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现代教育改革的需求,使该技术在教育领域里遍地开花,多姿多彩。多媒体计算机日趋普及,经济发达地区计算机辅助教学更是大踏步走进课堂,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方法,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作为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在美术教学中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利用信息技术这个载体,通过恰当的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达到美术学科和信息技术的良好整和效果。

随着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不断完善,美术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研教改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那么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有必要整合吗?整合之后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值得反思的地方?下面我就上面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者与实际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中小学美术课程总目标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

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要实现以上总目标,就要大力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在美术学科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并加以整合。

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美术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大大提高教育效果,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其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的优越性

1、信息资源丰富我们可以从网上下载大量的软件、图片和资料,积累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图像,还能呈现音频、动画、视频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它的交互性,为个性化、自主化、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持续发展的构想得以实现。

2、改变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把抽象的教学内容演绎得具体形象,易于理解。把枯燥无味的各种概念、定理、法则,通过文字、声音、图象、动画等多种媒体的有条不紊的演示,使得课堂气氛更生动活泼,学生思维更活跃,师生关系更融洽,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3、改变了传统的陈旧的课堂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

知识经济呼唤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多媒体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能及时、直观、生动和大量地把各种图、文、声、像信息展示在同学们眼前,使美术与音乐、影像、文字、语言等完美地结合,创设一种情景交融艺术氛围,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在欣赏过程中达到共鸣,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得到美的享受,达到最佳的欣赏效果。例如我们在欣赏《故宫建筑群》时,教师可以把课件设计成三维动画,使学生身临其境,像在实地参观一样欣赏故宫,再配上背景音乐,像导游讲解一样配上旁白,让学生知道故宫的建筑特色,色彩特点等,或者提供有关故宫博物院的网址,让学生搜集一些资料并进行交流。这样他们不仅了解了故宫的历史、建筑特色,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立体的故宫艺术知识体系,而且为我国古代建筑大师的杰作惊叹不已,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样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4 、缩短了授课时间,提高了教学质量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缩短了课堂授课时间,使得课堂上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巩固练习,增加了训练的密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得以巩固,克服了遗忘,增强了记忆,更培养了

学生的动手操作、动脑思维,动口说理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的反思

1、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学课程的整合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时代的美术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对教材、教法、学生的把握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一贯强调的,这一基本功在信息时代显得更加重要,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如教材的处理、学生的新特性、信息技术运用导致教法的变革等。都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化时代的美术教师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和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

2、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学课程的整合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构主义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上。

由信息的单一化到多元化,由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自主探索,部分学生极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在网络中处于失控状态,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容易导致学生水平的两极分化。所以,信息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更高的学习自觉性、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3、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要掌握好度

虽然计算机与众多其他教学手段相比有着独特的优点,但对于总的学习目标和全体学生来说,不存在一种普遍优于其他手段的教学手段。

不能用屏幕代替一切,只要大屏幕一开教师就什么都不用做了。今天提倡多媒体教学,决不是要否定传统的教学手段。各种手段都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在教学中,他们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师授课的教学手段之一。将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将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无疑将给美术课程学习方式带来崭新的面貌,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实验,对于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实施创新型美术教育,对于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美术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相信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创造一种快速发展的信息化艺术环境,推动美术教育向高层次、多元化发展,实现美术整体教学的最优化,使信息技术学科、美术学科共同得到发展;使学生的信息素养与美术素养同时提升;同时使教师在多方面得到发展与提高。

信息技术科技学习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科技学习心得体会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科技学习心得体会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信息技术,科技,学习,心得体会,信息技术,主要,用于,管理,,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学习心得中查看更多范文。 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信息技术科技学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 信息技术科技学习心得体会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主要手段。因而,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计算机的操作是我们必须掌握一门技术。能入到咱们长子的教育队伍中,并能参加这次计算机培训,我感到很荣幸,故而倍加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在与同行的相互学习、交流中,我收获颇丰。我不仅明白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职业的专业性。而且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

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微机网络,开展教学。所以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信息技术今后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未来教育应溶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最新的信息技术,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 1、信息技术对教师的重要作用。 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识的认识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 现在的学生更是聪明,他们不仅能在学校里学习知识,还能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学到更多的知识。因而,教师必须有一种超前意识。 2、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师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当今社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3、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也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论提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论提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肇庆市颂德学校数学科组赵燕娇 关键字:信息素养中学生培养能力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的应用日益广泛,信息化教育已成为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信息化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本文主要从概念、重要性及培养途径等方面来阐述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一、何为信息素养? 要想知道何为信息素养,我们首先要清楚信息素养的来由:信息素养概念的酝酿始于美国图书检索技能的演变。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Zurkowski率先提出了信息素养这一全新概念,并把它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能。1987年信息学家PatrieiaBreivik将信息素养概括为一种“了解提供信息的系统并能鉴别信息价值、选择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获取和存储信息的基本技能”。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下设的“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在其年度报告中对信息素养的含义进行了重新概括:“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就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有效地查寻、评价和使用所需要的信息”。1992年,Doyle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精确的和完整的信息是做出合理决策的基础,确定对信息的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从包括基于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源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于实际的应用,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以及在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 从以上几点可以简单概括出“就是信息获取者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 二、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1.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现实要求必须提高信息素养 在信息时代以前,我们所认为的文盲是缺乏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然而到了现在的数字时代,如果一个人缺乏必要的信息素养,那他就是现代的文盲。由此可见,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具备及时、准确掌握信息,科学、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即信息素养。 2.信息素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的定义是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也越来越走进我们的日常教学。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一种潮流。运用新颖、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陈旧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加大课堂密度、提高课堂容量,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益。因而在培养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难点,适应新课改等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动力,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力量。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说过:“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非常重要的。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没有兴趣,上课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在讲述奇妙的二氧化碳时利用媒体播放意大利的死狗洞、由干冰制造的云雾缭绕的舞台、人工降雨的情景,学生就会对你所讲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疑问。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把相当一部分时间用在板书上,以至于讲授时间过多,学生练习、巩固的时间不足,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要消化一节课的内容,其难度可想而知。课堂上掌握不了,在课后就要花大量时间去复习、巩固,这无疑就是增加学生课外负担;长此以

信息技术对有效教学的促进作用

信息技术对有效教学的促动作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民,教学模式的持续革新,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普及了,代替了传统教学过程中一人、一笔、一黑板的教学模式。尤其对于中学地理学科来说,多媒体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片生机与活力,大大提升了有效教学的效益。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长期实践,对于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有些粗浅的探索,逐步实现着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点滴变革,来合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明确所谓的“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老师央一段时产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地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教学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老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由此看来,提升有效教学效益的前提条件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主动参与意识,来达到教学效益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多媒体技术走进了课堂教学,成为地理老师的得力助手。 明确多媒体是利用计算机或其它电子设备传递的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的组合。多媒体技术具有综合处理文本、图像、音频、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信息媒体的水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将外界的信息传递到大脑,经过度析

综合获得知识。多媒体课件集文本、图像、音频、动画和视频为一体为学习者提供最佳学习环境。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更需要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中学地理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一些地理事物是大家没有见过或是根本无法直观看到的。教学过程中仅靠语言和图片来讲解那些运动的、无法观察或抽象的事物,学生难以理解。利用多媒体课件能够把一些地理事物化虚为实,形成准确表象,易于学生接受。 其次,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上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有效教学的效益。多媒体课件把教学内容和多种表述形式集于一体,以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体现在他们面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求知欲。使学生以一种愉快的心态和积极参与的心情去主动学习,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达到有效教学的初步目标。改变了以往老师累、学生觉得枯燥、无法融入课堂教学的情况。有了课件中的动画、视频这些多媒体技术手段能把大家看不到、无法想象的地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化虚为实地体现在学生面前;这些内容仅靠老师语言和静止的图片来讲,学生无法建立相对应的空间立体环境,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并且抽象的知识会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则无法突破教学难点。例如地球的自转,公转这课,老师拿地球仪能够演示,但是没有公转动画中太阳在公转中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的变化过程。演示动画能够让刚接触地理学科的初一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形成准确的表象,从而对知识自觉接受,并且印象深刻,记忆准确牢固,而不是靠死记硬背得来的。这样使用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情感目标: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阶段教学目标理解为各学段各单元各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制订阶段教学目标。总体目标中的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在各阶段有所侧重,但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要贯穿本课程教学始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握总体目标,又要实现具体目标,既要明确显性目标,又要重视隐性目标,既要达到终极 课程标准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取拓展模块的内容。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必要性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必要性 肥西县八里明德小学:赵伦满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电教媒体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可以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使学生感知的过程活灵活现,从而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能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呈现出种种弊端,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信息技术在知识的存储、呈现、传递、交流等方面都显现出强大的优势,特别是以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自主探索、协作学习”的学习环境。对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 教师的信息素养包括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信息意识(认知层面)、信息技能(技术层面)等三个层面的内涵。教育信息化过程就是教师信息素养各个方面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师是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教育的实践者、实施者、操纵者、也是直接的受益者,教师的信息素养直接影响教育信息化的顺利进行。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决定教师采用信息技术环境进行授课的积极性与教学效果,也会影响教师在备课、授课、对学生评价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信息技术的频率。 四、当今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令人担忧。

我对一些教师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电脑在教师家庭的普及率很高,但对电脑的利用率与上网率都很低,不到40%。调查发现电脑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我校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差距较大:大部分教师承认还处在电脑启蒙阶段,多数的教师承认自己对电脑硬件基本没有了解。我校现状是大多数教师不会独立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能经常用的不足8%,利用计算机开展交互式学习的老师更少。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教师。再好的技术设备,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恰当的应用,也不会带来真正的效益,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在我国,庞大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深受传统教育思想的禁锢,加之信息技术又相对比较低,要使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发挥作用,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迫在眉睫的事。

浅谈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及重要性

浅谈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及重要性 浅谈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及重要性 1957年10月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自那以来,短短30余年,世界主要国家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航天产业,迄今已有22个国家组织发射了航天器;有58个国家投资发展航天技术,总投资高达近万亿美元;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航天技术成果。航天遥感的出现,给人类观测地球提供了最有效的场合。它的迅速发展使得在资源勘探、海洋开发、农林管理、气象预报、环境灾害监测、地貌测绘等应用领域中,发生着革命性变化。美欧日等24国发起了一项规模极为庞大的“行星一地球计划”,计划10年内发射24个地球遥感卫星,耗资150亿—300亿美元,目的是监测地球环境的变化。在空间已经采用的信息获取新技术是各类星载遥感仪器,如照相机、电视摄像机、红外及多光谱扫描仪、电荷耦合固态推扫式摄像器、微波辐射仪、合成孔径雷达等。目前的发展以信息传输型的遥感仪器为主流,而不是从空间回收拍摄的胶片。其中利用卫星红外传感器获得目标已取得显著进展,可以从空中对1/2地球表面进行实时监视,如帧频(每秒钟传送图像的次数)为每秒2次,每个像点用一个10位数码描述,每位数需硬运算10次,卫星上需要一个100亿次的计算机,而发展这样的计算机需要近10年时间。第三次或第四次产业革命相并列看待,而认为在第一次“革命”之后,一些重要事件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这种看法是有其道理的。人们震惊于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产生大量新的经济现象,为确定现阶段新技术革命的历史地位,才继二次、三次革命说之后进而提出四次产业革命的论点。一些描述强调目前发生的变化的重要性,借以唤醒那些仍沿着传统思路看问题,以第一次产业革命基础为发展战略出发点的科学家、政治家和国策决定者。如托夫勒的浪潮论,奈斯比特的趋势论,以及许多关于大国兴衰史的讨论等,这些震聋发馈的疾呼确实起到了唤起人们以新的眼光看世界、制定新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催化剂作用。 “信息革命”就信息技术本身的变化看,为世界经济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新的环境条件;就信息革命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看,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出现,为世界经济研究提供了新课题。 (一)“信息革命”与世界经济的形成 迄今为止,信息革命问题在世界经济研究领域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信息、信息技术、信息革命以及信息科学知识,在世界经济研究领域里出现的频率是比较低的。这并不表明信息及信息技术现在才变得重要起来,而是在世界经济形成过程中,它始终起着重大作用:首先,信息经济本身是世界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信息传输、处理等技术条件,在世界经济整体性方面起着粘合作用;最后,每次信息革命对世界经济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巨大推动作用。 信息技术对世界经济整体形成的粘合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信息技术进步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或整体性增强的自然物质条件。关于建立世界经济科学体系的争论由来已久,人们并没有关注到,信息的传输与获取技术的整体水平和不平衡发展,仍是各国经济交流与国际性体现的障碍。当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探险家去发现“新大陆”时,人们所关注的是由此所带来的商业革命和市场开拓,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信息沟通方式的革命性进展。只是到了电子计算机网络使人们有可能通过全球数字通信网,全天候了解世界任一地区经济情况变化时,才意识到信息及信息传输、处理技术对世界经济整体化的作用。实际上,它存在于世界经济整体化发展的全过程之中。自然科学、哲学对时空的研究获得重大进展,时空现实变化对世界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情感目标: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阶段教学目标理解为各学段各单元各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制订阶段教学目标。总体目标中的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在各阶段有所侧重,但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要贯穿本课程教学始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握总体目标,又要实现具体目标,既要明确显性目标,又要重视隐性目标,既要达到终极目标,又要促进条件目标。 解读一: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 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2020年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平台等成为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主要手段。“国培计划”为提高教师的自身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机会。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每个教育者应不断地加强,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不断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高科技的发展,需要老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利用网上的教育资源为教学服务,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远程培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可以说我很好的完成这次学习任务。对于计算机我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虽说经常使用,但其中好多东西都还不懂,但我对计算机特别感兴趣,经过老师的讲解,使我对网络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可以说让我大饱眼福,大开眼界。学习中,我学会了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是辛苦的,但我认真的去把所有内容学好,认真完成每一专题的学习任务。本次培训时间虽然有限,但对我来说确是受益非浅。这次培训为全县乃至全国教师搭建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使我们在相互交流和合作中不断提高和成长。并能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熟练运用这些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孩子们的成长带来福音。 在这次培训中,我不仅明白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而且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微机网络等,开展教学。所以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信息技术今后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开设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意义

开设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意义 Setting up the meaning of the IT course of middle_primary school 摘要:讲述信息技术及其发展,引入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借助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发展,来引出开设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意义。 Abstract: Narrate IT and its development , lead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T of our country of middle_primary school. Have the ai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T of our country of middle_primary school draw forth to set up the meaning of the IT course of middle_primary school. 关键字:信息技术及其发展;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开设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意义 Keyword: IT and it develo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T of our country of middle_primary school; Set up the meaning of the IT course of middle_primary school 正文: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数字产品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电脑、电话、扫描仪等,可以说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而“数字”正在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呢?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信息技术能够延长或扩展人的信息功能,它可能是机械的、激光的,也可能是电子的、生物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缩微技术等。 信息技术的发展: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时间约是后巴别塔时代。语言其实是人类在劳动中,遇有思想交流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人类传播活动中一种最早使用的完善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种传播的符号系统,在不同的时期会因交流而有所不同。语言的使用是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 第二次:文字的出现和使用,时间约为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文字的出现和使用,是人类进步的重要里程碑,使用文字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等因素的局限。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时间约为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

浅谈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讲解学习

浅谈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 樊 振 翼 冠县辛集镇齐庄小学 浅谈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不懂信息技术就等同于新时代的文盲。信息技术作为综合实践内容,独立开设了一门课程。信息技术课在小学乃至中学都有开设科目,与传统的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等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信息技术在现代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许多农村中小学、县级中小学甚至一些小城镇的高中,由于该门课程不是考试时的

必考科目,被放到了可有可无的位置。本文结合现实情况和日常经验从各个角度来阐述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 关键字:信息技术计算机重要性习惯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型学科,上好本课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上也起着很好的引导作用。习惯一旦养成是非常难改的,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第一次接触计算机,老师从一开始交给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会影响他的一生。信息技术虽然不是必考的科目,但它却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面我就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总结出的教学方法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旨在与大家探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信息技术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管理好课堂纪律,培养上机好习惯 微机室和平常的教室不一样,每台计算机都是带电的,安全问题要十分重视。信息技术课对于没见过计算机的小学生们简直就是个新鲜玩意。本来小学生的好奇心就强,面对这样一群学生,管理好课堂纪律就显得十分重要。我认为管好课堂纪律应从以下几点出发: 1、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信息技术这一动手实践操作比较强的学科,学生有很大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备课过程中要吃透教材,改变教学方法和策略,让教学过程更有吸引力。 2、多练习,集中学生注意力。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实践操作,从而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

2018年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范文最新推荐------------------------------------------------------ 2018年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2018年8月,我参加了暑期信息技术培训,回顾一晃而过的几天,培训的时间很短,但对我来说受益匪浅,我以这次培训为契机,积极接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了观念,开阔了教学研究的视野,充分认识到了现代教育教学媒体的特点和重要性。 通过学习、网上交流等环节,我感到长了许多见识,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首先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讲求实效性,不能活动多多而没有实质内容;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要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来看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再者在课堂上,教师只起一个引路的作用,不可以在焦急之中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那样又成了“满堂灌”的形式;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但是不能全靠问题来牵引学生,让学生跟着老师走,这样便又成了“满堂问”的形式。 我深深的体会到,在教学中,我们所设计的课堂教学,应该使学生在使用远教资源时能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合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方式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提高了学生的认识程度,学生可以触类旁通地知道很多知识,扩大知识面,使他们增长见识。 远教资源是学生萌发创新思维、创新精神,走向世界的窗口,我们 1 / 7

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可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促进教育制度的革新,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 学习虽然已经结束,来自导师的谆谆教诲,来自同行们的倾情相助,汇成了一股股沁人肺腑的暖流、汇成了一阵阵催人奋进的号角,支持、激励着我始终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停留。展望未来的工作、学习之路,将是永无止境。 今年我非常有幸参加了市教育局培训中心主办的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在7月26日——8月8日这短短两个星期中我受益匪浅。 在这十几天的培训中,让我最感折服的是培训班领导和所有讲座老师强烈的敬业精神,无论是市教育局长童学军的动员报告,还是讲课专家们的培训课及老师们活动等,他们都不顾天气的炎热,他们遵守授课时间,用精彩的授课方式为我们讲解、示范、指导,表现出了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些天无不让我感到钦佩,并将时刻鞭策着我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童学军局长在动员报告中首先向451名培训学员表示问候,接着针对此次培训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最后勉励大家要克服重重困难,高效率,认真听课,切实发挥本次培训的实效。听了童局长的动员报告,我们感到局领导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让我们明确了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感受到了各级领导对教育的设计与展望。

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现代教育改革的需求,使该技术在教育领域里遍地开花,多姿多彩。多媒体计算机日趋普及,经济发达地区计算机辅助教学更是大踏步走进课堂,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方法,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作为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在美术教学中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利用信息技术这个载体,通过恰当的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达到美术学科和信息技术的良好整和效果。 随着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不断完善,美术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研教改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那么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有必要整合吗?整合之后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值得反思的地方?下面我就上面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者与实际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中小学美术课程总目标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

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要实现以上总目标,就要大力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在美术学科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并加以整合。 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美术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大大提高教育效果,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其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的优越性 1、信息资源丰富我们可以从网上下载大量的软件、图片和资料,积累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图像,还能呈现音频、动画、视频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它的交互性,为个性化、自主化、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持续发展的构想得以实现。 2、改变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把抽象的教学内容演绎得具体形象,易于理解。把枯燥无味的各种概念、定理、法则,通过文字、声音、图象、动画等多种媒体的有条不紊的演示,使得课堂气氛更生动活泼,学生思维更活跃,师生关系更融洽,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

中小学信息课程标准(完整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初中阶段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高中阶段 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3、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

信息技术重要性

信息技术重要性 近年来一些从事未来教育模式的专家学者均指出: “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成为工业化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两个重要杠杆,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思维、交往乃至生活.可见放弃计算机将不能很好地衣、食、住、行,而尽早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将会极大地提高他们步入社会后的生活素质、生存能力. 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信息技术课正逐渐成为各类中小学必修课程。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在教育中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已成为必需。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我们应该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到培养学生未来的生存能力的高度;让学生认识计算机是一种文化;让学生重视操作规程,了解计算机性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到培养学生未来的生存能力的高度。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在教育中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计算机能力提高到学生未来生存能力的高度,有深刻的社会原因,这与现在常常提到“功能性文盲”有关。“功能性文盲”最初的含义是指未能获得读、写及计算能力的人,他们无法与同时代的人沟通,尽管他们可能上过学,并获得过文凭。当今的信息社会,读、写及计算能力有了巨大的扩展,“功能性文盲”的标准也有了更为广泛的涵盖面。我们有义务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能力的缺乏,将导致成为新的“功能性文盲”,如果自

己成为“功能性文盲”,将有可能出现如下的尴尬局面: 二、让学生认识计算机是一种文化。“计算机文化”一词是90年代初在国际上流行起来的概念,既然属于文化的范畴,那么我们就应该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的地位、作用和内涵,了解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体会计算机应用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接受并掌握其基本知识与技能,这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首要内容。 三、让学生重视操作规程,了解计算机性能 计算机是一种精密的设备,需要学生们的规范使用和护理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因此在最初就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的使用计算机, 使学生正确地使用计算机,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形成严肃的学习风气,这对迅速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四、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 1、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3、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其学习过程是一个培养不拔意志、深刻思维、坚强毅力的自我修养的过程。学生上机要通过手、眼、心、脑并用而使大脑形成的强烈的专注,使大脑皮层产生高度的兴奋点。在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上机体会各种功能、分析操作方法,都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出勇于进取、善于独立探索的能力。由于计算机运行的自动化和程序化,操作中需要有极为严谨的态度,

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心得体会5篇

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心得体会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心得体会(1) 20xx年5月4日至11日,我有幸在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参加了为期8天的"20xx年海南省边远农村初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集中培训。在培训期间,我认真的聆听了海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王红晨、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邢谷若、海南省教育厅师资管理处副处长、海南中学高级教师等的讲座。在为期八天的培训中我深深体会到: 一、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世界科技日新月异,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教育是国家工作中的重点。而信息技术已做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作为年轻教师应该学习且精通这种教学手段,通过这种教学手段把更多的理念、思想和知识传授给学生。在培训期间,老师给我们看了很多国外用多媒体教学的资料,我们不管是从学生的素质还是教学的手段上都是相差万里,但是这次培训的开班仪式上,海南电大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周伟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且勉励我们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完成这次培训的任务。这些都使我更加对我们学校的前途充满了信心,也坚定了自己扎根于人民教育事业的信心。 二、观念的改变 经过培训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一直以来我知道多媒体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手段,但总觉得那些离自己很远,平时上课也

有用到多媒体教学但并不是很重视,觉得像以前的教师一样用粉笔、黑板上课没有什么,一样可以进行教学。通过这次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同样是教学,但多媒体教学更加先进更加的具体形象,更能让学生从感观、思维双方面的去学习更多的知识。通过这次的培训使我对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历史教学组织与管理理念得到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教学理念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转变。 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也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作为年轻教师,应当吸取当今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把他们应用于课堂课外教学中。 三、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教授们分别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信息化环境的运行与维护、数据的统计处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整合、新技术新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电子白板的应用、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方法,如何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等方面展开培训。还结合大量中小学实际教学案例,特别是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设计与处理,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教师如何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指导与帮助。 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由于有些课自身的特点,没有那么形象生动。学生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确实给

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作用 人类正以惊人的速度走出工业文明,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来临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可以毫不犹豫的说:信息技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不仅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而且对社会总体结构和生活方式有全方位的影响,引发了史无前例的革命,使我们视野变得更加开阔,沟通更加便捷,人类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步伐也因此而加快了。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知识已经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信息产业成为社会中的核心产业,信息素养已成为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的选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与传统的听、说、读、写、算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同样重要,这些能力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的最基本的要求。如何最快地获取信息,有效地分析信息,如何利用信息形成决策是现代管理活动的核心,在商业活动中及时获得信息,有效利用信息更是企业生存的大事。因此,信息技术在改变我们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的同时,它也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工作在大学校园的教师们和学习、生活在校园中的同学们来说,我们正亲身经历、亲自创造着信息技术引起的教育模式的变化。 信息时代知识的爆炸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应用型人才,如书架型人才、工匠型人才,已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学习型、创造型人才培养成为今后教育工作的核心,充分地利用好信息技术,应该说是培养新型人才的第一步。 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能帮助我们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较大的收获,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多的教育和学习效果。因此,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信息观念,能够灵活应用得到的信息处理工作和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同样,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给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给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对于转变陈旧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快建设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更具深远的意义。 由此不难看出:开展信息化教育,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中应该着重加强的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