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课题研究之案例

个人课题研究之案例
个人课题研究之案例

个人课题研究之案例

建构,让课堂更有效

泗阳县众兴实验小学刘立忠

用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关注学生学的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只有积极主动参与才能对知识进行有“意义”的主动建构。

怎样让学生去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呢?在设计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6~57页《运算律》一课时,我没有将这一定律刻板地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从事例中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这是其中新授部分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探索加法交换律。”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

(出示主题图,男生28人,女生的17人在跳绳,问题是一共多少人?)会列式吗?开始!28+17=45(人)

还可以怎么列式?17+28=45(人)

同样的一幅图,同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列出了两道不同的算式,其中“28+ 17”是用男生人数加上女生人数,“17+28”呢?

两道算式都表示把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合起来,所以都等于?(45人)

两道算式得数相同,我们可以用“=”把它们连成一个等式。(屏示等式)2 8+17=17+28

情景引趣。教师为学生提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过程的实质,就是要学生通过观察,搜集信息,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做好准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感受问题的存在,明确需探究的问题核心,产生探究的心理欲望。

2、观察等式,发现个案特点。

仔细看,等号左边、右边有什么相同?(同桌轻声交流一下)

―――都是在加法中,都有28、17两个加数(两个加数相同),得数都等于45。

(板书:加法)

不同在哪呢?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同,位置怎样了?(交换了)(屏示动态交换过程)(板书:交换)

这个发现,会不会仅仅是一种巧合呢?如果换成其他的两个加数,左右两边的得数还会相同吗?你们能不能再举些例子来验证?

引导质疑。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恰当的提问引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把握好质疑的时机,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空间与时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学会质疑。

3、举例验证,并简洁表示规律。

像这样的等式你能再写几个吗?试试看!(汇报,师在屏幕上输出学生举出的等式)追问:类似的等式能写完吗?(写不完)(屏示省略号)、合作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资源,选择探究的策略,设计学习活动,明确活动的目的,用实力验证猜想。

虽然咱们写出的等式各不相同,但是仔细观察,它们却蕴藏着共同的规律,你发现了吗?(四人一组互相说说)

(都是在加法中;等号两边加数相同;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师小结:原来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刚才,这样的规律我们用语言把它表达了出来,其实,我们还可以用一些更为简洁的方式来表现,比如用汉字,图形,字母,等等写成等式,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吗?试试看!(实物投影上展示交流。)

自主探究。这个阶段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信息,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自由地思考,使学生在体验和创新过程中学习。

4、用字母表示交换律。

刚才大家想出的等式都很好,不仅能把我们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而且还比语言叙述,更简洁。

而这个规律,就是加法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运算律(板书:运算律)

能给它取个名字吗?---加法交换律。

在数学上,我们通常用字母a和b来表示两个加数,加法交换律可以写成:a+b=b+a。

整理总结。教师和学生对探究学习过程进行整理和总结,规范学生思维。

5、巩固练习(抢答)。

96+35=35+□

204 +□=57+204

37+□=59+□

76+□=□+76

反馈提升。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及时地评价,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

其实,建构主义的真义就在于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以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方式来作为让学生接收的理由,用社会性的权威去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只能由他自己来建构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新知识,而且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

小课题研究校本教研案例

从小问题着手,汇集出课堂教学的大成果 ——小课题研究校本教研案例 教研主题:“错误资源在课堂中的有效利用”小课题研究 教研方式:短课研磨 教研组:数学教研组 组稿人:沈有为 活动时间: 活动流程:确定主题——背景介绍——活动分工——明确观察点——展示观察第一节短课——反思、议课、集体备课——展示观察第二节短课——互动议课——成果生成——活动总结。 一、背景介绍 改变以往课题研究的定式,以“小课题”研究为突破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更适合山区农村小学的一种教科研方式。“小课题研究”是教育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是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有效整合,也是实现教师成长的内驱机制,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任务,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自我观察、内省、反思、探究与行为跟进的一种研究方式。相对于传统的以“课题组”为形式的“大课题”而言,“小课题”具有聚焦个体、着眼微观、彰显个性、周期较短、倾向平民的特点。这种形式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小学布局分散、规模小、集中难、资金缺等问题,能快速有效地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小而突出的实际问题。 二、活动分工 嘉宾:教育局张文龙副局长、教研室王新老师(活动总结) 主持:张玉兰作课:黄国福记录、总结:沈有为

观课、议课:思花汪琴康俊唐慧贞白启章王永金 三、明确观察点 1、课堂中的错误资源产生在哪些方面?(汪琴思花) 2、教师利用和处理错误资源的策略及效果?(王永金康俊) 3、如何更好地发现和挖掘课堂中的错误资源?(白启章唐慧贞) 四、展示观察第一节短课(教学设计简案《小数减法》20分钟) (一)、精彩三分钟展示(教师组织开火 车)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2) 1、提出问题(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 (1)根据小丽和小芳的对话,让学生从中 获得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 (2)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并回答。 (3)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列出减法算式。3.4-2.65= 2、解决问题 (1)先让学生尝试独立练习 (2)小组交流,派代表板演并讲解(讲解算理和过程) (3)补充、交流、评价(由板演者主持) 3、总结归纳 (1)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让学生梳理) (2)师引导,小结(课件出示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 (三)、课堂练习,巩固加深

微型课题研究方法

微型课题研究的方法 方法是解决思维、表达、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是“过河的桥”、“通往远方的路”,认识事物借助的工具。微型课题研究的方法有很多,如: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调查研究法、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经验总结法等,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 将问题发展成研究课题,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其基本特点是: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进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行动者进 行研究,边行动边调整,广泛的兼容性。 行动研究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以研究的结果提高教育教学实践水平的一种教育研究活动;行动研究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践问题为首要目标。行动研究强调教学行为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强调行动过程与研究相结合。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自然、真实、动态的工作情境,就是活生生的课堂。所以行动研究法可以通 俗的解释为:每个课堂都是一个实验室,每个教师都是一个研究者。 2、总结经验法 实践是理论的故乡,教育科学不仅仅存在于专家的著作中,更存 在于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例如, 有位老师根据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创新总结出启发学生回答问题 的十种方法: ⑴积极等待法,因学生心急而慌乱,教师应当安定他的情绪,耐 心等待; ⑵旁敲侧击法,学生在思考主要问题时,再提一两个有关的问题,加速学生的思考;

⑶回忆法,让学生回忆有关的旧知识,以便解决问题; ⑷铺垫法,提一两个较浅显的问题,让学生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 ⑸点拨法,在关键点上指点一下学生; ⑹激将法,做出要让别人回答的样子,激励学生加快思考; ⑺分辨选择法,让其他学生回答,或教师提出多种答案,让学生 自己思考分辨,选择正确答案; ⑻回述法,先由教师或让别的学生正确解答之后,让这个学生回述; ⑼暂停法,让学生课下再想,然后找老师回答; ⑽加深扩展法,当学生答对了,再提一两个更难、更宽的问题。 这种总结的方法就是要把过程分条析缕地讲清楚,并突出它的特点。特别是要把其他人不容易找到的地方讲详细、讲得透。 3、案例研究法 案例法是通过对教育教学中典型的有价值现象,进行描述总结, 从而来探索发现教育规律的过程。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 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案例研究=故事+点评。 4、叙事研究法 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 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叙事研究=事物描述(故事)+评价分析(反思)。 5、实验研究法 什么是实验研究?根据一定的理论或假设,选择一定的研究对 象,实行某种教育措施并观察效果,再进行分析比较,对理论或假设

个人课题研究的方法与策略

个人课题研究的方法与策略(转发) 一、对个人课题的认识 1.个人课题的定义 个人课题是以教师个人为研究主体的课题,相对于过去国家级、省、市区级课题及学校课题在内的“集体课题”不同。个人课题研究主体就是教师个人,而非集体。 2.个人课题与集体课题的区别 集体课题群策群力,人多智慧大,能解决重大问题,支撑办学目标,形成办学特色等;但集体课题协调困难,缺乏针对性。关键是对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没有太多作用(评职称作用不大),因而参与程度不高,而个人课题由个人承担,具有灵活性,有利于行动研究;特别是课题源于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对教师专业化成长极为有利。 二、研究的方法与策略 1.选题要“小”,切口要“巧”。 适合自己“个人课题”选题要注意三点: 一是选题具有针对性。针对自己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来源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二是切口要小巧。一个小问题、一个现象、一个学生、一种方法、一次活动等,均可成为“个人课题”。 我今年研究的个人课题是《基于自主性教学范式的个案研究》,去年研究的个人课题是《探究性教学范式的个案研究》,两个课题都是个案,因为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理论专业知识不很精深,因而选择课题一定要小,要从小的角度、从身边教学中去发现,寻找研究的内容。 三是内容要适合自己。题目再好,但如果不是自己专长,不是自己喜爱,也难以研究。 自主性教学与探究性教学都是当前新课改理念集中强调的观点,是相对于当前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革命。因此,本人觉得研究这样的课题,确实是身边教学中普遍存在而又令人困扰的难题,如何在教学中将这两种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学会乃至真正转变,尤其是在地理教学中实现转变,肯定会是一个大的突破。 2.弄懂课题研究的方向。 课题的界定在课题研究中相当重要。弄懂课题主要关键词,也就是抓住课题研究的方向,对结题至关重要。 《基于自主性学习的教学范式的个案研究》关键词在“自主性学习的教学范式”与“个案”二者的结合,因为本人研究的学科领域是地理教学,因而在课题界定中,不仅要阐明自主性学习、基于自主性学习的教学、基于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更主要突出说明个案研究是在地理教学中的个案研究,不在其他领域,这样研究的方向就明确了。 探究性教学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现在单指利用探究性教学的范式,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范畴。 “探究式教学范式的个案研究”就是指课堂教学中,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探究式教学范式所组织的教学,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个案的研究。 依据一:探究性学习理论。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提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本质上是一致的,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其基本思想是让学生“重在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学习,充分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能力。 依据二: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的认知理论。 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过程是一个由浅及深,由易而难的过程,探究性学生以接受性学习为基础,帮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和迁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 基于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是作为一种教学活动而存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据一定的教

课题研究案例

《漫游语文世界》教学设计 王军英 [活动设想]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生活即语文”,生活需要语文,语文调剂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不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形式多样的生活!可以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实践活动,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特长的广阔空间,使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语文调查活动中积累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讨论、探究,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3、通过收集生活中鲜活的语言现象,了解正确使用母语的重要性。 [活动目标] ①通过此次活动,沟通课堂内外,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使学生充分认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②引导学生搜集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 ③通过写作练习,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活动重点] ①搜集语言现象并归类整理。 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课前准备] (1)学生按语文能力和素养的高中低进行搭配分组,每组10人,推选一个组长负责,带领本组人员合理分工,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2)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写出书面展示材料(可以是文字、图片等各种形式),确定展示方式(如资料展览、抢答等皆可),作好展示准备。 (3)时间2周。 [活动要求] 1、成果积累与展示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营造良好、热烈的学习氛围。 2、各组对搜集的内容要精挑细选,避免重复累述,每组展示时间控制在6分钟左右,整个活动控制在45分钟以内。 [活动评价] 活动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活动评价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为主。评价可包括以下几方面: 1.调查的内容具体、属实,能真实地反映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2.所搜集的资料是否具有新颖性、典型性。 3.发言是否具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语言的表述是否流畅、清晰,声音是否洪亮,语调是否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4.小组成员参与意识强,合作融洽,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及时补充,发挥群体作用。 [实施过程] (一)活动前的准备

课题研究案例分析完整版

课题研究案例分析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在活动中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效率的研究》课堂实例分 析 字理识字教学片断 《一去二三里》教学片断(一): 师:看看这些字宝宝,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哪个字吗? 生1:我多读读就会了。 生2:我也看着拼音拼一拼读一读就会了。 师:请你看看这个字。(指十)你觉得它跟什么很像? 生:像加号。 师:是啊,十就像一个加号。那用这样的想象的方法,你能记住谁呢? 生1:二像一个等号。 师:是的。只不过二的两横不样长,等号的两横是一样长的。还有吗? 生2:一像一个减号。 生3:七像是t。 师:老师还能用编故事的方法记住一个字。请你听故事,猜猜是哪个字。有个儿子很不听话,他的爸爸很生气,就把儿子关在了一个四四方方的小房子里,让儿子把脚伸得直直的。猜猜是今天学的哪个字? 生(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四 师:为什么是四呢?生1:四的外面就像是四四方方的小房子,里面有个儿。师:是啊!看,竖,横折勾,(师板书)这就是四四方方的房子,儿子关在房子里(书写撇,竖弯),但儿子的脚是直直的,所以没有勾,爸爸把他关在房子里,当然要关上门。(书写横)齐读四 师:记住了四。老师还有个谜语。听:入字分开! 生1:是八。 师:为什么是八呢? 生:因为入字的撇和捺分开就是八。 师:真聪明!看,入的撇和捺是并牢的,八的撇和捺是分开的。(板书入-八)师:再猜一个,几字出头! 生1:是儿。 师:有点像,但我说的是几字长出头来了。看这是几,他会怎么长出头呢(板书几) 生2:是九。 师:非常正确!你是怎么猜到的? 生:九字的一撇长到上面了,就像那个几字长出头了。 师:会观察还会思考!很好!我们又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了最难的两个字。读读(指板书齐读入-八,几-九) 师:刚才我们想出了很多记字的方法,看(指着板书)用想象的办法记住了一二十七,用编故事的方法记住了四,还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了八和九。以后,我们在学习生字的时候就可以用上以上的方法。 《一去二三里》教学片断(二):

小课题研究报告范例

小课题研究报告范例

李晨丽 在江油市的一些商业旺区、主要街道,细心的人们就会发现,在这些地方的两边街道设置有许多垃圾分类箱————就是一个黄色和一个绿色组合成的垃圾箱(右图),绿色箱内装可回收垃圾,如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等,黄色箱内装不可回收垃圾,如瓜果皮、剩饭菜、灰土等。但是我们却发现这些垃圾分类箱虽已设置许久了,几乎未起到任何分类作用,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市民不按提示将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呢?于是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系列调查研究。

目前,江油市禅城区的一些主要商业区、街道设置的垃圾分类箱已经“名存实亡”。通过对主要商业街的垃圾分类厢内垃圾投放情况、市民和行人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以及政府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如环卫处有关领导和环卫工人对这一环保工作是如何实施的)的调查,找出了垃圾分类箱“名存实亡”的主要原因,而环卫工人在清洁时不进行垃圾分类,主要原因是垃圾清洁工具不够完善症结点,并且研究出适于环卫工人的新型垃圾分类手推车。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网上查询询问居民 1.朱熹公园:公园大部分场所的卫生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入口出有许多摊点,商贩们随地乱扔垃圾袋,没有及时清理,垃圾积累过多。公园内的垃圾筒周围脏乱不堪,垃圾筒上虽标有分类回收,但是一些游客把垃圾扔在垃圾筒周围,导致垃圾筒周围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并滋生了许多蚊虫。

2.小区:有些居民小区的环境卫生做得很好,他们有把垃圾进行集中处理。有些则很差。在西门附近的一个小区里,居民的生活垃圾大多扔在楼底的绿化草坪上,且没有及时清理,同样造成垃圾的积累,污水也经常倒在草坪上腐蚀土壤。 3.餐馆:尤溪城区的餐馆的环境卫生状况总体较次,特别是学校周边的餐馆,不仅占用了人行道,还把污水直接倒在人行道上,使得人行道变得黑乎乎的。餐馆内地面积水杂物乱放。在一家餐馆里发现:在餐馆的储存室内一片杂乱的景象,一筐废弃的餐具堆在走道上,旁边的几筐青菜和萝卜直接放在地面上。工作人员的衣服晒在一边,屋子中间还有几把椅子。 4.校园:校园环境卫生挺不错,美中不足的是垃圾箱周围“污染”严重。垃圾乱扔,污水横流,一股臭味弥漫在周围,路过的人都捂着鼻子。 5.菜市场:我们选了南门市场进行调查,发现:南门市场的环境卫生问题突出。这种情况一直存在。市场内部充斥着各种腥味,地下随处是菜贩子扔下的烂菜叶、生活垃圾、污水、家禽粪便、鱼的五脏,使得走道路滑难行,且到处是成群的苍蝇飞来飞去。这些废弃物往往被扔到河里,进

个人课题研究小结

个人课题研究小结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个人课题研究小结 一、优化教学环节体验过程 如教学第三课《,爬天都峰》:“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彩云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得石级,石级上得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1,试读:交流自己是怎样读的,读了有什么感受 2,想象:你见过高山或高楼吗面对这么高的山,你有什么感觉 3,朗读: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一段,注意标点符号,读出语气. 二、优化课文体验教学过程 如第十一课1《秋天的雨》 (一)歌曲导入,诱发体验之趣 播放歌曲《小雨沙沙》,课件展示歌词 (二)分层阅读,激发体验之思 1,自由读课文,读准确,通顺,展示美妙读书声. 2,反复读课文,你喜欢课文中描写的秋雨吗 3,最喜欢哪一段话用美妙的声音尽情赞美秋雨. (三)拓展延伸,抒发体验之情 1,秋天的美景数不完,还知道秋天哪些美景吗 2,自选作业:搜集秋天词句;画秋天美景;和爸妈秋游. 三、尊重学生体验感受

①理解学生个性的语言体验 如在《爬天都峰》一文中: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彩云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得石级,石级上得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再看看笔陡得石级,石级上得铁链,似乎是从天上( )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②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一次成功的实验》: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 生:小女孩先人后己 生:小女孩沉着冷静 生: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 …… ③鼓励学生多元的思维体验 《灰雀》: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 生:列宁怕小男孩伤心,所以不直接问小男孩. 生:列宁不愿意伤害小男孩的自尊心. 生:列宁怕小男孩难堪. 生:列宁对灰雀讲话,实际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说话.…… 以上是我在本学期的课题研究总结,今后我将继续沿着这一方向展开研究工作,踏踏实实地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个人课题教学案例.doc

建构式生态课堂下教学案例分析——《黄金分割》案例背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市轰轰烈烈地推行“建构式生态课堂”的课改热潮,我校也积极响应,全面开展“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本节课就是在县分片教研活动中,精心打磨的一节“建构式生态课堂”观摩课—《黄金分割》。它的特点是师生共同参与、小组合作交流,师生、生生互动,测试评价效果明显,符合课改精神.它的教学模式是“目标导学一预习提纲一质疑展示一合作探究一测试评价”.我有幸观摩了这一课,感触颇多. 教学内容 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二节“黄金分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黄金分割的概念,求作任意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2)进一步理解线段的比,增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现实情境与素材加强对线段的比的认识,了解黄金分割的文化价值; (2)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从学生乐于接受的现实背景中学习黄金分割,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2)通过对黄金分割的理解和掌握,明确黄金分割的作图方法,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3)通过分组讨论学习,体会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黄金分割的意义,并能作出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教学难点:会用线段的黄金分割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和手段 (1)本节课运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投影等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

小课题研究报告案例

小课题研究报告案例(二) 如何帮助学困生从对英语的“厌学”转化为“乐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课堂上,我觉得部分学生上课很不专心,课后和他们交谈,我发现他们想学英语,但是畏惧英语,觉得英语挺难学的,特别是课文单词、句型的记忆,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而对英语产生一定的厌学心理,导致出现了不良的学习现象,如:不按时交作业或写作业不自觉,不爱背单词、句子,上课无法静下心来听讲。总之,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在老师的监督下被动的学习。 二、研究内容: 1.不喜欢学英语的学生问题出在哪里; 2.老师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方法去和孩子沟通,让他们乐于接受你的帮助; 3.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对英语的厌学心里,树立只要肯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的上进心; 4.如何帮助学生掌握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 三、研究重点: 如何帮助这些对英语学习缺乏信心的孩子找回自信,帮助他们找出学会英语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课题应解决的问题: 1.帮孩子找回自己能学英语的自信,明白只要自己能自觉的想花时间去记忆单词,就能学好英语; 2.因材施教地辅导学生,鼓励孩子大胆的说英语,学英语,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热情,喜欢学英语。 四、三个研究阶段 : 第一阶段: (一学期)研究起步阶段: 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课后学生完成作业的自觉程度,对英语“厌学”者给予更多的关注并进行个别调查,了解学生学英语困难的原因。 第二阶段(一学期):调查研究和分析实施阶段 阅读、查阅理论依据和一些成功的案例作为实践的理论指导,对学英语有“厌学”情绪的学生的整体和个别的跟踪调查、沟通,分析原因,对症下药,通过老师和家庭的多方面帮助,让孩子找回学好英语的信心,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摆脱学不好英语的困境,达到研究的目的。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五、研究方法 : 1.与学生沟通,交谈,了解 2.学生自我总结,自我反省 3.跟踪个别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并加以辅导 六、具体实施过程: 通过这一半年的小课题研究,现在我就“如何帮助学生从对英语的‘厌学’转化为‘乐学’谈谈我的做法和获得的经验。 (一)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学生的沟通,我觉得造成学生对英语“厌学”的原因既有内在因素又有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

小学个人课题研究计划完整版

小学个人课题研究计划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小学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姓名:李松 职务:教师 任教学科:数学 任教年级:四年级 研究的课题:农村现代过程远程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 个人子课题: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 研究目的: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总结并形成适合农村小学远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学应用方法,以及优化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果。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探索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学方法,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教学环境,开展有效学习,充分发挥出“双主互动”、“导学—探究”模式的作用,研究出切合实际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学方法。 工作安排: 九月份:1、写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子课题研究计划; 2、写好课题组个人子课题计划; 3、将计划上传到教师博客,并丰富博客内容; 4、认真讨论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并反思总结; 十月份:1、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 2、继续充实“教师博客”的内容; 3、认真讨论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并反思总结;

4、认真准备课题研讨课。 十一月份:1、认真讨论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并反思总结; 2、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总结,讨论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3、课题组成员及时撰写研究材料,上传到网站,充实教师博客。 十二月份:1、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 2、继续充实“教师博客”的内容; 3、认真讨论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并反思总结; 元月份:1、写好课题组子课题小结; 2、写好个人课题小结,并进行交流; 3、收集并整理研讨课教案、说课稿和评议,并及时上传到博客; 4、写好课题研究论文,并进行交流。

课题研究实例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典型事例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2、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3、了解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 情感目标:搜集袁隆平的资料。培养学生执着追求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以抓主要内容加小标题的方法。教学准备,搜集袁隆平的资料。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最高科学技术奖及袁隆平的生平事迹 教学方法:自学法 展示学生自学问题: 1.“听了向福财的话,袁隆平心情很沉重。”袁隆平为什么心情沉重? 2、培育杂交水稻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袁隆平是怎样解决的? 一、导入课文:(课件展示人物形象)袁隆平,闻名全球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怎样从湖南一个小地方农校的教师走到今天的?他的成功有何“秘诀”?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走进袁隆平的世界,领略他的风采吧。 二、介绍作者及其作品: 本文从袁隆平立志学农的原因,为改良水稻品种付出大量心血,他的业余爱好广泛这几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的形象。本文的写作方法很有特点,采用了围绕中心句展开叙述的写法。全文围绕“袁隆平爷爷是个大科学家,也是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这一中心句展开,又以“他选择这个艰苦的专业,是因为两件事激励了他”“为了改良水稻品种,使粮食高产,他时时处处留心”“他的业余爱好也非常广泛”,这几句话作为每一部分的中心句,层层叙述,条理清楚。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主线,让学生学习运用抓中心句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感悟体会“袁隆平爷爷是个大科学家,也是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学习袁隆平爷爷为科学事业认真、奉献的精神,从小养成做事认真、乐于奉献的好品质 三、指导学生自学: 1、读准字音(课件展示,师范读后领读):籼(xiān)稻黔(qián)阳衣钵(bō)矢(shǐ) 2、理解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课件展示,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灵光:指神异的光辉。

最新 初中生物小课题开题报告范例-精品

课题研究是科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有了好的,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开展研究工作,以保证课题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制定开题报告是课题由设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步骤,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关于初中生物小课题开题报告范例,供大家阅读参考。 课题名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 我校《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课题,已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立项(立项编号是*****)。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目前,由于过分追求升学率,造成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学生通过加班加点,大量的机械练习、背诵等,掌握的是死的知识,至于知识是如何产生的,怎么运用,都不得而知。“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是这种现象的描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脱离是重要原因之一。生物学科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不高,学生及家长在思想上都不够重视,教学受到了一定影响。如何提高生物教学水平,是生物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生活化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之一。生物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巧妙自然地把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变枯燥为生动。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释放创新潜能。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拓宽了课堂的空间规模、教材的知识广度,让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力图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题就是针对当前的教育形势提出来的。研究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我们认为该研究课题是体现社会需求的、符合教学规律的,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它的研究必将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实验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课程和教学理论、指导和促进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灵魂就是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生活化教学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

微型课题研究方案案例二

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微型课题的研究方案没有固定的格式,但要尽可能地把一些基本内容讲清楚: 1、问题描述:即描述遇到的问题及课题产生的过程,并由问题提炼出课题名称。在描述时,一般都是采用白描的手法叙述此课题产生的过程,即我遇到的什么问题。同时,在阐述问题时一定要观点简洁明了、点到为止。 2、课题界定:即对课题关键词、核心语进行诠释,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关键词要从两个方面定义,一是从内涵上定义,二是从外延上定义。同时,还要对课题进行任务分解,分解出来的任务就是研究的内容。 3、研究概况:即在开展研究前,了解一下省内外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情况及 主要成果。了解研究概况有利于研究者知己知彼、少走弯路,同时还有利于整合、借鉴、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4、研究思路:即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实施步骤、时间安排以及研究措施等。 ①研究方法:把本课题能用到的诸如课例描述法、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列举出来。②实施步骤:即本课题研究计划分几步完成,每一步做些什么。③时间安排:即本课题研究需要多长时间,每步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等。 ④研究措施:即在研究中准备采取哪些具体有效、切实可行的措施、做法。 5、预期成果:即该研究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和要求。研究成果报告和论文是微型课题的两种成果表现形式。研究成果中涵盖着教学日记、教学叙事、教学反思、学生作业作品、个案、谈话记录、教学案例、研究报告、发表或交流的文章等各种资料。当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课题,选择其中的部分形式作为成果形式。 微型课题研究方案案例二 课题名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预习与复习 课题主持人:薛磊(中学一级教师) 工作单位:苏州立达学校 申报日期:2009年11月 研究截止时间:2010年10月 一、课题主持人及参与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二、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背景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关注点已经开始有了一点转变。从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一对教材内容、解题方法的深入研究,逐渐开始对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有了更多的关注,开始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有了更深的思考。学习过程中预习、复习阶段,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进行预习、复习,却没有一个很好的定论。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存在这一定的客观困难与主观懈怠: 一方面,由于学生对初中化学的接触,正是到了初三毕业班的时候,学生能够自由支配时间与精力的确比较少,对及时进行预习、复习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预习、

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个人课题研究计划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东马小学吴则广 一、任教学科:三年级语文 二、研究课题:《构建和谐课堂,减轻农村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策略研究》 三、指导思想: 学期伊始,在学校科研管理的大方针指导下,我将从课题研究的实际出发,结合本学期本人的教学实践和个人课题的自身特点,进一步进行课题研究。在上学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如:自主学习、开设研究课、成果展示等。本年度我将继续努力钻研,认真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探索研究,从各个方面增强自己的理论水平,增加教学实践次数,扎扎实实作好这一年的研究工作。 四、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积极、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动力系统,实现师生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 2、通过课题的研究,构建体现和谐课堂教学环境的操作模式,减轻学生负担。 3、通过课题的研究,积极探索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促进教师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达到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研究内容: 1、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努力提高师德素质和教师备课、上课、辅导等常规教学能力。 2、提升教师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运用精彩的课堂教学设计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灵活多样的学生活动。

六、研究措施: 1、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和谐课堂、学生减负”的理论知识。认真地学习一些相关的专著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学习中转变陈旧的观念,并撰写好学习笔记、心得体会,使之服务于实践。 2、按照确立的研究对象,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访谈或问卷,收集关于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并定期进行数据整理,提出解决措施,撰写调查报告。 3、注重课题研究过程,在学校研究计划安排下,积极参与课题研讨课的上课、听课和评课工作。主动与全组成员一起探讨成败得失,提高自己的理解和研究能力。 4、联系实际,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搞好课堂教学,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5、精心设计学生作业。把握关键知识,协调好作业质量和数量的关系,开

个人课题研究之案例

个人课题研究之案例 建构,让课堂更有效 泗阳县众兴实验小学刘立忠 用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关注学生学的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只有积极主动参与才能对知识进行有“意义”的主动建构。 怎样让学生去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呢?在设计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6~57页《运算律》一课时,我没有将这一定律刻板地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从事例中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这是其中新授部分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探索加法交换律。”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 (出示主题图,男生28人,女生的17人在跳绳,问题是一共多少人?)会列式吗?开始!28+17=45(人) 还可以怎么列式?17+28=45(人) 同样的一幅图,同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列出了两道不同的算式,其中“28+ 17”是用男生人数加上女生人数,“17+28”呢? 两道算式都表示把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合起来,所以都等于?(45人) 两道算式得数相同,我们可以用“=”把它们连成一个等式。(屏示等式)2 8+17=17+28 情景引趣。教师为学生提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过程的实质,就是要学生通过观察,搜集信息,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做好准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感受问题的存在,明确需探究的问题核心,产生探究的心理欲望。 2、观察等式,发现个案特点。 仔细看,等号左边、右边有什么相同?(同桌轻声交流一下) ―――都是在加法中,都有28、17两个加数(两个加数相同),得数都等于45。 (板书:加法) 不同在哪呢?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同,位置怎样了?(交换了)(屏示动态交换过程)(板书:交换) 这个发现,会不会仅仅是一种巧合呢?如果换成其他的两个加数,左右两边的得数还会相同吗?你们能不能再举些例子来验证? 引导质疑。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恰当的提问引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把握好质疑的时机,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空间与时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学会质疑。 3、举例验证,并简洁表示规律。

微型课题典型案例

什么是“微型课题” 我们暂且不给它下定义,先来看一位小学教师撰写的一则“微型课题”研究实施简案: 我遇到问题了: 今天作文评讲课我遭遇了空前的尴尬。我挑选了上周作文中的几篇优秀作品,不仅制作了课件,还让“小作家”们为自己的得意之作录了音。在播放录音时,小金同学竟然鼾声大!我急忙走过去。“陈老师,小金是假装睡觉的,”邻座的小汪告诉我,“他刚才还说,这样的作文评讲真没劲,老一套!” 这引起我的深思。课间我没有回办公室休息,而是坐到小金身边,跟他聊起来。小金的作文语言通顺但少精彩之笔,叙述清楚却乏细腻之处……这类作文由于处于全班“不上不下”的水平,因此被称为“中等作文”,占三分之一左右。在评讲课上,这类作文既不会被老师作为优秀作文来展示,也不会作为病文劣作来剖析,处于“被遗忘的角落”,难怪小金会“抗议”。 引领中等生踊跃参与到作文评讲中来,传统的做法往往“没辙”,那么有没有一些突破传统的“另类招数”呢? 我的微型课题: 为“中等作文”定制评讲的“另类招数”。 我的研究预想: 研究用时:半学期。研究方法:第一步采用文献法,以“作文评讲”为主题词多方收集资料,以此获得灵感点拨;第二步采用访谈法,通过课间和学生交流、《我喜爱的作文评讲课》征文等来了解同学们理想中的评讲课是怎样的,特别注意中等生独特的心理需求;第三步采用“行动法”,如,可请作者组成“小剧组”,按照习作所叙述的情节,表演“作文剧”。由于习作存在着平铺直叙等缺点,“演出”必然干巴呆板,在此情境中,作者应能通过自我反思而自知优劣,进而努力改进自我写作状态。总之,评讲方法力求独辟蹊径,能给予作者较强的积极刺激;第四步采用经验筛选法,尽可能写成研究论文,如确有一定推广价值,则投寄报刊。 预期文本成果:一本班级学生优秀作文选,一篇有关作文评讲问题的论文,几篇研究故事或案例。 我的求助: 我希望得到语文组老师以下帮助: 1.共同分析中等生写作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提供各自有研究价值的作文评讲课(或片段)实录,特别是评讲“中等作文”的有效方法的相关资料或信息。 3.一起研究小学生优秀作文标准,探讨帮助“中等学生”提升写作水平的策略及路径。 由以上实例可以看到,微型课题研究的要素包括:具体的研究对象、现实的触动描述、鲜明的意旨表达、可行的方法设计、清晰的程序勾勒、大致的成果预期,等等,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至此,可以给微型课、题一个大致的界定或描述: 微型课题是教师为解决一个具体的、较为微观的,现实问题而确立的小课题。它往往会用到常规课题研究中常用的一些研究方法,但又相对简单,不追求方法自身的严密性;它与实践操作或行为改进紧密互动,又有机融合,更注重过程本身;它不强调研究的学术性、规范性,较为自由,是一种平民化或草根化的研究

历史个人课题研究方案

历史小课题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界定: 有效的问题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成长经验为最终要素,关照到每个学生的过去、现实与未来,将知识纳入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更有利于实现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新课改理念。 课题研究对象: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历史课程标准》强调中学历史教学应该“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 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2.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教育需要关照人的过去生活、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只有把一切知识、观念的东西纳入到人的生成过程中,才会对人的生成有终极意义。而教学实践已经证明:有效的问题设置能够关注到学生的已有知识与未知知识之间的联系,照顾到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问题应能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求知欲,触及学生的思维盲点,驱动学生对末知的探究。驱动性的问题可以来自老师的提问,也可来自学生的发问。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围绕问题广泛搜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筛选、综合、重组,联系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驱动学生的读书、观察、思维、论辩。让学生自主地去“参与”历史,去发现历史、探究历史、总结历史,本质是以“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创新潜能。 4、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教师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学生的导师、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的朋友、学习知识的顾问。教师的任务是创造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独立性与创造性,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四、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我校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导学案的编写要求知识的呈现必须是问题化,问题又必须层次化,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结构特点设计的问题,问题既要明确,坡度又必须小。这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设计实用的导学案,就必须对教材的问题挖掘到位。那么,如何去选择和设置合适的问题?这成为历史教师心中新的疑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不是过于简单,学生不屑于回答,“启而不发”,就是过于深入,学生难以回答,“启而难发”。在针对学生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许多中学生也存在类似的疑惑。可以说,这些存在的问题给我们的课题也提出了严格的现实要求和良好的研究氛围。 研究表明,问题的选择、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精妙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拓展学生的思维,在不断设疑、解疑的过程中,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知识建构,进而转变到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产生对问题的强烈敏锐力,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既学到知识又培养了自学能力的目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有效提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研究》 开题报告 襄阳市第四十中学郜广艳 一、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 (一)课改以来,日常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疑难问题,教学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 映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抉问题的思路.提供例证。它 是来源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 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的处理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 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 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 的想法、思路和对策等。它既有具件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可以说,一个课堂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反思分析自己的教学过程,使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深刻的理解教材,了解自己的学生,进而更合理的 设计教学流程,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使我们 的学生能享受到一个既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又有一个知识传授、感情交流、真实有效 的学习过程。达到教与学的最高境界。 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每一位教师对所有的案例的事件有一个完整细致的记叙或者反思, 提供做出修正和新的解释的依据,使我们的教师把自己的学识和教学经验融会到课程教学 中去,用的眼光束审视课程,用自己的才华来创造课程,用自己的经验来完善课程。从而 有所发现,有所前进,有所创造。 (二)本课题研究所达的目标 (1)使教师能更好的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自觉的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 学会分享别人的经验与教训.在实践中调整自我教学的行为。 (2)提高教师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用科学的态度来研究问题意识和能力,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自觉的将教学与科研整合为一体。 (3)实践重内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实现我们让学生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目标。 (三)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 主要对通过描写或叙述课堂教学中发生的一些事件、故事.学生的心理活动、观念的 冲突、研究者的反恩等,以小见大.揭示出事件背后的教与学的方式、教学理念等等,帮 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学习活动经验。在案例中,针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提出解决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