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意义推断练习(附答案)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言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天下合纵,赵使魏加见楚春申君曰:“君有将.乎?”曰:“有矣,仆欲将.临武君。”魏加曰:“臣少之时好射,臣愿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加曰:“异日者,更羸( gēngléi )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

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今临武君为秦孽.,不可为拒.

秦之将也。” (《战国策·楚策》)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臣愿以射譬.

之,可乎 譬:打比方 B .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 京:都城 C .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 息:消除、痊愈 D .不可为拒.秦之将也 拒:抗拒、对抗 2.下列句子加点词意义相同的是( )

A.⎩⎨⎧

①君有将.

乎②仆欲将.

临武君 B.⎩⎨⎧

①臣为王引.

弓虚发而下鸟②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C.⎩⎨⎧

①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

鸟②更羸以虚发而下.之

D.⎩⎨⎧

①更羸曰:“此孽.也。”②今临武君为秦孽.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唾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以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世说新语·识鉴》)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郗超与谢玄不善.

善:善良 B .又虎视淮阴.矣 阴:北面 C .容.

必能立勋 容:或许,表推测 D .元功既举.

举:提拔 2. 以重.其不以.

爱憎匿善:解释加点的字。 3. 积累写作素材。可见他什么精神?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hú)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他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

鹄在也。 (《史记·滑稽列传》)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徒揭.

空笼,造诈成辞 揭:揭开 B .去.我飞亡 去:前往 C .痛吾两主使.不通 使:让 D .叩头受罪.

大王 罪:惩罚 5.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①齐王使.

淳于髡献鹄于楚②齐王使.

臣来献鹄 B.⎩⎨⎧

①是不信.

而欺吾王也②齐王有信.士若此哉

C.⎩⎨⎧

①去我飞亡.

②欲赴他国奔亡.

D.⎩⎨⎧

①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

6.对下面加点词的活用解释不当的一项( )

A .道.

飞其鹄 (名词活用作动词) B .造诈.成辞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C .出.而饮.

之 (使动用法) D .财倍.鹄在也 (名词活用作动词)

四、阅读下文,完成7~8题。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7.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发尽白,蚤死___通________

(2)今也则亡______通________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孔子哭之恸.____________________(2)门人益.亲___________

(3)弟子孰.为好学__________________(4)不贰过.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11~12题。

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选自《礼记·檀弓下》)【注】蒙袂(mèi):用衣袖蒙着脸。辑屦(jù):身体迈不开步子的样子。贸贸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④嗟:带有轻蔑意味的呼唤声。⑤从:跟随。

⑥微:不应当。与:表示感叹的语气词。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右执.饮______(2)予唯.不食嗟来之食____(3)从而谢.焉____(4)曾子闻.之________

12.解释下列各句中“食”字的意义和用法。

(1)黔敖为食.于路________

(2)以待饿者而食.之________

(3)予唯不食.嗟来之食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3~14题。

状.不必童而智童,智不必童.而状童。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众人近童状而疏童

智。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而人未必无兽心。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傅翼戴

角,分牙布爪,仰飞伏走,谓之禽兽;而禽兽未必无人心。虽有人心,以状而见疏矣。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夏桀、殷纣、鲁桓、楚穆,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兽之心。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

..,未可几.(通“冀”)也。

1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状不必童而智童状:外形

B.智不必童而状童童:儿童

C.戴发含齿戴:顶着,(头上)长着

D.未可几也几:希望

14.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遗:丢开,丢下

B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近:亲近

C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疏:疏远

D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亲:亲近

E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

..至智:达到才智

七、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5~18题。

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指庐山东林寺和西林寺)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余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

(白居易《与微之书》) 15.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爱不能舍.,因置草堂____(2)流水周于舍.下______

(3)青萝为.墙援________(4)白石为.桥道________

16.下列与例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爱不能舍,因置.草堂

A.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B.郑人有且置.履者

C.今以钟磬置.水中

D.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胜:优美的风景

B.流水周.于舍下周:周围

C.红榴白莲,罗生池砌.砌:石阶

D.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好:爱好

18.对例句中加点词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例句:乔松

..十余株,修竹千余竿

A.从句式上看,“乔松”对“修竹”,结构相同,“乔”与“修”的词义应该相近。

B.由《采草药》中“并汾乔木,望秋先陨”推知,两个“乔”词义相同。

C.从“雪松”“红松”等松树名称的构成推知,“乔松”也应该是松树的一种。

D.由现代植物学中与“灌木”相对应的名词“乔木”推断,“乔”此处是“高大”

的意思。

文言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练习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

【答案】 B

【解析】此题主要运用“语境推断法”。

A.“譬”有打比方、知晓和晓谕三个义项,根据下文,应为“打比方”。

B.“京”意为“高、大”。“京台”即“高台”。“都城”一义不合文意。

C.“息”有“止息、停止”的义项,文中用于“故疮”之后,就产生了“消除、痊愈”的语境义。

D.“拒”有“抵御、抗拒”和“拒绝”两个义项,文中为“拒秦”,作“抗拒”解。

2.

【答案】 C

【解析】此题主要运用“语法分析推断法”。A.①名词,将领,作“有”的宾语;②用在名词前作使动词,译为“使……为将领”。

B.①用在“弓”前,意为“拉”;②在文中由“退却”的义项派生出“离开、躲避”之义。

C.两个“下”均为使动用法,使……掉下。

D.两个“孽”的意义虽都源于“灾祸、危害”,但语境意义并不相同:①用于判断句,作名词,意为“受伤的鸟”;②用于被动句,作动词,意为“打败”。

译文:天下各国的诸侯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赵国派魏加去见楚国的春申君说:“您有带兵的将领了吗?”春申君说:“有了,我想让临武君做为大将。”魏加说:“我年少的时候喜欢射箭,我就用射箭来打个比方,可以吗?”春申君说:“可以。”魏加说:“有一天,魏国大臣更羸和魏王站在高台的下面,抬头看见飞鸟。更羸对魏王说:‘我为您拉弓虚发一弦,就能把鸟射死在您的面前。’魏王说:‘你的射技有这么高超吗?’更羸说:‘我能做到。’ 过了一会儿,有一只大雁从东方飞来,更羸虚拉了一弦就把这大雁射落在地上。魏王说:‘但是你的射箭的技艺怎么达到了如此高超的地步呢?’更羸说:‘因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魏王说:‘你是怎么知道的?’更羸说:‘这只大雁飞得很慢,叫声很悲伤。飞得很慢,是因为它旧伤疼痛;叫声悲伤,是因它离开雁群已经很长时间了;身上的旧伤还没有愈合,而且心里的惊惧还没有退去,一听见弓弦响声就吓得拼命向高处飞,从而导致它的旧伤口破裂而掉落下来。’现在的临武君,也曾经被秦军打败,所以不能派他做抵抗秦国大军的将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答案】 1. C

A项可以运用“成语印证法”,联系成语“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来理解,其中“善”是“友好”之意。

B项“阴”涉及古代文化知识,古代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淮是淮河,故“阴”指“南面”。

D项可以联系语境,运用“语境推断法”进行推断,“举”用在“元功”(大功)之后,应为“告成”。

2. 重:敬重以:因为译文:

东晋大臣郗超和谢玄不和。此时,前秦的苻坚准备发动进攻夺取东晋政权。占据梁岐之后,又对淮阴虎视眈眈。当时朝廷商议对策,打算让谢玄北上讨伐苻坚,世人对此颇有争议。只有郗超说:“谢玄这个人率师北伐一定能成功。我过去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武府中,发现他用人都能各尽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尽到自己的责任。由此推断,他一定能建立功勋。”谢玄立大功后,当时的人们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敬重他不因个人喜恶而隐藏别人的长处。

评价:

郗超虽然和谢玄不和,但在困难当头之际,面对朝廷的用人计划,他没有随声附和“异同之论”,更没有推波助澜,而是从国家利益出发,对谢玄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以促成其率师北伐之事。这充分地表现出郗超的爱国情怀及宽容大度、客观公正性格特征。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4.

【答案】 D

【解析】此题考查根据语境判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可根据词典中的多个义项,用“代入检验法”选义。A.揭:举;B.去:离开;C.使:使者。

5.

【答案】 D

【解析】此题考查多义实词的辨析能力,亦可采用“代入检验法”选义。

A.“使”均为“派、派遣”;

B.“信”均为“诚实”;

C.“亡”均为“跑掉”;

D.“故”分别为:“缘故、原因”(名词,在“之”字后面,之:的,定语标志,修饰名词)和“所以”。

6.

【答案】 A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活用的判断能力。答此题可采用“语法分析推断法”。

A.“道”,“道”直接限制动词“飞”。应为名词作状语,意为“在路上”。

B.“诈”本义为“虚伪”,形容词,作“造”的宾语后活用作名词“虚伪的经历”。

C.“出”和“饮”用在代词“之”(代“鹄”)前面,表“使它出来”“使它喝水”之意,故为使动用法。

D.“倍”本为名词“倍数”,这里表“增加一倍”之意,故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参考译文】

从前,齐王派淳于髡到楚国去献鸿鹄。出了城门,在道路上那只鸿鹄飞走了。(淳于髡)只举着个空笼子,编造虚伪的经历成了一套谎话,前去见楚王说:“齐王派我来献鸿鹄,(乘船)从水中经过,(我)不忍心让鸿鹄干渴,放出来让它喝水,它离开我飞掉了。我想剖开肚子或勒紧脖子自杀,又恐怕别人议论我们大王因为鸟兽的缘故让谋士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自己伤害自己或自杀。鸿鹄,是长毛的禽类,有很多相似的,我想买一只代替它,这是不诚实而欺骗大王的行为。(我)想逃跑到别的国家去,又哀痛着我的两位国君的使者不能联系,所以来承认错误,向大王叩头接受大王处罚。”楚王说:“好,齐王(竟)有这样诚实的士人啊!”(于是)优厚地赏赐了他,(赏赐他的)财物比有鸿鹄在的情况下增加了一倍。

四、阅读下文,完成7~8题。

7、【答案】(1)蚤早(2)亡无

8、【答案】(1)悲痛到了极点(2)更加(3)谁(4)犯错误

【参考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去世了。孔子哭得哀痛之至,说:“自从我有了颜回这个学生,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国国君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爱学习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爱学习,(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五、阅读下文,完成11~12题。

11、【答案】(1)拿着(2)只因为(3)道歉(4)听说

12、【答案】(1)读shí,食物,名词(2)读sì,把食物给人吃,动词(3)读shí,吃,动词

【参考译文】

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莽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因为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啊!”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终于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该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

六、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3~14题。

13【解析】B.“状与我童者……状与我异者……”,根据上下文,“童”应该通“同”,相同。

14【解析】E.至智:最大的才智,最高的才能,或高才大智。

【参考译文】

外形不一定相同而才智却相同,才智不一定相同而外形却相同。品格高超的圣人选取才智相同的,而丢开外形相同的;常人却亲近外形相同的,而疏远才智相同的。外形和我相同的,就亲近并且喜爱他;外形和我不一样的,就疏远并且畏惧他。长着七尺高的身躯,有手脚之分,头上生有毛发,嘴里长着牙齿,能凭借车马奔驰的,这叫做人;可是,人未必没有兽心。尽管他们有兽心,却由于外形相同而受人亲近。长着翅膀,顶着头角,长着牙齿和爪子,能在天上飞翔或在地面奔跑的,这叫做禽兽;可是,禽兽未必没有人心。尽管它们有人心,却由于外形不同而被人疏远。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这些古代帝王,有的蛇身人面,有的牛头虎鼻,都不像人的形状,却有大圣人的美德。夏桀、殷纣王、鲁桓公、楚穆王,这些古代君主,外貌五官都和人一样,却有禽兽之心。一般人总是拘泥于同一外形来求得高才大智,这是不能够指望的。

七、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5~18题。

15【答案】(1)舍弃(2)屋舍(3)作为(4)作为

16【答案】DD项与例句都是“建造”的意思。

A项,放弃;

B项,添置、购置;

C项,安放。

17【解析】B.周:环绕。

18【解析】C.乔松:高大的松树。

【参考译文】

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庐山,到东林寺、西林寺之间的香炉峰下,看见飞云、流水、清泉、怪石,优美的风景堪称天下第一,喜爱得不忍离去,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青色的藤萝点缀着篱笆墙,洁白的石块铺着桥面;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红色的石榴,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边和水池中。大致如此,不能详尽记述。每次我独自一人前去,常常住满十天。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不仅会忘记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

文言实词推断专题训练

文言实词推断训练答案 1、依据词义对立关系猜 凡人禀命有二品,一曰所当触值之命,二曰强弱寿夭之命。所当触值,谓兵烧压溺也。强寿弱夭,谓禀气渥薄也。兵烧压溺遭以所禀为命,未必有审期也。若夫强弱夭寿以百为数,不至百者,气自不足也。夫禀气渥则其体强,体强则其命长;气薄则其体弱,体弱则命短。 ——王充《论衡·气寿篇》这段文字中,比较生疏的是“渥”,它是什么意思呢?试看原文,“强”与“弱”、“寿”与“夭”在词义上分别构成对立关系,而“渥”与“薄”在词义上也构成对立关系。一个人体“强”命长则“寿”,是因为所禀之气“渥”;一个人体“弱”命短则“夭”,是因为所禀之气“薄”。因而,就可以根据“渥”与“薄”在词义上的对立关系来断定“渥者,厚也。” 2、依照相应语法地位猜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定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等充当。据此,我们可以根据一个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来推知它的词义。《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的“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前一“急”字作“有”的宾语,肯定是名词,可断定其含义为“急事”,后一“急”字带了宾语“困”字,肯定是动词,可断定其含义为“以……为急”、“救急”。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唐顺之《信陵君救赵论》这段文字中,两个“罪”字的语法地位不同。前一个用在结构助词“之”字之后,作“为”的宾语;后一个带了宾语,前有状语修饰,肯定是动词。这样一分析,就可以断定第一个当名词“罪过”讲;后一个当动词“怪罪”讲。“纾”字,前有连词“而”,后有宾语“患”,肯定是动词。再结合语境,就不难断定其含义应为“解除”。 3、依照一定语言环境猜 积字成句,积句成篇,一篇文章是由在意义上互相联系而又互相制约的词语、句子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依据词语、句子间的相互同义、反义,承接、补充、相对、因果等关系,对词义进行推断。 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弓矢。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尝闻吾不善,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弦章对曰:“此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子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然而有一焉,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夫尺蠖食黄则其身黄,食苍则其身苍,君其犹有食谄人言乎?”公曰:“善!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 ——《晏子春秋·卷七》此段文字中的“质”、“服”都是多义词,在这段文字中究竟作何解释呢?从上下文来看,景公“射出质”,而“堂上唱善”却“若出一口”,这才引发景公“作色太息”。显然,景公的箭射得并不好。据此可以推断,“质”应为“箭靶子”。“服”字,孤立地看,作“服从”讲亦无不可;但其后句“君嗜之,则臣食之”,是从对食物偏好的角度讲上行下效的道理的,所以“服”就只能是从“衣饰”角度来讲上行下效的道理。因此,它只能解释为“(喜欢)穿”。 二、猜句子含义 (一)依照语法知识猜 书面上的文字是静态的,但在这静态的文字中隐含着作者动态的思维。句子与句子之间,层次与层次之间,总是受到内在的语义关系的制约。而语法知识中的复句、句群知识,恰恰

文言文之中考实词词义迁移与推断练习

文言文之中考实词词义迁移与推断练习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 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 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 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 且艰若此。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录毕,走.送之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③媵人持汤.沃灌 ④左佩刀,右备容臭. (2) 翻译下面句子。 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 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4) 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感受最深的一点,联系实际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文言实词推断练习题(一)(二)(含答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练习一 一、根据下列加点字的字形 ..推断加点字的含义。 1.宰臣上炙.而发绕之。 2.抚军亦厚赉.成名。 3.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 4.刑天舞干戚. 5.有牧.人御众之才 6.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7.径造.庐访成 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9.家人瞷.见者,悉骇愕 10.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二、根据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推断加点字的含义。 1.进住.夏口 2.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3.昌宗从旁趣.说,使速言 4.众皆伏.泰之义 5.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匈. 三、根据句子结构 ....,推断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1.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 ..者亦当矜怜。

2.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3.文.过饰非 4.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5.变姓名,诡.踪迹 6.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7.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8.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9.前倨.后恭 10.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四、根据语法 ..推断下列加点字的含义及词性。 1.人皆得以隶.使之。 含义词性 2.资.生之业,靡不毕书。 含义词性 3.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含义词性 4.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书褒城驿屋壁。 含义词性 5.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 含义词性 6.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含义词性 7.其罪当与童贯等. 含义词性 8.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含义词性 【答案】: 一、字形 1.形旁为“火”,指火烤的东西,引申为烤肉。 2.形旁为“贝”,赐予,给予。 3.“馈”的意义可由它的“饣”旁推断出它是供军队吃的东西,即“军饷”,这里活用作动词,发放军饷。 4.形旁为“戈”,一种兵器(斧子) 5.该句中的“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为“牛”,泛指牲畜,右为“人手中拿着一条鞭子”,把两者的意思联系起来,就是“放牧牲畜”;引申一下,对象如果是人,自然就是“统治,治理”之意了。 6.形旁为“石”,石阶 7.形旁为“走”,到 8.“信”是一个会意字,一个“人”一个“言”意为人言真实。此句中的“信”就解为“真实”。 9.左“目”右“間”,从门缝中看,“窥视”

考纲要求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词意挖空练习参考答案

考纲要求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词意挖空练习参考答案1.爱,ài (1)名词,恩惠(2)动词①给人恩惠②喜爱③怜惜,同情④吝惜,舍不得⑤通“薆”,隐蔽,躲藏(3)形容词,吝啬 2.安,ān (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②安稳③安定,舒适(2)动词①安身②安置③抚慰,安抚④使……安定⑤安心(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3.被,读音一:bèi(1)名词,被子(2)动词①覆盖②遭受(3)介词,表示被动;读音二:pī,通“披”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②披散 4.倍,bèi(1)动词①背向,背着②违背,背叛③加倍(2)数词,一倍(3)量词,照原数加一次(4)副词,更加,倍加 5.本,běn(1)名词①草木的根②根本,基础③本业,常代指农业④书本,稿本,版本⑤本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2)量词(3)动词,推究本源,考查(4)副词,本来 6.鄙,bǐ(1)名词,边界,边远的地方(2)动词①以……为边界(边邑)②轻视,瞧不起(3)形容词,鄙陋,见识浅,庸俗 7.兵,bīng(1)名词①兵器②士兵③军队④战争⑤战略战术,用兵策略 8.病,bìng(1)名词①重病②弊病,缺点(2)动词①生病③担心,忧虑④责备,羞辱(3)形容词①困苦②疲劳 9.察,chá(1)动词①观察,仔细看②看清楚③详审,考察④了解,弄清楚⑤考察后加以推荐(2)形容词,精明 10.朝,读音一:cháo(1)动词,朝见,朝拜(2)名词①朝廷②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读音二:zhāo名词,早晨 11.曾,读音一:céng副词,表时间的过去,曾经,已经,才读音二:曾zēng(1)名词,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2)动词,通“增”,增加(3)副词,表意外,竟然,居然,简直 12.乘,读音一:chéng(1)动词①驾,坐②升,登③冒着④连接,一个接一个(2)介词,趁着,凭借读音二:shèng(1)名词,一车四马的总称(2)量词,辆(3)数词,四 13.诚,chéng(1)名词,诚心诚意(2)副词,表肯定,确实,的确(3)连词,表假设推论,果真,如果 14.除,chú(1)名词,台阶(2)动词①去掉,除去。②修治,清理③拜官授职15.辞,cí(1)名词①诉讼的供词②言辞,文辞③托辞,借口④命令⑤一种文体(2)动词①告别,辞别②推辞,不接受③计较 16.从,读音一:cóng(1)动词①跟随②依顺,听从③参与,参加④追赶⑤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实词词义推断对点练习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对点练习 1.利用语境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何远)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 (2)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 (3)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 (4)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 ..者千余家。(苏)琼普集郡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 (5)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虿诛.封。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 2.利用音形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3)生而眇.者不识日 (4)平民虽平价不能籴. 3.利用邻字助解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虽蒙宽宥.,犹执谦退(《后汉书·王梁传》) (2)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 (3)过蒙拔擢.,宠命优渥(《陈情表》) (4)议治.乱之本根,求祖宗之故事(《润州谢上表》) (5)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庄子·秋水》) (6)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 (7)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三国志·常林传》) (8)益跅(tuò)弛,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周维城传》) (9)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颜氏家训》) 4.细辨句子结构,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 ..可以亡身 (3)追亡逐北. (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5)而圣君治国 ..累世而不见者 (6)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5.利用语法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指传主花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2)诸山越(指偏远地方)不宾.,有寇难之县,辄用盖(指传主黄盖)为守长

120个文言实词推导训练答案一

文言实词训练小练习 文言实词训练(一) 1.爱 1.喜爱 2.同“薆”,隐蔽,躲藏 3.吝惜,爱惜 4.爱护,关心 5.爱护,关 心 (人们)喜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们自己呢,却以跟从老 师学习为可耻。 6. 吝啬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是不忍心。 7.喜欢秦朝统治者喜欢纷华奢侈,别人也(都)顾念自己的家,为什么搜刮 别人到了一丝一毫,(而)挥霍起来却像泥沙(一样不知珍惜)? 2.安 1.安定 2.使……安 3.使……安 4.安心 5.怎么 怎么能让豪杰们屈身下拜,在墓道上扼腕惋惜,抒发他们作为有志之士的悲叹呢? 6.哪里公子能为别人的危难而急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呢? 3.被 1.通“披”,散开 2.被子 3.覆盖 4.加于……之上 先生,是路上的人,能救人急难。(您的)恩惠加到我身上来,(我)怎么敢辜负先 生的恩德? 5.表被动诚信却被怀疑,忠诚反而被诽谤,他能没有怨恨吗? 6.表被动这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时候,激于义愤而死于这件事的。 4.倍 1.倍加,更加 2.一倍 3.增加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界,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 4.通“背”,背弃,违背希望您(指项伯)详细转告(项王)我实在不敢背弃他的 恩德啊。 5.本 1.根 2.本源 3.本来 4.根本、基础的东西何不回到那个根本上来(解决)呢? 5.推源,推究还是说推究他的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文言实词训练(二) 6.鄙

1.浅陋,鄙陋,自谦之词 2. 看不起 3. 边疆,边界地方 4浅陋我这个见识短浅的人,不知道将军竟然宽大到这个地步啊! 7.兵 1.用兵器杀人 2.战争 3.军队 4.兵器,武器 (他们)砍下树木当作武器,举起竹竿当作战旗,天下老百姓像风吹浮云一样汇集 在他们身边,像山中的回声那样群起响应,背着粮食像影子跟着形体一样紧紧跟在他 们后边。 5. 兵器,武器这种说法跟拿刀把人杀死,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刀杀的”有什 么不同呢? 6.军队军队被打败,土地被侵占,丧失楚国六个郡,自己客死在秦国,被天下 人嘲笑。 8.病 1.疾病 2.担心,忧虑 3.疾病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生病吧,不然怎么能够奏 乐呢? 4.困苦,困乏假如过去我不当这个差,那早就困苦不堪了。 5. 生病自今以后,我如果再有病痛,教我从哪里去呼唤你呢? 9.察 1.看清楚 2.精明 3.考察推举 4.仔细观察 (我)慢慢地观察,原来山脚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 5.明察,弄清楚大大小小的案子,即使(注意是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着实 情处理。 10.朝 1.早上 2.朝廷 3.朝代 4.朝政 5.上朝 蔺相如每逢上朝的时候,常常声称有病,不愿意与廉颇争位次的先后。 6.朝拜(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然而秦国凭借着它的区区之地,发 展到兵车万辆的国势)招致八州来归,而使同等的六国来朝拜,已经有了一百多年了。 文言实词训练(三) 11.曾 1.竟然 2.曾经 3.通“增”,增加 4. “连……都……”或“竟“竟然” (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你太不聪明了。凭你的余年剩下的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翻译及答案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1、翻译及答案 练习一 1.爱,ài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 ——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 ——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3.被,读音一:bèI (1)名词,被子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 ——外面很有一些人讥笑您,(说您)就像公孙弘盖布被子一样(做假骗人)。 (2)动词 ①覆盖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大雪飘过岭南,覆盖了南越一带好几个州。 ②遭受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世上有灾年和丰年,是自然界的规律,禹、汤这样的贤君也曾遭受过。 (3)介词,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 读音二:pī,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②披散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史记•屈原列传》)——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走一边吟咏诗句。 4.倍,bèI (1)动词 ①背向,背着 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史记•淮阴侯列传》)——按照兵法,(布阵时)应当右面靠着山陵,前方和左面靠着水泽。

文言文实词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文言文实词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文言文实词练习题: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善留侯张良善:友善、交好 B.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语:说 C.秦时与臣游游:交游、交往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道歉、谢罪 解析:B B项中“语”有“谈话”“话语”“语言”“告诉”等义项,在此语言环境中,只能理解为“告诉”。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张良出,要项伯 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解析:D A项“要”通“邀”,邀请。在《桃花源记》一文中“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的“要”也是这个意思。B项“距”通“拒”,动词,把守;“内”通“纳”,动词,接纳。C项“蚤”通“早”。D项“亡”是取用“逃跑”的本意,不是通假字。“亡”也可作通假,比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中“亡”通“无”。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兴造大业,可以利百姓者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③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④朝歌夜弦,为秦宫人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⑥李牧连却之⑦无以,则王乎⑧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A.①②⑥/④⑦/③⑧/⑤ B.①⑥/②⑦/③④⑤/⑧ C.①⑥/②④⑦/③⑧/⑤ D.①②⑥/④⑦/③/⑤⑧ 解析:C ①⑥使动用法,②④⑦名词作动词,③⑧名词作状语,⑤意动用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4~5题。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 高帝逐得,骑昌项,上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昌。及高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莫能得。上以留侯策即止。而昌庭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 节选自《汉书·周昌传》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敢直言直:公正,正直 B.昌尝燕时入奏事燕:通“宴”,安闲,指帝王闲暇 C.然尤惮昌惮:宽容 D.昌为人吃吃:很能吃饭 解析:B A项当面,C项敬畏,D项口吃。 5.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萧、曹等皆卑下之卑下:蔑视,轻视 B.昌还走还走:掉头就跑 C.而昌庭争之强庭争:在朝堂上争论 D.臣“期期”不奉诏期期:形容说话结巴 解析:A 卑下:比不上。 参考译文:周昌为人坚忍刚强,敢于直言不讳。像萧何、曹参这些人都比不上他。周昌 曾经有一次在高帝休息时进宫奏事,高帝正和戚姬拥抱,周昌见此情景,掉头便跑,高帝连忙 上前追赶,追上之后,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你看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 昂起头说:“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高帝听了哈哈大笑,但是却由此特别敬 畏周昌。等到高帝想废掉太子,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时,许多大臣都坚决反对,但是都未 奏效。后来,幸好张良为吕后定下计策,使高帝暂时把此事放下。而周昌在朝廷中和皇帝都 极力争辩,高帝问他理由何在,因为周昌本来就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气愤的时候, 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了,他说:“我的口才虽然不太好,但是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 行的。陛下您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是我期……期……坚决不能接受您的诏令。”高帝很高 兴地笑了。 2021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文言实词练习100题(有答案解析)

文言实词练习100题(有答案解析) 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解析:选项B中的“爱”也是指喜爱、爱慕之意。 2.“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C.衣食所安,XXX也既来之,则安之 解析:选项C中的“安”也是指安定、稳定之意。 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解析:选项B中的“被”也是指遭受、承受之意。 4.“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解析:选项B中的“倍”与“背”通假,都表示翻转、反转之意。 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人穷则反本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解析:选项A中的“本”也是指根本、本质之意。 6.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XXX鄙其小器 解析:选项C中的“鄙”也是指轻视、不屑之意。 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XXX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解析:选项A中的“兵”也是指军队、武力之意。 8.与“XXX为政,诸侯之币重,XXX病之”的“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解析:选项B中的“病”也是指生病、不适之意。 9.对下列两组句子划线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解析:①中的“请服”与②中的“入朝”意义不同;③中的“毁”与④中的“送”意义相同,都是指给予、赠送之意。

10.对下列两组句子划线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解析:①中的“误”与②中的“无徒”意义相同,都是指没有跟随者;③中的“宰割”与④中的“乘人之危”意义不同。 11.对下列句子划线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解析:句子中的“存亡”指生死存亡、存亡关头之意。 1.XXX能够统领数万士兵,必定能够生擒敌方首领。同时,听取臣子的计策,也可以不攻而降服城池。选项C。 2.选项B。第一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是清扫,第二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是除去。 3.选项A。第一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是从,第二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是跟随。 4.选项A。第一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是石头,第二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是回归。

文言实词意义推断练习(附答案)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言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天下合纵,赵使魏加见楚春申君曰:“君有将.乎?”曰:“有矣,仆欲将.临武君。”魏加曰:“臣少之时好射,臣愿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加曰:“异日者,更羸( gēngléi )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 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今临武君为秦孽.,不可为拒. 秦之将也。” (《战国策·楚策》)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臣愿以射譬. 之,可乎 譬:打比方 B .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 京:都城 C .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 息:消除、痊愈 D .不可为拒.秦之将也 拒:抗拒、对抗 2.下列句子加点词意义相同的是( ) A.⎩⎨⎧ ①君有将. 乎②仆欲将. 临武君 B.⎩⎨⎧ ①臣为王引. 弓虚发而下鸟②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C.⎩⎨⎧ ①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 鸟②更羸以虚发而下.之 D.⎩⎨⎧ ①更羸曰:“此孽.也。”②今临武君为秦孽.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唾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以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世说新语·识鉴》)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郗超与谢玄不善. 善:善良 B .又虎视淮阴.矣 阴:北面 C .容. 必能立勋 容:或许,表推测 D .元功既举. 举:提拔 2. 以重.其不以. 爱憎匿善:解释加点的字。 3. 积累写作素材。可见他什么精神?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hú)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他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 鹄在也。 (《史记·滑稽列传》)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徒揭. 空笼,造诈成辞 揭:揭开 B .去.我飞亡 去:前往 C .痛吾两主使.不通 使:让 D .叩头受罪. 大王 罪:惩罚 5.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①齐王使. 淳于髡献鹄于楚②齐王使. 臣来献鹄 B.⎩⎨⎧ ①是不信. 而欺吾王也②齐王有信.士若此哉 C.⎩⎨⎧ ①去我飞亡. ②欲赴他国奔亡. D.⎩⎨⎧ ①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 6.对下面加点词的活用解释不当的一项( ) A .道. 飞其鹄 (名词活用作动词) B .造诈.成辞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C .出.而饮. 之 (使动用法) D .财倍.鹄在也 (名词活用作动词) 四、阅读下文,完成7~8题。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文言文】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系列2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八法含解析1

【关键字】文言文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八法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常见实词数量多,变化多,怎样来推断实词的含义呢?下面提供的八种方法,在推断和解释文言实词含义上是非常有效的,对考生复习、备考也会很有帮助。 1、语境分析法 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例如:【2016年高考北京卷】C.“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题目中给的词义是 给予。我们根据上句内容可以判定是错误的,上句是“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 什至而金千斤也。”译为:您给我贩来活鹿,二十头就给您黄金百斤;十倍(二百头)就给您黄金千斤。由此可以推断出“赋”当给予讲是错误的,应当是“征税”。 2、结构分析法 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例如:“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原列传》)。“劳苦倦极”与“疾痛惨怛”相对。“疾痛惨怛”并列陈述几种情况,译为“疾病、痛苦、凄惨、忧伤”,那么“劳苦倦极”的“极”就不可译为“极点”,应翻译为“疲困”。 例如:“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屈原列传》)。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若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

文言实词的推断练习答案

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及练习 (一)字形推断法 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如:“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中的“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 “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宀”与房舍有关;“阝”与地名有关;“求”与毛皮有关;“言”与说话有关;“隹(zhuī) ”与鸟雀有关;“尸”与身体关;“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有关;“页”与首有关;“自”关鼻,“目”关眼。“攴(pū) ”与敲击有关; 1.有牧.人御众之才 该句中的“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为“牛”,泛指牲畜,右为“人手中拿着一条鞭子”,把两者的意思联系起来,就是“放牧牲畜”;引申一下,对象如果是人,自然就是“统治,治理”之意了。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信”是一个会意字,一个“人”一个“言”意为人言真实。此句中的“信”就解为“真实”。 3、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形旁为舟,意思为大船 4、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形旁为石,意思为石阶 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绳子) 6、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井绳) 7、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田地) 8、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造”的义符为“之”,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他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文意不符 9、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觐,义符为“见”,联系下文推断为“拜见”之义。 10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 “馈”的意义可由它的“饣”旁推断出它是供军队吃的东西,即“军饷”,这里活用作动词,发放军饷。 (二)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1、梅以欹.为美,正则无景(倾斜) 根据“无景”与“美”意思相反,可推断“欹”与“正”意思也相反,即“倾斜”。 2、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绝食 ..者千余家。(断粮) 现代汉语中“绝食”指断绝饮食,以示抗议或自杀;而本句前文已交代“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下文又写太守苏琼“贷粟以付饥者”,那么这个“绝食”当指水灾后断了粮食。今义是主动地断绝饮食,此处则是被迫无奈断了粮,古今异义。 3、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2005年全国卷Ⅱ第8题A项)

高中文言文实词推断综合练习

高二语文实词综合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周)昌为人强力 ..之。昌尝燕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 ..,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 高帝逐得,骑昌项上,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 然尤惮 ..莫能得,上以留侯策止。而昌庭...昌。及高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 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 ..,曰:“臣口不能言,然臣(心)〔期期〕知其(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即罢。吕后侧耳于东箱听,见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节选自《汉书·周昌传》)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昌为人强力 ..强力:刚强不屈 B. 大臣固争 ..莫能得固争:固然争夺 C. 然尤惮 ..盛怒:非常气愤..昌尤惮:很惧怕 D. 昌为人吃,又盛怒 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萧、曹等皆卑下 ..之卑下:蔑视,轻视 B. 昌还走.走:逃走 C. 而昌庭.争之强庭:在朝堂上 D. 微.君,太子几废微:如果没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张仪者,魏人,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纵横之术,苏秦自以为不及也。仪游诸侯无所遇,困于楚,苏秦故召而辱之。仪怒,念诸侯独秦能苦.赵,遂入秦。苏秦阴遣其舍人赍.金币资仪,仪得见秦王。秦王说之,以.为客卿。舍人辞去.,曰:“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 故激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也。”张仪曰:“嗟乎,此吾在术中而不牾.,吾不及 ..苏君明矣。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事:侍奉 B. 秦王说之,以.为客卿以:认为 C. 舍人辞去.去:离开 D. 吾不及.苏君明矣及:比得上 4.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念诸侯独秦能苦.赵苦:使……受苦 B. 苏秦阴遣其舍人赍.金币资仪赍:送给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120个文言实词 词义例释与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120个文言实词词义例释与练习题 1、爱 【词义推导】 “爱”在古代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词义例释】 ①故以其爱不若燕后——《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亲爱,疼爱 ②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柳毅传》——心爱的 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爱护 ④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书博鸡者事》——爱戴 ⑤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怜惜,爱惜 ⑥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舍不得,吝啬 ⑦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喜爱,爱好 【成语助记】 爱不释手:爱:喜爱。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节用爱民:爱:爱护。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爱惜羽毛:爱:爱惜,珍惜。羽毛:比喻人的声望。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谨慎。爱才若渴:爱:爱慕。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像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爱财如命:爱:吝惜;舍不得。吝惜钱财如同吝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形容对钱财的贪婪、吝啬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迁移练习】 楚人爱()其子,虽爱()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菊,众人爱()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而不见。【练习答案】

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 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 不见。 2、安 【词义推导】 “安”是个会意字,小篆上面是一个“宀”字,表示屋子,下边是“女”字。合起来指女子 在家安心生活,不必外出担风险,表示安定“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 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词义例释】 ①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安定 ②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稳 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安适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奉养 ⑤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抚慰,安抚 ⑥敬亭亦无所不安也——《柳敬亭传》——安心 ⑦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怎么 ⑧沛公安在——《史记鸿门宴》——哪里,什么地方 【成语助记】 安分守己:安:安守。安守本分,规矩老实。 安土重迁:安:安心,习惯,安于。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形容留恋故乡。安居乐业:安:安于。比喻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形容管理者把社会治理得很好。 安贫乐道:安贫:安于贫困;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准则。处境虽很贫困,仍乐于坚守信仰。形容人为了自己信仰或理想的实现,宁愿处于贫 困恶劣的环境。 安闲自得:安:安闲。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安堵如故:安:安稳。指相安无事没有改变或十分安定。 相安无事:安:安稳。指彼此相处平安和睦,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 安身立命:安身:容身,在某处安下身来;立命:精神有所寄托。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练习题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练习题 编写人:班组:_______ 姓名:_______ 【学习目标】熟悉掌握并运用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 【教学过程】推断方法讲解 一、关联旧知、已知(现代汉语、词语、成语) 二、关联字音(同音字或音近字)字形推测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对于一些词语的意义可以通过字形特征进行推断。禾——五谷贝——金钱财物歹——死亡 月——肉页——脑袋辶——行走 王——美玉攵——手执棍棒。皿——器具。 罒——网彳——四通之路宀——房子 礻——为祭台灬——火酉旁——酒坛子 忄——心阝(左)——高地阝(右)——行政区划名五行——钅、木、氵、火、土兵器——刂、弓、矛、戈、斤、殳(shū)动物——马、牛、羊、犭、鸟、虫人的行为——讠、辶、忄、彳、目文言文中有许多通假字,通假字与本字的读音往往是相同或相近的,可以借助原文中的通假字并结合文意,推断它的本字,用本字的意义解释通假字。 1、失其所与,不知 2、行李之往来,共其困乏 3、以身徇国,继之以死 三、关联语境(上下文)推测 四、关联句式结构,结合上下文推测(相同位置意思相同或相反) 即利用文言文中同意连用,并列,对偶,排比,互文等前后对称的语言结构,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些对应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反、相近、相同。试推断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文.过饰非求全责备 ..化险为夷.出类拔.萃怨天尤.人 1、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2、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 ..可以亡 4、身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5、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 ....累世不见。 6、梅以欹.为美,正则无景 7、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精编(一):词义推导+词义例释+成语助记+迁移练习+高考链接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精编(一):词义推导+词义例释+成语助记+迁移练习+高考链接 1、爱 【词义推导】 “爱”在古代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词义例释】 (1)动词 ①喜爱,(宠爱、关爱、亲爱、心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育孩子。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柳毅传》) ――看见大王宠爱的女儿在野外牧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 ②惠爱、仁爱(爱护)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对人仁爱,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贤明聪慧又讲忠诚信义,待人宽厚,爱护人民, ③怜悯,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爱惜(吝惜、吝啬、贪图)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梁惠王上》)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成语助记】 爱不释手:爱:喜爱。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节用爱民:爱:爱护。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爱惜羽毛:爱:爱惜,珍惜。羽毛:比喻人的声望。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谨慎。 爱才若渴:爱:爱慕。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像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爱财如命:爱:吝惜;舍不得。吝惜钱财如同吝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形容对钱财的贪婪、吝啬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迁移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