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药分散剂聚羧酸盐合成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新型农药分散剂聚羧酸盐合成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新型农药分散剂聚羧酸盐合成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新型农药分散剂聚羧酸盐合成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农药剂型中水分散粒剂( 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剂型代码WG)是指入水后能迅速崩解、分散,形成高悬浮液的粒状制剂。该剂型兼具可湿性粉剂(WP)的物理稳定性和悬浮剂(SC)的高悬浮分散性的优点,是一种理想的环保剂型。

农药分散剂是水分散粒剂(WG)的关键组分之一,它吸附于油冰界面或固体粒子表面,阻碍和防止分散体系中固体或液体粒子的聚集,并使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均匀分散。传统的农药分散剂一般是具有多环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烷基萘磺酸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的钠盐、木质素磺酸盐等。

新型的农药分散剂聚羧酸盐是一种高分子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传统的农药分散剂相比,它不含萘、甲醛等有害物质,可减少环境污染;在低掺量条件下赋予农药高分散性与稳定性。国内这类农药分散剂目前主要靠进口。

1 新型农药分散剂聚羧酸盐概况

1.1 分散剂聚羧酸盐的一般合成

聚羧酸盐高性能分散剂是带有羧基、磺酸基、氨基以及含有聚氧乙烯侧链等的大分子化合物。是在水溶液中,通过自由基共聚原理合成的具有梳型结构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合成聚羧酸盐高性能分散剂所需要的主要原料有: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苯乙烯磺酸钠、烯丙基磺酸钠、丙烯酸羟乙酯

等。在聚合过程中可采用的引发剂为:过硫酸盐水性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偶氮二异丁腈等;链转移剂有:3一巯基丙酸、巯基乙酸、巯基乙醇及异丙醇等。

1.2农药分散剂聚羧酸盐的国外开发概况

目前,国外公司在国内销售的聚羧酸盐农药分散剂主要是亨斯曼(HUNTSMAN)公司的TER- SPERSE 2700和索尔维(SOLVAY)旗下的罗地亚(Rhodia)公司的GEROPON T/368]。

1.2.1 亨斯曼(HUNTSMAN)公司的TER- SPERSE 2700

设在上海的亨斯曼功能化学品农化部曾专门撰文介绍TERSP ERSE 2700。指出,目前在农药水分散颗粒剂中应用较多的聚合型分散剂为聚丙烯酸盐,而TERSPERSE 2700作为此类阴离子聚丙烯酸盐类分散剂的杰出品种,受到广大剂型开发工作者及生产厂商的广泛关注与青睐。TERSPERSE2700是亨斯曼功能化学品农化部研究人员专门针对农药水分散颗粒剂型特点而开发并拥有专利的专用分散剂,其结构同样是由强疏水性骨架长链与亲水性的阴离子低分子聚合所形成的具有“梳型”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在开发过程中,其结构经过骨架链长、侧链基团密度及分布等筛选优化,并经多种农药有效成分的配方验证,TERSPERSE2700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农药厂商加工水分散颗粒剂产品所广泛采用的重要品牌产品之一。

TERSPERSE 2700的分子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疏水性的骨架长链能对农药有效成分微粒产生不可逆的充分包覆,而大量亲水性的低分子梳齿型侧链结构及其所带的电荷能在悬浮液中形成可靠

的“双电层”排斥效应,从而有效地阻止颗粒间因团聚或絮凝作用而导致的沉降,并使产品获得稳定可靠的悬浮性能。

TERSPERSE 2700的基本参数:100G纯聚丙烯酸盐类,系纯白色流动性无尘粉末,为脆性固体,易于粉碎和加工。本品溶于水(400g/L),不溶于有机溶剂。其pH值为8.0~10.O(5%水溶液);堆积密度:0. 4g/cm3(典型值);熔点:>250℃;挥发份:<5%。

亨斯曼表面活性剂技术公司( Huntsman Sur- factants Te chnology Corporation)还特申请了两件专利(,提供了分散剂在各种农药上的应用配方。

1.2.2 罗地亚(Rhodia)公司的GEROPON T/36和GEROPON T/3 6-DF

索尔维(SOLVAY)旗下的罗地亚(Rhodia)公司在其产品说明书中给出了两种聚羧酸盐分散剂GEROPON T/36和GEROPON T/3 6-DF的技术指标,见表1。

GEROPON T/36的应用见参考文献[8]。曾有文献披露GEROP ON T/36的主要成分是丙烯酸与马来酸酐的共聚物。

1.3 农药分散剂聚羧酸盐的国内研究概况

目前我国还没有水分散粒剂(WG)专用丙烯酸系共聚物盐产品生产,这种情况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新农药制剂的开发及农药工业的发展。因此研究、开发新型、高效的专用助剂及共性技术是我国农药剂型加工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

虽然TERSPERSE 2700和GEROPON T/36都没有公布化学组成,只笼统地取名聚羧酸钠盐(sodium polycarboxylate),然而根据已有的文献资料报道,其化学组成有三种可能:一是丙烯酸的一元均聚物;二是丙烯酸与第二单体的二元共聚物;三是丙烯酸与第二、第三单体的三元共聚物。以下分别对这三种化学组成进行讨论。

2 丙烯酸一元均聚物

2.1 聚丙烯酸钠盐的分子量与用途

聚丙烯酸钠是一类高分子电解质,是一种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用途广泛,可用于食品、饲料、纺织、造纸、水处理、涂料、石油化工、冶金等。聚丙烯酸钠的用途与其分子量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低分子量(500~5000)产品主要用做分散剂、水处理剂等;中等分子量(101~10G)主要用做增稠剂、黏度稳定剂、保水剂等;高分子量主要用做絮凝剂、增稠剂等。

2.2 丙烯酸类聚合物分散剂的制备

制备聚丙烯酸钠盐分散剂的实验原理符合一般自由基聚合反应规律,采用溶液聚合法,控制引发剂和链转移剂用量,合成低相对分子量的聚丙烯酸。在制成的聚丙烯酸水溶液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获得聚丙烯酸钠盐。

制备聚丙烯酸钠盐分散剂一般采用过硫酸铵作引发剂,亚硫酸氢钠或异丙醇作链转移剂,将丙烯酸单体在温度较高的水溶液中进行聚合。聚合完成后,用氢氧化钠中和。制备过程如下:在带有回流冷凝管和两个滴液漏斗的三口烧瓶中,加入去离子水和链转移剂,搅

拌溶解,升温至80~90℃左右,缓慢滴加丙烯酸单体和引发剂溶液。滴加完成后,保温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滴加浓氢氧化钠中和,使溶液pH值达8~10,即得到聚丙烯酸钠溶液。采用喷雾干燥或真空干燥加机械粉碎,可得到粉末状聚丙烯酸钠分散剂。

早期的美国专利报道了类似的聚丙烯酸的合成方法,其中也有采用巯基乙醇作为链转移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采用的是30%双氧水加次磷酸钠作为引发剂。

2.3 丙烯酸聚合的引发剂

用于丙烯酸水溶液聚合的水溶性引发剂主要有双氧水、过硫酸铵、过硫酸钾、过硫酸钠等。其中双氧水必须与水溶性还原剂配合使用,但其活性低且不安全,除早期的聚丙烯酸合成使用外,现在已基本不用。曾有早期文献指出,在同一聚合条件下,用过硫酸钾作引发剂比过硫酸铵所得的聚丙烯酸分子量偏高,聚合液色浅,但两者并无原则差别。也有文献指出,过硫酸钠相比于过硫酸铵和过硫酸钾活性低,必须与还原剂并用。过硫酸铵在碱性条件下会放出氨气,因此不适用于聚丙烯酸钠的合成。

2.4聚丙烯酸钠的合成工艺路线

聚丙烯酸钠的合成工艺路线主要有以下几种:

大部分的研究者是采用路线(1),也有小部分的研究者是采用路线(2)。路线(3)和路线(4)未见报道。

2.5 合成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分子量调节剂

在合成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过程中,一般都要添加调聚剂、链转移剂或分子量调节剂。主要有以下几种。

2.5.1 异丙醇:

以异丙醇为链转移剂制备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是传统的、经典的的方法。巴斯夫(BASF)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就申请了专利。该专利是这样描述制备过程的:1600kg 58%浓度的异丙醇和96kg 50%浓度的过氧化氢加入到15 m3容积的压力釜中,该压力釜装备有搅拌器、加热夹套、计量和蒸馏装置。物料被加热至130℃,压力为0. 4MPa。当温度升至130℃时,5000kg丙烯酸和3700kg 58%浓度的异丙醇混合物从一个压力适合的贮槽中加入压力釜中。同时,在8h内,总量200kg 50%浓度的过氧化氢通过一个计量泵加入反应器中。在聚合期间,反应混合物被保持在130℃,压力大约0. 4MPa。当所有过氧化氢加入后,反应混合物保持在130℃约2h,然后卸压,在这个过程中约40%浓度的异丙醇/水混合物通过一个冷凝器被蒸出。剩余的异丙醇/水混合物在减压下蒸出。将50%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蒸馏釜的釜液中,得到能够直接使用的聚丙烯酸钠溶液。该溶液的p H值8.5,含有45%的聚丙烯酸钠。该聚合物溶液是一种分散性能极好的分散剂,可应用于造纸工业中。后期其他以异丙醇为链转移剂的制备分散剂聚丙烯酸钠的文献与该专利大同小异,不同之处有3点:①不再使用压力釜,而采用常压回流反应;②引发剂不再使用过氧化氢,而采用过硫酸盐;③丙烯酸与引发剂同时滴加。

异丙醇法制备聚丙烯酸钠的优点是工艺成熟,分子量控制稳定,产品纯度高。缺点是在生产工艺中必须要有减压蒸馏和溶剂回收系统,工艺相对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在异丙醇法制备聚丙烯酸钠的文献中,提到产品应用于农药的有三篇,即作为农药造粒展开剂,粒状农药的载体等。

2.5.2 丙醇

山东轻工业学院化工系的三篇论文报道了以丙醇为链转移剂制备分散剂聚丙烯酸钠的方法。最早的一篇论文只报道了某醇作为链转移剂,后两篇论文都指明链转移剂是丙醇,由此可以推断第一篇论文的某醇就是丙醇。

这三篇论文的聚合反应温度为68℃。滴加单体丙烯酸和引发剂溶液的时间2~3h,保温反应2h。采用的引发剂有过硫酸铵,或过硫酸钾。

2.5.3 焦亚硫酸钠

山东潍坊学院化学系报道了采用焦亚硫酸钠作为链转移剂合成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过硫酸铵为引发剂,浓度0. 04%(过硫酸铵占整个体系的百分比),焦亚硫酸钠浓度为 2. 95%(焦亚硫酸钠占整个体系的百分比),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6h,单体浓度为25%。

该论文指出,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可用不同的方法合成,但都是在比较高的温度下进行,并且要蒸馏回收大量的链转移剂,操作费时、耗能。该实验在较低温度下以氧化还原催化剂直接合成低分子

量聚丙烯酸钠。添加剂焦亚硫酸钠既是还原剂也是链转移剂,并且其反应产物作为产品的组成部分,不用分离回收。

2.5.4 次磷酸钠

西北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们报道了采用次磷酸钠为链转移剂合成高效分散剂聚丙烯酸钠的方法。该论文采用过硫酸铵和硫代硫酸钠为复合引发剂,起始温度控制在65℃,滴加丙烯酸和复合引发剂水溶液,lh滴加完毕。之后在65~70℃保温反应3h。反应完毕冷却至室温,加入氢氧化钠中和至pH=7~8得到聚合物溶液。

该论文还指出聚丙烯酸钠是一种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广泛用于日用化学工业、农业、石油工业、工业循环水系统。低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约1000~5000)主要起分散作用;中相对分子质量(约104~106)主要起增稠作用;高相对分子质量(约106~107)主要起絮凝作用;超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丙烯酸钠主要用做吸水剂;超低相对分子质量(700以下)的聚丙烯酸钠被用做高效分散剂。

2.5.5 亚硫酸氢钠

早期合成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大部分都是采用异丙醇为链转移剂,而2008年以后合成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文献报道大都采用亚硫酸氢钠为链转移剂,且大都说明是用亚硫酸氢钠替代异丙醇,并指出其优点是省去溶剂回收,简化工艺,降低成本。以上海东升新材料有限公司2012年的专利为例,该专利提供了一种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分别用5kg水将0. 7kg 质量浓度为30%的双氧水、0.38kg硫脲和0. 21kg亚硫酸氢钠溶解形

成水溶液。配制的水溶液中:双氧水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 4.2%,硫脲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7.6%;亚硫酸氢钠的质量浓度为4.2%。在反应釜中加入60kg水,保持温度在40℃,同时滴加双氧水水溶液、硫脲水溶液和亚硫酸氢钠水溶液,10kg丙烯酸,滴加时间为2h。加入质量浓度为5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7.1,并加水调节固含量为41.6%,即可获得产品。25℃黏度为451mPa"s(NDJ-1旋转黏度计测定),采用凝胶色谱法测定样品重均分子量为5600。该专利指出:采用亚硫酸氢盐代替异丙醇作为分子量调节剂,并使用双氧水、硫脲与其形成三元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降低自由离子引入。采用该发明方法,由于替代了异丙醇,所以能耗低,设备利用率高,降低了生产成本。

另一篇发表在《化学研究》期刊上的标题为“亚硫酸氢钠作为链转移剂合成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论文,给出了比较经典的合成方法:在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器、滴液漏斗和温度计的250mL四口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去离子水和链转移剂NaHS03(亚硫酸氢钠),搅拌溶解,然后在不断搅拌下加热升温至某一要求温度时开始分别滴加丙烯酸和引发剂过硫酸钾水溶液,并在1~2h内滴加完毕,之后保温反应一定时间。反应完毕,将反应物冷却至40~50℃时缓慢加入3 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至pH=7~9,得到浅黄色透明PAANa(聚丙烯酸钠)溶液。该论文并指出,低分子量PAANa合成方法主要有聚合法、中和法和皂化法,且一般都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尤其是在反应结束后要蒸馏回收大量的链转移剂(如异丙醇、巯基乙醇等),操

作周期长,耗能较高,设备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而采用K2S。08 N ail- SO。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NaHS03为链转移剂直接合成低分子量PAANa,工艺操作简单、耗能较小、生产成本低。

该论文还考察了NaHS03与K2 $20s(过硫酸钾)质量之比对PAANa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和反应温度对PAANa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分别见表2和表3。

2.5.6 不加分子量调节剂

也有文献报道不采用分子量调节剂制备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基本上都是一些早期的文献,以罗门一哈斯(Rohm and Hass)的早期专利为代表。近期也有不加分子量调节剂合成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文献报道。该文献的合成方法是:在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温度计、滴液漏斗的500mL四口烧瓶内,加入一定量的去离子水,在不断搅拌下加热至一定温度,开始滴加丙烯酸溶液和引发剂水溶液,并在1~2h内滴加完毕。之后保温反应一段时间。当反应物冷却至4 0~52℃时,逐渐滴加3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pH处于7~8之间,得到淡黄色黏稠聚丙烯酸钠溶液。用该方法适当筛选工艺参数,可得到黏均相对分子量2000~3000的聚丙烯酸钠溶液。

2.6 羧基中和程度对聚丙烯酸钠分散性能的影响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具体报道了羧基中和程度对聚丙烯酸钠分散性能的影响。方法是:在带有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和搅拌器的500mL三颈烧瓶中加入200mL蒸馏水和29过硫酸铵,待过硫酸铵溶解后,加入109丙烯酸单体和1 69异丙醇,开动搅拌,加热使温度

达到65~70℃,然后将809丙烯酸单体和59过硫酸铵在40mL水中的溶液混合后由滴液漏斗加入烧瓶内,滴加时间约为0. 5h,其后在94℃回流反应lh。

在冷水浴及搅拌下并由酸度计监测pH值,向已制得的聚丙烯酸溶液中滴加30%的氢氧化钠,边滴加边搅拌,中和使pH值分别为5.5、7.0、9.4和11.0。

通过检测黏度可得出如下结论:①pH=9时,聚丙烯酸钠溶液自身黏度达到最大值,对应的颜料分散浆为最优分散状态;②当p H-9时,聚丙烯酸钠分散剂能使分散颜料浆的旋转黏度降到最低,减少工业能耗,降低设备磨损以及提高涂料的储藏性能。

2.7 其他低分子量聚丙烯酸盐

河南省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21报道了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铵分散剂的合成。其合成方法为:在装有温度计、电动搅拌器、回流冷凝管和恒压漏斗的250mL四口反应瓶中,先加入水、异丙醇、一定量的丙烯酸和过硫酸铵的混合溶液后,搅拌加热至回流,保持回流反应15min后,开始滴加剩余的丙烯酸和过硫酸铵水溶液,lh内滴完,保温反应2h。聚合反应结束后,常压下蒸出异丙醇,冷却至室温,在保持室温下缓慢加入氨水,调整体系pH=7~8,即得产品聚丙烯酸铵。

2.8 干燥方法

目前,聚丙烯酸钠分散剂的干燥方法主要有两种。

2.8.1 真空干燥粉碎法

上海师范大学一篇题为“一种丙烯酸类聚合物分散剂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的发明专利∞”报道了制备固体丙烯酸类聚合物分散剂的方法。除了在水溶液中进行聚合得到分散剂的水溶液外,制备工艺的最后一步,是将制备的液体放入真空干燥箱中于60~90℃进行干燥,即得目标分散剂。

2.8.2 喷雾干燥法

《商品混凝土》期刊近期刊登的一篇题为“一种粉末聚羧酸盐减水剂的制备与性能”的论文报道了将聚羧酸盐溶液进行喷雾干燥得到粉剂的干燥方法。将制得的聚羧酸盐母液通过离心喷雾干燥机进行喷雾干燥等特殊工序,最后经过过筛得到自身流动性能优异,具有滑爽手感的聚羧酸盐粉剂,且长期存放不黏结,不结块。该论文考察了母液浓度、进风温度、抗结块剂加入量等对喷雾干燥工艺和粉剂性能的影响。北京化工大学也报道了聚羧酸盐溶液的干燥方法,采用的是北京化工研究院的WP-- 15微型喷雾干燥机。上海师范大学采用的是济南奥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WPG-- 220微型实验室喷雾干燥机。

3 丙烯酸与第二单体的二元共聚

3.1 丙烯酸冯来酸酐共聚

为了进一步改善低分子量聚丙烯酸盐分散剂的性能,人们将丙烯酸与第二单体进行二元共聚。在这些丙烯酸的二元共聚物中,研究得较多较成熟的是丙烯酸与马来酸酐的共聚。丙烯酸与马来酸酐共聚物的螯合性能和分散性能要优于丙烯酸的均聚物。马来酸盐易于与

高价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五元环结构可能是其共聚物螯合性能好的原因。

由于马来酸的分子结构决定了其聚合活性低,一般很难形成均聚物,所以当马来酸酐在共聚组成中含量足够高时,其共聚物的分子量不可能很高。因此与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不同,多数研究论文在报道丙烯酸与马来酸酐共聚工艺时均没有提到要加分子量调节剂,尤其是未见加异丙醇作为分子量调节剂的报道。以近期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的一篇题为“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螯合分散性能”的论文为例,该论文的合成方法为:在四口反应烧瓶中加入定量的马来酸酐,再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开动转子使其充分溶解。然后升温至70~95℃,在规定时间内缓慢滴加定量的丙烯酸和定量的10%过硫酸铵引发剂水溶液,滴加完后,保温30~110min,冷却至室温,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7。

近期也有文献报道了在丙烯酸冯来酸酐共聚物的合成中加入链转移剂的合成方法。这篇出自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的合成研究论文指出:丙烯酸冯来酸酐共聚物是一种低分子量的电解质,具有很强的分散作用。目前关于丙烯酸冯来酸酐共聚物制备的文献报道较多,主要从其螯合性能和分散性能来研究其最佳聚合条件,而涉及影响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相对分子量的详细研究还未见报道。用做分散剂的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的相对分子量分布较窄,其聚合反应条件较难控制。研究聚合反应条件对其相对分子量的影响,对于优化生产工艺,提高分散性能是非常必要的。该论文重点考察了聚合温

度、链转移剂和引发剂配比对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相对分子量的影响,并研究了其相对分子量与其分散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具有最佳分散性能的共聚物的相对分子量。该论文的结论指出: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的相对分子量与其分散性能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相对分子量在2000左右时,共聚物的分散效果最佳。

还有一篇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论文也报道了采用SHS(亚硫酸氢钠)为链转移剂合成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

3.2丙烯酸-衣康酸共聚

衣康酸含有两个羧基,但为非对称结构,并且有一个羧基通过亚甲基与双键相连,因而聚合活性高。以它为共聚单体,可向聚羧酸链中引入更多的羧基,因而有可能制得助洗性能更好的聚羧酸盐。此外,衣康酸是由可再生资源经过发酵法生产的,其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因此以丙烯酸一衣康酸为助洗剂更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的一篇论文报道了丙烯酸与衣康酸共聚物的合成。

该论文的合成方法为:将衣康酸和去离子水加入到装有温度计和冷凝管的250mL三口烧瓶中,在充分搅拌下加热至80~85℃,然后滴加丙烯酸单体和100g/L的过硫酸铵溶液,约2.5h滴完。之后于80~85℃反应3.5h,再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pH=6~7,即得共聚物水溶液(共聚物质量分数约30%)。

该论文有两点结论:①以水为溶剂合成丙烯酸-衣康酸共聚物的较佳条件是:反应温度为80~85℃,过硫酸铵用量为单体总质

量的6.67%,衣康酸占单体的摩尔分数为22%,丙烯酸和过硫酸铵的滴加时间约为2. 5h,保温时间为3.5h,总反应时间为6h;②影响丙烯酸-衣康酸共聚物性能的主要因素是丙烯酸和衣康酸的配比。

4 丙烯酸与第二、第三单体的三元共聚

4.1 丙烯酸—马来酸酐-廿乙烯磺酸钠共聚

上海师范大学近期的一篇专利和一篇论文报道了丙烯酸—马来酸酐-廿乙烯磺酸钠三元共聚物钠盐分散剂的合成。

上述上海师范大学专利的合成方法是:①加入去离子水、链转移剂和苯乙烯磺酸钠,边搅拌边加热;②当温度升到60~90℃,加入丙烯酸、顺丁烯二酸酐(马来酸酐)及引发剂,保温反应1~3h;

③自然冷却到室温,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调pH至7~8;④将制备的液体放入真空烘箱中于60~90℃干燥,即得目标分散剂。该专利指出该丙烯酸类分散剂的应用:所述分散剂用于碳酸钙、氧化锌、硫酸钡、二氧化钛、莠去津水分散粒剂、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或阿特拉津水分散粒剂的分散。

上述上海师范大学的论文是直接针对农药剂型的开发,指出:目前聚合物分散剂广泛用于农药剂型的开发,尤其是水分散粒剂(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WDG)。WDG主要由农药有效成分、分散剂、润湿剂、黏结剂、崩解剂和填料组成。入水迅速崩解、分散,形成高悬浮分散体系,分散剂对农药水分散粒剂的稳定、分散、悬浮等起关键作用。因而设计、合成新型的聚合物分散剂,研究其分散性能等,对农药剂型的开发、应用有一定的意义。该论文还将所合成的

分散剂与前述的法国罗地亚公司生产的分散剂T36进行了分散效果对比。该论文所采用的制备方法为:将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亚硫酸氢钠、苯乙烯磺酸钠加入四口烧瓶中,搅拌、加热至预定值,同时逐滴加入丙烯酸/马来酸酐溶液和过硫酸铵溶液,控制滴加时间为1. 5h,保温反应2h,冷却至室温,用NaOH溶液中和至pH为7~8,烘干得固体样品。

4.2 丙烯酸-廿乙烯磺酸钠一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一篇论文报道了丙烯酸-廿乙烯磺酸钠一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并与罗地亚公司生产的T36(主要成分为聚羧酸钠盐及马来酸二钠盐)进行了对比。该论文的合成方法是:将一定量去离子水、亚硫酸氢钠、苯乙烯磺酸钠加入到四口烧瓶中,加热搅拌。称取定量的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加入到恒压滴液漏斗中,另称取定量引发剂过硫酸铵加入另一恒压滴液漏斗中。当烧瓶中温度升到预定温度时,同时滴加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溶液和过硫酸铵溶液,控制溶液滴加速度,保温反应2~5h。冷却后用NaOH水溶液中和,使pH在7~8左右,放入烘箱中干燥得固体。

4.3 丙烯酸-廿乙烯磺酸钠—丙烯酸羟丙酯共聚

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的一篇论文报道了丙烯酸-廿乙烯磺酸钠-丙烯酸羟丙酯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分散性能。该论文认为:合成带有亲水性基团为S03H和COOH的高分子共聚物钠盐分散剂,引入磺酸基使共聚物既有较好的水溶性,又有高效

的抗硬水能力,且磺酸基具有空间位阻作用和静电斥力作用,更能提高共聚物的分散性能,同时共聚物中羧酸基、磺酸基、羟基等基团的协同作用使共聚物分散剂具有高效的分散性能。该论文的合成方法是:将一定量去离子水、亚硫酸氢钠(为过硫酸铵质量的1/3)、苯乙烯磺酸钠加入四口烧瓶中,搅拌加热。称取定量的丙烯酸和丙烯酸羟丙酯加入恒压滴液漏斗中,另称取定量的引发剂过硫酸铵配成溶液加入另一恒压漏斗中。四口烧瓶内温度升到预定温度时,开始同时滴加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溶液和过硫酸铵溶液,控制溶液滴加速度,保温反应2.5h。冷却后用NaOH水溶液中和,使pH在7~8之间,放入6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得固体,即为丙烯酸苯乙烯磺酸钠—丙烯酸羟丙酯三元共聚物分散剂。

5 其他聚羧酸盐类

5.1 甲基丙烯酸-廿乙烯磺酸钠二元共聚

河北科技大学理学院的两篇论文79—80}报道甲基丙烯酸和对苯乙烯磺酸钠反应动力学研究以及甲基丙烯酸和对苯乙烯磺酸钠共聚反应单体竞聚率的测定。其中,前者得出的聚合反应动力学关系式为Rpoc ,聚合表观活化能Ea为58. 97kJ/mol;后者得到甲基丙烯酸的竞聚率rl一0.06615,对苯乙烯磺酸钠的竞聚率r。一2. 412。

5.2 甲基丙烯酸-衣康酸蝙丙基磺酸钠三元共聚

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的一篇论文∞”报道了甲基丙烯酸-衣康酸蝙丙基磺酸盐超分子分散剂的合成与性能表征。该论文

指出:通过衣康酸、烯丙基磺酸钠和甲基丙烯酸自由基的共聚改性,制备了具有两亲结构的水溶性超分子分散剂。超分子分散剂由于亲水基、疏水基的位置、大小可调,分子结构可呈梳状,又可呈现多支链化,因而对分散微粒表面覆盖及包封效果强,且其分散体系更易趋于稳定、流动,具有更好的分散效果。该论文的制备方法为:将一定量的甲基丙烯酸、衣康酸、烯丙基磺酸钠、引发剂、链转移剂及蒸馏水加入带搅拌装置的三口烧瓶中,升温至一定温度,控温在氧化还原体系中反应2~4h,得无色黏稠液体。冷却,调节pH值至8,即得淡黄色透明液体。

5.3 甲基丙烯酸-廿乙烯-丙烯酸羟丙酯三元共聚

过程工程学报2012年第2期上的一篇论文报道了羧酸盐类聚电解质润湿分散剂的合成与应用,实际上就是合成了甲基丙烯酸-廿乙烯-丙烯酸羟丙酯三元共聚物。通过改变单体比例,调控聚合物分子的亲/疏水性质和官能化基团分布,改变引发剂量,调控聚合物分子量和溶剂化链长度,经正交实验设计,得到具有不同亲水亲油平衡值和疏水常数的羧酸盐三元共聚物。将其用于制备25%吡蚜酮水悬浮剂,具有优异的分散性能。

6 聚羧酸盐的表征、标准和质量指标

6 1 聚羧酸盐的红外结构表征

部分有关聚羧酸盐合成研究较详细的文献都给出了所合成产品的红外谱图作为结构表征。例如文献等给出了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均聚物的红外谱图;文献[11,55,59,61,62,64,66,70~71]

等给出了丙烯酸一马来酸酐共聚物的红外谱图;文献给出了丙烯酸冯来酸酐-廿乙烯磺酸钠三元共聚物的红外谱图;文献给出了丙烯酸毒乙烯磺酸钠一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三元共聚物的红外谱图;文献t783给出了丙烯酸-廿乙烯磺酸钠—丙烯酸羟丙酯三元共聚物的红外谱图;文献给出了甲基丙烯酸一衣康酸蝙丙基磺酸钠三元共聚物的红外谱图。

6.2 聚羧酸盐的分子量测定

6.2.1 端基分析法

端基分析法只适用于低分子量的聚丙烯酸均聚物的数均分子量测定,采用此法测定的有文献t17,1 9,28,30,35,38,4 0,44-45]等,该法的计算公式为:

6.2.2 乌氏黏度计法

乌氏黏度计法使用得比较广泛,在所查阅到的合成文献中,除了上述几篇是端基分析法外,几乎都是乌氏黏度计法。乌氏黏度计法除了可以测丙烯酸的均聚物外,还可以测丙烯酸钠的均聚物、丙烯酸的二元共聚物乃至其三元共聚物。乌氏黏度计法极限黏数[∞](数值单位以dL/g表示)的计算公式为:

6.2.3 凝胶渗透色谱法(GPC)

有个别文献ti76,7g]报道了采用水相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丙烯酸三元共聚物分散剂的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采用凝胶

渗透色谱法测定分子量的好处是同时可以测出分子量分布。以上两篇文献所采用的凝胶渗透色谱仪都是北京温分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的LC9 8Ⅱ-RI型。

6.3 有关产品标准和测试标准

6.3.1有关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钠、聚马来酸酐的标准

国内目前已有关于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钠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聚马来酸酐的国家标准可供进行聚羧酸盐分散剂合成研究检测和制定标准时的参考。

6.3.2 有关分散剂的分散性能测试

有关分散剂的分散性能测试可根据国际农药分析协作委员会( CIPAC)的水分散粒剂分散性测试标准MT174[1]检测方法测定。

7 聚羧酸盐的毒性和环境保护

7.1 聚羧酸盐的毒性

聚丙烯酸钠是无毒的,中州大学化工食品学院2011年的一篇论文报道了其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合成工艺,主要用于食品的增稠、增筋和保鲜等。美国FDA及日本厚生劳动省等先后批准其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我国卫生部在2011年颁布的国家标准中也正式批准其作为食品添加剂,功能是增稠剂。

7.2聚羧酸盐对环境的影响

北京轻工业学院的一篇论文讨论了洗涤剂中聚羧酸盐对环境的影响,在谈到聚羧酸盐的毒性情况时指出:聚羧酸盐的毒性行为研究表明:线性聚羧酸盐是无毒的,大鼠急性口服毒性是很低的,慢

OROTAN731A聚羧酸钠盐水性涂料分散剂

OROTAN 731A(聚羧酸钠盐)水性涂料分散剂 OROTAN 731A是一款标准型的环保聚羧酸钠盐水性涂料分散剂,对所有无机颜料和填料都有优异的分散性,用其分散的浆液贮存稳定性好,长期贮存不沉淀、不返粗;OROTAN 731A低V O C的设计,特别适用于众多的内墙涂料体系中,并能获得良好的分散性、稳定性和漆膜性能;OROTAN 731A虽为钠盐产品,但其耐水性远优于同类钠盐分散剂,同样适用于外墙体系的水性建筑涂料中。 典型参数: 外 观:透明淡黄色液体 主要成份:聚羧酸钠盐水溶液 离子属性:阴离子 固 含 量:25% 酸 碱 值:9.5-10.5 比 重:1.0-1.2K G/L 粘 度:20-130C P S/25℃ 产品特点: (1)超低V O C:OROTAN 731A不含甲醛,以水为载体,可用于配制低V O C环保型内外墙涂料。 (2)平缓的分散性,与体系配套性优异,浆料贮存稳定性优异:OROTAN 731A的分散性相对平缓,但是在使用性、适用性方面更加优越,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即使过量添加亦不会影响体系的贮存稳定性。(3)良好展色能力,对颜料的承载力强,防止颜料浮色发花,有利于后期调色。 (4)优越的耐水性:OROTAN 731A采用先进复合技术,对钠盐结构进行改性,减少对漆膜耐水性影响。 其耐水性目前远优于同类钠盐分散。 (5)低泡沫:OROTAN 731A是一种复合钠盐分散剂,对钠盐结构的改性,同样减少在分散过程中产生泡沫的可能性。 (6)可改善体系的流平性。 使用指南: OROTAN 731A分散剂能与水按任何比例混溶,建议在涂料生产的研磨阶段加入,一般先直接将OROTAN 731A加入水中,同时加入消泡剂、纤维素和其他助剂,然后加入颜料、填料等粉料,经高速分散或砂磨,可制成分散均匀、稳定的浆料。 参考用量:0.15-0.6% 应用领域: 广泛应用于纯丙、苯丙和醋丙体系的水性内、外墙建筑涂料中。 适用于色浆生产。 适用于纸浆生产。

缓释剂

几种重要的缓释剂 缓释剂种类繁多,这里仅介绍几种比较成熟的缓释剂剂型及其产品。 (一)微胶囊剂 1.微胶囊剂的组成微胶囊剂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原药分散成几微米到几百微米的微粒,然后用高分子化合物包裹和固定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包覆强度的微囊,通过囊皮的半透膜性能或开裂特性控制原药释放。微胶囊剂由囊核(有效成分及溶剂)和囊皮组成。囊核是微胶囊剂的活性组分,通常是单一或混合的液体、固体及各种分散体系。囊皮是影响微胶囊剂性能的关键,是各种高分子化合物,对这种高分子化合物的要求是黏着力强;不与囊核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成囊后的囊皮有坚韧性、渗透性和稳定性;有着色、调整修饰的灵活性。另外还要考虑到产品的强度及囊核的释放速度等因素。囊皮常用的高分子化合物有聚酰胺、聚脲、聚酯、纤维素和胶类。 微胶囊剂主要通过渗透扩散和囊皮破裂两种机理释放活性组分,对杀菌剂、除草剂以前者为主,杀虫剂以后者为主。破裂的方式主要有踩踏或咀嚼。 微胶囊剂的药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胶囊剂的强度,也就是说,微胶囊剂的粒径(D)和壁厚(T)影响农药的持效作用。一般来说,D太大或T太小,微胶囊剂在短时间内大量破裂,将造成活性组分的浪费,并缩短持效期;反之,则持效期延长。参数D/T越大,微胶囊剂越易被踏破,其持效期越短;D/T太小,则活性组分释放量太少,难以发挥有效作用。D/T的最佳值取决于害虫的类型和数量。因囊皮材料不同,D/T的最佳值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2、微胶囊的制造方法 制造微胶囊剂可采用物理法(锅式涂层法、空气悬浮涂层法、喷雾干燥涂层法、静电定向沉积法及多孔离心挤压法)、物理化学法(相分离法、液中干燥法、融解分散冷却法及内包物交换法)和化学法(界面聚合法、凝聚相分离法、飞行中成囊法、原位聚合法及液中包覆法)。不同的制造方法得到的微胶囊剂粒径不一样(表11-4)。微胶囊剂较为合适的粒径是小于800μm,通常使用的微胶囊剂粒径为5~400μm。实际生产中应用最多的制造方法是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和凝聚相分离法。 表11-4 微胶囊剂粒径与制造方法的关系 制造方法粒径范围(μm) 囊核为固体或液体 凝聚(相分离) 界面聚合 喷雾干燥 离心挤压 静电沉降 囊核为固体 转盘式包裹 空气悬浮 2~l 200 2~2 000 6~600

什么是聚羧酸类阻垢分散剂,聚羧酸减水剂

什么是聚羧酸类阻垢分散剂、聚羧酸类减水剂 先说聚羧酸类阻垢分散剂,看这个关键词就能明白大概,是什么类?聚羧酸类,什么药剂?水处理阻垢分散剂,它是一种低分子聚电解质,”聚”指是聚合、凝聚这充分说明了他的特有性质是聚合在一起的,其阻垢分散性能与聚合物分子量有关,比较有代表性的聚丙烯酸钠按分子量200万-10000万絮凝剂;分子量10000-20000为分散剂型,分子量800-1000为阻垢剂,聚羧酸的阻垢分散性能,现分子国的羧基数目和间隔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分子量相同时,羧基数目越多,阻垢分散性能越好。 大量的实验证明了,分子量在一定范围内的聚羧酸能有效地阻止水中碳酸钙、硫酸钙结垢,防止腐蚀产物沉积,而且对水中的泥土(砂)、粉尘等无定形不溶性物质起到的分散作用,使其呈分散状态悬浮在水中。聚羧酸具有溶限效应,少量的聚羧酸可抑制几百倍的钙镁离子成垢。 聚羧酸在与有机膦酸水处理剂复配使用时,效果更佳。聚羧酸型水处理剂在常规使用尝试下基本无毒,故对水体基本无污染。 水处理剂中最为神秘的就是阻垢缓蚀剂,一说水处理剂大家都会的到阻垢缓蚀剂、螯合分散剂、抑制钙垢的形成等等,那么这些水处理药剂的作用机是到底是什么,现在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明白了这些,就能间接明白阻垢分散剂和聚羧酸类减水剂的一些原原理。 1、应该提到的是晶格畸变作用 分子量低于10000的聚羧酸的表面电荷对无机物晶体具有影响。聚羧酸是阴离子型聚合物,在碳酸钙晶体形成的早期阶段,它被吸附在结晶表面,便晶体不能正常生长而发生晶格畸变,晶粒变得细小,从而阻止了垢的生成。 2、增溶作用 聚羧酸是阴离子型聚合物,在水溶液中,可离解生成带负电荷的分子键,可与钙离子形成能溶于水的稳定的络合物,增加了成垢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另外,这种络合物混入晶格内,可使沉淀物变为流态化,具有高效分散作用。 3、静电斥力作用 聚羧酸在不中电离生成的带电荷的阴离子具有强烈的吸附作用,它会吸附到水中的一些泥砂、粉尘等杂质的粒子上,使其表面带有相同的负电荷。由于静电斥力作用,这些粒子就不会聚集,而是呈分散状态,成为稳定的悬浮液。 这些就是水处理剂最为神秘的阻垢缓蚀剂和螯合分散剂的作用原理。而聚羧酸类减水剂就是聚羧酸类阻垢分散剂的一个独立分支,他有聚合物的特性,大家都知道建筑使用的仝工车队来回来的混凝土料,里面是已经配比好的混凝土,但是配比地和使用地存在一定的距离,如果配比不添加减水剂直接运输,途中就会出现块状凝结影响施工质量,所以这个减水剂就被应用到开。减水剂主要能提高砂浆的强度,它的定义是在不影响混凝土施工和易性的条件下,具有减水和增强作用的外加剂称为减水剂。 找个简单的减水剂配方大家看一下:将丙烯酸、甲基丙烯磺酸钠、过硫酸铵、聚氧乙烯基烯丙酯大单体分别用去离子水配成浓度为20%的水溶液。这些里有些就是聚羧酸类阻垢分散剂使用配比在一起的效果。 水处理剂使用的方面很广,减水剂只是使用的一个创新的领域。水处理剂不单独的水处理的阻垢缓蚀剂螯合分散剂、纺织印染、钻井缓蚀、玻璃加工等等这些都会多多少作为添加剂使用进。这里只是简单的介绍一下,希望能大家能有所帮助。 以上内容仅代表人个看法,与其他无关。

聚羧酸分散剂的合成性能研究

聚羧酸分散剂的合成性能研究 商品混凝土是当今世界最大宗的建筑工程材料。水泥减水剂是现代商品混凝土不可缺少的组分之一。聚羧酸系减水剂具有高减水率和控制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等优点,研究开发新型聚羧酸系减水剂受到广泛关注。国外已有大规模生产,国内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本论文合成了一系列聚氧化乙烯基单丙烯酸酯(Poly(ethylene oxide)monoacrylate,PEA)及聚羧酸系减水剂PCA(polycarboxylic acid water-reducers,PCA),并试验探讨了它们的应用性能。高质量的含聚氧化乙烯基(Poly(ethylene oxide),PEO)的聚乙二醇不饱和羧酸酯大单体,其制备方法是,在无溶剂而有一定量的酸类催化剂浓硫酸或对甲苯磺酸及70-120℃温度的条件下,通过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EG200、PEG400、PEG600、PEG1000、PEG3000)与过量的不饱和羧酸-丙烯酸进行酯化反应获得的,通过测定反应物酸值和酯化率来控制聚乙二醇的酯化反应进程,以快速冷却法来终止大单体的酯化反应。新型聚羧酸系减水剂PCA由丙烯酸与不同分子量的聚氧化乙烯基单丙烯酸酯反应,在一定温度的水溶液体系中,经水溶性引发剂过硫酸铵引发共聚反应合成。在掺量为0.45%时,其商品混凝土减水率为24.7%,当掺量为1.0%时,减水率最高可达38.8%。水泥的净浆流动度在2小时内基本无损失,3小时后仍可达到280mm。同时具有较好的抗压强度、缓凝作用。合成的PCA已通过中试实验,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分散剂是染料加工过程上的主要助剂。不论是加工过程还是应用性能,分散剂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有关

农药剂型大全..

中国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 原母药 原药TC 母药TK 液体剂型 水剂AS 微囊悬浮剂CS 可分散液剂DC 乳油EC 水乳剂EW 微乳剂ME 油剂OL 悬浮剂SC 可溶液剂SL 超低容量剂UVL 滴加液MA 固体剂型 干悬浮剂DF 粉剂DP 细粒剂FG 颗粒剂GR 大粒剂GG 微粒剂MG 可溶性粒剂SG 可溶性粉剂SP 水分散粒剂WG 笔剂CA 可湿性粉剂WP 可溶性片剂WT 用于种子处理的剂型干拌种剂DS 悬浮种衣剂FS 种衣剂SD 湿拌种剂WS 其他剂型 气雾剂AE 块剂BF 缓释剂BR 电热蚊香液EL 电热蚊香片EM 电热蚊香浆ET 烟剂FU 乳膏GS 压缩气体制剂GA 丸剂PT 毒饵RB 喷射剂SF 片剂TA 追踪粉TP 熏蒸剂VP

主要剂型 一、乳油EC 二、微乳剂ME 三、水乳剂EW 四、可湿性粉剂WP 五、可溶性粉剂SP 六、水分散粒剂WG 一、乳油 (一)、乳油的概念 乳油是农药基本剂型之一,它是由农药原药按规定比例溶解在有机溶剂(如苯、甲苯)中,再加入一定量的农药专用乳化剂而制成的均相透明油状液体,加水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优点:加工过程简单、设备成本低、配制技术容易掌握,有效成分含量高,储存稳定性好,使用方便,药效高。 缺点:使用大量的易燃、有毒有机溶剂,加工储运安全性差,使用时气味大,对环境相容性差。因此乳油的发展方向是高浓度乳油,部分代替有机溶剂的水基型制剂。 (二)、乳油的加工工艺 1、组分及要求:凡是液态或在常用有机溶剂中易溶解的农药原药一般均可加工成乳油;对水溶性较强的原药,加工成乳油较为困难,需使用助溶剂。原则上,乳油含量越高越经济。 溶剂对原药起稀释和溶解作用,要求对原药溶解度大,与原药相容性好,来源丰富成本低,闪点高,常用溶剂如: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类化合物。 乳化剂是乳油配方筛选的关键,常用复配乳化剂,多为非离子型与阴离子型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的混合乳化剂。 助剂能提高溶剂对原药的溶解能力,常用的如醇类、酮类、乙酸乙酯。 2、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

新型农药分散剂聚羧酸盐合成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新型农药分散剂聚羧酸盐合成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农药剂型中水分散粒剂( 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剂型代码WG)是指入水后能迅速崩解、分散,形成高悬浮液的粒状制剂。该剂型兼具可湿性粉剂(WP)的物理稳定性和悬浮剂(SC)的高悬浮分散性的优点,是一种理想的环保剂型。 农药分散剂是水分散粒剂(WG)的关键组分之一,它吸附于油冰界面或固体粒子表面,阻碍和防止分散体系中固体或液体粒子的聚集,并使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均匀分散。传统的农药分散剂一般是具有多环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烷基萘磺酸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的钠盐、木质素磺酸盐等。 新型的农药分散剂聚羧酸盐是一种高分子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传统的农药分散剂相比,它不含萘、甲醛等有害物质,可减少环境污染;在低掺量条件下赋予农药高分散性与稳定性。国内这类农药分散剂目前主要靠进口。 1 新型农药分散剂聚羧酸盐概况 1.1 分散剂聚羧酸盐的一般合成 聚羧酸盐高性能分散剂是带有羧基、磺酸基、氨基以及含有聚氧乙烯侧链等的大分子化合物。是在水溶液中,通过自由基共聚原理合成的具有梳型结构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合成聚羧酸盐高性能分散剂所需要的主要原料有: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苯乙烯磺酸钠、烯丙基磺酸钠、丙烯酸羟乙酯

等。在聚合过程中可采用的引发剂为:过硫酸盐水性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偶氮二异丁腈等;链转移剂有:3一巯基丙酸、巯基乙酸、巯基乙醇及异丙醇等。 1.2农药分散剂聚羧酸盐的国外开发概况 目前,国外公司在国内销售的聚羧酸盐农药分散剂主要是亨斯曼(HUNTSMAN)公司的TER- SPERSE 2700和索尔维(SOLVAY)旗下的罗地亚(Rhodia)公司的GEROPON T/368]。 1.2.1 亨斯曼(HUNTSMAN)公司的TER- SPERSE 2700 设在上海的亨斯曼功能化学品农化部曾专门撰文介绍TERSP ERSE 2700。指出,目前在农药水分散颗粒剂中应用较多的聚合型分散剂为聚丙烯酸盐,而TERSPERSE 2700作为此类阴离子聚丙烯酸盐类分散剂的杰出品种,受到广大剂型开发工作者及生产厂商的广泛关注与青睐。TERSPERSE2700是亨斯曼功能化学品农化部研究人员专门针对农药水分散颗粒剂型特点而开发并拥有专利的专用分散剂,其结构同样是由强疏水性骨架长链与亲水性的阴离子低分子聚合所形成的具有“梳型”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在开发过程中,其结构经过骨架链长、侧链基团密度及分布等筛选优化,并经多种农药有效成分的配方验证,TERSPERSE2700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农药厂商加工水分散颗粒剂产品所广泛采用的重要品牌产品之一。 TERSPERSE 2700的分子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疏水性的骨架长链能对农药有效成分微粒产生不可逆的充分包覆,而大量亲水性的低分子梳齿型侧链结构及其所带的电荷能在悬浮液中形成可靠

农药缓释剂研究进展

农药缓释剂研究进展 农药是一类特殊的商品,其原药大多数需要加工成不同的剂型后才能被应用。因此,农药剂型的研究一直是农药开发应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但常规农药剂型利用率只有20%~30%,而且存在有效成分释放速度快、药效持效时间短、生态污染严重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对农药剂型提出了更高的科学要求。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农药缓释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农药活性制剂释放速度快、有效作用时间短的问题,减少或避免农药的不良影响,以延长农药的使用寿命[1- 2]。 1 缓释 缓释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手段,使农药贮存于农药的加工品种中,然后又使之缓慢地释放出来,该制剂就称为缓释剂。按农药有效成分的释放特性分类,农药缓释剂型可分为自由释放的常规型和控制释放剂型两大类。自由释放包括匀速释放和非匀速“S”曲线释放,匀速释放指的是农药活性成分在相同时间从缓释材料释放到环境中的浓度相同;非匀速“S”曲线释放指的是农药活性成分从缓释材料释放到环境中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到了最大值后又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减少,释放呈“S”型。缓释的技术有物理法和化学法,或者二者兼备。缓释和控释的原理是利用渗透、扩散、析出和解聚而实现。 2 农药缓释剂的特点 农药缓释剂主要是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特点及环境条件,通过农药加工手段使农药按照需要的剂量、特定的时间持续稳定地释放,以达到经济、安全、有

效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2]。其主要优点为:(1)药剂释放量和时间得到了控制,使施药到位、到时,原药的功效得到提高;(2)有效降低了环境中光、空气、水和微生物对原药的分解, 减少了挥发、流失的可能性,从而使残效期延长,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减少;(3)同时使高毒农药低毒化,降低了毒性,减少了农药的漂移,减轻了环境污染和对作物的药害;(4)改善了药剂的物理性能,液体农药固型化,贮存、运输、使用和后处理都很简便。 3 农药缓释剂型 缓释剂可以控制原药在适当长的时间内缓杨淑珍:农药缓释剂研究进展慢释放出来,属于发展迅速的新兴领域[3]。缓释剂通常分为物理型和化学型两大类,物理型缓释剂主要依靠原药与高分子化合物之间的物理作用结合,化学型缓释剂则是利用原药与高分子化合物之间的化学反应结合[4],其中,物理型缓释剂目前发展速度比化学型缓释剂快。 3.1 物理型缓释剂 物理型缓释制剂的形式各不相同,加工方法也不尽相同。根据其加工方法,大致分为4 种。 3.1.1 微胶囊缓释剂微胶囊技术是一种用成膜材料把固体或液体包覆形成微小粒子的技术。包覆所得的微胶囊粒子大小一般在微米至毫米级范围,包在微胶囊内部的物质称为囊心,成膜材料称为壁材,壁材通常由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形成[4]。研究表明,药物是通过溶解、渗透、扩散等过程透过胶囊壁而缓慢释放出来,可以使瞬间毒性降低,并延长释放周期。药物的释放速度可以通过改变囊壁的组成、壁厚、孔径等因素加以控制。1974 年,美国的Pennwalt 公

农药制剂中缓释、控释技术的新进展

农药制剂中缓释、控释技术的新进展 作者:张明, 谢平 作者单位: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尚青.郑和堂聚合物缓控释农药制剂[会议论文]- 2.闫素辉.卓主永.周波.杨洪芹.翟文杰.孙洁.张梦娟不同类型包膜控释尿素养分释放规律的比较[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11,39(8) 3.廖松.樊小林.贺训平包膜控释尿素保肥供肥效果及其机理的研究[期刊论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9(6) 4.徐建华.黄享荣缓控释农药推广现状[期刊论文]-农产品市场周刊2010(11) 5.杨蕾.叶非.Yang Lei.Ye Fei农药缓释剂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农药科学与管理2009,30(10) 6.陈建超.刘华.刘俊杰.刘亚青.CHEN Jian-chao.LIU Hua.LIU Jun-jie.LIU Ya-qing缓/控释化肥合成研究的新进展[期刊论文]-现代化工2011,31(4) 7.孙家琪.宋学君.孙挺.石元亮.SUN Jia-qi.SONG Xue-jun.SUN Ting.SHI Yuan-liang聚合物包膜肥料的控释性研究[期刊论文]-吉林农业科学2009,34(1) 8.王贤明环境友好漂浮载体材料的构建研究[学位论文]2007 9.高可文缓释新型肥料成为发展趋势[期刊论文]-北京农业2005(9) 10.王连新.栾翠华.张兆伟.张玉华.王翠玲.张继祥.WANG Lian-xin.LUAN Cui-hua.ZHANG Zhao-wei.ZHANG Yu-hua .WANG Cui-ling.ZHANG Ji-xiang包膜控释肥对设施草莓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期刊论文]-山东农业科学2010(3)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262918470.html,/Conference_7409351.aspx

农药用聚羧酸盐类分散剂

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高分子分散剂属于均聚物或共聚物,通常在分散体系中可以起到空间稳定作用,有的带电高分子还可以通过静电稳定机制提高分散体系的稳定性,因而高分子分散剂比无机、有机小分子分散剂更为有效。聚羧酸盐类分散剂具有长碳链,较多活性吸附点以及能起到空间排斥作用的支链,由于其特殊的结构而对悬浮体系具有很好的分散性能。 聚羧酸类分散剂与传统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钠盐分散剂相比有以下特点: ①聚羧酸类分散剂对悬浮体系中的离子,pH值以及温度等敏感程度小,分散稳定性高,不易出现沉降和絮凝; ②聚羧酸类分散剂提高了固体颗粒的含量,显著降低分散体系粘度,在高固含量下具有较好流动性,降低了原料成本,减少设备磨损; ③原材料选择范围广,可选择不同种类的共聚单体,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可设计性强,易形成系列化产品。 聚羧酸类分散剂采用不同的不饱和单体接枝共聚而成,其代表产物繁多,但结构遵循一定规则,即在重复单元的末端或中间位置带有EO,-COOH,-COO-,-SO3-等活性基团。 聚羧酸类分散剂在分子主链或侧链上引入强极性基团:羧基、磺酸基、聚氧化乙烯基等使分子具有梳形结构,分子量分布范围为10000-100000,比较集中于5000左右。疏水基分子量控制在5000-7000左右,疏水链过长,无法完全吸附于颗粒表面而成环或与相邻颗粒表面结合,导致粒子间桥连絮凝;亲水基分子量控制在3000-5000左右,亲水链过长,分散剂易从农药颗粒表面脱落,且亲水链间易发生缠结导致絮凝。聚羧酸类分散剂链段中亲水部分比例要适宜,一般为20%-40%,如果比例过低,分散剂无法完全溶解,分散效果下降;比例过高,则分散剂溶剂化过强,分散剂与粒子间结合力相对削弱而脱落。 聚羧酸类分散剂分子所带官能团如羧基、磺酸基、聚氧乙烯基的数量、主链聚合度以及侧链链长等影响分散剂对农药颗粒的分散性。分子聚合度(相对分子量)的大小与羧基的含量对农药颗粒的分散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分子主链的疏水性和侧链的亲水性以及侧链(-OCH2CH2)的存在,也起到了一定的立体稳定作用,以防止无规则凝聚,从而有助于农药颗粒的分散。 聚羧酸类分散剂作用机理:水基性制剂形成的悬浮体系中的原药颗粒很小,与分散介质间存在巨大的相界面,裸露的原药颗粒界面间亲和力很强,吸引能很高,易导致原药颗粒间

探讨环保乙蒜素缓释剂的开发

探讨环保乙蒜素缓释剂的开发 郭兵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介绍了乙蒜素防治病害的良好效果及其杀菌机制,论述了符合乙蒜素开发利用的农药缓释剂型,同时分析了农药缓释剂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乙蒜素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乙蒜素;缓释剂;微胶囊 烟草根茎病害是威胁烟草生产的毁灭性病害。在我国南方烟区普遍发生,其中以福建、湖南、四川及广西危害严重。然而对根茎病害的防治长期依赖化学防治,导致用药量不断增加即病原抗药性不断增强的恶性循环。它们严重影响着烟叶的产质量,是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1-3]。而植物源农药因具有无残留、低毒、不易产生抗药性,且易与其他药剂混配等优点,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许多研究发现,大蒜(Allium sativum L.)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具有较好的抑制或毒杀作用[4-8]。虽然,邓正平等[9]。利用捣碎的大蒜浸液对烟草青枯病进行了防效试验,发现10%大蒜浸液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但经过大田实践发现大蒜素的乙基同系物——乙蒜素的药效并不能有效地控制后期根茎病害的发生,因此本文针对乙蒜素缓释剂的开发与应用展开初步探讨。 1. 乙蒜素产品简介 乙蒜素,是我国五十年代自主开发的老产品,当时主要用于种子处理,由于其PH值偏低,对植物种子、枝叶及人体皮肤刺激强,易出现烧种烧苗和烧伤皮肤,导致乙蒜素面临绝迹,而经过我们历时十几年的潜心研究,1994年以来成功将乙蒜素用于多种作物叶面喷施的多种配方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并申请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在我们这些成果的带动下,由原来国内生产乙蒜素的一家发展到今天的数十家,使这个沉睡三十多年面临绝迹的乙蒜素老产品成为目前国内杀菌剂市场的主导产品。商品名有抗菌剂402、菌无菌、正萎舒、康稼、断菌、群科、木春三号等,主要剂型有40.2%、70%、80%乳油,20%高渗乳油,90%乙蒜素原油,30%乙蒜素可湿性粉剂,乙蒜素辣椒专用型等。乙蒜素是大蒜素的乙基同系物,属于植物源仿生型杀菌剂。其杀菌效果优越,易被吸收和降解,不易产生抗药性,还能刺激作物生长,实现增产。 1.1理化性质及其作用特点 工业品原油为微黄色透明液体,有大蒜臭味,PH值2-4,酸性介质中稳定,易溶于乙醚、氯仿、乙醇、甲醇、醋酸等有机溶剂,中等毒性,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无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使用安全。作用特点,本品属内吸性有机硫类杀菌剂,具备预防、治疗作物由真菌、细菌引起的各类常见病害,其分子结构中的二硫氧基团与菌体分子中含-SH基团的物质反应,从而抑制菌体正常代谢,达到杀菌目的。对植物因真菌、细菌引起多种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其对防治土传性病害效果突出。可广泛用于棉花枯、黄萎病、立枯病、水稻稻瘟病、白叶枯、恶苗病、瓜菜枯萎病、霜霉病、青枯病、根腐病;果树叶斑病、炭疽病、麦类赤霉病、条纹病、玉米叶斑病等多种作物的多种病害防治,并能促进作物生长。 环保农药剂型 目前,剂型加工的主要方向是制造具有下列功能的环保型农药制剂:降低毒性。提高安全性;减少污染;减轻对作物的药害;对使用者更安全;便于利用,节约劳动力;节约能源.降低价格;提高生物利用率;向着水性化方向发展[10]。与传统剂型相比,环保制剂主要通过两方面改进而达到环保的目的:1)水基化,利用水代替大量的有机溶剂,减少了因有机溶剂释放而引起的环境污染,代表剂型有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等;2)粒剂化,解决了粉剂产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易飘移、计量不准的缺点,减少了对环境中的过量排放,代表剂型有水

聚乙烯醇改性及其对农药缓释作用的研究

聚乙烯醇改性及其对农药缓释作用的研究1 台立民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辽宁阜新(123000) E-mail:tailimin@https://www.360docs.net/doc/262918470.html, 摘要:采用螺杆挤出机,聚乙烯醇与EV A共混改性,制得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聚乙烯醇/EV A 复合基材,用作除草剂二氯喹啉酸的控制释放。通过SEM、DSC和UV分析测试,研究了聚乙烯醇/EV A共混物的相容性、结晶度及其对二氯喹啉酸的释放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25℃,pH=4、7、9的缓冲溶液中,聚乙烯醇/EV A载体对二氯喹啉酸均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关键词:聚乙烯醇;EV A;共混物;二氯喹啉酸;控制释放 中图分类号: TQ450.6 聚乙烯醇(以下简称PV A)是由聚醋酸乙烯酯醇解而得。其分子链上含有大量侧基——羟基,故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同时PV A具有良好的粘附性、浆膜强韧性和耐磨性,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纺织、印染和化纤等行业[1]。通常根据对PV A不同的需求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改性,即增大其水溶性或减小其亲水性。本文采用螺杆挤出机熔融态反应挤出工艺,以低熔点EV A 对水溶性PV A进行共混改性,制备一种PV A/EV A复合基材,用作除草剂二氯喹啉酸缓释的载体,通过其水解和微生物降解来达到控制二氯喹啉酸原药释放之目的。重点分析了(SEM、DSC)不同组分配比对复合基材的结构形态的影响,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试了其对活性组分的释放性能。有关研究迄今未见报道。这种应用控制释放技术的高分子农药,改变了单纯农药的作用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农药的利用率,降低农药的毒性,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扩展了农药制剂开发研究的领域,对于降低农业成本和保护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5]。 1. 试验部分 1.1 仪器和试剂 XJ-20螺杆挤出机,SSX-550扫描电镜,NETZSCH DSC-204,UV-24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二氯喹啉酸原药(Quinclorac)为市售工业品,纯度为99%,熔点为274 ℃;PV A为市售工业品PV A-1788,醇解度88%,平均聚合度为1700±100;EV A为市售工业品EV A-420,相对密度0.92~0.95 g/cm3,热分解温度为230 ℃~250 ℃,脆性温度小于-71℃。其余未加注明均为市售化学试剂,不加纯化直接使用。 1.2 操作步骤 1.2.1 PV A/EV A复合基材的制备 分别按照PV A/( PV A+EV A) = 50%、60%、70%和80%的比例,称取总量为100 g的聚合物原料和少量硼酸加入到200 mL烧杯中,然后放入80 ℃恒温水浴锅中搅拌均匀,再放入烘干箱中(100 ℃)干燥20 min后取出,在温度为145~150 ℃左右使用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具体设定为:挤出机压缩段温度145℃、均化段温度150 ℃、口模温度145 ℃,螺杆转速为20 r/min。 1.2.2 10%的二氯喹啉酸高分子缓释剂的制备 1本课题得到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2005200)和辽宁省企业博士后研究项目(BSH2005921077)的资助。

农药缓释技术分类

农药缓释技术分类 一物理型:利用农药与高分子化合物之间相互作用,是农药在适当的时间缓慢释放出来。 1,微胶囊体:微胶囊剂是以水作为基质的非均相体系,农药有效成分包含在分散的油相之中,在分散的有油性粒子外层包以高分子聚合物构成的极薄的囊波。PLA-PEG-PLA共聚物是近些年来制备微囊粒剂原料之一,这主要是忧郁聚乳酸(PLA)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同事聚乙二醇(PEG)具有良好的两亲性和生物相容性。农药微囊粒剂的释放适度可以通过界面聚合反应的时间,微囊粒子的大小,农药和囊材的不同用量比等因素进行控制和调节。军一体的制造方法大多采用热处理,即用农药与高分子化合物或橡胶等基质中热熔,成型的方法。 2,均体: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将原药均匀的分散于高分子化合物或弹性基质等其他基质中,将原药和高分子化合物混为一体,形成固溶体,凝胶体或分散体,然后按照使用需要加工成型,支撑高分子化合物与农药的复合物。 3,包结化合物:包结化合物通常是用B-环糊精作为包裹材料。制作工艺是将环糊精用水溶解后,加入农药搅拌均匀,再加水使沉淀从溶液中析出,过滤干燥即得到环糊精包覆的农药产品。 4,吸附性制品:吸附性制品是将药剂吸附于无机,有机或天然吸附性载体中作为贮存体,如:氧化铝,膨润土,沸石,硅藻土,锯末,高分子交换树脂或合成的粒状载体。 二,化学型缓释剂:化学型农药缓释剂将农药与含有-OH,-OOH,-NH2等活性基团的聚合物之间采取酯键,醚键,酰胺键及胺盐等共价键和离子键相结合。纤维素淀粉海藻酸盐。 1,原药与高分子化合物直接结合。 2,通过交联剂与高分子化合物结合。 3,原药与化合物形成络合物。

农药微胶囊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农药微胶囊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王乐强 (合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合肥23009) 摘要:简要介绍了农药微胶囊的研究进展,重点综述了本人目前所用的溶剂蒸发法制备微胶囊的技术特点和影响因素,简单分析了目前农药微胶囊制剂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溶剂蒸发法在农药微胶囊制备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溶剂蒸发法;微胶囊;缓释控制;农药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各类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这些都将使人们更加注重于生活质量的提高。而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对于食物的需求加大,导致化学农药的普遍使用,尽管农药的出现为农业、家庭和公共卫生防疫中病、虫、草、鼠害的防治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化学农药残留也给环境和生物抗药性带来了很大压力。特别在近十年,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的使用量加大,导致了水、土、大气和农产品被药剂代谢物污染更为严重。同时,农药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化学原料,在传统的施药方式不能避免由于日常风吹日晒,雨水冲刷带来的药物损失,有效利用率只有20%~30%,而流失率高达50%~60%。其中流失的农药不仅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甚至会进入人类的食物链,构成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低利用率也导致能源消耗过大。为此对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已经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环境意识、资源高效利用、使用成本以及人类自身的安全都使人们对农药及其制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持效、低毒、环保、经济的缓释技术成为未来农药剂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由于开发农药新品种的研制费用要高于农药新剂型。因而,在近年来,控制释放技术应用于农药新剂型的开发一直是国内外的热点。农药微胶囊作为缓释技术的代表,具有以下明显优点:(1)由于囊壁可将油相和水相隔开,因此可以将有机磷等在水中不稳定的农药活性成分以及生物源农药制成微胶囊,改善其物理和化学稳定性。(2)囊壁包裹抑制了因光、热、微生物和其他化学物质等环境因素造成的活性成分的分解和流失。(3)囊壁可以抑制农药的

缓释型农药渐成农药剂型研究新方向

缓释型农药渐成农药剂型研究新方向 近年来随着复配品种的普及和国家政策的放开,我国的农药制剂产业得到了极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环境压力和农药残留正成为突出的问题,并日渐影响到食品安全和农产品出口。为此,国家针对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限产、停产等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农药政策不断出台,引起了高效农药的开发和耕作制度的变革。这一变革使得农药制剂向缓释化、低溶剂化、水基化、颗粒化的发展日渐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提到缓控释肥料,很多人都不陌生,但对于缓控释农药,还少有人知晓。近年来,缓控释正成为农药剂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以微胶囊剂型为代表的缓控释农药开始崭露头角,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缓控释农药有什么优势?其推广应用前景如何?记者就此采访了业内相关专家。 给农药穿上一层“保护衣” 何为缓控释农药?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高级农艺师赵占周告诉记者,缓控释农药顾名思义就是能逐步释放有效成分、有效延长持效期的农药新剂型,包括微囊悬浮剂、颗粒剂、种子包衣剂、片剂、丸剂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目前种子包衣剂、微囊悬浮剂和颗粒剂是市场上主要的类型,尤以微囊悬浮剂优势明显、发展较快,也是目前农药剂型研究的热

点,目前在山东、河南等花生种植区除治地下害虫方面已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缓控释农药因优势独特其各种剂型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如微囊悬浮剂、片剂、泡腾片剂、颗粒剂等。其中微囊悬浮剂技术最成熟应用也最为广泛。“沈阳化工研究院新农药创制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丑靖宇告诉记者,微胶囊剂型是技术含量高且颇具发展前景的一种农药新剂型。虽然微胶囊剂目前在农药制剂市场中所占份额较小,但鉴于它的优点和功能,近年已成为农药剂型研究的热点之一。 日前,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胡树文带领的团队,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缓控释农药。它具有低毒、环保、长效等特点,是一种能在减少农药向环境散失的同时,保持足够长药效时间的农药新剂型,它的有效成分能逐步释放,杀灭害虫、抑制杂草生长,将其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年均化学防治面积高达45亿亩次,化学农药每年可为我国农业生产挽回大约35%—60%的损失,但通常被施用农药只有20%—30%被利用,大部分的农药有效成分残留在环境当中。目前国内外缓控释农药剂型繁多,但其释放特性易受环境的影响,制剂的环境稳定性有明显缺陷,缓释效果不足,缓释剂又有较高的技术难度和生产成本,这都成为其发展瓶颈。

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内容摘要缓释制剂(sustained release preparation,SRP)系指口服药物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与其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顺应性的制剂[1].本文主要对缓释制剂的载体材料、缓释制剂的剂型、缓释制剂临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缓释制剂;载体材料;剂型;发展前景 引言早在上世纪30年代,国外就开始了缓释制剂的研究开发,至今已有40余年的 历史.缓释制剂作为第三代药物制剂它克服了频繁给药的弊端,有利于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体内药物有效浓度,可减少用药的总剂量,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从而可大大提高患者服药的顺应性,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随着现代药学的发展,缓释制剂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缓释制剂的载体 常用的载体材料一般分天然高分子材料、半合成高分子材料、全合成高分子材料3种. 1.1 天然高分子 该类材料具有囊材要求的多种基本特性,稳定、无毒、成膜性好,廉价易得,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类囊材,如明胶、阿拉伯胶、蜡、海藻酸钠、蛋白类、松脂、淀粉、丝素等.但天然材料由于来源不同,同一材料的分子量、物理性质等可能也会有一定的差异,这将对药物释放性能造成不稳定[2-5]. 1.2 半合成高分子 这类材料以纤维素衍生物为主,一般毒性小、粘度大、成膜性能良好,但可能水解、不耐高温,稳定性差,有些需现用现配常用的有羧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羟丙基一甲基纤维素及纤维素醋酸酯等 [2-5]. 1.3 全合成高分子 可分为生物降解和非生物降解两类。该类材料的优点是化学稳定性好,成膜性能优良。如聚乳酸、聚乳酸乙醇酯共聚物、聚氰基丙烯酸烷酯、聚丙烯酸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聚酰胺类等.缺点是合成过程中,某些残留物质可能不易去除,造成一定毒性[2-5]. 2.缓释制剂的剂型 缓释制剂按剂型可分为片剂、胶囊剂、膜制剂、眼用制剂、微球、微丸、注射植入剂等. 2.1 片剂 片剂(tablets)是指药物与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片剂以其服用方便,制备工艺相对简单,质量易于控制等优点成为缓释制剂研究开发应用最广、技术最成熟的一个剂型.在1996~ 2000年间,国内经批准上市的缓释、控释制剂品种约30种,其中片剂就占了18种,如单硝酸异山梨醇缓释片,硝苯地平控释片等[6],粱桂嫒等[7]用替加氟为主药,以甲壳胺为辅料,采用湿颗粒法制备了替加氟缓释片.以0.1mo1.L 盐酸溶液作为溶解介质,采用转篮法测定了替加氟缓释片的释药情况,其在酸性溶液中释药可持续达12h以上.与市场上所售的替加氟片相比,具有显著的缓释效果,其处方为:替加氟5O.0g,甲壳胺100.0g,乳糖50.0g,硬脂酸镁2.Og,共制成2 000片.施文等[8]用乙酰氨基粉、淀粉、微晶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硬脂酸镁等制成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通过测定颗粒的可压性和片剂释

农药用聚羧酸盐类分散剂

农药用聚羧酸盐类分散剂 分类:表面活性剂| 标签:羧酸农药颗粒甲醛高分子 2014-02-25 22:53阅读(33)评论(0)烯酸-(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高分子分散剂属于均聚物或共聚物,通常在分散体系中可以起到空间稳定作用,有的带电高分子还可以通过静电稳定机制提高分散体系的稳定性,因而高分子分散剂比无机、有机小分子分散剂更为有效。聚羧酸盐类分散剂具有长碳链,较多活性吸附点以及能起到空间排斥作用的支链,由于其特殊的结构而对悬浮体系具有很好的分散性能。 聚羧酸盐类分散剂与传统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钠盐分散剂相比有以下特点: ① 聚羧酸盐类分散剂对悬浮体系中的离子,pH值以及温度等敏感程度小,分散稳定性高,不易出现沉降和絮凝; ② 聚羧酸盐类分散剂提高了固体颗粒的含量,显著降低分散体系粘度,在高固含量下具有较好流动性,降低了原料成本,减少设备磨损; ③ 原材料选择范围广,可选择不同种类的共聚单体,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可设计性强,易形成系列化产品。 聚羧酸盐类分散剂采用不同的不饱和单体接枝共聚而成,其代表产物繁多,但结构遵循一定规则,即在重复单元的末端或中间位置带有EO,-COOH,-COO-,-SO3-等活性基团。 聚羧酸盐类分散剂在分子主链或侧链上引入强极性基团:羧基、磺酸基、聚氧化乙烯基等使分子具有梳形结构,分子量分布范围为10000-100000,比较集中于5000左右。疏水基分子量控制在5000-7000左右,疏水链过长,无法完全吸附于颗粒表面而成环或与相邻颗粒表面结合,导致粒子间桥连絮凝;亲水基分子量控制在3000-5000左右,亲水链过长,分散剂易从农药颗粒表面脱落,且亲水链间易发生缠结导致絮凝。聚羧酸类分散剂链段中亲水部分比例要适宜,一般为20%-40%,如果比例过低,分散剂无法完全溶解,分散效果下降;比例过高,则分散剂溶剂化过强,分散剂与粒子间结合力相对削弱而脱落。 聚羧酸类分散剂分子所带官能团如羧基、磺酸基、聚氧乙烯基的数量、主链聚合度以及侧链链长等影响分散剂对农药颗粒的分散性。分子聚合度(相对分子量)的大小与羧基的含量对农药颗粒的分散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分子主链的疏水性和侧链的亲水性以及侧链(-OCH2CH2)的存在,也起到了一定的立体稳定作用,以防止无规则凝聚,从而有助于农药颗粒的分散。 聚羧酸类分散剂作用机理:水基性制剂形成的悬浮体系中的原药颗粒很小,与分散介质间存在巨大的相界面,裸露的原药颗粒界面间亲和力很强,吸引能很高,易导致原药颗粒间

化保农药新剂型-缓释剂的研究进展

农药新剂型-缓释剂的研究进展 摘要:介绍了农药缓释技术及农药缓释剂相对于传统制剂的优点,综述了农药 缓释剂的剂型,并详细论述了物理型和化学型农药缓释剂的原理、制备技术,同时指出缓释剂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农药;缓释;控释;剂型 Research Progress about Pesticide Release Abstract:The article discussed slow-release pesticides comparative superiority to traditional formulation types.Its status in technology of slow-release and controlled- was reviewed.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type8 of slow-release techniques were introduced.And the current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were pointed out. Key words:pesticide;slow-release;controlled-release;formulation 农药是一类特殊的商品,其原药大多数需要加工成不同的剂型后才能被应用。因此,农药剂型的研究一直是农药开发应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但常规农药剂型利用率只有20%-30%,而且存在有效成分释放速度快、药效持效时间短、生态污染严重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对农药剂型提出了更高的科学要求。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农药缓释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农药活性制剂释放速度快、有效作用时间短的问题,减少或避免农药的不良影响,以延长农药的使用寿命。 1.缓释技术. 缓释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手段,使农药贮存于农药的加工品种中,然后又使之缓慢地释放出来,该制剂就称为缓释剂。按农药有效成分的释放特性分类,农药缓释剂型可分为自由释放的常规型和控制释放剂型两大类。自由释放包括匀速释放和非匀速“s”曲线释放,匀速释放指的是农药活性成分在相同时间从缓释材料释放到环境中的浓度相同;非匀速“S”曲线释放指的是农药活性成分从缓释材料释放到环境中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到了最大值后又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减少,释放呈“S”型。缓释的技术有物理法和化学法,或者二者兼备。缓释和控释的原理是利用渗透、扩散、析出和解聚而实现。 2 .农药缓释剂的特点 农药缓释剂主要是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特点及环境条件,通过农药加工手段使农药按照需要的剂量、特定的时间持续稳定地释放,以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121。其主要优点为:(1)药剂释放量和时间得到了控制,使施药到位、到时,原药的功效得到提高;(2)有效降低了环境中光、空气、水

农药缓释剂有哪些

农药缓释剂有哪些 我国药物的剂型,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近代又出现了片剂、冲剂、针剂、气雾剂等,这些常规剂型,不论口服或注射,每天大多需给药多次,不仅使用不便,而且血液中的药物浓度(简称血药浓度)起伏很大,导致“峰谷”现象。当药物浓度处于高峰时,超过了最适宜的治疗浓度,便引起较多副反应,甚至中毒;反之,药物浓度降到低谷时,又远在所需浓度之下,难以发挥作用。于是,新的药物剂型——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也就相继应运而生了。它们均能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减少或避免血药浓度的“峰谷”波动,使药物较平稳地持续发挥疗效。但它们在释药规律与血药浓度上仍有些区别。农药缓释剂有哪些?且看以下分解。 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农药缓释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农药活性制剂释放速度快、有效作用时间短的问题,减少或避免农药的不良影响,以延长农药的使用寿命。 缓释剂的种类很多,如粘附控制释放剂、吸附颗粒剂、空心纤维剂、微胶囊等剂型。目前以微胶囊剂研究、开发较多。微胶囊剂即将农药有效成分包在高聚合物囊中,粒径为几微米到几百微米的微小颗粒。微胶囊撒在田间植物或暴露在环境中的昆虫体表时,胶囊壁破

裂、溶解、水解或经过壁孔的扩散,囊中被包的药物缓慢地释放出来,可延长药物残效期,减少施药次数与药物对环境的污染,施药量比其他制剂低,能使一些较易挥发逸失的短效农药更好地应用,还可使一些农药降低对人、畜及鱼的毒性,使用较安全。微胶囊成品颗粒20-50微米,一般是粉状物,也有制成微胶囊水悬剂。 除上述7种剂型外还有常用的颗粒剂、烟剂、气雾剂、超低容量制剂、熏蒸剂等多种剂型。根据需要和条件,分别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更多关于如何安全科学使用农药的一些有毒物品知识,尽可在找到相关答案,在这里期待大家的到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