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上》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眼睛和眼镜 考试练习题

初中物理《八上》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眼睛和眼镜考试练习题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1、小王戴的近视眼镜的镜片是()

A .凸透镜

B .凹透镜

C .凸面镜

D .凹面镜

知识点:眼睛和眼镜【答案】B

【详解】

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是眼球的屈光能力变强,使得远处的物体在视网膜前方成像,所以会看不清楚。因此要做到在视网膜上成像,需要将远处射来的光线向外发散,从而使成像点后移到视网膜上,所以应当使用凹透镜来矫正视力。如下图所示:

故选 B。

2、如图所示,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一般不小于 10cm),为了使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凸度和焦距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A .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短

B .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长

C .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短

D .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长

知识点:眼睛和眼镜【答案】A

【详解】

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物距减小,若晶状体的凸度和焦距不变,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像距会变大,则成像在视网膜

之后。为了使近处物体所成的像前移到视网膜上,应将通过晶状体的光线更加会聚,所以晶状体的凸度要变大,使焦距变短。

故选A 。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成像规律中,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调节光屏位置得到凊晰的像。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如图所示,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的位置,适当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又可以得到清晰的像,则该镜片()

A .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

B .是凹透镜,属远视民镜

C .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

D .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

知识点:眼睛和眼镜【答案】D

【详解】

由题意知,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如图所示,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的位置,适当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又可以得到清晰的像,说明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使像呈现在光屏的前侧,所以该镜片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故 ABC不符合题意, D符合题意。

故选 D。

4、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类似于 ______透镜。青少年如果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缺乏户外活动,就可能患上近视。患近视后需要佩戴透 ______镜进行矫正。

知识点:眼睛和眼镜【答案】凸凹

【详解】

[1]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类似于凸透镜,能把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2]患近视后晶状体变厚,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前方,故需要佩戴凹透镜,使光线变得发散,物体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

5、图是远视眼成像的示意图,要使发光点S发出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S’,下面哪种方法能达到目的?

A.在眼睛前放一块合适的凸透镜;B.在眼睛前放一块合适的凹透镜;

C.发光点的位置向右移;D.发光点的位置向上移.

知识点:眼睛和眼镜【答案】A

6、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针对如图所示的成像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 B.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

C.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 D.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

知识点:眼睛和眼镜【答案】A

7、“一双好眼睛,能更好地探索未来”,小丽了解到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眼睛是如何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她对这一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

(1)首先用平行光正对凸透镜 A照射,如图甲所示,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 ______ cm;

(2)然后适当调整凸透镜 A和光屏的位置,移动蜡烛,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接着她将凸透镜 A换为焦距稍大的凸透镜 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蜡烛,使烛焰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可见小丽研究的问题是:当凸透镜成实像时保持 ______距离不变,探究 ______的关系;

(3)通过探究发现,当人眼观察近处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变 ______。

知识点:眼睛和眼镜【答案】10.0 光屏到凸透镜远近不同物体成清晰的像与凸透镜焦

距短

【详解】

(1 )图甲中,用平行光正对位于 10.0cm 刻度处的凸透镜 A 照射,在位于 20.0cm 刻度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f =20.0cm-10.0cm=10.0cm

(2 )小丽提出的问题是“眼睛是如何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实验中凸透镜相当于人眼的晶状体,光屏相当于视网膜,蜡烛相当于物体,因为眼球的前后距离是不变的,故乙、丙两图中保持光屏到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改变了凸透镜的焦距,调整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使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这一过程中,保持了光屏到凸透镜距离不变,探究远近不同物体成清晰的像与凸透镜焦距的关系。

(3 )当人眼观察近处物体时,物距减小,若晶状体的焦距不调节,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像距会变大,所成的像会位于视网膜的后方。为了使像前移到视网膜上,则通过晶状体的光线要更加会聚,所以晶状体的凸度要变大,焦距要变短。

8、图中a、b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b图中他拿的眼镜

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知识点:眼睛和眼镜【答案】B

【详解】

由图可知,当把眼睛片靠近眼睛时,发现眼睛被放大,所以该镜片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故选B.

9、每年 6 月 6 日是全国爱眼日.如果不爱护眼睛容易患上近视眼,矫正近视眼应佩戴_______透镜(填“凸”或“凹”).视力正常的眼睛,远近景物都能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______像(填“实”或“虚”).

知识点:眼睛和眼镜【答案】凹实

【解析】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知,视力正常的眼睛,远近景物,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此时在视网膜上都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近视眼,是远处的过来的光线,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要使像后移到视网膜上,应使光线进入眼睛前发散一些,所以佩戴由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点睛:重点是近视眼的矫正,近视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造成的,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青少年时期是眼睛近视的高发期,特别要注意用眼的卫生,防止用眼过度而发生近视.

10、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如图中表示近视眼的是_____图(选填“甲”或“乙”),近视眼应佩戴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知识点:眼睛和眼镜【答案】甲凹

【解析】

近视眼的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由图可知,表示近视眼的是图甲;

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1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应该保护好自己的眼睛.但有些同学因为不良习惯导致眼睛近视了.如图所示,是近视眼成因示意图,造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______填“薄”或“厚”,折光能力太强,

使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______填“前面“或“后面”,要用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

知识点:眼睛和眼镜【答案】厚前面凹透镜

【详解】

正常情况下,眼睛看物体时成的像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晶状体太厚时,则折光能力太强,使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人就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若在近视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则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所以,对近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凹透镜进行.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解题的关键是了解透镜的光学特点.

12、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如图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楚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楚的最近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的常见症状是头疼脑胀、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cm。

如果眼睛长期使用不当就会造成眼睛缺陷,常见的有近视和远视,它们都需要配戴眼镜(透镜)来矫正视力。人们通常所说的眼镜度数φ和焦距f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眼镜的度数(其中f用m作单位)

(1)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_______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_____使像变得清晰。

(2)小明是近视眼,则应配戴_______透镜。验光师给小明验光后建议小明配戴400度的眼镜,该眼镜

镜片的焦距为________m。

(3)根据上文,你认为正常人眼的观察范围是__________。

A.0~10cm

B.10~25cm

C.0~25cm

D.从10cm到极远处

(4)如何预防眼睛疲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

知识点:眼睛和眼镜【答案】焦距像距凹 0.25 D做眼保健操,不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书等

【详解】

(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通过视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物体成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2)近视眼的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为了使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

即凹透镜;因为眼镜的度数等于焦距的倒数乘100,所以焦距。

(3)根据题干可知: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睛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所以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10cm到极远处。

(4)预防眼睛疲劳眼睛保健很关键,不要到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书,不要躺着、坐车看书,以及做眼保健操等。

13、如图为小红看远处物体时,眼球成像情况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小红是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为了能正常学习和生活,需要佩戴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知识点:眼睛和眼镜【答案】近视眼凹透镜

【详解】

由图知道,眼球成像在视网膜前,说明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他应属于近视眼;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进行矫正.

14、物理操作实验考试中,小明抽到的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如图1,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cm ;

(2)如图2,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_____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作成的;

(3)如图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_____处能观察到烛焰的

像;

(4)如图4,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眼镜(“近视”或“远视”).知识点:眼睛和眼镜【答案】10.0倒立、放大 B远视

【详解】

(1)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即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40cm-30cm=10cm;(2)由图可知,像距大于物距,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作成的;(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物距u=16cm-10cm=6cm<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人眼在图中B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4)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像距变小,说明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该眼镜是凸透镜,是远视眼镜.

15、当一双正常的眼睛要看清一个远处的物体,晶状体要()

A.变厚 B.变

薄 C.不

变 D.无法判断

知识点:眼睛和眼镜【答案】B

【解析】

解答:人眼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当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因为看远处的物体时相当于物距大,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此时物距就小,而视网膜与晶状体的距离(即物距)固定不变,所以只能晶状体变薄(即焦距变大)这样相对来说像距就变小了.故B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B.近视眼晶状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C.近视眼把来自远处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

D.近视镜片是凸透镜

知识点:眼睛和眼镜【答案】D

【解析】

A、近视眼是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形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因为折光能力太强,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即光线在视网膜前方成像,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为了是使光线成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应佩戴发散透镜--凹透镜来矫正近视眼,故D错误。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

近视眼的成因是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对近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纠正。

17、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下图,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

矫正措施分别是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知识点:眼睛和眼镜【答案】B

【详解】

由图知道,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模型是近视眼,由于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B正确.

18、如图,小桃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把蔡老师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接着,她再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关于蔡老师的眼睛和眼镜说法正确的是()

A.蔡老师是近视眼,戴凸透镜 B.蔡老师是远视眼,戴凸透镜

C.蔡老师是近视眼,戴凹透镜 D.蔡老师是远视眼,戴凹透镜

知识点:眼睛和眼镜【答案】B

【详解】

将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说明提前成像了,故放置的是使光线会聚的凸透镜,这种眼镜是用来矫正远视眼的。

故选B。

19、如图所示是一种视力矫正的模型,其中透镜A是______(填“凸”或“凹”)透镜,该模型是矫正______(填“近”或“远”)视眼.

知识点:眼睛和眼镜【答案】凹近

【详解】

由图示可知,透镜A中间薄,边缘厚,属于凹透镜;凹透镜是用来矫正近视眼的.

20、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如图所示的情形.关于该眼镜镜片的类型和可以矫正的视力缺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B.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D.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知识点:眼睛和眼镜【答案】C

【详解】

由图示可知,此透镜能把光会聚到一点,所以是凸透镜,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故应选C.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试题(附答案)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 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 A.所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把凸透镜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D.把凸透镜向右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2.小明同学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了使指纹的像能大一些,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 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 3.以下光学仪器或元件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 A.潜望镜B.平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 4.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A.60厘米B.40厘米C.20厘米D.10厘米 5..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跟凸透镜相距12cm,在光屏上出现了放大的倒立的像, 那么,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5 cm B.6 cm C.8 cm D.12 cm 6.小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着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在光屏上应() A.成倒立缩小的像B.成倒立放大的像 C.成正立放大的像D.不能成像 7、下列关于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中不正确的是() 8.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光屏上成像,若将透镜下半部分用纸遮住,物体的像将 A.在屏上只被接到物体上半部分的像;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含答案)

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为了防盗,在门上装上一个“猫眼”,使屋内的人能看清屋外的人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像,屋外面的人却看不清屋内的人,则“猫眼”应该是() A.凸镜B.凹镜C.凹透镜D.凸透镜 2.我们用幻灯机放幻灯片时,幻灯片到凸透镜的距离是25cm,则幻灯机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0cm B.20cm C.30cm D.40cm 3、放大镜不能成的像是() A.放大的实像 B.缩小的实像 C.放大的虚像 D.缩小的虚像 4、有关眼睛视物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晶状体变厚时,对光的偏折较小,此时人能看清近处物体。 B.当晶状体变厚时,对光的偏折较小,此时人能看清远处物体。 C.当晶状体变薄时,对光的偏折较小,此时人能看清远处物体。 D.当晶状体变薄时,对光的偏折较大,此时人能看清近处物体。 5. 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B.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C.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D.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凸透镜,目镜也相当于凸透镜 6.刷脸是一种电子考勤方式,即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考勤。当工作人员站在机器前0.5一1.2m处时,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5m 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m 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5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1m

7.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画了图中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B.透镜成的是虚像 C.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 D.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 8.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厘米处,在透镜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当物体距凸透镜8厘米,所成的像() A 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可能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 可能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9.两块凸透镜,一个直径比另一个大,在阳光下聚焦,分别点燃两根相同的火柴,哪一个凸透镜先点燃火柴()A.焦距小的透镜B.直径大的凸透镜 C.直径小的凸透镜D.焦距大的透镜 10.关于生活中常见的和“影”字有关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光下的“树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岸边的人在水中所成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摄影”用的照相机是根据凹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 D.放电影时,屏幕上的“影像”能被所有观众看到,是光在屏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11、点光源S放在焦距为8cm的凸透镜的焦点上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6cm处的垂直于主轴的光屏看到一个圆形光斑,若使屏上光斑面积缩小,可采用的办法是() A.光屏远离透镜一段距离 B.光屏向透镜移近一段距离 C.点光源远离透镜一段距离 D.点光源向透镜移近一段距离 12、小明在用显微镜观察上皮组织细胞时,通过调节,已使被观察物体处在视野的中央了,但像太小,观察不清楚,这时他应该() A.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位置不变B.使物镜靠近物体,目镜远离物镜一些 C.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靠近物镜一些D.使物镜位置不变,目镜靠近物镜一些 13、图中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综合检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综合检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如图所示,现代家装中常在平面镜的旁边,配着一面凹面镜,如图中同时出现了一个人在这两种镜子中成的像。下列有关图中成像的分析,正确的是: A.平面镜成缩小的像 B.平面镜成的是实像(平面镜) C.凹面镜成等大的像 D.平面镜成与物左右相反的像 2 . 下列关于透镜的应用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照像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放大作用 3 . 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图中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 4 . 图 1 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A B.B C.C D.D 5 . 下列各物体的尺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地球、太阳、银河系 B.银河系、太阳、地球 C.银河系、地球、太阳 D.太阳、银河系、地球 6 . 下到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孙爷爷配戴的远视眼镜一定对光有发散作用 B.城市中的光污染一定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C.当物体与它的像大小相同时,光一定是通过折射或反射形成的 D.当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其像距一定是大于物距的 7 . 如图所示,挡光板(阴影部分)与光屏P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挡光板上有一直径为d1的圆孔,O为圆心,直线OM与光屏垂直.一会聚光束从圆孔左侧入射,在线段OM上的某一点会聚,照到屏上形成直径为d2的亮斑.若在圆孔处镶一薄透镜,屏上的亮斑直径仍为d2,关于透镜性质的推测中正确的是() A.透镜必为凹透镜B.透镜必为凸透镜 C.透镜可能是凸透镜,也可能是凹透镜D.无法判断 8 . 如图所示,“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投

初中物理《八上》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眼睛和眼镜 考试练习题

初中物理《八上》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眼睛和眼镜考试练习题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1、小王戴的近视眼镜的镜片是() A .凸透镜 B .凹透镜 C .凸面镜 D .凹面镜 知识点:眼睛和眼镜【答案】B 【详解】 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是眼球的屈光能力变强,使得远处的物体在视网膜前方成像,所以会看不清楚。因此要做到在视网膜上成像,需要将远处射来的光线向外发散,从而使成像点后移到视网膜上,所以应当使用凹透镜来矫正视力。如下图所示: 故选 B。 2、如图所示,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一般不小于 10cm),为了使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凸度和焦距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A .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短 B .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长 C .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短 D .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长 知识点:眼睛和眼镜【答案】A 【详解】 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物距减小,若晶状体的凸度和焦距不变,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像距会变大,则成像在视网膜

之后。为了使近处物体所成的像前移到视网膜上,应将通过晶状体的光线更加会聚,所以晶状体的凸度要变大,使焦距变短。 故选A 。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成像规律中,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调节光屏位置得到凊晰的像。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如图所示,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的位置,适当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又可以得到清晰的像,则该镜片() A .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 B .是凹透镜,属远视民镜 C .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 D .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 知识点:眼睛和眼镜【答案】D 【详解】 由题意知,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如图所示,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的位置,适当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又可以得到清晰的像,说明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使像呈现在光屏的前侧,所以该镜片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故 ABC不符合题意, D符合题意。 故选 D。 4、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类似于 ______透镜。青少年如果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缺乏户外活动,就可能患上近视。患近视后需要佩戴透 ______镜进行矫正。 知识点:眼睛和眼镜【答案】凸凹 【详解】 [1]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类似于凸透镜,能把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2]患近视后晶状体变厚,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前方,故需要佩戴凹透镜,使光线变得发散,物体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 5、图是远视眼成像的示意图,要使发光点S发出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S’,下面哪种方法能达到目的? A.在眼睛前放一块合适的凸透镜;B.在眼睛前放一块合适的凹透镜; C.发光点的位置向右移;D.发光点的位置向上移. 知识点:眼睛和眼镜【答案】A 6、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针对如图所示的成像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 B.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 C.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 D.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单元测试(含解析)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拍摄下了同一个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 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照相机的镜头需要伸出来一些 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照相机的镜头需要缩进去一些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成虚像 B.投影仪成缩小的像 C.放大镜成正立的像 D.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变弱 3.爱护眼睛,预防近视。近视眼矫正的方法是配戴() A.凸面镜B.凹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 4.每年6月6日为全国的“爱眼日”、爱眼日设立的宗旨是希望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要预防近视,珍爱光明、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和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的图分别是() A.甲、丙B.乙、丙C.甲、丁D.乙、丁 5.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人眼成像情况,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时,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若用此实验模拟人眼的调节功能,重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A.将光屏靠近凸透镜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换焦距更大的凸透镜D.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 6.如图所示为实验室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关于图中两种仪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天文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被观察的物体靠近显微镜物镜后,成像变小 D.将天文望远镜的镜筒缩短后,成像变小 7.如图所示是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所用透镜是凸透镜的是() A.①B.② C.③D.①②③④都是凸透镜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5.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透镜》眼睛和眼镜 专题训练含答案及

简单 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由瞳孔进人眼球内部,再经过一系列折射后,物 像形成于() A.角膜B.视网膜C.晶状体D.视觉中枢【分析】了解眼睛的构造,熟悉眼睛内部各部件的作用是解答该题的关键.晶 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解答】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 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故选B. 2、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 是() A.正立、缩小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虚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 【分析】把晶状体当作凸透镜,视网膜当作光屏,结合凸透镜成像的实验结 论来进行判断. 【解答】若将人眼的晶状体当作凸透镜,视网膜当作光屏,那么在人观察物 体时,物距往往要远大于2倍焦距,因此成的像应该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D. 3、人的眼睛是一种“神奇的照相机”,图中_________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它能将光线__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相当于 照相机的_________. 【分析】根据眼睛的构造来分析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其中晶状体和角膜 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 体的像. 【解答】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当看物体时,将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 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而照相机成像时,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 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因此视网膜相当于 照相机的底片. 故答案为:晶状体,会聚、底片. 4、下列关于近视眼与正常眼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得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远处的物体无法在眼中成像B.近视眼的晶状体较薄,折光能力弱,会将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 C.近视眼需配以凹透镜进行矫正,因为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 D.以上说法均正确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

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则该像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B .若在图乙中将凸透镜移到 55cm 刻度线处,则将光屏移动到 85cm 刻度线处,可以再次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C .若在图乙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蜡烛向左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D .若在图乙中用塑料吸管对准A 点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持续用力吹气,发现光屏上“烛焰尖部”变模糊,则将光屏向右移动,“烛焰尖部”又会变清晰 2 .以下是小雅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A .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 .平面镜和凸透镜所成虚像的大小都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关 C .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D .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3 .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 ,当物体由距凸透镜 25cm 处沿主光轴移到 13cm 的过程中,它所成的像的大小将 A .逐渐变小 B .逐渐变大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4 .如图在一块玻璃砖内,一束平行光线恰好正对着玻璃内铁饼形状的空气泡射去,则光束通过空气泡( ) A .仍为平行光束 B .变为发散光束 C .变为会聚光束 D .无法确定 5 .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的物体离物镜的距离( ) A .大于焦距 B .小于焦距 C .小于 2 倍焦距,大于 1 倍焦距 D .大于 2 倍焦距 6 .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B .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 .望远镜的物镜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 .显微镜的目镜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7 .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拍摄下了同一个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综合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综合复习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在离凸透镜30厘米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20厘米B.30厘米C.40厘米D.50厘米 2.把放大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放大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放大镜来放大观察邮票上的细小部分,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该() A.小于10cm B.等于10cm C.在10cm到20cm之间D.大于20cm 3.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照相机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 B.在校园监控摄像头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 C.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时,成放大、正立的实像 D.在投影仪中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4.实验操作考试临近,同学们上实验室动手实验,通过训练提高操作技能。如图,小明正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此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透镜与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同一类透镜 B.该透镜的焦距是30cm C.此时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D.如果将蜡烛向左移,光屏需要适当右移才能再次形成清晰的像 5.小明把彩色珠子放入碗中,用保鲜膜封住碗口,用手轻轻把碗口上的保鲜膜向下按一些,使保鲜膜成倒锥形。将水倒在保鲜膜上,通过保鲜膜上的水珠看碗中的物体(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鲜膜上的水珠形似凹透镜B.通过水珠看到碗里珠子的像一定变小C.保鲜膜上的水珠对光有会聚作用D.通过水珠看到的像一定是放大的实像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4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cm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A.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B.凹透镜可以将平行光发散 C.凸透镜可以将平行光会聚于一点 D.凸透镜摔成两半,其中任何一块都会失去会聚作用 2.“爱护眼睛,你我同行”。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其成像原理与凸透镜类似,要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可位于图中的() A.A点B.B点C.C点D.D点 3.生活中我们常通过眼睛直接判断物体的大小、长短,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图中的中心圆面积更大 B.仅凭感觉去判断,不一定正确,更谈不上准确 C.人们可以用仪器和工具帮助自己进行准确测量 D.测量实际上是一个比较过程,就是将一个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进行比较 4.如图所示,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将点光源放在A点时,像在B点;将点光源放在B点时,像在C点。当将点光源放在C点时,则() A.一定在B点成一个实像

B.一定在A点的左侧成一个虚像 C.可能在B、C之间成一个实像 D.可能在C点的右侧成一个虚像 5.当物体距凸透镜16厘米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固定物体和光屏的位置不动,若将凸透镜向远离光屏方向移动4厘米,则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的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是() A.6厘米<f<12厘米B.8厘米<f<10厘米 C.6厘米<f<8厘米D.12厘米<f<20厘米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红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学中使用的投影仪就是利用了图中的成像规律 B.换上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只将蜡烛向右适当移动就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 C.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光屏需要向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D.如果把蜡烛与光屏对调,光屏上将不会出现清晰的像 7.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 透镜分别是() A.近视眼凸透镜B.近视眼凹透镜 C.远视眼凸透镜D.远视眼凹透镜 8.观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显微镜是常用的科学观察工具。下列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操作规范的是()

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4节-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新教材《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分节练习题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小明的爷爷平时戴眼镜,看书时也不摘下眼镜,奶奶平时不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戴上眼镜,请判断爷爷和奶奶所戴的眼镜分别是:() A.凸透镜、凹透镜 B.凹透镜、凸透镜 C.都是凸透镜 D.都是凹透镜 2.下列与近视眼不符合的是() A.晶状体曲度过大 B.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C.眼球前后径过短 D.可用纠正 3.高老师戴着眼镜下在批改作业,听到远处有学生叫他,为了看清学生的容貌,高老师立即摘下眼镜跟这位学生打招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老师所戴的镜片是凸透镜 B.高老师是近视眼 C.高老师不戴眼镜看近处的物体时,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方 D.高老师的眼球前后径可能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可能过大 4.对于正常眼来说,外界的物体不管是远处的还是近处的,都能在视网膜上成像,所成的像都是:()A.正立缩小的虚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5.下面对近视眼产生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B.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 C.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个点 D.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个点 6.关于眼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镜片是凸透镜 B.近视眼镜镜片是凹透镜 C.远视眼镜镜片是凸透镜 D.远视眼镜镜片是凹透镜 二、填空题 1.眼球好像一架____。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____上,形成物体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2.产生远视的原因是晶状体变___,折光能力___,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___,因此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____,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 3.人的眼睛是一种“神奇的照相机”关于眼睛,请你填写下面的问题: (1)如图5-4-1所示中____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它能将光线____(填“会聚”或“发散”)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 (2)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的___像。眼睛与普通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 (3)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___cm,叫做明视距离。某人视力正常,当他用平面观察自己的脸部时,应当把镜子拿到离眼睛___cm处最为合适。 4.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使远方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___(填“前”或“后”)面,而远视眼正好相反,所以,近视眼应用____镜进行矫正;远视眼应用____镜进行矫正。 5.+300度和-200度的眼镜片,属于近视镜片的是____,它的焦度是____,焦距是____,眼镜的度数反映镜片___光的本领的大小,度数越大,表示镜片发散或会聚光线的本领越___。 6.要使近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应配戴合适的____;要使远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应配戴合适的____。 7.物像只有落在____上,人才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个物体,这就需要眼球内____等结构具有灵敏的调节功能。 8.人用眼睛观察一个物体,例如观察一棵树,其光学原理就像如图5-4-2所示中的一支蜡烛通过____成像在光屏上一样;____就相当于如图5-4-2所示中的蜡烛,人眼睛的____就相当于凸透镜,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 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急剧上升,且低龄化,甲、乙两眼睛的成像示意图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B.甲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乙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2.凸透镜是照相机,放大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近视眼矫正的镜片是凸透镜 C.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成像规律中,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调节光屏位置得到凊晰的像。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如图所示,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的位置,适当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又可以得到清晰的像,则该镜片() A.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B.是凹透镜,属远视眼镜 C.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D.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 4.如图是患有近视眼的小明检查视力时的情景,小明通过观察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来完成检查。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视力表与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B.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比实际视力表小 C.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太弱 D.近视眼应该用度数合适的凸透镜来矫正 5.光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 ①近视镜是凸透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②照相时,被照者应位于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③放大镜能放大地图,利用了光通过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 ④阳光下绿树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A.只有①④正确B.只有②④正确C.只有②③正确D.只有①③正确 二、填空题 6.小明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cm)前18cm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______的清晰的______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如图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他可将光屏______凸透镜。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经某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 A.凸透镜前任意位置 B.凹透镜前任意位置 C.凹透镜的焦点上D.凸透镜的焦点上 2、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线一定有会聚作用 B.凹透镜对光线不一定有发散作用 C.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是发散光线 D.经过凹透镜的光线有可能比原来更会聚了一些 3、下列光学作图中,错误的是() A. 凹透镜聚光B. 平面镜成像 C.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D. 光的色散 4、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像不可能与物体等大 B.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射入人眼 D.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5、在八年级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的像;④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成的像。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④ B.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像是①③ C.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像是①② D.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像是③④ 6、以下有关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要使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更大一些,应让投影片离镜头更近一些 C.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D.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不能成缩小的像 7、芯片(如图甲所示)是电子设备的心脏和大脑,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装备。某种光

刻机的原理如图乙所示,先在硅片表面涂一层光刻胶,再用紫外线光束透过事先设计好集成电路图的镂空掩模,经过凸透镜去照射下面的硅片,被光线照射到的光刻胶会发生反应,硅片上就会出现缩小的电路图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掩膜在硅片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掩膜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要想硅片上的像变小,需将掩膜和硅片向上移动 D.将掩膜和硅片向下移动相同距离,硅片上还能成清晰的像 8、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成像原理与图中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A.放大镜使用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B.电影放映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9、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在“水球光学实验”中,航天员王亚平的脸距水球球心30cm时,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水球的焦距可能是() A.30cm B.7cm C.15cm D.45cm 10、小明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各元件摆放位置如图所示,此时蜡烛距凸透镜30cm,在光屏上可看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6cm B.光屏上呈倒立、放大的实像 C.图中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 D.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一近视镜片,光屏向左移动,可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综合检测题附答案

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生活工具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的是() A.人脸识别机B.汽车后视镜C.放大镜D.近视眼镜 2.如图所示,是创新小组的同学们自制的照相机。在较暗的教室内,让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在半透明膜上可看到室外实验楼清晰的像,若想在半透明膜上成实验楼更大清晰的像,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相机向前移,纸筒向前伸 B.相机向后移,纸筒向后缩 C.相机不移动,纸筒向后缩 D.相机和纸筒的位置均不变 3.我国出土的文物“水晶饼”为中部鼓起的透明圆饼,古籍记载“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关于“水晶饼”利用太阳光生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光的反射现象B.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C.“水晶饼”对光有会聚作用D.“水晶饼”对光有发散作用 4.凸透镜是照相机、放大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近视眼矫正的镜片是凸透镜 C.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5.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 应用此成像规律工作的是() A.照相机B.投影仪C.放大镜D.潜望镜 6.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2022年的活动主题为“关注普遍眼健康,共筑‘睛’彩大健康”。如图所示,模拟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依次摆放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B.当蜡烛因燃烧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会逐渐向上移动 C.若遮挡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将得不到完整的像 D.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远视镜,为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8.如图,将印有花的透明胶片,贴在发光手电筒前端玻璃上,正对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调整位置,墙上出现一朵清晰放大的“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胶片上的花是倒立的 B.此透镜可作为近视眼镜镜片 C.胶片与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 D.白墙相当于光屏,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9.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飞船成功发射,我国空间站建设又跨出了关键一步。王大爷从报纸上看到这一消息时,感到无比自豪。他用放大镜读报时透过镜片看到的文字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 10.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光具座上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如图放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常考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检测(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像不仅能用光屏承接,也能直接用眼观察到 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C.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不可逆 D.矫正近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 2.下列哪种镜头的成像原理与投影仪镜头成像原理相同() A.显微镜物镜B.显微镜目镜C.望远镜物镜D.望远镜目镜 3.李老师戴着眼镜正在批改作业,听到远处有学生叫她,为了看清该学生的容貌,李老师立即摘下眼镜跟这位学生打招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李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B.李老师是近视眼 C.李老师不戴眼镜看近物时,物体的像会成在视网膜前方 D.李老师眼睛的晶状体太厚 4.如图所示,手机扫描物品上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品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需将手机远离二维码 C.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5.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远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某小组提出的做法如下:①将光屏远离透镜;②将光屏靠近透镜;③将蜡烛远离透镜;④将蜡烛靠近透镜,你认为可行的是 () A.①和④B.②和④C.①和③D.②和③

6.如图所示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商家支付宝收款二维码,可快速完成线上付款,当手机扫描该二维码时() A.二维码是光源 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C.摄像头相当于近视眼镜的镜片 D.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 7.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A.甲图:近视眼形成原因,用凸透镜矫正 B.乙图:远视眼形成原因,用凹透镜矫正 C.丙图:显微镜的物镜呈缩小的像 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呈缩小的像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固定在光具座的 50cm处,如图所示,移动蜡烛和光屏,能得到下列哪种实验结果() A.将蜡烛移动位置,发现蜡烛越靠近35cm处时,像就越大 B.将蜡烛移到10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C.将蜡烛移到30cm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D.将蜡烛移到40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9.物体在凸透镜前3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20cm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则像的性质是()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10.生物课上老师正在用如图所示的教学投影仪展示教学幻灯片,屏幕上图像清晰但太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测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 1、(2014·无锡)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并利用液体透镜探究"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时,首先在两个透明玻璃长方体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然后将水注入橡皮膜,制成液体透镜,再将液体透镜放置在两个玻璃容器之间,如图甲所示,让光线沿图示方向射入玻璃容器,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______(填"偏离" 或"偏向")主光轴.如果此时再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则折射光线偏折的程度_________(填"会改变"或"不改变"),在玻璃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的目的是___________. 在用液体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若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 cm刻度时,则烛焰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A.放大、倒立的实像 B.放大、正立的虚像 C.缩小、倒立的实像 D.缩小、正立的实像

2、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关于眼睛及其视力矫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 B.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是虚像 C.远视眼看不清近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D.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眼镜镜片是凹透镜 3、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40cm处,则烛焰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4、放映幻灯时,要想使银幕上出现大的"F"字母,幻灯片正确的放法应该是() A. B. C. D. 5、下列有关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B.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C.照相机形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向平面镜走近时,人在镜中的像将变大 6、用幻灯机放幻灯片时,幻灯片到凸透镜的距离是25cm,幻灯机凸透镜的焦距可能() A.10cm B.20cm C.30cm D.40cm

2019-2020学年度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4节 眼睛和眼镜人教版练习题一

2019-2020学年度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4节眼睛和眼镜人教版练习题一 ➢第1题【单选题】 把如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视网膜.给凸透镜“戴”上“老花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老花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 ) A、保持在原来位置 B、靠近透镜 C、远离透镜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大雨时,雨看上去连成一条条线,这是因为( )

A、雨太大时,雨水本身就是连续的水柱 B、人眼的视觉暂留作用 C、空气中有雾,看不清楚 D、上面的雨滴比下面的雨滴下落速度快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人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若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眼睛离物体的距离应( ) A、大于一倍焦距 B、大于两倍焦距 C、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D、小于一倍焦距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 D、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是光的折射现象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今年广安市体育中考前某中学进行了一次正规的模拟考试,并要求全程录像,当中考时个别学生出现的突发事件时以备参考。用到的录像机的成像原理与下列哪个相类似(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近视眼镜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小明同学课外经常长时间玩手机,最近发现自己看很近的物体才较清楚,看稍远处的物体就模糊不清.据此可知,小明的眼睛已成( ) A、远视眼,如要矫正视力可用凸透镜 B、远视眼,如要矫正视力可用凹透镜 C、近视眼,如要矫正视力可用凸透镜 D、近视眼,如要矫正视力可用凹透镜 【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