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阅读与写作培训教案(共14次)

小学六年级阅读与写作培训教案(共14次)
小学六年级阅读与写作培训教案(共14次)

第一课课题:发现生活美——学会关怀

教学目标:1、了解古人送别诗所抒发的感情;

2、理解《乞丐》一文所蕴含的哲理;

3、学会感受生活中的温暖场景并通过写作来表达;

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送别诗,表达的是朋友间的依恋和牵挂之情;《乞丐》是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一篇短篇小说,也可以看成是一篇美丽的散文,它写到了平等,爱心和同情,同时也告诉读者要做一个乐善好施的人。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一、名言导入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法国美学大师罗丹

同学们,六年三期的语文培训教材将引领我们一起来发现生活美、发现人性美、发现自然美。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世界无限美好,活着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Let us go !

揭示课题:学会关怀

二、诗词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提问:1、作者王维是什么朝代的诗人?2、“使”是什么意思?“浥”是什么意思?3、这首诗歌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对将去荒凉之地的朋友的依恋和牵挂之情)

拓展:我们学过的送别诗还有哪些?写送别的名句有哪些?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的意思截然相反的写送别的名句是什么?(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如:《芙蓉楼送辛渐》、《赠汪伦》、《别董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小结:朋友之间的友情是万分珍贵的,我们一定要珍惜!是的,我们已经有许多老朋友了,那么我们在不忘老朋友的同时,还要不断结识新朋友,因为“朋友多了路好走”!

三、《乞丐》赏析

引言: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意思是说,当我们施于他人物质的帮助时,我们自身也会获得精神的满足与回报。下面我们来品读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短文——《乞丐》。(板书课题)

1.轻声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感情和人物形象)

2.字词荟萃(板书)

褴褛:衣服破烂

龌龊:肮脏,不干净;品质恶劣

呻吟:因痛苦而哼叫

惘然:失意的样子;心里好像丢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

嘟哝:低声说话

3、“红肿”“冰冷”“战栗”都是用来形容手的,请将它们分别填入文中标序号处。

4、通读全文,领会文意,然后在结尾句中的方框处各填一个词。

5、课文分析:短文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向我们描绘了怎样一个乞丐形象?

外貌→语言→动作

6.理解拓展

①“我”和乞丐我握手的基础是什么?

我们彼此都是能够理解对方的人,都很善良。

②“这也是恩惠啊”中“这”指的是什么?

我的理解和同情

③结尾句有何深意?

“我”从那位“乞丐老人”那里得了老人对我的理解,坚持生活信念的力量。

④读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用一句歌词来描述。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四、写作训练:

以《温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1.必须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适当运用抒情议论表达方式。

2.作文字数不少于500字。

提示语:什么是温暖,也许一方眼神,一个微笑,让你心颤动的一刹那就是温暖;也许是一句安慰,一次帮助,似一股暖流涌上你心头的一刹那就是温暖;也许一个祝福,一次鼓励如春风拂过你心头的一刹那就是温暖…其实温暖就是一种感受,一种来自内心的感受。

往届学生考场优秀作文欣赏:《温暖》

五、教学反思:

第二课课题:发现生活美——学会发现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对联,引导学生关注我们身边的名胜古迹并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

2、品读美文,感受生活中的爱和幸福;

3、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五首对联都是与长沙名胜古迹相关的;《那愁就是爱》的作者以母性的视角,关注成长中的儿子,以饱含母爱的深情在乎孩子的一言一行。文章动人,感人,发人深省。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一、对联知识讲解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

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如:爆竹一声除旧岁(仄)梅花几点振新春(平)

林则徐有一副格言式对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仄)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平)。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二、对联赏析

A、“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上联“惟楚有材”,典出《左传》。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全联的意思或可理解为;楚国真是出人才的地方啊,岳麓书院更是英才齐聚之会所。

B、“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屈原,战国时楚人,楚怀王时,为三闾大夫,因被谗,投汨罗死,后人建祠于长沙以祀。《招魂》《九歌》均《楚辞》篇名。香草,屈原以香草自喻,表明自己清廉的节操。三户地,即楚地。《史记.项羽本纪》:”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呵壁,王逸以为屈原被放逐时,见楚王祠庙壁画上有天地山川诸神及圣贤行事等,于是在壁上作《天问》一诗,呵而问之,以泄心中不平,但现代研究者多疑其说,认为不足据.对联将屈原的著名作品、重要事件与其高尚的人格、对祖国的赤诚之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融追怀、讴歌、言事于一体。是对屈原一生遭遇的同情,也是对这位爱国诗人的凭吊与怀念。本联采用富有特征的手法,赋湘水以生命,仿佛是诗人的知音,寓意深邃,语言流畅自然。

C、“四面云山都到眼,万家灯火最关心”

——天心阁由于地势高,为攻守险要,这里便成了兵家必据之地。登上天心阁,极目四望,全城景物,尽收眼底。

D、“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骚可为经,策可为史,以天行地大文章。”

——上联说屈原不负楚国,贾谊不负梁王,都尽到了臣子的职责;下联说屈的《离骚》和贾的策论,都是千古流传的好文章。

注释:亲不负楚:屈原与楚是同姓,虽被放逐,而心怀楚国。疏不负梁:贾谊曾为梁怀王太傅。骚可为经:屈原《离骚》可以称为“经”。经:尊崇为典范的著作。策可为

史:贾谊《治国策》可以称为“史”。史:记载历史事实的著作。经天行地:即“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喻永恒不易。

意译:论亲,屈原不辜负楚国;论疏,贾谊不辜负梁怀王。他们都有忠君爱国的纯真气节。《离骚》可以称经,《治国策》可以称史,都是象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一样,可以传之不朽的伟大作品。

评论:屈原忠而见疑,信而被谤,最后自沉汨罗而死。贾谊被疏,过湘水以吊屈原。二公的遭遇有相同之处。此联评述史实,推赞著作,而归之于气节文章。立意正大,词句典雅,洵楹联中之佳作。

E、“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

——这是一副广为流传的名联,因与周围景色非常吻合。亭侧为清风峡,枫林红遍;不远为白鹤泉,故有驯鹤待笼之句。

F、抄写并背诵以上五幅对联。

G、猴年马上到了,老师准备写两副春联,上联已经写好了,请你帮忙完成下联。

辞旧岁三阳开泰,迎新春六猴送安。

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

三、美文品读

1、默读文章,感知文意。

2、字词疏通: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惊骇.酣.然不醒蒙.头大睡寒颤.

3、提问:

A、作者在文中写了几件儿子让母亲发愁的事?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B、你有过让母亲发愁的事吗?

师:“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为我们愁着愁着就愁出了满头白发。同学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是每位父母的心愿,让我们努力吧,不要辜负了他们的一片苦心啊!

4、阅读探究:

A、“我的叮嘱声从阳台上刮了下去,慢一点!慢一点!”句中的“刮”字如换成“传”或其它动词好不好?试简要谈谈原因。

B、你认为文中所举事例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出作者对儿子的深深的挚爱和担忧。

C、文章写的是作者与儿子之间的故事,课第8自然段又写到了“儿子的父亲“与”母亲的往事“,你认为这样写是否离题?为什么?

D、本文题为“那愁就是爱”,阅读全文,你认为文中哪句话能够代替题目?

四、作业布置

1、对联寻亲:

时雨点红桃千树山静无人水自流

亭闲有竹春常在春风吹绿柳万枝

无意东风花半露夜市千灯照碧云

晴空一镜悬明月有闲春色燕双飞

2、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宁、蒙、塞、旋、颤

五、教学反思:

第三课课题:发现生活美——学会理解

教学目标:1.学会理解人物的语言并思考生活中一些平凡的事情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2.心理活动的描写训练。

教材分析:《垓下歌》是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在这首诗中,既洋溢着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美丽的歧视》和《一碗馄饨》则通过平凡的生活小事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每天都背着书包去到一个世界上最无聊的地方,我很同情你们,你们太不容易了!听到老师的这番话,不知你有什么感受?你看,真的是“理解万岁”!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那么我们也要学会理解别人。

板书:学会理解

二、诗词赏析

1、谁来说说“四面楚歌”的典故?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

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

说完,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师:项羽作为一名曾经号令天下的霸王,当他被刘邦的军队围在垓下,四面楚歌、穷途末路的时候,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诗歌《垓下歌》。

2、《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现代汉语翻译: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可比。可是这时代对我不利,我的

乌骓马再也跑不起来了。 乌骓马不前进我能怎么办?虞姬啊虞姬,我可把你怎么办

呢?)

问:你从诗中读出项羽流露出了哪几种感情?

诗歌的第一句,我们看到了一个举世无双的英雄形象。

然而,在第二、三句里,这位盖世英雄却突然变得极其苍白无力。这两句是说:

由于天时不利,他所骑的那匹名马-骓-不能向前行进了,这使他陷入了失败的 绝

境而无法自拔,只好徒唤“奈何”。

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可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但他没有留恋,没

有悔恨,甚至也没有叹息。他所唯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一位美人-虞-的前途;“虞兮虞兮奈若何?”译成白话,就是:“虞啊,虞啊,我把你怎么办呢?”在这简短的语句里包含着何等深沉的、刻骨铭心的爱!

总结:项羽这个豪爽勇猛的大丈夫,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唱出了柔肠百转

的《垓下歌》,哀叹时运不济,诀别名骓美人,为项羽的形象增添了一段柔情。展现了他多情善感的一面。也将他有心保护心爱之人和心爱之物却又无可奈何的痛苦表现

得淋漓尽致。

这是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在这首诗中,既洋溢着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可说是个奇迹。

过渡语:同学们,你得到过老师对你的批评吗?你当时心情怎样?又是怎么想的

呢?下面这篇短文写的也是这么一件事,我们一起来读读。

三、听读课文《美丽的歧视》(感受人物形象,思考文章的主题)

四、字词荟萃

歧视.. 孬种.. 哽咽.. 出差.. 噌.

五、课文赏析

1.听读课文,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有时,歧视也是一种智慧的鼓励,是一项人生的财富。

2.成绩倒数第五名的大伟为什么能考上北京名牌大学

美丽的歧视使大伟刻苦努力,最终考上大学。

3.我提到大伟的事后,张老师为何突然老泪纵横?

张老师如愿以偿。惊喜不能自已。

4.文中“锋利刀子”指的是什么?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锋利的刀子喻指促进学生奋发上进的鞭策力。

5.你认为张老师最可贵之处在哪儿?

因材施教,舍己为人,能承受误解的压力。

6.想一想大伟听完“我”的讲述后一种怎样的心理?

懊悔、内疚、自责。

李阳名言:鲜花是冷水浇开的,批评我的人比表扬我的人更爱我。

六、阅读探究《一碗馄饨》

1.④⑧两段中都写到小姑娘的眼泪,这两次掉眼泪的原因有何不同,谈谈你的理解。

④:对老婆婆的感激、对母亲的气恼⑧:对自己幼稚无知行为感到后悔。

2.⑤段中“平静”一词说明了老婆婆怎样的心理?

对姑娘的理解;生活阅历丰富。

3.根据上面故事续写一段抒情性或议论性的话作为文章的结尾。

如: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李阳名言:这个世界上没有理所当然!万事都要感恩!感恩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人生大智慧!感恩的人不仅自己幸福,更能赢得天下!越是亲人,越要感恩!

七、作业布置:

1、抄写并背诵句子:谅解,是一缕和煦的春风,能拂去蒙在心头的阴影;谅解,是一场绵绵的细雨,能滋润受伤的心灵;谅解,是一抹温暖的阳光,能融化凝结在心中的坚冰。

2、听了老婆婆的话“女孩愣住了”,请你加以想象。描写小姑娘的心理活动。200字左右。

八、教学反思:

第四课课题:发现生活美——学会坚强

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事物中饱含的生活哲理,感悟生活。

2、战胜脆弱和自卑,用坚强和自信武装自己。

教材分析:《没有一颗小草自惭形秽》是毕淑敏的一篇作品。它告诉我们:不管身处何种环境,地位如何卑微,都没有理由也不应该自惭形秽,而应像小草那样坦然,快乐的生活。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

二、诗词赏析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1.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

[诗歌大意]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评析]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知识拓展]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

小学必背的边塞诗还有哪些?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

三、美文品读

1、自读课文(划记你认为最精彩的词句)

2、词语积累

自惭形秽:比喻自愧不如。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红颜薄命:女子容貌美丽但遭遇不好。

濒临:接近,临近。

不堪:忍受

俯首称臣:形容恭顺,任人摆布。

毕恭毕敬: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低眉顺眼:形容驯良顺从。

瞻仰:怀着严肃而崇敬的心情看。

顶礼膜拜:比喻崇拜到了极点。

声名卓著:声名突出显著。

3、句子理解:文中“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这句话运用了象征手法,表面上说的是树,实际上说的是人。人总是容易战胜各种不幸的灾难,但常常会被名利压垮。

四、美文探究

①与人相比,树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a.树是伟岸的 B.树活得长久 c.树不伤人 d.树是坚忍的

②文章所写的对象是小草,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以树衬托小草。

③从“仰望”大树到蹲下来看小草,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呃呃变化轨迹?

虔诚、尊敬→嫉妒→自卑、伤感→自信、自强

④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旨:

它告诉我们:不管身处何种环境,地位如何卑微,都没有理由也不应该自惭形秽,而应像小草那样坦然,快乐的生活。

⑤探究与感悟: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上文,谈谈你的体会。

(见教材第18页第3题)

五、写作训练:

1、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把记叙文写具体。记叙文一般来说分为写人和写事两

类,而写人的文章离不开写事,写事的作文也离不开写人。因此在记事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2、扩写举例:她骂他傻子。

要求:运用你的想象,恰当地添加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场景等,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

添加语言描写:

她骂他道:“你真是一个傻子!”

添加动作描写:

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傻子!”

添加神态描写:

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傻子!”

添加心理描写:

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生气!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傻子!”

添加场景:

真是冤家路窄,刚好在操场上俩人不期而遇,由于上次她发现他抄别人的作业,便报告了老师,结果他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今天,当着这么多同学的面,他竟然嬉皮笑脸地拦住她,一个劲地说她是:小报告、克格勃、小内奸……她对他的挖苦、讽刺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生气!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傻子!”

3、扩写练习:听着老师劈头盖脸的责骂,他觉得委屈极了!

要求:运用你的想象,恰当地添加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场景等,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

六、教学反思:

第五课课题:发现生活美——学会创造

教学目标:1学习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的手法;

2 引导学生体会全文的构思技巧;

3 通过对平常事物的体察,引发出富有哲理的思考。

教材分析:《蜜蜂》一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荔枝蜜》是现代作家杨朔的代表作之一,它通过对蜜蜂酿蜜的赞美,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蜜蜂是画家的爱物”,咏赞蜜蜂的文学作品也很不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两篇。

二、诗词赏析

《蜜蜂》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解词]①山尖:山峰。②无限风光尽被占:指蜜蜂到处采集百花酿蜜。

[释句]

不管是平地还是高山,无限风光都被蜜蜂采花酿蜜时独占了。

它辛辛苦苦采集百花酿成的蜂蜜,究竟是为谁送去甘甜呢?

师讲解:罗隐(833—909),唐代著名诗人。一生写了许多政治讽刺诗,揭露唐末社会的黑暗面。这是一首咏物诗,既赞美了那些终日勤劳,不畏艰难,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又讽刺了那些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不劳而获的人。

拓展: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予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的价值。《竹石》——诗歌通过歌咏竹石,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强者的光辉形象。作者以物喻人,实写竹子,赞颂的却是人。

《石灰吟》——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三、课文赏析——《荔枝蜜》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投影仪放映出唐诗《过华清宫》绝句的字幕及画面,学生齐读)“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名作,它辛辣地鞭挞了唐玄宗和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荔枝是极难保鲜的,杨贵妃为了吃到新鲜的荔枝,不惜让人快马加鞭,从千里之外的广东进贡荔枝,以致马都累死了。由此可见荔枝的美妙可口。而著名作家杨朔不但感受到荔枝的美妙可口,更感受到荔枝蜜的美妙可口。(板书课题、作者。)

2、听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掐.(qīā)花螫.shì(蜇.)zhē人黝.(yǒu)黑

蠕.(rú)动颤.(chàn)动打颤.(zhàn)提.dī防

3、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和第19自然段,学生思考,这两个自然段所包含的感情是什么?这是自相矛盾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第1自然段写我从小不大喜欢蜜蜂,第21自然段写我变成小蜜蜂,体现赞美之情。这样写,看似矛盾,其实不然。作者开头对蜜蜂不大喜欢,喝了荔枝蜜,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后,就情愿做一只小蜜蜂,可见甜美的生活以及新生活的创造者有多么强大的感染力。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不仅使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而且使感情变化更加鲜明突出,有助于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

4、分析作者感情变化的思路并思考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感情思路: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美蜜蜂-梦见自己变成小蜜蜂。

①:写一向不大喜欢蜜蜂

②-⑤:看到了荔枝树,吃了荔枝蜜,动了情

⑥-○18:参观养蜂场

○19-○20:赞美蜜蜂,赞美辛勤劳动的农民

○21: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

5、重点赏析

①一向不大喜欢蜜蜂,而吃了荔枝蜜后,为什么“动了情”?动了怎样的情?

因为荔枝蜜是蜜蜂酿造的;对蜜蜂的喜欢、敬佩之情。

②如何理解“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渺小”是就蜜蜂的形体而言的,“高尚”是就它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品德而言的。因而,它们看似矛盾,实则有机统一,在反差强烈的对比中,赞美了蜜蜂的美德。

③为什么说农民“实际也在酿蜜”?

因为农民们表现出的,正是建设美好生活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自己,为别人”,酿造生活的蜜,他们都具有相同的崇高美好的品德。

④结尾处作者的梦怪吗?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

这个“梦”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所以并不奇怪。作者决心为建设美好生活而奉献自己的一切。梦正是这种决心的艺术化的表现。

6、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对荔枝蜜的香甜和蜜蜂辛勤创造、无私奉献的赞美,热情赞颂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而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广大劳动人民,强烈抒发了作者愿意投入到劳动人民的行列中的感情。为了表达这一中心,作者采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层层推进,由荔枝蜜的甜美联想到荔枝蜜的酿造者——蜜蜂,由蜜蜂联想到劳动人民,最后写到自己也愿意变成一只蜜蜂。这样,作者借助联想,托物言志,由物及人,借物喻人,水到渠成地表达了文章的中心。

四、写作训练

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事使你感到快乐,有多少事使你感到苦恼,又有多少事使你感到尴尬,又有多少令你难忘的“那一次”······

请你以“那一次,我真”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快乐、激动、惊讶、感动、害怕、倒霉、冤枉、委屈、后悔、不甘心······)

五、教学反思:

第六课课题:发现人性美——难忘的父爱

教学目标:

1、理解《大风歌》作者的矛盾心情;

2、品味深沉的父爱,回报父爱;

3、掌握人物形象描写、动作描写的方法;

教材分析:《大风歌》显示出作者的矛盾心情:既兴奋、欢乐、踌躇满志又隐藏着深刻的恐惧和悲哀;《父亲的收藏》通过写父亲特殊的藏品来歌颂深重的父爱。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如果把母爱比做是一枝盛开的百合,在每个角落中散发着它迷人的芳香,那么父爱就是一株茉莉,它在某个角落中默默地吐着它那清新的芬芳!向来只有人赞颂母爱的伟大,可又有谁知道父爱的含蓄!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难忘的父爱》。

二、诗歌赏析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翻译】

大风刮起来了,云随着风翻腾奔涌,威武平天下,荣归故里,怎样得到勇士去守卫国家?

【赏析】

刘邦在战胜项羽后,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这当然使他兴奋、欢乐、踌躇满志,但在内心深处却隐藏着深刻的恐惧和悲哀。这首《大风歌》就生动地显示出他矛盾的心情。

三、关于刘邦、项羽的故事

刘邦,是汉高祖,是汉朝的开山鼻祖。项羽,是西楚霸王,是一位大名鼎鼎的战士。他们两个有什么关联呢?哦!原来他俩在著名的战役中——楚汉相争成为了敌人,不过值得一提,刘邦领导的战役可谓是每场都会一败涂地!可是他为什么在“楚汉相争”中成为了赢家呢?等下你就知道了。

说起刘邦与项羽的身世,你一定会大吃一惊:项羽出生在贵族,讲义气、风度翩翩、且天资聪慧;刘邦是贫民出生,十分粗鲁、常常醉酒不付钱。看到这,你一定会想:“在身世与性格上,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可偏偏是粗鲁野蛮的刘邦会获胜,而风度翩翩又讲义气的项羽会输了呢?”看下去你就知道了:刘邦人缘好,结识了许多的良将谋士给他出谋划策;而项羽,小肚鸡肠,仅一名谋士还被他给气跑了!就是因为两个的为人处事的区别,从而改变了历史进程。

垓下之战,是项羽有史以来第一次战败,也是“楚汉相争”的最后一次战役,刘邦在垓下集合了七十万大军,而项羽只带了十万大军,在战役最后,项羽仅带了二十六人逃至乌江,一位渔夫划船而来,叫项羽赶快上船,项羽说道:“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说完便自杀身亡了。

古今中外,有多少的故事令人深思,刘邦与项羽的事迹告诉我: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在生活中要多结识良师益友,大丈夫要能屈能伸,要豁达大度。如果当年项羽听从旁人劝告,回到江东,改变小肚鸡肠的性格,“楚汉相争”还不知谁胜谁负呢!

四、课文研读

1.注音、解词

茨(cí)威格乐谱轶(yì)事剪贴簿(bù)

玉镯(zhuó)愣(lèng)不济(jì)分量(liàng)

扉页(fēi ):窃喜:偷偷地高兴

狐疑:怀疑涂鸦:胡乱写作

唏嘘(xīxū)不已:唏嘘:惋惜,叹息

2. 本文作者通过记叙父亲的收藏品,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歌颂深重的父爱。

3、根据本文对父亲的描写,说说父亲是怎样的人?(讨论)

细心、温和、关爱孩子的好父亲。

4、本文2——5自然段属于什么写作手法?它有什么作用?

设置悬念;好处:“激发”我的好奇心,更吸引读者;在揭示秘密之后能引起读者的

深思,感情的共鸣。

5、细节探究

文中父亲和“我”都有“一愣”,说出愣的不同含义:

*父亲的“愣”是对自己的收藏的东西还能引起儿子的关注感到意外。

*儿子的“愣”是从父亲的与众不同的藏品中感受到了深深地父爱而发愣。

6、本文最后一段中“父亲的收藏没有一件是珍品,但我知道,在父亲眼里,它们却是无价之宝”的含义是什么?

——父亲的收藏凝聚了对我的深爱,对父亲而言其价值连城。

7、结合本文主题,联系个人实际,谈谈你对父爱的感受。

五、仿写句子:

父爱是一本书,需要你敞开心灵认真感悟;

父爱是————,————————;

父爱是一杯酒,需要你屏息静神细心品味;

父爱是一首诗,需要你沉进其中仔细品味。

父爱是一个糖包,需要你咬开才能尝到里面的甜。

父爱是一片落叶,需要你竭尽全力用心呵护。

父爱如山,造就我一种坚韧刚毅的性格;

父爱如,;

父爱如海,培育我一种豁达宽容的胸襟;

父爱如天,树立我一种明朗高远的志向

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石;

时,父爱是;

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

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

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

紧张时,父爱如一针轻松剂;

苦恼时,父爱如一枚开心果;

六、短小文言文阅读:《北人食菱》

七、教学反思:

第七课课题:发现人性美——难忘的母爱

教学目标:

1、背诵、积累一些写母爱的诗歌;

2、品味母爱,回报母爱;

3、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材分析:《游子吟》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纯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那是一束伴地莲》是一篇托物寓义的精美散文:伴地莲的朴素典雅,默默无闻,就像伟大的母亲一样,无私奉献,不求回报。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爱,是一种不带任何杂念,不求任何回报的爱,是母亲对儿女的一种无怨无悔的爱。母亲是伟大的,沐浴着母爱的人是幸福的。今天我们阅读与写作的主题是《难忘的母爱》。

二、诗词赏析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重点字词:

游子:出门远行的人。

恐:担心。

寸草心:很小的草心。形容子女对母爱的回报非常微小。

三春晖:比喻春天般温暖的母爱。古代称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故称春季为“三春”。晖:阳光。

2、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游子吟》抓住了母亲给游子缝衣这个细节,从这一细节中流露出母亲与游子之间那份纯真的感情。

3、背诵并默写诗歌。

三、《那一束伴地莲》赏析

1.注音

绽开zhàn 沁人qìn 怔zhèng 河堤dī

2. 给课文分层

①-③:介绍伴地莲。形、色、香、花期、用途(平凡、朴素、美丽、有用)

④-⑦:母亲雪夜寻找伴地莲为我治病。

⑧-⑩:记忆中的伴地莲。

3. ①-③自然段对伴地莲各是从什么角度进行描写的?突出了伴地莲的什么特点?

形态、花期、用途;平凡、朴素、平常。

4. ④-⑦自然段突出描写了明月和积雪。有何作用?

作用:a 突出环境的艰苦,表现母亲的伟大。

b 用明月积雪的明亮皎洁衬托母爱的纯洁无私。

5. 第7自然段中为什么说那一小勺山芋糊“竟是此生再难以体验到的甘甜”?

a 是喝了苦药之后吃的

b 里面融进了深深地母爱

6.文章结尾说“这要感谢母亲”,你觉得要感谢母亲什么呢?

感谢母亲给了我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7、下面一句话的三个分句,语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尔后再无可逃避地被季节洗蚀了色彩,被干燥的秋风榨尽了水分,被霜露浸得枯脆干焦。

不能换,因为三个分句所写的内容在时间上有前后承接的关系。

8、有人说“那晚雪地里的月光却真实地穿越二十年的积尘落入我充满疲倦的梦中”,说明了这二十多年来我经历了很多劫难,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不同意。只能表明生活的不易,活着的艰难,表明作者无法忘记母亲浓浓的爱。

四、小结:

伴地莲虽无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也无牡丹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的雍容华贵,但她是那么的朴素典雅,默默无闻,就像伟大的母亲一样,无私奉献,不求回报。《那一束伴地莲》属于那种睹物思人、借物抒情的散文,这类散文都是以某一特定的“物”为线索,讲述跟这一“物”有关的故事。写作这类文章,最要紧的是要选好我们记忆中凝聚了母爱(父爱)的“伴地莲”,然后以此为线索结构全文。史铁生借一株合欢树倾吐了对母亲的无尽怀念;韩少功则通过讲述一支普通的“笔”的故事,表现出厚重而深沉的母爱……这都可以作为我们写作本文时的借鉴。为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我们可在文章开头、结尾等处适当穿插一些点睛式的抒情议论。

五、小练笔:写一首献给母亲的诗。

母亲,

母亲像冬天的太阳一样,

在我遇到挫折时,

他会鼓励我、安慰我,

温暖我的心。

母亲,

母亲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

在我迷失方向时,

她会指引我、照亮我,

走向光明,

母亲,

母亲像秋夜中的明月,

在我孤独、无助时,

她会陪伴我、支持我,

给我充满信心。

母亲,

她一天到晚为了我而忙碌,

不辞辛劳,

无怨无悔,

所以,在这一年一度的母亲节

我要说,

母亲,感谢您!我爱您!

六、短小文言文阅读:《郑人买履》

七、教学反思:

第八课课题:发现人性美——难忘师生情

教学目标:1. 重温师恩,品读老师无私的奉献精神;

2. 掌握人物描写的一些方法;

教材分析:本课《一株紫丁香》和《穿红裙子的老师》都是以歌颂老师为主线,赞美了老师热爱学生,教学有方等优秀品质。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老师是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老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

老师是园丁,培育桃李开遍天涯海角。

老师是船帆,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向前。

二、诗词赏析

《一株紫丁香》

1.读第1节,思考段意:栽紫丁香

2、读2——5节,思考:小朋友们种下紫丁香有什么美好的希望?

板书:夜夜作伴消除疲倦感谢挂牵香甜美梦

3.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一株紫丁香传递了师生之间的深情厚谊。如果是你,你想为老师做什么,又有什么美好的希望呢?

示:我想送给老师,希望。

4.从同学们热烈的发言中,我感受到你们对老师的爱。淡淡紫丁香,浓浓师生情。让我们把这无限深情融入诗歌中,用朗读表达对老师的感激。

5、赞美老师的诗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乙亥杂诗》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6、复习《春夜喜雨》,背诵默写。

7、赞美老师的名言: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

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三、品读《穿红裙子的语文老师》

(1)生字词:

如火如荼.搜肠刮肚辍.学惆怅

..

(2)美文探究:

1、从全文来看,“红裙子”贯穿全篇;从结构上来说,它是文章的线索;从内容上来说,它象征着语文老师那颗热爱农村教育事业的火热的心。

2、语文老师是一位年轻漂亮、热爱学生、教学有方、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好老师。她的语文课与众不同,主要表现在注重情境教学,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和能力,注重课内外结合。

文中刻画“红裙子”形象主要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3、“红裙子”给小山村带来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不爱学习的学生→爱学习了;学生家长→关心孩子了;退学的学生→复学了。因为老师教学有方,热爱学生。)

4、第11自然段“红裙子”带来了锅碗瓢盆,意味着什么?

(“红裙子”爱上了山里的孩子,爱上了农村的教育事业,决心扎根农村,献身农村的教育事业。)

5、文中画线的句子“好像”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因为“红裙子”并没有说,只是学生们的一种想象,若去掉,就与事实不符,表达的意思发生了变化。

6、文中“学校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一句有毛病,请修改。

(加“生活”)

7、学校生活在“老”的色彩中,变得默默无语。如何理解“老”的深层含义?

(沉闷,单调,古板,缺少活力。)

四、2012年最美乡村教师马复兴的事迹介绍。

听完后,你有什么话想对马老师说呢?请把它写下来。

六年级阅读与写作班教学计划

六年级阅读与写作班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要注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无论是写记实作文还是写想象作文,都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教材,尽量地为学生的自主作文创造条件。 通过请教部分老师和自己的经验,该班部分学生基础扎实,语言功底深,想象力丰富,本学期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少部分学生作文的语句还不够通顺,标点符号还不能正确使用,另外大部分学生缺乏想像力和观察能力,本学期需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措施: (一)激发作文兴趣,把学生引入有话要说的境地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因此,要让学生有话说,就要求教师把作文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喜欢写作文。 第一,先观察后作文。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激发其积极地思维,进而产生表达愿望。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观察图画和实物,或者指导学生参观,然后按照教师的指导写作文,学生很有兴趣,写的文章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 第二,先实践后作文。让学生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津津乐

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兴趣盎然。由于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增长见识,提高认识能力,因而写的文章很有条理,语言也比较生动活泼,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 第三,抓时机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就会感觉不到困难。例如,课间一个精彩的场面,运动场上精彩的表演,课堂上发生一个有趣的“风波”,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写下来。学生写起来感兴趣,“难”字似乎不翼而飞,达到练笔的目的。 第四,创设情境写作文。创设情境是为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达到作文训练目的而创设的。试举一例,全校卫生大检查前一天,五年级四班又上作文课了。我迟迟不到教室,而提前做了一番设计:卫生优胜流动红旗被一根教杆支在了黑板中间,摇摇欲坠,旁边写了一个醒目的大问号。学生们见此情景,大惑不解,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五分钟后,我才走进教室,要求学生自己起题目把刚才的所见所闻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下来。顿时,同学们有了兴致,挥笔写起来。有的同学以《奇怪,带问号的流动红旗》、《我明白了》等新颖的题目,在二十多分钟内,写出了三百多字的富有情趣的作文。 (二)开辟两种渠道,引来作文的活力 开辟作文训练的两种渠道是:其一,从生活中学习作文,即引导学生写观察作文。丰富多采的生活本身就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花鸟虫鱼、风雨雷电、写观察日记,鼓励学生把他们在各种学习活动中所见、所闻、所感写在日记里。这样,

如何指导小学生阅读与写作

如何指导小学生阅读与写作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呢?本人在教学中积累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以朗读促语言文字的积累。 小学生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对语言的感受和积累,而不是理性分析。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小学生长于记忆,长于形象思维,让他们大量接触规范的语言文字作品,形成对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是符合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点的。许多精彩的课文及片断,小学生尽管理解还不能达到透彻的程度,还没有能力去欣赏课文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独到之处,但要求他熟读成诵并不困难。如能熟读成诵,课文的语言会变成自己的语言,成为自己的储备和财富,一旦用时会自然涌上笔端,大大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而朗读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理解,培养语感,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海德格尔说:“语言就是人的生命活动。”可见,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再现作品的人文想象,品味作品的人文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也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将课文的情感渗透于学生心灵,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进行词句积累,同时为学生的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识字不多,词汇量也较少,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有意识地对一些有特点的词语进行积累。比

如,《小溪》一文中的“滑溜溜”和“亮晶晶”,我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积累。老师说:“冬天到了,小溪就变成了溜冰场。这时候你来到山里会干什么?”学生回答:“我会溜冰。”老师说:“是呀,小朋友们可以溜冰啦!多开心啊!来读好这两个词。” 到了二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是以积累常用词语为主,但在教学文本中如遇到一些文字比较优美的书面化的语言也不妨让学生积累一下。如《人间仙境九寨沟》一文中就有许多好词,“色彩斑斓、五彩缤纷、憨态可掬、古木参天、异兽珍禽、诗情画意”等。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看着色彩鲜艳的图片进行理解性的朗读,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赛读、游戏读)帮助学生建立词语的初步概念。然后让学生用其中理解得最清楚的词来说一句话。从朗读到运用,学生的积累可谓扎实到位。《石榴》一文对石榴的外形做了细致地描写,石榴虽是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水果,但要用准确的语言来进行表述,对学生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我让学生在课堂上划出描写石榴的句子读读、议议,课后再背背、记记。这样当学生以后在生活中看见了石榴,他就会用课堂上积累的句子来进行介绍,同时也为今后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二、以随文练笔促语言文字的吸收消化。 随文练笔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训练,其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紧随阅读教学且形式多样。但是一节课内,教师没有必要教学课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只能根据既定的能力训练目标,在课文中精心选择几个训练

五、六年级阅读与写作训练

五、六年级阅读与写作训练 (一)下面一段文字选自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小马虎摘抄时有错误和缺漏。请你读一读,然后完成题目。 这个时候,所有的仆人和着优美的音乐,轻盈地跳起舞来。于是,小美人鱼升出白皙、细嫩的手,脚尖踮着地,优雅地在地板上跳起了舞。她的任何每一个动作都衬托着她的美丽。人们都在为她喝采。她不停地舞着,她的脚尖在触到地板时就像踩在锐利的刀尖上一样,她感觉不到痛。(1)第一句中,“和”的读音为。(h h hu 选一个正确的填在横线上)(2)这段话中有两个错别字,依次是、,应改为、。(3)这段话中有一句病句,用“ ”画出,再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4)在横线处缺漏的关联词的序号应该是() A、因为所以 B、虽然却 C、除非才 D、只有才 (二)福娃福娃是北京xx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是五个可爱的亲密小伙伴。他们都有一个琅(lng ling)琅上口的名字:“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当你把五个娃娃的名字连在一起,你会读出北京对世界的盛情邀请“ ”。温柔纯洁的贝贝传递的祝福是繁荣。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中, “鱼” “水”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看到图案,人们自然会想起“鲤鱼跳龙门”“年年有余”的俗语。晶晶是一只憨(kān hān)态可掬的大熊猫,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给人们欢乐。欢欢是福娃中的大哥哥,他外向奔放,是一个火娃娃,象征奥林匹克圣火。欢欢是运动激情的化身,他将激情散播世界。迎迎是一只来自中国辽阔的西部大地的藏羚羊,机敏灵活,驰骋如飞,将健康的美好祝福传向世界。妮妮来自天空,是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燕”造型创意来自北京传统的沙燕风筝,而且这个“燕”还代表燕京(古代北京的称谓)。欢快矫捷的妮妮愿把好运带给人们。每个娃娃身上都带着祝福的“语言”:繁荣、欢乐、激情、健康与好运。他们邀请各国人民共聚北京,欢庆xx奥运盛典。 1、把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划去。 “盛”在字典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意思: A、兴旺,繁荣 B、充足; C、规模的而隆重; D、深厚。文中“盛情”应选(),“盛典”应选()。选择下面各句中引号的作用,在横线上写出它的序号。 2、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殊含义;

小学三年级阅读与写作专题训练

训练一 趣味语文 世界上最短的信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将《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出版社后,过了一段时间还不见此书出版。于是就给出版社去了一封信,内容只写了:“?——雨果。”很快,他便收到一封出版社的回信,内容也只有:“!——编辑室。”过了不久,轰动世界的《悲惨世界》便于读者见面了。 这封信,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信。” 阅读积累 制作地球仪 今天,我们班刚发了“寒假小制作”的奖状,我还得了第一名哩!乐滋滋的我不由得想起了第一次做小制作的情景?? 那是放假前,老师说:“这次我们班举行一次小制作比赛,到时看谁做得最好,可以得第一名?”回到家,我就开始构思做什么东西好。我东翻西找,一下子看见摆在书橱里的地球仪,于是,我灵机一动,“对,我就用校外兴趣小组学的泥塑技术做一只地球仪,也好让它带着同学们领略一番世界各地的美景。” 一不做,二不休,接下来,我先从工具箱里拿出一团黄泥,用力把它摔成正方形,接着我又用刻刀把四个棱角削圆滑,再把它放到面板上挤、按了一番,尽力把它弄圆。然后我又捏了一小块黄泥给它做了一个小碗形的底座,再跑到厨房抽屉找出一根铁钉,用力插在地球仪上把它固定住。然后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一个托盘里,端到阳台的阴凉处,等它晾干。

大约过了三四天,我发现它已经完全干了,于是我用铅笔在它脸上轻轻地描出陆地、山川和海洋,然后又分别把它涂成黄、绿、蓝相互交错的颜色,眨眼之间,一个逼真的地球仪就诞生了。 阅读训练 (一) 请将序号填写在括号中: ( ) 最后洒上一点儿红辣椒粉,用筷子拌匀。 ( ) 回家后,我首先将黄瓜清洗干净,接着把它放到案板上切成小方块儿,装入大盘中。( ) 然后切点儿葱花、姜末和蒜末放入盘中,再洒上盐和味精,倒上醋,滴上几滴酱油和麻油。 ( ) 我忍不住夹上一块儿,放入口中,啊!香喷喷、脆生生、凉冰冰,吃下去,心里好爽快。 ( ) 凉拌黄瓜做好了,盘中的黄瓜绿中透着黄,黄中带着红,不要说吃上一口,就是看看那颜色,闻闻那清香味儿,也叫人胃口大开。 (二)我的心意 明天是9月10日,是老师的节日,我用什么表示祝贺呢?我想画个彩蛋送给老师。我在家里挑选了一个又大表面又光滑的鸡蛋,让妈妈帮忙,用针头把蛋清、蛋黄吸出来。然后找来水彩笔,在蛋壳上画一幅水彩画。远处是群山起伏,近处有一条小溪。水中有小鱼游动,岸边还有山石、树木、花草,好看极了。 我把彩蛋送给教我图画的赵老师。她教会了我画画。我感谢老师的培养。我祝老师节日快乐! 1、填空。 ( 1)短文写了“我”在_______________ 节前,画了 ______________ 送给老师,感谢 _____________ 的培养。 (2)这幅山水画,远处_______________ ,近处______________ 。水中有 ____________ ,

小学阅读与写作教案

怎样积累词汇(一) 刘杏格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组词汇(名称、事物、动态)以及怎样运用词汇来表达。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养成一个爱搜集、爱记录、爱阅读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认识、观察、分析事物的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写作在于平时的点滴积累。通过积累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留心生活,品味生活,用心体会人和事,培养感恩自然万物的心态。 教学重点:词汇的积累 教学难点:描绘人与事物间词汇的区分 教学课时:2 课时 A、导言: 同学们,大家好!从我们开始学习拼音字母到简单的汉字,然后到词组,用词组造句,最后到写日记、写短文、写大作文。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什么很多同学一听到写作文,才思敏捷,下笔成文,很多的写作素材马上涌现。但也有很多同学抓耳捞腮,难以下笔,不知从何处着手。归根结底是没有在平时养成一个积累观察的习惯,要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必须从简单的词汇开始学习积累,提高阅读量,扩展知识面,多说,多交流,多练笔。接下来我们开始按照上述的方法进入今天的学习环节。(要求每位同学先做自我介绍) B、每课一诗积累赏析: 游子吟作者:【孟郊】年代:【唐】体裁:【乐府】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解】: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仲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韵译】: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评析】: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C、主题讲授 文章是由段组成的,段是由句子组成的,句子又是由词语组成的。这说明词语是作文的基础,要写好作文,就必须积累丰富的词汇。怎样积累词汇呢?1.多认识事物,注意积累表示名称的词语。 带有鸟名的: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②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③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④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带有花名的: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③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带有山名的: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③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④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带有江河名:①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②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流。④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带有地名的:①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②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③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④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想一想,练一练:(1)按要求写出动植物的名称。 ①5种树的名称②5种花的名③5种蔬菜名称④5种水果名称 ⑤5种鸟的名⑥5种兽的名⑦5种鱼的名⑧5种昆虫的名 (2)我国有著名的东、南、西、北、中五岳名山,你知道吗?请填在下面的括号里。它们是:东岳:泰山(位于山东);南岳:衡山(位于湖南);西岳:华

小学五六年级阅读写作课件6.10

小学作文阅读与写作 关于命题作文的审题要注意做好哪些事情 审题是写作文首先要做好的事否则就会直接导致“文不对题”“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怎样才能审好题呢根据通常的作文题目的形式来看一般可分为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两大类。 对命题作文的审题就是要审查给定的文章题目确定的具体要求审清文题意图明晰题外要求确定“题眼”。通过审题明确作文的内容范围、时间范围、数量范围、人称范围、处所范围等。不能超出给定的范围。对材料作文的审题主要要从两个方面去把握一是与材料的思想内容要“形影不离”二是与作文形式的要求“丝丝入扣”。命题作文的审题我们先重点谈一下关于命题作文的审题要注意做好哪些事情。A.确定内容范围有的题目对写作内容做出规定。所以审题时要确定题目规定的内容范围记人的要记什么人叙事的要叙什么事写景的要写什么景状物的要状什么物等等。 精彩习作童年趣事 童年是一方没有莠草、污秽的净土是一片无遮无拦明朗的天空。这里流淌的纯真与甜美总会使人产生难以忘怀的回忆。记得我4岁那年迷信的奶奶告诉我“要是剪掉了胳膊上的毛会变成疯子。” 幼稚而好奇的我听了以后半信半疑手痒痒的老是想试试看但又怕家人和亲戚为我担心。可是没试就老是惦记着越惦记就越是想试。于是我准备马上试。我拿出那可怕的剪刀用颤抖的右手慢慢地靠近左手胳膊上的一根毫毛。刚要剪我又停了下来。心想“我要是真的变成一个疯子会不会像老鼠过街一样人人喊打爸爸、妈妈和奶奶会不会不再疼爱这个傻孩子了”我越想越害怕。我犹豫了许久才把胳膊上的毛剪掉了。一剪完我什么都不顾地钻进被窝里不知不觉就睡着了。醒来时我发现我还是原来的我一个正常的小女孩。于是我不顾一切高兴地蹦到奶奶身边撒娇地说“奶奶呀奶奶我今天剪了胳膊上的一根毫毛可没变成疯子啊”奶奶听了以后笑了笑摸着我的小脑袋没说什么。这件童年趣事已留在我记忆的闸门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懂得了凡事要相信科学不能相信迷信。 精彩点击①小作者通过回忆的方式记述了剪胳膊毛的故事。这件事既是童年发生的又十分有趣符合文题要求。②事情的过程交代得很清楚人物心理描写生动、逼真。③结尾点明从中懂得的道理深化了文章主题。B.确定时间范围有的题目从时间上规定了写作范围。因此作文必须是反映规定时间范围内的事。 精彩习作当老师不在的时候 “丁零--”早读课的铃声响起来了但老师却迟迟没来上课。作为值日班长的我焦急地朝老师来的方向望着。忽然走廊上传来“咯咯咯” 急促的脚步声接着是一声响亮的“报告”我回头一看原来是语文老师的邻居张清同学。只见她脸涨得通红上气不接下气地说“糟了语文老师她--病了--不能来上课了。”我听了心里像乱麻似的。这可怎么办呢同学们也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来班里“沸腾” 了。我的大脑飞快地运转着“现在老师不在该怎么办才好今天我是值日班长应该管好班

五年级阅读与写作教案1

五年级阅读与写作教学计划 一、教学指导思想: 以阅读教学为主阵地,在阅读教学中,合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口语交际教学因素,在阅读感知、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进行习作、口语训练,加强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的联系,使它们融为一体,把听、说、读、写训练整体化、系统化,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二、教学的特点 1、有效性 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科学地确定学习目标,并据此合理地选择、组合学习材料,设计出符合学生认识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学习路径与形式,组织学生进入主动、有效的学习情景的过程。通过课堂教学,学生都应有实实在在的提高。教学有实效,首先应有明确目的,其次要有指导过程,根据对学生学习困难的预设进行指导。 2、统一性 语文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蕴涵于工具性之中,没有工具性就没有人文性。”“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整体性 阅读课中进行有效的写话,口语交际训练,不是游离课文之外去另起炉灶。阅读课中的写、说应与读、思紧密结合。理解、感悟是写话、口语交际的基础,在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充分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写话,口语交际,是有感而发的写与说,是有话可写,有话可说。写话、口语交际是理解、感悟的方法、过程,也是阅读的提升。 三、教学的形式 1.阅读与习作相结合 (1)仿写。 我们常常说,不是教课文,而是用课文教。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范例。课文中,有些词语、句子、段落、篇章很有特点。对于这些句子或语段,引导学生体会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谴词造句的,并积累这些语言形式,作为例子,进

行模仿描写,迁移运用,形成语言能力。 (2)补写。引领学生多元解读、深层感悟文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空白处,给学生一扇探索文章的内心世界的“窗口”。文章的空白处很多,这种寻觅空白,增补练笔式训练,需教师独具慧眼,深入浅出,恰到好处地挖掘课文的未定点。这种练习应或有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或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心灵空间,或有利于彰显学生个性的亮点。 2.阅读与口语交际相结合 合理挖掘课文中口语交际因素,寻找阅读与口语交际的最佳结合点,根据文章内容,引导学生从口语交际的情境出发来认识理解文章的内容、人物形象和意境,在阅读中品位口语交际的知识技巧,向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规范;根据文章内容,抓矛盾进行辩论,积累优美词句当导游,获得启迪进行劝说,改编课文表演课本剧等。 (1)辩论 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文本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抓矛盾引导学生思考、发现、表述。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组织辩论,在辩论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训练思维,提高表达应对能力。 (2)解说,介绍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范例。学生在阅读时,体会字里行间的意蕴,感受文章谴词造句的方法,接受规范语言的熏陶。教学语言优美生动有特点的文章时,可创设情境,让学生学做导游,学习解说、介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化消极语言为积极语言。 (3)课本剧 有些写人记事的课文,情节发展生动,人物刻画形象,这类课文可以采取表演课本剧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将表演作为驱动任务告知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文本。随着表演的不断深入,在教师的引领、点拨下,学生抓重点词,关键句不断思考、讨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也不断深入。 3.阅读与习作、口语交际相结合 这种是前两类形式的进一步整合。这种课型中的口语交际形式以单向口语表达为主,如讲故事、介绍等。遵循从读到写,从写到读的一般步骤。

小学阅读与写作

浅谈小学语文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很有力地见证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上写道:“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阅读与写作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密切联系。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的素材往往又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感受。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将“阅读”长期植根于“写作”的沃土中,使学生更好地从“阅读”中学“写作”以利于其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只有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积累起来,才能厚积薄发,达到所谓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这种高层境界。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鲁迅先生也曾说过,自己的作品大都仰仗于先前读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叶老先生还告诉我们:“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可以说,一旦离开了生活实践的积累、思维成果的积累、语言文字的积累,那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千尺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唯有充分的阅读,才能有精彩的写作。阅读是知识积累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通过阅读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想,积累了素材,如此,写作时才能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充分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阅读可以影响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个人的思想和观点一旦形成势必会影响下一步的写作活动。同样,写作也会影响阅读作品的选择,阅读的倾向以及阅读的方式。 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广泛阅读,学生才能积累语言,才能提高语言的表述能力和接受能力,由读到写,由写到读,相依相生,相得益彰。阅读是内化,写作是外化;阅读是积累,写作是运用;阅读是延伸,写作是提高;阅读与写作永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就如一对比翼鸟,如影随形。

六年级阅读与作文训练专题

一阅读目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一)直接解释词语 1 词素相加法2找反义词法3描述、形容法4 同义词代替法 (二)联系语境解释 阅读(一) 盐一样的智慧 有这么一个故事:老族长带领村民日夜兼程,要把盐运到某地换成大麦过冬,有一天晚上,他们露宿于荒野,星光灿烂。长者依然用祖先世代所传下来的方法,取出三块盐投入营火,占卜山间天气的变化……大家都在等待长者的“天气预报”,若听见火中盐块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那就是好天气的预兆,若是毫无声息,那就象征天气即将变坏,风雨随时会来临。 长者神情严肃,因为盐块在火中毫无声息。他认为不吉,主张天亮后马上赶路。但是族中另一位年轻人认为“以盐窥天”是迷信,反对匆忙启程。 第二天下午果然天气骤变,风雪交加,坚持晚走的的年轻人这才领悟到长者的睿智。 其实,用今天的科学解释,老族长也是对的,盐块在火中是否发出声音,与空气中的湿度相关。换句话说,当风雨欲来湿度高,盐块受潮,投入火中自然喑哑无声。 年轻人往往看不起老人的哲学,片面认为他们都是过时的、无用的。其实,一些人生理念如同海盐,它再老,仍然是一种结晶,并且有海的记忆。 1 “兼”字用音序查字法,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画,还可以组词为。(2分) 2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严肃——()领悟——()匆忙——()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预兆:;以盐窥天 4 用“”画出表示长者的“天气预报”中好天气的句子,用“” 画出表示坏天气的句子。并写一句有关天气情况的谚语。(3分) 5 年轻人认为“以盐窥天”是迷信,对吗?你能根据短文说说老人“以盐窥天”的道理吗?(3分)

6 读读短文后的最后一段,说一说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分) 阅读(二) 别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 三个旅行者同时住进一个旅店。早上出门时,一个旅行者带了一把伞,另一个旅行者拿了一根拐杖,第三个旅行者什么也没有拿。 晚上归来,拿伞的旅行者淋得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旅行者跌得满身是伤,而第三个旅行者却安然无恙。于是,另外两个旅行者很纳闷,问第三个旅行者:“你怎会没有事呢?” 第三个旅行者没有回答,而是问拿伞的旅行者:“你为什么会淋湿而不会摔伤呢?” 拿伞的旅行者说:“当大雨来到的时候,我因为有了伞,就大胆地在雨中走,却不知怎么淋湿了;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没有拐杖,()走得非常仔细,专拣平坦的地方走,所以没有摔伤。” 然后他又问拿拐杖的旅行者:“你为什么没有淋湿而摔伤了呢?”拿拐杖的说:“当大雨来临的时候,我因为没有带雨伞,便拣能躲雨的地方走,所以没有淋湿;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便用拐杖拄着走,却不知为什么常常摔跤。” 第三个旅行者听后笑笑说:“这就是为什么你们拿伞的淋湿了,拿拐杖的跌伤了,而我却安然无恙的原因。当大雨来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时我小心地走,所以我没有淋湿也没有跌伤。你们的失误就在于你们有凭借的优势,认为有了优势便少了忧患。” 许多时候,我们()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因为缺陷常常让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优势却常常使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照样子,写成语。(写出带“然”字的四字成语)(2分) 安然无恙:、 2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纳闷:忧患: 3 “安然无恙”是说第三个旅行者既不像第一个旅行者那样, 也不像第二个旅行者那样。(2分) 4 请你用自己的话告诉前两个旅行者失误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

小学高年级阅读与写作训练

小学高年级阅读与写作训练(1) 写景文章的练习(一) 训练目标 1、写景要抓住景物特点,突出重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细致描绘。 2、写景要按照不同顺序描绘景物。 3、写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做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训练指导 大自然的景观美不胜收,使人赏心悦目,产生美的遐想。那么,怎样才能把美好的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呢?首先,描写景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从不同角度去描绘。不仅要对重点的地方进行具体细致地刻画,而且要对整个景观做概括的描写。其次,要按一定的顺序去写,即可以先写近景,后写远景,先整体后局部;也可以先远后近,先局部后整体地描写。再次,写景时要融入感情,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只有通过仔细观察,对景物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才能达到写作目的。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训练,能在描写景物方面有所提高。 阅读训练(为同学们推荐一篇描写春景的文章,我们共同赏析!) 春之曲 春姑娘穿一身绿色的衣裙,踏一辆绿色的车,摇一路绿色的铃来了…… 春姑娘抱起绿琵琶,弹出一支和谐的绿之曲。百鸟听了争着亮开圆润的歌喉;她又挥起绿色的令旗指向小溪,小溪的冰衣立刻咔咔迸裂。没等冰衣完全融化,小溪就高兴地唱起绿色的歌,跳下山涧,越过山冈,汇入河流,奔向大海。春姑娘又指向树林,杨树急急忙忙拔掉头上的残雪,顽皮地吐出嫩绿的小舌头;柳树则吐出鹅黄色的嫩芽,就像一只只刚刚啄破蛋壳儿的毛茸茸的小鸡雏。 小草探出了翠绿的小脑袋,喜看雪花的凋谢。你看它们有的刚刚破土,一撮撮,一簇簇,深吸着散发泥土芳香的新鲜空气。虽然身小力薄,但生命力是那么顽强,这不禁使我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你看,在绿色的草坪上,孩子们追逐着,欢笑着;青年人捧着书读着,绿色的风为他们轻轻地翻着书页。 杏蕾听见成群的小蜜蜂“嗡嗡嗡”焦急的叫声,急忙扯掉紫色的头罩,咧开粉红的小嘴,露出又尖又细的小黄牙,笑着,笑着…… 瞧,春姑娘又穿上了绿色的鞋,踏响了土地上的琴键,于是农民开始播种希望的种子,他们挥动手里的红缨鞭,吆喝着牲畜,在那吆喝声中,包含着多少希望啊!他们在盼,盼望种子快快发芽,快快长大,快快成熟。为了不辜负农民的希望,春姑娘的手指又扣响了雨的丝弦,沙沙的小雨浸湿了田地,滋润了禾苗,好一派勃勃生机呦! 春姑娘摇一路绿色的铃,蹬一辆绿色的车,驮一车绿色的梦来了!春姑娘的琵琶弹绿了田野,绿了草地,绿了杨树,绿了万物,绿了希望…… 小练习(读了本文,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读读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pi pa ge hou beng lie diao xie yao he zi run ()()()()()() 2、填空。 (1)“谐”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再查()画,组词()。 (2)“嫩”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再查()画,组词()。 (3)“蕾”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组词()、()。 3、用直线把两边的词语搭配起来。 湿润的手指美丽的生活 轻盈的脚步灿烂的湖水 和谐的嫩芽碧绿的阳光

六年级阅读与写作1教学教材

学而优六年级阅读与写作 阅读训练 车厢里 “咔嚓——呼”,一声尖响,一阵冷风骤雨,沉闷拥挤的车厢里激起一片惊呼。原来,后车厢前排那块有裂纹的窗玻璃,在公共汽车急转弯中被震飞了小半块,幸好没伤人。 一阵忙乱之后,就听见乘客中有人说:“大清早就触霉头!”“现在乘车啊,真是……” 后门那位理着童花式短发的年轻女售票员红着脸,一声不吭的站起来,走到玻璃窗前。座位上一对盲人夫妇手握着手,默默坐着,雨水已打湿了他们的脸和前襟。姑娘的脸更红了,忙撑开手中的花折伞,堵住洞口。 车厢里一下子静了,大家的目光柔和下来。 “对不起,师傅们,这块玻璃应该换了。怪我们……”姑娘柔气轻声地刚说了一半,一阵狂风把她娇小的身子刮退半步,话也咽了进去。这时,一只大手抓住伞柄,助她往前一顶。只听“咝——”,伞面被尖利的破璃撕开一道口子,伞骨也断了一根,但洞口又封住了。“唷——”在乘客的惋惜声中,姑娘却朝着身边这位四十多岁、面带歉意的大汉感激的笑了,笑得弯了眉毛。 “你去吧,我来!”大汉胸前红字告诉人们,他是一位钢铁工人。他的声音也像金属撞击一样铿锵有力。 姑娘又去忙着招呼售票,只是声音更甜更亮。 “玻璃窗修好了?”盲人夫妇问。 “雨停了。”大汉回答。 “那就好。” 乘客们都善意的笑了,车厢里显得格外温暖。 公共汽车又驶过两站。大汉身边一位正在背外语的小伙子突然伸出手说:“你该下车了,交给我吧!”“你怎么知道?”“咱们都是老乘客了。”“那,哈哈……” 又过了两站,小伙子也要下车了,一位女同志刚想接过来,可是伞柄却被一个面皮白白的学生急忙抢了过去。周围的人又笑了。 一站又一站,一人又一人。伞柄被众人握得暖烘烘的。这暖意不断传给后来者,也传给了车厢里的每一个人。(选自小小说《伞》) 1、本文运用的叙述方法是_____________。 2、本文以___________为线索,记叙了在冷风骤雨的天气里,公共汽车车厢玻璃破了以后,售票员和乘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3、“大汉”“面带歉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姑娘却朝“大汉”“感激的笑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文中画线部分,想一想:“大汉”为什么要“欺骗”盲人夫妇,乘客们为什么又“都善意的笑了”? 5、本文的情节,可以分为“震飞玻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 6、联系全文,可见文章结尾处的“暖意”指的是? 摆渡老人 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渡船只要一靠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手忙脚乱的样子大笑。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淌到离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 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望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是过不了河。我们都为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 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不紧不慢地向学校走去。到渡口时,我惊奇地发现,那老

最新六年级阅读与写作教案

六年级阅读与写作教案 六年级阅读与写作教案 六年级阅读与写作教案 教学难点:通过自己的笔端,表达自己对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达到以“形”传“神”. 教学过程: 一、聊一聊 趣味谈话:今天,我们开始了暑假期间作文阅读的学习,大家都是爱学习的孩子,来到新学校,见到新老师,我从大家的眼睛里看到了新奇、迷惑、怀疑和信任.很多同学不认识我,我想呢,我也不介绍自己,我就想让大家通过看我的外貌猜猜,猜猜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议一议 如果让你来说的话,猜什么?你会怎么猜?你是根据什么猜的?(学生发言,老师指导,注意语言的流畅和准确) 主要依据人物的外貌,包括:容貌、体态、衣着、表情. 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特点,说出自己最真实的猜想. 发挥想象,例如老师的年龄、老师的眼睛、老师的肤色、老师的大肚子、老师说话的声音和腔调…… 三、说一说 按照你观察到的和想象到的,你来表述,要流畅、形象、具体,想象要丰富. 四、写一写 注意格式、注意标点、注意语意连贯,不写错别字.恰当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引用),真实表达自己想法. 范文举例.(略) 五、评一评(略) 作文小贴士 一、描写人的品质: 平易近人宽宏大度冰清玉洁锲而不舍鞠躬尽瘁持之以恒 二、描写人的智慧: 料事如神足智多谋博古通今才华横溢出类拔萃博大精深 三、描写人物仪态、风貌: 文质彬彬风度翩翩相貌堂堂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威风凛凛 四、描写人物神情、情绪:

悠然自得眉飞色舞喜笑颜开神采奕奕欣喜若狂呆若木鸡 第二讲动作描写 训练目的:学习怎样进行动作描写. 训练重点:动作描写的连贯性和动词运用的准确性. 训练难点:把握动作描写的方法. 训练过程: 一、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1、快速完成基础知识练习. 2、订正答案. 二、讨论打记有关动作的语句,思考:动作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动作描写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写好动作? 三、讲解. 1、动作描写可以让文章更生动形象. 2、能突出人物特点. 3、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小练笔. 五、练笔评价. 作文小贴士: 1、他发现塘边的狗尾草上,正停着一只红色的蜻蜓.只见弟弟瞪着眼,猫着腰,身子向前倾斜着,极慢极慢地向前移动着脚步,突然他把手一伸,两个手指一掐就把蜻蜓捉住了.蜻蜓拼命挣扎着,弟弟乐得又蹦又跳.他用一根细线扎住蜻蜓的长尾巴,一手掐住细线的另一端,放开蜻蜓,蜻蜓就飞起来了.他跟着蜻蜓飞跑,口里还大声嚷道:“我坐飞机了,我坐飞机了.” 2、我屏住呼吸,两手弯成弧形,慢慢地靠近它,然后猛扑向前,两手迅速地一扣.哈哈,看你往哪里跑! 3、屋里静悄悄的,只有电视机在响着.爸爸忽然抓着桌布一挥.“叭”的一声,拍在了桌子上,碗、盘子、筷子都跳起了老高,桌角上那酒杯掉到了地上,摔破了. 第三讲语言描写 训练目的:学习怎样进行语言描写. 训练重点:语言描写的作用,语言描写应该注意的地方. 训练难点:把握语言描写的方法,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训练过程:

小学生阅读与写作

小学生阅读与写作 浅谈小学语文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很有力地见证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上写道:“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阅读与写作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密切联系。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的素材往往又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感受。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将“阅读”长期植根于“写作”的沃土中,使学生更好地从“阅读”中学“写作”以利于其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只有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积累起来,才能厚积薄发,达到所谓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这种高层境界。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鲁迅先生也曾说过,自己的作品大都仰仗于先前读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叶老先生还告诉我们:“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可以说,一旦离开了生活实践的积累、思维成果的积累、语言文字的积累,那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千尺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唯有充分的阅读,才能有精彩的写作。阅读是知识积累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通过阅读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想,积累了素材,如此,写作时才能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充分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阅读可以影响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个人的思想和观点一旦形成势必会影响下一步的写作活动。同样,写作也会影响阅读作品的选择,阅读的倾向以及阅读的方式。 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广泛阅读,学生才能积累语言,才能提高语言的表述能力和接受能力,由读到写,由写到读,相依相生,相得益彰。阅读是内化,写作是外化;阅读是积累,写作是运用;阅读是延伸,写作是提高;阅读与写作永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就如一对比翼鸟,如影随形。 然,阅读有多种目的,为了消遣,为了积累知识,对此,我们在阅读时,应有选择有目的有层次的阅读,看的书越多,视野越开阔,越能辨真假,明优劣,去糟粕,存精华。正如清代的学者龚自珍在他的《随缘诗话》中写道:“盖破其卷而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吞食而所吐者丝,非桑也;蜂菜花所酿者蜜,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瘤”。读书要吸取精华,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言,写文章得益于广泛的阅读。也只有这

六年级上册阅读与写作一体化训练五

阅读与写作五: 阅读目标:我会体会标点符号的作用 写作目标:我会把内容写具体(一) ——写好人物的外貌 阅读方法点拨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表示停顿和语调。学习标点符号不仅要和理解文章内容结合起来,还要和运用结合起来。学会恰当地使用标点符号,是准确、充分地表达思想感情的基础。作为小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各种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恰当地使用标点,切忌一逗到底。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引号、省略号、破折号的作用: 一:引号的作用。 a.表示引语 b.表示特定称谓或着重指出的部分 c.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d.表示否定和讽刺的意思 二:省略号的作用 1、表示列举的省略 2、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3、表示语音延长的省略 三:破折号的作用 1、表示突然转变话题或突出语意转折 2、表示声音延长 3、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 阅读达标训练 美丽的谎言 晚饭时,妈妈兴奋地说:“快尝尝我自创的新菜——‘吉祥三宝’!它色、香、味俱全,保你爱吃!”我凑过去一看,雪白的、碧绿的、橙红的丝相互缠绕着,真像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 我低头闻了闻,味道真的很鲜美,但又似乎有一股白萝卜的味道。我从小就不爱吃白萝卜。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赶紧说□□这里面有柿子椒丝□胡萝卜丝□最稀罕的是那白色的细丝□那可是人参娃娃做的呀□□人参?我可没吃过!于是,我就尝了一点儿。嘿,酸酸甜甜,香脆可口,真好吃,不到十分钟,一盘菜就被我全吃光了。站在一旁的妈妈,开心地笑了。从此以后,我家餐桌上隔三差五地就会出现‘吉祥三宝’,我呢,也是越吃越爱吃。

可是有一天,妈妈似乎有些不安,吞吞吐吐地说:“宝贝儿,妈妈……妈妈曾经对你撒了一个谎。”“啊?您可一直教育我做个诚实的人啊!“”是……是。”妈妈一边说一边不自然地搓着双手,“孩子,‘吉祥三宝’中的白丝呀,不是人参,是你从小就不喜欢吃的白萝卜丝。我担心你知道真相后不吃这道菜,就骗了你!你知道吗?白萝卜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对身体有很大好处。妈妈多希望你能吃一些呀!” 顿时,我明白了妈妈的用心良苦。我扑在妈妈怀里,幸福地想:在我心里,妈妈的谎言是美丽的。 1、给文中画线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文中的“吉祥三宝”实际上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第二和第三自然段中分别摘抄一个描写妈妈心情的词语。()() 4、“我”为什么认为妈妈的谎言是美丽的? 阅读拓展训练 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她的右手连同整个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还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尖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滚动两下,终于伏下身子,用仅有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绺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在额头上。 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动地说:“谢谢你。”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凭力气挣得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他向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又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 我不解的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我前。你到底是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屋前?” 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屋后都一样。” 我噘着嘴说:“那就不搬要了。” 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对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就不一样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后又来了几个乞丐,我家的砖就屋前屋后的贝被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那些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他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他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你,我现在还是一个乞丐;因为当年你叫我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