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历史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史历史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历史是中华民族漫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

线索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积淀。从原始社会的形成到秦始皇

统一中国,再到隋唐盛世和宋元明清的兴衰,中国古代史呈现出独特

的发展轨迹和历史命运。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分别阐述中国古代史

的不同阶段及其基本线索。

一、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221年)

1. 原始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2100年)

人类最早生活在原始社会,凭借狩猎、渔猎和采集维持生存。随着

农业的出现,人类逐渐过渡至农业社会,并建立起最早的氏族和部落

组织。

2. 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771年)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发端。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有据

可考的第一个王朝,商朝以商汤建国,西周时期实行封建制度,王朝

更迭。

3. 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

东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阶段,周朝衰落,列国混战。春秋战国时期有众多历史名人如孔子、孟子等,也有著名的兵家、儒

家等思想学派形成,为后来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奠定基础。

二、封建社会和帝国时代(公元前221年-公元1368年)

1. 秦汉帝国的崛起(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实行郡县制、均田制和统一文字等重大制度改革。

2.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历史名人和文化繁荣,但也存在着统一分裂的局面。

3. 隋唐帝国的辉煌(公元581年-公元907年)

隋唐帝国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帝国之一,隋炀帝统一南北,隋朝建立后倾向统一中央集权,随后唐朝取代隋朝,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盛世"。

三、宋元明清时代(公元960年-公元1840年)

1. 宋朝的兴衰(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

北宋南宋时期,中国文化达到了新的高度,以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特征,但战乱频仍导致南宋灭亡。

2. 元朝的统治(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政权更替,由蒙古族建立,统治期间涌现了许多历史名人和文化成就。

3. 明清时代的明亡清兴(公元1368年-公元1840年)

明朝经历了洪武、永乐、嘉靖等盛世,但后期政治腐败导致明亡。清朝由满洲人世宗建立,延续了两百多年,但在与西方列强的接触中逐渐走向衰弱。

通过对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进行分析,我们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节点和发展趋势。中国古代历史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无数古人的智慧和努力,对于理解和继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珍视这段历史,从中找寻到自身文化认同感和价值观,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做出贡献。

中国古代史线索

中国古代史线索梳理 1、春秋战国: 2、秦汉:统一国家的建立 3、三国两晋南北朝: 4、隋唐: 5、宋元: 6、明清: 专题一先秦文明 【单元综述】 中国境内至少在170万年前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经过漫长的岁月,原始人类完成了从氏族、部落到国家的发展。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奴隶社会经历了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发展和西周的强盛,到春秋时期开始瓦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剧烈变革,中国完成了从奴隶社会到了封建社会的转变。 【知识网络】 大变革时代 军事上: 经济上:生产力提高的标志, 水利工程 政治上: 思想上: 时期: 表现

专题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秦汉) 【单元综述】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的时期。政治方面,从国家制度来看,秦始皇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皇权,建立了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统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汉代,统治者继续采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皇帝的统治地位。从地方制度看,否定了分封制,实行了郡县制,而西汉初年,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经济方面,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民族关系方面,秦汉时期虽然时战时和,但是民族融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形式主要有:战争、和亲、迁徙、设机构。对外关系方面,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开始影响世界,世界优秀的文明成就也逐渐传入中国,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文化方面,文学艺术绚丽多彩,儒学成为主流思想,史学有杰出成就。佛教传入中国,道教形成,对后世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 【知识网络】 秦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秦王扫六合”建立起我国 巩固 灭亡:秦末农民战争 政治:创立制度 文化:,作为全国通用的文字 经济: 思想: 民族:北;南 统一多民族国 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政治:颁布,削夺侯国 经济:将收归中央,统一 思想: 军事: 汉武帝 大一统 措施 造纸术:前期发明,东汉改进。 数学:《九章算术》 医学:华佗与麻沸散;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文学:司马迁《史记》 秦汉 文化 汉朝的 民族关系 汉元帝时,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汉武帝时,;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 公元前60年的设置今新疆地开始隶属中央管辖。汉朝的对外交往路线

中国古代史历史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史历史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历史是中华民族漫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 线索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积淀。从原始社会的形成到秦始皇 统一中国,再到隋唐盛世和宋元明清的兴衰,中国古代史呈现出独特 的发展轨迹和历史命运。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分别阐述中国古代史 的不同阶段及其基本线索。 一、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221年) 1. 原始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2100年) 人类最早生活在原始社会,凭借狩猎、渔猎和采集维持生存。随着 农业的出现,人类逐渐过渡至农业社会,并建立起最早的氏族和部落 组织。 2. 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771年)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发端。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有据 可考的第一个王朝,商朝以商汤建国,西周时期实行封建制度,王朝 更迭。 3. 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 东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阶段,周朝衰落,列国混战。春秋战国时期有众多历史名人如孔子、孟子等,也有著名的兵家、儒 家等思想学派形成,为后来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奠定基础。 二、封建社会和帝国时代(公元前221年-公元1368年)

1. 秦汉帝国的崛起(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实行郡县制、均田制和统一文字等重大制度改革。 2.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历史名人和文化繁荣,但也存在着统一分裂的局面。 3. 隋唐帝国的辉煌(公元581年-公元907年) 隋唐帝国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帝国之一,隋炀帝统一南北,隋朝建立后倾向统一中央集权,随后唐朝取代隋朝,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盛世"。 三、宋元明清时代(公元960年-公元1840年) 1. 宋朝的兴衰(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 北宋南宋时期,中国文化达到了新的高度,以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特征,但战乱频仍导致南宋灭亡。 2. 元朝的统治(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政权更替,由蒙古族建立,统治期间涌现了许多历史名人和文化成就。 3. 明清时代的明亡清兴(公元1368年-公元1840年)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 1.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前2070年) (1)原始人群: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 (2)氏族公社:山顶洞人、半坡人、河姆渡人、大汶口文化 2.奴隶社会(前2070年——前476年) (1)形成:夏(前2070年——前1600年) (2)发展:商(前1600年——前1046年) (3)鼎盛: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建立了完备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如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礼乐制等,是疆域空前的文明古国。 (4)瓦解: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3.封建社会(前475年——1840年) (1)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战国(前475——前221)、秦(前221)、西汉(前202)、东汉(25) (2)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 (3)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隋(581)、唐(618---907) (4)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五代十国、辽、宋、西夏、金、元907-960—1271--1368 (5)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明、清朝(前期)1368—1644入关--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春秋:应运而生——战国:初步发展——秦朝:遭到打击——西汉武帝:正统思想——魏晋南北朝:面临挑战——隋唐:新发展——宋明:新体系(理学)——明清之际:批判继承,构建起具体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维新变法:利用——新文化运动:绝对否定——文革十年:全盘否定并政治化——改革开放后:正确认识和继承 近现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儒家思想的态度: 地主阶级:继续把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 农民阶级:洪秀全对儒家思想的利用,将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教义以及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赋予儒家思想新的内容,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后----继续受冲击,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学校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 资产阶级(激进派):新文化运动前期---全盘否定儒家思想,陈独秀等人掀起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儒家思想 中国共产党:文化大革命时期;改革开放后 一、先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祖国历史的开篇 1、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2、奴隶社会(前21世纪-前476年) 夏朝:奴隶社会的建立和开始 商朝:奴隶社会的发展 西周:奴隶社会的强盛和顶峰。建立了完备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如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礼乐制等,是疆域空前的文明古国。 春秋:奴隶社会的瓦解。 3、封建社会的开始:战国(前475-前221) 重点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476年) 总特征: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期)。 经济上:铁器、牛耕出现推广,生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进步,私营工商业勃然兴起,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科技文化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中国古代史分为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条线索

五条线索 一.中国古代政治的重要问题 1.统一与分裂 古代历史上,统一和分裂这一对矛盾长期存在。但是,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第一,先时期中国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国家发展的早期阶段,或称为“部族国家”阶段,它的政治、法律和选官制度,都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用分封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用世卿世禄制作为各级政权的基本管理方式。这些问题教材中没有展开,我们只需将它作为理解下面的问题的背景即可。西周的分封制是古代部族国家发展的最完善的形态,到了西周末年,分封制度危机,王室衰微,中国政治进入到一个大变革的时期。向统一的中央集权过渡的历史进程也逐渐展开。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不再朝觐和纳贡。诸侯之间为争夺土地、人口、霸权而频繁战争,大量的诸侯国在这个过程中被兼并。到了战国时期,整合为七个大诸侯国,在一定的意义上,是一种局部的统一和集权。第三,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分裂和统一 这一时期分裂的特点是不同民族政权的并立,即民族性的分裂。先后存在的主要政权有辽、北宋、西夏、金、南宋、元。北宋基本上控制了汉族人集中居住的地区,容易被视为一个统一政权,这是需要注意的。到13世纪后期,由于民族融合和元朝强大的军事压力,终于结束了延续将近400年的分裂局面。 北宋初年通过分散地方的军权、行政权、财政权的政治改革,成功地解决了一个王朝部分裂割据问题,对以后历史发展的影响很大。元明清三代没有再出现分裂时期,统一的局面非常巩固,可以说中华民族的牢不可破的统一的政治格局基本形成了。 2.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构成了古代政治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从教材的容可,可以区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汉时期 始皇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从中央看,主要是皇帝和中央官署,既体现了专制,也体现了中央的集权。从地方看,郡县制的要害在于中央对地方长官的任免,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是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汉承制,基本上沿袭了的中央集权制,这应该视为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西央政府还清除了威胁中央集权的地方王国,独尊儒术以强化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 第二,唐宋时期 隋唐时期的进展主要在两个方面:其一,中央官署。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主要在于牵制了宰相的权力和提高行政效能。其二,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实行有助于扩大政权的基础,提高官员

中国古代史线索

1.统一与分裂 古代历史上,统一和分裂这一对矛盾长期存在。但是,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第一,先秦时期中国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国家发展的早期阶段,或称为“部族国家”阶段,它的政治、法律和选官制度,都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用分封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用世卿世禄制作为各级政权的基本管理方式。西周的分封制是古代部族国家发展的最完善的形态,到了西周末年,分封制度危机,王室衰微,中国政治进入到一个大变革的时期。向统一的中央集权过渡的历史进程也逐渐展开。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不再朝觐和纳贡。诸侯之间为争夺土地、人口、霸权而频繁战争,大量的诸侯国在这个过程中被兼并。到了战国时期,整合为七个大诸侯国,在一定的意义上,是一种局部的统一和集权。 其一,秦国在商鞅变法以后逐渐强大,与东方六国的战争兼并和统一的含义日益突出,直至发展为前3世纪后期的统一战争。其二,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际上准备了统一后的新的中央集权的行政模式。当时各诸侯国普遍的出现了县制取代世卿世禄的情况。在经济上,社会经济发展,商业发展,各地区的联系加强。在思想意识上,韩非子提出了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论。春秋战国时期,通过战争和经济交流,中原的华夏族和其他民族的联系和融合的趋势加强,为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至前221年,秦赢得了统一战争的最终胜利,并在全国普遍推行郡县制度,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此进入统一和中央集权为主的阶段。 第二,从汉的大一统到隋唐的大一统 第三,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分裂和统一 2.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 第一,秦汉时期

第二,唐宋时期 第三,明清时期 3.古代经济史 第一,先秦时期 其一,农业生产的发展。其二,工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其三,土地关系的变化。第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江南开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可 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掌握。其一,表现和格局。其二,原因。其三,意义。 第三,隋唐时期 其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其二,社会经济的繁荣的表现。 第四,明清时期 其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其二,社会经济的繁荣的表现。 4.古代民族关系 第一,先秦时期 民族融合:融合的动力;融合的影响 第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三,隋唐时期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 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基本特征: 是以农耕经济为生产方式,以中央集权为制度特征,以儒家文化为主流价值观。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端,内陆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分布有大规模的江河流域和肥沃平原。天然的广阔内陆有利于政治上的整合,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肥沃的土地丰富的内陆资源,为相对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农本经济提供了天然根基。在世界文明史上,古代中国具有罕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结构上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这与它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不是历史发展与区域文明形成的唯一决定性因素,但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重要因素。 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线索: 1)夏朝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2)商朝的内外服制(方国联盟): 3)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 4)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以商鞅变法为典型): 5)秦朝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的创建: 5)汉朝(汉承秦制、布衣将相之局、汉武帝加强皇权): 6)隋唐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以及科举制的创建: 7)宋朝文官体制的建立及科举制的完善: 8)元朝的行省制度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上海设县: 9)明朝的内阁制度: 10)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三、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线索: 1)原始农耕: 2)春秋战国时期(东周)经济领域的变革: 3)三国时期区域经济的发展: 4)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情况:

5)宋朝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6)康乾盛世时期经济繁荣的诸种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 四、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线索: 1)中华文明的起源(神话与考古、文明的特征、核心地区): 2)商朝的青铜器和甲骨文: (用文献与考古相互印证的方法探究历史) 3)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4)汉初的黄老思想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宋朝程朱理学及活字印刷、火药、《梦溪笔谈》: 6)明朝的心学: 7)明朝中期后西学的传入、早期西学东渐的意义: 8)清朝文化典籍的整理与编纂(四库全书)及文字狱: 9)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春秋……战国……汉朝……宋朝……明朝……) 五、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基本线索: 西汉——开辟丝绸之路(汉朝对丝路的管辖) 唐朝——丝绸之路全盛,唐文化在东西两线的吸纳与辐射(唐对丝路的管辖、丝路上往来的商人、经济文化的交流、遣唐使、东亚文化圈) 宋朝——海上丝绸之路(丝路繁荣的原因、宋对贸易的管辖、著名的港口、交往的国家和贸易物品、意义) 明朝——朝贡贸易(特点、影响) 明朝中后期(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占据澳门(太平洋丝绸之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清朝——从海禁到闭关锁国(海禁——开禁——闭关,影响)

中国古代史线索

中国古代史线索 主体特征: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发展与衰落,强调“文明发展史观”。 一、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强调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政治、经济、思想) 二、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秦汉,强调国家大一统(政治、思想) 三、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南方经济发展) 四、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强调制度革新和全面繁荣 五、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宋元,强调政治、经济、思想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 六、统一的多民族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明清,强调明清农耕经济繁盛和政治、思想、外交衰落 原始社会: 原始人群元谋人:(距今170万年)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蓝田人:(距今100万-65万年) 北京人:(距今70万-20万年)我国境内最有代表性的原始人群 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开始:山顶洞人(距今3万年左右◎旧教材18000年) 旧石 繁荣:半坡氏族(距今五、六千年)黄河流域新石 河姆渡氏族(距今6000多年)长江流域 父系氏族: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距今四、五千年) 大汶口文化晚期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了对立阶级,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走向解体:黄帝时期:部落战争、黄帝打败炎帝、蚩尤 炎黄结盟,构成华夏族主干 相关传说尧舜禹时期:禅让制:部落联盟民主选举首领的制度禹治水 尧舜禹时期向奴隶社会过渡,奴隶主和奴隶两大阶级形成 奴隶社会: 形成:夏朝(前2070-前1600年) 政治:禹建夏朝 启承父职,破坏禅让制,王位世袭 桀暴虐、夏朝被商汤灭亡。 经济:铜器没有用于农业生产、农具有木制耒耜、石刀蚌镰 有原始水利灌溉技术。 发展:商朝(前1600-前1046年) 政治:汤建国。盘庚迁殷。(前1300年) 奴隶制残酷:刑法残酷“人祭”、“人殉” 经济:农业:种植黍稷麦稻桑麻、奴隶集体耕作 畜牧业:饲养猪牛羊马狗 手工业:青铜器制造

历史线索

历史线索 一、中国古代史 1、商:文字:甲骨文 2、西周: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度 3、春秋、战国:政治: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 经济:井田制瓦解,铁犁牛耕出现、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文化:百家争鸣 4、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统一度量衡、 5、汉:政治上:,汉承秦制、汉初郡国并行、推恩令、刺史制度 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选拔官吏:察举制 外交上:丝绸之路科技:纸 6、三国、两晋、南北朝:孝文帝改革、均田制九品中正制 7、隋唐:政治:三省六部制、节度使 文化:科举制度、唐诗制瓷:南青北白唐三彩 科技:雕版印刷术火药开始应用在军事上 8、五代十国 9、宋(北宋、南宋) 政治:分割宰相的权力、文臣到地方做官、通判王安石变法 经济:市和坊的界限打破、夜市、草书、交子、对外贸易、商业城市 文化:宋词、风俗画、理学. 科技:指南针、活字印刷术 10、元:行省制度、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11、明:政治:废丞相设内阁置六部厂卫机构 经济:民营手工业在明中叶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文化:八股取士陆王心说赋税制度:一条鞭法 外交:朝贡贸易郑和下西洋海禁政策 12、清:政治:内阁、六部南书房军机处 外交:闭关锁国赋税制度:摊丁入亩 文化:文字狱1905年废除科技考试 明清时期:商帮、青花瓷、小说 二、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的大事 1、鸦片战争1840-1842《南京条约》(第一次工业革命) 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编》 3、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及影响 4、洋务运动18世纪60——9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马关条约》(第二次工业革命、民资初步发展) 6、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7、维新变法运动1898康有为、梁启超(明治维新) 8、义和团运动1899-1900年扶清灭洋 9、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辛丑条约》 10、清政府新政1901-1905 预备立宪 11、辛亥革命1911-191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三民主义(民资短暂春天) 12、新文化运动1915 《新青年》(十月革命)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包括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大社会形态,时间跨度最大,历史最悠久,是中华文明的根本,中华文明的源泉。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 中国古代史(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1840年) 原始社会:距今约170万年前—前21世纪以前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前21世纪—前5世纪) 封建社会:(公元前5世纪—公元19世纪) 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时期五代宋元时期明清时期 朝代歌谣 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及两宋,下接元明和清朝。 一、中国古代朝代更替 (一)先秦时期 1.夏( 约公元前2070~1600年) 公元前21世纪,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夏” 2.商( 约公元前1600~1046年) 公元前16世纪,汤建立商朝。 3.周( 约公元前1046~249年) ①西周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市西南),史称西周。 ②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从镐京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西周结束,东周开始。 ⅰ.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ⅱ.战国(公元前476年至公元前221年) (二)秦汉时期 1.秦( 公元前221~207年)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王朝。 2.汉( 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①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建汉,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②东汉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的统治,因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1.魏、蜀、吴三国 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改国号魏;刘备据西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国号汉,史称蜀汉;同年,孙权在建业(今江苏南京)称吴王,公元229年改成皇帝,建立吴国。至此,三分天下的局面正式形成。 2.晋 ①西晋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②东晋公元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史称东晋。 3.南北朝 (四)隋唐时期 1.隋朝( 公元581~618年) 公元581年,杨坚建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2.唐朝( 公元618~907年)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史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 七年级上册涉及的内容可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三个历史时期。 第一阶段:先秦(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包括 1.原始社会时期:①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②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夏、商、西周分别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兴盛时期。 3.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第二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是第一个封建大一统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220年至589年)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复习向导 政治方面(朝代更替、制度建设、改革与措施)

经济方面(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状况) 民族关系(民族政策、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战和、少数民族政权、民族融合) 对外关系(对外政策、友好交往) 文化方面(科技、文学艺术、思想教育) 政治方面: 一、中国主要朝代的更替(详见附表) 二、政治制度: 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时期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1.与“禅让制”有关的人是:尧、舜、禹。 2.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承人,结束该制度的是禹。 世袭制 1.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社会开始了。

2.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西周的分封制 1.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 2.分封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分封的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秦朝中央集权制 秦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秦朝的郡县制:

2022中考历史专项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线索

2022中考历史专项复习资料-中国古代 史线索 (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 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 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奇 (二)奴隶社会:前2070年——前476年 1、夏朝(形成时期) 2、商朝(进展时期) 3、西周(兴盛时期) 4、春秋(瓦解时期):“春秋五霸”,春秋战国合称为东周。 (三)封建社会:前475年——1840年 1、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改 革,促进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封建经济的迅速进展,为国家统一制造了条件。 2、秦汉时期(前221——220年) 特点:封建社会初步进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秦汉历史告诉我们:统一既是历史进展的必定趋势,又是经济进展、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的前提;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中外之间的友好往来,有利于经济的进展和社会的进步。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9年)

②特点: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局部统一;民族大融合。 ——这一时期的历史告诉我们:国家的分裂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展,但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民族的融合和国家的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北方的民族融合和江南的开发为国家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 4、隋唐时期(581年——907年) 特点:封建社会的进展繁荣时期 A、政治上: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固。先后显现开皇之治(隋文帝)、贞观之治(唐太宗)、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局面。 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科举制——选拔人才进展文化。 B、经济上: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大运河的开凿。 C、民族和对外关系:边疆各族进展较快,民族之间的联系大大加强,唐朝时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与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空前频繁。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史从元谋人开始叙述至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 我国的原始社会从170万年的元谋人开始,到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为止,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元谋人、北京人属于原始人群时期。山顶洞人开始进入氏族公社时期。氏族公社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处于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处于父系氏族阶段。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正处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主要是用石器对大自然作斗争。当时没有私有财产,没有剥削现象。到父系氏族公社阶段,生产力有了发展,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加剧,原始社会走向解体。 我国的奴隶社会,大约从公元20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为止,经历了夏、商、西周、春秋,共一千五六百年。夏朝的奴隶主阶级开始建立国家。商朝的奴隶主对奴隶实行残暴的统治,农业、手工业使用奴隶劳动,青铜冶炼技术有较高水平。西周发展了奴隶耕作的井田制,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春秋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农耕的出现,使生产力发展起来,私田逐渐增多,井田制逐步瓦解,奴隶社会走向崩溃。奴隶社会较之原始社会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它是建立在残酷压榨奴隶的基础上的。奴隶用智慧和劳动,发展了生产,创造了灿烂的社会文明。 我国的封建社会,从公元前475年至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长达2300多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一)战国秦汉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220年),封建社会形成并初步发展。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家的变法运动使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秦灭六国,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新局面。西汉则是发展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强盛国家。这一时期,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得到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经济的发展。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 年),封建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当时,国家虽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但是北方各族人民在阶级斗争和生产实践中接触频繁,形成了一次民族大融合,生产技术得到了交流。北方劳动人民的大量南迁,促进了长江以南农业生产的发展。 (三)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封建社会发展到繁荣阶段。隋在民族大融合和南北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统一全国。唐朝前期政治较清明,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唐朝是一个强盛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各个民族之间联系加强了,唐朝和亚洲各个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空前频繁。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转入衰落。 (四)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公元907年---1368年),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辽、宋、夏、金、蒙古几个政权先后并立,封建生产方式逐渐向边疆扩展,各个民族的联系加强,民族进一步融合。元的统一,更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宋元时期,长江下游的农业生产超过了黄河流域。这一时期,中国和亚洲、非洲、欧洲各个国家的联系也得到加强。 (五)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时期(1368年---1840 年)封建社会走向衰落。这一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得到了巩固。明中期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尽管封建统治者在这一时期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政治,但是却无法挽回封建制度日趋衰落的命运了。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汕头市汕樟中学黄旭整理)

中国古代史核心线索归纳

中国古代史核心线索归纳 一、中国古代中枢决策机制的演变 1. 秦朝首创皇帝制度,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确立三公九卿制度:设置丞相、御史大夫、 太尉,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诸卿负责具体事务。 2. 汉朝初期基本沿袭秦制;汉武帝时期,皇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建立“中朝”,确 立中外朝制度,中朝主决策,外朝主执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三省体制,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 4. 隋唐时期,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 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职责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又彼此牵制,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5. 两宋时期,形成“二府三司”体制,中书门下掌行政,枢密院掌军事,三司分管财政。另 设置台谏掌监察。 6. 元朝,形成一省二院制,中书省是最高行政长官,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是最高军 事机构;宣政院掌管宗教事务。 7. 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内阁大学 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8. 清初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康熙时,设置南书房;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 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二、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地方行政制度是国家为了方便行政管理的实施,而划分行政区域、设立地方分治机构的制度。 1. 周代,实行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 2. 秦朝,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中国 古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3. 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七国之乱”;汉武帝颁行“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4. 唐朝中期,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5. 宋朝,由文官任地方长官;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各州赋税大部分上缴朝廷;将地 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这些举措改变了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从宋代后,中央确立了对地方的优势。 6.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7. 明朝,废行省,设三司,将地方权力进一步集中到中央。 三、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1. 夏、商、西周时期,世官制,依据血缘,贵族子弟世代承袭权力夏商开始,春秋战国衰落。 2. 战国、秦、汉初,军功爵制,按军功授爵,战国开始,秦朝发展,汉初衰落。 3. 两汉时期,察举制,地方以品行为依据向中央举荐人才,西汉开始,东汉末年衰落。 4.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依据品行、门第等分九等,作为中央选官的依据,曹魏开始出 现,两晋发展,南北朝衰落。 5. 隋唐至明清时期,科举制,以才能和成绩为依据,隋朝产生,唐朝发展,宋代完善,元代 衰落,明清僵化(八股文)。 四、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 五、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 1. 战国、秦、汉初中央:御史大夫掌管监察;地方:汉武帝将全国分为十三州,每州设刺 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官及诸侯王。 2. 两汉时期,中央:东汉设御史台;地方:东汉末年,州逐渐演变成地方行政区。 3. 隋唐至明清,中央:唐代御史台的权力进一步扩大;明清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地 方:唐太宗在全国划分“道”作为监察区,宋代将“道”改为“路”,明清时期实行密折制度。 六、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一)赋税制度的演变 1. 春秋时期:相地而衰征、初税亩 从春秋末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鲁国开始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井田)和私田,一律按实际亩数征税。这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它承认私田合法,这就从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2.秦汉赋税:编户制度 (1)内容: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役的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期中复习专题资料梳理

专题一七上历史(时空)朝代更替 一、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史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 七年级上册涉及的内容可分为史前、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四个历史时期。 第一阶段:史前时期(远古时期或传说时代):距今约170万年前至距今约4000年,为原始社会时期。 第二阶段:先秦时期:(狭义)指夏、商、周三朝。约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221年,分别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兴盛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第三阶段: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是第一个封建大一统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第四阶段:魏晋南北朝(220年至589年)是政权分立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二、中国历史七上朝代顺序表: 四、领土疆域: 1、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专题二、政治制度:

一、传说时代的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时期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尧、舜、禹的禅让。 二、夏朝王位的世袭制: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夏朝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夏朝的建立,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三、西周(王\天子)的分封制: 1.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巩固统治。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2.分封制的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攻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周代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四、秦朝中央集权制(皇帝): 秦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专题三、改革与措施 一、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1、商鞅变法的背景:铁制工具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商鞅变法的目的: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变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3、商鞅变法的内容:(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政治上(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遣官吏治理(加强中央集权)(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直接损害贵族利益)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上(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促使封建土地制度建立)

中国古代史历史线索

中国古代史历史线索 ①早期人类:元谋人、北京人、蓝田人 原始社会(170万—前2070年)②氏族公社时期:山顶洞人、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 大汶口文化、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③工具: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骨器—弓箭 ①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夏朝(前2070—前1600年)②奴隶制国家机器建立1600—前1046 ③使用铜器,有了“夏历”(甲骨文、青铜器、酿酒) ①分封制和井田制①春秋(前770—前476年) 西周(前1046—前771年)②西周晚期使用铁器东周②战国(前475—前221年) ③“国人暴动”和“共和行政 ①建立中央集权制,颁布秦律 221—前207)②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206—前202) ③焚书坑儒,实行暴政 西汉(前202—公元9年)新(9—25年)东汉(25—220年) 十六国(304—439)北朝(439—581)魏(220—266)西晋(266—316) 263年东晋(317—420)南朝(420—589) 三国蜀(221—263)280年 吴(222—280) 东魏北齐 北朝(439—581):北魏

西魏北周隋(581—618) 589年 南朝(420—589):宋(刘裕)齐梁陈 五代(907—960):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唐朝(618—907) 十国(907—979):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北汉 辽(916—1125)金(1115—1234)1234年 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6)元朝(1271—1368)明朝(1368—1644)夏(1038—1227)1227年 清朝(1644——1840——1912)

中国历史纵向线索归纳

中国历史纵向线索归纳

中国历史纵向线索归纳 一.中国古代制度 1.原始社会:尧,舜,禹时代——禅让制, 2.夏——王位世袭制,奴隶制形成。 3.西周——分封制,奴隶制强盛。 4.战国(秦)——县制,(东周时期,奴隶制瓦解) 5.秦朝——郡县制,皇帝制,三公九卿制 6.隋朝——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7.元朝——行省制 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强化 1.秦朝——皇帝是最高统治者,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2.西汉——“更化”,“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隋朝——中央设立三省六部制,地方设立郡县两级制,开创科举制。 4.唐朝——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5.北宋——中央权力一分为三,兵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6.明朝——在中央废丞相,提高六部地位;

在地方设三司; 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8.清朝——设军机处(雍正帝)。 三、封建社会的治世局面 1.西汉——文景之治,东汉——光武中兴 2.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3.清朝——康乾盛世 四、经济 (一)、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晋末年,“永嘉南渡”, 江南逐渐开发,为南移打下基础。 2.唐末——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北宋——“国家根本,仰给江南”。 4.南宋——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 心,南移完成。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口号——实业救国 2. 黄金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原因:(1)、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行一系列振兴工商业的措施; (2)、帝国主义国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