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临床检验实验室

DGCPH-CL-SOP-07-06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版序:2005-1

页码:第1 页,共2 页

[原理]

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在含有伊红的低渗溶液中被染成红色,而红细胞及其他白细胞破裂或溶解。通过人工计数得到血液标本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含量。

[试剂及仪器]

1,器械:

(1)经校准的微量计数板。

(2)一次性20 ul微量吸管。

2,试剂: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的稀释液种类较多,各有一定的优缺点,尚待大家继续实验,找出最佳配方。下列3种稀释液供参考。

1. Hinkelmann液

伊红 0.2g

95%石炭酸 0.5m1

40%甲醛 0.5ml

蒸馏水加到 100m1

2.乙醇—伊红稀释液

90%乙醇 30ml

甘油 10ml

碳酸钾 lg

枸橼酸钠 0.5g

20g/L伊红液 10ml

蒸馏水加至 100m1

本配方背景清晰,嗜酸性粒细胞着色鲜明,缺点是含10%甘油,比较粘稠,细胞不易混匀,故计数前必须充分振摇。

3.伊红—丙酮稀释液

20g/L伊红液 5ml

丙酮 5ml

蒸馏水 90ml

新鲜配制效果好,每周配1次。

[标本的收集与处理]

用EDTA-K2 0 .2ul抗凝静脉血1ml,轻轻摇动抗凝。凝集,溶血,血量小于0.5 ML或抽血时间超过四小时为不合格标本,拒收。

临床检验实验室

DGCPH-CL-SOP-07-06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版序:2005-1

页码:第2 页,共2 页

[操作步骤]

1.小试管中加稀释液0.38ml。

2.常法取末梢血20μl,加入管内混匀,待红细胞溶解后两侧充池。

3.静置3—5min,用低倍镜(必要时用高倍镜)镜下计数10个大方格内嗜酸性粒细胞数。

[结果计算]

10个大方格内嗜酸性粒细胞数×20×lO=嗜酸性粒细胞/L

[质量控制]

1,必须使经校准的微量吸管和微量计数板。

2,操作工作人员必须能熟练地掌握操作步骤。

3,试剂必需在有效期内使用。

[参考范围]

(50-300)×10E6/L(50-300/μl)

[临床意义]

1.直接计数主要用于观察传染病预后、手术和烧伤病人的预后及测定肾上腺皮质功能。

2.其他变化的临床意义同白细胞分类计数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减。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某些血液病、手

术后、烧伤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伤寒、副伤寒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附注]

l. 血液稀释后应于1h内计数完毕,否则嗜酸性粒细胞会逐渐被破坏,使结果偏低或不易辨认。

2. 充池前要充分混匀,但又不宜用力过猛,特别是使用含甘油的稀释液要适

当延长混匀时间。

3. 注意与中性粒细胞区别,以免误认,中性粒细胞一般不着色但也有着浅红

色的,其颗粒较小。

4.住院病人采标本时间力求统一,以免受日间生理变化的影响。

5.用白细胞总数与分类百分率求得的绝对值不如直接计数结果准确。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

?标准与讨论?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DOI :10.3760/cma.j.issn.0253-2727.2017.07.001 通信作者:肖志坚,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Email :zjxiao@https://www.360docs.net/doc/2a6663430.html, ;王建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Email :wangjx@https://www.360docs.net/doc/2a6663430.html, Chinese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osinophilia (2017)Leukemia and Lymphoma Group,Chinese Society of Hematology,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Xiao Zhijian,Institute of Hematology and Blood Diseases Hospital,CAMS &PUMC,Tianjin 300020,China,Email:zjxiao @https://www.360docs.net/doc/2a6663430.html,;Wang jianxiang,Institute of Hematology and Blood Diseases Hospital,CAMS &PUMC,Tianjin 300020,China,Email:wangjx @https://www.360docs.net/doc/2a6663430.html,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血液科医师对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诊治,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牵头,在广泛征求国内专家意见基础上,最终达成了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诊断程序、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等方面的共识。 一、定义和分类[1-6]1.嗜酸粒细胞增多症(Eosinophilia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 。 2.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Hypereosinophilia,HE ):外周血2次检查(间隔时间>1个月)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1.5×109/L 和(或)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嗜酸粒细胞比例≥20%和(或)病理证实组织嗜酸粒细胞广泛浸润和(或)发现嗜酸粒细胞颗粒蛋白显著沉积(在有或没有较明显的组织嗜酸粒细胞浸润情况下)。 3.HE 的分类:分为遗传性(家族性)HE (HE FA )、继发性(反应性)HE (HE R )、原发性(克隆性)HE (HE N )和意义未定(特发性)HE (HE US )的四大类。 (1)HE FA :发病机制不明,呈家族聚集,无遗传性 免疫缺陷症状或体征,无HE R 和HE N 证据。 (2)HE R :主要可能原因有:①过敏性疾病:如哮喘、异位性皮炎、花粉症等;②皮肤病(非过敏性):Wells 综合征等;③药物:包括抗生素和抗痉挛剂;④感染性疾病:寄生虫感染和真菌感染等;⑤胃肠道疾病: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肠道炎症性疾病、慢性胰腺炎、乳糜泄等;⑥脉管炎:Churg-Strauss 综合征、结节性多动脉炎等;⑦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hulman 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⑧呼吸道疾病:L ǒeffler 综合征、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等;⑨肿瘤:实体瘤、淋巴瘤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嗜酸粒细胞为非克隆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嗜酸粒细胞为非克隆性)等;⑩其他: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leich 病等。 (3)HE N :是指嗜酸粒细胞起源于血液肿瘤克隆。主要包括:①髓系和淋系肿瘤伴PDGFRA 、PDGFRB 、FGFR1重排或PCM1-JAK2、ETV6-JAK2或BCR-JAK2融合基因[7-9];②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非特指型(CEL-NOS ),包括那些伴ETV6-ABL1、ETV6-FLT3或其他激酶融合基因;③不典型慢性髓性白血病伴嗜酸粒细胞增多(aCML-Eo );④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伴嗜酸粒细胞增多(CMML-Eo );⑤慢性髓性白血病加速期或急变期(偶见);⑥其他骨髓增殖性肿瘤急变期(偶见); ⑦急性髓系白血病伴嗜酸粒细胞增多(AML-Eo ),特别是伴t (8;21)(q22;q22)或inv (16)(p13.1q22)(仅偶见);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如果证实嗜酸粒细胞来源于恶性克隆;⑨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嗜酸粒细胞证实为克隆性)。 (4)HE US :查不到上述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的原发或继发原因。 4.HE 相关的器官受损[1,5]:器官功能受损,伴显著的组织嗜酸粒细胞浸润和(或)发现嗜酸粒细胞颗粒蛋白广泛沉积(在有或没有较显著的组织嗜酸粒细胞浸润情况下)且至少有以下1条:①纤维化(肺、心脏、消化道、皮肤和其他脏器组织);② 血栓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偏高的原因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偏高的原因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偏高的原因1、嗜酸性粒偏高的原因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起源于骨髓内CFU-s经过单向嗜酸性祖细胞(CFU-EO)阶段在有关生成素诱导下逐步分化成熟为嗜酸性粒细胞在正常人外周血中少见仅为0.5-5%嗜酸性粒细胞有微弱的吞噬作用,但基本是无杀菌力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嗜石破天惊生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合成与释放其活性物质吞噬其释出颗粒并分泌组胺酶发破坏组胺从而起到限制过敏反应的作用。此外实验症明它还参加与对嚅虫的免疫反应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因子至少有六大来源:①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而来的组胺(histamine);②由补体而来的C3AC5A、C567其中以C5a最为重要;③从致敏淋巴细胞而来的嗜酸性细胞趋化因子;④从寄生虫而来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⑤从某些细菌而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⑥从肿瘤细胞而来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以上务因素均可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由于嗜酸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百分率很低故经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换算而来的绝对值误差较大因此在临床上需在了解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时应采用直接计数法[原理]用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同时破坏红细胞和大部分其它白细胞并将嗜酸性粒细胞着色然后滴入细胞计数盘中计数一定范围内嗜酸性粒细胞数即可求得每升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中类繁多虽想方不同但作用大同小异分为保护嗜酸性粒细胞而破坏其它细胞的物质和着染嗜酸性粒细胞的物质(如溴甲酚紫、伊红、石楠红等)可根据本实验室的条件选择配制[参考值](0.05-0.5)×109/L[临床意义] 2、生理变化在劳动、寒冷、饥锇、精神刺激等情况下交感神经兴奋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分级诊疗

消化病科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是以胃肠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胃肠道水肿增厚为特点的胃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腹痛或不适、恶心、呕吐等,部分可出现肠梗阻及腹水,病变亦可累及肝胆系统,引起黄疸。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分类 一、按部位分类 1.局限性:多见于中老年,病变仅累及胃,约占EG26%,此型又称嗜酸性粒细胞性胃炎。胃窦部最常见,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的痉挛性疼痛、恶心呕吐等,胃内的肿块可以导致恶变或胃流出道梗阻。 2.弥漫性:多见于中青年,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痉挛性疼痛、恶心及呕吐,发作有规律,可能与进食某种食物有关,约占50%患者可出现肠梗阻表现。 二、按浸润程度分类(Klein分型) 1.粘膜型:此型病变主要累及胃肠粘膜。患者可有过敏性病史及较高的血IgE浓度,其临床表现为胃肠道蛋白丢失、贫血、吸收不良、体重下降及腹泻等; 2.肌层型:此型病变主要累及肌层,其临床表现为梗阻,这种梗阻有时需要手术治疗,另外,还偶有胃肠道出血和瘘

管形成; 3.浆膜型:此型病变主要累及浆膜层,其临床表现为腹痛,且常伴有腹膜炎、腹水等。 根据上述分类,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 一级医院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血常规化验等做出初步诊断,在尽量保证患者安全前提下尽快转诊至二级或三级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 二级医院 接诊病人后做出初步诊断,在安全前提下尽快完善胃肠镜及病理化验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诊断,有腹水患者需行腹水常规、生化、脱落细胞化验。同时嘱患者尽量避免引起胃肠过敏食物,给以维持水电解质热量平衡,给予对症及支持治疗。诊断明确后,可给以口服糖皮质激素、色甘酸钠或抗过敏药物治疗。若发生肠梗阻,除禁饮食、胃肠减压、通便灌肠、抗感染、抑酸、补液等基础治疗外,有经验的医院可行肠梗阻手术切除梗阻的部分胃肠道。手术经验不丰富的医院可转三级医院手术治疗。 三级医院

嗜碱细胞百分比偏高的原因和建议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嗜碱细胞百分比偏高的原因和建议 导语:嗜碱性细胞大家可能不知道是什么,小编简单的介绍一下。嗜碱性细胞含量是我们平时血液检查时的一种参考指标,有的时候,嗜碱细胞会偏高,有 嗜碱性细胞大家可能不知道是什么,小编简单的介绍一下。嗜碱性细胞含量是我们平时血液检查时的一种参考指标,有的时候,嗜碱细胞会偏高,有的时候回偏低,当然,维持在正常值是最好的。小编今天主要和大家介绍一下,嗜碱细胞偏高的一些原因和建议,大家可以了解下。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主要见于过敏性反应,(药物过敏、生物因素过敏等),寄生虫病,皮肤病,烧伤后恢复期。 过敏反应预防重于治疗。应该从注意生活起居、饮食调理得当和适当的体育锻炼做起。 首先,在早春时节,气温仍然寒冷,在寒冷空气的刺激下,甲状腺功能亢进,消耗热量,使人体耐力和抵抗力减弱。因此,饮食上仍以高热量为主,除多食豆类制品外,还可食用糯米制品、黄豆、芝麻粉、花生、核桃等食物,还要增加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鸡蛋、虾、鱼类、牛肉等食物,这些食物中富含氨基酸,具有增加人体耐寒能力的作用。此外,要摄取足够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D具有抗病毒能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有小白菜、蕃茄类蔬菜以及柑桔、柠檬等水果;而维生素A则可以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粘膜和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功能,从而能抵抗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胡萝卜等。维生素E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功能,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富含维生素E的有卷心菜、花菜、芝麻等食物。此外,黑木耳和蘑菇也是不可缺少的食物。再就是要有适当的户外活动,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临床检验实验室 DGCPH-CL-SOP-07-06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版序:2005-1 页码:第1 页,共2 页 [原理] 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在含有伊红的低渗溶液中被染成红色,而红细胞及其他白细胞破裂或溶解。通过人工计数得到血液标本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含量。 [试剂及仪器] 1,器械: (1)经校准的微量计数板。 (2)一次性20 ul微量吸管。 2,试剂: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的稀释液种类较多,各有一定的优缺点,尚待大家继续实验,找出最佳配方。下列3种稀释液供参考。 1. Hinkelmann液 伊红 0.2g 95%石炭酸 0.5m1 40%甲醛 0.5ml 蒸馏水加到 100m1 2.乙醇—伊红稀释液 90%乙醇 30ml 甘油 10ml 碳酸钾 lg 枸橼酸钠 0.5g 20g/L伊红液 10ml 蒸馏水加至 100m1 本配方背景清晰,嗜酸性粒细胞着色鲜明,缺点是含10%甘油,比较粘稠,细胞不易混匀,故计数前必须充分振摇。 3.伊红—丙酮稀释液 20g/L伊红液 5ml 丙酮 5ml 蒸馏水 90ml 新鲜配制效果好,每周配1次。 [标本的收集与处理] 用EDTA-K2 0 .2ul抗凝静脉血1ml,轻轻摇动抗凝。凝集,溶血,血量小于0.5 ML或抽血时间超过四小时为不合格标本,拒收。

临床检验实验室 DGCPH-CL-SOP-07-06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版序:2005-1 页码:第2 页,共2 页 [操作步骤] 1.小试管中加稀释液0.38ml。 2.常法取末梢血20μl,加入管内混匀,待红细胞溶解后两侧充池。 3.静置3—5min,用低倍镜(必要时用高倍镜)镜下计数10个大方格内嗜酸性粒细胞数。 [结果计算] 10个大方格内嗜酸性粒细胞数×20×lO=嗜酸性粒细胞/L [质量控制] 1,必须使经校准的微量吸管和微量计数板。 2,操作工作人员必须能熟练地掌握操作步骤。 3,试剂必需在有效期内使用。 [参考范围] (50-300)×10E6/L(50-300/μl) [临床意义] 1.直接计数主要用于观察传染病预后、手术和烧伤病人的预后及测定肾上腺皮质功能。 2.其他变化的临床意义同白细胞分类计数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减。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某些血液病、手 术后、烧伤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伤寒、副伤寒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附注] l. 血液稀释后应于1h内计数完毕,否则嗜酸性粒细胞会逐渐被破坏,使结果偏低或不易辨认。 2. 充池前要充分混匀,但又不宜用力过猛,特别是使用含甘油的稀释液要适 当延长混匀时间。 3. 注意与中性粒细胞区别,以免误认,中性粒细胞一般不着色但也有着浅红 色的,其颗粒较小。 4.住院病人采标本时间力求统一,以免受日间生理变化的影响。 5.用白细胞总数与分类百分率求得的绝对值不如直接计数结果准确。

嗜酸性粒细胞

【参考值】男性:0.10--0.7×109/L;女性:0.10--0.65×109/L。【生物学变异】妇女绝经约升高8%,4-10岁儿童(农村环境)夜间较白天约高45%。昼夜律中午比早晨约低20%;高海拔约低48%;妊娠约降低25%。【药物影响】⒈增加引起过敏反应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加的药物有:眠尔通(偶尔)、苯妥英钠(偶尔)、吩噻嗪、氯奋乃静、丙咪嗪、甲基多巴、氨苯喋啶、链激酶、碘化钾、碘化物、氯碘丙脲、碘胺药、碘胺二甲基异恶唑、磺胺甲异恶唑、二甲氧苯青霉素钠、羧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I、III、IV、红霉素、新生霉素、卡那霉素、强力霉素、金霉素(可能)、四环素、氯霉素、紫霉素、利福平、氨基水杨酸、青霉胺(伴皮疹)、氟化物、金(一时性)、去郁敏。异烟肼可引起过敏现象。别嘌呤醇可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泮地黄中毒时可有过敏反应。仅1%病倒对呋喃啶发生过敏反应。竹桃霉素引起过敏性胆汁郁积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加。青霉素的过敏反应致嗜酸性粒细胞增至20%,1%的病人应用先锋霉素II可增至10%,卷须霉素可增至35%,砷剂一般增加至10%-20%个别病例增至50%.苯茚二酮仅报道一例用药15天后发生过敏反应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应用链霉素的一半病例发生造血的反应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加。⒉减少注射肾上腺素的直接作用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氢化考的松和糖皮质激素则通过对肾上腺的直接作用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考的松和促皮质素为正常的生理反应,正常人注射促皮质素后,嗜酸性粒细胞可减少80%-90%。消炎痛和普鲁卡因酰胺可出现一时性减少。阿司匹林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全血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亦减少。用烟酸后2小时嗜酸性粒细胞减少60%,24小时后则增加。用烟酰胺4小时后显著减少。【病理学变异】⒈升高见于变态反应疾病[哮喘、荨麻疹、支气管肺曲霉病、过敏(嗜酸性粒细胞达8%--29%)、湿疹、某些药物反应(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阿片等)]、寄生虫病、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和Voisins综合征、皮肤病、恶性血液病和新生物疾患(结节病、何杰金氏病、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肝癌、卵巢癌、髓样白血病)、射线、苯、猩红热早期(嗜酸性粒细胞8%-20%)、甲状腺机能亢进,心内膜炎和心肌病。⒉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疟疾急性期、糖尿病酸中毒、肾上肾功能亢进,Surrenales和应激状态。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诊疗指南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诊疗指南 近日,来自雅典大学得Papadopoulou 医生及其同事在JPGN 上发表文章,旨在指导儿童、青少年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EoE)得诊断与治疗。?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EoE)就是一种慢性、免疫性食管疾病,临床表现为食管功能障碍,组织病理学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为主得炎性浸润。食管黏膜活检标本每个高倍视野中有超过15 个嗜酸性粒细胞,即可诊断为EoE。 一、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数据主要来自于各个地区得小范围调查结果.由于检查方法与诊断标准得不同,研究发现得EoE发病率也不同,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 二、临床、消化道内镜、组织病理学特征 EoE没有特异得病原体或内镜下特点.流行病学研究与病例报道显示男性及有过敏性疾病史得患者EOE 高发。EoE 在男性与患过敏性疾病得人群中更为常见,如食物过敏、哮喘与过敏性鼻炎。不同年龄患儿得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婴儿与学龄前儿童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包括喂养困难、呕吐、反流与拒食。也有病例报道儿童期发生呕吐、腹痛或胸骨后疼痛,青春期发生胃食管反流(GERD)症状、吞咽困难与食物嵌塞。 EoE儿童还可以发生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每mm3大于700 个嗜酸性粒细胞)。食物引起得IgE升高表明患儿得EoE可能与食物过敏有关。内镜下较为特异得发现就是增粗得「食管环」,可以表现为黏膜苍白、线状裂隙以及白斑或窄径食管,EoE 内镜下没有发现黏膜断裂,而黏膜断裂可见于GERD与克罗恩病。 但内镜下正常也不能排除EoE,指南推荐:不管内镜下就是否发现病变,都要对食管上端与下端至少进行2-4 次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发现食管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密度增高,这种病变可以就是全食管性得,还可发现基底层增生、固有层纤维化以及嗜酸性微脓肿。表皮活检会低估深层病变得严重程度,特别对于EoE,嗜酸性粒细胞只在表皮下层募集,而且食管壁增厚、表皮下纤维化以及神经功能障碍都就是发生在表皮层以下。? 三、鉴别诊断:质子泵抑制剂反应型EoE 与GERD 主要得鉴别诊断就是GERD,但就是也应当排除以下疾病可能:感染性食管炎、贲门失弛缓症、乳糜泻、克罗恩病、结缔组织病、移植物抗宿主性疾病、药物过敏以及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因为这些疾病食管活检也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GERD 与EoE得鉴别诊断相当复杂,两者往往相辅相成。GERD 有食管黏膜得断裂,溃疡会损害食管黏膜得屏障功能,增加食物过敏得风险,如食管闭锁修复术后得患儿由于创面溃疡使得患EoE得风险升高.食物过敏反过来又会导致上消化道症状,包括消化道蠕动节律改变、增加短暂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得次数,从而促进GERD 得发生。EoE还会在胃食管反流发作后引起食管蠕动障碍、清除功能下降等。另外EoE 引起得炎症还会导致食管对酸性物质高度敏感。 总而言之,EoE 与GERD 不就是相互独立得疾病,它们相辅相成,基本无法根据临床表现来区分.鉴别诊断可以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寻找内皮内肥大细胞与产IgE细胞.另外最新 研究表明,还可以用胞浆内嗜酸性粒细胞源蛋白来鉴别EoE 与GERD。? 四、抗分泌药物帮助确诊EoE 对于有食管功能异常与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得患儿,8周质子泵抑制剂(PPI)后可以帮助她们治疗PPI-反应型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PPI-REE),但儿童EoE 对PP

调节人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

See discussions, stats, and author profiles for this publication at: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a6663430.html,/publication/262189657 Modulation Of Human Basophil Degranulation By Geranylgeranyl Compounds Article in Allergology International · May 2014 DOI: 10.2332/allergolint.13-LE-0637 · Source: PubMed CITATIONS 0READS 14 7 authors , including: Masao Yamaguchi Teikyo University 135 PUBLICATIONS 4,204 CITATIONS SEE PROFILE Hiroyuki Nagase Teikyo University 114 PUBLICATIONS 1,654 CITATIONS SEE PROFILE Ken Ohta National Hospital Organization Tokyo Nation… 350 PUBLICATIONS 8,606 CITATIONS SEE PROFILE All content following this page was uploaded by Hiroyuki Nagase on 25 August 2015. The user has requested enhancement of the downloaded file. All in-text references underlined in blue are added to the original document and are linked to publications on ResearchGate, letting you access and read them immediately.

临床检验试验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一、实验目的: 掌握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采用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使大部分的红细胞和其他白细胞破坏,并使嗜酸性粒细胞着色,将稀释的细胞悬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计数一定体积内的嗜酸性粒细胞说数量,经过换算得出每升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数。 三、实验材料: 显微镜、一次性采血针、试管、试管架、20uL的吸管、胶吸头、干脱脂棉、计数板、盖玻片、显微镜、一次性采血针、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 四、实验步骤: 1、加稀释液:吸取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0.38ml于小试管中。 2、采血及加血:用微量吸管采血20uL,擦去管尖外部余血。将吸管插入小试管稀释液的底部,轻轻放出血液,并吸取上层稀释液清洗吸管2~3次。 3、混匀:将试管中的血液与稀释液混匀,待红细胞完全溶解。 4、充池:再次将小试管中的细胞悬液混匀。用玻璃棒蘸取细胞悬液1滴,注入改良Neubauer计数板的2个计数池中,室温静置3~5min。 5、计数:低倍镜下计数2个计数池,共计10个大方格内的嗜酸性粒细胞数。 五、实验结果: 10个大方格内的嗜酸性粒细胞数为8个。 嗜酸性粒细胞/L=8÷10×10×20×106=0.16×109/L。 六、讨论: 1、计数应在60min内完成,因时间太长,嗜酸性粒细胞会被逐渐溶解,造成结果偏低。 2、血液加入稀释液后应立即摇匀,否则易导致血液凝固和细胞聚集,因嗜酸性粒细胞易 破碎,震荡不易太猛烈。 3、嗜酸性粒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指成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大于0.5×109/L。临床上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及寄生虫感染,为T淋巴细胞介导的反应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亦常见于某些恶性肿瘤、骨髓增殖性疾病。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指成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0.05×109/L。临床上主要见于传染病急性期、严重组织损伤以及判断垂体或肾上腺皮质功能。 年级:2009 专业:医学检验班级:1班姓名:赵富海学号:2009221792

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白细胞根据形态差异可分为颗粒和无颗粒两大类。颗 粒白细胞(粒细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颗粒,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种颗粒白细胞 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颗粒白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 胞。嗜酸性粒细胞具有粗大的嗜酸性颗粒,颗粒内含有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 【参考值】: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0.5%-3%;其绝对值为0-0.7×10^9/L。 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目有明显的昼夜周期性波动,清晨细胞数减少,午夜时细胞 数增多。这种细胞数的周期性变化是与肾上腺皮质释放糖皮质激素量的昼夜波动有关 的。当血液中皮质激素浓度增高时,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而当皮质激素浓度降低时, 细胞数增加。嗜酸性粒细胞的胞质内含有较大的、椭圆形的嗜酸性颗粒。这类白细胞 也具有吞噬功能。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过敏性疾病 2).寄生虫病(3).皮肤病(4).血液病(5).某些恶性肿瘤(6). 某些传染病 7).其他:风湿性疾病、脑腺垂体功能减低症、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等也常 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eosinopenia): 常见于伤寒、副伤寒初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或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 素后,其临床意义甚小。 红细胞平均体积 【参考值】自动分析仪法为男性83~93FL;女性82~92FL 生理学变异】 1.升高新生儿升高约12%,妊娠约高5%。饮酒约升高4%,吸烟约升高3%。口服避孕药约升高1%。 2.降低激烈的肌肉活动约降低4%,6个月以前的儿童约降低10%。 【药物影响】 1.升高可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的药物有巴比妥酸盐、鲁米那(叶酸代谢障碍)、导眠能、苯妥英钠、非那西丁(偶尔)、氨苯喋啶、雌激素、降糖灵(致叶酸或 vitB12缺乏)、呋喃类、新霉素、异烟肼、环丝氨酸、氨基苯甲酸(诱致消化道吸收障碍所致)、氨基水杨酸、氨甲喋呤、秋水仙碱(伴vitB12缺乏),其中抗惊厥药约升高3%。 2.降低新双香豆素可发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病理学变异】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特发性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IHES)是一组原因不明、嗜酸性粒细胞持续高度增生,并伴有多种器官损害疾病。 (一)发病原因 引起本症的常见原因有: 1.寄生虫病如蛔虫、钩虫和血吸虫等感染。 2.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和荨麻疹等。 3.皮肤疾病如银屑病、湿疹和剥脱性皮炎等。 4.血液病及肿瘤如淋巴瘤、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转移癌等。 5.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等自身免疫病。 6.某些肺源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7.某些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 8.其他如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和心内膜炎及淋巴肉芽肿等。此外还有原因不明的嗜酸性粒细胞高于1500/µl并持续半年以上,同时伴有多脏器浸润的表现,预后差,常因心脏病变死亡。可能引起本病的疾病及见疾病分类。 (二)发病机制 IHES患者的嗜酸粒细胞胞质内颗粒较少,并含有正常细胞内见不到的体积较大的类晶体结构,胞质细小颗粒的比例较大。HES患者的嗜酸粒细胞主要为低密度细胞(约占61%),同正常嗜酸粒细胞比较,它们白三烯C4的产生增加,抗体依赖的寄生虫毒性增强,而且发现外周血低密度嗜酸粒细胞的比例与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程度直接相关。同时发现在HES患者低密度和正常密度嗜酸粒细胞白三烯C4的产生均增加;也证明在HES患者血中IL-5含量增加,这可能是HES发病的原因之一。另外,在HE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可检测出IL-2R mRNA的表达。HES的嗜酸粒细胞既有形态功能均正常的,亦有异常的。形态特点:核分叶过多。颗粒体积较正常细胞的特异性颗粒数量减少,胞质可见空泡。HES的嗜酸粒细胞有细胞毒作用,可杀伤抗体和补体结合的寄生虫、有核细胞。研究发现,尽管HES嗜酸粒细胞中ECF,和MBP含量较正常嗜酸粒细胞少,但ECP释放量可增加83%,EPO释放可增加15%,这可能与脱颗粒的刺激因素不同有关。脱颗粒的增加可能是由于某些细胞因子,尤其是IL-5所诱发。也发现在HES患者,中性粒细胞的释放功能不受影响。嗜酸粒细胞胞质颗粒内的毒性产物导致组织损伤,如心内膜纤维化、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 可呈急性或慢性,亦可良性或恶性。临床表现最常见的为发热,咳嗽、胸痛、心悸、气短、乏力,疲劳,体重减轻、皮肤瘙痒、皮疹等。但由于病变累及的组织器官不同,受损程度不同,临床症状也多种多样。受累的脏器常有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神经、呼吸系统、胃肠道和肝脾等。所波及的各系统中以心血管系统病变最突出,约80%的患者心脏受累,其中半数病例有充血性心力衰竭,1/3患者有器质性杂音。 1975年,Chusid等提出的IHES诊断标准目前仍为临床常用: 1.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加(>1.5×109/L),并持续6个月以上。 2.出现多系统脏器损害,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 3.不能找到可诱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病因。 符合上述3项条件者,即可诊断为IHES。确诊为IHES的病人,出现肾损害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并排除了其他免疫性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可诊断IHES并发肾损害。 本病的参考诊断标准如下:外用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率超过正常值(7%)或绝对值超过正常数值 (0.45×109/L)即可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根据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程度,临床上可分为轻、中、重三级。 (1)轻度:嗜酸性粒细胞绝对数小于1.5×109/L(1500/mm3),在白细胞分类中占15%以下。 (2)中度:嗜酸粒细胞绝对数为(1.5~5)×109/L(1500~5000mm3),分类中占15%~49%。 (3)重度:嗜酸粒细胞绝对数大于5×109/L(5000mm3),分类中占50%~90%。 IHES应以重要器官受累和功能障碍作为主要治疗指征。 1.肾上腺皮质激素

临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图文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检测原理】 用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同时破坏红细胞和大部分白细胞,并将嗜酸性粒细胞着色,然后滴入细胞计数盘中,计数一定范围内嗜酸性粒细胞数,换算求得每升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 【操作方法】 0.38mlE稀释液+20μl血→混匀→充池→静置3~5min→计数(低倍镜,两个池,10个大方格)→计算 【试剂】 伊红-丙酮稀释液、Hinkelman稀释液、乙醇-伊红稀释液、皂素-甘油稀释液、溴甲酚紫稀释液和固绿稀释液等 保护剂:乙醇、丙酮、乙二醇。 着色剂:溴甲酚紫、伊红、固绿等。 破坏其他细胞和增强E着色物质:碳酸钾、草酸铵。 抗凝剂:柠檬酸钠、EDTA。 防止乙醇和液体挥发剂:甘油。 【参考值】 成人(0.05~0.5)×109/L。 (1)年龄变化: 【临床意义】 1.生理变化 (1)年龄变化 5岁以下儿童约为(0~0.8)×109/L; 5~15岁约为(0~0.5)×109/L。 (2)日间变化: 1d内有波动,白天低,夜间高,上午波动大,下午较恒定,与糖皮质激素脉冲式分泌有关。 (3)劳动、寒冷、饥饿、精神刺激: 使肾上腺皮质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减低。 2.增多成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0.5×109/L。 (1)寄生虫病: 如血吸虫、华支睾吸虫、肺吸虫、丝虫、包虫、钩虫等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 (2)变态反应性疾病: 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异体蛋白过敏、花粉症等。 (3)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

(4)血液病: 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常达10%以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脾切除后等。 (5)某些恶性肿瘤:癌肿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如肺癌)。 (6)某些传染病: 传染病感染期时,嗜酸性粒细胞常减低,在恢复期时,暂时性增高。但猩红热急性期,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酶能活化补体成分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7)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包括伴有肺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过敏性肉芽肿、嗜酸性粒细胞心内膜炎等。 (8)其他:风湿性疾病、脑垂体前叶功能减低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等。 【注意事项】 (1)凡能引起白细胞计数误差的因素,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时均应注意。 (2)计数应在30~60min内完成,否则嗜酸性粒细胞逐渐破坏或不易辨认,使结果偏低。 (3)嗜酸性粒细胞在稀释液中易发生聚集,要及时混匀。嗜酸性粒细胞又易于破碎,振荡不宜太猛烈。 (4)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最好固定时间,以排除日间生理变化。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eos)直接计数 1 检查目的 嗜酸性粒细胞(eos)是白细胞中的一类细胞,仅占0.005—0.05,在某些皮肤病、寄生虫病、变态反应、血液病、伤寒、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可用于观察传染病预后、手术和烧伤病人的预后等,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检查临床上仍在广泛应用。 2 检测原理 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在含有伊红的低渗溶液中被染成红色,而红细胞及其他白细胞破裂或溶解。 3 标本采集 3.1 嗜酸性粒细胞(eos)标本采集是一个重要的步骤,采集标本的好坏直接影响检测结果。 3.2 要求用采血器(注射器或真空采血器)在30秒内取出静脉血,同时压脉带束臂时间不宜过长。 3.3 一般应用EDTA-K2·2HO2作抗凝剂,1.5—2.0mg可抗凝1ml全血。 3.4 按静脉采血的方法用采血器(注射器或真空采血器)抽取1.6ml的血液,注入到含有EDTA-K2·2HO抗凝剂的试管内,立即颠倒混匀数次,注意不要用力过猛。 3.5 也可以采取末梢血直接加入到含有伊红—丙酮稀释液的试管中,混匀计数。 4 设备与试剂 4.1 普通光学显微镜。 4.2 伊红—丙酮稀释液:①20g/L伊红液5ml;②丙酮5ml;③蒸馏水90ml;新鲜配制效果好,每周配制一次。 4.3 EDTA-K2 2HO 抗凝剂。 4.4 计数板改良Neubauer氏计数板或一次性计数板。 5 操作步骤 5.1 取一只小试管,加入稀释液0.38ml。 5.2 常法取末梢血或抗凝血20ul,加入管内混匀,待红细胞溶解后再冲入计数池计数。 5.3 静置2—5min, 用低倍镜(必要时用高倍镜)镜下计数10个大方格内嗜酸 性粒细胞数。 6干扰因素 6.1 血液稀释后应于30min内计数完毕,否则嗜酸性粒细胞会逐渐破坏,使结果偏低或不易辨认。 6.2 充池前要充分混匀,但又不宜用力过猛,特别是使用含甘油的稀释液要适当延长混匀时间。 6.3 注意与中性粒细胞相区别,以免误认。 6.4 住院病人采集标本时间要力求统一,以免受时日间生理变化的影响。 6.5 用白细胞总数和分类百分率求得的绝对值不如直接计数结果准确。 7 质量控制措施 无。 8 结果计算 嗜酸性粒细胞/L = 10个大方格内嗜酸性粒细胞数小×20 ×104 9 生物参考区间 国内教材所列参考值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诊断思路

轻度:嗜酸粒细胞数~,计数<×10*9/L 中度:嗜酸粒细胞数~,计数<~×10*9/L 重度:嗜酸粒细胞数~,计数>×10*9/L。继发性 过敏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 过敏性鼻炎 药物过敏 感染 寄生虫 结核 衣原体 真菌 皮肤病 银屑病 湿疹 剥脱性皮炎 结缔组织病 类风湿关节炎 Wegener肉芽肿 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肿瘤

淋巴瘤 各种实体肿瘤 内分泌疾病 Adison病 垂体功能不全 免疫缺陷病 IgA缺乏症 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间质性肾病 克隆性 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本身为恶性克隆的组成部分 许多血液系统肿瘤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慢性嗜酸细胞白血病(CEL)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等 特发性 特发性:不能找出其确定的病因时(IHES) 克隆性与IHES的鉴别要点是找到克隆性增生的依据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导致的常见疾病 嗜酸性粒细胞肺炎(PIE) 表现为干咳、低热,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肺X线检查呈游走性斑片影,多于四周内痊愈,不伴心脏、神经系统及其他系统损害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 常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史,并与某种食物有关;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重者可发生梗阻,少数出现脱水;胃镜可见粘膜皱襞粗大,呈乳头状或息肉样改变;活检显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Churg-Strauss综合征(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血管炎) 男性多于女性;早期为反复鼻窦炎和哮喘;逐渐出现发热、关节肌肉疼痛,呼吸道症状加重,为血管炎期;X线检查为斑片状或结节状浸润,可形成空洞;皮肤、肾脏和神经均可受累;pANCA阳性 嗜酸性粒细胞性心内膜炎 嗜酸性粒细胞大量浸润,引起心内膜增厚、心肌纤维化和附壁血栓,导致心脏扩大、心律不齐和顽固性心力衰竭;嗜酸性粒细胞性肌痛综合征;为误服色氨酸所致,临床表现为骨骼肌疼痛

嗜碱性细胞百分比偏高是怎么回事

嗜碱性细胞百分比偏高是怎么回事 在临床上,嗜碱性细胞百分比偏高的情况是最常出现的过敏患者身上的,而对于嗜碱性细胞百分比偏高的状况,其实是存在有很多诱发因素的,因此,在对嗜碱性细胞百分比偏高的情况进行治疗时,患者在事先就一定要弄清楚自身发病的原因,那么,嗜碱性细胞百分比偏高是怎么回事呢?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主要见于过敏性反应,(药物过敏、生物因素过敏等),寄生虫病,皮肤病,烧伤后恢复期。其他见于血液病及某些肿瘤.所以仅仅是嗜碱性粒细胞增多不能作为疾病的判断标准,还要结合其他临床症状和检查,才能作诊断。 红细胞计数偏高、血红蛋白测定偏高、红细胞比积偏高、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偏低、血小板计数偏高、血小板平均体积偏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是由血红蛋白与红细胞比积所计算的,其他指标是直接检测的。嗜碱性粒细胞增高主要是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罕见)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而

慢性溶血及脾切除后也可见嗜碱性粒细胞增高。生理上的因素主要是服用一些药物。 常见的原因为:过敏反应及寄生虫病,临床上还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某些金属中毒、脾切除、癌转移及霍奇金病等。如果没有,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建议到血液科进一步检查,以免耽误治疗。与感冒绝对相关,感冒我们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它有气道(呼吸道)高敏反应存在,不是 感冒药造成的升高,但是还是建议你2周后复查,以排外其他疾患。 如上所述,当人们的嗜碱性细胞百分比有偏高的情况存在时,寄生虫、过敏、感冒、白血病和霍奇金病等因素,就是引发患者的嗜碱性细胞百分比出现偏高的主因,因此,当人们身上有上述几种病症出现时,一定要尽快的进行治疗。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正常人嗜酸粒细胞为白细胞数的0%~7%,超过正常值称之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嗜酸粒细胞在体内有防御功能,但其增多也对自身组织造成损伤。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便是嗜酸性粒细胞对肌肉造成的疾病。 二病因研究发现,L-色氨酸中含有微量色氨酸二聚物,这种化学物质是否就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的致病因子或者还有另一种尚未识别的物质在起作用,目前还不清楚。 三临床表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的发病可以是突然的或隐袭的,女性多见。早期表现为低热、乏力、呼吸困难、咳嗽、关节痛、关节炎、皮肤可出现红色斑疹,但消失很快,病人可有明显肌痛和肌肉痉挛,肺内可出现浸润性病变。2~3个月后出现硬皮病样皮肤改变,但无雷诺现象。病人可有心肌炎和心律不齐,少数病人可出现肺动脉高压,1/3病人有嗜酸性筋膜炎的表现。有的病人出现持续性周围神经萎缩,上行性多神经萎缩可导致麻痹和呼吸衰竭。病人可有认知识别能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力减退,不能集中注意力等。 停用L-色氨酸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不能马上消失,需经过一个慢性过程。对病人随访2年,发现除识别能力下降外,多数症状和体征均可改善或消失,但有1/3病人病情加重,周围神经病变无改善。 四检查1.早期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可明显增高。血磷酸肌酶(CK)水平正常。血沉可增快。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有与嗜酸性筋膜炎相似的组织病理改变。 2.心肌炎和心律不齐,少数病人出现肺动脉高压时,心电图、X线可有明显的变化。 五诊断根据皮损的临床表现、周围血液中嗜酸粒细胞增多及特征性组织病理,可诊断本病。 六鉴别诊断1.成人硬肿病 本病有时需与成人硬肿症相鉴别,后者常起病于颈项部,随后波及面及躯干,最后累及上下肢。皮损呈弥漫性非凹陷性肿胀、发硬。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组织病理显示胶原纤维肿胀、均质化,其间隙充满酸性黏多糖基质。 2.皮肌炎 皮肌炎累及肌肉往往以肩胛带和四肢近端为主,上眼睑有水肿性紫红色斑和手背、指节背的Gottron征。血清肌酶如CK、ALT和AST以及24小时尿肌酸排出量显著升高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诊断思路

◆轻度:嗜酸粒细胞数0。08~0。15,计数<1。5×10*9/L ◆中度:嗜酸粒细胞数0、15~0。50,计数〈1.5~5、0×10*9/L ◆重度:嗜酸粒细胞数0.50~0。90,计数>5。0×10*9/L、◆继发性 ◆过敏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 ◆过敏性鼻炎 ◆药物过敏 ◆感染 ◆寄生虫 ◆结核 ◆衣原体 ◆真菌 ◆皮肤病 ◆银屑病 ◆湿疹 ◆剥脱性皮炎 ◆结缔组织病 ◆类风湿关节炎 ◆Wegener肉芽肿 ◆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肿瘤 ◆淋巴瘤 ◆各种实体肿瘤 ◆内分泌疾病 ◆Adison病 ◆垂体功能不全 ◆免疫缺陷病 ◆IgA缺乏症 ◆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间质性肾病 克隆性 ◆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本身为恶性克隆得组成部分 ◆许多血液系统肿瘤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慢性嗜酸细胞白血病(CEL)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等 特发性 特发性:不能找出其确定得病因时(IHES) 克隆性与IHES得鉴别要点就是找到克隆性增生得依据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导致得常见疾病 ●嗜酸性粒细胞肺炎(PIE) 表现为干咳、低热,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肺X线检查呈游走性斑片影,多于四周内痊愈,不伴心脏、神经系统及其她系统损害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 常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史,并与某种食物有关;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重者可发生梗阻,少数出现脱水;胃镜可见粘膜皱襞粗大,呈乳头状或息肉样改变;活检显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Churg—Strauss综合征(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血管炎) 男性多于女性;早期为反复鼻窦炎与哮喘;逐渐出现发热、关节肌肉疼痛,呼吸道症状加重,为血管炎期;X线检查为斑片状或结节状浸润,可形成空洞;皮肤、肾脏与神经均可受累;pANCA阳性 ●嗜酸性粒细胞性心内膜炎 嗜酸性粒细胞大量浸润,引起心内膜增厚、心肌纤维化与附壁血栓,导致心脏扩大、心律不齐与顽固性心力衰竭;嗜酸性粒细胞性肌痛综合征;为误服色氨酸所致,临床表现为骨骼肌疼痛

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计数液)

北京雷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https://www.360docs.net/doc/2a6663430.html, 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计数液) 简介: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E)是白细胞的一种,占白细胞总数的0.5%~5%。Leagene 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Eosinophil dilution)作用原理是血液经适量的Eosinophil dilution 稀释,嗜酸性粒细胞在含有石楠红B 中被染成红色,而红细胞及其他白细胞破裂或溶解,有时少量并未被破坏,但不会被伊红着色。充入计数池内,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内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换算求出每升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该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仅用于科研领域,不用于临床诊断。 组成: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 取小号试管,加入Eosinophil dilution 。 2、 用洁净干燥微量吸管取末梢血,加至Eosinophil dilution 中,充分混匀。 3、 待红细胞溶解后,充入计数板内两侧池内,注意产生气泡或外溢,室温静置3~5min ,嗜酸性粒细胞沉淀。 4、 置于显微镜低倍镜(必要时可用高倍镜)下依次计数两个计数池中10个大方格内嗜酸性粒细胞数。 计算: 嗜酸性粒细胞数/L=10个中方格内嗜酸性粒细胞×20×106/L 注意事项: 1、 血液稀释后,应在1h 内计数完毕,否则嗜酸性粒细胞会逐渐被破坏。 2、 充池前应充分混匀,充池时注意不宜用力过大。 3、 注意与中性粒细胞区别,后者一般不着色,偶有浅红色,颗粒较小。 4、 嗜酸性粒细胞较少时,可增加计数面积。 5、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编号 名称 DA0159 Storage Eosinophil dilution 100ml 4℃ 使用说明书 1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