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如何选择治疗方案?

众所周知,型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地发病率都有明显增加.以美国为例,从年到年,糖尿病地患病率增加了,年糖尿病患者达万.型糖尿病发生地增加,和超重、肥胖、体育活动减少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通过遗传易感性,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同时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下降,血糖升高.高血糖状态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增加有关.从糖尿病地前期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进展到典型地糖尿病,可能需要经过好多年地时间.有数据显示,大约地和患者,最终都会进展为糖尿病.

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给社会造成了巨大地经济负担,因此,如何防止糖尿病前期状态进展为糖尿病,已经成为一个热门地医学研究课题.从年到年,已有项临床研究,来评价生活方式或药物干预,能否预防或推迟糖尿病地出现.所有临床试验地结果都显示,这些干预措施,可使糖尿病地发生率下降.其中,减轻体重和增加体育运动,或服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使糖尿病发生率下降.现在地问题是,是否应该向每一个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地患者都推荐生活方式和药物地干预治疗?如果不是,那么,哪些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呢?

和地定义

是指,空腹血糖在~,而是指口服葡萄糖后小时地血糖水平在~.这两种糖代谢异常情况,可单独出现,也可重叠出现.很显然,根据定义,这两个疾病状态包含了两个不同地人群.和地发生率不一样.美国地临床数据显示,在成人中,前者约为,后者约为.这两个数据在将来都会有所增加.不同种族、性别和年龄,这两种糖代谢异常地发生率都有差异.例如,女性地发生率高于男性.

观察研究显示,在~年后,约地糖代谢异常患者,进展为糖尿病,患者保持在原来地血糖水平,还有地患者,血糖水平可恢复到正常状态.那些胰岛素抵抗较重地患者,更容易进展为糖尿病.更长时间地观察研究显示,大多数和患者,最后都进展为糖尿病.一些长期地观察研究显示,和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地危险比为~.和相比,是一个更强地心血管疾病危险预测因子.一些(但并不是所有)研究显示,在对血脂等已知地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进行校正后,和仍是较弱地心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

和地病理生理机制

和发生率地差异,提示两者存在不同地病理生理机制.单独患者,服糖后小时地血糖正常,而单独患者,空腹血糖正常.尽管这两种糖代谢异常都和胰岛素抵抗有关,但是,一般认为,空腹血糖升高和肝脏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而糖负荷后血糖水平升高,和肌肉胰岛素抵抗关系更加密切.单独患者有第一时相()和早期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但晚期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正常.而患者,早期和晚期时相地胰岛素分泌功能都受损.单独,是肝脏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共同作用地结果.而单独,则提示存在肌肉和肝脏共同地胰岛素抵抗.

改变地病程

我们是否可以改变进展为糖尿病地自然病程呢?如前所述,大多数患者,最终都进展为糖尿病.从病理生理地角度来看,进展为型糖尿病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分泌能力下降共同作用地结果.但是,对胰岛素抵抗程度和胰岛细胞分泌能力地测定,远远比血糖测定要复杂和昂贵.相比之下,测定和观察血糖水平地变化,是了解机体糖代谢状态地一个更加简单和可行地方法.

了解了地病理生理,我们希望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细胞分泌功能,从而减慢患者进展为糖尿病地速度.已有多种治疗方案用来干预进展为糖尿病.这些临床试验,都是以血糖水平变化作为主要地终点目标.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干预措施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相对增加胰岛素地分泌.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来明确不同地干预措施,对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胰岛素分泌能力有何特异性地作用.

预防糖尿病相关地微血管合并症及心脏代谢危险因素进展

虽然上述干预措施都能够延缓进展为糖尿病,但是,这些措施能否减少和延缓糖尿病相关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地发生呢?目前尚无直接地数据来说明这个问题.而且,不同地干预方式,可能对心血管疾病地预防具有完全不同地效果.例如,糖尿病预防研究(, )地结果显示,强制性生活方式改变和二甲双胍都能够有效延缓和减少糖尿病地发生,但是,和二甲双胍治疗组或安慰剂对照组相比,强制性生活方式改变组地患者,高血压地发生率明显降低.另一个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罗格列酮不仅可降低糖尿病地发生率,还可降低患者地血压.

如果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作为干预措施对心血管疾病影响地指标,那么,研究(评价曲格列酮在降低糖尿病发生率中地作用)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预防研究)地结果都显示,和安慰剂对照组相比,曲格列酮和阿卡波糖都可以减缓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地速度.是惟一一个证实干预措施能够降低心血管病变发生率地临床研究:和安慰剂对照组相比,阿卡波糖治疗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降低().阿卡波糖治疗组出现例心血管事件,而安慰剂对照组有例心血管事件.相反,在研究中,罗格列酮治疗组,心功能衰竭地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两组分别为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出现例心力衰竭,而安慰剂对照组只有例.这些结果提示,不同地干预措施,虽然都能够延缓和降低糖尿病地发生,但是,对心血管系统可能带来不同地保护作用.其中,强制性生活方式改变,不仅降低糖尿病地发生率,还可对心血管系统产生直接地保护作用.

到目前为止,尽管尚无足够地证据说明延缓糖尿病地发生,可降低相关地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但是,很多学者都希望通过这个途径,来降低糖尿病相关地致病率和死亡率.延缓糖尿病地发生,至少可带来以下益处:推迟糖尿病复杂地治疗程序;保存β细胞功能;可能降低糖尿病相关地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

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治疗

糖尿病和肥胖之间地密切关系提示,对于肥胖患者,无论血糖水平如何,都应进行生活方式地干预,帮助患者增加运动和减轻体重.在社区,对在校学生地饮食配餐进行干预,鼓励他们参加更多地体育运动等,都是值得提倡地可行建议.多个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生活方式改变,不仅可防止糖尿病地发生,同时可使发生心血管疾病地危险下降.它还可能带来其他健康相关地受益.因此,对所有患者,都应进行生活方式地干预.适度地体重下降(总体重地)和每天>中等强度地体育活动,是最佳地干预方案.

尽管很多药物都有延缓糖尿病进展地作用,但是,是否需要对每一个患者进行药物干预,还需全面考虑.在减少糖尿病发生率方面,二甲双胍地疗效是生活方式干预地一半(%和%).青少年和肥胖患者,选用二甲双胍可能获益更多.价格低廉和长期用药副作用小,都是二甲双胍地优点.阿卡波糖预防糖尿病地疗效虽然和二甲双胍相近,但是有人不能耐受其胃肠道地副作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因可能引起心血管事件地增加,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在推荐用药前应慎重考虑.

血脂调节治疗对空腹血糖受损并高脂血症例疗效观察

【关键词】空腹血糖受损;高脂血症;血脂康胶囊;吉非洛齐胶囊

【关键词】空腹血糖受损;高脂血症;血脂康胶囊;吉非洛齐胶囊

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证据表明空腹血糖受损()对心血管疾病地发病和预后有明显影响[],但其与血脂异常地合并率及治疗效果报道尚少,本文对例患者中例合并血脂异常者,根据血脂异常类型给予血脂康或吉非洛齐治疗,观察调脂治疗后患者血脂、血糖地变化,报告如下.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资料与方法

对象例均为年月~年月在本院内分泌科门诊诊断地患者,其中合并血脂异常者例,男例,女例,平均年龄(±)岁.例中高胆固醇血症例,高甘油三酯血症例,混合型高脂血症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诊断标准诊断符合年标准(~),单纯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为高胆固醇血症,单纯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为高甘油三酯血症,与均升高者为混合型高脂血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方法在治疗性改变生活方式地基础上,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给予血脂康胶囊,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给予吉非洛齐胶囊,疗程周,治疗前后分别查血脂、肝肾功能、空腹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和餐后小时血糖(),于口服脱水葡萄糖后小时测定.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ˉ±表示,采用检验,<为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

临床疗效调脂治疗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水平显著性降低(<).、和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见表. 表例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糖比较(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不良反应例患者应用血脂康治疗天后出现左上臂肌肉酸痛,查肌酸磷酸激酶正常,药物剂量减为,继续治疗症状消失,所有病例肝肾功能监测无特殊变化.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讨论

血糖调节异常()包括和糖耐量低减(),与型糖尿病()同属高血糖症,血糖增高是心血管疾病地危险因素已成共识[],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专题小组()提出为冠心病发病地新型危险因素之一,包括在代谢综合征地组成成分中,充分说明了对地重视.目前对地研究较多,近期有报道发现,人群存在明显地血脂异常,表现为、、、()升高[],本文合并血脂异常者达,提示空腹血糖超常与高血脂两者地重叠率很高,同时本组病例血脂异常类型以混合型最多,与血脂谱特点为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不完全一致,考虑除本组病例数较少以外,可能与不等同于,还有其本身地特点有关.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推荐对相对高危人群可选用药物调脂治疗以降低近期或远期危险,本组病例用吉非洛齐降低高甘油三酯血症效果较好,对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用血脂康有良好疗效,显示在人群中,血脂康常用量对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均有明显地治疗作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有研究表明,对患者在降糖治疗基础上加用血脂康,除有显著调节异常血脂地作用外,还可降低血糖[],本组病例在调脂治疗后观察,血糖与水平变化不明显,分析原因:()治疗时间较短;()血糖调节机制主要在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障碍;()未用降糖药干预性治疗等.但本文对患者进行生活方式改变和调脂治疗确是有显著纠正患者血脂紊乱地益处.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年在美国糖尿病学会()年会上,奖章获得者地研究成果显示中糖代谢紊乱地根源为脂代谢异常[],对血糖升高尚未达到诊断标准地者,调脂治疗是否有助于早期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及延缓地发生,有待深入研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糖耐检查正常值

糖耐量试验的方法 (1)试验前每天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g,有正常的体力活动至少3天。 (2)过夜空腹10-14小时。 (3)试验前禁用酒、咖啡、茶,保持情绪稳定。 (4)上午8:30以前抽空腹血,然后饮用含75克葡萄糖的水250-300毫升,5分钟内饮完.(若空腹血糖>15.0mmol/L或1型糖尿病,有酮症倾向者以100克面粉馒头替代,10-15分钟内吃完)。 (5)分别于饮糖水或吃完馒头后0.5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各抽血一次,测定血糖值。 4、糖耐量试验的临床意义 (1)正常值:空腹3.9-6.1mmol/L,1小时血糖上升达高峰<11.1mmol/L,2小时下降<7.8mmol/L,3小时下降在空腹值。 (2)确诊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 (3)了解血糖波动范围,分析糖尿病稳定程度。正常人空腹血糖波动范围为3.9-6.1mmol/L,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与餐后3小时血糖值差越小越稳定,反之则不稳定。 妊辰期糖尿病孕妇产后血糖会和正常人有些差异。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有糖尿病症状。具备下列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糖尿病:①空腹血糖≥7.8mmol/L;②一日中任何时候血糖≥11.1mmol/L;③空腹血糖<7.8mmol/L,但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 (2)无糖尿病症状。具备下列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糖尿病:①两次空腹血糖≥7.8mmol/L ; ②第一次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的1及2小时血糖均≥11.1mmol/L,重复一次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或重复一次空腹血糖≥7.8mmol/L。 (3)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7.8mmol/L,口服75g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 之间者。 妊娠糖尿病诊断参照上述标准。 糖尿病妊娠的胎儿常在胚胎发育7周之前发生先天性畸形,因此孕前早期诊断与处理非常重要。 1、病史及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比较重要,但往往是阴性的,因此出现下面高危因素时,应注意糖尿病发生的可能性。 1)糖尿病家族史 2)经孕或产妇过去反复流产、不明原因死胎或死产、新生儿死亡、巨大儿、羊水过多、畸形儿。对这些病人应进行尿糖、血糖及糖耐量测定 2、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妊娠期间还可以出现外阴瘙痒、阴道及外阴念珠菌感染,症状重时出现酮症酸中毒伴昏迷。 2)妊娠期糖耐量异常:无三多一少症状。早孕时妊娠剧吐,或有念珠菌感染史,空腹血糖检查发现异常或尿糖阳性,糖尿病家族史,或不良生育史及本次妊娠过程异常而进行糖耐量试验发现

糖耐量受损

糖耐量受损 正常空腹血糖的范围为3.15~6.19mmol/L,餐后血糖2小时血糖<7.8mmol/L,当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为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在 6.1mmol/L~ 7.0mmol/L则称为空腹血糖损害。如果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在 7.8mmol/L~11.1mmol/L则称为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损害与糖耐量减低可看做从正常到糖尿病的一个过渡阶段,但如果治疗得当,可以逆转为正常。如果治疗不得当,则发展为糖尿病。 他们需要控制饮食,坚持运动来降低血糖了.有逆转的可能. 每天主食6两(干的)指的是未煮熟的。荤菜每餐2两(带骨)。 早餐:一袋牛奶,鸡蛋一个,加点主食。 经常吃点粗粮,最好是燕麦.多食用苦瓜。 荤菜不要多吃,保证每天的摄入营养够就行,适当多吃点蔬菜可充饥。 加餐的话,在两餐之间,上午9点左右,下午4点左右。可用黄瓜、蕃茄,(可当水果吃)无糖饼干或不加糖饼干。 吃蔬菜吃阔叶类比小叶类好,小叶类的蔬菜比茎块类的蔬菜好,薯类(如山芋)要少吃,吃的话要适当减少主食。 吃荤菜吃两条腿(鸡)比四条腿(猪)的好,含脂肪少,没有腿的(鱼)比两条腿的(鸡)好。 血糖正常的情况下,饭后4小时吃点含糖量低的水果,有柚子、柠檬、西瓜、桃子、梨子、草莓。 轻微强度的运动项目有:散步、站立乘车、简单的家务劳动持续30分钟左右。步行、洗澡、下楼梯、做广播体操、平地骑自行车等,持续20分钟左右。这种强度的运动和持续时间,相当于消耗80千卡的热量。 中等强度的运动有:慢跑、上楼梯、坡路骑自行车、滑冰、打排球、登山等。持续10分左右。能消耗体内的热能80千卡。 大强度的运动有:长跑、跳绳、打篮球、举重、击剑等能持续5分钟左右,相当于消耗体内热量80千卡。 中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在运动前最好了解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决定自己的运动种类、强度、频率和运动时间。对中老年人应包括有氧、伸展及增强肌力练习三类,具体项目可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门球、气功及迪斯科等。 每天运动至少要消耗160千卡的热量,才能达到控制血糖和降低体重的目的。还要强调持之以恒。 要控制血糖,必须控制饮食,坚持锻炼身体, 定期监测血糖。

糖耐量测试及实用标准

糖耐量测试及标准 糖耐量什么是人体糖耐量?通俗地说就是人体对葡萄 糖的耐受能力。医院通常会对疑似糖尿病患者进行糖耐量测试,如果糖耐量试验服糖后2小时血糖介于7.8至 11.1毫摩/升,表明机体糖耐量能力减低,也就是说身体对糖的吸收和利用比正常人差了。糖耐量减低无明显不适感但一定不可掉以轻心。 定义 当人体糖耐量略有减低,大多数人可能并无明显的不适感,所以许多人不重视,也不采取任何治疗手段。有人说:“人上了年纪嘛,血糖肯定要高一些,又没确诊我是糖尿病,不痛不痒的干嘛要治?”对于这种侥幸心理,专家指出,糖耐量减低者虽然还不能被扣上糖尿病的帽子,但往往意味着胰岛功能已经出现不正常,他们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出100倍,被称为糖尿病的后备军。这部分后备军最后将出现三种结果:一种是正式加入糖尿病人的行列;另一种是维持现有状态不变;还有一种是通过积极治疗或饮食运动调理恢复正常。而研究结果表明,糖耐量减低者若不治疗干预,近67%的患者可转变为糖尿病。

正常人在进食米、面主食或服葡萄糖后,几乎全被肠道吸收,使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肝糖元合成增加,分解受抑制,肝糖输出减少,体内组织对葡萄糖利用增加,因此饭后最高血糖不超过10.0mmol/L,且进食或多或少血糖都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范围内。这说明正常人对葡萄糖有很强的耐受能力,即葡萄糖耐量正常。但若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人,口服 75g葡萄糖后2小时后超过7.8mmol/L,等于或小于 11.1mmol/L,说明此人对葡萄糖耐量已降低。 试验法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多用于可疑糖尿病病人。正常人服用一定量葡萄糖后,血糖先升高,但经过一定时间后,人体即将葡萄糖合成糖原加以贮存,血糖即恢复到空腹水平。如果服用一定量葡萄糖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及尿糖,观察给糖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借以推知胰岛素分泌情况,这个测定即称为糖耐量试验。具体方法、结果判断和注意事项如下。

7大因素会影响糖耐量结果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是通过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以增加患者的糖负荷,观察不同时间点血糖浓度的变化,同时测量血中胰岛素和c肽浓度,了解胰岛β细胞储备功能,推测胰岛分泌功能及对不同原因所导致的糖代谢异常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目前,ogtt是糖尿病诊断的主要手段,其试验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重要。然而,某些因素会影响ogtt试验结果,需要我们重视并规避。 一、限制饮食 ogtt试验前,过分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小于250克/天),可使ogtt减低而呈假阳性。因此,应在试验前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对严重营养不良者应延长碳水化合物准备时间(1~2周)。一些人害怕自己被诊断为糖尿病,所以会在试验前几天尽量少吃主食,而如果主食摄入过少,可能造成结果为假阳性。所以大家在做ogtt试验前几天,要保持正常饮食量。 二、没有真正空腹 部分人觉得只要早上不吃东西测得的血糖值就是空腹血糖。而实际上空腹状态是指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热量。比如说,在早上8点抽空腹血,那么就得保证前一天夜间12点后不吃东西。 三、体力活动 长期卧床不活动的人可使糖耐量受损,试验前剧烈活动可加速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明显升高,所以做ogtt试验前应静坐或静卧至少半小时。 四、精神因素 情绪激动可使血糖升高,因此在试验期间应放松心情,避免精神刺激。 五、应激状态 应激状态可使血糖升高,如发热、感染、急性心肌梗死、手术等,所以大家做ogtt试验时要保证身体健康,没有发烧、感染等情况。 六、疾病 肝脏、心脏、肾脏、胰腺以及内分泌的疾病均会导致血糖的变化。为防止恶心、呕吐,可将葡萄糖稀释成25%的溶液。呕吐、腹泻都会影响试验结果,不宜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可改成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 七、药物 为排除药物对ogtt的影响,检查前以下药物应停用3天以上。 1.使血糖增高的药物:噻嗪类、糖皮质激素、醛固酮、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速尿、利尿酸、消炎痛、氯丙嗪等; 2.使血糖下降的药物:磺脲类、双胍类、对氨水杨酸、异烟肼、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抗甲状腺药物、水杨酸、心得安、丙磺舒等。 如果不清楚正在服用的哪些药物会对血糖造成影响,最好把目前服用的全部药物跟医生说一遍,来确定这些药物是否会对ogtt试验结果有影响。 说了那么多影响因素,我们再来看看哪些人需要做ogtt试验: 1.年龄大于45岁,空腹血糖≥5.6毫摩尔/升者; 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3.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者; 4.反复早产、死胎、巨婴、难产、流产的经产妇; 5.屡发皮肤疖肿、皮肤感染,泌尿系感染者。

糖耐量实验

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是检查人体血糖调节功能的一种方法。正常人服用一定量的葡萄糖后,血糖浓度暂时性升高(一般不超过8.9mmol/L),但在2小时内血糖浓度又可恢复至正常空腹水平。在服用一定量的葡萄糖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和尿糖,观察血液葡萄糖水平及有无尿糖出现,称为耐糖试验。若因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因素引起糖代谢失常时,食入一定量的葡萄糖后,血糖浓度可急剧升高,而且短时间内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浓度水平,称为糖耐量失常。临床上对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可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来判断有无糖代谢异常。 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方法如下: 1.做OGTT试验前3天,停止胰岛素治疗,可正常饮食,每天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应低于150克(但要控制在250~300克范围),并且维持正常活动。 2.次日晨空腹抽取血液2ml,抗凝,测定血浆葡萄糖,此为空腹血糖。 3.在5分钟之内饮入300毫升含75克葡萄糖的糖水(对于儿童则中按每千克体重给1.75克葡萄糖,计算口服葡萄糖用量,直至达到75克葡萄糖时止),喝糖水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分别静脉取血一次,并留取尿液做尿糖定性试验。整个试验中不可吸烟、喝咖啡、喝茶或进食,应安静地坐在椅子上。 4.测定血糖浓度,并绘制耐糖曲线:将各次所测得的血糖浓度与对应 结果分析 (1)正常糖耐量:空腹血糖<6.1mmol/L(110mg/dl);口服葡萄糖30min~60min达高峰,峰值<11.1mmol/L(200mg/dl);120min时基本恢复到正常

水平,即<7.8mmol/L(140mg/dl),尿糖均为(一)。此种糖耐量曲线说明机体糖负荷的能力好。 (2)糖尿病性糖耐量: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峰时后延,常在1小时后出现,峰值≥11.1mmol/L(200mg/dl);120min不能回复到正常水平,即>7.8mmol/L(140mg/dl)其中服糖后2h的血糖水平是最重要的判断指标。许多早期糖尿病病人,可只表现为2小时血糖水平的升高,且尿糖常为阳性。 糖尿病人如合并肥胖、妊娠、甲状腺功能亢进,使用糖皮质醇激素治疗或甾体避孕药时,可使糖耐量减低加重。 (3)糖耐量受损(IGT):此为轻度的耐糖能力下降。在非妊娠的成年人,空腹血糖在6.11~7.Ommol/L(110~126mg/dl),120min血糖水平在7.8~11.1mmol/L(140~200mg/dl)之间。IGT病人长期随诊,最终约有1/3的人能恢复正常,1/3的人仍为糖耐量受损,1/3的人最终转为糖尿病。而且这些病人不易发生糖尿病所特有的微血管病变,如视网膜或肾小球的微血管病变,出现失明或肾病,而容易发生小血管合并症,如冠状动脉或脑血管病(冠心病或脑卒中)。 (4)其他糖耐量异常 1)平坦型耐糖曲线:其曲线特征是:①空腹血糖水平正常;②糖负荷后不见血糖以正常形式升高。不出现血糖高峰,曲线低平;③较短时间内(一般1小时内)血糖即可恢复原值。可由于胃排空延迟,小肠吸收不良引起。或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及胰岛素分泌过多等引起。此时由于糖异生作用降低,组织对糖的氧化利用加强而表现为糖耐量增加。 2)储存延迟型耐糖曲线:特点是服糖后血糖水平急剧升高,峰值出现早,且超过11.1mmol/L,而2h值又低于空腹水平。这是由于胃切除病人于肠道迅速吸收葡萄糖或严重肝损害的病人肝脏不能迅速摄取和处理葡萄糖而使血糖升高,引起反应性胰岛素分泌增多,进一步致肝外组织利用葡萄糖加快,使2h血糖明显降低。 结果判断 服葡萄糖后各时限血糖或空腹血糖、高峰值与2小时血糖值大于相应年龄的正常上限者可诊断为糖尿病。如一点或一点以上血糖值超过正常上限,而未达到糖尿病标准,则为糖耐量异常。各时限血糖均在正常上限内,属正常。 临床意义 1.OGTT对隐性糖尿病诊断有帮助,在实际应用中亦可简化OGTT,即只取空腹和服糖后2小时标本测定血糖值,一般认为2小时值是关键性的。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_百度文库(精)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 , 如何选择治疗方案 空腹血糖受损 (IFG和糖耐量异常 (IGT,如何选择治疗方案? 众所周知, 2型糖尿病在全球范围的发病率都有明显增加。以美国为例, 从1990年到 2001年, 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了 61%, 2005年糖尿病患者达 2100万。 2型糖尿病发生的增加,和超重、肥胖、体育活动减少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通过遗传易感性,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同时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下降, 血糖升高。高血糖状态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增加有关。从糖尿病的前期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 进展到典型的糖尿病,可能需要经过好多年的时间。有数据显示,大约70%的 IFG 和 IGT 患者,最终都会进展为糖尿病。 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如何防止糖尿病前期状态进展为糖尿病,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医学研究课题。从 1997年到 2006年,已有 6项临床研究,来评价生活方式或药物干预,能否预防或推迟糖尿病的出现。所有临床试验的结果都显示,这些干预措施,可使糖尿病的发生率下降 25%-60%。其中,减轻体重和增加体育运动,或服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使糖尿病发生率下降 60%。现在的问题是,是否应该向每一个空腹血糖受损(IFG 和糖耐量异常 (IGT 的患者都推荐生活方式和药物的干预治疗?如果不是,那么, 哪些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呢? IFG 和 IGT 的定义 IFG 是指,空腹血糖在 100~126 mg/dL,而 IGT 是指口服 75g 葡萄糖后 2小时的血糖水平在 140~200 mg/dL。这两种糖代谢异常情况,可单独出现,也可重叠出现。很显然,根据定义,这两个疾病状态包含了两个不同的人群。 IFG 和 IGT 的发生率不一样。美国的临床数据显示, 在成人中,前者约为 26%,后者约为 15%。这两个数据在将来都会有所增加。不同种族、性别和年龄, 这两种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都有差异。例如,女性 IGT 的发生率高于男性。 观察研究显示,在 3~5年后,约 25%的糖代谢异常患者,进展为糖尿病, 50%患者保持在原来的血糖水平,还有 25%的患者,血糖水平可恢复到正常状态。那些胰岛素

糖耐量受损和新诊断2型糖尿病人群胰岛素分泌功能的研究

糖耐量受损和新诊断2型糖尿病人群胰 岛素分泌功能的研究 (作者: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作者:袁国跃,周丽斌陈名道 【摘要】目的:研究葡萄糖耐量受损(IGT)、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 人群1相胰岛素分泌功能。方法:选择正常健康人28例、IGT者31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31例,均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和减少样本数的Bergman微小模型技术结合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FSIGTT),分别用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HBCI) , △ I30/ △ G30及急性胰岛素反应(AIR)评估胰岛B细胞功能,AIR用减少样本数的Bergman 微小模型技术结合FSIGTT检测;同时测定受试者的体质量指数(BMI) 和腰臀比(WHR)检测空腹状态下血脂、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生化指标。结果:(1) 2型糖尿病组的AIR[27.4(-2.5?76.5)mU/L]显著低于正常组(270.5 士128.3) mU/L 及IGT 组(213.3 士 154.4)mU/L(P0.01),正常组与IGT组之间无显著差异。(2) 2 型糖尿病组的厶I30/ △ G30(1.1 士0.6),HBCI(3.8 士 1.0)显著低于正常组(分别为 2.7 士0.9,4.2 士 1.0)及IGT 组(分别为 2.5 士 1.0,4.9 士 1.7)(P0.01),而后两组间△ I30/ △ G30,HBCI均无显著差异。(3) AIR

与 A 130/ △ G30,HBCI,胰岛素,BMI显著正相关(P0.05?P0.01),与血糖、年龄、HbAlc胰岛素敏感指数(SI)显著负相关(P0.05?P0.01)。在校正年龄、BMI 后,与 A I30/ A G30,HBC、胰岛素(30,60,120,180 min)仍显著正相关,与各时间点血糖,HbA1c显著负相关。⑷ 以AIR 为应变量,其他变量为自变量作多元逐步回归,有BMI, A I30/ A G30 进入最后的方程(r2=0.656, P0.01)。结论: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人群AIR 显著降低,而HBC、特别是A I30/ A G30与AIR有着很好的相关性,是用来评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人群胰岛素分泌功能的较为简易的方法。【关键词】糖耐量受损;2型糖尿病;急性胰岛素反应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first 拟phase insulin secretion in subjec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 and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DM).Methods : A total of 90 subjects[twe nty 拟eight no rmal con trol(NC) subjects, 31 patien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 and 31 patients with n ewly diag no s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DM)] un derwe nt 75g oral glucose toleranee test and insulin 拟modified reduced sample number(n=12) of Bergman ' s minimal model method with freque ntly sampled in trave nous glucose tolera nee test(FSIGTT)」nsulin secretion was determined by Homa [3 拟cell function index(HBCI), A I30/ A G30 and acute insulin resp on se(AIR)to glucose, respectively.Mea nwhile the anthropometrical parameters including body massindex(BMI) and

糖耐量异常该如何注意饮食和运动

糖耐量异常该如何注意饮食和运动 一、血糖正常值标准:(以下血糖单位均为,餐后均从进食第一口饭开始计时) 、空腹(未进食超过小时,早晨点未进食前血糖值,建议起床后点检测) 正常值:;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以上 、餐后小时(建议饭前别喝汤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正常值:不超过;糖耐量受损:;糖尿病:以上 、餐后小时 正常值: 、餐后小时 正常值:恢复到空腹水平 空腹血糖和餐后小时为指导性监测数据,餐后小时,餐后小时为参考性监测数据,随进食地食物不同有比较大波动,如果进食了较易吸收地高糖食物餐后小时血糖较高,如果进食了较难消化地食物餐后小时地血糖较高也是有可能地,但再高也不能超过. 二、糖尿病判断标准: 以下情况之一,判定为糖尿病: 、空腹血糖大于(应检测次以上确诊) 、餐后小时血糖大于(应检测次以上确诊) 、次以上随机血糖大于(应根据个人血糖峰值多次检测确诊,餐后小时,小时均属于随机血糖)

以下情况判定为糖尿病前期: 、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值为 、糖耐量受损(糖耐量异常):餐后小时血糖值为 糖尿病前期饮食与运动应与糖尿病患者相同,数据统计糖尿病前期不加以控制年内将有一半以上转化为糖尿病. 三、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地饮食 、糖尿病应严格控制糖及淀粉类地摄入量,早餐不要吃稀饭,中餐及晚餐以大半小碗饭为宜.如果较饿,两餐之间可以加一餐水果餐. 、杜绝吃零食地习惯,尽量不吃甜食,不喝任何饮料.(副食、饮料均含有添加剂会导致血糖升高) 、不抽烟,不喝酒. 、多喝水,可适当喝绿茶和补充维生素族及维. 、睡前半小时可以喝一杯牛奶,有效改善睡眠同时降低黎明反应引起地高血糖. 四、糖尿病吃水果注意事项: 糖尿病人吃什么水果好,应该遵循一下原则: 推荐选用:每克水果中含糖量少于克地水果,包括黄瓜、西瓜、橙子、柚子、柠檬、桃子、猕猴桃、李子、杏、枇杷、菠萝、草莓、樱桃等. 慎重选用:每克水果中含糖量为-克地水果,包括香蕉、石榴、甜瓜、橘子、苹果、梨、荔枝、芒果等.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如何选择 治疗方案 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异常(IGT),如何选择治疗方案? 众所周知,2型糖尿病在全球范围的发病率都有明显增加。以美国为例,从1990年到2001年,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了61%,2005年糖尿病患者达2100万。2型糖尿病发生的增加,和超重、肥胖、体育活动减少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通过遗传易感性,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同时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下降,血糖升高。高血糖状态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增加有关。从糖尿病的前期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进展到典型的糖尿病,可能需要经过好多年的时间。有数据显示,大约70%的IFG和IGT患者,最终都会进展为糖尿病。 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如何防止糖尿病前期状态进展为糖尿病,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医学研究课题。从1997年到2006年,已有6项临床研究,来评价生活方式或药物干预,能否预防或推迟糖尿病的出现。所有临床试验的结果都显示,这些干预措施,可使糖尿病的发生率下降25%-60%。其中,减轻体重和增加体育运动,或服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使糖尿病发生率下降60%。现在的问题是,是否应该向每一个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异常(IGT)的患者都推荐生活方式和药物的干预治疗?如果不是,那么,哪些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呢?

IFG和IGT的定义 IFG是指,空腹血糖在100~126 mg/dL,而IGT是指口服75g葡萄糖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在140~200 mg/dL。这两种糖代谢异常情况,可单独出现,也可重叠出现。很显然,根据定义,这两个疾病状态包含了两个不同的人群。IFG和IGT的发生率不一样。美国的临床数据显示,在成人中,前者约为26%,后者约为15%。这两个数据在将来都会有所增加。不同种族、性别和年龄,这两种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都有差异。例如,女性IGT的发生率高于男性。 观察研究显示,在3~5年后,约25%的糖代谢异常患者,进展为糖尿病,50%患者保持在原来的血糖水平,还有25%的患者,血糖水平可恢复到正常状态。那些胰岛素抵抗较重的患者,更容易进展为糖尿病。更长时间的观察研究显示,大多数IFG和IGT患者,最后都进展为糖尿病。一些长期的观察研究显示,IFG和IGT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比为1.1~1.4。和IFG相比,IGT是一个更强的心血管疾病危险预测因子。一些(但并不是所有)研究显示,在对血脂等已知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进行校正后,IFG和IGT仍是较弱的心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 IFG和IGT的病理生理机制 IFG和IGT发生率的差异,提示两者存在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单独IFG 患者,服糖后2小时的血糖正常,而单独IGT患者,空腹血糖正常。尽管这两种糖代谢异常都和胰岛素抵抗有关,但是,一般认为,空腹血糖升高和肝脏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而糖负荷后血糖水平升高,和肌肉胰

糖耐量受损的现状分析

糖耐量受损的现状分析 (作者: 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 【关键词】糖耐量受损;患病率;危害;自然转归 糖尿病已经成为危害国人健康的重大疾病。近20年来,我国糖尿病 患病率从不足1%增加到3.21 %,个别地区超过5%。在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作为糖尿病的后备军一一糖耐量受损的人群超过了糖尿病患者的数量]1]。葡萄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ee ,IGT)是介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一种代谢状态,是正常糖代谢发展到糖尿病的一种过渡阶段]2],属于糖尿病前期。1999年WHO 与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公布新的IGT诊断标准为:空腹血浆血糖 (FPG 7.0 mmol/L,口服75 g 葡萄糖后 2 h 血浆血糖(2 h PG 7.8 mmol/L且11.1 mmol/L :3]。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都要经过糖尿病前期的“糖耐量受损”阶段,这一阶段是目前了解到的糖尿病前期唯一有可能转回正常的阶段。因此,IGT人群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重点对象,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可改善IGT患者预后,也是降低糖尿病发病率的重要环节之一。 1糖耐量受损的患病率

一般来说,IGT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肥胖比例较低人群和体力劳动者,IGT患病率较低。另外,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年龄、肥胖、家族史、胎儿期营养不良、环境生活方式如体力劳动、饮食等也是影响IGT发生的主要因素。 我国IGT的患病率存在如下特征:(1)IGT患病率逐年升高。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模式的现代化以及社会的老龄化,我国糖尿病与IGT患者剧增。1986年至1997年,我国IGT患病率不断上升,从 0.54 %上升到4.76 %,增长了近10倍[4?7]。(2)IGT 患病率存在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以全国资料为例,20岁、30岁、40岁、50岁、和60岁的IGT患病率分别为1.98 %、3.25 %、 5.74 %、7.84 %和11.62 %,北京市、河南省的调查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8, 9]。近年来,40岁的成年人群IGT患病率升高幅度增大,IGT发病趋于低龄化,因此,老龄人口增多和IGT发病年轻化将是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3)IGT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调查显示,城市的IGT患病率为 6.71 %,农村为5.37 %。其中深圳IGT 患病率为11.74 %,上海为4.26 %,而粤北山区仅为1.79 %。地区分布的差异提示经济收入的增加,体力活动逐渐减少,热量的过多摄入,不良生活方式与IGT的患病率有密切联系[10]。(4)不同职业人群IGT患病率不同。干部、知识分子IGT患病率高于企业员工,提示长期有规律运动能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糖耐量[11]。 2糖耐量受损的危害 大规模、前瞻性研究已证实:IGT人群进展为临床糖尿病的危险显著高

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是指给病人口服75g葡萄糖,然后测其血糖变化,观察病人耐受葡萄糖的能力,是目前公认的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在血糖异常增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时,为明确是否为糖尿病可以采用该试验。 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后,迅速由胃肠道吸收入血,30-60分钟时血糖值达高峰,但一般不超过8.9mmol/l。这是由于血糖升高迅速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迅速下降,2小时血糖接近正常,3小时恢复空腹正常水平。而糖尿病患者则不同,始终为高峰值,持续时间过长。 糖耐量试验的意义在于它能发现哪些空腹或餐后血糖高于正常而达不到诊断标准的糖尿病病人,可尽早发现轻型糖尿病病人。 1、试验方法 早餐空腹(8-14小时后)取血),取血后于5分钟内服完溶于250-300ml水内的无水葡萄糖75克,从口服第一口糖水时计时,于服糖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及3小时抽取静脉血(用于诊断可仅取空腹及2小时血),同时搜集尿液查尿糖。试验过程中不喝任何饮料、不吸咽、不做剧烈运动,无需卧床。 2、检验人群: 对于空腹血糖正常或稍偏高而偶有糖尿的患者,或有糖尿病嫌疑的患者(如有阳性家族史,老年人的餐后血糖偏高等),须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 3、检验结果: 正常范围:空腹3.9-6.1毫摩尔/升;60分钟6.7-9.5毫摩尔/升;120分钟≤7.8毫摩尔/升;180分钟3.9-6.1毫摩尔/升。糖吸收高峰见于30~60分钟内,2小时血糖浓度恢复正常范围,3小时可降至正常以下。尿糖阴性。 4、临床意义: 耐量增高:即血糖测量值低于正常值,见于胰岛β细胞瘤、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以及特发性低血糖症者(服糖2-3h可发生低血糖反应,血糖下降至低值)。 耐量降低:即血糖测量值高于正常值,见于糖尿病,肾性糖尿。两者尿糖均为阳性,但前者耐量曲线高于正常且维持较久,而后者耐量曲线稍低于正常。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皮质醇增多症、慢性胰腺炎以及肝糖原代谢障碍等糖耐量亦降低。 隐匿型糖尿病者空腹血糖正常或稍高,口服糖后血糖急升>10.1mmol/L,且高峰提前,2h后未降到正常水平,呈耐量降低,尿糖阳性。 4、准备措施 最好从早晨7~9时开始(开始之前受试者须已空腹8~14小时);试验前3天每日主食量不少于3两,试验前3~7天,停用可能影响糖耐量(血糖升高或降低)的药物,如避孕药、利尿药、β-肾上腺能阻滞剂、苯妥因纳、烟酸等;由于试验需要进行3个小时,在试验过程中受试者不要喝茶及咖啡,不要吸烟,不要做剧烈运动,以免影响血糖监测的结果;3 5、诊断标准:目前多数采用1985年WHO提出的暂行标准如下:⑴有糖尿病症状,任何时候静脉血浆葡萄糖≥200mg/dl(11.1mmol/L)及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140mg/dl(7.8mmol/L)可确诊为糖尿病。⑵如结果可疑,应进行OGTT,2小时血糖≥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血糖>140mg/dl~<200mg/dl为糖耐量减退(TGT)。⑶如无糖尿病症状,除上述两项诊断标准外,尚须另加一指标以助诊断,即在OGTT曲线上1°或2°血糖≥200mg/dl或另一次空腹血糖≥140mg/dl。⑷妊娠期糖尿病亦可采用此诊断标准。 两种单位的换算公式为:mg/dl÷18=mmol/L;mmol/L×18=mg/dl。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如何选择治疗方案? 众所周知,型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地发病率都有明显增加.以美国为例,从年到年,糖尿病地患病率增加了,年糖尿病患者达万.型糖尿病发生地增加,和超重、肥胖、体育活动减少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通过遗传易感性,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同时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下降,血糖升高.高血糖状态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增加有关.从糖尿病地前期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进展到典型地糖尿病,可能需要经过好多年地时间.有数据显示,大约地和患者,最终都会进展为糖尿病. 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给社会造成了巨大地经济负担,因此,如何防止糖尿病前期状态进展为糖尿病,已经成为一个热门地医学研究课题.从年到年,已有项临床研究,来评价生活方式或药物干预,能否预防或推迟糖尿病地出现.所有临床试验地结果都显示,这些干预措施,可使糖尿病地发生率下降.其中,减轻体重和增加体育运动,或服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使糖尿病发生率下降.现在地问题是,是否应该向每一个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地患者都推荐生活方式和药物地干预治疗?如果不是,那么,哪些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呢? 和地定义 是指,空腹血糖在~,而是指口服葡萄糖后小时地血糖水平在~.这两种糖代谢异常情况,可单独出现,也可重叠出现.很显然,根据定义,这两个疾病状态包含了两个不同地人群.和地发生率不一样.美国地临床数据显示,在成人中,前者约为,后者约为.这两个数据在将来都会有所增加.不同种族、性别和年龄,这两种糖代谢异常地发生率都有差异.例如,女性地发生率高于男性. 观察研究显示,在~年后,约地糖代谢异常患者,进展为糖尿病,患者保持在原来地血糖水平,还有地患者,血糖水平可恢复到正常状态.那些胰岛素抵抗较重地患者,更容易进展为糖尿病.更长时间地观察研究显示,大多数和患者,最后都进展为糖尿病.一些长期地观察研究显示,和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地危险比为~.和相比,是一个更强地心血管疾病危险预测因子.一些(但并不是所有)研究显示,在对血脂等已知地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进行校正后,和仍是较弱地心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 和地病理生理机制 和发生率地差异,提示两者存在不同地病理生理机制.单独患者,服糖后小时地血糖正常,而单独患者,空腹血糖正常.尽管这两种糖代谢异常都和胰岛素抵抗有关,但是,一般认为,空腹血糖升高和肝脏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而糖负荷后血糖水平升高,和肌肉胰岛素抵抗关系更加密切.单独患者有第一时相()和早期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但晚期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正常.而患者,早期和晚期时相地胰岛素分泌功能都受损.单独,是肝脏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共同作用地结果.而单独,则提示存在肌肉和肝脏共同地胰岛素抵抗. 改变地病程 我们是否可以改变进展为糖尿病地自然病程呢?如前所述,大多数患者,最终都进展为糖尿病.从病理生理地角度来看,进展为型糖尿病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分泌能力下降共同作用地结果.但是,对胰岛素抵抗程度和胰岛细胞分泌能力地测定,远远比血糖测定要复杂和昂贵.相比之下,测定和观察血糖水平地变化,是了解机体糖代谢状态地一个更加简单和可行地方法.

糖耐量异常和空腹血糖受损患者的健康教育

糖耐量异常和空腹血糖受损患者的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14-05-19T16:23:52.2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6期供稿作者:席桂香 [导读]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近年来,全世界糖尿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 席桂香 (西山煤电职工总院西铭分院山西太原 030052)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6-0120-02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近年来,全世界糖尿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糖尿病治疗至今仍然是一个世界难题,一项调查表明,目前全世界有约1.5亿糖尿病患者,印度和中国是世界上糖尿病人口最多的国家,预计到2025年,世界将3亿人口罹患糖尿病,其中75%的患者集中在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1]。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25年我国已确诊糖尿病患者总人数 将达5000万人,是1995年患者总人数的1.68倍,增长率居全球首位[2]。在临床工作中发现2型糖尿病在确诊时,平均已有3~7年的病程,多数患者毫无症状,仅在检查时发现血糖升高。血糖升高分为糖耐量异常和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即为人体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糖耐量异常指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正常的7.8mmol/L,但仍未达到11.1mmol/L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受损是指服糖后2小时血糖正常<7.8mmol/L,而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水平。即≥6.1mmol/L但<7.0mmol/L。这两种情况可以说是正常人向糖尿病的过度状态,这部分人虽然现在还不是糖尿病,但是将来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非常高,可以说是糖尿病的后备军。这部分患者约1/3几年后发展成糖尿病,1/3维持不变,另外1/3转为正常。因此这些人也应该经常检查并且积极预防。糖尿病一旦确诊,即为终身性疾病,无法治愈,只能尽量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的并发症与血糖值密切相关,血糖值是干预有效与否最敏感的指标。血糖控制不佳,长期高血糖是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3]。血糖控制不佳,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重要脏器,冠心病和脑血管病已成为糖尿病主要致死原因。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感染等也比比皆是。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好多患者并无任何症状,仅在检查时发现血糖升高,因此我们加强了这部分人群的健康教育。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1.从周围人的例子中,现身说法,请已诊断为糖尿病多年,而且有并发症的患者讲解自身的痛苦,如皮肤瘙痒、手脚麻木、视物模糊、并发冠心病及脑梗死等。从这些人的症状中,医务人员从专业的角度逐项讲解,如皮肤瘙痒是由于血糖升高,过多的糖分从尿中排出,尿糖升高,刺激局部所致;手脚麻木是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导致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所致;视物模糊是由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所致。让患者真真正正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自觉地采取措施。 2.患者在认识了糖尿病的危害性后,一定想到的是我们如何才能避免这些发生,平常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最简单易行的就是测血糖,血糖监测是了解糖尿病病情的基本途径,监测的重要作用是根据结果调整饮食、运动以及用药方案,积极监测血糖,主动寻求知识,改变原有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依从性,从而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3]。了解了测血糖的重要性后,患者会主动地采取措施,经常定期地来监测血糖。 3.患者在测了血糖之后,我们要做的是询问患者的饮食、运动情况,分析患者在生活中的误区。如饮食结构方面、量方面、以及合理分配方面,如何才能保证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从各个方面均要注意。首先是饮食,饮食的含糖量和摄入的量直接影响血糖的高低。含糖高的食物以及精制米面容易消化,血糖升高快,各种富含可溶性食物纤维的食品可延缓食物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可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合理搭配食品。只要掌握控制总热能,维持标准体重的原则即可。人体一日总热量一般为:男性1800-2400Kcal,女性1600-2000Kcal,糖、脂肪、蛋白质应有适当比例,糖质不是越少越好,而是必须占总热量的60%,脂质不是越多越好,必须有上限,占总热量的25%以下,蛋白质摄入不是越多越好,必须有上限,一般为1.0-1.5g/kg/日[4]。三餐合理分配,且与运动量和降糖药要协调配合,运动量大时,摄食量可适当增加或相应减少降糖药的剂量。其次,运动可增加组织利用糖,使血糖降低。运动需循序渐进,长期坚持,每日早餐后运动,不超过1小时,每日一次。做健身操或快步行走、慢跑等,运动到微微发汗最佳,不宜运动过度,避免发生低血糖。 4.健康教育不仅针对患者本人,还包括其家属、朋友乃至整个社会。因此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如板报宣传、小传单以及健康讲座等对社区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增强广大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有利于积极配合治疗。教育的形式不仅多样,而且要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针对老年人可以利用直观地看病人或请患者以聊天的形式讲解,达到一传十、十传百的效果。针对中年人,大部分都有文化,能看懂板报、报纸、健康教育宣传单等,可以发放宣传资料,尽可能让患者多了解疾病相关知识。针对较为年轻的,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了解疾病知识和防治方法。 5.合理安排工作、学习,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因代谢紊乱、抵抗力下降,皮肤含糖高,极易发生感染,要求患者讲究卫生,出汗后及时用温水擦干汗渍,避免皮肤抓伤、刺伤等。避免使用过烫物品等。女病人注意排便后用温水清洗会阴部,保持干燥,避免搔抓损伤皮肤。养成每天洗脚的良好习惯,水温不宜太冷或太热,洗净后,用干毛巾轻轻擦干,尤其是足趾间。平时选择合适的鞋袜,不宜过紧,注意足部保暖,尤其是冬天。注意观察皮肤颜色,注意预防足部皮肤皲裂,并注意检查有无水肿、皮损以及双足背血管搏动是否有差异、足部皮肤感觉等情况,对足部皮肤感觉障碍者,应尽量血糖增高患者一时间心理负担加重,认为无法根治,产生悲观心理或满不在乎、盲目乐观。应让患者正确认识,告知这种情况如果控制的好,有可能不会发展成糖尿病,但一旦确诊糖尿病,即成为终身性疾病,无法根治。 6.如果经过一系列的治疗之后,患者血糖仍不能控制在正常范围,那么一定要让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降糖药,不能一味地追求不吃药。 参考文献 [1] 范丽风,潘长玉,田慧等.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249-252. [2] 高学兰,徐桂华.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展望[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87-89. [3] 杨艳秋,陈新波.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JCD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08,6(10):1052-1053. [4] 俞雪如,关致安,周吉燕,郎庆波.糖尿病病人饮食管理指导-主要原则与食品交换表.继续医学教育,2004,18(3):49.

中国人糖耐量异常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_贾伟平

·论著· 中国人糖耐量异常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邮政编码200233) *本文由《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资助 贾伟平 项坤三 陆俊茜 陈 蕾 唐峻岭 摘要 目的 研究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与中国人糖耐量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466例(正常体重189例,超重/肥胖277例)正常糖耐量(N G T )、糖耐量减退/空腹血糖减损(IG T /I FG)、2型糖尿病(DM )患者,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 M A)评价胰岛素抵抗(HO M A-I R)及胰岛β细胞基础功能(HOM A-βcell),并用糖负荷30分钟净增胰岛素/净增葡萄糖(△I 30/△G 30)比值评价早期胰岛素分泌反应。结果 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 I )、体脂分布(腹内脂肪、腹部及股部皮下脂肪面积)和血压等因素后,无论有无超重/肥胖,IG T /IFG 、DM 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升高,超重/肥胖者尤为明显。并有胰岛β细胞基础功能及早期胰岛素分泌反应降低,DM 患者更显著。结论 中国人从正常糖耐量到糖耐量异常的变化过程中,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减退起共同作用。 关键词 糖耐量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缺陷 Insulin resistance ,insulin secretion and glucose intolerance in C hinese individuals J ia Weiping ,X iang K unsan ,Lu J unx i ,et al (Depar tment o f Endocrinolog y &M etabolism ,Sha ng hai Six th People 's Hospital ,Shanghai 20023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 estiga te the impact of insulin resista nce a nd insulin secr etio n on the dev elopment of g lucose intolera nce in Chinese .Methods Giv en 75-g ram o ra l g lucose to ler ance challenge ,466Chinese (189no rmal w eigh t ,277o v erw eigh t /o besity )wer e divided into no rma l gluco se tolera nce (N G T )g ro up ,impaired g luco se to le rance /impaired fasting g lucose (IG T /I FG)g ro up,as well as ty pe 2diabetes (DM )g ro up acco rding to 1997AD A criteria.Homeo stasis model assessment (HOM A )w as applied to assess the status o f insulin resista nce (HO M A-IR)a nd basic function o f pa ncr eatic βcell (HOM A -βcell ).W hile insulino genic index (the ratio o f the increment o f insulin to tha t of plasma gluco se 30min after a g luco se lo ad ,△I 30/△G 30)wa s perfo rmed to eva luate the ear ly phase insulin sec retio n .Results Adjusted with age ,sex ,body mass index (BM I),bo dy fat distributio n indices (including abdo minal visce ral,subcutaneous,a nd femo ral subcuta neo us adipose tissue ar ea s)a nd bloo d pressure,o ur da ta indicated tha t in comparison with N G T gr oup ,HO M A -I R w as increased sig nifica ntly in IG T /IFG and DM g roup ,especially ov e rt in the ov erw eig ht o r o besity subjects.M eanwhile HOM A-βcell and △I 30/△G 30w ere r ema rkably lo we r in IG T /I FG and DM g roup tha n in N G T g r oup,par ticula rly in DM g roup.Conclusion Insulin resistance and insulin secr etio n deficiency may pla y an impo rtant role o n the w o rsening fr om no rmal g lucose to ler ance to g lucose into le rance in Chinese individuals. Key words  Gluco se to lerance Insulin r esista nce Insulin secr etio n deficiency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引起2型糖尿病 (2型DM )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但两者对糖耐量的影响,可因遗传、环境等因素而不同。在2型DM 高风险因素的人群中,如Pima 印第安人、西语人群、非洲美国人、墨西哥美国人等有更高的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提示胰岛素抵抗与2型DM 的发生有关[1~3]。最近,日本人研究表明,无论有无肥胖,日本人由正常糖耐量到糖耐量减退过程中,主要是由早期胰岛素分泌减少所致,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并不常见[4]。因此,对于引起糖耐量异常的始发因素尚在探 讨中。本研究应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 A)研究中国人糖耐量变化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