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贫血原因与预防

运动性贫血原因与预防
运动性贫血原因与预防

运动性贫血原因与预防

众所周知 ,坚持参加体育运动能使人筋骨健壮、肌肉发达、精力充沛。可是有的人参加了较为剧烈的运动之后 ,却出现了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慌气短、四肢无力、精神萎靡等症状 ,医生检查后除发现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偏低外 ,其它一切正常 ,诊断为运动性贫血。

那么 ,运动怎么会引起贫血呢 ?

原来 ,骨髓是人体制造红细胞的“加工厂” ,幼稚红细胞在骨髓内发育成熟后 ,即被送入人体血液中 ,以维持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恒定。如红细胞的生成减少或损失过多 ,则会导致贫血的发生。

运动引起贫血的原因主要是红细胞的破裂。剧烈运动时 ,红细胞内氧合血红蛋白自动氧化的速度变快 ,一旦氧合血红蛋白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 ,便会产生大量氧化力极强的过氧化氢 ,使红细胞膜的脂质受氧化 ,变形能力下降 ,脆性增加。于是 ,在强大的血流冲击下导致一些红细胞破碎 ,失去输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的功能。

运动性贫血还与下列因素有关 :

乳酸聚集剧烈活动时 ,机体会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乳酸 ,大量乳酸在体内积蓄 ,当其浓度超过一定量时 ,就会使血液中的PH(酸碱度 )值下降 ,其结果是加速了红细胞的破坏和血红蛋白的分解 ,导致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 ,血红蛋白下降而引起贫血。

铁元素流失运动中大量排汗使体内的铁元素随汗排出 ,而铁是人体造血的主要原料 ,若不及时补充 ,可因失铁过多而引起缺铁性贫血。机械性损伤运动时的机械作用 ,使身体某些部分受到压迫 ,造成局部毛细血管中的红细胞受到机构性损伤引起溶血 ,产生血红蛋白尿而导致贫血。

肾脏缺氧在运动过程中 ,肌肉组织对于蛋白质的消耗增加 ,使肾脏缺氧。而肾脏缺氧导致红细胞滤出 ,也是运动性贫血的诱发因素。为避免运动性贫血的发生 ,使运动真正发挥强身健体的作用 ,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运动强度要适宜 ,不宜做剧烈运动 ,跑步应慢跑。 2、刚开始锻炼每次时间不宜过长 ,应循序渐进 ,给机体一个过渡的时机。 3、运动后注意蛋白质、铁、维生素和水等营养物质的补充 ,如多吃瘦肉、鸡蛋、菠菜等。 4、运动时避免身体受伤。

运动性贫血

运动性贫血 贫血是一组症状,是指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 有的人剧烈运动之后,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慌气促,四肢无力,精神萎靡等症状,即运动性贫血. 预防,运动前后补充维生素C 原因一: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分解 贫血是一组症状,是指血液中的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那么,运动为什么会引起贫血呢? 剧烈运动引起贫血的原因主要是红细胞的破裂,血红蛋白从红细胞中逸出,并丧失输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等功能。运动性贫血还与下列因素有关,如:剧烈运动时,肌体内便会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乳酸。大量乳酸在体内积蓄,当乳酸的浓度超过一定量时,就会使血液中PH(酸碱度)值下降,其结果是加速了红细胞的破坏和血红蛋白的分解,导致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红蛋白下降而引起贫血。 原因二:大量排汗使铁随汗排出 运动中大量排汗使体内的铁元素随汗排出,而铁是人体造血的主要原料,若不及时补充,可因失铁过多而引起缺铁性贫血。 运动时的机械作用,使身体某些部位受到压迫,造成局部血管中的红细胞受到机械性损伤引起溶血,产生血红蛋白尿而导致贫血。还有,在运动过程中肌肉组织对于蛋白质的消耗增加,而内脏缺氧导致红细胞的滤出,也是运动性贫血的诱发因素。 预防:运动前后补充维生素C 预防运动性贫血首先要加强营养,保证有充足的蛋白质和铁质的供应。其次,参加体育锻炼时应循序渐进,尽量不超越自身的生理负荷。第三,在运动前后适当补充一些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和E,能够增强红细胞抗氧能力。最后,万一出现了运动性贫血的症状,应及时减少运动量,并补充蛋白质和适量的铁剂、叶酸和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症状就会很快减轻或消失。 [编辑本段] 短跑与“运动性贫血” 短跑项目一般包括100米、200米和400米,属于讲求速度性的短距离田径项目。这个项目在技术动作方面比较简单,表现为动作周期性的重复。从事短跑项目训练的运动员,其神经灵活性高,有一定的速度爆发力,而肌肉力量是速度的基础,因此增加肌肉力量是短跑项目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同时需要有较强的无氧代谢能力,能在短时间缺氧的情况下保持高效率的代谢水平。所以短跑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肌肉爆发力,同时让运动员获得很强的糖酵解供能能力。 长期大强度耐力训练会引起血浆容量增加,大强度运动引起红细胞破坏加剧,加上训练中大量出汗增加了铁的丢失以及铁摄入量不足等原因,容易导致运动员发生

体育保健学 第五章 运动性病症

第五章运动型病症 指由于运动训练或比赛安排不当而出现的疾病或机能异常。如过度训练综合症、过度紧张、运动性高血压、心律失常、运动性贫血、晕厥、运动中腹痛、运动性血尿等。出现运动性病症,应停止运动或调整运动量,并进行检查和治疗。 过度训练:是运动负荷与机体机能不相适应,以至疲劳连续积累而引起的一系列功能紊乱或病理状态;或疲劳半有健康损害 晕厥:是由于脑血流暂时降低或血中化学物质变化所致的意识短暂紊乱和意识丧失,是过度紧张的一种表现形式 晕厥的主要危害在于晕厥发生刹那间摔倒后的骨折和外伤。 晕厥的原因和发病机制:1.精神和心理状态不佳 2.重力性休克 3.胸内和肺内压增加 4.直立性血压过低 5.血液中化学成分的改变 6.心源性晕厥 7.运动员中暑晕厥 第一节运动性应激综合症 运动性应激综合症:负荷超过正常范围后而引的生理功能紊乱或病理过程, 简述运动性应激综合症的处理办法: 答:○1将虚脱患者头部放低,双腿抬高; ○2将患者仰卧位伙下肢高抬,松解衣带偏头; ○3采取半卧位,头部抬高,保持呼吸道畅通; ○4当出现应急消化道综合症时应终止运动,送医院(以半流食、流食为主) ○5当免疫系统出现症状时,调整运动强度。 第二节运动性腹痛 运动性腹痛的机制:1.肝淤血 2.呼吸肌痉挛 3.胃肠道痉挛或功能紊乱 运动性腹痛的治疗方法:运动中出现腹痛后,可适当减慢速度,并作深呼吸,调节呼吸与动作的节奏,必要使用手按压疼痛部位,弯腰跑一段距离,一般疼痛即可消失。如仍然疼痛,应暂时停止运动,口服阿托品、颠茄等解除痉挛的药物。针刺或掐足三里、内关、三阴交等穴位,进行腹部热敷等。如无效应请医生处理 运动性腹痛的预防: 1.遵守训练的科学原则,要遵循渐进的增加运动负荷,加强全面身体训练,提高生理机能水平 2.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3.合理安排膳食,在激烈运动前既不要吃得过饱,不大量饮水,特别是冷饮,不吃平时不习惯的食物;又不要在饥饿状态下参加训练和比赛;餐后经过一小时半才能参加运动 第三节运动性中暑 运动性中暑:是指肌肉运动时产生的热超过身体散发的热而造成运动员体内的过热状态。运动性中暑的原因:是由于体温调节系统在运动时超载或衰竭所致。 中暑的一般类型:1.热射病(高热、无汗、昏迷) 2.热痉挛 3.热衰竭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与治疗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与治疗 发表时间:2015-03-18T09:12:53.08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2期供稿作者:辛义萍 [导读] 加强孕前保健,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及早诊断,及时治疗,有效降低了贫血的发病率。 辛义萍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妇幼保健所017000 摘要目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与治疗方法:检查我院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整理总结并分析结果:通过调理后都治愈了结论: 加强孕前保健,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及早诊断,及时治疗,有效降低了贫血的发病率。 关键词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营养性疾病,尤其是婴幼儿的发病率最高,临床主要的特点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故又称为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小儿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好发于6 个月到2岁的孩子。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 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 一般资料与方法 选择我所2014年3月----2014年12月份体检36678人中,查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1466例,其中:轻度贫血患者:906例;中度贫血患者;560例。给予右旋糖酐铁口服,调整饮食结构,指导家长给小孩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蛋黄、红枣、木耳、猪肝等,通过饮食调理后都治愈了。 1.病因分析 1.1铁在体内代谢正常人体内铁的含量每公斤体重为35--60毫克。其中65--70%存在于循环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中,25--30%为储存铁,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存在于网状内皮系统(肝、脾、骨髓等)中,大约5%存在于肌红蛋白及各种含铁的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酶、细胞色素等)中。在血浆中运转的铁仅占0.1%左右。人体需要的铁来源于食物和衰老红细胞破坏后释放的铁。一般食物中所含的铁仅占5--10%能被吸收。植物中的铁盐吸收率低,而肉类中的铁吸收率高。二价铁比三价铁容易吸收。同时食入维生素C、果糖、氨基酸以及胃液中的盐酸均有利于铁的吸收,而食物中的磷酸、草酸、植酸则有碍于铁的吸收。铁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进行。肠粘膜细胞有调节铁吸收的功能。这种细胞寿命为2--3天,在肠腔和血液之间形成一暂时保存铁的地带。当体内铁过多时,大量保存铁的肠粘膜细胞在肠腔内脱落排出体外,使铁的吸收减少。相反,在缺铁和造血功能增强时,铁通过肠粘膜进入血循环的量增多。正常小儿每日损失的铁极微,主要由胆汁、尿液、汗液和脱落的粘膜细胞排出,但小儿时期由于不断生长发育,故每日需自饮食中补充的铁量较成人多。 1.2缺铁与贫血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血浆中转运的铁到达骨髓造血组织时,铁即进入幼红细胞内,被线粒体摄取而形成正铁血红素。当体内缺铁或铁的利用发生障碍时,因正铁血红素的合成不足,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新生的红细胞中血红蛋白量不足,使新生的红细胞胞体变小,胞浆中血红蛋白量减少,而形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严重缺铁时不仅发生贫血,也可引起体内含铁的酶类缺乏,致细胞呼吸发生障碍,影响组织器官的功能,临床上可发生胃肠道、障碍加重。 1.3缺铁的原因以下原因可单独或同时存在: 1.3.1体内储铁不足胎儿期从母体所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三个月为最多,储存铁及出生后红细胞破坏所释放的铁足够出生后3--4个月内造血所需。如储铁不足,则婴儿期易较早发生缺铁性贫血。当母亲患严重缺铁性贫血、早产或双胎致婴儿出生体重过低时,以及从胎儿循环中失血,都是造成新生儿储铁减少的原因。出生后结扎脐带的时间延迟一些,并用手将脐带内血挤净,可使新生儿多得75豪升血或35毫克铁。 1.3.2铁的摄入量不足饮食重中铁的供给不足为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人奶和牛奶含铁量均低,不够婴儿所需,如单用奶类喂养又不及时添加含铁较丰富的辅助食品,则易发生缺铁性贫血。食物中菠菜含铁虽较多,但吸收较差;大豆为植物中含铁较高且吸收率较高的食物,故可优先选用。肉类中铁的吸收率较高,而蛋类中铁的吸收率在动物类食物中较低。由于长期腹泻、消化道畸形、肠吸收不良等引起铁的吸收障碍时,也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1.3.3生长发育因素随体重增长血容量相应增加,生长速度愈快,铁的需要量相对愈大,愈易发生缺铁。婴儿至一岁时体重增至初生时的3倍,早产儿可增至5--6倍,故婴儿期尤其是早产儿,最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1.3.4铁的丢失和消耗过多如:肠息肉、美克尔憩室、钩虫病等,都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讨论 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和贫血程度与起病的缓急有关,多数患儿起 病隐匿缓慢,呈现轻、中度贫血。一般有皮肤黏膜苍白、疲乏、烦躁等症状,年长儿可述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等;还可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智力减低;部分患儿有厌食,腹胀、恶心、便秘,甚至易食癖,如:吃纸、吃土、煤渣等胃肠道症状;少数严重患儿可出现吞咽困难、口角炎和舌炎,毛发干枯易脱落,指甲扁平,不光泽,贫血明显时心率增大,心脏扩大,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一般根据喂养史、临床表现和血红蛋白检测可以做出初步诊断。 在此,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中铁的吸收利用率较高。做好喂养指导,无论是母乳或人工喂养的婴儿,均应及时添加含铁丰富而且铁吸收率高的辅助食品,如:蛋黄、瘦肉、血块、动物肝脏、鱼、木耳、红枣等,并注意膳食合理搭配,婴儿如以鲜牛乳喂养,必须加热处理以减少牛奶过敏所致肠道出血。婴幼儿食品,如:谷类食品、牛奶制品等应加入适量铁剂加以强化.对早产儿,尤其是低体重的早产儿应从2个月左右开始铁剂预防。 治疗缺铁性贫血首先应去除病因,如:改善喂养,加强含铁食物的摄入、慢性失血性疾病应及早治疗等。缺铁性贫血可选择右旋糖酐铁治疗。铁剂疗程通常需2个月或直至血红蛋白正常后6至8周以补足机体铁的含量。 参考文献 [1]麦文英,谢笑英,廖桂桃,冯素娥,徐娟,陈春燕,吴丽华,黄俊丹. 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2015,02:114-115.

运动性贫血原因与预防

运动性贫血原因与预防 众所周知 ,坚持参加体育运动能使人筋骨健壮、肌肉发达、精力充沛。可是有的人参加了较为剧烈的运动之后 ,却出现了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慌气短、四肢无力、精神萎靡等症状 ,医生检查后除发现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偏低外 ,其它一切正常 ,诊断为运动性贫血。 那么 ,运动怎么会引起贫血呢 ? 原来 ,骨髓是人体制造红细胞的“加工厂” ,幼稚红细胞在骨髓内发育成熟后 ,即被送入人体血液中 ,以维持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恒定。如红细胞的生成减少或损失过多 ,则会导致贫血的发生。 运动引起贫血的原因主要是红细胞的破裂。剧烈运动时 ,红细胞内氧合血红蛋白自动氧化的速度变快 ,一旦氧合血红蛋白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 ,便会产生大量氧化力极强的过氧化氢 ,使红细胞膜的脂质受氧化 ,变形能力下降 ,脆性增加。于是 ,在强大的血流冲击下导致一些红细胞破碎 ,失去输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的功能。 运动性贫血还与下列因素有关 : 乳酸聚集剧烈活动时 ,机体会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乳酸 ,大量乳酸在体内积蓄 ,当其浓度超过一定量时 ,就会使血液中的PH(酸碱度 )值下降 ,其结果是加速了红细胞的破坏和血红蛋白的分解 ,导致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 ,血红蛋白下降而引起贫血。 铁元素流失运动中大量排汗使体内的铁元素随汗排出 ,而铁是人体造血的主要原料 ,若不及时补充 ,可因失铁过多而引起缺铁性贫血。机械性损伤运动时的机械作用 ,使身体某些部分受到压迫 ,造成局部毛细血管中的红细胞受到机构性损伤引起溶血 ,产生血红蛋白尿而导致贫血。 肾脏缺氧在运动过程中 ,肌肉组织对于蛋白质的消耗增加 ,使肾脏缺氧。而肾脏缺氧导致红细胞滤出 ,也是运动性贫血的诱发因素。为避免运动性贫血的发生 ,使运动真正发挥强身健体的作用 ,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运动强度要适宜 ,不宜做剧烈运动 ,跑步应慢跑。 2、刚开始锻炼每次时间不宜过长 ,应循序渐进 ,给机体一个过渡的时机。 3、运动后注意蛋白质、铁、维生素和水等营养物质的补充 ,如多吃瘦肉、鸡蛋、菠菜等。 4、运动时避免身体受伤。

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评价方法

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评价方法 (征求意见稿) 保健食品评价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 Items, Principles and Result Assessment 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 1 试验项目 1.1 动物实验 1.1.1 体重 1.1.2 血红蛋白 1.1.3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1.2 人体试食试验 1.2.1 血红蛋白 1.2.2 血清铁蛋白 1.2.3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红细胞运铁蛋白饱和度 2 试验原则 2.1 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食试验所列指标均为必做项目。 2.2 针对儿童的人体试食试验,只测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 2.3 在进行人体试食试验时,应对受试样品的食用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观察。 3 结果判定 3.1 动物实验:血红蛋白指标阳性,红细胞游离原卟啉/红细胞压积二项指标一项指标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动物实验结果为阳性。 3.2人体试食试验 3.2.1针对改善儿童营养性贫血功能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二项指标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作用。 3.2.2针对改善成人营养性贫血功能的,血红蛋白指标阳性,血清铁蛋白、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血清运铁蛋白饱和度二项指标一项指标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作用。

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检验方法 Method for the Assessment of Improving Nutritional Anaemia Function 1.动物实验 1.1 原理 用低铁饲料喂饲动物可形成实验性缺铁性贫血模型,再给予受试样品,观察其对血液细胞学、血液生化学等指标的影响,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对改善动物营养性贫血的作用。 1.2 实验动物 健康初断乳大鼠,单一性别,每组大鼠8-12只。 1.3 低铁饲料 配方: 成分添加量 g/kg 玉米淀粉529.5 蛋清蛋白* 200.0 蔗糖100.0 玉米油(无添加剂)70.0 纤维素50.0 混合矿物盐(AIN-93G-MX) 35.0 混合维生素(AIN-93G-VX) 10.0 L-胱氨酸氯化胆碱3.0 2.5 * 亦可使用EDTA处理的酪蛋白 AIN-93G混合矿物盐配方 矿物质添加量 g or mg/kg mix Calcium carbonate anhydrous 357.00 Potassium phosphate monobasic 196.00 Potassium citrate, tripotassium monohydrate 70.78 Sodium chloride 74.00 Potassium sulfate 46.60 Magnesium oxide 24.00 Zinc carbonate 1.65 Sodium meta-silicater9H2O 1.45 Manganous carbonate 0.63 Cupric carbonate 0.30 Chromium potassium sulfater12H2O 0.275 Boric acid (17.5% B), mg 81.50 Sodium fluoride (45.24% F), mg 63.50 Nickel carbonate (45% Ni), mg 31.80 Lithium chloride (16.38% Li), mg 17.40 Sodium selenate anhydrous(41.79% Se), mg 10.25

儿童营养性贫血

孩子的营养性贫血大多由缺铁引起,而轻度的营养性贫血一般不容易被发现,因为贫血起病较慢,轻度的贫血在孩子身上不会出现明显症状,而许多孩子查出患有贫血,也只是因为在其他疾病验血才发现血红蛋白低。 一、营养性贫血的症状 轻度贫血症状虽然不容易被父母们发现,但通过仔细观察还是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的。年龄较小的孩子表现为脸色苍白、食欲不佳,稍大些的孩子表现为无精打采或烦躁不安。如果在贫血较轻的时候没有及时治疗,等进一步加重了病情,孩子会出现呼吸道和消化道反复感染,经常生病。 营养性贫血可以口服铁之缘片,微量补充铁质营养和蛋白质,提高营养的吸收摄入,一般口服两个月左右可有效营养性贫血。 二、判断贫血的标准是检查血常规 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 1、新生儿,如果血红蛋白低于14.5克,就属于贫血; 2、6个月~6岁的孩子,如果血红蛋白低于11克,就属于贫 3、6岁~14岁的孩子,血红蛋白如果低于12克,就属于贫血 三、营养性贫血的病因 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儿童四大营养性疾病之一,最常见的原因是饮食结构不当,特别是偏食太多,以致造血原料不足引发贫血 1、多吃奶制品不能满足孩子对铁的需要 一些父母疼爱孩子,每天给孩子的饮食中充斥各种各样的奶制品,比如牛奶、酸奶、奶油蛋糕,但孩子还是患上缺铁性贫血了。实际上,牛奶中铁的含量非常少,一般而言,每100毫升牛奶仅含铁0.1—0.5毫克,而幼儿每天需要的铁含量为12毫克。 另外,母乳含铁量也很低,100克母乳含铁量一般不超过0。5毫克。因此,纯母乳喂养时间越长,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就越大。 2、蔬菜水果吃得少也能引起贫血

儿童多吃高蛋白的食物未必就等于营养好,新鲜蔬菜和水果吃得少也容易引起贫血。因为蔬菜中富含叶酸,而叶酸的缺乏,可引起骨髓里的红细胞发育不成熟,导致释放到血液中的红细胞存活寿命短,因而发生营养性贫血。 因此,儿童摄入的营养应均衡、适量。平时应让孩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特别是富含叶酸的食物,如:豆类、绿叶蔬菜、粗粮以及新鲜水果等。 四、如何预防营养性贫血 纠正营养性贫血因从调整孩子的饮食做起。对于挑食厌食或贫血严重的孩子可以先通过服用铁之缘片来补充营养纠正贫血,同时配合食补来改善,那么,有哪些“补铁”饮食呢? 1、动物肝脏:每100克猪肝含铁25毫克,而且较易被人体吸收,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首选食品。 2、鸡蛋黄:每100克鸡蛋黄含铁7毫克,尽管铁吸收率只有3%,但鸡蛋原料易得,食用保存方便,而且还富含其他营养。 3、黄豆及其制品:每100克黄豆及黄豆粉中含铁11毫克,人体吸收率为7%。 4、芝麻酱:这是极佳的儿童营养食品。每100克芝麻酱含铁58毫克,同时还含有丰富的钙、磷、蛋白质和脂肪。 另外,饭前吃一个西红柿或饮一杯橙汁(维生素C),能成倍增加对铁的吸收,而饭前饭后喝茶,则会大大抑制人体对铁的吸收。

运动性贫血研究进展

运动性贫血研究进展 北京体育大学曹建民博士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就是运输氧气和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正常情况下处于合成与破碎的动态平衡。红细胞的主要分成是血红蛋白,了解血红蛋白的组成对于深入探讨运动对血红蛋白浓度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一、血红蛋白的组成 血红蛋白是由两条α珠蛋白多肽链、两条β多肽链与四个血红素共同组成。 1、珠蛋白的结构; 珠蛋白是构成血红蛋白的蛋白质,珠蛋白在维持血红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珠蛋白是维持血红蛋白特定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血红蛋白结合氧必需要求珠蛋白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才能维持氧的结合。而血红素只有在珠蛋白维持特定的空间结构的前提下,才能与氧气结合,完成运输氧的功能。因此,珠蛋白的组成以及其空间结构对维持血红蛋白极为重要。 2、血红素的组成; 血红素与珠蛋白构成血红蛋白。血红素是由原卟啉与铁通过非共价键组成的。 3、影响血红蛋白功能的效应物; (1)、质子(H+) 血红蛋白的氧亲和力随着二氧化碳分压的上升而下降,这种现象主要是依赖于酸碱度的

改变(pH)。 (2)、二磷酸甘油酸(BPG) 血红蛋白的氧亲和力随着BPG浓度的升高而下降。 (3)、氨甲酰基加合体 CO2于血红蛋白上的自由氨基结合为氨甲酰基加合体,从而降低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 (4)、温度 温度的上升会使血红蛋白的氧亲和力下降。 (5)、SNO加合体(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于血红蛋白β 93位半胱氨酸的巯基结合,形成SNO加合体。当血液流经外周微动脉和前毛细血管时,氧气从血红蛋白中释放到周围组织中,去氧态血红蛋白形成,一氧化氮无法与血红蛋白继续结合,一氧化氮从血红蛋白上被逐出,起到局部舒张血管的作用。 二、运动性贫血产生的机制 运动性贫血是一种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种暂时性(一过性)身体机能低下的状态,是影响运动员运动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运动界对运动性贫血发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根据大量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可能机制,但仍无法圆满地解释发生运动性贫血的现象。因此,目前对运动性贫血发生的确切机制仍不十分明晰,仍需进一步的研究以探寻运动性贫血发生的确切机制。 正常情况下机体的红细胞生成与破碎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使得机体的红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浓度处于正常水平。当运动训练的外部因素干预造成机体的红细胞的破碎速率大于生成速率时,从而使红细胞的动态平衡失调,造成运动性贫血的发生。运动性贫血产生的原因是极为复杂的,当前的研究结果认为运动性贫血的成因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所造成的。

十八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检验方法

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评价方法(征求意见稿) 保健食品评价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 Items, Principles and Result Assessment 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 1 试验项目 1.1 动物实验 1.1.1 体重 1.1.2 血红蛋白 1.1.3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1.2 人体试食试验 1.2.1 血红蛋白 1.2.2 血清铁蛋白 1.2.3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红细胞运铁蛋白饱和度 2 试验原则 2.1 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食试验所列指标均为必做项目。 2.2 针对儿童的人体试食试验,只测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 2.3 在进行人体试食试验时,应对受试样品的食用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观察。 3 结果判定 3.1 动物实验:血红蛋白指标阳性,红细胞游离原卟啉/红细胞压积二项指标一项指标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动物实验结果为阳性。 3.2人体试食试验 3.2.1针对改善儿童营养性贫血功能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二项指标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作用。 3.2.2针对改善成人营养性贫血功能的,血红蛋白指标阳性,血清铁蛋白、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血清运铁蛋白饱和度二项指标一项指标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作用。

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检验方法 Method for the Assessment of Improving Nutritional Anaemia Function 1.动物实验 1.1 原理 用低铁饲料喂饲动物可形成实验性缺铁性贫血模型,再给予受试样品,观察其对血液细胞学、血液生化学等指标的影响,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对改善动物营养性贫血的作用。 1.2 实验动物 健康初断乳大鼠,单一性别,每组大鼠8-12只。 1.3 低铁饲料 配方: 成分添加量 g/kg 玉米淀粉529.5 蛋清蛋白* 200.0 蔗糖100.0 玉米油(无添加剂)70.0 纤维素50.0 混合矿物盐(AIN-93G-MX) 35.0 混合维生素(AIN-93G-VX) 10.0 L-胱氨酸氯化胆碱3.0 2.5 * 亦可使用EDTA处理的酪蛋白 AIN-93G混合矿物盐配方 矿物质添加量 g or mg/kg mix Calcium carbonate anhydrous 357.00 Potassium phosphate monobasic 196.00 Potassium citrate, tripotassium monohydrate 70.78 Sodium chloride 74.00 Potassium sulfate 46.60 Magnesium oxide 24.00 Zinc carbonate 1.65 Sodium meta-silicater9H2O 1.45 Manganous carbonate 0.63 Cupric carbonate 0.30 Chromium potassium sulfater12H2O 0.275

探讨小儿营养性贫血的发病特点及其预防、膳食调理原则

探讨小儿营养性贫血的发病特点及其预防、膳食调理原则 发表时间:2019-11-19T11:18:36.9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14期作者:杨立波 [导读] 小儿营养性贫血的治疗原则主要是去除病因和补充铁剂,一般轻度贫血婴幼儿可不用药物治疗,通过改善饮食,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即可纠正。 绥化市第一医院 1520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营养性贫血的发病特点及其预防、膳食调理原则,以减少营养性贫血的发病率,为营养性贫血的患儿提供有效的膳食原则,以更快的纠正贫血状况。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4月间的164例营养性贫血患儿,分析其发病特点,又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2例,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除过药物治疗外还加以预防、膳食调理等,对照组只依靠药物治疗,随访三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讨论小儿营养性贫血的分类、病因等。结果随访15天、随访1月、随访2月、随访3月时实验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2.9%、91.4%、96.3%、98.8%,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1.2%、58.5%、65.8%、74.4%,两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营养性贫血的患儿在了解其发病特点以后,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药物治疗和预防、膳食同时进行,不能只依靠药物改善贫血状况,小儿营养性贫血的治疗原则主要是去除病因和补充铁剂,一般轻度贫血婴幼儿可不用药物治疗,通过改善饮食,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即可纠正。 关键词:小儿营养性贫血;发病特点;预防;膳食调理原则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utritional anemia in children and the principles of prevention and dietary regulation so a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utritional anemia and provide effective dietary principles for children with nutritional anemia so as to correct the anemia situation more quickly.Methods 164 children with nutritional anemia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April 2019 were randomly selected.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ease were analyz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had 82 cases in each group.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besides drug treatment,prevention and dietary conditioning were also given.The control group only relied on drug treatment.The follow-up period was three months.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and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children was discussed.Classification and etiology of anemia.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s were 82.9%,91.4%,96.3% and 98.8%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51.2%,58.5%,65.8% and 74.4%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15 days,1 month,2 months and 3 months of follow-up,respectively.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 0.05).ConclusionChildren with nutritional anemia must be treated with medication,prevention and diet at the same time after they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ease.They can not only rely on drugs to improve the anemia situation.The treatment principle of nutritional anemia in children is mainly to remove the causes and supplement iron.Generally,infants with mild anemia can not be treated with drugs.By improving their diet,infants with mild anemia can eat more iron-rich foods.Food can be corrected. [Key words] Nutritional anemia in children;Pathogenic characteristics;Prevention;Dietary regulation principles 贫血(anemia)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臧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治疗上主要是对症、对因治疗。在脱水或失血等循环血容量减少时,由于血液浓缩,即使红细胞容量偏低,但因血红蛋白浓度增高,贫血容易漏诊[1]。营养性贫血是指因机体生血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如铁、叶酸、维生命素D等物质相对或绝对地减少,使血红蛋白的形成或红细胞的生成不足,以致造血功能低下的一种疾病。多发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以及胃肠道等疾病所致营养物质吸收较差的患者,营养性贫血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尤以婴幼儿的发病率最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受到社会及其家庭的高度重视,了解发病特点,预防及膳食原则是小儿营养性贫血的保障,现就此做以下的讨论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4月间的164例营养性贫血患儿,其中男79类,女85例,年龄2个月-12岁。 1.2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测定,血清维生素B12含量测定,血清叶酸含量测定。 1.3 实验室判断标准血红蛋白3月内<100g/L,3月-6岁<110g/L,6-14岁<120g/L为贫血;血清维生素B12正常值为200-800pg/ml,如〈100pg/ml提示维生素B12缺乏;血清叶酸正常值为5-6ng/ml,<3ng/ml提示叶酸缺乏。 1.4 方法随机将182例患儿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2例,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除经过药物治疗外还加以预防、膳食调理等,对照组只依靠药物治疗,随访三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 2 结果 随访15天、随访1月、随访2月、随访3月时实验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2.9%、91.4%、96.3%、98.8%,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1.2%、58.5%、65.8%、74.4%,两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3.1 贫血的分类贫血有不同的分类,如:按贫血进展速度分急、慢性贫血;按红细胞形态分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按血红蛋白浓度分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贫血;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和增生低下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2],营养性贫血的分类,现代医学把本病分为小细胞性贫血及大细胞性贫血两种,前者也叫缺铁性贫血,后者也叫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小儿营养性贫血以缺铁性贫血比较多见。 3.2 贫血的病因先天储铁不足,胎儿期最后3个月从母体获得的铁最多,如因早产、双胎、胎儿失血和孕母患严重缺铁性贫血等均可使胎儿储铁减少,铁摄入量不足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人乳、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低;生长发育因素,婴儿期生长发育较快,3-5个月时和1岁时体重分别为出生时的2倍和3倍,随着体重增加,血容量也增加较快,如不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就很容易造成婴儿尤其是早产儿缺铁;铁的吸收障碍,食物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铁的丢失过多:正常婴儿每天排出的铁量相对比成人多,以不经加热处理的鲜牛奶喂养的婴儿可能因对蛋白过敏而发生小量肠出血,每天失血约0.7m,每失血1ml即损失铁0.5mg,长期小量失血便会引致缺铁。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的程度,血容量下降的程度,发生贫血的速度和血液、循环、呼吸等系统的代偿和耐受能力均会影响贫血的临床表现[3]。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

改善营养性贫血的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利用

改善营养性贫血的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利用 现状: 贫血作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公共性营养卫生问题之一,已引起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在世界各地,贫血广泛分布,属于一种常见病,尤以发展中国家为甚。由于某些营养素缺乏而引起的营养性贫血又是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如铁缺乏症或缺铁性贫血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大敌之一。世界人口的10%~20%存在缺铁现象,约30%~40%的儿童、育龄妇女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铁症。 我国的营养性贫血人群分布现状更不容乐观,据最近的调查统计,婴幼儿和中小学生缺 铁性贫血者高达64.4%,妇女达47%。一些落后地区孕妇不同阶段的贫血率均在70%以上, 晚期甚至高于90%。近十年来,我国现代城镇居民贫血发生率每年以10%~15%的速度增长。同时值得关注的是,那些过度追求减肥瘦身和排毒而导致的饮食不均衡、营养素摄入不足、代谢机能紊乱或减弱增加了新的贫血人群。这也成为一种新的现代都市文明病。 营养性贫血引发的一系列健康损害不容忽视,特别是明显的贫血能引起儿童智力发育和行为障碍。即使是未达到贫血程度的轻度到中度铁缺乏亦可对机体的组织功能产生损害,尤其是对婴儿及儿童的认知功能和精神运动发育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但是,只要我们有针对性地加以预防,特别是通过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及时补充可能缺乏的营养素等,则可有效地防患于未然。 贫血是世界性公共营养卫生问题,而利用补血功能食品是预防和改善营养性贫血的有效途径。 猪血的开发利用 猪血的营养价值: 猪血中蛋白质含量高达17%~21%,高于人乳和全蛋。其氨基酸组成平衡,含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专家组推荐模式,为一种优质蛋白质,营养学家称其为液体肉。 猪血中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几乎全部的营养成分: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糖和钠、钾、铁、钙等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特别是铁、锌、钙等金属离子大都是与蛋白质和其他有机物相结合,以有机复合体的形式存在,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猪血的营养全面、平衡,有利于满足老年人、妇女、儿童的需要。 猪血不但营养丰富,而且还是保健食疗的佳品,据测定猪血中含有铁、锌、磷、铜、钙、硒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尤其猪血中的铁含量高达3 0 m g /1 0 0 g ,而且人体吸收率高,是理想的补铁食品,对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缺铁性贫血有预防和治疗效果,俗 语之“吃血补血”。 分离纯化猪血中的功能因子蛋白质、血红素铁、免疫球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开发易消化吸收食品、补血食品、增强免疫食品及抗衰老食品的新思路。 一.前言 现代研究认为,食品具有三大功能:一是营养功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二是感觉功能,以满足人们不同的嗜好和要求;三是生理调节功能。第三点则是近年来对食品功能的新发展,即食品在具有上述前两大功能的基础上,同时对人体具有生理调节功能。所谓保健食品(又称为功能食品)是食品上述三大功能完美结合的体现和科学地结合。日本厚生省将保健食品定义为“食品具有与生物防御、生物节津调整、防治疾病、恢复健康等有关功能因子(又称活性成分),经设计加工,对生物体具有明显调整功能”。 保健食品中最重要的成分是功能因子,常见的保健食品功能因子有活性多肽或蛋白质、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诊断及其护理措施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诊断及其护理措施 1.常见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致组织缺氧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铁供应不足、吸收不良、丢失过多或消耗增加有关。 2.护理措施: (1)活动无耐力的护理注意休息,适量活动,贫血程度轻的患儿可参加日常活动,勿需卧床休息。对严重贫血者,应根据其活动耐力下降程度制定休息方式、活动强度及每次活动持续时间。 (2)营养失调的护理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帮助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合理搭配患儿的膳食,让家长了解动物血、黄豆、肉类含铁较丰富,是防治缺铁的理想食品;维生素C、肉类、氨基酸、果糖、脂肪酸可促进铁吸收,茶、咖啡、牛奶等抑制铁吸收,应避免与含铁多的食物同时应用。 (3)服用铁剂的护理铁剂对胃肠道的刺激,可引起胃肠不适及疼痛、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故口服铁剂从小剂量开始,在两餐之间投药。可与维生素C 同服,以利吸收;服铁剂后,牙往往黑染,大便呈黑色,停药后恢复正常,应向家长说明其原因,消除顾虑。铁剂治疗有效者,于服药后3~4d网织红细胞上升,1周后可见血红蛋白逐渐上升。如服药3~4周无效,应查找原因。注射铁剂时应精确计算剂量,分次深部肌肉注射,更换注射部位,以免引起组织坏死。 (4)健康教育讲解本病的病因、护理要点、预防知识。介绍服用铁剂的注意事项。贫血纠正后,仍应坚持合理安排膳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1.营养失调与铁供应不足、吸收不良、丢失过多或消耗增加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血红蛋白减少、组织缺氧有关。 3.口腔黏膜改变与缺铁时口腔黏膜异常角化,易发生口炎、舌炎有关。 4.潜在并发症感染。

护理要点: 1.加强营养,供给铁剂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含铁丰富的动物性食物,如瘦肉、肝、蛋黄等。服用铁剂,按医嘱服用硫酸亚铁、10%枸橼酸铁铵(三价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不能口服者可选用右旋糖苷铁、山梨醇枸橼酸铁复合物,深部肌肉注射。注射用铁剂易出现不良反应,应慎用。服药时间应在两餐之间,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最好与稀盐酸合剂、维生素C同服,有利于吸收。铁剂不宜与牛奶、茶水、钙片等同服。 2.注意休息,适量运动病室应安静清洁,宽敞舒适,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对轻、中度贫血的病儿不必限/制活动,重度贫血的患儿应注意休息,特别是活动后出现心悸、气短的患儿应卧床休息,减少耗氧。 3.防止口腔黏膜损伤缺铁时易发生口炎,应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鼓励患儿多饮水,口腔护理每日2次。服用铁剂药液时,可用吸管直接送到舌根部,避免与牙齿舌面接触,服药后多饮水。 4.预防感染因贫血患儿免疫力较差,易并发感染,应注意保护,与感染患儿分室居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空气消毒1至2次,注意保护性隔离,以免交叉感染。 健康指导: 1.注意保护患儿,不到公共场所去,避免感染。 2.纠正偏食习惯,食物应多样化,并注意色、香、味,以增进食欲。 3.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 1.妥善安排患儿饮食,增强含铁食物摄入,坚持用药。 2.向家长及患儿解释不良饮食习惯导致本病,协助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3.注意休息,减少体能消耗。 4.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补充铁剂2-3个月。 5.定期复查血象。 10.先天性心脏病的出院指导 1.喂养耐心,给予含蛋白质、维生素丰富、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勿食过饱。 2.让患儿注意休息,勿剧烈活动,有蹲跪时,让患儿自己蹲下,自己起立。 3.预防感染: (1)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加减衣服,避免受凉引起呼吸系统感染。 (2)少去公共场所。 (3)做小手术时,如拔牙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应积极治疗。

运动性贫血

运动性贫血 运动性贫血是指由于运动引起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红细胞减少,出现暂时性的贫血现象。其产生的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有发下几种原因: 1(1)运动引起高血浆容量反应,血红蛋白浓度相对下降(即血浆稀释引起的相对性贫血)。 运动训练,特别是耐力运动可引起血浆容量的明显增加,这是机体对训练的一种适应反应,可增加以及的每搏量和最大排血量。同时运动训练也伴随有血红蛋白增加的程度较小,因而表现出相对的血液稀释状态即血红蛋白浓度偏低,测试的结果显示贫血。但又有人认为血浆容量增加,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相对下降,不是真正的贫血。他们指出虽然单位体积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降低,但总血量仍是增加,总血红蛋白量也增加。此外,机体还可以通过心输出量来代偿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的相对下降,以保证组织的供血、供氧。 (2)红细胞机械性损伤、破坏、溶血。 从事耐力性项目的运动(如竞走、长跑等)特别是女青少年运动员容易发生溶血或血红蛋白尿。这是由于运动时肌肉收缩、挤压、摩擦,特别是足底组织和血管被长时间的磨擦挤压,加上运动时缺氧缺血和组织损伤,引起红细胞膜通透性和细胞形态的改变导致溶血。当溶血发生时,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下降。这时机体就会动员红细胞生成素系统加速红细胞的生成,同时,血液中的血红素结合素与游离血红蛋白结合,生成血红蛋白-血红素结合素复合物。当溶血严重时,血中游离的血红蛋白浓度就会过高,当其超过血红素结合素的结合能力时,多余的游离血红蛋白就由肾脏排出,发生血红蛋白尿。出现血红蛋白尿是机体严重溶血的标志,它不但会导致贫血而且会严重损害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3)血红蛋白的再合成减少 血红蛋白的生成或红细胞的再合成减少或不足,都可以引起体内贫血。因为,血红蛋白的再合成需要有足够的铁、蛋白质、维生素B12和叶酸。不少学者认为运动性贫血与长期缺铁有密切的关系,缺铁或铁不足就会使血红蛋白再合成减少而导致体内贫血。 2贫血的症状 贫血会导致血液送氧的能力及血液黏滞性降低,甚至可能会引起缺氧现象,影响心脏功能,有下列的症状: a易疲劳、肌肉无力(缺氧引起)。 b苍白。 c中枢神经系统不正常,如头痛、头晕、不安、思考不集中、沮丧等。 d心跳速率不正常或心脏衰竭。 e免疫力降低。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第三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贫血,在小儿贫血中最常见。 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概述:胎儿在孕期最后3个月从母体获得的铁足够其生后4~5个月造血所需。 病因:铁摄入不足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1)一般贫血表现:皮肤粘膜苍白 (2)骨髓外造血表现:肝脾淋巴结肿大 (3)非造血系统表现:反甲 3、实验室检查: 血象:末梢血中血红蛋白量较红细胞数减少更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二、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营养失调: 2、活动无耐力 3、有感染的危险 4、潜在并发症 三、护理措施 1、调整饮食,补充含铁食物 提倡母乳喂养 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 2、按医嘱应用铁剂 1)制剂常用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 2)用量口服元素铁剂量为每日4~6mg/kg,分2~3次口服3、注意休息,适量运动 (1)轻、中度贫血患儿 安排喜欢且力所能及的活动,适当休息 (2)对烦躁、激动患儿 耐心看护,陪伴,避免激惹 (3)对严重贫血患儿 半卧位卧床休息,酌情吸氧 4、预防感染 (1)保护性隔离 (2)做好口腔护理 一般每日2次,鼓励患儿多饮水 (3)保持皮肤清洁 应勤洗澡,更换内衣,重症勤翻身,防止发生压疮 5、观察病情 (1)观察病情变化 (2)预防心衰的发生 (3)输血时观察与护理 6、健康指导 (1)适度活动注意休息 (2)指导用药注意副作用 (3)加强护理预防感染 (4)关心患儿重视心理疏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