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显微鉴别试题及答案

中药显微鉴别试题及答案
中药显微鉴别试题及答案

中药显微鉴别试题及答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中药显微鉴定培训试题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

1、显微鉴别是用对药材的切片、粉末、解离组织或表面制剂中药味的、或内含物等物征进行的一种方法。

2、中药的显微鉴定包括、。

3、生物显微镜的机械部分由:镜座、、、载物台、、推进器、及粗微调节轮等组成。

4、生物显微镜光学部分由物镜、、、滤光板和等构成。

5、维管束分为有限外韧维管束、、双韧维管束、、和辐射维管束等。

6、表皮外面的毛茸分为和两种。

7、石细胞是植物体内特别的厚壁细胞。

8、根据纤维在植物体内所处位置的不同,分为和。

9、根据导管增厚所形成的纹理的不同,将导管分为环纹导

管、、、、孔纹导管。

10、牛黄解毒片的粉末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簇晶。不规则碎块金黄色或橙黄色,有。

二、选择题

1、有关中药材制片,下列不是中药显微制片的是()

A、组织切片

B、表面切片

C、离生切片

D、粉末制片

2、下列哪个不是显微试液()

A、水合氯醛试液

B、甘油醋酸试液

C、2-萘本酚试液

D、碱性酒石酸铜试液

3、中药成方制剂的显微鉴别中样品处理不正确的有()

A、片剂,可取2-3片研细后,取粉末适量装片或透化装片。

B、散剂,胶囊剂,可直接取出粉末装片或透化装片。

C、水丸剂,可取数丸置乳钵中研细,取粉末适量装片。

D、含挥发性成份的制剂,可取粉末直接装片。

4、益母草茎的横切面显微鉴别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腺鳞头部有4、6或7个细胞柄单细胞柄

B、下皮厚角细胞在棱角处较多

C、髓部薄壁细胞较大

D、非腺毛2-3细胞组成

5、大黄药材的显微鉴别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具缘纹孔,网纹、螺纹及环纹导管非木化。

B、木质部位于形成层内方,韧皮部位于形成层外方,射线呈星状射出。

C、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D、木质部射线较稀疏,宽2-4列细胞,内含棕色物。

6、三七药材显微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树脂道碎片含黄色分泌物

B、含有草酸钙簇晶

C、含有梯纹,网纹及环纹导管

D、淀粉粒甚多,单粒圆形半圆形或圆多角形;复粒由2-10分粒组成。

7、黄芩药材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或毛状,壁较薄。

B、淀粉甚多,单粒卵圆形,直径2-10μm,脐点不明显。

C、韧皮纤维单个散在或数个成束,梭形,壁厚,孔沟细。

D、黄芩粉未棕黄色。

8、山茱萸的显微结构下列传叙正确的有()

A、中果皮细胞棕红色,有少许皱纹。

B垂周壁略连珠状增厚,外平周壁颗粒状角质增厚,胞腔含淡橙黄色物。

C、石细胞类方形,卵圆形或长方形,纹孔不明显,胸腔小。

D、粉未为紫褐色。

9、有关牛黄消炎片的叙述正确的有()

A、不规则碎块金黄色或橙红色,无光泽。

B、草酸钙针晶细小。

C、草酸钙簇晶大,直径60-140μm。

D、淀粉粒卵形,类球形或半圆形,脐点星状、点状、人字状,层纹明显。

10、牡丹皮粉末的显微特征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有()

A、淀粉粒甚多,单粒类圆形或多角形,脐点点状,裂缝状或三叉状。

B、木栓细胞长方形,壁稍厚,浅红色。

C、草酸钙簇晶多,有时含晶细胞连接,簇晶排列成行,或一个细胞含数个簇晶。

D、淀粉粒复粒由2-6分粒组成。

11、橘红丸的显微结构叙述不正确的有()

A、草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长32-144μm,纤细。

B、维管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C、石细胞橙黄色,贝壳形,壁较厚,较宽一边纹孔明显。

D、花粉粒类圆形,外壁有刺,较钝。

12、厚朴横切面显微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有()

A、皮层外侧有石细胞环带,内侧散有多数油细胞或石细胞群。

B、韧皮部射线宽1-3列细胞,纤维多数个成束,亦有油细胞散在。

C、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有的可见落皮层。

D、纤维甚多,壁甚厚,有的呈波浪形或一边呈锯齿状,非木化,孔沟明显。

13、六味地黄丸(蜜丸)的显微特征有关叙述正确的有()

A、不规则分枝状团块白色,遇水合氯醛试不溶化,菌丝黄色。

B、草酸钙方晶存在于无色薄壁细胞中,有时数个排列成行。

C、果皮表皮细胞橙黄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略连珠状增厚。

D、薄壁组织棕色至黑棕色,细胞圆润,内含棕色油状物。

14、当归的横切面显微特征,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宽,有较多油室。

B、韧皮部宽广,多裂隙,油室及油管类圆形,外侧较大在,向内渐小,周围分泌细胞6-9个。

C、木质部射线宽3-6列细胞,导管2-3个相聚成人字状排列。

D、形成层成环,薄壁细胞含油状物。

15、有关显微鉴别法注意事项,叙述不正确的有()

A、粉碎用具用完毕后,必须处理干净,干燥后才能使用于另一种药材。

B、盖玻片和载玻片应绝对干净。

C、成方制剂鉴别前,应了解处方组成,分析处方中各种药材的主要鉴别特征及供量的多少,进行显微观察时,至少观察5片以上,使特征不致遗漏。

D、进行显微鉴别时有一定的步骤,一般先进行水合氯醛片观察,后进行甘油醋酸片的观察。

三、有关显微镜的使用,请阅读下文:

A、根据需要安排装好回镜、物镜和光源部分

B、取药材粉未少许,置载玻片上,摊平,用水合氯试液透化法装片。

C、将准备好的载玻片置于载物台上,旋转物镜转换器,将物镜置于光路中,先用低倍后用高倍调节焦距,进行观察。

D、观察完毕,旋转粗调轮镜筒与载台的距离为1cm左右,将物镜转离光路,取下载玻片,把聚光器下降1cm,清扫镜台,然后旋转调节轮使镜筒下降至稳定状态,将推进器回复原位,将反光镜转至垂直状态。

E、低倍镜前观察,旋转粗调节轮使物镜至距载玻片处,用左眼自目镜中观察,同时旋转粗调节轮使镜筒上升,至视野清晰后,调节推进器观察载玻片,将欲观察部分移入视

野中。

F、高倍镜的观察,在低倍镜下全面被观察物的概况后,可用高倍镜观察。

读完上文,请根据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按照先后顺序排序:

中药显微鉴定培训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显微镜、组织、细胞、鉴别

2、中药材的显微鉴定、中成药的显微鉴定

3、镜臂、镜筒、压夹、物镜转换器

4、目镜、聚光器、反射镜

5、无限外韧维管束、周韧维管束、周木维管束

6、腺毛、非腺毛

7、硬化

8、韧皮纤维、木纤维

9、螺纹导管、梯纹导管、网纹导管

10、黄色、草酸钙簇晶。

二、选择题

1、C、

2、D、

3、D、

4、B、

5、A、

6、C、

7、C、

8、B、

9、C、10、C、

11、D、12、D、13、C、14、B、15、D

三、排序题

B、A、

C、E、F、D

中药材常用经验鉴别方法

一、常用经验鉴别方法 经验鉴别就是用眼看、手摸、耳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确定其真伪优劣、产地、规格等,这些方法是几千年来中医药工作者鉴别药材经验精华的总结,它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它是从事中药经营、采购、验收、保管、鉴定、教学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技术知识。 1、眼看 眼看就是凭借人体的光学感受器——眼,看药材的形状、大小、表面、颜色、断面,从而判定药材真伪优劣的方法。 (1)形状:一种药材的外形性状一般是固定的,如圆柱形、方锥形等等。如炉贝母呈圆锥形,平贝母扁球形;天麻长椭圆形,假山麻紫茉莉根呈圆锥形。有些品种老中医师鉴别时使用的语言很形象,如防风的根茎部分称为“蚯蚓头”,海马的外形为“马头、蛇尾、瓦楞身”。这些形容既简单又生动,易懂易记。在观察外形时,有些叶、草、花类药材很皱缩,可用温水浸泡一下,然后摊平观察。如参叶、金钱草、凌霄花等。 (2)大小:药材的大小(指长短、粗细、厚薄)一般有一定的幅度,如测量的大小与规定有差异时,应测量较多的样品,允许有少量高于或低于规定值。例如黄芪、党参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枸杞有大有小,乌药片有厚有薄等。 (3)表面;药材的表面特征各异,尽管是同一品种也常因产地不同、采收季节等因素,表面特征也不尽相同,如光滑、根痕、粗糙、皮孔、皱纹等。单子叶植物根茎及球茎节上的膜质鳞叶、根痕,蕨类植物的鳞片、毛等,这些特征的有无和程度常是鉴别药材的重要依据之一,如天麻与假天麻紫茉莉根,天麻表面有潜伏芽排列而成的多轮横环纹,紫茉莉则无。 (4)颜色:商品药材的色泽一般是较固定的,色泽的变化与药材的质量有关,如玄参、生地色要黑,红花要红,山药要白,青黛要深蓝,紫草要紫,蒲黄、黄连、松花粉要黄,如果加工不好、贮藏不当,就会改变药材的固有颜色,降低药材的质量。如黄芩变绿不能药用,构杞因保管不善由红变黑,牛膝变黑等。 在观察颜色时,药材应干燥,不应在有色光下进行。在描述药材颜色时,如用两种色调复合描述,还应说明以哪一种色调为主。例如黄棕色,即以棕色为主。

中药饮片经验鉴别的方法

中药饮片经验鉴别的方法 中药饮片经验鉴别的方法 一、眼观法 1、直接观察法用于观察中药饮片样品外表面、切面的特征。 2、放大观察法:一些中药饮片样品特征,细微而不能直接观察的,可用放大镜进行放大观察。常用于观察种子的纹理、细小毛茸等。例如观察紫苏子表面隆起的网纹。 3、水浸观察法:是对一些皱缩,质脆易碎的花、叶类中药饮片样品,先用清水(一般用温热水)将样品浸软,取出摊开展平后进行观察。如鉴别细辛叶可用此法观察其叶片形状及脉纹。 二、手感法 1、手摸法即用手捻试中药饮片样品的软硬、柔韧程度、疏松及粘性特征。例如黄芪软而绵韧,当归软而柔,紫草染手,鹿茸毛光滑舒适,土茯苓折之有弹性等。 2、手捏法用手指捏压中药饮片样品,感觉干湿、粘附等。例如天仙子手捏有粘性,萆薢手捏有弹性等。 3、手衡法用手把中药饮片样品、通过上下运动以感觉其轻重。例如矿物类中药饮片质轻与质重就更明显。如磁石质重,赤石脂次之,滑石较轻些,硼砂更轻。 三、鼻闻法 1、直接鼻嗅法是直接嗅闻中药饮片样品散发的气味。例如鉴别麝香的香窜气,白鲜皮的羊膻气,黄芪的豆腥气等。

2、揉搓鼻嗅法某些中药饮片样品由于散发的气微弱,不能直接 嗅到气味,可先将样品柔搓破碎后,再进行嗅。例如鉴别鱼腥草的 鱼腥气味,细辛的清香味等。 3、蒸气鼻嗅法是用热水浸泡中药饮片样品,然后嗅闻浸泡液的 水蒸气。例如鉴别犀牛的角,将犀牛的角置沸水中征浸,有清香气 而不腥,水牛角略有腥气。 四、口尝法 1、舌感法用舌尖接触中药饮片样品,体验味道和接触时的感觉。例如鉴别熊胆,可尝到先苦而回甜的味。鉴别龙骨,当其与舌尖接 触时有吸舌感等。 2、咀嚼法是将中药饮片样品放入口中,用牙齿嚼一分钟体验嚼 时感觉和药味。例如鉴别大黄,咀嚼有砂砾感,粘牙,味苦而微涩。石斛味淡而粘滑,有渣。秦皮味苦而入喉。细辛辛辣而麻舌等。另外,口尝时特别注意安全,对有毒中药饮片样品需尝味时,尝后吐 掉漱口以免中毒。

显微鉴别标准操作规程

显微鉴别标准操作规程 中药材、中药成品 1检验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2定义: 通常是借助显微镜,应用植物细胞、组织学和矿物晶体光学等知识鉴别中药材或中成药的一种方法, 3检验操作方法(临时制片法) 3.1仪器和用具 3.1.1仪器 生物光学显微镜、显微描绘器、滑走切片机或徒手圆筒生物切片器、镜台测微尺、离心机。 3.1.2用具 放大镜、刀片、解剖刀、镊子(包括粗镊及眼科弯镊与直镊)、剪(眼科剪与手术剪)、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吸湿器(即玻璃干燥器改装蒸馏水加微量苯酚,潮气润湿药材样品用)培养皿或小烧杯(放切片用,切片后的处理均可在其中进行)、酒精灯、铁三角架、石棉网、滴瓶、试管、试管架、滴管、玻璃棒(粗与细)、乳钵、量筒毛笔(从刀上刷取切片用)铅笔(H B、4H、6H绘图用)带盖搪瓷盘(装切片标本用)纱布、吸水纸(滤纸)、火柴等。 3.2试液 3.2.1水合氯醛试液: 取水合氯醛50g,加水15ml与甘油10ml使溶解,即得。

此液为透化剂,可使干缩的细胞壁膨胀而透明,并能溶解淀粉粒、树脂、蛋白质及挥发油等。 3.2.2甘油醋酸试液(xx液): 取甘油、冰醋酸与水各等份,混合即得。 此液专用于观察淀粉形态,可使淀粉不膨胀变形,便于测量其大小。 3.2.3甘油-乙醇溶液: 取甘油1份,50%乙醇1份,混合即得。 此液为封藏液,用于保存植物材料及临时切片,有软化组织的作用。 3.2.4xxⅢ试液取xxⅢ 0.01g,加90%乙醇5ml溶解后,加甘油5ml,摇匀即得。本液应置棕色玻璃瓶内保存,在2个月内应用。 此液可使木栓化、角质化细胞壁及脂肪油、挥发油、树脂等染成红色或淡红色。 3.2.5钌红试液: 取10%醋酸钠溶液1~2ml,加钌红适量使呈酒红色即得。本液应临用新制。此液可使粘液染成红色。 3.2.6间苯三酚试液: 取间苯三酚1g,加90%乙醇100ml使溶解,滤过即得。应置棕色玻璃瓶内,在暗处保存。 此液与浓盐酸合用,可使木化细胞壁染成红色或紫红色。 3.2.7碘试液: 取碘化钾

常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别主要特征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特征 锁阳:草酸钙结晶成片存在于灰绿色的中果皮碎片中,结晶长方形、长条形或呈骨状,长9-22μm,直径2-4μm。 肉苁蓉:叶表皮细胞壁深波状弯曲。 地黄: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棕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 补骨脂:种皮栅状细胞淡棕色或红棕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壁稍厚,胞腔含红棕色物。 菟丝子:种皮栅状细胞2列,内列较外列长,有光辉带。 五味子:种皮表皮石细胞淡黄棕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壁较厚,孔沟细密,胞腔含暗棕色物。 山药: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长80-240μm,直径2-8μm。 肉桂:石细胞类圆形或类长方形,壁一面菲薄。 车前子:种皮下皮细胞表面观狭长,壁稍波状,以数个细胞为一组,略作镶嵌状排列。 续断:草酸钙簇晶直径约至45μm,存在于淡黄棕色皱缩的薄壁细胞中,常数个排列成行。 覆盆子:非腺毛单细胞,壁厚,木化,脱落后残迹似石细胞状。 荆芥:外果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黏液化,胞腔含棕色物。 羌活:油管含淡黄色棕色或黄棕色条状分泌物,直径8-25μm。 枳壳: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薄壁组织中。 茯苓: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6μm。 甘草: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当归:薄壁细胞纺锤形,壁略厚,有极微细的斜向交错纹理。 白术:草酸钙针晶细小,长10-32μm,不规则地充塞于薄壁细胞中。 陈皮:草酸钙方晶成束存在于薄壁组织中。 白芍:草酸钙簇晶直径18-32μm,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

个细胞含有数个簇晶,T字形毛弯曲,柄2-4细胞。 艾叶:T字形毛弯曲,柄2-4细胞。 王不留行:种皮表皮细胞红棕色或黄棕色,表面观多角形或长多角形,直径50-120μm,垂周壁增厚,星角状深波状弯曲。 漏芦:石细胞类斜方形或多角形,一端稍尖,壁较厚,纹孔稀疏。 路路通:果皮石细胞类方形、梭形、不规则形或分枝状,直径53-398μm,壁极厚,孔沟分枝状。 葫芦巴:种皮支持细胞底面观呈类圆形或六角形,有密集的放射状纹增厚,似菊花纹状,胞腔明显。 诃子:果皮纤维层淡黄色,斜向交错排列,壁较薄,有纹孔。 乌梅: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壁稍厚,表皮布有单细胞非腺毛或毛茸脱落后的痕迹。 姜黄:糊化淀粉粒团块黄色。 黄芩:纤维淡黄色,梭形,壁厚,孔沟细。 黄连:纤维束鲜黄色,壁稍厚,纹孔明显。 黄芪:纤维成束或散离,壁厚,表面有纵裂纹,两端断裂成帚状或平截。 黄柏:纤维束鲜黄色,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的壁木化增厚。 白头翁:非腺毛单细胞,直径13-33μm ,基部稍膨大,壁大多木化,有的可见螺状或双螺状纹理。 知母:草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长26-110μm。 木香:木纤维长梭形,直径16-24μm,壁稍厚,纹孔口横裂缝状、十字状或人字状。 桔梗:联结乳管直径14-25μm,含淡黄色颗粒状物。 金银花:花粉粒类圆形,直径约至76μm,外壁有刺状雕纹,具3个萌发孔。 防风:油管含金黄色分泌物,直径17-60μm。

常用中药的鉴别及彩图(史上最全解析带记忆技巧)

常用中药的鉴别及彩图(史上最全解析带记忆技巧) 总共203味中药一、根及根茎类双子叶和单子叶双子叶:有栓皮,形成层,木部射线明显单子叶:有内皮层,维管束散在,无射线单子叶根:有髓部单子叶根茎:无髓部双子叶根:无髓部双子叶根茎:有髓部记忆:单跟随块根入药:太子参,麦冬,何首乌,草乌,百部,天冬,地黄,郁金记忆:太子花百黄金吃二乌冬块茎入药:延胡索、白及、半夏、天麻、天南星、三棱、泽泻记忆:唬几下,两天三泻,快禁。金毛狗脊:蚌壳蕨科特征:金黄色绒毛,近边缘1~4mm处有一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绵马贯众:鳞毛蕨科特征: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细辛:马兜铃科大黄:蓼科特征: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嚼之黏牙,有砂粒感虎杖:蓼科特征:皮部和木部较易分离;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何首乌:蓼科,块根入药特征: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性维管束,形成云锦花纹;怀牛膝:苋科,主产河南特征:外周散有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川牛膝:苋科,主产四川。特征: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数轮同心环状。商陆:商陆科特征: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罗盘纹太子参:石竹科,块根入药威灵仙:毛茛科川乌:毛茛科草乌:毛茛科,块根入药特征:钉角附子:毛茛科常有加工品:黑顺片、盐

附子、白附片白芍:毛茛科,主产浙江特征: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断面射线放射状,不易折断赤芍:毛茛科,多野生特征:表面棕褐色,粗糙,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易折断黄连:毛茛科特征:鸡爪状,有过桥鸡爪状——味连(鸡爪味道好)过桥长——雅连(长的看起来优雅)过桥短——云连黄连:味连,形如鸡爪,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升麻:毛茛科防己:防己科特征:断面粉性,有排列稀疏的放射状纹理——车轮纹延胡索:罂粟科,块茎入药板蓝根:十字花科菘蓝(大青叶同一来源植物)特征:根头略膨大,味微甜后苦涩,有纵皱纹、横长皮孔样突起及支根痕。地榆:蔷薇科苦参:豆科特征:多破裂反卷,易剥落,味极苦。葛根:豆科特征:纤维性强,味微甜。甘草:豆科特征:射线放射状,至皮部偏弯,有裂隙,显菊花心。味甜而特殊。黄芪:豆科特征:木部淡黄色,具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显菊花心。嚼之微有豆腥味。远志:远志科人参:五加科,主产东北特征:根茎(芦头)长1~4cm,直径0.3~1.5cm,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艼)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芦头:根茎芦碗:茎痕艼:不定根籽海(林下山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园参——园子里束缚的栽培人参,栽培的叫园参。西洋参:五加科三七:五加科,主产云南主根:“三七”,支根:“筋条”,根茎:“剪口”,须根:“绒根”特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八章常用中药的鉴别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八章常用中药的鉴别 ■ 考点1 常用中药的特点总结 1.狗脊:近边缘1 ~ 4 mm 处有1 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或条纹,偶有金黄色绒毛残留。 2.大黄:根茎髓部有“星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3.何首乌:皮部散列“云锦状花纹” (异常维管束)。 4.商陆:切面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俗称“罗盘纹”。气微,味稍甜,久嚼麻舌。 5.银柴胡: “珍珠盘”“砂眼”。 6.黄连:①味连:多分枝,常弯曲,集聚成簇,形如鸡爪;②雅连:多为单枝,“过桥”较长;③云连:弯曲呈钩状,多为单枝,较细小。 7.防己: “猪大肠”“车轮纹”。 8.延胡索:置沸水中煮至恰无白心时,取出,晒干。 9.人参: “芦头” (根茎)、“芦碗” (芦头上凹窝状茎痕)、“珍珠点” (须根上的明显的疣状突起)、“艼” (不定根,根茎上生长的)。 10.甘草: “菊花心”。气微, 味甜而特殊。 11.黄芪: 嚼之微有豆腥味 12.远志:气微,味苦、微辛,嚼之有刺喉感。

13.白芷: “疙瘩丁” (根表面皮孔样横向突起)。 14.当归: “归头” (根上端)、“归身” (主根)、“归尾” (支根)、“全归” (根的全体)。主产于甘肃岷县。当归一般栽培至第二年秋末采挖,捆成小把,上棚,以烟火慢慢熏干。 15.川芎:药材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饮片呈蝴蝶状,习称“蝴蝶片”。 16.防风: 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 习称“蚯蚓头”。 17.玄参:气特异似焦糖, 味甘、微苦。 18.地黄:主产于河南省。烘焙,至内部变黑,约八成干,捏成团块,习称“生地黄”。 19.党参: “狮子头” (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 20.茅苍术: “朱砂点”“起霜” (暴露梢久,常可见析出白毛状结晶,习称“起霜” ;北苍术无起霜现象)。 21.川贝母: ①松贝: “怀中抱月” (外层磷叶2 瓣,大小悬殊,大瓣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②青贝:鳞茎呈类扁球形,外侧鳞片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多开口;③炉贝:“虎皮斑” (炉贝表面黄白色, 梢粗糙, 常有黄棕色斑块; 22.浙贝母:①珠贝:鳞茎呈扁球形,外侧鳞片略称肾形,较大而肥厚,呈元宝状;②大贝:为鳞茎外层单瓣鳞叶,略呈新月形, 断面白色至黄白色, 富粉性。 23.天麻:“红小辫”“鹦鹉嘴”。 25.羌活: “蚕羌”“竹节羌”“条羌”“大头羌”。 26.鸡血藤: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至黑棕色, 与木部相间排列呈数个同心性椭圆形

(整理)中药饮片鉴别及检验相关知识培训.

中药饮片鉴别及检验相关知识培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二章第十条第二款规定“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必须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炮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应当报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方剂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中成药的基本原料,其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中医药临床疗效的体现,直接关系到人们用药的安全、有效。但是,随着中药饮片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及部分外来中药饮片的冲击,致使出现了大量的不按规定炮制方法炮制的中药饮片流入市场,从而导致了中药饮片的整体质量有所下降。 近年来,中药材抽验不合格率居高不下,在这当中有大部分是一些不法分子故意造假(重金属超标的虫草、模具压制的人参、土豆染色做成的天麻等),售假。有的则是中药材保管发生变质。中药材的鉴别不具有一定中药鉴别常识是很难鉴别真伪的。安排这次培训的目的,为了方便从药人员能够对中药材进行简单的快速鉴别,根据中药的某些成分的特性,快速鉴别一些中药。 一、药用植物学知识 1 .药用植物的分类 现以黄连为例示其分类等级如下: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毛茛目 科………………毛茛科 属………………黄连属 种………………黄连 2. 植物组织的类型 2.1分生组织: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位于植物体生长的部位,由于分生组织细胞不断分裂、分化,使植物体得以生长 2.2薄壁组织:基本薄壁组织、同化薄壁组织、贮薄壁组织藏、吸收薄壁组织、通气薄壁组织 在植物体内担负着同化、贮藏、吸收、通气等营养功能,又称营养组织 2.3保护组织:表皮(毛茸(腺毛非腺毛)、气孔(平轴式直轴式不等式不定式环式)) 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三种不同的组织的复合体) 保护着植物的内部组织,控制和进行气体交换,防止水分的过度散失,病虫的侵害以及机械损伤等。 2.4机械组织:厚角组织厚壁组织:纤维、石细胞 2.5输导组织:管胞与导管;筛管、伴胞与筛胞

中药饮片性状鉴别

一、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意义 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加工炮制后使其成为可直接配方或制剂的药品,为了适应中药临床治病、防病及制药的需要,中药饮片有生品和制品之分,每种中药材的饮片规格少则一、二种,多则四、五种,由此可见,中药饮片品种繁多。中药材大多来源于植物,特别是同科同属的植物器官形态相近,炮制后往往外表形态、颜色近似,不易区分,容易发生混淆,另外还经常出现假冒掺伪现象,给饮片的鉴别增加了难度,例如用纸丝染色充西红花,用紫苏子充菟丝子,月季花当玫瑰花使用,苏木当降香使用等,所以鉴别中药饮片的品种真伪、优劣,掌握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别特征是执业中药师的基本功,有必要提高执业中药师鉴别中药饮片的能力。 二、中药饮片性状鉴别的方法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实际上就是传统的经验鉴别,是用人的感官,采用看、尝、嗅、听、手摸及水试和火试等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形状、规格、大小、表面或切面颜色、特征、质地、折断现象、气味,主要工具有放大镜,紫外光灯等。它简便易行,在药房柜台即可进行,鉴别时可运用植物分类学、解剖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鉴别。 1、形状 中药饮片因其来源不同,植物器官不同及炮制方法不同,饮片的类型有多种,如圆片,有白芷、白芍、泽泻等,长方形片,如葛根、杜仲等,斜片如黄芪等,条片状,多为皮类药材及叶类药材,如丹皮、厚朴、枇杷叶等,段状片,多为草本类及细长枝条根,如荆芥、紫苏、党参、牛膝等,果实、种子一般为类圆球形,如五味子饮片,扁圆形如酸枣仁饮片,心形如苦杏仁饮片等,大者常切成类圆形片状等,如木瓜饮片、槟榔饮片。中药饮片片型的长短厚薄,是饮片规格、质量的一项重要的指标,根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的规定,片:0.5mm以下为极薄片,1~2mm为薄片,2~4mm为厚片;段长:10~15mm;块:8~12mm 的方块;皮类丝宽2~3mm,叶类丝宽5~10mm。有的地方中药炮制规范有补充。如2~4mm 为中片,4~5mm为厚片,5~10mm为短段,10~15mm为中段,长约30mm为长段等,各地中药炮制规范具体尺寸略有不同。 2、表面 是饮片最具特征的地方,切片的饮片可分为周边(即外表面)和切面(即横切面)。外表面属植物的保护组织,切面是植物分生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的综合反映。如白芷的周边具纵皱纹,木香的周边具网状皱纹,即双子叶植物根、根茎、茎、皮的最外层常由木栓细胞组成,因此饮片外表面显得较为粗糙,有时呈鳞片状剥落,单子叶植物根、根茎外表无木栓层,外表面较为光滑,如麦冬、天冬。 饮片的切面大多为横切面,特征非常重要,可通过观察皮部与木部的比例,维管束的排列方式,射线的分布,油点的多少等特征区别不同的品种及易混淆的饮片。 观察饮片横切面应注意区分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及蕨类植物,一般说来,双子叶植物根、根茎等,形成层成环,呈放射状纹理,根茎、茎中央有髓。单子叶植物根为内皮层环,皮部宽、中央有髓,中柱一般较皮部小,如百部、麦冬等。单子叶植物根茎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小点散布。如白及。蕨类植物根茎、叶柄基部的中柱有一定形状或分体中柱环列,如狗脊根茎饮片中柱呈圆形环,紫萁贯众饮片叶柄基部中柱“U”字形,绵马贯众饮片叶柄基部分体中柱环列等。有的中药饮片具异常构造如牛膝、川牛膝,具同心多层异型锥管束环,商陆饮片切面上显“罗盘纹”;何首乌饮片切面上显“云锦状花纹”,大黄根茎饮片髓部具多数“星点”等。木质藤本植物导管较粗大,饮片切面上呈小孔洞,如川木通饮片。皮类中药有的干皮组织中纤维束和薄壁组织相间排列,折断面显层状结构,如黄柏饮片、秦皮饮片。 分泌组织在切面上也是重要的识别特征,如人参、西洋参、五加皮具树脂道,饮片皮部具棕黄色小点;苍术具大型油室,饮片显“朱砂点”;鸡血藤具分泌细胞,饮片皮部有树脂样红

中药鉴定学常见中药饮片的混淆掺伪现象与鉴别方法

2016年山东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学习材料—— 常见中药饮片的混淆掺伪现象与鉴别方法 李峰 一、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与意义 (一)基本概念 1.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2.中药材:是取自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原料药,简称为“药材”,按其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据统计,迄今为止中药种类的总数量已近13000种。 3.中药饮片:中药材经过净制、切制、炮制,制成符合临床医疗需要的加工品称之为饮片,饮片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传统特色之一。 4.中成药:是以中药材或饮片为原料,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制备工艺和加工方法,制备成的随时可以应用的剂型,包括丸剂、散剂、片剂、胶囊剂等多种剂型。 5.正品:凡是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中药来源的品种均为正品。 6.优质品:完全符合或超过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和质量各项指标的中药商品为优质品。 7.代用品:因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与正品相似而被代用的中药商品称为代用品。 8.伪品:凡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或者以它种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9.劣品:虽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所规定的中药来源品种,但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质量指标的中药均为劣品。 10.混淆品:因中药品种的混乱、名称相同或形状相似等原因引起混淆现象的中药商品,称为混淆品。 (二)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与意义 中药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材及其饮片在临床上应用,绝大多数是以复方和中成药的形式入药,其中中成药所需的原料药占全部中药饮片的70%以上。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加工炮制后使其成为可直接配方或制剂的药品,为了适应中药临床治病、防病及制药的需要,中药饮片有生品和制品之分,每种中药材的饮片规格少则一、二种,多则四、五种,由此可见,中药饮片品种繁多。如半夏,有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竹沥半夏、半夏曲等。 对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就是保证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两条原则是中药研究、生产和临床应用的准绳。中药饮片鉴定的意义就是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与有效提

中药显微鉴别试题及答案

中药显微鉴别试题及答 案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中药显微鉴定培训试题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 1、显微鉴别是用对药材的切片、粉末、解离组织或表面制剂中药味的、或内含物等物征进行的一种方法。 2、中药的显微鉴定包括、。 3、生物显微镜的机械部分由:镜座、、、载物台、、推进器、及粗微调节轮等组成。 4、生物显微镜光学部分由物镜、、、滤光板和等构成。 5、维管束分为有限外韧维管束、、双韧维管束、、和辐射维管束等。 6、表皮外面的毛茸分为和两种。 7、石细胞是植物体内特别的厚壁细胞。 8、根据纤维在植物体内所处位置的不同,分为和。 9、根据导管增厚所形成的纹理的不同,将导管分为环纹导 管、、、、孔纹导管。 10、牛黄解毒片的粉末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簇晶。不规则碎块金黄色或橙黄色,有。 二、选择题 1、有关中药材制片,下列不是中药显微制片的是() A、组织切片 B、表面切片 C、离生切片 D、粉末制片 2、下列哪个不是显微试液()

A、水合氯醛试液 B、甘油醋酸试液 C、2-萘本酚试液 D、碱性酒石酸铜试液 3、中药成方制剂的显微鉴别中样品处理不正确的有() A、片剂,可取2-3片研细后,取粉末适量装片或透化装片。 B、散剂,胶囊剂,可直接取出粉末装片或透化装片。 C、水丸剂,可取数丸置乳钵中研细,取粉末适量装片。 D、含挥发性成份的制剂,可取粉末直接装片。 4、益母草茎的横切面显微鉴别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腺鳞头部有4、6或7个细胞柄单细胞柄 B、下皮厚角细胞在棱角处较多 C、髓部薄壁细胞较大 D、非腺毛2-3细胞组成 5、大黄药材的显微鉴别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具缘纹孔,网纹、螺纹及环纹导管非木化。 B、木质部位于形成层内方,韧皮部位于形成层外方,射线呈星状射出。 C、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D、木质部射线较稀疏,宽2-4列细胞,内含棕色物。 6、三七药材显微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树脂道碎片含黄色分泌物 B、含有草酸钙簇晶

中药饮片的经验鉴别

中药饮片的经验鉴别 基层监管部门没有药品检验机构和检验科室,在日常监管工作,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切实发挥传统的眼看、手模、鼻闻、口尝等常规方法的作用,没有七成把握不要抽样检验。中药材的来源、产地、商品规格、用药习惯的炮制方法等因素,产生了同一品种在形态特征上的差异、药材与饮片在形态特征上的差别,有的同一饮片又常是由多个品种混合而成,所以对真伪鉴别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提高日常监管效率,现介绍中药饮片鉴别的经验方法如下,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加强学习,牢记药材主要特征 要想区分各种药材的真伪优劣,首先要努力学习中药鉴别的基础理论知识。同一种药材,无论产地有什么变化,规格有什么标准,其主要特征不会起根本的变化。每一种药材都有其各自区别与其它药材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是我们监管人员做好真伪鉴别必备的基本功。 (一)形状鉴别:防风的“蚯蚓头”;潞党参的“狮子盘头芦”;野人参“芦长碗密枣核丁,紧皮细纹珍珠须”;海马的“马头蛇尾瓦楞身”;蕲蛇的“翘鼻头”。“方胜纹”。“连珠斑”。“佛指甲”;天麻的“鹦哥嘴”“肚脐眼”;槟榔的“大理石样花纹”。 (二)颜色鉴别:丹参红色,黄连黄色,紫草紫色,乌梅黑色,血竭黑似铁,研末红似血。 (三)质地鉴别:南沙参“松泡”;山药富“粉性”;当归“油润”;郁金、大麻“角质有光泽”。 (四)断面鉴别: 杜仲折断时有胶丝相连;黄柏折断面是纤维性,裂片状分层;苦楝皮折断面分为多层薄片,层层黄白相间;大黄在光下有“星点”;何首乌可见“云锦状花纹”;苍术有“朱砂点”“起霜”现象。 (五)气味鉴别:肉桂的浓烈特殊香气;阿魏的大蒜样臭气;苦杏仁的苯甲醛样香气;穿心莲苦至咽喉,经久不衰。 二、积累总结,注重药材之间的比较

第二章-中药制剂的鉴别

(一)A型题 1.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最适用于() A. 用药材提取物制成制剂的鉴别 B. 用水煎法制成制剂的鉴别 C. 用制取挥发油方法制成制剂的鉴别 D. 用蒸馏法制成制剂的鉴别 E. 含有原生药粉的制剂的鉴别 2.在六味地黄丸的显微定性鉴别中,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为哪味药的特征。() A. 山药 B. 茯苓 C. 熟地 D. 牡丹皮 E. 泽泻 3.在银翘解毒片的显微定性鉴别中,花粉粒黄色,类球形,有三孔沟,表面具细密短刺及圆粒状雕纹,为哪味药的特征。() A. 金银花 B. 桔梗 C. 连翘 D. 甘草 E. 淡竹叶 4. 在牛黄解毒片显微鉴别中,草酸钙簇晶大,直径60~140μm,为哪味药的特征。() A. 牛黄 B. 大黄 C. 雄黄 D. 冰片 E. 朱砂 5. 在牛黄解毒片的显微化学反应中,取本品研细,加乙醇10mL,温热10分钟,滤过,取滤液5 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0. 5 mL,加热,即显红色,为鉴别方中哪味药材的反应。() A. 大黄 B. 牛黄 C. 黄芩 D. 冰片 E. 雄黄 6.在复方丹参片的定性鉴别中:取本品1片,研细,分次加水少量,搅拌,滤过,滤液移至100 mL量瓶中,并加水至刻度,取溶液2 mL ,加水至25mL。在283nm ±2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为鉴别方中哪味药材的反应。()

B. 冰片 C. 三七 D. 丹皮 E. 党参 7.在中药制剂的理化鉴别中,最常用的方法为() A. UV法 B. Vis法 C. TLC法 D. HPLC法 E. GC法 8.用红外分光光度法进行鉴别,在哪类药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A. 中药制剂 B. 中药材 C. 中药材和中药制剂 D. 合成药物 E. 中药制剂和合成药物 9.应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来鉴别中药制剂的某种成分时,以测定该成分的最大吸收波长的方法() A. 最常用 B. 最少用 C. 一般不用 D. 不常用 E. 从不使用 10. 在薄层色谱法中,使用薄层玻璃板,最好使用() A. 优质平板玻璃 B. 普通玻璃 C. 有色玻璃 D. 彩玻 E. 毛玻璃 11.在薄层定性鉴别中,最常用的吸附剂是() A. 硅胶G B. 微晶纤维素 C. 硅藻土 D. 氧化铝 E. 聚酰胺 12.在中药制剂的色谱鉴别中,薄层色谱法比薄层扫描法() A. 少用

中药粉末显微鉴别技术

中药粉末显微鉴别技术 第一 取样、制片、染色 节 一、取样 取样的代表性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判断准确,因此必须重视取样的各个环节。 (一) 对照品 对照品粉末是检定供试品的参照物,其制备是显微鉴别的先决条件。有经验者,可自取标本,鉴定后制作,或购买药材经品种基原鉴定。还应注意有些药材的显微特征受生长年限及环境的影响,会产生一定的波动,所以对于供试品的产地、采收期、加工方法等也应当认真记录。 (二) 供试品 中药材 原药材应注意基原、产地、规格的完整性、清洁程度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其他物质污染等情况,并详细记录。 (1)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检定用样品。 (2)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药材,一般药材100g-500g;粉末状药材25g;贵重药材5g-10g;个体大的药材,根据实际情况抽取代表性的样品。 (3)将所取有代表性样品混合均匀,即为总样品量。 (4)前处理:将供试品捡净后,用量较小时,可以用乳体或小型电磨粉碎过《中国药典》6号筛(1.0μm-250μm)备用。 1、中成药 (1)取样:从各批号的箱、包、瓶中随机取样,记录好厂家、批号,从各包装盒中任意取1丸,每批号不得少于3次。各供试品留样保存,保存期限至少1年。 水丸无包衣时,可直接取2丸-3丸,乳钵中研成细粉后,取少量置裁玻片上,滴加规定的试液,搅拌均匀,使粘结的细胞、组织分离,再按粉末特征加水合氯醛试液或其他适当试液处理后观察。 水蜜丸或大蜜丸;可直接用刀片横向切开取一薄片,或用小钢铲取一小块(约15mg)放置在载玻片上制片观察。 (1) 去包衣:中药片剂常见包衣为糖衣,隔离层常使用胶浆、糖浆和滑石

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_0

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中药材加工成饮片后,一些品种易混,抓住鉴别要点,将它们区别开。 【关键词】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 药房中饮片的性状鉴别,大多是采用传统的经验鉴别,即通过看、摸、闻、尝等方法鉴别饮片,对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运用植物分类学的理论知识,抓住饮片的某些特征,更容易鉴别区分。下面是几组易混品种的鉴别要点: (1)佩兰与泽兰 佩兰:菊科植物佩兰EurpatoriumfortuneiTurcz.的干燥全草切节。茎圆柱状,叶背面有疏毛,揉之有香气。菊科植物主要特征为头状花序。 泽兰:唇形科植物地笋LycopuslucidusTurcz.干燥全草切节。茎方形有四棱中空,叶边缘有粗锯齿,下面密生腺点。唇形科植物主要特征是茎方、四棱,花唇形。 (2)松贝与小平贝母 松贝: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eHsiaoetK.C.Hsia和甘肃贝母FritillariaprzewalskiiMaxim的干燥鳞茎。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大瓣与小瓣高度相等,大瓣、小瓣形态分明。顶端钝圆或稍尖。 小平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FritillariaussuriensisMaxim 的幼小鳞茎。大瓣紧抱小瓣,小瓣高不及大瓣,大瓣、小瓣形态界限不分明,大瓣顶端有一棕褐色小点。顶端较平。 (3)山药、天花粉与葛根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oppositeThunb根茎的切片。切面白色、粉性,有光滑细腻感、质脆、易断,味淡、微酸、嚼之发黏。山药为单子叶植物,切面维管束散列,显细小散在的筋脉点。 天花粉:为葫芦科栝楼TrichosanthesKirilowii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unifloraHao根的切片,切面类白色,可见淡黄色筋脉纹或筋脉小点。质坚,细腻、味微苦。天花粉为双子叶植物,切面具放射状排列的导管,天花粉筋脉纹(导管、纤维)淡黄色。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lobata(Willd.)Ohwi的根切片。切片灰白色至黄白色,可见淡褐色环纹及众多褐色小点与微细小孔。质坚韧、纤维性强或显粉性,味微甜。葛根为双子叶植物,切面具放射状排列的导管,葛根纤维性强,顺折易断,横折不易断。 (4)秦皮与合欢皮 秦皮:木犀科苦枥白蜡树FraxinusrhynchophllaHance、白蜡树 FraxinuschinensisRoxb.、尖叶白蜡树

2801、第08章 常用中药的鉴别(袁明浩讲授)

第八章常用中药的鉴别(袁明浩讲授) 第一节常用植物类中药的鉴别 一、根及根茎类中药 狗脊 【性状】表面残留金黄色绒毛,近边缘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 绵马贯众 【性状】表面密被叶柄残基及鳞片,断面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 细辛 【来源】马兜铃科。 【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 【性状】常卷曲成团。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大黄 【性状】髓部可见星点,嚼之黏牙,有沙粒感。 何首乌 【性状】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常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 牛膝、川牛膝 【来源】苋科,牛膝主产河南,为“四大怀药”之一。 【性状】怀牛膝:散有多数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川牛膝:维管束点状,排列成数轮同心环。 商陆

【性状】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俗称“罗盘纹”。 银柴胡 【来源】石竹科银柴胡的干燥根。 【性状】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称“砂眼”,根头部有密集的疣状突起的芽苞、茎或根茎的残基,称“珍珠盘”。 太子参 【来源】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 川乌、草乌、附子 【来源】毛茛科植物乌头干燥母根-川乌 北乌头的块根-草乌 乌头子根加工品-附子 【性状】 一、生川乌: 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味辛辣、麻舌。 二、生草乌 具不定根残基(钉角),形成环多角形,味辛辣、麻舌。

白芍 【产地】浙江产称为杭白芍,为“浙八味”。 【采收】刮去粗皮,入沸水中略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性状】味微苦、酸。 赤芍

【性状】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味微苦、酸涩。 黄连 【来源】毛茛科植物黄连的根茎--味连 三角叶黄连的根茎--雅连 云连的根茎--云连 【性状鉴别】 1.味连:多分枝,集聚成簇,形如鸡爪,节间平滑,称“过桥”,味极苦。 2.雅连:多单枝,“过桥”长。 3.云连:单枝,弯曲呈钩状,细小。 防己 【性状】断面富粉性,排列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车轮纹)。 延胡索

几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鉴别

几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鉴别 三七 【来源】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 【产地】主产于、西畴,广西田阳靖西、等地。多系栽培,以产者为地道药材。 【采收加工】第3-4年开花前或冬季果熟后采挖,以花前期采收质量佳。采收除去茎叶、泥土,剪下芦头、侧根及须根,曝晒至半干,反复揉搓,以后每天边晒边搓,待全干后放入麻袋撞至表面光滑即可。剪下的芦头、侧根、须根晒干后,分别称为“剪口”、“筋条”、“绒根”。 【性状鉴别】:三七被称之为“铜皮铁骨”。铜皮:指药材的外皮呈灰黄色,似金属铜的颜色;铁骨:指药材体重而坚实不易折断。三七外形略呈纺锤形或类圆锥形。表面灰黄或灰棕色,常有蜡样光泽,顶端有瘤状突起;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横切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皮部有细小棕色树脂道;气微,味苦而后微甜。

附注三七价格较昂贵,伪品较多,主要有: ①科植物莪术的根茎雕刻而成。 ②五加科植物大叶三七的根茎。“竹节三七” ③落葵科植物藤三七的块茎。 ④科植物高良的根茎,仿造三七的外形,用颜料酸性大红并掺了适量墨汁进行染色加工而成。“血三七” ⑤科植物三七的根茎。 ⑥豆科植物绵三七的块根。 ⑦以楝科植物苦楝树和冬青科植物熊胆木的叶,经煎煮所得提取液加入木薯粉,精心搓捏而成,然后置黄泥粉中搓滚。附注1、三七以“头数”论好坏。每斤能称的三七个数,称为多少“头”,“头”数越少价越高,质量越好。但据当地人称,目前由于过度追求个大,滥用化肥,有的三七只有十多头,但木心大,质量欠佳。 2、菊科植物菊三七的根茎,民间习称“土三七”。本品有止血作用,与三七相似。 冬虫夏草 【来源】: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越冬幼虫体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 【产地】:主产于、、等省区。、、等省亦产。 【采收加工】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挖取,晒至六七成干,除去似纤维状的附着物及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中药鉴定中的显微鉴别总结

中药鉴定中的显微鉴别总结 - 本文出自药圈,原文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26168186.html,/thread-749173-1-1.html 双子叶根及根茎横断面(从外向内依次为): 木栓形内层,皮层韧初次,形次初木层,根射线达中,有髓是根茎。 单子叶根及根茎横断面(从外向内依次为): 单无形栓有表层,辐射为根散为茎,根髓茎无不见线,皮大木小最常见。 一、含草酸钙晶体的品种 <一>含簇晶的品种 1.大黄:草酸钙簇晶,棱角大多短钝,多,无石细胞,无纤维。 2.何首乌:有草酸钙簇晶(有少数管胞和木纤维 3.太子参:薄壁细胞含少数簇晶 4.白芍:草酸钙簇晶较多,有的细胞含2个至数个簇晶,也有含晶细胞纵列成行(有木纤维长梭形)。 5.地榆: 薄壁组织有较的草酸钙蔟晶,有木纤维和韧皮纤维. 6.人参:簇晶多,棱角锐尖(根茎导管旁偶有木纤维),淀粉粒有复粒,复粒由2~6分粒组成。 7.西洋参:簇晶棱角较长而尖,有树脂道,树脂道内含棕色树脂,淀粉粒为单粒,类圆形。 8.三七:簇晶少,其棱角较钝。有树脂道碎片。淀粉粒有复粒,复粒由2~10分粒组成。 9.白芷:薄壁细胞有簇晶(18微米)。 10.牡丹皮:含簇晶,含晶细胞排列成行,也有一个薄壁细胞中含数个簇晶,或簇晶充塞于细胞间隙中,有时可见牡丹酚针状、片状结晶。 11.辛夷:有时可见簇晶,有的石细胞成分枝状,油细胞众多。 12.丁香:簇晶细小,极多,油室众多,纤维。 13.金银花:簇晶细小。 14.山楂:草酸钙蔟晶少数(山里红无石细胞),山楂有较多石细胞。 15. 蓼大青叶:叶肉细胞含大型草酸钙簇晶,多量的蓝色至蓝黑色色素颗粒。。 16. 小茴香:每一糊粉粒中含细小簇晶1个。 簇晶要记牢,蓼太何大小,白芷牡丹芍,三人楂关榆,丁香金银小。 含方晶、柱晶的品种 1.地黄:方晶细小,在薄壁细胞中有时可见,有分泌细胞,内含橙黄色油滴或橙黄色颗粒状物。 2.浙贝母:方晶,方形或多面形,少数成梭形,杆状或簇状,主要存在于表皮细胞中。 3.川贝母: (暗紫贝母)方晶少数,呈细小方形,梭形略呈圆簇状,主要存在于表皮细胞中。 4. 红花:薄壁细胞中偶见小方晶。 5.厚朴:含少数方晶,有分枝状石细胞,纤维,油细胞。 6. 砂仁:外胚乳有少数细小方晶 7. 沉香:有柱晶,纤维管胞,木纤维 8. 补骨脂:为柱晶壁内腺 9. 防己:柱晶及方晶 10. 枳壳:斜方晶或棱晶,有大型油室 11.五倍子:可见少数棱晶 12 桔梗:不去外皮者有栓皮层,细胞中偶含草酸钙小棱晶。 方晶母红砂厚地,柱晶沉香补骨脂,五桔棱晶二枳己。 <三>含砂晶的品种

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

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 【摘要】中药材加工成饮片后,一些品种易混,抓住鉴别要点,将它们区别开。 【关键词】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 药房中饮片的性状鉴别,大多是采用传统的经验鉴别,即通过看、摸、闻、尝等方法鉴别饮片,对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运用植物分类学的理论知识,抓住饮片的某些特征,更容易鉴别区分。下面是几组易混品种的鉴别要点: (1)佩兰与泽兰 佩兰:菊科植物佩兰Eurpatorium fortunei Turcz.的干燥全草切节。茎圆柱状,叶背面有疏毛,揉之有香气。菊科植物主要特征为头状花序。 泽兰:唇形科植物地笋Lycopus lucidus Turcz.干燥全草切节。茎方形有四棱中空,叶边缘有粗锯齿,下面密生腺点。唇形科植物主要特征是茎方、四棱,花唇形。 (2)松贝与小平贝母 松贝: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e Hsiao et K. C. Hsia和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 的干燥鳞茎。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大瓣与小瓣高度相等,大瓣、小瓣形态分明。顶端钝圆或稍尖。 小平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m的幼小鳞茎。大瓣紧抱小瓣,小瓣高不及大瓣,大瓣、小瓣形态界限不分明,大瓣顶端有一棕褐色小点。顶端较平。 (3)山药、天花粉与葛根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e Thunb根茎的切片。切面白色、粉性,有光滑细腻感、质脆、易断,味淡、微酸、嚼之发黏。山药为单子叶植物,切面维管束散列,显细小散在的筋脉点。 天花粉:为葫芦科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uniflora Hao根的切片,切面类白色,可见淡黄色筋脉纹或筋脉小点。质坚,细腻、味微苦。天花粉为双子叶植物,切面具放射状排列的导管,天花粉筋脉纹(导管、纤维)淡黄色。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的根切片。切片灰白色至黄白色,可见淡褐色环纹及众多褐色小点与微细小孔。质坚韧、纤维性强或显粉性,味微甜。葛根为双子叶植物,切面具放射状排列的导管,葛根纤维性强,顺折易断,横折不易断。

中药鉴别中常用的方法

1.中药鉴别中常用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 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中药鉴别最常用的“四大鉴定”。 1.基原鉴定,即中药的原植(动)物鉴定,是应用生物分类学鉴定中药的生物学来源,确定其正确的学名,这是中药鉴定工作的基础。 2.性状鉴定,性状鉴定就是应用看、摸、闻、尝等方法,对中药的性状,包括形状、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特征进行观察,作为鉴别的依据,它是我国中医药工作者长期的丰富经验的总结,具有简单、快速、直观的特点,性状鉴别主要是观察完整的药材及饮片。 3.,显微鉴定,生药的显微鉴定主要是利用显微观察植(动)物生药内部的细胞、组织结构及细胞内含物,描述显微特征,制定显微鉴别的依据以鉴定真品、类似品或用品的一种方法。通常应用于单凭性状不易识别的生药,性状相似不易区别的多来源生药、破碎生药、粉末生药,以及用粉末、生药制成的丸散片丹等,中药成分制剂的鉴定。显微鉴定是一种专门技术,需要有植物解剖、植物显微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显微切片的制作技术,显微鉴定也是鉴定中成药丸散片丹和制定品质标准的科学方法之一,对保证中成药的质量,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4.理化鉴定,是利用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的某些物理性质或化学反应对中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一般应用于含不同化学成分、性状相似而又无明显显微鉴定特征的药材。 常用的现代中药鉴别方法: 由于物理、化学、生物学和计算机的加速发展使仪器分析的手段不断更新,紫外、红外、气相、高效液相、核磁共振、扫描电子显微镜、计算机图象处理分析、各种电泳、同功酶分析法、分子生物学技术、X射线衍射技术、差热分析技术、聚类分析法等均被吸收到中药鉴别的方法中来,大大的丰富了中药鉴别方法,形成了以“四大鉴别”法为基础,以理化分析为重点,逐步适应中药现代化并利于中药走向世界的一套更为科学、完善、先进的中药鉴别体系。 1.色谱法。色谱法是20世纪初产生,于60年代开始用于中药分析,经逐步完善最后列入1977年中国药典,并在以后各版药典的中药和成方制剂中的应用比例迅速上升,成为中药鉴别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其理论基础是上述的层析法,根据色谱法的分离方法可为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柱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