,惊 风.?【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井穴......感谢聆听

大都穴 【位置】:在足内侧,当足大趾本节(第一跖 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作用】: 健脾和胃,理气化湿,清热解表。?【主治】:①胃痛,使秘。②热病无汗。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荥穴 ?太白穴?【位置】: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一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作用】:健脾和胃,理气化湿。 【主治】:①胃病,腹胀,腹痛,泄泻,痢疾。 ②肢倦,身重。③心痛。?【归经】:足太阴 脾经穴?【类别】:输穴,原穴?公 孙穴 【位置】: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 前下方?【作用】:健脾和胃,理气化湿. 【主治】:①急性胃脘痛,胃脘堵闷,不思饮食,绕脐腹痛,泄泻,便血。②心痛,胸闷,胁胀.③月 经不调,胎衣不下,产后血晕。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类别】: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感谢聆听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孙立艳中医认为脾经在人体内具有强大的功能,称脾为“后天之本”和“气血生化之源”,认为人出生后,所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精微物质都依赖脾的运化功能给予供应。清代的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脾”字为“从肉卑”,卑为卑微之意,这个解释刚好和中医里脾的功能不谋而和,我们打个比方吧!在五脏中,脾就好比是一个卑微的丫头,主要工作是烧火做饭并且把做好的饭菜分给大家吃,她的这个作用也就是我们中医里讲的“脾主运化”,脾能将我们吃进来的水和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帮助生成气和血液,还能将吸收的营养精微物质进行运输和代谢,所以全身的脏腑器官就能得到濡养。如果有一天丫头病了,不能好好做饭也不能给大家送饭,那么五脏六腑的日子就都不好过了,脾健运失职,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气机瘀滞,人就会出现消化障碍、气血不足、四肢无力、面色萎黄、水肿等症。所以脾被后世称为“后天之本”,先天不足的人,可以通过补足脾胃达到身体强壮;先天充足的人,过分伤害脾胃,也会导致百病缠身。金元时期“补土派”代表人物李杲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就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由此可见,脾在人体整个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足太阴脾经。一脾经循行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

趾内侧端,沿足内侧赤白肉际上行,经内踝前面,上小腿内侧,沿胫骨后缘上行,至内踝上八寸处,走出足厥阴肝经前面,经膝股内侧前缘至冲门穴,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通过横膈,夹食管旁,连于舌根,散于舌下。二脾经病变脾经发生病变,主要与运化功能失调有关,患者一般会出现腹胀、大便溏泄、下利清谷、胃痛、嗳气、身体困重、疲惫无力、消瘦、虚胖等症。另外,感觉舌根痛并且发硬或者出现下肢内侧肿胀症也显示脾经失调。三对应经络上午九至十一点(巳时)足太阴脾经当令,本经属脾,络胃,脾经与胃经相表里。四脾经养生长期在办公室工作的你经常感到全身肌肉没劲儿、有时肌肉酸痛,这完全是工作环境不适导致的吗?每当紧张时就腹胀、拉肚子,难道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没有精神,趴在桌上睡一会儿,口水浸湿一大片,果真是工作太劳累吗?其实这就你的脾出问题了。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养护好脾经呢?1.巳时养脾——丰富营养的早餐胃在我们人体内就好像是一口锅,辰时(早上7点到9点)吃过的早饭都在“锅”里,“锅”能不能把吃进来的食物“腐熟”(充分进行消化吸收),关键是要看脾这把火,脾的功能旺盛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就强,脾的功能虚弱,对食物的消化能力就差。因此,我们称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有些人脾虚导致血虚,吃了好多补血药缓解症状,其实在辰时吃一顿有营养的早餐,到了巳时脾才有可消化的食物,久而久

十二正经之六足太阴脾经穴位图

十二正经之六——足太阴脾经穴位图 6、足太阳脾经循行图(9——11时) 足太阴脾经穴位图 2013-01-04 14:27:21 人体穴位网阿牛哥文章浏览: ( 13798)次 导读:足太阴脾经穴,归属于足太阴脾经的腧穴,共21个穴位。以下详解足太阴脾经穴位图的位置、作用、主治功效等。 足太阴脾经穴,归属于足太阴脾经的腧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述,足太阴脾经所属穴计有:腧穴有:隐白穴、大都穴、太白穴、公孙穴、商丘穴、三阴交穴、漏谷穴、地机穴、阴陵泉穴、血海穴、箕门穴、冲门穴、府舍穴、腹结穴、大横穴、腹哀穴、食窦穴、天溪穴、胸乡穴、周荣穴、大包穴。共21穴。隐白穴

2014-02-24 16:01:10 人体穴位网雨蒙蒙文章浏览: ( 16202)次 导读:按摩隐白穴的作用与好处具有调经统血,健脾回阳的功效,缓解治疗月经过多、带下、腹胀、便血、多梦等,隐白穴位的位置具体在哪里呢,怎么找?本文图解隐白穴位位置图和具体按摩手法。 【隐白穴位位置图】 【图解隐白穴位的位置】 隐白穴属于足太阴脾经,隐白穴位于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按摩隐白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腹胀、泄泻、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带下、癫狂、多梦、惊风等 按摩隐白穴的功效:调经统血,健脾回阳。 【温馨提示】 隐白穴位配伍:隐白穴配三阴交穴、地机穴缓解治疗出血症。 针刺隐白穴的方法:隐白穴斜刺0.1-0.2寸,或点刺出

血。 艾灸隐白穴的方法:隐白穴艾条灸5-10分钟,隐白穴 艾炷灸3-5壮。 按摩隐白穴的手法:用拇指和食指揉捏足大趾末节两侧,按压时要注意力度稍重,每次按摩五分钟,每日按摩2次。大都穴 2014-02-24 16:15:34 人体穴位网穴位密码文章浏览:( 5605)次 导读:按摩大都穴的作用与好处缓解治疗腹胀、呕吐、便 秘等,大都穴位的位置具体在哪里呢,怎么找?本文图解大都穴位位置图和具体按摩手法。 【大都穴位位置图】 【图解大都穴位的位置】 大都穴属于足太阴脾经,大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按摩大都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腹胀、呕吐、胃痛、泄泻、便秘、手足逆冷、

【基础】中医助理-针灸学-足太阴脾经、腧穴

第十单元~第十二单元合并讲解 第十单元足太阴脾经、腧穴 一、经脉循行 起始:大趾端(隐白穴) 体表循行:大趾——下肢内侧前(内踝上八寸以下是)——胸腹 联系脏腑:属脾络胃、注心中 连接下经:心中——接心经。 连舌本,散舌下 二、主治概要 1.脾胃病胃痛,呕吐,腹痛,泄泻,便秘等。 2.妇科病月经过多,崩漏等。 3.前阴病阴挺,不孕,遗精,阳痿等。 4.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下肢痿痹,胸胁痛等。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5穴) 1.隐白井穴 【定位】在足趾,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主治】①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病;②便血、尿血等出血证;③癫狂,多梦;④惊风;⑤腹满,暴

泄。 2.公孙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 【定位】在跖区,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 ①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脾胃肠腑病证; ②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证; ③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 3.三阴交 【定位】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主治】①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病证;②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等妇产科病证;③遗精、阳痿、遗尿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④心悸,失眠,眩晕;⑤下肢痿痹;⑥阴虚诸证;⑦湿疹,荨麻疹。 4.阴陵泉合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①腹胀、腹泻、水肿、黄疸等脾湿证;②小便不利、遗尿、尿失禁等泌尿系统疾患;③膝痛、

下肢痿痹等下肢病证;④阴部痛、痛经、带下、遗精等妇科、男科病证。 5.血海 【定位】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简便取穴法: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第2~5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 【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妇科病;②瘾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皮外科病;③膝股内侧痛。 治疗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病,应选的腧穴是 A.隐白 B.公孙 C.内庭 D.丰隆 E.阴凌泉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隐白主治:①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病;②便血、尿血等出血证;③癫狂,多梦;④惊风;⑤腹满,暴泄。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 脾经的作用 足太阴脾经和脾脏相关,中医医学里所谓的脾脏,以现代医学而言,是指胰脏的功能;特别和胃有深厚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以完成消化机能。其主要的机能是温暖五脏,并吸收运送胃部消化,完成之养分入五脏六腑,以生成身体需要的细胞。胃和脾两个脏腑,具有表里关系,主宰着消化和吸收的功能。因此,脾经一发生异常,身体各种症状就会呈现出来。如心窝或胃附近会有重压感,出现疼痛、恶心、打嗝等现象。容易下痢或便秘,身体消瘦下去。尿量少,有时甚至完全无法排尿。脚部容易冰冷、浮肿、身体有倦怠感。因为经常失眠,故身体感觉不适,不活跃。若出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只要刺激经上的穴道,就能改善不适的症状。脾经上的穴位共有二十一个,列举如下:胸、腹部分有大包、周荣、胸乡、天谷、食卖、腹哀、大横、腹结等。下肢部份有府舍、卫门、箕门、血海、阴陵泉、地机、漏谷、三阴交、商丘、公孙、太白、大都、隐白等。 主要病候 脾经失调主要与运化功能失调有关。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对于维持消化功能及将食物化为气血起着重要的作用。若脾经出现问题,会出现腹胀、便溏、下痢、胃脘痛、嗳气、身重无力等。此外,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等均显示脾经失调。 主治概要: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等。

本经穴位主治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 虚症:内分泌失调或分泌不足、胃弱、膝异常、易失眠、疲劳、食欲不振、大便异常、腹胀等。 实症: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易腹胀气打嗝、头疼、疲倦乏力、膝关节异常、排便异常等。 脾经养生 足太阴脾经运行时间:巳时(9点至11点)旺。 巳时脾经旺,造血身体壮;“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脾虚会导致记忆力下降。这段时间是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也是护脾最好的时间段。 要吃中午饭了,建议多选择牛肉、羊肉、猪肉、扁豆、番薯、马铃薯、豆腐、芹菜、玉米、大米等。水果可以选择苹果、橘子、柠檬、柳橙、等。茶水可以选择绿茶、花茶、蜂蜜水等。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流注足太阴脾经流注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隐白穴)循指内侧白肉际(大都穴)过核骨后(太白穴)上内踝前廉(商丘穴)上腨内(腨谓胫之鱼腹也)循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阴陵泉穴)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肢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自此交入手少阴)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寒疟溏瘕泄水下黄疸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灵枢)○巳时自冲阳过交与隐白循腿腹上行至腋下大包穴止(入门)太阴根于隐白结于大仓(灵枢)足太阴脾经左右凡四十二穴足太阴脾经左右凡四十二穴隐白二穴在足大指端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足太阴脉之所出为并针入一分留三呼禁不可灸(铜人) 大都二穴在足大指内侧本节前陷中(铜人)○在本节内侧白肉际(资生)○足太阴脉之所流为荣针入二分留七呼可灸三壮(灵枢) 太白二穴在足大指内侧核骨下陷中足太阴脉之所注为腧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壮(铜人) 公孙二穴在足大指本节之后一寸(铜人)○在太白后一寸陷中(入门)○足太阴络别走阳明针入四分可灸三壮(铜人) 商丘二穴在足内踝骨下微前陷中足太阴脉之所行为经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壮(铜人) 三阴交二穴在内踝上三寸骨下陷中(铜人)○在骨后筋前(入门)○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针入三分可灸三壮○昔有宋太子善医术逢一孕妇诊曰是一女徐文伯诊曰此一男一女也太子性急欲剖视之文伯曰臣请针之泻足三阴交补手合谷应针而落果如文伯之言故妊娠不可刺(铜人) 漏谷二穴在内踝上六寸骨下陷中针入三分禁不可灸(铜人) 地机二穴一名脾舍在别走上一寸空中在膝下五寸足太阴之郄(铜人)○在膝下五寸大骨后伸足取之(入门)○针入三分可灸三壮(铜人) 阴陵泉二穴在膝下内侧辅骨下陷中伸足乃得之(铜人)○在膝内侧辅骨下陷中(资生)○曲膝取之(入门)○足太阴脉之所合针入五分留七呼禁不可灸(入门) 血海二穴在膝膑上内廉白肉际三寸(铜人)○在膝膑上三寸内廉骨后筋前白肉际(入门)针入五分可灸五壮(铜人) 箕门二穴在鱼腹上越筋间阴股内动脉应手(铜人)○在股上起筋间(灵枢)○在血海上六寸阴股内动脉应手筋间(入门)○可灸三壮禁不可针(入门) 冲门二穴一名慈宫上去太横五寸在府舍下横骨两端约文中动脉针入七分可灸五壮(铜人) 府舍二穴在腹结下二寸大横下三寸足太阴阴维厥阴之会此三脉上下三入腹络肝脾结心肺从胁上至肩此太阴郄三阴阳明之别针入七分可灸五壮(铜人) 腹结二穴一名肠窟一名腹屈在大横下三寸针入七分可灸五壮(铜人) 大横二穴在腹哀下一寸六分(铜人)○平脐旁四寸半(入门)○去章门合为六寸(资生)○针入七分可灸五壮(铜人)○自期门至冲门去腹中行各当四寸半(资生) 腹哀二穴在日月下一寸六分针入三分禁不可灸(铜人) 食窦二穴在天溪下一寸六分陷中举臂取之针入四分可灸五壮(铜人) 天溪二穴在胸乡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针入四分可灸五壮(铜人) 胸乡二穴在周荣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针入四分可灸五壮(铜人) 周荣二穴在中府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针入四分禁不可灸(铜人) 大包二穴在渊液下三寸此脾之大络布胸胁中出九肋间针入三分可灸三壮(铜人)○云门中府周荣胸乡天溪食窦六穴去膺中行各六寸六分(资生)手少阴心经(共九穴)手少阴心经(共九穴) 极泉在臂内腋下筋间动脉横直天府三寸微高于天府八分针三分灸七壮主治心胁满痛肘臂厥寒四肢不收干呕烦渴目黄青灵在肘上三寸灸三壮主治头痛目黄振寒胁痛肩臂不举少海在肘下内廉二寸直青灵针五分灸三壮一日禁灸主治寒热齿痛目眩发狂癫痫羊鸣呕吐涎沫项不得回头风疼痛气逆瘰疬肘臂腋胁痛挛不举○主腋下瘰疬漏臂疼痛风痹瘙漏屈伸不得针三分留七呼泻五呼(千金)心疼手颤少海间若要除根觅阴市(席弘赋)兼三里穴治两臂顽木(百证赋) 灵道在掌后一寸五分针三分灸五壮主治心痛悲恐干呕瘛疭肘挛暴喑不能言通里在腕侧后一寸陷中微向外针三分灸三壮主治热病头痛目眩面热无汗懊憹暴喑心悸悲恐畏人喉痹苦呕虚损数欠少气遗溺肘臂肿痛妇人经血过多崩漏○治目眩头疼可灸七壮(神农经)疗心惊(玉龙赋)兼大钟治倦言嗜卧(百证赋)治欲言声不出懊憹及怔忡实则四肢重头腮面颊红声平仍欠数喉闭气难通则不能食暴喑面无容毫针微微针方信有神功(马丹阳) 阴郄在掌后脉中去腕五分针三分灸三壮主治鼻衄吐血失音不能言霍乱胸中满洒淅恶寒厥逆惊恐心痛○止盗汗治小见之骨蒸(标幽赋)兼二间能疏通寒栗恶寒又兼后溪治盗汗之多出(百证赋) 神门在掌后锐骨端陷中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一云七壮炷如小麦主治疟疾心烦欲得冷饮恶寒则欲就温咽干不嗜食惊愦心痛少气身热面赤发狂喜笑上气呕血吐血遗溺失音健忘心积伏梁大人小儿五痫证手臂挛制○治癫痫失意(玉龙赋)同上脘治发狂奔走(百证赋) 少府在手小指本节后掌上横纹头骨缝陷中直劳宫针二分灸三壮一日七壮主治痎疟久不愈振寒烦满少气胸中痛悲恐畏人臂酸肘腋挛急阴挺出阴痒阴痛遗尿偏坠小便不利少冲在手小指内正端针一分留一呼灸一壮一日三壮主治热病烦满上气心火炎上眼赤血少呕吐血沫及心痛冷痰少气悲恐善惊口热咽酸胸胁痛乍寒乍热臑臂内后廉痛手挛

经穴复习题7 足太阴经络与腧穴

足太阴经络与腧穴 一、名词解释 1、核骨 2、踹 3、舌本 4 、快然如衰 5、水闭 二、填空题 1、大包穴位于上,当处。 2、足太阴脾经的其始穴是,终止穴是。 3、在特定穴中,公孙穴是,又是。 4、足太阴脾经的循行中,“其支者,复从别,上膈,注” 5、三阴交穴是与,经脉相交会的穴。 6、足太阴之正,上至,合于。 7、内着于脊的经筋为,。 三、选择题 1、在八脉交会穴中,通于冲脉的穴位是() A列缺B公孙C内关D商丘E后溪 2、足内踝前下方,当舟骨结节与内踝连线中点的穴位是() A中封B然谷C商丘D解溪E太白 3、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三寸的穴位是() A漏谷B阴市C地机D石门E冲门 4、在腹部,距前正中线四寸的经脉是() A足少阴肾经B手太阴肺经C足太阴脾经D足阳明胃经E足劂阴肝经5、以下穴位中,既是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的是() A前谷B足临泣C丰隆D后溪E公孙 6、足太阴脾经的起始穴是() A隐白B公孙C大敦D至阴E至阳 7、在胸部,距前正中线四寸的经脉是() A足少阴肾经B手太阴肺经C足太阴脾经D足阳明胃经E足劂阴肝经8、位于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六肋间隙处的穴位是() A章门B期门C府舍D大包E极泉 9、下列穴位中属于土的经脉,属于水的穴位() A冲阳B解溪C太白D大都E阴陵泉 10、下列井穴中距趾(指)甲角内侧0.1寸的穴位是() A隐白B大敦C至阴D窍阴E厉兑 11、属于足太阴脾经的穴位是() A箕门B髀关C中渎D膝关E阴包 12、属于足太阴脾经的穴位是() A大巨B水道C腹哀D阴郄E维道 13、足太阴脾经的终止穴是() A周荣B大包C隐白D俞府E天池 14、与神阙穴相平的穴位是() A外陵B大巨C大横D腹哀E日月

刮痧基础之不得不说的经络(足太阴脾经篇)

刮痧基础之不得不说的经络(足太阴脾经篇) 安啾啦的修学日记 安啾啦说 脾胃,在中医的世界里面,特别的重要。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中说:夫元气、谷气、荣气、清气、卫气、生发诸阳上升之气,此六者皆饮食入胃,谷气上行,胃气之异名同实也。我们常说脾胃为后天之本,而在黄帝内经的设定里面,脾是“为胃行津液”的——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黄帝内经在我们的身体里面画了一幅大气与水的循环图呢。。。脾者土也,治中央,常著胃土之精也,在情志上来讲呢,脾藏意,思伤脾。在肉体上而言,脾又主一身之肌肉,所以脾如果病了,则多汗恶风,身体怠惰,四肢不欲动,脸色薄微黄,不嗜食,或者烦不能食,食不下,脾虚之人还会腹满肠鸣,大便不成形。在临床上,有很多慢性病与我们的“脾”能够对应起来,比如胰腺炎,糖尿病,肥胖(特别是肚子大的那种),月经不调(崩漏,推迟),便秘等等。 脾这么重要,能不好好学吗? 首先来看看《灵枢》经脉第十篇所言脾经的巡行路线吧: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

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比起胃经的巡行路线,脾经简直是一个规矩的小天使呢~大家好好记住,安啾啦老师明 天会考试哦~ 接下来看一看胃经的井荥腧经合: 脾出于隐白,隐白者,足大指之端内侧也,为井木;溜于大都,大都,本节之后,下陷者之中也,为荥;注于太白,太白,腕骨之下也,为腧;行于商丘,商丘,内踝之下,陷者之中也,为经;入于阴之陵泉,阴之陵泉,辅骨之下,陷者之中也,伸而得之,为合,足太阴也。 插入一个小知识吧~为什么阴经的第一个穴位,“井”穴都是属木的呢?因为阴经往上走,或由足走胸,或由胸走手,这种升发的气质符合“木”的属性,相反,阳经下降,井穴的属性 就是下降的“金”了。 看这些穴名,会不会感到有一种上古的调性呢?神秘而久远,微言而大义呢~按照惯例,接下来聊几个我认为很重要的穴位。阴陵泉 这个穴位是脾经的合穴,是人身的祛湿要穴,很多湿疹、腹中水饮以及浮肿的治疗,都用到这个穴位。公孙这是个治疗很多慢性病的要穴。有句话叫做“脾居中土,灌溉四方,有中央黄帝,位临四方”,可有一种天上地下惟我独尊的修真男猪

足太阴脾经(共21穴)

十二经脉四、足太阴脾经(共21穴) 1.经脉循环:起于足大趾末端(隐白),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第一跖趾关节向上行至内踝前,上行腿肚,交出足厥阴经的前面,经膝股部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过膈上行,挟咽旁系舌根,散舌下。 胃部支脉:过膈流注于心中,与心经相接。 2.主要病候: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 3.主要概要: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1)隐白 Yǐnbái [定位]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解剖] 有趾背动脉;为腓浅神经的足背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主治] 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 [配伍] 配地机、三阴交治疗出血症。 [刺灸法] 浅刺0.1寸。 [附注] 足太阴经所出为“井”。 (2)大都 Dàdū [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解剖] 在拇展肌止点;有足底内侧动、静脉的分支;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底固有神经。 [主治] 腹胀,胃痛,呕吐,泄泻,便秘,热病。 [配伍] 配足三理治腹胀。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足太阴经所溜为“荥”。 (3)太白 Tàibái [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解剖] 在拇展肌中;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足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主治] 胃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痔漏,脚气,体重节痛。 [配伍] 配中脘、足三里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附注] 足太阴经所注为“输”;脾经原穴。 (4)公孙 Gōngxūn

2021年足太阴脾经穴位图

足太阴脾经穴位图 欧阳光明(2021.03.07) 导读:足太阴脾经穴,归属于足太阴脾经的腧穴,共21个穴位。 以下详解足太阴脾经穴位图的位置、作用、主治功效等。 足太阴脾经穴,归属于足太阴脾经的腧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述,足太阴脾经所属穴计有:腧穴有:隐白穴、大都穴、太白穴、公孙穴、商丘穴、三阴交穴、漏谷穴、地机穴、阴陵泉穴、血海穴、箕门穴、冲门穴、府舍穴、腹结穴、大横穴、腹哀穴、食窦穴、天溪穴、胸乡穴、周荣穴、大包穴。共21穴。 根据《足太阴脾经穴国家标准部位表》,以下详解足太阴脾经穴位图的位置、作用、主治功效等。 隐白穴 【位置】: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作用】:健脾和胃,益气摄血,宁神定志。 【主治】:①月经过多,崩漏,便血,尿血。②腹胀。③癫狂,梦魇,惊风。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井穴

大都穴 【位置】:在足内侧,当足大趾本节(第一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化湿,清热解表。 【主治】:①胃痛,使秘。②热病无汗。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荥穴 太白穴 【位置】: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一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化湿。 【主治】:①胃病,腹胀,腹痛,泄泻,痢疾。②肢倦,身重。 ③心痛。 【归经】:足太阴脾经穴 【类别】:输穴,原穴 公孙穴 【位置】: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化湿。 【主治】:①急性胃脘痛,胃脘堵闷,不思饮食,绕脐腹痛,泄泻,便血。②心痛,胸闷,胁胀。③月经不调,胎衣不下,产后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