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受损吃什么调理

空腹血糖受损吃什么调理

空腹血糖受损吃什么调理

一、空腹血糖受损吃什么调理二、空腹血糖受损有三种常见情况三、空腹血糖受损的防治手段四、空腹血糖受损的原因是什么

空腹血糖受损吃什么调理1、控制饮食,减少总热量。吃低脂肪、低糖、低盐、高纤维素饮食。可以降低血糖的食物有苦荞麦、南瓜、芹菜、冬瓜、竹笋、木耳、蘑菇、洋葱、胡萝卜等。吃白肉(鱼鸭鸡肉)比红肉(猪牛羊肉)好,粗细粮要搭配。先吃菜后吃饭,血糖可减半,先吃饭后吃菜,血糖要翻番。

2、合理运动,减轻体重,消除将军肚很重要。坚持锻炼,每周至少5次,每次30分钟。如快走、慢跑、打门球、太极拳、太极剑、骑自行车、登楼梯、爬山坡等。

3、要有好心情。人遇到焦虑、忧愁、悲伤、愤怒、紧张时,可使血糖上升。若生活环境稳定,精神愉悦,笑口常开,血糖就会下降。空腹血糖受损有三种常见情况1、药量不足。特点是睡前血糖高于空腹或和空腹血糖相差无几。原因是晚间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不足或进食过多。

2、黎明现象。正常人在零点以后,生长激素和皮质醇的生成增加,该激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由于每个人在不同阶段产生的生长激素多少不同,故黎明现象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可在零点和早七点各测1次血糖,早七点血糖高于零点达1.0mmol/L以上者可诊断。

3、苏木杰反应。常发生在夜间,是由于用胰岛素过量后引起低血糖,机体为了调整血糖,便产生了大量升糖激素,使血糖升高。特点是凌晨三点左右血糖低于3.9mmol/L。空腹血糖受损的防治手段1、空腹血糖受损病人,在进食膳食纤维的同时也要注意维生素的摄入高纤维素食物能减

空腹血糖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诊断标准 文章目录*一、空腹血糖诊断标准*二、喝水会影响血糖测量吗*三、空腹血糖波动的原因 空腹血糖诊断标准1、空腹血糖诊断标准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为3.89~6.1mmol/L;如大于 6.1mmol/L而小于 7.0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如两次空腹血糖 大于等于7.0mmol/L考虑糖尿病;建议复查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如果随机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可确诊糖尿病。如血糖 低于2.8mmol/L,临床产生相应的症状称为“低血糖”。 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如果餐后2小时血 糖大于等于7.8mmol/L,又小于11.1mmol/L,为糖耐量减低。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考虑为糖尿病(需另一天再试)。(排除应激状态外,如感染、外伤)。这时就要正规治疗。 2、空腹血糖的常见情况 药量不足:特点是睡前血糖高于空腹或和空腹血糖相差无几。原因是晚间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不足或进食过多; 黎明现象:正常人在夜间12:00以后,生长激素和皮质醇的 生成增加,该激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由于每个人在不同阶段产 生的生长激素多少不同,故黎明现象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可在 夜间12:00和早7:00各测1次血糖,早7:00血糖高于夜间12:00达1.0mmol/L以上者可诊断; 苏木杰反应:常发生在夜间,是由于用胰岛素过量后引起低

血糖,机体为了调整血糖,便产生了大量升糖激素,使血糖升高。特点是凌晨3:00左右血糖低于3.9mmol/L。 3、孕妇空腹血糖正常值是多少 孕妇空腹不超过5.1mmol/L;孕妇餐后1小时:餐后1小时血糖值一般用于检测孕妇糖尿病检测中,权威数据表明孕妇餐后1小时不得超过10.0mmol/L才是血糖的正常水平;孕妇餐后2小时:餐后正常血糖值一般规定不得超过11.1mmol/L,而孕妇餐后2小时正常血糖值规定不得超过8.5mmol/L。 喝水会影响血糖测量吗其实,喝水对血糖没多大影响。空腹血糖是指禁食8~12小时后的血糖,即清晨空腹状态下的血糖。因为血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清晨空腹检查时能较大程度地排除这些影响,以反映真实病情。空腹血糖是衡量胰岛功能的重要指标,也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之一,空腹血糖还可以反映头天晚上 所用药物对整个夜间乃至清晨血糖的控制情况。 一般情况下,对于需要做空腹血糖检测的患者,医生会告诉 你早上别吃饭来抽血,至于几点以前抽血、空腹多长时间抽血、能不能喝水有时并没有特别强调。 其实,喝白开水不会干扰血糖的监测结果。空腹血糖监测要求的“空腹”一般是指不摄入热量,比如吃主食、肉蛋、奶等食物,而不严格限制饮水。所以可以消除顾虑,测空腹血糖前如果口渴,可以少量饮水。但是对于一些含糖的饮料要予以限制,其可能

空腹血糖受损

空腹血糖受损 很多朋友都不清楚空腹血糖受损是怎么回事,下面,是本文参考糖尿病研究院的临床总结出来的一些资料,以供大家参考。 〃空腹血糖受损定义: 空腹血糖受损是指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且又低于糖尿病诊断标准(在5.6~6.1mmol/L或100~126mg/dl之间)。 空腹血糖受损是指服糖后2小时血糖正常<7.8mmol/L(<140mg/dl);而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水平,即≥6.1mmol/L(≥110mg/dl)但<7.0mmol/L(<126mg/dl)。 空腹血糖受损也是从正常过渡到糖尿病的一个过渡阶段,在这阶段,患者如果注意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也许还可加一些口服降糖药)的话,血糖有可能逐渐变为正常。否则的话,也有可能发展成为糖尿病。 糖耐量低减和空腹血糖受损者约有1/3在几年后发展成糖尿病,有1/3维持不变,另外1/3转为正常。因此,这些人也应该经常检查,并且积极预防。 〃空腹血糖正常参考值 1、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126mg/dl(7.0 mmol/l)或餐后血糖≥200mg/dl (11.1 mmol/l)。 2、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126mg/dl(7.0 mmol/l)或餐后血糖200mg/dl (11.1 mmol/l)应再重复一次,仍达

以上值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3、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126mg/dl(7.0 mmol/l)或餐后血糖200mg/dl (11.1 mmol/l)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200mg/dl(11.1mmol/l)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4、如糖耐量2小时血糖140-200 mg/dl(7.8~11.1 mmol/l)之间,为糖耐量低减;如空腹血糖110~126 mg/dl (6.1~7.0 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均不诊断为糖尿病。 〃空腹血糖受损的干预 1、控制饮食,减少总热量。吃低脂肪、低糖、低盐、高纤维素饮食。可以降低血糖的食物有苦荞麦、南瓜、芹菜、冬瓜、竹笋、木耳、蘑菇、洋葱、胡萝卜等。吃白肉(鱼鸭鸡肉)比红肉(猪牛羊肉)好,粗细粮要搭配。先吃菜后吃饭,血糖可减半,先吃饭后吃菜,血糖要翻番。 2、合理运动,减轻体重,消除将军肚很重要。坚持锻炼,每周至少5次,每次30分钟。如快走、慢跑、打门球、太极拳、太极剑、骑自行车、登楼梯、爬山坡等。 3、要有好心情。人遇到焦虑、忧愁、悲伤、愤怒、紧张时,可使血糖上升。若生活环境稳定,精神愉悦,笑口常开,血糖就会下降。 〃波动的原因 (1)气候因素:寒冷剌激可促进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肝糖原输出增加,肌肉对葡萄糖摄取减少,而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夏季炎热多汗,注意补充水分,否则血液血液浓缩而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_百度文库(精)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 , 如何选择治疗方案 空腹血糖受损 (IFG和糖耐量异常 (IGT,如何选择治疗方案? 众所周知, 2型糖尿病在全球范围的发病率都有明显增加。以美国为例, 从1990年到 2001年, 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了 61%, 2005年糖尿病患者达 2100万。 2型糖尿病发生的增加,和超重、肥胖、体育活动减少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通过遗传易感性,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同时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下降, 血糖升高。高血糖状态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增加有关。从糖尿病的前期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 进展到典型的糖尿病,可能需要经过好多年的时间。有数据显示,大约70%的 IFG 和 IGT 患者,最终都会进展为糖尿病。 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如何防止糖尿病前期状态进展为糖尿病,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医学研究课题。从 1997年到 2006年,已有 6项临床研究,来评价生活方式或药物干预,能否预防或推迟糖尿病的出现。所有临床试验的结果都显示,这些干预措施,可使糖尿病的发生率下降 25%-60%。其中,减轻体重和增加体育运动,或服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使糖尿病发生率下降 60%。现在的问题是,是否应该向每一个空腹血糖受损(IFG 和糖耐量异常 (IGT 的患者都推荐生活方式和药物的干预治疗?如果不是,那么, 哪些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呢? IFG 和 IGT 的定义 IFG 是指,空腹血糖在 100~126 mg/dL,而 IGT 是指口服 75g 葡萄糖后 2小时的血糖水平在 140~200 mg/dL。这两种糖代谢异常情况,可单独出现,也可重叠出现。很显然,根据定义,这两个疾病状态包含了两个不同的人群。 IFG 和 IGT 的发生率不一样。美国的临床数据显示, 在成人中,前者约为 26%,后者约为 15%。这两个数据在将来都会有所增加。不同种族、性别和年龄, 这两种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都有差异。例如,女性 IGT 的发生率高于男性。 观察研究显示,在 3~5年后,约 25%的糖代谢异常患者,进展为糖尿病, 50%患者保持在原来的血糖水平,还有 25%的患者,血糖水平可恢复到正常状态。那些胰岛素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如何选择治疗方案? 众所周知,型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地发病率都有明显增加.以美国为例,从年到年,糖尿病地患病率增加了,年糖尿病患者达万.型糖尿病发生地增加,和超重、肥胖、体育活动减少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通过遗传易感性,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同时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下降,血糖升高.高血糖状态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增加有关.从糖尿病地前期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进展到典型地糖尿病,可能需要经过好多年地时间.有数据显示,大约地和患者,最终都会进展为糖尿病. 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给社会造成了巨大地经济负担,因此,如何防止糖尿病前期状态进展为糖尿病,已经成为一个热门地医学研究课题.从年到年,已有项临床研究,来评价生活方式或药物干预,能否预防或推迟糖尿病地出现.所有临床试验地结果都显示,这些干预措施,可使糖尿病地发生率下降.其中,减轻体重和增加体育运动,或服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使糖尿病发生率下降.现在地问题是,是否应该向每一个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地患者都推荐生活方式和药物地干预治疗?如果不是,那么,哪些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呢? 和地定义 是指,空腹血糖在~,而是指口服葡萄糖后小时地血糖水平在~.这两种糖代谢异常情况,可单独出现,也可重叠出现.很显然,根据定义,这两个疾病状态包含了两个不同地人群.和地发生率不一样.美国地临床数据显示,在成人中,前者约为,后者约为.这两个数据在将来都会有所增加.不同种族、性别和年龄,这两种糖代谢异常地发生率都有差异.例如,女性地发生率高于男性. 观察研究显示,在~年后,约地糖代谢异常患者,进展为糖尿病,患者保持在原来地血糖水平,还有地患者,血糖水平可恢复到正常状态.那些胰岛素抵抗较重地患者,更容易进展为糖尿病.更长时间地观察研究显示,大多数和患者,最后都进展为糖尿病.一些长期地观察研究显示,和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地危险比为~.和相比,是一个更强地心血管疾病危险预测因子.一些(但并不是所有)研究显示,在对血脂等已知地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进行校正后,和仍是较弱地心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 和地病理生理机制 和发生率地差异,提示两者存在不同地病理生理机制.单独患者,服糖后小时地血糖正常,而单独患者,空腹血糖正常.尽管这两种糖代谢异常都和胰岛素抵抗有关,但是,一般认为,空腹血糖升高和肝脏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而糖负荷后血糖水平升高,和肌肉胰岛素抵抗关系更加密切.单独患者有第一时相()和早期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但晚期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正常.而患者,早期和晚期时相地胰岛素分泌功能都受损.单独,是肝脏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共同作用地结果.而单独,则提示存在肌肉和肝脏共同地胰岛素抵抗. 改变地病程 我们是否可以改变进展为糖尿病地自然病程呢?如前所述,大多数患者,最终都进展为糖尿病.从病理生理地角度来看,进展为型糖尿病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分泌能力下降共同作用地结果.但是,对胰岛素抵抗程度和胰岛细胞分泌能力地测定,远远比血糖测定要复杂和昂贵.相比之下,测定和观察血糖水平地变化,是了解机体糖代谢状态地一个更加简单和可行地方法.

糖耐量异常和空腹血糖受损患者的健康教育

糖耐量异常和空腹血糖受损患者的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14-05-19T16:23:52.2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6期供稿作者:席桂香 [导读]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近年来,全世界糖尿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 席桂香 (西山煤电职工总院西铭分院山西太原 030052)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6-0120-02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近年来,全世界糖尿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糖尿病治疗至今仍然是一个世界难题,一项调查表明,目前全世界有约1.5亿糖尿病患者,印度和中国是世界上糖尿病人口最多的国家,预计到2025年,世界将3亿人口罹患糖尿病,其中75%的患者集中在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1]。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25年我国已确诊糖尿病患者总人数 将达5000万人,是1995年患者总人数的1.68倍,增长率居全球首位[2]。在临床工作中发现2型糖尿病在确诊时,平均已有3~7年的病程,多数患者毫无症状,仅在检查时发现血糖升高。血糖升高分为糖耐量异常和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即为人体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糖耐量异常指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正常的7.8mmol/L,但仍未达到11.1mmol/L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受损是指服糖后2小时血糖正常<7.8mmol/L,而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水平。即≥6.1mmol/L但<7.0mmol/L。这两种情况可以说是正常人向糖尿病的过度状态,这部分人虽然现在还不是糖尿病,但是将来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非常高,可以说是糖尿病的后备军。这部分患者约1/3几年后发展成糖尿病,1/3维持不变,另外1/3转为正常。因此这些人也应该经常检查并且积极预防。糖尿病一旦确诊,即为终身性疾病,无法治愈,只能尽量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的并发症与血糖值密切相关,血糖值是干预有效与否最敏感的指标。血糖控制不佳,长期高血糖是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3]。血糖控制不佳,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重要脏器,冠心病和脑血管病已成为糖尿病主要致死原因。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感染等也比比皆是。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好多患者并无任何症状,仅在检查时发现血糖升高,因此我们加强了这部分人群的健康教育。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1.从周围人的例子中,现身说法,请已诊断为糖尿病多年,而且有并发症的患者讲解自身的痛苦,如皮肤瘙痒、手脚麻木、视物模糊、并发冠心病及脑梗死等。从这些人的症状中,医务人员从专业的角度逐项讲解,如皮肤瘙痒是由于血糖升高,过多的糖分从尿中排出,尿糖升高,刺激局部所致;手脚麻木是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导致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所致;视物模糊是由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所致。让患者真真正正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自觉地采取措施。 2.患者在认识了糖尿病的危害性后,一定想到的是我们如何才能避免这些发生,平常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最简单易行的就是测血糖,血糖监测是了解糖尿病病情的基本途径,监测的重要作用是根据结果调整饮食、运动以及用药方案,积极监测血糖,主动寻求知识,改变原有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依从性,从而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3]。了解了测血糖的重要性后,患者会主动地采取措施,经常定期地来监测血糖。 3.患者在测了血糖之后,我们要做的是询问患者的饮食、运动情况,分析患者在生活中的误区。如饮食结构方面、量方面、以及合理分配方面,如何才能保证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从各个方面均要注意。首先是饮食,饮食的含糖量和摄入的量直接影响血糖的高低。含糖高的食物以及精制米面容易消化,血糖升高快,各种富含可溶性食物纤维的食品可延缓食物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可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合理搭配食品。只要掌握控制总热能,维持标准体重的原则即可。人体一日总热量一般为:男性1800-2400Kcal,女性1600-2000Kcal,糖、脂肪、蛋白质应有适当比例,糖质不是越少越好,而是必须占总热量的60%,脂质不是越多越好,必须有上限,占总热量的25%以下,蛋白质摄入不是越多越好,必须有上限,一般为1.0-1.5g/kg/日[4]。三餐合理分配,且与运动量和降糖药要协调配合,运动量大时,摄食量可适当增加或相应减少降糖药的剂量。其次,运动可增加组织利用糖,使血糖降低。运动需循序渐进,长期坚持,每日早餐后运动,不超过1小时,每日一次。做健身操或快步行走、慢跑等,运动到微微发汗最佳,不宜运动过度,避免发生低血糖。 4.健康教育不仅针对患者本人,还包括其家属、朋友乃至整个社会。因此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如板报宣传、小传单以及健康讲座等对社区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增强广大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有利于积极配合治疗。教育的形式不仅多样,而且要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针对老年人可以利用直观地看病人或请患者以聊天的形式讲解,达到一传十、十传百的效果。针对中年人,大部分都有文化,能看懂板报、报纸、健康教育宣传单等,可以发放宣传资料,尽可能让患者多了解疾病相关知识。针对较为年轻的,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了解疾病知识和防治方法。 5.合理安排工作、学习,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因代谢紊乱、抵抗力下降,皮肤含糖高,极易发生感染,要求患者讲究卫生,出汗后及时用温水擦干汗渍,避免皮肤抓伤、刺伤等。避免使用过烫物品等。女病人注意排便后用温水清洗会阴部,保持干燥,避免搔抓损伤皮肤。养成每天洗脚的良好习惯,水温不宜太冷或太热,洗净后,用干毛巾轻轻擦干,尤其是足趾间。平时选择合适的鞋袜,不宜过紧,注意足部保暖,尤其是冬天。注意观察皮肤颜色,注意预防足部皮肤皲裂,并注意检查有无水肿、皮损以及双足背血管搏动是否有差异、足部皮肤感觉等情况,对足部皮肤感觉障碍者,应尽量血糖增高患者一时间心理负担加重,认为无法根治,产生悲观心理或满不在乎、盲目乐观。应让患者正确认识,告知这种情况如果控制的好,有可能不会发展成糖尿病,但一旦确诊糖尿病,即成为终身性疾病,无法根治。 6.如果经过一系列的治疗之后,患者血糖仍不能控制在正常范围,那么一定要让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降糖药,不能一味地追求不吃药。 参考文献 [1] 范丽风,潘长玉,田慧等.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249-252. [2] 高学兰,徐桂华.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展望[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87-89. [3] 杨艳秋,陈新波.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JCD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08,6(10):1052-1053. [4] 俞雪如,关致安,周吉燕,郎庆波.糖尿病病人饮食管理指导-主要原则与食品交换表.继续医学教育,2004,18(3):49.

空腹血糖受损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空腹血糖受损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全网发布:2012-07-25 04:31 发表者:尹德海(访问人次:12173) 患者:我每年体检,连续几年都是空腹血糖5.6-6.1之间,是不是空腹血糖受损?餐后两小时5.5-6.5,也是每年都测过。我今年36. 我这种情况是糖尿病前期吗,需要用药干预吗?我妈妈60多岁的时候确诊糖尿病。我生活比较规律,每周两次到3次游泳或者慢跑,每次45分钟到1个小时之间。平时吃饭也比较节制,素食为主,偶尔喝骨汤,甜食少吃,蛋奶 也少,豆制品多。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尹德海:空腹血糖受损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6.1mmol/L ,但<7. 0mmol/L。所以你不存在空腹血糖受损。你有糖尿病家族史,已注意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非常好。糖尿病是一种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疾病,糖尿病家族史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只要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保持理想体重不出现超重或肥胖,是完全可以 不发生糖尿病的。 患者:我从网上看的资料空腹血糖受损标准是5.6-6.1。怎么标准不一致呢?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尹德海:空腹血糖受损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6.1mmol/L ,但<7. 0mmol/L。所以你不存在空腹血糖受损。这是金标准 2003年的世界标准空腹血糖正常值就是5。6了,中国的是6.1 谓空腹血糖,是机体在禁食8~10小时后,一般是在早上醒来没有进行体力活动时测得的血糖值。严格来讲只有住院患者,在早晨醒后尚未下床活动时,由医生或护士测定的血糖值才算是真正的空腹血糖;或者在患者家中,按照上述要求,由家人所测定的也可以算作是标准空腹血糖。如果起床后上完厕所,做完晨练,再洗漱完毕,匆匆赶公共汽车或打的去医院,还有的甚至是自己骑自行车到医院,然后排队挂号,在楼梯间爬上爬下,再排队就诊,等医生看病后开出检查单,排队划价、排队交费、排队抽血、测定实施,最后拿到的这个检测报告中的血糖结果,能算是真实的空腹血糖值吗?更不用说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会直接影响该数值的准确性!如头一天晚餐的进食时间、进食内容,是否饮酒?夜间的睡眠情况,早上的心情、 头一天的药物服用等等 (来自辽宁省锦州市网通ADSL的网友) 2010-03-16 23:03 2003年的世界标准空腹血糖正常值就是5。6了,中国的是6.1 你这个血糖水平可能已经是糖尿病或者糖尿病前期了。需要严格做糖耐量两小时血糖。谓空腹血糖,是机体在禁食8~10小时后,一般是在早上醒来没有进行体力活动时测得的血糖值。严格来讲只有住院患者,在早晨醒后尚未下床活动时,由医生或护士测定的血糖值才算是真正的空腹血糖;或者在患者家中,按照上述要求,由家人所测定的也可以算作是标准空腹血糖。如果起床后上完厕所,做完晨练,再洗漱完毕,匆匆赶公共汽车或打的去医院,还有的甚至是自己骑自行车到医院,然后排队挂号,在楼梯间爬上爬下,再排队就诊,等医生看病后开出检查单,排队划价、排队交费、排队抽血、测定实施,最后拿到的这个检测报告中的血糖结果,能算是真实的空腹血糖值吗?更不用说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会直接影响该数值的准确性!如头一天晚餐的进食时间、进食内容,是否饮酒?夜间的睡眠情况,早上的心情、头一天的药物服用 等等

空腹血糖调节受损是什么

空腹血糖调节受损是什么 相信很多人不了解什么是欧诺个副血糖受损,估计很多人会觉得顾名思义那肯定是空腹时血糖调节收到损害,没什么大问题,只要注意饮食即可。但若是这么想可就大错特错了。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属于糖调节受损的一种,基本上可以说是糖尿病的前奏了。所以如果患上了空腹血糖调节受损,一定要引起重视,以免发展成为糖尿病。 调节受损人群的血糖问题。血糖指的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它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在血液里的含量多了少了都不行,这主要靠胰岛素来调节。胰岛素是人体中很重要的一种物质,它是人体胰腺中的胰岛β细胞分泌的,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威力。人在吃完东西后,食物经过胃肠的消化变成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并通过血液运往全身,葡萄糖在血液里就会升高。这时胰岛β细胞就积极工作,分泌胰岛素,控制血糖不至于高出正常范围。如果你吃的食物比较多、比较甜,而且吃完了就坐在沙发上懒于活动,那么胰岛β细胞只有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才能维持血糖处于正常水平。长此以往,总是处于超负荷状态的胰岛β细胞开始力不

从心,并且受到损伤。如此葡萄糖不能受到有效控制,长期高出正常范围,反过来又会对胰岛β细胞进行毒害(葡萄糖毒性)。处于糖调节受损阶段的患者就是自身体内的胰岛β细胞正在与 葡萄糖殊死搏斗的人。他们不知道,每当享受的时候,自己的胰岛β细胞已经快支撑不住了。根据研究发现,有三分之一的糖调节受损患者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糖尿病患者,另外三分之一会保持受损状况,还有三分之一会恢复正常血糖水平。不要抱有另外三分之二的侥幸心理,这个数字是不断变化的,尤其是在我国,每年会有近七百万的糖调节受损患者转化成糖尿病。如果你不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行动,那你很有可能成为其中的一员。一旦如此,这意味着你失去了遏制糖尿病的最佳时机。 从以上说明来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可以说得上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毛病了,若是加以注意,早日康复还好,若是根本就不重视,从而发展成为糖尿病的话那可以为时已晚了。所以我们万万不可忽视身体健康,要时刻保持警惕。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精)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如何选择 治疗方案 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异常(IGT),如何选择治疗方案? 众所周知,2型糖尿病在全球范围的发病率都有明显增加。以美国为例,从1990年到2001年,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了61%,2005年糖尿病患者达2100万。2型糖尿病发生的增加,和超重、肥胖、体育活动减少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通过遗传易感性,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同时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下降,血糖升高。高血糖状态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增加有关。从糖尿病的前期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进展到典型的糖尿病,可能需要经过好多年的时间。有数据显示,大约70%的IFG和IGT患者,最终都会进展为糖尿病。 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如何防止糖尿病前期状态进展为糖尿病,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医学研究课题。从1997年到2006年,已有6项临床研究,来评价生活方式或药物干预,能否预防或推迟糖尿病的出现。所有临床试验的结果都显示,这些干预措施,可使糖尿病的发生率下降25%-60%。其中,减轻体重和增加体育运动,或服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使糖尿病发生率下降60%。现在的问题是,是否应该向每一个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异常(IGT)的患者都推荐生活方式和药物的干预治疗?如果不是,那么,哪些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呢?

IFG和IGT的定义 IFG是指,空腹血糖在100~126 mg/dL,而IGT是指口服75g葡萄糖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在140~200 mg/dL。这两种糖代谢异常情况,可单独出现,也可重叠出现。很显然,根据定义,这两个疾病状态包含了两个不同的人群。IFG和IGT的发生率不一样。美国的临床数据显示,在成人中,前者约为26%,后者约为15%。这两个数据在将来都会有所增加。不同种族、性别和年龄,这两种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都有差异。例如,女性IGT的发生率高于男性。 观察研究显示,在3~5年后,约25%的糖代谢异常患者,进展为糖尿病,50%患者保持在原来的血糖水平,还有25%的患者,血糖水平可恢复到正常状态。那些胰岛素抵抗较重的患者,更容易进展为糖尿病。更长时间的观察研究显示,大多数IFG和IGT患者,最后都进展为糖尿病。一些长期的观察研究显示,IFG和IGT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比为1.1~1.4。和IFG相比,IGT是一个更强的心血管疾病危险预测因子。一些(但并不是所有)研究显示,在对血脂等已知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进行校正后,IFG和IGT仍是较弱的心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 IFG和IGT的病理生理机制 IFG和IGT发生率的差异,提示两者存在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单独IFG 患者,服糖后2小时的血糖正常,而单独IGT患者,空腹血糖正常。尽管这两种糖代谢异常都和胰岛素抵抗有关,但是,一般认为,空腹血糖升高和肝脏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而糖负荷后血糖水平升高,和肌肉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