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全球变暖背景下江淮流域夏季旱涝急转特征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a9764244.html, 21世纪全球变暖背景下江淮流域夏季旱涝急转特征分析

作者:陆苗陈翔唐鹏王明珠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20年第14期

我国洪涝灾害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我国洪涝灾害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中文摘要: 中国人口庞大,领土面积广大,河湖众多。特别是中国处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季风气候盛行,降雨时程分布不均。自古以来,洪涝灾害不断,而且往往比较严重。解放以后,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水灾的防治,先后修建了许多防洪除涝工程,大大减少了洪涝灾害的损失。但我国幅员辽阔,洪涝灾害的损失仍很大,还有不少河流需要进一步治理,全国彻底防洪涝还需要更多的工程和采取有效的运筹措施,另外,中国的持续快速发展,对防洪必然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今后的防洪任务还很重。

Abstract: China, with a very large population and broad land area,has numerous lakes and rivers.Since China is between the Eurasis and the Pacific ,where monsoon pervades,the season of precipitation in China distributed unevenly.From of old the disasters caused by government paid much mention to the defense of the flood ,and loss caused by the flood had been decreased .however ,there are a great many of rivers need to be reformed. Besides,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requires the higher standards for counteracting the flood, so the task of fighting against the flood is a long rough road to go.

隆安县洪涝灾害原因分析及对策

隆安县洪涝灾害发生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背景 摘要:该论文通过对广西隆安县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进行相关介绍,并通过对其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简单小结,分析发生灾害的原因,并对广西隆安县的洪涝灾害防御措施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隆安县洪涝灾害发生成因分析防御对策 一、隆安县基本概况 (一)地理位置 隆安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南宁市西部,地处东经107°21′—108°06′,北纬22°51′—23°21′,隶属南宁市管辖,东部与南宁市西乡塘区、武鸣县相连,南部与崇左市扶绥县、江洲区交界,西部与崇左市大新县、天等县接壤,北部与百色市平果县毗邻。东西长77.5km,南北宽56.2km。县城距南宁市区80km。 (二)地形地貌 隆安县地势由东北和西南向中部右江线倾斜。主要地貌类型有台地、丘陵、低山和岩溶地貌。县境内最高点为西大明山系脉的小明山最高,海拔973米,最低点为白马河口,海拔81米,据统计,低山丘陵地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49.1%,岩溶地貌占31.2%, 平原台地貌占17.7%。 (三)山系水系 隆安县西南部以峰林、峰丛石山(喀斯特地貌)为主,南部边缘山地为西大明山系脉,属低山、丘陵。主要山脉有小明山,海拔973米,为全县最高点,地要山海拔807米,平付山海拔726米,空林山海拨715米。东北部土山丘陵和石峰兼而有之,海拔多在200-700米,其间敏阳乡三宝山海拔721米,六暖山海拔742米,为东部最高点。中部右江沿岸以平原、阶地、低丘为主,并有一些石灰岩孤峰和残丘点缀其间,其海拔多在200米以下。

全县主要河流有右江、绿水江、罗兴江、丁当河、驮玉河、百朝河、大滕河、布泉河等8条,共有地表水11.08亿立方米,全县有地下水源12个,地下河18条,集中分布在都结、布泉、屏山、杨湾、乔建等乡镇,共有地下水3.94亿立方米。全县有中型水库3处,总库容量为5758.3万立方米,有效库容为4263万立方米;有小型水库55处,总库容3183.4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392.8万立方米;小型塘库251处,总库容3806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763万立方米。 (四)气候 隆安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水同季,干湿季节明显,多雨期与高温期一致。全县年平均降雨量在1300毫米左右,受地形影响较明显,气温分布特点是由东北和西南向中部右江递增,雨量分布特点是由东南和向西北逐渐增高。降雨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五月至九月为主要降雨期,一般可占全年降雨量的70.0%~85%左右,十二月至次年三月为少雨期,降雨量占全年的10%左右。 二、洪涝灾害的发生及对国民生产的影响 隆安县洪涝灾害发生频繁,特别是山洪灾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灾害出现。由于我县都属亚热带季风区,地形地貌类型多样,全县的河流都是典型的山区河流,河床陡,洪峰形成时间短,持续时间也短,经常发生山洪暴发,几乎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现。从洪涝灾害统计中,每年汛期各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发生,给我县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民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2001年7月我市受当年三号台风“榴莲”的影响,从7月2日晚上开始,全县局部出现降雨,后扩大成全县大面积降雨,造成山洪暴发,全县江河水位暴涨,至使右江发生八十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隆安县水文站出现了自1937年建站以来的最高洪水位和最大流量,从7月3日4时起,隆安县水文站水位从111.40米涨起到4日23时30分达到最高洪水位123.86米,超警戒水位9.45米,洪峰流量8270立方米/秒。右江沿岸的一些地势较低的村庄被淹。“7.4”洪灾,是我县有史以来淹没面积最大,淹没损毁民房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经济损失最大的一次洪涝

北京暴雨与旱涝关系的分析

第9卷 4期1998年11月 应用气象学报 QU AR T ERL Y JOU R NA L O F A PP L IED M ET EORO L OG Y Vol.9,No.4 November1998北京暴雨与旱涝关系的分析 吴正华 储锁龙 (北京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提 要 根据北京近百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汛期暴雨与汛期旱涝的关系.指出:汛期暴雨多少和强度对汛期降水丰歉具有决定性作用;在给出的3种暴雨指数中,相当暴雨日数与旱涝 级别的相关性最好.文中还讨论了旱涝短期气候预测与暴雨过程的短期气候预测相结合的必 要性. 关键词:旱涝 暴雨 短期气候预测 1 3种暴雨指数定义 北京的旱涝主要取决于汛期(6~8月)降水量的多寡,而其降水量呈 分布[1],按 分布计算的旱涝级别分位点取0.1、0.3、0.7、和0.9.一级为大旱,二级为偏旱,三级属正常,四级为偏涝,五级为大涝. 本文选用北京1875~1996年共98年逐日降水资料.其中,1875~1914年共有16年逐日降水资料,1938~1939年的降水资料用芦沟桥站资料代替,降水资料的日界均为北京时间20∶00至次日20∶00. 3种暴雨指数定义为: (1)暴雨日数:指日降水量≥50mm的天数; (2)暴雨过程次数:指连续数日发生有量降水(期间可有一次为微量降水)、且总降水量≥50m m的降水过程次数.若遇跨月份时,以占过程雨量较大的月份来统计; (3)相当暴雨日数:将暴雨过程的总降水量除以50mm所得的整数.定义此指数的考虑主要是要克服暴雨日界时间的局限性.例如,1953年8月24~26日3天雨量分别为29.9mm、49.9mm和34.1mm,若按暴雨日数统计,均不够暴雨标准,而按相当暴雨日数计算,为113.9/50≈2(天);二是为了表达雨强的差异.例如,1891年7月23日雨量为609. 0mm,其相当暴雨日数为12(天),对特大暴雨,其相当暴雨日数均≥4(天). 2 汛期的暴雨指数与旱涝级别 文献[2,3]指出了华北夏季的暴雨强度和暴雨次数对全年降水量丰歉有决定作用,北 国家“九五”重中之重项目“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研究”(96-908-05-02)专题资助. 1997-10-14收到,1997-10-27收到修改稿.

人类活动和我国旱涝灾害

人类活动和我国旱涝灾害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系廉丽姝 中国的生态环境具有复杂多变、敏感脆弱及人类活动影响显著的特点。我国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造成的损失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如,50年代我国自然灾害的损失折合1990年价值达400亿元左右,而到1994年仅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近1800亿元(施雅风,1996)。 事实表明,人类活动对旱涝灾害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人类活动过程中所排放出的温室气体日益增多会导致全球变暖,这种气候变化将直接影响到旱涝灾害的发生发展;其次,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强烈干扰使自然界愈加脆弱和敏感,从而加剧了旱涝灾害的发生。 气候变化与旱涝灾害 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特性、改变大气成分和释放人为热三个途径影响着气候。种种迹象告诉我们,在十年到百年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中,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已达到了和自然因子作用相当的程度,特别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的最大排放源是矿物燃料的燃烧。目前,矿物燃料的燃烧仍是世界主要的能源,其95%的能源来自矿物燃料,同时,矿物燃料的使用在世界范围内还在以每十年20%的速度增长。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气象组织领导下的政府间气候变化顾问委员会的科学家们断定,必须减少60%的CO2排放量才能把大气中的CO2浓度保持在当前的水平。而如果矿物燃料的使用继续以当前的速度增加的话,那么到下世纪中叶以前,大气中的CO2含量将翻一番,由此会引发严重的气候变暖问题。尽管气候变化对旱涝灾害的影响极其复杂,其中存在有许多不确定性,但仍可得到以下几点初步认识: 1.气候变化对旱涝灾害的影响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气候变化对旱涝灾害的影响虽与全球降水总量的增多与减少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受降水分布变化的制约。根据对温室气体所造成的气候变化的研究: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北半球高纬增温的幅度大于北半球的低纬度地区。如果这样的预测正确,那么可以推断,由于南北温差的减小,最终会导致水汽的重要输送者——经向环流的减弱,从而可能会使全球降水在地域分布上更为集中,进而加剧旱涝灾害的发生。国家科委社会发展司(1994)组织编写的《中国的全球变化国家对策研究》中指出:“南方洪涝趋势加重,北方干旱趋势加剧,防洪

气候变化对旱涝灾害的影响及风险评估技术

2.一等奖成果 2.1气候变化对旱涝灾害的影响及风险评估技术 简要信息 【获奖类型】应用一等奖 【任务来源】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课题编号】2010CB951102 【课题起止时间】2010年6月~2014年8月 【完成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河海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东华大学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严登华、王浩、张建云、杨志勇、钟平安、赵勇、宋新山、张继权、翁白莎、鲁帆 立项背景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粮食生产基地,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黄淮海地区洪涝和干旱灾害频发、损失较大。近五十年来,在以全球变暖为主要背景的气候变化下,黄淮海地区的海河和黄河流域出现了降水的大幅度衰减,同时气候系统稳定性下降,使黄淮海地区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水文事件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都有所增加,造成了较大的灾害损失,成为影响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风险之一。 为了科学评估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旱涝的影响、预估未来风险,以保障气候变化背景下黄淮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科技部在“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启动了“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水循环的影响机理和水资源安全评估”项目,并将“气候变化对旱涝灾害的影响及风险评估”作为独立课题开展研究,重点针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旱涝灾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

这样的变化、将来会怎么变、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应对等几个问题开展理论与技术研究。 详细科学技术内容 围绕项目总体研究目标,本课题构建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旱涝灾害识别及风险应对理论与方法体系,深入开展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旱涝灾害的驱动机制研究,并据此进行区域旱涝灾害的风险评估与风险综合应对,取得了四项最主要成果: (1)黄淮海地区多尺度旱涝灾害演变规律 基于500年历史文献记录构建了百年尺度旱涝灾害评价指标及等级标准;从水资源系统的角度,综合考虑区域供水与需水特性,提出了“适宜需水量”的概念,并构建了干旱评价的通用模式,该模式既可以用于评价雨养区、灌溉区、河湖湿地等典型类型区的干旱情况,还可以评价区域整体的干旱特征,此外,该模式的评价结果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可比性。研究淮河流域洪涝时空分布规律,并分析降水集中度和降水集中期与洪涝的关系。 (2)黄淮海地区旱涝灾害演变的驱动机制 本成果通过实验室模拟、田间尺度观测、区域尺度等多尺度实验研究,揭示黄淮海地区典型生态系统的旱涝孕灾机理,为旱涝灾害机理模拟、旱涝灾害风险评估提供机理型参数和基础数据,为构建基于孕灾机理的旱涝灾害应对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以变化环境下“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过程为主线,构建基于水资源系统的广义干旱及灾变模式,并选取典型流域对旱灾的驱动机理进行分析;提出基于产汇流过程与水动力过程相耦合的洪涝灾害全过程孕育理论,选取唐乃亥、东湾、滹沱河、平山、淮河上游息县为典型流域,分别利用相应的模型进行洪涝灾害的驱动模拟研究,并采用数字信号处理的方法,对黄淮海地区三级区的洪涝事件和洪涝灾害形成机理进行分析。 (3)气候变化背景下黄淮海地区旱涝灾害风险评估与预估 本成果通过对气候模式模拟的历史降水量特征与实测值的对比分析,评估了不同模式在黄淮海地区对降水量均值和极值的模拟效果,提出了未来生长季降水和暴雨的预估方法;基于RCPs情景下多模式预估成果,以水资源三级分区为基

六盘水市农作物生长季降水变化及旱涝特征分析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Letters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0, 9(2), 93-100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0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2a9764244.html,/journal/ccrl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a9764244.html,/10.12677/ccrl.2020.92011 Drought and Flood Analysis and Precipitation Change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in Liupanshui Lijuan Liu1*, Jin Zhong1, Yanmei Zhang2#, Xuda Wang3, Xiaojie Lin1 1Meteorology Bureau of Liupanshui in Guizhou, Liupanshui Guizhou 2Guizhou Meteorology Observatory, Guiyang Guizhou 3Meteorology Bureau of Panzhou in Guizhou, Panzhou Guizhou Received: Mar. 6th, 2020; accepted: Mar. 20th, 2020; published: Mar. 27th, 2020 Abstract Based on daily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ata in Liupanshui meteorological station from 1961 to 2018, precipitation Chang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rought and flood in the growing season of crops in Liupanshui were studied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climate tendency rate, cumu-lative anomaly and M-K mutation dete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cipitation in the growing season in Liupanshui had a decreasing trend in recent 58 years. There was less precipita-tion in spring and in autumn but more in summer. In recent 58 years, heavy flood, medium flood and light flood occurred in growing season in Liupanshui accounting for 17%, 7%, 29%, and drought 14%. There were respectively 8%, 13%, 22% years of light drought, medium drought and heavy drought in spring. There are relatively few years of flood disaster in spring. There were re-spectively 55%, 9%, 7% years of heavy flood, medium flood and light flood. There was much pre-cipitation in summer, which is prone to flood disaster. There were 61% of droughts at all levels in autumn, of which 28% was heavy drought, others levels flood disaster accounting for 22%. The precipitation of growing season in Liupanshui occurred from more to less abrupt in 1987, and the abrupt point of drought and flood characteristics appeared in 2001. Keywords Liupanshui, Precipitation, Cumulative Anomaly, Drought and Flood Features, Change Suddenly 六盘水市农作物生长季降水变化及 旱涝特征分析 刘莉娟1*,钟静1,张艳梅2#,王旭达3,林小杰1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洪涝灾害风险评估进展分析》

《洪涝灾害风险评估进展分析》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城镇化背景下,极端气候水文事件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都有所增加,洪涝灾害经济财产损失呈显著上升趋势,成为影响国家中长期发展的重大风险之一[1-3]。近几年,极端气象事件增多,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频发,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城镇化地区暴雨洪涝防治面临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因此,洪涝灾害研究成为热点。采用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才可能对变化环境下暴雨洪涝灾害的防治做出明智的决策,及时、有效、持续加大洪涝灾害的综合治理力度[4]。梳理国内外典型洪涝灾害事件,了解国内外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现状,把握未来主要发展趋势,可为洪涝灾害风险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5]。 1国内外典型洪涝灾害 根据1970-xx年全球洪水灾害频次统计,全球范围内洪涝灾害发生的频次有增长的趋势[6]。《天气、气候和与水相关的极端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图集》显示1970-xx年间暴雨和洪水引发的灾害占自然灾害总数的79%,造成的死亡占55%,经济损失达到86%[7]。xx年8月欧洲大洪水,捷克全国约有22万人紧急避难,水灾经济损失约达30亿欧元。奥地利经济损失达25~30亿欧元。德国约34万人受灾,水灾经济损失达到92亿欧元[8]。xx年卡特里娜飓风引发的洪灾造成了840亿美元经济损失以及1836人死亡,路易斯安娜州的新奥尔良市是重灾之首,飓风引发的风暴潮使新奥尔良市的防洪堤多处溃决,导致80%的城区被淹没,城市生命线系统全面瘫

痪,危化品泄漏导致水源污染,疾病蔓延,继而社会动乱[9]。xx 年7-9月,中南半岛的大部分地区降雨量骤然增多,是往年的1.2~1.8倍。洪灾造成泰国900万人受灾,708人死亡。曼谷60%~70%的街道被淹没,交通全面中断。巨灾严重影响了泰国的经济增长,xx 年泰国全年gdp增长率仅为0.1%[10]。xx年11月8日超强台风“海燕”在菲律宾登陆,“海燕”造成6057人死亡,失踪近1800人,近千万人口受灾,其中,因灾被迫转移的灾民数量超过440万。受损房屋64.8万间,造成基础设施和农作物经济损失约2.75亿美元[11]。我国地处东亚大陆,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降雨量年内分布不均,暴雨洪涝灾害突出,大约2/3的国土面积受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洪涝灾害的影响[12]。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与降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夏季多,冬季少。根据《xx年中国水旱灾害公报》[13],我国自xx年以来的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总体呈上升趋势[14]。xx年、xx年与xx 年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分别达3745.43亿元、2675.32亿元与3155.74亿元[15]。xx年7月16-18日,重庆市主城区最大24h降雨达267mm,大暴雨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200khm2,成灾面积117khm2,倒塌房屋3万间,受灾人口643万,因灾死亡56人,直接经济损失31亿元。xx年7月18-19日,济南市区最大1h降雨量151mm,市区道路损坏1.4万m2,近1万m2的地下商城在不到20min 内积水1.5m,全市33.3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7人,直接经济损失13.2亿元。xx年广州“5.7”特大暴雨期间,全市平均降雨107.7mm,

旱涝灾害在中国有哪些影响

旱涝灾害在中国有哪些影响 现在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的伤害非常的多,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的环境,让我们的自然灾害减少。在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多加学习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在突发事件时,我们能更好的去处理。 还有就是不合理的开发资源,造成生态破坏. 我国生态资源短缺,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已成为导致自然灾害在空间上蔓延、在时间上加剧的重要原因。 旱灾hanzai 旱灾(drought) 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和牧草生长的需要,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产的灾害。旱灾是普遍性的自然灾害,不仅农业受灾,严重的还影响到工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中国通常将农作物生长期内因缺水而影响正常生长称为受旱,受旱减产三成这些地区常年降雨量稀少而且蒸发量大,农业主要依靠山区融雪或者上游地区来水,如果融雪量或来水量减少,就会造成干旱。世界上半干旱地区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0%,包括非洲北部一些地区,欧洲南部,西南亚;北

美中部以及中国北方等。这些地区降雨较少,而且分布不均,因而极易造成季节性干旱,或者常年干旱甚至连续干旱。 中国大部属于亚洲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受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影响,在区域间、季节间和多年间分布很不均衡,因此旱灾发生的时期和程度有明显的地区分布特点。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春旱突出,有“十年九春旱”之说。黄淮海地区经常出现春夏连旱,甚去春夏秋连旱,是全国受旱面积最大的区域。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是伏旱和伏秋连旱,有的年份虽在梅雨季节,还会因梅雨期缩短或少雨而形成干旱。西北大部分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常年受旱。西南地区春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四川东部则经常出现伏秋旱。华南地区旱灾也时有发生。 旱灾概况旱灾在世界范围内有普遍性,波及范围最广、影响最为严重的—次旱灾,是20世纪60 年代末期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周围—些国家发生的大旱,80年代初期,遍及34个国家,近一亿人口遭受饥饿的威胁。 中国旱灾频繁,旱灾记载见于历代史书、地方志、宫廷档案、碑文、刻记以及其它文物史料中。公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6.1气象灾害 第一课时 旱涝灾害

第六章自然灾害 第一节气象灾害 第一课时旱涝灾害 探究一洪涝灾害 考向1洪涝的成因 据印度尼西亚救灾署报告,截至2019年3月18日,印度尼西亚巴布亚首府查雅布拉的洪水已经造成79人死亡。读图,完成1~2题。 1.查雅布拉发生洪水的主要原因是() A.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B.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强度大 C.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D.河流密布,汇水面积大 答案 B

解析读图可知,查雅布拉地处赤道附近,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强度大,A项错误,B项正确;查雅布拉附近等高线密集,地形起伏大,易排水,C 项错误;该岛屿河流短小,汇水面积小,D项错误。 2.近年来,印度尼西亚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 A.植被破坏严重B.大量围湖造田 C.防灾意识不强D.城市建设加快 答案 A 解析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面积广大,受经济利益驱动,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造成洪涝灾害加剧,故A项正确。 考向2洪涝的危害 美国The Drive网站2019年3月18日报道,由于近日的融冰加上暴雨,导致美国中部的密苏里河洪水泛滥,内布拉斯加州出现50年来罕见的洪涝灾害,并波及了位于该州的美国空军战略指挥部所在的奥福特空军基地。读图完成3~4题。 3.内布拉斯加州罕见的洪涝灾害可能诱发() ①泥石流②河道淤塞③土壤退化④水土流失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洪涝灾害会诱发泥石流,加剧水土流失,造成河道淤塞,但不会造成

土壤退化。 4.内布拉斯加州罕见的洪涝灾害给当地人类活动带来的危害有() ①淹没农田,使大量农作物不能及时收获②破坏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③危及国防安全④损坏住房,经济损失严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此次洪涝发生的时间为3月,正处于农作物生长或播种期,对农作物收获影响不大,排除①。 探究二干旱灾害 考向1干旱的成因 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据此回答5~7题。

最美水利人评选

全市水利系统“最美水利人”候选人推荐表

备注: 1请各单位充分征求干部职工意见进行推荐,并在同意推荐的候选人名单后相应投票栏内打“√”。候选人推荐不得超过20人,否则作为废票处理。 2、务必于10月28日前,单位盖章后提交市水利局机关党委。

南京市水利局机关“最美水利人”候选人事迹摘要 (一)刘庆同志事迹摘要 刘庆,1975出生,中共党员,现为局驾驶班班长,工作18年来,始终以积极苦干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技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到坚持服务为先、积极主动履职,坚持优良作风、树立文明形象,坚持安全第一、严格规范行车,坚持责任为重、做好防汛保障。作为水利系统普通一员,踏踏实实地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我市水利建设发展和防汛抗旱安全作出了默默无闻的奉献,先后被市级机关管理局评为先进驾驶员、被市水利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二)施丛丛同志事迹摘要 施丛丛,1982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南京市水利局农村水利处主任科员。工作10年来,他一直奋战在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岗位上,在思想上坚强如铁,时刻保持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敢想敢干的创新精神,以勤用腿、勤用脑、勤学习的工作作风,以平和宽容的处事原则,在自己岗位上努力成为一名最佳执行者,得到了同事的认可,得到了领导的信任。他也先后获得全市农村实事工程先进个人和全市帮促经济欠发达镇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长江河道管理处“最美水利人”候选人事迹摘要 (一)许京文同志事迹摘要 许京文,1954年出生,现为长江河道管理处执法船轮机长,主要负责禁采执法船艇的日常维修项目。他的工具包随时都扛在肩头,只要有紧急维修项目,他随叫随到,不折不扣、保质保量完成每一项任务。今年已是他从事维修工作的第35个年头,但他始终将自己定位在一名为单位、船舶服务的普通机修人,几十年如一日从不叫苦嫌脏,默默无闻的工作在船舶维修一线,在一个最为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二)李涛章同志事迹摘要 李涛章,男,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现为市长管处技术科科长,教授级高工。从事水利工作28年,致力于长江南京段整治工程规划设计、试验研究、项目建设、施工管理等工作。该同志勤恳敬业,开拓创新,牢记党的宗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谱写出一曲动人的党员之歌,体现长江治河人风貌。 (三)李盛同志事迹摘要 李盛,男,1982年出生,2002年参加工作。多年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一直战斗在防洪抢险、河道整治、水利工程建设第一线。先后任市长管处下属一公司技术员、项目总工、项目副经理、项目经理,团总支组织委员及公司团支部书记。该同志作风正派,廉洁为公,以献身

旱涝灾害的影响和防御

旱涝灾害的影响和防御 ◇了解本地区旱涝灾害的发生状况,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能举实例说明旱涝灾害的表现和危害,探讨防灾、减灾措施。 ◇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及其流程; ◇能够通过与人合作,完成调查任务,撰写调查报告,合理表述调查和探究学习的主要成果。 ◇增强对家乡的认识,感受生活中地理知识的实用意义 本主题活动的重点在于能够通过调查法(主要为文献调查和访谈法),获得对本地区旱涝灾害的认识。 本主题活动的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制定调查提纲和方案,以及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和深入分析。因此实际实施中教师一定要在调查提纲的设计和结果分析时对学生加强引导。 《旱涝灾害的影响和防御》活动建议方案

活动任务 在教师的引导下,搜集有关旱涝灾害的概念、影响和防御的相关知识;了解社会调查的一般方法;学会设计社会调查提纲。 活动内容 本活动的过程可以参照下列环节和步骤进行。 1.问题导入 教师:2006年中国气象局评出2006年全球七大天气气候事件,你知道有哪些事件吗?(看相关资料)这些事件体现了当今世界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他们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产生活,尤其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播放视频:“灾害性天气与农业” 教师提问:视频里提到了哪些灾害性天气?这些天气现象会造成哪些影响? 学生讨论:(开放性讨论,能从视频中提取信息,合理即可) 教师引导:究竟什么是“旱涝灾害”呢?大家在生活中遭遇过旱涝灾害吗?旱涝灾害怎样危害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又该怎样来防御旱涝灾害的危害呢? 为了研究这些问题,首先让我们来了解“旱涝灾害”。 2.布置任务 组织学生分组,最好4~6人一组。 任务1:通过多媒体资源库自主学习旱涝灾害的有关常识。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旱涝灾害? (2)我国的旱涝灾害与季风气候有什么关系? (3)在我国有哪些地区多发“旱涝灾害”?旱灾和涝灾分别发生在什么季节? (4)“旱涝灾害”有哪些危害? (5)我们该怎样来防御“旱涝灾害”呢? 任务2:小组合作讨论并设计一张调查提纲,用于课下进行题为《发生在我家乡的旱涝灾害》的社会调查。 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学生讨论得出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调查报告的质量。 如某小组草拟了如下调查提纲: “发生在我家乡的旱涝灾害”——社会调查提纲 调查主题:发生在我家乡的旱涝灾害 调查对象:当地气象部门(如:气象预报台站)/当地行政管理部门(如:村镇领导)/普通居民/ 家庭成员…… 调查形式:文献调查、访谈法 调查工具:纸、笔、录音设备——用于访谈记录 照相机——用于调查实景记录 调查内容:(可通过查阅当地气象资料和访谈调查解决的问题:) 1.本地近年来发生过几次旱灾?几次涝灾? 2.分别发生在什么季节(月份)? 3.旱涝灾害有哪些天气表现? 4.当地农业生产受灾情况如何?(最好有统计数据说明) (可通过访谈调查解决的问题:) 5.当地家庭的生活受到旱涝灾害的影响分别有哪些?(如衣食住行、能源供应等方面)

(完整版)降水特征

一天里,什么时候最爱下雨 原韦华 新闻背景 随着夏天的到来,雨水逐渐增多,北京的汛期也到了。 那么,在我国的不同地区,一天中什么时间最有可能降雨?不同时段的降雨又往往具有什么样的特征?细心的读者可能都有自己的生活体验,而科学工作者则给出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 ()最早被提及的降水日变化现象是“巴山夜雨” 很多读者都有这样的体会,降水在一天之内不是均匀分布的,有些时间段特别容易下雨,而有些时间段很少有降雨,这就是降水的日变化。 最早被提及的降水日变化现象当属“巴山夜雨”,这早在唐朝的诗歌中就得到体现。最著名的恐怕要算是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描述的浪漫意境;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也有叙述,“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此外李白、王维以及其他朝代的诗句中也多有提及蜀中的夜雨特点。基于现代化的观测数据也证实,四川盆地乃至我国西南诸多地区均存在夜雨的降水特征,可见蜀中的夜雨自古已然,并不是现今才有的现象。 ()为何“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前由于观测资料的限制,对于降水日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中国气象局的宇如聪研究员和他的研究团队全面揭示了我国大陆地区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在长江上游地区,夏季降水的日峰值通常出现在凌晨0时前后;长江中游地区,降水峰值则在清晨6点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夏季降水的主峰值则集中在下午时段;整个长江流域的夏季降水峰值呈现自西向东滞后的现象。 华南和东北地区主要为午后的降水峰值。陆地上夏季的午后降水峰值较为常见,这通常是由于太阳辐射加热的日变化,致使午后温度较高,暖空气上升造成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发生。陆地上的夜间降水峰值的成因较为复杂,目前还没有定论,可能有局地的山谷风的作用、低层风场的作用以及云层的辐射效应等等。 然而,在冬季,无论是我国的西部还是东部,雨、雪则常常在夜间降落,正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句中描绘的那样。

我国洪涝灾害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中文摘要: 中国人口庞大,领土面积广大,河湖众多。特别是中国处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季风气候盛行,降雨时程分布不均。自古以来,洪涝灾害不断,而且往往比较严重。解放以后,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水灾的防治,先后修建了许多防洪除涝工程,大大减少了洪涝灾害的损失。但我国幅员辽阔,洪涝灾害的损失仍很大,还有不少河流需要进一步治理,全国彻底防洪涝还需要更多的工程和采取有效的运筹措施,另外,中国的持续快速发展,对防洪必然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今后的防洪任务还很重。

Abstract: China, with a very large population and broad land area,has numerous lakes and rivers.Since China is between the Eurasis and the Pacific ,where monsoon pervades,the season of precipitation in China distributed unevenly.From of old the disasters caused by government paid much mention to the defense of the flood ,and loss caused by the flood had been decreased .however ,there are a great many of rivers need to be reformed. Besides,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requires the higher standards for counteracting the flood, so the task of fighting against the flood is a long rough road to go.

中国旱涝灾害

旱涝灾害与我国农业生产 我国各地每年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旱涝灾害。在影响农业生产各种自然灾害中,旱涝灾害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的地区较广,出现的频率较高,因此危害也最大。 一、旱涝灾害成因分析 干旱是指作物发育期内,由于久旱不雨或少雨,土壤中有效水分消耗殆尽,使作物发生凋萎或枯死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涝灾则主要是雨水过多造成的危害。 干旱按季节可分为春旱、夏旱和秋旱。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春季气温升高快,空气干燥,蒸发强度大,降水稀少,加之春季风大,土壤很快变干,常常形成春旱,且干旱的时间长,干旱的面积和程度也较严重。长江流域地区主要发生夏旱(即伏旱),主要是锋面雨带北移后受副高控制,且此时太阳辐射强度为一年中最大,因此炎热少雨,蒸发量大,此时又正值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最大时期,因而危害常重于春旱。秋旱一般出现在长江流域,华南及华北部分地区,多出现夏末秋初连旱。此时副高尚未退却,北方冷空气已有影响,高压控制使得降水难以形成。 因受夏季风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夏秋多雨,且多暴雨,袭击频繁,因而易出现洪涝灾害。其次在多春雨及梅雨的季节也易发生洪涝。由于我国降水与季风进退有关,因此一旦季风反常就会造成降水异常,在较大范围内交替出现旱涝灾害。当夏季风势力强、前进快时,华北地区雨季提前来临,提前解除旱象,甚至出现洪涝,南方则晴朗少雨,出现严重伏旱。当夏季风势力弱时,南方地区往往长期霪雨,河流春夏汛相连,洪水内涝威胁接连不断,而北方则雨季推迟,春夏连续大旱。但是我国地域辽阔,季风影响仅及于东部地区,受台风侵袭影响范围更小,导致各地旱涝情况悬殊。 二、旱涝灾害地区差异 我国干旱发生地区和出现季节大致可归纳如下: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春旱或春夏连旱居多,夏旱次之,个别年份有春夏秋连旱;秦岭、淮河以南到广东、广西北部多为伏秋旱,春旱极少;华南南部秋冬旱或冬春旱较多,个别年份有秋冬春连旱,但夏旱很少;西南地区多冬春旱;西北地区则是旱情严重,常年缺水。 我国最主要的,比较经常发生水涝灾害的地区是黄淮海平原,其次是长江中游的两湖平原、苏北里下河平原、辽河下游平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一些河流下游平原,在多暴雨、台风雨的夏秋季以及多春雨与梅雨的季节发生。 三、旱涝灾害分布特点

长江流域宜昌站旱涝急转及极端干旱事件变化规律分析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水资源研究, 2014, 3(1), 34-40 https://www.360docs.net/doc/2a9764244.html,/10.12677/jwrr.2014.31006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4 (https://www.360docs.net/doc/2a9764244.html,/journal/jwrr.html) Analysis on Drought-Flood Abrupt Alternation and Extreme Low Flow Change Rule in the Yichang Station of Yangtze River Yixuan Wang1, Caihong Hu1, Xiaoling Chai2 1School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2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Reconnaissance in Yangtze River, Wuhan Email: wangyx4108@https://www.360docs.net/doc/2a9764244.html, Received: Sep. 30th, 2013; revised: Nov. 20th, 2013; accepted: Nov. 26th, 2013 Copyright ? 2014 Yixuan Wang et al.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 In accordance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all Copyrights ? 2014 are reserved for Hans and the owner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Yixuan Wang et al. All Copyright ? 2014 are guarded by law and by Hans as a guardian. Abstract:Based on the runoff data during 1950-2007 at Yichang St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by us-ing long-cycle runoff drought-flood abrupt alternation index (RDFAI) and Round Analysis,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drought-flood abrupt alternation and extreme low flow.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ime of LRDFAI before 1950 is more frequent than that after 1950, besides that in 1985. Phenomenon of RDFAI of before 1950 had more smooth trends than that after 1951. The extreme low water volume totally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and it reached maximum in the 70s, and the time mainly occurred in non-flood season from January to April. Totally, extreme low water event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and it reached maximum in the 70s. The amount of extreme low water and the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are not prominent. Using dif-ferent percentile value analysis, extreme low water events that are chosen by the 20th percentile value show more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drought situation of Yichang station, and it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the drought situation of Yichang station. Keywords:Yichang Station; Drought-Flood Abrupt Alternation; Round Analysis; Extreme Low flow; Drought 长江流域宜昌站旱涝急转及极端干旱事件变化规律分析 王艺璇1,胡彩虹1,柴晓玲2 1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郑州 2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武汉 Email: wangyx4108@https://www.360docs.net/doc/2a9764244.html, 收稿日期:2013年9月30日;修回日期:2013年11月20日;录用日期:2013年11月26日 摘要:本文基于长江流域宜昌站1882~2007年径流量资料,通过径流旱涝急转指数和轮次分析法,分析了长江流域宜昌站径流旱涝急转现象和极端枯水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长周期径流旱涝急转在1950年以前发生次数较多,而1950年以后发生次数相对较少;除下1985年涝转旱额外显著外,从1951~2007年旱涝转化现象相对于1951年之前有平稳的趋势。极端枯水总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到70年代达到最大,并且主要发生时段为1~4月的非汛期。极端枯水事件总体呈增加趋势,到70年代达到最多。极端枯水总量与发生次数同步性并不突出。利用不同百分位值分析,只有第20百分位值筛 作者简介:王艺璇(1988-),女,汉族,河南焦作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方面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