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石油的知识大全

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广泛用于能源、化工、医药等领域。以下是关于石油的一些基本知识:

定义:石油是一种由有机物质在地下经过数百万年的生物和地质过程形成的天然矿物油,主要由碳和氢构成。

形成过程:石油主要是从古代海洋生物的遗体和植物残骸经过长时间的埋藏、加热和压力作用形成的。

主要成分: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包括烷烃、烯烃和芳烃等。不同类型的石油含有不同比例的这些成分。

提取方法:石油主要通过钻井从地下油藏中提取。提取后,石油经过精炼过程分离成各种产品,如汽油、柴油、润滑油等。

石油用途:石油是全球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广泛用于发电、交通运输、化工、塑料制品、医药等行业。

石油产量:世界各国都有石油产量,主要的产油国包括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

石油市场: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受供需关系、地缘政治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石油价格波动对全球经济有着重要影响。

环境影响:石油的开采、运输和使用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如油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

替代能源: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逐渐研究和开发替代能源,以减少对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赖。

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是研究石油形成、分布和开采的科学领域,涉及地层学、地球化学等多个学科。

这些是关于石油的一些基本知识,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石油基本知识

一、石油化学工业的含义 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油化工,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局部,在国民经济的开展中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生产这些产品的加工过程常被称为石油炼制,简称炼油。石油化工产品以炼油过程提供的原料油进一步化学加工获得。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第一步是对原料油和气〔如丙烷、汽油、柴油等〕进展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根本化工原料。第二步是以根本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约200种〕及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这两步产品的生产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有机化工原料继续加工可制得品种的化工产品,习惯上不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在有些资料中,以天然气、轻汽油、重油为原料合成氨、尿素,甚至制取硝酸也列入石油化工。本书只列到尿素。 二、石油化工的开展 石油化工的开展及石油炼制工业、以煤为根本原料生产化工产品和三大合成材料的开展有关。石油炼制起源于19 世纪20年代。20世纪20年代汽车工业飞速开展,带动了汽油生产。为扩大汽油产量,以生产汽油为目的热裂化工艺开发成功,随后,40年代催化裂化工艺开发成功,加上其他加工工艺的开发,形成了现代石油炼制工艺。为了利用石油炼制副产品的气体,1920年开场以丙烯生产异丙醇,这被认为是第一个石油化工产品。20世纪50年代,在裂化技术根底上开发了以制取乙烯为主要目的的烃类水蒸汽高温裂解简称裂解〕技术,裂解工艺的开展为开展石油化工提供了大量原料。同时,一些原来以煤为根本原料〔通过电石、煤焦油〕生产的产品陆续改由石油为根本原料,如氯乙烯等。在20世纪30年代,高分子合成材料大量问世。按工业生产时间排序为:1931年为氯丁橡胶和聚氯乙烯,1933年为高压法聚乙烯,1935年为丁腈橡胶和聚苯乙烯,1937年为丁苯橡胶,1939年为尼龙6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石油化工技术继续快速开展,1950年开发了腈纶,1953年开发了涤纶,1957年开发了聚丙烯。石油化工高速开展的原因是:有大量廉价的原料供给〔50 ~60年代,原油每吨约15美元〕;有可靠的、有开展潜力的生产技术;产品应用广泛,开拓了新的应用领域。原料、技术、应用三个因素的综合,实现了由煤化工向石油化工的转换,完成了化学工业开展史上的一次飞跃。20世纪70年代以后,原油价格上涨〔1996年每吨约170美元〕,石油化工开展速度下降,新工艺开发趋缓,并向着采用新技术,节能,优化生产操作,综合利用原料,向下游产品延伸等方向开展。一些开展中国家大力建立石化工业,使兴旺国家所占比重下降。1996年,全世界原油加工能力为38亿吨,生产化工产品用油约占总量的10%. 三、石油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石油基础知识

第一章石油和天然气的组成及性质 石油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油状可燃物,石油通常是流动或半流动状的粘稠液体。从颜色看,绝大多数石油是黑色的,但也有暗黑、暗绿、暗褐,甚至呈赤褐、浅黄色乃至无色。以相对密度论,绝大多数石油介于0.9-0.98之间,但也有个别相对密度大于1.02和低于0.71的,石油的流动性差别也很大,有的石油其50℃运动粘度为1.46mm2/S,有的却高达20392 mm2/S。许多石油具有浓烈的气味,这是因为含有有臭味的含硫化物的缘故。 第一节石油的组成 石油外观和性质上的差别反映了其组成的不同。石油的组成极为复杂,但其元素组成却较简单,石油主要由碳、氢、硫、氮、氧五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含量为83-87%,氢含量为11-14%,两者合计为96-99%,硫、氮、氧三种元素总量为1-4%。此外,石油中还含有微量铁、镍、铜、钒、砷等。 上述元素都以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石油中。现已确定,组成石油的有机化合物分为由碳、氢元素构成的烃类化合物和含有硫、氮、氧等元素的非烃类化合物两大类。组成石油中的烃类主要是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石油中的硫、氮、氧元素以非烃类化合物形式存在,这些元素的含量虽仅有1-4%,但非烃化合物的含量却很高。

一、石油中的烃类组成 1、石油中的烷烃。烷烃是组成石油的主要组分之一,随着分子量的增加,烷烃分别以气、液、固三种状态存在于石油中。 在常温下,从甲烷到丁烷是气态,它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在常温下,C5-C15为液态,主要存在于汽油和煤油中,其沸点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上升。在蒸馏石油时,C5-C10的烷烃多进入汽油馏分(200℃以下)的组成中,而C11-C15的烷烃则进入煤油馏分(200-300℃)的组成中。 C10以上的烷烃在常温下为固态,一般多以溶解状态存在于石油中,当温度降低时,就结晶析出,工业上称这种固体烃类为蜡。含蜡量的多少,对油品凝点的高低有很大影响。 2、石油中的环烷烃。环烷烃是石油的主要组分之一,也是润滑油组成的主要组分。在石油中所含的环烷烃主要是环戊烷和环己烷及其衍生物。 环烷烃在石油各馏分中的含量是不同的。它们的相对含量随馏分沸点的升高而增加,但在更重的石油馏分中,因芳香烃的增加,环烷烃则逐渐减少。一般来说,汽油馏分中的环烷烃主要是单环环烷烃;在煤油、柴油馏分中除含单环环烷烃外(它较汽油馏分中的单环环烷烃具有更长的侧链或更多的侧链数目),还出现了双环及三环环烷烃;而在高沸点馏分中则包括单、双、三环及多于三环的环烷烃。 环烷烃对油品粘度影响较大,一般含环烷烃多,油品粘度就大。 3、石油中的芳香烃。芳香烃也是石油的主要组分之一。在轻汽

石油基础知识

石油基础知识 第一章、绪论一、基本概念 1石油 答:石油是储藏在地下岩石空隙内的不可再生的天然矿产资源,主要是以气相、液相烃类为主的、并含有少量非烃类物质的混合物,具有可燃性。 (P1) 2?石油的基本性质(主要化学成分、常温常压下状态、密度、粘度、凝固点、闪点、燃点、自然点、溶解性、原油中的有害物质) 3.天然气(成分、比重) 答:主要以气体形式存在的石油叫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气态烃,以甲烷为主,其中还有少量的C2?C5烷烃成分及非烃气体。

4.天然气水合物 答:甲烷与水在低温和高压环境下相互作用可形成一种冰样的水合物,称为天然气水合物,亦称可燃冰。 5.液化天然气(LNG ) 6.天然气分类(气藏气、油藏气、凝析气藏气、干气、湿气、酸气、净气) 按照矿藏特点可分为气藏气、油藏气、凝析气

藏气。按炷类的组成可分为干气*湿气、酸气爲净气7?石油工业 答:通常说的石油工业指的是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储存和运输的生产部门。(P5 ) &对外依存度 对外依存度是各国广泛釆用的一个衡量一国经济对国外依赖程度的指标 9.储釆比 储采比又称回采率或回采比。是指年末剩余储量除以当年产量得出剩余储量按当前生产水平尚可开釆的年数 10.油气当量二、问答题 1?石油工业的行业特点。 高风险、高投入、周期长、技术密集的行业。 2.请画出石油行业产业链结构图口P4 3.世界石油工业的迅速兴起是在哪个国家,第 一口现代石油井的名称是什么?世界石油工业的迅速兴起是美国.第一口现代石油井的名称是德雷克井4.一般认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开端是指的那个油

田?产量最高的油田?行业精神代表和人物?答:一般认为中国的石油工业应以1939年甘肃玉门老君庙油田的发现和开发作为开端 5.中国原油资源集中分布在哪八大盆地? 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 6.中国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哪九大盆地?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 7.中国能源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能源安全原则、能源可持续利用原则、能源与环保协调原则。 8.中国可行的能源供应路线是什么?阐述其具 体原因。 固体燃料-----多元化能源----可再生能源为主新型能源供应路线 就可持续原则来讲,中国今后不能走“以煤为主” 的能源供应路线,资源分布及环境保护要求不允许,就能源安全原则来讲,中国不能走“以油气为主”的能源供应路线,中国的财力以及国际油气资源难以保障 9?我国目前的石油产量大约是多少,能否满足需要?进口的主要来源通道?

石油-基本知识

含义: 石油(英文、拉丁语:petroleum),又称原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有时有点绿色的)液体。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烷烃,此外石油中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石油的性质: 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在0.8 ~ 1.0 克/厘米3之间,粘稠度的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C),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C以上,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石油简介: 石油是具有特殊气味、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是从地下深处或地表附近开采的有色可燃性油质液体矿物,一般地壳上层部分区域有石油储存,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是赋存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一种液态可燃有机矿产。石油及其产品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动力燃料与化工原料,且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故也被称为“黑色金子”。 石油的颜色非常丰富,有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石油颜色是由其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决定的,含量越高,颜色则越深。石油的颜色越浅,油质越好,透明的石油可直接加在汽车油箱中代替汽油。不同的油田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区分很大。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一种非碳氢化合物)。石油工业一般用石油的出产地来区分,此外是石油的比重、黏度。 石油常用“桶”作为容量单位,即42加仑,折合约158.98升。因为各地出产的石油的密度不尽相同,所以1桶石油的重量也不尽相同。一般一吨石油大约有7桶。轻质油则为7.1-7.3桶不等。 石油在中东地区、波斯湾一带有丰富的储藏,而在俄罗斯、美国、中国、南美洲等地也有很大的储量。由于石油是一种不可更新原料,许多人担心石油用尽会对人类带来的后果。 石油的成分: 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约占95% ~ 99%。化学元素主要是碳(83% ~ 87%)、氢(11% ~ 14%),其余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等)。 石油炼制物:

石油基本知识

七月四日星期四 一石油中氮化物的类型和分布状况 石油主要是碳氢化合物。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83% ~ 87%)、氢(11% ~ 14%),其余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锑等)。可见氮在石油中的含量相对较低,氮化物的存在形式大多数是氮原子在环状结构中的杂环化合物,其中分为碱性氮化物和非碱性氧化物。 Ⅰ、碱性氮化物:吡啶、喹啉及其同系物; Ⅱ、非碱性氧化物:吡咯、吲哚及其同系物;金 属卟啉化合物。 用FT-ICR MS高分辨质谱仪和ESI选择性电离源结合可以对其中的碱性氮化物进行详细的表征。 含有氮化物的油品长期与空气接触易生成胶质,氮化物是二次加工中某些催化剂的毒物。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 二石油中酸性物质类型和分布 石油中酸性物质主要为环烷酸、脂肪酸、酚类,统称石油酸,其中环烷酸占90%。 在空气中烯烃易氧化成酸性物质或胶质,特别是二烯烃和环烯烃。部分含硫化合物也具有酸性,而且部分硫化物本身无酸性但热分解能产生酸性物质。石油中的硫元素少量以硫单质和硫化氢形式存在,大多数以有机硫化物存在;硫醇、硫醚、环硫醚、二硫化物、噻吩及其同 系物。石油中的酸性物质易使油品变质,带侧链的芳香烃侧链容易被氧化成有机酸是油品变质的重要原因。石油中的酸性物质影响油品的安定性,不仅是油品发臭(空气中硫醇的浓度到达0.00001mg/L时就可以闻到),还会显著促进角质的生成。 三胺类的合成方法 硝基的还原。硝基的还原是一种常用的合成伯胺的方法,特别是芳香伯胺。一般而言,最干净和简便的还原方法就是通过Pd/C或Raney Ni加氢,因此一般建议尽可能使用加氢还原的方法还原硝基。 酰胺还原合成胺。酰胺的还原也是合成胺基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其常常用于伯胺的单烷基化,一般将酰胺还原到胺最常见的方法就是通过LAH在加热回流下进行。 腈基还原合成胺。一般腈基还是较为容易还原为相应的伯胺。催化加氢或化学试剂还原都可以用于这类还原。催化加氢的方法最为常用的催化剂为Raney Ni,再使用Raney Ni 做催化剂加氢成胺,若用乙醇作溶剂时,一般需要加入氨水,

石油基础知识

石油行业知识分类 一、原油及油品的性质和分类 石油是由各种烃ting类和非烃类化合物所组成的复杂混合。 1、原油 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 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 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 的称为轻质原油。 (1)原油粘度是指原油在流动时所引起的内部摩擦阻力。油粘度大小取决于温度、压力、溶解气量及其化学组成。原油粘度变化较大,一般在1~100mPa·s 之间,粘度大的原油俗称稠油,稠油由于流动性差而开发难度增大。 (2)原油冷却到由液体变为固体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原油的凝固点大约在-50℃~35℃之间。凝固点的高低与石油中的组分含量有关,轻质组分含量高,凝固点低,重质组分含量高,尤其是石蜡含量高,凝固点就高。 (3)含蜡量是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原油中所含石蜡和地蜡的百分比。石蜡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固体,由高级烷烃组成,熔点为37℃~76℃。石蜡在地下以胶体状溶于石油中,当压力和温度降低时,可从石油中析出。地层原油中的石蜡开始结晶析出的温度叫析蜡温度,含蜡量越高,析蜡温度越高。析蜡温度高,油井容易结蜡,对油井管理不利。 (4)含硫量是指原油中所含硫(硫化物或单质硫分)的百分数。原油中含硫量较小,一般小于1%,但对原油性质的影响很大,对管线有腐蚀作用,对人体健康有害。根据硫含量 不同,可以分为低硫或含硫石油。 (5)含胶量是指原油中所含胶质的百分数。原油的含胶量一般在5%~20%之间。胶质是指原油中分子量较大(300~1000)的含有氧、氮、硫等元素的多环芳香烃化合物,呈半固态分散状溶解于原油中。胶质易溶于石油醚、润滑油、汽油、氯仿等有机溶剂中。 (6)原油中沥青质的含量较少,一般小于1%。沥青质是一种高分子量(大于1000 以上)具有多环结构的黑色固体物质,不溶于酒精和石油醚,易溶于苯、氯仿、二硫化碳。沥青质含量增高时,原油质量变坏。 (7)原油中的烃类成分主要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根据烃类成分的不同,可分为的石蜡基石油、环烷基石油和中间基石油三类。石蜡基石油含烷烃较多;环烷基石油含环烷烃、芳香烃较多;中间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 2、成品油 成品油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6类。其中,石油燃料产量最大,约占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 (1)汽油 一般来说,汽油按马达法辛烷值分为70 号和85 号二个牌号,按研究法辛烷值分为90 号、93 号、95 号和97 号车用汽油四个牌号,目前日常生活中大家习惯的汽油牌号就是按研究法辛烷值分类的。汽油通常用作汽油汽车和汽油机的燃料。车用汽油根据发动机压缩比的高低选用不同牌号的汽油;压缩比较高的,可选用较高牌的汽油;反之,则选用较低牌号的汽油。航空汽油则通常用作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燃料,按研究法辛烷值分为75 号、95 号、100 号三个牌号,3目前只在小型飞机尤其是军用飞机上使用。 (2)煤油 煤油旧称灯油,因为煤油一开始主要用于照明。煤油按质量分为优质品、一级品和合格品三个等级,主要用于点灯照明、各种喷灯、汽灯、汽化炉和煤油炉等的燃料;也可用作机械零部件的洗涤剂、橡胶和制药工业溶剂、油墨稀释剂、有机化工裂解原料;玻璃陶瓷工业、铝板辗轧、金属表面化学热处理等工艺用油。航空煤油则主要用作喷气式发动机燃料,目前大型客机均使用航空煤油。航空煤油分为1 号、2 号、3 号三个等级,只有3 号航空煤油被广泛使用。 (3)轻柴油和重柴油 轻柴油按质量分为优质品、一级品和合格品三个等级,按凝点分为10 号、0 号、-10 号、-20 号、-35 号

石油概述知识详解

石油概述 1.石油的组成与性质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石油 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 样属于化石燃料。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 ~ 1.0 克/ 厘米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C),沸点范围 为常温到500C以上,可容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 成乳状液。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83% ~ 87%)、氢(11% ~ 14%),其余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等)。由碳和氢化 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 ~ 99%,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不同 产地的石油中,各种烃类的结构和所占比例相差很大,但主要属于 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三类。通常以烷烃为主的石油称为石蜡基石油;以环烷烃、芳香烃为主的称环烃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中 间基石油。我国主要原油的特点是含蜡较多,凝固点高,硫含量低,镍、氮含量中等,钒含量极少。除个别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馏分较少,渣油占1/3。组成不同类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别,产品的性 能也不同,应当物尽其用。大庆原油的主要特点是含蜡量高,凝点高,硫含量低,属低硫石蜡基原油。 2.油炼制工业的进展 石油的发觉、开采和直接利用由来已久,加工利用并渐渐形成石

油炼制(简称炼制)工业始于19世纪30年月,到20世纪40 ~ 50 年月形成的现代炼油工业,是最大的加工工业之一。19世纪30年 月起,间续建立了石油蒸馏工厂,产品主要是灯用煤油,汽油没有 用途当废料抛弃。19世纪70年月建筑了润滑油厂,并开头把蒸馏 得到的高沸点油做锅炉燃料。19世纪末内燃机的问世使汽油和柴油 的需求猛增,仅靠原油的蒸馏(即原油的一次加工)不能满意需求,于是诞生了以增产汽、柴油为目的,综合利用原由各种成分的原油 二次加工工艺。如1913年实现了热裂化,1930年实现了焦化, 1930年实现了催化裂化,1940年实现了催化重整,此后加氢技术也 快速进展,这就形成了现代的石油炼制工业。20世纪50年月以后,石油炼制为化工产品的进展供应了大量原料,形成了现代的石油化 学工业。1996年全世界的石油加工力量为38亿吨,我国为1.4亿吨。大型炼油厂的年加工力量已超过1000万吨。

石油科普知识

勘探科普知识 石油 石油是一种液态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矿产品。原油是从地下采出的石油,或称天然石油。人造石油是从煤或油页岩中提炼出的液态碳氢化合物。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氢、硫、氮、氧。 石油成因的学说 主要有无机成因和有机成因学说。多数学者认为石油主要是有机成因的。 生油岩 按照有机成因学说,大量的微体生物遗骸与泥砂或碳酸质沉淀物埋藏在地下,经过长时期的物理化学作用,形成富含有机质的岩石,其中的生物遗骸转化为石油。这种岩石称为生油岩。 储集层 是指能够储存和渗滤油气的岩层,它必须具有储存空间(孔隙性)和储存空间一定的连通性(渗透性)。储集层中可以阻止油气向前继续运移,并在其中贮存聚集起来的一种场所,称为圈闭或储油气圈闭。 油气藏 圈闭内储集了相当多的油气,就称为油气藏。 油气田 在地质意义上,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面积内各油气藏的总称。该产油面积是受单一的或多种的地质因素控制的地质单位。 油气聚集带 油气聚集带是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位置邻近的一系列油气藏或油气田的总和。它具有明确的地质边界区,形成年产原油430万吨和天然气3.8亿立方米生产能力。 含油气盆地 在地质历史上某一时期的沉降区,接受同一时期的沉积物,有统一边界,其中可形成并储集油气的地质单元,称做含油气盆地。 生油门限 生油岩在地质历史中随着埋藏在地下的深度加大,受到的压力和温度增加,其中的有机质逐步转变成油或气。当生油岩的埋藏到达大量生成石油的深度(也是与深度相应温度)时,叫进入生油门限。 油气地质储量及其分级 油气地质储量就是油气在地下油藏或油田中的蕴藏量,油以重量(吨 )为计量单位,气以体积(立方米)为计量单位。地质储量按控制程度及精确性由低到高分为预测储量、控制储量和探明储量三级。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县境内。已累计找到14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及含油面积117.9平方公里。1995年年产原油192万吨。油(气)按储量可分 按最终可采储量值可分成4种:特大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大于7亿吨(50亿桶)的油田。天然气可按1137米3气=1吨原油折算。大型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0.7~7亿吨(5~50亿桶)的油(气)田。中型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710~7100万吨(0.5~5亿桶)的油(气)田。小型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小于710万吨(5000万桶)的油(气)田。 按圈闭类型划分油气藏 有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三大类。后两类比较难于发现,勘探难度大,称为隐蔽圈闭油气藏。 岩石分类 岩石分沉积岩、火成岩及变质岩三大类。多数油、气储存于沉积岩中,火成岩及变质岩中也可以储存油、气。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砾岩、泥岩、页岩、石灰岩及白云岩等。 地层及其单位

石油基础知识

石油基础知识 石油被誉为“黑色的金子”,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在现代社 会中,石油被广泛用于燃料、化工原料、机械润滑等领域。下面,我将简单介绍一些关于石油的基础知识。 首先,石油是一种由有机物质经长时间压力和热量作用下形成的液体燃料。它主要由碳和氢组成,所以也被称为“烃类化合物”。石油的形成过程复杂,通常发生在地壳较深层的沉积盆 地中。具体来说,当古生物体死去后,它们的遗体和腐殖质(如植物残渣)会随着河流的冲刷进入海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有机物质经过压力和温度的作用,逐渐转化为石油。因此,石油可以被视为地球上数百万年来的“化石”。 其次,石油是可再生能源。尽管石油的形成需要数百万年的时间,但地球上仍然存在大量的石油资源。根据2019年的估计,全球的石油储量约为1700亿桶,可以满足几十年的需求。为 了确保石油的可持续利用,许多国家都通过采取措施来保护和管理石油资源,以免过度开采。 再次,石油的提取和加工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石油的提取通常通过钻探井进行。首先,地质学家通过研究地质构造和地质特征确定钻探位置,然后钻探队将钻孔打到地下的石油藏层。当钻探到石油层时,石油会被压力推出井口,然后通过管道输送到加工厂。 在加工厂中,石油会经历多个步骤的处理,包括分离、精炼和加工。首先,通过蒸馏等方法将石油分离成不同的组分,如汽

油、柴油和润滑油。然后,这些组分会进一步进行精炼,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不纯物质。最后,石油的组分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加工,例如制造塑料、化工产品等。 最后,石油的利用范围非常广泛。作为一种主要的能源来源,石油被广泛用于交通运输、能源供应和工业生产等领域。例如,汽车、飞机和船只都依赖于石油燃料。此外,许多石油产品也被用于化工行业,如生产塑料、涂料和化妆品等。然而,由于石油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污染的问题,人们也在积极寻找替代能源和开展能源转型。 总之,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了解石油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能源行业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意识的觉醒,我们有望在未来发展出更加有效和环保的能源替代品。

石油基础知识

石油基础知识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最早 提出 " 石油 " 一词的是公元 977 年中国北宋编著的《太平广记》。正式命名为 " 石油 " 是依据中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 (公元 1031-1095 )在所著《梦溪笔谈》中依据这种油《生于水际 砂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 " 石油一词消失之前,国外称石油为 " 魔鬼的汗珠 " 、 " 发光的水 " 等,中国称 " 石 脂水 " 、 " 猛火油 " 、 " 石漆 " 等。 我们平常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可以见到石油或其附属品的身影,不知你留意了吗?比如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沥青、塑料、纤维等还有许多!这些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而我们日常 所用的自然气(液化气)是从特地的气田中产出的!通过输气管 道和气站再到各家各户。 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两种说法:① 无机论即石油是在基 性岩浆中形成的;② 有机论即各种有机物如动物、植物、特殊是 低等的动植物像藻类、细菌、蚌壳、鱼类等死后埋藏在不断下沉缺 氧的海湾、泻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经过很多物理化学作用,最终 渐渐形成为石油。 原油的颜色特别丰富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亮;原油的颜色是它本身所含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含的越高颜色越深。原油的颜色越浅其油质越好!透亮的原油可直接加在汽车油箱中代 替汽油!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

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 碳质(一种非碳氢化合物)。 石油由碳氢化合物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别气味的、有色 的可燃性油质液体!自然气是以气态的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气 体组成的,具有特别气味的、无色的易燃性混合气体。 在整个的石油系统中分工也是比较细的:物探特地负责利用 各种物探设备并结合地质资料在可能含油气的区域内确定油气层的 位置;钻井利用钻井的机械设备在含油气的区域钻探出 1 口油井并 录用该地区的地质资料;井下作业利用井下作业设备在地面对井内 下入各种井下工具或生产管柱以录用该井的各项生产资料,或使该 井正常产出原油或自然气并负责日后石油井的维护作业;采油在 石油井的正常生产过程中录用石油井的各项生产资料并对石油井的 生产设备进行日常维护;集输负责原油的对外输送工作;炼油将输 送到炼油厂的原油按要求炼制出不同的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煤 油等! 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 0.8 -1.0 g /cm3 ,粘度 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 30 -60°C ),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C 以上,可容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 83%-87% )、氢( 11%- 14% ),其余为硫( 0.06%-0.8% )、氮( 0.02%-1.7% )、氧 ( 0.08%-1.82% )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等)。由碳和氢化 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 95%-99% 。含硫、氧、

石油知识汇总

石油知识汇总 原油:从地下开采出来的天然石油。它是一种液态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矿产品汽油:英文名为:ULP,外观为透明液体,主要成分为C4~C12脂肪烃和环烃类,并含少量芳香烃和硫化物。按研究法辛烷值分为90号、93号、97 号三个牌号。具有较高的辛烷值和优良的抗爆性,用于高压缩比的汽化器式汽油发动机上,可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减少燃料消耗量;具有良好的蒸发性和燃烧性,能保证发动机运转平稳、燃烧完全、积炭少;具有较好的安定性,在贮运和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早期氧化变质,对发动机部件及储油容器无腐蚀性。 柴油:又称油渣,是石油提炼后的一种油质的产物。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它的主要成分是含9到18个碳原子的链烷、环烷或芳烃。它的化学和物理特性位于汽油和重油之间,沸点在170℃至390℃间,比重为0.82~0.845kg/l 。 凝析油:是指从凝析气田或者油田伴生天然气凝析出来的液相组分,又称天然汽油。其主要成分是 C5至C11+烃类的混合物,并含有少量的大于C8的烃类以及二氧化硫、噻吩类、硫醇类、硫醚类和 多硫化物等杂质,其馏分多在20 ℃ -200 ℃ 之间,挥发性好,是生产溶剂油优质的原料凝析油的特点是在地下以气相存在,采出到池面后则呈液态。凝析油到了地面是液态的油,在地层中却是气体,叫凝析气。凝析气是石油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溶解在天然气中形成的混合物。凝析气藏位于地下数千米深的岩石中,开发得到的主要产品是凝析油和天然气。 石脑油:一部分石油轻馏分( 35-220 ℃)的泛称。来源:由原油蒸馏或石油二次加工切取相应馏分而得。物理性质:石脑油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透明或微黄色液体,有特殊气味,不溶于水。密度在650-750kg/m3 。[用途]:因用途不同有各种不同的馏程,我国规定石脑油馏程自初镏点至220℃左右。主要用作重整和化工原料。作为生产芳烃的重整原料,采用70~145 ℃馏分,称轻石脑油;当 以生产高辛烷值汽油为目的时,采用70~180 ℃馏分,称重石脑油。用作溶剂时,则称溶剂石脑油, 来自煤焦油的芳香族溶剂也称重石脑油或溶剂石脑油。主要指标:密度、硫含量、馏程、色度关联: 由于石脑油市场价格远低于车用无铅汽油(吨价差达600-1200 元),使用石脑油和石化助剂调配车用

化学中石油知识点

化学中的石油知识点 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广泛用于能源生产和化工工业中。在化学的研究中,了解石油的性质、组成和加工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逐步介绍石油的来源、组成和常见的加工方法。 1.石油的来源 石油是一种自然产物,主要来源于古代生物在地壳中经过长时间的压力和温度 作用下形成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主要是海洋生物的遗骸和植物残骸,经过数百万年的埋藏和分解,形成了石油储层。 2.石油的组成 石油主要由碳氢化合物组成,包括烷烃、环烷烃、烯烃和芳香烃等。石油中的 碳氢化合物可以根据分子结构的不同被分为不同的馏分,如汽油、柴油、润滑油和煤油等。此外,石油中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和金属等杂质。 3.石油的提取和加工 为了提取石油,需要进行勘探和钻探工作。勘探工作包括地质勘探和地球物理 勘探,通过分析地下地层的性质和构造,寻找潜在的石油储层。钻探工作则是通过钻探井口,将地下的石油井筒取出。 提取到的原油经过初步处理后,进入炼油厂进行加工。炼油是将原油中的不同 成分按照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的过程。常见的炼油方法包括蒸馏、催化裂化、重整和热裂解等。通过这些加工过程,可以得到不同馏分的石油产品。 4.石油的应用 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能源来源,广泛应用于交通、工业和家庭等领域。汽油作为 内燃机燃料,驱动汽车和飞机等交通工具;柴油被用于发电机和重型机械的燃料;煤油和润滑油则用于润滑和保护机械设备。此外,石油还是化工工业的重要原料,用于制造塑料、合成纤维和橡胶等化学产品。 5.石油的环境影响 尽管石油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其开采、加工和使用也带来了一 系列的环境问题。例如,石油开采可能导致地表和地下水污染,煤油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因此,石油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结: 石油作为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了解其来源、组成和加工过程对于深入理解化 学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勘探和钻探工作,我们可以提取到地下的石油资

石油基础知识

石油基础知识 石油基础知识 石油是由各种烃类和非烃类化合物所组成的复杂混合。下面由店铺为大家分享石油基础知识,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原油 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 (1)原油粘度是指原油在流动时所引起的内部摩擦阻力。油粘度大小取决于温度、压力、溶解气量及其化学组成。原油粘度变化较大,一 般在1~100mPa·s 之间,粘度大的原油俗称稠油,稠油由于流动性差而开发难度增大。 (2)原油冷却到由液体变为固体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原油的凝固点大约在-50℃~35℃之间。凝固点的高低与石油中的组分含量有关,轻质组分含量高,凝固点低,重质组分含量高,尤其是石蜡含量高,凝固点就高。 (3)含蜡量是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原油中所含石蜡和地蜡的百分比。石蜡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固体,由高级烷wan烃组成,熔点为37℃~76℃。石蜡在地下以胶体状溶于石油中,当压力和温度降低时,可从石油中析出。地层原油中的石蜡开始结晶析出的温度叫析蜡温度,含蜡量越高,析蜡温度越高。析蜡温度高,油井容易结蜡,对油井管理不利。 (4)含硫量是指原油中所含硫(硫化物或单质硫分)的百分数。原油中含硫量较小,一般小于1%,但对原油性质的影响很大,对管线有腐蚀作用,对人体健康有害。根据硫含量不同,可以分为低硫或含硫石油。 (5)含胶量是指原油中所含胶质的百分数。原油的含胶量一般在5%~20%之间。胶质是指原油中分子量较大(300~1000)的含有氧、氮、硫等元素的多环芳香烃化合物,呈半固态分散状溶解于原油中。

与石油有关的基础知识

一、石油的外观性质 1、石油是一种流动性或半流动性的粘稠液体,是一种复杂的混合 物。 2、大部分石油是黑色;也有暗绿色或暗褐色;少数显赤褐色或浅黄 色;极少数是无色。 3、—0.98之间;个别的高达1.02或低至0.71;我国主要油田的相 对密度都在0.85以上; 3、许多石油都有臭味,是因为含有硫化物的原因 4、2/s, 也可以高达20000 mm2/s。 二、石油的元素组成 1、石油主要是由碳与氢两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含量在83%—87%,氢 含量在11%—14之间,两者合计在95%—99%。 2、只由碳与氢组成的化合物叫做烃。 3、石油碳与氢,还含有硫、氮、氧,这些元素的含量一般在1%— 5%; 4、石油中的微量元素(已ppm为单位):镍、钒、铁、铜、钙、砷、 氯、磷、硅等 5、各种元素的存在形式一般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三、石油的烃类组成 1、石油主要是由烷烃、环烷烃与芳烃构成。 2、天然石油一般不含不饱与烃。 3、页岩油中会含有一定量的烯烃。 4、烷烃: A、只有碳碳单键与碳氢键;烷烃的通式为CnH2n+2。 B、常温常压下,含1—4个碳原子的烷烃是气体;含5—15个碳 原子的烷烃是液体;含16个碳原子以上的正构烷烃是固体 C、相关知识: Ⅰ、干气:含有大量甲烷与少量乙烷、丙烷的气体称为干气。 Ⅱ、除含有大量的甲烷与乙烷外,还含有少量易挥发的液态烃 蒸气(戊烷、己烷与辛烷)气体称之为湿气。 D、一般条件下,烷烃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吗,不易及其他物质反 应;但在特殊的条件下能够发生氧化、卤化、热分解与硝化反 应等。 5、环烷烃: A、含有脂环结构的饱与烃。有单环脂环与稠环脂环。含有1个脂 环且环上无取代烷基的环烷烃,分子通式为CnH2n。 B、石油的环烷烃主要是环戊烷系与环己烷系;国内原油环己烷系 多于环戊烷系,国外则相反。 C、在高沸点的馏分中,还含有双环与多环的环烷烃及环烷—芳香

石油基本知识

一, 石油化学工业的含义 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油化工,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局部,在国民经济的开展中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自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 煤油, 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 石油焦碳, 石蜡, 沥青等。生产这些产品的加工过程常被称为石油炼制,简称炼油。石油化工产品以炼油过程供应的原料油进一步化学加工获得。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第一步是对原料油和气〔如丙烷, 汽油, 柴油等〕进展裂解,生成以乙烯, 丙烯, 丁二烯, 苯, 甲苯, 二甲苯为代表的根本化工原料。第二步是以根本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约200种〕及合成材料〔塑料, 合成纤维, 合成橡胶〕。这两步产品的生产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有机化工原料接着加工可制得品种的化工产品,习惯上不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在有些资料中,以自然气, 轻汽油, 重油为原料合成氨, 尿素,甚至制取硝酸也列入石油化工。本书只列到尿素。 二, 石油化工的开展 石油化工的开展及石油炼制工业, 以煤为根本原料生产化工产品和三大合成材料的开展有关。石油炼制起源于19 世纪20年头。20世纪20年头汽车工业飞速开展,带动了汽油生产。为扩大汽油产量,以生产汽油为目的热裂化工艺开发胜利,随后,40年头催化裂化工艺开发胜利,加上其他加工工艺的开发,形成了现代石油炼制工艺。为了利用石油炼制副产品的气体,1920年开场以丙烯生产异丙醇,这被认为是第一个石油化工产品。20世纪50年头,在裂化技术根底上开发了以制取乙烯为主要目的的烃类水蒸汽高温裂解简称裂解〕技术,裂解工艺的开展为开展石油化工供应了大量原料。同时,一些原来以煤为根本原料〔通过电石, 煤焦油〕生产的产品接连改由石油为根本原料,如氯乙烯等。在20世纪30年头,高分子合成材料大量问世。按工业生产时间排序为:1931年为氯丁橡胶和聚氯乙烯,1933年为高压法聚乙烯,1935年为丁腈橡胶和聚苯乙烯,1937年为丁苯橡胶,1939年为尼龙6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石油化工技术接着快速开展,1950年开发了腈纶,1953年开发了涤纶,1957年开发了聚丙烯。石油化工高速开展的缘由是:有大量廉价的原料供应〔50 ~60年头,原油每吨约15美元〕;有牢靠的, 有开展潜力的生产技术;产品应用广泛,开拓了新的应用领域。原料, 技术, 应用三个因素的综合,实现了由煤化工向石油化工的转换,完成了化学工业开展史上的一次飞跃。20世纪70年头以后,原油价格上涨〔1996年每吨约170美元〕,石油化工开展速度下降,新工艺开发趋缓,并向着采纳新技术,节能,优化生产操作,综合利用原料,向下游产品延长等方向开展。一些开展中国家大力建立石化工业,使兴盛国家所占比重下降。1996年,全世界原油加工实力为38亿吨,生产化工产品用油约占总量的10%. 三, 石油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