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透镜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物理透镜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30题)

1、彩色电视机呈现出的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色光是

A.红、黄、蓝 B.红、绿、紫 C.红、绿、蓝 D.红、黄、绿

2、身穿白色连衣裙的舞蹈演员正在背景是蓝色大海的舞台上翩翩起舞。当舞台上的追光灯用黄色的灯光照在演员身上时,观众看到的她是()

A、全身白色;

B、全身蓝色;

C、全身紫色;

D、全身黄色。

3、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小孔成像

B.水中月亮

C.雨后彩虹

D.海市蜃楼

4、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5、合成彩色电视机和计算机屏幕上艳丽画面的色光是()

A 红、绿、蓝。

B 红、黄、蓝。

C 黄、绿、蓝。

D 品红、青、黄。

6、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 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

7、(09威海).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8、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形成这种现象是由于:(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凸透镜成像。

9、(10·上海)在各种色光中,被成为三原色光的是()

A、红、绿、蓝

B、红、黄、蓝

C、红、黄、绿

D、黄、绿、蓝

10、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 雨后天空的彩虹

B. 水中的月亮

C. 黑板“反光”

D. 小孔成像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黑纸上写红字,在红色的灯光下很难辨认;

B. 白纸在黄色灯光的照射下看起来仍然是白色的;

C. 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绿、蓝三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D. 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青;

12、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蓝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光穿过大气层中,除蓝光以外的其它色光都被大气层吸收掉了

B.太阳光穿过大气层中,除蓝光以外的其它色光都被反射回去了

C.空中漂浮着大量的微小物或小水滴,太阳光通过大气层时,太阳光遇到这些微小物或小水滴发生散射,太阳光中的红光等色光散射较小穿过了大气层,而蓝光散射较大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3、在各种色光中,被称为三原色光的是()

A.红、绿、蓝 B.红、黄、蓝

C.红、黄、绿 D.黄、绿、蓝

14、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A.全身呈蓝色

B.全身呈红色

C.上衣呈红色,裙子呈蓝色

D.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15、如图2,一束太阳光射到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A.A处应是紫光 B.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

C.只有AB之间有光 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

16、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形成这种现象是由于 (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凸透镜成像

17、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小孔成像B.水中月亮

C.雨后彩虹D.海市蜃楼

18、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黄色的光

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黄色的光

19、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A.“海市蜃楼”

B.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

C.“水中倒影”

D.日食的形成

20、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光在任何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是3×108m/s

C.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D.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造成的

22、下列现象中属于白光色散的是

A.太阳光经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

B.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电视画面的颜色

C.红、绿、蓝三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白光

D.红、蓝、黄三色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成黑色

23、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形成这种现象是由于 (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凸透镜成像

24、舞台上绿色追光灯照到穿白色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上衣呈____色,裙子呈____色.

25、在没有其它光照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是()

A.全身呈绿色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光是七色光的一种

B.任意一种色光斜照到三棱镜都能发生光的色散

C.蓝光不可能用光的混合法得到 D.彩虹的形成是光的合成

27、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 B.桃花吸收红光

C.桃花反射红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8、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蓝光照在身穿白色上衣,红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A.上衣呈蓝色,裙子呈黑色 B.上衣、裙子都呈蓝色

C.上衣呈蓝色,裙子呈紫色 D.上衣呈白色,裙子呈红色

29、生物学研究表明,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光;而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初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A.红光

B.黄光

C.绿光

D.紫光

30、在封闭不透光的盒上挖的一个小洞,太阳底下的黑色丝绒,月光下的墨滴,三者中,看起来最黑的是()

A. 盒内B. 黑色丝绒C. 墨滴D.一样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D

3、 1C

4、 B

5、 A

6、 D

7、答案:B

8、 B

9、 A

10、选项A:雨后天空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选项B:水中的月亮是平面镜所形成的虚像;选项C:黑板“反光”是黑板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选项D:小孔成像是利用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答案:A

11、物体表面只能反射跟它颜色相同的光,而其他颜色的光则被吸收。选项A:黑纸上写红字,在红色的灯光下红字能把红光反射,人看起来是红色的,在黑纸上红光被吸收,人看起来是没有光进入眼睛,是黑色很好辨认;选项B:白纸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所以在黄色的灯光的照射下看起来是黄色的;选项C: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绿、蓝三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这三种是色光的三原色;选项D: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答案:C

12、 C

13、 A

14、 D

15、 D

16、 B

17、C

18、B

19、 B

20、【解析】不透明物体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花是不透明物体,黄花是因为它反射了太阳光中的黄光.

【答案】B

21、 D

22、 A

23、 B

24、红;黑

25、 D

26、 C

27、 C

28、 A

29、 C

30、A

八年级物理透镜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透镜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物体从距凸透镜1cm处移到距凸透镜20 cm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0 cmB.20 cmC.1cm D.以上都不对 2.用照相机给家人照相,人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和底片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分别是 A.大于2f,小于fB.大于2f,小于2f,大于f C.小于2f,大于f,大于2fD.大于f,大于2f 3.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要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 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A.100 mm以外B.50 mm以内 C.略大于50 mm D.恰为50 mm 4.放映幻灯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图像的 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 5.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像总是正立的、虚像总是倒立的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 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D.成虚像时,

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6.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时,在透镜的另一侧距离透镜20 cm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放大的物体的像,若把物体移至透镜前20 cm处,为了仍能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的移动方向和所成像的大小为 A.光屏靠近透镜,成缩小的像 B.光屏靠近透镜,成放大的像 C.光屏远离透镜,成放大的像 D.光屏远离透镜,成缩小的像 7.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说明 A.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李明同学巳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8.一个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透镜和光屏位置可在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专项练习含答案

透镜及其应用专项练习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9题,每题2分,共18分) 1、像的成因有三个,即光的直线传播成像、光的反射成像和光的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有实像和虚像两种,下面是所列的成像实例: 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小孔成像); ②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 ③放大镜中看到物体的像; ④幻灯机屏幕上看到的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对这些成像实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④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③ D.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①、②、⑤ 2、下图所示四个透镜中,与其它三个不是同一种透镜的是 3、(2012 湖南衡阳第3题)一凸透镜的焦距是8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2cm处,则所成的像是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虚像 4、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空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会() A.仍然平行 B.会聚 C.发散 D.无法判断 阅卷人 评分

5、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n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lO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凡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 B.凡是凸透镜所成的虚像都是物、像都在凸透镜的同侧 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是缩小的 7、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不论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06年全国竞赛 A.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B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C.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D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8、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若有一支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以速度ν在燃烧,则蜡烛所成像的缩短速度是:

初中物理透镜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物理透镜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30题) 1、彩色电视机呈现出的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色光是 A.红、黄、蓝 B.红、绿、紫 C.红、绿、蓝 D.红、黄、绿 2、身穿白色连衣裙的舞蹈演员正在背景是蓝色大海的舞台上翩翩起舞。当舞台上的追光灯用黄色的灯光照在演员身上时,观众看到的她是() A、全身白色; B、全身蓝色; C、全身紫色; D、全身黄色。 3、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小孔成像 B.水中月亮 C.雨后彩虹 D.海市蜃楼 4、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5、合成彩色电视机和计算机屏幕上艳丽画面的色光是() A 红、绿、蓝。 B 红、黄、蓝。 C 黄、绿、蓝。 D 品红、青、黄。 6、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 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 7、(09威海).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8、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形成这种现象是由于:(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凸透镜成像。 9、(10·上海)在各种色光中,被成为三原色光的是()

2021中考物理 专题训练:透镜及其应用(含答案)

2021中考物理专题训练: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 关于照相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感光胶片上所成的像是缩小的虚像 B.感光胶片上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 C.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D.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 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像与物关系的是() 3. 下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白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 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地看到白墙上的像,是因为白墙对照射到其上面的光产生漫反射 4. 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5. 远处的物体在望远镜中成的像为什么在其焦点附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物镜的焦距太大 B.因为物镜的焦距太小 C.因为物体离物镜太远 D.因为物体离物镜太近 6.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根据测得的数据得到了像距v跟物距u 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当u=15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 cm处移动到30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D.当u=25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7. 小华视物时的成像情况如图5-4-5甲所示,医生向他介绍激光手术: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手术后的眼角膜形状应为图乙中的() 8. 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手摸镜片,中间厚、边缘薄的是近视镜 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镜 D.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镜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 1.如图所示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是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B. 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C. 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D. 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答案】B 【解析】【解答】解:甲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弱,所以甲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 乙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所以乙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 综上所述,只有选项B说法是正确的. 故选B. 【分析】(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2.小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有下面不同焦距的四块凸透镜,实验中烛光移到离凸透镜16cm处,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这块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f=16cm B. f=12cm C. f=8cm D. f=4cm 【答案】 B 【解析】【解答】烛焰移到离凸透镜16cm处,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所以2f>16cm>f,解得16cm>f>8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2cm,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次光学元件的位置如图所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由图分析正确的是() A. 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 照相机是根据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 C. 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

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透镜》练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分) 1.如图所示的虚线框内有一透镜.MN为透镜的主光轴,O是透镜光心,a(双箭头)和 b(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a通过透镜后与MN交于P点,光线b 通过透镜后与MN交于Q点.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大于焦距 B. 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P大于焦距 C. 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小于焦距 D. 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P小于焦距 2.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A. B. C. D. 3.要使光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偏折,下面的光学元件中可以实现的有() ①平面镜;②凸透镜;③凹透镜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4.小敏有两个直径都为d的透镜,为辨别两透镜的种类,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光,再 把一张纸放在下方,在纸上分别得到大小不同的甲、乙两个光斑,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所示(d1

3cm,凹透镜L3的焦距是2cm。小王分别设计了图示的四种光路,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A. B. C. D. 6.某同学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光屏在透镜的另一侧观察太 阳光通过凸透镜后的现象,如图所示,移动光屏使光斑最小、 最亮,此时光斑离凸透镜10cm.据此,我们可以确定此透镜的焦 距为() A. 5cm B. 10cm C. 15cm D. 20cm 7.如图将平面镜放在垂直于凸透镜主光轴的位置,凸透镜和平面镜相距为d,一束平 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射向透镜,经平面镜反射后会聚于两镜的中点A,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A. d B. 0.5d C. 1.5d D. 2d 8.如图是口径和材料都相同的两个透镜,关于它们的焦点和折 射光的能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的焦距大,甲对光的折射能力强 B. 甲的焦距大,乙对光的折射能力强 C. 乙的焦距大,甲对光的折射能力强 D. 乙的焦距大,乙对光的折射能力强 9.如图所示,一块矩形玻璃砖切割成图中形状的左右两部分,彼些拉开一段距离,平 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从左面射入后,则从另一部分的右面射出的光线()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专项-透镜专题-包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专项-透镜专题 一、单选题(共10题) 1.有一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在距透镜4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40cm B.30cm C.20 cm D.10cm 2.(2017八上·东光期末)用镜头焦距为10cm的照相机拍摄蝴蝶标本,蝴蝶标本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为() A.大于20cm B.在10cm与20cm之间 C.等于10cm D.小于10cm 3.把高2 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 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A.10 cm B.12.5 cm C.4.5 cm D.7.5 cm 4.将一玩具鹦鹉(如图甲)紧靠凸透镜,然后逐渐远离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三个不同的像(如图乙),则三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③②①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5.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6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a、b、c、d、e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A.a B.b C.d D.都不行 6.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和凹透镜 D.玻璃砖 7.某同学利用照相机拍摄景物时,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使照相机到景物的距离小于镜头焦距 B.使照相机到景物的距离等于镜头焦距 C.使照相机到景物的距离大于镜头焦距 D.使照相机到景物的距离大于镜头二倍焦距 8.(2019八上·长春期末)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神器”可以() A.增大像距 B.增大像的大小 C.增大物距 D.减小取景范围 9.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处的光学元件后,会聚在其主光轴上的S′点;当去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点。则可判断,该元件一定是()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D.凹面镜 10.(2018·宝安模拟)如图所示,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将点光源放在A点时,像在B点;将点光源放在B点时,像在C点。则() A.凸透镜可能在AB之间 B.凸透镜可能在BC之间 C.凸透镜一定在A的左侧 D.当将点光源放在C点时,可能在B点成一个实像 二、多选题(共5题) 11.(2017八上·滨州月考)凸透镜是一种基本光学元件,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放大镜观察报纸时,报纸应放在一倍焦距之内,要使观察的像更大而且清晰些,报纸要靠近放大镜 B.用投影仪放映物理试题时,要使银幕上所成像更大而且清晰些,应该让镜头下降些,同时投影仪远离屏幕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综合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综合复习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在离凸透镜30厘米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20厘米B.30厘米C.40厘米D.50厘米 2.把放大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放大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放大镜来放大观察邮票上的细小部分,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该() A.小于10cm B.等于10cm C.在10cm到20cm之间D.大于20cm 3.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照相机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 B.在校园监控摄像头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 C.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时,成放大、正立的实像 D.在投影仪中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4.实验操作考试临近,同学们上实验室动手实验,通过训练提高操作技能。如图,小明正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此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透镜与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同一类透镜 B.该透镜的焦距是30cm C.此时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D.如果将蜡烛向左移,光屏需要适当右移才能再次形成清晰的像 5.小明把彩色珠子放入碗中,用保鲜膜封住碗口,用手轻轻把碗口上的保鲜膜向下按一些,使保鲜膜成倒锥形。将水倒在保鲜膜上,通过保鲜膜上的水珠看碗中的物体(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鲜膜上的水珠形似凹透镜B.通过水珠看到碗里珠子的像一定变小C.保鲜膜上的水珠对光有会聚作用D.通过水珠看到的像一定是放大的实像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4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cm

【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 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 1.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cm处,可得到一个()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B 【解析】【解答】解: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亮斑就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15厘米就是该凸透镜的焦距,这是利用平行光聚焦法测得了透镜的焦距.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cm处,即现在的物距是20厘米,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B. 【分析】利用题目中提到的物理过程,可确定该凸透镜的焦距;再利用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结合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来得到成像的情况. 2.如图所示是小明看到老师拿着放大镜看自己时的情景,若放大镜镜片的焦距大约在10cm左右,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老师看小明是倒立缩小的 B.小明距离老师在10cm以内 C.老师在镜中放大的眼睛其实在真实的眼睛后面 D.小明若戴有近视镜则不可能看到图示情景 【答案】C 【解析】【解答】当凸透镜成像时,若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图知道,可知小明刚好通过透镜能看到老师眼睛正立的虚像,所以此时老师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老师在镜中放大的眼睛其实在真实的眼睛后面,C符合题意;由于老师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所以,无论小明是否戴有近视镜,小明都能通过透镜能看到老师眼睛正立的虚像,D不符合题意;由于小明到凸透镜的距离是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是2f>v>f,眼睛中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而此时老师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所以老师从透镜中看不到小明的像,A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中考物理凸透镜综合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 A.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正立等大的像 【答案】AB 【解析】 【详解】 如图,物距为 u=40cm−10cm=30cm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u>2f,所以 30cm>2f 所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 f<15cm 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此时物距为 u=40cm−30cm=10cm 2f,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故B符合题意;B.若f5 C D.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可能此正立的虚像,故CD不符合题意。 2.小明在探宄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甲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移动光屏到80cm处,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之后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甲换成焦距为5cm的凸透镜乙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在光屏上再次成烛焰清晰的像。则对于这两次成像实验( )

A.利用凸透镜甲,在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像 B.利用凸透镜甲,在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利用凸透镜乙成像时,像距大于30cm D.利用凸透镜乙成像时,像距小于30cm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凸透镜甲焦距为10cm,物距为: u=50cm-35cm=15cm, 当f2f,所以5cm

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专题练习 含答案

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专题练习 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 1、下列有关光学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A.凸透镜成像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 B.在岸上看到水中的白云是光的反射现象 C.小孔成像中像的大小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D.烛焰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以速度v从1.2f处匀速运动到1.9f处(f为焦距),这段时间内像移动的速度为v′,则v′>v 2、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A B C D 3、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B. 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C. 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 D. 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成的像也变小

4、如图所示,虚线框内为一透镜,MN为透镜的主光轴,O是透镜光心,a(双箭头)和b(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a通过透镜之后与MN 交于P点,光线b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Q点,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小于焦距 B.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小于焦距 C.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大于焦距 D.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大于焦距 5、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正确的是()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戴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6、望远镜是用两组凸透镜组成的,下面关于凸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目镜、物镜直径相同 B. 目镜、物镜焦距相同 C. 通过目镜看到天体的像比实际的天体大 D. 物镜直径比比目镜直径大,目的是为了会聚更多的光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 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专项题(含答案)

《透镜及其应用》专项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对光有发散作用的透镜是( ) 2.如图所示是光通过透镜(未画出)前后的光路图,据此判断图中的透镜属于凹透镜的是( )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光学仪器是( ) A.投影仪 B.照相机C.放大镜 D.显微镜 4.小杨学了“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后,总结出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 特点,其中错误 ..的是() A.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B.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C.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D.实像一定可以用光屏承接5.放映幻灯片时,想使银幕上出现放大的“F”字时,则幻灯片在镜头前正确的放置方法应是() A B C D 6.透过圆形的鱼缸看里面的金鱼时,看到的金鱼比实际的要大,则此时:①鱼缸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②鱼缸相当于一个凹透,③所看到的是金鱼的,④所看到的是金鱼的虚像.其中正确的述是 ( )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7.很多车主都在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便于及时用摄像头将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在夜间可以利用摄像头周边的红外线补光灯,拍出依旧清楚的画面。关于行车记录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拍摄过程中,物体在透镜二倍焦距外 B.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凹透镜 C.人肉眼是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 D.在拍摄过程中,物体在透镜一倍焦距内 8.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50 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 ) A.25 cm B.20 cm C.15 cm D.10 cm 9.(多选)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手摸镜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近视镜 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镜D.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 10.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应放在物镜的焦点之外 B.通过显微镜的目镜观察到的是物体的实像 C.远处物体通过望远镜的物镜成的是一个缩小的实像 D.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观察者感觉远处的物体被拉近了 二、填空题 11.借助一些简单的工具和专用的仪器可以分辨人民币真伪。如借 助可以观察票面线条清晰度、胶、凹印缩微文字等; 用照射票面,可以观察钞票纸张和油墨的荧光反应;冬天洗澡时打开的浴霸主要应用了红外线的效应。 12.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过程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 主光轴上的A、B、C、D、E、G各点(如图所示),分别按以下情况调整好光屏的位置:

初中物理生活中的透镜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物理生活中的透镜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姓名:班级:考号: 一、选择题(共30题) 1、下列物品中,没有用到凸透镜的是: A. 照相机; B. 放大镜; C. 老花眼镜; D. 近视眼镜. 2、下图为某同学的头像幻灯片。在放幻灯片时,将幻灯片倒着插在幻灯架上,屏幕上出现的清晰的像应该是 3、如图1所示,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仔细观察分析此图后,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图 ! A、投影仪; B、照相机;C 、放大镜;D、显微镜。 4、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 B.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 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 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与实验现象的成像规律相同的是: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潜望镜

6、 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哪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其 相 同 ( ) A 、投影仪 B 、 照相机 C 、放大镜 D 、近视眼 7、 下列光学仪器中,成放大实像的是 A. 放大镜 B. 照相机 c. 幻灯机 D. 平面镜 8、 在一个不透明的木板上,钻一个小孔,用眼睛通过小孔可以观察到一定的范围,如图所 示。为了扩大观察的范围,在小孔中嵌入各种形状的玻璃制品。在图中的四个截面中能获得 最大观察范围的是( ) 名 玻。 脑 (A) (B) 玻 璃 (C) (D) 9、 用照相机给家人照相,人与照相机镜 头的距离和底片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分 别 是 ( ) A.大于2f,小于f B.大于2f, 小于2f, 大于f C.小于2f,大于f, 大于2f D.大于f,大于2f 10、 放映幻灯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图像的(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11、 放映幻灯时,在银幕上得到的像 是 立、放大的 像。 (填正、倒、实、 虚) 成 赐 名 玻的 空气

2021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专题《透镜及其应用》专题检测(含答案)

《透镜及其应用》专题检测 一、单选题 1.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厘米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当物体距该透镜8厘米时,所成的像可能是 A.倒立缩小的像B.倒立等大的像C.倒立放大的像D.正立等大的虚像 2.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光屏调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恰好呈现清晰的像。则()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此时光屏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处,调节光屏可得到缩小的像 D.将蜡烛移到43cm刻度处,能成像 3.如图为小红同学的脸庞及通过凸透镜可能成的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形成该图的像时,像距小于物距 1/ 9

B. 形成该图的像时,像为虚像 C. 形成该图的像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 D. 不可能形成该图中的像 4.放映幻灯时,幻灯片一般放在镜头的 A.一倍焦距以内B.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二倍焦距以外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5.当物体距凸透镜25cm时,在离凸透镜15cm的光屏上成像,当将物体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10cm时,所成的像是() A.倒立、放大、实像B.倒立、缩小、实像 C.正立、放大、虚像D.正立、缩小、实像 6.如图所示,早期照相馆,摄影师取景时,在取景框看到模糊的倒立的像。要在取景框看到清晰的倒立的像,摄影师进行了以下操作。其中一定不可行的是 A.两人远离照相机B.两人靠近照相机 C.仅调整镜头与取景框的距离D.仅调整照相机的高度 7.如图,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镜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象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对比.下面对该装置说法错

误的是() A.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B.这种镜头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C.这种镜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 8.如图是远视眼成像的示意图,要使发光点S发出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S′,下面哪种方法能达到目的? A.在眼睛前放一块合适的凸透镜B.在眼睛前放一块合适的凹透镜 C.发光点的位置向右移D.发光点的位置向上移 9.如图是去年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内为我们上了一节充满奇幻的太空课.如图所示,是她拿着制作的一个太空水球,根据这张图片的情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2m 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6m 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2m 3/ 9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9题) 1、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 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主轴移动到距凸透镜45 cm处,则成像的情况一定是: A、放大的实像; B、等大的实像; C、缩小的实像; 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3、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透镜较远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成—缩小实像,然后只将蜡烛向透镜逐渐移近,那么: A.光屏上出现等大的实像; B.光屏上出现放大的实像; C.光屏上出现缩小的实像; D.透过凸透镜可能会看到放大的像. 4、“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具座上器材的排列次序是蜡烛、光屏、凸透镜; B.虚像也能成在光屏上; C.成实像时,当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D.实验前要调整蜡烛、光屏和凸透镜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5、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若想用它得到一个正立的虚像,物体可以放在距凸透镜: A.10cm处; B.12cm处; C.14cm处; D.24cm处. 6、烛焰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若用硬纸片盖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将: A、只剩下半部分; B、完全消失; C、只剩上半部分; D、仍然完整 7、在“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蜡烛远离凸透镜移动一倍焦距的距离后,蜡烛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蜡烛原来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 A. 放大正立的 B. 放大倒立的 C. 缩小正立的 D. 缩小倒立的 8、 .小方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则 A.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小 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 9、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10、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2023年中考物理透镜综合训练(含答案)

2023年中考物理透镜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依次摆放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此时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利用此原理工作的 B.若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C.实验时用手指遮挡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光屏上不能得到烛焰完整的像 D.若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镜片,则要把光屏向右移动适当位置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2.对四幅图阐述错误的是() A.如图甲,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B.如图乙,远视眼看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C.如图丙,显微镜的目镜的作用是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如图丁,天文望远镜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如图所示,一位同学正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像未画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此时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蜡烛烧短后,光屏上的像将上移 C.若只将蜡烛向左移,光屏向右移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 D.若在凸透镜前加一个近视眼镜,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 4.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光具座上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如图放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B.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3cm C.只是向左移动凸透镜就可以再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D.只将蜡烛左移一段距离,放上远视眼镜可在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 二.作图题(共3小题) 5.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通过凸透镜成的像,请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在图中画出凸透镜并标出它的焦点。

2021中考物理 一轮专题复习:透镜及其应用(含答案)

2021中考物理一轮专题复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 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可以制成“针孔照相机”,关于“针孔照相机”和一般照相机的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它们所成的像均为倒立的实像 B.它们所成像的大小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 C.它们都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特点而成像的 D.它们所成的像都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2. 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操作最合理的是() 3. 如图是蜡烛的成像规律图,它的成像原理在生活中应用的是() A. 投影仪 B. 放大镜 C. 照相机 D. 潜望镜

4. 如图所示,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正确的是() A.②①B.③①C.②④D.③④ 5. 将一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 A.缩小的虚像 B.放大的虚像 C.缩小的实像 D.放大的实像 6. 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 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 B. 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 C.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D.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7. 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上的“E”落在视网膜上的像是() A.E B. E C.E D. E

8. 一名同学用老式照相机拍摄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其结果是() A.拍摄不出,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B.拍摄不出,因为平面镜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C.能拍摄出,但胶片上的像与人上下相反 D.能拍摄出,但胶片上的像与人上下、左右均相反 二、填空题 9. 如图,用铁丝绕成一个内径约4 mm的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布满圆环的水膜犹如透镜,用这个水膜透镜贴近课本上的字,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此像为(选填“实像”或“虚像”);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楼房,楼房倒立、缩小了,这种成像情况与(选填“照相机”或“幻灯机”)成像原理相同;轻轻甩去一些水(保持水膜完好),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楼房成正立、缩小的像,此时水膜透镜相当于(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10. 如图所示,两条光线会聚于B点。若在虚线框内放透镜甲,光线会聚于C点;若在虚线框内放透镜乙,光线会聚于A点。则透镜甲是________透镜,透镜乙是________透镜。 11. 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它的焦距是________ cm;用此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调整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火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