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

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
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

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

1、建国初至60年代中期的毕业生就业制度(1949-1965)

自谋职业与政府招聘相结合

2、“文革” 期间的毕业生就业制度(1966-1976)

“工农兵大学生社来社去”

3、恢复高考制度后初期的大学生就业制度(1977-1985)

统一分配制度“抽成调剂、分级安排”的办法

4、改革开放深化后的大学生就业制度(1985至今)

1985年5月,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改革教育体制的规定》,提出了改革大学招生的计划制度和毕业生分配制度的要求。大学生就业由国家计委移交给国家教委来分管。

1986年提出“切块计划”(80%国家教委,20%学校),并首次提出“供需见面”。

1989年3月2日,国务院批转了国家教委提出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即“中期改革方案”),自1989年招收的新生执行。核心: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实际是毕业生在“本行业、本地区”所谓的“自主择业”。

1998年,随着高校办学体制发生变化,行业办学逐步取消,同时取消跨地区就业人才流动壁垒。

1999年开始基本实现了“实质”意义的自主择业。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历史沿革

1、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概念及含义

就业指导的概念

就业指导的概念:帮助择业者根据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职业的过程。狭义:择业期的选择过程;

广义:择业的准备过程和选择过程,以及在职业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1、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概念及含义

2、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3、是兼顾学生个人特征与社会需要,以期达到职业适应性而进行的自觉、自主、有科

学根据地计划职业发展、合理选择职业的过程。

4、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含义

5、a.大学生就业指导是理论应用与现实的结合。

6、b.指导大学生认识自己,正确地评价自己,在自己适合的职业领域内去发展自己的职业

能力。

7、c.就业指导有阶段性,但并不是一个环节的工作,而是阶段的连续过程。

2、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历史沿革

(1)就业指导的产生

1908年美国人帕森斯(铁路工程师、律师)在美国的波士顿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就业指导机构——波士顿地方职业局。

我国就业指导工作的恢复是在80年代中期。

3、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

1)职业生涯的规划

把就业指导同学生的学业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较科学地设计职业发展计划,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是就业指导的中心环节。

(2)个人特征评价

选择职业要把握两个关键环节:一个是对职业的认识与评价;一个是对自身的评价,是否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

(3)择业心理咨询(4)就业思想教育5)、就业政策导向(6)、就业信息服务

7)、求职技巧指导

三、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1、机遇

A、我国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和快速、稳定的经济增长态势

B、国际经济形势人才的大量需求

C、已建立起来的日趋完备的就业市场和服务体系

D、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的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E、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2、挑战

A、社会就业压力的加大

B、毕业生数量的迅猛增加

C、社会人才需求的相对不足和不平衡

D、社会用人机制不完善

E 、毕业生的就业误区

挑战——社会人才需求的相对不足和不平衡

●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机构精简、改制分流、减人增效

●高学历人才热销,低学历人才滞销

●新兴热门专业紧俏,传统长线专业过剩

挑战——社会用人机制不完善

挑战——毕业生的就业误区

职业生涯的特性

一是终身性二是独特性三是发展性四是综合性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环节

分为四个环节1审视自我2、确立目标3、生涯策略4、生涯评估

四、职业生涯规划的类型

(1)子承父业型(2)服从分配型(3)临阵磨枪型(4)未雨绸缪型

五、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

一是职业准备阶段二是进入组织(学校)阶段三是职业生涯初期阶段

四是职业生涯中期阶段五是职业生涯后期阶段

六、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定位

职业定位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1技术型2、管理型3、创造型4、自由独立型5、安全型

八、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

1、正确认识自己

2、职业生涯规划的确认

3、职业准备的实施

4、职业规划的\调整

5、求职择业的步骤

6、积极竞争、善于竞争7转换职业须知

一知识准备

一)知识结构的内容

1、基础知识——宽厚扎实

2、专业知识——广博精深

3、复合知识——科学创新(二)几种常见的知识结构

1、宝塔型知识结构-基础、专业、前沿(自下而上)

2、网络型知识结构-专业知识为中心关联知识为节点

3、T型知识结构-横:专业知识,纵:实践知识

三)知识结构的特性

1、整体性-知识的交融性

2、有序性-知识的渐进性

3、可调性-知识的创新性

(四)几种常见职业的知识结构

1、科研类职业的要求——严谨科学的研究方法,学以致用

2、教育类职业的要求——理论坚实,掌握前沿及交叉学科知识

3、管理类职业的要求——掌握法律政策,科学与人沟通

4、工程类职业的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较高实际经验

二能力准备

(一)思维能力

1、科学的思维方式的主要特点——全面、灵活、独立、理性

2、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哲学体系中的辩证法、不断积累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加强艺术修养、适时调整改进

(二)表达能力——运用语言、文字阐述观点,抒发思想

(三)动手能力——实际操作,人的智力转化为物质力量

(四)适应能力——适者生存

(五)人际交往能力——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心灵沟通的方式

(六)组织管理能力——不仅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其他专业人员也应具备(七)创新能力——在多种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创造新理论、新思维、新产品

(八)决策能力——对未来行为目标的决断和选择

一、就业信息

1、就业信息的含义

所谓就业信息就是指与就业有关的消息和情况,包括宏观就业政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社会就业、人口资源等。

2、就业信息的分类

政策信息——包括国家、地区、学校不同的政策规定

职业发展信息——指明职业的发展战略、方向和趋势

咨询信息——职业指导机构和人员的评价和建议

职业参考信息——普遍意义的就业指导理论、方法和技巧

需求信息——用人单位的年度招录毕业生计划

3、就业信息的特征

鲜明的实用性——指导就业选择,提高就业效率

快速的传递性——传播渠道多样化、不可控

广泛的共享性——多人掌握、同等效力

一定的时效性——特定时间有效、录用后失效

4、就业信息的收集途径

学校主管部门——针对性强、准确、权威

各地人才交流中心——利于横向交流、二次就业和劳务结合

各种传播媒介——量大面广,需严格甄别

就业市场——集中交流,与面试相结合

社会实践和实习单位——直接接触,可靠性强

各种社会关系——来源便捷,成本较高

直接获取信息——毛遂自荐,偶然性强

5、就业信息的分析

信息过滤,为我所用2分析鉴别,去伪存真3分类排队,分清主次

选择决策,反馈调整\

二、求职信书写技巧

1、求职信的格式及内容

称谓——尊敬、准确、恰当

1正文——基本情况、具备条件、特长能力2结尾——希望答复、表示敬意3署名——称谓一致、表示谦虚 4 日期——时效性、完整性5附件——列举清楚、主从一致

2、求职信的礼仪规范

1称谓要得体2问候要自然3内容要简约4祝颂要真诚5封文要准确三、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的内容

1个人基本情况2求职目标和任职资格3受教育经历4实践经历5爱好与专长6荣誉与成就

一、面试的基本形式

1个别面试——一对一2小组面试——多对一3成组面试——多对多4无领导小组讨论—应聘者平等讨论,考官局外中立

二、面试的种类

一)、按照提问的方式分

1模式化面试——程序化2问题式面试——定时解答3非引导式面试——讨论交流

4压力式面试——压力应变5综合式面试——全面考察

二)、按面试发展的阶段分

1初试-人员筛选2复试-综合考察3录用面试-实质录用

三、面试前的准备

(一)、可能要求职者回答的问题准备

1教育培训类的问题2求职动机类的问题3相关经历类的问题

4未来计划和目标类的问题

(二)、自己将要提问的问题准备

?把问题限制在询问应聘单位职位的范围内

?回避敏感性的问题

?不要问特别简单或复杂的问题

四、面试礼仪

一)、基本礼仪

1准时赴约-提前5-10分钟2入场-敲门、关门、介绍、握手3入座-获许、坐姿4倾听-听记结合5注意力集中-不左顾右盼、注视对方6举止文雅-不乱动、不乱看7谈吐文明-声音适量、吐词清晰8适时提问-把握时机、不宜过多9礼貌告辞-表示感谢、希望答复

二)、服饰礼仪

1服装-干净、大方、协调,不新奇2鞋袜-与服装配合3修饰-发型适当、五官协调装饰-简洁实用

五、面试技巧

(一)、语言表达技巧

1简明扼要2通俗朴实3语言含蓄、幽默4注意听者的反应

二)、回答问题的技巧

1把握重点,条理清楚2讲清原委,避免抽象3有个人见解和特色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一、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

(一).就业协议的概念与作用

1、就业协议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面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

2、就业协议的作用:一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的重要依据。二是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制定就业计划和毕业生派遣的依据。三是明确就业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

(二)、什么是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确定劳动关系时,订立的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2、劳动合同的具体内容包括:

①劳动合同期限;②工作性质和内容;③劳动合同保护和劳动条件;④劳动报酬;

⑤劳动社会保险;⑥劳动纪律;⑦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⑧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在有些单位,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还可以有下列约定的内容:

①用期;②培训;③保守商业秘密;④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⑤其他相关事项。三)、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有什么异同?

1、相同点

(1)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都是合同文本

(2)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都是解决的建立劳动关系的表达

(3)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都受《合同法》约束

2、不同点

(1)适用的具体法规不同。2)适用主体不同。3)内容不同。

(4)适用的人员不同

四)、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融合

?1、劳动合同的条款写入就业协议。如果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在工资待遇、服务期限

等方面有事先约定,可在就业协议的约定条款中注明。

?2、就业协议发展的趋势是逐渐融合于劳动合同,最终劳动合同取代就业协议。

五)、劳动争议的处理的基本形式

1、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

2、依法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3、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大学生创业

?(一)、大学生创业的含义

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

二)、创业准备

1、创业知识准备

1管理知识2营销知识3财务知识

2、创业能力准备

1专业技术能力2经营管理能力3综合性能力

3、大学生创业的心理准备

1坚定的创业信念2积极的创业心态3顽强的创业意志4鲜明的创业个性5独立的创业品质

三)、大学生创业的环境

1、政策环境

2、孵化环境

3、融资环境

四)、创业实践

1、确定目标

2、制定创业计划实施计划

1资金筹措2场地寻址3工商注册4生产许可证申请5企业日常管理

3发展壮大

二、大学生角色转变

一)、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的差异

1、社会角色不同

2、人际关系不同

3、生活管理方式不同

4、对社会认识的内容、途径不同

二)、认识新环境,适应新环境

1、认识新的工作环境

2、了解单位的架构

3、适应办公室这个小社会

4、注重上班礼仪

关于当前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关于当前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严峻,“民工荒”问题凸现。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当前的就业问题和制度进行初步分析和对策探讨。 关键词:就业;就业政策;自主创业;社会环境;和谐社会 1 当前的就业现状及其特征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进城打工、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的凸现,就业难问题备受关注,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1.1 就业的目的就是要维持生存一方面,用人单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的现象也加剧了就业难的状况。有用人单位不管实际岗位是否需要,把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合格证书等都列入招聘条件,甚至把应聘者的身高、长相、气质及家庭背景都列入选择条件。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和单位也并不是完全按照求职者的才干来招聘员工,造成了一些不公平的竞争。在关系就业中,专业错位或低能高就的现象层出不穷。 因为要生存,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来源,一份稳定的、收入可观的工作就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其实大多数家庭的背景还是很普通的,家里的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告诉他们,以后要找一份好工作,出人头地,生活得更好,实现个人价值,或者说,他们承载着一个家族的希望。这样就使得他们在日后的择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去追求高薪水和大城市,要求很高。可以说,这种思想非常普遍地存在,是一种很现实的人生动力。因此,有很多人在用工荒的情况下找不到工作,其实是找不到

令自己满意的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同时加重了“就业难”和“用工荒”。 1.2 低端制造业成就了现有的就业模式有的专家指出,中国在世界经济分工中处于底层地位,在世界经济运作中仅仅是粗放型的基础生产,缺少了很多经济环节。这是针对目前中国的制造业还大规模地停留在低端产品上的现象而言的。低端产品的生产与流通缺少经济环节,不需要中高级人才,也不能给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无法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 农民工由于文化水平低,就成了低端产品制造的主力军,充其量他们大都以临时工的身份工作,同工不能同酬,付出和收益不能成正比,农民工作为劳动群体中的弱势群体,面对日益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他们往往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经常受到歧视和不平等的待遇。只要工资待遇稍微好点的单位出现,就会大批跳槽,他们顾及的是眼前利益,用工荒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民工荒”更凸现的是,有一技之长的生产性人员供不应求。有调查显示,技术、管理人才和熟练工人短缺情况比较严重。而城镇失业人员普遍年龄比较大、技能单一,再就业比较困难。同时,在已实现再就业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就业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新的失业。 1.3 自主创业举步维艰现在很多人提倡自主创业,然而创业并非很容易。很多人创业都是从中小型企业开始,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国家出台过一系列的政策来帮助中小型企业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而目前在很多地方这些政策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现在存在的一些高税负和乱收费的现象,阻碍了很多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方面他们多数经营的都是小成本的生意,利润小,各种的税负、收费和罚款,使得他们入不敷出。另一方面,在这些中小企业创办的时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制度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制度 在做出职业走向的选择时,首先还是应该对自身的发展有明确的定位。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帮助自己确定职业发展目标,鞭策自己努力工作,抓住个人发展重点,引导个人发挥潜能,给自己一个看得明确的职业走向。2016新一年,希望每个人都有崭新的开始和希冀。影响我国就业形势的因素纷繁复杂,既有来自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人口年龄结构和生育政策的变化等,也有来自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等因素。这些因素当中既有积极有利的方面,也有消极不利的。 (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将愈发复杂多变 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会通过各种渠道传导到国内,从而对国内的经济和就业产生影响。在经济方面,美国经济的逐渐复苏和欧洲债务危机的逐渐化解都将增强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有利于我国扩大对外贸易和出口,从而带来就业的增长;而印度、巴西、俄罗斯和南非等金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增长乏力又会减弱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在地缘政治方面,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乃至全球经济增长带来较大挑战;与日本、菲律宾等国在领土上的争端和政治上的分歧会使我国双边经贸关系受到一定影响,从而波及我国相关出口企业的就业状况。 (二)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与就业增长最为密切相关的因素就是经济增长率。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长期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水平,1978-2013年经济增长的平均增速达到了9.8%。然而,我国宏观经济面临三期叠加,潜在增长率将明显下降,2012和2013年的经济增长率均在7.7%左右,预计2014年我国经济增速将回落至7.3%左右。我国经济增速回落属于向新常态的过渡,将逐步由高速回调至中高速增长平台,这种增速的放缓必然会给就业增长带来一定的压力。 (三)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较长时间内,我国实行了独生子女政策,当时是为了应对人口的高生育率和高增长率而采取的强制措施。这一措施在一段时间内确实起到了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快速老龄化社会,2002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7.3%,到2013年这一数值已上升至9.7%。与此同时,我国适龄劳动人口的比重也从2011年开始逐渐下降。为了适应未来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局面,国家人口政策开始调整,从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转变为放开“双独”家庭二胎限制再到允许“单独”家庭生养第二个子女。人口生育政策的这种调整将会减少近期育龄妇女的劳动参与率,但将有利于远期劳动力的供给。 (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面临深度转型 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要面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的问题。虽然目前我国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

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 1、建国初至60年代中期的毕业生就业制度(1949-1965) 自谋职业与政府招聘相结合 2、“文革” 期间的毕业生就业制度(1966-1976) “工农兵大学生社来社去” 3、恢复高考制度后初期的大学生就业制度(1977-1985) 统一分配制度“抽成调剂、分级安排”的办法 4、改革开放深化后的大学生就业制度(1985至今) 1985年5月,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改革教育体制的规定》,提出了改革大学招生的计划制度和毕业生分配制度的要求。大学生就业由国家计委移交给国家教委来分管。 1986年提出“切块计划”(80%国家教委,20%学校),并首次提出“供需见面”。 1989年3月2日,国务院批转了国家教委提出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即“中期改革方案”),自1989年招收的新生执行。核心: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实际是毕业生在“本行业、本地区”所谓的“自主择业”。 1998年,随着高校办学体制发生变化,行业办学逐步取消,同时取消跨地区就业人才流动壁垒。 1999年开始基本实现了“实质”意义的自主择业。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历史沿革 1、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概念及含义 就业指导的概念 就业指导的概念:帮助择业者根据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职业的过程。狭义:择业期的选择过程; 广义:择业的准备过程和选择过程,以及在职业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1、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概念及含义 2、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3、是兼顾学生个人特征与社会需要,以期达到职业适应性而进行的自觉、自主、有科 学根据地计划职业发展、合理选择职业的过程。 4、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含义 5、a.大学生就业指导是理论应用与现实的结合。 6、b.指导大学生认识自己,正确地评价自己,在自己适合的职业领域内去发展自己的职业 能力。 7、c.就业指导有阶段性,但并不是一个环节的工作,而是阶段的连续过程。 2、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历史沿革 (1)就业指导的产生 1908年美国人帕森斯(铁路工程师、律师)在美国的波士顿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就业指导机构——波士顿地方职业局。 我国就业指导工作的恢复是在80年代中期。

关于当前大连大学生就业和就业制度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当前大连大学生就业和就业制度问题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在中国整体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大学生就业不仅影响到每一位大学生的自我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切身利益,更直接影响到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和谐。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持续严峻 中国自1999年至今延续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加之就业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下降,使得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举办的各类招聘会总是人满为患,公务员考试炙手可热,出现几十人、几百人甚至数千人竞聘一个岗位的情况。同时,社会中还积存了大量大学生待业人员。一些学生遭遇多次求职受挫之后,容易引发焦虑、自卑、失落、怀疑等消极情绪,大学生这一高学历群体的就业问题若得不到及时妥善地控制,不仅意味着我市高学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更会对我市高等教育事业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就业市场供需矛盾。近年来的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使得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比例下降,社会就业总量增加不足;传统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为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而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人员大量精简,国有企业改制和产业结构调整,

分流出大量下岗失业人员,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需就业人员大量增加,社会发展总需求不足,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同时,高校扩招使供需矛盾加大。 2.高等教育改革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学校在制定大学生教育发展规划、办学思路时,市场意识不强,表现在:第一,专业课程设置错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产业、新岗位层出不穷,但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就业后难以适应工作需求;一些院校盲目设置热门专业,导致专业结构不合理;不少院校专业划分过细,学科门类狭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培养出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第二,社会实践不足导致知识转化率低。学生在大学侧重于理论知识学习,实际操作机会不多,加上高校和企业联系不够,学生企业实习机会不足,未来工作中所需要的实际操作能力达不到工作岗位要求,知识转化率低。第三,就业指导滞后。我国高校目前基本都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但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常常限定于介绍就业形式,传授求职技巧、面试技巧,联系用人单位和推荐学生,缺乏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难以适应变化多端的就业形势。 3.毕业生择业观念和能力素质不适应社会需求。第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理念仍存在一些偏差。热衷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不愿到基层就业,就业期望值过高,容易遭受挫折。第二,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缺失。主要反映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科研、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缺乏一专多能的水平等方面。另外,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着不健全的人格特征,如缺乏艰苦创业精神,挫折承受力差,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障碍,盲从和依赖心理普遍存在等。第三,择业能力水平不高。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常出现高估或低估自己能

大学生就业工作管理规章制度.doc

大学生就业工作管理规章制度 大学生就业工作管理规章制度 篇一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做好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更好地为祖国振兴和社会发展服务,维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教育部和省、市的有关法规和政策,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学生是国家按计划培养的专门人才,毕业生取得毕业资格的,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按有关规定就业。 毕业生有执行国家就业方针、政策和根据需要为国家服务的义务。 第三条我国毕业生就业方针政策是“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充实生产、科研、教学第一线的方针。贯彻学以致用,人尽其才的原则。 第四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校的领导下,设立校、院两级工作机构。学校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及其所属的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各院设

立毕业生就业工作小组。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五条学校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全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制定学校就业工作的发展规划,协调、指导、检查、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和各院的就业工作;讨论决定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隶属招生就业处)是学校一级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职能部门,在招生就业处的业务指导下,负责全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管理与服务工作,其主要职责为: 1、根据国家、吉林省和XX市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定,制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及细则,部署本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2、负责学校毕业生的资格审查和统计工作,及时向主管部门报送毕业生资源情况; 3、积极向用人单位宣传介绍学校情况,负责收集和管理全国范围内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建立和维护学校就业网站,并通过网络等及时发布就业信息,把就业网站作为就业政策宣传和就业信息传播的主阵地;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制度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制度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供求的多元化,使;一、中国经济走势;1.当今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四种压力影响:;第一种影响:受到欧美经济放缓影响;a.产业结构:热的过热:房产、股市、基金、钢铁;冷的太冷:制造业、劳动密集型、机械、服装业;b.分配结构,积累过多,基本建设规模大,形象工程;2.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亚洲开发银行(ADB)2013年10月2日公布2013和2014年最新经济展望报告,下调对亚太地区整体经济增长预期。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供求的多元化,使得各级高校都进入了大势扩招期,从而圆了90后每年浩浩荡荡的学子梦,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变化性导致高校所开设专业与社会的供求不完全匹配和教育质量的下滑性,进而引来了当今大学生就业压力,2014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如何面对当前的就业压力呢?很多人感觉很迷茫,那接下来,我就跟大家探讨一下,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一、中国经济走势 1.当今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四种压力影响: 第一种影响:受到欧美经济放缓影响。第二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或到了拐点。第三种影响:多年来结构性矛盾的充分暴露。 a.产业结构:热的过热:房产、股市、基金、钢铁 冷的太冷:制造业、劳动密集型、机械、服装业。 b.分配结构,积累过多,基本建设规模大,形象工程耗资多,工资分配低,群众收入少,国内需求不足。第四种影响:人口红利率的下降。 2.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 亚洲开发银行(ADB)2013年10月2日公布2013和2014年最新经济展望报告,下调对亚太地区整体经济增长预期。ADB称,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料分别为7.6%和7.4%,据有关统计数据,中国2013年GDP增长估计7.5%,保8难以持续。 3.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分析 近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消费、投资和出口(俗称“三驾马车”)。 a、2009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为38.6%,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为37.7%,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为23.7%。 b、2010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为37.3%,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为54.8%,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为7.9%。 二、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首先,受欧美经济低迷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将放缓。2008年的金融危机在各国政府刺激政策推动下遏制了扩散势头,同时也恶化了一些国家的财政状况。希腊、西班牙、意大利主权

大学生就业机制的构建

大学生就业机制的构建 全球性金融危机,对美国、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我国国内经济也有巨大影响,其产生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企业生产放缓,纷纷裁员降薪,减少招聘人数,以节约成本,抵制金融危机的冲击。专家分析:对于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中国人才市场来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就业成为继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两大问题之后的又一个新的关注焦点,特别是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已遭遇多方面的挑战和挤压。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建立机制来调动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学生本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紧密配合,全面推进。 政策机制 政府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上起着“风向标”的作用。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国家要从体制上、政策上采取一系列带有突破性的改革措施。一是国家要通过制定政策来适当调控高校招生人数。每年要通过对劳动力的分析和预测,严格审批高校的招生计划,严格规范高校根据经济发展对专业的需求设置专业,对那些就业率非常低的专业要求高校停止招生。与此同时,要继续实施高等教育改革,逐步提升大学生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就业能力,消除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上的结构性失业问题。二是要为大学生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政府要消除对高校毕业生供给与需求的政策抑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学生就业市场,

打破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行政分割。三是国家要充分实现合理的社会流动。对于工作职位的开放范围应坚持普遍性原则,取消对大学毕业生的户口指标限制,取消各种各样显性或隐性的行政限制,促进大学毕业生无障碍就业和自由流动,提高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要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引导和吸引大学生到西部、农村等最需要的地方工作。四是要为青年就业创业立法。任何政策的实施都必须依赖于法律的制定和完善,西方国家大力推行青年就业保障计划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制定和完善青年就业法案。从立法的角度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这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五是要提供更多的岗位选择给大学生。政府机关、军队、武警以及其他社会服务事业单位增加对毕业生的雇用量,国家也应考虑为企业吸引大学生制定倾向性政策。 创业机制 创业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发展创业教育是适应当前就业竞争形势的需要。要加强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一是要加强创业教育。高等院校不能仅仅局限于培养能够找到职业岗位的大学生,更应培养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有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因此,从学生一进校的那一天起,就应该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使每个大学生有明确的人生职业设计,要有自主创业的基本规划与实践,使其能够适应各种社会环境。二是开设大学生创业方面的教学课程,使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具备走向社会创业岗位的意识和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三是加强对大学创业理念、创业技巧的培

当前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分析

当前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盘点2002年的就业,不难发现,在劳动力供求紧张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下岗失业 人员再就业困难进一步加剧。但从另一方面讲,我国2002年经济增长速度较上年提高,达 到8%左右,为增加就业岗位提供了前提条件。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对全国6000户企业用人情况的调查印证了这一判断,2002年3季度企业劳动力需求指数为95.1,尽管仍然还 处于不景气区间,但已好于2001年。综观2003年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就业的挑战 加剧,但再就业困难群体将会得到较多地关注,中央、国务院新出台的10项再就业政策为 解决就业最困难群体提供了保证,为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一、当前就业形势 1、城市劳动力市场继续保持供大于求的状况 2002年第三季度,劳动保障部通过全国89个城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获得的城市 就业状况为①:城市劳动力市场继续保持供大于求的状况,总体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约为0.78。其中,东部求人倍率为0.81,而中部和西部为0.74。 从用人需求状况看,超过七成的用人需求是来自批发零售贸易餐饮、制造和社会 服务三大行业;从用人单位看,企业用人占绝对主体地位,所占比重达94.3%,其中,私营及个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用人需求占多数,两者所占比重之和约为58.6%。 在所有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所占比重高达58.4%,比上年同期上升,其中上升 幅度较大的是就业转失业人员和新成长的失业青年。

从供求状况对比来看,各职业的求职人数均大于需求人数,女性的就业状况略好 于男性,各年龄组的劳动力供给均大于劳动力需求,各文化层次的劳动者均处于求职人数大 于需求人数。 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在专业技术人员需求方面,出现劳动力需 求大于供给的态势。除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求人倍率略有下降外,其余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 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上升幅度最大的是高级技师,其次是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劳动者。 2、再就业更加困难 2002年,国有企业(含国有联营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下岗职工逐月减少。2001 年12月底,全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515万人。2002年3月底,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489.9 万人;6月底为464万人;9月底为439万人②。这是199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应看到,这些下岗职工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的就业机会远少于东部地区,这些下岗职工 主要是大龄、技术水平低的再就业困难群体。 2002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中心的比例均维持在85%以上,对进中心的下岗职 工,政府和企业基本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基本生活费,并为其代缴社会保险费。2002年3月底,有430.8万人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进中心比例为87.9%;6月底,有412万人进再就业服务中心,进中心比例为89% 9月底,有376万人进再就业服务中心,进中心比例为85.6%。 2002年第三季度,全国国有企业共有49万下岗职工出中心,其中25万人与原企业解除或终止了劳动合同,占52.3%,比上半年增加3.1个百分点。2002年1~9月共有77.3 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再就业率为15%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下岗职工的 再就业率不断降低,1998年为50% 1999年为42% 2000年为35.4%,2001年为30.6%,预 计2002年为20%左右。

我国就业存在的问题及促进就业政策措施

申论热点:我国就业存在的问题及促进就业政策措施 一、我国就业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安国之策。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近几年来,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促进就业的政策,并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到年末,全国城乡就业人员达到.亿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达.亿多人,比年末增加亿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下;“十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万人。但是,我们还应当看到,“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就业工作仍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主要表现为: 一是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突出。到年,全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亿人,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万人,而劳动力就业需求岗位只能新增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在万个左右。 二是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些传统行业出现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而一些新兴的产业、行业和技术职业需要的素质较高的人员又供不应求,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亟待提高。 三是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不规范。一些非法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信息,损害劳动者权益现象突出;一些职业中介机构、用人单位因劳动者性别、年龄、身体残疾等原因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是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相对滞后。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

和市场国际化趋势,对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强就业前培训、在职职工培训以及对进城就业农村劳动者的技能培训等十分迫切。 五是目前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问题比较普遍,需要对其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以及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制度,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此外,针对目前存在的 六是严重侵害劳动者就业合法权益的行为普遍存在。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就业率增长却并不同步。主要有四大因素抑制了高经济增长带动高就业。 这四大因素是: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就业总规模的扩大;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的作用减弱;企业改制、关闭破产使就业岗位减少;一些人找不到工作,有些岗位却没人去做,就业存在结构性矛盾。 二、促进就业的原则、方针和工作机制 一是坚持经济发展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逐步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目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发展和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制度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现状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已经处在较高的水平,而预计未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进一步放缓,要想再提高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规模已经非常困难。并且未来随着我国适龄劳动人口比例的逐渐降低,每年需要解决的新增就业人数也将逐渐减少。因此,今后我们需要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初步预计2015年我国经济将增长7%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在1300万人左右,与2014年基本持平。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将成为政府与社会长期而艰臣的任务。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分析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所减弱。各级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减员增效,国有单位这些传统的就业领域对毕业生的需求没有明显增加,而且还相对萎缩; 2 其次是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2006年是扩招后第一个就业高峰,毕业生的数量比往年明显增加,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起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很大的

大学生就业研究分析

大学生就业分析

————————————————————————————————作者:————————————————————————————————日期: 2

第一章绪论 大学生就业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越来越突出的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有效发挥这一群体的积极作用直接关系到民众人力投资的积极性,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乃是各国在迈向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进入攻坚期,这个时期出现的新趋势值得我们进行研究,而这些在大学生就业方面所引发新问题更值得我们去思考和解决,因为大学生就业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发展和稳定,研究和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是推动我国劳动力供需结构良性发展的前提,也是经济良性发展的关键。 目前,世界经济不振,对我国经济是一次考验,但同时也是逼迫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一个契机。多年来,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和非常优厚的政策,吸引大量国外资本投资带动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和不顾忌环境承载力的粗犷发展模式,已不适合我国的发展方式;改善民生是我国新时期的重要任务,其中大学生就业是关乎国家发展和稳定的大问题,因此,就业质量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1、就业的历史演变 大学生是具有推动社会发展的具有创造力和充满活力的中坚力量,是国家重要的人力资源,那么关注其就业及就业质量,用好大学毕业生这个资源,使这些大学生能够为我国社会发展、提高我国综合国力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从1949年~1965之前,我国通过文化课考试统一进行招生与国家统一分配毕业生。这样的就业模式形成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在国家建设初期有其积极的一面,国家能够宏观调控人才配置, 给国家建设、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研究就业就得研究我国的招生制度,纵览我国的招生与就业制度从解放初期到文革彻底结束(1950-1977),我国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这一时期的高校招生就业制度实行统招统分。我国大学生就业模式从1950年至1984年实行的是“统包统分”的分配模式,就招生而言,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之前,高校是通过文化课考试统一对社会进行招生,文革开始后,1966 年高校曾一度停止招生,由于受文革左倾思潮的影响,国家废除了高考制度。高等院校停止招生,并持续了三年,这三年没有招生也没有就业,这三届学生也被叫做“老三届”,被积压的

现行的毕业生就业政策及规定

现行的毕业生就业政策及规定 一、我国实行的就业方针 国家实行的总体就业方针可归纳为三句话: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通过市场调节劳动力供求,引导劳动者自主就业。 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原则: A.贯彻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加强重点、兼顾 一般和面向基层; B.充实生产、科研、教学第一线的方针; C.以保证国家需要为前提; D.贯彻学以致用,人尽其才的原则; 二、毕业生就业机制: 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 1.择业期的起止时间范围如何确定? 毕业生的择业期限为两年,从毕业当年的7月1日起,到第三年的6月30日止。 如2010年的毕业生择业期限是:2010年7月1日~2012年6月30日。 2.国家对定向生的就业有什么规定?

定向生,即定向招生、定向就业的毕业生,其在入学时就业去向也就明确了,即应在招生时所确定的地区或部门范围内就业。定向生因特殊情况不能回原定向单位(地区)的,须报学校主管部门批准,并偿还全部培养费、奖学金等费用后,方可到非定向单位就业。 3.毕业证书丢失可否补发? 国家规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毕业证书遗失后,由本人向原毕业学校申请,经学校查有实据,可开具毕业证明书,不能补发毕业证书。毕业证明书具有毕业证书的效力,出国使用者可由公证处公证。 三、你最应该知道的国家政策 国家政策很多,不能一一列举,最需要了解五个方面的政策: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方针政策 二、鼓励高校毕业生服务西部的政策及优惠政策 三、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预征入伍和创业的政策及优惠 政策 四、关于劳动合同的规定(重点说明几点) 五、关于社会保险的规定(需要切实了解) A 关于报到证的政策和规定 1.什么是报到证

就业形势与政策教案讲课稿

新乡医学院教案首页

就业形势与政策 一、就业形势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据教育部发布的资料,2002年全国有145万高校毕业生,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的第一届毕业生,人数达到212万人。今年2009年,611万大学生!是2002年高校扩招前的两倍多!尽管,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加快,带动了对高人力资本存量的高校毕业生的强劲需求。但由于毕业生供给增速超过经济增速,市场消化超量供给的高校毕业生人才需要时日。 来看一看河南省的情况,扩招前的2002年,全省高校毕业生8.3万人,扩招后第一年的2003年,全省高校毕业生12.1万人。2009年,河南将有51万大中专毕业生面临就业,城镇新成长劳动力70万,10万转业军人等待安置工作,另有35万人登记失业,这其中还不包括950万返乡农民工。这其中有36.8万名高校毕业生。 最后来看一看咱们学校,由于咱们学校是五年制医学为主的学校,2003年我校是扩招前的最后一年,毕业生仅427人,2004年扩招后毕业生1154人,而2008年的毕业生为1762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区域化发展,劳动力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也呈现出区域化特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对高校毕业生的质量、层次、能力要求也越高;区域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对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需求越大。2000—2004年,我国东、中、西部区域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分别累计为366.81万人、234.81万人和159.32万人,同期东、中、西部区域

就业人口规模增加值分别为1814万人、500万人和816万人。所以相比较而言,东部区域劳动力市场容纳高校毕业生的能力最强,西部区域次之,包括我们河南省在内的中部区域较弱。 最后,需要特别点出的是,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许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甚至倒闭破产,全国性失业问题非常突出。去年,全国GDP增速下滑了4个百分点,河南GDP增速也回落了2.5个百分点。2009年即将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严峻挑战。 (二)我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面对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我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一贯坚持做好就业常态化教育、全程化服务、特色化市场,“一切为了学生就业,为了一切学生就业,为了学生就业一切”,作出了许多创新性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①“一把手工程”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校党委、行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党委书记周铁项、校长邢莹十分重视,经常性指导工作。 ②为深入了解和掌握全省卫生行业的用人需求形势,结合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特点,自2004年以来,利用4年多时间对河南省县级以上211家医疗卫生单位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建立了收录用人单位2000余家的就业信息库。把调研的结果形成《河南省医疗卫生单位人才需求调查报告》,对省内医疗卫生人才的就业市场、就业形势及专业需求进行了初步预测,并以此为根本把握市场形势,紧抓人才需求市场的开发,为学校的招生、教学改革、学科建设等提供政策咨询。正是这种就业常态化教育,使学校的日常工作和就业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为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就业形势与政策

第一讲就业形势与政策 【教学内容】高校就业形势和政策 【教学目的】 1、分析当前国家和省毕业生就业状况、就业形式 2、明确当前就业政策相关内容 3、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就业形势的把握以及对就业政策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出示某招聘会的照片)描述关于当今就业、找工作的一些情况。 总结:就业,是值得我们每位大学生高度关注的。找什么工作?怎样找工作?这些问题是我们必须要深思的,那么对于就业,我们到底应该了解一些什么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于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及大学生就业的一些相关政策。 新课教学: 从高等教育、精英教育转向现在的大众教育,分配制度取消了,大学生立即失去了“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优越地位,找工作就成为了每一个大学生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一、就业现状 1、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形势 从全国情况来看 据统计,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611万人,就业率为87%,而2010年全 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比去年增加20万,达630余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 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据统计, 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7%。未来高校毕业生就业仍然是社会各方密切关注 的焦点之一,政府将始终把其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 (出示课件高校毕业生人数及就业率统计表)分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 势。从上面的图表中,我们看到从2001年——2005年,整体的就业率都是成上 升趋势,而2005年至2007年,就业率开始下滑,高校毕业生也逐渐面临就业越 来越难的问题。2010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好转,整体的就业形势好于去年。 但这种好转并不意味着就业的形势也会跟着走正比例曲线,而快速呈现利好势 头。“就业率是一项滞后的指标。”经济回暖,企业恢复规模,这本来就需要一 个过程。而在企业恢复规模之后,它首先需要的肯定是生产所需的技术人员,然

高校就业工作规章制度

高校就业工作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做好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更好地为祖国振兴和社会进展服务,维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依照国家教育部和省、市的有关法规和政策,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学生是国家按打算培养的专门人才,毕业生取得毕业资格的,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按有关规定就业。 毕业生有执行国家就业方针、政策和依照需要为国家服务的义务。 第三条我国毕业生就业方针政策是“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举,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鼓舞毕业生面向基层,充实生产、科研、教学第一线的方针。贯彻学以致用,人尽其才的原则。 第四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校的领导下,设立校、院两级工作机构。学校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及其所属的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各院设立毕业生就业工作小组。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五条学校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全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制定学校就业工作的进展规划,协调、指导、检查、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和各院的就业工作;讨论决定就业工作中的重大咨询题。 第六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隶属招生就业处)是学校一级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职能部门,在招生就业处的业务指导下,负责全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治理与服务工作,其要紧职责为: 1、依照国家、吉林省和XX市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定,制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及细则,部署本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2、负责学校毕业生的资格审查和统计工作,及时向主管部门报送毕业生资源情况; 3、积极向用人单位宣传介绍学校情况,负责收集和治理全国范围内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建立和维护学校就业网站,并通过网络等及时公布就业信息,把就业网站作为就业政策宣传和就业信息传播的主阵地; 4、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咨询与服务,建立用人单位信息资料库等服务; 5、负责联系用人单位,审查在学校内进行聘请活动的用人单位资格,组织开展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 6、规范毕业生推举工作,治理毕业生就业协议,督促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履行就业协议,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制度

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出现了所谓“毕业即失业”的说法。因此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两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有外部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本文从大学生就业难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而探讨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有关数据显示,2014年高校毕业生规模为727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今年也被称作“最难就业年”。并且,200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07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1.经济原因:经济现状低迷。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企业纷纷减少招聘人数,这使得我国本来就偏紧的劳动力市场更加拥挤,在今后几年都会给各领域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就业压力。 2.学校原因 (1)高校盲目扩招。我国高校招生规模连年大幅度扩大,带来了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 (2).就业指导不到位。各院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投入不到位,指导机构不健全,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及就业招聘服务场。把就业指导的对象仅仅局限为毕业生,到毕业时才开设就业设指导课,偶尔开设讲座或就业咨询。 3.社会原因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4.自身原因 很多大学毕业生,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有些毕业生不求上进,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准备不充足,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差距。 三.解决就业难的对策 1.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化体制改革,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政策支持 (1)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就业;政府要积极为毕业生到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工作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资源共享。 2.用人单位要按需择人,合理置换冗员 (1)用人单位要转变选人观念,按需择人;要加强人才储备,合理置换冗员。企业应积极吸纳大学毕业生,加强人才储备,调整人才结构,同时置换不能适应自身发展的冗员,从而增强企业的活力。 3.高校要适应市场办学,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大学生就业机制的构建

大学生就业机制的构建 全球性金融危机,对美国、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我国国内经济也有巨大影响,其产生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企业生产放缓,纷纷裁员降薪,减少招聘人数,以节约成本,抵制金融危机的冲击。专家分析:对于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中国人才市场来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就业成为继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两大问题之后的又一个新的关注焦点,特别是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已遭遇多方面的挑战和挤压。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建立机制来调动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学生本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紧密配合,全面推进。 政策机制 政府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上起着“风向标”的作用。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国家要从体制上、政策上采取一系列带有突破性的改革措施。一是国家要通过制定政策来适当调控高校招生人数。每年要通过对劳动力的分析和预测,严格审批高校的招生计划,严格规范高校根据经济发展对专业的需求设置专业,对那些就业率非常低的专业要求高校停止招生。与此同时,要继续实施高等教育改革,逐步提升大学生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就业能力,消除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上的结构性失业问题。二是要为大学生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政府要消除对高校毕业生供给与需求的政策抑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学生就业市场,

打破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行政分割。三是国家要充分实现合理的社会流动。对于工作职位的开放范围应坚持普遍性原则,取消对大学毕业生的户口指标限制,取消各种各样显性或隐性的行政限制,促进大学毕业生无障碍就业和自由流动,提高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要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引导和吸引大学生到西部、农村等最需要的地方工作。四是要为青年就业创业立法。任何政策的实施都必须依赖于法律的制定和完善,西方国家大力推行青年就业保障计划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制定和完善青年就业法案。从立法的角度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这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五是要提供更多的岗位选择给大学生。政府机关、军队、武警以及其他社会服务事业单位增加对毕业生的雇用量,国家也应考虑为企业吸引大学生制定倾向性政策。 创业机制 创业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发展创业教育是适应当前就业竞争形势的需要。要加强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一是要加强创业教育。高等院校不能仅仅局限于培养能够找到职业岗位的大学生,更应培养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有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因此,从学生一进校的那一天起,就应该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使每个大学生有明确的人生职业设计,要有自主创业的基本规划与实践,使其能够适应各种社会环境。二是开设大学生创业方面的教学课程,使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具备走向社会创业岗位的意识和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三是加强对大学创业理念、创业技巧的培训和指导。

大学生就业创业协会规章制度

大学生就业创业协会规章制度 大学生就业创业协会规章制度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大学生就业创业协会是由学院招生就业指导中心直接领导下的先进组织。 第二条: 本协会归属招生就业指导中心。 第三条 : 本协会宗旨是就业创业,我敢我赢。 第四条: 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第三章: 人员 第五条: 职务产生办法 干事: 凡新生经申请,经各部部长面试选拔后由会长同意后生效,每学期按平时表现评选优秀干事,名额按社团人数的 10%而定。 部长: 经一年的培养、锻炼后,换届时从干事中公平竞选产生部长,经会长同意后生效。 第六条: 会长部长职责 1、讨论审查各部长所提问题,决议重大事项及有关代表提 案。 2、修改协会章程 3、积极主动配合学校有关部门做好工作,完成上级布置的 各项任务。 4、热心为广大学生服务,维护协会成员利益,反映协会心声,协调本协会及学院 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 5、会长对协会的日常工作及大型活动负有组织、协调指导 责任。

6、各部长会长指定当前工作计划,完成当月工作总结并报 人事部存档。 第七条: 成员的义务 1、协会的每位成员必须诚实、务实,有为同学们服务的热情,把大家和全局的利 益放在首位,积极配合院里的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2、协会的每位成员必须相互团结、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发展, 使本协会成为一支精干的学生团体,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效能。 3、协会的每位成员要注意个人的言谈举止,讲究个人仪表,树立良好的形象。 4、协会的每位成员要有超前意识、创新精神,大家应经常在一起相互学习,交流 经验,统一思想,提高办事能力,增强自身综合素质。 第四章: 规章制度 第八条: 协会成员必须遵守校规校纪和协会章程。 第九条: 协会成员应该有较强的责任心,时刻考虑为伴协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十条: 协会成员要热爱自己所学专业,有上进心,还要注重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 第十一条 : 协会成员应该有良好的道德,待人真诚,尊老爱幼,帮助同学,充满爱心,努力工作,专心学习,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积极参加社会 公益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