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设计教学任务书

《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设计教学任务书
《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设计教学任务书

《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教学目的及基本任务

《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及信息工程专业集中实践性环节之一,是学习完《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巩固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熟悉安卓应用开发环境和技术,学会完成一个移动终端应用软件的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安装,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强化学生的项目开发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

要求学生掌握Windows环境下Android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AndroidSdk 集成开发环境的构建及JavaEE应用程序的开发。整个设计过程必须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课程设计按1~2人一组,分组进行全过程的设计。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教学基本内容

⒈问题分析

根据实验内容,充分地分析和理解问题本身,弄清要求做什么,包括功能要求、性能要求、设计要求和约束以及基本数据特性,数据间的联系等。

2.模块、类和算法的设计

按问题提炼和设计并画出程序运行的流程图,设计相关类,包括对类的定义,字段、函数的设计和实现。设计分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概要设计着重解决程序的类设计问题,这包括考虑如何把被开发的问题程序自顶向下分解成若干顺序模块,并决定类的外部接口,即类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类之间的信息交换问题.详细设计则要决定每个类内部函数的具体算法,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

3.上机调试

将代码用Java语言描述出来,对程序进行编译,纠正程序中可能出现的语法错误,先运行一遍程序看看究竟将会发生什么,如果错误较多,则进行错误跟踪,包括打印执行路径或输出中间变量值等手段。

(二)能力培养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将《Android开发》课程中关于Android几个重要组件如Acitivity、Intent、Service、BroadCast等;UI设计、常用控件;数据存储;等基本知识要求掌握。对于给定的设计目标,学生要具备分析问题、设计框架和数据模型,并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解决问题。在细节方面,采用面向

对象(OOP)的思想设计编写、调试代码。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进行本课程设计之后学生学生应该培养以下基本能力:

1. 独立设计的能力:能够通过阅读设计要求、查询有关资料和思考问题,掌握设计原理及方法、做好设计前的准备;独立完成设计内容,撰写合格的课程设计报告;培养独立设计的能力。

2. 分析与研究的能力:能够融合设计原理、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对设计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归纳与综合。掌握进行Android应用系统设计的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分析与研究的能力。

3.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在设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学习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1.设计任务的布置:由指导教师向学生讲清对设计的整体要求及实现的目标任务,讲清设计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考核办法、设计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讲清上机操作的基本方法。实验内容和进度由学生自行选择和安排,指导教师负责检查、辅导和督促。

2.设计1-2人1组,设计课题在选题表中选择一个课题。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不得包办代替。

3.课程设计是一个整体,需要有延续性。机房应有安全措施,避免前面的实验数据、程序和环境被清除、改动或盗用的事件发生。

4.学生最好能自备计算机,课下能多做练习,以便能够熟悉和精通实验方法。如果能结合实际课题进行训练,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实习质量标准要求

课程设计的课题应独立完成,程序功能完整,设计方法合理,用户界面较好,系统运行正常。

1.课程设计要求

⑴系统整体设计和描述;

⑵主控及功能模块层次结构;

⑶主要功能模块的输入、处理(算法框架描述)和输出;

⑷功能模块之间的调用与被调用关系等。

2.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设计的课程设计报告要求有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界面设计、系统功能结构、程序算法设计、源程序代码等内容。

(1)不少于3000字,可以使用统一的设计说明书稿纸,亦可以自己打印。

(2)主要内容及装订顺序:封面(统一提供)、目录、正文、参考文献

(3)正文部分应该包括:需求分析、总体设计、数据结构设计(含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程序模块设计(含功能需求、用户界面设计、程序代码设计与分析、运行结果)、测试用例方案和结果,系统使用说明。

(4)设计报告严禁抄袭,即使是同一小组也不允许雷同,否则按不及格论。

3.课程设计需要提交的内容

(1)课程设计报告(纸质稿或电子稿)

(2)Android应用程序(电子提交:数据文件与源程序提交给指导老师,以学号后4位+姓名+课题名字为文件夹名)。

三、课程设计项目与时间安排(题目也可由学生自选,但必须经过指导教师同意)

(一)、题目及要求:

1、基于Android平台的游戏设计与开发

设计一款基于Android的连连看游戏,图案可以自选。

2、基于Android平台的在线通信录

功能要求:实现通信录的在线备份还原功能,能把系统的通信录一键导入导出。

实现要求:客户端基于Android平台实现,服务端技术自定

用例场景:小明丢了手机,只好去抢购了一个小米同时把手机卡补办回来,需要把之前手机的200个联系人补上。好在小明之前把所有联系人都备份到服务器了,只需要下载在线通信录后,登录平台,一键还原即可。

3、基于Android平台的云记事本软件

功能要求:具有记事本的基本功能,可以记录,批量处理。同时具备在线备份和分享功能。在线备份:能实时备份各种编辑中或者编辑完成的文章。分享:一键分享到微博、微信等等社交媒体。

实现要求:客户端基于Android平台实现,服务端基于PHP+Ajax实现

4、基于在线地图的轨迹跟踪服务

功能要求:1、能动态、实时记录设备位置。2、能回放设备位置轨迹并在地图上显示。3. 能在手机或者网页上显示地图轨迹

实现要求:在线地图可以选择百度地图或者Google地图,客户端基于Android,服务端技术自定

用例场景:小明今天80岁,患老年痴呆又喜欢出远门,经常发生走丢事故。小小明为了能实时掌握小明的行踪,特意为他配备了装有跟踪服务的智能机,从此小明再也不怕走丢了。

5、基于Android平台的绿色浏览器

功能要求:1、浏览器基本功能:前进后退历史记录等。2.云书签、收藏夹功能实现要求:客户端基于Android,服务端技术自定

用例场景:换手机后,之前收藏的网站都没有了~~~~~~~ 如果有云备份功能,马上恢复收藏夹,访问各个老朋友~~~~

6、基于Android平台的财务软件

功能要求:1、记账和统计功能。2.实时备份

实现要求:客户端基于Android,服务端技术自定

用例场景:随手记,一家人共用一个账号,所有支出都清清楚楚

7、基于Android平台的社交软件

功能要求:参考微信、微博等

实现要求:客户端基于Android,服务端基于PHP+Ajax实现

8、基于Android平台的IM软件开发

功能要求:参考微信、WhatApp等

实现要求:客户端基于Android,服务端技术自定

9、基于Android平台的在线播放器

功能要求:参考酷狗

实现要求:客户端基于Android,服务端技术自定

10、基于Android平台的新闻客户端

功能要求:参考网易新闻客户端、Zaker等

实现要求:客户端基于Android,服务端技术自定

(二)、时间安排

四、成绩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课程设计的成绩由平时考核与最终考核相结合,平时占30%(出勤、学习笔记、表现等);最终占70%(设计报告30%、应用程序40%)。成绩计分按优、良、中、及格与不及格5级评定。

五、课程设计辅导时间

课程设计辅导时间安排表(第16周)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模板及参考)

编号: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 项目名称:粒子群主题网站 小组名称: 组长姓名: 上课时间:2009年7月13 日- 7月25 日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20 年月日

1 设计目的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是在学生系统的学习了《软件工程》课程后,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开发一个小型的实际系统。 要求学生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严格按照软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目的和任务,完成对系统的定义、设计、编码、运行以及后期的维护。通过对具体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使得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学会用软件工程学的概念、原理、方法开发和维护软件。 2 设计要求 (1)选用迭代式开发的过程模型,运用软件工程的方法,规范地完成规模小、功能较为简单 的软件开发,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 (2)学生5人组成一个项目小组,一人为组长,其他人为组员,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团结协 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选题的设计。 (3)课程设计时间为2周。 (4)开发平台.NET3.5,语言(C# \ ASP),数据库设计工具Powerdesigner;数据库系统MS SQL Server 2005 (5)具体指标: 1)可以选择结构化分析/设计(SA/SD)或面向对象方法(OOA/D) 2) 结构化分析/设计(SA/SD) a)需求分析:分析系统的静态功能和动态行为 每一位小组成员能够描绘分配的子功能需求 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分配子功能的数据流图DFD,要求绘制到3级DFD3 小组负责人组织完成系统的DFD3 b)设计:完成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每一位小组成员根据需求的DFD3图,完成分配的子功能模块设计,用HIPO 图表征。 每一位小组成员设计分配的子功能模块的接口 每一位小组成员能够完成分配的子功能程序流程的逻辑设计 小组负责人组织完成系统的总体结构集成 c)软件实现: 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分配的子功能界面的设计 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分配的子功能代码编写 小组负责人在.NET框架下,组织完成系统的实施 d)软件测试: 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分配的子功能的单元测试 小组负责人负责组织系统的测试用例,不少于20个,完成测试工作 3)面向对象方法(OOA/D):以UML为主 a)需求分析:分析系统的静态功能和动态行为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2014电气1201)

二○一三~二○一四学年第二学期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计划书 班级:电气2012级1班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学时学分: 1 周1 学分 指导教师:吴建国 二○一四年六月九日

一、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 综合运用电子技术课程知识,利用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设计实现一些电子电路,以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电子器件实现系统、绘制系统电路图的能力,为实际应用奠定一定的基础。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应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综合运用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独立完成一个设计课题。 (2)通过查阅手册和参考文献,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型和特性,并掌握合理选用的原则。 (4)学会电子电路的安装于调试技能。 (5)进一步熟悉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6)学会撰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7)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本次课程设计,原则上指导老师只给出大致的设计要求,在设计思路上不框定和约束同学们的思维,所以同学们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而有所发挥,并力求设计方案凝练可行、思路独特、效果良好。 二、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第一天:教师布置设计任务,讲解设计要求,提示设计要点。 第二~四天:查阅资料(在图书馆或上网),提出设计方案。 第三~八天:画出详细设计图(电路图),得出实验结果并写出设计报告。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题目一音乐彩灯控制器设计 题目二温度测量与控制器设计 题目三音响放大器的设计 题目四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题目五多路智力竞赛抢答器的设计 题目六数字频率计的设计 题目七多功能数字钟的设计 四.设计流程: 1.选题并由指导教师简要讲解题目;

102工程估价课程设计任务书

102工程估价课程设计任务书

《工程估价》课程设计指导书 设计题目二层办公楼工程量清单使用班级工程102班 设计时间1周 指导教师陈德义谭湘倩李军红

2013年6 月17 日 《工程估价》课程设计指导书 编制一份工程量清单文件,是进行“工程估价”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学习了有关理论和方法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编制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的工程量清单,对于掌握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工程量清单项目的设置、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方法以及今后的估价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这一课程设计阶段的学习,应力求实现对已学相关知识的巩固、对实际操作的深刻理解和总体把握,并为今后参加全国造价员考试、注册造价工程师考试以及今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设计任务 1、熟悉设计资料 (1)熟悉设计文件 (2)在开列项目前认真学习工程量清单计算规范等相应设计依据 2、计算清单工程量 计算清单工程量是一项繁重和细致的工作。由于其精确度和速度直接影响到今后工程估价的质量,因此请同学们学会按一定的程序和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计算,防止产生漏算、重算和错算的现象。为此,应注意以下事项。 (1)由于漏算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为避免漏项,应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附录中章节的顺序,对本工程项目一一开列和计算。 (2)清单工程量小数位的取定,按计价规范的要求,计算过程中一般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3)开列清单项目时,项目特征的描述要做到完整和准确。 3、编制工程量清单表

根据前面已计算出来的清单工程量,严格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的格式完成工程量清单文件。 二、设计要求 1、每人独立完成工程量清单项目的列项,工程量计算以及清单文件的 编制。2、设计格式参照毕业设计格式要求。 3、最后成果按A4纸规格打印。 三、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一栋2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办公楼,详见《建筑工程估价》附录工程2设计图纸。 四、进度安排 1、熟悉图纸开列清单项目0.5天 2、计算建筑面积和土石方工程项目0.5天 3、计算基础与砌筑工程项目1天 4、计算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工程项目 1.5天 5、计算其他房屋工程清单项目0.5天 6、计算装饰装修工程清单项目1天 7、措施项目1天 8、编写设计说明和成果汇总0.5天 9、检查并完善设计文件0.5天 六、设计成果 1、封面(见附录一) 2、设计说明 3、目录 4、清单表部分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执行 (见附录二表-01---表-12) 5、封底 七、参考资料 1、设计图纸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 任务书 一、目的、要求 通过该课程设计要使学生树立起强烈的工程化意识,用工程化思想和方法开发软件。切实体会出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开发系统与一般程序设计方法的不同之处,学生在对所开发的系统进行软件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的基础上,实现并测试实际开发的系统。通过一系列规范化软件文档的编写和系统实现,使学生具备实际软件项目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的基本能力。 二、主要内容 要求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为将来从事软件的研发和管理奠定基础。每个学生选择一个小型软件项目(内容参照《计算机综合实践指导》,宋雨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按照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完成软件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实现、软件测试及软件维护等软件工程工作,并按要求编写出相应的文档。具体的方法可以选用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或者面向对象的方法,开发环境和工具不限。 三、进度计划 四、设计成果要求 1.至少提交4个文档,包括软件计划、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设计说明书、软件测试计划,要求文档格式规范、逻辑性强(可参考《计算机综合实践指导》中给出的要求及格式)、图表规范; 2.独自实现了系统的某些功能,基本达到了要求的性能,经过了测试,基本能运行。 五、考核方式 (1)提交的文档规范,工作量大,文档逻辑性强、正确,按《计算机综合实践指导》标准考核(附《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验报告评分表)占60%(2)系统验收、讲解、答辩占25% (3)考勤占15% 学生姓名:(此处为签名)

指导教师: 2011年6 月17 日《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验报告评分表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综电子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综电子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南京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综合电子系统设计 院(系、部、中心)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电信091、电信092 起止日期2012.9.3-2012.9.14 指导教师冯月芹

1.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 通过一个电子产品的整机制作,全面了解电子产品的开发和生产过程(电气部分),从而巩固和提高同学们的电路设计能力、PCB板设计能力、PCB板制作能力、电子元件的采购及检测能力、电路安装能力和电路调试及检修能力等,以适应电子企业相应岗位的需要;同时也是对同学们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检验。 通过课程设计,达到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增强学生对综合电子系统设计的理解,掌握综合电子系统设计的方法以及PCB制作的方法,并能够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实际项目的程序设计及软硬件调试。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课程设计题目2个,学生分组,每组完成2个题目。 一、实训任务1:完成一个实用电子产品的PCB设 计及制作 1.选定一个实用电子线路(写出主要的性能指标)。但要有实用功能;电路设计要有设计原理,用他人电路要有工作原理。 2.设计PCB板。板子大小及板层视电路而定,板上要有你的班级及姓名(铜膜);需打印出原理图、印制电路板图和元件清单。 3.按照元件清单购置器材,注意元件封装应该与设计相符(或购器材后再设计PCB板)。 4.电路组装应符合工艺要求,既考虑电气性能又美观整齐。 5.有调试检测的电路应写出调试检测过程、方法及设计达到的结果,安装一次不成功的写出检修处理过程及结果。 第一个实训项目主要是PCB板的制作,难度适中即可,同学也可以自已设计原理图或者用他人的原理图。 二.实训任务2 简易播放器项目需求 基本需求:

课程设计任务书

《钢结构》(钢屋架)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资料 如图1所示某厂房,长度60m,柱距6m,跨度为L=18m,采用梯形钢屋架,1.5×6.0m预应力混凝土大型屋面板,屋架铰支于钢筋混凝土柱上,上柱截面400×400,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屋面坡度为10 i。地区计算温度高于-200C,无侵蚀性介质,地震设防烈度为 :1 7度,屋架下弦标高为18m;厂房内桥式吊车为2台150/30t(中级工作制),锻锤为2台5t。钢材选用Q235钢,E43型焊条。 图1 柱网布置图 如图2所示。 三、荷载标准值(水平投影面计) ①永久荷载: 三毡四油(上铺绿豆砂)防水层 0.4 kN/m2 水泥砂浆找平层 0.4 kN/m2

保温层 kN/m2(按附表取) 一毡二油隔气层 0.05 kN/m2 水泥砂浆找平层 0.3 kN/m2 预应力混凝土大型屋面板 1.4 kN/m2 屋架及支撑自重:L = .0+ q011 12 .0 悬挂管道: 0.15 kN/m2 ②可变荷载: 屋面活荷载标准值: 0.7kN/m2 雪荷载标准值: 0.35 kN/m2 积灰荷载标准值: kN/m2 (按附表取) 四、课程设计要求 1.掌握钢屋架荷载的计算; 2.掌握杆件内力的计算和组合,杆件的计算长度、截面形式,截面选择及构造要求,填板的设置及节点板的厚度; 3.掌握普通钢屋架节点设计的原则和要求,主要节点的设计及计算和构造;掌握钢屋架施工图的内容和绘制。 五、课程设计(论文)进程安排

附件: 1. 附表 屋面保温层及积灰荷载的取值 (kN/m 2) 2. 附图 单位荷载作用下杆件内力系数图 02 .279 附图1 全跨单位荷载作用下各杆件的内力值 A a c e g e'c' a ' +2.5370.000-4.3 71 -5.636 -4.551 -3.357 -1.8500.0 -4.754 -1.86 2 +0.615 +1.17 +1.344 +1.581 +3 .158 +0 .540 -1 .632 -1 .305 -1 .520 -1 .748 -1.0-1.0+0.406 0.000.00-0.5+5.325 +5.312 +3.967+2.637+0.933 B C D E F G F ' E 'D 'C 'B 'A '0.51.0 1.0 1.0 1.0 1.01.0附图2 半跨单位荷载作用下各杆件的内力值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及设计要求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出发资料 1.机车车辆条件:韶山Ⅲ(SS3)型电力机车;机车轴列式30-30,轴距布置为230+200+780+200+230 (cm),轮重。 2.线路条件: (1)线路设计速度80km/h,最小曲线半径500m(实设超高为100mm),规划采用有砟轨道结构。 (2)线路铺设成无缝线路,铺设地区为福州,铺设线路长度为10km。 (3)道床顶面的容许应力为,路基顶面的容许应力为。 二、设计任务 (1)进行有砟轨道结构设计,包括钢轨和扣件的选型,轨枕的类型及布置根数,道床的等级及尺寸,并检算强度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2)进行无缝线路设计,包括设计锁定轨温确定、缓冲区设计、预留轨缝确定、轨条布置。 三、提交的成果 (一)、设计计算说明书 (1)轨道结构选型。 (2)轨道结构强度检算。 (3)无缝线路设计计算。 (二)、设计图图纸 (1)轨道结构组装图及选型说明。(1张A3)

(2)轨道结构受力图(3张A4:钢轨弯矩和挠度1张,轨枕三个支承状态的弯矩分布,道床顶面、路基顶面、路基第二区域、路基第三区域应力)。 (3)无缝线路设计图(1张A4或A3,基本温度力图、轨条布置图及相关说明)。 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课程设计的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设计步骤 二、设计方法 (一)、轨道结构选型设计 根据机车车辆和线路条件,确定钢轨、轨枕、扣件的类型及刚度、道床的等级及主要尺寸(厚度、顶宽和边坡坡度)。钢轨、轨枕及扣件的可选用类型从教材中选择,道床的等级及主要尺寸也参考教材的内容确定。 以下两点说明: 1、道床厚度的选择 道床厚度设计根据《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和《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进行,为方便可根据运营条件从教材表1-1中选择。我们的轨道类型可参考中型轨道结构。 2、钢轨支座刚度D 钢轨支座刚度D的意义是使钢轨支点顶面产生单位下沉时所必须施加于支点顶面上的力,单位一般采用kN/mm表示。 D值的计算:1/D=1/D1+1/D2 教材(7-3) 式中D1为扣件刚度,其值由设计确定;D2为道床支承刚度,计算

2014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目的及意义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习了《软件工程》课程的同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开发一个小型的实际系统。 要求学生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严格按照软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目的和任务,完成对系统的定义、设计、编码、运行以及后期的维护。通过对具体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使得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学会用软件工程学的概念、原理、方法开发和维护软件。 二、内容及要求 自拟课题,可以进行相关系统或网站设计(如资源管理系统、网络监控系统、勤工俭学管理系统、个人财务管理系统、大学城二手物品在线交易网站等),然后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完成项目。 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采用“项目小组”的形式,结合具体的开发项目进行设计,对软件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包括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等严格按照软件工程规范实施一个具体的案例。具体要求如下: 1.可以选择结构化分析/设计(SA/SD)或面向对象方法(OOA/D) 2.结构化分析/设计(SA/SD) 1)需求分析:分析系统的静态功能和动态行为。每一位小组成员能够描绘分配的子功能需求;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分配子功能的数据流图DFD,要求绘制到3级DFD,小组负责人组织完成系统的DFD。 2)设计:完成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每一位小组成员根据需求的DFD图,完成分配的子功能模块设计,用HIPO图表征。每一位小组成员设计分配的子功能模块的接口,每一位小组成员能够完成分配的子功能程序流程的逻辑设计,小组负责人组织完成系统的总体结构集成。 3)软件实现: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分配的子功能界面的设计,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分配的子功能代码编写,小组负责人在.NET框架下,组织完成系统的实施。 4)软件测试: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分配的子功能的单元测试,小组负责人负责组织系统的测试用例,完成测试工作。 3.面向对象方法(OOA/D):以UML为主 1)需求分析:分析系统的静态功能和动态行为。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一个用例分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指导书及任务书(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及任务书 班级 学号 姓名 设计时间 指导教师 盐城工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2015年6月25日

一、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1、根据设计题目要求正确选择控制方案,查阅参考资料; 2、绘制电气控制原理图,包括主电路图及触发电路图(或驱动电路图),正确选择或设计元器件,订列元器件目录清单; 3、设计部分工艺图纸(电气控制图,电器元件布置图,安装接线图); 4、编制完整的设计说明书。 注:具体的题目设计要求见各设计题。 二、课程设计题目 (一)、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1、技术参数:装置输入电源为三相UL=380V工频交流电源,输出直流电压0~200V,输出电流100A,当电流降为5A时电流开始断续,LB=1mH。 2、设计要求: (1)设计主电路及电气控制电路,建议主电路为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2)选择主电路所有图列元件,并给出清单; (3)选择触发电路及其同步信号; (4)绘制装置总体电路原理图,绘制电路所有点电压、电流及元器件(晶闸管等)两端电压波形(汇总绘制,注意对应关系); (5)编制设计说明书。 (二)、直流开关电源的设计 1、技术参数:装置输入电源为单相工频交流电源(220V+20%),输出电压Vo=24V,输出电流Io=5A,最大输出纹波电压100mV,工作频率f=100kHz。 2、设计要求: (1)设计主电路,建议主电路为:整流部分是桥式二极管整流,大电容滤波,DC/DC部分采用半桥变换器,主功率管用MOSFET; (2)选择主电路所有图列元件,并给出清单; (3)设计MOSFET驱动电路及控制电路; (4)绘制装置总体电路原理图,绘制:①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各点电压波形; ②MOSFET驱动电压、半桥电路中各元件的电压、电流以及输出电压波形(将①②波形分别汇总绘制,注意对应关系); (5)编制设计说明书、设计小结。 (三)、直流变换器的设计(1): 1、技术参数:输入直流电压Vin=42V,输出电压Vo=12V,输出电流Io=3A,最大输出纹波电压50mV,工作频率f=100kHz。 2、设计要求: (1)设计主电路,建议主电路为:采用BUCK变换器,大电容滤波,主功率管用MOSFET; (2)选择主电路所有图列元件,并给出清单; (3)设计MOSFET驱动电路及控制电路; (4)绘制装置总体电路原理图,绘制: MOSFET驱动电压、BUCK电路中各元件的电压、电流以及输出电压波形(波形汇总绘制,注意对应关系); (5)编制设计说明书、设计小结。 (四)、直流变换器的设计(2)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任务书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 任 务 书 题目: A 重力式挡土墙设计 B 沥青路面设计 C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1. 课程设计教学条件要求 制图教室 2. 课程设计任务 (1)了解设计任务,拟定工作计划,查阅资料。 (2)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5.4 挡土墙”一节,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法进行重力式挡土墙设计; (3)按《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IG D50-2006》的内容及要求进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4)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40-2002》的内容及要求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 (5)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采用指定的初始条件进行设计: 重力式挡土墙、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的设计计算按所选方案手算; 在设计说明书(设计报告书)中应画计算图,采用A4纸打印设计报告书。(6)出图:重力式挡土墙、沥青路面设计不出图(留待毕业设计时训练出图);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绘制面板接缝构造及钢筋布置图,A3图纸1页。 3. 课程设计报告书主要内容 A 重力式挡土墙设计 (一)初始条件: (1)浆砌片石重力式仰斜路堤墙,墙顶填土边坡1:1.5,墙身纵向分段长度为10m ;路基宽度26m ,路肩宽度3.0m ; (2)基底倾斜角0α:tan 0α=0.190,取汽车荷载边缘距路肩边缘d =0.5m ; (3)设计车辆荷载标准值按公路-I 级汽车荷载采用,即相当于汽车?超20级、挂车?120(验算荷载); (4)墙后填料砂性土容重γ=183 /m kN ,填料与墙背的外摩擦角τ=0.5φ;粘性土地基

与浆砌片石基底的摩擦系数μ=0.30,地基容许承载力[0σ]=250a kP ; (5)墙身采用 2.5号砂浆砌25号片石,圬工容重k γ=223 /m kN ,容许压应力 a a kP 600][=σ,容许剪应力a j kP 100][][==στ,容许拉应力a L kP 60][=σ; (6) 以下设计参数区别为每人一题,具体见下表: (二)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5.4 挡土墙”一节,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法进行设计: (1)车辆荷载换算; (2)计算墙后主动土压力a E 及其作用点位置; (3)设计挡土墙截面,墙顶宽度和基础埋置深度应符合规范要求。进行抗滑动稳定性验算及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4)基础稳定性验算与地基承载力验算; (5)挡土墙正截面强度及抗剪强度验算。 B 沥青路面设计 (一)初始条件: 广东某地区地区(IV 7区)某新建双向4车道一级公路,拟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路基土为高液限粘土,地下水位为-1m ,路基填土高度1.2m ,预计通车初每日双向混合交通量组成及交通量如下表:

软件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

软件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

————————————————————————————————作者: ————————————————————————————————日期: ?

软件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 目的: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型实验教学环节,旨在使学生通过软件开发的实践训练,进一步掌握设计开发软件的方法与技术,学会数据的组织方法,提高软件开发的实际能力,培养创造性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以下目标: 1.深化已学的理论知识,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通过软件开发的实践,进一步加深对软件工程方法和技术的了解,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开发实践中,并在实践中逐步掌握软件工具的使用。 2. 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不仅是一次软件工程实践的模拟训练,同时通过软件开发的实践,积累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开拓创新”能力 大力提倡和鼓励在开发过程中使用新方法、新技术,激励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拓思路,设计新算法、新创意,培养创造性的工程设计能力; 要求:学生组成开发小组(2~4人),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并完成一个规模适度的软件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软件设计为中心,独立完成从需求分析到软件测试的开发过程。 二、设计步骤安排 1.确定课题 由教师命题并给出各课题的具体需求,学生根据课题涉及的知识领域及自己对该领域的熟悉程度和对该课题的兴趣,选择课题,经教师调整审定后确定; 2. 需求分析 建立系统的分析模型,这是系统开发的重要阶段。主要工作是: 分析确定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性能,并从经济上、技术上进行可行性分析,建立“需求分析模型”确定开发计划。 3. 软件设计 具体工作是:对系统的分析模型进行修改、细化,进行系统的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数据管理部件设计(若系统涉及到数据库,要对数据库结构进行设计) 4. 编码与测试 根据项目的应用领域及语言的特点,选择编程语言进行编码,要求给出程序的详细注释(包括模块名、模块功能、中间过程的功能及变量说明); 由开发小组进行除验收测试以外的测试工作(包括单元测试、组装测试与系统(确认)测试)。所有测试过程都要求采用综合测试策略,先进行静态分析,再进行动态测试。要求制定测试计划、记录测试过程与结果、保留测试用例、写出测试报告。 5. 验收测试 由教师组织验收测试的实施,内容包括:系统能否正确运行,实际系统与设计方案是否一致,是否实现了需求所确定的功能与性能,系统设计有无特色,算法有无创新,系统结构是否合理、新颖,系统界面是否友好、美观,操作是否简单,使用是否方便。6.总结和整理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任务书(2级)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一:信号发生器 一、设计目的 根据常用的电子技术知识,以及可获得的技术书籍与电子文档,初步形成电子设计过程中收集、阅读及应用技术资料的能力;熟悉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流程;掌握分析电路原理、工程计算及对主要技术性能进行测试的常见方法;最终,完成从设计图纸到实物搭建的整个过程,并调试作品。 二、任务与要求 1、熟悉信号发生器的组成和基本原理,了解单片集成信号发生器的功能特点; 2、掌握信号波形参数的调节和测试方法的应用; 3、电路能够产生正弦波、方波、锯齿波; 4、掌握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测试方法; 5、工作电源为+5~+15V 连续可调。 参考方案: 图1、ICL8038原理框图 参考原理: ICL8030内部由恒流源I 1、I 2、电压比较器A 和B 、触发器、缓冲器和三角波变正弦波变换电路组成。外接电容C 经过两个恒流源进行充放电,电压比较器A 、B 的参考电压分别为电源电压(U CC +U CE )的2/3和1/3。恒流源的恒流源I 1、I 2的大小可通过外接电阻调节,但必须I 2>I 1。当触发器的输出为低电平时,恒流源I 2断开,I1给电容充电,其两端电压U C 随时间上升,当U C 上升到电源电压的2/3时,电压比较器A 的输出电压发生跳变,使触发器输出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恒流源I 2接通,由于I 2>I 1(设I 2=2I 1),恒流源I 2加到C 上反充电,相当于C 由一个净电流I 1放电,C 两端电压U C 转为直线下降,当下降到电源电压1/3时,电压比较器B 的输出电压发生跳变,使触发器的输出由高电平变为原来的低电平,恒流源I 2断开,I 1对C 充电,如此重复,产生振荡信号。 若通过调节外接电阻使得I 2=2I 1,触发器的输出为方波,反向缓冲后由9脚输出;C 上

课程设计任务书

广东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名称 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 学生学院 材料与能源学院 专业班级 10金材(2)班 姓 名 张泽添 学 号 3110006711 一、课程设计的内容 设计一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见 图1)。设计内容应包括:两级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传动零件、轴、轴承、联轴器等的设计计算和选择;减速器装配图和零件工作图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 图2为参考传动方案。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数据 已知条件: (1)运输带工作拉力:F =2.7 kN ; (2)运输带工作速度:v = 2 m/s ; (3)卷筒直径: D = 320 mm ; (4)使用寿命: 8年; (5)工作情况:两班制,连续单向运转,载荷较平稳; 动力及传动装置 D v F 图1 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 图2 参考传动方案

(6)制造条件及生产批量:一般机械厂制造,小批量; (7)工作环境:室内,轻度污染环境; (8)边界连接条件:原动机采用一般工业用电动机,传动装置与工作机分别在不同底座上,用弹性联轴器连接。 三、课程设计应完成的工作 (1)减速器装配图1张; (2)零件工作图1张; (3)设计说明书1份。 四、课程设计进程安排

五、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杨可桢、程光蕴主编. 机械设计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4版 (2)林怡青、谢宋良、王文涛编著.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 (3)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手册等。 发出任务书日期:2012年 04月16 日指导教师签名: 计划完成日期: 2012年 04月27 日基层教学单位责任人签章: 主管院长签章: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长春建筑学院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A课程设计 任务书 姓名:玄敏 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班级学号:水1402 15 指导教师: 日期:2016.11.4-20.16.11.25 城建学院

一、设计题目 吉林省珲春市春华镇给水管网工程初步设计。 二、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给水管网设计任务。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给水管网设计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进行绘图练习及计算机绘图,加强利用参考书的能力。通过给水管网工程设计,使学生了解给水管网的设计步骤和方法,掌握方案的设计、参数的选择、说明书的编写,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和实际工程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三、原始资料 1. 吉林省珲春市春华镇规划图1张(1:10000,等高线间距1m)。 2.总平面图上等高线间距:1m; 3.城市人口分区、房屋层数见下表; 4.使用城市给水管网的工厂,其位置见图纸: (1)冶炼厂,生产用水为950m3/d,重复利用率0%。工人总数:2700人,分三班工作,一班早8:00—晚16:00点,二班16:00—24:00点,三班24:00—8:00点。其中热车间工作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30%。 淋浴情况: 每班下班后一小时淋浴时间。 (2)纺织厂,生产用水为850m3/d,重复利用率0%。工人总数1200人,分三班工作,一班早8:00—晚16:00点,二班16:00—24:00点,三班24:00—8:00点。其中热车间工作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20%。

淋浴情况: 每班下班后一小时淋浴时间。 5.浇洒绿地和道路用水:每次每区70m3。 6.火车站用水:300 m3/d 。 7. 用水量逐时变化: 逐时用水量(%) 四、设计任务 新建给水管网初步设计。 五、设计成果及要求 1.计算要求 (1)认真阅读课程设计任务书,弄懂设计意图及设计要求; (2)结合地形条件划分给水区域,布置给水管网,确定水流方向与管网节点; (3)计算最高日最高时的用水量; (4)进行管网水力计算; (5)水力工况分析; (6)泵站与清水池的计算。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主要在先学课的基础上,进行一次较全面的综合设计练习,意在掌握电子电路设计,制作,调试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要求 课程的基本要求:在模拟电子学、数字电子学基础上掌握电子系统的设计法,了解电子系统设计(方案选择、系统方框图、单元电路设计、计算机电子线路模拟、实际调试)的整个过程,同时要求学生动手设计一个电子系统并调试完成。 本课程设计分为设计与仿真、实物制作(每班1-2组试点)几个环节。 设计应使学生学会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设计方法,包括:方案的选择、框图的绘制、单元电路的设计、元器件的选择等方面。 仿真环节应使学生学会使用电路仿真分析软件(Multisim)在计算机上进行电路设计与分析的方法。要求学生所选课题必须在计算机上通过虚拟设计确定设计方案,通过虚拟仿真建立系统,完成设计要求,并仿真检测运行结果。 制作环节应使学生学会电子系统安装调试基本方法。 三、课程设计内容 1.设计内容 (1)课程设计内容的方案确定 (2)实现方法的系统方框图 (3)系统中的输入输出变量以及控制信号 2.部分电路设计 (1)进行部分电路的设计 (2)用(EWB)模拟软件进行电路模拟仿真,确定电路参数画出电路总图 3. 进行电路连接及调试(仿真、实物制作) (1)按要求进行电路连接,要求布局合理, (2)先进行部分电路调试,然后进行总体电路的联合调试 四、设计题目 1.设计题目:交通灯控制系统 要求: ●控制交叉路口的2方向红绿灯变化。 ●显示时间为60秒,即红灯时间为60秒,绿黄灯时间共为60秒,在绿灯变红灯前从 第3秒开始黄灯以2Hz的频率闪动,至红灯亮起。 ●至少在一个方向中设置时间显示。 ●设置手动复位开关。 ●发挥部分:红绿灯显示时间可由20--60秒以10秒间隔手动设置。 2.设计题目:数字时钟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解析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 课程设计指导书(2012 ~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 系(部):建工系 实习名称: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 实习负责人: 联系电话: 2013 年 5 月20 日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某多层单元住宅设计(题目自拟) 二、目的要求 通过《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学习和课程设计实践技能训练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设计原理及构造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3.进一步训练建筑绘图的能力。 三、设计条件 1.本设计为某城市型住宅,位于城市居住小区为单元式、多层住宅4~6层,总建筑面积不低于2500平方米。 2.设计要求,见下表。 户型A:四房二厅二卫二阳台户型B:三房二厅二卫*阳台 户型C:三房二厅二卫*阳台户型D:二房一厅一卫*阳台 户型E:二房二厅一卫*阳台户型F:一房一厅一卫*阳台 学生选做表 3.套型比可以自行选定,但必须满足总建筑面积,墙体均采用240mm墙。 4.耐火等级:Ⅱ级;屋面防水等级:Ⅱ~皿级。 5.结构类型:自定(砖混或框架)

6.房间组成及要求:功能空间低限面积标准参考(自己可以调节)如下:起居室18~25 m2(含衣柜面积) 主卧室12~16 m2 双人次卧室 12~14 m2 单人卧室8~10 m2 餐厅≥8 m2 厨房≥6 m2,包括灶台、调理台、洗地台、搁置台、上柜、下柜、抽油烟机等。 卫生间4~6 m2(双卫可适当增加),包括浴盆、淋浴器、洗脸盆、坐便器、镜箱、洗衣机位、排风道、机械排气等。 门厅:2~3 m2 贮藏室;2~4 m2(吊柜不计入) 工作室6~8 m2 四、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 本次设计参考教师给定的住宅方案,根据设计资料确定建筑方案,初步选定主要构件尺寸及布置,明确各部位构造做法。在此基础上按施工图深度要求进行,但因无结构、水、电等工种相配合,故只能局部做到建筑施工图的深度。设计内容如下; 1.单元平面图:至少2-3个套型,比例1:50(选做)。 2.建筑平面图(至少2个单元):包括底层平面、标准层平面图和屋顶平面图,比例1:10O,标准层必须有一个户型布置家具,其他房间标有名称和面积。 3.建筑立面图:包括正立面、背立面及侧立面图,比例1:100。 4.建筑剖面图;1个(必须剖到楼梯),比例1:100。 5.建筑详图: ①表示局部构造的详图,楼梯详图比例1:50、节点详图比例1:20。 ②表示房屋设备的详图(选作内容),如厨房、厕所、浴室以及壁柜、挂衣柜、 鞋柜、碗柜、灶台、洗涤盆、污水池、垃圾道、信报箱、阳台晒衣架等详图。数 量、比例自定。 6.设计简要说明、图纸目录、门窗表及技术经济指标等。 平均每套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m2)/总套数(套) 使用面积系数=〔总套内使用面积(m2)/总建筑面积(m2)〕X 100% 五、参考资料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 37-87) 2.《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GBJ 101-87)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21-88) 4.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5.《建筑设计资料集》第3册 6.《房屋建筑学》教材 7.地方有关民用建筑构、配件标准图集 8.《建筑构造资料集》 9.有关的建筑构造标准图集 10.《房屋建筑统一制图标准)(GBJ—86)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同学们能够全面、深刻地掌握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流程。根据在数据库原理课程中所学到的数据库理论知识,结合某个具体的实际需求,为开发出一个较为实用的应用系统提供数据库支持。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1、明确课设任务,复习与查阅相关资料。 2、可以根据老师给出的设计题目,在两周时间内完成其中某一个题目的从用户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到上机编程、调试和应用等全过程的数据库系统设计。如果学生自拟题目,需经指导教师同意。 3、每位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不能抄袭,设计完成后,将所完成的工作交由老师检查;要求写出一份详细的设计报告。 4、按要求完成课设内容,课设报告要求文字和图工整、思路清楚、正确。 5、应用系统对数据库的使用,写出相应的T-SQL语句及数据库执行结果。 三、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主要内容 1、系统需求分析 (1)信息要求:指用户需要从数据库中获得信息的内容与性质。数据库中需要存储那些数据。 (2)处理要求:用户需要完成什么处理功能,对处理的响应时间有什么要求(给出功能模块图)。 (3)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 2、概念结构设计 (1)逐一设计分E-R图,合并分E-R图,生成基本E-R图。 (2)若在合并中存在属性冲突、命名冲突以及结构冲突,给出解决方法,若存在不必要的冗余,则消除并给出设计方法。 (3)基本E-R图中要求标明主码、外码、联系类型。 3、逻辑结构设计 (1)给出由E-R得到的关系模型:并注明转换过程中应用的规则; (2)数据模型的优化; (3)分析这些模式对于应用环境是否合适,确定是否要对某些模式进行合并或分解; (4)用户模式设计; (5)在数据库中一般使用英文名字,在用户视图中则一般使用符合用户一贯的中文命名法; (6)对不同级别的用户定义不同的视图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4、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各张表,包括字段名称、中文含义、数据类型、长度、完整性约束、索引定义、字段说明; 5、数据库实施 (1)使用T-SQL语句实现数据库表; (2)使用T-SQL语句创建必要索引; (3)使用T-SQL语句实现必要的数据库视图; (4)用T-SQL语句实现必要的存储过程及触发器。

(建筑工程设计)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供暖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贵州大学矿业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供暖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 课程设计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学习的深化和应用。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自觉地树立精心设计的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掌握—般民用或工业建筑供暖工程的设计程序、方法和步骤。了解和熟悉本领域的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和新技术。熟悉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措施,学会使用有关的技术手册和设计资料,提高计算和绘图技能,提高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设计步骤及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根据设计任务书中给定的设计题目及具体要求,按照收集资料热负荷计算确定方案水力计算绘制施工图的步骤进行设计,并将各步骤的主要依据成果与结论写入设计说明书。 设计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指示如下: (一)设计的原始资料 1.气象资料 根据设计任务书中给出的建筑物所在地区,在《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以下简称规范)中,查出该地区的有关气象参数(如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冬季室外计算风速,冬季主导风向等)。 2.土建资料

的建筑特点(建筑物的方位、层数)和各部位的建筑构造与热工特征,外墙、屋顶、地面门窗构造)。 3.根据任务书中给出的热源条件,确定系统入口位置和热媒参数。 (二)围护结构耗热量计算 1.进行房间编号(注意各层编号竖向统一,编号用三位数字,首位数表示层数。) 2.根据房间使用特点,确定其室内计算温度n t (参阅《规范》)。 3.确定围护结构的传热系统K值,并校核外墙,天棚热阻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4.进行围护结构耗热量计算 冷风渗透耗热量采用缝隙法,冷风侵入耗热量计算方法可自选.条件完全相同房间可只计算一个。 (三)散热器面积和片段的计算 确定散热器型式、安装方式、系统联接型式后,确定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pj t。 (四)供暖系统型式的确定,管道布置及水力计算。 1.合理确定供暖系统的型式,根据建筑物用途、特点比较各种系统形式,选择满足技术经济要求的最佳设计方案。 2.管道布置 管道布置应注意下列几点:

电力电子技术B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自动化学院题目:三相全控桥式晶闸管-电动机系统设计与仿真 初始条件: 1.直流电动机额定参数: P N =10KW, U N =220V, I N =50A,n N =1000r/min,电枢电 阻Ra=0.5Ω,总电阻为1Ω,电流过载倍数λ=1.5,电枢电感L D =7mH,励磁电压U L=220V 励磁电流I L=1.6A,使用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电动机负载,工作于电动状态。进线交流电源:三相380V。 2. 性能指标:直流输出电压0-220V,最大输出电流75A,保证电流连续的最小 电流为5A。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 三相全控桥式主电路设计(包括整流变压器参数计算,整流元件定额的选择,平波电抗器电感量的计算等),讨论晶闸管电路对电网及系统功率因数的影响。 2.触发电路设计。触发电路选型(可使用集成触发器),同步信号的定相等。 3.晶闸管的过电压保护与过电流保护电路设计。 4.给出仿真模型及晶闸管,直流侧的电压电流仿真波形。 5.提供总电路图。 课程设计说明书应严格按统一格式打印,资料齐全,坚决杜绝抄袭,雷同现象。应画出单元电路图和整体电路原理图,给出系统参数计算过程,图纸、元器件符号及文字符号符合国家标准。 时间安排: 2014.12.21~2014.12.22 收集资料 2014.12.23~2014.12.25 系统设计与仿真 2014.12.26~2014.12.27 撰写课程设计论文及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自动化学院 题目:三相可控变流器的设计与仿真 初始条件: 采用三相可控整流电路(三相全控桥、三相半控桥或三相半波整流电路), =20A,电流最大负载电阻-电感性负载,R=2Ω,电感L=0.02H,额定负载I d 电流I =25A。进线交流电源:三相380V。 dmax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三相可控主电路设计及参数计算,计算整流变压器参数,选择整流元件的 定额,讨论晶闸管电路对电网的影响及其功率因数。 2.触发电路设计(触发电路的选型,同步信号的定相等)。 3.晶闸管的过电压保护与过电流保护电路设计。 4.系统原理分析、设计与仿真。给出仿真模型及晶闸管,直流侧的电压电流 仿真波形。 5. 提供系统总电路图。 课程设计说明书应严格按统一格式打印,资料齐全,坚决杜绝抄袭,雷同现象。应画出单元电路图和整体电路原理图,给出系统参数计算过程,图纸、元器件符号及文字符号符合国家标准。 时间安排: 2014.12.21~2014.12.22 收集资料 2014.12.23~2014.12.25 系统设计与仿真 2014.12.26~2014.12.27 撰写课程设计论文及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