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透镜习题

初中物理透镜习题

创新训练(透镜)

●同步创新训练

1.一些透镜的截面如图3—9所示,在这些透镜中:

图3—9

(1)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凹透镜的是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用,所以又叫做__________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用,所以又叫做__________透镜.

3.小华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前后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___.在__________处可点燃火柴.当把一小灯泡放在该点时,灯泡射向凸透镜的光,经凸透镜后将成为__________.

4.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是常用的三种光学器件,其中利用光的反射规律的是__________镜;利用光的折射规律的是__________镜;能会聚太阳光的是__________镜.

5.把一个透明且均匀的玻璃球切成a、b、c、d、e五块,其截面如图3—10所示,其中能够使平行光发散的

图3—10

A.只有b

B.只有a、c、d、e

C.只有a、b、c

D.a、b、c、d、e均可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改变

B.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他们的光学性质都是由于光线透过时,在两侧表面发生了两次折射形成的

C.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

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通过凹透镜的光线一定是发散开的

7.如图3—11,在各个方框中恰当的位置上画出合适的透镜.

图3—11

8.你会制做“冰透镜”吗?按下列方法制做冰透镜,并用冰透镜进行实验.

(1)找一个如图3—12所示的容器(如碗),加满水放在冰箱中(或寒冷冬夜的室外),完全冻结后,把碗略热一下,取出冰块后你便有了一块冰凸透镜.以太阳作光源,看看它是否有聚光作用,能用它取火吗?

图3—12

(2)找一个如图3—13甲所示的容器(如冰淇淋盒),按上述方法做两个冰块,然后按图乙所示的方法叠放在一起,这样冰块内就形成了一个呈凸透镜形的空气层,仍以太阳作光源,看看这种透镜对光会聚还是发散,试说明原因.

图3—13

☆同步创新训练

1.(1)ABD,中间比边缘厚(2)CE 中间比边缘薄

2.会聚,会聚,发散,发散

3.焦点,焦点,平行光

4.平面,凹透镜和凸透,凸透

5.A

6.AB

7.

图11

8.(1)这样制成的冰块实际上是一个冰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用它来取火.(要注意冰块表面要光滑,若不够光滑时,可用手磨一磨或用冷水洗一洗.)

(2)这是两个叠放在一起的冰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中考物理凸透镜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时,光屏恰能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将图中的凸透镜向右移动,在光屏上可再次观察到清晰的像,此时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原理相同 C.在图中的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加一远视眼镜片,缓慢向左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再次看到清晰的像 D.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图像显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A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将图中的凸透镜向右移动,物距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在光屏上可再次观察到清晰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原理相同,B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远视眼镜片为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在图中的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加一远视眼镜片,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像距变小,故缓慢向左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再次看到清晰的像,C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D.图像显示物距为15cm,像距为30cm,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物体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位于二倍焦距以外。即 << 15cm2 f f > 30cm2f 两式联立解出 7.5cm15cm << f 即 f 15cm<2<30cm 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处,此时物距变为30cm,物体位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故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D选项正确。 故选BCD。

2.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水透镜中注入少量水后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 .此时透镜的焦距10cm 20cm f << C .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将透镜移动到40cm 刻度线处光屏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D .向水透镜注水后,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需要像光屏向右移动 【答案】BC 【解析】 【详解】 A .由图可知,当物距小于像距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 正确; B .由图可知20cm u =,40cm v =,则 202f cm f << 10cm 20cm f <<……① 40cm 2f > 20cm f <……② 由①②可得透镜焦距 10cm 20cm f << 故B 正确 C .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将透镜移动到40cm 刻度线处,物距40cm u '=,像距为 60cm 40cm 20cm v '=-= 即此时的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C 正确; D .向水透镜注水后,透镜会聚能力变强,焦距变小,使光线提前会聚成像,所以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减小像距,需要将光屏向左移动,故D 错误。 故选BC 。 3.如图是用手机、凸透镜和纸盒制成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画面放大投射到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透镜表面有一只小虫,墙上能看到小虫的像 B .眼睛贴近透镜向纸盒里面看,能看到手机画面放大的像 C .要使墙上的像变大一些,应将手机靠近透镜,同时使透镜离墙远一些

中考物理复习《凸透镜》专项综合练习及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30cm B.换成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在蜡烛和光屏不动的情况下,凸透镜从紧靠蜡烛向光屏移动,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两次清晰倒立的像 C.在凸透镜左侧放一凹透镜,将光屏向右移动还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D.凸透镜与蜡烛不动,去掉光屏,人眼在 100cm 处能看到蜡烛的像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可知,此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在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像,则此时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则 === f u v 230cm 则焦距为15cm,故A项错误; B.换成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在蜡烛和光屏不动的情况下,凸透镜从紧靠蜡烛向光屏移动,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10cm~20cm之间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在50cm~40cm,移动凸透镜在适当位置能成清晰的像,由光路可逆原理可知,光屏距离凸透镜10cm~20cm 之间时,可以再次成清晰的像,故B项正确; C.在凸透镜左侧放一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将光屏向右移动还能接收到清晰的像,故C项正确; D.凸透镜与蜡烛不动,去掉光屏,光依然沿原来的方向传播进,人眼在 100cm 处能看到蜡烛的像,故D项正确。 故选BCD。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2 cm B.只将透镜向右移动,人眼在光屏和透镜之间,通过透镜向左以一定可以观察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C.只将透镜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光屏上一定可以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D.若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一片近视镜片,光屏适当左移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答案】A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求解。 【详解】 A.由题可知,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则像的性质为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物距为20cm,像距为30cm,则根据成像特点有 >>,2 2f u f > v f 则 > >>,30cm2f 220cm f f 可知 >> f 15cm10cm 故A项正确; B.只将透镜向左移动,当蜡烛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人眼在光屏和透镜之间,可观察到烛焰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项错误; C.只将透镜向右移动,当蜡烛位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时,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在光屏上;故C项正确 D.若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近视镜片,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折射光线延迟会聚,光屏要适当右移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故D项错误。 故选AC。 3.如图是用手机、凸透镜和纸盒制成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画面放大投射到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透镜表面有一只小虫,墙上能看到小虫的像

(完整版)初中物理透镜试题答案及解析

一、不能正确理解透镜的作用 例1.如图1所示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甲透镜/乙透镜)是凹透镜,可用于(近视/远视)眼的矫正. 错解:甲透镜近视 解析:很多同学看到光线经过甲透镜折射后没有相交成一点,而是逐渐远离,认为甲是凹透镜,而认为乙是凸透镜,这是错误的。我们将入射光线AB、AE沿直线延长,即图2甲中的BC和EF,把它们与经凸透镜射出的光线BD、EG比较,显然折射光线是相互“靠近”了,这就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表现。相反,如果我们把甲换成凹透镜,则根据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情况应该如图2乙所示。 乙 正解:乙透镜近视 反思:透镜对光是会聚还是发散,不是看折射光线是否相交,而是体现在它们使入射光线变得相互“靠近”了还是“远离”了。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会聚作用”并不等于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都会聚于一点。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发散作用”并不等于通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都不能会聚于一点。 二、混淆实像和虚像的概念 例2.关于虚像和实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实像能用光屏接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 B.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实像则相反 C.平面镜成的一定是虚像,凸透镜一定成实像 D.由光的反射而成的像是虚像,由于光的折射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错解:选B(或C、D) 解析:虚像和实像的区别有两点:①成像的原理不同。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经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后,实际光线会聚到一点,所成的像叫做实像;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经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后,光线不能相交,反向延长交于一点,人眼误以为光从这点发出的,所成的像叫做虚像。②承接的方法不同。虚像只能用人眼看到,不能用光屏承接;实像既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人眼直接观看。 正解:A 反思:虚像和实像只有成像原理及承接方法的不同。 解:A、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而成的,只是进入人眼的光是发散的,并不是没有光进入人眼,若真的是没有光进入人眼,将什么也看不到,故A错误; B、实像是由实际光线汇集而成的,但不一定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如小孔成像;我们从岸上看水中的东西,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 C、实像是由实际光线汇集而成的,所以实像能呈在光屏上,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而成的,所以虚像不能呈在光屏上,故C正确; D、因为凸透镜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故D错误. 故选C.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出错 例3.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桌上有A、B、C三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1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C的焦距未知。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3所示。 (1)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应选用凸透镜(选填“A”或“B”)。实验过程中,他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凸透镜25cm处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2)小华将凸透镜C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当烛焰在光具座上30cm到4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当烛焰在光具座上0cm到3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由此可判断烛焰在光具座上45cm刻线处时,烛焰的像是放大、的像。

八年级物理透镜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透镜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物体从距凸透镜1cm处移到距凸透镜20 cm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0 cmB.20 cmC.1cm D.以上都不对 2.用照相机给家人照相,人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和底片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分别是 A.大于2f,小于fB.大于2f,小于2f,大于f C.小于2f,大于f,大于2fD.大于f,大于2f 3.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要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 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A.100 mm以外B.50 mm以内 C.略大于50 mm D.恰为50 mm 4.放映幻灯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图像的 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 5.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像总是正立的、虚像总是倒立的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 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D.成虚像时,

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6.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时,在透镜的另一侧距离透镜20 cm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放大的物体的像,若把物体移至透镜前20 cm处,为了仍能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的移动方向和所成像的大小为 A.光屏靠近透镜,成缩小的像 B.光屏靠近透镜,成放大的像 C.光屏远离透镜,成放大的像 D.光屏远离透镜,成缩小的像 7.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说明 A.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李明同学巳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8.一个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透镜和光屏位置可在

透镜 习题(含答案)

透镜习题(含答案) 一、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1.下列四个光路图中正确是()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2.在图中方框内补上光学元件. 3.如图所示是透镜的截面图,其中______ 是凸透镜,______ 是凹透镜(填序号) 4.黄山是我省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许多 中外游客来旅游,有少数游客在山上游玩时将 空纯净水瓶扔在山上,这样做既污染环境,同 时还可能引发山林火灾.这是因为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就相当于一个______ 透镜.晴天,当强太阳光照射它时,它对太阳光具有______ 作用,可能会引起枯叶着火. 5.凹透镜对光有______ 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50.0分) 6.在图中虚线方框内填上适当的透镜 7.画出图中的光线AB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8.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原理图,A′B′是AB的像.请画出图中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并确定凸透镜一侧焦点的位置,用字母F表

示. 9.如图所示,(两透镜焦距相同)根据已知光线画出原先的入射光线和后来的折射光 线. 10.如图所示,两条光线射向透镜,请在图中画出相应的折射光 线. 11.(1)如图1所示,两条入射光线(或延长线)分别过凹透镜的光心O和焦点F,分别画出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2)如图2,有两束光线射向凸透镜,请完成光路(F为焦点,O为光 心). 12.如图给出了光线经过透镜前后的方向,请在图中虚线框中填上适当的透 镜. 13.如图甲、乙所示,画出经过两个透镜的入射光线. 14.画出图丙中凸透镜所缺的光线.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专项练习含答案

透镜及其应用专项练习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9题,每题2分,共18分) 1、像的成因有三个,即光的直线传播成像、光的反射成像和光的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有实像和虚像两种,下面是所列的成像实例: 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小孔成像); ②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 ③放大镜中看到物体的像; ④幻灯机屏幕上看到的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对这些成像实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④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③ D.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①、②、⑤ 2、下图所示四个透镜中,与其它三个不是同一种透镜的是 3、(2012 湖南衡阳第3题)一凸透镜的焦距是8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2cm处,则所成的像是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虚像 4、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空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会() A.仍然平行 B.会聚 C.发散 D.无法判断 阅卷人 评分

5、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n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lO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凡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 B.凡是凸透镜所成的虚像都是物、像都在凸透镜的同侧 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是缩小的 7、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不论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06年全国竞赛 A.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B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C.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D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8、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若有一支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以速度ν在燃烧,则蜡烛所成像的缩短速度是:

初中物理透镜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物理透镜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30题) 1、彩色电视机呈现出的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色光是 A.红、黄、蓝 B.红、绿、紫 C.红、绿、蓝 D.红、黄、绿 2、身穿白色连衣裙的舞蹈演员正在背景是蓝色大海的舞台上翩翩起舞。当舞台上的追光灯用黄色的灯光照在演员身上时,观众看到的她是() A、全身白色; B、全身蓝色; C、全身紫色; D、全身黄色。 3、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小孔成像 B.水中月亮 C.雨后彩虹 D.海市蜃楼 4、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5、合成彩色电视机和计算机屏幕上艳丽画面的色光是() A 红、绿、蓝。 B 红、黄、蓝。 C 黄、绿、蓝。 D 品红、青、黄。 6、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 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 7、(09威海).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8、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形成这种现象是由于:(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凸透镜成像。 9、(10·上海)在各种色光中,被成为三原色光的是()

【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 案) 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 1.在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 “倒影”不能成在光屏上 C. 王亚平离水球的距离大于水球焦距的2倍 D. 若王亚平离水球越远,“倒影”会越大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王亚平前的水珠相当于凸透镜,所以此时的“倒影”是通过凸透镜成的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故是光的折射的缘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此时成的是缩小的实像,所以能成在光屏上,B不符合题意; C、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王亚平离水球的距离大于水球焦距的2倍,C符合题意; D、若王亚平离水球越远,即物距变大,所以像距变小,像变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水珠相当于凸透镜,结合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分析解答即可. 2.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6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5 厘米 B.8 厘米 C.10 厘米 D.20 厘米 【答案】A 【解析】【解答】解: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6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即:u=16cm>2f,解得f<8cm,分析四个选项,其中的5cm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物体位置像的位置像的大小像的性质应用举例 u>2f f< v <2f像、物异侧缩小倒立实像照像机

u=2f v =2f像、物异侧等大倒立实像测焦距 f2f像、物异侧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投影仪 43.物体置于距凸透镜的焦点10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 5 厘米 B. 8 厘米 C. 10 厘米 D. 15 厘米【答案】 D 【解析】【解答】解:当物体距凸透镜焦点10cm处,在光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因物体距凸透镜焦点10cm处,所以物距u=10cm+f,即2f>10cm+f>f,解得f>10cm,所以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5cm,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物体位置像的位置像的大小像的性质应用举例 u>2f f< v <2f像、物异侧缩小倒立实像照像机 u=2f v =2f像、物异侧等大倒立实像测焦距 f2f像、物异侧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投影仪 A. 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 B. 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大 C. 黑板面反光是由于光发生漫反射造成的 D. 日食的形成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 【答案】D 【解析】【解答】A.凸透镜对任何光线都有会聚作用,A不符合题意; B.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故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不变,B不符合题意; C.当黑板表面太光滑,光射到这里发生了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朝着同一方向射出,反射光线方向的同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就是黑板反光问题,C不符合题意;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故日食的形成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导致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了光的传播的知识,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有日食、月食的形成,光射到光滑的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朝着同一方向射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凸透镜对光线都有会聚作用. 3.正午时,太阳光垂直照射水平地面,取一直径是15cm的圆形的薄透镜正对阳光,在距透镜12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5cm,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则透镜的焦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 1.如图所示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是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B. 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C. 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D. 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答案】B 【解析】【解答】解:甲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弱,所以甲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 乙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所以乙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 综上所述,只有选项B说法是正确的. 故选B. 【分析】(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2.小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有下面不同焦距的四块凸透镜,实验中烛光移到离凸透镜16cm处,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这块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f=16cm B. f=12cm C. f=8cm D. f=4cm 【答案】 B 【解析】【解答】烛焰移到离凸透镜16cm处,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所以2f>16cm>f,解得16cm>f>8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2cm,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次光学元件的位置如图所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由图分析正确的是() A. 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 照相机是根据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 C. 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

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透镜》练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分) 1.如图所示的虚线框内有一透镜.MN为透镜的主光轴,O是透镜光心,a(双箭头)和 b(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a通过透镜后与MN交于P点,光线b 通过透镜后与MN交于Q点.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大于焦距 B. 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P大于焦距 C. 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小于焦距 D. 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P小于焦距 2.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A. B. C. D. 3.要使光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偏折,下面的光学元件中可以实现的有() ①平面镜;②凸透镜;③凹透镜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4.小敏有两个直径都为d的透镜,为辨别两透镜的种类,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光,再 把一张纸放在下方,在纸上分别得到大小不同的甲、乙两个光斑,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所示(d1

3cm,凹透镜L3的焦距是2cm。小王分别设计了图示的四种光路,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A. B. C. D. 6.某同学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光屏在透镜的另一侧观察太 阳光通过凸透镜后的现象,如图所示,移动光屏使光斑最小、 最亮,此时光斑离凸透镜10cm.据此,我们可以确定此透镜的焦 距为() A. 5cm B. 10cm C. 15cm D. 20cm 7.如图将平面镜放在垂直于凸透镜主光轴的位置,凸透镜和平面镜相距为d,一束平 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射向透镜,经平面镜反射后会聚于两镜的中点A,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A. d B. 0.5d C. 1.5d D. 2d 8.如图是口径和材料都相同的两个透镜,关于它们的焦点和折 射光的能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的焦距大,甲对光的折射能力强 B. 甲的焦距大,乙对光的折射能力强 C. 乙的焦距大,甲对光的折射能力强 D. 乙的焦距大,乙对光的折射能力强 9.如图所示,一块矩形玻璃砖切割成图中形状的左右两部分,彼些拉开一段距离,平 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从左面射入后,则从另一部分的右面射出的光线()

初中物理透镜练习题附答案

初中物理透镜练习题附答案 初中物理透镜练习题附答案 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练习题吧,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透镜练习题附答案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分享,希望有帮助到大家。 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3、知道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导学方法:实验探讨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有关透镜的几个基本概念: 1、________厚,________薄,叫凸透镜,________薄,________厚,叫做凹透镜。 2、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主光轴(简称立轴),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光心。课堂导学: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 2、画出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画三条。 3、画出通过透镜焦点的光线和通过透镜中心的光线的光路。焦点和焦距: 叫做焦点,叫做焦距。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1、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2、怎样确定焦点,测未知凸透镜的焦距。 3、透镜对三条特殊光线的传播路线。 1、完成下列光折射的传播路线。 2、下列关于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几幅光路图中,错误的是() 3、如图所示,已知两条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请画出两条对应的入射光线。

4、同学们在讨论“如何野外生存”的问题时提出:在野外如果没有打火机,怎么生火取暖呢?一位同学想出一个“削冰取火”的办法,你认为“削冰”就是把冰冰成________,“取火”应把要点燃的物体放在________位置。课外练习: 5、如图所示,N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圆孔,M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屏,若从外径相同的厚平板玻璃、凸透镜、球面镜、凹秀镜这四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件嵌入圆孔P中,发现在光屏M 上呈现一个比圆孔大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P中的那个光学器件。 A、可能是球面镜 B、可能是厚平板玻璃 C、可能是凸透镜 D、可能是凹透镜 6、教材P622、3、4、5 导学目标知识点: 1、认识凸透镜的成像性质。 2、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各自应用原理。 3、理解实像和虚像。 导学方法:观察讨论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课前导学: 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画出凸透镜、凹透镜对三条特殊光线的折射路径。 课堂导学: 1、照相机 (1)基本构造(观察照相机) ①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②镜头后,照相机底部安放有________,它的作用(记录)。③还有快门(控制);④光圈(控制); ⑤调焦环(调节)。 (2)成像特点 物体离照相机镜头________,成像记录的胶卷离镜头________,看

初中物理透镜习题

透镜习题 一、填空题 1. 想要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线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上。 2. 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现象制成的,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也叫透镜;凹透镜对光有作用。所以又叫透镜。 3. 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会在纸上形成光斑最小、最亮的点,这就是凸透镜的,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一个凸透镜有个焦点,它们位于凸透镜的侧。 4. 利用凸透镜不仅可以______光线,而且能成像,这种由______光线会聚而成,能显示在屏上的像叫实像。 5.在森林里决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相当于一个_________镜,对太阳光有_________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6. 在圆形鱼缸中喂养着的鱼,看起来要比真实的鱼大,这是因为圆形 二、是非题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判断以下结论是否正确。 1.实验用的凸透镜其焦距必须是已知的。() 2.光具座上器材的排列次序是烛焰、凸透镜和光屏。() 3.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用u表示。() 4.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用v表示。()

5.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6.虚像不可能成在光屏上。() 7.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8.实验前要调整蜡烛、光屏和凸透镜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三、选择题 1. 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A.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B.凹透镜可以将平行光发散C.凸透镜可以将平行光会聚于一点 D.凸透镜摔成两半,其中任何一块都会失去会聚作用 2. 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会聚于一点 C.一定是发散光束 D.一定较入射光束会聚一些 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所有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都不会改变方向 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 C.光线通过凸透镜的光路是可逆的 D.光线通过凹透镜的光路是不可逆的 4. 透镜在我们生活中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缩小的虚象

初二物理透镜部分测试题(附答案)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透镜部分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到距凸透镜20 cm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0 cm B.20 cm C.12 cm D.以上都不对 2.用照相机给家人照相,人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和底片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分别是()A.大于2f,小于f B.大于2f,小于2f,大于f C.小于2f,大于f,大于2f D.大于f,大于2f 3.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要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 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A.100 mm以外B.50 mm以内C.略大于50 mm D.恰为50 mm 4.放映幻灯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图像的() 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 5.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像总是正立的、虚像总是倒立的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 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D.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6.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时,在透镜的另一侧距离透镜20 cm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放大的物体的像,若把物体移至透镜前20 cm处,为了仍能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的移动方向和所成像的大小为() A.光屏靠近透镜,成缩小的像B.光屏靠近透镜,成放大的像 C.光屏远离透镜,成放大的像D.光屏远离透镜,成缩小的像 7.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说明( ) A.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李明同学巳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8.一个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透镜和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A.在光屏上不再呈现像B.在光屏上呈现等大的像 C.在光屏上呈现缩小的像D.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像 9.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 四点 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2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照像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蜡烛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 10.人的眼睛象一架照相机,物体射出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视网膜上成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中考物理凸透镜综合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 A.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正立等大的像 【答案】AB 【解析】 【详解】 如图,物距为 u=40cm−10cm=30cm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u>2f,所以 30cm>2f 所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 f<15cm 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此时物距为 u=40cm−30cm=10cm 2f,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故B符合题意;B.若f5 C D.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可能此正立的虚像,故CD不符合题意。 2.小明在探宄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甲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移动光屏到80cm处,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之后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甲换成焦距为5cm的凸透镜乙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在光屏上再次成烛焰清晰的像。则对于这两次成像实验( )

A.利用凸透镜甲,在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像 B.利用凸透镜甲,在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利用凸透镜乙成像时,像距大于30cm D.利用凸透镜乙成像时,像距小于30cm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凸透镜甲焦距为10cm,物距为: u=50cm-35cm=15cm, 当f2f,所以5cm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练习【最全分类】

凸透镜成像规律习题层次分类 (一)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性质及像距和物距的关系 1、照相时,底片上所成的像是、、。镜头离被照物体距离较,物体距镜头的距离底片离镜头的距离。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越远,底片上成的像就越(最后一问感性认识。答案中的红字部分是必须在本节教学中记住。)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来自图案的光经过这个透镜成一个 像。在经过,反射到屏幕上。 3、我们使用放大镜的时候,可以发现物体被,物体和物体经过透镜所成的像在透镜的侧。且放大镜离透镜越近。成的像就越。 4、在使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时,呈放大像的是,成缩小像的是,成倒立像的是,成正立像的是,成像能用光屏接到的是。 5、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 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 近视眼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二)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时物距像距的具体范围。 1、照相时,被照物体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较,范围是底片上所成的像是、、。像所在的范围是。(三)根据物距范围判断成像的性质,根据成像的性质判断物距范围(静态的区域判断)1、画出物体在a、b、c、d、e各处成像的大致位置和像的大小 2、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画像照射,如图丙所示。移动光屏找到像,此时画像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3、下图所示,光屏上有清晰地像,像的性是、、,判断的依据是。 当蜡烛移到A点时,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可以找到清晰的蜡烛的像,像的性质、、,此时成像为成像原理。当蜡烛移到B点时,从光屏一侧透过透镜看到烛焰_______的、放大的虚像。此时成像为 成像原理。 4、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太阳光线会聚后在距离透镜10cm处发现一亮点,若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改变此距离改变为35cm,5cm选项改变,增加练习度)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了蜡烛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初中物理透镜经典练习题

一、透镜 1、透镜的分类: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 2、有关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的概念 ⑴通过两个球心的叫做透镜的主光轴。 ⑵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 向。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 ⑶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点叫做凸透镜 的。用字母表示,凸透镜有两个实点。 ⑷到的距离叫焦距。用字母表示。 3、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实验表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凹透镜对光线 有作用。 4、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⑴从凸透镜焦点处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 于射出。因而利用凸透镜能得到平行光。 ⑵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⑶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点。 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⑴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被折射后平行于射出。因而利用凹透镜能得到平行光。 ⑵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点。 ⑶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参考答案: 1、凸透镜凹透镜 2、连线不改变焦点 f 焦点 3、会聚发散 4、主光轴不改变焦点主光轴焦点不改变 ☆练习:①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它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该点到光心的距离叫。

③、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镜,通过光 的(填“反射”或“折射”)它对太阳光的 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④请将如图中的光路图补画完整。 ⑤如下左图画出了光线通过某一透镜前后光线的方向,请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相应的透镜. ⑥在如上右图所示中,完成光线从左边射向凸透镜折射后,再射向凹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⑦写出粗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答: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使光斑在白纸上变得最小最亮,即为,用刻度尺测出焦点到透镜的距离,即焦距。 参考答案: 1、会聚焦点焦距 2、略 3、凸透镜折射会聚 4、 5、 6、略 7、焦点光心 二、生活中的透镜: ⑴照相机 成立、的 像。 ⑵投影机 成立、的 像。 ⑶放大镜 成立、的 像。 参考答案: 1、倒立缩小实 2、倒立放大实 3、正立放大虚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 在,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