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与分析化学复习提纲

无机与分析化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分散体系

1.基本量

(1)物质的量浓度

C

(2)物质的量分数或摩尔分数

X

(3)质量摩尔浓度

b

注:b的数值不随温度变化

溶剂是水的稀溶液,b<0.1mol/kg,b与c数值近似相等

2.稀溶液的依数性(只与溶质的粒子数(浓度)有关):

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与纯溶剂相比具有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渗透压的性质

(1)蒸气压:(即饱和蒸气压,在一定温度下,蒸发速度和凝聚速度相等,达到动态平衡)

①与物质本性有关

②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③大多数固体的蒸气压很小蒸气

压下降:

△p

p(拉乌尔定律: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

的蒸气压等于纯溶剂的蒸气压乘以溶液中溶剂的摩尔分数。)

△p(拉乌尔定律: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

的蒸气压下降与溶质的物质的量分数成正比)

△p(拉乌尔定律: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

的蒸气压下降近似的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与溶质种类无关)

(2)沸点

沸点升高(根本原因:蒸气压下降)

Tb

△Tb

Kb只取决于溶剂,而与溶质无关

(3)凝固点(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固相蒸气压与液相蒸气压相等,达到动态平衡)凝固点下降(根本原因:蒸气压下降)Tf

△Tf

Kf只取决于溶剂,而与溶质无关

(4)溶液的渗透压(为了保持渗透平衡而向溶液上方施加的最小压力,称为溶液的渗透压)

R为气体常量

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数目成正比,而与溶质本性无关当水溶

液很稀时,则有:

注:通过测定溶液的渗透压就可计算所测定的溶质的摩尔质量)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质量作用定律和速率方程

(1)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复杂反应)

(2)质量作用定律:基元反应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以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的绝对值为幂的乘积成正比。

①对于一般的基元反应: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定量关系为

(k由化学反应本身决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②对于非基元反应,其反应速率只能通过实验来确定

注:由实验测得的反应级数与反应式中反应物计量数之和相等时,该反应不一

定是基元反应。(如:)

(3)反应级数

对于速率方程:(k的单位是)

浓度指数a或b,分别叫做反应对A或B的级数

反应级数:a+b

注:有些反应无反应级数(反应的速率方程中浓度与速率的关系不是指数关系,

如:)

①如果是零级反应

②如果是一级反应

(4)确定非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式

(5)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化学反应速率的速率理论

(1)活化能与活化分子

活化分子:具有足够能量的分子称为活化分子

活化能:把反应物分子转变成活化分子所需的能量(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Em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

注:具有各动能值分子的分布情况是由温度决定的

3.平衡移动

(1)浓度(例3-11)

(2)压力(例3-12)

(3)惰性气体:在惰性气体存在下平衡后,再恒温压缩,平衡不移动

(4)温度

4.平衡常数:

(1)经验平衡常数

Kc(浓度)经验平衡常数

Kp压力经验平衡常数

(2)标准平衡常数

多重平衡原则:

2个方程相加

2个方程相减

N倍:N次方

第四章:物质结构

1.四个量子数

①主量子数(n):与角量子数(l)决定核外电子能量

②角量子数(l):确定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形状

③磁量子数(m):确定电子云的空间取向

④自旋量子数(ms):确定电子运动的自旋方向

2.原子核外排布规律(能级交错)

(1)三个基本原理①鲍里不相容原理:一个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方

向相反的电子②能量最低原理:先低后高

③洪特规则:ms相同到ms不同

在等价轨道轨道中,电子处于全充满,半充满和全空时,原子能量较低,体系较稳定。

(2)核外电子排布式第

四周期过渡元素:半充

满:

全充满:

Fe:

3.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周期与能级组一一对应

(2)主族:凡是最后一个电子填入ns或np能级的元素

副族

(3)电子层结构与分区

s(ns1~2),p(ns2np1~6)区对应主族

d((n-1)d1~9ns1~2),ds((n-1)d10ns1~2)区对应过渡元素f对应内过渡元素

(4)周期性:

第五周期的元素半径十分相似(由于镧系收缩)

4.共价键

(1)类型

以共价单键结合,只能形成键“头碰头”

以共价双键或三键结合,其中一个为键,其余为键“肩并肩”(2)键参数①键能:单键<双键<三键②键长:

键长越长,键能越弱③键角④键极性:成键原

子的电负性不同引起的

5.杂化轨道理论

(1)基本要点:①若干能级相近的原子轨道可以杂化②杂化轨道有利于形成最大程度重叠,形成的化学键更稳定③杂化轨道中不一

定有电子

杂化类型sp sp2sp3不等性sp3

杂化轨道数2344

成键轨道夹角180°120°109°28′(90,109°28′)

几何构型直线型正三角形正四面体三角锥型V型实例

中心原子

6.分子间作用力

(1)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色散力是

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

非—非有

非—极有有

极—极有有有

(2)氢键:

影响:①分子间氢键熔沸点升高分子内氢键熔沸点降低

②溶解度增大③黏度增大

第五章:化学分析

1.准确度和精密度,定义及两者的关系。

(1)准确度:表示测定z值(x)与真实值(xT)的接近程度。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E来衡

量。

①绝对误差E:

②相对误差RE(用相对误差表示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更确切)

:

(2)精密度——指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试样作多次重复测定,求出所得结果之间的符合

程度,表现了测定结果的再现性。精密度高低用偏差来衡量。①绝对偏差

②相对偏差

③平均偏差

④相对平均偏差

⑤标准偏差

⑥标准平均偏差

2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

(1)系统误差(规律性,重复性,单向性):由于某种固定的或经常性的原因造成的误差。理论上可测定,也可称为可测误差。①方法误差:由于分析方法本身不够完善而引入的误差。如,重量分析中由于沉淀溶解损失而产生的误差;滴定误差。②仪器误差:仪器本身的缺陷

造成的误差。

③试剂误差④

主观误差。

(2)偶然误差(对称性,抵偿性,有限性):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称为随机误差,也可

称为不定误差。

①外界因素的变化②个人判别失误③工作失误:不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不干净,加错

试剂,溶液溅出,记录及计算失误

注:偶然误差服从正态分布

(3)系统误差的减免(最好的方法是做对照实验):

①方法误差——对照实验。

②试剂误差及溶液对仪器的侵蚀——空白实验。

③仪器误差——校正仪器、外检。

④操作误差——内检。

⑤减小测量误差(使相对误差<0.1%):

称样量≥0.2g,试剂用量≥20mL

(4)偶然误差的减免——(在消除系统误差后)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总结:准确度高,一定要精密度高。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

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高。可能存在系统误差

准确度:系统误差决定,表示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精确度:偶然误差决定,表示测量结果的重要性

3.有效数字和运算规则:

四舍六入五成双

和差: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据为标准;乘除:有效位数最少的为标准

4.滴定分析

(1)滴定度:例5-8

(2)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浓度标定①

直接配制法

基准物质:

②间接配制法:

配制近似浓度的溶液

标准溶液的标定

注:标定一般要求进行3到4次平行测定,相对误差不大于0.2% 第六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理论篇)

1.酸碱质子理论

(1)共轭酸碱关系:K a K b=K W

如果酸的酸性越强,其共轭碱的碱性越弱

如果碱的碱性越强,其共轭酸的酸性越弱

(2)水:

在酸的解离中,水起碱的作用;在碱的解离中,水起酸的作用

2.缓冲溶液(一般由弱酸及其共轭碱组成,具有抗稀释作用)

(1)溶液的pH值变化主要由缓冲比决定

(2)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①缓冲容量与缓冲组分

的总浓度及缓冲比有关

缓冲组分的总浓度越大,缓冲容量越大

当,缓冲容量最大,此时pH=

②缓冲有效范围pH=p K a(共轭酸)士1,指示剂的选择条件是变色范围落在滴定突跃范围内。

3.酸碱指示剂

(1)变色范围

①指示剂的转变完全由决定

②pH=p K a(共轭酸)士1(理论变色范围)。这个范围内溶液的颜色称为过渡色。(2)影响变色范围:

温度用量变色方向

(3)混合指示剂:利用颜色互补,使变色范围变窄

4.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1)滴定方法

①直接滴定法②

返滴定法:

④间接滴定法:

(2)强酸强碱相互滴定

①滴定突跃范围的大小决定指示剂的选择

②滴定突跃范围取决于酸碱的浓度(每增大或降低十倍,其突跃范围就增加或

减少2个pH单位)

(3)强碱滴定一元弱酸

pH计算

①滴定前

②滴定开始至滴定终点

③化学计量点

④化学计量点后(pH由溶液中强碱决定)

滴定突跃

①强碱滴定弱酸的突跃范围比滴定同样的强酸的突跃范围小得多

②受Ka和浓度的影响(正比)

③突跃范围必须在0.3个pH单位上,人们才能准确通过观察指示剂的变色来

判断滴定终点

要有0.3个pH单位的突跃,必须caKa≥

(如)

(4)多元酸的滴定分析

5.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1)酸标准溶液

HCl用无水碳酸钠()及硼砂()作标定

碳酸钠:用甲基红或甲基橙作指示剂

硼砂:用甲基红作指示剂

方程式:

(2)碱标准溶液

NaOH用邻苯二甲酸氢钾,草酸作标定

6.混合碱的分析:

双指示剂法:利用两种指示剂进行连续滴定

第六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计算和近似计算)

1.溶液中弱酸,弱碱的离解平衡(离解度与离解常数的关系)

ca/Ka≥500,即电解质的离解程度很小

α=Kb(稀释定律:当浓度越稀时,离解度越大)

c0

2.pH的计算

(1)一元弱酸(碱)溶液

(2)多元弱酸(碱)溶液

①多元弱酸溶液,若其,则计算的浓度时,可将多元弱酸当做一

元弱酸近似处理。当ca/Ka

≥500时,可用来计算

②对于二元弱酸溶液,酸根离子的浓度近似等于K

a

2

,而与酸的浓度无关

(3)两性物质溶液①含酸

式酸根离子的溶液

对于这样的两性物质,当溶液浓度不是很稀时

②弱酸弱碱盐溶液

c(H )Ka1Ka2pH=1/2(pKa1+pKa2)。

(4)缓冲溶液pH的计算

pH pK a(共轭酸) lg c(

共轭酸

) c(共轭碱)

第七章: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分析法

1.溶度积常数和溶解度

(1)Ksp值可以实验测定,也可以用热力学函数计算

(2)Ksp与s的换算

(3)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的密度近似等于水的密度

2.溶度积规则

(1)当Q>K sp时,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

(2)当Q=K sp时,溶液饱和,沉淀溶解处于动态平衡;

(3)当Q<="">

3.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影响不大)

4.计算

一般情况下,只要溶液中被沉淀的离子不超过0.00001mol/L,即认为这种离子沉淀完全了。(1)加入沉淀剂

(2)控制溶液酸度具

体计算见书上例题

第九章: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1.内界的命名

配位体数(用一,二,三等数字表示)——配位体名称——“合”——中心离

子——中心离子氧化值(用罗马数字表示)

2.配位体的命名

(1)先阴后中

(2)先无后有

(3)同类配体的名称,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在英文字母中的顺序排列

(4)同类配体的配位原子相同,则含原子少的排在前

(5)配位原子相同,配体中原子数也相同,则按在结构式中与配位原子相连的

元素符号在英文字母中的顺序排列。

3.配合物的命名

注:

第十一章:分光光度法

1.A=-lgT=kcb

2.摩尔吸光系数

当c用g/L表示时,常数k用a表示,称为吸光系数,单位是L·g-1·cm-1当c用mol/L表示时,常数k用ε表示,称为摩尔吸光系数,单位是L·mol-1·cm-1两者关系是ε=Ma

注:ε是吸光物质在特定波长下的特征常数

ε越大,表示吸光物质对此波长光的吸收程度越大,显色越灵敏

3.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物

理原因:非单色光

化学原因:介质不均匀;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4.分光光度测定的方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对照法,吸光系数法标准对

照法:

5.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显色剂用量,酸度、温度、时间等因素。

6.吸光度最佳范围A:0.2~0.8 或者T:15%~65%)

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电子构成,原子序数为质子数。 2. 元素周期律: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并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3.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4. 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指由离子生成和离子消失所引起的反应。 5. 酸碱反应:酸和碱在一起所发生的反应。 6.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发生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包括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个方面。 7. 配位化合物:含有配位体(通常为有机物)的化合物,含有金属离子和配体。与配体的配位方式及其个数决定配位化合物的性质。 8. 晶体结构:晶体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等规则排列而成的有固定空间结构的物质,晶体结构可以分为离子晶体、共价晶体和分子晶体等。 9. 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通过化学方法研究物体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二、重要无机化合物: 1. 氯气:氯气是一种常见的强氧化剂,可用于水处理、

漂白等方面。 2. 溴水:溴水是一种含溴的水溶液,常用于消毒、杀菌等方面。 3. 三氧化二砷:三氧化二砷是一种无机化合物,是一种有毒物质,可用于杀虫剂、木材防腐等领域。 4. 硫酸:硫酸是一种强酸,是化工行业中最重要的化学品之一,广泛应用于肥料、矿产、纺织、制药、电镀、石油加工等领域。 5. 硝酸:硝酸是一种强酸,广泛用于肥料、矿产、冶金、石油加工等领域。 6. 碳酸盐:碳酸盐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化合物,包括方解石、白云石、菱镁矿等,广泛用于建筑材料、玻璃制造等领域。 7. 氧化铁:氧化铁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化合物,包括血矾石、赤铁矿、磁铁矿等,广泛用于颜料、磨料、电子材料等领域。 8. 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化合物,是硅酸盐矿物的主要成分,广泛用于电子材料、建筑材料、化妆品等领域。 三、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1. 分析化学基本规律:分析化学基本规律包括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和物质守恒定律。 2. 化学平衡理论: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理论包括热力学平衡和动力学平衡两个方面。 3. 滴定分析:滴定分析是通过用一种标准溶液对待测溶液进行反应,以求出待测溶液中某种物质的含量的一种分析方

无机及分析化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的研究范围广泛,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本文将探讨这两个分支的内涵与重要性,以及它们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一、无机化学:探索元素与化合物的奥秘 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如元素、金属、非金属和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结构、组成和变化的科学。它涵盖了从最基础的元素周期表到复杂的无机化合物的广泛领域。 1、基础理论研究:无机化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包括对原子、分子和晶 体的电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的理解。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行为。 2、应用研究:在应用方面,无机化学在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 科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新型电池材料、太阳能电池、半导体器件和药物的开发都离不开无机化学的知识。 二、分析化学:解析物质与环境的秘密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它通过实验

测定和数据分析来解析物质。 1、实验测定:实验测定是分析化学的核心,包括对物质的化学分析、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电化学分析和热分析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2、数据分析:数据分析在解析物质性质和变化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统计和计算,我们可以从实验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三、无机及分析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环境保护:分析化学在环境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测定大气和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为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2、医疗领域: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广泛,如药物的开发和检测,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通过使用特定的金属离子或化合物,可以开发出具有疗效的药物;同时,通过分析生物样本,可以了解病人的健康状况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3、工业生产:在工业生产中,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应用也非常重要。例如,通过使用特定的无机化合物,可以生产出高性能的建筑材料;同时,通过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保

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总结

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总结 一、无机化学概述 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的科学。它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提供了对自然界深入理解的视角。在无机化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推理,逐步揭示了无机世界的奥秘。 二、无机化学的主要内容 1、原子和分子理论:研究原子和分子的构造、性质和变化规律。 2、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研究各类无机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和合成方法。 3、无机化学反应:研究各类无机化学反应的机理、速率及影响因素。 4、无机化学的应用:研究无机化学在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三、分析化学概述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提供

了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为其他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分析化学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也推动了工业生产、环境保护、医学诊断等领域的发展。 四、分析化学的主要内容 1、定性分析:通过化学反应及现象对试样中的元素或离子进行鉴定。 2、定量分析:确定试样中各组分的含量。 3、结构分析:确定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4、过程控制:监控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确保产品质量。 5、环境监测:测定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评估环境质量。 6、医学诊断:检测生物样品中的药物、毒素及代谢产物等。 五、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的关系 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两者在很多方面都有交集。例如,无机化学在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时,需要借助分析化学的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时,分析化学在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时,也需要理解和应用无机化学的基本原

无机与分析化学复习提纲

无机与分析化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分散体系 1.基本量 (1)物质的量浓度 C (2)物质的量分数或摩尔分数 X (3)质量摩尔浓度 b 注:b的数值不随温度变化 溶剂是水的稀溶液,b<0.1mol/kg,b与c数值近似相等 2.稀溶液的依数性(只与溶质的粒子数(浓度)有关): 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与纯溶剂相比具有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渗透压的性质 (1)蒸气压:(即饱和蒸气压,在一定温度下,蒸发速度和凝聚速度相等,达到动态平衡) ①与物质本性有关 ②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③大多数固体的蒸气压很小蒸气 压下降: △p p(拉乌尔定律: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 的蒸气压等于纯溶剂的蒸气压乘以溶液中溶剂的摩尔分数。) △p(拉乌尔定律: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 的蒸气压下降与溶质的物质的量分数成正比) △p(拉乌尔定律: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 的蒸气压下降近似的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与溶质种类无关) (2)沸点

沸点升高(根本原因:蒸气压下降) Tb △Tb Kb只取决于溶剂,而与溶质无关 (3)凝固点(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固相蒸气压与液相蒸气压相等,达到动态平衡)凝固点下降(根本原因:蒸气压下降)Tf △Tf Kf只取决于溶剂,而与溶质无关 (4)溶液的渗透压(为了保持渗透平衡而向溶液上方施加的最小压力,称为溶液的渗透压) R为气体常量 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数目成正比,而与溶质本性无关当水溶 液很稀时,则有: 注:通过测定溶液的渗透压就可计算所测定的溶质的摩尔质量)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质量作用定律和速率方程 (1)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复杂反应) (2)质量作用定律:基元反应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以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的绝对值为幂的乘积成正比。 ①对于一般的基元反应: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定量关系为 (k由化学反应本身决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②对于非基元反应,其反应速率只能通过实验来确定 注:由实验测得的反应级数与反应式中反应物计量数之和相等时,该反应不一 定是基元反应。(如:) (3)反应级数 对于速率方程:(k的单位是)

无机及分析化学1-4章知识点

第2章化学分析、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2.1.3 滴定分析法(P23) 1.过程 2.概念 ⑴标准溶液 ⑵滴定 ⑶化学计量点 ⑷指示剂 ⑸滴定终点 ⑹终点误差 2.滴定分析的主要方法和滴定方式 ⑴滴定分析的主要方法 ①酸碱滴定法 ②沉淀滴定法 ③氧化还原滴定法 ④配位滴定法 ⑵滴定分析对滴定反应的要求 ①反应按一定的反应方程式进行,具有确定的计量关系,这是进行定量计算的基础。 ②反应必须定量进行,反应完全程度须大于99.9%。 ③反应迅速。如果反应速率较慢,应采取适当措施(加热或加入催化剂)来加快。 ④有简便可靠的确定终点的方法(如指示剂法或物理化学方法)。 ⑶滴定方式 ①直接滴定法 ②返滴定法 ③置换滴定法 ④间接滴定法 3.标准溶液 ⑴基准物 定义:可以用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标定溶液浓度的物质称为基准物。 基准物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物质的实际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相符。 ②纯度足够高。 ③稳定。

④基准物的摩尔质量尽可能大些。 ⑵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①直接法 ②间接法 4.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1)基准物或样品称量范围确定的计算的依据: ①化学计量关系; ②大约浓度或大致含量; ③滴定体积一般要控制在20~30 mL. 2.2 测量误差 真值:也叫理论值或定义值,是无法测量的。 2.2.1 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免 误差的分类: 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1.系统误差 原因: ⑴方法误差 ⑵仪器误差 ⑶试剂误差 ⑷主观误差 规律: ①大小、正负(同一实验中); ②实验条件改变时; ③可设法减小或校正.又称可测误差. 减免: 可进行对照实验消除方法误差 2.偶然误差亦称随机误差 规律: ⑴绝对值相等的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 ⑵小误差出现的概率较大,而大误差出现的概率较小,出现特大误差的概率更小。减免 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 3.过失误差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必备

无机及分析化学 一.简答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难挥发电解质的依数性? 与溶质粒子是木多少有关,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①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②溶液的沸点升高 ③溶液的凝固点下降 ④溶液的渗透压 2.难挥发的非电解质溶液沸点升高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纯水中加入少量难挥发非电解质,由于溶液的蒸气压低于纯水,故373.15K 时,溶液不能沸腾。欲使溶液沸腾,必须升高温度,直到溶液的蒸气压正好等于外界压力时,溶液才能沸腾,因此溶液的沸点总是高于纯溶剂的沸点。 3.溶胶有什么性质? (1)光学性质——丁达尔效应; (2)动力学性质——布朗运动; (3)电学性质——电泳、电渗。 4.什么是体系和环境?体系分哪几类?都有什么含义? 研究的对象称为体;环境是体系以外且与体系密切相关的物质。 (1)敞开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2)封闭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无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 (3)孤立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

5.状态函数的改变值如何变化? 状态函数的变化只与系统的初始状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变化途经无关。 6.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 (1)键合原子双方各自提供自旋相反的单电子彼此配对; (2)已键合电子不能在形成新的化学键; (3)原子轨道最大重叠原理及对称性匹配。 7.准确度与精密度有何关系? (1)准确度高,一定要精密度高; (2)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高; (3)对于一个好的分析结果,既要求精密度高,又要求准确度高。 8.如何减小分析过程中的误差? (1)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2)减小测量误差; (3)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小偶然误差; (4)检验和消除系统误差 9.如何检验和消除系统误差? (1)对照实验; (2)空白实验; (3)校准仪器; (4)校准方法。

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基本要求: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 1.掌握热化学的基本概念 2.掌握反应热与反应焓变、生成焓(热) 3.掌握熵变与吉布斯函数变与化学反应方向 4.了解化学反应速率 5.掌握化学平衡与平衡移动 第二章定量分析基础 1.了解定量分析方法的分类 2.掌握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3.掌握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4.掌握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5.掌握滴定分析概述 第三章酸碱平衡 1.掌握酸碱质子理论 2.掌握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 3.掌握酸碱溶液中酸碱度的计算 4.掌握酸碱缓冲溶液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 1.掌握酸碱指示剂 2.掌握一元强-强体系的滴定 3.掌握一元强-弱体系的滴定 4.掌握多元弱酸(碱)的滴定 第五章沉淀-溶解平衡 1.掌握沉淀-溶解平衡 2.掌握溶度积原理 3.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4.掌握沉淀的溶解 5.了解分步沉淀和沉淀的转化 第六章重量分析法 1.掌握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2.了解沉淀的形成 3.了解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4.了解进行沉淀的条件 5.掌握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 第七章:氧化还原平衡 1.掌握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

2.掌握原电池和电极电位的概念 3.掌握电极电位的应用 4.掌握能斯特方程 5.掌握元素标准电极电位图及其应用。 第八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1.了解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及分类 2.了解条件电极电位 3.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4.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指示剂 5.了解待测组分滴定前的预处理 6.掌握高锰酸钾法 7.掌握重铬酸钾法 8.掌握碘量法 9.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法计算实例 第九章原子结构 1.了解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掌握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3.掌握核外电子分布与周期律 第十章分子结构 1.掌握化学键理论 2.掌握分子的空间构型 3.掌握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4.掌握分子轨道理论 第十一章晶体结构 1.掌握晶体的类型 2.了解金属晶体 4.了解多键型晶体 5.了解晶体的缺陷 第十二章配位化合物 1.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2.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3.掌握配离子在溶液中的离解平衡 4.了解螯合物 第十三章配位滴定法 1.掌握乙二胺四乙酸及其络合物的性质 2.掌握滴定过程中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滴定曲线3.掌握配位滴定指示剂 4.掌握配位滴定的方式及计算示例

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 0.1 化学是21世纪的中心学科 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明确提出“化学的对象和任务就是寻找和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1777年,拉瓦锡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1811年,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假说;1807年,道尔顿建立原子论,合理地解释定组成定律和倍比定律,为化学新理论的诞生奠定基础;1869年,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律,形成较为完整的化学体系;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把量子概念引入原子结构理论,量子力学的建立开辟了现代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新历程。 0.2 化学与化学的分支学科 化学可分为四大分支学科: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 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中发展最早的一个分支学科;有机化学是最大的化学分支学科。 0.4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的预备知识 0.4.1分压定律 科学上常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描述气体的行为:PV=nRT 式中:R 为摩尔气体常量,R=8.314J ?mol -1?K -1 一定温度下,某组分气体占据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具有的压力称为该组分气体的分压。混合气体总压力是由各组分共同产生的。P(总)= P(A)+ P(B)+ P(C)+… 式中:P(总)为混合气体的总压;P(A)、P(B)、P(C)分别为混和气体中A 、B 、C 组分气体的分压。该式就是道尔顿分压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它表明“一定温度、一定体积条件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各组分气体分压之和”。 )() 总()()总()(B x n B n P B p ==式中:X(B)为B 组分气体的摩尔分数,则P(B)=P(总) ?x(B) 定温条件下,某组分气体的分压与混合理想气体总压相同时,其单独占据的体积称为该组分气体的分体积。混合气体的总体积是各组分气体分体积的加和,称为分体积定律。 V(总)=V(A)+V(B)+V(C)+…V(总)=RT P n )总(V(B)=RT P B n )(=X(B)?V(总)V(B)=X(B)?V(总) 0.4.2 有效数字 对数数值的有效数字位数只取决于小数部分的位数,整数部分代表该数为10的多少次方,起定位作用。例如,PH=4.30,只有两位有效数字,表示c(H+)=5.0310-5mol ?L -1。 化学计算中的自然数、倍数、分数、系数等,非测量所得,可视为无误差数字,其有效数字的位数是无限的。 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是“四舍六入五留双”。当尾数≤4时则舍;当尾数≥6时则入;当尾数等于5时,若“5”前面为偶数(包括零)则舍,为奇数则入,总之保留偶数。 当几个数相加减时,保留有效数字的位数以绝对误差最大或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那个数为标准。 当几个数相乘除时,保留有效数字的位数以相对误差最大或通常以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那个数为标准。 应当指出,当几个数相乘或相除时,如果位数最少的数的首位是8或9,则有效数字位数可多算一位。例如,0.931.26,可将0.9看成两位有效数字,因为0.9与两位有效数字1.0的相对误差相近,因此0.931.26=1.2。 对于高含量组分(10%)的测定,化学分析中用到的分析天平和滴定管等仪器测定结果一般有四位有效数字,则要求分析结果有四位有效数字(如19.36%);对于中含量组分(1%~10%)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酸碱反应:是正离子与负离子化合而形成溶剂分子的反应。 2、共轭酸碱对:一个质子的得失而互相转变的每一对酸碱。 3、酸碱半反应:各个共轭酸碱对的质子得失反应。 4、质子的自递作用:水分子之间存在着质子的传递作用。 5、酸的离解常数:酸的平衡常数用K a表示,又叫酸度常数。 6、碱的离解常数:碱的平衡常数用K b表示,又叫碱度常数。 7、区分性溶剂:具有分区效应的溶剂。 8、拉平效应:将各种不同强度的酸拉平到溶剂化质子水平的效应。 9、拉平性溶剂:具有拉平效应的溶剂。 10、活度(有效浓度):把溶液中这种有效的自由运动的离子浓度称为活度或有效浓度。 11、软硬酸碱规则:硬酸与硬碱结合,软酸与软碱结合,常可形成稳定的配合物,简称硬亲硬,软亲软。 12、分布分数:组分的浓度在总浓度中所占的分数。 13、物料平衡方程(物料平衡):是指在一个化学平衡体系中,某种组分的总浓度等于它的各种存在形式的平衡浓度之和。 14、电荷平衡方程(电荷平衡):在电解质水溶液中,根据电中性原理,正离子的总电荷数等于负离子的总电荷数,即单位体积内正电荷的物质的量与负电荷的物质的量相等。 15、质子平衡方程(质子平衡):酸碱平衡时,酸失去质子的物质的量与碱得到质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16、质子参考水准:质子平衡方程是表示酸碱平衡中质子转移的数量关系,要描述这种数量关系,通常选择溶液中大量存在的并参与质子转移的酸碱组分作为参考水准。 17、两性物质: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18、缓冲溶液:溶液具有保持PH相对稳定的性能。具有保持PH相对稳定的性能的溶液。 19、标准缓冲溶液:有一些作为测量溶液PH时参照标准用的缓冲溶液。 20、缓冲范围:缓冲作用的有效PH范围。 21、活度积:K sp是只随温度而变的热力学常数。 22、溶度积:K sp是微溶化合物MA的溶度积常数。 23、同离子效应:在微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含有共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而使微溶化合物溶解度减小的效应。 24、异离子效应(盐效应):因加入易溶的强电解质而使微溶物溶解度增大的效应。 25、沉淀分离法:利用沉淀反应可以分离溶液中共存的各种离子。 26、配位共价键(配位键):双方共用的电子对由一方单独提供的共价键。 27、配合单元:含有配位键,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离解为简单组成的离子。 28、配位化合物:带电荷的配合单元与相反电荷的离子促成的化合物。 29、中心离子(中心体):配离子中带正电荷的离子。 30、配位体:在配合物中同中心离子配位的分子。 31、配位原子:配体中提供孤对电子与中心离子直接结合的原子。 32、单齿配位体:每个配位体只提供一对孤对电子与一个中心离子结合形成一个配位键。 33、配位数:直接与中心离子结合的配位原子的总数。 34、外轨形配离子:形成配位键时,若中心原子的结构不发生变化,仅提供其外层空轨道与配位体结合,则形成的配离子称为外轨形配离子。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 1.状态函数; 2.盖斯定律; 3.化学反应速率; 4.可逆反应; 5.有效数字; 6.缓冲溶液; 7.缓冲作用; 8.基准物质; 9.标准溶液;10.滴定终点;11.离子键;12.共价键;13.质子酸;14.质子碱;15.氧化剂;16.还原剂;17.返滴定法;18.间接滴定法;19.复合光;20.单色光。 二、单项选择 1. 下列情况属于封闭体系的是 A.用水壶烧开水B.氢气在盛有氯气的密闭绝热容器中燃烧 C.NaOH与HCl在烧杯中反应D.反应N2O4(g)2NO2(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E.在一个敞口的广口瓶中盛水 2. 下列不属于状态函数的是 A. 温度 B. 压强 C. 焓 D. 热 3. 在N2+3H22NH3+Q反应中,加入催化剂的作用是() A.使平衡向左移动B.使平衡向右移动C.加大正反应速度 D.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E.加大逆反应速率 4.关于催化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改变反应的历程B.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C.反应前后本身质量不变D.能使不能反应的物质发生反应E.有正催化剂也有负催化剂 5.可逆反应CO2 + H2 CO + H2O(气)的平衡常数为K c,则CO + H2O(气)CO2 + H2的平衡常数K c′可表示为 A. K c′ = K c B. K c′ = 1/K c C. K c′ = 2K c D. K c′ = K c2 6. 经验表明,如果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就增大到原来的2倍;若使反应温度由原来的20℃升高到60℃,则反应速率增加到原来的() A.4倍B.8倍C.16倍D.64倍E.32倍 7. 决定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量子数为 A.n, l B.n, m C.n, l, m D.n, l, m, m s E.l, m 8.多电子原子的能量E由下列哪一组量子数决定的 A.主量子数n B.n和l C.n,l,m D.l E.m 9.对原子中的电子来说,下列成套量子数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A.3,1,1,-1/2 B.2,1,-1,+1/2 C.3,3,0,+1/2 D.4,3,-3,-1/2 E.3, 2, -2, -1/2 10. 占有同一轨道的电子数最多为() A.1 B.2 C.8 D.18 E.10 11. 下列哪一个代表3d电子量子数的合理状态: A.3、2、+1、+1/2 B.3、2、0、-1/2 C.A、B都不是 D.A、B都是E.无法判断 12.下列量子数组合表示电子的运动状态,不合理的是_______ A.n=2 l=2 m=1 m s=+ B.n=2 l=1 m=0 m s= - C.n=3 l=2 m=1 m s= - D.n=3 l=0 m=0 m s=+ 13.铜的价电子构型为3d104s1,而不是3d94s2,这主要是由________决定的。

大一无机与分析化学知识点

大一无机与分析化学知识点 一、无机化学知识点 无机化学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无机物质及其性质、结构、合成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以下是大一学习无机化学时需要了解的一些基础知识点: 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无机化学的基础,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元素的基本属性、周期性规律以及元素间的关系等。 2.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了解原子的组成和结构有助于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特点。 3.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间相互结合的力,掌握各种化学键的类型和性质,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分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4. 配位化学:配位化学研究的是过渡金属离子与配位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配位化合物的性质。

5. 酸碱化学:了解酸、碱的定义、性质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等内容,是无机化学学习的重要一环。 二、分析化学知识点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等的科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化学分支。以下是大一学习分析化学时需要了解的一些基础知识点: 1. 分析方法:学习不同的分析方法,如重量法、容量法、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掌握其原理和适用范围。 2. 分析样品的制备:有效的样品制备是进行分析的基础,包括溶液制备、固体样品的制备和前处理等。 3. 基础分析仪器:分析化学中常用的仪器有分光光度计、电化学分析仪、质谱仪等,对这些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很重要。

4. 分析数据处理:分析数据处理是分析化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包括数据的统计处理、仪器校正和结果的计算等。 5.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是确定样品成分的性质,定量分析则是确定样品成分的含量。掌握不同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技术,对于准确可靠地得到分析结果至关重要。 以上简要介绍了大一学习无机与分析化学时需要了解的一些知识点,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两个基础领域,对于后续化学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无机及分析化学大一知识点

无机及分析化学大一知识点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化学专业大一学生所需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以下是关于无机及分析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无机化学基础 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无机化学的基石,包含了所有已 知元素的信息。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进行排列, 可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元素的化学本质和反应性质。 2.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物质连接。常见的化学键有离 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离子键由正负电荷的离子相互吸引形成,共价键则由原子间电子的共享形成。 3. 配位化合物:配位化合物是由一个或多个受体(配体)与中 心金属离子形成的化合物。配位化合物的性质可以通过配体和中 心离子的选择进行调节。

4.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 反应。其中,酸质子(H+)的提供者,碱则接受质子。酸碱中和 反应可以通过酸碱指示剂或pH计进行检测。 二、离子的反应 1.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物质在溶液中能够溶解 的最大量。离子化合物的溶解度受温度、离子浓度和溶剂性质等 因素的影响。 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之间电子的转移过程。氧化剂接受电子并被还原,而还原剂则失去电子被氧化。氧化还 原反应常用原子氧化态的改变来描述。 3. 盐析反应:盐析反应是指通过加入一个共有离子以降低物质 溶解度,使其沉淀出来并分离出溶液中的离子。盐析反应常用于 分离和纯化金属离子。 三、分析化学基础

1. 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指确定样品中化学成分的方法。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金属离子的火焰试验、阴阳离子的络合反应和沉淀反应等。 2. 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指确定样品中化学成分含量的方法。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滴定法、重量法和光谱法等。 3. 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对电磁辐射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的特性来进行分析的方法。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等。 四、实验室技术 1.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可用于判断其溶质的离子化程度和浓度。电导性越高,溶液中离子越多。 2. 氧化还原电位法:氧化还原电位法是通过测量电极与溶液中反应物的氧化还原电位来判断其含量和活性程度。

无机及分析化学大一知识点笔记

无机及分析化学大一知识点笔记 一、化学元素及其周期表 1. 化学元素的定义 化学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质子的个数)的 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元素的表格,通常分为 横行和纵列。其中,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周期表中的元 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元素的周期性特征也随之呈现。 3. 元素周期表中的重要分组 - 碱金属:位于周期表第一组,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较强的金属 性质,如钠、钾等。 - 碱土金属:位于周期表第二组,比碱金属密度高,但仍为金属,如钙、镁等。 - 过渡金属:位于周期表第三到第十二组,具有变化多端的化 合价和复杂的离子形式,如铁、铜等。

- 卤素:位于周期表第七组,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和剧毒性质, 如氯、溴等。 - 惰性气体:位于周期表第八组,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几乎 不与其他元素反应,如氦、氖等。 二、无机化合物 1. ionic化合物 - 离子键的形成:在离子化合物中,金属原子会失去电子变成 正离子,非金属原子会获得电子变成负离子,通过静电作用互相 吸引形成离子晶格。 - 离子化合物的性质:离子化合物通常具有高熔点、高溶解度、良好的电导性和脆性等特点。 2. 共价化合物 - 共价键的形成:在共价化合物中,非金属原子通过共用电子 对来形成化学键。共价键的强度取决于原子间电子的共享程度。 - 共价化合物的性质:共价化合物通常具有较低的熔点和较弱 的电导性,往往呈现分子结构。

三、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 1. 化学反应的种类 -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的转移过程,如金属与非金属离子之间的反应。 - 酸碱中和反应:涉及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的转移过程,如强酸与强碱之间的反应。 - 沉淀反应:产生可在溶液中沉淀的物质的反应,如生成不溶于溶液的盐类。 - 配位反应:涉及配位化合物中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之间的键的形成或断裂。 2. 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在某一反应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或压力保持恒定的状态。平衡常数是刻画化学平衡体系中物质浓度或压力的参数。 四、溶液与溶剂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知识点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知识点 1.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名词: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化合物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反应规律的学科。其中,无机化合物是由金属元素和非 金属元素组成的,包括无机酸、无机盐和无机氧化物等。 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可 以按照周期和族进行分类。周期数代表了元素的电子层数,而族数代表了 元素最外层电子的数量和化学性质。 3.化学键的类型:主要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离子键是由正负 电荷的离子吸引力形成的,共价键是由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金属键 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形成的。 4.氢键和范德华力:氢键是一种特殊的非共价键,是由氢原子与较电 负的原子(如氮、氧和氟)之间的吸引力形成的。范德华力是由分子之间 的瞬时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力和极化-极化相互作用力形成的。 5.配位化学:配位化学是研究配位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学科。配位化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和一或多个配位体构成的,并通过坐标键相连。 6.配位数和配位体:配位数是指配位化合物中金属离子周围配位体的 数目。配位体是能够通过配位键与金属离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 7.配位键的形成:配位键是由金属离子和配位体之间的坐标键形成的。金属离子通常用方括号括起来表示,配位体则用化学式或名称表示。

8.配位化合物的结构:配位化合物的结构主要包括配位体的排列方式、金属离子的配位数和配位体之间的几何构型。常见的几何构型有线性、三 角形平面、正方形平面、四面体和八面体等。 9.配位键强度和配位效应:配位键强度是指配位键的拉力,与配位键 的长度和配位体的电载密切相关。配位效应是指不同配位体对同一金属离 子形成的配位化合物的影响。 10.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名词:分析化学是研究化学物质组成 和性质的学科,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定性分析是确定 化学物质中包含的元素和化合物的方法,定量分析是确定化学物质中元素 和化合物的数量的方法。 11.分析化学的常用方法:如重量法、容量法、色谱法、光谱法、电 化学法和质谱法等。它们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分析目的选择不同的检测手段 和方法。 12.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的一种类型,涉及物质 的电子转移。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氧化还原 反应中,一种物质被氧化,另一种物质被还原。 以上是无机及分析化学的一些复习知识点。在复习过程中,应当重点 掌握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和配位化学的基本概念,了解配位化合物的结构 和性质。同时,熟悉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方法,掌握氧化还原反应 的规律和平衡计算。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855《无机化学》考试大纲 一、基本要求 1.掌握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及化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作简单计算。 2.掌握溶液中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配位平衡等四大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相关计算。 3.了解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 4.掌握主要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说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某些应用;了解常见离子的鉴定方法。 5.了解化合物性质与结构的相互关系。 二、课程复习大纲 1.化学基础知识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混合气体分压定律,了解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区别。理解液体蒸气压的概念和性质。掌握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2.化学热力学基础 掌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了解热力学能、焓、熵、Gibbs自由能的意义,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的基本内容。重点掌握反应热及∆r S mθ、∆r G mθ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Gibbs-Helmholtz 方程及其应用。 3.化学平衡 掌握平衡常数的意义和正确表达,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掌握标准平衡常数与自由能变化的关系、化学反应等温式及其应用,理解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化学反应速率 理解反应速率方程、速率常数、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活化能、反应机理等基本概念,了解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质量作用定律和Arrhenius公式的意义及应用,了解反应速率理论基本内容。 5.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了解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及波函数与原子轨道、概率密度与电子云、原子轨道和电子云角度分布图等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掌握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相互关系及合理组合。理解单电子原子、多电子原子的轨道能级,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能熟练写出一般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基本性质(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6.化学键理论 掌握离子键、共价键的特征。掌握离子键理论要点,了解离子化合物性质与离子晶体的晶格能之间的关系。理解价键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的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大纲.doc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866 适用招生专业:应用化学(081704) 考试主要内容: 1.无机化学部分(考试内容占65%) %1原了结构 核外电了运动状态的描述,波函数和原子轨道,四个量了数及电子云;原了核外电子排布的原理和规律;原子核外电子扌非布与元素周期系的内在联系;原子半径、元素的金属性、元素的氧化值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1分子结构 化学键、离了键、共价键;杂化轨道理论和Sp、Sp?和Sp?杂化轨道成键分了的几何构型; 分了间力和氢键;离了极化;分了轨道理论。 %1化学热力学基础及化学平衡 化学热力学的常用术语体系和环境、状态和状态函数、过稈和途径;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化 学;化学反应的方向;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表示方法、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的建立、标准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移动。 %1电解质溶液和水溶液屮的平衡 酸碱理论;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盐类的水解;溶度积规则及有关计算;同离子效应及缓冲溶液。 %1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氧化还原反应基木概念如氧化值及氧化态、还原态、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等、氧化还 原反应及方程式的配平;原电池的电池电动势、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电势的应用;能斯特 (H.W.Nernst)方稈式及其应用;氧化还原元索电势图判断歧化反应进行的方向。 %1配位化合物 配合物的纽•成及命名;配合物价键理论;配位平衡、配位平衡常数;螯合物及其特征。 %1金属元素 s区元索、ds区元索、d区元索的重点元索、单质及其化合物的通性和化学性质;碱金属、碱十-金属蛍化物和氧化物的类型及性质,碱金属、碱十-金属氢氧化物的酸碱性、水溶性变化规律,铜、银、锌、汞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及其重要盐类的性质。锯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酸碱性。Cu(T)与Cu(II) ,Hg( I)与Hg(II)之间的相互转化,镒的多种氧化态,其氧化还原性质,以及溶液酸碱性对氧化还原性的影响,倂(III)的还原性和倂(VI)的氧化性,以及骼酸盐和重骼酸盐的互变性。 %1非金属元素 卤族元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碳族元素、硼族元素的重点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通性和化学性质;氯的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卤离了的鉴定方法,硫酸、硫代硫酸及其盐的性质与应用。硝酸的特性,硫化氢的性质、过氧化氢、亚硫酸、硫化物的分类及溶解特征。卤索、卤化氢及氢卤酸,磷及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神、铢、钮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硼酸及硼酸盐的特性,锡、铅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的性质。 2.分析化学部分(考试内容占35%) %1滴定分析滴定分析中的标准溶液,滴定等当点,指示剂,终点,滴定误差等概念。 %1酸碱滴定法滴定曲线分析和指示剂的选择。考察酸碱滴定分析结果的有关计算。 %1沉淀滴定法沉淀滴定法的特点:掌握银量法。 %1配位滴定法配位平衡于体系屮形成常数。应用不同酸度条件下稳定常数分析滴定的可能性 和选择滴定条件。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 1、溶液浓度表示c B,b B等表示及x B,w B; 2、稀溶液的依数性:与溶质的本质无关、只与溶液中单位体积的粒子数目有关的性质; 拉乌尔定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蒸汽压下降:△p = p o·χB, p =p o×χA ;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的蒸气压等于纯溶剂的蒸气压乘以溶液中溶剂的摩尔分数; 溶液沸点的升高和疑固点下降——△T b = K b×b B△T f=K f×b B 溶液的渗透压П——П×V= n B×R×T即П= c B×R×T,应用求分子量; 3、胶体溶液,胶团的结构:AgI溶胶:KI过量 {AgIm · nI-· n-xK+}x-·xK+; 第二、三章:化学反应的能量和方向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概念:状态函数,热和功注意规定符号途径函数;U = Q + W热力学第一定律,标准态; 状态函数:用于确定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性质:a.单值性:系统的一个状态对应一组状态函数状态一定,状态函数一定;b. 状态函数的变化只与系统的初始状态和终了状态有关,即与过程有关而与途径无关;

热:系统与环境间因温度差而交换的能量 功:除热以外,其他各种形式被传递的能量都称为功; 2、热化学,恒容反应热Q V= U W = U ,恒压反应热:Q p = H2 H1 = H,盖斯定律:一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该反应的热效应相同;换句话说,也就是反应热效应只与起始状态和终了状态有关,而与变化途径无关;ΔH表示一类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这类化学反应必须满足以下条件:该化学反应为封闭系统,其经过一个或一系列的变化,该变化过程中必须是非体积功为零,定容或定压; 3、 f H m的定义:在标准状态下100kPa,298K,由稳定单质生成1摩尔的纯物质时的反应热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r H m = ∑ B B f H m B可以用近似计算; 4、 c H m的定义:1mol标准态的某物质B完全燃烧生成标准态的产物的反应热,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r H m = -∑ B B c H m B可以用近似计算; CO2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等于C石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5、熵S——混乱度的量度,热力学第三定律:纯净物质的完美晶体熵值为0即S 0 K = 0 ,标准摩尔熵S m B,T , r S m =∑B B S m B 可以用近似计算 注意:参考状态单质S m B,T 不为零,而 f H m, f G m及H+,aq的人为规定值为零 6、r G m=∑ B B f G m B ,是T的函数不在时, r G m=r H m T r S m,计算时注意 S的单位;根据r H m , r S m的正负、温度的影响可分四种情况; 7、平衡概念,K p,K c有单位,K除标准态表达时应注意:平衡状态;与化学计

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 配位原子配位数 [Cu(NH3 )4 ] SO4 中心离子配体 配离子(内界)外界 配合物 配位数:直接与中心离子结合的配位原子的总数同一中心离子:电荷数越多,易形成高配位数;中心离子半径增大,易形成高配位数同一配体:电荷越高,配位数越小 增大配体浓度、降低反应温度有利于形成高配位数的配合物

磁性的强弱用磁矩(∝)来表示 ∝ = n ( n + 2) n —未成对电子数 ∝理≈ ∝实 外轨型配合物∝理> ∝实 内轨型配合物 配位剂的副反应系数 (αY ) (1)、酸效应系数 αY(H) αY(H) = [Y ']/[Y] [Y ' ] — 一定 pH 下配位剂各种存在形式的总浓度; [Y] — 能参加配位反应的 Y 的平衡浓度 (2)、共存离子效应 αY(N) αY(N) = [Y '] = [NY] + [Y] = 1 + K NY [N] [Y] [Y] [Y ' ] — NY 和游离 Y 浓度之和; K NY — NY 稳定常数;[N]——游离 N 浓度。 Y 的总副反应系数 αY αY = αY(H) + αY(N) - 1 金属离子的配位效应及其副反应系数αM 配位滴定法(EDTA 滴定法) 金 属指示剂使用中存在的现象: 封闭现象:被滴溶液中有干扰离子 N 存在,N 与指示剂形成很稳定的有色配合 物(NIn ),它的稳定性大于 MY ,即使在化学计量点以后,加入过量的

EDTA 也不能使 NIn 中的 In 游离出来,溶液一直呈现 NIn 的颜色,无滴定终点颜色突变,指示剂失去作用。 消除方法:加入掩蔽剂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绪论 (2) 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 3 基本概念 .............................................................................................................................................. 3 r H θm 的计算 .......................................................................................................................................... 3 反应的方向 .......................................................................................................................................... 3 Δr G θm 的计算 . (4) 第四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 (4) θθr m ΔG RTlnK =- ........................................................................................................................... 4 非标态下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为:当 QK θ Δr G m >0 反应正向非自发 ........................................................................ 5 多重平衡规则 ...................................................................................................................................... 5 化学平衡的移动(吕.查德里原理) ....................................................................................................... 5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 (5) 第五章 物质结构基础 .................................................................................................................... 5 原子轨道(波函数)的角度分布图 ........................................................................................................ 6 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 .......................................................................................................................... 6 电子云的径向分布图 .......................................................................................................................... 6 四个量子数的取值及物理意义 .......................................................................................................... 6 核外电子分布的一般原则 .................................................................................................................. 7 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律(通过电子排布式能知道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之亦然) ....... 7 价键理论 .............................................................................................................................................. 8 杂化轨道理论 .. (8) NaCl,KCl (9) 第六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 10 酸碱质子理论 .................................................................................................................................... 10 各种溶液pH 值的计算 ..................................................................................................................... 10 滴定分析概述 (11) 第七章 沉淀溶解平衡及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13) 第八章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13)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