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

繁昌县县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

(2017—2030)方案公示内容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要“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形成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规划体系”;“在县(市)探索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的‘三规或多规合一’,形成一个县(市)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也将“多规合一”列入工作重点。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方针政策,同时也为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工作,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下发的《关于印发2017年安徽省城市规划工作要点的通知》(建规函〔2017〕419号)文件要求及2017年度全市规划工作任务安排,我县特编制完成了《繁昌县县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2017—2030)》。繁昌县“多规合一”项目建设核心是遵从“一个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思想,基于多规衔接的技术标准和工作机制,建成全县统一的信息联动平台,实现多规信息的融合汇聚和多方数据在线共享,为城乡统筹治理提供高度协调、统一权威的空间规划“一张图”内容指引。以落实繁昌重点项目为抓手,明确繁昌县空间发展目标、空间结构,统筹协调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空间差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

规划等“多规融合”。我县“多规合一”项目自8月初完成招标后,确定了规划编制单位为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8月中旬召开了空间规划编制动员会,并成立了规划编制领导小组。8月底完成了初步调研和资料初步收集,9月中旬进行了空间规划初稿汇报,落实相关修改意见后于9月底完成了空间规划评审稿。同时10月中旬与规划涉及的国土、发改等主要单位进行了对接。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26条、《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第23条规定,现将修改方案予以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及广大市民意见。根据公众意见情况,将作进一步完善,并按法定程序报批、备案。

一、规划范围

本规划为县域层次。即繁阳镇、峨山镇、孙村镇、荻港镇、新港镇、平铺镇共 6个乡镇,国土总面积约584.5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 2017—2030年。其中,近期为 2017—2020年,远期为 2021—2030年。

三、地位和作用

1、本规划是繁昌县人民政府实施空间管理、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统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基本依据;繁昌县人民政府在审批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其他空间性规划,进行重点区域空间管制、重大项目选

址时,应当符合本规划。

2、县直各部门及所辖乡镇在制定各类空间性规划时,应以本规划为指导,衔接落实本规划的内容和要求。

四、城市发展定位

长江经济带上有竞争力的节点城市,安徽省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示范区。未来以产业转型、风貌打造、生态保护为重点,建设山水繁昌、人文繁昌、活力繁昌、智慧繁昌、幸福繁昌。

五、城市职能

至 2030年,将繁昌县中心城区建设成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镇,马芜铜城市带上的重要节点;沿江客货集散与交通物流的重要廊道;芜湖市卫星城;以循环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生产基地,物流、旅游及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具有多元文化和山水特色的宜居城市。

六、空间管控指标

至 2030年,繁昌县城镇空间总面积 14414公顷,城镇空

间开发强度控制在 60.66%;农业空间总面积24661.45公顷,农业空间开发强度控制在11.12%;生态空间总面积 19370公顷,生态空间开发强度控制在 6%。

至 2030年,繁昌县城镇开发边界线内用地总规模5917.72公顷,生态保护红线线内用地总规模10611.85公顷,永久基本

农田保护目标14465.69公顷。

繁昌县空间管控指标体系一览表

七、城乡居民点体系

1 一级城镇:即繁昌县中心城区。

2 二级城镇:新港镇、荻港镇、平铺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城镇。

3 三级中心村(新型农村社区):全县共19个中心村。

八、县域人口规模

规划至 2030年,繁昌中心城区常住人口3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到27万人;荻港镇常住人口 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2万人;新港镇常住人口 1.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1万人;平铺镇常住人口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0.5万人。

九、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优质发展区主要是繁昌县城区。潜力发展区包括平铺镇、峨山镇,注重品质提升、产业提升和空间优化,保持环境与发展的平衡并重。协调发展区包括新港镇、荻港镇,应加快由粗

放式向精细化模式转变。

十、生态敏感性评价

生态高敏感区面积为44.55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的7.62%,主要分布在荻港东南大部、孙村镇长寺村北部,繁阳镇西部,繁阳镇北部一带。生态较高敏感区56.79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的9.72%,主要分布在荻港中部,新港镇西南部。高敏感与较高敏感区面积共101.34平方公里,占县域国土面积的17.34%。生态中等敏感区面积83.31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的14.25%,主要分布在平铺镇大部分地区。生态较低敏感区面积115.23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的19.72%。生态低敏感区面积284.57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的49.03%。

十一、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繁阳镇、孙村镇的开发潜力最高,适宜高强度开发;而不太适宜开发的区域集中在县域东部,以平铺、峨山镇等乡镇为主,不适宜高强度开发。

十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县域建设用地最适宜建设区为99.8平方公里,较适宜建设区为66.77平方公里,最适宜与较适宜建设区的面积和为 166.5平方公里,占县域国土面积的 28.5%,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与下辖荻港镇、新港镇、平铺镇共3个镇政府驻地区域;基本适宜建设区面积为228.00平方公里,占县域国土面积的 39%,主要

集中在荻港镇、孙村镇等区域。而不适宜和最不适宜建设区的面积为 190平方公里,占县域国土面积的 32.5%,主要集中在平铺镇、孙村镇南部、新港镇东部地区。

十三、城镇空间划定

本规划划定城镇空间总面积为14414公顷,占县域国土面积的 24.66%;主要包括繁昌县中心城区区域,县辖荻港镇、新港镇、平铺镇3镇的镇区所在区域。

十六、农业空间划定

农业空间是指以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以永久基本农田、一般农地和其他农用地为主的农业生产空间和农村居民的生活空间。规划划定农业空间总面积为24661.45公顷,占县域国土面积的 42.2%。主要分布在繁昌县中心城区及县辖荻港镇、新港镇、平铺镇的城镇空间以外。

十四、生态空间划定

生态空间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题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滩涂、岸线、荒地等。规划划定生态空间总面积为19370公顷,占县域国土面积33.14%。生态空间主要集中在马仁国家森林公园、红花山、寨山、赤沙河、漳河等生态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

十五、国土开发强度控制

至 2030年,县域国土开发强度控制在 21.64%;其中,城

镇空间开发强度控制在 60.66%,农业空间开发强度控制在11.12%,生态空间开发强度控制在6%。

十六、土地用途规划

至 2030年,县域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2648.16公顷,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采矿用地及其他建设用地。

1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规划至 2030年,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总规模为6208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2921.00公顷,镇建设用地816.00公顷,村庄建设 1851.00公顷,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 620公顷。

2区域交通设施用地。规划至 2030年,区域交通设施用地总规模为992.45公顷。

3区域公用设施用地。规划至 2030年,区域公用设施用地总规模为580公顷。

4采矿用地。规划至 2030年用地总量为330公顷。

5其他建设用地。规划至 2030年用地总量为4537.71公顷。

6非建设用地。规划至 2030年,非建设用地总规模达到45797.29公顷。

县域城乡用地汇总表

十七、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

1城镇建设用地

至 2030年,县域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737公顷。其中,规划城市建设用地2921.00公顷,镇建设用地 816.00公顷。具体用地指标控制详见下表。

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一览表

2乡村建设用地

至 2030年,县域乡村建设用地规模为2471公顷。其中,村庄建设用地 1851.00公顷,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620公顷。

十八、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生态保护红线是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规划划定 2030年生态保护红线内面积为10611.85公顷,占生态空间面积的54.79%,占县域国土面积18.16%。

十九、永久基本农田边界划定

1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根据国土部门下达的指标要求,规划至 2020年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为 14465.69公顷,占县域国土面积 24.75%;规划至 2030年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原则上不低于 2020年保护目标。

2永久基本农田边界划定

永久基本农田边界是依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实行特殊保护的永久基本农田界线。规划以 2020年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为基础,以农业空间内的永久基本农田为重点保护对象。

二十、城镇开发边界划定

本规划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包括城市、镇人民政府驻地的开发边界。

繁昌中心城区开发边界线内面积约 5000公顷。

县域城镇开发边界规模一览表

注:根据《繁昌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繁阳镇、峨山镇、孙村镇部分城镇用

地已纳入繁昌中心城区开发边界范围内,不再重复计算。

二十一、重要基础设施廊道控制线划定

规划结合现有设施廊道分布,统筹区域设施建设需求,形成“四横五纵”的重要基础设施廊道控制线。

“五纵”是滁黄高铁和多条550KV 、220kV(含)以上高压线组成的廊道,“四横”是沿皖赣铁路及宁安铁路、沪铜铁路、沿江高速和多条 220kV(含)以上高压线组成的廊道。在城镇建设用地之外,廊道控制线控制宽度 1000米;在城镇建设用地之内,廊道控制线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