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法冶炼工题库11-1-8

火法冶炼工题库11-1-

8

问题:

[填空题]氧化矿一般多为()或灰色;硫精矿一般多为()。

问题:

[单选]从性质和成分来看,在配料中氧化矿与硫精矿相比,其性质()。

A.相近

B.相同

C.相反

D.无法确定

问题:

[单选]闪速熔炼要求对()

A.A、水分小于0.3%,物料粒度必须小于1mm;

B.B、水分小于10%,物料粒度必须小于5mm;

C.C、水分小于1%。物料粒度必须小于1mm;

D.D、水分小于0.3%即可

(单机小游戏 https://www.360docs.net/doc/2a15616702.html,/)

问题:

[单选]耐火材料的抗渣性主要与耐火材料的()有关。

A.化学矿物组成

B.组织结构

C.A和B

D.A或B

问题:

[单选]三菱法炼铜的渣含铜一般为()。

A.A、1%以下

B.B、1-3%

C.C、3-5%

D.D、5%以上

问题:

[单选]堆式二次配料结合仓式配料的方法能在艾萨炉生产中够得到应用,是因为()。

A.配料成分稳定性增加

B.配料容易实现

C.吊车工作量降低

D.配料成分稳定性增加,吊车工作量降低

问题:

[单选]诺兰达炉的冰铜品位一般控制在()。

A.A、50%以下

B.B、50-60%

C.C、60-65%

D.D、65-73%

火法炼铜工艺讲解

------------------------------------------精品文档------------------------------------- 1 概述 铜是人类应用的最古老的金属之一,它有很长的、很光辉的历史。考古学证明,早在一万年前,西亚人已用铜制作装饰品之类的物件。铜和锡可制成韧性合金青铜,考古发现在公元前约3000年,历史已进入了青铜时代。而今铜的化学、物理学和美学性质使它成为广泛应用于家庭、工业和高技术的重要材料。铜具有优良可锻性、耐腐蚀性、韧性,适于加工;铜的导电性仅次于银,而其价格又较便宜,故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力;铜的导热性能也颇佳;铜和其他金属如锌、铝、锡、镍形成的合金,具有新的特性,有许多特殊的用途。铜是所有金属中最易再生的金属之一,再生铜约占世界铜供应总量的40%。铜以多种形态在自然环境中存在,它存在于硫化物矿床中(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蓝铜矿)、碳酸盐矿床中(蓝铜矿、孔雀石)和硅酸盐矿床中(硅孔雀石、透视石),也以纯铜即所谓“天然铜”的形态存在。铜以硫化矿或氧化矿形式露天开采或地下开采,采出矿石经破碎后,再在球磨机或棒磨机中磨细。矿石含铜一般低于1%。 1.1 国内外铜冶金的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外的铜冶炼技术的发展主要还是以火法冶炼为主,湿法为辅。铜的火法生产量占总产量的80%左右。目前,全世界约有110座大型火法炼铜厂。其中,传统工艺(包括反射炉、鼓风炉、电炉)约占1/3;闪速熔炼(以奥托昆普炉为主)约占1/3;熔池熔炼(包括特尼恩特炉、诺兰达炉、三菱炉、艾萨炉、中国的白银炉、水口山炉等)约占1/3。 另外,世界范围内铜冶金工业同样面临铜矿资源短缺的问题,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统计资料表明:在世界范围内,铜是仅次于黄金的第2个固体矿产勘查热点,全球固体矿产勘查支出中约20%是找铜的,并且这一比例还有增加的趋势。相应地,铜也是各大势力集团争夺的焦点之一。从全球角度看铜的保证年限只有约29年。铜的主要出口国是拉美发展中国家。 1.2商洛情况 全市已发现各类矿产60种,已探明矿产储量46种,其中大型矿床15处,中型矿床24处。储量居全省首位的有铁、钒、钛、银、锑、铼、水晶、萤石、白云母和钾长石等20种,其中柞水大西沟铁矿储量3.02亿吨,占全省的46%,种。13居全省第二位的有铜、锌、钼、铅等. 铜矿主要分布于丹凤、山阳、柞水和商州,矿床3处,矿(化)点51处,探明储量16.86万吨。成因类型有硅卡岩型、热液型、沉积型和火山岩型,以前三种为主。皇台铜矿,位于蟒岭岩体与前奥陶系大理岩形成的硅卡岩中,矿石矿物有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和少量铅锌矿。铜矿品位0.5~1.4%,铁品位可达20%,探明储量40365吨。柞水穆家庄铜矿,位于中泥盆统青石垭组的粉砂质千枚岩、白云岩和白云质粉砂岩中,矿石平均品位1.07%,提交D+E级普查储量3.689 万吨。热液型铜矿区内分布近40处,分布在商州市两水寺、古墓沟,山阳县色河干沟、三十里铺、红铜沟,商南县过风楼等地。伴生铜矿在本区也有分布,主要见于山阳黑沟多金属矿和柞水银洞子银铅矿、大西沟。 2.工艺流程图 熔剂燃料硫化铜精矿

火法冶炼操作工竞赛初赛试题A卷答案

火法冶炼操作工竞赛初赛试题A卷答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火法冶炼操作工竞赛初赛试题(A卷)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20分) 1.金属元素按其性质、产量及用途等差别分为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 2、火法处理废杂铜的工艺有三种,主要是一段法、二段法和三段法。 3、耐火材料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其中按化学成分划分可分为酸性耐火材料、碱性耐火材料和中性耐火材料。 4、炉渣组成主要来自矿石、熔剂和燃料灰分中的造渣成分。 5、铜的化合物主要有硫化物、氧化物等。 6、冶炼生产过程中实行的“四高”是指:高投料量,高富氧浓度、高热强度、高锍品位。 7、耐火材料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其中按耐火度划分可分为普通耐火材料、高级耐火材料、特级耐火材料、超级耐火材料四大类 8、造锍熔炼所产炉渣是炉料和燃料中各种氧化物相互熔融而成的共熔体,主要 和FeO。 的氧化物是SiO 2 9、铜的原矿含Cu量一般都很低,不宜直接用于提取铜,需经过选矿处理后得到含Cu量较高的铜精矿。 10、闪速熔炼的物料干燥方式主要有气流三段式干燥和蒸汽干燥 11、耐火材料的矿物组成一般可分为主晶相和基质两大类。 含量时,炉渣的粘度将上升,比12、在一定渣成分范围内仅提高SiO 2 重将下降,电导率将下降。 13、传统的铜冶炼工艺是指鼓风炉熔炼法、反射炉熔炼法和矿热电炉熔炼法 14、影响炉子热效率的主要因素是烟气带走热、炉体热损失、燃料不完全燃烧及其他热损失 15、艾萨炉加热熔池时,根据喷枪端部压力、喷枪声音及摆动、熔池温度适当调整喷枪位置并适当加入还原煤。 二、选择题(每题分,共30分) 1、目前,世界上采用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提取铜的产量比例是 D 。 A. 1:1 B. 2:1 C. 3:1 D. 4:1 2、 B 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的连续炼铜法。 A、艾萨炼铜法 B、三菱炼铜法 C、闪速熔炼 D、诺兰达法 3、影响耐火制品抗热震性指标的主要原因是制品的 A 性质。 A.物理 B.化学 C.物理和化学 D.都不是 4、氧化产物中Fe3O4、Fe2O3和Cu2O的数量。取决于 B 。 A、原料中的Fe和处理的物料量; B、冰铜品位与原料SiO2的含量; C、原料中的Cu和处理的物料量; D、原料中的Fe和原料中的Cu含量;

火法炼铜工艺

1 概述 铜是人类应用的最古老的金属之一,它有很长的、很光辉的历史。考古学证明,早在一万年前,西亚人已用铜制作装饰品之类的物件。铜和锡可制成韧性合金青铜,考古发现在公元前约3000年,历史已进入了青铜时代。而今铜的化学、物理学和美学性质使它成为广泛应用于家庭、工业和高技术的重要材料。铜具有优良可锻性、耐腐蚀性、韧性,适于加工;铜的导电性仅次于银,而其价格又较便宜,故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力;铜的导热性能也颇佳;铜和其他金属如锌、铝、锡、镍形成的合金,具有新的特性,有许多特殊的用途。铜是所有金属中最易再生的金属之一,再生铜约占世界铜供应总量的40%。铜以多种形态在自然环境中存在,它存在于硫化物矿床中(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蓝铜矿)、碳酸盐矿床中(蓝铜矿、孔雀石)和硅酸盐矿床中(硅孔雀石、透视石),也以纯铜即所谓“天然铜”的形态存在。铜以硫化矿或氧化矿形式露天开采或地下开采,采出矿石经破碎后,再在球磨机或棒磨机中磨细。矿石含铜一般低于1%。 1.1 国内外铜冶金的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外的铜冶炼技术的发展主要还是以火法冶炼为主,湿法为辅。铜的火法生产量占总产量的80%左右。目前,全世界约有110座大型火法炼铜厂。其中,传统工艺(包括反射炉、鼓风炉、电炉)约占1/3;闪速熔炼(以奥托昆普炉为主)约占1/3;熔池熔炼(包括特尼恩特炉、诺兰达炉、三菱炉、艾萨炉、中国的白银炉、水口山炉等)约占1/3。 另外,世界范围内铜冶金工业同样面临铜矿资源短缺的问题,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统计资料表明:在世界范围内,铜是仅次于黄金的第2个固体矿产勘查热点,全球固体矿产勘查支出中约20%是找铜的,并且这一比例还有增加的趋势。相应地,铜也是各大势力集团争夺的焦点之一。从全球角度看铜的保证年限只有约29年。铜的主要出口国是拉美发展中国家。 1.2商洛情况 全市已发现各类矿产60种,已探明矿产储量46种,其中大型矿床15处,中型矿床24处。储量居全省首位的有铁、钒、钛、银、锑、铼、水晶、萤石、白云母和钾长石等20种,其中柞水大西沟铁矿储量3.02亿吨,占全省的46%,居全省第二位的有铜、锌、钼、铅等13种。

RKEF火法冶炼镍铁工艺介绍王群红整理

国内红土镍矿冶炼镍铁主流工艺技术 RKEF火法冶炼镍铁介绍 1 镍、镍铁和镍矿 1.1镍 镍是略带黄色银白色金属,是一种具有磁性的过渡金属。镍的应用在于镍的抗腐蚀性,合金中添加镍可增强合金的抗腐蚀性。不锈钢与合金生产领域是镍最广泛应用领域。全球约2/3的镍用于不锈钢生产,因此不锈钢行业对镍消费的影响居第一位。捏镍不锈钢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它改变了钢的晶体结构。在不锈钢中增加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形成奥氏体晶体结构,从而改善诸如可塑性、可焊接性和韧性等不锈钢属性,所以,镍被称为奥氏体形成元素。目前全球有色金属中,镍的消费仅次于铜、铝、铅、锌,居有色金属第五位。因此,镍被称为战略物资,一直被各国所重视。 1.2镍铁 镍铁主要成分为镍与铁,同时还含有Gr、Si、S、P、C等杂质元素。根据国际标准(ISO)镍铁按含镍量分为FeNi20(Ni15~25%)、FeNi30(Ni25~35%)、FeNi40(Ni35~45%)、FeNi50(Ni45~60%),又再分为高碳(1.0~2.5%)、中碳(0.030~1.0%)和低碳(1<0.030%);低磷(P<0.02%)与高磷(P<0.02%)镍铁。目前国内生产厂家生产的镍铁品位10~15%,也有部分厂家生产20%或25%以上的镍铁。 1.3 镍矿 世界上可开采的镍资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流化矿床,另一类是氧化矿床。由于硫化镍矿资源品质好,工艺技术成熟,现约60~70%的镍来源于硫化镍

矿。而世界上镍的储量80%为氧化镍矿,矿物组成主要是含水镍镁硅酸盐(xNi.yMgO)2Si2n H2O,以及针铁矿Fe2O3.H2O、赤铁矿Fe2O3和磁铁矿Fe3O4,由于铁的氧化,矿石呈红色,所以通称红土镍矿。 世界上的红土镍矿分布在赤道线南北纬30°以内的热带国家,其可开采部分一般由三层组成:褐铁矿层、过渡层和腐殖土层。其化学成分组成见表1. 褐铁矿层,含铁多、硅镁少、镍低、钴较高,一般采用湿法工艺回收金属;再下层是混有脉石的残积层(过渡层和腐殖土层)矿,含硅镁高、铁较低、钴较低、镍较高,这类矿一般采用火法工艺处理。具体情况见表2?。 2镍的冶炼工艺 现代生产镍的方法主要有火法和湿法两种。根据世界上主要两类含镍矿物(含镍的硫化物和氧化物)的不同,冶炼方法各异。 镍硫化矿目前主要采用火法处理,通过精矿焙烧反射炉(电炉或鼓风炉)冶炼铜镍硫吹炼镍精矿电解的金属镍。氧化矿主要是含镍红土矿,其褐铁矿层,含铁多、硅镁少,镍低、钴较高,一般采用湿法工艺处理,主要方法有氨浸法和硫酸法两种。下层是混有脉石的腐植土层(包括硅镁性镍矿),含硅镁高、低铁、镍较高、钴较低,这类矿一般采用火法工艺处理。 2.1湿法工艺流程介绍 ? 目前成熟的湿法工艺流程有还原焙烧氨浸流程、高压酸浸流程和常压酸浸流程。 2.1.1还原焙烧氨浸流程 ? 还原焙烧氨浸流程处理褐铁矿或褐铁矿和残积层矿的混合矿矿石先干

rkef冶炼工艺概述

rkef冶炼工艺概述 RKEF法冶炼工艺概述前言 目前,国内外红土镍矿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火法和湿法两种冶炼工艺,湿法工艺是使用硫酸、盐酸或者氨水溶液作为浸出剂,浸出红土镍矿中的镍和钴金属离子,常见的湿法处理工艺有高压酸浸工艺(HPAL)、常压酸浸工艺(PAL)和氨浸工艺(Caron)。火法工艺是在高温条件下,以C作还原剂,对氧化镍矿中的NiO及其他氧化物进行还原而得。火法冶炼因具有流程短、三废排放量少、工艺成熟等特点,已成为红土镍矿冶炼的主要工艺。 目前国内外主要有4种火法工艺:烧结—高炉流程(BF法);回转窑—电炉熔炼流程(RKEF法);多米尼加鹰桥竖炉—电炉工艺;日本大江山回转窑直接还原法。其中,RKEF法是当今世界上火法处理红土镍矿的先进及成熟工艺,广泛地应用于各国冶炼厂家。 RKEF(Rotary Kiln-Electric Furnace)法始于上世纪50年代,由Elkem公司在新喀里多尼亚的多尼安博厂开发成功,具有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节能环保等优点。 在不锈钢产量大幅增幅的驱动下,RKEF法镍铁的生产能力急剧增加。我国冶炼镍铁电炉炉容在不断地扩大。额定容量25 MVA的炉型已经逐步退出主体炉型,进而33 MVA、36 MVA、48 MVA、51 MVA成为主体炉型。与此同时,我国矿热炉生产镍铁的工艺流程更加合理,矿热电炉的总体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冶炼工艺技术更加成熟。下面将概括介绍和讨论矿热电炉利用红土镍矿采用RKEF法冶炼镍铁的工艺技术。 1 工艺流程概述 利用红土镍矿生产镍铁的RKEF冶炼工艺流程如图1.1:

图1.1 RKEF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阶段: (1)在露天料场进行红土矿的晾晒;大块红土矿的破碎、筛分、混匀。 (2)应用干燥窑对红土矿进行干燥;应用回转窑进行红土矿的焙烧预还原。以此获得焙砂。 (3)矿热电炉熔炼焙砂生产含镍生铁。 (4)回转窑与电炉余热的利用。 (5)粉尘的收集与再利用。 对RKEF法工艺的流程,矿石内部的成分尤为重要,其中有至少3个指标,在生产时需要关注: (1)Ni品位,控制在1.5以上,最好2.0以上。 (2)Fe/Ni,在6~10之间,最好接近6,因而矿中Ni品位高;如果Fe/Ni>10,则很难冶炼出含Ni=20%的镍铁,因为原料中Fe过高,很难在回转窑中控制氧化铁的还原度。 (3)MgO/SiO,在0.55~0.65较合适,少量加入熔剂就可以得到低熔点的炉渣结构。 2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火法冶炼工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火法冶炼工基础知识 1、重有色金属基础知识 1.1 主要几种金属的性质 1.1.1铜的性质 1.1.2镍的性质 1.1.3铅的性质 1.1.4锌的性质 1.1.5锡的性质 1.1.6其他金属的性质 1.2 主要几种金属的主要化合物性质 1. 2.1铜的主要化合物性质1.2.2镍的主要化合物性质 1.2.3铅的主要化合物性质 1.2.4锌的主要化合物性质 1.2.5锡的主要化合物性质 1.2.6其他金属的主要化合物性质 1.3 主要几种金属的用途及产销 1.3.1铜的用途及产销 1.3.2镍的用途及产销 1.3.3铅的用途及产销 1.3.4锌的用途及产销 1.3.5锡的用途及产销 1.3.6其他金属的用途及产销 1. 4主要几种金属的矿物、矿石及精矿的组成和分类

1.4.1铜的矿物、矿石及精矿的组成和分类 1.4.2镍的矿物、矿石及精矿的组成和分类 1.4.3铅的矿物、矿石及精矿的组成和分类 1.4.4锌的矿物、矿石及精矿的组成和分类 1.4.5锡的矿物、矿石及精矿的组成和分类 1.4.6其他金属的矿物、矿石及精矿的组成和分类 1.5主要几种金属的冶炼方法 1.5.1铜的冶炼方法 1.5.2镍的冶炼方法 1.5.3铅的冶炼方法 1.5.4锌的冶炼方法 1.5.5锡的冶炼方法 1.5.6其他金属的冶炼方法 2、重有色金属冶金原理基础知识 2.1冶金炉渣基础知识 2.2化合物的离解,生成反应基础知识 2.3氧化物的还原反应基础知识 2.4硫化矿的火法冶金基础知识 2.5粗金属的火法精炼基础知识 3、安全与卫生知识 3.1安全基础知识 3.2劳动保护基础知识 3.3环境保护基础知识 4、设备、设施维护基础知识 4.1冶金炉窑及设施维护基础知识 4.2机电设备维护基础知识 4.3耐火材料基础知识 5、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5.1基础与术语基础知识

火法冶炼操作工竞赛初赛试题(C卷答案)

火法冶炼操作工竞赛初赛试题(C卷)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有色重金属是指铜、铅、锌、锡、汞、镉、铋等20多种金属,他们的共同点是比重都大于5.0。 2、铜矿石或铜精矿生产铜的方法概括起来有火法和湿法两大类。 3、耐火材料一般是指耐火度在1580 ℃以上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4、冶金炉渣的主要作用是使矿石和熔剂中的脉石和燃料中的灰分集中,并在高温下与主要的冶炼产物金属、锍(冰铜)等分离。 5、铜是一种具有金属光泽的橙红色金属,组织致密、高导电性、导热性、 及良好的延展性是铜最有价值的特性。 6、近年来湿法炼铜工艺有了更大的发展,现在世界上已有20 %的铜用湿法生产。 7、碱性耐火材料一般指以氧化镁和氧化钙为主要成分的耐火材料。这类耐火材料的耐火度都很高,抵抗碱性渣的能力强。 8、造锍熔炼炉渣中的主要酸性氧化物是SiO2。 9、自然界已经发现的含铜矿物有200多种,但是重要的矿物只有20来种,除少量的自然铜外,主要有原生硫化铜矿物和次生氧化铜矿物。铜矿中伴生的脉石矿物常见的石英、石灰石和方解石等。 10、诺兰达炉类似于铜锍吹炼的转炉,沿长度方间将炉内空间分为吹炼区和沉淀区。 11、耐火材料的主晶相是指构成耐火制品结构的主体且熔点较高的一种晶体。 12、铜锍与熔渣的密度差越大,熔渣的粘度越小,沉降速度就越快,锍和渣相分离越好,铜的夹带损失就越小。 13、三菱法连续炼铜包括一台熔炼炉(S炉)、一台贫化电炉(CL炉)和一台吹炼炉(C炉),这三台炉子用溜槽连接在一起连续生产 14、在艾萨炉生产控制中,较理想的熔池控制温度为1180~1195℃。燃煤、氧气和鼓风机的空气是温度控制的主要手段。燃油使用的相对较少。 15、编制热平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验算热的指出和更深入地分析过程,以发现热量支出的主要原因和分析节省燃料的可能性。 16、氧化矿一般多为黑色或灰色;硫精矿一般多为纯绿色。 二、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从性质和成分来看,在配料中氧化矿与硫精矿相比,其性质(C )。 A. 相近 B. 相同 C. 相反 D. 无法确定 2、闪速熔炼要求对A A、水分小于0.3%,物料粒度必须小于1mm; B、水分小于10%,物料粒度必须小于5mm; C、水分小于1%。物料粒度必须小于1mm; D、水分小于0.3%即可;

浅谈火法练锌工艺中常见的几种方法

浅谈火法练锌工艺中常见的几种方法 摘要:由于锌在工业中的广泛使用和消费, 促进锌冶金的迅速发展,火法炼锌工艺是锌冶金工艺中一种常见的施工工艺,国际上约有20%左右的原生锌锭是通过此工艺生产出来的,因此,值得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本文主要是对火法炼锌工艺中常见的几种方法进行了分析,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火法炼锌,平罐炼锌、竖罐炼锌、电热法、密闭鼓风炉法锌冶金主要原料是闪锌矿和高铁闪锌矿选矿得到的硫化锌精矿, 少量的是红锌矿、菱锌矿和异极矿等。由这些锌矿物冶金生产出锌锭的工艺分为两大类: 火法炼锌工艺和湿法炼锌工艺。火法炼锌工艺有平罐、竖罐、电热法和密闭鼓风炉法等。其共同的特点是利用锌的沸点较低, 在冶炼过程中用还原剂将其从氧化物中还原成金属锌, 并挥发进入冷凝系统中冷凝成为金属锌, 从而与脉石和其它杂质分开。硫化锌精矿通常通过焙烧和烧结氧化为氧化物,然后进行还原、冷凝得到粗锌, 粗锌经精馏得精锌。锌火法冶金工艺中由于使用还原剂, 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 在不同程度上对大气环境都有污染。火法炼锌因还原设备的不同分为如下几种方法。 1、平罐炼锌工艺 第一台平罐炼锌于1807年投入工业化生产,开创现代锌冶金的先河。平罐炼锌具有设备简单、不用焦炭、耗电少、便于建设等优点。但劳动条件差, 劳动生产率低和耗煤量大, 已逐步被淘汰。平罐炼锌是将含硫< 1% 焙砂配入适量的还原剂后装入平罐蒸馏炉中的小罐内, 然后加热升温到1000℃以上, 炉料中锌被还原成锌蒸气从罐内挥发到罐外的小冷凝器中冷凝成液体锌, 残余的锌蒸气与CO一道进延伸器中冷凝成蓝粉, 剩余的CO在延伸口自燃。平罐炼锌的罐渣含锌5%~10% , 需要进一步处理, 加上其它挥发损失, 锌的回收率仅为80%~90%;罐子的体积小, 难以实现完善的机械化,劳动强度比较大; 环境污染严重, 燃料及耐火材料的消耗均比较大。因此, 平罐炼锌技术落后, 基本上已被淘汰。世界上仅我国的一些小厂仍然采用该技术进行生产粗锌。 2、竖罐炼锌 竖罐炼锌是由平罐炼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现了设备大型化和机械化操作,劳动条件得到一定改善,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在缺少电力和焦炭的地区, 这种方法具有独特的适应性。此法由于不能避免间接加热和单罐产锌能力低、热效率低, 同时采用价格高昂的碳化硅制品作为换热设备, 炉料准备工序较长, 作业费用高, 单罐产锌能力低等缺点,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竖罐炼锌厂被迫减产、停产或转产。但我国的葫芦岛锌厂的竖罐炼技术通过不断完善和改进, 如锌精矿采用高温流态化焙烧、选优混合配煤、改造和简化制团工艺, 精制优质团矿, 强化蒸馏过程, 实行竖罐大型化, 并以廉价煤为燃料, 多层次回收废热以弥补间接加热的不足, 开拓旋涡熔炼技术, 扩大综合回收等, 以提高该方法的技术水平。故此, 它目前还是我国主要的炼锌工艺之一。

铜的冶炼工艺

铜的冶炼工艺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铜的冶炼 ?从矿中开采出来的铜矿石,经过选矿成为含铜品位较高的铜精矿或者说是铜矿砂,铜精矿需要经过冶炼提成,才能成为精铜及铜制品。 ?A.电解铜与精铜 ?工业上使用的铜有电解铜(含铜%~%)和精铜(含铜%~%)两种。前者用于电器工业上,用于制造特种合金、金属丝及电线。后者用于制造其他合金、铜管、铜板、轴等。 ?B.铜的冶炼工艺 ?铜冶金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但至今铜的冶炼仍以火法治炼为主,其产量约占世界铜产量的85%,现代湿法冶炼的技术正在逐步推广,湿法冶炼的推出使铜的冶炼成本大大降低。 ?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火法冶炼与湿法冶炼(SX-EX)两种炼铜方式。 ? a.火法炼铜: ?通过熔融冶炼和电解精火炼生产出阴极铜,也即电解铜,一般适于高品位的硫化铜矿。火法冶炼一般是先将含铜百分之几或千分之几的原矿石,通过选矿提高到20-30%,作为铜精矿,在密闭鼓风炉、反射炉、电炉或闪速炉进行造锍熔炼,产出的熔锍(冰铜)接着送入转炉进行吹炼成粗铜,再在另一种反射炉内经过氧化精炼脱杂,或铸成阳极板进行电解,获得品位高达%的电解铜。该流程简短、适应性强,铜的回收率可达95%,但因矿石中的硫在造锍和吹炼两阶段作为二氧化硫废气排出,不易回收,易造成污染。近年来出现如白银法、诺兰达法等熔池熔炼以及日本的三菱法等、火法冶炼逐渐向连续化、自动化发展。 ?除了铜精矿之外,废铜也是精炼铜的主要原料,包括旧废铜和新废铜,旧废铜来自旧设备和旧机器,废弃的楼房和地下管道;新废铜来自加工厂弃掉的铜屑(铜材的产出比约为50%),一般废铜供应较稳定,废铜可以分为:裸杂铜(品位在90%以上);黄杂铜(电线);含铜物料(旧马达、电路板);由废铜和其他类似材料生产出的铜,也称为再生铜。 ? b.湿法炼铜: ?一船适于低品位的氧化铜,生产出的精铜为电积铜。现代湿法冶炼有硫酸化焙烧-浸出-电积,浸出-萃取-电积,细菌浸出等法,适于低品位复杂矿、氧化铜矿、含铜废矿石的堆浸、槽浸选用或就地浸出。湿法冶炼技术正在逐步推广,预计本世纪末可达总产量的20%,湿法冶炼的推出使铜的冶炼成本大大降低。?其工艺流程图如下:其中铜的萃取(铜从水层进人有机层的过程)和反萃取(铜从有机层进人水层的过程)是现代湿法炼铜的重要工艺手段。 ?火法和湿法两种工艺有如下特点:

碱渣火法冶炼提取粗锡工艺分析

碱渣火法冶炼提取粗锡工艺分析 摘要:锡是一种较为贵重的有色金属,在粗铅的生产精炼过程中使用加碱精炼,会将铅液中的大量锡当成杂质流入到冶炼渣中,如果能够采取合适的工艺对冶炼 渣进行提取,那么就可能为公司提供一种新的创收途径,本文对碱渣火法冶炼提 取粗锡工艺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碱渣火法;冶炼工艺;粗锡提取 1 引言 在粗铅的生产精炼过程中采用加碱精炼的方式,能够将铅液当中的锡、锑等 杂质元素进行去除,从而会产生大量的碱渣(精炼渣),因此这些碱渣中含有一 定量的锡,若能将碱渣中的锡进行提取产出金属锡,就能够为企业提供一种新的 创收途径,进一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由于公司每年产出精铅量较大,与之同时也产出大量碱渣,但是之前没有合 适的工艺来处理这些碱渣,造成碱渣大量堆存。加之近期铅价波动较大,原料采 购成本和生产加工成本升高,进一步压缩了生产利润空间,因此对废渣进行综合 回收,提取有价金属增加创效途径已经是势在必行。 环保锡渣在进行火法熔炼之前首先要进行初步处理,某回收公司通过对锡渣 进行湿法的中和与浸出回收工序使锡以锡酸钠的形式溶解到溶液当中,然后通过 压滤形成固体锡渣(滤饼),此时锡渣已经含锡较高。但是锡渣中锡仍为氧化态 且碱性较大,需要进行还原熔炼。 2 火法熔炼提锡 碱渣在进行火法熔炼之前首先要进行初步处理,本公司通过对碱渣进行湿法 的中和与浸出工序使锡以锡酸钠的形式溶解到溶液当中,然后通过压滤形成固体 锡渣(滤饼),此时锡渣已经含锡较高。但是锡渣中锡仍为氧化态且碱性较大, 需要进行还原熔炼。 2.1 锡渣还原熔炼基本原理 锡渣还原熔炼基本原理是:在高温条件下(1100~1400 ℃),加入还原剂, 在熔炼过程中锡的氧化物和某些杂质(如铅、锑、砷等)的氧化物在还原剂的作 用下被还原成粗锡,具体反应为: 2C+O2=2CO SnO2+CO=SnO+CO2 MeO+CO=Me+CO2 而难还原的氧化物(如钙、硅)与熔剂(石灰石、石英等)形成炉渣,粗锡 和炉渣彼此不溶解且比重不同而分层。 2.2 熔炼设备 本公司采用双螺旋桨叶干燥机对压滤后的锡渣滤饼进行干燥,经过干燥后的 物料含水在5 %左右;熔炼设备为中频炉(1 吨),中频炉内放置有石墨碳化硅坩埚,加热时坩埚内温度能达到1600 ℃;同时配备测温仪(最大量程2000 ℃)一台,随时监测炉内熔液温度。 2.3 冶炼工艺 2.3.1 工艺流程 对含水较高的原料锡渣先进行干燥,然后经过配加辅料混匀后加入中频炉进 行加热熔炼,达到放渣条件后将熔液放入渣包,待凝固冷却后从渣包翻出除去上 层浮渣就得到粗锡。为了保证生产安全,每次加料不能加入过多,以免造成熔液

铜的冶炼工艺

?铜的冶炼 ?从铜矿中开采出来的铜矿石,经过选矿成为含铜品位较高的铜精矿或者说是铜矿砂,铜精矿需要经过冶炼提成,才能成为精铜及铜制品。 ?A.电解铜与精铜 ?工业上使用的铜有电解铜(含铜99.9%~99.95%)和精铜(含铜99.0%~99.7%)两种。 前者用于电器工业上,用于制造特种合金、金属丝及电线。后者用于制造其他合金、铜管、铜板、轴等。 ?B.铜的冶炼工艺 ?铜冶金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但至今铜的冶炼仍以火法治炼为主,其产量约占世界铜产量的85%,现代湿法冶炼的技术正在逐步推广,湿法冶炼的推出使铜的冶炼成本大大降低。 ?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火法冶炼与湿法冶炼(SX-EX)两种炼铜方式。 ? a.火法炼铜: ?通过熔融冶炼和电解精火炼生产出阴极铜,也即电解铜,一般适于高品位的硫化铜矿。火法冶炼一般是先将含铜百分之几或千分之几的原矿石,通过选矿提高到20-30%,作为铜精矿,在密闭鼓风炉、反射炉、电炉或闪速炉进行造锍熔炼,产出的熔锍(冰铜)接着送入转炉进行吹炼成粗铜,再在另一种反射炉内经过氧化精炼脱杂,或铸成阳极板进行电解,获得品位高达99.9%的电解铜。该流程简短、适应性强,铜的回收率可达95%,但因矿石中的硫在造锍和吹炼两阶段作为二氧化硫废气排出,不易回收,易造成污染。近年来出现如白银法、诺兰达法等熔池熔炼以及日本的三菱法等、火法冶炼逐渐向连续化、自动化发展。?除了铜精矿之外,废铜也是精炼铜的主要原料,包括旧废铜和新废铜,旧废铜来自旧设备和旧机器,废弃的楼房和地下管道;新废铜来自加工厂弃掉的铜屑(铜材的产出比约为50%),一般废铜供应较稳定,废铜可以分为:裸杂铜(品位在90%以上);黄杂铜(电线);含铜物料(旧马达、电路板);由废铜和其他类似材料生产出的铜,也称为再生铜。 ? b.湿法炼铜: ?一船适于低品位的氧化铜,生产出的精铜为电积铜。现代湿法冶炼有硫酸化焙烧-浸出-电积,浸出-萃取-电积,细菌浸出等法,适于低品位复杂矿、氧化铜矿、含铜废矿石的堆浸、槽浸选用或就地浸出。湿法冶炼技术正在逐步推广,预计本世纪末可达总产量的20%,湿法冶炼的推出使铜的冶炼成本大大降低。 ?其工艺流程图如下:其中铜的萃取(铜从水层进人有机层的过程)和反萃取(铜从有机层进人水层的过程)是现代湿法炼铜的重要工艺手段。 ?火法和湿法两种工艺有如下特点: ?(1)后者的冶炼设备更简单,但杂质含量较高,是前者的有益补充。 ?(2)后者有局限性,受制于矿石的品位及类型。 ?(3)前者的成本要比后者高。

铜的火法冶炼

火法炼铜 1.概述 铜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IB族,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铜具有优异的性能,易于加工和广泛的用途,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国防工业等领域,在我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仅次于铝。 在地壳中铜含量约0.01%,自然界中的铜多以化合物存在,铜冶金中所用的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矿石——氧化矿和硫化矿。硫化矿物:黄铜矿(CuFeS2)、斑铜矿(Cu3FeS2)、辉铜矿(Cu2S)、铜蓝(CuS)等;氧化矿物有:孔雀石(CuCO3·Cu(OH)2)、硅孔雀石(CuSiO3·2H2O)、赤铜矿(Cu2O)、胆矾(CuSO4·5H2O)等。 2.火法炼铜的工艺流程 火法炼铜是当今生产铜的主要方法,主要原料是硫化铜精矿,铜矿石(ω(Cu)=0.5%-2%)经过采矿、选矿得到含铜品位较高的铜精矿(ω(Cu)=20%-30%),然后送冶炼厂炼铜。火法炼铜工艺流程一般有①焙烧;②造锍熔炼得到冰铜(ω(Cu)=30%-50%);③转炉吹炼得到粗铜(ω(Cu)=98.5%-99.5%);④火法精炼得到阳极铜(ω(Cu)=99%-99.8%);⑤电解精炼得到阴极铜(ω(Cu)=99.95%-99.997%)。 2.1焙烧 焙烧分半氧化焙烧和全氧化焙烧(死焙烧),分别脱除精矿中部分或全部的硫,同时除去部分砷、锑等易挥发的杂质。此过程为放热反应,通常不需另加燃料。造锍熔炼一般采用半氧化焙烧,以保持形成冰铜时所需硫量;还原熔炼采用全氧化焙烧;此外,硫化铜精矿湿法冶金中的焙烧,是把铜转化为可溶性硫酸盐,称硫酸化焙烧。 2.2造锍熔炼 造锍熔炼是在高温和氧化气氛条件下将硫化铜精矿熔化生成MeS共熔体的方法,即将精矿中的铜富集于冰铜中,而大部分铁的氧化物与加入的溶剂造渣,也称冰铜熔炼。 造锍熔炼的目的是:(1)使炉料中的铜尽可能进入冰铜(Cu2S+FeS熔体,也称锍),部分铁以FeS形式也进入冰铜;(2)使大部分铁氧化成FeO与脉石矿物造渣(SiO2,FeO,CaO,MgO, Al2O3);(3)使冰铜与炉渣分离。 造锍熔炼基本原理: 造锍熔炼所用的炉料主要是硫化铜精矿和含铜的返料,除含有Cu、Fe、S

金属冶炼目录(2015版)

金属冶炼目录(2015年版) 2015年12月

说明 一、确定原则 冶炼过程中存在高温熔融金属(含熔渣)爆炸、喷溅、泄漏等安全风险、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的相关生产工艺纳入金属冶炼安全监管范围。主要包括: (一)铁冶炼、钢冶炼、铁水预处理、炉外精炼和连铸工艺; (二)有色金属火法冶炼工艺; (三)铁合金生产工艺; (四)黑色、有色金属铸造的熔炼、精炼和铸造工艺; (五)有色金属合金制造的熔炼、精炼和铸造工艺。 二、《金属冶炼目录》各栏目的含义 (一)“序号”指《金属冶炼目录》中金属冶炼类别的顺序号。 (二)“代码”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中的小类代码。 (三)“名称”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小类代码”对应的类别名称。 (四)“主要生产工艺”指金属冶炼包含的主要生产工艺。 三、其他事项 (一)根据我国金属冶炼安全监管工作需要,本目录适时修订。 (二)火法冶炼指在高温下矿石经熔炼与精炼反应及熔化作业,使其中的金属和杂质分开,获得较纯金属的过程。 (三)硅铁、工业硅、锰硅合金属于铁合金范畴。

金属冶炼目录 序 号 代码名称主要生产工艺一C31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工业 1 C3110 炼铁高炉炼铁,直接还原法炼铁,熔融还原法炼铁 2 C3120 炼钢铁水预处理,转炉炼钢,电炉(含电炉、中频炉等电热设备)炼钢,钢水炉外精炼,钢水连铸 3 C3130 黑色金 属铸造高炉铸造生铁,模铸,重熔铸造(含金属熔炼、精炼、浇铸) 4 C3150 铁合金 冶炼 高炉法冶炼,氧气转炉、电炉(含矿热炉、 中频炉等电热设备)法冶炼,炉外法(金属 热法)冶炼 二C32 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工业 5 C3211 铜冶炼冰铜熔炼,铜锍吹炼,粗铜火法精炼 6 C3212 铅锌 冶炼铅冶炼:氧化熔炼,还原熔炼,火法精炼 7 锌冶炼:还原熔炼,粗锌精炼 8 C3213 镍钴 冶炼 镍冶炼:造锍熔炼,镍锍吹炼,还原熔炼 9 C3214 锡冶炼还原熔炼,火法精炼 10 C3215 锑冶炼挥发熔炼,还原熔炼,火法精炼 11 C3216 铝冶炼氧化铝熔融电解

火法炼铜工艺讲解--实用.doc

1概述 铜是人类应用的最古老的金属之一,它有很长的、很光辉的历史。考古学证 明,早在一万年前,西亚人已用铜制作装饰品之类的物件。铜和锡可制成韧性合 金青铜,考古发现在公元前约 3000年,历史已进入了青铜时代。而今铜的化学、物 理学和美学性质使它成为广泛应用于家庭、工业和高技术的重要材料。铜具有优 良可锻性、耐腐蚀性、韧性,适于加工;铜的导电性仅次于银,而其价格又较 便宜,故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力;铜的导热性能也颇佳;铜和其他金属如锌、铝、 锡、镍形成的合金,具有新的特性,有许多特殊的用途。铜是所有金属中最易再生 的金属之一,再生铜约占世界铜供应总量的 40%。铜以多种形态在自然环境中存 在,它存在于硫化物矿床中(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蓝铜矿)、碳酸盐矿床中 (蓝铜矿、孔雀石)和硅酸盐矿床中(硅孔雀石、透视石),也以纯铜即所 谓“天然铜”的形态存在。铜以硫化矿或氧化矿形式露天开采或地下开采,采出矿石经破碎后,再在球磨机或棒磨机中磨细。矿石含铜一般低于1%。 1.1 国内外铜冶金的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外的铜冶炼技术的发展主要还是以火法冶炼为主,湿法为辅。铜的火 法生产量占总产量的 80%左右。目前,全世界约有 110 座大型火法炼铜厂。其 中,传统工艺(包括反射炉、鼓风炉、电炉)约占 1/3;闪速熔炼(以奥托昆普炉 为主)约占 1/3;熔池熔炼(包括特尼恩特炉、诺兰达炉、三菱炉、艾萨炉、中国 的白银炉、水口山炉等)约占 1/3。 另外,世界范围内铜冶金工业同样面临铜矿资源短缺的问题,国土资源部信息 中心统计资料表明:在世界范围内,铜是仅次于黄金的第 2 个固体矿产勘查热 点,全球固体矿产勘查支出中约 20%是找铜的,并且这一比例还有增加的趋势。相 应地,铜也是各大势力集团争夺的焦点之一。从全球角度看铜的保证年限只有约 29 年。铜的主要出口国是拉美发展中国家。 1.2 商洛情况 全市已发现各类矿产60 种,已探明矿产储量46 种,其中大型矿床15 处, 中型矿床 24 处。储量居全省首位的有铁、钒、钛、银、锑、铼、水晶、萤石、 白云母和钾长石等20 种,其中柞水大西沟铁矿储量 3.02 亿吨,占全省的46%, 居全省第二位的有铜、锌、钼、铅等13 种。

火法冶金新发展

火法冶金新发展 由于火法冶金在提取和加工金属领域不可代替的作用,火法冶金的研究与开发一直受到科学与工程工作者的青睐。随着火法冶金技术的进步和该领域的持续创新,高效节能和环境友好的火法冶金工艺继续被追求。在本刊的这个部分,展示了应用于火法冶金许多不同新领域十篇文章。 第一篇文章题目是《盐提取工艺集锦》,Aida Abbasalizadeh et al论述了利用熔盐从一次资源和二次资源获得金属的新工艺的特点、取得的成就、和应用前景。这个工艺被认为能应用于很多领域,例如处理冶金炉渣,从阴极射线管回收铅。这个工艺是一个有前景的工艺,在回收战略金属方面有明显的环境友好的优势,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技术。 下一篇文章,Mohassab Yousef Mohassab-Ahmed and Hong Yong Sohn在他们的文章《光谱分析的在确定炉渣结构及性质的应用:新型闪速炼铁工艺中水蒸气对炉渣的化学影响》报告了新型闪速炼铁工艺中水蒸气对炉渣的化学影响。犹他大学多年来一直研究这个过程,这篇文章使这项重要工作的面貌焕然一新。对于CaO/SiO2比为0.8到1.4的CaO-MgO-SiO2-Al2O3-FeO-MnO-P2O5炉渣体系,在新型闪速炼铁工艺操作温度为1550℃到1650℃时,结果显示水蒸气能显著影响熔渣的化学过程,并且能强烈影响熔渣中的相平衡和一些元素(如硫磷锰等)在熔渣和和熔融金属两相之间的分配平衡。这个结果可以对控制钢铁生产的质量和炉渣中铁损失和内衬腐蚀提供有用的指导。 下一篇文章题目为《循环硫化物氧化法用辉钼矿生产二氧化钼过程中能量捕获和产生的热力学分析》作者为Joseph D. Lessard等人,该文章报告了一个新的循环硫化物氧化工艺,根据发表于美国金属杂志的一篇文章,该文章叙述了从二硫化钼精矿通过氧气和三氧化钼转换生产二氧化钼的选择性和效率。 第四篇文章是关于红土镍技术的发展,在《综述:中国碳热还原红土镍矿生产含镍生铁》一文中,饶明君等回顾了红土冶金的新进展,特别是以几种红土镍矿生产一种含镍生铁的叫做Krupp Renn工艺。该文展示了在较低温度下(低于1300℃)固态还原红土镍矿,然后用磁力进行分离。这提供了一种引人关注的生产铁镍合金的方法,此方法通过避免高温电熔炉熔炼,这样一来就有可能降低成本。该文还回顾了传统的技术。这篇文章还包括了几幅有趣的镍市场数据统计图。 火法冶金工艺的测量和控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Jan Matousek在本系列第五篇文章名为《钢铁冶炼氧化电位》中评估了一种测量工具。这是基于二氧化锆和参比电极固态电极传感器在火法冶金操作中重要氧分压测量中的应用。该文支指出,固体电极传感器能应用于钢铁冶炼的所有过程。 第六篇文章题为《关于高铁锌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气氛下还原焙烧化学和矿物学研究》huan yan等人提出了一个选择还原焙烧过程使一些炼锌工厂残余物锌铁尖晶石在700-800℃下和10%CO和90%CO2气氛下转化为氧化锌和四氧化三铁。该文推断这个方法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是作者注意到在750℃以上 Fe0.85_xZnxO 的形成阻止了锌和铁的分离。 第七篇文章题为《石灰和碳存在下硫化铜钴铁精矿反应机理的研究》Yotamu Stephen Rainford Hara报告了在过量的石灰石硫化铜钴铁精矿碳热还原反应机理。他发现还原反应速率随着氧化钙和碳的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在合适的氧化钙碳比例下,通过控制还原反应温度能选择性的获得某种金属。

火法冶炼复习题目资料

火法冶炼工复习题 1、铜是一种玫瑰红色、柔软、具有良好延展性能的金属,具有较大的比重,固态时(20℃)比重为8.94,熔点时(1083℃)比重为8.32,导电性仅次于银。 2、冶炼过程中的一些铜的主要化合物: 氧化铜(CuO) 氧化亚铜(Cu 2O) 硫化铜(CuS) 硫化亚铜(Cu 2 S) 3、在自然界铜原料以3种矿物形态存在:天然铜矿、氧化铜矿、硫化铜矿。 4、熔剂:一种与杂质进行反应生成熔点低、比重小的物质(即炉渣)进而除去杂质,我们把这种物质叫做熔剂。 5、对鼓风炉这一类竖炉来说,炉内可能达到的最高冶炼温度取决于炉渣的熔化温度(最高冶炼温度大致为炉渣熔化温度加上一定的过热度即150――250℃)。 6、亲合力:两种物质结合的能力,元素亲合力大的化合物稳定性就越高。 7、冰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Cu、Fe、S;炉渣的组成极为复杂,然而主要氧化物通常为三种,即FeO、SiO 2 和CaO。 8、热平衡是指被研究对象(冶金炉)的总输入热量与总输出热量之间的平衡。其关系式如下: 输入总量(只算热能)=输出有效热+热损失 9、转炉吹炼的基本原理 造锍熔炼和贫化电炉产出的冰铜基本上是由Cu 2 S和FeS组成。转炉吹炼的目的是往熔融冰铜中鼓入空气,加入适量的石英熔剂,将冰铜中的铁和硫几乎完全氧化造渣除去,从而获得品位在99.30%以上的粗铜。与此同时,铅、锌、砷等主要杂质也绝大部分被除去,金、银等贵金属则进一步富集于粗铜中。 转炉吹炼为周期性作业。第一周期为造渣期,主要是FeS氧化生成的FeO和SiO 2造渣,造渣期是分批地往炉内加入冰铜,并添加熔剂和放渣。第一周期总反应为: ★2FeS+3O 2+SiO 2 =2FeO·SiO 2 +2SO 2 第二周期为造铜期,主要是Cu 2S的氧化及Cu 2 S与Cu 2 O交互反应,获得粗铜。 第二周期主要反应为: ★总反应为:Cu 2S+O 2 =2Cu+2SO 2 转炉吹炼过程是一个自热过程,过程所需的热量全靠冰铜中的铁和硫以及其它杂质的氧化、造渣等反应所放出的热量来供给,为控制炉温,在吹炼过程中应加入适

金的火法冶炼

目前,国内黄金生产中采用的炼金方法有多种,但主要可分为两类,即湿法冶炼工艺和火法冶炼工艺。湿法冶炼工艺对环境友好,但流程长,较复杂,一般应用在大型黄金冶炼厂。而火法冶炼工艺成熟,应用灵活,适应性强。文中介绍的火法冶炼工艺是针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各小型黄金生产企业产的待冶炼金泥等原料而研制的。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该方法也适用处理各类中小型金矿氰化池浸产生的锌置换金泥、重选精矿等。该方法主要特点是容易掌握,简便实用,投资少,见效快,特别适用于中小型黄金生产企业。 1所用设备及化学试剂 1. 1坩埚炉 该方法主要设备是坩埚炉,其结构见图1。 1. 2试剂及作用 (1)硼砂:是流动性极大的酸性熔融剂,可降低炉渣熔点,是金属氧化物的良好熔剂。 (2)苏打:为碱性熔剂,能改善炉渣流动性,与酸性物质二氧化硅生成硅酸钠,与硫化物生成硫化钠或硫酸盐,可作为脱硫剂。 (3)玻璃碴:是较强的酸性熔融剂,与金属氧化物化合生成硅酸盐,是造渣的基础(注意避免过量,以免炉渣黏度过高,使金损失于炉渣中)。 (4)硝石:是强氧化剂,能氧化分解各类化合物。 (5)氯化钠:是一种覆盖剂,隔绝空气,洗涤坩锅四周,防止微细粒金附着坩锅四周而损失。 2炼金基本原理及注意事项 金泥和载金炭灰(载金炭焚烧后)含有许多杂质,它们大部分以氧化物状态存在,而金在任何温度下都不会被氧化,也不溶于单质酸中,当冶炼温度超过1 070℃时(银的熔点960℃) ,金开始熔化。当金泥中含有较多杂质时(如铅、锌、铜、铁、锡)容易生成合金,因此,在熔炼

金泥或载金炭灰时须按一定配比加入熔剂,以除去金银之外的金属和非金属杂质。在金冶炼过程中,造渣是熔炼的关键,它对冶炼技术及经济指标起决定作用。 (1) 造渣温度需控制在1 050℃~1 150℃。 (2) 炉渣应具有较小的黏度。黏度小,废渣与金银易分离, 回收率高,损耗小;反之,易导致金银回收率下降。 (3) 尽可能降低炉渣的相对密度,减少渣量,以提高金银的回收率,降低冶炼成本。 3金泥的预处理 金泥的预处理实质是初步除去杂质,硫化物氧化和氧化物转化为硫酸盐的过程,为下一步提炼金创造有利条件,提高金银成色,分离其他贱金属和非金属化合物。预处理过程: 将金泥置于容器中(搪瓷盆) ,加15%的稀硫酸文火煮1h, 冷却过滤, 烘干。含铜、锌高的金泥,可在稀硫酸介质中加入硝酸铵,加热至90℃~95℃, 固液比为1∶6, 煮沸1~2h, 使铜生成铜铵络合物进入溶液,过滤,留滤渣烘干后配辅料熔炼。当金泥含铅高时, 可在上述基础上用1 5%的NaOH溶液煮沸30min 脱铅,过滤烘干后,再加配料熔炼。 4熔炼过程 称重预处理后的原料,按表1配入辅料,装入石墨坩锅。坩锅入炉放置平稳,于底部放木炭粉末以防止炸裂和黏连。 炉膛缓慢加温,表面覆盖一层硼砂,升至1 050℃~1 250℃,坩锅中的物料出现熔融状,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使铜、铅、锌、铁等杂质成为氧化物进入炉渣,金银开始形成合金下沉。保持冶炼造渣过程1h后,往坩锅中加入少许硼酸钠,用铬镍条(铁条或松木棒)插入坩锅搅拌,捞取浮渣,并迅速放入预先准备的盛有水的容器中,提起敲打,渣脱落,再加入少许硝石、硼酸钠、玻璃碴(2勺)于坩锅内, 反应后搅拌提渣,此时坩锅内的金银合金液体成亮珠状。再升温至1 300℃,冶炼10min后,提出坩锅,快速倒入模具中冷却。金锭脱模后,其表面常附着氧化物或残渣,可用小锤敲打,放入20%的硝酸或盐酸中煮沸0.5~1h,取出,用清水清洗擦干,使之光亮。 5硝酸分银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